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材行业标准规定

2024-06-16

中国石材行业标准规定(共6篇)

篇1:中国石材行业标准规定

龙湖物业是如何定行业标准

核心提示

物业管理,还是物业服务?

既是不同的商业理念,也是不同的商业路径

现实的困境证明当市场无法按照服务价值决定服务价格

靠收取物业管理费

物业管理行业难以做精,也难以做大

现行的规则是:通过物业进行品牌增值,通过地产收益补贴物业

在现行的规则下,龙湖物业毫无疑问是优秀的 但问题是,如果商业模式不变

龙湖物业永远无法做成一个产业

物业之困

2012年8月31日,龙湖《物业标准白皮书》发布。

同一天的新闻,南岸区四海花园小区,物管弃管。

草坪上随处可见踩扁的易拉罐和纸屑,凌乱不堪。

保安称,已经有2个月未拿到工资。

亏损,成为悬在物管公司头顶的利剑。

“单纯从物业上面讲,龙湖的物业做得这么好,每年依然是亏损。”龙湖集团物业管理部总经理周洪斌直言不讳。

“前辈子造了孽,这辈子搞物业。”这,是流传在物管圈子里的一句玩笑话。

有多“造孽”?

2008年5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出台《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亏损程度达到40.07%。

物业管理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81年登陆我国深圳,经过31年的发展,现在,全国已有超过5万家的物业管理公司。

在重庆,物管在主城区覆盖率达到86%以上。

工商登记注册的物业管理企业有1952家,一级资质50家,二级资质212家。

记者调查采访了重庆本土7家物业公司,无一家公司称自己盈利。

矛头指向一处——物业费。

重庆物业费收取标准,现在参照的,是1999年的《重庆市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施办法》。

江北区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李预兵说到这个文件,颇有微词。

“十几年前的收费标准,作为现在的价格指导,合适吗?1999年的时候清洁工300多块钱一个月,现在要1200元左右,当时的保安500元左右,现在普通保安2000元以上„„但收费依然是十几年前的标准。40%的亏损这个是平均数,是拉通算,实际物管亏损情况远比这个严重,基本上7成亏损、2成保本、1成盈利。”

“各地城市都有物业等级制度,每一等级根据提供服务的基础内容确定价格,比如重庆一级企业高层最高只能收到1.9元,这个价格就定死了。但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定的价格都是对物的管理,对人的影响因素没有考虑,物业的70%是人工成本,人均劳动力成本每年增长20%,还有一个成本是能源,水电气等价格上涨,这两个成本在未来还会上升。成本定价的模式决定了即使赚钱也是很小的,收费率没有达到85%,注定亏钱。”周洪斌解释。

内容提供:血小板低

恶循环怪圈

亏损绝对不是企业的真实意愿,那么,靠什么赚钱?

“我们会增加上下游产业链。”周洪斌称,“对于整体品牌打造来讲,龙湖物业所创造的价值非常之高。”

“同样品质的楼盘,因为物业好,在售房价格上是能体现的。比如成都的物业能为一个平米增加300块,上海的龙湖能增加2000块。”

物业服务做品牌,品牌构建后推动地产售价,地产盈利补贴物管。这个模式,几乎是绝大部分物管公司所采取的转移收益形式。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管用。当地产遭遇寒冬,依附于地产之上的物管要发展,必须另辟蹊径。

“最直接的途径是降低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以前一个小区物管要配50个人,现在就少配。以前保安招年轻人,现在招年龄偏大的老头子甚至老太,维修偷工减料,行业之间乱杀价。”说起现在物管业的乱象,李预兵痛心疾首。

当无力支付现在高昂的成本,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方式是削减配置,服务质量下降,业主不买账,物管和业主的关系似乎“水火不容”。

物管和业主的纠纷,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2011年,南岸区法院共受理各类物业纠纷案件454件。

2012年1月到4月,南岸区共受理物业纠纷案件210件。

物业纠纷案件数节节攀升,案件呈现的形态也五花八门——合同纠纷、物业管理纠纷、逾期违约纠纷、拖欠拒缴物业费纠纷„„

业主抱怨服务质量低,行业抱怨物业费和服务价值不能等值。

一个“物业亏损——服务减少——业主欠费——服务降低——物业亏损——服务减少„„”的怪圈形成。

优势在“信任”

龙湖似乎一直在这个怪圈之外。

“对于依托地产的物管来说,物业的作用在于品牌的长期支撑。”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市场官秦力洪称。

“现在不是一个挣钱的时候,服务满意度才是最重要的,物业需要多少钱,地产来补。”

地产很清楚,龙湖的物业,让龙湖的房子增了值。

相比于其他物管和业主的“水火不容”,龙湖物管同业主之间,建立了信任。

“整个行业的紧张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人是社会结构的产物。信任成为一种稀缺的产品,我们和业主之间的信任,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2012年8月31日,龙湖物业发布《物管标准白皮书》。

