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06-18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4篇)

篇1:《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本课重点指导“雨字头”及“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知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读拼音、问、猜、查字典等自主识字的方法,针对我班学生情况,查字典需要在这节课中继续加强训练,这篇记叙性的说明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循环变化,学生会比较乐于去读,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课外阅读量有限,所了解关于水的知识又不多,所以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水的相关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重难点分析

1.认写生字,交流、指导识字方法,学习雨字头。

2.正确朗读课文。

3.感知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在识字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和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讲多读,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语句用不同语气朗读,在读中感知并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课: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先来猜几个谜语。看谁猜的又准又快。

① 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好喜欢。

②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1、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怎样才能把“雪”这个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呢?

2、生:“雪”是上下结构,上大下小。雨变成雨字头时竖变成了点,横折钩变成了横钩。下边的歪山写在竖中线的正中间。

3、学生说时师相应板书。

4、生书空笔顺。

5、生练写2遍。)

③ 大小珍珠光又亮,噼里啪啦从天降,小儿前去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洼。

3、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你发现了什么?(都有雨字头、都与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它们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

1、自读课文

师:我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自己从课文总找找答案吧。你想给自己提出什么读书要求?(生:读书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想办法解决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解决生字。

3、交流识字

花瓣、冰雹、冲毁、露珠、池塘、飘浮、红袍、暴躁、淹没。

①(借助什么办法,解决了哪些字,查、问、拼、猜)②开火车领读。

4、把词语宝宝放到课文中大家是否还能读准确呢?请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我是什么?

5、过渡:我是什么呢?(板书:水,画简笔画:水娃娃)多么可爱的水娃娃啊,谁愿意来当水娃娃?那我们就都是水娃娃了。我们还会变呢,快自己读读1、2、3自然段,看我们都能变成什么呢?找出后用横线画出来。

二、读中感悟,以读促解。

1、自由读1—3自然段。

2、指名答:我们都能变成什么?(相应板书:气体、云、露珠、霜)

3、我们是怎么变成云的呢? ① 指名读相关语句。

② 指名评价朗读。(指导读出极小、极小的点儿、飘浮)③ 你读的那么好,王老师也想跟你学学。师范读:我会变,太阳一晒„„飘浮。

④ 小朋友们想变成云吗?(导读:我会变„„)⑤(课件出示:白云、乌云、朝霞晚霞的图片)

师:我们喜欢穿不同颜色的衣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心情。瞧,这是我们的白衣服,人们叫我们白云,我们穿上白衣服时心情高兴。这是我们的黑衣服,人们叫我们乌云,我们穿上黑衣服时心情沉闷,郁闷,不高兴。这是我们的红衣服,人们叫我们朝霞或晚霞,穿红衣服时我们心里美滋滋的,心情愉快。让我们带上不同的心情来读这几句话:有时候„„ ⑥ 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穿白衣服„„?

生:老师我知道我们晴天的时候穿白衣服和红衣服,阴天的时候穿黑衣服。)

4、小组合作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5、指组展示朗读。

6、水娃娃们,我们变成云后不会一直在空中漂浮,我们又变成了雨、雪、雹子?(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① 指名填空:(落、打、飘)谁能试着填填这几个空?

师:变成雹子后你为什么填“打”下来,而不用落或者飘下来呢?(课件出示雹子、雨、雪的图片)。(学法引导:咱们从这些动词能看出,课文用词精确,小朋友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注意要用最精确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② 雨、雪、雹子中你最想先变成什么?找出你是如何变成它的句子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③ 分别找三位学生变成“雨、雪、雹子”(做成头饰,找好三名学生来读)

④ 全体起来齐读第二自然段,勇敢的孩子还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7、男女生分读第3自然段。过渡:瞧,凉爽的早晨我们变成了(露珠),寒冷的早晨我们变成了(霜),下面女孩子们变成可爱的露珠,男孩子变成薄薄的霜,我们合作朗读这一段。

8、动脑筋想想:除了课本上提到的这些,我们还能变成什么?(雾、冰块、汗、泪„„)

四|、学习第4自然段,以读促解。

过渡:水娃娃们,我们像魔术师一样,有了那么多的变化,变化之后 我们该回到地面了。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我们回到了哪?

2、问:小朋友们,我们回到了哪儿?

(课件:水平如镜的池塘、水流缓慢的小溪、水流欢快的江河、波浪翻滚的海洋。)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出“轻、慢、快、大”的语气。

4、全班配乐朗读。

五、过渡:水不仅会变,脾气也变化无常。

(课件出示)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温和和暴躁是一对反义词。)

2、你会用“有时候„„有时候„„”说一句话吗?

