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村庄整治规划

2024-06-16

乡镇村庄整治规划(精选8篇)

篇1:乡镇村庄整治规划

xxxxx村庄整治规划

为实施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州及县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计划,进一步做好村庄整治工作,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结合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村庄整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完善村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村庄整治工作总的思路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整治,后规范;先试点,后推广;先近期,后长远”的工作原则进行,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建立政策体系,引导村庄整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坚持群众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建立农民参与机制,确立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4、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推进,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村庄整治工作。

5、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拆房开路或取直道路,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村乡人居环境。

三、村庄整治的重点内容和目标

村庄整治的主要内容是“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四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村庄整治的着力点要放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引导和推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居住社区化、厕所水冲化、厨房燃气化。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主要街道两侧有排水设施。村庄主要街道两旁栽植花草树木,庭院内外搞好绿化。村内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村内设有垃圾集运点和垃圾箱,公

共部位无粪堆、柴草堆、垃圾堆,无脏污水,无大牲畜在院外拴养或畜禽散养,规模禽养殖集中圈养,建设卫生厕所,有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治理的规章制度,有环卫清洁队伍或专门人员。整治后的村庄,要努力达到村容整洁、路面硬化、饮水达标、厕所卫生、塘渠清洁、垃圾收集、住房适用、设施配套、村风文明。

四、村庄整治的主要步骤

(一)编制规划、制定行动计划。一是以乡、村为单位统一编制镇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明确整治侯选对象。二是所有保留的村庄,都应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行动计划要确定整治项目和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要求。明确整治的重点和时序、组织领导的方式和费用分担的模式、监督检查的内容与形式等。所有整治内容都要由农民自主决定。对生态环境、村庄的安全防灾(如防洪、防水、防震、防地质灾害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要重点做好专项规划。

(二)先行试点。抓好xxx村文化广场试点村的整治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5年,力争全乡三分之一的村庄达到“五好”、“五新”标准,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乡确定的村庄整治试点村,主要对光明村进行整治。对未列入试点的村,由各村参照本方案,确定各自的整治重点,积极开展整治工作。要重点治理村镇“脏、乱、差”现象,通过整治,力争使全乡村庄环境面貌有新的变化,达到村容整洁的标准。

(三)分类整治。村庄整治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意不同类型:

1、改造小城镇驻地村。根据小城镇规划实行综合开发,规划一步到位,有计划、分步骤就地改造或集中迁建,使驻地村成为城镇社区。

2、建设中心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尽快将其建设改造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的新农村。

3、合并弱小村。对规模较小、交通不便、经济实力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的村庄,逐步引导其向城镇或中心村集中。

4、治理空心村。以村庄规划为抓手,对一户多宅和空闲宅基地进行有效清理;对于经济基础好的村,实行连片拆旧;经济实力一般的村,抓旧建新,填实“空心村”。

5、培植特色村。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建筑特色、农业产业特色的村落注意保护和开发,发展特色产业。

(四)检查验收。每年10月开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当年村庄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要对列入整治的村庄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试点村、示范村逐个进行考核验收。对达到目标要求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编制村庄规划或规划过期的、整治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试点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领导机制。开展村庄整治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乡成立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村庄整

治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等工作。各单位、各村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来抓,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用主要精力抓好这项工作。

(二)责任分解机制。村庄整治工作,乡党委主要负责面上的指导,关键在村支部、村委会。各示范村要根据本方案,结合今后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整治标准和时限要求,示范带动,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和村庄建设。落实到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村庄,确保村庄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资金支持机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乡党委、各村委要与农业、水利、卫生、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争取各部门涉农资金适当集中向试点村倾斜。要本着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动员群众投资投劳。

xxx人民政府

二〇xx年xx月xx日

篇2:乡镇村庄整治规划

自去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镇按“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机制完善、群众满意”的原则,紧紧围绕“六整治”、“六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抓特色、重民生”为环境整治活动宗旨,全员发动,多措并举,集全镇之力,在“四城同创”投入400余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整治标杆,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新增投资46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新修便民路3600余米,粉刷墙面119750平方,清掏维修下水道2300余米,封山育林30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44230株,刷白各类树木4000余株,清理乱堆乱放656处,疏浚沟塘31440平方米等,进一步加大对新大街、菜市场等背街小巷整治,硬化路面15300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1200余吨,改造旱厕22个,新建垃圾池25个等,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安排的整治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组织保障为基础,强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按市、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部署,我镇迅速召开动员大会,把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书记负总责,镇长

