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作品赏析

2024-06-18

动画作品赏析(共10篇)

篇1:动画作品赏析

:动画剧本创作分析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影剧本。动画片剧作和实拍电影剧作的异同,动画剧作的特点。并通过对例片《埃及王子》的赏析,进一步巩固以上知识。

:动画剧作的特点。

:动画剧作的特点。

:2课时

: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启发法

电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视听手段讲述出来的故事,是一种突破了时空界限的、“可听”、“可看”的综合形式。

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着众多的分支。按照性质来分,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实拍电影和非实拍电影。

实拍电影 :故事片、科教片、新闻纪录片 非实拍电影:动画片

电影剧本的写作,是电影创作的第一步。动画片也不例外,它是动

画片的前期环节,是“一剧之本”。动画片剧作除了具有电影剧作的一般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殊性。动画片展示的是一个幻想的世界,它所涉及的角色和场景可以不受自然法则的约束,具有某种“神奇性”。鉴于动画片的这种非现实特点,动画剧本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是从不可能的事物中去发现、挖掘乃至创造出“可能性”来。

什么是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是电影赖以拍摄的蓝本和依据

动画片剧作和实拍电影剧作的异同

(一)实拍电影剧作的主要特点

实拍电影就是真人实景拍摄的影片,相应的,为实拍电影服务的剧本,有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

1.真人实景。实拍电影剧本里设计的人物都由真人扮演,人物活动的场所、环境都是实景或者人工搭建的、符合拍摄要求的场景。2.遵循真实法则。实拍电影剧本,严格按照生活的逻辑来安排故事,从人物到场景都严格遵循真实的原则,以希望得到观众的共鸣。

电影剧本是实拍电影程序的第一步,它为未来的电影提供了故事、人物、场景、对白等,是实拍电影的起点。之后,导演和演员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在其中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使故事丰满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拍电影剧本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是一个基本的故事构架和画面设置。

(二)动画剧作的特点

动画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视听语言和“语法”。

一部动画片(二维动画片)制作完成要经过如下程序:首先是把表现内容“画”出来,然后,将这些“画片”运用摄影机逐格拍摄或运用扫描仪逐张扫描制作完成,最后录制在胶片或磁片等载体上。可以说,动画片是造型艺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艺术。

动画剧作有以下3个基本的特点: 1.故事的幻想性。

2.角色的理想化、拟人化。动画片里的角色不拘泥于现实世界的“逻辑”,有着超现实的能力。如:动物可以有人的思维,具有人的特征等。

3.用纸和笔创造画面形象。动画片中的人物和环境可以不受现实状况的约束,可以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虚幻世界。鉴于这一点,动画剧本的写作,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从不可能的事物中去发现、甚至创造出“可能性”来。

实拍电影局作与动画片剧作的区别

作为电影剧本,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其创作都不是无中生有,他们都是“有其本源”的。

一般来说,要完成一个电影故事,首先要构思好故事的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以及主题思想等,要将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其次,从具体技术的角度来说,剧本呈现的应该是形象的东西,需要有较强的视听表现力,而不是抽象的主观感受。用简洁、准确的语言

渐次呈现画面故事,是对实拍电影剧本和动画电影剧本的共同要求,也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动画剧本的 “特殊性”

从内容是说,有“高度的假定性”,即非现实的特点。杜.伏科蒂克曾指出:“动画片不受物理法则的约束,它也不为客观真实所奴役。它无需模仿生活,只需解释生活。”

从技术上来说,动画电影主要依靠纸和笔来展现幻想中的世界。

例片:《埃及王子》 出产国:美国 出品公司:梦工厂 上映时间:1998年 叙事结构:时空顺序

故事梗概:故事取材于《圣经》的《出埃及记》,讲述摩西带领希伯来人摆脱埃及法老的奴役的故事。

摩西十希伯来人的后裔,她出生不久就遭到遗弃,后来被埃及王后收养,取名摩西,与真正的埃及王子拉姆西斯成为兄弟。长大后,摩西得知了自己十希伯来人,对埃及人奴役希伯来人的暴行非常反感。拉姆西斯成为法老后,摩西本希望拉姆西斯主政能使希伯来人的困境得到改善,不料情况反而更糟。这时上帝出现了,上帝赐予摩西神秘的力量,并授权他将苦难的希伯来人从埃及人的奴役下解救出来。在上帝的指引和帮助下,摩西终于带领希伯来人走出了埃及,摆脱了悲惨的命运。

《埃及王子》是一部耗资近亿元,历时4年才完成的动画大片。这部影片有别于以往的好莱坞风格,摆脱了迪斯尼动画片以儿童为对象的创作。对于在好莱坞环境中生长的梦工厂来说,这部影片的突破实属不易。从剧作的角度来看,他是一部运用“经典设计”完成的故事片。

经典设计—— 是指围绕一个主人公而构建的故事,这个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经过一段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续而具有因果关联的虚构现实中,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知直到一个绝对而且不可逆转的变化而结束的闭合式结构。

经典设计是电影创作的主流方法,《埃及王子》在经典设计当中堪称典范之作。

一、故事

1.为观众详尽提供了故事发展的全过程 2.主线清晰,矛盾集中

3.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故事情节开展有张有弛,高潮迭起 4.故事线索单一

二、人物

动画片的人物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物品等,一旦他们走进影片就是故事的核心和灵魂。

主人公是电影的核心人物,有的电影中只有一个主人公,有的则有两个或多个。

1.动画影片要求编剧吧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因此,动画剧作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某种突出的甚至被夸大的性格特征。

比如:《埃及王子》中摩西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智慧、善良,拉姆西斯则是莽撞、豪爽。至于他们性格中的其他侧面,影片没有过的的表现。