3、指名:我们在脾气温和的时候做过哪些好事?(课件出示图片)(发电、灌溉)除了课本上提到的,我们还做过哪些好事?(图片出示:生活用水、航运„„)

3、我们在脾气暴躁的时候做过哪些坏事?(课件)出示“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泥石流、雪灾、水污染的图片。所以人们就想出种种办法,让我们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课件)出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筑堤坝、挖河渠、建水电站,合理利用水资源;„„)

5、让我们再来读读第5自然段。

七、小结

1、拍手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水的千变万化,知道了水会做好事也能做坏事,知道了我们人类可以想出种种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知道了我们要节约用水。)

3、师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变身水娃娃,一起见识了水的千变万化,地面上的水经太阳一晒变成气体,升到空中又变成云,雨、雪、雹子、露珠、霜,回到地面又都变回了水,水就是这样在自然界循环变化的。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所以我们人类该如何节约用水,我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呢?请小朋友们课下收集资料,与家长和同学讨论,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教学反思:

我通过猜谜语激趣导入,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有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在识字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和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讲多读,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语句用不同语气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课堂上我对学生的鼓励和关爱始终激励着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课堂气氛活跃。但由于本堂课容量太大,感觉个别地方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篇2:《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短文。文章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利害关系。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晒、飘”等14个生字,会写“冷、冰、江”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冷风、江河、坏事、平常。学习新偏旁小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写字,了解水的特性和用处。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播放水的视频)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3、质疑激趣: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此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疑问)“我”指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标出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下面的字你都认识吗?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想办法认识它们。

(2)、出示字词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以下生字的读音。

翘舌音:晒

后鼻音:傍

前鼻音:奔

平舌音:灾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4、朗读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三、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2、交流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效果怎样?

洋这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识字,并联系实际说说部首的意思。

3、给这些生字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学生拼读字音并给这些生字组词。

2、学生分析识记生字的字形。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冷: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令”字。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右边“令”字最后一笔点不要漏掉。

江:左右结构,与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字。

坏: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个“不”字。

极:左高右低,与熟字“级”比较识记。

常:认识“小”头,指导学生写好带小字头的常字,与“党”字比较识记。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五、朗读全文。

1、和同桌一起合作读课文。

2、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条谜语,看看你们能猜到谜底吗?

(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2)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

(3)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

2、这三条谜语的谜底都是水,课前咱们收集了许多有关水的资料,现在咱们互相交流交流。(学生互相交流水的资料)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是什么》这篇课文,这里的“我”指的是谁?(水)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想想水会变化吗?会变成什么呢?

2、水的魔力无穷,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它能有多少种变化?你认为最难理解的变化是什么?(水能变成“汽、云、雨、冰雹、雪”)

3、学生交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评价。

(1)“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是怎么一回事?

请学生看课件后解释:水在太阳下晒,慢慢地变成了一股热气,往空中升腾。这就是水被蒸发了变成了汽。这些汽升到空中,大家在空中集合在一起,连成一片就形成了云。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汽是怎样变成云的?你们所看见过的“云”有几种颜色?

(3)这些云在空中飘来飘去,如果碰到冷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讨论什么是雪?雪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是怎样形成的?

4、指导朗读,读中要体会意思,读出感情。

5、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6、刚才大家朗读了水的变化,现在大家来填一填。

我会变,变成,变成,变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水的家在哪里?请同学们朗读第三自然段后回答。(池子、小溪、江河和海洋)

2、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水的不同形态,来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是怎样的情景?

4、同学们,这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都是谁才会做的/(人)对,这是我们把水当作人来写。大家能不能把水的调皮、可爱读出来呢?

5、指导朗读。(教师给予评价)

水在池子里是怎样睡觉的?(池子是静悄悄的,水面上没有一丝波纹,明晃晃的池子就像一面大镜子,水好像睡得又香又甜。)水散步的时候,慢悠悠的向前流淌,请你们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和温和,在江河里奔跑,流速快,在海洋里跳舞、唱歌。要读出水的汹涌澎湃的气势,语调稍强。

6、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播放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的录像,再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画面内容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2、联系实际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教师给予评价反馈)

水做的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水做的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3、课文是怎样说水的利弊的?(教师指导学生读文)

4、“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这里是写水的什么?“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管住水,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感悟到人的本领最大,能叫水听从人的指挥,为人类造福。)

5、指导学生朗读。

水做好事与做坏事的口气要不同,读做好事时是对水充满了赞美,读做坏事时对水要充满厌恶。

6、齐读、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齐读第五自然段。

1、最后一个问句要读得亲切,表现出水天真活泼的情态。

2、读后一起说,我是什么?(水)

(五)、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水是奇妙的,是大自然的精灵,人类可少不了水,让我们珍惜,爱护身边的水资源吧!特别是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通过专题视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既能一边学课文,又能一边了解到平时生活中看不见或不能理解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识,丰富了形象思维。

但是,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很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学环节,我只是叫了几个学生读一读,自己讲解一下就开火车读、齐读,比较匆忙,根本不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

篇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实践探索, 理解新知;操作实践, 巩固新知;实践训练, 深化新知;归纳总结, 完善认识五个环节, 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认识周长。

(2)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 结合具体情境,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认识周长。

【教学具】

(1) 电脑课件、展示台。

(2) 学具袋 (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 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 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 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 (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 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从起点开始, 又回到起点。) 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周长的认识) 。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 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2 实践探索, 理解新知

2.1 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 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 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 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 展示学生作品, 并指出图形周长, 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2 描一描、摸一摸, 走一走体验周长

(1) 描一描。 (1) 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2) 描一描光碟的边线, 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 摸一摸 (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 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 走一走。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3 操作实践, 巩固新知

3.1 量一量 (44页实践活动)

(1) 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 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 测量树叶周长, 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3.2 围一围 (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 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 但是只能描一周, 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 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训练, 深化新知

