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2024-06-13

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精选8篇)

篇1: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讲座听后感

——浅谈物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物联网主要技术就是把网络技术运用于万物,组成“物联网”。比如把感应器嵌入装备到油网、电网、路网、水网、建筑、大坝、等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并且由超级计算机群对“整合网”的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控制,以精细动态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The main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to apply network technology to all things to form the “Internet of Things”.Embedding sensors such as network equipment to oil, power grids, roads, canals, buildings, DAMS, such as the object, the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nternet” together, realizes the human socie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hysical system, and by a supercomputer group of pers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implement the real-time control machinery, equipmen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production and living in fine dynamic way, improve the level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ductivit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关键词:物联网产品,Arduino,Linux,iBeacon,蓝牙技术

物联网对我来说既新颖陌生又十分熟悉;说它新颖陌生是因为在我身边还没有运用这项技术,但是却又非常令人着迷;说它十分熟悉是因为老师与我们学生时常谈论这个内容。

物联网这个词最先是由国外提出的,叫做:Internet of Things。在我国正式由温家宝总理提出: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主要技术就是把网络技术运用于万物,组成“物联网”。比如把感应器嵌入装备到油网、电网、路网、水网、建筑、大坝、等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并且由超级计算机群对“整合网”的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控制,以精细动态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关于物联网的应用,我觉得可以应用与很多方面。生活中,我们通过物联网可以管理家里电器。而在学习上,我们可以利用它进行交互式学习。医学方面的运用更加有利,比如,连续监测高血压患者的人体特征参数、周边环境信息、感知设备和人员情况等。我们以为这个技术很高深,但其实原理很容易理解,就拿其运用于医学方面来说。医学物联网中的“物”,就是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如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医生、护士、医疗器械、检查设备、药品等等。医学物联网中的“联”,即信息交互连接,把上述“事物”产生的相关信息交互、传输和共享。医学物联网中的“网”是通过把“物”有机地连成一张“网”,就可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

物联网技术对我们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技术,但由于硬件方面跟进不足,导致现在发展缓慢,以至于现在普通人对它的印象还只是想象之中的东西。但是一旦物联网技发展起来,对整个社会将会产生革命性的的影响,到时候,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期待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期待它造福我们。

物联网将会在以后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下面就:是几个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电子支付的发展完全取代现金,现金从此不再存在电子交付的发展可以很方便的完成所有支付行为、商场超市等、购物医院看病、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旅馆住宿、饭店吃饭、各种费用缴纳等,你的一切消费行为都可以电子交付且必须电子交付。因为没有现金而支付用的卡就是你的身份证,身份证具有全球唯一的安全号码,具有身份识别和支付功能。

手机已经不仅仅是通讯的工具,手机的发展成为人不能离开的工作、学习、娱乐、通讯的信息中心、手机功能的强大完全可以代替现有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你的一切工作学习娱乐等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如果需要大屏幕显示、办公室或家里或公共场合都有无线键盘和显示器打印机等。如果去野外有无线可折叠键盘、显示器等,离开手机你将什么也不能干手机定位技术使政府随时随地知道你的精确位置和正在干什么。

在交通运输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智能交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交通的疏导管理,而智能运输则侧重对运输业全流程的监管,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电子关锁的应用。目前已有部分地区的海关开始了电子关锁的应用,其流程如下①海关工作人员上门为企业服务,在货物装箱后即进行验关操作并办理好相关手续②装载货物集装箱的门]被海关工作人员锁上电子关锁③集装箱被集装箱货车拉往码头④集装箱被运到集装箱码头上船,不必再进行验关。在这整个流程里,电子关锁起到的作用是运输过程的智能监控,通过监控运输的路线、耗时、及上锁开锁工作人员的操作等一系列信 息,确保运输过程货物不会被掉包。电子关锁有效提高企业通关效率,最大程度地简化企业通关成本。而有了电子关锁作为支撑,海关就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物联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的延伸,也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它是以“物的特性为基础的,通过大里的统计学应用和经验的总结,结果作用于”物",从而为人类服务的网络。他与互联网根本的区别在于数据的来源与服务的目的:互联网数据来自于人或操纵于人,大量冗余,信息量大,信息熵(就是信息的意义价值)较小,网络服务的目的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更多的便利性和娱乐性;物联网数据来自于物,作用于物,服务于人,是真实的可靠的有意义的,网络服务的目的使人过上更加科学、绿色、适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樊世清,于泽,郭红军《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中国经贸导刊》

2、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商场现代化》

3、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

4、江宏,《物联网引发供应链管理革命;物流技术与应用》

5、龚英,胡涛;《国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创新、合作与共赢》、《中国重庆供应 链与物流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篇2: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1、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步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

2、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3、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和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

篇3: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趋势,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

