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制度包括哪些

2024-06-19

问责制度包括哪些(精选8篇)

篇1:问责制度包括哪些

企业有哪些内部控制制度

一、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批准制度

治理结构面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层间应形权责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各项管理落实处管理部门设置面建立完善科、符合企业特点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效设置各部门岗位建立部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实行相容职务相离根据内部控制要求单位确定完善组织结构程应遵循相容职务离原则单位经济通划五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记录般情况述每步骤由相独立员(或部门)实施能够保证相容职务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发挥

二、规范财务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依据计家统计制度等规制定适合本企业计处理程序实行计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计控制系统实行家统级计科目基础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设定明细科目集团性公司更必要统级公司计明细科目便统口径统核算明确计凭证、计账薄财务计报告处理程序与遵循计制度规定核算原则使计真实现家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提供信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企业外部各关面解其财务状况经营提供信息目标

预算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组部达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经营、资本、财务等度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全程要营业收入、本费用、现金流量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预算结及进行科析产差异进行效控制

三、健全财产保全制度防范市场经营风险

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授权员财产直接接触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安全完整

树立风险意识针各风险控制点建立效风险管理系统通风险预警、识别、评估、析、报告等措施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控制必要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关风险识别、规避控制

四、完善用制度加强信息管理

力资源要素数量质量状况力资源所具忠诚、向力创造力企业兴旺发达力强推力所何充调企业力资源积极性、主性、创造性发挥力资源潜能已企业管理任务力资源控制应建立严格招聘程序保证应聘员符合招聘要求要定期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更完规定任务;加强职工业绩考核调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效性针性企业应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借助管理计手段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披露相关重要信息

内部审计控制内部控制种特殊形式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否合规、合理效独立评价机构某种意义讲其内部控制再控制内部审计企业应保持相独立性应独立于其经营管理部门受董事或属审计委员领导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并审查结向企业董事或高管理局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与靠性篇二:公司内控制度样本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及子公司可以参照本制度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第四条 内部控制的制订原则

1、合法性原则。本制度的制订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2、全面性原则。本制度的制定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3、重要性原则。本制度的制订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4、有效性原则。本制度相关具体业务控制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

5、制衡性原则。本制度制订的七项具体业务控制,涉及的企业的机构、岗位设臵和权责分配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6、适应性原则。本制度制订的七项具体业务控制,合理体现了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7、成本效益原则。本制度的制订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第二章 货币资金

第五条 本制度所称的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六条 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需明确,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应合理; 2.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3.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有完整的记录,银行印 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第七条 货币资金不相容岗位包括: 1.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2.货币资金的保管和盘点清查; 3.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等级工作。

第八条 货币资金的审核批准程序:申请→审批→复核→支付。

第九条 企业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坐支现金。

第十条 企业需指定专人定期与银行对账,并指派对账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进行 审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相符。

第十一条 企业应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如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第十二条 会计印章管理的要求。

1.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2.银行印鉴的个人名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会计人员管理。3.现金收(付)讫章、银行转讫章由出纳员管理。

4.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印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管理。5.会计人员印章应由本人自行保管使用。

6.会计印章保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用途和范围使用,不准交由非责任人使用,不准在空白单证及纸张上用印。

7.会计印章一般不得携带出公司使用。确因工作需要携带出单位使用的,须经公司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并由保管人监督使用。

第十三条 票据管理的要求。

1.空白支票等银行票据和其他有价证券由出纳员保管。

2.发票应由专人保管使用,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发票的盖章、领用备查登记应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发票开具人员从指定人员处领用发票后,会计人员进行备查登记。发票存根联应交存会计机构存档。

第三章 采购与付款

第十四条 本制度所称的采购与付款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款项的行为。企业外购劳务并支付价款的控制可参照执行。

第十五条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1.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应当合理; 2.请购依据应当充分,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3.采购与验收的管理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清晰,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购进商品的验收等应当明确; 4.付款方式、程序、审批权限等应当明确。

