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故乡议论文初中作文

2024-06-19

作文故乡议论文初中作文(精选19篇)

篇1:作文故乡议论文初中作文

故乡年味初中作文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题记

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里,虽少了皑皑白雪的衬托,但在这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我的心依然沁入了芬芳生活中所倾注的浓浓年味儿———农贸市场里炒货的香味儿,包子店中油锅升起的青葱味儿,水果摊上水果的甜味儿,还有那红彤彤的春联带来的喜气儿……看哪,忙里忙外却乐呵呵的人们早已为暖洋洋的春节做足了准备——洗发店里来理发的老大妈热心地指导着发型师小伙第一次做女婿时该带的见面礼、急着回老家的打工汉大批大批地采购年货。

陶醉在新年的气息里,我的.心满是对亲人的思念。于是在除夕,拥抱着年味儿,踏上了回故乡的旅途。

傍晚时候,当缕缕炊烟伴随着诱人的饭菜香味在永康的天空中袅袅升起,我们嗅到了故乡熟悉的味道。耳畔是爷爷奶奶欣喜的呼唤,我抬眼望着渲染了红晕的天空,怡然地发现这年三十的夕阳灿烂地展开了笑颜,撒播着一片美丽的年味儿和属于我们的光辉,这就是由我们深切的乡情所点缀的啊!

大年三十,让我们感到如此轻松快乐的事儿莫过于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在一张摆满佳肴的桌子前,品味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了。

现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又来临了。我的大姑妈和大姑父一如往日热情,在大桌上张罗着我最爱吃的各种菜。一眼望去,“鲜香鸭舌”、“金汤玉露”、“鲤鱼跳龙门”、“东坡肉”、“紫芋饺”……这些香喷喷的食物总是尽收眼底。我们的面颊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向亲人献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时不时还塞上一个大红包。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攀谈着旧年的收获,也有搓着麻将高声叫喊的,麻利地打着扑克牌的;我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还即兴在客厅里扭起了秧歌儿呢。我们几个孩子当然不会错过这一时刻啦,争先恐后地向长辈自豪地展示新学的本领呢。这欢乐的笑声、歌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耳畔,仿佛在描述我们红红火火的生活和真正的幸福,成为了除夕夜中最亮丽的风景。

晚饭过后,我们簇拥在一块儿观看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奶奶照例拿出几大盘永康特产,都盛装着柑橘、鸭梨、糖心苹、瓜子儿、开心果、山核桃这些水果和坚果,还有一些精巧的小点心,它们在彩盘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有光彩。这里有我最喜欢的奶奶的“拿手绝活”——整朵整朵的馓,馓咬下去脆脆的、香香的,又有糯糯的甜味,只要一入口,我便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奶奶对我的关爱。

年三十的夜晚,亦是美的,看那灯火通明,明月当空。

爆竹声中辞旧岁,新年将在明晨满披着年味儿叩响我们的大门,挨家挨户地传播着一片生机盎然的希望与和谐。满怀着对生活向往的我,枕着一叠厚厚的压岁钱,在岁岁平安、事事如意的美好祝愿中睡得格外踏实,做梦都在高兴地飞翔呢。

篇2:作文故乡议论文初中作文

不记得是哪一年,外婆从后山上移植了一棵枣树在院子里,这棵枣树很快就长得枝繁叶茂,异常俊俏。小时候,我总喜欢与外婆坐在枣树下,和外婆聊聊天,听外婆讲讲故事。可以说,这棵枣树,就是我对故乡的记忆。

春天,经过一个严冬的寒冷冼礼的枣树,在春雨柔和的滋润与安抚后,光秃秃的树干上抽出了新芽。这些嫩绿的芽儿仿佛早已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好奇与激动似的,迫不及待地从枝干里钻出来,惊喜地仰望这个世界。而我,总爱在饭后搬把小椅,坐在树下呆呆地望着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芽儿,一天天看着它们成长,心里也在为它们生长的迅速感到喜悦。

夏天,枣树上的芽儿们早已成长为繁茂的绿叶,夏日的阳光普照在树上,这些绿叶仿佛为枣树镶上了一层金边。这些叶子又像一颗颗绿宝石,在枝桠上闪烁着光芒。过了一段时间,枝干上开出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仿佛给这位枣树姑娘戴上了素洁的花环。走到枣树下,便能闻到一缕缕清香。渐渐地,枣花儿也凋谢落下,树上慢慢结出了一颗颗青色的小枣儿,它们如同一个个害羞又淘气的娃娃,在繁茂的绿叶间捉迷藏。而我呢,经常偷偷地爬到树上去,摘下一颗小青枣儿,一下树,立马囫囵塞进嘴里,结果,一股浓烈的酸味儿涌上味蕾,“呸!”可真酸啊!尽管如此,我还是经常趁着大人们不注意,爬树摘枣儿,乐在其中!

秋天,枣儿们也长大了,仿佛过了一个夏天,脾气就变得暴躁了,脸儿变得通红通红。我总会缠着外婆拿来竹杆子,往树上挑枣儿,我呢,就跑到树下,使出吃奶的劲儿摇树,枣儿们便像下雨似的往地上落,“下雨喽!下雨喽!”院子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记得外婆总会带着我,端着一大盆枣儿,送给巷子里的左邻右舍,让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丰收的喜悦。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来到城市生活。当我多年后再回到老家时,却发现少了些什么,我冲到院子一看,枣树没了!回家的喜悦顿时消逝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落,我的枣树没了!这时才得知,去年的一场暴风雨,夺走了我对故乡最珍贵的记忆。

篇3:浅议初中作文教学

通过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笔者发现,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 对作文缺乏兴趣, 严重者甚至恐惧作文。

在平时, 一提到写作文, 大部分学生哀声叹气、冥思苦想一番后方有习作面世, 而且有极少数学生更是消极怠工, 不动笔。学生鲜有视写作为乐趣的。

2. 写作素材稀少, 习作中多出现雷同现象。

如写表现母爱的文章, 必定会写母亲在下雨天冒雨前来送伞, 让自己淋雨而感冒的“故事”;或是“我”深夜高烧不止, 母亲背着“我”走上数十里路就诊的“故事”。炒冷饭, 少新意。