2.人物形象和性格也可以是逐渐发展的。

3.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刻画都在动作中进行。

三、背景叙述

通过画面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主人公以及其他任务的背景。

四、场面

营造视觉刺激的同时强化主题。

五、总结

1.有一个明显的外部冲突事件,作为故事的核心。2.故事成线性发展,并有一个闭合式的结局。

篇2:动画作品赏析

: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美术设计主要两个组成部分,主场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并通过例片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

:主场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分析是的使用。

:主场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分析是的使用。

:2课时

: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启发法

动画片的美术设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主场景设计

主场景的风格与基调决定了整部动画片的所有场景风格和影片美术方面的基调。

2.角色的色指定

一个角色观众是否喜欢,是否耐看,不仅与角色造型有关,还与角色的色指定有关。

一、主场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1.符合剧本、剧情的时空要求

2.角色性格、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对场景的影响

3.注重场景的场面调度功能,设计多个角度,便于戏的开展和角色的表演活动

4.场景空间与角色的比例及透视关系

5.主场景与分场景的关系位置应与设计风格相协调 6.注重细节的描绘和处理 7.合理设计光源与场景色彩的配置

二、具体片例分析

哈尔的移动城堡》的主场景及其涉及特色

(一)苏菲的帽子店

案例1:帽子点外观和周边环境

案例2:

一、二楼的主要房间和通往二楼的楼梯

案例3:苏菲的工作间

1.细节的描绘和处理

2.人物性格、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对场景的影响

(二)移动城堡

案例1: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外形和各个出口

案例2:哈尔的卧室及浴室

案例3:起居室

场景色彩设计

(一)苏菲的帽子店 外观色彩 内部色彩

(二)移动城堡 外观色彩 内部色彩

1.起居室(苏菲进入城堡时;苏菲打扫后;城堡被修复后。)2.浴室 3.卧室

场景色彩设计与色指定的关系 哈尔几个不同时期的色指定 1.哈尔第一次在小巷中遇到苏菲

2.哈尔第一次回到城堡

3.激战中的哈尔

4.激战后回到城堡的哈尔

篇3:《民的1911》动画赏析

《民的1911》是一部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动画电影, 影片以故事发生时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到起义爆发前的筹谋阶段和起义后革命风暴席卷全国的情形, 完整的诠释了武昌打响辛亥第一枪的全过程。影片以一个名叫民的孩子的特殊视角展开了一个宏大肃穆的历史史实。整部动画从人物场景设计到台词和音乐都十分具有时代特色, 并且很好地诠释了人物性格和故事气氛。

二、动画赏析

(一) 角色塑造

动画角色塑造是整部动画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民的1911》这部动画中, 由于动画题材属于历史史实, 里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种年龄的不同人物, 出场人物极多, 所以想要塑造出好的角色十分困难。在观赏动画的过程中, 可以看出整个制作组在人物塑造方面是十分用心的。首先, 从动画角色这一整体来看, 所有角色的服饰, 发型都十分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另外, 不同阵营立场的人物, 例如革命党、先进的有识之士无论动作、表情、台词都充满正气, 而迂腐的清政府和顽固分子, 依然留着“猪尾巴”, 表情猥琐、动作畏缩。

但是我认为动画在角色塑造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前面说到不同阵营、层次的人物都有各自的特色, 但是在同一个阵营中, 例如起义的主要人物, 却缺乏辨识程度, 没有做到让人过目不忘, 或是记住角色的名字。我认为这对于不了解辛亥革命具体情节, 比如青少年儿童来说, 就无法很好的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另外, 动画中人物的动作也不够流畅和自然, 特别是跑、跳等比较日常的动作, 角色在说话的时候也会给人一些音画不同步的感觉, 直接原因是角色说话时嘴型基本只是简单张合。再次, 在一些特写或重要镜头中, 我认为可以用更加精细的画面和富有张力的线条来描绘角色的表情、动作, 让画面更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使其与其它画面区别开来。

(二) 场景设计

动画中场景也是不可缺少的, 好的动画就是由无数个精细的场景所组成的。这部动画中场景绘制的十分细致, 让人耳目一新。场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交代故事的背景资料;成为动画角色的支撑;渲染出整个动画的气氛;推动动画剧情的发展;统一整个动画的整体风格, 引导观众的视线等。上述几点中, 我认为《民的1911》的场景设计在交代故事背景这一方面是做的非常成功的。为了还原百年前的史实, 整个制作组在制作动画前亲自前往辛亥革命原址, 大量取景拍摄, 查证各种历史资料, 这一点对于统一整个动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为众多不同的角色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

整部动画整体色调比较灰暗, 这虽然符合故事的基调和严肃的气氛, 但是我认为这对于引导观众视线和渲染特殊剧情气氛来说就会稍显单调。在不同的剧情和故事的转折点, 加强明暗的对比和色彩的变化, 这样才能使动画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三) 配音配乐

动画这一表现形式, 主要是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带来享受。因此除了画面, 动画音乐也是一剂强大的催化剂。这部动画片主题曲《三烈士赞》由国内知名音乐制作人杨斐谱曲, 演唱者则是原“超女”歌手郁可唯, 曲风清新、空灵, 有绕梁之感。不得不说, 该动画为了吸引青少年对历史纪实片的兴趣, 用心良苦。从角色配音阵容上来看, 该动画也是空前强大, 片中的主要人物大都由《武侠》和《建党伟业》中的原班人马担任。

