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环境教育教学总结

2024-06-14

初中环境教育教学总结(共8篇)

篇1:初中环境教育教学总结

课题总结

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作为国家级绿色学校,更应该把培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把这些经验总结、归类,并形成一系列切实增强小学环境意识的策略,这个课题已经站在我们面前。学校科研理事会经过多次研究,将总的研究方向确定以后,确定了以《增强初中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为课题,向省学会申请立项,并批准通过。在课题研究总目标:“增强环境意识,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 引领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课题立足课堂,利用网络,通过主题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推进和引导作用。学生习惯养成、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已经取得效果,为今后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课题的开展实施,使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从生物种群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任何生命都具有同样的尊严和同样的价值。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让学生强列的意识到,破坏了大自然,就等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

园。初中生,是未来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让他们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才能在将来的建设中,担负起保护地球、保卫家园的神圣职责。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具体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课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材中涉及的有关环保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做好、做实,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宣传环境重要性。

环境教育课题研究应该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理形成“习惯”。例如:科学教师杨玉生在执教的四年级科学教材中的第一个单元“电”,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的需求,学生必须准备电池、电线、小灯泡。以往的年级都会出现乱扔材料的问题。这学期,杨老师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和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从管理好自己的材料入手,不乱扔,要做好回收工作。并让同学们上网查找有关电池的危害的信息。当学生们知道了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5平方公里的土地时,学生们震惊了。

其次、做好回收废电池工作。

1.全体学生将自己用过的电池,投入到废旧电池回收箱中。

2.学生分小组编排关于回收废旧电池的宣传小报。活动效果:

1.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所的增强。到现在为止学生们没有乱扔废旧电池现象发生,废旧电池的回收箱里的电池数量

增长很快。

2.学生们除在回收废旧电池上的意识增强外,对于其他材料的回收利用的意识也有所增强。

二、利用手中画笔开展巧手描绘美好明天环境教育

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描绘他们生活中的环保,主题鲜明,构图新颖,富有创意。旨在通过这次比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绘画中普及环保知识。

4月15日下午,我校操场上人头攒动,一场以“环保”为主题的现场环保比赛正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片各校的几十名小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作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比赛是对学生绘画和创新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和大展示。

我校历来重视环保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此次环保绘画比赛的开展便是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以环保为主题,使环保教育与美术教育联姻,通过艺术活动深化环保教育,在展示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赛过程中,现场的小选手们个个煞有介事地亮出“家伙”,摆出阵势,或构图、或画稿、或调色,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瞧他们虽然姿势各不相同,有跪着的,有坐着的,还有蹲着的,但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作画的过程中。在近两个小时的现场作画中,他们用手中的画笔,通过新颖的构图、丰富的想象、鲜艳的色彩创作出一副副主题鲜明、栩栩如生的画作,或针砭破坏环境的丑陋行为,或勾勒出心中美好的新世界,使得在场驻足观看的师生们大饱眼福,不时地啧啧称赞。

比赛结束后,学校教导处及时组织部分教师进行评选,选出的优秀画作将一一在校园宣传长廊中进行布置、展览,供学生观摩、学习。

通过本次的环保绘画活动,提高了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自觉性,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刻刻牢记环境教育的意义,培养了他们主动做环保主人翁的意识。

三、信息资源共享,使知识储备成为师生共同财富

四、利用废旧材料,开展节能活动

废旧生活用品变脸的魅力。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废旧生活用品能够加工成美丽的艺术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良好品质。聪明的同学们经过集思广益,都能设计出十分美丽的艺术作品。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过后,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真正从内心深处得到触动,从中有所收获,受到教育。如此,这个搞课题不再是老师们的专利,学生们也参与其中,收到了十分好的效果。

篇2:初中环境教育教学总结

一年来,我校在区教育局和修文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要求,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和《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八项措施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为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确保广大师生员工安全,我校结合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充分做到“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管理与教育相结合,有效地规范了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了学校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切实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了校园秩序的文明,周边环境的改善。具体措施是:落实八项制度,创建“平安校园”。

一是落实学习制度。及时学习上级有关的指示精神,把握好内涵,领会好实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岗双责”,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既要做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切实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学校与班级、处室签订了综治安全、消防《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制度,各项工作职责到人、责任上墙、责任到位;