(1) 想一想。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 算一算 (45页第2题) 课件出示几幅图形,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 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 练一练 (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 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 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 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 从基础题到拔高题, 层层深入, 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 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5 归纳总结, 完善认识

这节课, 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 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反思】

基于以上的认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5.1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 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 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 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5.2 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数学课堂离不开练习, 而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 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第二道题是比较一组中几种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学生回答之后我总结出:“周长一样的图形大小 (面积) 不一定相等;反之, 大小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一样。”

摘要:《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 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 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 在日常的生活中, 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 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 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本文以此为例进行阐述。

篇4:《我是什么》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本课主要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生字的词语,从而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水的知识,培养理解课文的能力,进行有感情朗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字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并进行感情朗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和霜。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物候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和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CAI课件、词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位小魔术师,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板书:我是什么。)

(生齐读课题。)

师: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

师:快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想请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准来告诉我应该找几位同学呀?

生:找6位同学。

师:是这样吗?

生:(齐答。)是6位。(师指名读课文。)

二、引入竞争,学习生字

师:这课中有的字我们见过,也有的并不熟悉。请你再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认字条里的字吧!(生同桌互相检查读生字。)

师:都和生字交上朋友了吗?

生:交上朋友了。

师: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老师这里有词语、句子两类,你想挑战谁?(课件出示词语、句子。)

生:我想挑战词语。

师:那你就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吧。(生领读词语。)

师:谁来说一说这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准确,声音也响亮。

师:那小老师如何评价你的学生呢?

生:大家读得声音响亮,很正确,非常好!

师:同学们这些词中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宝宝呢?你们和它都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开火车读出他们的名字好吗?(课件出示生字。)火车,火车从哪开?从你这儿开。一开开到你这里。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和他一起读。(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课件出示。)这些字宝宝里面有3个最要好的朋友读读吧,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你知道两点水的字与什么有关吗?

生:两点水的字与水有关。

师:(课件出示。)老师告诉你:两点水的字通常情况下与气候寒冷有关,记住了吗?来读读这些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2个新字朋友“凛、冽”他们还能组成一个词,和老师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凛冽”。

师:在凛冽的寒风中,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会觉得很冷。

师:是啊,两点水的字通常情况下与气候寒冷有关,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凛冽”。

师:现在没有小老师领着读,你还能认识吗?我们来抢答,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叫出它的名字来。(课件出示词语,生抢答。)

师:词语你们挑战成功了,谁还想挑战句子呀? 生:我要挑战句子。

师:好,就请你来读。(生读句子。)

师:你读得很准确,尤其是这个字很难读,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词语和句子挑战成功,相信再读课文一定会更流利,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我是什么?

三、创设情境。诵读课文

师:谁来说“我”指的是什么?

生:是“水”。(板书:水。)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就应该这样读书。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我”是水的?

生:课文第4自然段。

师:你的朗读很流利,但我没有感觉到水在睡觉,来我们一起看看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姿态吧?(课件出示:小水滴在池子里 小水滴来到了小溪 在江河里 汇入了大海。)

师:看了之后你觉得这段话应该怎么读呀?

生:小水滴睡觉的时候读得轻一些。

师:想一想刚才的画面,其他地方呢?

生:小水滴奔跑、跳舞、唱歌的时候,读得高兴点儿、快点儿。

师:谁来读?(生读句子。)

师:你把小水滴睡觉时别人不去打扰的感觉读出来了,读得又慢又轻。在大海里唱歌跳舞多高兴呀,你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欢快的心情表现出来了吗?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生再读句子,体会感情。)

师:通过你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的朗读,我们感受到小水滴生活得那么愉快,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生齐读。)

师:瞧!多可爱的小水滴呀!(板书:水。)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小水滴吗?(愿意。)快把标志带上吧!你是谁呀!你呢?一起和我打个招呼吧。小水滴们你们好,你们真是一群可爱调皮又有礼貌的小水滴,你们还是一群变化多端的小魔术师,快读读课文的第1段,看看你们都变成什么了。读吧! (生自由读。)

师:变成什么了?

生:变成了汽。(板书:汽。)

师:怎么变的呀?

生: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

师:还变成了什么?

生:还变成了云。(板书:云。)

师:怎么变的?

生: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了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师:升上了天空就变成了云,真有趣。

师:谁能用上“首先……接着……最后……”这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一说形成云的过程?

生:太阳一晒。我首先变成了汽,升到天空,接着我又变成了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最后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师:云朵们,你们准备穿什么样的衣服来打扮自己呀?

生:我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穿“白衣服”。

生:我在下雨前和晚上时穿“黑衣服”。

生:我在傍晚穿上“红袍”。

师:快来看看你们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课件:

穿白衣服时,我们叫白云;穿黑衣服时,我们叫乌云;披红袍时,我们叫红霞。

师:这么漂亮的衣服,喜欢吗?

生:喜欢。

师: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能。

师:请你来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小魔术师们你们变的云真漂亮,还变成什么了?(生思考后,回答:雨、雹、雪。)

师:对!还可以变成雨、变成雹子、变成雪。(师板书:雨、雹、雪。)

师:(指板书:雨。)就是小水珠;(指板书:雹。)就是小硬球;(指板书:雪。)就是小雪花。

师: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生寻找句子,并大声地朗读。)

师:这3个句子中有3个表示动作的词,分别是什么?

