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导学案

2024-06-15

国家财政导学案(精选7篇)

篇1:国家财政导学案

① 长垣一中学生课堂导学提纲编号:高一政治必修1(2013.11.12)编制:翟利萍审核:政治组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的,二者是、的关系。国家

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又促进和第一框国家财政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小组:________评价:_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2.识记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用途。3.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财政的巨大作用。【学习重难点】

重点:1.财政的巨大作用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难点: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课堂六环节】

一.“导”——老师导入新课。(2——3分钟)

二.“思”——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时间不少于

13分钟)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认真阅读课本64页---68页,根据下面提示在提纲上完

成下列填空,并在课本上进行圈划、做好笔记,梳理清脉络。)

一、财政及其作用

1、含义:

本质:是以环节: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和决算实现的(了解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具体措施是:

(2)国家财政具有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的作用。

①经济平稳运行的条件是。

②国家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控制经济平稳运行? A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受需求不足制约时:B经济过热,经济发展运行受供给不足制约时:

二、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1. 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

(2)构成: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以及。

其中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主要是和。经济发展水的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1)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和(2)用途:财政支出为,。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政收支关系,促进。任务二:易混易错点解析(直接在原句上改动即可)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2.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害。

3.经济增长滯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4.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一定增加。任务三:迁移运用、提升论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0年以来,在经济增长趋缓、需求不足的形势下,为了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和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力度,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继续加大对“三农”、基础设施、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和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结合材料分析财政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议”—— 要求:

1、重点讨论任务二和任务三。

2、组长组织、人人参与、各小组要把讨

论的结果形成文字,由小组代表进行记录,以备进行激情展示。(9分钟)四.“展”——要求:学生激情展示。小组代表或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展示。(8分钟)五.“评”—— 要求:同学们要在此环节用红色笔做好笔记,深化理解知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6分钟)六.“检”—— 课堂检测。(5分钟)

1、“家电下乡”是一项针对农村消费者定向研发、生产、销售指定家电产品,并由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惠民工程。实施这一项工程主要说明了()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农民消费结构中的恩格尔系数过大D.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已形成

2、(2011高考浙江卷25)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E)同比上升5.3%。为有效控

① 长垣一中学生课堂导学提纲编号:高一政治必修1(2013.11.12)编制:翟利萍审核:政治组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3、2011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达30.5%。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在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这表明()

A社会财富的增加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充分条件 B.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C.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D合理的分配政策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4.国家财政收入占主导地位且收入最稳定可靠的是()

A.利润收入B.税收收入C.债务收入D.其他收入

5、政府用于研制“神舟八号”的费用属于财政支出中的()

A.行政管理支出B.经济建设支出C.教科文卫事业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

篇2:国家财政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2、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增强热爱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公民权利与公民基本权利。

学习难点:公民与人民的关系。

二、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组内合作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               。

2、我国的国家性质:               。

3、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现阶段人民概念包括哪些?

4、公民权利与公民的基本权利指的是什么?

5、公民的含义以及我国宪法对我国公民的规定:

展示与探究

1、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

2、你知道吗?在我国拥有立法权和审判权机构是哪些?

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它对公民权益作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公共权利的行使必须在合法的限度之内,行政权利、司法权利和立法权利均不得例外。

⑴请你概括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⑵谈谈你对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制主要内容的理解?

4、考考你:p5书面材料及练习

归纳与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内容学习。请你将本课知识结构描绘一下。

感悟与启示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感悟?

三、 反馈与检测

1、“宪法是法律的法律”,马克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宪法和法律都是法律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2、下面属于中国公民的是

a、具有中国国籍正在服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b、具有外国籍的华侨

c、长期居住在中国的美籍华人

d、具有中国血统的华裔美国人

e、我国超计划生育的“黑娃”

3、公民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就会落空。

篇3:国家财政导学案

刚好所到的基地学校不仅仅使用“学案”, 他们还使用“学案导学”, 和“导学案”一样很注重这个“导“字。在数学教学中,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是学案导学的模式。这正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相吻合。

一、“学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启示

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不少课, 上课老师都是“学案导学”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经过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样做:一可以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当拿到学案后, 不认真听课, 一直埋头做学案的情况;二可以带动学困生从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交流, 就算他不肯动手, 但每次的合作都能让他目睹所有发生的合作过程中同学的不同表现, 这样可以感染或潜移默化他;三是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独立思考,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学案的使用恰恰能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一些简单的知识自己能解决的在学案上解决了, 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既提高了参与率, 又节省了时间。学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学案内容才能思考, 这样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学案收集起来就是一种课堂笔记, 复习时再利用·好处多多。