7次修订,2578个标准,几近苛刻。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管‘物’,而是服务‘人’。”秦力洪强调。

不同于别的物管公司,龙湖物业前期介入组从项目拿地之时就开始介入,全程参与房地产开发前期拿地、中期施工和后期交付的所有开发环节,站在物业管理和业主使用的角度给地产开发方提出意见和建议。

据龙湖集团内部统计,2011年,龙湖物业向龙湖地产提出超过59万条完善及整改意见。这59万条意见至少减少了龙湖70%以上的物业纠纷。

业主的需求,龙湖最大限度地满足。

秦力洪讲了一个故事。

内容提供:血小板低

物管公司照例进行满意度调查,在一位业主家中,女业主讲物管的好,说起来滔滔不绝,两个小时过去了,男主人有些受不了,争吵起来,女主人吵了一句,“你天天不回家,菜刀钝了都没人磨。”

物管人员就想到这是一个需求,然后,磨菜刀,就成为龙湖物管为业主服务的固定项目。

晒被子会影响美观,但物管发现这是一种需求。于是上门登记,提前告知业主晒被子的时间,组织大家集体晒被子。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从对“物”的管理到对“人”的服务,龙湖把二者做到了极致。

不仅仅是收获了93%的客户满意度和99%的缴费率。信任带来的最重要的,是龙湖品牌的奠定,是龙湖地产销售的节节攀高。

“12年前,龙湖南苑西苑同周边很多洋房花园的售价水平差不多,现在,二手房转让的价格差距很明显,龙湖的房子普遍售价都比别家的高。”

因为龙湖的物管而买龙湖的房子,买龙湖的房子能保值,这几乎成为本地人的共识。

物业的效益用地产转移支付,龙湖无疑成功了。

当标准遭遇壁垒

“我认为一个行业要长期发展下去,要保持一定水平和品质,要有合理的利润,平均利润到5%,如果要优质,则要到10%,这是中国制造业的最低标准。”周洪斌说。

事实上,从纯粹的物管角度,龙湖物管每年亏损。

没人能肯定,依托地产,物管能走多远。

地产会有寒冬,这是吴亚军的强烈的危机意识。

欧氏几何证明: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

龙湖现在已经有地产、商业和物业三个支柱,但是品牌只有龙湖地产一个。

龙湖《物业标准白皮书》发布,宣布物业品牌独立推广。

龙湖把物业独立发展做成一个产业。它必须要解决这个产业的难题:如何盈利?

“整个行业现在的状况堪忧,陷入了一个发展瓶颈。”李预兵说,“价格是这个行业发展瓶颈的最关键因素。”

作为重庆最早的一批物业人,李预兵对这个行业的担忧,声称到了“危险”的地步。

如何破局?

价格机制市场化,这几乎是物管业内人士共同的呼吁。

“实际上,要变这个价格很难,准公共服务包括能源、水电气、公共汽车、地铁、医疗、物业等,物业是政府参与程度最低的一个,管制者和经营者分离之后,不是利益相关方,也没有动力去调整。”周洪斌颇感无奈。

会不会有价格调整?什么时候来?行业没底。

在现行的价格机制下,虽然相关条例规定可以涨价,但需要同时满足“住户过半”和“建筑面积过半”这两个条件,李预兵觉得涨价也行不通,“中国人讲究价廉物美,业主谁愿意涨价?即便是有一半的业主同意涨价,但是另一半的业主不同意缴费,这样的涨价没有意义。”

除了“价格机制”,业主的意识也很重要,“大家觉得没有物业不行,但是又不接受物业涨价,有偿消费的意识不够,所以整个社会对物业的理解程度也需要提高。”

“物管公司要在这种瓶颈中发展,物业增值服务必须加强,很多物管公司都有中介、家政等服务,但这些都不能成为主要收入的支柱。从服务产品来说,始终要自负盈亏。很多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已成为社会化的服务行业,物业管理公司或管理机构绝大多数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内容提供:血小板低

李预兵认为龙湖物管白皮书的发布“如果能执行下去,对行业有引导作用。外界对物管的误会太多了,公开透明化,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

为什么发布白皮书?秦力洪坦言目的是助力龙湖品牌全国化。当龙湖的版图扩张到全国14个城市74个项目,管理面积超过1500万平米,白皮书的发布,让龙湖在全国管理上有了准则和方向。

但这只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业面临的价格机制壁垒,靠白皮书依然无法打破。

但他看到的是机会,大家都在瓶颈期,“穷则求变,当前看起来行业很纠结,是死胡同,谁先破局,谁就占据未来。”