四是落实监督检查制度。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情况,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具体要求。检查工作中坚持“三结合”: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突击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抽查和自查相结合,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无疏漏、无死角。

五是落实信息反馈制度。学校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信息反馈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全校师生通报情况。

六是落实宣传制度。学校利用主题班(队)会、校会、升旗仪式、校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等途径,做好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一种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共建安全有序校园的良好氛围。

七是落实家长联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对学生实行在校时间的监控和应上学时间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充分利用公开信或校信通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八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疏于职守,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对缺乏大局观念、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推诿扯皮的;对缓报、瞒报和漏报工作实情的;对造谣传谣,迷惑人心,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都要进行严肃查处。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会议精神,成立了“综治领导小组”、“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实行了平安创建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

二、积极悬挂创建“平安校园”的安全宣传横幅和标语,通过宣传橱窗、墙报、小报、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掀起创建的高潮。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文件精神,营造平安创建的良好氛围。开展了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每周坚持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学校领导和老师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安全教育,班主任时常利用晨读和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四、学校与每位班主任签订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

五、通过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我也有责”的主题班队会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扩展了学生的安全常识。三月底在全校举行了交通安全的图片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全校召开了以安全教育为专题的班队活动。

六、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重视子女的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主题和节假日,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告学生家长书》,并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传递信息,使家长充分了解我校创建“平安校园”的具体活动,提醒家长们在家里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进营业性网吧的危害性的专题讨论,揭示其危害性,教育学生不进入网吧、游戏机房、舞厅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并组织教师进行检查,引导孩子利用学校网站上绿色网站、健康网站,学校更多的收集信息的方法。针对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学校开展了争做合格毕业生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刻苦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升入重点中学。

七、结合安全教育日,我校每期要开展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结合“6·26”禁毒日,组织学生参加禁毒知识的宣传。坚持不懈地开展“校园拒邪教”活动。及时处理好教职工群体中的各类矛盾和学生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反映,认真落实教师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中的各项措施。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作用,虚心吸收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

八、重视学生和老师的法制教育,卫生纪律教育,行为养成教育,聘请相关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上半年邀请市检察院张永胜检察长来校进行法制教育报告;以提高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法制素质为重点,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学校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我们在教师中开展的法制教育要求从加强师德入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并能严格执行。

九、加强了教师值日和学生值岗力度,维护校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师生安全。针对学校及周边面临交通要道的实际,学校配足值日值周教师在校门口、马路上、公交车站维持秩序,值日值周教师在送走最后一位学生后方可离开。同时劝阻流动设摊者离开,教育学生不买小摊小店内的不洁食品和饮料,防止食物中毒,严厉打击侵害我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十、经常性地进行治安防范检查和安全隐患检查,即查即治,不留隐患。在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时扩展学生法律知识。时常对学生进行防交通安全事故、防溺水、防中毒,防煤气中毒、防盗、防触电、防敲诈勒索等教育,下发了安全教育的相关资料,出刊了安全的黑板报和小报,各班积极开展了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新蕾电视台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十一、发挥党支部的纪检作用,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严格规范教育收费制度,提高学校领导办事透明度,切实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教育,重视教职员工赌博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提高教职员工的法制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十二、在努力抓好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搞好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抓整改、保安全”为主题的“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活动”期间都认真组织安全检查,查事故隐患,抓隐患治理,保人身安全,促教学发展。全面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结合上月在全市开展的中小学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学校积极按上级要求做好各项宣传教育工作。

十三、严格做好秋季肠道传染病和红眼病的预防工作。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成立了预防和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全校教职工提高认识,不得掉以轻心,利用好消毒用物品,对学生进行肠道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学校及时编印了有关肠道传染病、红眼病预防和控制的宣传资料,分发到学生手中,并要求给家长学习宣传。由于综治工作常抓不懈,各方面情况良好,本年无一起火灾,无一起交通事故,中毒事件,无一例溺水及其它重大事故,无一人越级上访,师生中无违法犯罪现象,无法轮功参与者。学校教学秩序良好,学生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勤奋敬业,务实争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十四、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坚持以家庭为主体,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工家庭的“五个”意识,即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努力营造“五个”环境,即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要求教职员工家庭做好“六防”和实现“六无”即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防欺诈、防艾滋;无犯罪、无邪教、无超生,达到“四个更加”即家庭成员更加充满活力,家庭更加和睦美满,社区更加优美文明,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为总体目标。