第十六条 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包括: 1.请购与审批

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3.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4.采购、验收与相关的会计记录 5.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第十七条 各部门负责人根据部门需求和库存情况做出商品申购计划,填写物品申购单,报值班领导审核,上交仓库主管审批,仓库主管根据仓库库存情况及各部门总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第十八条 根据审批后的采购计划成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制定具体的询价方案,编制询价文件,通过收集信息来确定被询价供应商的名单,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报

价单、售后服务承诺及相关优惠条件确定二至三名候选供应商,将供应商名单上报,按审批后的意见确定最终供应商并进行采购。

第十九条 购回商品交仓库管理员验收,仓库管理员凭采购单及销货清单清点货物,填写入库单。采购部根据入库单及收到的发票填写付款申请,财务中心依据合同协议、发票等对付款申请复核后,按规定权限逐级审批后同意付款。

第二十条 由于质量或规格不符等原因要退换货的,仓储部门需对符合

退、换货条件的商品办理出库手续,并做好退换货的记录,记录退换货的日期、货物名称、数量、购货日期、供应商、批准人等。如需退货,采购部门应向财务中心确认是否已部分或全部付款,若已付款,由财务中心尽快联系供应商收回货款。对换回货物严格按照购进货物验收、入库的程序办理。

第四章 存货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所称存货,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

第二十二条存货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1.存货的验收、领用、盘点及处臵的控制流程清晰;

2.存货成本核算方法、跌价准备计提等会计处理方法符合国家规定。

第二十三条仓储部门仓库管理员要对预备入库的商品的数量、质量进

行检测,审核送(收)货单,并与实物一一核对,无误后,方可入库,仓库管理员按物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开具一式三联的入库单(一联仓库留存、一联交采购部门留存、一联送交财务中心登记入账)。由供应商直接运抵现场使用的货品:公司采购、仓储及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到现场验收,办理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生成入库单和领用单,入库单交采购员签字确认,领用单交领用部门签字确认。

第二十四条 仓储部门必须设臵存货明细账,仓库管理员根据存货入库

单,详细登记存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及金额等。财务中心审核采购合同、入库单及采购发票等单据是否准确、真实,经审核无误后按相关会计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中心每月对仓库管理员存货明细账进行稽核确认。

第二十五条存货领用时,仓库管理员应按存货的品名、规格、数量、单

价、金额开具一式三联的领用单(一联仓库自存、一联领用部门留存、一联送

交财务中心登记入账),领用人员需在领用单上签字确认,仓库管理员按领用单登记存货明细账。

第二十六条 公司仓储部门每月按存货的品种进行抽盘,每季进行全面盘点一次,填写盘点表,并与财务中心账表数据核对,对盘点差异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按相关规定上报,仓储部门根据审批意见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财务中心按公司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正确核算存货的实际成本,至少每年根据仓储部门及采购部门等提供的资料进行存货跌价准备分析,需计提跌价准备的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章 固定资产

第二十八条本制度所称的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第二十九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1.固定资产取得依据应充分适当,决策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2.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及处臵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 3.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处臵等会计处理符合国家规定。

第三十条对一般固定资产的采购由使用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待批准后交由采购部门采购;

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报公司股东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

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依据申购单、送货单及发票对新增的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并填制验收直拨单将固定资产交付给申购部门。

第三十二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固定资产丢失、损坏等现象发生;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能及使用情况提出维修计划,由维修部门审核,按规定权限报批后实施;使用部门确定哪些固定资产需办理保险,按确定的结果报批,根据批准后的意见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财务中心会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并负责固定资产的盘点,填写盘点表,与财务账表核对,同时需确认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对盘点的盈亏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根据合理的证据及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篇三:公司内控制度1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及子公司可以参照本制度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第四条 内部控制的制订原则

1、合法性原则。本制度的制订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2、全面性原则。本制度的制定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3、重要性原则。本制度的制订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4、有效性原则。本制度相关具体业务控制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

5、制衡性原则。本制度制订的七项具体业务控制,涉及的企业的机构、岗位设臵和权责分配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6、适应性原则。本制度制订的七项具体业务控制,合理体现了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7、成本效益原则。本制度的制订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第二章 货币资金

