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号

2024-06-19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号(通用6篇)

篇1: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号

依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号)相关单位汇报提纲

一、建设单位

1、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名称、地址、负责人,产品名称、能力、用途、产值,职工总人数、技术人员总数及组成情况,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2、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1)项目名称、性质(新、改、扩),产品名称及危险类别、设计能力、用途、投资金额(安全投入);使用原料、危险性及生产工艺名称;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以项目总平面图介绍8号令第6条规定内容);

(2)以工艺流程图介绍生产工艺及主要危险环节(以设计单位介绍为主);主要设备的制造、购买情况;选择的设计单位、安全评价单位、施工单位;项目建设情况;规划、消防、质检(特种设备及压力容器)、防雷防静电等相关手续办理情况;

(3)本项目岗位人员(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设置情况;试生产前的人员培训及四大规程(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生产控制分析化验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法)制定情况;安全生产投入资金情况;试生产情况(起止时间、存在问题及解决情况)。

二、安全评价单位

1、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第8条):

(1)建设项目概况;

(2)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能指标;

(3)危险化学品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4)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生产储存单元、过程危险性分析;

(5)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原国家安监局10号令规定的,责任制、安全投入、培训、厂房设施、规划及重大危险源等);

(6)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

(7)安全对策与建议。

2、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安全评价报告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第21条):

(1)危险、有害因素和固有的危险、有害程度,着重分析生产储存单元;

(2)安全设施的施工、检验、检测和调试情况;

(3)安全生产条件(原国家安监局10号令规定的,责任制、安全投入、培训、厂房设施、规划及重大危险源等);

(4)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后果、对策;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设计单位(8号令第13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着重介绍设计依据、总平布置、生产工艺、控制方式);

(2)建设项目、生产储存单元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

(3)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采纳情况说明;

(4)采用的安全设施和措施(消防、安全设施布置图);

(5)可能出现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6)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按照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12条);

(7)安全设施投资概算;

(8)结论和建议。

四、施工单位(8号令第18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施工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

(3)安全设施及其原材料检验、检测情况;

(4)主要装置、设施的施工质量控制情况。

要求:

1、建设单位准备6份书面汇报材料。

2、准备总平面布置图及主要装置设备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安全(消防)设施布置图。

3、尽量以多媒体演示。

篇2: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号

第33号

《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已经2010年8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7日起施行。

局长

骆琳

二○一○年九月七日

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分别简称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以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实施监督检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是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督促煤矿抓好有关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领导带班下井进行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煤矿违反带班下井制度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者实施行政处罚。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实施国家监察,对煤矿违反带班下井制度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者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的煤矿,是指煤矿生产矿井和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等建设矿井。

本规定所称煤矿领导,是指煤矿的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和副总工程师。建设矿井的领导,是指从事煤矿建设的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和副总工程师。第五条煤矿、施工单位(以下统称煤矿,下同)是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的责任主体,每班必须有矿领导带班下井,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对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全面负责。

煤矿集团公司应当加强对所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煤矿领导未按照规定带班下井或者弄虚作假的,均有权向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举报和报告。

第二章带班下井

第七条煤矿应当建立健全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并严格考核。带班下井制度应当明确带班下井人员、每月带班下井的个数、在井下工作时间、带班下井的任务、职责权限、群众监督和考核奖惩等内容。

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每月带班下井不得少于5个。

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时,其领导姓名应当在井口明显位置公示。煤矿领导每月带班下井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应当在煤矿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八条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应当按照煤矿的隶属关系报所在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同时抄送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九条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时,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全面掌握当班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

(二)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

(三)遇到险情时,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组织涉险区域人员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地点。

第十条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实行井下交接班制度。

上一班的带班领导应当在井下向接班的领导详细说明井下安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簿。第十一条煤矿应当建立领导带班下井档案管理制度。

煤矿领导升井后,应当及时将下井的时间、地点、经过路线、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意见等有关情况进行登记,并由专人负责整理和存档备查。

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相关记录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储信息保存期不少于一年。

第十二条煤矿没有领导带班下井的,煤矿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下井作业。煤矿不得因此降低从业人员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三章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将煤矿建立并执行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每季度至少对所辖区域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执行情况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第十四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将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监察执法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专项监察或者重点监察。

