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2024-06-11

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共6篇)

篇1: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凡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第四条 成都市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下级管理服从上级管理,部门管理服从统一管理。

第五条 市、区(市)、县水利电力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

市、区(市)、县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林业、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协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 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六条 成都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进行全市水资源的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制定全市和跨区(市)、县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和水分配方案;

(三)组织编制全市和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组织或参与有关水资源专业规划;

(四)负责全市水资源保护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

(五)负责全市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协调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水事矛盾,处理重大水事纠纷;

(六)负责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水资源费的管理工作。

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的主要职责参照本条执行。

第七条 市和区(市)、县有关部门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的职责是:

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含公用部门,下同),负责管理城市节约用水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水体污染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对水污染防治实旅监督管理;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源涵养林的规划和监督;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航运规划和航道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同级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 开发利用

第八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流域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分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综合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经批准的规划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核准。

第九条 全市和跨区(市)、县河流的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市)、县人民政府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不跨区(市)、县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防洪、治涝、灌溉、航运、城市和工业供水、水力发电、竹木流放、渔业、水资源保护、水文测验、地下水普查勘探和动态监测等专业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平衡,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水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应按管理权限,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工程竣工后,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验收。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涉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水工程项目的,应征求水工程管理(或主管)单位的意见。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照建设程序办理。

兴建水工程或其他建设项目,对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或者航道水量有不利影响的,由建设单位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一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发电、航运、渔业等需要。在水源不足地方,应当限制城市规模和耗水量大的工业发展。

第十二条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土资源条件,发展灌溉、排水、水产、水力发电和水上保持事业,积极采取节水灌溉方式,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在容易发生渍化的地区,应当采取措施,防治渍害。

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植被,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防治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水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

第十四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统筹兼顾,保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水库塘堰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保持良好的水域环境。

第十五条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基础上,实行统一规划,维持开采与回灌补给平衡。地下水超采地区,应控制开采量,并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沉降,防止水源枯竭和水质恶化。开采地下水单位,应加强地下水的监测,掌握水位、水量、水质变化趋势,建立技术档案。

第十六条 向河道排污的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之前,应当征得河道主管机关同意。

在渠道、水库等水工程内设置排污口,应当经过有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同意。

城市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 用水管理

第十七条 全市和跨区(市)、县的区域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省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报市人民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审批。

区(市)、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市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实行取水许可制度。直接从江河取水或开采地下水的,应按水资源管理权限,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法律、法规授权的部门申请取水许可。从地下取水的,应附具有关水文地质资料;从城市地下取水的,应征得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取水工程,应补办取水许可。

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和其他少量取水的,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

第十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建设单位在报送设计任务书时,应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条 凡直接从江河取水或开采地下水的,应缴纳水资源费;凡使用供水工程供水的,应向洪水工程管理单位缴纳水费。

水资源费由征收机关交同级财政,专项管理,主要用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涵养保护、规划调查、科研评价、监测、管理和城乡供水工程、节水工程等。

成都市水资源费征收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制定。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一条 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科研和节约用水,以及管理、维护水工程,防治水害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未经批准,新建、扩建、改建水工程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无证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制止其取水,责令其限期申请取水许可,并可视情节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扣缴取水许可证,并可处警告或一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用欺骗手段获得取水许可证的:

(二)不按取水许可证批准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取水,严重浪费水或侵犯他人合法用水权益的;

(三)拒不执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取水调整、限制方案,在限期内不改正的;

(四)拒不按照规定缴纳水资源费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拒绝、阻碍水政监察人员或有关部门执法人员依法执行水事公务的单位或个人,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水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规定的罚没款由处罚机关负责收缴,上交同级财政,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专用收据。

第七章 附

第三十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成都市水利电力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市过去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规定,凡与本条例有抵触的,按本条例执行。

篇2: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1991年10月18日成都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2年5月27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2013年1月5日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 2013年4月2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2013年4月16日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3]第16号公布 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

第三章 水资源保护

第四章 取水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规划、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

第三条 水资源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强化保护的原则,科学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第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管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 依照分级管理权限,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增强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意识,并有权劝阻、举报违反水资源管理的行为。

第七条 对在规划、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以及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

第八条 市和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发展改革、环境保护、建设、农业、林业和园林等行政部门,依据流域、区域规划和上一级水资源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水资源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水电开发规划、重大产业布局等,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并与区域和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有关部门编制各项专业规划涉及水资源的,应当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依照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实施,坚持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科学配置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推广利用再生水。

第十一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以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为依据,建设各类水源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兴建蓄水池、山平塘、石河堰等小型水源工程,合理集蓄利用雨水资源。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十二条 市和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第十三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用、推广集雨新技术,科学开发利用雨水资源。

第十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加快推进城镇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再生水的水质应当达到国家标准,分级分类使用。

再生水供水管网和设施覆盖范围内的园林绿化、道路清洗,应当使用再生水。

河湖景观补充水,应当优先采用再生水。鼓励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广泛利用再生水。

第三章 水资源保护

第十五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功能区生态水域、人工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保护水生态系统,促进水生态自我修复,提高水体自然净化能力。

第十六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实施公益林建设,提高河、渠、湖、库等水域周边的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七条 市和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水功能区水质要求和水环境容量,核定该水域纳污负荷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该水域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并监督执行。