3. 基本功太差:

书写不规范, 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 错别字连篇, 语句不通顺, 让人不忍细看。笔者所教班级有一学生, 写作很有“返祖现象”, 从开头到结尾, 全文无标点。通过指导之后, 这名学生有了较大进步, 知道一句话完了应该是句号, 但是其他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仍然分不清楚。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

4.语言干瘪无味, 不生动, 少文采。初中写作, 关键是要学会写记叙文。但是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 往往是记账式的写作:将一天中所见、所闻、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不处理, 少加工, “原生态”地呈现出来, “不知记叙的重点所在, 无论详略安排了”。即使有能清楚地、有侧重地记叙事情的文章, 大多也只是平铺直叙, 缺乏波澜起伏, 语言更是淡乎寡味了。

5.动笔成文, 离题很远。有些习作文章, 不能紧扣文章题目和中心, 漫笔而谈, 离题万里。

针对上述问题, 本人经过详细分析, 找到了学生写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1.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文兴趣不大甚至恐惧作文, 最关键的不在学生, 而是教师。教师教导学生作文方法不当, 导致学生对作文兴趣缺缺, 而当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时, 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返回到正轨上去, 以致学生在作文路上越行越远。

2.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阅历不丰有很大的关系。十四岁的少年不可能写出“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的文字和味道, 即使能写出, 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是不可取的。何况, 直接经验固然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素材的多寡, 但是间接经验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间接经验来自书本, 来自他人的生活经验感悟。学生课外阅读的稀少浅薄, 也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重要原因。

3. 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太差, 是学生的语文基础没有夯实好的缘故。正视历史, 吸取经验教训, 以免重蹈覆辙。

4. 学生作文不生动, 缺少文采,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生活缺少细致深入的观察, 缺乏真实的个人感悟;二是语言积累不够, 更谈不上语言创新。如此, 学生在写作时就不可避免犯了淡乎寡味的毛病。

5. 学生写作时容易偏题, 跟审题、立意、组织材料有关。

审题不清, 不知重点, 自然会偏离既定的写作目的。立意不明, 不知道文章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选取、组织材料来为中心思想服务, 写来的文章自然而然就不能主题鲜明, 给人的感觉自是离题很远了。

我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上述“病症”, 在分析出“病理”之后, 特意开出了以下几个“药方”。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这事说易行难, 但只要措施得法, 也能起到作用。本人采取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方法即循序渐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始作文, 我不规定学生的作文题目、内容、体裁、字数, 只做了一个规定:在充裕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必须得写点什么。

学生接到这样的作文要求, 刚开始也是茫然无目的, 这怎么写啊?能写的东西也太多了吧—有想吃的、想穿的、想玩的太多太多值得向往的东西呢!于是, 学生觉得有话可写了, 不再是干坐着发呆出神了, 而是—开始写作了。尽管有的学生只能写寥寥一两句话, 但是相对于以前的那种根本不动笔的现象, 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如此下来, 经过几次这样的写作之后, 学生慢慢地对写作文不再恐惧。我也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大大提高了。

二、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针对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现象, 我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与生活体验, 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另外我也通过在班上组织讲故事比赛、展示读书笔记、读书摘抄、名言警句背诵比赛等活动,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引导学生初步确立“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念, 为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打下基础。

三、注重语言文字基础训练

在平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比较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把字写清楚、工整是最起码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 尽可能不写别字、不用错句。我通过对学生作文地逐字逐句地批改, 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纠正。但是我发现, 这种效果并不很好。我便采取了一些措施, 比如组织书法比赛, 展示学生习作 (起初全体学生的习作都要展示, 只为了能督促一部分学生把字写工整;后来才展示优秀习作) , 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这些方法, 很好地起到了就纠偏的作用, 让学生的写作基础逐渐夯实起来。

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至于学生文章中缺乏文采活力这一问题, 我一是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注意观察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走过的每一个人、视野里的每一景物, 或熟悉、或陌生, 都尽可能地抓住特点记录下来, 如此日积月累, 自然可以让学生的文章显得生动、波澜起伏了。二是让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 尤其是生活语言的积累。让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积累语言, 将课内外写作相结合, 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就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的脱题、偏题的现象, 我注重跟学生灌输一定的写作理论及步骤—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成文。我也注意加强对学生的选取材料来表现文章主旨的能力锻炼。

经过这些有针对性的“药方”的“治疗”之后, 我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学生不再将写作文视作苦事、难事了, 敢写、能写、喜欢写再不是作文优等生的专利。

篇4:琐议初中作文教学

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好作文呢?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笔者在这里谈点教学中的体会:从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开始写作。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生克服困难的差异客观上决定于集体的性质,主观上决定于是否形成了稳定的责任感。由于意志行动在发展过程中“受暗示”性较大,初中生非常崇敬和愿意模仿学习意志坚强的人物,不畏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有时表现得十分惊人,但他们对意志品质的理解往往还欠全面,因而有的学生对写作文表现地极其被动,甚至置它于不顾。对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和引导,让他们懂得写作文是学好语文的又一重要任务,使他们形成稳定的写作责任感。

其实,兴趣来自对于作文的内心需要,而作文的需要又来自于对作文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来自于对作文本身的责任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了解写作的内在动力,就不能够对症下药,就不可能解决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问题。所以,写作既要靠兴趣来支撑,更要靠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来推动。作文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这种认识,不但他们感兴趣的作文题目自然不在话下,而且对没兴趣的题目也能当作硬性的任务完成。

