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24-06-09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养生旅游,力争把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养生的需求,而且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体量,加快建设工贸旅游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发展“农家乐”前景看好

1.“农家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开始注重对自我的调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一个宽松秀美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自我,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农家乐”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顺应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的现实消费需求,也是现代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过农药、化肥的食品普遍存有戒备心理,而“农家乐”食品是土生土长、现采现用,能够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青睐,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2.“农家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当地的农产品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用工也多为家庭劳动力,亦商亦农,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处城郊结合部和旅游景区(点)附近,交通、通讯较为方便,能有效地避免游客长途劳累之苦,加之由于假期结构调整,原来三个黄金周基本调整成两个黄金周,转换出了五个小长假,再加上双休日,总假日接近一年的三分之一,便于市民利用周末和小长假去城市周边进行短期游。同时,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收费也较为低廉,是城市工薪阶层出游的理想选择,商业竞争优势明显。

3.“农家乐”具有挖掘潜力。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区地处陕甘宁交汇处的中心地带,为全市中心区,宝中铁路、312国道纵贯全境,随着“四高三铁一场”的陆续建设,距离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十分活跃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车时不到3小时,旅游潜在客源十分充足。二是旅游资源独特。从发展经验看,依托风景名胜发展“农家乐”最为便捷有效。我区境内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山)、3A级景区3处(太统山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另外还有北山森林公园、十万沟大峡谷、弹筝湖公园、古镇·问道驿站、龙隐寺公园、宝塔博物园、歇马殿、老林沟、观音殿、清福山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点所固有的人气可以提供基础客源,为“农家乐”进入市场搭上了顺风车。三是农业特产丰富。我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较好,田园风光美丽,农产品特色鲜明,区内盛产“五爪菜”、“蕨菜”、“刺泡苔”等多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加之独具特色的“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这些都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网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三、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范文网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网、旅游网,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篇2: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关键词:城市;休闲度假旅游;态势

近年来,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单一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国民的需求。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休闲度假”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在此基础上,“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一词也逐渐开始被广泛使用。

一、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概述

(一)休闲度假城市定义

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和空间,发达的休闲产业,普遍的休闲活动,适宜的休闲度假环境和氛围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包含广义的休闲度假城市和狭义的休闲度假城市。广义的休闲度假城市,是指休闲度假是城市的.共性,能够为城市居民创造舒心的休闲环境,满足他们的休闲需要的城市都可以称为休闲度假城市。另一方面,狭义上的休闲度假城市基本上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理、自然等方面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一些城市的休闲度假功能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决定着城市的性质。

综上所述,休闲度假城市可以概述为:在城市中,休闲活动普遍, 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休闲产业占重要地位,符合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宜居城市、和谐城市等多元要求。宜居住,宜人性,具备欢迎游客的人文精神。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在营造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理想城市空间时,其环境资源条件必须包括成熟稳定的城市建成区、成长活跃的城市功能拓展与发展区、保存完好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优质宜人的自然景观生态区,这样的城市,则可以称之为“休闲度假城市”。

(二)旅游城市定义

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体、旅游业产值超过城市GDP的7%的一类城市。

此外,有发达的旅游业、丰富的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和支撑,以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为资源,借助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作用,形成旅游主导产业和特色显著的城市品牌,成为在世界或洲际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是发展旅游城市应具备的突出特点。

二、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情况

因此,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是中国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发展过程。“住、行、游”是休闲度假旅游最重要的条件。房地产市场培育“住”,交通体系和汽车产业培育“行”,而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是“游”,意味着休闲度假游已经逐步成为小康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到中等发达时期,就是更多的精神消费追求,是“文、体、美”的概念,到发达时期,就是“多、新、奇”的个性化消费时代。目前,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转型当中涉及了如下几个方面。

1. 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产品转型。从比较单一的观光型向复合型发展,即度假、商务、观光,适宜发展什么,优势是什么,就发展什么,各种旅游产品综合配置。

2. 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市场转型。本地市场与小型休闲度假旅游相对应,周边市场与中型休闲度假旅游闲相对应,远程市场与大型休闲度假旅游相对应,不同的休闲空间与不同年龄的需求相对应,不同的设施与不同层次的需求相对应。

3. 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管理转型。在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中,无论是从旅游部门管理到协同管理,星级饭店管理到流动住宿管理,旅行社管理到旅行业务管理,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旅游景区管理到旅游吸引物管理,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还是从国内管理到国际协作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并且不断走向成熟。

4. 城市转型。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基本具备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条件,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另外一些正在起步阶段的城市,也借鉴了其他的城市发展经验,不断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迈近。

5. 发展转型。目前,我国大部分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开始按照国务院41号文件的要求,推动产业融合,构造大旅游体系。从旅游服从大局,到旅游服务大局,实际上无论服从还是服务,都意味着旅游是边缘化的。而现今强调的是旅游融入大局,构造大局,这个观念的转换,就逐渐将旅游边缘化转向旅游中心发展,就是主流。一是促进城镇化;二是服务工业化;三是拉动新农村;四是推动国际化。这样的格局,休闲度假旅游自然就是中心工作和发展主流。我国自开始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此后共有339座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此外,我国自至,共有48座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如表1。

