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厂防止外来污染控制措施

2024-06-18

饲料厂防止外来污染控制措施(通用7篇)

篇1:饲料厂防止外来污染控制措施

饲料厂防止外来污染控制措施

一、目的

防止外来的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危害,避免原料、成品及生产过程中不受外来污染影响,保证产品安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饲料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职责

1.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外来污染控制的实施,包括原料、生产设备、设施等可能存在的污染。

2.保管员负责产品贮存时污染的控制。

3.销售内勤负责与货车司机签订产品运输协议,保证产品在运输期间不得受污染。

4.品控部负责实施全过程的监督。

5.质量标准研究室负责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抽查工作。

四、具体内容 1.外来污染的类型 1)生物性污染物

包括原料中的微生物、虫、鼠、鸟及空气中的粉尘等; 2)化学性污染

包括原料中化学物质残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等; 3)物理性污染

包括原料中的石块、线头、玻璃等物理性杂质等,设备维修保养过程中的焊渣、螺丝、润滑油等物质。2.控制内容

1)加强环境及卫生管理

①厂区路面、停车场、绿化区的环境卫生由专人进行清理,生产部领导负责监督检查;

②每天上下班前,各部门或班组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自作业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清扫、清理,保持厂区整洁;

③厂区内易于产生粉尘的投料口、接包口等生产设备,生产部必须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要求设立除尘器,并保证正常运行;

④厂区设立的更衣室、洗澡间、卫生间、移动垃圾箱等设施,专人专职清理,每日清理一次,必要时随时清理,垃圾当日出厂。

⑤厂区设粘网,对鸟类进行控制;生产车间及库房设捕鼠器或粘鼠板等,对鼠害进行控制,必要时请专业灭鼠公司进行灭鼠。

⑥生产车间有玻璃使用的,例如门窗、灯管等,应加防爆罩等措施; ⑦原料投料口必须设过滤栅栏,投料时能避免绳头、标签、结块等杂质的进入,下班前对投料口进行遮盖,避免鼠类进入;

⑧厂区的通风、通水、通气的管路均应牢固完好,通风口的防虫、防尘装置完好,生产车间应定期检查。2)对进场原料及车辆进行控制

①进入厂区的车辆由门卫负责喷雾消毒,以减少车辆携带的病菌及扬尘污染; ②原料采购前,采购人员应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原料的杂质控制要求; ③原料到场验收时,现场品控首先检查原料车辆的卫生情况,若存在运输化学品、活畜禽或畜禽粪便等现象的,要拒绝接收;

④验收液体类原料,如油脂、液体蛋氨酸等,应检查其包装桶的质量卫生状况,严禁二次使用化学物质包装桶盛装液体原料;

⑤进筒仓的原料,在使用原料自动提升系统卸货时,应开启初清筛、除尘器、永磁筒等除尘设备。

3)做好生产过程控制

现场品控、生产主管每天巡回检查生产车间各岗位,保证各个环节符合要求。现场品控根据检查的各岗位情况填写《现场质量巡查记录》。具体控制内容如下:

①水及辅助材料的管理

A.本公司用于生产、生活的水均为自来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每年至少对水质监测一次,输送水的管道及相关设施符合相关要求,由机修组负责维护和检修,保障设施正常使用;

B.生产的各岗位人员不允许携带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进入生产现场,个人水杯、手提包等必带物品由生产部规定专门地点存放;

C.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袋材质应符合GB8946的要求,采购部按照要求签订采购合同,并协调检测等相关工作。

②产品接触面的卫生控制

A.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由维修人员和现场品控对设备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其内壁耐腐蚀、不生锈、表面光滑的无毒材料;

B.小料配置称量的工器具,必须是不锈钢或塑料制品,内壁光滑易清洗; C.每天生产完毕后,各岗位人员必须将设备内壁清理干净,并填写《设备清理记录》;对于混合机,现场品控监督生产人员进行彻底清理:1次/周(冬季)和2次/周(夏季),如添加液体原料,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随时清理及更换品种前清理;