第十八条 市和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分级管理权限,核定各类水利水电工程最小下泄流量,并监督执行。

各类水利水电工程下泄流量不得低于最小下泄流量。

第十九条 在河、渠、湖、库等水域从事养殖、旅游、水上运动、餐饮等活动所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应当集中处置;产生的污水,应当收集处理,达标后按规定排放。

不得降低水功能区水质类别和使用功能,不得在水域周边填埋、堆放、存储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二十条 河流生态修复应当采取生态护岸、合理配置水生生物等综合措施,改善河流水质,提高水体自然净化和修复能力。

第二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属地管理原则履行水资源保护职责,加强对面源污染防治的宣传,指导农业生产者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及方式,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确定畜禽、水产养殖密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垃圾及秸秆的收集处理与综合利用。

第二十二条 城市广场、公园、道路隔离带和绿地设施建设应当采用有利于雨水渗透的建筑材料,推广采用低洼草坪,增加地下水补给。

公共供水管网覆盖的区域,确需开采地下水的,应当进行科学论证,依法取水。

取水工程设施形成的深井,应当在取水许可到期后,按取水许可要求对深井采取封、填处理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并健全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水资源管理智能化。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实施备用水源工程建设,预防饮用水源突发事件,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

第二十五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并健全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水源地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章 取水管理

第二十六条 单位或者个人需要直接取用水资源的,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总量控制与定量结合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科学控制、综合利用、持续高效的原则,结合用水定额,核定取水户的取水量,下达取水计划并监督实施。

第二十七条 依照分级管理权限,市和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下列标准审批取水申请并核发取水许可证:

(一)地下水日取水量三千立方米以下的,地表水日取水量二万立方米以下的,由取水口设施涉及水体所在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地下水日取水量三千立方米以上五千立方米以下的,地表水日取水量二万立方米以上三万立方米以下的,经取水口设施涉及水体所在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地下水日取水量小于三百立方米或者地表水日取水量小于二千立方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未进行水资源论证或者论证未通过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得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

第二十九条 实施施工降水的,应当在实施施工前,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取水申请书、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复印件以及论证通过的专项降水设计,获得批准之后实施施工降水。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施工降水申请手续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取水工程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核发取水许可证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方可取水。

鼓励建设单位有效利用施工降水。

第三十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取水计量器具,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定,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取水计量器具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告知水资源费征收单位,并及时修复。水资源费征收单位应当在接到报告后二十四小时内到现场核查。维修期间需继续取水的,应当依照水泵额定流量和不间断运行时间计算其取水量。

施工降水不安装取水计量器具的,应当按照许可井数、水泵额定流量和不间断运行时间计算其取水量。

第三十一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取水计划取水,并依法交纳水资源费。对超出计划的取水量,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下列标准实行累进加价收费:

(一)超计划取水百分之十(不含百分之十)以下的,超计划部分水资源费加价一倍;

(二)超计划取水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不含百分之三十)的,超计划部分水资源费加价二倍;

(三)超计划取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超计划部分水资源费加价三倍。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各类水利水电工程未按最小下泄流量标准下泄流量的,由市或者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造成轻微危害的,处一万元罚款;造成较大危害的,处三万元罚款;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万元罚款,并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恢复河流下泄流量。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降低水功能区水质类别和使用功能或者在水域周边填埋、堆放、存储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对水域使用功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处五万元罚款;对水域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处十万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未进行水资源论证或者论证未通过,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投入使用的,违反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施工降水无证取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篇3: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2015年1月,对成都市21区(市)县所有设置新生儿病房的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各机构基本情况、新生儿病房科室设置、医疗床位配置、设备、人力以及2014年开展服务基本情况等方面的定量资料,各机构或科室负责人对新生儿学科发展现存问题和发展策略等方面的定性意见和建议;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核对和逻辑分析,对存在疑问的数据进行复核与重新填报。

1.2 统计学分析

所收集资料经整理并录入计算机系统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各类卫生资源的绝对数量及其构成比。

2 结果

2.1 机构设置情况

全市共有20个区(市)县77家医疗机构设置新生儿病房,开放床位993张。其中三级以上医疗机构29家,占37.66%;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48家,占62.34%。政府办公立医院63家,占81.82%;社会办医院9家,占11.69%;企业办医院4家,占5.19%。77家设置新生儿病房的医疗机构中,25家设置新生儿科,占32.47%;16家设置新生儿病区,占20.78%;36家设置新生儿病室,占46.75%。

从市中心向远郊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一、二、三圈层(一圈层为中心老城区,二圈层为规划建设中的新城区,三圈层为远郊区),各圈层新生儿病房总数无明显差异。但新生儿科及NICU主要分布在一、二圈层,三圈层则以新生儿病室为主。其中,一圈层为全市新生儿医疗资源集中地,其开放床位数占全市的50.35%,同时也承担着全市新生儿救治的主要任务,2014年收治病人总数占全市的48.55%。

作为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的中心,NICU对保证全市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硬件设施设备、人力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决定了其在区域性转运网络中的地位。调查显示,全市共有14家医疗机构设置NICU,其中三甲8家,三乙3家,二甲3家,共有开放床位数449张。其中,7家NICU位于一圈层,开放床位数319张,占全市NICU床位数的71.05%。