(一) 背景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的概念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 (Auto-ID labs) 提出来的。自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 正式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至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 物联网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BM认为, 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通过连接形成物联网, 使人与物智慧对话, 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智慧地球”构想一提出, 就被业界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 同样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因而为世界所关注。

(二) 物联网

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简称IOT。在这个网络中, 物品 (商品) 能够彼此进行“交流”, 而无需人的干预。物联网, 从字面上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有两层意思, 即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 物联网的本质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 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 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 (M2M) 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 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要有数据传输通路;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要有CPU;要有操作系统;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要有数据发送器;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射频识别 (RFID) 、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 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在世界传感网领域, 我国与美国、韩国、日本同为标准制定国, 专利拥有量高, 并且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 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因此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具有良好环境和优越条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 正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标准方面的研究, 争取获得在国际上该领域的话语权, 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005年11月17日,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报告指出, “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世界上所有的物体, 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 (RFID) 、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美国总统给予高度重视, 提出要关注全球物联网的管理和安全问题, 目的是利用这些新技术来帮助经济的复苏。

我国提出发展物联网, 提出“感知中国, 感知城市”, 也是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抢占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制高点。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 但各行业发展并不均衡, 整体来看,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技术、标准、产品以及市场并不成熟。细分市场方面, 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医疗等将成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 但由于不同行业在物联网政策倾向、技术与市场成熟度、市场需求等方面差别较大, 物联网的细分市场发展差距很大。

研究显示, “政策先行, 技术主导, 需求驱动”将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行业应用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发现, 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电网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 这些行业传感技术成熟, 政府扶持力度大, 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 市场前景广阔, 投资机会巨大, 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医疗卫生、家庭、个人等领域的智能传感需要应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技术、标准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大多产品还处于试验阶段, 短时间内不会大规模应用。

(四) 中国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1. 纵向市场发展趋势

由于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是政策主导, 所以应用趋势将遵循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 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 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 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 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 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 产业组织过于复杂, 交易成本过高, 产业规模有限, 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 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 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 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 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 从而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成熟后, 带动各项服务的完善、流程的改进, 个人应用市场才会随之发展起来。

2. 横向市场的发展趋势

(1) 建立物联网标准体系

建立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 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 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 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 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 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成熟。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 单一技术的先进性并不能保证其标准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面对的市场的大小是其持续下去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 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的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

(2) 形成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

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 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 一个单独的企业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 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 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 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物联网时代, 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成为主流。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 将会有大的公共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出现。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 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

(五) 结束语

物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 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据预测, 关于物联网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全球市场价值, 将会从2008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15亿美元, 到2020年, 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 物联网将会发展成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由此可见, 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物联网, 不仅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 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后3G时代, 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的物联网技术竞赛中拔得头筹, 关乎未来中国信息技术经济的命脉。

参考文献

[1]宁焕生, 王炳辉.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01.

[2]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 2009, (5) :1-3.

篇4:物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互联网;信息产业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05-0000-01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net

Yuan Yua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Tibet University,Lhasa850012,China)

Abstract:Internet of Things is a network between objects, it is a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ts development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In this paper, we will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first, then describe in detail its development status, on this basis to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of things.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Internet;Information industry

物联网是从英文“The Internet of things”翻译而来,也称“全联网”。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含义:首先,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互联网在“物的世界”的延伸和扩展;其次,它的终端可以包括任何物体,目的是为了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因此,物联网的完整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因此,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涵和特征

(一)内涵

物联网通过使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仪、红外感应器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二)特征

物联网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虽然它的核心依然是互联网,但是它依然有着自己一些独立的特征。第一,它大量应用了各类感知技术。物联网信息的获取源就是分布在网络末端的各种类型的传感设备,这些传感设备就是物联网的“耳”、“眼”、“鼻”。第二,物联网中的“物”通过各种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上,从而实现信息的上传或指令的下发,进而达到和互联网的融合。第三,物联网不仅通过传感设备交换各类信息,其本身对信息也具有处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控制。

因此,物联网技术其实就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结合。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近年来,物联网在我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中提出要重视传感网的开发与利用;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在物联网研究及应用领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目前在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环境等领域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上海浦东机场2009年率先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防入侵系统。在国际上,物联网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包括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欧洲信息社会与媒体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的物联网:未来之路》、IBM的“智慧地球”项目。同时也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比如,日本与韩国2006年开始相继实施U-Japan计划与U-Korea计划。这些项目和计划中,以IBM的“智慧地球”项目最具代表性,根据不同的应用,“智慧的地球”战略规划了六个行动方案,包括电力、医疗、城市、交通、供应链以及银行,目前此项目已经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

三、发展趋势

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首先,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其次,物联网的发展可以带动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提供动力;还有,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在物联网的世界里,每个物体都具有了一定的智能,可以自动完成一些以往需要人类干预才能完成的事情。