虽然配音演员阵容强大, 可是这里我要说的是中国动画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专业的电视电影演员不等于专业的配音演员。据有关调查显示, 专业的配音演员在配音的时候所测量出来的数据与电视电影演员的配音数据在各个反面都有很大不同。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说, 专业配音演员的声音更有感染力、更能够深入人心。尽管《民的1911》中配音较以前的动画已经有很大提高, 但我认为, 中国动画想要在动画配音上有大的突破, 必须要成立培养配音演员的专业机构, 培育出用声音诠释生命的专业人才。

(四) 镜头语言

为了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表现不同的角度、距离, 就需要运用不同的景别。景别的划分一般为: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本部动画在镜头语言方面也做的十分出色。例如动画开始时的大全景就很好的引领观众到动画的世界中来。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也适时的使用了近景和特写。在整部动画中运用平拍、仰拍、俯拍、斜拍等拍摄方式并结合推、拉、摇、移、旋转等镜头的运动来引导观众、推动剧情、渲染气氛。

(五) 节奏运用

节奏可以说是一部动画的生命。剧情发展的节奏、人物的情绪起伏、镜头的转换、拍摄的手法、角色表演的速度、构图光影色调冷暖的变化、语调语速音乐的缓急高低、音效特效等的配合贯穿整部画始末。节奏是动画是否有张力、感染力、吸引力, 能否打动观众的决定性因素。《民的1911》就十分注意节奏的把握,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辛亥革命第一枪”开枪时子弹飞出的镜头。子弹飞出本该是一闪即逝的, 但在动画中却经历了十几秒的时间, 随着子弹的飞出, 武昌城家家户户纷纷亮起了灯, 整个中国都苏醒了。子弹命中后, 紧接的却是人群奔跑的镜头。由“缓”之后立刻转换成“急”, 这种节奏的变化, 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

三、结语

《民的1911》这部动画电影以独到的视角, 忠实的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真实历史。整部动画主要采用二维手绘的制作方式, 在发挥二维动画优势的同时, 结合了少量的三维制作手法, 使画面更加生动美丽, 为动画增添了新的色彩。这部动画剧情生动, 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观众进入到动画的世界, 引领青少年儿童在观看动画的同时了解革命先辈热血为国的真实历史。“民”不仅仅是影片中一个小孩的名字, 而是我中华民族所有的有志国人!虽然动画中还有一些不足, 但已经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秀动画, 非常值得一看。我也相信在中国动画人的努力下, 将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构图设计》, [作者], 黄兴芳,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6.

[2].《动画场景设计》, [作者]张海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8.

篇4:动画是一件艺术作品

每个第一次看到《刺痛我》的人往往会眼前一亮,皆因其完全不同于以往国产动画的风格和气质,或者可归结为,它太“不动画”了,没有太多色彩和丝毫浮夸,亦无激烈的节奏和音乐,只是用安静又无奈的语气讲了两个社会底层年轻人的故事,他们贫穷,失业,谈论着似乎很遥远又同样切身的金融危机,一个天不怕地不怕,想用尽办法混在城里,另一个心灰意冷,只想回老家种地,却屡屡遭到不公正境遇,又卷入一起钱权交易引发的凶杀案。其中心灰意冷的那个,叫“张小军”,心地善良,却被诬蔑在超市偷窃,被打,不慎扶了被撞的老太太,再度被打,故事因黑色而反讽而触目惊心,既富戏剧性又显得合情合理,是国内动画作品中非常罕见的,因此刘健自言“希望大家把《刺痛我》当成一部电影,而非动画”。的确,影片中充满太多写实意味的细节,如开场小办公室墙上“助人为乐如春风”锦旗、“先进集体”奖状,保安泄愤的言语,反衬张小军被诬蔑殴打的惨状,场景总是选在破败、寥落、车零马稀的夜晚,冷月枯枝,镜头定格在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孤独的英雄雕像,加上方言配音,勾画的是一个外来务工者眼中的南京,城市角落中的失落和寂寞,在刘健口中,只想在“现实的背景前展现的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物,各个阶层的遭遇。”

从画风上看,《刺痛我》的线条和色彩令人想起以色列动画电影《与巴什尔跳华尔兹》和今敏的作品,巧合的是,与阿里·福尔曼和今敏一样,刘健也是六十年代生人,因此不难想象,多年的艺术修养和观念沉淀,造就了他们内里贯通的现实观察和简洁风格,相比前两者,刘健的作品似乎还要更加内敛,毕竟,这是他第一部动画长片,有野心,也有谨慎。带着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科班背景,刘健以画家身份进入艺术界,后接触动态影像,拍过电视动画片,其意将自己曾经的小说作品《刺痛我》改成动画后,他不惜卖掉房子投入制作,还在过程中始终坚持项目独立,不愿受到他人制约和干扰,为此耗时三年。

对他来说,技术和外在形式都是辅助讲故事的手段,“最重要的当然是故事”。显然,无论从技术还是故事层面,《刺痛我》都是成功的,它让我们看到中国动画最尖锐的一股力量,我们当然也相信,那肯定不止刘健一个人。(编辑:谢若琳)

篇5:精益生产动画赏析

原名是精益生产价值流改善动画演示,是迄今为止对于精益生产价值流改善的最佳演示动画,对于工厂推进精益生产有实际指导意义,有助于帮助普通员工学习理解实现精益生产的各个改善阶段,下面就以此动画教学做一些肤浅的分析。

整个动画分为5大阶段,分别以青铜、白银、黄金、铂金、钻石作为代号,表达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同水准的生产管理状态。

青铜时期:生产紧张、有序地进行,在制品堆积如山,操作人员一刻不停地工作着,拉货的卡车等在包装线后面,一旦满了12箱立刻拉走。图中以红色色带和箭头标示了存在的浪费,主要针对人员和在制品两类浪费,同时,以灰色带标示产生价值的作业时间,表明了整个生产现场中,产品附加价值产生和流动的过程。