2.2 人力资源情况

全市共有新生儿科医生548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70人,占85.77%;副高及以上职称者114人,占20.80%;主治医生180人,占32.85%。共有新生儿科护士966人(部分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同时在普通儿科工作)。其中,一二圈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副高及以上职称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三圈层。

全市NICU共有医生175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69人,占96.57%;副高及以上职称者49人,主治医师58人,中高级职称比例为61.14%,均高于全市新生儿病房平均水平。共有新生儿科护士366人。

2.3 急救设备情况

在开设新生儿病房的20个区(市)县中,5区(市)县无常频呼吸机,2区(市)县配备常频呼吸机但未使用;16区(市)县配备CPAP无创呼吸机,10区(市)县配备T-组合复苏器,5区(市)县配备便携式呼吸机。

全市新生儿病房急救设备主要集中在NICU。但就本次调查表中涉及项目而言,仅1家医疗机构的急救设备配置达到《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中III级A等病房要求。14家NICU中,4家无常频呼吸机,4家无CPAP无创呼吸机,5家无血气分析仪。

注CPAP:持续气道压

2.4 服务能力

参考《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中对III级b等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标准,全市仅有9家NICU基本具备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1]。2014年全市NICU救治危重新生儿调查情况显示,全年共收治患儿41237例。其中,3家NICU收治危重患儿例数极少,未收治过胎龄≤32周早产儿,提示并未实际开展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

2.5 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参考《中国内地新生儿转运现状调查》[2]中开展新生儿转运的62家NICU基本条件平均水平(调查医院尽可能兼顾到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及大中小城市的不同级别医院)[2],与我市NICU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除个别指标外,我市NICU基本条件几乎均低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救治技术方面,仅有少数几家NICU可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更需要得到重视和提高[3]。

注:以上均为每家医院平均数据

3 讨论

3.1 新生儿医疗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

成都市现有新生儿病房基本覆盖所有区县,参考《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要求,结合2014年全市产科执业机构住院分娩活产数,新生儿病房开放床位数基本满足Ⅰ级新生儿病房床位数要求,但设施设备、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等方面存在缺口,且在资源配置方面均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1)全市新生儿科及NICU主要集中于靠近主城区的一、二圈层,三圈层新生儿病房建设发展缓慢。(2)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较低、专业结构欠合理。高职称、高学历医护人员集中于主城区,严重影响了周边区县危重新生儿的及时处理。(3)设施设备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靠近主城区的医疗保健机构。(4)按照2009年卫生部出台的《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09]123号)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我市尚有部分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未设置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病房床位集中于少数几家大型专科医院。这就决定了医疗服务的利用也必然只能集中于主城区。

3.1.2 新生儿病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成都市新生儿病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未构成分级诊疗体系:(1)各区县或各医疗机构主要依据本地医疗或机构本身发展需求来制定新生儿病房发展目标,造成主城区之外的新生儿病房大都仅具有Ⅰ、Ⅱ级水平,难以担任区域诊疗中心的重任。(2)实际具备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数量不足,远不能满足全市需求。(3)部分助产机构未设置新生儿病房,危重新生儿出生后必须转诊,具有较大的医疗风险。全市现有的101家助产机构中,未设置新生儿病房的达24家,占23.76%。

3.1.3 医疗环境恶化,制约基层新生儿病房发展

近年来,医疗环境较为严峻。作为发生医疗纠纷最频繁的临床科室,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日益小心谨慎。为规避医疗风险,基层医疗机构不同程度降低转诊指标,部分应在当地得到救治的患儿被转诊到上级医院。一方面,使当地医疗技术水平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上级医院被非危重患儿占据医疗资源,部分真正危重的患儿不能得到相应的救治。

3.2 完善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

3.2.1 全市统筹安排,构建区域性急救网络

全市应进行统筹安排,原则上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设置适宜的床位数量,为所有设产科的医疗机构设置新生儿病房,每一区县区域内至少有1家医疗机构设有不低于IIb级的新生儿病房[1]。在保证每个区县都有新生儿救治专门机构的前提下,重点加强部分条件较好、初步具备危重症救治能力或具有实际提升潜力的新生儿救治专门机构,承担相应层次区域性新生儿转运中心的工作。在加强基层新生儿救治机构建设的同时,适当扩大市级新生儿救治机构床位规模,并提高其对危重症的识别救治能力,提升全市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

多方研究认为,结合当前国情,我国的NICU建设以建立区域性NICU较为适宜,每家NICU以一定数量基层医院作为固定联系单位,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4,5,6,7]。基层的服务网络应定位于基本服务,包括新生儿疾病的识别并及时转诊,同时贯彻危重和疑难新生儿疾病及时转到上级机构的原则。NICU主要承担区域内危重新生儿救治及对基层业务指导、培训的义务。我市新生儿急救网络已建立起市、县、院三级急救转运网络的雏形,市、县级均在具备相应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设立急救点,并设立相应急救办公室,由专人24小时值班,负责危重新生儿急救的组织协调工作。除常规转运工作外,还组建了三级急救专家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肩负辖区内危重、疑难新生儿疾病的会诊、抢救工作以及承担指导下级医疗机构业务的职责。我市可在现有三级急救转运网络的基础上,将基本具备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设为区域性转运中心,作为介于县级新生儿基本救治机构与市级及以上急救转运中心之间的中间组织,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