我有一次催交作文时,有个学生说了一句极大胆的话——作文是急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这句话虽显偏激,却也有点道理。不也有“急中生智”、“急起直追”吗?这个学生平时做作文时拖拖拉拉或者干脆不交,而考试时却一板一眼,作文从来不缺,且水平并不比平时写些非驴非马的文章的学生差。原因何在?急,是怕作文写不好而影响了语文分数和在班组中的名次,他的急里就包含着分数和对名次的责任心。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推而广之,何愁写不出作文?因为有了责任心,学生就会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更好地表情达意 ,以至于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学生害怕作文,不愿作文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乏。在歹徒持刀行凶时,有人见义勇为,舍生取义;有人作壁上观,品味腥风血雨……有无社会责任感,真有天渊之别。写作也是如此,屈原赋《离骚》,以寄托忧国忧民之心;鲁迅写《呐喊》,为的是“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朱自清的《春》,歌颂了美好的大自然,激发人们的热爱之情……许多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会在作家的笔底生花,成为美妙的文字,对人们产生激励警醒的作用。这就是因为他们较之平常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管是大的变故,还是小的变化,都会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言人所不能言。

然而,有的学生对新旧、美丑、善恶、是非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漠麻木,熟视无睹,就算扔下一块大石头,在他心里也激不起半点涟漪,像这样,当然不会有以写作文来表达看法、褒贬人生的愿望了。针对这种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具体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心底的是非、美丑观,让他们在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和令人发指的血腥暴行面前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他们从微不足道的事物里面发现美的东西,让他们觉得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为人生呐喊。学生自己也应该睁开眼睛看世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会成为写作的莫大动力,使你感到话说不出来,就食不甘味,睡不安枕,果然如此,还怕写不好作文吗?

篇5:故乡初中作文

故乡的模样,在母亲日复一日的念叨中,烙在了我的心底。

我看见清晨浅浅的阳光里,陌陌水田中弯腰劳作的老媪,东边的霞彩触碰远方的山棱,喷出的红光晕染成画,小鸟儿开始吟唱,吟唱着新生的朝阳,老媪的身影,柔弱的如同她手中的秧苗变成稻草。

我看见大花猫斜躺在祖屋后一节颓废的断墙下,绿萝的叶和藤挤出一团浓墨的青色,正慢慢地、慢慢地靠近花猫,花猫闭眼不在意地,伸了伸懒腰。

我看见弥漫着芬芳白雾的山峦,五颜六色的山花插满其中,山径旁有鱼虾在潺潺的溪水中欢欣嬉逐,山脚处有农人的菜地,母亲的母亲常去拔几株野菜,煮一锅鲜美的汤。黄昏的炊烟从青瓦片中升起,暮色温柔,轻笼着故乡的一切,忽远忽近的呼唤声频频响起:宸儿,回家吃饭了。

朦胧的夜色里,我看见那一轮烟灰色的月亮,爬进山谷,野风吹着低低的灌木叶,飒飒作响,星星般的清辉,无言地在山间闪烁,闪烁着母亲对她父亲的眷恋。

从前日起,母亲便抚着挂历念叨:快清明了,如何都要回老家的,你外公的坟,怕是在太深的草里。

篇6:故乡初中作文

故乡,一个熟悉而又疏远的名字。它常常是一个思念或一个眷恋。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人们,故乡的天空……

我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它的变化实在让人惊讶。门前的大榕树,又高大了许多。原本的泥泞小路,变成了新的.油柏路。随之迎来的是山的气息,故乡的味道~走进外婆家,熟悉的橘子树结出两个沉甸甸的橘子,把树压弯了。外婆热情的出来迎接我。后来我迫不及待的自己上山了,那里有我太太多的回忆……

从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泥巴路上山,其实没过多久就会没路的,但从容的继续走上去的话,会有好多发现。小时候那里成了我的乐园,那里有一棵棵直冲云霄的竹子。我慢慢地走着,生怕打破这美丽的宁静。扑啦啦许多鸟雀飞走了。忽然脚下踢到了一个东西,低头一看是一点笋苗。我有种欲望想把它挖出来,可是我不能,因为那代表着春的希望。

要说故乡最具有特色的应该就是那门前的小溪了。它潺潺的水声,在夏天别有一番趣味,当天气很热时,总会看见许多快乐的孩子站在岸边,只听见一阵水声后的一阵欢笑。看着他们凉快的样子,有时也会想跳下去,可真的下去了又会冻得瑟瑟发抖,匆忙爬上岸来。有水就有桥,故乡的桥也是甚多。有时走走就有桥,也许并不雅致也比不上坚固但它也是村里不可缺少的。

我是许久才回故乡的,但每一次回来的差距都很大。最早,我还是喜欢那个从屋子里长出的大榕树,可后来他把别人的屋子全占领了,真不知道该喜欢还是不喜欢。还有那下雪的时候在雪上的小爪印,那是鸟雀留下的足迹。有时我会在上面撒点小米,爪印就更多了……

篇7:故乡初中作文

我因为上大学已离开故乡二十年了。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有一条条土路。一座座土屋歪歪斜斜地立在地面上,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沟。

现在,我已是一名空军总司令。因为十分惦记家乡,所以在工作之余,我来到了我的故乡DD乐都。到了故乡,我大吃一惊。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已成为一条条柏油马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最低的也有二三十层。人们不再居住土屋,替代它的是一座三角形的“金屋”。这时,一位导游机器人走上前来,我立刻问它这时怎么回事。它告诉我,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家乡人的素质也提高了,大家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家乡,许多留学生也来帮忙。“那这些房子是怎么回事呢?”我迫不及待地问。机器人不紧不忙地说:“这时伟大发明家卡利多德斯的想法。这和三角形的结构有关。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卡利多德斯博士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把房屋改成三角形的。不管刮台风还是大地震,它都不会到他。另外,它还有自动报警系统,一有灾难就会发出警报,好让人们做好准备。”机器人又带我来到交通叉口,这一看人那个我大吃一惊。以前,县城的马路十分狭窄,交通经常堵塞。现在,取代它的是一条条空中通车道、海底通车道、地下通车道。此外,机器人还告诉我,为了交通更方便。几乎每家都有三四条SPT特殊私通道私人通道?”我大吃一惊。它解释说私人通道是一种可以只通行自家车辆的通道。它会产生一种电磁,再加上一些化学物质,你要开车到哪儿,只需要再系统上输入地址,SPT特殊私人通道就会查找最近的路线。然后,会有一个类似停车场的通道再你面前,你只需要随着通道的路线直直的开车。通道的出口就是你要去的地方。”“那么SPT私人通道会占城市多大面积呢?”我稀奇地问。“百分之零平方米”“百分之零!不会吧……”我惊奇万分。“你看别着急,我给你说一下SPT通道的特殊组成部分你就知道了。SPT私人通道是一种光和虚拟世界为车道,由电、电子芯片、磁等物质作为中心系统的车道。说白了,它是一种透明车道,能在任何街道的任何地方通车……”机器人滔滔不决地介绍着。