白银时期:基本延续了前一阶段的状态,但是在装车的过程中导入了品质检验,只有符合工厂质量标准的产品才可以发货。看似简单的变化其实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任何的精益改善必定是建立在品质稳定的前提之下,而且这最后的关卡一定是伴随精益生产全过程的。虽然在实际生产中不一定需要有这样的特定人员站在门口检查,但作为精益生产的核心价值观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只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品质价值作为内在价值容不得半点差错。

黄金时期:属于精益改善的关键阶段,在品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大幅度压缩生产线和在制品量,生产线变得更短,大大节省了空间和劳动力,整个生产周期被压缩,工厂的实际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另一个细节是发货的指令是来自于OEM工厂的需要,即不多做、不早做,只做真正需要的产品。批量装车变为逐件检验、装车,省下了装车时间,使整个流程更加顺畅。要实现这些转变其实得益于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工厂内各部门间紧密配合,市场、计划、生产、技术、工艺相互衔接,真正实现了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

铂金时期:生产线继续保持高效运作,把前道原材料和人员减低,靠近生产线,做到围绕现场展开服务,体现生产中心的原则。对于原材料使用了AB箱法加以界定,不过分占用空间,又能够确保生产需求的量。以红色带继续标明浪费所在,为持续改进指明方向。

钻石时期:负责物料供应的员工直接搬到现场,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半,生成供应商管理看板(VIM),由供应商负责物料的保障。至此整个精益生产改善基本完成,生产线由大批量生产向流水线小型化转变。改造后的生产线品质稳定、交货及时,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能够适应少批量多品种的订单趋势,是典型的拉动式生产。

篇6:《狮子王》动画赏析

《狮子王》被誉为动画界中的“哈姆雷特”,是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第32部经典动画长片。《狮子王》于1994年6月15日在美国首次上映,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2D动画技术,并且配上宏伟的交响乐,融合非洲当地原始音乐,荣获1994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和最佳电影主题曲两项大奖,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狮子王》作为美国电影动画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很好的向我们传达出一些美国动漫特点的信息。从视听觉上来说,是一场丰华盛宴,美国动画片在画面处理、音乐配置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声音与画面相结合,使得影片非常感染人;从技术层面来说,美国动画一直走在前列,美国动漫作品的技术主要表现为电脑技术和电影特技的全方位运用;从资本上来说,动画制作成本都偏高,动画片制作包括动画片的剧本、形象设计和分镜头以及具体制作,其工作非常繁复,工作量也非常大,一部电影可能常驻几十人就够了,但一部动画片需要大量的人工,没有几百人、几千人是做不下来的,而且制作周期非常长,《狮子王》耗时5年;在运作上,商业化模式非常成功,商业化的成功往往可以推进动画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这是非常好的。基本上,美国的动画特点就是这几个方面了,这些特点既为美国动漫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回报,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动漫业的发展走向提供了思路上的启迪和模式上的参考意义。

接下来便是浅谈下《狮子王》这部动画电影了,《狮子王》讲述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辛巴是狮子王国的小王子,他的父亲穆法沙是一个威严的国王。然而叔叔刀疤却对穆法沙的王位觊觎已久。要想坐上王位宝座,刀疤必须除去小王子。于是,刀疤利用种种借口让辛巴外出,然后伺机大开杀戒,无奈被穆法沙即时来救。在反复的算计下,穆法沙惨死在刀疤手下,刀疤别有用心的劝辛巴离开,一方面派人将他赶尽杀绝。辛巴逃亡中遇到了机智的丁满

和善良的彭彭,他们抚养辛巴长成雄壮的大狮子,鼓励他回去森林复国。在接下来一场复国

救民的斗争中,辛巴真正长成一个坚强的男子汉,领会了责任的真谛。

因此,《狮子王》的主题可以说是“自我的觉醒和成长”。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价值的过程。人活着不仅要满足生存的需要,还存在另外一个不断提升的精神需求,就是找回自我——自己之所以成为自己的理由和根底。回归《狮子王》,辛巴

从期待长大到讨厌成长,从逃避王位到争回王位,其核心在于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了什么是使命和责任,并从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到了生命的真义,不仅完成了个人主

体的成长,更在成长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肯定。

看完《狮子王》,除去教条般的主题说教,我所感受到或者说学到的一个道理是:在我们面对自身的错误的时候,只有通过面对才会有所解决,一味得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生

篇7:中外经典动画赏析论文

中国动画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一)中国动画的过去发展史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最早的动画出现在一九二几年,在那段时间我国拍摄了著

名的黑白电影动画《铁扇公主》以及《三毛流浪记》。解放后动画基本都是在长春电影厂和上海美术片厂制作,先是《大闹天宫》(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而后是《小蝌蚪找妈妈》(中国第一部水墨画电影)、《葫芦娃》、《黑猫警长》、《舒克贝塔》、《邋遢大王》、《小猪噜噜》、《哪吒闹海》、《九色鹿》、《魔方大厦》等。可以说从1926年的8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出现了一系列优秀动画作品。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50多年来拍摄了近500部动画片,累计20000多分钟,其中在国内获奖100多次,国际上获奖70多次,并在世界动画业树起了“中国动画学派”的旗帜。然而曾经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二)中国动画的现在状况及问题