在“学案导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也会出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 同样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决这样的问题, 也可像“学案导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取长补短, 达成共识,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小组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教师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多一些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生成能力, 从而走向高效课堂。

二、"学案导学"中"学案"、课本、课件、教辅教学整合的启示

现在的学案内容设计已经非常灵活, 非常精细化, 与课本、课件、教辅等的整合运用都很有讲究, 如果和课件搭着用于课堂, 课件主要面对教师, 对于学生学案里有的幻灯片尽量少有, 除非是帮助学案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的, 并且课件的幻灯片张数不能太多, 学案的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探究、发现新知。如果学案和教辅搭着用于课堂教学, 那么学案里的练习不要和教辅上的重复, 学案里的习题也要少些, 是主角, 尽量与课本同步;教辅是配角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果与课本搭着用于教学的, 学案里的内容就不能和课本的重复, 以课本的阅读为教学的主线, 而学案是用于知识扩展, 或是帮助课本新知识的提高或巩固检测。其实三者都可以一起运用, 只是用起来会有些手忙脚乱, 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方向会乱, 因此, 四者整合运用教师的操作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教师建议常规课尽量不要四者一起运用, 这对学生是件好事。“导学案”也经常出现整合问题, 从“学案导学”中又可以突破整合设计。

三、“学案导学"重视课前预习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第一环节学习准备模块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 早期基地学校的学案都是发给学生带回家提前完成预习, 后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 原因很多;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提倡减负。这两个原因使学案不再提前发给学生, 改成上课发给学生,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完成预习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模块——学习准备模块。具体做法可以是复习, 或是知识链接, 或是了解这节课要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或是检查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课前网上搜索相关的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上的时间, 通过提问、小纸条、听写、题目、询问等形式进行检查, 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内容理解了, 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弄懂。这样经过不断地改良, 一直就坚持到现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准备, 如果学生能看明白的内容, 教师就不必讲了, 老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重点亦即难点。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四、“学案导学"克服学生厌学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学习导航模块其实就是我们“导学案”的自学互动模块。本环节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操作、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 不仅能够真正解决自己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克服厌学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因材施教, 还可以灵活降低知识难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便于教师进行导教, 还可以利用知识树或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慢慢发散思维。听“全国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不少年轻数学教师说课时, 都说到“让学生在学案中画知识树”的做法, 如在某s节课学完后让学生画出知识树, 或自主画出一小节、一章的知识树,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巩固了知识。知识树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方式, 是一种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用好知识树, 能强化整合意识和整合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在听课交流中也有不少教师说了, “导学案”其实更适合起点低的学生使用。早期也有用过知识树进“学案”中, 只是当时不注重“导”, 还看不出知识树对厌学的学生或学困生有多大的帮助, 但现在非常关注学案的“导”思想, 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用的时候很有趣, 还可以生长, 不过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看到画在纸上生长的树, 这样更能突破厌学孩子的心理防线,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 “导学案”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五、"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启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变教材为学材的教学指导下, 所到的基地学校加大力度抓教师的“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可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的能力, 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 更明确自己教什么, 还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在设计学案时处处注意课标和教材的使用:一是设计学案从最基本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起;二是设计学案时要体现分层施教的原则, 多练基础题, 增加中等题, 不漏拔高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 重在引导。体现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三是学案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学案里体现出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练习并归纳小结的时间和空间。

篇4:国家财政导学案

关键词:学案导学;构建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与特征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指导者、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二、"学案"的编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应明确,并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相区分。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并根据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A了解B理解C应用)。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主题及学习重难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基础及兴趣等。以高一年级文言文《六国论》为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历史的回音,本课的学习特点为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以史为鉴"的意图。因此,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能力目标:提高诵读能力和把握主旨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重点是感受中国古人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激发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知识框架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字音、语法、修辞、标点等)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在课前预习时自主完成,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知识框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升级。通过对知识框架的建构,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价值认识。如《六国论》的讲解,除了让学生学习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外,还让学生分别从赂秦和不赂秦两个角度讨论六国灭亡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建立起议论文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议论文要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角度入手。