抓落实,人大抓监督的工作机构,明确各社区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强势推进工作。在镇整治指挥部下设四个工作组,分别由班子成员担任组长,抽调骨干充实。由书记亲自制定方案,每天亲临现场,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倒排工期;由镇长具体抓落实,并承担整治中具体任务;由人大主席、纪委书记负责督查推进,根据工作推进表进行督查评比,及时发现问题,查找不足。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推进,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任务序时完成,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二、以宣传为引导,迅速掀起全民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 一是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利用电子显示屏进行滚动宣传。利用标语、横幅、宣传车、宣传栏、踩街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二是组织自愿者队伍环保行动。开展了《整治环境保护家园,志愿者在行动》、《大手拉小手》的系列志愿者活动,以志愿者的良好行为影响周围的群众,辐射整个社会,促进形成“人人爱卫生、个个爱家园”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党小组示范路。各小组把环境卫生整洁工作与党员争优创先结合起来,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本组党员创立“党员示范户”。四是组织召开专题民情恳谈会。利用平台向群众全面宣传村庄整治的重要性,也通过平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整治工作落实好。

三、以整治标准为准绳抓好落实,确保环境整治出成效 有针对性的对城镇管理顽症、重要干道、水域进行集中

整治是搞好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的重点。组织城管、环卫、社区等单位及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拳出击,综合整治,有效的改变了村庄环境卫生面貌。一是开展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按照“镇容改观、秩序改善、整体改变”要求,以整治集镇的车辆乱停乱靠、广告乱贴乱挂、菜篮乱摊乱放、商户店外经营等现象为重点,搞好集镇美化、亮化、秩序化,保持集镇道路畅通、环境整洁卫生。二是开展镇内河道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对镇内河道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垃圾死角,全面打捞河道水面漂浮物、清整堤岸垃圾,对河道进行绿化美化。组织党团员、群众积极开展“整治环境保护家园,志愿者在行动”活动,集中整治凤鸣东西湖、月牙湖。开展休闲农庄、采摘园等建设,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三是开展落实“四边三大”整治。各社区实施“四边三大”工程(路边、水边、屋边、田边,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动员党员干部带头作示范,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开展卫生整治,做到农村“四边”环境整洁、干净,乡村卫生状况大大改善。

四、以“特色”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环境整治突出南城发展特色

围绕独特的生态、宗教、古文化等特点,确定“一居一特”的整治思路,对三个社区量身定做整治方案。以创建“生态社区”为特点侧重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以高效观光农业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生态采摘园、休闲会所、苗圃垂钓园、农

家乐等项目为载体,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一方面整治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凤凰社区立足宗教、古文化打造、突出“文化社区”主题,建成200米文化长廊,2300平方米文化广场等;社区则强化联动共建,以建设“和谐社区”为载体。去冬今春,全镇3个社区围绕规划,大力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农业观光园区建设,以修建便民路、建设文化长廊、创旅游景区,打造观光采摘园等项目为载体,进一步优化镇村环境,克难奋进,整治中突出的发展特色,为更大程度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打下基础。

五、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环境整治成果

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环境卫生整治考评机制,明确联系点干部、社区责任,制定相关奖罚措施。镇环卫所及各社区分别与保洁员签订合同、责任书,明确责任区域,坚决兑现奖罚。镇环境卫生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每月末对各社区环境卫生进行考评,公示排名结果,下发督查通报和整改通知,并将排名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严约束、重考核,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

加大队伍建设。在保持原有环卫所保洁队伍不变的情况下,在全镇各社区实行低保户保洁义务工制度,从各社区低保户中挑选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充实到保洁队伍,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清扫队伍,真正做到了清洁行动有人做,庭院卫生有人查,农户卫生好坏有人评。

落实联动共建。联动共创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 的一项创建工作举措。市接待办、市商务局和市联通公司分别为南城镇青春社区、宁海社区和凤凰社区的共建单位。镇党委、政府督促社区主动汇报、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共建单位的支持帮助。在整个整治过程中,资金、人力、设备等方面得到了大力支持,为环境整治工作注入活力。

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3:乡镇村庄整治规划

近年来, 随着天台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风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较弱、周边村庄“脏、乱、差”且建筑风格、体量与景区不协调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 本次规划目的是通过对景区内外以及进入景区沿线的村庄进行整治, 将其打造成地方特色鲜明, 同时具备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功能的特色村庄。这样既可以缓解景区的接待压力, 弥补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 又能提高景区的整体景观质量, 同时还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实现人与景区的和谐共处 (见图1) 。

一、现状分析

本次规划涉及的四个村位于天台山国清寺景区核心区内, 并且正好处于其景区的入口沿线, 建筑风格、色彩、体量与景区不协调, 严重影响国清寺景区入口视觉形象。加上长期以来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村庄内存在房屋乱搭乱建、禽畜圈舍与居民住宅混杂、环卫设施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见图2) 。

二、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S)

1. 区位优势:

本次规划的四个村位于天台山国清寺景区核心区内, 距天台赤城山景区不到1公里, 距天台县城不到2公里, 区位优势明显 (见图3) 。

2. 第三产业发展优势:

随着国清寺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升, 接待游客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促使当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距离国清寺景区最近的村庄, 有着难得的第三产业发展优势。