如今,中国动画在世界已经失去原有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相对

于世界动画的发展呈现了缓慢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动漫艺术的质量不高。首先,题材范围狭隘,针对低龄化人群。个人认为经典这种东西是适应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而产生的,记录着一个时代辉煌。旧作翻拍显然失去意义,往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这些都只是次要因素,重要的是定位问题。中国动画业消费面定位狭窄,成人市场长期被忽视。成年人是一个巨大的尚未得到开发的市场,具有极大地市场潜力。国产动画的服务对象本来就不是10岁以上的孩子,所以10岁以上的观众没有资格评论其好坏。可如今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社会节奏产生巨变,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现在的小孩普遍早熟,也就是说部分国产动画连低龄观众也觉得幼稚。如果中国动画仍将消费群集中在少儿,且过度重视教育感化功能,忽略动画漫画作为传媒产品应有的娱乐功能,导致我国动画产品政治性过强,娱乐性不足,缺乏吸引力。其次,中国制作水平低下,缺乏原创力。中国动画产业涉及面狭窄,大部分题材都与神话、传奇,如《葫芦兄弟》、《哪吒脑海》《封神榜传奇》或者是小动物为主的动画,如《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喜洋洋与灰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1-2012学年 第2学期Term 22011-2012 Academic Year HeilongjiangInternationalUniversity

太狼》等。虽然这些题材对少儿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成年人却对这些不太感兴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90年代动画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运作上飞速产业化发展,制作手法上动画艺术逐渐和高科技接轨,表现手法则和电影电视越来越接近,题材越来越广泛,观众年龄阶层不断提高。

中国动画始终停留在少儿阶段,缺少创意,没有新技术的支持,必将导致我国动画产

业的发展滞后。最后,中国动画产业人才缺乏,投资不足。我国动画从业人数不到1万,仅占韩国的1/30.主要是因为各界对动画产业重视不足,当然,首先就是政府,全中国人口有13亿占世界1/3,国家级的只有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两个生产基地,且中国人均动画片拥有量也只有0.0012秒,而日本的人均拥有量是300-480秒。反而不少民营组织或个人本着对动画的热爱之心投入到动画制作中来。这些组织成员普遍年轻,充满热情,可是资金、设备的严重不足,加上不成体系,使之无法完成高质量的长篇动画和动画影片。动画人才的攻击和需求出于严重失衡状态,导致动画原创力不足。

(三)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策略

如今的我国经济及科技飞速发展,国民的精神娱乐需求越来越大,书刊,广播,电影,电视,游戏一步步深入百姓生活,而动画这种最直接,最生动,最综合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无所能及且运用广泛,所以理所当然的重新被人们重视。因此,我认为,只要我们即使更新观念,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们国家发展的前进道路,我们动画产业一定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新的浪潮。

篇8:动画作品赏析

美国动画电影《公主与青蛙》,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根据著名童话《青蛙王子》改编,耗资1.05亿美元打造的二维动画力作,于2009年上映,片长1小时37分钟,导演是罗恩·克莱蒙兹和约翰·马斯克,在第37届安妮奖上获得最佳配乐、最佳角色动画和最佳动画视觉效果三项大奖,在第82届奥斯卡上获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在3D制作的动画席卷了整个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今天,《公主与青蛙》可以说是迪士尼对2D动画的回归,更是对于自己最擅长的童话题材的回归。

1 题材创新,紧密贴近时代

《公主与青蛙》虽然取材于著名童话《青蛙王子》,但并没有直接采用原来的故事以及沿用原著的名称,而是改名为《公主与青蛙》。而该片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对人物的设定,首先是对“公主”的设定,在迪士尼这座成立八十多年的“宫殿”中,曾涌现出白雪公主、睡美人等多位白人公主,即便《风中奇缘》和《花木兰》中的女主角相继成为印第安公主及中国姑娘,但黑皮肤的公主始终未能现身传统的迪士尼公主动画片。在该片中“公主”蒂安娜就是一位肤色黝黑的非洲裔美国女孩,她出生于平民家庭,不会跳舞唱歌,没有业余爱好,只有很高的烹饪天分,在父亲的熏陶下很早就明白了要脚踏实地,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餐厅。而“王子”纳温也不同于一般此类角色的完美无瑕,他确实有着显赫的背景和英俊的外表,却渴望自由没有责任感,养尊处优沉溺于享乐,甚至被剥夺了王位的继承权。也许该片中的公主与王子都不如传统童话故事中的那样完美,但也正因为他们的不完美才更能打动观众的心,真切的贴近人们真实生活。而将故事的时间背景安排在上世纪之初的工业革命之后,而不是《睡美人》那样经典的中世纪传奇,是因为这是一部关于近现代的美国童话,也是一趟追逐和实现美国梦的神奇之旅,从这点上可看出《公主与青蛙》比它的前辈显得更具现代感。

2 故事情节在对童话的颠覆与捍卫中跌宕起伏

《公主与青蛙》是个童话故事,故事书上说王子被魔法变成青蛙,公主亲吻青蛙,青蛙才能变回王子,然后王子与公主在城堡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该片的编剧却对整个故事情节作了颠覆,利用观众的思维定势,用颠覆所带来的错位作为突破口,公主的吻能够破除青蛙王子身上的魔咒,使青蛙变回王子,但如果亲吻王子的不是公主呢?答案是“假公主”同样会遭到诅咒而化身青蛙,这样的安排着实让人啼笑皆非。然后通过这个“双双变青蛙”的引子为接下来的传统冒险和爱情故事铺路,两人被迫逃亡并遇到酷爱爵士乐的鳄鱼路易斯与萤火虫雷,在他们的帮助下几经周折从居住在沼泽深处的女巫婆婆沃提那里知道了变回人的方法,然后回到城中粉碎了影巫师与假冒王子的胖跟班的阴谋,成功地将影巫师送去了恶魔地府。在故事的最后,如果王子想恢复成人,必须在午夜之前与一位公主———哪怕是一个嘉年华仪式名义上的公主———夏洛特接吻才行,但时间却在他们的犹疑不决与夏洛特的絮絮叨叨中错过了。当王子与公主都欣然接受了这个事实回到沼泽准备长相私守时,却在最后举行婚礼的礼成一吻中一起变回了人。