龙湖想破这个局。

它选择另外一个路径,延伸上下产业链,改变盈利模式。

发布《物管标准白皮书》,龙湖,走出了第一步。

内容提供:血小板低

篇2:中国石材行业标准规定

《中国温泉行业标准》是首部全国性的温泉行业标准,全称为《温泉企业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中国温泉行业标准》的内容以云南省已有的四个温泉地方标准为主,参考广东、广西、重庆三省(区、市)的温泉地方标准,并结合全国温泉旅游行业发展的客观现状及未来趋势。《中国温泉行业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借鉴云南温泉四个地方标准宣贯实施的经验,确定温泉的术语和定义、温泉的检测与认定方法、温泉标识使用规范、温泉卫生安全检测与管理办法、温泉企业科学发展的规划及温泉企业设施设备、经验管理、服务水平等关键内容,以及用星级的多少来标志温泉企业硬件和软件方面质量水平的高低,五星级代表最高水平。

中国温泉行业标准前言

《中国温泉行业标准》是首部全国性的温泉行业标准,全称为《温泉企业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2011年五月通过国家旅游局批准,行业标准编号:LB/T 016-2011,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提出。

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0)归口。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云南省旅游业协会SPA与温泉分会、昆明市温泉旅游协会、广东温泉行业协会、重庆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海南省旅游协会温泉分会、湖北省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

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任芷、刘志江、刘士军、蒋齐康、汪黎明、王长乐、张越、刘莉莉、徐杰、张源、付溟、冯煜、蒋朝磊、孙春蓉、张建彬、张永康、王永毅、王立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享受休闲、度假、养生等康体需求的增加,温泉旅游业发展速度快,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成为与民生紧密相连的新型产业。《温泉企业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是为规范温泉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温泉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营造低碳生态突出、文化魅力独特的温泉旅游产品而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

本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引导温泉旅游行业健康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规范秩序,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旅游发展需求为目的,在综合云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重庆市等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既充分体现全国温泉行业的共性特征,又具有行业引领性及适用性的标准。

温泉标准内容节选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对温泉企业的泉质要求(包括泉质的分类及其辅助医疗作用)、温泉水质卫生要求和经营场所的空气质量的要求,明确星级的划分条件、服务质量和运营规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正式营业的各种温泉企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T 13727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GB/T 5750.4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GB/T 5750.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GB/T 853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7220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 18204.1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2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3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4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5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6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7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

GB/T 18204.8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GB/T 18204.9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11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2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28 游泳水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29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WS 205 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

GB/T 14308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160.33 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法

GB11742 居民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GB/T155 原木检验材质评定

LB/T007 绿色旅游饭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泉hot spring

从地下自然涌出或人工钻井取得且水温≥25℃,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水。

3.2 冷泉cold spring

从地下自然涌出或人工钻井取得且水温<25℃,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水。

注:温泉和冷泉均是指天然矿水。

3.3 温泉企业hot spring enterprise

利用温泉资源,并具备相适合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以温泉服务为主,并提供健康理疗、住宿、餐饮、会务、休闲、度假等相应服务的经济组织。包括温泉酒店、会所、度假村、疗养院、洗浴中心、温泉旅游小镇、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城等各类温泉企业。

3.4 温泉服务hot spring service

以温泉(含地热蒸气、矿物泥或冷泉)为载体,以沐浴、泡汤和健康理疗为主,提供参与、体验和感悟温泉养生文化的相关产品,达到休闲、疗养及度假等目的的服务。

4星级划分及标志

4.1用星的数量表示温泉企业的等级。温泉企业星级分为五个级别,即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五星级。星级越高,表示温泉企业的档次越高。

4.2星级标志由中国地图、温泉地理图形和五角星图案构成,用一颗五角星表示一星级,两颗五角星表示二星级,三颗五角星表示三星级,四颗五角星表示四星级,五颗五角星表示五星级。

4.3星级的标牌、证书由全国旅游温泉企业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统一规定。

总则

5.1申请星级的温泉企业应具有由相关资质机构编制的地热资源勘查报告、温泉地热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评估等专项规划,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与要求。

5.2星级温泉企业的建筑、附属设施设备、服务项目和运行管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劳动合同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

5.3各星级划分的必备项目见附录A,各星级温泉企业应逐项达标。

5.4温泉水质感官与理化指标按附录B的指标作出评价。温泉水质卫生要求按附录B的指标作出评价。

5.5温泉的泉质分类及辅助疗效应符合GB/T11615-1989、GB/T13727和附录C中的相关要求。

5.6室内温泉场所空气质量要求按附录D评价表的指标作出评价。

5.7星级温泉企业设备设施的位置、结构、数量、面积、功能、材质、设计、装饰等评价标准见附录E。

5.8星级温泉企业服务质量、清洁卫生、维护保养等评价标准见附录F。

篇3:中国风电产业行业标准建设启幕

国家能源局日前召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全面启动风电行业标准建设,将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