通过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今后,我们将在办事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支持下,不断改进工作,完善措施,将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建良好的平安环境、和谐校园。

龙兴初中

篇3: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

一、以化学知识为依托,认识环境问题

在执教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编者在编排环境教育内容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学校的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源在哪里?哪些因素在影响环境?这些环境问题已经造成了哪些危害?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提出的。例如,在“空气的组成”知识中,安排有相应的环保知识“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水”中安排有“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一氧化碳”中安排有“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对空气的污染”;等等。因此,化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化学课程标准,以课本为依托,详细地列出课本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点,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以《自然界中的水》一课为例,学完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后,同学们已经能够体会到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虽然地球上的水储量是巨大的,但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养殖业污染。这部分知识可用PPT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感,并联系自身的实践,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在无形中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深化学生的化学知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结合化学原理,寻求环境治理方法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当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要掌握相应的原理,学会处理废弃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演示“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要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它是大气的污染物。那么如何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呢?在此,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借助网络,制成专题报告,最终形成有效的处理方法:在集气瓶底部铺设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等,将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吸收掉,避免它们逸散到空气中,形成大气污染。当然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教学形式,即建议学生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收集雨水,并用pH试纸来检测它们的酸碱度,让学生切身感受酸雨的形成及其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伤害。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工业上制取硫酸和煤炭的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你能否想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最终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使用脱硫煤;对产生的尾气用石灰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开发新能源;等等。

三、回归社会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性和治理环境的紧迫性,积极主动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方法,而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实施境环保护教育则是众多学校的通行做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轻松地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充分地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参观,做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它们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原理;聘请环保专家开展环保讲座;组织学生兴办环境小报,在校园内宣传环境保护活动;以“镇区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成果以板报或者校报的形式呈现出来;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只有面对,不能退缩;只有治理,不能放纵。我们要不断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危机意识,培养学生环境治理的基本方法和理念,并由他们去影响周围的人们乃至整个社会,运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环境保护的使命。

摘要: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环境保护的联系十分密切,环境的污染和治理都与化学有关,大部分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方法。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环境保护教育寓于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方式有:以化学知识为依托,认识环境问题;结合化学原理,寻求环境治理方法;回归社会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篇4: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保护;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51-01

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之一,是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紧迫问题,如何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根本的办法就是抓好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各因素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化学污染。中学化学教材中与环境保护教育有关的知识非常多,尤其是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化学实验的药品以及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烟雾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直接造成了损害,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学校是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及具体事例及时进行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环境污染物的由来及危害

要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接受环保教育,就要让他们了解是什么污染了环境以及环境污染物所带来的危害。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大致有一下几种分类方法: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和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污。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三致作用”: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我们必须做好每一步环境污染防治的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真正地把环境保护与治理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

二、如何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化学教材中可进行环保教育的素材很多,有很多的环保方面的内容。如空气、水、CO、CO2、酸、碱及化学肥料、煤、石油、金属的冶炼和有机合成等,几乎每章节都能紧密结合教材进行环保教育。开展环保教育应在确保初中化学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是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要与素质教育的其它内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教材使教学内容与环境污染有机地结合使广大学生能应用化学知识去认识环境污染的内在本质。

1、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如不及时处理而随意排放不但污染环境还会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误导、淡化环保意识。这就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对实验有浓厚兴趣,我们可根据这一特点指导和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对一些会产生污染物的实验在实验内容、实验装置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对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实验操作和创新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学生实验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发展微型化实验,以及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化学教师重点介绍给学生的三种化学污染

(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和“酸雨”是空气污染的直接危害。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我们称为“温室气体”。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由于“温室气体”阻碍了地球上能量的扩散,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速度加快、大气环流紊乱、造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温室环境使害虫、老鼠的繁殖速度加快,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

