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情调查问卷

2024-06-16

高中数学学情调查问卷(精选11篇)

篇1:高中数学学情调查问卷

八年级数学学科学生调查问卷

1.你认为初中数学课堂与小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内容新颖,知识容量大 B.教师讲多,学生练多 C.师生,生生课堂交流多,民主气氛浓

D.练习,复习的时候教师分专题列表格复习,复习形式多样。2.进入初中后,你数学学习方式的最大变化是()

A.与小学一样 B.经常向老师同学请教 C.独立学习D.经常与他人合作学习E.经常整理做笔记 3.你喜欢上数学课吗?()A.喜欢 B.不喜欢

如果喜欢,原因有()A.对数学感兴趣 B.老师上课生动活泼,有激情

C.认为学数学能开发智力,受益终身 D.数学基础好,学起来轻松 如果不喜欢,说说为什么?()4.你最感兴趣的题型是什么?()

A.简算题 B.一题多解 C.图形题 D.选择题 E.概念题 F.应用题 G.动手、实践、探索题 5.在数学学习时,你遇到难题,你是如何处理的?()A.反复思考,不轻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 B.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家长

C.觉得自己不可能解答出,放弃这道题 D.上网求助 6.我总是觉得听懂了老师的讲课,自己做却总是做不出来()A.完全符合,这说明我没有真正领会,课下巩固不够 B.基本符合,这说明我还没有学会听课

C.完全不符合,我应经形成了高效的听课和学习方式 7.对于初中的几何学习,你认为()

A.对图形的敏感很重要 B.要记住最基本的几何模型 C.要会写老师补充的几何语言

11.你觉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欠缺哪方面的能力?()

A.思维能力 B.分析能力 C.应变能力 D.创新能力 F.实践能力 E.计算能力 8.你喜欢老师用哪种教学方式?()A.老师讲学生听 B.自主学习C.合作交流 D.实践探索 9.在数学学习中,你愿意与他人讨论交流吗?()A.愿意 B.想交流但不敢 C.不愿意 D.我愿意交流,但是交流过程中容易谈到别的话题上。10.你希望学校开展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活动?()A.年段数学竞赛 B.数学兴趣小组 C.数学补差 D.智力竞赛活动 E.数学实践活动

11.我们都知道做数学题得思路很重要,那你对课本例题的学习状态是()

学生调查问卷

A.满足于看懂 B.经常思考老师是怎样想出来的 C.经常探索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D.先独立思考,再看书上是怎么做的

12.我们知道,养成及时订正作业或者试卷中错误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你的作业中出现了错误而没有订正是由于()A.觉得没有必要 B.懒得订正 C.忘记订正 D.还是不会 13.从初中生的角度看,你觉得初中数学最欠缺的是什么?

14.你对目前数学课堂有什么建议吗?

15.你认为初中数学几何学习应该怎么做?

16.你对数学作业的时间形式题量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17.你对同学结对子互助学习有什么看法?

学生调查问卷

篇2:高中数学学情调查问卷

城乡初中新生数学学习的总体特点是:以内在的(如能力)、稳定的(如学习环境)因素为主,以外在的(如他人帮助)、不稳定的(如运气)因素为辅。本文通过分析城乡不同学校、不同学习层次及不同性别之间学情的特点和存在的差异,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举措和改进教学效能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初中新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就离不开对初中新生入学时的学情进行准确评价。但是我们在调查时发现,由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很鲜见,导致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普遍不能对新生数学学情进行准确评价,从而使得教学针对性不强。因此,通过对初中新生数学学情进行归因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学校、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的差异,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过程

1.测试

笔者于去年11月对本市三所中学的初一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区中学、郊区中学、农村中学各一所)。发出问卷180份,回收175 份。其中有效问卷173 份,无效答卷2 份。在各校分别抽取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各10人,进行集体访谈,了解他们对进入初中后数学学习的观点并对全部谈话内容进行了记录。

2.研究工具

本研究将初中新生学情的归因因素分为如下六项:能力、努力、心境、学习环境、他人帮助、运气。前三项是内在因素,后三项是外在因素;能力、学习环境是稳定因素,努力、心境、运气、他人帮助是不稳定因素;努力、他人帮助是可控性原因,能力、心境、学习环境和运气是不可控性原因。问卷共有13个题目,采用4级评分,被试从“极不赞成”(1分)到“非常赞成”(4分)中做出唯一选择。分数越高,表示对该因素的取向越大。研究所得数据均用Excel及SPSS11.0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1.总体差异:初中新生的学情在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如表1。