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前行;但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少,从国家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要达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度假名不副实,概念模糊不清

休闲度假旅游应该是以休闲、健身、放松为主要目的,要利用其环境和一些服务项目、基础设施等创造出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氛围。其选址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以便度假者可以在此真正享受到休闲度假旅游带来的舒适。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休闲度假旅游区由于希望做到以度假者为依托,选址多临近城市,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休闲度假项目其实质俨然成为了游乐园一日游的翻版。除此之外,许多建设者和经营者在追逐利益为目的的基础上,假借休闲度假旅游之名,经营房地产销售为实。 (二)基础设施薄弱,设施陈旧,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一些度假区接待游客能力遭到制约,导致无法满足大批量的度假者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我国一些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服务设施也相对陈旧,服务水平低下,例如有的度假区海水浴场粗陋,许多体育运动设施破败,游乐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度假区内的住宿设施缺乏个性特色,众多疗养院的硬件体系陈旧老化等。

(三)季节差异明显,淡旺季失衡

我国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因此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自然景色比较萧条,大多数休闲度假旅游区都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尤其是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季、树木凋零、河湖结冰、自然景观较为荒凉,气候比较寒冷,使许多水上运动无法在冬季进行,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损失惨重。

(四)个性特色不突出,盲目跟风

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区有相当一部分无视地方特色、地域差异及自身环境条件,盲目的跟风模仿,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明确的主题,导致没有独特的优势,进而也就没有长远的生命力。例如苏州多地打造以园林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其他一些省份在以经济收入可观的基础上,开始生搬硬套,完全无视自身是否符合园林休闲度假的条件,照搬照抄,毫无个性特色。

四、对策及建议

(一)慎重选址,重视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引导休闲度假意识

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选址应综合分析环境与区位两大方面。因此在休闲度假旅游区选址前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其社会环境、自然条件、景观品质等开发因素,作为选址的一项最重要的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在综合考量环境与区位两方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该地的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此外,政府和官方机构可以通过传媒或是自身宣传积极引导休闲度假的意识,使真正的休闲度假旅游不仅是深入民众的心,也要深入一些投资者、建设者的心,这样才可以使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真正良性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改善一些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交通状况,完善交通网络,充分结合当地的先天条件,将相应陆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网络完善起来,推动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长足发展。其次,提高接待能力,改善设施设备,将部分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一些陈旧设施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充分满足现代度假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使度假者充分感受到放松和休闲,以度假者的满意度来衡量该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服务水平程度。

(三)弥补季节性不平衡,加强营销力度

休闲度假旅游区淡旺季突出,可以体现出该休闲度假区的优势和特色季节。因此在充分考量将淡旺季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应该通过一些管理措施,例如淡季提出一些对度假者优惠的套餐或服务来缩小季节差异。在特色月份则着重推出相应的特色休闲度假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吸引大批的度假者。同时,加强营销力度,例如可以向度假者推荐该区淡季的优惠项目,将旺季与淡季进行优劣互补,最大限度地缩小季节差异。

(四)展现当地特色,挖掘文化内涵

休闲度假旅游区应该结合本区个性特色,准确定位,充分利用该区的特色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该突出该区的特色文化内涵,根据当地的地理、文化、历史、民俗等特色因素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提升内涵,塑造出本区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主体形象,形成特色持久、别具一格、独特创新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篇3: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城郊是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部分, 它拥有鲜明的资源特色, 对中心城区的人们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城郊旅游就是利用城郊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 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 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品尝购物等娱乐项目的旅游。休闲旅游, 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 以休闲为主要目的, 以旅游设施为条件, 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 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它是旅游者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 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务设施条件下而逐渐形成的, 是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产业形态, 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目前, 我国休闲旅游发展主要是往城郊发展, 以经济发展、出游率高、消费水平高、工作节奏快的大中城市为依托, 凭借环境优良、风景优美、资源禀赋高、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的乡村等建设起来, 如乡村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 常又称为“农家乐”, 它不同于一般的农业观光, 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类型。这种类型的休闲旅游最早开始于四川成都市的城郊, 后来在全国快速得到了发展。

镇江市“农家乐”从多年前的起步摸索发展到今天, 已具有了一定的数量。2010年上半年, 镇江市在“农家乐”建设上的投入就达到了2100万元, 仅江心洲, 就有“农家乐”项目50多个。而世业洲的较大型的“农家乐”项目就有6家。2010年上半年, 仅镇江丹徒区内各“农家乐”项目共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因此, “农家乐”是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重要的类型。本次通过对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主要类型———“农家乐”的调研, 可以了解目前镇江城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旅游者目前的状况, 为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规划设计、发展等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以镇江市城郊“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以及游客为调查对象, 受访的对象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二)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10年4月1日-8月20日