第五条 本制度所称的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需明确,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应合理; 2.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3.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有完整的记录,银行印 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第七条 货币资金不相容岗位包括: 1.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2.货币资金的保管和盘点清查; 3.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等级工作。第八条 货币资金的审核批准程序:申请→审批→复核→支付。

第九条 企业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坐支现金。

第十条 企业需指定专人定期与银行对账,并指派对账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进行 审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相符。

第十一条 企业应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如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第十二条 会计印章管理的要求。

1.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2.银行印鉴的个人名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会计人员管理。3.现金收(付)讫章、银行转讫章由出纳员管理。

4.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印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管理。5.会计人员名章应由本人自行保管使用。

6.会计印章保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用途和范围使用,不准交由非责任人使用,不准在空白单证及纸张上用印。

7.会计印章一般不得携带出公司使用。确因工作需要携带出单位使用的,须经公司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并由保管人监督使用。

第十三条 票据管理的要求。

1.空白支票等银行票据和其他有价证券由出纳员保管。

2.发票应由专人保管使用,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发票的盖章、领用备查登记应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发票开具人员从指定人员处领用发票后,会计人员进行备查登记。发票存根联应交存会计机构存档。

第三章 采购与付款

第十四条 本制度所称的采购与付款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款项的行为。企业外购劳务并支付价款的控制可参照执行。

第十五条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1.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应当合理; 2.请购依据应当充分,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3.采购与验收的管理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清晰,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购进商品的验收等应当明确; 4.付款方式、程序、审批权限等应当明确。

第十六条 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包括: 1.请购与审批

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3.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4.采购、验收与相关的会计记录 5.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第十七条 各部门负责人根据部门需求和库存情况做出商品申购计划,填写物品申购单,报值班领导审核,上交仓库主管审批,仓库主管根据仓库库存情况及各部门总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第十八条 根据审批后的采购计划成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制定具体的询价方案,编制询价文件,通过收集信息来确定被询价供应商的名单,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报

价单、售后服务承诺及相关优惠条件确定二至三名候选供应商,将供应商名单上报,按审批后的意见确定最终供应商并进行采购。

第十九条 购回商品交仓库管理员验收,仓库管理员凭采购单及销货清单清点货物,填写入库单。采购部根据入库单及收到的发票填写付款申请,财务部依据合同协议、发票等对付款申请复核后,按规定权限逐级审批后同意付款。

第二十条 由于质量或规格不符等原因要退换货的,仓储部门需对符合

退、换货条件的商品办理出库手续,并做好退换货的记录,记录退换货的日期、货物名称、数量、购货日期、供应商、批准人等。如需退货,采购部门应向财务部确认是否已部分或全部付款,若已付款,由财务部尽快联系供应商收回货款。对换回货物严格按照购进货物验收、入库的程序办理。

第四章 存货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所称存货,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

第二十二条存货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1.存货的验收、领用、盘点及处臵的控制流程清晰;

2.存货成本核算方法、跌价准备计提等会计处理方法符合国家规定。

第二十三条仓储部门仓库管理员要对预备入库的商品的数量、质量进

行检测,审核送(收)货单,并与实物一一核对,无误后,方可入库,仓库管理员按物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开具一式三联的入库单(一联仓库留存、一联交采购部门留存、一联送交财务部登记入账)。由供应商直接运抵现场使用的货品:公司采购、仓储及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到现场验收,办理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生成入库单和领用单,入库单交采购员签字确认,领用单交领用部门签字确认。

第二十四条 仓储部门必须设臵存货明细账,仓库管理员根据存货入库

单,详细登记存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及金额等。财务部审核采购合同、入库单及采购发票等单据是否准确、真实,经审核无误后按相关会计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财务部每月对仓库管理员存货明细账进行稽核确认。