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专项监察或者重点监察的情况应当报告上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并通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第十五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采取现场随机询问煤矿从业人员、查阅井下交接班及下井档案记录、听取煤矿从业人员反映、调阅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控记录等方式。

第十六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建立健全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包括井下交接班制度和带班下井档案管理制度;

(二)煤矿领导特别是煤矿主要负责人带班下井情况;

(三)是否制订煤矿领导每月轮流带班下井工作计划以及工作计划执行、公示、考核和奖惩等情况;

(四)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在井下履行职责情况,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和险情的处置情况;

(五)煤矿领导井下交接班记录、带班下井档案等情况;

(六)群众举报有关问题的查处情况。

第十七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举报;对于受理的举报,应当认真调查核实;经查证属实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煤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对煤矿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或者未按规定报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和抄送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

(二)未建立煤矿领导井下交接班制度的;

(三)未建立煤矿领导带班下井档案管理制度的;

(四)煤矿领导每月带班下井情况未按照规定公示的;

(五)未按规定填写煤矿领导下井交接班记录簿、带班下井记录或者保存带班下井相关记录档案的。

第十九条煤矿领导未按规定带班下井,或者带班下井档案虚假的,责令改正,并对该煤矿处15万元的罚款,对违反规定的煤矿领导按照擅离职守处理,对煤矿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的罚款。

第二十条对发生事故而没有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煤矿,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暂扣或者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一)发生一般事故,处20万元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处50万元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处200万元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处500万元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对发生事故而没有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煤矿,对其主要负责人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安全资格证和矿长资格证,并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煤矿,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任何煤矿的矿长。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的行政处罚,由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各自的法定职权决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可以依照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中央企业所属煤矿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由省(市、区)、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监督监察。

篇3: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答记者问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002年,全国事故起数、重特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是107万起、128起、14万人; 而在2014年,分别下降到29万起、42起、6. 6万人。会上,杨栋梁用这组数据对比,说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在持续稳定好转。此外,与2002年相比,2014年的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四项指标的下降比例也都在80% 以上。杨栋梁认为,下一步安全生产监管要重点在六方面下功夫: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新《安全生产法》、依法治安; 靠科技支撑走机械化道路; 改革现有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方式; 下大力气排查隐患,抓预防、抓治本; 强化安监队伍建设,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的氛围。

逐步推动三类高危煤矿退出: 煤矿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全国1. 1万个煤矿、580万名煤矿工人,按三班倒计算,每时每刻都有近200万人在地下巷道里作业。目前,我国煤矿已连续23个月未发生特大事故,是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安全时段,特别是生产百万吨煤对应的死亡人数从2002年的5. 8人下降到0. 25人,下降比例达到95. 6% 。杨栋梁介绍了近年来遏制煤矿事故发生的一些经验: 一是整顿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两年关闭了3000多处; 二是严格煤矿准入; 三是强化瓦斯治理; 四是推行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国煤矿特别是大型煤矿,机械化程度已达95% ; 五是隐患排查; 六是打击煤矿非法违法开采; 七是深化隐患治理和专项整治。“小煤矿、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这三种矿井的事故占整个煤矿事故的60% ,产量只占不到30% 。”杨栋梁表示,下一步安监总局要联合有关部委,逐步推动这些高危煤矿退出,并做好补偿和安置工作。“就安全生产来讲,在经济新常态下有机遇、有挑战,且机遇大于挑战。” 杨栋梁针对此谈道,发展动力的转换对安全生产的摆位提高是有利的; 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也有利于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发展速度的换挡、趋稳对压缩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样有利。

篇4: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科技新思路

对于安全生产事故来说,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有管理、技术、客观环境等诸多的因素。但是随着科技装备和技术的提升,科技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漏洞,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201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栋梁走马上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杨栋梁的一把火,就烧到了科技这个点子上。他认为,“很多事故都源于科技落后”。所以,杨栋梁担任总局局长后,很快就提出了“科技强安”战略。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2012年7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安全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快组织实施“四个一批”项目,提升安全科技支撑保障能力。

说起“四个一批”项目,它可以算是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科技强安”战略的重要助推器。“四个一批”项目指的是,一批当前急需的科研课题、一批可转化为现实安全保障能力的科技成果、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一批重点示范工程。