(2)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酸雨”被人们比喻为“空中死神”。由于大气的运动,酸雨的危害是跨地区、跨国界的,其污染是世界性的。各国在接受本国酸性降落物的同时,也接受着邻国的酸性物质。据报道,通过对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进行监测确认,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的酸雨是通过盛行西风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中瑞典南部大气中的硫,77%是从邻国传播而来的。同样加拿大南部的酸雨,其污染源也有相当一部分源于美国。

(3)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环境中铅、锰、铜、汞、镉等重金属污染对成人的健康损害巨大,低剂量的这些污染物就能够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诱发疾病,甚至死亡。重金属通过空气、水、食物等渠道进入体内。进入人体的重金属不再以离子形式存在,而是与体内有机成分结合成金属络合物或金属螯合物,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机体内的蛋白质、核糖能与重金属反应,维生素、激素等也能与重金属反应。由于产生化学反应使上述物质丧失或改变了原来的生理化学功能而产生病变。另外重金属还可能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而改变活性部位的构象,或与起辅酶作用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致使酶的活性减弱甚至丧失,从而表现出毒性。重金属可直接对环境中的大气、水、土壤造成污染,致使土壤肥力下降、资源退化、作物产量品质降低,并且在土壤中不易被淋滤,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有些重金属元素还可以在土壤中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在遭受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农产品或是用遭受污染的地表水灌溉农产品,能使农产品吸收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由此形成土壤——植物——动物——人体之间的食物链,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应该介绍金属对人类环境的污染。特别是铅、汞、镉等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教育学生对金属资源的利用、回收及保护等。

篇5: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云南省盐津县普洱中学

岳赋春 电话:***

邮政编码:657508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化学学科和环境保护科学联系十分密切。化学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该有目的、适时适度渗透环境教育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珍惜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环境保护者。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教育

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指的是人类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的总和,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由阳光、大气、水、海洋、土地、野生生物、矿藏等非人类制造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构成的空间单元;社会环境则是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各类人为环境,如城市、乡村、工厂等。

世界各国在不断的发展生产力,但在发展的同时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导致环境状况日趋恶化:空气、水体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旱涝并存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我国,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而人们脑子里的环境意识还相对薄弱。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我们必须站在这一高度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因此,把环境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之中,提高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化学教师的责任。怎样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所谓环境教育,就是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掌握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环境问题发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达到通过全社会人员共同努力治理环境的目的。

环境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和公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使环境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为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这不仅可以使人们意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

看当今趋势,环保意识将成为全民意识。翻开人类百年工业发展史,不难发现人类大力发展工业技术,不珍惜自然环境而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从最早的伦敦烟雾事件到厄尔尼诺、拉尼娜,以及近期的南北极冰架坍塌等现象,无一不给人类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而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人口激增、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粮食危机、生态破坏,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特别是能源短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内容,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体现最多。如现行教材第二单元阐述了大气污染的问题;第三单元课题4阐述了水资源污染问题;第三单元末选学内容讲述的氢能源,实际上也暗示了能源短缺问题;第六单元课题3中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等。可以这样说,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涵盖了世界三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即: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

三、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宣传法律知识,进行环境教育

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教师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教法,这既是为人师表的职业需要,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更要学习《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与化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这样才能将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机地融会贯穿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充分认识到化学教材中内含的法制教育点,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律知识,将教书(传授化学知识)与育人(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讲到水的内容时,把《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中的潜在内容适当挖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讲到煤、石油 能源危机时,向学生宣传《矿产资源法》;讲到甲醇,介绍山西朔州假酒案时向学生宣传《食品卫生法》等有关知识。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

环境污染及防治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根据化学教材内容和化学实验特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这是一种常用和可行的方法。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初中环境教育的重点是结合“空气”和“水”等知识,提出环境问题,介绍污染方面的粗浅知识,在讲授教材的某些章节、某些内容的时候,及时适度的穿插环保内容进行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污染与治理,沙尘瀑的产生与防治,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中毒以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臭氧的作用以及出现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等。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可以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给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空气的污染以及为何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等。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以及废旧电池为何要回收等;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3.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的降尘、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

学生实验结束后,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收集环境信息,进行环境教育

做个有心人,时刻注意收集国内外有关环境信息。如:前几年江西发生的剧毒农药泄露事件;1995年上半年日本东京地铁内的“沙林”事件;克拉玛依火灾事件;山西特大假酒案;土地沙漠化,造成北京沙尘暴天气;河南(山西等地)特大瓦斯爆炸事件;云贵高原遭受罕见的干旱;河南新密矿难事故等。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