第二十五条存货领用时,仓库管理员应按存货的品名、规格、数量、单

价、金额开具一式三联的领用单(一联仓库自存、一联领用部门留存、一联送

交财务部登记入账),领用人员需在领用单上签字确认,仓库管理员按领用单登记存货明细账。

第二十六条 公司仓储部门每月按存货的品种进行抽盘,每季进行全面盘点一次,填写盘点表,并与财务部账表数据核对,对盘点差异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按相关规定上报,仓储部门根据审批意见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财务部按公司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正确核算存货的实际成本,至少每年根据仓储部门及采购部门等提供的资料进行存货跌价准备分析,需计提跌价准备的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章 固定资产

第二十八条本制度所称的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第二十九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1.固定资产取得依据应充分适当,决策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2.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及处臵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 3.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处臵等会计处理符合国家规定。

第三十条对一般固定资产的采购由使用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待批准后交由采购部门采购;

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报公司股东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

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依据申购单、送货单及发票对新增的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并填制验收直拨单将固定资产交付给申购部门。

第三十二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固定资产丢失、损坏等现象发生;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能及使用情况提出维修计划,由维修部门审核,按规定权限报批后实施;使用部门确定哪些固定资产需办理保险,按确定的结果报批,根据批准后的意见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财务部会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并负责固定资产的盘点,填写盘点表,与财务账表核对,同时需确认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对盘点的盈亏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根据合理的证据及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篇2:问责制度包括哪些

一、严格把好生食品的采购关,采购生食品、肉、蛋制品注重陈色,杜绝采购陈腐、霉变食物。

二、生、熟食品存放隔离分开,熟食品加罩遮防蚊蝇、蟑螂、鼠类等叮、爬引起各种疾病。

三、食品加工中,各类加工人员必须白帽、白衣,并佩带好口罩,定期修剪好指甲,避免各类细菌污染食品。

四、生食品、蔬菜及餐具等购进时,由库管员验收、分类,建立品种台帐后分别入库统一保管,需用由厨师长签单领取后加工。

五、食品加工后销售额度每天应在员工内部进行公示制度,财务收支统一管理、管钱、管物由两人分别担任,每月进行盘点在全食堂经营人员中公示,盈亏让大家一目了然。

六、夜间安排值班,对食堂执行夜间巡逻,做好防火、防盗。

篇3:论我国的问责法律制度

关于责任制的概念, 在理论界存在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问责制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对于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不法的行为, 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追究其责任的制度。这样做可以减小该不法行为造成的损失, 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 防止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不法行为的发生。对于这个定义, 笔者认为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首先, 问责制是关于问责的法律规范体系;其次, 问责制是民主政治和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问责制的主体是具有追究权的国家机关, 一般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特设的其他国家机关。问责的对象应当是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和全体公务人员。具体来讲, 问责制的对象既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也包括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也包括一般的公务人员。问责的范围, 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形下, 问责主体可以对问责对象的哪些行为进行问责活动。

笔者认为问责的范围应该是一下内容:第一, 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其利益;第二, 滥用自己的职权;第三, 在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失误;第四, 进行贪污受贿等行为;第五, 对于自己的工作懈怠消极;第六, 执法过程中违反公正等原则, 枉法裁判;第七, 其他的情形。

问责标准就是进行问责行为的时候所依据的原则, 根据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 问责的标准大体上有过错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各国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各自的侧重有所不同。

二.我国问责制的成效和缺陷

近些年发生在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及不正当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进行犯罪的方法和手段日趋隐蔽和多样, 为此, 我国各级政府都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着对问责制的研究和制定, 综合来看, 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了一些问责的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务院等行政部门为了减少和防止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颁布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让有关问责主体对问责对象进行问责行为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进步。二是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了一大批具有违法行为的国家公务人员, 无数的市级甚至省级等高管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三是强化了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进行违法行为的后果, 使他们不敢再步前者的后尘, 进行犯罪行为。