此时,我心想,这几十年里,故乡的变化可真大呀……

篇8: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引发兴趣, 让初中学生亲近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不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着力引发学生的作文的兴趣, 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引发学生的写作乐趣。第一, 是通过高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分数也是激励学生创作的有效杠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笔者为了引导发学生的写写兴趣, 就经常性、有意识地在学生的习作中去寻找亮点, 及时给学生的习作给予上高分, 由此, 通过高分让学生感到自己作文水平不错, 通过高分让学生感到只要再努力, 分数还会更高, 从而有效激励学生以更加积极姿态、更大高涨的激情, 去争取更好的分数。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高分策略, 可以不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二, 是通过表扬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笔者在每次的作文讲评总结评讲时, 都会有针对性地挖掘、总结和表扬学生在习作里面的优点和亮点, 比如在遣词造句、材料取舍、选材立意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的优点和亮点。表扬也可以从小的方面进行, 哪怕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词语, 一句好的开头语句等等, 也可以在总结讲评中给予表扬。通过表扬,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创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 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 语文基础比较差, 尤其惧怕写作文。于是, 笔者就不厌其烦在他的作文中寻找优缺点, 在针对性指出他的习作缺陷之后, 就对他进行表扬激励, 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 增强写作信心, 结果只用了一个学期, 该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进步很快、提高很多, 目前已经是校报记者了。第三, 是通过语文实践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语文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创作, 在活动中作文, 对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提升作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就刻意将每一次的班级集体活动, 比如, 一堂体育课、一次班级拔河比赛、一次春游、一次体育比赛等, 都当作训练学生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好契机, 都当作提升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好机会。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在开展活动时, 不断鼓励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留心观察活动、认真记录活动。在班级集中活动结束之后, 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命题, 写下自己对这个活动最有话可说之处, 可以是对此次活动的所做、所闻、所思、所想。以笔者组织的一场足球比赛为例, 比赛之后, 笔者就让学生从多角度来写作:例如, 《我爱足球运动》、《一场有精彩有趣的足球比赛》、《我最欣赏的先锋》、《我运动、我快乐》等。

二、展示快乐, 让初中学生乐意作文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热情奔放、喜欢表达、善于交流的, 好朋友之间总是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但是遗憾的是, 有相当部分初中学生在作文中却没有什么话可说, 甚至是无话可说, 即使也能象“挤牙膏”一样“挤”出一篇作文来, 但也是套用材料、说一些毫无新意、枯燥乏味话语。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应该在作文教学中赋予更多的快乐因素。第一, 是自主命题。每个学期, 笔者都会开展学生自主命题作文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自主命题的作文空间中, 充分品尝到自主作文的快乐。在开展自主命题作文时, 教师不应该在体裁、题材等方面加以限制, 要有效鼓励学生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 写自己最善于表达的文体, 给予学生更多地表达自由, 真正让学生从中获得了快乐作文的情趣。第二, 是走出课堂。若想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就不能只拘泥于课堂教学, 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自然、走近社会, 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语文教师应该利用适当的机会, 鼓励和安排学生走出课堂, 去有效靠近自然、走进社会, 使初中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去观察、去感悟、去创作。融合学生亲身感悟、亲身体会的作文, 才会真正有真情实感, 才会是真正的好文章。第三, 是相互批改。通过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 可以不断让学生看到他人的写作优点, 折射出自身的写作缺陷,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一般是如此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的, 先将范文印发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范文, 之后, 告知学生批改作文的基本要求, 最后再要求学生写出切合实际, 摆明优点和不足的评语, 写评语也是一个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好载体。通过批改作文, 既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作文技巧, 又为学生插上快乐作文的翅膀。

三、注重积累, 让初中学生善于作文

篇9:浅议初中作文教学

通过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观察和记录,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对作文缺乏兴趣,严重者甚至恐惧作文。在平时,一提到写作文,大部分学生哀声叹气、冥思苦想一番后方有习作面世,而且有极少数学生更是消极怠工,不动笔。学生鲜有视写作为乐趣的。

2.写作素材稀少,习作中多出现雷同现象。如写表现母爱的文章,必定会写母亲在下雨天冒雨前来送伞,让自己淋雨而感冒的“故事”;或是“我”深夜高烧不止,母亲背着“我”走上数十里路就诊的“故事”。炒冷饭,少新意。

3.基本功太差: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让人不忍细看。笔者所教班级有一学生,写作很有“返祖现象”,从开头到结尾,全文无标点。通过指导之后,这名学生有了较大进步,知道一句话完了应该是句号,但是其他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仍然分不清楚。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4.语言干瘪无味,不生动,少文采。初中写作,关键是要学会写记叙文。但是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往往是记账式的写作:将一天中所见、所闻、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不处理,少加工,“原生态”地呈现出来,“不知记叙的重点所在,无论详略安排了”。即使有能清楚地、有侧重地记叙事情的文章,大多也只是平铺直叙,缺乏波澜起伏,语言更是淡乎寡味了。

5.动笔成文,离题很远。有些习作文章,不能紧扣文章题目和中心,漫笔而谈,离题万里。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经过详细分析,找到了学生写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1.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文兴趣不大甚至恐惧作文,最关键的不在学生,而是教师。教师教导学生作文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对作文兴趣缺缺,而当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时,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返回到正轨上去,以致学生在作文路上越行越远。

2.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阅历不丰有很大的关系。十四岁的少年不可能写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文字和味道,即使能写出,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是不可取的。何况,直接经验固然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素材的多寡,但是间接经验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间接经验来自书本,来自他人的生活经验感悟。学生课外阅读的稀少浅薄,也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重要原因。