3、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就可以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学习方法都是针对所学课本的内容设计的。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诵读法,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把诵读放在了重要地位之一,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文言文的学习尤为重要。(2)自主设疑探讨,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讨。如在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3)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深入探究。以《六国论》为例,在学生把握了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生活在宋代的苏洵为什么要论述六国的灭亡的原因?对当朝的统治者有何借鉴?"作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通过表象挖掘本质的能力。(4)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指导学生迁移、拓展,扩大知识面。

4、能力训练

通过学案中的问题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问题的设置上,应以精为主,逐层递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的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鉴赏和写作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身感受的能力,将课内知识和课外实际有效连接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堂堂清、周周清、月考等方式来检测。堂堂清,即巩固提升,是针对本课时中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的知识点,以各种题型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用时大约10分钟。周周清,即归纳总结一周所学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月考试题可选取与这一阶段学习内容有联系的题来进行检测。检测的最终目的不是看学生做题多少,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如鲁迅的《祝福》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为了检测完成情况,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找出文中有关祥林嫂的肖像(三次到鲁镇的变化)、语言、动作描写,并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祝福》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因此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探究哪些人物和祥林嫂的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谁是元凶?

参考文献:

[1]张曙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高变荚."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2006.

篇5:国家财政导学案

一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

核:高一政治组2009年3月13日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

1、联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国家权力的机关。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社会调查,通过采访人民代表,深入理解热模拟美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 知识链接:

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政府即我国的行政机关的一些相关知识,本单元我们学习有关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第五课是有关我国政体的一些知识。第一框就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即我国的权力机关的的一些常识内容。

知识梳理: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探究与共享

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和

1、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方式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并。

(2)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3)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由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他们与一起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三、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任期

(1)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其产生方式有两种。即和间接选举。(2)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年。

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人大代表在行使管理国家权力时,除、外,还享有和。

①提案权: ②质询权:(2)人大代表的义务

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与人民群众保持,听取和反映,努力,并。

互动探究:

1.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改错:1.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2.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性质如何?它都具有哪些职权?其常设机构是什么? 改错:人大常委会在人大闭会期间,行使人大的职权。

3.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及职权各是什么?

4.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法律地位是什么?其产生方式及任期各是怎样的?人大代表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归纳小结:

拓展探究

1.人大的监督权与公民的监督权有什么不同?(提示:从监督的对象来考虑)

2.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区别有什么不同?(提示:全国与地方的不同)

3人民、人大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从他们的产生及职责)

课后练习(考察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1——2题

1.第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5年来共听取并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41个专项报告,15个决算,审议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A.监督权B.立法权C.任免权D.决定权2.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的审议通过,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A.任免权B.监督权C.决定权D.立法权

3.2007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了更好的反映民意,部分人民代表在网上利用QQ、email、Blog(博客)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征求网民的意见,并及时予以反馈,深受网民的欢迎。这表明()

1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

3人民代表的发言不受追究○4人民代表受人民监督 A.○

1○3B.○2○3C.○2○4D.○3○44.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突出贡献。巍保护中医药的知识产权,近年来不断有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提出相关的立法议案。这表明人大代表是在()(考察点:人大代表的权力)

A.行使提案权B.制定相关法律C.提出相关质询D.协助法律实施 5.下列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同点的理解,错误的是:()(考察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职权)

A.都是国家权力机关B.都是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C.其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D.都为民负责,替民谋利

6.2003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来自湖北省的一位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的建议》。近5年来,这一建议的内容逐步得到落实。2008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实现全免费。这表明()

1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2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3人大代表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构 A.○

1○2B.○3○4C.○2○3D○1○4 拓展探究

在2008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为老百姓说话”继续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大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的特点。有关“生态文明”“食品药品安全”“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的焦点。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从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考虑)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老百姓说话”?(从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义务考虑)

篇6:国家财政导学案

3-5-1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导学案

编写 : a bing sir

行政审批:

使用人:

。【使用说明】

l、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学案要求,阅读教材,把握本框知识结构,识记重点概念,掌握重点内容。

2、在正课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学习目标。

3、检测题在课堂内限时5分钟完成,下课由小组长、学科班长收交科任教师。

预习案 【目标展示】 1.知识目标

(1)识记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及我国权力机关体系。

(2)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

(1)联系我 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自主学习与记忆】

【教材梳理】(教材主干知识填空): 1.(1)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①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和 人民代表大会。”

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广大人民通过 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 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 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 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并受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 权、权、任免权、权。(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 职权由全国人大 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2.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①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产生。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 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 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 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各项决定外,还享有 权和 权。提案权是指 有权依照 东辰学校高2013届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个体评价:

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是指 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 并要求答复。②人大代表代表 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

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对人民,并接受人民。

探究演练案 【交流探究】

1.每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当年财政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知识?