表1 各类学校初中新生学情归因的平均数

【说明】**表示P<0.01,*表示P<0.05(下同)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体学生在对数学学习现状进行归因时,在“能力”和“努力”“他人帮助”、“运气”等方面取得高度一致。城区中学学生对自身“能力”这一内部、稳定的因素的归因要高于城郊和农村中学的学生,而后者则把对“努力”这一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列在首位,表明他们能清楚地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提高学习水平(他们将“运气”排在归因的末位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这种积极取向显示出不同层次学校新生面对中学数学学习的自信,也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通过表1学生对“他人帮助”的归因排序及访谈结果的分析,学生们普遍因缺乏有效指导而对如何获得他人帮助认识模糊,应引起教师重视并可开展一些相关的研究。在对“学习环境”的归因中,城郊和农村中学学生对“好教师”表现出更大的渴望,因此,这两类学校的教师更应主动通过校本研修增强教学效能和提高敬业精神。在对表1从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及相关样本F检验表明:初中新生总体倾向于内部的、稳定的归因;而在可控性维度上,新生们却倾向于不可控的归因。

2.性别差异:初一新生学情在不同性别之间的情况如表2。

分别对学生总体、三类学校不同性别学生的归因因素进行性别单因素方差分析,再对经F检验后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q检验,数据表明:在性别总体归因上,城区和郊区女生在除了“努力”这一因素外普遍高于男生,显示她们拥有更多的自信和稳定的自我认识,认为自己的水平是自身综合能力的发挥所致,但农村女生在“能力”“他人帮助”等具有稳定性、可控性的归因上显著低于另两类学校的女生,她们把学习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寄托在如“运气”这类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上,因此培养她们的学习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应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男生则因为自信心较弱,从而对自我肯定不够。

3.学习层次差异

分别对学生总体、三类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归因因素进行学习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再对经F检验后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q检验。数据表明:在学习水平总体归因上,学优生对“能力”和“努力”的评价高于或显著高于中等生和学困生,他们与另两类学生在相关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他们在学习上对自己更倾向于做出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他们认为自己的优秀成绩是自己知识积淀和刻苦学习带来的,中等生和学困生由于没有知识积淀的优势,加上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卑心理导致归因时更倾向于自我否定。另外,学优生和学困生对“学习环境”的归因都明显高于中等生,表明教学中为促进他们的提高更要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学优生在“他人帮助”的归因中指标显著低于另两类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封闭状态对他们数学后续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表2 不同性别初中新生学情归因的平均数

(二)对学生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当被问及“你最期望什么样的数学老师?”这一问题时,学生们回答重要程度居前五位的依次是:教学水平高且有幽默感(65.7%)、能与学生进行亲切和蔼的交流(58.3%)、解答学生问题时细致、耐心(41.7%)、教学认真负责(39.4%)、对学生学习能严格要求(27.4%),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希望在轻松、愉快、交流、尊重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这对教师无论在业务还是在学生心理的把握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回答“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初中数学”时,统计数据排序如下:认真听讲做笔记(64%)、积极钻研思考(60.9%)、多练习并改错(49.7%)、独立完成作业(25.1%)、主动学习(15.4%)、多与同学交流(14.3%)、请教老师(13.1%)。表明学生们在面对未来学习时普遍缺乏“主动与交流”的心理准备(学习交流的多元化则更是无从谈起)。这无疑是他们今后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不利于数学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应予以重视。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城区中学初中新生将数学学习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郊区和农村中学初中新生则将数学学习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各类学校新生在稳定性、可控性的归因上存在不同。

(2)各类学校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内在的、可控的归因,女生则倾向于对稳定性因素的归因。

(3)初中新生中的学优生比中等生、学困生更倾向于做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中等生、学困生则更倾向于做可控的、不稳定的归因。

2.建议

(1)掌握归因理论,实施动态归因。初中新生的学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应当定期实施学情的动态分析,为数学教学提供依据,使教师能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2)重视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查表明中等生和学困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源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缺失。在现有生源的条件下,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要想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比较可行的途径是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提出学生学习数学应遵循的“八字方针”:主动、创新、持久、自信。旨在让学生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焕发出内心的真正动力。