但是, 问责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 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 在立法上具有滞后性, 表现在法律位阶低, 缺乏权威性;法律规定不一, 缺乏统一性;法律规范过于笼统, 缺乏可操作性。第二,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问责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 不仅职责权限模糊不清, 而且政务活动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异体问责比较薄弱, 同体问责刚性不足, 前者指的是来自系统内部的问责, 后者指的是来之系统之外的问责;问责的对象的范围太小, 对于一些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处罚;问责的结果也浮动太大, 对于同一种违法行为, 有的规定处罚过于严重, 有的规定处罚则太轻。这毫无疑义地侵犯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的发生起到了放纵作用。当问责行为启动的时候, 没有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

三.问责制的构建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责制度的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问责制度进行完善:

第一, 明确有权进行问责行为的主体和权限界线

问责行为的实施由一定的主体进行, 对实施了犯罪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进行责任的追究。对于问责主体, 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根据我国及世界上其他法治国家的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在对问责主体进行有关的立法活动的时候, 可以对问责主体进行相应的分类, 主要是两种, 即一是来自系统内部的同体问责的主体, 一种是来自系统外部的异体问责的主体。2.划清各个问责主体的各自权限。不同的问责主体, 必定会在问责的方式和惩罚的力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明确它们之间的界限, 有利于问责工作的展开。当然, 这里所说的权限界限的分开并不是说让他们之间的联系断绝, 而仍需要在权限划分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相互的配合, 共同促进问责工作的开展。3.要正确处理公民在问责活动中的作用。作为主要的社会监督群体, 公民可以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申诉等方式向国家机关反映, 也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曝光。

第二, 拓宽问责的适用范围。

在我国和大多数的国家中, 关于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的追究处罚的范围不尽相同。但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应有的处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 即使是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也不例外。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 问责的范围过于狭小, 有些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不在问责的范围之列, 是他们逃脱了应有的处罚。所以, 有必要对我国问责的范围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扩大, 涵盖更多, 更全的犯罪形式。

第三, 统一问责的标准和责任体系。

由于在我国的问责实践中, 进行问责和处罚的依据不尽相同, 这必然导致对于国家机关或者国家公务人员的相同的行为做出不同的处罚决定。这是违背法律的公平等原则的,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放纵一些犯罪的发生。所以, 要在立法的时候, 对于问责的标准和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 并且同意他们的标准和应当承受的处罚。

参考文献

篇4:基金买卖费用包括哪些

2.赎回费。目前国内基金在赎回的时候还要收取赎回费,主要是支付在赎回时的操作费用。一般的赎回费率在赎回金额的0.5%左右。同样是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一些基金公司推出了赎回费随持有时间增加而递减的收费方式,即持有基金的时间越长,赎回时付的赎回费越少,持有时间长到一定程度,赎回时就可不收赎回费。根据最新的基金法规,25%的赎回费是要计入基金资产的,以补偿没有赎回的投资者可能受到的损失。

3.基金管理费。基金是委托专家理财,需要付给专家也就是基金公司一定的管理费。目前国内的年管理费率一般在0.3%~1.5%之间,视投资目标和管理的难易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收益和风险较高的品种,管理难度也较大,如股票型基金,管理费较高;而收益和风险较低的品种,如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费较低。管理费的支付方式和销售费、赎回费不同。后两种费用是在买卖基金的时候支付或从赎回款中扣除,而管理费则是从基金资产中扣除,在实践中,一般是每天计算,从当日的净值中扣除,投资人不需要额外拿钱出来。

4.托管费。基金的管理原则是“投资与托管分离”。托管机构负责基金资产的保管、交割等工作,同时还有监督基金公司的职能,所以需要付给托管机构托管费。在国内,一般年托管费为基金资产净值的0.25%左右。