(三) 调查方法和内容

调查采用实地采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结合访谈法收集被调查对象的意见;本次调查过程中, 首先对参与调查的地点进行选择, 然后通过同学出去调查将问卷发放到对象手中。问卷内容涉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借贷、宣传等。在调查问卷发放的同时, 调查同学对一些细节问题与被调查者进行面谈沟通, 使调查结果更加完善。这次调查发放问卷情况为:“农家乐”经营者问卷100份,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1份, 回收率为81%;“农家乐”从业人员和游客分别为120份, 回收有效问卷都为117份, 回收率为97.5%;问卷总有效率为92.6%, 符合预定要求, 可进行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农家乐”经营者

1. 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管理经验。

在被调查的“农家乐”经营者中, 在文化程度上小学以下占了12.3%, 初中占了53%, 高中占了27.2%, 大专及以上占了7.4%;在管理培训上, 16%有经过培训, 84%的没参加过培训;在从事“农家乐”的时间上, 一年以下的占14.8%, 1-2年的占58%, 两年以上占27.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农家乐”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 同时大多数的经营者从事“农家乐”的时间大多在两年以内, 时间较短, 缺乏行业经验;调查中发现, 镇江市“农家乐”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由村干部兼任或当地农民担任, 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几乎没有, 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落后, 很多“农家乐”经营者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产业经营的思维方式, 小农意识还比较强, 对“农家乐”的发展缺乏全局和长远思考。

2.“农家乐”的投资主体单一。

从投资主体看上, 镇江城郊“农家乐”79.3%是独资, 20.6%是与人合资, 主要是与朋友合伙的形式, 而银行贷款或是政府的资金扶持几乎没有。旅游业作为镇江支柱产业, 政府在当地旅游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但从镇江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中, 当地政府及管理部门对“农家乐”政策方面的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帮助经营村 (点) 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 扶持力度较弱。

3. 营销手段单一, 缺乏宣传意识。

在对81户经营点的调查中, 做过宣传的占了28.1%, 没有进行宣传的占了71.9%。大多数的经营者由于文化程度较低, 所以在旅游发展规划、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方面欠缺, 缺乏宣传促销意识, 部分“农家乐”往往以“口口相传”这一初级的方式进行宣传, 导致“农家乐”旅游知名度很低, 除附近居民外, 其它游客对它们不熟悉或不知道。在访问的117名游客中, 通过朋友介绍方式选择此“农家乐”的占被访问者的73.74%;通过媒体宣传方式选择此“农家乐”仅占被访问者的12.12%;本地游客占被访问者80.30%;外地游客占被访问者19.70%。

(二) “农家乐”从业人员

1. 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 从业时间较短。

在117份有效问卷中, 从业人员文化程度, 16.75%的人员大专以上, 47.61%的人员高中或中专, 30.51%的人员是初中, 5.13%的人员学历在小学及以下;从事“农家乐”的时间, 51.88%的在1-2年, 30.17%的人员2年以上, 17.95%的人员从事1年或1年以下, 由于学历水平较低, 同时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工作经验尚浅, 因而会影响到服务质量。

2. 卫生意识薄弱。

“农家乐”的经营中, 因为主要涉及到餐饮, 所以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但这次对117位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 26.5%的人员是拥有健康证的, 73..5%的人员尚未取得健康证, 这说明经营者对卫生的重视程度较低, 没有意识到卫生健康对于“农家乐”经营的重要性, 卫生意识薄弱。

3. 缺乏技能方面的培训。

在调查的117名从业人员, 73.5%的人员不具有相关行业 (厨师、导游、宾馆服务等) 的从业资格证书, 仅有26.5%的人员具有相关证书。而70.43%的人员没参加过技能培训, 只有29.57%的人员参加过, 员工技能素质普遍不高, 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因此会造成服务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 “农家乐”游客

1. 游客来源集中。

有80.30%的游客来自于镇江本地, 19.70%来自扬州、南京等周边地区;有61%的游客是第一次来“农家乐”旅游, 33.3%的游客是第二次来;54%是与家人一起来, 46%是同朋友、同事等一起来的。调查说明镇江的交通便利, 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居民到镇江旅游, 而且大多是与家人一起出外旅游消遣, 但从游客的重游次数, 说明镇江的“农家乐”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强, 这与经营者缺乏宣传有一定的联系。

2. 游客的旅游消费。

76.52%的游客在“农家乐”的消费平均在30-80元, 从花费构成来看, 79.1%用于餐饮消费, 14.3%用于土特产品的购买, 剩余的用于娱乐、住宿等其他方面的消费。问卷的117名游客中, 有81.81%的被访问者认为“内容单一、档次不高”是当前镇江市郊“农家乐”最需解决的问题。从调查中可以发现, 镇江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 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 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 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 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镇江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休闲项目极少, 因而游客逗留的时间较短, 再加上“农家乐”的有特色的农产品较少, 因而影响了游客的平均消费水平。