在新生儿转运模式方面,目前普遍认为双向转运对于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及早期救治更有意义[8,9,10]。由于我市市级新生儿急救单位的转运设备数量极其有限,仍以单向转运为主。可着手纳入各级专家,组建转运小组,对于提高双向转运率、急救成功率及各级医疗单位新生儿救治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2.2 政府划拨专项资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新生儿病房数量不足,已设立的新生儿病房设备配备普遍短缺,基层人才缺乏。为使全市新生儿病房及急救网络得到尽快充分发展,提高全市新生儿救治水平,由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2.3 病房建设纳入医院考核指标

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出于经济利益或规避医疗纠纷的考虑,存在不重视儿科的现象。为促进新生儿病房的发展,可制定各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病房的建设目标,设定明确的时间表,纳入医院考核指标,使得医疗机构从管理层面重视新生儿病房建设。

3.2.4 加强新生儿救治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稳定而高质量的技术人才队伍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危重新生儿生存质量的保障。(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成都市新生儿数量面临急剧增长趋势。然而,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编制标准没有相应提高。政府应通过加大投入、机构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多种措施,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2)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在有计划地开展理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基层新生儿科普遍缺乏危重患儿急救经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帮扶计划。可采用上级专家定期前往基层指导及基层人员短期专项进修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更多人员得到培训的目的。

3.3 我国城市新生儿医疗服务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

篇4:成都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关键词:成都市 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一、成都市城市性质定位

不同性质的城市使用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城市性质的确定是城市资源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十分困难,任何一种定位都无法对城市性质概括无遗。本文在归纳总结对成都市性质定位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对城市性质进行了概括。

不论从成都市的历史、现状还是未来的发展我们对成都市性质定位为“生态城市”是比较科学的。本文把成都市性质定位为“生态城市”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成都市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选择指标时尽量使用“生态城市”的标准;二是在对成都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规划建议时把“生态城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成都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1.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指标体系是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基础,是评价研究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准确可靠的保证,也是研究结果是否实用的关键。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性和全面性。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反映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指标体系还应具有足够的涵盖面,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诸方面及其协调性,同时尽量避免指标重叠,信息溢出。适用性和可行性。建立指标体系要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适应于指标使用者对指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指标的选取要尽量采用在评估期间内可获取的指标,同时,指标要尽量采用可量化的定量指标。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原则,对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设计,本文参照了黄光宇、陈勇的“生态城市综合指标体系”,国家环保总局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试行)”,FAO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纲要》(《FESLM》)提出的五大目标和我国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再结合成都市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和相关专家的咨询意见,从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社会资源的适度配置、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建立了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

2.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

(1)指标权重的确定。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所选择的指标对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或贡献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本文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又比较容易操作的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权重。详细方法见《数学建模原理与方法》[8]。以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总目标(A),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B1),社会资源的适度配置(B2),人文资源经济意义的挖掘(B3),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支持(B4)为分目标,以人均资源合理(C1)、环境保护良好(C2)、生产、生活便利(C3)、资本、技术、人才配置恰当(C4)、文化、信息、知识等不断发展(C5)、人口及生活状况良好(C6)、经济支持正常(C7)、社会环境良好(C8)为准则,根据专家咨询意见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以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B1),社会资源的适度配置(B2),人文资源经济意义的挖掘(B3),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支持(B4)四项分目标为例,首先,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建立判断矩阵如下:

然后,经过计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0.3136 0.1810 0.2527 0.2527];矩阵最大特征根值为λmax=4.01;CI=0.01,RI=0.003,CR=0.004<0.1,说明此判断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

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其他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见表5.1)。

(2)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及标志值的确定。制定指标的标志值,是城市资源评价中十分重要的一步。本文参考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教授提出的现代化10项标准、参照国内外城市现代化标准[9]、国家一级环境质量标准及成都市“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志值(见表5.2)。

对可持续性起正作用的指标为正指标,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对可持续性起负作用的指标为负指标,如人口密度等。在对指标计算之前,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式中, Rij为某一指标的标准化指标值;Xij和Zi分别为该指标的实测值和标志值。通过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标准量化值(见表5.2)。

(3)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是所有相关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一指标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因此,可持续利用水平采用以下乘和函数计算,即:

j=1、2、3……44

以上数据为成都市2002年数据,由《成都统计年鉴》(2003)整理得来

式中,wi是第i个子目标的权重,rj是第j个单项因素的权重,Xij是第j个单项指标的量化指标值,P为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指标。通过对各指标的逐一计算,得到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

成都市2002年相关数据计算结果为71.3%

对照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我们就能发现城市资源利用所处的阶段。本文在选取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时主要根据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和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判断标准,归纳为表3。

可以看出成都市资源的使用處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对此,本文有如下几点需要说明: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城市,西部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具有三中心,两枢纽的政治经济地位,实现成都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成都市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同时,信息畅通,交通便利,人才聚集,科技实力雄厚,具有实现可持续利用城市资源的有利条件。

成都市城市资源的使用刚刚步入可持续利用阶段,还存在很多关系需要协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由于本文是宏观研究,因此对限制性因子未作说明,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作者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经外系

参考文献:

[1]彭松建.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3-86.

[2]李作臣.论城市人口预测和城市资源与环境容量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 15(5):23.

[3]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32-70.

[4]金其铭,张小林,董新.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5-80.

[5]李涛.城市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3,3:15.