3. 生态环境优势:

这四个村庄均坐落于山脚下, 生态环境绝佳。其浓郁的乡村气息、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天然景观。

(二) 劣势 (WEAKNESSES)

1. 规划区内村庄布局分散、建筑形式、色彩杂乱, 致使国清寺景区的入口景观质量较差。

2. 村庄内部交通不畅, 外来游客无法通过机动车进入村庄。

3. 根据《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本规划区内不允许新建建筑, 只许改造现有建筑, 因此村民积极性不高, 整治难度较大。

(三) 机遇 (OPPORTUNITIES)

旅游产业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内旅游者消费能力和层次有很大提高;企事业单位带薪假期的普及为旅游者提供的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旅游业受到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已把旅游业列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首选。

(四) 威胁 (THREATS)

本规划区位于景区核心区, 环境保护的压力大, 任何不恰当的整治都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及特色资源的消失。目前村民对住宅整治的积极性不高, 整治所需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如何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前提下运用政府调控机制, 合理调动村民整治改造村庄的积极性,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定位

本规划将此四个村定位为休闲产业带动型村庄, 也就是指充分利用国清寺景区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游客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主要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 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 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村庄建设。这样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又能解决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足, 接待能力较弱等问题。

四、村庄建设规划

本次规划在分析了本地块所处的地形特征和现状周边环境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充分利用现有道路, 保留整体风貌, 集中统一规划”的方法。

本规划区以东西、南北两条现状主要道路为骨架, 串连四个村所组成的四个组团;结合上西岙村南侧现有的旅馆设置集散中心, 形成一心两轴四组团的规划结构 (见图4) 。

规划结合集散中心设置中心绿地, 并在每个村接合冲沟、小片农田果园设置1—2处公共绿地, 为村民及游客提供户外活动和交流的场所。规划加强山体植被保护并拆除部分山脚下的违章、破旧建筑, 这样既丰富了村庄的背景景观, 又能有效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作为国清寺景区的组成部分, 本规划区可以分担景区的部分餐饮、住宿功能。规划改造现有村内特色建筑作为特色农家乐的场所, 结合现状一处小型手工木雕作坊形成一个集生产、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手工作坊, 充分利用和改造现状的小型菜园和果园, 营造富有农家特色的绿色空间, 为游客提供特色采摘等旅游项目 (见图5) 。

五、村庄整治规划

结合村庄内部地形, 以“投资少, 见效快”的整治手段, 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的整治, 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村庄自然环境优势, 立足现状, 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 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一) 建筑整治

将现有的建筑按质量不同分成三类处理, 对于危房、简易厕所及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建议拆除;对于那些20世纪60、70年代所建二层石木结构建筑, 由于其外形庄重典雅, 细部造型丰富, 极具地方特色, 规划保留该类型建筑的样式和材质, 要求加固结构, 按照原有风貌翻新;对于那些质量较好、尺度比例基本合理的新建建筑, 规划使用传统灰、黑色屋瓦将其平屋顶改为坡屋顶, 墙面颜色采用白色 (见图6) 。

(二) 围墙和大门整治

围墙在起到围合与隔离作用的同时对公共景观也存在较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代围墙趋向通透化、低矮化, 并富有装饰性。规划建议采用块石围墙, 这样显得自然、质朴、富有特色。墙体高度宜控制在1.2米左右, 沿墙种植爬藤类植物, 墙根种植花卉, 形成立体绿墙, 植被以当地易成活的植被为主。

(三) 院落整治

现状村民院落混乱、大小形状不一。院落占道现象严重。规划延续现有院落肌理和庭院组织手法, 对于占道的院落加以整治。院落内加强绿化, 硬化地面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

(四) 绿化景观整治

这四个村位于群山环绕的风景名胜区之中, 自然环境优越, 但村庄内部现状缺少公共绿地。规划以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为目的, 充分利用现有山丘、冲沟规划公共绿地。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 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

(五) 道路整治

村间道路以通畅为原则, 适当考虑街景要求, 采取自由式的布局形式。规划理顺村庄内部主要道路, 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建筑物、构筑物, 要求村内主要道路及入户路全部硬化, 主要道路采用沥青、水泥材料, 步行道采用青石或者块石铺面, 同时结合村内地形, 地势高差太大的部分道路建成梯步形式 (见图7) 。

(六) 山体及河道整治

山体整治主要是退耕还林, 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扩大林地。对于主要车行道和步游道沿线两侧的视域范围要重点培育景观植物。同时应加强山体管理, 防止青山“白化”。

河道整治突出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使用功能, 注重绿化、美化、亮化、休憩等功能的综合体现, 力争河道整治与环境、景观、村民生活相结合, 强调人与水之间的有机融合。