在杨栋梁的局长办公会上,“四个一批”绝对是一个“明星”。

在首批项目实施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有三次局长办公会,是专题研究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在其中一次办公会上,杨栋梁就指出:“安全生产要从源头治理,‘四个一批’项目就是完全从源头上抓。”

杨栋梁的决心和思路让安监总局的一众同仁都感受颇深并且非常认同。

“近年来,安全生产的事故率一直在往下降,可以看出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是重要的支撑。”国家安监总局规划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技的提升促进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建设和完善,随着技术标准升级,企业的装备水平、管理方式也跟上来了,又提升了他们安全管理的水平,以及抗风险的能力。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遏制住了一些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安全生产率。

篇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9号

2004-6-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第9号

业登记程序规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 局长 王众孚

二○○四年六月十日

企业登记程序规定

总 则

为了规范企业登记行为,提高登记效率,根据《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企业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及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适用本规定。

企业登记机关依法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依法进行核实。

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设立企业登记场所,统一办理企业登记事宜。

企业登记机关应当建立企业登记网站,受理企业登记申请,方便申请人下载申请书格式文本、提交申请材料、查询企企业登记管理规定等。

企业登记机关工作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对企业登记申请进行审查,代表企业登记机关作出是否受理、登记的决定。登记申请

申请企业登记,申请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交申请: 接到企业登记场所;

寄、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的,应当提供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的联络方式及通讯地址。对企业登记机,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与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内容一致并符合法定形。

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申请书格式文本提交申请,并按照企业登记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工商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决定确定的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的,申请人应当提交法定形式的许可证件或者批准文件申请人应当如实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审查、受理和决定

登记机关收到登记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

齐全是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照企业登记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公布的要求申请人提交的全部材料。符合法定形式是指申请材料符合法定时限、记载事项符合法定要求、文书格式符合规范。经对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审查,企业登记机关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决定予以受理。

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但申请材料需要核实的,应当决定予以受理,同时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核实的事项,理由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有权更正人当场予以更正,由更正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更正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决定予以受理。

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告知时,将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属于五日内告知的,应当收取材料并出具收到材料凭据。

属于企业登记范畴或者不属于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的事项,应当即时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称有权更正人,是指申请人或者经申请人明确授权,可以对申请材料相关事项及文字内容加以更改的经办人员。

企业登记机关认为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申请材料予以核实。经核材料核实情况报告书”,根据核实情况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

企业登记机关对决定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分别情况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 请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到企业登记场所提交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当场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过邮寄的方式提交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

过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的,申请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到企业登记场所提交申请材料原件准予登记的决定;通过邮寄方式提交申请材料原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原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请材料原件与所受理的申请材料不一致的,应当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将申请材料原件作为新申请的,应当根据第九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办理。企业登记机关自发出《受理通知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未收到申请材料原件的,应当作。

请材料核实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

依法应当先经下级企业登记机关审查后报上级登记机关决定的企业登记申请,下级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意见。

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由企业登记机关统一受理,并转告相关部门实行互联审批的,审批程序及期限按照地方人民政府规 除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一)项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外,企业登记机关决定予以受理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应当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注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企业登记机关作出准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应当出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作出准予企业设立登记的,立登记通知书》,告知申请人自决定之日起十日内,领取营业执照;作出准予企业变更登记的,应当出具《准予变更知申请人自决定之日起十日内,换发营业执照;作出准予企业注销登记的,应当出具《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收缴营机关作出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登记驳回通知书》,注明不予登记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讼的权利。

撤销和吊销的注销登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登记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登记: 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 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

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 法可以撤销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其他情形。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登记的,应当予以撤销。

款规定撤销登记,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应当责令改正或者予以纠正。

企业被依法撤销设立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停止经营活动,依法组织清算。自清算结束之日起三十日内,请注销登记。

被依法撤销设立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其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应当停止经营活动,依法办理注销登记;企业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登记公示、公开

企业登记机关应当在企业登记场所公示以下内容: 记事项; 记依据; 记条件;

记程序及期限; 交申请材料目录; 记收费标准及依据; 请书格式示范文本。的要求,企业登记机关应当就前款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条 企业登记机关应当建立企业登记簿,供社会查阅。

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企业登记机关不得对外公开。附 则

条 本规定所称企业包括各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

条 企业集团、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登记参照本规定条 本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0号--《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

