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观课评课报告

2024-06-11

小学英语观课评课报告(精选6篇)

篇1:小学英语观课评课报告

婉约儒雅 赋亲和力——《电子邮件》一课观课有感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今年,我们是初次参加暑期研修学习。以一颗似学生一样求知的好奇心,我开始了观评课的学习和评价。对分配到的六节课我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评价。在所观评的这六节课中,我对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的段开政老师主讲的《电子邮件》这节课印象深刻,颇有感触。段老师所特有的婉约儒雅的教师魅力,吸引了学生,更感染了我;极赋亲和力的教态、教风引领了学生,也不由自主的带动了我憧憬着……

观课总评

段老师所讲的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泰山出版社)的《电子邮件》一节。本课以“如何写邮件”——“添加带附件的邮件”——“收发邮件的操作技巧”——“注意网络安全”为教学思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本课结构的安排符合了学生的认知习惯,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渗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极高,所设置的任务驱动也是贴近了生活实际。

一、教材分析透彻到位:本节课的重点是申请邮箱,收发邮件(群发,附件,回复,转发,管理通讯录),抵御不良邮件……难点是书写邮件的规范性,抵御不良信息侵扰。使学生认识了电子邮件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邮件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段老师挖掘了教材的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情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的任务驱动,让学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二、紧抓学情:学生已经有了网络操作基础,但对电子邮件的认知不够完善。段老师抓住邮件的优势,抓住此契机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互教互学,分享经验,布置了基本操作和造势学生选做题目,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利用个人和小组竞赛,课中,课后及时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在课上,网络会出现拥堵等突发情况,段老师提示学生课前就已经申请好了各自的电子邮箱,做好充分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创设“小张的烦恼”这一情景导入,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优势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个任务驱动(写邮件,群发简历,操作小技巧,安全防范)的设置合理。学生做到了积极自主学习,小组同学合作,体现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积极向上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并且提升和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要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主动性。

四、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运用了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主动演示讲解,兼并教师及时的总结技巧,突破了难点和易出错之处;小组分任务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老师提供的导学案(电子邮件小助手)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五、教学过程婉约自然,师生亲和互动:让学生展示邮件的正文和主题,引导学生评价和总结,强调邮件书写规范化的重要性。突出邮件主题的作用。由帮助小张发邮件,到引入群发,附件,再到总结收发电子邮件的快捷技巧。由学生遇到的困难引入回复等操作技巧,学生学会了分享经验。通过教师巡视指导,查找出了典型问题,并及时总结到位。总结事物两面性:提升学生注意网络安全意识。邮件中自带对病毒邮件,垃圾邮件查杀等功能,来历不明的邮件,可以直接删除。可以拉入黑名单,过滤广告邮件等功能总结到位。小组竞赛,及时反馈结果,学生团队互助意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和能力性,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大的问题。老师亲切自然,评价极富感染力,充分体现了段老师的教学功底,课堂很有亲合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与段老师平日百分不开的。学生发言积极,段老师积极引导,小组的合作团结,同学互帮互助,鼓励了团队意识。

本课亮点 吾欲学之

导入是亮点。段老师开篇设立情境:“小张的烦恼”是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引领,通过什么方式更恰当快捷:电话?快递?QQ?电子邮件?引导方法有效。

利用任务驱动,知识布局由浅入深。让学生给老师发邮件,亲身体会收发邮件的实践操作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收发电子邮件的快乐是本节的又一大亮点。

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言,演讲水平极高。相互讨论和分享收获。边操作,边找操作邮件的各种技巧和小窍门,师生配合力,凝聚力极强。

任务驱动中设置了面向全体的必做题,同样也顾及到一些优势学生的选做题目,解决了学生间学习差异的问题。以优势辅劣势,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掌握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段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极强的。

瑕不掩瑜 力求完美

由于网络稳定性不佳,广播演示时出现了一次邮件发送失败的情况。但以这次邮件发送失败为契机,段老师就网络传输慢等情况,了解了网络这一特点。请同学们耐心等待,在等待的传输时间中,学生讨论、探究遇到的集体上传,服务器拒绝情况的问题,互帮互助,分享经验。段老师教风、教态儒雅,驾驭课堂能力极强,但语言方面还应该加强锤炼,尤其要加强普通话的练习;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到位,但方式不够多样化,具体化;学生的展示力不够太自然,放得不够开阔。