篇5:成都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填报时间: 2007-08-15 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第七秘书处 文

号:政府令第137号 签发单位:

签发时间:2007-07-26 生效时间:2007-07-26 《成都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7月10日市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成都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采、取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施工降水、空调取水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并会同市国土部门加强对矿泉水、地热水的管理。

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地下水资源分级管理权限,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其中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含高新区)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建设、规划、环保、国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规划制定)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编制成都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

编制规划,应当进行水资源综合考察和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考察和调查评价,由市和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第五条(取水许可)

凡需取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规定向有审批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取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的,予以受理;

(二)提交的材料不完备或者申请书内容填注不明的,一次性通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内容,补正后予以受理;未补正材料的,视为自动撤回申请;

(三)不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的,告知申请人具体的受理机关。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取水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不包括举行听证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所需的时间)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决定批准的,应当同时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

对取用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取水申请,如涉及公共用地、公共地下管网的,审批机关应当征求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城市规划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转送取水审批机关。

第六条(申请变更)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变更取水许可证载明的事项,应当向原审批机关申请,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第七条(取水计划)

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地水资源状况、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提出的取水计划,按照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的原则,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下达取水计划。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取水计划取水,不得擅自超计划取水。

因特殊原因需调整取水计划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八条(取水量限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水量予以限制,并及时书面通知取水单位或者个人:

(一)因自然原因,水资源不能满足本地区正常供水的;

(二)取水、退水对水功能区水域使用功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

(三)地下水严重超采或者因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

(四)出现需要限制取水量的其他特殊情况的。

第九条(取水计量设施)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并按照规定填报取水统计报表。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需检修、更换取水计量设施的,应当在检修、更换前报告水行政主管部门,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取水量。

第十条(凿井管理)

严禁未取得取水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凿井开采地下水。

需凿井开采地下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凿井施工前应当持下列资料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水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取水批准文件;

(二)凿井施工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凿井施工设计方案(包括用途、井位、井径、井深、止水层、取水层、设计取水量、建井材料等);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废井管理)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需报废取水井的,应当自停止使用之日起15日内报告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封闭、回填。

严禁擅自封闭、回填报废取水井。

第十二条(开采限制)

下列地区限制开采取用地下水:

(一)地下水超采区;

(二)地下水严重污染的地区;

(三)公共供水管网覆盖的地区;

(四)影响建筑物安全的地区;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限制开采取用地下水的地区。

第十三条(禁止规定)

严禁在取水井周围半径30米内设置厕所、粪坑、垃圾堆等污染源。

第十四条(停止取水)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在取水过程中,如发现坍塌、裂缝等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取水,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水资源费征收)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水资源费,交纳标准按照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水资源费按照实际取水量计算收取,取水计量设施由取水户在取水点或者输水总管设置。

第十六条(交纳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水资源费缴纳数额后,应当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送达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收到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七条(使用监管)

水资源费应当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部门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或者挪用水资源费。

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水资源费使用和管理的审计监督。

第十八条(检查措施)

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执行本办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监督检查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十九条(行政处罚)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未取得取水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擅自凿井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或者已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擅自施工降水的,责令停止降水,限期补办手续,补交水资源费,并可处以建设单位每眼井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拒不补办手续的,责令封停或者回填其降水井。

(三)对报废取水井擅自进行封闭、回填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在取水井周围半径30米内设置厕所、粪坑、垃圾堆等污染源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责任追究)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施行日期)

篇6: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项目策划题

第1题

背景综述:

良友公司是一家中小型企业,员工只有72名。三年前有一位营业人员离职,经过了两个月终于补进一名营业人员。

该名营业人员姓周,在经过产品认识、推销技巧、市场分析、认识客户……等训练后,终于能够出师作战了。周姓营业员进入公司不到一年,业绩一直停滞在那儿,不能往上突破。该公司李总经理设法从中激励,并派他接受企业外的营业人员训练。不料,训练回来不到两周,周姓营业员提出辞职,原因是不堪困顿、不堪负荷、力不从心。在百般挽留无效后,良友公司只得重新招募营业人员。

三个月后,招募到江姓营业员,也同样经历训练后,出师作战。江姓营业员对营业工作有所排斥,仅负责营业人员全部工作的一半;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A企业只好再招募马姓营业员。再经过必要的训练后,马姓营业员也到市场去推销。此时,以前一位营业员能完成的事,现在却要两位营业员来完成,成本倍增,李总经理无可奈何。

又过了七个月,春节即届。新春上班,两位营业人员不约而同,都没来上班,原来是嫌总薪两个月的年终奖金太少。事前没征兆,也没通知,也不办理移交。

其后每年招募一至两次营业人员,大多数新进人员服务满三个月试用期满,就请求离职他去,最多只服务五个月。

今年五月间,良友公司又招募一位新进营业人员,试用了三个月,又提出辞职。公司栽培营业人员三个月刚可以派上用场,却又受到营业人员提出辞职的打击。

今年后半,良友公司发现业绩直线下降,不景气来临。为了紧缩费用,只好将一年营业人员

招募、录用、安置等费用约5万元的成本节省下来。待景气的春天来临,再来重新招募营业人员。策划要求:

1.良友公司请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的你为其进行了解营业人员为何会寻求离职的原因?并请你提出解决的方法。