3. 游客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的反映。

在117为被调查的游客中, 81.23%的游客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满意。从这次走访调查的24个经营村 (点) , 从镇江市区骑自行车出行路程都在1个小时以内, 但由于进入旅游村 (点) 的道路交通标识不清, 农村车辆较多, 道路崎岖不平, 因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旅途的时间, 制约了游客的顺畅出行。在调查点也发现, 许多地方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 生活污水随处乱倒, 洗浴设施不符合游客要求, 塑料袋及其它生活垃圾充斥乡村的河道, 厕所简陋且卫生条件比较差。由于没有合理的环境保护, 空气、水等自然资源不同程度的污染, 使得原来青山绿水的特色逐步消失, 生态环境的吸引力逐步降低, 不利于“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 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

各级政府要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镇江“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 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 积极制定并利用好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旅游、农业、综开办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 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区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 编制“农家乐”规划, 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 (点) , 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郊基础设施改善工作, 加大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路灯、户外招牌, 同时做到乡村房舍、道路、标识、餐饮等都具有乡村的烙印和气息, 按照突出江南水乡特色的要求, 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 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突出“生态性”、“文化性”, 保护生态的原真性, 反映镇江地区农业文化特色, 适应消费需要。

(三) 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建设, 对村民进行乡村历史、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提高他们的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意识, 还要加强对经营者、相关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 规范他们的行为, 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四) 突出特色, 打响品牌

充分做好“乐”的文章, 着力挖掘、整理镇江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 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 积极组织旅游上山下乡、市民小菜 (果) 园、假日做农夫、做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 让游客亲自参与, 亲身体验, 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丰富“农家乐”的内涵。同时在“农家乐”接待设施建设中, 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城市化, 也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 低档次、低品位。要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 建立与旅行社良好合作关系, 把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农家乐”纳入到镇江市旅游线路之中, 推动乡村旅游建设。

(五) 培养农户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家乐”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镇江市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制定出具体的环保教育计划, 在农闲及淡季时节, 安排合适的教育人员和场所长期开展教育服务。环保教育的对象有农家乐行政管理人员、经营业主、旅游从业人员和全体村民。同时游客对农家乐旅游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对游客也要采取用书面材料如门票、宣传册、导游册等宣传教育的方式进行环保教育。

五、结论

本次调查从镇江“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以及游客三个方面的调研, 对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发展有了基本的认识, 虽然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隐患。但是总体发展仍然很好, 市场潜力强大, 值得开拓。当然本次调查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 因为研究的对象仅限于镇江市城郊, 所以无法与其他的城市进行对比, 因此只能留待日后继续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郊休闲旅游发展已成为城镇居民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乡村休闲旅游即“农家乐”, 则是目前城郊休闲旅游的主要类型。在镇江城郊“农家乐”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镇江市“农家乐”存在着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管理经验;“农家乐”的投资主体单一;营销手段单一, 缺乏宣传意识;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 从业时间较短;卫生意识薄弱;缺乏技能方面的培训等问题。镇江市政府应从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入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突出特色, 打响品牌;培养农户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从而实现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镇江城郊,休闲旅游,“农家乐”,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利华.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 2010 (9) .

篇4:镇江城郊休闲旅游发展调研

[关键词]镇江城郊 休闲旅游 “农家乐”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城郊是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部分,它拥有鲜明的资源特色,对中心城区的人们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城郊旅游就是利用城郊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品尝购物等娱乐项目的旅游。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它是旅游者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务设施条件下而逐渐形成的,是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我国休闲旅游发展主要是往城郊发展,以经济发展、出游率高、消费水平高、工作节奏快的大中城市为依托,凭借环境优良、风景优美、资源禀赋高、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的乡村等建设起来,如乡村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常又称为“农家乐”,它不同于一般的农业观光,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类型。这种类型的休闲旅游最早开始于四川成都市的城郊,后来在全国快速得到了发展。

镇江市“农家乐”从多年前的起步摸索发展到今天,已具有了一定的数量。2010年上半年,镇江市在“农家乐”建设上的投入就达到了2100万元,仅江心洲,就有“农家乐”项目50多个。而世业洲的较大型的“农家乐”项目就有6家。2010年上半年,仅镇江丹徒区内各“农家乐”项目共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因此,“农家乐”是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重要的类型。本次通过对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主要类型——“农家乐”的调研,可以了解目前镇江城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旅游者目前的状况,为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规划设计、发展等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以镇江市城郊“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以及游客为调查对象,受访的对象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二)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10年4月1日-8月20日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

调查采用实地采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结合访谈法收集被调查对象的意见;本次调查过程中,首先对参与调查的地点进行选择,然后通过同学出去调查将问卷发放到对象手中。问卷内容涉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借贷、宣传等。在调查问卷发放的同时,调查同学对一些细节问题与被调查者进行面谈沟通,使调查结果更加完善。这次调查发放问卷情况为:“农家乐”经营者问卷1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1份,回收率为81%;“农家乐”从业人员和游客分别为120份,回收有效问卷都为117份,回收率为97.5%;问卷总有效率为92.6%,符合预定要求,可进行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家乐”经营者

