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2024-06-18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精选7篇)

篇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200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全面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不断深化

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七大精神。工程各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将十七大精神贯穿到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围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列出50多个研究选题,组织有关课题组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贯穿到教材编写中。围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列出20多个宣传选题,组织工程专家在中央主要报刊发表学习体会文章,深入宣传、阐释十七大精神。

深入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先后拟定50多个重点课题,组织工程专家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发表文章100多篇,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报告。

二、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拓展

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讨。召开建设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列理论研讨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围绕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各课题组召开各种类型研讨会60多次,推出了一批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针对民主社会主义问题,组织发表10多篇重要理论文章,帮助干部群众澄清错误认识,引导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继续编写反映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系列通俗读物。组织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工作扎实推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新编译和审核工作取得重要进展。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审议和修改工作基本完成,出版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形成一批阶段性成果。18个子课题组已经完成对经典著作相关领域基本观点的梳理工作;基本完成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相关领域研究情况的梳理工作;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的工作也在逐步展开。

四、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目前已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9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46个,同时还在本学科领域建立了25个博士后流动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全部出版使用,受到广大师生普遍欢迎。为进一步反映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吸收高校师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4本新教材正在组织修订。

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总体规划》,计划用8年(2004—2012)左右时间,组织编写基本覆盖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材,逐步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工作稳步推进,第二批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已经启动,第三批重点编写教材的项目招标工作正在进行。

五、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理论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梯队建设。选拔20多位思想政治素质好,学术功底深厚,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担任工程咨询委员和课题组首席专家。组织工程专家开展国情调研,了解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部分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赴芬兰、瑞典、丹麦等国进行考察。继续认真做好“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重点培养优秀中青年理论人才。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工作。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已举办18期,近2000人参加培训。各省(区、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训工作全面展开。从2007年起,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现已举办5期,培训500多人,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进行轮训。

六、工程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及时反映工程的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工程《简报》和《参考资料》已编发300多期,全面反映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介绍工程各项重大研究成果,促进工程各课题组的交流。

进一步加大对工程重大活动和重要成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工程专家参与中央媒体重要活动的力度。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的《劳动者之歌》栏目宣传工程专家。

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组织工程专家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学者来华研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加深了工程专家对世情的了解,也扩大了工程的影响。

篇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两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2007-12-15 23:50:0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两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两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2)两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同样适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但贫困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更需要各级党委,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四届中全会决定,要用3年时间把处于软弱和涣散状态的农村党支部分批地整顿好,建设好.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1994年10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会后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着眼于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使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为此提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即一个好领导班子,一支好队伍,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一个好经营机制,一套好管理制度,并把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农村基层组织作为重点。为做好这项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党支部的意见》,就3年

内分期分批完成整顿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央在提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大政方针、任务目标和方法步骤之后,对如何抓落实也非常重视,一直抓得很紧。1994年底,有关部门组成了全国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农业部、共青团、全国妇联等10个部门参加了联席会议,国务院扶贫办也是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日常工作.1995年10月,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胡锦涛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做了主要报告。1996年3月1日,中央组织部又召开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电话会议,请全国2000多名县委书记到分会场听会。在电话会议上,张全景同志再次强调”三年看头年,二年是关键”,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委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落实落实

再落实。

为了具体了解和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央组织部于1995年和1996年派出6个蹲点调查组驻村,及时了解和反馈情况。下一步还将派出3个调查组,重点调查贫困地区如何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与此同时,中组部召开一系列会议并组织10省区交叉检查,举办县(市)委书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研讨班。1996年10月下旬,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胡锦涛同志做了题为《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报告,陈俊生同志就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基层组织建设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刘云山同志就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了讲话,张全景同志做了题为《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坚持不懈地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向前进》的总结讲话。

这次会议主要是正确估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形势,研究、部署如何善始善终地完成3年整顿任务,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从两年来的工作情况看,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工作路数一年比一年清楚,工作经验一年比一年丰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具体反映在五个方面。

(一)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执政基础,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党委和各部门逐渐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办好农村的事情。

而要办好农村的事情,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较为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发展经济、科教兴农、扶贫开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等工作中注重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各地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既突出整顿后进,又兼顾全面推进。各地党委相继制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全国省、地、县三级领导干部共建立联系点7.7万个。据统计,全国有99.7县(市)委建立了农村党建责任制,初步形成了”党委结合中心任务坚持抓,党委书记带头抓常委分工负责抓,有关部门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各地还制定和实行了部门包村责任制,1995和1996两年,全国共