篇3:七年级数学学情分析与习惯培养

一、学情分析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 他们上课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 发言也较积极, 作业能按时完成, 配备的一套教辅资料也能适当地写一部分, 因此每次测验这部分学生的成绩还算可以。另一部分学生 (约20%) 学习习惯不好, 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尽如人意, 学习成绩极不理想。从课堂上看, 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很容易分心, 有的甚至没有学习数学的意识。例如, 在一次数学课上, 我让学生先阅读讨论教材, 研讨导读问题, 学生读书时, 我在教室巡视并参与讨论, 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看书, 拿笔点点画画, 讨论也很热烈。可是有一个学生两眼紧闭, 像是在睡觉, 还有个学生拿着笔给课本上的图画涂色……再从课下看, 有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 马虎粗心, 格式不规范, 甚至抄袭严重。这些孩子不写、不交作业, 即便是在课代表和老师的逼迫下写了、交了, 也是写得乱七八糟、错误百出。然而可喜的是, 还有一部分学生 (约20%左右) 有主动学习的行为, 他们喜欢上数学课, 学习热情很高, 善于动脑筋, 喜欢动手操作, 喜欢与老师交流, 同学之间也常在一起交流、讨论。这部分学生课前都有预习的习惯, 他们会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 并带着问题听讲;上课精力集中, 认真听讲, 思维活跃, 积极回答问题, 勇于发言;课后作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辅资料写得密密麻麻, 书面整洁、美观;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他们会激烈地讨论、及时请教老师, 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因此, 我常常给学生们说这样一句话:“同学们的好成绩, 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而是同学们自己学来!的。”换句话说, 是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好。因此, 培养起始年级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融会贯通的知识, 还要研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道理我相信很多教师都很明白, 但是“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们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 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那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要知道,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个大的系统的工程, 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对一地去和学生接触、交流, 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 激励他们不断提高。

二、习惯培养

美国作家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道:“行为变成了习惯, 习惯养成了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并提出了“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出自于习惯的支配”这一观点。由此可见, 正因为有好习惯和坏习惯并存, 也因为两种习惯产生的影响和结果截然不同, 因此, 我们应该看清习惯、重视习惯, 并通过好习惯的养成来进行自我完善和重塑, 这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 如何培养起始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必要, 我认为, 教师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1. 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根本。据了解, 很多成功人士的知识一部分来自学校, 而更多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实践、自学和科研获得。自学离不开阅读,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 初步具有自学的能力, 但七年级学生还处于直观模仿状态, 大多学生只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 认为写完作业完事大吉。所以, 从初一开始教师就应该纠正学生“数学课本不需要阅读”的错误认识, 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 并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方法,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努力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记笔记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 课堂容量大, 从初中时期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据我多年的教学观察分析, 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 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深刻。

3.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习惯。

动手实践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加深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另外, 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各抒己见, 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使脑、口、手并用, 激发了思维, 活跃了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 作业习惯。

写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写作业前, 学生应认真阅读、复习课文, 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 认真审题, 弄清题目是什么题型、什么条件等。如遇到难题, 可向教师或其他同学请教, 切不可应付、抄袭。

5. 思维习惯。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钥匙。

让我们深入学生、融入学生, 更多地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摘要:霍吉曾说过:“行为变成了习惯, 习惯养成了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适用。学生们的好成绩, 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而是同学们自己学来的。换句话说, 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因此, 培养起始年级的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篇4:中职学生数学学情调查及应对策略

一、学情调查

“学情”有着宽泛的外延,包括心理状况、思维状况、认知状态、学生素质、发展规律等,也包括与学生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兴趣、内容、方式、时间、效果、生存环境、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成功感等等。根据以上研究目标,我们对一年级的169名学生进行了涉及心理、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的三套问卷调查,包括《中职生学习数学中的心理因素调查问卷》《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调查问卷》《中职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测试卷》共59题,还随机对其他年级的学生进行座谈调查和教师谈话调查。其中数学学习测试情况如下:

平均成绩36分,及格率为6%。

二、学情分析

1.数学基础较差

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同年级学生,达不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占多数。统计数据显示数学基础知识不及格的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94%。

2.初中时教师关注不够

初中时由于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教师们只能把精力全放在如何提高升学率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因此造成这些学生基本无人“照看”的情形。初中时没有或很少接受过教师指导的学生占26%。