3.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太差,是学生的语文基础没有夯实好的缘故。正视历史,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4.学生作文不生动,缺少文采,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生活缺少细致深入的观察,缺乏真实的个人感悟;二是语言积累不够,更谈不上语言创新。如此,学生在写作时就不可避免犯了淡乎寡味的毛病。

篇10:故乡初中作文

我下了车,左右张望。我微微一笑,眼前的一切依旧是生机勃勃,鸟儿依旧在树枝间歌唱,小狗依旧在草坪上玩耍,人们依旧在田园中辛勤地干着活儿。我一步一步向家走去,眼泪也一滴一滴向脸颊飞去,落在手中,落在家乡的土地上……

当我走到家面前,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对,这就是我童年的背影,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次――虽然这个地方变了,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坛。记得小时候,我和大哥哥大姐姐们玩摸瞎(儿时的游戏:蒙上眼睛抓人)。当我走到某一个地方时,姐姐忽然大声喊道:“向右走!向右走!”这三个字在我耳边不停地响起,而我那时刚上一年级,还分不清左右呢!我凭着自己的直觉,一大步向左跨去,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的脚下已落空。啪啪!我的小屁股便坐到沟里去了。我急忙掀开蒙着的布条,哇哇大哭,我手忙脚乱,越想爬起来越难。姐姐和哥哥们想尽办法将我拉了上来,我的身上全是臭水加臭泥,而且身上滑溜溜的,像条小泥鳅!从那起,我有了一个可爱的绰号――“小泥鳅”!

我又来到小时候常常解闷的地方,那里充满了我的孤独寂寞。这个地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渠道。每年爸爸妈妈农忙的时候,没有人陪我玩了,我内心感到孤独寂寞时,就会独自跑到这个地方,坐在渠沟边用纸叠许许多多的小帆船,在小船上写上我内心的孤独,寂寞,不愉快的事,或是用笔描一幅可笑的画。等到把小船“装扮”好了,我会把脚放进水中,一边嬉水,一边推放小帆船。我所有的不愉快就这样让小帆船统统带到远方了!

篇11:故乡初中作文

在许多年前,我们村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发展落后,甚至因为山路崎岖,让村民和外面的世界多了道屏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哪怕打个电话都要花半个小时跑到隔壁村村口去打……但现在我们的村子已经随着现代文明的脚步,步步的发展中……

所谓“民以食为天”说明食物对人民来讲很重要。以前,我们村的人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就只能吃到自己种红薯啊、豆角啊、干菜啊。如今家家户户都栽培食用菌,就比如香菇、木耳……雨过天晴,仿佛铺上了层层黄灿灿的金子……不仅如此,村民们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多的改善。以前的木房子修成了坚固的混凝土楼房,如今的钢筋混凝土取代了旧日的木头石块,屋顶还 安装了太能热水器,显得尤为壮观。

交通便利也是生活改进不可缺少的部分,农村也如此。从镇上来的路崎岖又危险,村民们于是把山路拓宽成了水泥路。原本得走路去村里,可是现在各个家庭,有的有小轿车,没有的也备有摩托车。

故乡的事业发展的也不错。“云上半山”听过没?说的就是我们村,省内外许家媒体都来到了这,做专访。我们村的村民还 专门做了宣传片,许多游客都慕名而来,今年还 特意举行了“云上半山”艺术摄影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汇聚于此。乡亲们把几棵百年古樟装点新,并在旁举办百家宴,来自五湖四海的亲朋好友都聚在起,都沉浸在片欢歌笑语中。

篇12:故乡初中作文

妈妈坐在房顶上,月光洒在妈妈那头蓬松的头发中睡着了。妈妈的目光慢慢地移向了夜空中最高的星,妈妈撒了把花粉幅幅的图画便闪现在了天空。太陽躺在床上,她觉得孤单了,爸爸没有回来,她光着脚丫子走向了房顶,在红瓦中她搂住了妈妈那细细的腰,妈妈眼中的两行泪滴入草丛,小草们品尝着这苦涩的泪水。

太陽看到了妈妈那玻璃似的泪珠:“妈妈,你为什么哭啊?寂寞吗?”妈妈转过头来看着太陽会心笑:“你看那颗星星,亮吗?”她通过了妈妈那丝绸般的手指看到了那颗星星,它犹如片银币的碎片在漆黑的夜中闪耀着,多么诱人啊!太陽的心中有种感觉,若隐若现,那颗星星是北斗七星中最大的颗,总有只无形的大手托着她的下巴向那颗星走去,“妈…妈,那是你的故乡吗?”不知道为何这句话突然间便冲出了口。

像是什么东西刺入了妈妈的心,剜着妈妈的肉,滴滴冰冷的泪水惊动了月光,月光在那透明的泪水中淌失,“是的,那是妈妈故乡。”妈妈的眼眶红了,“妈妈!那我们去你的故乡吧!”种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妈妈去不了,因为妈妈有了爱情的重量飞不了了。” 妈妈把头低下了,努力不去想那个故乡。太陽沉默了,她不想再说什么,心对她说:“我累了。”握紧的手松开了,她走过了窗前,泪凝固在了她的脚下,她知道她该做什么。

“孩子!过来!”声苍老而又厚实的声音撞碎了沮丧,“谁?谁呀?”太陽慌了,“我,老杏树。”太陽转地身面对着老杏树,它那么高大庄严,“看这个,看到了吗?”两颗金黄的杏子挂在了太陽的眼前,它们就像对小巧的耳环“来,拿着,吃了它,你们就会飞了!”太陽摘下了它,将颗放进嘴里,甜滋滋却微带涩味,就在那刻太陽自己觉得变轻了,“啊!我在飞!”太陽见自己离地越来越远,太陽闭上眼对翅膀在扇动着,将太陽的心扇飞了,太陽的心薄得像张纸,却坚固无比。

篇13:浅议初中作文教学指导

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发现, 凡是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都保持着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下是我调查的100个学生案例, 写作较好的50名, 较差的50名。