生:落、打、飘。

师:那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

生:不能。水珠自然是落下来了;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来;雪花很轻,当然是飘下来。

师:小硬球最重,这个打字要重读,读得快一些小雪花是轻飘飘的,那就要读得轻一些,温柔点速度放慢一些,谁愿意读读它们?(生读3个句子。)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生朗读,感受课文。)

师:我看到了无数的雹子像子弹一样打在地面上,真好玩!那么多的小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真美呀!这组的小水滴你们将变成雨。这组的小水滴你们将变成雪,中间两组的小水滴你们将变成雹。(师生齐读课文。)

师:你们的魔术师真有趣呀!还会变成什么啊?

生:还会变成露珠。

师:多可爱的小露珠!

生:还会变成霜。

师:我们男、女生比比赛,看看到底是谁变的魔术最吸引人?请女生来读露珠的部分,那男生读霜的部分。(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小水滴不仅变化多端,而且脾气也让人们琢磨不透,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默读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指读,还要不出声。

师:咱们比比看谁能做到。注意,在默读时,把你读懂的画下来。

生:我读懂了水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

生:我读懂水有时候做好事,有时候做坏事。

师:那怎样才能减轻水对人们的危害,使它有益于人们呢?

生:筑堤坝、修水库。

师:对!人们筑堤坝、修水库,就是为了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水永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是最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四、思想升华,总结全文

总结:现在小魔术师们快告诉大家我是(指板书)水,会变成汽、云、雨、冰雹、雪花、露珠、霜,水真是千变万化呀!

评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堂课的教学,既依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1.利用课件创设的真实、生动、形象的情境,把孩子带到了水的世界里:小池里的水是那么平静;小溪里的水流得是那么缓慢;江河里的水流湍急,是那么欢快;大海的水波浪翻滚一浪胜过一浪。不同地方的水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课件一幕一幕地播放出来,真是既形象、逼真,又活灵活现,学生看了课件如临其境。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为理解课文、朗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2.入情入境地读,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王老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維。“瞧!多可爱的小水滴呀!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小水滴吗?”“一起和我打个招呼吧?小水滴,你们好!真是一群可爱调皮又有礼貌的小水滴,你们还是一群变化多端的小魔术师,快读读课文看看你们都变成什么了?”在教师亲切且富有美感的语言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是丰富的,语言表达是流畅的。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读课文,可谓水到渠成,情趣盎然,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这不单是对文本的真切理解,而且是学生喜欢大自然的美感流露。一节课下来,学生通过读完完全全地走进大自然中,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

篇5: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2、低年级的课堂应该安排大量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不应该单纯地、过细地分析课文,注意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适当穿插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如我可插图讲解“灌溉”的词语意思,相机进行情境识字的教学,认识反义词,参照课文句型造句,分析课文后重视集体感悟式的朗读,等等,教学反思《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学习任务过于细化,同时布置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过多,我应该把问题通过课件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根据问题思考。我要充分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思考空间,注意明确学习任务并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完整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重视他们学习的独特体验,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提问,如淡化预设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在理解和阅读中激活思维和发现,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

4、我的语文基本功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提升。如制作教学课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借助动画和声音展现流水的不同动态,让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充分感受课文,更好地进行朗读感悟。如我对字句方面的把握还不够投入和准确到位,我范读水做坏事的句子时不应该重读以突出水的破坏力,应该读出水的惭愧和后悔;融入角色是为了体会人物的心情,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表达和积淀,我要正确把握好课文的正确解读,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发展学生。

5、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时,我要更重视备教材、备学生,巧妙地利用学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课文。如我可以通过借助生活情境引导他们感受“落”、“打”、“飘”。语文即是生活,我要善于发现、思考和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灵感和知识,丰富我课堂中的人文底蕴,我们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兴这次教学能用上自己云南、上海旅行时的照片和见闻,更深入的讲解水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6、要充分把握儿童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明确语文教学需要一张一弛,适当将学习的高潮安排在课堂的后部分,积极探索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多使用奖励小红花等的激励机制,活跃课堂气氛。

篇6: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生字词的多次复现由浅入深。

生字的复现共出现了11次。其中圈画读一次;打扑克读一次;带拼音读一次;去拼音读五次;放在句子中读两次;读儿歌一次。学生在每一次读中都在用眼看字、用心记形,学生由认到识、由识到记、由记到用,学生与生字词的对话在观察、识记、运用中层层深入。

2、自主学习字词的教学手段丰富。

如运用反义词的方法理解“暴躁---温和”;用图片说明的方法理解“灌溉”和“冲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器”;用猜字谜的方法自主识记“灾、雹”;用拆字法识记“躁”,并用换部首的方法拓展迁移识字;学生在语言环境理解“飘浮”与“漂浮”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自主想象思维。

篇7: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写的,并且抓住了水是会变化的这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魔术来吸引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通过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通过读课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让学生明白了小魔术师就是“水”。在讲课时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和学生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大家一起变魔术。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学习状态,深入理解课文。

二、形式多样,主动识字

识字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好字词为今后读好课文,开展有效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机械单调的识字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认词。魔方识字,开小火车,找朋友,读文识字等,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识字,不亦乐乎。

三、整体把握,感悟变化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四、多媒体辅助,升华感悟

本教材是一篇知识性的科普短文,全文围绕一个“变”字,讲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形态。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十分缺乏,我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一目了然,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