篇5:公司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一、各部门岗位责任制。

二、人力资源类

1、招聘管理制度

2、培训管理制度

3、辞聘管理制度

4、薪酬管理制度

5、绩效管理手册

6、员工手册

7、新员工入职培训手册

8、考核管理制度

9、考勤管理制度

三、行政管理类制度

1、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2、值班管理制度

3、印章管理制度

4、车辆管理制度

5、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6、餐厅管理制度

7、会议管理制度

8、档案管理制度

9、宿舍管理制度

10、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1、保密制度

12、电话使用管理规定

13、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使用管理规定

14、电脑使用管理规定

四、财务类制度

1、信用管理制度

2、员工交通补助管理办法

3、报销管理制度

4、出差费用管理制度还有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篇6:问责制度包括哪些

不得越级打小报告、有任何正确的建议或想法,通过书写文报告的形式交与上级部门,公司将做出合理的回复。

二、 服从管理、服从分配、不得损毁公司形象、透露公司机密。

三、 上班不得迟到、早退、矿工;上岗时不得嬉笑打闹、赌博喝酒、睡觉而影响本公司的形象。

四、 公司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员工要服从安排并完成该时段要求完成的工作,不相互推诿。

五、 上班时间非工作电话不准接听,上班时间不准长时间聊私人电话,卫生实行轮流制,必须做到整洁清爽。

六、 认真听取每位学员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损坏公司财物者照价赔偿,偷窃公司财物者交于公安部门处理。

七、 员工服务态度:

1、热情接待每位学员和家长(您好!欢迎光临!请~!),做好积极、主动、热诚、微笑的服务;

2、对公司的业务非常熟悉,耐心地介绍,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向同事请教;(工作中语言——不好意思!请稍等!对不起!路走轻、说话轻)

篇7:问责制度包括哪些

县级行政机关推行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相关内容

腾冲县审计局

(2010年3月29日)

一、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一)管理重点

1.政府投资重大项目

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是指县人民政府当年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

2.重点民生专项资金

重点民生专项资金是指县人民政府当年确定的重要工作所安排的财政资金。

3.政府年度重要工作

政府年度重要工作是指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当年重要工作。

(二)管理方式

1.重点建设项目稽查和审计

加强对政府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实施,以及资金安排、拨付执行情况的稽查和审计,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实施跟踪检查制度,每年在审计权限范围内每年选取不低于50%的数量开展稽查和审计。

2.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和评价

加强对政府重点民生专项资金到位情况、支出绩效的审计和评价,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由县财政局年初给县审计局通报。县审计局负责对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绩效进行审计;县财政局负责对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价。每年选取不少于总额的30%的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绩效进行审计和评价。

3.重点工作督查

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政府重要工作情况的督查,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行政机关开展政务事项督查。县政府督查室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针对政府年度重要工作完成情况的专项督查,并每半年向县政府报告1次督查结果。年度重要工作年初由县政府督查室向有关部门单位通报。年度重要工作的实施部门,应于每季度结束后的次月7日前,向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和县审计局报送本部门年度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

(三)实施与监督

1.推行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由政府各部门具体实施,重大项目稽查的审计工作由政府审计机关牵头,发展和改革部门配合;

公共财政资金支出绩效审计和评价,由审计机关牵头,财政部门配合;重点工作督察由政府督察部门牵头并组织实施;政府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推行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应当与社会评议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等制度相衔接,与各行政机关的本职工作相协调,避免重复交叉。

3.对实施绩效审计和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整改,向同级政府上报整改结果;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进行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稽查及公共财政资金支出绩效审计和评价具体内容:

(一)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稽查中跟踪检查的主要内容

1.项目主管部门立项、审批环节的工作效率;

2.各项目建设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财务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效率;

3.结合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检查建设项目的决策行为、环评和节能、规划和土地审批、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

被选为检查的政府投资重大项目,要检查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情况,审计其经济性,促进降低建设成本;检查建设项目的资金、土地等资源投入与产出情况,审计其效率性,促进提高建设资源利用效率;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

对外部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等影响情况,审计其效果性,促进提高建设项目效果。

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实施部门,应于每季度结束后的次月7日前,向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和县审计局分别报送本部门实施政府投资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二)公共财政资金支出绩效审计和评价

县财政局应制定对公共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办法;县审计局应制定对公共财政资金支出绩效审计的实施办法。

重点民生专项资金,是指县政府当年确定的重点工作所安排的财政资金。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由县财政局年初给县审计局通报。县审计局负责对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绩效进行审计;县财政局负责对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价。每年选取不少于总额的30%的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绩效进行审计和评价。