综上所述,段老师的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教师的“教”:婉约、儒雅,值得我学习;学生的“学”:师生互动,超强的亲和力,更值得我学习。只有具有了如段老师一样独有的教师魅力,才能吸引学生,良好的引领学生前行;只有具有如段老师一样特有的亲和力,才能让学生更亲近教师,喜欢学习,愿意和你沟通与交流,才能达到展现自我,发挥出学生所有的潜在的力量。

今天观看了老师的《引导层动画》一课,感受颇深,下面是本人的一些点评。优点:

一、主题明确,重难点合理

本堂课毛老师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了解flash引导层动画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能掌握引导层动画的简单创建和使用方法;能较好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所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整体效果较好,教学准备也较为充分。

二、方法指导,适时恰当

实践操作等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在这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较为恰当。当有小部份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发现进行指导,并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方法运用较适时恰当。

三、准备充分

对于这样一堂内容多,容量大,时间紧的课程,老师准备充分,事先制作好了实例,在课堂上节约了很多时间。

不足:

学生的探究时间少,完成任务时,缺少小组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培养。总体而言,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整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师的教态、教学思路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执教这两节课的教师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特点:

一、把握重点,巧妙设计

《画图》一课中,教师用幻灯片的演示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步骤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步骤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一般,信息技术的教学很少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学生只是在电脑上看教师的操作,然后进行简单的模仿。然而戴徐老师却别具匠心,将认识画图的关键性步骤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又让学生不觉得学习的枯燥,同时又体现了教者对本课教学重点的把握。

本节课的教学中,戴徐老师的语言也很有启发性,在“画图”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改变画布大小的作用,请同学们找一找,仔细观察画布边缘的小方块,看他们什么作用?不直接告诉学生,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这样的收获效果无疑会较教师直接演示好上很多,确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生向其他学生讲解展示自己一种画图工具”,既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创设情境,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说,单老师首先通过一个展示两张不一样画报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欣赏美,比较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原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竟然可以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比较画报的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在比较分析两副画报的优劣中,引导孩子说出两副画报的区别,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三、自主探究,灵活机动

该教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特点。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将学生秋游的作文设计成画报,做成展板。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掌握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通过插入不同的自选图形和艺术字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注意事项:

1、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

3.建议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这样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探索(沈文丽 探究式学习)

通过这几天的观课评课,感触颇多,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通过这次的认真观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很深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一下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

1、包容好奇心。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一些教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

2、满足好奇心。学生会对“神奇”的计算机提出种种问题,有些甚至是幼稚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耐心的解答,及时地纠正学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不需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只求讲得正确,学生也许对你的解释似懂非懂,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

3、鼓励好奇心。信息技术教学有个特点,即每课必练。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那么不可能掌握像Windows、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使用。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慢一些。当学生完成了课堂练习后,新课的好奇不应到此为止, ,应该鼓励探索基本操作以外的一些新知识。

二、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其中“任务”蕴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生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而且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

1、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学生想不想体验一下?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很想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这时候,应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教学“妙手回春秀文字”时,先教会学生修改文字字体的方法,然后给一段文字让学生美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学会对文字字体的修改外,也学会修改文字的字号、颜色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电脑上统一演示,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利用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三、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作,教师就应根据本班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小组,小组中可以选定一个人作为团队核心(小组长),核心可以对团队进行监督和约束。由于学生成绩、能力、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是同质组合,必然造成小组之间能力的悬殊,不易于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要体现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本质特点。教师引导和自由组合相结合。

2、主题任务的选择和确定

任何一个操作任务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一些因素,如: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否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是否便于进行操作等等。同时还要考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例如,在讲授电子板报制作中的第一环节“内容资料的搜索与下载”时,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分配时,特别注意素材下载的内容选择。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六、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要上好一堂课既要备好学生,又要备好教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实生活为主线,这样学生才会乐学,愿意学。通过观评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取长补短,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感谢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通过这几天的观课评课,感触颇多,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通过这次的认真观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很深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一下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

1、包容好奇心。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一些教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

2、满足好奇心。学生会对“神奇”的计算机提出种种问题,有些甚至是幼稚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耐心的解答,及时地纠正学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不需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只求讲得正确,学生也许对你的解释似懂非懂,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