有评价说就这样让王子和公主一直是青蛙下去才是彻底地颠覆精神,但编剧做这样的安排却是在保留迪斯尼风味方面和权衡创新求变之间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平衡。因为童话就是人们心中一个美好的期待和梦想,只有这样的结局才是完美的童话式结局。

3 配乐优美动听,与故事背景相得益彰

在《公主与青蛙》中使用的的配乐是动画电影中极为少见的爵士乐。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新奥尔良,那里是美国黑人爵士乐的发源地和曾经的法国殖民地,所以影片中会出现黑人公主、密西西比探险、法式街区等等元素。而用爵士乐作为电影配乐,更是与故事背景相得益彰。

该片配乐的基调是愉悦而浪漫的,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欢快的感觉。主题曲《Down in New Orleans》共在电影中出现过三次:第一次只有半分钟,出现在影片开头,安妮卡·诺尼·罗斯柔美地唱出主旋律,烘托了星光下静谧的气氛。第二次以一首完整的歌曲出现,请来了已经70岁高龄的新奥尔良传奇爵士大师约翰博士,他最享有盛名的,就是将钢琴演奏融合在演唱中。歌曲的画面穿插着蒂安娜搭乘有轨电车去咖啡馆上工的过程,将电车铃声、街道上行进的乐队的乐器声巧妙混在其中,一幅浓郁的新奥尔良风情画跃然银幕。第三次出现,则是在蒂安娜实现了开餐厅的理想时,加入了鳄鱼路易斯的小号,曲调变得更加轻快。

影片中另外一首《Almost There》没有百转千回和幽怨,却多了一份满满的自信。而在房东抬高餐厅租金、梦想即将破碎的时候,这首曲子再次响起,更突出差一点就成功了的无奈。片尾曲《Never Knew I Needed》更为了得,请到的是如今节奏蓝调界正当红的歌手尼欧,其都会跨界爵士的风格,让电影纯正的爵士风味不至于那么曲高和寡,更让电影有了时尚的气息。

4 配角人物塑造得性格丰满、灵动有趣而人性化

剧中的肥鳄鱼叫路易斯,它可以说是鳄鱼界的异类,不好好晒太阳找食物,偏偏喜欢爵士乐,想挤进人类音乐圈,却把人们吓的仓皇逃窜。但是当纯真遇上纯真,梦想遇上梦想,与落难的青蛙情侣一起,它成为了一条实现了音乐梦想的鳄鱼。而那只一路陪伴着王子和公主找女巫的小萤火虫雷,爱上了一颗叫伊文洁琳的晚星。在王子被坏人抓住的时候,它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勇敢的救出了王子。而在王子被邪恶的巫师抓住的时候,它又冒着生命危险冲了上去,最后死在了巫师的脚下,最后变成了一颗闪亮的星星,永远地陪伴在它爱的伊文洁琳身边。这些配角所表现出的对纯真的音乐梦想,纯善的友情和纯美的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守,从侧面也烘托了影片的主题。

篇9:经典动画短片《老人与海》赏析

一、作品作者及时代背景

该片出自俄罗斯动画大师佩特洛夫之手,是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较有影响的大师之一,其作品制作精良,艺术性强,透着浓厚的写实主义油画风格,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该片创作于1997年。这个时期的苏联动画发展相对比较卓越,对动画技法研究与艺术性表现方面也出现多元化。艺术家们通过研究性实验不断丰富着动画艺术的表现内容,在主题选择方面也偏向于颇有内涵的问题的表现,多是对人类自身问题的探讨。《老人与海》也正是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品类型分析

对与动画片形态的探讨,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作品使用介质与表现手段可分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三维动画、合成动画、特级动画五大类别:按作品创作主旨可分为:艺术动画片、商业动画片、实用动画片三大类:按作品体裁可分为:叙事动画片、抒情动画片、幽默动画片、讽刺动画片、音乐动画片、广告动画片、科幻动画片、武打动画片、实验动画片、记录动画片、教育动画片、体育动画片、时政动画片、片头动画片十四种类别:按作品长度分为动画长片与动画短片两种类型等等。根据动画片探讨与研究的角度不同还会出现新的片种类型。现就《老人与海》的作品形态做具体的分析。首先它属于动画短片范畴(片长在30分钟以内的都称为动画短片):它是对海明威名作的另一种艺术方式的演义。固然它也是一部叙事动画片:它是通过手绘的方式在一个二维空间内的艺术表现,它同时也属于平面动画范畴:从它创作的目的性来说,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尝试,而不是以某种商业利益为前提的创作,作品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与哲理性内涵足以说明它也是一部实验性艺术动画片。由此看来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同样拥有丰富的内涵,是在各自艺术个性基础上的艺术共性表现。

三、听语言运用

动画和电影一样是靠视听语言来讲述故事,其组成主要是镜头、摄影机拍摄角度、镜头的组接和声画结合四个元素,其中最基本构成元素是镜头,动画就是靠各种不同镜头的结合运用来表述创作着的意图。下面就该片对视听语言各元素进行具体分析。

1、镜头的运用

画面的组接和音响构成镜头,在推、拉、摇、移、跟、甩等方式的运动镜头加上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等不同景别的静止镜头的运用中将故事讲述给观众。不同方式的镜头运用给观众视觉上带来不同的感受。或是紧张、或是刺激、或是压抑等,创作者从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官出发附属于镜头来向观众传达其表现意图。