六、结语

本规划凭借国清寺景区的旅游优势, 以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为切入点, 把村民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进村路、供水设施、排水沟渠、改厕改灶等建设内容作为村庄整治的重点和突破口, 大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经过整治后, 村庄内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别具特色。“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国清寺景区的又一大亮点, 风景名胜区的接待压力因此得到缓解。同时村庄的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也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的发展, 还促进了农民的全面增收, 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本次规划与实施建设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达到“整治一处, 见效一处, 带动一方”的效果。

当然, 本规划区位于景区的核心区, 任何不恰当的、过度的整治都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及特色资源的消失。如何在符合生态和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整治改造村庄是本规划在今后实施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摘要:随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景区内村庄“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景区的整体景观质量。本文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村庄整治为例, 提出以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为切入点, 将其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村庄, 这样既缓解景区的接待压力, 又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实现人与景区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汪光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2].李光荣.贵州村庄整治的实践与效果

篇4:论村庄整治规划建设问题

关键词:村庄整治;规划建设

本文主要以我县与儿街镇双乐河村中院组村庄整治规划建设为例,从规划编制,建设整治,设施整治,环境整治等方面作以介绍说明,供大家在今后的美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中作以借鉴。

一 村庄整治的原则及整治前的状况

整治的原则是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从实际出发,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治理,按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思路,有针对性的选择沿淮平原、山区、丘岗不同地理环境示范建设,有序推进的整治工作。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彰显特色,结合农村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彰显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地方特色。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与发展农村产业、乡村旅游等相结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我县与儿街镇双乐河村中院组位于与儿街镇西南部,属江淮丘陵地区。农房依山而建,集中处有四十几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建设乱;设施缺;环境脏乱差。建设乱:农民的房子大多沿路或沿山坡无规则而建,缺乏规划引导,大多是已建新房,且建新房不拆旧房,宅前屋后有许多破旧搭建,建筑风格不一,新旧不齐,破旧老化的强弱电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到处乱扯。设施缺乏:村内无文化娱乐设施,无公共设施。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都堆放在池塘边,山坎旁。村庄农民的住房与畜禽圈舍混杂,几乎村里每户都使用传统的旱厕。环境脏乱差:垃圾到处乱堆,几口山塘都被污染了。苍蝇乱飞,夏天气味难闻,低矮的土墙厕所里无法进人还布满蜘蛛网。

二 整治规划的编制及整治内容

首先委托安徽中铁工程设计院进行双乐河中院村庄整治范围内8.5公顷土地进行了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编制整治规划,并具体到每家每户的整治方案,先后两次把编制的规划送至村民手里征询意见,并召开村民代表和村民理事会会议,达成村民共识,形成详细性规划文本。规划主要从弘扬传统文化体现农民意愿,突出乡土特色,坚持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采取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取直道路或拆房开路,规划的整治内容主要是实施“三清五改和建设三场一园”。即:清路障;清垃圾;清淤泥;改路;改水;改电;改圈;改厕;建设停车场;中心广场;活动场和山顶公园。

三 整治建设的实施

整治工作于2011年11月动工实施,首先逐家逐户排查所要拆除的破旧柴棚、畜禽圈舍、每家每户的破旧厕所,清除宅前屋后的垃圾杂草及路边杂物路障;对整治区内的九座山塘进行清淤、水面富氧化处理;并做了毛石混凝土护坝和台阶等亲水平台。修筑引水沟渠把上游的水引入山塘,使塘水形成活水,并可自由排放。在村口修建了一座文化宣传墙,修建200平米的停车场、约600平米的中心广场和一个200平米左右的活动广场,并由体育局结合项目配置一个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器材。把村口山坡用毛石摆砌筑,并用水泥浆勾上自然的缝,在摆的坡面上醒目地写上“双乐河中院”五个大字,显得很有乡土气息。另外在村内人员相对集中处共修建了六座公厕,把每家每户卫生间的污水用排水管和公厕的污水连接起来用了十六个微动力污水净化器进行统一处理,集中排放;雨水通过地表排水明沟直接排至沟渠;垃圾处理是给每家每户发放有分类式垃圾箱,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由保洁员用垃圾车收集送至村口新建的垃圾收集房,再通过垃圾车送至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后,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村内居民生活用水原都通过村内两口老井取水,水量不足。现把老井都进行了保护性处理了,村民生活用水改由上游的一个大水库处理了的自来水,沿路边铺设给水管道并接至每家每户;同时对原有的乡间黄泥路进行了硬化,共修建主次混凝土道路2360米,保证每家每户都有至少有2米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结合新修道路重新架设电力杆线,更换了以前破旧老化混乱的电力和电信线路;配套安装了十六盏路灯,对五保户的快要倒塌的土房进行了重新修建;建造了一座山顶公园,并做了三条登山坡道直通山顶公园,在山顶公园内建造了一座观景亭,可对周边风景一览无余;另外统一了建筑风格,把是整个村庄都以红色坡屋顶、白色墙面作为主色调,对不协调的屋面统一换成红色陶瓷大瓦,对清水墙进行刷白处理。土建工程结束后并请林业局进行了园林绿化配套施工。