五、拓展练习,感悟提升

课文在即将结束时教师以一首诗让学生体会感受水的用处,同时也将这节课的内容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整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应再多一些,例男女生读,小组读,开小火车读,同桌等等,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巩固生字教学,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师的评价语还应在丰富一些,同时对学生的上课表现的评语还应在具体而又有针对性一些,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语速还应在慢一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相对比高段要来得慢一些,教师的语速过快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本堂课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说去想,发挥他们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2《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0课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不足之处:

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这是一篇拟人的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的是集中随文识字和分散随文识字,把生字最多的第四自然段作为重点来教,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和同桌一起读,然后在去掉拼音试读,在学生觉得读好了的时候,再指名读词语、男女生赛读,孩子们很顺利的掌握了字音。对字义和字形的理解是放在读文中进行的,如“温和”和“暴躁”,学生回忆家庭中爸爸妈妈的情况,借以读出这两个词的不同感情,再通过自由识记和对比识记来记住生字“躁”。“浮”“雹”字的教学是随课文学习的,在识记时运用了换偏旁、编儿歌等识字方法。识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理解课文时,我始终以“水这位魔术师”来引导学生读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水的不同变化,借助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水可以变成汽、云、雨、雹子、雪,抓住“落、打、飘”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了解云的不同变化。根据板书及时总结,梳理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读懂了我是什么。

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有所欠缺,学生泛泛而读,没有深入文本,老师也没有及时的进行范读引导。

对写字的指导也不到位,虽然抓住了“冲、池、黑”,指出了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的不同写法,却只是重点指导了一个“黑”字,指导面窄了,点评如蜻蜓点水。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4《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0课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板书设计独特新颖。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不但用贴图展示了水的六种变化后形态,还用四个字卡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篇8:《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提示课题, 激趣导入。

课文标题是个设问句。“我是什么”, 全篇读完, 即知答案:“我”是水。教学伊始, 提示学生注意课题, 自读课文 (默读或小声自由读) 。学生带着好奇心读完课文后教师问:“我”是什么?相信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 “我”就是水。

2. 初读感受, 学习字词。

在学生自读全文后, 可采用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再读课文, 进一步感知内容, 然后指导逐段阅读, 进一步理解内容, 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明白“变”的脉络。可以用板书的方式突出:第一段“云”。第二段“雨、雹子、雪”。第三段“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第四段“温和:灌溉、发动机器;暴躁:淹没、冲毁”。与此同时, 引导读字、词, 进入识字、写字环节。

(1) 识字。会写“浮、雹、暴、躁、灌、溉、器、淹、稼、毁、灾”11个生字。注意读音:浮fú, 不读fóu。躁zào, 不读cào, 稼jià, 第四声, “庄稼”一词中读轻声。注意字形:“浮、灌、溉、淹”, 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三点水, 均与水有关。躁、澡形近, 偏旁不同, 表意不同, 注意区别。

(2) 写字。会写“冲、晒、池、浮、灾、害、黑、器”8个生字。注意“两点水” (冲) 、“三点水” (池、浮) 、“四点底” (黑) 的写法。提醒“晒”的第九笔为竖弯, 不是竖弯钩。“害”的中间一竖, 上下都要出头。“器”不能丢掉一点。

3. 诵读入境, 提升认识。

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语言生动, 有利于进行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要以读为主, 让学生在边读边思中自读自悟, 学到知识, 明白道理, 培养感情, 积累语言。尤其要通过诵读,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让学生有一种感觉:仿佛自己就是千变万化的水, 在阳光照射下化成汽, 变成云;在空中遇冷凝结, 变成雨, 变成雹子, 变成雪;在池子里睡觉, 在小溪里散步, 在江河中奔跑, 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会。如能通过诵读, 让学生入情入境, 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 就能达成增长知识, 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的教学目标。

应如何把握诵读的情感基调呢?就全文来说, 应该读得亲切、自然, 各句、段又有适当变化, 开头可读得“神秘”些, 娓娓道出“我”的变化, 可以用适当停顿和加重语气的方式, 突出“云”“雨”“雹子”“雪”各名词。第三自然段文字优美, “睡觉”一句宜轻读, 突出“安静”;“散步”宜放缓语气, 突出闲适;“奔跑”可提高语调, 急速一些, 突出快节奏;“跳舞、唱歌、开大会”则要读出欢快、激情、热烈的含义。第四自然段先让学生读懂内容, 明白水对人的“利”与“害”, 可借助自制课件帮助学生了解水在灌溉农田, 水力发电等方面给人们带来的利, 以及洪涝灾害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等方面给人们造成的危难。在学生通过读书和直观感觉有一定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 再指导诵读, 就能读得充满感情。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读, 读前都应该强调边读边思考, 教师要借助投影仪放大课文插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 要在学生读懂课文, 了解相关自然现象, 学到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朗读训练和积累语言。

4. 扩充训练, 深化感悟。

篇9:《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运用主题式情景教学,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

2.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要初步掌握持轻物投掷的正确动作,发展力量和协调素质,提高投掷活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并在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合作行为。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教师语言提问:有哪“四害”?并出示“四害”木靶,然后教师示范、领操,并提示学生,一次击掌后的接球,两次击掌后的接球,三次击掌后的接球。