2004-6-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第10号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决定修改,现予公布,年7月1日起施行。

局长:王众孚

二○○四年六月十四日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

(1999年12月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3号公布2004年6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0号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完善企业名称的登记管理,保护企业名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根据《企登记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的名称。第三条 企业应当依法选择自己的名称,并申请登记注册。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享有名称权。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核准登记企业名称。超越权限核准的企业名称应当予以纠正。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负责核准下列企业名称:

(一)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的;(二)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的;(三)不含行政区划的。

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核准前款规定以外的下列企业名称:(一)冠以同级行政区划的;

(二)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的含有同级行政区划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按本办法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名称。

第二章 企业名称

第六条 企业法人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七条 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另一个企业名称。企业分支机构名称应当冠以其所从属企业的名称。

第八条 企业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

企业名称需译成外文使用的,由企业依据文字翻译原则自行翻译使用,不需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第九条 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条 除国务院决定设立的企业外,企业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在企业名称中间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的,该字样应是行业的限定语使用外国(地区)出资企业字号的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字样第十一条 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是本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地名。

市辖区的名称不能单独用作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市辖区名称与市行政区划连用的企业名称,由市工商行政管准。

省、市、县行政区划连用的企业名称,由最高级别行政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第十二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企业法人,可以将名称中的行政区划放在字号之后,组织形式之前:(一)使用控股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二)该控股企业的名称不含行政区划。

第十三条 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法人,可以使用不含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一)国务院批准的;

(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

(三)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有规定的。

第十四条 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应当由2个以上的字组成。

行政区划不得用作字号,但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具有其他含义的除外。第十五条 企业名称可以使用自然人投资人的姓名作字号。

第十六条 企业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应当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或者企业经营特点的用语。企业名称中行业用语表述的内容应当与企业经营范围一致。

第十七条 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不同大类的,应当选择主要经济活动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语表述企业名称中的行业。

第十八条 企业名称中不使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5个以上大类;

(二)企业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或者是企业集团的母公司;

(三)与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中字号不相同。第十九条 企业为反映其经营特点,可以在名称中的字号之后使用国家(地区)名称或者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上述地名不视为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

第二十条 企业名称不应当明示或者暗示有超越其经营范围的业务。

第三章 企业名称的登记注册

第二十一条 企业营业执照上只准标明一个企业名称。第二十二条 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企业必须报经审批或者企业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项目的,应送审批前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并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的企业名称报送审批。设立其他企业可以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第二十三条 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应当由全体出资人、合伙人、合作者(以下统称投资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委理人,向有名称核准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应当载明企业的名称(可以载明备选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投资人名称或者投资额和投资比例、授权委托意见(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的代理人姓名、权限和期限),并由全体投资人签名盖章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上应当粘贴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的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二十四条 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场对申请预先核准的企作出核准或者驳回的决定。予以核准的,发给《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予以驳回的,发给《企业名称驳回通通过邮寄、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等方式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按照《企业登记程序规定》执行。第二十五条 申请企业设立登记,已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应当提交《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设立企业名称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未能提交审批文件的,登记机关不得以预先核准的企业名注册。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与企业登记注册不在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的,登记机关应当自企业登记注册之日起30将有关登记情况送核准企业名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第二十六条 企业变更名称,应当向其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企业申请变更的名称,属登记机关管辖的,由登记机关直接办理变更登记。企业申请变更的名称,不属登记机关管辖的,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办理。

企业名称变更登记核准之日起30日内,企业应当申请办理其分支机构名称的变更登记。

第二十七条 申请企业名称变更登记,企业登记和企业名称核准不在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登记机关应业拟变更的名称进行初审,并向有名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企业名称变更核准意见书。

企业名称变更核准意见书上应当载明原企业名称、拟变更的企业名称(备选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名称或者姓名、企业登记机关的审查意见,并加盖公章。有名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到企业名称变更核书后,应在5日内作出核准或驳回的决定,核准的,发给《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驳回的,发给《企业名通知书》。

登记机关应当在核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将有关登记情况送核准企业名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第二十八条 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和公司名称变更核准的有效期为6个月,有效期满,核准的名称自动失效。第二十九条 企业被撤销有关业务经营权,而其名称又表明了该项业务时,企业应当在被撤销该项业务经营权之个月内,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企业名称等登记事项。