现在双乐河中院村庄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已结束,通过这次整治使村容更加整洁,环境更加卫生,并充分体会了民意,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结合山区现状形成了“红瓦、白墙、清水、绿树”的立体式景观,结合外围优美的环境使村落存在于绿化之中,绿化赋予村庄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次成功的整治也达到上次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参观,兄弟省、市的也多次来参观学习。希望今后的村庄整治美好乡村建设中能在其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建设的更好,还农民朋友一个真正的美好乡村,农民的生活更幸福,使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绍爱云、赵辉编,《新农村整治规划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

[2] 浦善新编,《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

篇5: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建村[2013]18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委、天津市建交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的精神、指导各地结合农村实际提高村庄整治水平,我部编制了《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你们。请组织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12月17日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高村庄整治规划编制质量,根据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庄整治规划是村庄规划广泛应用的重要类型之一,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 村庄整治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在村庄内予以公示,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经批准的村庄整治规划应在村庄内予以公布。

第五条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规划编制资质,编制人员应熟悉农村情况。[1]

第二章 编制要求

第六条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治理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任务。

第七条 尊重现有格局。在村庄现有布局和格局基础上,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保持乡村特色,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便村民生产,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和贪大求洋。

第八条 注重深入调查。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基础资料,准确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

第九条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和村庄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第十条 保障村民参与。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规划调研、编制等各个环节充分征询村民意见,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公示规划成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避免大包大揽。[1]

第三章 编制内容

第十一条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要按依次推进、分步实施的整治要求,因地制宜确定规划内容和深度,首先保障村庄安全和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和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可按照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要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第十二条 在保障村庄安全和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方面,可根据村庄实际重点规划以下内容:

(一)村庄安全防灾整治:分析村庄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排除隐患的目标、阶段和工程措施,明确防护要求,划定防护范围;提出预防各类灾害的措施和建设要求,划定洪水淹没范围、山体滑坡等灾害影响区域;明确村庄内避灾疏散通道和场地的设置位置、范围,并提出建设要求;划定消防通道,明确消防水源位置、容量;建立灾害应急反应机制。

(二)农房改造:提出既有农房、庭院整治方案和功能完善措施;提出危旧房抗震加固方案;提出村民自建房屋的风格、色彩、高度控制等设计指引。

(三)生活给水设施整治:合理确定给水方式、供水规模,提出水源保护要求,划定水源保护范围;确定输配水管道敷设方式、走向、管径等。

(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提出现有道路设施的整治改造措施;确定村内道路的选线、断面形式、路面宽度和材质、坡度、边坡护坡形式;确定道路及地块的竖向标高;提出停车方案及整治措施;确定道路照明方式、杆线架设位置;确定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位置;确定公交站点的位置。

第十三条 在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和配套设施方面,可根据村庄实际重点规划以下内容:

(一)环境卫生整治: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引导分类利用,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利用,实现就地减量;对露天粪坑、杂物乱堆、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提出整治要求和利用措施;确定秸秆等杂物、农机具堆放区域;提出畜禽养殖的废渣、污水治理方案;提出村内闲散荒废地以及现有坑塘水体的整治利用措施,明确牲口房等农用附属设施用房建设要求。

(二)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确定雨污排放和污水治理方式,提出雨水导排系统清理、疏通、完善的措施;提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整治、建设方案,提出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位置、规模及建议;确定各类排水管线、沟渠的走向,确定管径、沟渠横断面尺寸等工程建设要求;雨污合流的村庄应确定截流井位置、污水截流管(渠)走向及其尺寸。年均降雨量少于600毫米的地区可考虑雨污合流系统。

(三)厕所整治:按照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提出户厕及公共厕所整治方案和配建标准;确定卫生厕所的类型、建造和卫生管理要求。

(四)电杆线路整治:提出现状电力电信杆线整治方案;提出新增电力电信杆线的走向及线路布设方式。

(五)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合理确定村委会、幼儿园、小学、卫生站、敬老院、文体活动场所和宗教殡葬等设施的类型、位置、规模、布局形式;确定小卖部、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规模。

(六)村庄节能改造:确定村庄炊事、供暖、照明、生活热水等方面的清洁能源种类;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提出房屋节能措施和改造方案;缺水地区村庄应明确节水措施。

第十四条 在提升村庄风貌方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一)村庄风貌整治:挖掘传统民居地方特色,提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措施;确定沟渠水塘、壕沟寨墙、堤坝桥涵、石阶铺地、码头驳岸等的整治方案;确定本地绿化植物种类;划定绿地范围;提出村口、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街巷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整治方案。防止照搬大广场、大草坪等城市建设方式。

(二)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提出村庄历史文化、乡土特色和景观风貌保护方案;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区;确定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防止拆旧建新、嫁接杜撰。