县审计局在对专项资金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投入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提出改进建议。其目标是通过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在保证专项资金真实、合规的基础上,揭露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效益性问题,揭示落实有关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选择重点财政专项资金以及社会保障资金、各种捐赠资金和基金等带有公共性质的资金,审计其筹措、管理和使用情况,着

重揭露和分析挤占挪用、截留滞留、损失浪费或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提高公共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合规性审计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经济性审计重点审查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节约程度、判断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遵循了最经济的原则。效率性审计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的使用结果或产出与投入的关系,检查专项资金在安排和使用中是否以一定的投入实现了产出的最大化,或者在取得一定的产出时实现了投入的最小化。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常用评价标准包括:1.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尤其是各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或办法;2.经过批准的专项资金预算标准;3.公认的或良好的实务标准,如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4.被评价组织或单位自行制定的标准,如可行性报告、预算、目标、计划、定额、技术标准、产出能力等;

篇8:我国审计问责制度问题研究

审计问责制, 就是国家政府审计结论中, 对组织与个人关于财产使用的成果、效率、去向等问题进行责任追究而建立起的机制。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与政府功能的转型和升级, 我国提出要构建起全面责任制政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全责统一、依法治国、公开公正、自由民主”等话题在社会上获得热烈的反响, 这促进、激励我们要提高审计问责的力度, 对政府机关、公共权力进行科学、严格、有效的监督, 进而实现责任制政府的战略目标。

二、我国审计问责制度的概况

(一) 审计问责制度在我国有一定的法律基础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审计机关由国务院组建, 监督并审计国家及地方各政府部门、企事业组织、财政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以及开展经济活动和履行经济责任的具体情况。审计机关具有监督审计权, 由国务院领导, 任何个人、社会团体、行政机关都无权对其正常审计监督工作予以干涉。

(二) 审计问责制度要追究重大决策失败的管理责任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创新预算编制制、建立完善公共权力体制等目标, 体现出在我国预算管理中审计的作用与地位。从2003年非典问责后, 出现重特大事件时, 相关责任人就会受到相应的责任追究, 这代表着审计问责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完善民主决策制度, 包括要健全追究决策失误责任、社会听政与公示、专家咨询、集体决策重大事项等制度;要规范新闻发布制度;要增强政府机关工作透明度, 进而提高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 运用审计公告的方式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

开展审计公告是构建“高效廉洁、公开透明、协调运转、行为规范”政府的基本条件与重要举措。它既是政府机关进行政务公开的关键内容, 也是监督制约权力的重要措施。目前要建立完善的审计问责制, 在工作中要妥善处理权和责、权和民、权和法间的关系, 障碍审计问责制的顺利、高效运行。对于提高审计执行力、完善经济秩序、推动社会遵纪守法、体现审计免疫功能, 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审计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法律规定不完善

目前审计问责制度缺少全国性、专门性的法律, 缺少规范、统一的操作标准。而地方性问责制度也存在操作性差、刚性弱等问题, 制度约束力低, 行政问责执行力差、法治程度低。我国尽管建立监察、审计等问责机构, 但缺少执行机构, 造成反复违规反复审, 反复审反复违规的现象。另外缺乏详细地问责程序和规范, 存在问责弹性较大的问题。体现在重大事故的责任追究时, 正职与副职间、直接与间接责任人等责任追究时缺乏规范性。同时缺少完善的问责程序, 其具体表现为缺少救济制度、听证制度、回避制度、问责监管、问责启动、被问责官员复出等相关制度。

(二) 审计结果难以全面落实

现在我国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只具备检查权, 而没有处罚处理权, 评价与调查问责人时, 其主要特征是“问”, 只有公安、司法、监察、纪检等部门介入后才能落实和处理相关问题。因为现在审计机关与问责人间缺乏完善的问责机制和协调配合机制, 导致问责效力较差, 让审计机关处于“审计难、处罚更难”的困境。另外审计问责调查出来的问题, 一般实施经济处罚, 如追缴违规资金、处理经办人等, 而对于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 通常以“下不为例”等方式解决, 这是造成屡犯屡审、屡审屡犯情况的主要原因。