物联网虽好,但是要建立一个真正高效实用的物联网,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首先是规模性,就是说接入网络的物体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只有具备了规模,智能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例如,某个城市的道路上有上百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把其中的一万辆汽车接入到网络中,就不能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有全面的了解,也不可能建立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其次是流动性,物体通常处在运动中,要能保证物体在运动状态,甚至是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进行数据的交换,这就需要建立配套的信息高速公路,尤其是大容量移动互联通道。

EPOSS在《物联网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射频识别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等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目前,第一阶段的功能在国内外已经实现,正在向第二阶段的目标迈进。

四、结束语

篇5: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工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物联网”观念的问世,冲破了以前传统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即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成为了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枢纽,本文将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系列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特性;用途;物联网发展趋向;中国物联网

(一)物联网发展起源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2005年 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首次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一词便从此诞生。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发表“感知中国”讲话,也将物联网的发展首次提升到国家层面。从此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达到了高潮,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开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二)物联网特征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通的,具有全面感知,稳定传输,智能处理的特性。

1-全面感知

因为物联网连接对象的是物,物通过物联网的平台与其它物体相?B。因此,物联网需要有能够感知物的性质,方可授予物智能,从而实现对物的感知,这性质也是物联网的最大特性之一。

2-可靠传输

物联网通过前端感知层收集各种信息,还要通过传输网络将感知的各类信息进行及时传输。

3-智能处理

通过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对信息实现远程获取,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在流通中的物体内安装内置芯片,系统就能够实现实时监控物体运行的状态,且在智能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各环节信息共享。

物联网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使每个物体都能“说话”,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交流。此外,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的有机结合,使人类能够更精细、更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三)物联网用途

①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

(1)单中心,多终端。此类模式分布范围的较小,各物联网终端(传感器、摄像头或3G手机等)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作为数据/处理中心,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分级管理等功能,对日常生活提供较好的帮助。主要应用在小区及家庭的监控、某些公共设施的保护等方面。

(2)多中心,大量终端。多中心、大量终端的模式较适合区域跨度加大的企业、单位。有些数据或者信息需要及时甚至实时共享给各个终端的使用者也可采取这种方式。这个模式的前提是我们的云中心必须包括公共云和私有云,并且他们之间的互联没有障碍。这样,对于保密性要求很高的事情,就可以较好地达到保密要求而又不影响信息的传播。

②物联网制造业

物联网制造业以传感终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可细分为传感产业、RFID产业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传感设备的高智能性与嵌入式系统密切相关。设备的高精度离不开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微能源等基础产业的支撑。一些计算机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也是物联网制造业的一部分,目前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四)中国物联网

物联网的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应用系统,是现实需要。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3.84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8.9 %,IP v4地址达到2.32亿个。面对中国信息产业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中国正在抓住机遇,为在国际物联网发展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做准备。

目前物联网在概念上成为讨论的热点,但是公众缺乏对物联网本质上的认识。我国由于在物联网方面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同时在多种因素的鼓动下,公众容易盲从,对物联网可能产生系列的错误理解。我国物联网刚刚起步,需要一个整体统一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以便进行顶层设计和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

(四)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应用将呈现多样化、泛在化的趋势。未来物联网是开放和共享的,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

因此,在未来的物联网不单单只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平台,也不仅仅是一条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它更是国与国之间连接枢纽,在物联网这一媒介的作用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宁焕生,张彦.RFID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徐东英,中国电子标准化所.物联网标准制定最新进展