第十五条 根据需要可提出农村生产性设施和环境的整治要求和措施。第十六条 编制村庄整治项目库,明确项目规模、建设要求和建设时序。

第十七条 建立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鼓励规划编制单位与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重整治建设、轻运营维护管理。[1]

第四章 编制成果

第十八条 村庄整治规划成果应满足易懂、易用的基本要求,具有前瞻性、可实施性,能切实指导村庄建设整治,具体形式和内容可结合地方村庄整治工作实际需要进行补充、调整。

第十九条 村庄整治规划成果原则上应达到“一图二表一书”的要求。第二十条 “一图”主要包括:

(一)整治规划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1000)村庄用地布局方面:明确村庄内各类用地规划范围。

安全防灾方面:标明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范围、防护范围、防护要求;河流水体防洪范围;村内避灾疏散道路走向、避灾疏散场地的范围。

给水工程方面:标明给水水源位置、应急备用水源位置、保护范围;给水设施规模、用地范围;给水管线走向、管径、主要控制标高;提供给水工程设施建设工程示意图。

道路整治方面:标明各类道路红线或路面位置、横断面形式、交叉点坐标及标高;路灯及其架设方式;停车场地的位置和范围。

环境卫生方面:标明环卫设施(垃圾收集点、转运场、公共厕所等)、集中畜禽饲养场、沼气池等的位置、规模、用地范围;提供环卫设施建设工程示意图。

排水工程方面:标明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用地范围;排水管(渠)走向、尺寸和主要控制标高;截流井位置、标高。标明水面、坑塘及排水沟渠位置、宽度、主要控制标高;提供排水设施建设工程示意图。电杆线路整治方面:标明电力、电信线路的走向;电力电信设施的用地范围。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标明公共活动场所的范围;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用地范围。绿化景观方面:标明主要街巷、村口、水体及公共活动空间等重要节点的整治范围;提供重要节点整治示意图、绿化配置示意图、地面铺装方式示意图、水体生态护坡、硬质驳岸等的整治示意图。

文化保护方面:标明重点保护的民房、祠堂、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的位置和四至;划定保护区的范围;提供保护要求示意图。

主要整治项目分布图:标明整治项目的名称、位置。

村域设施整治方面:标明村域各生产性服务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的位置、类型、规模和整治措施。

第二十一条 “二表”主要包括:

(一)主要指标表:包括村庄用地规模、人口规模、户数、各类用地指标。

(二)整治项目表:包括整治项目的名称、内容、规模、建设要求、经费概算、总投资量以及实施进度计划等。

第二十二条 “一书”是指规划说明书,内容包括:村庄现状及问题分析,附现状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1000;整治项目内容和整治措施说明;工程量及投资估算;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以及有关政策建议等。[1]

第五章 附 则

篇6:村庄整治规划会议纪要

时间:xx年12月25日上午9:00时

地点:社区会议室

联系人员:学校 “三万”工作组成员张主任和xx社区xx主任

议题:学习区三万办公室文件,交流撰写村庄整治规划的具体内容。

xx小学张主任:今天是圣诞节哦,xx主任节日愉快!区三万办公室又发文写村庄整治地规划,我先拟定了一个,你先帮忙看看“xx小学进驻xx社区工作组环境整治规划”主要还是按照上次拟定的方案的思路写的。我这里还有一份区三万办公室的一份“xx镇村庄环境整治规划”,这份是很细化的,xx主任你也可以参考一下的。

xx社区xx主任:好的。这段时间周主任带队在居民点搞整治,很少在办公室,等他来办公室了我给他看

篇7:东升村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为切实改善我村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根据“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合山村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引导,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合理确定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引导村庄整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坚持群众为主、社区扶持的原则。建立全民参与机制,确定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 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坚持镇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镇投入为主。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四)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乱砍树、不填塘,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

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全村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

主要目标是:

(1)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2)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3)乡村特色更加鲜明。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使其更具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

(4)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 1、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树木的刷白、老旧建筑的出新、路肩的配备、公路沿线乱堆乱放清理及沿线河道的整治。2、2012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家庭庭院环境整理和河道整治工作。3、2013年 1月 15日前,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四、整治重点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村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

(二)整治生活污水。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根据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争取配建1座。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 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 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 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 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 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

(五)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 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

(六)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 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 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 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

(七)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 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

(八)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 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 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

(九)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 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赵棚镇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的财政投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 目积极争取上级给予补助。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

篇8:乡镇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广大农村进行村庄规划,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举措。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景色优美的村容村貌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从生态学角度讲,村容村貌是由村庄建筑、林草地、农田、水体、历史遗迹等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型生态系统。村庄容貌有其特殊性,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大小不一的村民居住点和农田混杂分布,既有居民点、商业中心,又有农田、果园和自然风光。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传统乡土特色的村容村貌是长期历史发展留下的痕迹,它的形成是人类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结果,是农业文明的文化遗址,同时也记载着历史的变迁。从建筑学角度看,村貌的背景——民居建筑,无论其选址、布局和构成、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和材料等等,都体现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体现出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统一。