2.良友公司请你依该公司员工服务期间不同(分成引入、成长、饱和和衰落四个阶段),策划留才的措施。

参考答案:

1、原因

营业人员离职可能是由于下述原因所致:

(1)未能找寻到适才适所的人

在一般人心目中,业务工作层次较低,通常是找不到工作者的最后选择,故多数初次从事业务工作者,再换工作的比率明显偏高,他们多抱持着骑驴找马的心态,随时找到更好的工作即会主动离职。

2)员工未能得到适当的指导

当员工业绩达到某种程度即停滞不前时,虽然主管有安排许多相关专业能力的课程让员工研习,提升其专业智能,但真正导致业绩无法向上的问题核心,可能是透过书本或上课所无法习的,故问题仍旧无法迎刃而解。

(3)其它原因

公司制度不佳,员工向心力低落,薪酬待遇相对较差。

2、解决方法

(1)用人适才适所

在招募时,应该先思考一位成功的业务人员需具备什么样的关键特质,譬如乐观、积极、外向、喜与人互动、反应敏捷等。在招募过程中,面试者需具备辨识该等关键特质的能力,这可借助专业的辅助工具(人格特质问卷)来协助确认。

(2)适时给员工适当的指导

对于员工所遭遇的困难,应时时主动地询问及关心,使员工感受到公司或主管是其坚强的后

盾,必要时需提供适切的指导,透过面对面的实际沟通指导,瞭沟问题之核心所在,帮助员工解决问题,突破瓶颈。

(3)主动关心员工,经常沟通。

主管应主动关心员工,了解其对公司制度、薪资、福利、工作的看法,惟有双方持续的沟通,才能促进了解双方对期望及需求上的差异,进而化解歧见,达成共识。

3、依该公司员工服务期间不同的留才措施

一个员工在公司内的生命周期,可分成引入、成长、饱和和衰落四个阶段,不同时期由于员工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不同,留人的措施也应当有所区别。

(1)引入阶段。一个新进人员初来公司的头二三年,为员工的引入时期。这期间,经过训练的新人,对公司内部一切事物渐渐由陌生到熟悉,并且在他负责的工作职务中,摸索出一套处理模式。这一阶段,应注意使员工尽快适应环境,如果任其自生自灭,很可能从此埋没这个员工,或者导致其”跳槽”。第3题

背景资料:

李克林取得工商硕士学位,毕业后才3天,来到东方保险公司上班,就职于政策问题部门,该部门的工作是文书性,并不需要什么很高的精度和专业知识,鉴于这种工作的重复性和平凡性,要想做下去,就要持之以恒,并安心于机械的文字工作。

李克林被雇来作一名管理实习生,一年内将从事主管工作,但由于管理部门重组,仅6周后,他就被派去主管一个8人小组。

重组将大规模使用电脑,旨在使工作流程流水化,合并后使文字工作升级,这将大大有利于原来的工作方式,在文秘人员中引起巨大的焦虑和不满。

管理当局意识到,若想没有大规模的人员辞职就顺利实现重组,必须要有一种灵活的管理风格,所以他们就放手让主管们按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运作各自单位。

李克林充分利用了行动自由,在他们单位内实行群体会议和举办培训课程,他向员工承诺,只要努力工作就给他们加薪,经过每天时间工作,和他人一起去做冗长的任务,再加上他灵活的管理风格,他渐渐地能够提高效率,减少错误和降低时间浪费,形势迅速好转,他引起了高层人士的注意,尽管有人认为他太过散漫和不合正统,但他还是获得了“超级明星”的美誉,给人的感觉就是他那松散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风格之所以被容忍,是因为成绩突出。

东方公司出现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新聘用一为分部高级副总经理张成,张成全权处理分部一切事务。张成严厉正直,在他手下做事,人们得按他的方式行事并把工作做好。

原来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已不复存在,先行是一种严格的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信条。管理人员的士气下降到警戒水平,公司业绩急剧下降,张成成为分部及周围主要话题。人们开始开玩笑说“MBO”即“压迫式管理”。

问题:假设你受东方公司董事会之托,面队公司的低士气,低绩效进行管理诊断,要求重新进行组织设计,请写出设计流程。

参考答案:

1.根据董事会确定的公司发展策略,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指导原则。

2.祖师职能的分析和设计,建立公司组织框架和组织职能要求.3.横向沟通方案设计。

4.组织结构框架设计,包括层次,管理幅度,管理职能。

5.组织运行制度的设计。

6.信息反馈与结构的修正。

案例分析题

【案例策划与分析】

一、项目策划

第1 题

背景描述:

艾南化妆品公司是南方某市一家有名的生产女用系列化妆品的民营公司,公司创办于1992年,主要生产和经营化妆品和老年保健用品。在创办最初的几年里,该公司每年以25%的速度迅速地发展,产品不但销住全国各省市,而且销往国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一家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化妆品公司。

1999年后,原销售部经理杨涛升任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而原来销售部的负责国外地区销售的副主任柳艳被提升为销售部经理,柳艳上任后不久,即参照国外的经验制定了有关销售人员的培训计划。计划规定对销售人员集中培训两次,一次是在春节期间,另一次为六月份最后一个星期,每次时湮3至5天。把所有的销售人员集中起来,听取有关国内外最新销售技术知识的讲座和报告,再结合公司的销售实际进行讨论。每次都聘请了一些专家顾问参加讲座和讨论。这样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的费用不大(每次40多个人,费用只用了10万多元),但培训收效却很大。