D.下班前各岗位人员对各自工作区域卫生、工具进行清扫和清洁,生产主管进行巡视;

E.每天上班前,各岗位操作人员应先检查设备内壁和现场卫生,防止残留物或上次未做完的产品。③生产现场物料管理

A.生产现场的原料按照原料种类分类分区域码放,各原料区域标识明显,分布合理。跺与跺之间,跺与墙之间应有10cm左右间隙,并保持原料库现场清洁,及时清理杂物;

B.对用于洗仓产生的物料需要单独接出,贮存在固定仓内或指定位置存放,并做好标识,用于相同料号下次生产时使用;

C.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应明显标识、单独存放; D.返工料及不合格品应明显标识,进行隔离。④有毒有害物质及危险化学品管理

A.有毒有害物品按照要求存放于指定仓库中,双人双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储存;

B.做好库房标识及危险品本身的标识; C.严格出入库管理并做好记录;

D.禁用没有标签的化学品,在非产品区域操作有毒化学品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其他产品不受污染。

4)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维修等相关工作 ①设备维修作业的要求

A.不得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进行维修、焊接、气割等作业;

B.进车间维修设备应将设备上原料、成品清理干净,对设备周围的原料、成品进行遮盖或防护,以防受到杂质污染;

C.维修完毕后要对现场进行清理,防止维修工具及零部件散失,现场检查合格后才可通知生产恢复生产;

D.生产维修人员每天检查所有生产设备,发现生锈、断裂、脱落现象,立即更换或维修;

E.制粒机、粉碎机等需要多次拆装、更换的设备,其设备配件要存放在工具柜内,工具使用完毕后立即放回原处。②设备保养作业要求

A.在添加设备润滑油脂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规范使用,不可将油脂溢出密封圈外,并将洒落在密封圈外的油脂擦拭干净;

B.用清洗剂清洗设备时,要防止清洗剂散入饲料原料中,清洗设备后需将现场打扫干净,待清洗剂挥发或擦拭干净后,设备才可以投入正常使用,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残渣不可混入饲料中;

C.严禁将润滑油和清洗剂混入饲料,尤其是饲料用油脂中;

D.各类永磁筒除杂设备,由生产部指定人员进行维护,并每天定时清理除杂;投料口的绳头、标签、结块等杂质由投料人员及时清除。5)产品运输卫生控制

①销售部与货车司机签订产品运输协议,保证本公司产品在由厂运至客户家的途中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不被污染,如被污染应照价赔偿并承担一切后果。②来厂装成品料的货车办理完运输协议后停至成品料库房门口,由成品料保管与装车班员工负责对车辆的外部及车厢内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如有雨雪水、泥土等对饲料无毒害作用的异物时,勒令司机或协助司机对车辆进行打扫,清理干净后方可装货。如有农药、兽药或化工类物品等对饲料有毒害作用的,则通知物流部,由物流部做更换车辆处理。

五、相关文件及记录

1.文件

1)饮用水GB5749 2)塑料编织袋GB8946 2.记录

1)《设备清理记录》 YQ-SLS04-JL04-(1-3)2)《车辆卫生安全检查记录》 YQ-SLS03-JL01 3)《现场质量巡查记录》 YQ-SLP02-JL01

篇2:饲料厂防止外来污染控制措施

1.目的

为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交叉污染而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制定本程序。2.范围

本程序文件包含了对生产过程、物流、水利的控制。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对环境卫生的控制。

3.2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车间人员卫生的控制。

3.3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设备与工具卫生要求的控制。3.4设备部负责供水设施正常进行监控。

3.5质量部负责对防止发生交叉污染的现场进行监控。4.程序

4.1工序的控制

防止和避免工序上出现交叉,工序安排合理,规范,严格管理。4.2加工区域的控制,不同生产区分为:

一般作业区---包括:圆筒仓、原料库、成品库。

生产作业区—包括:生产车间;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设置标示牌,尽量减少这些区域人员和物品的交叉污染。4.3生产过程控制