村容村貌的营造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了村庄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向游人展示村庄的人文地理积淀,阐述了村庄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村庄的独特魅力。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是从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村庄自身的条件,有条理地、有步骤地针对村庄村容村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二、村庄风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村庄的传统布局特色和传统建筑艺术正在消失

首先,传统村落的风貌是村庄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但有些传统村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古树被砍伐殆尽、弯蜒曲折的自然河道被填埋或被裁弯取直、有数百年历史的祠堂宗庙被拆除,村庄原始的风貌以及文化历史资源的完整性正在被逐渐的吞噬,其历史的传承功能正在渐渐地逝去。

其次,许多传统村落的新建住宅基地面积偏大、建筑密度低、空间分散、功能混杂、结构不明确;很多房屋年久失修,墙面、屋面色彩杂乱;住宅配套设施落后,安全卫生隐患突出;私搭乱建临时建筑的现象严重。部分新建房屋的尺度、色彩、形式大都与村庄传统的住宅风貌不协调,民居的传统乡土特色正在消失。

再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型住宅”的居住理念开始冲击传统的居住模式。传统民居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在传统村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复古”、“仿古”的方法来简单模仿传统建筑形式,或在传统民居上扩建现代风格外观的建筑,生硬照搬“欧陆风情”,破坏了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使得农村的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国内大部分村庄都未经过科学的规划,部分村庄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系统方面:

村庄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分级不明确,部分道路为尽端路,无法形成通畅的道路系统。道路附属设施不完备,路灯、指示标志等设施缺乏,现有的设施维护较差。居民点内部道路狭窄,许多村庄路面维护较差,破损严重。道路空间过于呆板,缺少引导性和可识别性。路边绿化不成系统,道路缺乏人性化设计,普遍没有阅报栏、休息坐凳等建筑小品。

2. 建设用地布局方面:

住宅布局缺乏规划,住宅院落占地过大。村庄工业厂房、闲置地、村民住宅、园地及家畜舍布局交叉、无序,这种现象特别是平原地区以农业耕种为主的村庄较为严重。既影响了村庄人居环境质量,也影响到土地集约使用。

3. 公共绿地方面:

村庄普遍缺乏公共绿地,已有的绿地亦不成系统,山川河道等宜人自然景观利用率低。

4. 基础设施方面:

村庄的整体环境质量不高,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电线杆林立,电线乱拉,生活垃圾随意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村庄缺乏垃圾收集装置、雨水排放及适宜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系统不完善,坑塘沟池以及一些废弃地被用作临时的垃圾收集点。

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的动力机制

村庄是人类聚居的重要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是接近自然和生态的居住场所,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村庄风貌特色传递了一座村庄历史发展的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和价值。村庄风貌特色是多种因素“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村庄的特色美需要保护、追求和塑造。村庄风貌的整治将产生双重效应,首先是内在效应:通过对村庄特色的规划设计,有效地利用村庄内部资源,不断增强村庄的自我发展能力;再者是外在效应:村庄的特色可以激发当地村民的自豪感,由此形成的感染力能够吸聚更多的外部资源,促进村庄更快更好地发展。

纵观村庄发展与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在一定时空内积聚与发散的过程。同时,村庄成长的过程也是与其他村庄展开资源配置竞赛和市场竞争的过程。然而,在一定的时空内,资源与市场都是有限的,挖掘村庄特色及其信息载体,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项风貌特色构成要素,逐步形成和完善村庄特色系统,才能使村庄具有吸引力。一旦特色丧失,人们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损失是金钱不可弥补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在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环境基础上浓缩、提炼而成的村庄环境景观特色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情。当前新农村建设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村庄环境整治的有利支撑。

四、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风貌的保护和利用对策及建议

(一)保持村庄风貌整体风格的延续

从宏观上把握村庄的传统风貌特征。村庄风貌中山水系统和街道系统是村庄风貌的核心。对于山水系统应予以保护和利用,应尽量不破坏原有山体的自然形态,避免随便挖山、填塘,对水体裁弯取直。保护现有河道及池塘水系的完整与贯通,按照自然环境加以整治和疏浚以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滨水村庄的驳岸应随岸线自然走向,避免刚性呆板界面;护坡的建筑材料应选用地方乡土材料。

山区型村庄地质地貌比较复杂,地势起伏比较大,村庄形态多呈现点式分散布局。村民住宅顺应地势,采取“尺度宜小,体量忌大,宁低勿高;高低错落依山就势,忌开山平地成行成列”的原则;避免民居建设平原化,使村落住宅失去山区建筑的特色。平原区村庄的地势平缓而开阔,居民宅基地相对宽敞,院落规整,建筑风格宜有地域特征。