3、鼓励好奇心。信息技术教学有个特点,即每课必练。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那么不可能掌握像Windows、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使用。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慢一些。当学生完成了课堂练习后,新课的好奇不应到此为止, ,应该鼓励探索基本操作以外的一些新知识。

二、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其中“任务”蕴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生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而且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

1、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学生想不想体验一下?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很想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这时候,应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教学“妙手回春秀文字”时,先教会学生修改文字字体的方法,然后给一段文字让学生美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学会对文字字体的修改外,也学会修改文字的字号、颜色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电脑上统一演示,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利用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三、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作,教师就应根据本班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小组,小组中可以选定一个人作为团队核心(小组长),核心可以对团队进行监督和约束。由于学生成绩、能力、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是同质组合,必然造成小组之间能力的悬殊,不易于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要体现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本质特点。教师引导和自由组合相结合。

2、主题任务的选择和确定

任何一个操作任务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一些因素,如: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否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是否便于进行操作等等。同时还要考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例如,在讲授电子板报制作中的第一环节“内容资料的搜索与下载”时,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分配时,特别注意素材下载的内容选择。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六、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要上好一堂课既要备好学生,又要备好教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实生活为主线,这样学生才会乐学,愿意学。通过观评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取长补短,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感谢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沈文艳,信息技术学科的探究式学习,制作五彩花环一课,采用任务驱动循序渐进的开展探究。通过让学生对两个脚本做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用算法思想来解决问题)(钟英老师,)

篇2:小学英语观课评课报告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今年,我们是初次参加暑期研修学习。以一颗似学生一样求知的好奇心,我开始了观评课的学习和评价。对分配到的六节课我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评价。在所观评的这六节课中,我对泰安第六中学宋北雁老师主讲的《图文混排》这节课印象深刻,颇有感触。段老师所特有的婉约儒雅的教师魅力,吸引了学生,更感染了我;极赋亲和力的教态、教风引领了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本课结构的安排符合了学生的认知习惯,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渗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极高,所设置的任务驱动也是贴近了生活实际。

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老师挖掘了教材的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情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的任务驱动,让学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互教互学,分享经验,布置了基本操作和造势学生选做题目,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利用个人和小组竞赛,课中,课后及时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习效率。运用了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主动演示讲解,兼并教师及时的总结技巧,突破了难点和易出错之处;小组分任务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婉约自然,师生亲和互动‘由学生遇到的困难引入回复等操作技巧,学生学会了分享经验。通过教师巡视指导,查找出了典型问题,并及时总结到位。总结事物两面性,及时反馈结果,学生团队互助意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和能力性,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大的问题。老师亲切自然,评价极富感染力,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学功底,课堂很有亲合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与老师平日百分不开的。学生发言积极,段老师积极引导,小组的合作团结,同学互帮互助,鼓励了团队意识。利用任务驱动,知识布局由浅入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制作作品的快乐是本节的又一大亮点。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言,演讲水平极高。相互讨论和分享收获。边操作,边找操作的各种技巧和小窍门,师生配合力,凝聚力极强。