3.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大

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学生品行、习惯、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我们归纳有三类教育不当家庭:一是溺爱型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要求;二是放任型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不管不问,孩子考好了得不到肯定,考差了不被批评,这一类家庭在农村尤其多;三是压力型家庭,对子女的成绩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以致揠苗助长,使孩子谈学色变,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学生心情受家庭影响的占45%,选专业听家长的占47%,但当需要倾诉时只有9%的学生选择家长。

4.网络对学习有负面的影响

调查中有34 %的学生有上网的习惯,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和玩游戏。他们承认,在网吧结识的朋友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太好。

5.多数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

上数学课时能做到认真听讲的学生仅占33%,其他2/3的学生精力不能集中。能坚持独立完成作业的仅占26%,有30%的学生基本上不做或很少完成作业。学生在看到“当你学习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是否会主动找老师问清楚”的问题时,回答“不会找”或“不一定”的占66.7%。在回答“上课老师提问时你是否会主动举手回答”的问题时,30% 的学生表示只要不点到自己从来不主动回答。说明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上不能主动与老师配合,而这部分学生又容易被老师所忽视。这种被动的学习状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困难越来越大。

6.学生本质好,具有可塑性

在心理状况与特点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并没有因为在学习上暂时落后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们都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希望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学习成绩,摆脱学习落后的状况。有83%的学生能够认识到现在学习的好坏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影响很大,而且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均认为上学非常有用。93%的学生希望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还有3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升入大学深造。在问到“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就要肯于吃苦,你认为这样做值得么?”的问题时,90%的学生回答“值得”。座谈中一些学生也谈到“对那些学习好的同学非常羡慕,自己也想取得好成绩,可就是不知如何去做”,这就为提高其数学成绩,改变其落后状况提供了可能。

三、应对策略

1.读懂学生,尊重学生,架起师生之间的亲密桥梁

子曰: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状况、学习兴趣等)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情感培养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动力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成功时多赞扬,错误时少责备,使学生爱教师。师生和谐融洽,学生自然就爱学习。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既想奋起前进,又信心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学生,不是一朝一夕或只言片语就能奏效的。所以他们的转变需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找学生谈心,是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场合。我认为,办公室不是最恰当的地方。学生被叫到办公室,往往认为又要挨批了,首先心理上产生胆怯,与教师产生隔阂,此时,老师的良苦用心就很难奏效。所以最好选择其他环境,譬如运动场上、上学路上、课间等。这就需要老师用心捕捉时机,所谓春雨润物细无声。当然,爱学生绝对不是迁就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的无原则的爱,应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

2.分析原因,正确引导,帮学生努力找到进步的方向

许多学习困难学生面对自己落后的数学成绩,不能正确归因,容易以偏概全,自我否定。因此,数学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导致数学成绩落后的原因,做到两点:第一,要尊重实际,避免过于自责。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由于存在学习基础、起点的不同,每个人努力的程度和学习方法也不同,暂时出现成绩的差距是正常的,只要自己肯于吃苦,发奋努力,是完全可以弥补差距的。第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成绩不理想的具体原因,是上课不专心,还是复习不得法;是自己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病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差,但就是好动坐不下来,教师可以及时干预引导,甚至施以措施;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又不注意预习,所以上课听不懂,教师就要指导和训练学生如何预习。不管哪种情况,上课记笔记、重要知识用红笔标注,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他们记笔记,课后检查笔记,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有长期数学考试“失败”的痛苦体验,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的甚至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一见到数学书就头疼,一遇到考试就紧张。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进行心理辅导和学法指导,着力介绍心理暗示的作用,多讲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成功案例,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卸下思想包袱,找回学习成功的自信心,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变“我不行”的消极心理暗示为“我能行”的积极心理体验。

3.重视综合能力培养,创造高效数学课堂

①感受成功、树立信心是成功的前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方法条件,把活动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上。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合适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把课堂当作追求梦想的地方,学会学习,感受成功。每章的开始部分,内容往往比较简单,与前面的知识联系也较少,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放慢教学节奏,适当联系有趣例子,让全体学生都能听得懂,从而树立信心。

②养成教育、注重过程是有效途径

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相互促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首先,采用“读、思、问、记”的形式指导学生预习,着重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启发学生对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疑问进行思考,理顺知识关系,逐步使学生能够联想、迁移到相应的知识,记下疑难部分。其次,挖掘和拓展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大量具有创造性的素材,给例题注入现实生活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科学渗透;再次,精讲、巧总结,留下空间,创设情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及学习过程的体验,围绕重点,紧扣教材,拓展延伸,逐次深入,让学生写出数学课本中所讲章节要点及自己的感受或创新思维。最后,教会学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独立小结、及时回顾等方法,弄清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应用。