从这张表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个信息:一是阅读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二是教师有必要多引导学生加强阅读, 并做阅读的相关指导。作文离不开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底,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只有多阅读, 才能积累习作的素材, 胸中有墨, 才能文采飞扬。积极阅读, 把阅读当作一种享受,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书中渗透的那些人生哲理, 洋溢的那些修辞语文, 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 这时教师要点化学生,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在积累素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此外, 还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善于借鉴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先模仿再内化, 逐渐变成自己有个性的写作风格。因此, 教师应该在课堂课外多安排学生朗读, 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作文比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走进生活, 寻找灵感

写作素材应该贴近生活, 来源于生活, 又个性化地反映生活。因而走进课堂的同时还要学会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去观察, 去感悟, 去捕捉, 去提炼。处处留心皆学问, 用心感受生活才能走进生活, 从一片落叶的凋零想到人生的衰退, 从一缕阳光的照射想到光明的未来。爱山, 爱水, 爱大自然的所有一切, 赋予它们生命, 物我两忘, 交相辉应, 然后涌现真实的情感, 发挥想象, 以写作的灵感跌宕出文采的火花。

三、指导习作技巧, 鼓励多样化修改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写作技巧的指导, 包括从篇幅结构、锤炼修改、选材立意等。从篇幅结构来看,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文体, 是记叙还是议论, 是平实还是抒情, 是倒叙还是插叙, 所要表达的对象, 所要说明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文体的选择。拿记叙文来讲,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记叙一件事, 那么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完整阐述, 而人物又是事情的操纵者, 他的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也要饱满地表达出来。往往还要安排矛盾冲突来推动事情发展的高潮, 突出人物个性, 从而更好地构思结局。

一篇作文完工后, 还需经过推敲琢磨, 锤炼文字,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改作文。修改包括删、增、调、换、改, 力求言简意赅用“删”, 语言饱满清晰用“增”, 力求文从字顺用“调”, 做到措词精准用“换”, 为了紧扣主题需“改”。然后反复朗读, 同学交换批阅, 发现问题协同解决, 让错误无处藏身。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 由于初中学生水平的限制, 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 列出提纲, 确定好中心, 选好材料, 安排好结构, 然后按提纲作文。选材立意, 是作文的走向和精髓, 一篇作文怎样选材, 要表达什么旨意, 是写作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写一个熟悉的人, 选材对象是父亲, 想要表达父亲的勤劳和简朴, 可以从父亲具体做某件事来细写, 血汗不顾, 默默耕作, 毫无怨言, 可以从他的穿着打扮来体现他的简朴。朱自清的《背影》选材更具特色, 以父亲的背影来取材, 从父亲蹒跚的背影中看出父亲的苍老和自己的幼稚不懂事, 内心的愧疚感油然而生。

四、训练发散思维, 让作文锦上添花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 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 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 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要注重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 把读书笔记中的经典优美词句灵活变通, 转为己用, 加强语感的选择能力, 做到词句随感觉涌动, 如火山般蓄势待发。其次, 要善于运用感官手法和修辞手法, 用五官去观察, 用修辞去点缀, 让作文锦上添花。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给题目加上一些条件限制, 比如, 可以根据晨露、喧闹、朝霞、小草、静寂、恬静等几个词语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 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写作自由。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圈点出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 也可以根据一首诗让学生画出一幅画或改编成一个故事。

篇14:浅议初中语文作文修改

关键词:评改;兴趣;自我阅读;互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师生重视。但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怕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让其硬着头皮写出来的文章不管在语言、结构、思想、甚至书写等方面都无法品读。我在此结合十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心得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师示范评改,激发兴趣

教师提供范文,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提供的范文。让学生仔细地读范文,认真地思考。看范文中,哪些语句用得不好,应怎样修改。提示学生可从语言、修辞手法等角度。例如:“蒲菜味道甜甜的。外皮白而光滑,真好看。剥开外皮,晶莹透白。请你到总理的故乡淮安来吃蒲菜吧!”读了这段文章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

生1:我把第一句改为:“我的家乡有蒲菜之乡的美誉,那里盛产蒲菜。”

生2:我觉得应该把写蒲菜外皮的句子跟写蒲菜味道的句子调换位置,这样会更条理一些。

生3:最后我还想加上一句:“热情的淮安人民准会捧出甜甜的、洁白如玉的蒲菜,让你吃个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几分钟后,经过学生充分修改,一段优美的文章就形成了。学生看着自己的努力的结果,自然就会调动起写作的兴趣。

二、自我阅读修改法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也说过:“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的通顺不、逻辑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处。”可见,用阅读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对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每当作文写完后,一定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一是默读,二是朗读,三是精读,边读边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让学生互改作文,感受成功的愉悦和写作的欢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修改写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要求,每次在学生完成草稿后,我并不立即收作文本,而是让学生以六人为一小组,互相交换评改。

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互改作文。

1.卷面——是否整洁

这一条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学生批改别人的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的问题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就会注意卷面是否整洁了。

2.错别字——发现错别字

要在错别字的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将正确的字写到旁批处。

3.病句——找出作文中的病句

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劃上横线,并在旁批处写明“病”在何处,最后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

4.标点符号——查找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正确使用。发现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批准指出。

5.文章的选材——提三点要求

一是否围绕中心;二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三是否具有典型性。

6.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认为语言不够简练时,要与作者商量过后再做判定。语言不通顺,不只是指有病句,而且包含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的问题。写评语时,要求分眉批和总评,评语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

7.找出佳句,共赏

——要求学生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以后写此类作文时,就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学生之间互改,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作文中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共同提高作文水平和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素质,更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四、教师的批改是必须的,但要以欣赏、鼓励为重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批阅永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应是评改作文的主导者。在学生自评、互评之后,我会把学生的作文本收起来,进行认真的批阅。评阅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高处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作文;二是判断评改学生给这篇文章的评价是否恰当。

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老舍.老舍选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中学)

篇15:故乡初中作文

那时的我已时一名远近闻名的博物学家、历史学家了。我不禁思念起离别已久的可爱的故乡。家乡的变化快吗?家乡的亲人还好吗?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一幅幅家乡的景象在我心里浮动;那二十年前的老虎山还像以前那样璀璨吗?那二十年前霸王河的水还像以前那样清澈见底吗?我怀着一肚子的疑惑踏上飞往家乡的飞机,我真恨不得自己就是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翻个筋斗就到了!