目前,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拟定我国风电标准建设的政策,审查确定风电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协调解决标准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专家咨询组负责研究风电标准化的重大问题,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为风电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实施等提供技术咨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风电场的规划、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并网管理以及风电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专业的标准化工作。

据悉,国家能源局已经制定了《风电标准体系框架(讨论稿)》。这个体系确定后,将成为今后风电标准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篇4:中国手机动漫行业标准体系建成

文化部继7月在上海发布“手机动漫文件格式”后,8月30日在京发布“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内容要求”“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运营服务要求”“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用户服务规范”三个标准。至此,文化部联合中宣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制定工作顺利完成,我国建立了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行业完整的标准体系。

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介绍,此次发布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内容要求”全面归纳了手机动漫内容加工过程中的故事架构、镜头切分、画风实现、表现手法等创作规律,为手机动漫内容创作者的创意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在创作导向上确保手机动漫内容健康向上;“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用户服务规范”是以保护手机动漫用户利益为根本和核心,对手机动漫的发行、运营、收费、用户投诉等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切实保护好用户的权益,同时也让用户维权变得简单可操作;“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运营服务要求”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共同需求,推出用于规范手机动漫运营商与手机动漫内容创作生产方之间的接口,在统一规范的标准框架内,使两者能够更好地厘清职责、良性互动、实现双赢,突破手机动漫内容制作与发行的瓶颈问题。

篇5:中国石材行业标准规定

编制说明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2011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下达的行业标准编制项目。1.2 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分工

项目承担单位为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协作单位有湖北省烟草科研所、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院、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和福建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负责项目总体方案制定,资料收集整理;组织标准征求意见和项目相关会议;组织筹集项目经费;负责湖北、湖南、河南等主要烟区相关资料收集。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协助制定项目总体方案和资料收集整理;负责资料汇总分析,起草标准草案;负责北方烟区相关资料收集。

协作单位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云南、四川等主要烟区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负责调研收集贵州、重庆等烟区相关资料;福建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负责调研收集福建、广东等烟区相关资料;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负责调研收集山东、陕西等烟区相关资料;协助标准起草和征集意见。

1.3 主要工作过程(起草、试验验证、征求意见、送审、报批等环节及项目研讨会等内容)

(1)项目启动,成立工作组。2011年10月12日在武汉召开了项目启动会,由湖北省烟草公司、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及国内其他兄弟科研单位的专家组成了项目组,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

(2)调研分析。2011年11月~12月,收集、整理与施肥、肥料安全性相关的国、内外标准、规范、技术规程等资料;近年来各产区开展的烟草施肥试验、测土配方施肥实践等资料。

(3)汇总资料,形成规程草案。2011年12月~2012年2月,系统分析烟草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和近年来烟草施肥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借鉴施肥相关各种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的优点,结合烟叶生产、管理的行业特点和烟草养分管理的特殊性,形成《烟草肥料合理使用规程》(草案)。

(4)召开研讨会,形成规程征求意见稿。2012年3月16日,主持单位湖北省烟草公司在武汉市召集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北省烟草科研所、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福建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等单位对草案进行了研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形成了(《烟草肥料合理使用规程》征求意见稿

(一))。

(5)标准中期评估。2012年3月22日,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组织专家对本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

(6)征求意见。2012年4-5月,根据中期评估专家意见,标准编制项目组对《烟草肥料合理使用规程》征求意见稿

(一)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烟草肥料合理使用规程》征求意见稿

(二),面向全国主产烟区和烟草行业内相关专家征求意见。

1.4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祖秉桥、李志宏、杨春雷、李建平、张云贵、林国平、黎妍妍、刘青丽、杨宇虹、石俊雄、李文卿、董建新、高加明。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情况

目前,国外主要烟叶产区没有专门针对烟草施肥制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有关指导烟草施肥的技术一般包括在烟草生产指南或规范中。如美国北卡州和佐治亚州烟草生产技术指南中对植烟土壤测试、化验结果解释、氮磷钾肥料推荐、中微量元素施用、复合肥选择、施肥方法等进行了规定。国外针对合理施肥一般采用制定指南或立法的形式进行规定。如早在1993年,美国Pennsylvania州通过了养分管理法(Nutrients Management Act),从农场基本信息管理、肥料使用、厩肥使用和管理、农田径流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德国于1996年1月26日颁布施肥条例来规范农业生产中肥料的正确施用。该条例共有9条,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施肥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施用动物粪尿的特殊要求、肥料需要量确定准则、养分平衡对照表、农场施肥记录和罚则等。英国则是由农业和水产部颁布了肥料推荐指南(Guidelines of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根据生态条件将全英划分为不同种植区,依据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进行肥料推荐。