③解题教学、发展思维是直接手段

课堂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加强数学解题教学呢?首先,对数学课本例题采用“一看,二议,三评,四挖”的教学思路:一看,看清题目;二议,议条件和结论;三评,评解题方向、评比交流、评解题途径;四挖,挖课题反思、挖数学思维、挖应用范围、挖举一反三。其次,精选典型综合的习题,做到课课检测、节节验收、章章测试,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强化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发展,让学困生愿解题、会解题、乐解题。比如,利用“一题多解”法,教师首先给出某种题型一种详细解答过程,让学生去模仿,去揣摩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寻求其他解题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发散思维。

④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是内在动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尤是。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共同讨论,一起动脑,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信息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信息。课堂讨论是培养自主学习、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正确见解,共同分析其错误原因,引导他们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只要教师敢于放手,因势利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逐渐养成和提高。

⑤分层教学、各取所需是进步的保障

教师在钻研数学教学大纲、教材的前提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最基础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具体地讲:

教学目标层次化。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课堂教学层次化。在数学课时安排上,以中等学生为基准,带动两头。一些能力拓展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留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去探索。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作业层次化。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学习不再那么困难,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课外辅导层次化。开展第二课堂,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数学辅导。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利用课外活动,对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篇5:数学学情分析

怎样了?到底是怎样了?这个大大的问号一向盘旋在我的大脑里,像是恶魔一样缠着我,揪着我。从放心到担心,再到焦虑,最后演转成痛心,我该表达点什么呢?所有都是“我以为他们会怎样…我以为他们会怎样…”爸说得对,我的我以为到底是什么?

看着他们的语文成绩我着实是心里拔凉拔凉的,作为班主任我还真不明白我该做点什么?前提是我能做点什么?w老师说我又没教语文我担心什么?确实担心也没用!下午的数学考试我极度纠结,果然没考好。我以为除了邓zz,其他人都该得优的,结果是越改越不开心,是我的得失心太重了吗?

试卷是去年的期中卷,题量适中,难度较小,都是一些基础题。新课以及练习课,这些类型的题目我们都学习过,也详细的分析过,而且结合了各种学习形式,怎样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呢?课后反馈,课后辅导,我认为他们是掌握了,但是一检验怎样会这样?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昨日把试卷发下去,我要求他们自己改错然后再给我检查。一个一个的检查并帮他们分析错误点,85分以上的题目他们都会做,他们告诉我考试时没有读题目就开始做了,也没有去理解题目的意思,看来习惯是个大问题。我是没想到失分点最多的居然是计算题,口算题还有学生丢掉了6分,笔算丢8分的都有几个,不检查不认真是他们最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题也是一个大的失分点,很多同学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或是没有去认真思考过题目的意思,甚至有同学明白是求正方形的周长却失分了。明白公式却不能运用,个性是灵活的运用,这是后进生最严峻的问题。两极分化很明显,部分后进生基础过差,超多的课后辅导效果也不是那样的好。

考试范围涉及了五个单元,第一个单元除了个别同学没掌握好,其他人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也需要适时的复习。第二单元我认为是他们最易掌握的,实际的掌握状况也不错,主要是不认真丢失超多的分数。第三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后进生来说很难理解,但透过连加求周长的方法他们还是会的,实际运用却不好。第五单元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也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单元。很多知识点后进生不能灵活运用,只会进行最基本的运算。课堂中他们也会用心参与,但很多时候分神、讲小话、做小动作…可能是课堂氛围还不够吸引目光,教学方法还不适当,课堂效果还不是那样的理想。

这个组合的新班级,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有进步,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完成的质量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不认真完成…小组的建设不完善,不太会讨论交流,不会汇报,喜欢直观的知识,抽象的理解很差…当然,我自身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教学经验,没管理经验,知识的衔接也不是那样的好,语言不够生动,简洁。

在接下来的半个学期,我会根据自己的不足,尽量完善我的教学工作,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走进他人的课堂聆听,反复备课,多反思多改善,调动课堂的氛围。当然,要选用最优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篇6:数学学情分析

1、态度两极分化严重;

2、基础知识较差;