5.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鉴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它的实践性,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十分注意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环境和气氛,让每位参与者真正动起来,不仅是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工厂、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如组织学生参观云天化化肥厂,当学生观察到排放出来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色,使池塘中、小河中的鱼虾死亡,造成当地百姓饲养的家禽死亡等触目惊心的现象时,不仅感到污染就在自己身边,而且还认识到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同时学生能积极主动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污染,找出污染引起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污染的危害性,从而增强消除污染的决心。事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事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和社会联系起来。

四、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在实践过程中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化学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在化学教学中要自然和谐地进行环境教学,不要生搬硬套,对于无法与环境挂钩的内容更不能随意联系,实施环境教育并不意味着每章、每节、每堂课都讲环境保护问题,要做到环境保护与教学内容上的合理渗透。

2.在环境教学过程中,防止只强调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而忽视污染治理。在讲污染的同时,更要讲污染的防与治。主要是开展好综合利用,化弊为利,变废为宝,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3.勤于实践,善于总结,重视与它学科的配合与联系。环境保护具有多学科知识的意义,应与生物、物理、数学等方面知识相联系,只有各学科共同协作,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多实践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做好环境教学工作。

总之,环境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拓展了教育领域,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关键,也是环境教育工作的重点。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根本的手段是抓好环境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篇6: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案例呈现】

片段一:

在学习了《日本》和《美国》后。通过文本阅读,通过视频介绍,学生了解到日本资源贫乏,但经济发达。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节能减排”的工作。而且卓有成效。看完《岩松看日本》(此片介绍了日本人的环保措施)后,学生感触深刻。而《美国》是一资源大国,是一经济大国,但是他们却不知节制,大肆挥霍,过着奢侈的生活。读完《我在美国的日子》(此文介绍了作者在美国看到的美国人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学生感触很深。环境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声誉。因而,我借此机会请学生写了篇关于环保的小论文。以论文的形式,宣传环保。片段二:

印度是一个水旱灾严重的国度。在分析的印度水旱灾成因后,我引导:我国也经常发生水灾,今年年初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雪灾。你能查资料来分析我国雪灾发生的原因吗?当水灾发生了,当雪灾发生了,你将会„„,请以当雪灾(水灾)来了,我将会„„写一篇小文章。可以收集一些抗灾救灾的感人例子。通过收集资料,通过写文章,渗透初中地理中的环境道德教育。

【理论点拨】

一、何谓环境道德及环境道德教育

环境道德是指维护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所必需的规范、行为准则及其对人类自身、后代切身利益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环境道德教育是指在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教育。环境道德教育是环境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德育与环境教育内涵交叉的重合部分。中学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重在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心,表现在每个公民对环境的态度。

二、目前环境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虽然已经重视了环境科学知识教育,但是环境道德教育相当薄弱。经调查,早中晚三餐,学生经常有大量的剩菜剩饭倒掉;学校的垃圾箱分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两类,但学生不知是分不清垃圾种类还是故意的,垃圾从不按规定仍;学校的地板上保洁阿姨拖得干干净净,总有那么一些学校在上面“画画”。学校费劲心思,在显眼处张贴了环境保护的标语、照片,但作用甚微。学生并不是不懂,更多地是装着不懂。原因在环保意识薄弱。学校环境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不够。

三、环境道德教育的意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工业革命以后,人口膨胀,工业化步伐加快,生产力突飞猛进,极力追求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导致了资源严重浪费,环境严重破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极端行为终于到了危及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地步。这些事实使人们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于是生态变成了一个道德问题。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环境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环境道德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提出未成年人环境道德建设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教育和培养,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修养,美好了学校的环境,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解决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道德教育目标。

初中《地理》中的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都有所体现。目标是核心,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环境道德教育,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

1、能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现状;

2、能分析自己感触最深的环境问题,从而进行调查研究,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列举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有关数据,说明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环境道德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挖掘地理教材中环境道德资源