国内针对单一作物尚无作为标准颁布的合理施肥技术规程。但近年来,农业部为推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颁布了与肥料合理使用有关的系列行业标准,包括《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200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496-2002)、《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氮肥》(NY/T 1105-200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微生物肥料》(NY/T 1535-2007)等。部分省市也根据当地施肥中存在问题和农产品安全生产需要提出了相关地方标准,如河北省曾颁布过《无公害果品 肥料使用准则》(DB13/T 608-2005)。上述标准中,一般都规定了肥料合理使用的目标、原理、原则、依据和技术。如《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氮肥》(NY/T 1105-2006),该标准包括7个部分,除标准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外,规定了氮肥种类、氮肥合理使用考虑因素、氮肥合理用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氮肥品种的使用技术和氮肥效率评价等。标准编制原则及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

3.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草肥料合理使用的基本原理与准则、方法及主要烟用肥料的使用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提供烟草养分需要为功效的无机和有机肥料施用。

3.2 标准编制原则(1)先进性。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国内外同类技术标准的技术水平,在预期可达到的条件下,积极地把先进技术纳入标准,提高标准技术水平。(2)适用性。从满足行业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虑不同烟叶产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差异,不一味地追求高性能、高指标,能满足多数烟区的需求。便于标准的实施与监督。(3)合理性。依据合理施肥理论,结合烟草养父需求特性,确定烟草合理施肥量。(4)安全性。满足施肥经济效益同时,兼顾施肥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烟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3.3 标准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如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确定的依据,如相关试验、验证、调研、统计分析情况及数据等);

(1)烟草生产中允许使用的肥料

本标准中,将烟草允许使用的肥料分为3类,即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其他肥料。有机肥类在烟草生产中主要作用包括提供烟草生长的部分养分、改良植烟土壤和改善烟叶品质。因此,允许施用的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农家肥料(堆肥、厩肥、作物秸秆肥等)、饼肥和商品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在烟草生产中提供主要养分,因此目前烟叶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烤烟专用基肥、烤烟专用追肥,以及作为专用肥养分补充的一元或二元无机肥料,如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硝酸钾等均可在烟草生产中施用。

其他肥料中,有机-无机烤烟专用肥在烟草生产中已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无机肥快速提供养分和有机肥养分供应持久,且兼具改良土壤功能,因此允许在烟草生产中使用。此外,国家正式登记的不含化学合成调节剂的生物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生物特性,提高生物活性的功能,在中低产烟田、新平整土地肥力恢复和土壤质量退化土壤修复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正式登记的不含化学合成调节剂叶面肥料,可作为烟草所需微量元素的补充剂,也可以在烟草生产中使用。

(2)烟草生产中禁止施用的肥料种类

为保证烟叶生产安全,来源不明确、可能带人污染物或病源物的肥料应在烟草生产中禁止使用。因此,本标准规定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渣、含病原物或污染物超标的有机肥料应禁止使用。

无正式登记的新型肥料和复混肥料由于其生产工艺尚未定型,养分含量和污染物浓度未经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测,具有不确定性,建议在烟草作物上仅可用于小规模试验,不能用于大面积示范或生产。

叶面肥料中存在获得正式登记,但不符合GB/T 17419和GB/T 17420要求的叶面肥料。这部分叶面肥料可能含有化学合成调节剂,对烟叶质量影响不明确,建议暂时禁止使用。(3)烟草肥料合理使用技术

本标准中,烟草肥料合理使用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满足烟草生长需求,获得最佳产量和质量的肥料用量,定义为肥料推荐用量。二是确保环境安全的肥料用量,定义为最高肥料用量。

肥料推荐用量的确定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同时在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福建、山东、黑龙江等省的14个地市级公司进行了烟草施肥推荐用量调查(附表1)。烟草肥料推荐用量确定方法参考附件1。

有机肥料最高用量的确定仅考虑了砷、镉、铅、铬、汞、铜、锌等指标。无机肥料最高用量考虑了砷、镉、铅、铬、汞等指标,换算为氮最高用量表示。同时,也在相关产区进行了当地最高施肥量调查(表1)。对于烟草不合理施肥造成氮、磷流失而产生的面源污染,由于缺乏相关研究资料,本标准中暂未涉及。

肥料最高用量计算方法如下:

FMAX<Q/(C×T)×K(1)

式(1)中,FMAX为肥料最高用量,kg/hm2;Q为某污染物的土壤环境容量,mg/hm2;C为肥料中的某重金属限量,mg/kg;T为土壤质量评价年限,一般取50年;K为不同肥料占总用量的比例,%。

式(1)中,Q采用重金属物质平衡模型:Q=M(Ri-Bi)计算。Ri为i污染物的土壤评价标准,按GB 15618中pH 6.5-7.5时二级标准;M为耕层土壤质量,一般可取2.25×106kg/hm2;Bi为i污染物土壤背景值。