篇6: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互联网发展趋势:物联网地位不容小觑

Le Web’12巴黎大会将2012年物联网的年度主题概括为“住宅自动化管理技术、电子医疗以及物联网应用程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Withings(智能健康技术公司)等法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Twitter监控烤面包机,”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结道,“不久的将来,烤面包机将会实现联网,而且可以自动向其制造商售后服务平台发送信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再是上亿条信息的发送与接收,而是上亿件物品之间在其所有者和其他服务方的协助下彼此之间相互连接和交流的“物联网”。物联网领域的发展相当可观,许多想法已经变成现实。例如,SIM卡已经配备有汽车管理、GPS全球定位系统、智能电表、诸多交流工具以及无线智能兔子Nabaztag(2005年推出的应用软件,后更名为Karotz)等功能。从住宅自动化管理技术到电子医疗(e-santé),物联网覆盖的范围似乎无所不及。不过,当今世界只有1%的物品彼此之间实现了有效连接。会说话的植物和能够记录邮差行踪的信箱据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Ericsson)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将会有500亿件物品实现网络连接。目前已有120亿件物品实现了彼此连接,是移动用户数量的两倍多。Forrester Research(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分析人员Thomas Husson称:“试想一下,大部分物品之间将会实现彼此连接,他们利用智能应用程序拥有了彼此的数字化伴侣。无论是鞋子、汽车、冰箱、电子设备,还是一切与能源管理、住宅自动化管理和安全有关的物品都能实现物物连接。”实现物物相连的现有技术包括SIM卡、调制解调器、蓝牙、WiFi、RFID(射频识别技术)、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流习惯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数据中心称,当今社会物品已经“微博”化和Twitter化;定位已经Foursquare化(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服务网站,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体重计、地铁站、温度调节器实现网络连接法国人在物联网领域的地位不容小觑。Nabaztag的创始人Raft Haladjian最新推出一个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Sen.se。此外,Withings推出一款具备WiFi的体重计(收益甚丰)以及一款可以与iPhone和iPad相连的血压计。Withings目前已经拥有4000万用户,其产品瞄准医疗市场,迎合了人们测量自身数据(体重、血压、里程数等)的“自我量化”趋势(“自我量化”是2007年由美国杂志Wired的两名编辑发起的运动)。Withings的竞争者之一美国公司FitBit也出现在本届巴黎大会上,并推出一款智能体重磅秤。2012年夏季,Withings的创始人之一Frédéric Potter成功推出第一家与iPhone、iPad相连的个人地铁站Netatmo,这项新发明在2013年CES展上获得创新产品三等奖,也是本届Le Web巴黎大会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在物联网领域表现不俗的法国高新技术公司JoshFire(其创始人和总经理是Michel Levy-Proven?al)也出席了Le Web’12大会,该公司与Evian(法国高端矿泉水品牌依云)合作设计出著名的“智能水”技术。此外,Le Web’12大会还邀请了一些外国高新技术公司参会,Nest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发明了一款智能温度调节器,可以远距离控制温度。物联网的隐患物联网的发展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个人重要信息的丢失或者泄露。“如果一名大学教授因生病而取消上午的课程,其学生的闹钟和咖啡机就会自动修改程序,让他们可以多睡一个小时。”2012年春季,欧洲委员会如此设想。4月至7月期间,欧洲委员会就物联网问题向公众咨询意见,考虑出台必要的管理条例以规范该领域的活动,尤其是数据保密和安全保障问题。2013年夏季,欧委会还会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篇7: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互联网+”服务商崛起

接下来会出现一大批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方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会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但不排除部分传统企业也会逆袭成为“互联网+”服务商。其实从服务角度来看,传统企业转型为“互联网+”服务商也是一种转型。这是一种类似于中介的角色,他们本身不会从事互联网+传统企业的生产、制造及运营工作,但是他们会帮助线上及线下双方的协作。更多的是做双方的对接工作,盈利方式则是双方对接成功后的服务费用及各种增值服务费用。

这些增值服务可能会是培训、招聘、资源寻找、方案设计、设备引进、车间改造等。初期的“互联网+”服务商是单体经营,后期则会发展成为复合体,不排除后期会发展成为纯互联网模式的平台型企业。第三方服务的涉及的领域有大数据、云系统、电商平台、O2O服务商、CRM等软件服务商、智能设备商、机器人、3D打印等。

趋势二: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三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更新更接地气的“互联网+”产业园及孵化器,融合当地资源打造一批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四是引进“互联网+”技术,包括定期邀请相关人员为当地企业培训互联网常识,以及对在职员工的再培训等。

五是资源对接,与各大互联网企业建立长期的资讯、帮扶、人才交流等关系,在交流中让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相互交流,便于进一步合作。

趋势三:“互联网+”职业培训兴起

政府及企业也需要更多懂“互联网+”的人才,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的职业线上线下教育会爆发。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直是很火的教育类型,同时市场份额也占的比较大,每年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在“互联网+”这一轮热潮中,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会兴起,可以具体细分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其实这些培训还是互联网企业的职位,传统企业想改变企业架构,需要配备更多的专业技能职工。“互联网+”职业培训面向两个群体,一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二是对想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的培训。

趋势四:第一个热门职业是“互联网+”技术

“转型红利”期的第一个热门职业会是“互联网+”技术。由于社会及行业的需要,会催生大量的专业技术从业者。这个职业群体的构成会是成熟的技术人员及运营人员,更多的通过培训上岗的人员。从事“互联网+”服务商的工作,要求每一个人都有整体规划性思路,他们能够根据“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做事,然后再有一个具体而擅长的领域,譬如运营及技术等,通过不断的向下延伸而匹配到线下的传统企业中。甚至,“互联网+”服务商要为每一个企业配备数个服务代表,工作人员“驻商”或者“驻岗”,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趋势五:平台(生态)型电商再受热捧

在电商方面,平台型电商及生态型电商会广受关注,包括大型平台及地方平台,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某地的小型商城,将会有更多的传统企业与其接洽。甚至这些平台会专门成立独立的“互联网+”服务公司,更深入到企业内部。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在初期的转型实操上,更多企业会选择加入一个平台或者生态。一来可以从平台或者生态上积累部分资源并学习其运营模式,二来可以避免自搭平台运营失败的情况出现。加上平台或生态,也能更好的认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不足,通过与其他商家合作,了解整体产业链布局,建立格局观。