3、概念理解没有到位;

4、缺乏应变潜力;

5、审题潜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6、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思维不严密。

二、今后教学思路

1、注重“三基”教学

“三基”的教学和训练是指: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潜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取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强化过程意识,培养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务必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向学生带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挖掘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要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常性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复杂的数学语言进行分解与简化的潜力;要透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与反思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潜力。

在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构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策略,同时设计解题的策略,让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篇7:数学学情分析

两班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言用心,部分同学表现的比较出色,但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潜力和理解潜力不尽人意,学习成绩极不理想。从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作业和试卷上的错误比较多,对于老师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孩子要个性注意。

二、学习习惯

多数部分学生能主动学习,深得老师赞赏。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齐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个别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靠老师讲解,依靠同学的帮忙,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三、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帮忙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先从行为数学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数学,后到提高数学学习潜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深入了解,个性是对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理解与运用。

3、注重开发性使用对教材,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对基本技能的训练,透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是转成超多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好处,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同时,重视潜力的培养,继续加强运算潜力、思维潜力的培养。

篇8:高中数学学情调查问卷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前测;方法

学情前测的概念就是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诸如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所处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能力等,从而可以进行更好的教学活动。

一、学情前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教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在相应的结果帮助下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结果反映出来的学生特点去选择合适的计划,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有利于在学生中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而环境对于学习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但教师的作用占大部分,通过学情前测得到的结果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有了初步了解,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教师不能一味强加给学生自己的观点,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下进行思考,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通过学前预测的结果,教师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共赢,因此学情前测的有效实施为取得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了先机,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就不再是难题。

3.有助于學生学习成绩的跨越式提高

通过学情前测的有效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有助于实现学生数学成绩的跨越式提高,并且能够在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阶梯式进步局面,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带动,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中等的学生进一步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环环相扣促进发展。

二、实施学情前测的方法

实施学情前测的方法主要由常用的三种方法构成。

1.摸底考试

通过摸底考试检测全班同学的数学基础,了解全班同总体的数学水平,通过摸底考试可以得出全班同学数学基础的分布状况,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设计考试题时要做到难易结合,能够体现出学生成绩的阶梯性。

2.个别考查

针对某一部分学生进行考试,比如选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检测,寻找他们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找到帮助他们提高成绩的突破口,从而可以通过检测对症下药,提高成绩。

3.个性检测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对数学学习厌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思想上不愿学习数学,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只要让他们转变学习态度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另一种是智力原因造成的或学习态度造成的,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然后再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目的的实施教学就要做好学情前测工作,通过学情前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全体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1(08).

[2]许向阳.探析小学数学中学情前测教学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5(07).

篇9:小学数学学情分析

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差些,如:爱玩,喜欢做小动作等;理解力和接受力相对也差些。但是,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凡事喜欢问“为什么”,生活与数学是密切相关的,从实际生活中找例子引入课题,既拉进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学习:

一、关注兴趣需求,激发情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尽最大可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创设的情境一定与所讲内容紧密联系。

二、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欲望。

小学生内心有很多需求,急于知道答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求知欲,师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使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三、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

在上课的过程中,延伸书本知识,比如奥数题,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关注认知误区,避免隐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误区。

五、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

习惯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写竖式时一定要小数点对齐。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就是数数计算、简单的图形认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困惑的,理解方面也没有大的差异。到了五、六年级,知识点有些难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推导有了一定的要求。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都是期待上一个好的中学,要想考上一所好的中学,就必须把五、六年级的基础打好。除此之外,再加强一些奥数方面的练习就更好了。下面从小学五年级说起。

五年级知识目录:

上册——小数乘法

4课时;

小数除法

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简易方程

6课时;

找规律

2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

4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4课时;

数学广角

8课时 上册共需34课时

下册——轴对称

6课时;

因数与倍数

6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

8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课时;

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统计、打电话

4课时;

数学广角

6课时 下册共需40课时 总共74课时

学生状况:成绩总是及格以下,基础薄弱;不喜欢动手,也不喜欢数学。辅导方案:

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入手,尽最大可能联系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有用的。

⑵培养学生动手习惯:采用鼓励手段去培养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动手的好处。⑶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

辅导课时数

目标

24课时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基础题能够熟练应对

46课时

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提高,若干知识点的考查能够应对

60课时

相关专题的奥数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提高 六年级知识目录:

上册共需29课时

上册——位置

1课时;