根据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郑州烟草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农业研究院和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对我国主要植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可能对烟叶安全性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为镉、铅、砷。据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对我国主要类型有机肥中污染物调查表明,通过有机肥带入土壤的另一种污染物主要为铜。因此,本标准计算最高肥料用量时以上述四种元素作为控制指标。

本标准中,污染物的土壤环境容量采用静态环境容量,其取值参考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中国土壤环境容量研究”研究成果(夏增禄,1992,中国土壤环境容量,地震出版社)。4种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取值见表1。

表1 主要污染环境容量 单位:g/hm2〃年

土壤区域 富铝质土区 硅铝质土区 石膏钙质干旱土区

Cd

Pb

Cu

As 15-30 30-45 49.5

6750-7500 900-1950 900-1050 675-900 420

7500-12000 1950-4500 6340

2130 根据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和土壤系列组合,我国土壤划分为4个类型区,即富铝质土区、硅铝质土区、石膏钙质干旱土区和高原土区。其中,富铝质土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涵盖了我国烟草种植区划中西南烟草种植区、长江中上游烟草种植区和东南烟区;硅铝质土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及东北全部,大兴安岭西坡局部以及甘肃东部以东黄土高原在内的广大地区,我国黄淮烟草种植区和北方烟草种植区主要位于该区域内;石膏钙质干旱土区包括青藏高原南缘至长城一线以北的广大草原及漠境地区,北方烟区有部分位于该区域。高原土区特指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的农牧业开发区,没有烟草种植。

C取值按YC/T XXX 烟用肥料重金属和有害生物限量指南(本标准尚未发布订)中规定。鉴于该标准尚处于制订期间,先期用其他标准替代。其中,化肥采用GB/T 23349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有机无机复合肥采用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肥采用NY 525有机肥料。各类肥料中镉、铅、砷、铜的限量指标见表2。

表2 肥料中镉、铅、砷、铜的限量指标 单位:mg/kg 标准 化肥

有机无机复合肥 有机肥

Cd ≤10 ≤10 ≤3

Pb ≤200 ≤200 ≤50

Cu-≤100 ≤100

As ≤50 ≤50 ≤15 K取值依不同肥料种类,农家肥取100,饼肥和商品有机肥西南烟草种植区、长江中上游烟草种植区、东南烟草种植区、黄淮烟草种植区和北方烟草种植区分别取25、30、35、30和50。

根据公式(1)计算满足4种主要控制污染物环境容量条件下,每年允许最高施肥量(表3-表6)。镉是4种主要控制污染物中的限制指标,只要能满足镉的控制,其他指标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我国烟草专用复合肥中氮含量一般低于12%,平均10%左右。折算为纯氮用量后,标准中根据主要烟区调查数据确定的最高用量(附表1)均未超过计算的最高允许使用量。

表3 西南烟草种植区肥料最高允许使用量 单位:kg/hm2

肥料

Cd

Pb

As

Cu 1125-2250 无机复合肥

有机无机复合肥 1125-2250 5000-10000 农家肥

1250-2500 饼肥

1250-2500 商品有机肥 25312.5-28125

25312.5-28125 135000-150000 33750-37500 33750-37500 13500-15750 13500-15750 60000-70000 15000-17500 15000-17500

6750-14625 9000-19500 2250-4875 2250-4875

表4 长江中上游烟草种植区肥料最高允许使用量 单位:kg/hm2

重金属

Cd

Pb

23625-26520

23625-26520 135000-150000 40500-45000 40500-45000

As

12600-14700 12600-14700 60000-70000 18000-21000 18000-21000

Cu

6300-13650 9000-19500 2700-5850 2700-5850 1050-2100 无机复合肥

有机无机复合肥 1050-2100 5000-10000 农家肥

1500-3000 饼肥

1500-3000 商品有机肥

表5 东南烟草种植区肥料最高允许使用量 单位:kg/hm2

重金属 无机复合肥

有机无机复合肥 农家肥 饼肥

商品有机肥

Cd 975-1950 975-1950 5000-10000 1750-10000 1750-10000

Pb

21937.5-24375 21937.5-24375 135000-150000 47250-52500 47250-52500

As

11700-13650 11700-13650 60000-70000 21000-24500 21000-24500

Cu

5850-12675 9000-19500 3150-6825 3150-6825

表6 黄淮和北方烟草种植区肥料最高允许使用量 单位:kg/hm2

重金属

Cd

Pb

As

9450-12600

9450-12600 45000-60000 13500-18000 13500-18000

Cu

13650-31500 19500-45000 5850-13500 5850-13500 2100-3150 26250-42000 无机复合肥

26250-42000 有机无机复合肥 2100-3150 10000-15000 150000-240000 农家肥

3000-4500 45000-72000 饼肥

3000-4500 45000-72000 商品有机肥

3.4 本标准与被修订标准在标准技术内容、水平方面的对比情况。本标准为新制订标准。4 标准预期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标准为各烟区指导烟草施肥提供依据,以推进烟草施肥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本标准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