1.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管理经验。在被调查的“农家乐”经营者中,在文化程度上小学以下占了12.3%,初中占了53%,高中占了27.2%,大专及以上占了7.4%;在管理培训上,16%有经过培训,84%的没参加过培训;在从事“农家乐”的时间上,一年以下的占14.8%,1-2年的占58%,两年以上占27.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家乐”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同时大多数的经营者从事“农家乐”的时间大多在两年以内,时间较短,缺乏行业经验;调查中发现,镇江市“农家乐”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由村干部兼任或当地农民担任,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几乎没有,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落后,很多“农家乐”经营者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产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小农意识还比较强,对“农家乐”的发展缺乏全局和长远思考。

2.“农家乐”的投资主体单一。从投资主体看上,镇江城郊“农家乐”79.3%是独资,20.6%是与人合资,主要是与朋友合伙的形式,而银行贷款或是政府的资金扶持几乎没有。旅游业作为镇江支柱产业,政府在当地旅游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十分重要的,但从镇江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中,当地政府及管理部门对“农家乐”政策方面的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帮助经营村(点)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扶持力度较弱。

3.营销手段单一,缺乏宣传意识。在对81户经营点的调查中,做过宣传的占了28.1%,没有进行宣传的占了71.9%。大多数的经营者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在旅游发展规划、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方面欠缺,缺乏宣传促销意识,部分“农家乐”往往以“口口相传”这一初级的方式进行宣传,导致“农家乐”旅游知名度很低,除附近居民外,其它游客对它们不熟悉或不知道。在访问的117名游客中,通过朋友介绍方式选择此“农家乐”的占被访问者的73.74%;通过媒体宣传方式选择此“农家乐”仅占被访问者的12.12%;本地游客占被访问者80.30%;外地游客占被访问者19.70%。

(二)“农家乐”从业人员

1.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从业时间较短。在117份有效问卷中,从业人员文化程度,16.75%的人员大专以上,47.61%的人员高中或中专,30.51%的人员是初中,5.13%的人员学历在小学及以下;从事“农家乐”的时间,51.88%的在1-2年,30.17%的人员2年以上,17.95%的人员从事1年或1年以下,由于学历水平较低,同时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工作经验尚浅,因而会影响到服务质量。

2.卫生意识薄弱。“农家乐”的经营中,因为主要涉及到餐饮,所以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这次对117位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26.5%的人员是拥有健康证的,73.5%的人员尚未取得健康证,这说明经营者对卫生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意识到卫生健康对于“农家乐”经营的重要性,卫生意识薄弱。

3.缺乏技能方面的培训。在调查的117名从业人员,73.5%的人员不具有相关行业(厨师、导游、宾馆服务等)的从业资格证书,仅有26.5%的人员具有相关证书。而70.43%的人员没参加过技能培训,只有29.57%的人员参加过,员工技能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因此会造成服务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家乐”游客

1.游客来源集中。有80.30%的游客来自于镇江本地,19.70%来自扬州、南京等周边地区;有61%的游客是第一次来“农家乐”旅游,33.3%的游客是第二次来;54%是与家人一起来,46%是同朋友、同事等一起来的。调查说明镇江的交通便利,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居民到镇江旅游,而且大多是与家人一起出外旅游消遣,但从游客的重游次数,说明镇江的“农家乐”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强,这与经营者缺乏宣传有一定的联系。

2.游客的旅游消费。76.52%的游客在“农家乐”的消费平均在30-80元,从花费构成来看,79.1%用于餐饮消费,14.3%用于土特产品的购买,剩余的用于娱乐、住宿等其他方面的消费。问卷的117名游客中,有81.81%的被访问者认为“内容单一、档次不高”是当前镇江市郊“农家乐”最需解决的问题。从调查中可以发现,镇江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镇江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休闲项目极少,因而游客逗留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农家乐”的有特色的农产品较少,因而影响了游客的平均消费水平。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

各级政府要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镇江“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积极制定并利用好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旅游、农业、综开办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区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农家乐”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郊基础设施改善工作,加大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路灯、户外招牌,同时做到乡村房舍、道路、标识、餐饮等都具有乡村的烙印和气息,按照突出江南水乡特色的要求,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突出“生态性”、“文化性”,保护生态的原真性,反映镇江地区农业文化特色,适应消费需要。

(三)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建设,对村民进行乡村历史、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加强对经营者、相关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规范他们的行为,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四)突出特色,打响品牌

充分做好“乐”的文章,着力挖掘、整理镇江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积极组织旅游上山下乡、市民小菜(果)园、假日做农夫、做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农家乐”的内涵。同时在“农家乐”接待设施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城市化,也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低档次、低品位。要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建立与旅行社良好合作关系,把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农家乐”纳入到镇江市旅游线路之中,推动乡村旅游建设。

(五)培养农户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篇5:XX县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XX县发展和改革局XXX