2.某省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为方便同选民的沟通,设立了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联系点,并且通过电视广告向选民征集议案,这种做法在国内尚属首次。

简要谈谈你对人大代表强化同选民沟通的认识。

【学思链接】

★ 全面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决定因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和反映国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体现和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2)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在这里,民主离不开集中,集中离不开民主,离开集中的民主会导致无政府主义,离开民主的集中会导致专制。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对关系:一是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二是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三是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3)地位: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与其他制度只是表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局 146704771.doc 编号:2013下-009 使用时间:

部或侧面相比,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够体现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4)与西方议会制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在经济基础、阶级本质、行使权力的主体以及组织和活动原则的不同上,因此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议会制。★★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也是立法机关吗?

(1)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认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是正确的。

(2)宪法又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虽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可见,它不具有独立的立法权,所以不能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

【巩固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A.中共中央政治局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国务院 2.2009年6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2008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国务院关于2008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修订后的统计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部分法律的决定。上述材料表明人大常委会在行使()①监督权 ②决定权 ③任免权 ④立法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北京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北京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50多个单位“摆摊”,接受人大及其代表询问。这表明()①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②其他国家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受它监督

③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④其他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附属机关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人大代表的素质不断提高,过去有的人大代表是当“哑巴代表”——有口不能说话;当“耳环代表”——当家不敢作主;当“举手代表”——与台上保持高度一致。现在懂得做个真正的人大代表,必须为百姓鼓与呼,当好百姓的代言人。这反映了()A.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 B.我国的民主制度在不断完善 C.人大代表的义务在不断增多 D.人大代表的地位在不断改变 5.在十一届全国人大2 987名代表中,工人、农民占18.46%,知识分子占21.14%,国家公务员占32.4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16.08%,解放军占8.98%,港澳和华侨代表占1.68%。上述数据充分表明()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 ②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③社会主义民主已达到完善的程度 ④人大代表都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在2008年北京市“两会”上,新当选的北京市人大代表佟丽华联名10位代表,提交了“撤销杜家坎收费站”的建议。建议称:“杜家坎收费站若在2008年继续收费,显然是违法行为。”这主要体现了人大代表行使()A.审议权 B.提案权 C.立法权 D.决定权

二、非选择题

东辰学校高2013届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个体评价:

7.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就有关《深圳经济特区出租小汽车管理条例》的执法检查,与政府部门召开会议。上个月交通局曾表示,大幅调低的士费会导致企业破产,影响稳定。这一论点昨日遭到人大代表郑学定毫不客气的批驳。郑学定批评政府在出租车价格听证上未能保持客观公正态度。他说:“有官员说,降低运价,就会有企业经营不下去,会破产。这是明显站在了企业一方。为什么不考虑一下,价格不降,很多市民觉得难以承受呢?”(1)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人大代表应具有怎样的“角色意识”?(2)假如你是一名市人大代表,你将怎样做才会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离群众越来越近”?

【感悟反思】

画出本框教材知识结构(知识树)146704771.doc 编号:2013下-009 使用时间:

3-5-1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参考答案

【教材梳理】

1.(1)①„„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一切重大事务,并由„„。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2.(1)①„„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②„„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①„„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提出质问并„„。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交流探究】

【探究1】(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2)全国人大产生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国家司法机关等,这些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探究2】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的知识。从能力上看,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解题时要准确运用基础知识,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结合。同时要注意全面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回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强化同选民的沟通便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如提案权等。

(2)强化同选民的沟通便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如主动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3)强化同选民的沟通有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巩固演练】

一、选择题

1.B。中共中央政治局不是国家机构,故排除A;国家主席和国务院都由全国人大产生,故全国人大居于最高地位,选B项。

2.D。听取国务院的工作报告属于监督权,表决通过了各项法律,这是立法权的体现,故答案为D项。3.B。此题易错选①④,主要是对各级人大的地位、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没有弄清楚。北京市召开人大会议期间,其他机关“摆摊”接受人大代表询问,表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②③表述准确,①④表述错误。