这有利于传统企业找到转型突破点,以后才能以点代面,企业自身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生态。当然,平台或生态不只是线上的,线下的资源整合的一定程度,也能催生出平台。更多的平台或者生态出现以后,“互联网+”要做的只是生态与平台的连接,更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升级。

趋势六:O2O会成为“互联网+”企业首选

O2O将会大受重视,O2O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都在探讨的话题,只是O2O不算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广大传统企业可以借用这种方式而进一步改造原有的商业模式。同时,作为连接线上及线下的新商业形式,会成为当前广大传统企业的首选,O2O相关的资讯公司及研究单位会受重视及热捧。在“互联网+”被提出以后,很多认为在线上线下产业相融合的大趋势下,O2O已经没有位置了,这个看法是伟哥不认同的。

作为专业研究线上线下相连接的一种商业形式,目前很多传统的企业尤其是手工业已经从中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正是“互联网+”模式需要借鉴的。大量O2O企业的案例可以为传统企业转向提供经验,也可以为互联网企业融合传统企业提供思路。接下来,O2O会是每个传统企业的必修课,也是线上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伟哥认为“互联网+”之所以被政府推出,各种基于O2O的商业模式是其参考,也算是一种变向的推动。

趋势七:供应链平台更受重视

供应链平台会成为重中之重,专门设计和研究供应链的商家会成为构成传统企业新商业模式主架构部分的服务者,这是每一个接受“互联网+”的企业应该遵循的。企业及行业转型的根本是供应链的互联网化,也是供应链的优化与升级。对于一个传统企业来讲,人员架构可以变的像传统企业一样扁平,技术人员也都可以配齐,考核制度也可以效仿互联网企业,但是更底层的供应链改造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供应链涉及物流、现金流等各种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很多传统企业在现在看来根本是无法改造的。传统供应链模式相对效率低下,互联网化以后的传统企业必定会受其拖累。因此,“互联网+”要求有一部分专门研究供应链设计及改造的专业人才站出来,为广大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服务。

趋势八:促进部分互联网企业快速落地

“互联网+”虽然更多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其实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寻求切入传统市场,这些企业也需要转型。最鲜明的例子是当前数以万计的手机应用,这些APP肢解了PC互联网的市场,短时间内积累了超过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但是缺乏更好的商业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找不到挣钱的来路。可能用户很多,活跃度也很高,但就是无法直接变现,或者用户的消费能力太差。基本上每一个APP都是某个行业或者其细分领域的代表,在线上无法解决的盈利问题的时候,这些商家都有落地线下的趋势。如唱吧在尝试自己做KTV以及与线下KTV合作,墨迹天气开始做硬件商家合作空气检测及空气净化的硬件。

如果说过去是互联网企业主动找传统企业,谈及的条件等方面会非常被动,“互联网+”则会让传统企业主动找互联网企业。譬如在“治霾”这个问题上,污染严重的制造业以及传统检测设备的商家肯可能都会找到互联网企业,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合作方案。“互联网+”政策能够促成过去这些商家做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这也算是将来一个趋势。

本文与大家探讨的“互联网+”未来趋势,基本是政策、产业连接、创业及资本方面的,也是比较宏观的。在每一个行业以及细分领域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趋势,但大体上都离不开社会及产业的大环境。其实无论大家身处哪个行业,在参考伟哥所述及的这些趋势之外,更要与自身行业相结合,可能会对企业将来发展有一个更好的预判。

其实不管有什么样的趋势与政策,最终要推进与落实“互联网+”还是要靠企业自身。至于要走哪个路线,选择哪种方式,就看企业对产业、企业、互联网、以及商业模式的理解了。

趋势九: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

目前,全国的孵化器已经超过1200个,2015年会是孵化器的整合元年。同时,孵化器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主推“互联网+”,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的新模式企业将会与高新产业一样受到孵化器的重视。“互联网+”被作为政策推出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前全面创业是时代,大部分创业项目或多或少都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智能硬件、在线教育、O2O等领域创业项目的火热,间接推动了新材料、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等行业的兴起,这些领域同样也出现了足够多的创业项目。

当前,围绕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创业项目的关联性是一条脉络,这条脉络可以梳理与整合某些行业的全产业链;物联网是另一条脉络,这条线把智能硬件、可穿戴、生物医疗等领域连接起来。整个创业生态都是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政府牵头推出“互联网+”政策,正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产生。在政策的激励下,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出现,传统的创业项目也就越来越好,以此来解决行业的升级。所以,接下来各地的孵化器将会主推“互联网+”项目。

趋势十:加速传统企业的并购与收购

互联网企业投资持股传统企业已经屡见不鲜,事实上传统企业投资或者收购互联网企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以往的传统企业转型研究中,伟哥认为入股与并购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这比传统企业高薪挖电商运营团队或者引入高科技人才更直接有效,引进团队和人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与企业原有结构及运营模式磨合,也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直接转变运维模式的。直接收购互联网企业,企业的全部业务打包性的与传统企业对接,相当于互联网业务外包但又是内部的公司,双方的业务及职工又不受冲突,可谓一举多得。