篇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一、行政管理信息共享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信用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商务部启动“商务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在信用信息数据库采集近300万条信息基础上,继续整合录入行业信用等级评价信息、相关部门违法违规处罚信息、医药购销领域不良信用信息等,逐步建成以商贸流通行业为重点、以资质企业信息为主体、覆盖全国各省市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同时,江苏、青海等地商务主管部门搭建“商务领域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商务信用信息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为行政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二是信息共享机制日益完善。商务部会同外交部、工商总局、海关总署等9部门制定《对外投资合作和对外贸易领域不良信用记录试行办法》,联合采集和发布相关企业、机构及个人违法违规信息。实施《对外援助成套项目实施企业不良行为内部评价办法》,对违规企业进行不良行为评价,并在行政管理中使用相关信用记录,有效发挥诚信约束作用。

三是商务诚信制度不断健全。商务部印发《2015年商务诚信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落实商务信用信息交换共享等工作任务。同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商务诚信制度建设工作。浙江省商务厅印发《浙江省商务领域诚信建设重点推进行动计划》,制定省内商务领域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上海市商务委建立商务信用信息征集制度,推动商圈商务诚信档案建设,探索重点领域信用协同管理。

二、市场化信用评价工作成效初显

一是消费信用评价结果广泛应用。在零售、居民服务等大众消费领域,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引导市场化平台企业优化信用评价标准,推动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的社会化应用。齐家家居网是一家以“互联网+装修”为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建立企业信用综合评分机制,对4万家合作商户进行资质审核和风险管理,将信用评分高的优质商户精准推送给目标客户。美团网在住宿、餐饮等领域建立“标签式”的团购评价机制,将用户的好评或差评自动转化为“上菜速度快”、“环境一般”等文字标签,为消费者提供简洁直观的参考信息,目前该网站已积累用户评价信息1.5亿条。E家洁手机客户平台在保洁、保姆等家政服务行业建立便捷高效的信用评价机制。手机客户在接受服务后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评价,好评率高的将更容易获得预约,连续得到好评的还将获得时薪标准提升。阿里巴巴集团在整合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数据、互联网金融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芝麻信用评分体系”,将商户和用户的“芝麻分”,用于融资、婚恋、招聘、租房等领域的企业和个人诚信度考评。随着上述信用评价结果的推广应用,大众消费领域的市场秩序日益规范。

二是交易信用评价机制日趋成熟。在批发、物流等贸易流通领域,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推动市场化平台企业将传统交易行为电子化、数据化,建立健全交易信用评价机制,并推广应用评价结果。柯桥网上轻纺城是一家以“互联网+纺织品贸易”为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按照经营等级、交易评分和廉洁评分等标准,统计8万家入驻商户的“综合廉诚指数”,有效引导市场资源向诚信企业流动。红星美凯龙集团通过商品质量、价格管理、服务管理、履约管理等指标,打造生产厂商到最终用户的全链条家居建材“商品信用追溯体系”。湖南海驿智能物流园建立智能物流信用管理平台,基于交易单数、纠纷处理等信息,对发货企业、物流企业等平台会员进行动态信用评分,并据此提供租赁、保险等物流金融服务,大大提升了传统物流业的诚信水平。

三、第三方信用评价工作逐步深入

商务部会同国资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加快构建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第三方机构合作、会员企业参与、政府指导推动、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行业信用体系。目前,全国共有192家行业商协会开展此项工作。2014年全年评定A级以上信用企业1786家,覆盖大多数国民经济行业。同时,行业商协会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和流程,逐步建立会员企业诚信档案和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立行业信用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对会员企业的信息采集和评价,宣传推广A级以上信用企业,曝光失信企业。上述评价结果在该行业招投标、资质审核、评选推优等方面得以应用。

篇4:郁南老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郁南县老促会为全县老区经济社会和民生工作的跨越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2012年,该县共投入资金9900.33万元,用于老区的乡村道路、学校、医疗卫生、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电网改造等方面建设,有力推动了老区发展。经过3年的努力,截止2012年底,老区列入贫困村的13个村共投入帮扶资金6162.3万元,平均村集体收入达7.3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老区贫困村和“双到”户全部脱贫达标,完成住房改造任务的100%。

与会领导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力度,使支援老区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时刻关注老区的变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强和改进老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把老区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规划一同实施。同时要发挥好县老促会独特优势,努力当好参谋助手,千方百计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为老区扶贫开发引进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

(毛 三)