近年来,由于化妆品市场的剧烈竞争,公司的生意开始停滞不前,公司在经济上陷入了困难。为了扭转局势,总经理一令,要求各副总经理都要相应地削减各自负责领域的费用开支。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便找销售部经理柳艳商讨,他们两人在讨论是否应削减销售人员的培训问题上进行讨价还价。副总经理杨涛建议把销售人员原来一年两次的培训项目削减为一次。杨涛提出:“柳艳,我们目前有着经济上的困难,一则希望通过裁减人员来缩减开支,但是公司的销售任务很重。目前40多位销售人员还转不过来,所以人员不能裁减。那么剩下的一条路就是削减培训项目了。我们目前的销售人员大多数都是近几年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学过关于销售方面的最新理论知识,他们中有些人对这种培训的兴趣也不很大。而少数一些销售人员,虽不是大学毕业,嵌荚谙鄯矫嬗辛朔岣坏木榱恕R此,我认为,销售人员的培训项目是不必要的开支,可以取消或缩减。”

柳艳回答道:“杨经理,我们大多数销售人员都是近几年来的大学毕业生。但是,要知道,他们在大学里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抽象的概念。而且,他们在专业性的化妆品和保健品销售上没有任何经验。在培训中,我们让从学校出来的人与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一起工作一段时期,让他们在实际销售工作中得到培训,我们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扩大了我们的销售量,也才减少顾客对我们的抱怨,赢得了顾客的信誉。因此,我认为,我们决不能削减我们这个培训项目!”

“对不起,柳艳。总经理要我们必须缩减开支,我真的没有办法。我对你说了,我们销售任务很重,我们不能裁减销售人员,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削减销售人员培训计划来缩减开支。我决定,从明年开始,把每年两次的培训项目缩减为一次,总之,销售人员的培训削减50%至60%。也许,等公司的经济好转以后,我们再考虑是否恢复增加销售人员的培训费用问题。”

问题:

1.艾南化妆品公司通过停止培训项目来缩减开支的办法,是否可取?

2.你有什么好方法能使这两位经理都感到满意?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不可取。(2分)影响销售技能提高,进而影响未来销售业绩;(2分)失去对竞争对手的了解,无法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2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2分)造成人员流失。(2分)

2.对培训方式进行革新。例如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网络培训研讨等,培训内容不变,但节省费用。(2分)

裁减绩效一直不好的销售人员,节省费用,通过培训,提高其他销售人员的业绩进行弥补。(2分)改革培训方式,提高传帮带的作用,发挥团队协作作用,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同时降低成本。(4分)

第2题

艾南技术学院自1973年成立后,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升校内师资和设备,希望能成为著名学府。该校领导是从学术界出身,他一直推动学校能以应用型为导向、并能与区域资源整合的一所大学。

为达成这个目标,学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成为大学,然而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要成为大学除

了校地和教学设备等需达到规定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师资比例的要求。学校于是开始购地,并盖新的教学楼与校舍,购买新的教学仪器设备,在硬件的设备项目上一切都进展顺利。然而在师资人才的规划上,需要专业人士以最节约成本的方式详加规划。

由于该学院是由前身的高专体制转型成学院,因为师资聘请着重实务界人士,因此对学历只要求在大学以上,所以过去在师资结构上以助教和讲师居多。

目前教育部规定要成为大学至少必须要有40%讲师以上的师资。假如你为此校的人事室人员,被上级领导指派要对目前校内师资做一个三年的计划(今年为第一年),以使校内的师资能在三年之后达成跨入大学的门槛。小A开始收集各方资料,其中三年内每年助教届退的名单人数有2人。另外,校内大约有45位助教正在进修博士生,三年内每年能毕业者预估为3人。

策划要求:

假设在其它条件不变之下,请您预测三年内各年度的师资需求,并计算第三年需招募多少讲师以上的师资。

参考答案:

1、问题分析:由于讲师以上的师资薪资较高,在第一、第二年引进会增加学校负担,除非是难找的师资,否则一般都应在第三年招募进来,以达师资要求水平。

2、策划

(1)计算三年间师资的变化,求得第三年师资情况。

师资层级 学历要求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人数 比例 届退 博士毕业 人数 比例 届退 博士毕业 人数 比例

助教 大学 2 0.4%2 0.5%2 66%

硕士 272 67.32%-2-3 267 66.75%-2-3 262

讲师 博士 110 27.22%+3 113 28.25%+3 116 34%

副教授15 3.71%15 3.75%15

教授5 1.24%1.25%5

总人数 404 100%402 100%400 100%

(2)计算第三年招募讲师以上的师资人数。

设招募讲师以上的师资人数为x,(x+136)÷(400+x)=40%

则:第三年招募讲师以上的师资人数为 x = 40(人)。

第3题

又到年底了,立达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王经理又为公司是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发愁,显然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已经被绝大多数企业认识到,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似乎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对管理的绩效评估尤其是一个认人头痛的问题。