分数乘法

4课时;

分数除法

4课时;

6课时;

百分数

6课时;

统计

2课时;

数学广角

6课时

下册至少共需29课时

下册——负数

1课时;

圆柱与圆锥

4课时;

比例

2课时;

正比例、反比例

6课时;

比例的应用

4课时;

空间与图形

4课时;

统计与概率

2课时;

综合运用

6课时 六年级至少需58至60课时

学生状况:想考一个好点的中学,但是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平均在四五十分,总之来说,基础不好。辅导方案:

⑴肯定学生的态度。有梦想是好的,要想实现必须有行动,既好好学数学,把成绩提上去;再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不懂的做标记,等老师讲解完,再做笔记,增强记忆,这样效果会好。⑶ 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

辅导课时数

目标

24课时

对书本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做题熟练

46课时

计算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有了提高

60课时

篇10:六年级数学学情分析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学期本人担任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进行学情分析对提高学生成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都有好处,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结成文如下。

1.本班男女生人数基本均衡,学生总体比较调皮,活泼,上课气氛活跃。其中男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敏捷性优于女生,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判断能力却不及男生。

2.学生以往成绩: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尤其是计算能力较差,部分学生连小数的乘除法都不会。据了解,学生以前成绩不是太好,尤其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另外也存在着两级分化现象的现象。3.由于留守儿童占有一定比例,加之家长也较忙,学生又缺少自制力,部分学生课外学习几乎无人督促,家庭作业经常做不完。

4.学习习惯:约一半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约有四分之一学生学习需要经常由老师督促。剩余四分之一学生学习较懒散、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抄袭作业等。做作业时不细心,导致作业中经常出现抄错数字或简单计算出错的情况,没有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有相当比例。5.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开校已经几周,全班只有两三位同学向主动向我请教过问题,而家庭作业中稍有难度的题,大部分学生会空着不做,也不去问,不请教。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李琰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的永恒主题,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打算。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平时的作业,从平时的小事做起,先学会怎样学数学,然后再说提高学习能力。具体就是上课操心听,做题时要注意格式,做题时要细心,避免不该犯的错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尽量让学生掌握好现在 的所学的基础知识,另外还要让学生不断补好前面的不足之处,争取发现一个遗漏点,就补好一处。

3、“吃透”教材。上课前要“吃透”教材包括以前的教材,还要了解学生以前的知识结构,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

4、加强应用题教学,特是注重引导学会分析方法,尽量避免程式化练习,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与生活实际与已有经验相联系的知识素材,多创设分析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悟“学以致用”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

5、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对优良学生,鼓励他们还要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要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不光是为了考试分数高,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

6、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基础训练,使每位学生能学到最基本的数学,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7、做好家长、学校、学生三方面的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得到家长和学校的支持。

8、开展学习反思活动,要求学生对课本的每一知识点或每一单元学习要有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效反思,并能在同学之间交流。

篇11:五年级数学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的数学,这个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普遍成绩不是很好。存在的问题是首先是学习兴趣不是很高,部分学生甚至有厌恶感,同时,许多学生还是为学习而学习,谈不上兴趣问题;其次是回家不会学习,无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就这个班的具体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本班有学生60人,黑小花是学习有障碍,平时是不学习的。马涛是很情绪化的一个学生,今天愿意听,他会听点,但也不能坚持一节课,要是今天不在状态,不仅自己不听还会去影响身边的同学。课堂作业本必须再三催促才能完成一部分,回家作业是重来不会做的。作业拖欠、不完成现象严重。班级中有一半的同学回家不写作业,连续多次课堂作业不做也不交,每次老师都有提醒,后进生人数占到二分之一以上。这个班还有一个特点,课堂上一些学生的听课效率极其低下,所以这也是造成成绩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丁生波,他很聪明,但是他很自以为是,上课作业慢,回家不写作业,虽然聪明,但成绩一直不高。哈丽,金娟,马蓉等同学,学习态度还是很端正的,但是由于基础比较差,做一些基础题还可以,做一些灵活题,就比较困难。总之,这个班的整体水平比较差,后进生面广,优秀生很少。

学习习惯和态度极其散漫和马虎,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地方,尤其是在个人专业及课堂教学水平方面,都比较稚嫩。但我相信只要多学习,多投入,多努力,改进方法,一定能有较好的收获。

上一篇:心理健康的自我鉴定下一篇:联席会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