眼见飞机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我的心情更加激动,心里的憧憬一次又一次的涌现……飞机着陆了,我走出机场,看到许多外国友人在谈论着什么,我也凑上前去,同他们交谈起来。他们对我说:“噢!VeryGood!你的家乡发展太快了,这是我见过的发展最快的城市!”我心里突然增添了一份骄傲感、自豪感。

我又参观了那颗耀眼的明珠——老虎山。嗬!真棒!老虎山比原来更漂亮,更美了。它身旁多了个新玩意儿——观光缆车,车上坐的人数不胜数,几乎都是一个个旅游团、观光团,他们都是慕名前来,都久仰老虎山的大名,更是对集宁赞叹不绝。

我想起了二十年没见的亲人,我来到了思念已久的家。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机器人在有序的打扫卫生,它们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我蹑手蹑脚的走进厨房,只见妈妈在那里准备午饭。我想要给妈妈一个惊喜,我便走上前去,送给妈妈一个

深深的拥抱+一个意义深重的吻。妈妈转过头来,看到了那么多年没见的女儿,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与激动,我含着泪喊了声“妈妈”,妈妈也激动的流下泪来,只不过都是幸福的泪花。

见到了好长时间没有见的亲人,心里有说不完的话想吐出来。爸爸、姥姥、姥爷、舅舅、弟弟……我的一大家子全被妈妈喊出来了:“你们快来啊!看谁回来啦!”一家人幸福的说笑着。大家其乐融融的在一起。我想就是连神仙看了也会羡慕吧!

篇16:故乡初中作文

河北岸的沙石场,是观河的好地方。 闲了,来到沙石场,攀上那高高的石堆,放眼展望--好美!河绿, 天蓝。在那远方水天相连,虽不同色,却亦同清,似乎水天就是一体。 河面偶尔擦过几只燕子,天空偶尔闯来几只小雀,却带来无限生机。 风来了,平静的河面起了浪。太阳在天边暖洋洋地照着,似乎它 也在欣赏河之景。河面,涛涛涌涌,没有海浪的气势磅礴,也无湖纹的 温柔宜静,它给人的感觉是那样亲切--恰似一位慈母,轻轻拍打着自己 的孩子,哄他睡着。那哗哗的水声,那呼呼的风声,不正是慈母口中的 摇篮曲么?一层浪摇过来,在岸边溅起一朵剔透的水荷,被无意的阳光 一照,闪现出五彩的光辉。一个浪还没回去,下个浪又急匆匆地来了, 浪赶浪,浪打浪,浪覆浪,浪胜浪。

汉江河!故乡历史的见证人,你是 在向人们述说故乡的发展么?你是在激励后辈们如浪一样,一辈胜一辈 么?会的,您的哺育之恩我们没齿难忘。故乡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您都 看到了吗?这,就是您的期望,就是故乡人民对您的报答! 黄昏,我漫步在沙石场的石滩上。西边,就是河水。柔风送来河的 气息,清新又凉爽,还夹着淡淡的乡土味,轻抚着我。弯下腰,我从水 中捧起一把卵石。呵,是群璀灿的小精灵,在我的手中跳跃着,闪耀着 。它们或遮或挡,或托或显,色彩搭配得多么自然,多么谐调。环顾四 周,这整座沙石场,不都是汉江河给的吗?夏日,人们在您的怀抱嬉戏 ,那柔之水,传着比海深的情,有谁感觉不到? 太阳在西方放射它最美的色彩,母亲河好象听到了我的赞美,脸上 起了红晕。

篇17:故乡的桥作文初中作文

夏天到了,南山桥公园池塘里美丽的荷花开放了,碧绿的叶子,粉红的花朵,非常引人注目。古莲子也开放了,这个古莲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听说一位从国外来的科学家对它很感兴趣,就一直在这里观察、研究。

秋天来了,公园里大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梨树的果实都成熟了,金黄金黄的,要是把果实打下来,就会闻到一股香气,让你忍不住会咬一口。

冬天的时候,树木都是光秃秃的了,但是青松还是挺拔如初,好像是一个个卫士在保卫着南山桥公园。小朋友们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玩打雪仗,他们玩得可真开心呀!

篇18:浅议初中作文教学缺失及对策

一位初中生曾叙述她作文头痛的病史:读小学时特别喜欢作文, 作文经常被作为范文在作文课上读, 曾幻想长大后当作家。可进入初一年级时, 老师总是让他们写《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假日记事》之类的老文章, 而且在两堂课内完成草稿和誊写任务, 而她最怕这类文章, 觉得没啥可写, 又要完成任务, 从这个时候起她觉得写作文难。到了初二她觉得写作文更难了, 老师说, 只有多写, 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要求她两天写一篇文章, 放寒假光作文题就出了十几个。这么多作文谁能写完?写不出来只好编, 编不出来, 只好抄作文选, 越抄越觉得没意思, 后来就干脆不写了。

这位同学的写作陷入窘境 (相信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 , 从她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不少初中生在写作实践中出现的种种病症:

首先是“茫然”病。拿到作文题, 不知从何处入手, 找不到写作内容, 也缺少相关的写作素材。

其次是“失真”病。习作内容与生活脱节, 有时文章虽然通顺, 但题材老旧, 个性全无, 假话连篇。

再就是“失语”病。有些同学也有话要说, 可一提笔, 往往堵在笔尖, 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有时思路即使打开, 因有时间的限制和立意的要求, 又变得无话可说。

面对这样的现状, 语文老师无疑是尴尬的。追根溯源, 反思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就会发现教学中现实地存在着种种缺失, 正是这些“缺失”, 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限制着学生个性的发展, 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缺失”的具体表现