4.3.1原料在转料前控制投仓数量,以使料仓在更换料种时空仓。

4.3.2在转料时冷却塔、冷却塔下缓冲斗、成品仓、待制仓须用气管冲干净。打包口处的地面须进行彻底清理干净,避免二种料混杂。

4.3.3鱼粉、膨化玉米在进料前后要清理干净绞龙和提升机底部。4.3.4投料口在原料品种转换时须确认投料口无残料并通知中控员。

4.3.5粉碎机在转换原料品种前后须确认刹克龙无积料才能进行下一种料的粉碎。4.3.6粉碎棉粕、菜粕前后清理布袋下的粉尘,使粉尘能单独收集不与其它料混杂。4.3.7生产试验料前、后要清理流程; 4.3.8生产乳猪料前要清流程;

4.3.9生产无玉米的料种前要清流程;

4.3.10生产完低档料转高档料必须清流程;成品色差较大的料转换时必须清流程 4.3.11生产有色素和香味素的料种,前后必须清流程。

4.3.12清流程时用玉米或豆粕(60公斤)清理流程,乳猪料的小猪料用膨化玉米;浓缩料用豆粕;其它料用玉米。放出的清流程料要过称并挂牌(缝标签注明重量和品名)。4.3.13如果清流程放出料数量误差在±5公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未查出原因前不得生产。

4.4水流的控制

4.4.1为便于排水和防止周围的水反流入车间,车间整个地面的水平在设计和建设时应该比厂区的地面略高,并在建造时使地面略有斜坡度。

4.4.2供水方向应逆加工方向进程方向,即水的总体流向是从清洁区流向非清洁区。4.4.3生产用水和清洗用水均为自来水。

4.4.4为防止水管外不洁的水被虹吸和倒流入管道内,须在水管适当的位置安装真空消除器,对供水口需伸入池塘等容器液面以下的水管,应在闸门与供水口之间安装一个真空消除器。

4.4.5排水沟应略有倾斜度,以保证车间排水的通畅,排水的方向与供水的方向一样,也是从清洁区向非清洁区方向排放。

4.4.6为防止昆虫爬入车间和避免下水道腐臭的气体进入车间,车间的地漏或排水沟的出口应使用U型、P型、S型等有存水弯的水封。

5.相关记录

篇3:高铜饲料的危害及防止措施

1 高铜对畜禽的作用

1.1 对猪的作用

添加铜125~250mg/kg对猪的早期生长阶段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Braude总结119次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铜220mg/kg可平均提高生长速度9.1%和饲料效率7.4%[3]。高铜对蛋白质沉积有促进作用,从而影响肥育猪的胴体品质。庞秉玺[4]报道,体重20kg长白民猪F1代,日粮中添加铜185mg/kg可明显改善其胴体品质。其中,皮厚较对照组降低15%,眼肌面积提高13%,肌肉中8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提高6.16%。此外,高铜添加剂可使猪皮光毛亮[5],免疫力增强。在母猪日粮中添加高剂量铜,对促进胚胎发育和仔猪生长有明显效果。

1.2 对禽类的作用

高铜能促进禽类的生长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免疫能力。吕敏芝等[6]研究报道,在饲料中分别添加7、150、200mg/kg硫酸铜,结果表明:添加高铜饲料对肉鸭早期生长(3周龄)有一定促进作用。杨帆[7]试验得出,日粮铜含量为100、200mg/kg时,雏鸭免疫器官发育明显快于对照组。

1.3 对其他动物的作用

兔料中添加高铜能明显促进兔的生长,降低死亡率,并对幼兔腹泻有良好的效果,提高兔的免疫机能。给波尔山羊饲喂铜100mg/d,山羊日增重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减少,增长率提高[8]。目前高铜饲料影响牛的报道较少。

2 高铜的危害

2.1 引起动物中毒

过量的铜在体内特别是肝脏的大量蓄积,出现肝脏异常、胃肠反应、肾脏病变及溶血,母畜会引发流产。一般情况下,猪日粮中铜浓度达350~400mg/kg时可引起明显的铜中毒,铜含量达500mg/kg时可引起死亡[9]。牛对铜的最大耐受量为70~100mg/kg日粮[10]。绵羊体内铜的无害水平为6.6mg/kg,如达到19mg/kg则呈现毒性。