一、XX县基本情况

1、地理条件

XX县位于四川南部宜宾市与泸州市之间,地理位置为北纬28ο22′20″~28ο56′45″、东经104ο57′40″~105ο14′33″,是川南地区交通网络的腹心地区。县城西面有“长江第一城”宜宾,北面紧邻“盐业之都”自贡,东面与酒乡泸州和古蔺毗邻,西南通珙县僰人悬棺,南面连接兴文石海洞乡,县域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已开发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是拥有川南“旅游四绝”(竹海、恐龙、悬棺和石林)的四川旅游南环线的重要节点。县城内可通过水陆两路与宜宾、泸州机场、隆—纳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连接,在半日内快速抵达成都、重庆等旅游中心城市。

XX属于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低山区,以长江为界,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平均海拔为347米,南部平均海拔为619米。县城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低丘平坝区、长江沿岸平坝台地区、南部丘陵低山区,又分平坝、台地、丘陵、低山四个类型。

XX属于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多偏北风,气候寒冷,降水少;夏多西风或偏南风,气候温和,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127.8毫米,降水172天,日照1199.3小时。

县境内除长江北岸的利水河注入沱江外,其余河流均注入长江。长江横贯县境,流程全长45公里。境内溪流纵横,总长度507公里,河网密度0.55公里/平方公里,总径流量38087万立米。

2、资源条件

XX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重要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1.7%,农作物品种280多种,果树有17科、33个品种、140个品系,野生植物资源有用材林品种32个,竹类58个品种。此外,还富有豹、鹿、野兔、野鸡、猫头鹰、中华鲟等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

与四川的其他农业县相比,XX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1903年,XX就开办了高等小学堂,开现代教育之先河。1931年4月,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由重庆北碚迁来XX,以文庙为校址,在XX办学6年多,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中国戏剧的圣地”。1919年,XX竹工艺师蔡金山创作的竹簧工艺品,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优胜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XX的竹工艺品已达到7大类,上千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远销东南亚一带。XX县的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区尤为突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充分展现出明清时期中国的民居建筑特点,体现出中国建筑中的风水文化。

XX县旅游资源丰富,点多、面广、品位高。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1个(蜀南竹海中心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仁和百竹海)、省级森林公园1个(青峰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XX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立剧专旧址、留耕镇油榨坪祠堂)。

3、现有景区景点

⑴夕佳山民俗博物馆

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巴蜀民间建筑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它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夕佳山民俗博物始建于明万历40年(1612年),完善于清代,历经300年,保存完整。其占地105亩多,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有房屋108间,为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整个庄园选址按照“左青龙、右白虎”、“千人拱首”、“万山来朝”的原理,极为考究。民俗博物馆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又各错落有致地置有三进厢房,整个布局形如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停于一个古瓶上,意为“平(瓶)安鹤祥(翔)“。庄园东三进厢房,利用房屋建筑与天井的虚实相生,构成”纸、墨、笔、砚“图形,匠心独运。庄园的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园、西花园、东花园等,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互为呼应,保留了明清以来民间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上的装饰庄严肃穆、妙趣横生,在突出主要性建筑的前提下,趋于多样性变化。柱础、驼峰多绘有云水、莲花、几何图形等吉祥图案,屋脊头上翘并辅以磁片嵌花纹装饰。西面有园中园小景,园中有一株200多年的古黄桷兰,一株参入古榕树与一株高约10米的古棕树相加相抱,树根相连,暗寓”中(棕)庸(榕)之道"之意。庄园四周有近百亩300年前种植的桢楠林,常年有近万只白鹭栖息其间,为庄园的一大景观。

⑵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是旧中国戏剧专业教育的最高学府,抗战期间于1939年从重庆北碚迁至XX,以文庙为校址,并在此办学达六年之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余上沅、曹禺、吴祖光、吴晓帮、洪深、焦菊隐等在此执教,谢晋、张骏祥等大批戏剧和电影界的大师即在此学习成才。从1939年,剧专总共招生804人,其中有519人在XX上过学;剧专演出的剧目共241个,其中在XX就上演了144个,包括《雷雨》、《哈姆雷特》、《北京人》等著名话剧。由此XX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中国戏剧的圣地”。

⑶其他资源

XX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区各县中最为突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是川南农耕文化的缩影,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民间艺术和川南民俗具有独特的价值。此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XX县城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剧专旧址,以及蕴涵其中的“长江第一渡”的古渡文化、竹文化、戏剧文化等等,将其融合为一体,丰富了资源的内涵,实现了资源的最优整合。

二、XX县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XX县位于川南旅游环线的交汇点上,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以后,为了促进县城旅游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抓住机遇,形成共识,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蜀南竹海、夕佳山古民居两大金牌作用,坚持文化旅游相结合,以效益为中心,以蜀南竹海为龙头,以政府为保证”的旅游发展战略思想,投入资金用于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县域内的蜀南竹海景区已建设成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AAAA级景区。随着“蜀南竹海”品牌的逐渐建立,XX县旅游市场规模已逐渐扩大,旅游收入高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县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从1990到2000的10年时间内,XX县共接待游客总量为139.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457亿元人民币。其中2000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全县GDp的6.2%,较大地拉动了县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XX旅游市场分析,XX作为旅游目的地,产品结构单一,客源市场规模小,年接待游客数量较低,游客的停留时间比较短,人均消费不高。同时客源市场相对狭小,主要是成都、重庆及本县、邻近县市的零散客人。