领悟《地理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地理教材、教参等材料中的环境道德资源。如【案例呈现】中的案例。不仅这两个案例,其它,如《水资源》、《中东》、《台湾》等案例中都能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在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时,我们可以建议学生走进图书馆、登录互联网,自主学习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通过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会环境道德

地理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而实践性是占主导地位。在社会调查、在野外考察这些实践活动中,我们能够抓时机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例如:在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中,在校内,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调查活动:调查学校的食堂剩饭剩菜情况;调查学校垃圾分类情况;调查食堂用水情况;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等。通过调查,了解“节能”的意义。在校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工厂的污水排放情况;调查城市噪音情况;调查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情况等等。通过调查,了解“减排”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道德教育应当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篇7:初中环境教育教学总结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负有相当的责任。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8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草、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朱 不超过100只,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顺德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3.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篇8: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最可靠的工具,离开了课本,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不断挖掘教材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常识、环境保护的前景等内容,有目的、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是教师之本职,也是一门艺术。

1. 挖掘教材,认真设疑

(1)《空气》一节,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但教师不能停留在简单介绍空气成份的发现、研究和大气污染,而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并设置一些疑问。如“现代工业发达,烟囱林立,空气中哪些成分增加?”“这些成分的增加,将引起哪些后果?”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依据课本内容,展开讨论,共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增加了,引起温室效应。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一些成因,知道化学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观上重视环境问题。

(2)《爱护水资源》部分,教材里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马上提出水危机,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重视环境、资源等”用意明显。在学习时,我设计一些思考,如“面对这一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把课内知识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并运用讨论、质疑等方法,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互相学习、讨论。通过大家的探讨,适时提示归纳,让学生更明确这样一点:只要有环境意识,就能做到自觉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节中,教材只对二氧化碳的危害作了简单介绍,教师也容易忽视,学生则不明就里。我在处理教材时作了一些调整,把“温室效应”的学习安排在二氧化碳用途之后,使学生清楚,认识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认识到发展工业是受环境制约的。

(4)利用教材内容介绍“臭氧层空洞”及其危害,讨论生活中与防晒霜、太阳帽、防紫外线阳伞等相关的一些知识,让学生明白,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真正含义。

2. 认真剪裁,有机组织教学内容

初中教材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很多,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也有限。因此,作为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乐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的基本技巧之一。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认为“依纲据本”的观念应该更新,而应当遵循“教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基于此,我大胆“舍取”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实践、阅读、上网查找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获得了较多的知识信息。比如,关于酸雨、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我就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授,而是以上述形式让学生去做,然后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结束了这些内容的学习。

二、注意联系身边的环境问题,融入到教学中

在课堂上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科普知识,还要让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环保观。让他们明白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有多么可怕,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例如,在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一氧化碳)罐泄露,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讲解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使人体中毒的原因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另外,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l/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布置学生课外观察本地区河流水质,向家长了解该河流的今昔。让学生了解到:家乡曾经是世外桃源,如今已是塑料袋漫天飞、臭水遍地流……让学生亲历其境,感受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环境问题谁都无法逃避,也密切了生活与课本的联系。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适时、适当地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尤为重要。例如,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适时、针对性地把“绿色奥运”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教材内容拓展思维,并且对化学与生活、环保与社会的进步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规范实验行为,用实验手段强化环境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更加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具体做法可以是:

1.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2.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作花、草、树、木的化肥等等。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能力。

德国伟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是学校里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所以,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才能更好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自觉节约药品的习惯,尽可能减少污染,保证师生的健康,增强环境意识。

四、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保教育

1. 组织课外活动,增强兴趣,加强环保教育

从小的方面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做与环境有关的实验,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测定雨水和附近河水、湖水的p H值,了解本地是否经常下酸雨,水有没有被污染;测定本地大气的污染程度,明白不爱护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到农村田间地头去收集该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并根据结果和农民交流。大的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走出去,到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到野外去收集废弃电池、白色垃圾,到当地的自然风景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进行实地考察。

环境保护教育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强化环保教育。把环保实验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补充课堂教学上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加深认识,充分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2. 组织“分组讨论”,强化“参与”,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活动以及图片的认识和“资料卡片”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认识含硫、含氧化合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成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以及化工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提高“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还可通过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初步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上一篇:北京故宫优秀作文下一篇:中心小学阳光体育活动计划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