村庄绿化系统包括山林农田绿化、街道公共绿化及住宅院落绿化三个层面。应选用本地树种,对古树名木予以重点保护,并配以环境小品,营造出简单、自然、亲切的乡村风景。

对于街道系统,应结合道路布局对街道两侧建筑的风格与体量、绿化景观节点、广场节点等综合分析,在保护总体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新建建筑风格应与原整体风貌协调统一,尽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同时选用清新淡雅的色彩以保持地方特色。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按建造年代、风貌等分成保留、整治、更新三类,具体原则如下:

1. 保留类建筑:

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较为协调的建筑,采取基本保留、有机更新的原则,根据发展需要可进行维修或小规模改造,但应保证更新建筑在空间布局、高度、材料、建筑风格等方面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

2. 整治类建筑:

主要指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主要采取整修的方式,维持原有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

3. 更新类建筑:

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不协调、简陋的、质量差的建筑,采取近期整修、适时更新的原则,近期对其立面外观进行修饰,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予以拆除或翻建。

(二)村庄历史遗存的保护与整治

村庄风貌特色的营造首先依赖于村庄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历史遗存是村庄文化的载体,是构成村庄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村庄历史文化遗存应采取分层次评估、保护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保护和修缮,对占用文物保护单位但不具备保护和合理利用条件的单位和居民,应采取措施予以搬迁,改善文保单位的整体环境。

对各类完整的传统建筑(主要指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建筑形态或院落空间反映了典型传统格局或近代建筑特征,具有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建筑)保护方式可参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法。

对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如个体古建古庙、古城门、古围墙、过街楼、古井、古桥梁;古建构件如民间砖雕及木梁彩绘等)应积极保护、合理恢复部分,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修缮。

一些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布局往往遵循中国几千年的风水学思想,对这类村庄更应制定详细的规划保护策略,整体规划、保护。如北京延庆县康庄镇榆林堡村,该村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该村总体平面呈“凸”字型,村堡城墙由夯土筑成,原外包城砖已脱落,只残存部分遗迹,村落的传统风貌犹存。针对典型堡寨式聚落布局特点,在村容村貌整治规划中,立足于对现有古遗址的保护,保持现有的街道空间,对村中建筑状况进行评估,质量较差的建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翻建,对质量一般的建筑予以维修。重点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结合村庄的民俗旅游进行村庄重要节点的绿化美化。

(三)注重村庄公共空间的传统风貌营造

村庄中与村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主要包括:村庄主要出入口、公共绿地、街道、广场、打谷场等,是村庄公共活动组织的重要场所,也是形成独特村庄风貌的要素。

在村庄公共空间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根据不同空间的布局特点,确定公园绿地、街道和广场的性质、规模、相互之间的连接路径以及发展措施。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展现具有乡土文化氛围的新农村景象,并通过植物配置、小品等手段营造空间景观氛围。

村庄入口是村庄空间环境形成的重要标志点,对整体环境引导和识别起着重要作用,村庄入口一般可通过建筑小品、小型游园绿地等来加以组织,应简洁鲜明地表达出村庄的入口标志和环境特色。如北京昌平区流村镇韩台村,位于北京市西部山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该村村口小山上有区级保护文物九圣神祠。在村庄风貌整治过程中充分结合九圣神祠的人文特色,对其所在的山体进行绿化,对部分悬崖地段进行加固,修建登山步道,使游客能够登山观景;在村口建设小广场,设置休息坐椅,形成人文特色丰富多彩的村庄入口环境。

(四)在保护村庄传统风貌基础上改善基础设施状况

传统村庄的用地布局规整,街道空间狭窄,而市政设施通常比较薄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各种市政管网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减少对村庄环境的二次破坏。对于村庄环境有污染的设施更应在规划中注意位置、风向、建筑风格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北京昌平区兴寿镇上西市村历史悠久,村内至今还保存有古庙等部分历史文化遗迹。该村养猪场规模较大,会排出大量粪便垃圾,如果这些垃圾随意堆放将对村庄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规划中将养猪场位置选择在远离村庄的地方,同时配套建设了一组智能化沼气站,利用猪场的垃圾粪便为原料产生沼气,不但很好地解决了垃圾处理的问题,而且为村民做饭提供了燃料。由于养猪场位置距离村庄有一定距离,且处于村庄的下风向,不会对村庄的传统环境和风貌特色产生不利影响。

五、结论

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但能够给村民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促进村庄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村庄的建设中应注重保持传统乡土风貌,有效组织村庄景观绿化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同时,要改善村落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以提高村庄整体人居环境。

摘要:村容村貌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村容村貌的规划与整治不仅提高了村庄人居环境,而且可以有效保持乡土风貌,同时对村庄旅游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总结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的经验教训,归纳了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庄风貌保护和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邵爱云赵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董艳芳陈敏单彦名.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我是一只小鸟作文下一篇:新年寄语祝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