三、XX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发展机遇

⑴四川省委省政府、宜宾市委市政府、XX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为XX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⑵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圈迅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居民经济收入和带薪假期的增多,旅游市场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为XX县的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空间。

⑶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同时,自驾车旅游的发展,为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方便。开发XX生态旅游,符合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⑷随着“蜀南竹海”品牌的逐渐建立,XX县旅游市场规模已逐渐扩大,可以充分利用蜀南竹海的客源市场,在此基础上创建出自己的特色,不断开辟自己客源市场。

2、外部压力

⑴旅游产品推陈出新。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求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新奇性、观赏性和知识性,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动态性。这就对XX旅游产品的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

⑵客源市场争夺激烈。

XX县四周紧邻的长宁、兴文、筠连、珙县等县,都十分重视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区域竞争非常激烈。长宁县作为宜宾市的“后花园”,其发展势头非XX可比;兴文县石海洞乡、珙县僰人悬棺等均有较高的知名度。这对XX旅游市场的形象宣传带来极大的压力。

⑶开发资金筹措困难。

XX旅游开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XX县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势难承受,招商引资的任务十分繁重。

3、自身条件

优势

⑴良好的区位条件。“夕佳山民俗文化风情园”位于XX县城XX镇东南20公里处的夕佳山乡坝上村,四周水陆交通发达,可进入性强,是川南旅游环线的重要接点。

⑵旅游资源具有特色。“夕佳山民俗文化风情园”是以夕佳山民俗博物馆为核心建设起来的,同时还利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戏剧文化、风水文化和民俗文化,组合性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还注重了动静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

⑶XX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劣势

⑴区域旅游开发决定了XX旅游开发必须与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洞乡等景区景点串联,形成旅游环线,这固然可以“借光”,但也极易湮没在这些著名景区的光环中,不易打造成为终极旅游目的地。

⑵没有树立自己的旅游品牌形象。XX旅游的对外形象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缺乏消费者明确的认同。

⑶基础设施设备差,接待能力弱。从目前情况来看,整个XX县城内的住宿、医疗、通讯、环卫、交通等条件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这对XX县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⑷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一个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建立在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基础上的,由此对景区的管理、经营、营销和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XX县旅游开发方向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XX县旅游开发建设,应通过对旅游产品的设计,树立起特色鲜明的旅游地形象,以求与周围的竞争对手相区别开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挖掘一些旅游资源的内涵,并以此为依托和基本条件,带动整个XX旅游业的发展。唯有如此,XX旅游产业才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随着蜀南竹海东景区划归景区管理局统一经营,XX县的旅游产业几成一片空白,必须从头再来。如果要想从大量投入资金进行开发的思路入手,以现在的情况看,不说完全不可能,至少也非常困难。要发展XX的旅游业,必须另辟蹊径。

目前,休闲度假旅游业作为当今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行业。我国休闲旅游业在经历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及其它商业性旅游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休闲度假产业真正进入“掘金时代”。

篇6: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对地人们生活的节奏也日益增快,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休息几天,旅游便成为人们的首选,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而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虽然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正在加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将有力地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

二、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一般常规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目前消费着的需求,游客不再追求到此一游,而是希望通过旅游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消费市场出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根据市场以上特征,我提出了休闲之旅,其一是因为当前人们有强烈的消费需求,其二是因为张家界的旅游资源很是丰富。

目前,我国尚无完善的旅游市场细分的实际操作,虽然在休闲养生之旅这个细分市场,很多旅行社也有推出,但从项目的内容看,大多都没有体现出“休闲”之处,一般只包括了观光旅游的内容,所以,对于休闲旅游这方面,依然潜藏着巨大的商机。休闲旅游不仅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大自然风景的秀美,还满足了人们对于“休息”的需要,让人们远离市区的聒噪。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生活让人窒息,休闲旅游便成为首选,尤其是白领。

三、资源考察

(一)气候宜人

张家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其气候属中-1-

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8℃ ,四季宜人。张家界地处于云贵高原隆起区与洞庭湖沉降区之间,既受隆起的影响,又受沉降的牵制,加上地表水切割强烈和岩溶地貌极其发育,形成了当今这种高低悬殊,奇峰林立,溪谷纵横的地貌形态。

(二)温泉资源丰富

张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张家界的山大多是拔地而起山,山上峰峻石奇,或玲珑秀丽,、或峥嵘可怖、或平展如台、或劲瘦似剑。张家界,既有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奇观,又有举世罕见的砂岩峰林异景。张家界境内河溪纵横,它们或一泻直前、或潺潺奔流、或气势磅礴、或平静如镜。有壮观的瀑布,神秘的怪泉与众多的温泉。张家界由于地貌奇特,在第四纪冰川期和间冰期分别成为南北方动植物的避难所与栖息地,因而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珍稀动物有飞虎、翻掌鼠、米猴、背水鸡、白蛇、玻璃蛇等。属中国独有的珙桐,杜仲伯乐三科木本树种,张家界均有,还生长着为张家界独有的龙虾花茶和鹅耳枥。