2.2 引起营养素缺乏

高铜可降低锌和铁的吸收,使饲料中的不稳定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核黄素、油脂等发生氧化而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使用铜时,为了满足动物营养的需求,铁、锌、维生素的用量加大,饲养成本加大。

2.3 危害畜产品品质及人体健康

高铜可使猪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从而使猪肉易氧化,不易储存,保鲜期缩短。长期饲喂高铜可使动物肝、肾、肌肉中铜残余量显著增加,食用其内脏易导致人铜中毒。

2.4 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铜是宝贵的资源,我国猪用饲料中每年高达8亿多元的铜支出[11],而90%的铜经粪便排出,资源浪费严重,且铜极难在自然界降解,造成土壤、水源、植被的严重污染[12]。

3 防止措施

3.1 科学设计饲料配方

饲料中铜的含量应远低于中毒量。高铜在生长育肥猪阶段的促生长作用已经不明显,建议在生长猪和育肥猪阶段使用低铜日粮,日粮铜水平分别控制在50、25mg/kg以下。铜与磷、铁、钴有协同作用,与锌、钙、硫、钼等有拮抗作用,使用时可适当减少磷、铁的添加量,增加锌、钙、硫、钼的添加量。高剂量锌能明显抑制铜的积累,被用于治疗铜中毒[13]。此外,铜会促进不稳定脂肪的氧化而造成酸败,同时破坏维生素,使用时维生素最好与微量元素分别预混。

3.2 选用高效铜源

传统源硫酸铜生物学利用率低,不易保存,畜牧生产中应选用生物活性高、吸收率高、代谢利用好的有机铜源。氨基酸螯合铜,如赖氨酸铜、柠檬酸铜、酪蛋白铜易被动物体消化吸收、稳定性好、抗干扰、毒性小,可提高微量元素铜的生物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纳米铜、载铜纳米蒙脱石(MMT-Cu)、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CSN)与高剂量硫酸铜相比具有优势效应[14],具有开发价值。

3.3 应用植酸酶和生物修复技术

应用植酸酶,植酸盐中的磷可以与饲料中的矿物质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提高动物对铜的吸收利用率,减少铜的排泄量。Sebastian等[15]测定了微生物植酸酶对肉仔鸡玉米豆粕中铜利用率的影响,表明添加植酸酶使铜沉积率提高19.3%。唇形科、鸭跖草科、蓼科、菊科等植物对土壤中的铜元素具有积累和富集的能力,在适宜时期收割其富集的器官或植物体,不仅可有效去除环境中的铜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使土壤保持结构和微生物的活性,还可将铜重新回收利用。

3.4 加强科普宣传,健全法律规范

加强科普宣传,促进饲料生产和养殖水平的提高。欧共体的卫生标准对饲料中铜含量的规定为:16周内小猪为175mg/kg,17周以上为35mg/kg,加拿大、美国饲料协会将饲粮中铜最大限量规定为125mg/kg。我国的《饲料卫生标准》未对饲料中铜的添加量做出明确、科学的限定,相关部门应当规定畜禽日粮中铜的最高添加限量标准,对铜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制约和监督检测。

摘要:高铜饲料在畜牧生产中使用普遍,但不合理的饲用给畜牧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介绍高铜饲料的应用对动物、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止措施,旨在为铜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篇4:防止地膜污染的新思路 新措施