还有一节课,《引导线》孙永波老师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了解flash引导层动画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能掌握引导层动画的简单创建和使用方法;能较好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所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整体效果较好,教学准备也较为充分。方法指导,适时恰当实践操作等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当有小部份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发现进行指导,并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方法运用较适时恰当。对于这样一堂内容多,容量大,时间紧的课程,老师准备充分,事先制作好了实例,在课堂上节约了很多时间。学生的探究时间少,完成任务时,缺少小组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培养。总体而言,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整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师的教态、教学思路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老师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用幻灯片的演示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步骤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步骤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一般,信息技术的教学很少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学生只是在电脑上看教师的操作,然后进行简单的模仿。然而孙永波老师却别具匠心,将认识引导线的关键性步骤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又让学生不觉得学习的枯燥,同时又体现了教者对本课教学重点的把握好,确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宋北雁老师首先通过一个展示两张不一样画报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欣赏美,比较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原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竟然可以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比较画报的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在比较分析两副画报的优劣中,引导孩子说出两副画报的区别,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篇3:观课评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观课评课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重要的方面, 因为教师的基本工作就是教书育人, 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一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强, 就很难说他是一名好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仅仅表现在组织教学、管理学生、讲课表达、演示板书等常规性的上课技能技巧方面, 它应该是各方面专业素养的综合表现。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与他的教育观念有很大关系, 主要是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 新教师上课大多是模仿, 随着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会形成对课程教材、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乃至学生的认识和看法。这些观点从出现到形成的过程中, 都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所以,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与他们的教学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是直接受其支配的。其次是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知识窄化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 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此外, 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学术规范、日常言行等因素, 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 从这个角度讲,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说到底就是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的“合金”, 所以不可能直接从师范教育中完全获取。而观课评课是促进认识与实践相互转化, 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成熟期的催化剂。因此, 对教师来说, 观课评课不仅是对他们课堂教学能力的督查, 更重要的作用是促使他们对课堂教学认识与实践的转化, 是培养他们尽快形成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师最初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来自于听其他教师的示范课。这种认识是表象的、浅显的。这时候, 新教师开始了以模仿为主的上课, 尽量从形式和环节上做到符合他们心中的课的样子。这时候, 如果有老教师或教研员去听听课, 就可以告诉他哪些是形似而神不同的地方, 应该怎样去改进, 这对加深他们对课的感悟是有好处的。慢慢地, 当新教师对课的形式、环节基本熟悉以后, 上课的问题就会表现在教与学的脱节方面, 即教师只会按照教案照本宣科, 一步一步地教, 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 不顾学生是否喜欢听, 是否跟得上。这时候, 有经验的老师或者教研员观课评课的主要关注点是教与学的协调性, 即要告诉授课老师, 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反应, 要边上课边观察学生的反应, 观察学生是否有兴趣, 是否听得懂, 尽量多关注学生的感受, 争取做到教和学的协调一致。当教师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上课的技巧, 能够驾驭课堂以后, 观课评课的重点则应该转为去发现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二、从组织方式的角度看, 不同的观课评课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观课评课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为此, 需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从不同侧面有针对性地设计并运用各种不同的观课模式。

(1) 鉴赏式观课评课给教师的启示。中小学经常组织的观课评课活动中有一种示范课, 即由优秀的教师设计并执教, 向其他教师进行示范或展示。这样的课, 从设计到教学过程的掌控, 都渗透着授课教师的智慧与经验, 比如, 对文本的解读程度、教学过程的设计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关系的处理等等, 这些对青年教师都有教育意义。

(2) 互助式观课评课有利于相互学习。在学校的教研组内部, 同学科教师之间经常可以开展的观课评课活动是互助式的。即通过同伴间的听课评课, 互相指出问题和缺点, 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 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一般来说, 这种教师之间的互助式观课评课重点在解决教师的一般性课堂教学技能问题, 所以对新任教师用的比较多, 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课堂教学技能, 成为熟练掌控课堂教学的合格教师。假如一位教师能经常听到、看到其他优秀教师上课, 那么他对什么是好课, 怎样上好课就会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自己的上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 专题式观课评课促使教师对教学现象作出理性思考。教学论中的许多命题是需要从课堂教学中得到验证的。为了理解这些命题, 探索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实践意义, 有时可以开展专题式观课评课活动。比如,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许多教师都觉得困难, 这就可以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三位一体目标”为主题, 开展专题式观课评课活动。既可以是研讨课, 也可以是师范课。与其他类别的观课评课不同的是, 专题式的观课评课更强调说课与评课的环节, 要围绕说说评评, 探究这个主题在课堂上是如何实现的。只有付之以比较深入的研讨成分, 才能体现出观课评课的专题, 并且加深大家对专题的认识与理解。

参考文献

[1]顾志跃.如何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我国新型观课评课方式简述

【摘 要】目前传统的观课评课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的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研究出的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同步互动式”“复盘式”以及“课堂观察LICC范式”,以望观课评课的有效性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视频切片式 追问式 同步互动式 复盘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

观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当前学校的评课活动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观评课活动缺乏专业的听评课技术的引领,听课老师不清楚听课的目的,不知道要研究的内容,观评课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效果欠佳;评课老师的评价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触及教学深层次的专业问题,不能触及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或者仅仅是只提意见,不提建议。评课的结果很难对教师的成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形式,确保课堂教学观评课的功能能够落到实处,国内的一些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研究出了几种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追问式”评课、“同步互动式”观课评课、“复盘式”评课、“课堂观察LICC范式”。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新型听评课模式简述