4.A。材料主要反映人大代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说明我国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故选A。C、D本身错误,B不符合题意。

5.A。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既说明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和代表人民利益,又说明社会主义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故①②入选;社会主义民主还没达到完善程度,人大代表产生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分,故③④错误。

6.B。向人大提出建议,属于人大代表的提案权,故答案为B。立法权和决定权属于人大,东辰学校高2013届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个体评价:

故排除C、D。审议权是指审议各项议案的权利,故A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7.【答案】(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同时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2)①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机关。②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正确审议、表决各项议案,积极行使提案权、质询权,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③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④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以便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篇7:国家财政导学案

主备人 乔建荣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认识到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必然趋势。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学习重点 :

1、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2、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必将与祖国统一。学习难点:“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课时安排: 1课时。导入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新疆退休干部阿里帕•阿力马洪收养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6个民族孤儿的故事。学生在故事中认识感悟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设置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活动一:少数民族歌曲《吉祥三宝》提问:歌曲或舞蹈反映的是哪个民族,涉及了哪些文化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活动二:我国历史上民族迁徙和融合的史实,以及八年级地理课中介绍的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得出结论: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少数民族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板书)

活动

三、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聚居区即五大民族自治区的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自治区是根据什么制度确立的?教师简单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四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另三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板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阅读教材,1.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后,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对藏族同胞倾力援助的有关资料。

首先师生共同感受全国人民为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后想一想: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

引导:我们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

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中和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板书)引导学生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树立民族大家庭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大团结。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学习重点,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板书)

学生看教材港澳回归图片,提出问题:①港澳顺利回归的因素有哪些?②港澳回归后繁荣、稳定和发展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教师订正并总结。)1.群众基础: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2.制度保障:“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板书)教师讲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

资料一:两岸“三通”后,两岸商贸、旅游、文艺演出(如本山快乐营赴台演出)异常火热。

资料二:09年**访台,台湾同胞举行游行示威 学生探究分析:

(1)两岸商贸、旅游、文化交流异常火热说明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访台,台湾同胞举行游行示威?

(3)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和自己所收集到的“台独”言论内容,请你就台独阴谋能否得逞谈谈看法。

(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到台湾问题现状、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华儿女的愿望和“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板书)通过时政再现,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统一的前进步伐,联系香港和澳门今天的稳定和繁荣,体会到党和国家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这个情境和活动的设置,从铁的历史事实中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新课小结情感升华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知识转化为爱国情、社会责任感。

板 书 设 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群众基础: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制度保障:“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导学案

主备人

乔建荣

浏览预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阅读,查找资料,合作完成。

一、有关民族的问题: 1.我国的民族构成:

2.少数民族的含义、民族分布特点:略。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4.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6.公民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公民应如何履行民族团结的义务)?(1)认真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2)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统一战线: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3.港澳回归的意义:“一国两制”实践以来,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4.台湾问题:(1)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2)中央政府对台立场:

(3)中学生在维护统一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1)积极拥护我国政府实行祖国统一的方针;积极宣传“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2)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3)树立远大理想,陶冶爱国情操,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精 题 演 练

一、选择: 1.手机虽小,却能折射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这段歌词的寓意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C.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不是亲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母爱最真!”收养了 10个不同民族孤儿的维吾尔族妈妈阿尼帕 · 阿力马洪的感人举动体现了()

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B.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党的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3.《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③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

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10年11月,中央启动最大规模对口援疆计划,通过十年时间,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同时,中央投入资金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这表明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5.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它是我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伟大成果。这主要说明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坚持()

A.民族平等的原则;B.民族团结的原则;C.共同繁荣的原则;

D.“三个尊重”的原则.6.2005年4月至7月,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相继组团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与三党主席会谈和会见。三党组团访问大陆意义深远,它()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是反对和遏止“台独”的积极举措 ③有利于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④标志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所坚持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推进两岸“三通”;D.推动两岸交通与往来.8.“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解决“乡愁”、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两岸平等; C.坚持“一中一台”;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9.我国政府为了帮助、支持民族自治地区加快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支持力度;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等。这说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B.我国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已较为均衡;C.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D.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材料分析:

2012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7周年。57年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在新疆实行了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

上一篇:《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下一篇:学校食堂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