国外无相关标准。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或现行相关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不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本标准中,肥料最大用量确定中采用了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和烟草行业强制性标准YC XXX-XXXX 烟用肥料重金属和有害生物限量指南中相关条款。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暂无 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主要依据

本标准不作为强制性标准。虽然标准条文中涉及不同种植区肥料最高用量指标,但目前生产中一般达不到该用量。肥料使用安全性可通过限制肥料中主要污染物指标来实现。9 标准宣贯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主要使用人员包括烟区烟草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为规范使用标准,让标准更好的指导并服务于烟草生产,应进行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宣贯的形式可由各产区烟草科技或烟叶生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宣贯培训,可采用集中统一的培训会,也可分片区或分烟区进行培训,还可结合当地烟草生产于生产季节时重点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无。

《烟草肥料合理使用规程》标准项目组

篇6:中国石材行业标准规定

准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发【2010】4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完善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监管标准,2019年1月1日前全面达标。《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建立全球一致的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银行体系稳健性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为推动中国银行业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目标

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根据国内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实际,构建面向未来、符合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银行业监管框架,推动银行业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银行业稳健性和竞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健平衡可持续增长。

(二)指导原则

1.立足国内银行业实际,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完善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基于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实际,坚持行之有效的监管实践,借鉴《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提升我国银行业稳健标准,构建一整套维护银行体系长期稳健运行的审慎监管制度安排。

2.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统筹考虑我国经济周期及金融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科学设计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并合理确定监管要求,体现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充分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单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3.监管标准统一性和监管实践灵活性相结合。为保证银行业竞争的公平性,统一设定适用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同时适当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标准,并根据不同机构情况设置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确保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新监管标准平稳过渡。4.支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维护银行体系稳健统筹兼顾。银行体系是我国融资体系的主渠道,过渡期内监管部门将密切监控新监管标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微观影响和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宏观效应,全面评估成本与收益,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政策协调,避免新监管标准实施对信贷供给及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冲击。

二、提高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

根据《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定的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新标准,在全面评估现行审慎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建立更具前瞻性的、有机统一的审慎监管制度安排,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

1.改进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一是严格资本定义,提高监管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将监管资本从现行的两级分类(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修改为三级分类,即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严格执行对核心一级资本的扣除规定,提升资本工具吸收损失能力。二是优化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扩大资本覆盖的风险范围。采用差异化的信用风险权重方法,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明确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提高交易性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场外衍生品交易等复杂金融工具的风险权重。

2.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将现行的两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分别不低于4%和8%)调整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一是明确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二是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三是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3.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即一级资本占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低于4%,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积累。

4.合理安排过渡期。新资本监管标准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过渡期结束后,各类银行应按照新监管标准披露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

(二)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1.建立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流动性比例、存贷比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同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和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内部监控指标体系。

2.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进一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审慎监管要求,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严格监督检查措施,纠正不审慎行为,促使商业银行合理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增强银行体系应对流动性压力冲击的能力。

3.合理安排过渡期。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分别给予2年和5年的观察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分别达到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的监管要求。

(三)强化贷款损失准备监管

1.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2.建立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监管部门将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差异和盈利状况的不同,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经济上行期适度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经济下行期则根据贷款核销情况适度调低;根据单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和盈利能力,适度调整贷款损失准备要求。 3.过渡期安排。新标准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3年底前达标;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部门将设定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并鼓励提前达标:盈利能力较强、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6年底前达标;个别盈利能力较低、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8年底前达标。

三、增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有效性

根据国内大型银行经营模式以及监管实践,监管部门将从市场准入、审慎监管标准、持续监管和监管合作几个方面,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

1.明确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定义。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主要考虑规模、关联性、复杂性和可替代性等四个方面因素,监管部门将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论和持续评估框架。2.维持防火墙安排,改进事前准入监管。为防止系统重要性银行经营模式过于复杂,降低不同金融市场风险的传染,继续采用结构化限制性监管措施:一是维持现行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银行与控股股东、银行与附属机构之间的防火墙,防止风险跨境、跨业传染。二是从严限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结构复杂、高杠杆交易业务,避免过度承担风险。三是审慎推进综合经营试点。对于进行综合经营试点的银行,建立正式的后评估制度,对于在合理时限内跨业经营仍不能达到所在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银行,监管部门将要求其退出该行业。3.提高审慎监管要求。除附加资本要求之外,监管部门将视情况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更高的审慎监管要求,以提升其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一是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自救债券,以提高吸收损失的能力。二是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三是进一步严格大额风险暴露限制,适度降低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单一借款人和集团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的比例。四是提高集团层面并表风险治理监管标准,包括集团层面风险偏好设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集团内部交易等。4.强化持续监管。一是监管资源向系统重要性银行倾斜,赋予一线监管人员更广泛的权力,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的监管,以尽早识别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二是丰富和扩展非现场监管体系,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监管评估框架,及时预警、有效识别并快速处置风险。三是进一步提升系统重要性银行现场检查精确打击的能力,督促系统重要性银行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防止和纠正不安全、不稳健的经营行为。四是实现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采用产品分析、模型验证、压力测试、同业评估等监管手段,保证监管技术能够适应系统重要性银行业务和组织机构日益复杂化的趋势。五是指导并监督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危机管理计划,增强系统重要性银行自我保护能力。