河北省平泉县的广大农技人员经过几年的观察发现,适当早揭膜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地膜栽培技术是:播种前覆盖地膜,播种后除了进行田间管理外,一般对地膜不再进行处理,直到秋天收获后耕翻土地时,经过120~130天的风吹日晒,致使地膜老化,极易破碎,想收回也很困难,只好顺其自然了。这样一来,这些地膜不是落入土内,就是被风刮得遍地都是,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地膜覆盖增温、保湿、促进作物提早出苗和加快生长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在播种至苗期,一旦庄稼长高并封垄后,地膜增温和保湿的作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起作用。如果在这个阶段揭走地膜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地膜已完成使命,不会影响庄稼的生长发育,甚至还有利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二是有利于生产者在田间进行农活操作;三是地膜因作物生长前期风吹日晒时间短,尚未老化,比较结实,便于揭膜,此时揭下的地膜较为完整,可以二次利用。

提前揭膜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好揭膜时间,总的原则是,当庄稼长高封垄,地膜已完成增温保湿的使命时,就可以揭摸了。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种植的不同作物及其生长发育程度来决定揭膜时间,不能一刀切。早期揭下的地膜,一般可二次利用。

篇5:饲料厂防止外来污染控制措施

关键词: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不但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能、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还会产生一些其它的不利影响。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因素很多,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偶然性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一些特性,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症下药,采取全面防治措施,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防裂重点。在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的选用到施工工艺技术的改进,层层把关,确保混凝土不开裂,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1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1 沉缩裂缝

混凝土沉缩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也是非常多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密实,沉实不足,或者骨料下沉,表层浮浆过多,且表面覆盖不及时,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产生干缩,混凝土早期强度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而导致开裂。

1.2 温度裂缝

1.2.1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混凝土内部膨胀高于外部,此时混凝土表面将受到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1.2.2 气温变化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起着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越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越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梯度。如果外界温度下降过快,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

1.3 结构约束引起的裂缝

结构受到外界的约束时易引起裂缝。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约束地基上时,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导致其对温度产生变形的限制,易发生深进裂缝,直至贯穿的温度裂缝。

1.4 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不受外力情况下的这种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支承条件、钢筋等),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

2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止措施

2.1 降低水泥水化热

水泥水化热会增加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所以具体的应该针对内部降热进行,具体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内部埋设冷却用的管道,然后注入冷却水,同时管道应该是循环的管道,保证冷却水能够排出,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注入不断的降低混凝土的中心温度。同时还需要进行通水冷却控制,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温度阶梯分布,具体的做法是使用钢管在混凝土的浇筑分层过程中埋设循环冷却管道,使用之前需要进行试水操作,这是为了避免管道的阻塞,同时还需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梁内部的温度控制进水量和相应的温度。

2.2 大体积混凝土梁配合比设计控制

配合比的控制设计包括了原材料以及外加剂选择使用两个方面,首先是原材料的选择,水泥的使用量将会直接的影响水化热,所以大体积的混凝土梁应该使用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同时结合管道浇筑冷却水的方法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水化热和水泥的使用,细骨料一般使用2区的中砂;如果是使用粗骨料,要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如果使用掺合料要适当的添加粉煤灰。对于外加剂的使用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外加剂,比如膨胀剂,大量的实例表明,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后,混凝土的内部会产生比较大的应力,而这种应力称为膨胀应力,膨胀应力能够和混凝土自身的内部收缩应力进行抵销,这样外加剂的选择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3 温控措施及施工现场控制

(1)根据预测的温度分析。依据在施工现场中水泥的混合比例再加上现场中的温度因素等自然人为的原因,把数据输入到电脑中对水泥将会产生的温度展开电子模拟预测,供应水泥的内部构造所产生的温度或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制造出在施工时不会因为水泥的内部温度而产生裂缝的标准,从而完成保护的标准选择。

(2)混凝土浇筑方案。采用延缓温差梯度和降温梯度的措施,在浇筑前经详细计算安排分块、分层浇筑次序、流向、浇筑厚度、宽度、长度、前后浇筑的搭接时间;控制混凝土入温度并加强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保证振捣密实,严防漏振和过振,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做好现场协调组织管理,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按计划顺利进行,保证混凝土供应,确保不留冷缝;澆筑后对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较厚的水泥浆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浇筑后3~4h内初步用木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2遍,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控制表面龟裂;混凝土浇灌完后,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并按规定覆盖养护。