为什么对管理者的绩效评估不好进行呢?首先,管理者的工作产出不易量效,当企业投入人、物和资金后,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是不规范的。很难规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某个管理者应该依据怎样的方法和步骤,更多看到的是:实际工作中,针对同一个目标不同的管理者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千差万别,甚至同一个管理者在不同的环境下采用的方法和步骤也差异很大,实际上,正是管理者工作结果不易量度和工作过程中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对管理者的绩效评估变得困难。

王经理考核销售部的业务员觉得还比较简单,但他对如何考核销售部经理感到比较麻烦。问题:请你为力达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王经理制定一套考核销售部经理绩效的评估方案。

我们为力达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王经理制定如下考核销售经理绩效评估方案:

(1).调整告诉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调整企业规模;

(2).对销售部经理进行工作分析,分为工作量和工作分析;

(3).确定绩效指导和标准,定量,定性,从销售额,利润率,市场占有率,资金回笼率等方面考核;

(4).考核领导能力,主要是决策力,说服力和工作主动性等;

(5).确定工作指标,年销售额500万,具体测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6).讲清业绩评估实施的全过程:由准备,实施,考评,总结,应用开发5个阶段组成。

二、案例分析

第4题、可口饭店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饭店,把绩效目标的制定质量作为一项年度的中心工作,人力资源部专员就目标制定质量去指导各部门,但效果差强人意。

因此,人力资源部关经理在考虑今年绩效管理工作如何进展时产生了困惑。为什么在制定目标的这一环节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呢?管理人员,包括基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是否还存在的一定的差异?

目标制定就如同春天的播种,就是为了得到秋天的收获,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但这一过程中,都发现有管理人员提出这样的问题,做这个有什么用?并对此不甚理解,产生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没有进步,也没有发展!

比如有的管理人员在制定自己的绩效目标时描述为:提高自身管理形象,进一步分解为: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在工作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情况令关经理感到头痛,但在有些问题上又不能越是代疱,却很明白这样的目标所反映的问题是较为严重的。部门内部沟通渠道不通畅,这是在指导与审核过程之前他没意料到的一个情况。绩效管理的魅力在于持续的沟通。上下级之间良好的沟通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前提,员工判定绩效目标如果没有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很可能造成目标的脱节,既使目标完成了,却发现与上级的目标或要求相差很大,岂不是白费功夫。

管理缺乏严建性。目标的制定过程不是在做表面文章,既然制定出来就必须严格执行,没有妥协的可能。有些主管人员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你们人事部来为他制定目标吧!

问题:

1、可口饭店在目标制定上存在哪些问题?(5分)

2、可口饭店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哪些改进?(11分)

3、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分别应该由谁负责?(4分)

1.可口饭店在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坚持SMART原则。

原则指的是:S:SPECIFIC 明确的;M:MEASURABLE 可测量的;A:ACTION-ORIENTED 行动导向的;R:REALISTIC 可行的;T:TIME-RELATED 有时限的。

2.可口饭店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目标的制订和重要性,坚持SMART原则,加强内部沟通;

3.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是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只有总经理可以推动实施,具体细节有人力资源部负责。

第5题:

陈丽对她在银行的新职位—人力资源主管,感觉很好。陈丽在银行服务七年,她很感谢前辈王艳让她有机会担任现职。

王艳最近才离开银行到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因为她觉得银行保守及管理乏味,而这家计算机公司需要将他们的任用系统化,于是王艳跳槽换了一个环境。

王艳具有美国北卡罗南纳的管理硕士学位。而陈丽学历并不高,但她在银行人缘很好,业务也非常熟悉。王艳在银行第一目标:第一是发展陈丽,第二让陈丽参与面谈,使陈丽和王艳建立团队似的工作方法,人力资源功能逐步发挥出来。

王艳辞职后有陈丽接替她的工作。陈丽准备实施王艳的第二目标,将绩效评估系统与每年的加薪结合。银行非常重视储蓄及贷款的绩效,将两者结合可以增加员工的生产力,也相信银行能提供员工结合报酬计划和绩效的机会。

绩效报酬计划对信托部门影响很大。当陈丽经过电梯时发现有一些员工在打卡钟旁等候,对一些基层员工来说他们常花许多时间在电梯旁排队等候到达银行大楼的五楼。这时正好碰到人事部经理,他要陈丽尽快向总经理汇报加薪方案,同时对一些员工争打卡及冲进电梯提出员工是否会早上打卡或在午餐后延迟回来疑义,希望调查一下并向他汇报。

问题:

1、王艳离职原因,陈丽接任后想完成什么目标?

2、为支持银行的绩效为基础的报酬计划,正、负向激励策略性考虑是什么?

1.(1).王艳离职的理由是:银行制度的保守,管理落后乏味,以及她和李涛二人对员工不同的态度而造成的挫折感。(将二人对待员工的态度从案例中摘录再写一下)

(2)陈丽要接替完成的任务是将银行绩效评估系统与每年的加薪结合。银行非常重视储蓄及贷款的绩效,将两者结合可以增加员工的生产力,也相信银行能提供员工结合报酬计划和绩效的机会

2.正向激励策略是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为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人事激励政策,如奖励,晋级,升职提拔等,鼓励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的策略。采用正向激励策略时,必须制定高精度,高水平的工作行为和表现的衡量指标和标准,对达到和实现目标的员工所给予的正向激励,可以是物质性,也可以是精神性,荣誉性,可以采用货币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非货币的形式。

上一篇:如何婉拒不喜爱的菜肴下一篇:灯饰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