该片中镜头运用较多的是大全景、与全景。开片先是通过那个男孩子的视角运用几个大全景的组接把老人生活的环境及其生活状态展现在大家面前,即海边孤独的房屋。与大海为伴。像这样的大全景描写在片中多次出现,老人出海后,飘荡在海面上仰头望着空中飞舞着寻觅食物的海鸟,这里通过一个镜头的转换。以海鸟的视角环视海面。然后迅速推镜头到海面上鱼泛起的浪花,这样的镜头运用为老人捕到大鱼埋下伏笔:后面情节中对大全景的描写多是为老人与鱼斗争及僵持的时间与气氛的衬托,如对老人孤舟漂在海上、天际浮云色彩的变化。全景在片中的运用主要是在老人与鱼刚开始的搏斗,其中一个镜头描写是通过对老人在船上拉绳子的动作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老人与鱼的斗争的激烈程度,后面老人为保护自己的战绩品而与众鲨鱼展开的斗争也是全景镜头的运用:片子开始对老人划的浆的描写是特写镜头的运用,主要是为突出老人体力上的老化。该片中对其他中景与特写的运用上主要是在老人在海上与鱼斗争过程中的某几个镜头,是对老人表情的特写及动作力度的表现。还有的就是老人对自己年轻时候赛桌上比赛的回忆中多是中景与特写的结合运用。

2、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自普多夫金根据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辑手法延伸出来后就被广泛运用于视听语言的表现上《老人与海》中蒙太奇的运用主要是老人对年轻比赛时镜头的插入与组接,通过这些镜头的组接,一方面是老人战胜鱼的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老人内心的一些东西,从而引发出观众对人的现实生活状态的思考,也为影片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3、声音与独白

声音也是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渲染影片的气氛、或是衔接不同的镜头促进影片的连贯性等。独白则是对剧情发展的一种介绍、或是主人公内心的变化等。这两种元素在片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该片中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很到位,成功塑造了片中的气氛。如在表现老人钓到第一条小鱼后的吃惊与惊喜的复杂表情时,音乐转化为紧张的节奏,为马上到来的老人与鱼的斗争起到了预示作用,同时调动起观众的欲望。揪心等待情节的发展。老人的独白在他与鱼僵持过程中的幻想起到解释作用,配合老人与鱼在海中自由游动的美妙画面,将老人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透露出老人与大海的感情,也让观众看到人类生存的一些无奈。

四、技术性与艺术性

动画是一种融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创作者就是在不断寻找艺术与技术新的结合点,从而促进动画的发展。对于《老人与海》而言就是一种新的艺术与技术性的探索与表现。首先,从该片艺术性上来看。创作者佩特洛夫用手指进行逐张绘制,风格上具有浓烈的写实性油画风格,强烈的艺术性对观众视觉与心灵来说都是一种震撼:该片的技术上最突出的表现是艺术家在玻璃板不同层面上作画,然后运用灯光穿透玻璃进行逐帧拍摄,拍成70毫米的胶片,这样的过程重复了两万九千次,一整套操作要求技术含量相当高,对该片的制作小团体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五、对动画创作的指导意义

动画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每一部作品中都透露着创作者的创意元素或是新的探索研究,动画创作也是在前人创作的经验基础上的借鉴与创新。《老人与海》动画短片的经典之作,对我们的动画创作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1、表现主题的选择

动画表现的主题内容包括原创与改编,不一定只有原创才是最好的,站在艺术发展与传承的角度考虑,对表现题材的选择上完全可以是对其它艺术的重新表现与借鉴。中国早期的经典艺术短片创作都是在中国传统艺术题材基础上的借鉴与创新。中国从先秦到现在,蕴涵丰富的经典文学著作,从诗歌到散文再到小说,都可以成为我们动画创作的题材选择。再如中国其他门类的璀璨艺术如绘画、工艺美术、雕塑等,都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我们动画创作的极佳题材选择。

2、艺术表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

从短片的类型可以看出,动画作品既可以是二维空间内的艺术表现,也可以是多维空间内的展示。基于广泛的艺术表现空间,我们既可以选择各种艺术性的表现方式,如绘画、工艺美术、雕塑等艺术:也可以采用各种新型材料、新型技术来表现。正如《老人与海》中写实性油画风格的画面给观众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蕴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元素,及待我们去研究与借鉴来进行我们的动画艺术短片创作。

3、严谨的创作态度

动画创作是一个融入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艺术表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制作与生产过程。在制作过程中严谨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创作热情也要在严谨的态度指导下展开,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可能会影响到整部作品的质量、影响艺术性的表现。所以在进行动画创作或是新的探索中严谨的态度是成功的保证。

篇10: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梁宸

回顾我们的童年,有谁不是与动画片一起相伴成长的呢?所以今天我想来说一说这些风格各异但又各具特色的动画片。

说到动画电影,人们脑海里大都会想起一些美国动画电影,日本动画电影与中国动画电影的名字。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主要由这三方主导,但是就电影质量和收欢迎成度而言,美国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则更胜一筹。我也不是刻意去贬低中国动画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影一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等。