不要看互联网企业价值多少亿美元,市值500亿美元以上的互联网公司也就那么多,线下的资本要比线上多很多。大量的民间资本长期累积,过去这些资本都投银行、能源等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实体行业的萧条与不景气,这些手握大量资本的企业开始着眼互联网,很多专注互联网投资的基金都有传统企业的身影。线下资本投入线上,有利于民间资本的优化及再分配,“钱生钱”的投资模式如今已经走向病态,以P2P等巧立名目的民进非法集资还在与日俱增,如果这部分钱能够转投创业项目,将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的整体转型。

延伸阅读:互联网+的社会条件

篇8: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 T) 的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99年最早提出,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2005年的年度报告中对概念的含义进行了扩展。早期的物联网仅停留于“传感网”层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如今的物联网已发展成为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 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三大显著特征, 已成为各国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领域。

2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又一次技术的革新, 代表着未来计算机与通信的发展方向。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创新, 下面从物联网系统的网络架构入手, 对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尽管现在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人对物联网的理解不尽相同, 但对于物联网系统的构成, 业界的观点是比较统一的。普遍认为物联网系统应该包括三个层面:感知层, 网络层和应用层[1], 如图1所示。

物联网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 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是实现互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感知层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和传感器网络等。传感器 (transducer/sensor) 是一种检测装置, 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或自动控制执行工作, 并按一定规律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 作为物联网采集信息的终端工具, 就如同是物联网的“眼睛”、“鼻子”、“耳朵”和“指尖”, 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 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其实, RFID从本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网络是由众多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多跳自组织网络, 有了它才能把大量独立的传感器连接起来, 实现采集信息的传输。感知层的发展方向是具备更敏感、更全面的感知能力, 解决传感器设备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网络层是物联网成为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 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 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 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 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除此之外, 网络层还包括网络的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 以提升对信息的传输和运营能力。高/低速近/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低功耗路由、自组织通信、无线接入M2M通信增强、IP承载技术、网络传送技术、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技术以及认知无线电技术。网络层的发展方向为多网络融合以及它与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更好结合。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和灵魂, 是物联网和用户 (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 的接口, 它包括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运行环境和集成框架、通用的基础构件库和行业化的应用套件等, 它与行业需求结合, 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层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数据挖掘和SOA等, 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是海量信息智能处理的基础, 而SOA有助于实现快速可重用的系统开发和部署, 可提高物联网架构的扩展性, 提升应用开发效率, 充分整合和复用信息资源。

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还包括支撑技术和共性技术, 前者包括微机电系统、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电源和储能、新材料技术、GPS/GIS技术等, 后者包括架构技术、标识和解析、安全和隐私、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技术虽不像前面那些技术对物联网的影响来的那么直接, 但也是物联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 各国物联网发展战略

目前, 世界各国都把物联网提到很高的战略层面并付诸了实际行动。

2009年1月28日,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 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 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 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 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 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 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 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 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具体地说, 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并且被普遍连接, 形成物联网。

欧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系统提出物联网发展和管理计划的机构。2009年6月, 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 , 以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009年10月, 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 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 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 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 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 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 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

日本是第一个提出“泛在”战略的国家。2004年, 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 (MIC) 提出U-Japan战略, 希望实现从有线到无线、从网络到终端、包括认证、数据交换在内的无缝链接泛在网络环境, 100%的国民可以利用高速或超高速网络。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提出I-Japan战略2015, 目标是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在I-Japan战略中, 强化了物联网在交通、医疗、教育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2006年韩国提出了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在U-IT839计划中, 确定了八项需要重点推进的业务, 物联网是U-Home (泛在家庭网络) 、Telematics/Location based (汽车通信平台基于位置的服务) 等业务的实施重点。2009年10月, 韩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 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

2009年8月和12月, 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 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 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 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2010年6月7日,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2010年10月18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决定》明确了信息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突破方向为:新一代信息网络、“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我国对物联网产业如此的支持力度,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在短短几年内, 物联网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已经由一个单纯的科学术语变成了活生生的产业现实, 逐步走进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当中。

4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自从被列为五大新兴国家战略产业之一以来, 物联网引起了各级政府、产学研界的高度重视。作为国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对物联网标准体系和行业应用的研究和探索。目前, 中国移动已将物联网应用到了农业、电力、交通、企业安防等各个领域, 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应用。