1. 缺失正确的写作心态。

长期以来, 我们总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态度对待写作。“文以载道”的思想一直是所有写作者的紧箍咒, 似乎文章的唯一目的就是用来教育别人。这种观点影响深远, 连小学生、初学生也也努力在作文中表现崇高的意义来教育别人。“每一个参加过或即将高考的同学都知道 (或被告知) , 在中国写作文, 立场比什么都重要。哪怕你文采风流, 才高八斗, 但写出来不符合‘高尚’、‘崇高’要求, 不注意思想观念的正确, 你所得只能是低分。”如此一来, 老师、家长包括整个社会都在无意识的吓学生, 一提笔, 就觉得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非常特殊的事。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觉, 好像写作非常非常难, 认为写出来的东西能够代表人, 反应人的思想、水平和才华。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 学生们, 特别是初中生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认为作文难写, 以为好作文应无瑕疵。而其中作为具体评价者的教师在具体辅导时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 有些教师又故作高深, 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2. 缺失适中的作文要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 文学创作上的不少术语, 如“主题、技巧”之类, 被不知不觉的引进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课堂。语文老师套用这些术语来指导学生的作文, 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作文同文学创作混淆了起来, 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 ‘主题明, 表达巧’就是一例。”中学生, 尤其是初中生, 社会阅历、判断是非的能力正在提升, 科学知识正在充实, 人生观、世界观尚待学校和社会的引导, 思维能力中的形象化思维比重居多, 抽象思维还不成熟, 等等。如果我们在具体的作文时和学生的这些特点不相符, 就会导致学生对作文有畏难心情, 从而使学生作文兴趣流失。

3. 缺失应有的写作状态。

“长期以来, 习惯于称作文教学为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训’下进行写作练习。”初中作文教学中, 我们习惯于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命题——指导——作文。这种教法缺乏生动的形象和描写事物的情景, 根本无法引导学生的作文实践活动进入亢奋状态, 激发不出学生不吐不快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激情。

4. 缺失足够的写作时间。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常常把平时习作与考场作文等量齐观, 一篇作文总是要求课堂交稿, 逼得有的孩子们临时胡编乱造。到这样的境地, 想要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恐怕“难于上青天”。

通过以上分析, 不难看出传统的作文教学缺失之处就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视学生心理特征和现存知识结构, 让刚刚初学为文的初中生在限制中去表现自己。

“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 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的要求。要想改变学生视作文为“榨文”的困境, 作文教学中真正需要做的是创造条件, 尽可能让学生在“放纵”中表现自己。

二、对策

1. 把作文命题命到学生的心坎上。

作文须有题, 文题从何而来?现行作文教学中依然是教者单向出题, 因而主观盲目、草率随意, 教条化、程式化等诸多弊病在所难免。那种大而不当的“空题”, 望而生厌的“老题”, 无话可说的“死题”, 吊不起学生的胃口, 激不起学生写作欲望。刘勰有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只有摸准学生脉搏, “钻到学生心里出题”, 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冲动, 激活思维, 调动大脑储存。

教师确定作文题目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虑及学生的生活阅历,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便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命题作文, 可采取一材多题, 一课多题, 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 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需求,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我特长。亦可一改教者命题一统天下的格局, 适时适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时空, 任其自由作文, 尽情倾吐。作家蒋和森曾说过:“每当老师不出题目, 叫我们去自由发挥, 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自由作文, 学生没有压力, 全身放松无拘无束,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趣好恶和能力层次, 写下触景动情的事物、社会、人情, 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2. 与生活牵手, 源头活水。

作文不应当是“做”出来的, 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生活中的源头活水不断流淌, 笔下的文章就生机长流。

“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 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取材料。当学生在一起创造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 学校生活也馈赠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同样, 家庭、社会等纷繁复杂的场景,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也常常会在他们内心世界激起波澜。教师要教会学生关注生活, 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考, 及时捕捉写作灵感, 记下每一个新念头, 看似无意, 而写作的素材却越积越肥沃。

3.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 它影响乃至决定人的思想言行, 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 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写作冲动一经形成, 就会思绪纷呈, 妙语连珠。因此, 要想让学生在作文中放飞自己的思绪, 还要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例如, 在指导学生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时可以这样激发:“同学们, 我们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常常在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给人以享受, 给人以启迪。今天老师也请大家写一篇文章, 把你喜欢的景物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激发倾注教者对写作内容的深情, 必然以情激情, 触发和活跃学生的情感活动, 并很快转化为诱因, 驱动学生去积极写作。

以上观点和做法不一定完整, 但至少可以将学生从“榨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向“在限制中表现自己”这一层次靠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文心.代圣立言——高考作文最大的枷锁[J].创新作文 (高中版) , 2005, (11) :1.

[2]钱梦龙.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J].创新作文 (初中版) ;2006, (3) :1.

[3]夏红缨.作文教学“新走向”[J].江苏教育研究, 2006, (11) :34.

篇19: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训练方法

一切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刚刚实施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新的定位,给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新的方向。它强调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而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把这些年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一、利用名篇学”仿”作文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利用课文续写作文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补写开头和结尾。续编课文,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答案,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挥想象,启发幼学生求异、求新、求奇,开阔思路编出多种不同的故事结尾。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已》让学生再叙写一个结尾,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创作激情很高,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把他们的作品在课常上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我把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

四、利用课外书籍积累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我要求每位学生坚持每周摘抄课外语段,每周写一篇文章,内容可多可少,写的文章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拜生活为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我还每周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表演。由学生到讲台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学生听,学生对此兴趣很浓,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去写,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展现了自己的生活,我班一个学生读着读着竟潸然泪下,这不正是她真实生活的再现吗?我还让学生们自己组成评委会,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从书写、阅读到作品等多方面来评价,这样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也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我则以鼓励,肯定为主,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更是大大的鼓励。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字,正确流畅地朗讀课文,清楚连贯地说话,清楚顺畅地写作文,可以说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学好语文。还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书非借不能读也”,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每位学生找一本书,则班级就可以成立图书角。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也会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杂志借给同学们看,让他们做好笔记,让他们关注热点、关注焦点、关注生活。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对语文作文教学充满了信心。 世界是无穷的,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热烈地感受,大胆地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毛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陈之忠.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1980

[4]张海萍.浅谈初中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

[5]黄合成.初中作文教学初探[J].读写与杂志,2011

上一篇:安康市2007年纠风办工作计划下一篇: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妇女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