(3)对混凝土实行温度的监控。混凝土的内外侧都安置温度的测量点,其中包括保温材料温度的检测以及保养水的温度的检测,采用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结果集中分析处理。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我们必须从检测数据中的温度值、中心测点与表面的温差入手。作为采取措施的依据。

(4)为反映温控效果可在少数混凝土层中埋设应变计进行温度应力检测,应变计沿水平方向布置检测水平方向应力分量。

2.4 在构造设计上对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的防裂措施

一方面,倘若混凝土结构形式得到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降低水泥水化热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的数量。鉴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较长的施工时间,根据混凝土结构受力状况对其龄期进行合理的评定与验收,在混凝土评定验收龄期应对其后期强度进行充分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计的标号,从而降低水泥的用量,而混凝土水泥用量的减少能够实现水泥水化热降低的目的,因而可以有效地防范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另一方面,温度应力之所以能够产生是因为边界存在约束,因此可采取优化边界约束的构造设计,倘若遇到具有较强约束的岩石类地基的情况时,为减少温度应力,能够在接触面上布设滑动层。在外约束的接触面上整体布设滑动层能够大幅度地减弱外约束。并且,鉴于混凝土在基坑具备侧限条件,因此可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可在混凝土当中掺和一定量的膨胀剂,进而能够限于基坑的约束而产生预压力,对混凝土由于温度收缩形成的预压力有一定的补偿作用,能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开裂。同时,为加强混凝土抗裂性能,还可以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增加布设金属扩张网等合理措施。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若不能很好的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以及掌握应对此类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施工措施,那么实际生产当中就很难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磊,刘晶.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控制[J].科技风.2010(02).

[2]吴先友.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11).

[3]王建文,李海生.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

篇6:防止青贮饲料腐败变质的方法

青贮饲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5%~70%(凡铡碎的青贮饲料握在手中,从指缝中见到水珠但不下滴为含水量适中)。要将青贮饲料彻底粉碎,长度以3~5厘米为宜。青贮时要尽量踩实,减少空间,减少氧气,使青贮饲料在密闭、杜绝空气的情况下发酵,有利于乳酸菌生长。

大容积青贮窖启用时,每次取青贮饲料要快速作业,一般不超过30分钟,取完立即封闭窖口,并用重物压紧,防止空气进入窖内。

最好随喂随取,尽量不要取出过多,以免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发生腐败变质。

饲养量少的专业户,可实行袋装青贮,每袋以贮200公斤左右为宜,取用灵活方便,可防止饲料腐败变质。

为防止频繁启窖,也可一次多取一些,吃不完的可晾晒,干青贮仍有青贮的水果酸甜香味,适口性仍很好。

篇7:饲料厂防止外来污染控制措施

【关键词】青贮饲料;二次发酵;原因;防止对策

饲料青贮技术是保持饲料营养物质最有效方法,青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青绿饲料的营养物质,使绝大部分养分被保存起来,特别是在保存蛋白质和维生素(胡萝卜素)方面要远远优于其他饲料加工贮存方法。由于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乳酸和芳香物质,更增强了其适口性和消化率。此外,青贮饲料对提高家畜日粮及其他饲料的消化性也有良好作用,保证奶牛饲养业的青绿饲料和营养物质的全年均衡供应。但在青贮饲料的实际应用中,二次发酵是个重要的问题。二次发酵,可使青贮饲料的糖分损失10%~24%,并且因大量的霉菌活动还可发生霉变或产生亚硝酸盐,喂奶牛后,对奶牛会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1 二次发酵的机理

青贮是在厌氧的条件下,通过乳酸菌发酵,长期保持青绿饲料的优良品质,提高营养价值,增加适口性。但是青贮窖开封提取青贮饲料时空气随之进入,青贮料的表面因与空气接触,好气性微生物在这样的条件下大量繁殖,青贮饲料中的养分遭受大量损失,出现好气性腐败,并产出大量的热。二次发酵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一般情况下,首先是1d~2d酵母繁殖,产生热量,然后是霉菌繁殖,使饲料腐败。随着发热,饲料的乳酸含量迅速下降,pH值迅速上升,pH值超过5时,由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氨态氮急剧增加。这样青贮饲料因二次发酵使青贮料腐烂变质,不能饲喂家畜,并且引起腐败的霉菌还产生毒素,引起家畜中毒、下痢、流產等,造成畜牧生产的损失。