中国移动已经开展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包括农业标准化生产检测系统、动物标识溯源系统等等。农业标准化生产检测系统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 利用M2M运营支撑平台和GPRS/TD传输网络, 采用短信息、WEB、WAP等方式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客户实时掌握这些信息。另外, 中国移动与农业部从2006年11月起合作开发了动物标识溯源系统。该系统通过标识编码、标识佩戴、信息录入与传输、数据汇总、分析和查询, 实现各环节一体化全程监控, 达到动物养殖、防疫、检疫和监督的有机结合, 从而能够对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准确地溯源和快速处理。

在电力行业, 通过物联网的应用, 可以对变压器的各相电表电度量、大用户用电情况等信息进行监视, 实现对配电网络实时监控;通过分析配电终端监控器上传的信息, 来判断故障区域, 实现故障区段快速定位;可以及时发现存在故障的设备点, 并基于配变控制终端实施远程控制操作, 实现故障区段与非故障区段配电网的隔离;对于监测到的跳闸等异常状态, 可以快速实施远程合闸动作, 快速恢复供电。

在交通行业, 通过物联网的应用, 利用手机或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终端, 可以实时采集车辆数据, 对车辆进行远程监控, 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 实现车辆的综合信息管理, 车辆的调度管理与信息发布等等。

针对企业安防, 通过物联网的应用, 不仅可以将告警信息存储起来作为事后分析的依据, 还能在远端随时监控安防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数据处理上, 可以按客户需求进行布防和功能搭配。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门磁监控、红外监控、电路监控、视频监控等等。

除了在以上各个行业的应用, 物联网的典型应用还包括一卡通、电梯卫士、关爱通、爱贝通、宜家通等等。

综上所述, 中国移动已经在M2M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积累了一定经验, 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走在了前列。此外, 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领域具备的网络、计费结算和服务等优势, 与物联网发展高度匹配, 其整体实力将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 中国移动发展物联网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物联网市场目前还未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其次, 由于存在行业壁垒, 一些封闭性较强的行业很难在短期内纳入物联网的框架之内;再次, 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还需突破, 特别是感知层和应用层技术;最后, 实现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的共赢、发挥规模效应还需要运营过程中进一步探索。

5 物联网的标准化

业界有这样一个共识“一流企业做标准”, 标准是企业乃至国家战略层面想达到的制高点, 谁拥有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对于企业来讲, 可以利用标准来保持其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对于一个国家来讲, 可以利用标准以合法的方式来保护本国企业利益或抢占先机。物联网当然也不例外, 物联网的标准化是占领物联网产业制高点的关键。

从物联网的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涉及世界上的万物, 物联网网络是一个范围非常广大和一个端到端的网络, 因此物联网涉及到的标准会非常多。从物联网的概念涉及范围广及其应用涉及行业多的特点可以得出物联网的标准化体系架构也会是涉及多个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企业规范。从物联网的基本体系架构与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物联网的标准集中涉及总体架构、感知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应用技术等各个方面。

物联网标准组织有的从机器对机器通信 (M2M) 的角度进行研究, 有的从泛在网角度进行研究, 有的从互联网的角度进行研究, 有的专注传感网的技术研究, 有的关注移动网络技术研究, 有的关注总体架构研究[2]。目前介入物联网领域主要的国际标准组织有ISO/IEC JTC1、I-TU-T、IEEE、ETSI、3GPP等。

我国从事相关标准工作的组织有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和传感器标准工作组。目前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正在全面推动系统架构、标准体系、传感器接口、组网通信、协同处理、安全、标识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并为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试、认证和开发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标准工作组已基本确定了“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体系。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任组长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任秘书处单位, 成员单位包括中国三大运营商、主要科研院校、主流设备厂商等。2009年在国标委有6项标准立项:总则、术语、通信与信息交互、接口、标识和安全。

2006年, 中国移动开始了物联网的研究和推广, 当年就建成了全国M2M网络, 并完成多项应用。2009年初, 中国移动发布了M2M平台与终端接口规范—WMMP通信协议, 使行业终端与M2M平台数据通信有了统一的标准, 实现了机器之间互联互通, 同时也对M2M终端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规范了标准。2009年11月, 中国移动在无锡市建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 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中国移动在2010年将加入ETSI, 并且将力求发挥重要作用, 将中国移动物联网架构体系与通信协议中包含有中国移动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到ETSI中。中国移动全面参与3GPP中涉及到M2M的各个工作组, 力求发挥重要影响力。此外, 中国移动还参加了Zigbee Alliance/IEEE 802.15.4, 推动中国移动对传感器网络运营目标的实现, 包括对传感器网络的远程管理、维护和安全控制。

然而, 标准的制定绝非易事, 标准的产生是产业竞争和利益博弈的结果, 需要依靠足够强大的实力, 包括财力、物力和在业界领到潮流的影响力做支撑。既然物联网产业已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那么也要以国家战略高度来推动物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整合产业资源, 发挥整体优势, 努力占领物联网产业制高点。