篇5:深化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成效明显

深化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廉政制度严考核。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设立廉政责任奖,实行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出台了《行政负责人问责实施细则》,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表率意识。二是廉政教育强意识。邀请区检察院反渎局局长举办了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定期开展纪检日活动,充分利用我局工作QQ群、局域网、宣传栏、文化墙等平台,开设廉政专栏,增强了干部的廉政意识。三是廉政监督转作风。加强了监督检查力度,全年集体采购25次,监督销毁老版发票18300本,落实和回复举报案件2起。共接受网络评议22040票,满意率达99.82%。积极召开社会特邀监察员、兼职监察员及纳税人座谈会议,走访纳税人122户、干部家属40户,收集建议和意见34条。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去年共对5名同志开展离任审计,审计代开发票4500份,发现存在问题的发票142张,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全年未发现一起违法违经纪现象,对防范执法风险,预防职务犯罪做出了积极努力,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不断增强,为我局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被区纪委评为政风行风评议第三名,被区治理水上公路三乱被为先进单位。

篇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通海县201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海县紧紧围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重点,以扩大就业为中心,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2010年新增就业人数233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70人。发放灵活就业补贴156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312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 1530个。办理“贷免扶补”505笔,贷款2525万元,吸纳就业人数达1010人。

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金额262万元。稳定就业岗位402个,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16万元。

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380个。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

转移农村劳动力 2060人。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520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1230人。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2702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20414人,城镇居民参保12288人。

8、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建设,按照“2113116”

建设标准达标率达到95%;

完成情况:我局认真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县7个乡镇配备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用车和部分办公设备,年内乡镇劳动保障所增加了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专门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与市级部门协调,争取“65.1”工程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省发改委立项,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待项目审批后将建成一个县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新建里山、秀山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改扩建杨广镇、河西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建设标准达标率达到98%以上。

9、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每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巡查用人单位户数不少于60户;结案率98%以上,年审户数增长率高于3%。

完成情况:一是加大日常巡视检查与举报投诉专查力度。我局充分发挥劳动监察的职能作用,重点围绕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农民工权益保护、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等难点、热点问题,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246户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进行主动监察,对5件群众集休上访案件,48件群众投诉案件进行专查,督促补签劳动合同478人,为204人追发工资87.45万元,清退风险抵押金10500元,涉及劳动者人数8人;审查用人单位规章254件,纠正违法规章55件,巡查中还接受咨询102件。

二是劳动争议调解为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和谐的温度计,劳动争议处理则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局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时以调解为主裁决为辅。2010年收案180件、立案受理180件,结案180件,其中成功调解案件43件,结案率达100%,全年共召开四方联席会6次,对会议当期和历史遗留的劳动用工问题作专题研究,并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劳动用工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是加强劳动执法年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2010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组织实施了劳动执法年审。年审方式以会议集中审查,现场审查、重点检查、逐户清查等方式进行,参与单位有1601户,较2009年的1544户增长3.6%。

10、贯彻落实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出台农民工权益保障实施,建立和完善非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完成情况:《通海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办法》是按照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关于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要求,由我局牵头草拟初稿并提交县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后进行反复修改,报政府法制办审核同意的。于2010年9月27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共16人参与了听证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通知》(通人劳字[2010]87号文件,从制度上为维护农民工权益提供了保 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工伤、医疗保障等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

篇7: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发改委始终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放在思想政治建设的首位,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增强执政能力,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市发改委成立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规范完善了行风建设目标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具体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人;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将效能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实现效能建设与业务工作的良性互动。并对干部职工的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评体系,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对所有审批事项都明确主办科室和具体承办人员,承办人员及时跟踪办理情况,对承办的审批事项负责到底。坚持搞好“五个一”服务和“三不让”、“三个少”活动,连续几年,向上转报的项目90%当天办结,重大项目3天内办结。制定了“四规范、八公开”制度,即:规范职业道德、岗位职责、办事程序、目标管理;公开办事内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结果、纪律及监督投诉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确保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确定了“经 1

略致强”的服务品牌,明确管理和服务理念内涵,制定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流程图、服务接待守则等便民为民规程。

强化监督考核,规范行政行为。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认真受理社会各界的投诉,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全面掌握情况。对一些不良倾向和苗头性问题,严厉批评,坚决阻止,绝不姑息迁就。将日常表现及行风评议结果作为各科室、委属各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挂钩,严格奖惩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狠抓廉政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制定并严格落实了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实施意见,组织全委干部职工集体参加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廉政勤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每周五政治学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增强在新形势下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项目申报、资金争取等关键环节,各科室单位都针对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防患于未然。

机关效能建设的扎实推进,有力促进了全委各项工作的开展。市发改委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政策机遇,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包装和争取工作,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年以来,共争取中央、省投资项目210个,落实资金3.09亿元,项目数和资金额均列全省第二位。同时,先后争取三批省调控资金以及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合作贷款项目93个,落实资金13亿元;积极做好市 2

上一篇:思乡诗:《黄鹤楼》赏析下一篇:妇女节演讲稿《女人也顶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