在我看了很多的动画电影后,我也总结出了各国的动画电影的不同点。比如说动画的剧情,描写手法,画风和影片传达的价值观等。

首先就来说一下我之前最喜欢的美国动画电影吧。美国一直都宣称自己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美国梦”俨然已经成为了美国一个闪亮的标志。除了这个之外,我还是不得不说一下他们的“英雄主义”。好莱坞大片中从来都不缺少的就是英雄,例如超人、蝙蝠侠、金刚狼和钢铁侠,这些美国超级英雄的名称早已熟透人心。所以说,在这种全民“英雄主义”的背景下,美国的动漫电影同样存在“英雄”的情结,也就不足为怪了。就拿前两年上映的《超能陆战队》来说吧。影片改编自漫威于1998年出版的同名漫画,故事设定在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虚构大都市旧京山中,一位精通机器人技术的小神童滨田广发现,这座充斥高新技术的城市正遭遇着一场犯罪危机,为了拆穿阴谋拯救家园,他将携伙伴机器人Baymax,与一伙生拉硬凑的菜鸟团队组成“六大英雄”联盟,共同作战抗击罪恶。不得不说,光看影片简介就觉得这个电影的故事非常的老套。永恒不变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漫威电影的经典套路。但为什么这类型的电影如此受欢迎呢?不可否认,虽然“个人英雄”的主题非常老套,但是美国动漫电影的画质一流,叙事风格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团圆的结局也是非常符合国人的口味。美国电影受到国人的追捧也就不作为怪了。

除此之外,我也曾注意到美国的动画的人物的形象都比较偏卡通化,人物的身材比例一般不会像我们所见到的正常人的身体比例。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绘画师一般会把人物造型夸张化,例如《无敌破坏王》中的“破坏王”拉尔夫,他有着十分健壮的身体和奇大无比的手,这很显然是常人无法可能有的形态。而《超能陆战队》的技术宅主角滨田广却又非常的瘦弱,或许是为了突出机器人“大白”白白胖胖的的可爱形象。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功夫熊猫》的系列电影,人们都说美国的电影抄袭了中国的国宝和中国的功夫。其实我想说的是早在多年前制作《花木兰》的美国人就已经将眼光看向了中国。其实就像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加入中国元素一样,这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而已。其实早在美国电影场景融入中国元素之前,日本元素也曾经常出现在美国电影中。其实就美国电影融入中国元素这件事而言,我们不必太过消极亦或是沾沾自喜,理性看待才是最重要的。

到这里开始,我想开始说一下日本的动画电影了。其实一提到日本动画电影,许多人都会想宫崎骏的电影。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日本的动漫界已俨然成为了一面旗帜,他的作品是其他作家争相模仿、追赶和祈求超越的对象。相对于美国英雄主义的电影题材,宫崎骏动画的题材选择驳杂而不拘形式,其动画来源十分丰富,纵横古今,无论是日本本土、欧洲还是世界各地的传说、神话、史诗、小说、影视动漫等各种样式的素材都会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从《风之谷》、《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等作品中我们就能有所感受。日本人追求美,特别是在现实中不可求的完美就在文艺中力图表现。日本动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视觉系”的运用。“视觉系”是动画研究领域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在唯美主义的意识支配下,使作品呈现表层上的、完全以娱乐视觉为目的,由色彩和线条组成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样子,它超脱了现代普遍意义上的审美规则。在美国动画电影画面表现手法偏向立体表现,色块搭配强烈时,日本动画却始终坚持着水彩画面的质感,其色彩柔和、自然,宛如动画电影中一股清流,随处都散发着一股文艺的气息。可能是中国人喜好水墨画的原因,我对水彩画也很有好感。我尤其喜欢日本动画电影的偏向写实的风格,当线条与色彩完美搭配在一起的时候,我便会觉得自己看到了一幅逼真的水彩画。电影《秒速五厘米》里对日本风景的刻画简直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壮阔的风景加上应景的背景音乐,让人心灵一颤,情不自主地屏住呼吸。而到了最近上映的电影《你的名字》,电影里用于场景过渡的城市和乡村背景则更加宏伟壮阔,由于画面写实感强烈,观看到画面的一刹那间,我仿佛见识了东京的现代与繁华以及乡间的宁静幽雅。美好清纯的爱情配上这样的背景,简直是锦上添花,不免让人意犹未尽。

回观中国的动画电影,题材非常的局限,大都是直接引用或改编神话。同样题材的电影反复出现,怎能叫人不审美疲劳。电影是一门艺术,动画电影亦是。艺术的发展与超越不是光靠重复创作就可以做到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些灵感和一份对艺术认真的态度。中国电影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画质上质的飞跃着实令人欣喜,快赶上美国动画的制作水平。虽然反响巨大,但部分理智的人仍然点出了其中的不足,没错就是“西游记”情结。美国因为建国时间短,相比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它缺少了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英雄人物。所以想象力丰富的美国人创造出了一系列超级英雄人物,也因为时代的差异,美国的这些英雄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他们会使用高科技,会追求时尚,更有人性,仿佛他们就是活在和我们一起的平行宇宙。而我们的英雄做不同了,因为时间的久远,他们仿佛离我们很远。所有的事大都已成定局,修改过度,人们会说你捏造事实,不尊重原著。但是如果照搬照抄,又不免落入剧情老套的困境中。所以说,如果中国电影再以神话传说作为主题的话,最终肯定不会摆脱这进退两难的境地。

实际上,动画片就一定是“儿童节目”吗?中国何时才能打造一部合格的“全年龄”动画电影呢?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并不一定得与“低龄化”挂钩,虽然其在表现儿童幻想题材上有着先天优势,但这并不应成为动画艺术反遭局限的“原罪”。在美国,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等动画大厂主攻方向始终是面向由少至老“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在日本,更是常有仅面对成人观众、艰深晦涩的艺术动画。依我看来,动画电影是传播正能量的工具,它教会了我们道德的准则,分清人性的善恶;它揭示了社会现实,拷问我们的良知;它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勇敢地追求梦想。我认为,真正的艺术是不分年龄的,不分国界的。艺术是属于所有人的,是属于全世界的。

上一篇:创业故事:最艰难的时刻 坚持才最重要下一篇:国家资助励志青春高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