(三) 缺乏完善的审计公告制度

审计公告是审计问责制的一部分, 但目前仍缺乏完善性, 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不健全, 问责程序不明确, 没有对格式和形式进行统一;审计结果公布准则缺少关于救济、监督、制裁措施、法律责任、适用范围等条文;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和配套措施, 造成公众难以准确、全面的理解审计结果, 进而影响审计公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降低审计公告具有的实效。

四、我国完善审计问责制度的策略

(一) 建立健全问责的法律制度

面对现在问责与审计的问题, 需要建立健全审计问责的法律和制度, 整合各种政纪党纪中相关的制度, 制定并实施统一、全面的问责法律法规, 规范与明确责任处罚依据、责任界定、问责主体、问责程序等内容, 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上“固化”问责制度, 让审计问责机制有法可依。建立审计问责法律体系需要在三个方面有所转变。第一、问责对象从个人组织有别、上下有别转变成为一视同仁, 由组织问责转变成为个人问责, 将问责的范围予以扩大。第二、问责事项从普通题材转变成为重大题材, 从行为问责向后果问责转变, 增强问责质量与效率, 让问责既涉及违规运用资金、贪污受贿等问题, 也包涵监督不力、渎职、重大决策失误等问题, 增强受托责任的完成率。第三、问责手段由刚性问责代替弹性问责, 解决问责活动空间大、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 让政府工作人员慎重执行自己的责任。

(二) 增强外部协调配合与监督问责机制

第一、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组织的问责与监督。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人大, 具有监督政府部门和官员滥用职权的重要责任, 人大要运用监督方式发现并审计政府在管理财政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建立直属机构追究政府部门出现的违法行为, 对问责事宜进行协调;也可以启动对应机制处理审计部门遇到的问题。

第二、建立起协调配合财政、人事部门的相关机制。国家审计制度约束、监督权力, 不但要在执行审计职责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也要运用其他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落实审计意见, 并对其应负的责任予以追究。审计问责过程中需要做好不同问责人协调配合与共同参与的工作, 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能弥补审计机关缺乏处理权的问题。审计机关要提高和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司法机关的配合、还要积极发挥发财政、发改委、人事、组织等部门的作用, 将干部考核任免、财政拨付资金、项目审批与审计结果联系起来, 增强审计成效。

(三) 完善公告制度, 强化审计问责与监督

建立健全审计公告制度, 在信息披露环节要扩大范围、提升深度, 既能提高监督制约效果, 也能有效的问责政府部门。逐步健全公告审计结果的相关制度, 一方面要对公告内容、形式、程序、格式、发布载体等环节进行明确, 确保公告的及时发布和准确传达。另一方面要构建起全面、系统的追踪报告制度, 对公告的救济、监督、违规应承担责任以及追究责任的相关标准予以规范。另外审计部门要按照《宪法》的要求, 提高审计法律问责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增强落实力度, 追究问题官员的法律责任, 完善行政追究的问题和空隙, 让审计问责体现出自身的威慑力。

五、结束语

现在, 审计问责制度在我国还处于实践与发展的阶段, 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只有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和意见, 才能建立完善的审计问责制度。本文认为可以运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增强外部协调配合与监督机制;完善公告制度, 强化监督等策略, 解决问题并弥补问责制度的不足。审计问责制度只有发挥出监督政府行为的作用, 才能有效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摘要:审计是全球公认的反腐方式之一, 要全面发挥其反腐作用则需要健全的问责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我国审计运用行政模式, 在制度层面上体现出缺乏明确问责主体、缺乏统一问题标准、缺乏充分保障措施等问题, 造成不同机关处理同类案件而出现不同结果的现象。面对问题, 我们应该完善法律规范,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填补法律空白, 制定法律标准, 公开信息机制, 让审计问责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关键词:审计问责制度,内容,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丽.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问责制度研究[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2 (03) .

[2]冯亢.审计问责制度的完善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13 (11) .

上一篇:投资公司岗位职责下一篇:访谈老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