(三)拥有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源

张家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核心景区,面积达264平方公里,景区内三千座岩峰热拨地而起,耸立在原始旷野之上,八百条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莽荡峡谷之中,可谓融峰、林、洞、湖、瀑于一身,集奇、秀、幽、野、险于一体,“五步一个景, 十步一重天”,被中外游人誉为“扩大了的盆景,缩小了的仙境”中国山水画的原本",因而被评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张家界国家 森林公园,从而填补了中国无国家公园的空白。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张家界下属的武陵源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内境内的天门山又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1986年,中国的第一条漂流旅游线在市境内的茅岩河开发推出.至今,全市又新增省级风景名胜区三个(茅岩河,九天洞,天门山)。全市被列为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500平方公里。

四、市场推广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我推出了张家界休闲旅游活动,通过远离市区,居住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景区以及泡温泉、做美容spa、观看美景等,来让大脑繁忙的人们减减速,充分放松身心,融入美景,达到休闲养心养生的目的,这样的旅游方式,又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休闲观光旅游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一)张家界休闲养心养身之旅的优、劣势

1、优势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当今是发展旅游的大好时机。

(2)张家界武陵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国

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休闲旅游方面,有很多的资源设施。

(4)张家界是旅游的热门线路,可以结合这点,将休闲养生养心之

旅推出市场。

(5)旅游路线热门,旅游方式独特,对于繁忙工作的白领以及注重

养生的人们有巨大的吸引力。

2、劣势

(1)旅游竞争激烈。张家界路线的旅游是热门的旅游,其竞争激烈的程度自然不需要强调再多。

(2)旅游利薄。开辟一种新的旅游方式需要支付较大的成本和相当的广告投入,具有一定的风险。

(3)没有专利保护。推出的旅游产品较难申请专利保护,容易被旅

游市场上广大存在的竞争对手模仿并推出山寨产品。

(4)当前的旅游现状是,大多数旅游之还处在非理性状态下,存在盲从心里,国内的旅游方式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新的旅游方式

不易形成热点。

(二)机会点

(1)休闲养生养心之旅是一个新的旅游概念,能够吸引一部分较为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们,并且满足他们身体和心灵双重层次的需求。

(2)休闲对于现代人来讲是不可缺少的,而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在现今压力巨大的竞争社会中更是不可缺少。

(3)这几年热们旅游方式存在着各种问题,同时也让人觉得千篇一

律,提醒人们回归理性,适时推出新的旅游方式,可以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目标战略

1、总体目标

通过“张家界休闲养身养心之旅”系列活动,满足游客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新的旅游方式在市民中的知名度,并且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又可以提高营业额和利润率。

2、具体目标

(1)促进张家界旅游的营业额,通过“休闲养生养心之旅”的宣传,带动张家界旅游资源的推广。(具体数据待参考)

(2)收集游客对活动的反映,为今后新的旅游产品的推广投石问路。

(四)目标市场

全国的中阶层白领,特别是注重养生方面的白领。待取得成功,积累经验后,在推向全国。

(五)市场策略、1、树立新品牌

将“休闲养生养心之旅”打造成张家界的一个新的品牌。

2、更新观念

一改过去旅游只注重观光、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为“休闲养生养心之旅”创造附加价值,即通过几天的旅程,让游客充分体会到“休闲”、“养生”、“放松身心”之意,同时提高人们对于养生的认识。

3、组合营销

(1)团体销售

对各个公司或单位部门做调研,通过给予团体优惠、公司年假、或奖励旅游的方式,取得订单,使“休闲养生养心之旅”成为白领阶

级的热门旅游方式。

(2)散客销售

利用各种公关促销手段,吸引白领阶级在带薪假期踏上“休闲养生养心之旅”。

4、服务策略

(1)随团配备一名导游、一名美容专家(具备一定的养生知识)。

(2)针对一般旅游公司普遍忽略的服务质量问题,结合观光旅游、休闲、放松身心等相关活动,让游客们觉得物超所值。

(3)派发美容美体优惠券和养生知识小手册,不仅具有保留价值,还能吸引游客下次消费。

(六)广告策略

广告应宣传品牌,突出“养生养心”这个主题,宣传养生养心内容,更新人们的观念,用各种广告手段,吸引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们的关注,同时让游客切身体验到养生之旅的内容,让游客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双重满足,因而形成较为良好的品牌效应。

(七)广告表现

1、视觉效果

强调张家界风景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和休闲项目多的优点,突出休闲养生养心之旅的与众不同。

2、广告语

(1)主题:关注身心健康

上一篇:湛江师范学院校徽下一篇:江南春绝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