6 物联网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物联网终端将快速发展, 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物联网时代的通信主体由人扩展到物, 物联网终端是用于表征真实世界物体、实现物体智能化的设备。随着物理世界中的物体逐步成为通信对象, 必将产生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物联网终端, 使得物体具有通信能力, 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另一方面, 随着技术的进步, 低功耗和小体积的传感器将大量出现, 而且其感知能力更加全面, 为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基础。而且随着手机日趋智能、接口更加丰富, 手机传感器种类和数量将更加快速增长、应用也日趋多样;未来手机不仅可以控制自身传感器, 还可以通过接入传感器网络, 控制网络内的传感器, 获取一定区域内数据, 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 有力地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与现有通信网相比, 物联网在anytime、anyone、anywhere的基础上, 又拓展到了anything。人们不再被局限于网络的虚拟交流, 有人与人, 也包括机器与人、人与机器、机器对机器之间广泛的通信和信息的交流。因此, 物联网时代的网络的将是传感器网、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 即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

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 物联网的应用将呈现多样化、泛在化的趋势。首先, 物联网发展将以行业用户的需求为主要推动力, 以需求创造应用, 通过应用推动需求, 从而促进标准的制定、行业的发展。放眼未来几年, 全球物联网终端将会更为广泛应用于各产业, 其中以工业、交通、能源及安防等产业最具成长潜力。其次,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 物联网应用将逐步从行业应用向个人应用、家庭应用拓展, 物联网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聪明”、“善解人意”, 通过芯片自动读取信息, 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 物品会自动获取信息并进行传递, 使得信息的处理—获取—传递整个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对人类生产力又是一次重大的解放。

7 物联网发展建议

物联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具有庞大的市场和产业空间。本文针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物联网标准化工作

充分重视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地位, 从完整体系的角度制定物联网产业、终端、平台和各种通信协议标准集, 实现完备的技术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 掌握话语权。同时也应该注意到, 物联网标准体系包含的内容较多, 我们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去推进标准化工作。标准中含有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我们要分清主次, 首先对那些关键的、主要的标准进行攻关, 以期快速推出, 掌握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与国际主流标准兼容并蓄, 协调好竞争合作关系并重视自有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工作。

(2) 重视与有效推进芯片技术与产业的务实发展

RFID、传感器等识别感知设备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也是物联网技术突破的核心。物联网正在成为全球发达国家竞相布局的战略制高点, 而中国能否胜出的关键之一就看是否拥有作为产业核心技术的中国芯片。目前我国芯片厂商比较缺乏、相关芯片技术水平不高, 这是制约物联网发展的一大难题。政府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政策支持和引导, 加大研发力度, 芯片制造不能缺乏“市场”, 我们要逐步自主掌握先进的芯片技术的发展。

(3) 做好重点行业应用的推广, 不断探索新的应用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不仅有技术问题, 更重要的是市场应用。充分发掘行业需求, 以应用需求拉动产业发展, 初期可借助政府平台的支持, 通过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面向重点行业企业推广物联网关键应用, 形成产业突破和规模化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一是重视对已有产品进行维护、提升、扩展, 在确有实际效用产品良好发展下, 逐步培育新产品, 丰富产品应用;二是在推广应用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 选择好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这是保证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

(4) 建立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作为新兴产业, 物联网还处在发展初期,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投资、准入、价格和应用试点行业示范项目等多方面营造宽松的产业环境, 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为推动产业链完备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适度提高信息的开放、共享程度。此外, 还应及时出台政策法规对物联网发展中出现的新兴市场进行指导和规范。

(5) 做好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安全保障措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 物联网具有无所不在及智能信息处理的特点, 其应用领域涉及能源、交通、金融等和国家机密信息密切相关的行业。在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 如果不能做到“自主可控”, 国家安全将受到威胁, 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也将没有保障。因此, 政府应尽早出台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法令法规, 规范企业行为, 保护商业应用, 打破发展的阻碍。

(6) 运营商要紧跟物联网发展步伐、改造网络, 选好运营模式、努力成为产业引领者

作为通信网络的建设者和运营者, 运营商在物联网建设方面具有先天的网络资源优势, 在业务发展发面具有庞大的存量客户优势, 但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找到蓝海, 还必须紧跟发展步伐, 依托自身技术、资源优势, 加大研究、创新的力度。物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且广泛的行业, 既有需要高带宽、高速率传输大量数据或图象或大文件业务, 也有小范围低速短字节传输业务, 那么是不是都要或是不是能都在一个频段下一个网上一种技术传输?是不是只能按字节按时间按用户数收费?是不是与物体标识、地点、保障措施、重要性、物联网用户的控制管理需求等有关?因此, 应该看到物联网的初步应用网上物联信息流量和流向在增加, 我们的用户数已经不仅仅是普及率说的人的用户。组织好网络架构、选择好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是运营上在物联网网络层应该深耕细作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物联网白皮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1

上一篇:七年级第四单元作文下一篇:没有求职目标 淘汰机率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