第三十条 企业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如其名称是经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的,登记机关应当注销登记情况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书送核准该企业名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第三十一条 企业名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核准:

(一)与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字号相同,有投资关系的除外;

(二)与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的企业名称字号相同,有投资关系的除外;(三)与其他企业变更名称未满1年的原名称相同;

(四)与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未满3年的企业名称相同;(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第三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企业名称核准登记档案。

第三十三条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企业名称驳回通知书》及企业名登记表格式样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第三十四条 外国(地区)企业名称,依据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协定、条约等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四章 企业名称的使用

第三十五条 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在有效期内,不得用于经营活动,不得转让。

企业变更名称,在其登记机关核准变更登记前,不得使用《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上核准变更的企业名称从活动,也不得转让。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在住所处标明企业名称。

第三十七条 企业的印章、银行账户、信笺所使用的企业名称,应当与其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相同。第三十八条 法律文书使用企业名称,应当与该企业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相同。第三十九条 企业使用名称,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章 监督管理与争议处理

第四十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在本机关管辖地域内从事活动的企业使用企业名称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管第四十一条 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予以纠正。

第四十二条 企业因名称与他人发生争议,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三条 企业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名称争议时,应当向核准他人名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以下材(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资格证明;(三)举证材料;(四)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签署并载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情况、名称争议事实及理由、请求事项等内容。委托代理的,还应当提交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资格证明。

第四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企业名称争议后,应当按以下程序在6个月内作出处理:(一)查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的情况;(二)调查核实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和有关争议的情况;

(三)将有关名称争议情况书面告知被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在1个月内对争议问题提交书面意见;(四)依据保护工业产权的原则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以下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名称,参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本办法办理:(一)企业集团的名称,其构成为:行政区划+字号+行业+“集团”字样;(二)其他按规定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组织的名称。

第四十六条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和企业名称变更核准意见书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制发标准格式文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标准格式文本印制。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贯彻〈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字[1991]第309号)、《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工商企字[1992]第283号》、《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名称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字[1993]第152号)同时废止。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其他文件中有关企业名称的规定,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本办法抵触的,同时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1号--《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

2004-6-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第11号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决定修改,现予公布,自4年7月1日起施行。

局长:王众孚

二○○四年六月十四日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

一条 为了加强对公司注册资本的登记管理,规范公司登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二条 公司注册资本是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实缴或者认缴的出资额。

三条 公司登记机关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登记公司的注册资本,对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对不合规定的,不予登记。

四条 公司注册资本数额、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出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五条 公司设立登记或者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必须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证明。

六条 《公司法》规定必须进行评估作价的出资,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后,由验资机构行验资。

七条 公司股东或者发起人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出资。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对其拥有所有权;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拥有土地使用权。

八条 公司设立登记,股东或者发起人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

九条 公司设立登记,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公司章程应当就上述出资的转移事作出规定,并于公司成立后六个月内依照有关规定办理转移过户手续,报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十条 注册资本中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其所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业产、非专利技术中属于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成果,其作价金额超过公司注册资本20%的,应当经省级以上科技主管门认定。

十一条 设立公司的验资证明应当载明以下内容:)名称;)类型;)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名称或者姓名;)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出资额和出资方式;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载明发起人认购的股份和该股份占司股份总数的比例;)股东或者发起人实际缴纳出资情况。以货币出资的说明股东或者发起人出资时间、出资额、开户银行和临时账及账号;以非货币出资的说明其权属情况、转移或者承诺情况;

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的评估情况和评估结果以及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所占注册资本比例;)其他事项。

十二条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以货币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将出资足额存入公司的账户并经验资机构验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在依法办理财产转移手续后,经评估、资机构评估、验资。

十三条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减少后的注册资本数额应当达到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并经验资机构验资。十四条 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应当修改公司章程。

十五条 变更注册资本的验资证明应当载明以下内容:)名称;)变更前后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变更前后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出资额和出资方式;)变更前后的注册资本数额;)增加注册资本的实际缴纳情况。以货币出资的,应当说明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开户银行和入账户及账号;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说明股东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情况、估情况;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的,应当说明转增数额、公司实施基准日期、财务报的调整情况、转增前后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实际情况、转增后股东的出资额;)减少注册资本的,应当说明公司履行《公司法》规定程序情况和股东对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十六条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程规定数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交其差额。原出资中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应重新进行评估作价。公司注册资本应当进行重新验证并由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