1.1 “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方式

2006年下半年,上海市教委推出了862节录像观摩课[1]。在进行完一轮评课活动之后,为了能最大效能地发挥观课评课的功能,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立的视频案例项目开发研究小组开发出了观课与评课的视频切片分析系统平台,成为“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的良好载体。

“切片”的概念来自医学诊断领域,指用特质刀具把生物体的组织或矿物切成薄片,然后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用来检查组织是否发生病变。这个概念用在教育领域则是指根据学科的特点,利用视频切片分析系统这一资源来截取多个授课者课堂上的某个视频片段,如问题导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等环节并把同类学科同一个专业性问题集中在一起来进行对比观察,且每一个大的环节的下面设有小的切片集,如“问题导入”下设有问题情境、认知冲突等更为细化的小栏目。

“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方式较好地改变了评课者对一节课泛泛而谈的现象,使评课者能够对某一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且在视频案例分析系统中设置有“分析模型”这一栏目,能较快生成课堂诊断的数据,与描述性的语言结合,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化评课方式,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利用这个平台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这个视频切片分析系统平台并不具有普遍性,由于资源有限,不能进行很好的推广。

1.2 “追问式”评课方式

“追问式”评课方式[2]是2009年由上海洋泾中学的李海林老师提出并践行的,作为一种新型的评课方式,它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

所谓“追问式”评课,就是以追问的方式,认定教学事实,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认知活动[3]。就是要求评课者仔细记录课堂教学事实,同时把错综复杂的教学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并在这些教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对执教者的教学指向、教学形态、教学效果等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的苏格拉底式追问,从而达到帮助执教者认识教学规律、提升自身专业化高度的目的并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它的特点在于不是直接指出教师的问题,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让教师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追问式”评课以其高度关注课堂教学事实、高度明确评课者参与者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追问探讨内容的专业化、学术化纠正了传统评课中“无事实”“无合作”“无研究”的“三无”现象,但“追问式”评课对于评课者的要求较高,若是评课者不能对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对课堂有全局的掌控,“追问式”评课就无法顺利地进行。

1.3 “复盘式”评课方式

“复盘式”评课[4]是近年由徐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魏本亚教授首创的,一开始运用在语文课的评课中,后来也陆续被其他教师推广到其他的科目如数学、化学的评课中。

“复盘”是围棋术语,也称“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棋盘的对局过程,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和得失关键,分析当时走这步的想法,同时提出假设,如果不走这步,还可以走哪步,怎么走才是最佳方案。在复盘过程中,双方的思维不断碰撞,新的方案不断被激发,新的思路、新的理论也很有可能在此过程中诞生。

“复盘式”评课步骤如下:

执教老师上课,评课者详细记录听课内容或用录像设备记录执教老师上课全过程;

b.请执教老师用简洁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并完成表格(可在听课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c.对照目标,审视教学。请执教老师将自己所写的教学目标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相对应地连起来;

d.请一位听课老师把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相连,并大致分析通过这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

e.根据课堂反应的事实,反思教学过程,展开平等对话,进行多方交流,审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学习效果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发现问题,协商解决。

“复盘式”评课的方式更多的关注上课过程、关注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教师的热情,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同时能对一堂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有助于打造精品课堂,无疑是一种有效、高效的评课方式。

1.4 “同步互动式”观课评课方式

“同步互动式”评课是由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王愫懿[6]提出来的,是一种利用现代化录播手段进行的评课方式。

“同步互动式”评课指通过录像或是录播手段,在听课过程中,教研员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策划,针对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活动的安排、问题的导入等问题,边听边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与授课教师以及其他听课教师进行言语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改进方案。在“同步互动式”评课中应注意,评课的语言应简明扼要,直抓重点,而且应该预先确定评课的侧重点,使得评课有应有的效率,时间花在刀刃上。endprint

通过“同步互动式”评课,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取得了明显进步,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是如何来进行自己的诠释的,教师之间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5 “课堂观察LICC范式”观课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7]所带领的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构建出的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成四个要素: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核心,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为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见表二)

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使用的研究框架[8]。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它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程序,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了传统评课的随意、零散、肤浅等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且课堂观察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2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复盘式”“同步互动式” 观课评课方式和“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提高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听课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评课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等严重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中,“复盘式”评课步骤清晰,便于实际操作,且最大限度促进了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值得推崇的一种评课方式。

听课评课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一定得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听课评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林.视频案例:观课评课的新方法[J].现代教学,2007(04):16.