5.加强监管合作。在跨境合作方面,建立对境外监管当局监管能力的评估机制,健全跨境经营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提高信息交流质量,加强在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以及危机管理方面的合作。在跨业合作方面,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监管部门将加强与人民银行、证券监管部门、保险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构建“无缝式”金融监管体系,改进对银行集团非银行业务的风险评估。

四、深入推动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

对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进行科学计量与评估是新监管标准实施的基础。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新资本协议》与《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同步推进,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统筹考虑”的总体要求,从公司治理、政策流程、风险计量、数据基础、信息科技系统等方面不断强化风险管理。2011年,监管部门将修订《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确立的相关方法准确计量监管资本要求,全面覆盖各类风险;同时,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健全内部资本评估程序,强化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微观基础。对于表内外资产规模、国际活跃性以及业务复杂性达到一定程度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新的监管要求,实施《新资本协议》中的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目前已完成了一轮预评估的第一批实施银行应当在已经取得的良好成就基础上,根据评估意见积极整改第一支柱实施的主要问题,并积极推进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建设,争取尽快申请正式实施。其他根据监管要求应当实施高级方法或自愿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尽早制订实施规划方案。

对于其他不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2011年底开始在现有信用风险资本计量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的标准方法,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并按照第二支柱相关要求,抓紧建立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各类主要风险,确保资本水平与风险状况和管理能力相适应,确保资本规划与银行经营状况、风险变化趋势和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2016年底前,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应建立与本行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

五、工作要求

新监管标准实施是事关全局的长期系统工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准确理解新监管标准的实质,充分认识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意义,加强配合,积极稳妥地做好新监管标准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制定配套监管规章

为保证新监管标准如期实施,2011年监管部门将修订完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及流动性风险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相关政策,为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奠定基础。同时,大力开展新监管标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分期、分批地开展各级监管人员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新监管标准实施打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广泛的人才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高度重视新监管标准实施工作,尽快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新监管标准实施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机构,统筹规划协调新监管标准实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董事会应负责新监管标准实施规划及有关重大政策审批,定期听取高级管理层汇报,对实施准备情况进行监督;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新监管标准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本指导意见,全面进行差距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监管标准实施规划。实施规划至少应包括:资产增长计划、资产结构调整方案、盈利能力规划、各类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资本补充方案、流动性来源、贷款损失准备金补提方案、各类监管指标的达标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实施规划编制,并报监管部门备案。

(四)调整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业务转型

谋求经营转型不仅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满足新监管标准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在日益复杂经营环境下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走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增长之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坚守传统业务模式的前提下,在信贷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信贷质量。一是调整业务结构,制定中长期信贷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信贷的客户结构、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实现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二是强化管理,通过不断优化风险计量工具,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健全风险制衡机制,真正提升增长质量。三是创新服务。积极发展网络银行、电话银行、信用卡等渠道拓展业务,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为资产业务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同时降低经营成本,扩大收入来源。

(五)持续改进风险管理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强化风险管理基础设施,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一是完善风险治理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董事会、高管层、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条线的角色和职能。二是强化数据基础,通过新监管标准实施切实解决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长期存在的数据缺失、质量不高问题。三是积极开发并推广运用新型风险计量工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计量准确性。四是强化IT系统建设,为风险政策制定和实施、风险计量工具运用及优化奠定基础。五是强化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职能,强化与外部审计的合作,共同促进内部制衡机制建设。六是改进激励考核机制,建立“风险-收益”平衡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所面临的突出风险,包括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经济结构调整潜在的重大信用风险,积极探索系统性风险和个体风险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资本评估程序,确保资本充分覆盖各类风险。

(六)加强对新监管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估 从今年开始,监管部门要将商业银行新监管标准实施准备情况以及实施进展纳入日常监管工作,对各行新监管标准实施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新监管标准实施规划执行不力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过渡期内,监管部门将持续监测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监管指标的水平及变化趋势,深入评估新监管标准实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行为、信贷供给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分析执行新监管标准的效应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报送监管部门,配合做好新监管标准的完善和实施工作。请各银监局将本意见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

上一篇:生活需要挑战小学作文下一篇:医院年会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