2 二次发酵的原因

(1)环境气温高;(2)青贮饲料的密度低;(3)青贮饲料的水分含量低;(4)饲喂青贮饲料时一次取出的量少。在制作青贮饲料时,促使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料收割晚,切段长,装窖不匀,有凹陷,装贮时间过长,未压紧,密封差等。

3 防止二次发酵的对策

了解了二次发酵的机理和发生的原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了。方法包括物理的、微生物的和化学的方法。

3.1 物理方法

(1)经常检查青贮窖有无损坏;(2)每日取料厚度30cm左右,取料时不得破坏窖的完整性。生产中可以在青贮窖建棚,按青贮窖直径大小制作木制隔离板,内衬橡胶面,用滑轮连接棚顶,在每次取料后摊平表面,放下隔离板,隔绝外部空气和青贮料的接触,使外部空气不侵入深层,能够有效避免青贮料的二次发酵。

3.2 微生物措施

二次发酵的原因由于青贮料中含有酵母菌和霉菌,一般情况下品质差的青贮料不易发生二次发酵,这是因为品质差的青贮料中丁酸含量较高,抑制了酵母和霉菌的繁殖。但这并不是说品质优良的青贮料就容易引起二次发酵,实际上品质优良的青贮料中由于酵母的含量少,所以并不易发生二次发酵。在生产中有些青贮饲料有很好的味道,但青贮料中由于含大量的酵母菌,容易发生二次发酵。有实验表明,在1g青贮料中含10万个以上的酵母菌时就容易产生二次发酵。因此在制作青贮料时必须使原料中的酵母菌数量减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青贮原料必须适时收割使水分在60%~70%左右;应防止玉米秸秆受霜冻;在生产实践中青贮玉米在糊熟后期或黄熟期,其含水量不超过70%,营养物质成分高,干物质中可消化总养分70%,这时淀粉含量为20%,养分有效率为50%,可消化蛋白为1.7%左右。而乳熟期或遭霜的玉米乳酸发酵受抑制,青贮pH值高,总能量少,易引起二次发酵。(2)青贮饲料不宜切得太长。对牛、羊等反刍动物来说,可将秸秆切成0.5cm至1.0cm长的小段;青贮原料切段长度对其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因为玉米的切段长度直接影响着青贮料的密度。一般玉米秸切1cm左右为佳,容易填装坚实和排出空气。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玉米切段1.5cm以下,可调制出黄绿色或绿黄色青贮,属于品质优良的青贮,所以,原料切段的长度也决定着青贮饲料的好坏。现在出产的三叶刀片的青贮切割机基本能达到要求。(3)可适当添加糖类、乳酸菌等制剂,青贮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可迅速引起乳酸发酵,从而制作良好的青贮饲料,但在加入添加剂时一定要注意与青贮原料混匀。(4)摆放密度要高,1m3不可少于700kg存放密度,一般青贮饲料适宜的装填密度为1m3存放700kg~800kg。(5)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物力,尽快在短时间内(2d~3d内)贮好一窖,同时严密封窖是调制优质青贮料的关键。在玉米含糖高,含水份多,青贮密封好,两天内乳酸菌大量繁殖,pH值降低,可调制出优质的青贮饲料。如果封窖不好,侵入空气及水份,有利霉菌和其他杂菌活动,则会致使青贮料变质。

3.3 化学方法 :

甲酸(蚁酸)盐制剂0.2%~0.25%,尿素和氨等化学药剂喷洒在青贮饲料上,防止二次发酵。发生二次发酵时,一定要将腐败的部分去掉,再喷洒防止二次发酵的化学制剂,封严青贮料表面。

上一篇:读骆驼祥子心得20下一篇:英语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