二、情景展开

(一)持轻物投掷。1.两人对抛接的练习。2.投掷彩球的方法:握球手型;原地侧面投掷,徒手模仿练习。口诀:投徒动作很重要,肩上屈肘要做好,蹬地转体要及时,出手要快牢牢记。3. 投远练习。4. 投准练习。5. 打移动靶。6. 玩纸球创编练习。

教师主导:1. 语言提示学生,怎样才能使球投得更高、更远。2. 引导并参与到学生的抛、接练习中。3. 教师讲评,并把学生集合到挂有投掷动作分解图的大黑板前,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正确的动作,告诉学生口诀。4. 与学生共同进行徒手模仿练习。5. 指导学生进行投远、投准的练习。6. 语言提示学生进行打移动靶的练习。7. 教师语言鼓励并提示学生创编出多种玩法。8. 教师参与到某个小组的创编活动中。

学生活动:1. 在安全的前提下,学生进行双人的对抛接练习。2. 学生示范,并告诉小伙伴投掷的方法。3. 学生成四列横队在黑板前听老师讲解,提问。要求:认真领会侧向投掷“背后过肩”的动作要领,争取基本掌握。4. 模仿练习,动作协调,并熟记口诀。5. 组织:引导学生体验正确的技术动作,徒手模仿练习。6. 学生分两大组进行投远、投准练习。7. 积极参与并创编出各种各样的玩法。

(二)游戏。1.灭“老鼠”。方法:各小组轮流扮“小老鼠”穿过小卫士的防线,到终点时,哪组小老鼠身上的球越多,那组则算失败。2.美化校园。

教师主导:1.讲解游戏规则,以生动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游戏所创设的情景中,强调安全。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3.教师语言引导学生。

学生活动:1.将手中的彩球掷向移动中的“老鼠”。2.积极参与、不怕困难。3.发挥想象,将纸球进小老鼠身上的圆筒中。

三、情景结束

音乐舞蹈“小白船”,师生共舞;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组织学生收拾器材。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合理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在该课的各个环节,能够把學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关注其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体现如下特点:

1. 创设情景,趣中促学。在教学中,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入景动情,用情境激发兴趣。

2. 自主交流,合作体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练习中,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突出自主性,让学生在练习实践中开动脑筋。学生为了投得更远、更准,都非常认真地进行练习。在“欢庆胜利——跳起来”环节中,各小组同学利用手中的器材合作进行各种各样的跳跃练习。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了彼此的情感,有效地推动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 积极引导,正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引导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广、场所变化较多,这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该设计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棉花市小学)

□责任编辑方 玉

篇10:《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听《我是什么》有感

如今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范读的情形已经日渐稀少了,充斥于课堂的,是“百度”过来的朗读录音。必须得承认,些“加工”过的录音自有它的“骄人”之处,配乐朗读,声情并茂,极富煽情。只是,在屡屡享受那些“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同时,总觉得这些“克隆”的录音似乎缺了些什么。“录音”似有“不在场”之嫌。课堂是个“场”,教师与学生在这个“场”中相互碰撞、期待、倾听、交融。欣喜的是卢宝华老师在执教《我是什么》的时候就安排了老师范读这一环节,老师声情并茂的个性化朗读使学生如痴如醉,很自然的把学生和教材融为一体。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范读的作用不可忽视。

细细思考之下,我觉得范读的作用有如下几方面具体的体现:

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或回报甚微!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个性化的朗读。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教师的范读能读出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处于“愤,悱”之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在上优美抒情的课文时,教师更应用情用心地读,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之中。我在本学期与学生学习《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自然段:“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在抒情地范读后,学生也“蹦跳而出”、“缠绕”着,“撅着屁股”、“赌着气”地读起来了,读的有声有色,美极了!这样,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如临其境,不但读出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

篇11:《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一、激趣:

文中富有趣味地展示了水的各种不同状态,让小朋友们去猜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也抓住了这一—点。我由“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这个小谜语引入,抓住了雨和水的关系进行深入。又把整篇课文设计为一—个大谜语,引起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小朋友们有了读课文,猜谜语的动力。认真读,仔细思考,带着任务去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许多同,学有了答案,但他们得到答案的地方不一样,有的是通过第四段的朗读知道“我是水”,有的是读了第三段知道了“我是水当然还有许多课外知识丰富的小朋友知道雨、雹子、雪都是水变成的。总之有了兴趣,他们的学生过程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我便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谜底(雨、雪、云、雹)紧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示谜底时同时出示它们的图片,直观形象地将水的不同形态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很快认识了这四样自然景物。同时在认识“雹”时,随机教学生字,通过字音、字义,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个生字。

二、朗读: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本堂课中在学生读课文的同时,我让他们圈出“我”会变成什么;用“”划出“我”是怎么变成汽,又是怎么变成云的;用“”标出表示雨、雹、雪动作的词语,等等。教会学生采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做标记,这是阅读方法的指导。这节课上,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比较扎实,而且形式多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

第一部分“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句子,自己读句子,读懂后,看着示意图把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我是怎么变成汽,又是怎么从汽变成云的。把课文的语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二部分云变成雨落下来、变成雹子打下来、到了冬天变成雪花飘下来,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落、打、飘”的用法让学生进行了讨论,能否换一换,并说出不能换的理由,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朗读指导,读好这三个动词的轻重变化,进而读好这三句话。