十七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办理财产转移手续的,交付该出资的股东应当以其它出资方式补交其数额,股东会应当就股东以其它出资方式补交其出资出决议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

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的,交付该出资的发起人应当以其它出资方式补交其数额,股东大会应当对发起人用于抵作股款的财产的作价进审核。

东或者发起人补交的出资应当符合本规定并由验资机构进行验证,出具验资证明,并报公司登记机关备案。十八条 公司成立后,公司登记机关发现公司涉嫌注册资本不实的,可以要求公司到指定的验资机构进行验证,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提交验资证明。

十九条 股东或者发起人以非货币出资,未按照本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办理转移过户手续,或者转移过户的出资未到公司章程规定的注册资本数额的,属于虚假出资行为。

二十条 股东或者发起人未按规定交付货币或者以非货币出资未按规定办理财产转移手续;公司虚报注册资本;东或者发起人虚假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处罚。二十一条 验资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处罚。二十二条 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登记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十三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登记的非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注册资金登记管理,参照规定执行。

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1995年12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公司注册资本登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2号--《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

2004-6-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第12号

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局长王众孚

二○○四年六月十四日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

为了规范企业经营范围的登记管理,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企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企业。

经营范围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业务范围,应当依法经企业登记机关登记。

营范围由企业登记机关根据投资人或者企业的申请依法登记。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与章程或议的规定相一致。

经营范围分为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

项目是指企业在申请登记前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应当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项目是指不需批准,企业可以自主申请的项目。

申请许可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批准文件、证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审批机关对许可经营项目有经营期限限制的,登当将该经营期限予以登记,企业应当在审批机关批准的经营期限内从事经营。

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有关规定自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经营的法直接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企业登记机关依照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证件,登记许可经营项目。批准文件、证件对许可经有表述或者表述不规范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机关根据企业的章程、合伙协议或者申请,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有关规定中的类别,经营项目。

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包含或者体现企业名称中的行业或者经营特征。跨行业经营的企业,其经的第一项经营项目所属的行业为该企业的行业。

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应当自企业作出更变决议或者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变更及许可经营项目的,应当自审批机关批准之日起30日内凭批准文件、证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记。、个人独资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应当自作出变更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因分立或者合并而新设立的企业申请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应当在申请登记前依法向法律、行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凭批准文件、证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立或者合并而存续的企业申请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变更登记前已经审批机关批准的,不需审批手续。

企业改变类型,改变类型前已经审批机关批准的许可经营项目,企业不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政法规、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企业变更出资人,原已经审批机关批准的许可经营项目,变更出资人后不需重新办理审批手、行政法规、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资人由境内投资者变为境外投资者,或者企业的出资人由境外投资者变为境内投资者的,企关应当依照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证件重新登记经营范围。

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分支机构),其经营范围不得超出所属企业的经

经营所属企业经营范围中许可经营项目的,应当报经审批机关批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定的除外。

单独批准分支机构经营许可经营项目的,企业可以凭分支机构的许可经营项目的批准文件、增加相应经营范围,但应当在申请增加的经营范围后标注“(分支机构经营)”字样。

企业申请的经营范围中有下列情形的,企业登记机关不予登记:、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企业经营的;

许可经营项目,不能提交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证件的;

资本未达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从事该项目经营的最低注册资本数额的;、行政法规、国务院规定特定行业的企业只能从事经过批准的项目而企业申请其他项目的;、行政法规、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企业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停止有关项目的经营并及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注销登记:

范围中的一般经营项目,因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调整为许可经营项目后,企业未按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获得批准的;

范围中的许可经营项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要求重新办理审批,企业未按有关规理审批手续并获得批准的;

范围中的许可经营项目,审批机关批准的经营期限届满企业未重新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获得

范围中的许可经营项目被审批机关取消的。

企业未经批准、登记,或者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经营的,企业登记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查处。

企业从事未经登记的一般经营项目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按照超范围经营依法予以查处。

篇6: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号

第77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已经2015年1月1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局长 杨栋梁 2015年4月2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

《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 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等四部规章的决定

为了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进行了修改,现决定:

一、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作出修改

(一)将规章的名称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

(二)删去第二条第二款。

(三)在第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生产经营单位提供虚假资料或者由于财务、税务部门无法核定等原因致使有关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难以确定的,按照下列办法确定:

(一)主要负责人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以上10倍以下计算;

(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职工平均工资的1倍以上5倍以下计算。”

(四)将第十一条修改为:“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六条、《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

(二)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80%的罚款;漏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60%的罚款; “

(三)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至100%的罚款。”

(五)将第十二条修改为:“事故发生单位有《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行为之一的,依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0〕137号)等规定给予罚款。”

(六)将第十四条修改为:“事故发生单位对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事故负有责任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事故发生单位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且有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节的,处50万元的罚款。”

(七)将第十五条修改为:“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3人以上6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50万元以上7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6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7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情节的,处100万元的罚款。”

(八)将第十六条修改为:“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10人以上15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7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7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15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7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7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情节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九)将第十七条修改为:“事故发生单位对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30人以上40人以下死亡,或者100人以上120人以下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1.2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4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者120人以上150人以下重伤,或者1.2亿元以上1.5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000万元以上1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造成50人以上死亡,或者150人以上重伤,或者1.5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罚款。“事故发生单位对特别重大事故负有责任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2000万元的罚款:

(一)谎报特别重大事故的; “

(二)瞒报特别重大事故的;

(三)未依法取得有关行政审批或者证照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

(四)拒绝、阻碍行政执法的;

(五)拒不执行有关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备或者设施的行政执法指令的;

(六)明知存在事故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七)一年内已经发生2起以上较大事故,或者1起重大以上事故,再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

(八)地下矿山矿领导没有按照规定带班下井的。”

(十)将第十九条修改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未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下列规定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对部分条文作以下修改:

1.在第一条中的“依照”后增加“《安全生产法》”。

2.在第二条中的“有关责任人员”后增加“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条例》”。

3.删去第三条第二款:“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中的“、投资人”。4.在第十三条中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后增加“《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后增加“下列”。

二、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作出修改

(一)删去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二款。

(二)将第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 5 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受委托的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三)将第十五条修改为:“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物品,以及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予以查封或者扣押。查封或者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批准,最多可以延长30日,并在查封或者扣押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

(一)对违法事实清楚、依法应当没收的非法财物予以没收; “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销毁的,依法销毁;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决定。

“实施查封、扣押,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及时解除前款规定的措施。”

(五)将第三十条改为第三十一条,第六项修改为:“当事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执上记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六)将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后,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15日内举行听证会,并在举行听证会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七)将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三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包括实际控制人,下同)未依法保证下列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之一,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

(一)提取或者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

(二)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经费; “

(三)用于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经费;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的规定给予处罚。”

(八)将第四十五条改为第四十六条,修改为:“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未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的;

(二)未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的。”

(九)将第五十五条改为第五十六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实施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 “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三)受他人胁迫实施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主动投案,向安全监管部门如实交待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

(六)具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形的。“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处罚幅度的中档以下确定行政处罚标准,但不得低于法定处罚幅度的下限。

“本条第一款第四项所称的立功表现,是指当事人有揭发他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经查证属实;或者提供查处其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重要线索,并经查证属实;或者阻止他人实施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行为。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十)将第六十二条改为第六十三条,修改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以5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生产的煤炭产品或者采掘设备价值5万元以上、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停产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资格、岗位证书或者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的,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日内报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十一)将第六十三条改为第六十四条,修改为:“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处以10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生产的煤炭产品或者采掘设备价值10万元以上、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停产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资格、岗位证书或者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的,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日内报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十二)将第六十四条改为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处以50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生产 的煤炭产品或者采掘设备价值50万元以上、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停产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资格、岗位证书或者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的,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日内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或者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

(十三)将第六十七条改为第六十八条,删去第二款。

(十四)对部分条文作以下修改:

1.将第九条中的“构成犯罪的”修改为“涉嫌犯罪的”。

2.在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和第三款中的“停止使用”后均增加“相关设施、设备”。

3.在第二十七条中的“当事人拒绝到场的,可以邀请在场的其他人员作证,并在勘验笔录中注明”后增加“原因并签名”。

4.将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中的“3万元以上”均修改为“5万元以上”。5.将第三十一条中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办理完毕”修改为:“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上一篇:秋风起扬的时节散文下一篇:美丽的瑶琳仙境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