[2]沙培宁.追问式评课:一种指向有效评课的研究活动[J].中小学管理,2012(05):59.

[3]王春燕.下水、追问、合作:追问式评课的取向——以李海林教授的追问式评课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2):21-24.

[4]余耀清.“复盘式评课”的解读与思考[J].教学管理,2010(02):17-19.

[5]孙运利,蒋泓.“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08):22-24.

[6]王愫懿.同步互动式评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10):31-33.

[7]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 (05):1-6.

[8]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endprint

通过“同步互动式”评课,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取得了明显进步,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是如何来进行自己的诠释的,教师之间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5 “课堂观察LICC范式”观课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7]所带领的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构建出的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成四个要素: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核心,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为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见表二)

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使用的研究框架[8]。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它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程序,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了传统评课的随意、零散、肤浅等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且课堂观察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2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复盘式”“同步互动式” 观课评课方式和“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提高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听课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评课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等严重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中,“复盘式”评课步骤清晰,便于实际操作,且最大限度促进了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值得推崇的一种评课方式。

听课评课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一定得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听课评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林.视频案例:观课评课的新方法[J].现代教学,2007(04):16.

[2]沙培宁.追问式评课:一种指向有效评课的研究活动[J].中小学管理,2012(05):59.

[3]王春燕.下水、追问、合作:追问式评课的取向——以李海林教授的追问式评课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2):21-24.

[4]余耀清.“复盘式评课”的解读与思考[J].教学管理,2010(02):17-19.

[5]孙运利,蒋泓.“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08):22-24.

[6]王愫懿.同步互动式评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10):31-33.

[7]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 (05):1-6.

[8]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endprint

通过“同步互动式”评课,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取得了明显进步,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是如何来进行自己的诠释的,教师之间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5 “课堂观察LICC范式”观课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7]所带领的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构建出的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成四个要素: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核心,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为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见表二)

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使用的研究框架[8]。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它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程序,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了传统评课的随意、零散、肤浅等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且课堂观察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2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复盘式”“同步互动式” 观课评课方式和“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提高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听课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评课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等严重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中,“复盘式”评课步骤清晰,便于实际操作,且最大限度促进了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值得推崇的一种评课方式。

听课评课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一定得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听课评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林.视频案例:观课评课的新方法[J].现代教学,2007(04):16.

[2]沙培宁.追问式评课:一种指向有效评课的研究活动[J].中小学管理,2012(05):59.

[3]王春燕.下水、追问、合作:追问式评课的取向——以李海林教授的追问式评课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2):21-24.

[4]余耀清.“复盘式评课”的解读与思考[J].教学管理,2010(02):17-19.

[5]孙运利,蒋泓.“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08):22-24.

[6]王愫懿.同步互动式评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10):31-33.

[7]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 (05):1-6.

篇5:《草原观课评课》

优点:

1.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

2.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

3.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

4.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5.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亮点。

6.晒课界面组织合理、信息完整、语言规范;课件运行正常,链接准确;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声画同步。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学生发言积极,但是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基本是在老师的主宰下学习,建议增加更多的学习方式,如对学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小组展示,但展示的标准有待提高,建议可以从小组成员的站位、声音、动作、与台下同学的互动等方面改进。

3.教师重视小组合作,并在小组交流时给予知道,小组合作到位。但时间有点长,感觉有点拖沓。

4.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得不到表现,特别是小组分享时,除了关注台上、更应该关注台下孩子的学习动态。

5.文本分析没有打通学生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学和用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篇课文说实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没有草原经历的孩子很难理解并融入到其中去。建议教师在设计时多加入一下情境设计,或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并感受课文。

6.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上没有得到体现,仅仅是就课文论课文,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多加入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渗透,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合评价:

篇6:观课评课评语建议

(2)能利用点拔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的效果;

(3)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系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能与考纲中的考点紧密联系,针对性较强;

上一篇:财务部副主任安全职责下一篇:房地产中介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