在学习课文第三目然段时,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领悟该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速去读好这句话,在不断地摸索、探究后,学生们能把这句话读得抑扬顿挫。

本堂课中的拓展也是一大亮点,在教学“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后,让学生,用“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说话练习,学生能说,而且说得很好。在学完1、2两个自然段“我”会变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还能变成什么,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答案:霜、雾、冰、露珠、彩虹等等,足以可见学生的思维之活跃。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将水的变化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配上了文字说明,这说明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掌握得很好,而且还能延伸至课文。

三、不足之处

篇12: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一、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之后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终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我喜欢的语气,抓住“雨”“雹子”“雪”不一样的变化,抓重点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一样的现象,由不一样的方式从天上下来,经过理解朗读,明白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经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之后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一样?”第三段虽然短小,可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经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我经过生活中的的感知,明白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十分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一样状态的水是有不一样的变化的。

最终,是水的性格变化。经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明白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一样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并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1.投映画面,突出重点。

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一样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白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第三自然段我先用课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从平静的湖水到汹涌海涛,先让学生用自我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水。他们说了很多,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然后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描述这样的水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比较画面,加深理解。

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忙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了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经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四、收集信息,延伸课外。

篇13:初中生物课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

一、反思成功做法

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之处,如充满吸引力的情境创设、有趣对话、典型案例、巧妙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运用等。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的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或将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认为在某一方面、某一点做得很不错或很成功、感受最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供今后教学利用。这样日积月累,这些记录就成为自己教学中一笔宝贵财富———教学经验。

例如,根据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次性精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在13分钟左右。针对这个研究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分割成3~4个小段进行。在学生精力即将分散的时候,把平常收集的一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生物趣闻、小幽默、新闻、生物研究的新进展、学生周围的生物常识等内容穿插到教学中,这样既可解决学生精力分散的问题,也可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生物常识,从而使学生既学的轻松,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反思疏漏之处

即使是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也会有许多遗憾和感慨,出现许多课前预设不到的情况。所以,每上一节课后,就要及时地从新知导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问题讨论、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地反思,同时也把课堂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课后继续探讨。日积月累,就能为自己的教学研究积累资料,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也会在这种研究中不断提升。

例如,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气孔分布》的一次实验教学中,刚开始上课几分钟,突然停电了,加之阴天光线较暗,致使实验不得不改期进行。课下我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在常规的实验设计方案中又加入了一种实验方案,其大体思路是:引导学生把叶片放到烧杯中,加入一些30℃的温水,根据叶片表面产生的小气泡可探知叶片上气孔的宏观分布。之后结合两种实验方案的优点,把两个方案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同时在微观上和宏观上同时观察叶片气孔的分布,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探究效果。

三、反思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学方法,而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不能得到实施,反而会有新的变化。这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有时候也会因一些偶发事件,使教师产生瞬间灵感,而这些“智慧的火花”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如果不能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就会因时过境迁、烟消云散而产生遗憾。若能把机智灵活地应对、恰当处理的方法记录下来,便会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例如,在一节有关微生物作用的教学时,有一位同学突然提出“如何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针对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太抽象,如果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酸奶,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可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于是,顺着这个学生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设了酸奶的制作教学课,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四、反思同行共识

在观课、议课中认真记录那些值得商榷、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让它在自己教学中引以为戒。自己在对内、对外上公开课时,要虚心倾听观课教师所指出的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如哪些符合学生实际,哪些不受学生欢迎,哪些学法指导到位,哪些学法还是空中楼阁,哪些问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教学中的闪光点,需要继续发扬,也需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发展和改进的依据。平时在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时,多听一听同行对某一教学过程、某一教学环节、某一问题处理的技巧的意见。日积月累,就能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为我所用,变为自己的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例如,好多生物教师都说,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的直观体验式教学,其教育教学效果较好。在各种教学竞赛、公开课以及平常的调研科中,我就发现,现在教育的媒体手段提高了,好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以辅助教学,好多老师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取代了实验、取代了学生的动手。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进步,而实际上在进步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类的认知规律。有老师做过这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长期高频度的使用现代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我认为,在大胆使用好现代教育手段的同时,不要轻易抛弃传统的好的教育手段,最好是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五、反思学生问题

由于学生受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往往教师认为很简单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却用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掌握,成了教学难点。这时教师不要责怪学生,而是要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提出的深度与广度、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突破知识的重点及难点的方法进行深入反思,从而了解到学生学习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是“钻牛角尖”还是“究根追底”,教师要迅速作出判断。对“奇思妙想”,要善于进行“点石成金”、“拨云见日”式的引导。对“胡思乱想”要进行拨乱反正,让学生头撞南墙及时回。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见解或新颖问题,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那是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的火花,能给课堂增添异彩,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及时记录下来,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例如,在一次光合作用的教学中,一位同学说了一句话,结果周围同学爆笑起来,致使教学暂时中断。这位同学说,“如果我身上也有叶绿体就好了,只要晒一下太阳就可以不用吃饭了。”旁边的同学听到后就忍不住爆笑出来,原来是这样。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告诉同学,虽然这个问题现在听着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但若干年后,难说就可以成为现实。就像飞机、录像机、电视机、照相机、夜视镜等物件的诞生,都是从一些奇思妙想开始的。接着,我又问了同学一个问题,在我们地球上,有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西红柿的植物吗?有同学说没有,有同学说可能有。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同学。在课外活动时,我把同学收集到资料汇集在一起,展示出来,好多同学惊奇地发现,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西红柿的植物是可以通过嫁接实现的。

六、反思再教设想

每上完一堂课后,教师都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认真地回顾和总结,反思自己在这堂课教学上摸索出了哪些规律、教学方法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把记录下来的这些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同时反思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如何改进。教师只有这样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让我深深感受到反思的重要性,“经验+反思=教师成长”。

在完成《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教学后,我发现部分来自城镇的学生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比较陌生,学习过程中兴趣较低,学习的效果不好。针对这些问题,我重新设想该课的教学策略:提前两个星期用精致的小花盆,分别培养几株菜豆幼苗和几株玉米幼苗,并在上课前用一个纸箱装好带到教室里。开始上课时,突然展示给学生观察,然后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氛围里,再展示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同时提出问题,“小小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是如何发育成幼苗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然后指出,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那么,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后,采用直观教学后,让学生结构教材,动手解剖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辨认各部分的结构,再让同学就解剖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与汇报,并总结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两种类型的种子结构及其特点与异同。课后,让同学把一些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带回家播种,探究它们的萌发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时各结构的变化,两个星期后,根据探究结构,分小组交流、汇报、评比。后来的教学比较研究发现,采用这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篇14:浅谈教学反思应反思什么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应运而生,作为新生事物,它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普遍实施,它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其中,从这一研修活动中获益良多。

但是任何一种新的研修形式都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尽善尽美,通过调研,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走入了误区,在认识和行动上产生偏差。本文试图找出反思存在的误区,并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指出反思应包括的内容:

误区:

一是敷衍应付。一些教师把教学反思(课后记、教学随笔等)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为应付常规检查而写反思。这样的 “反思”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其内容要么与课堂教学风马牛不相及;要么词不达意,东拉西扯;要么摘抄文稿,权当“反思”。

二是隔靴搔痒。有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表层化,反思不深刻,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做深层次反思。例如:“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除少数同学外,一般掌握的还可以”,“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除个别环节外,其余都实现了教学目标。”如此等等。这类“反思”不痛不痒,它是停留在发现问题、少数学生、个别环节存有缺憾这一层面上,而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未做理性化的思考。

三是写成总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总结别无两样,把教学反思完全写成了教学工作总结,呈现出的内容是对某一个教学阶段(一个教学单元或一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肯定这一阶段的教学成绩,寻找不足。这样的“反思”的主体成分是检讨阶段性教学的得与失,是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可以说,上述形势的“反思”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它存在着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需要纠正的问题。

那么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呢?具体来说,教学反思应该包括四个部分:

一思: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与前面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与后面的知识又有怎样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哪?是难在所要学的知识比较抽象,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生学习初中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笔者认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学难点是:“一国两制”的构想。从而对教材有较准确地把握。

二思:已有实践经验。在对教材有准确的把握后,教者应思考自己、他人已有的实践经验,即自己在以往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是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的,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需要怎样改进;别人在执教这节课时有哪些精彩之处,哪些方法可以直接借用,哪些方法需改进——从而逐步筛选出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比如:同樣是讲授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位教师模拟电视热点专题节目,直接进入课文。

(各位观众,这里是垄上电视台《回归盛典》特别节目……现在将镜头交给前方记者)“直播”回归盛况视频,现场采访看过盛况直播的心情。

教师小结过渡:香港回归了,我们因为收获而幸福,因为收获而自豪。但要知道,只有明白了饥饿时的痛苦,种植时的艰辛,我们的幸福才会更深沉,自豪才会更强烈。因此在本次节目中,我们除了见证回归盛况,还要弄明白下面几个问题。由于采用了倒叙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出示内容要点:

1.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

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3.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该教师:

1.通过有“奖”问答环节完成内容一的学习。

2.分发自编诙谐版“邓公大战铁娘子”小剧本,通过学生互动合作,提炼信息排演剧本,探究内容二。

3.选香港为例,以MTV为媒,感史悟情。(播放MTV公元1997第二节)

赏乐提示:赏析一首经典MTV,要画、词、曲兼顾,最后要能从对具体的画、词、曲的关注中升华出抽象的情感。(侧重点分组:女生感情细腻,整体悟情。男生思维活跃,关注背景。)

教师:1)下面哪位学生能够说一说从这首MTV的画、词、曲中你感受到的最强烈的一种情感或感觉是什么?(痛苦、思念、期盼、自豪等。) 2)请男生说说所注意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战争、废墟、酒会、倒计时牌、欢庆等)学生在兴趣中解决了重点问题。

三思:教学实施方案。在分析了教材,思考了自己、他人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便可撰写教学方案,在教学“香港澳门回归”时,我通过分析、思考,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案。

最后方案是实施情况。在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者都应该认真反思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处理得较好,哪些地方需进一步改进,教师在反思教学方案实施情况之后,还应反思这样评价,改进的理论依据,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历史知识,逐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是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理念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少提示,多让学生探索交流,即便说错了也无妨,某种程度上“错误”也是资源,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上一篇:全国10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下一篇:首都师范大学 关于规范课题成果鉴定材料文本和装订格式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