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与劳动保护

2024-06-19

职业病防治与劳动保护(精选8篇)

篇1:职业病防治与劳动保护

企业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摘 要:企业工会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工作,直接涉及到职工的安全生产与身体健康,是职工根本利益所在。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是工会维权工作的重中之重。作者所在公司工会从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目标管理、履行监督职能、持续维护权益等五个方面,构建企业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工作新格局。

关键词:劳动保护 职业病防治 实践 成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287-03

一、企业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基本概况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现有在职职工656人,4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0MW。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和关心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从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目标管理、履行监督职能、持续维护权益等五个方面,构建公司的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工作新格局。

二、夯实工作基础营造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的浓厚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80后、90后逐渐成为职工主体,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新设备、新工艺的投入,落后产能的淘汰等,对工会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加强组织建设,是开展工会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工会组织能否发挥独特优势,开展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的创新工作,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知识宽、能力高、作风硬的劳动保护干部队伍。根据国家《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及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护三级监督检查网络,在公司、部门、班组设立监督检查员,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源头监督;组织工会兼职劳动保护干部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政策规定,自觉履行劳动保护监督职责,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监督安全”群众性的安全环境。要发挥好职代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分不同时期、阶段,选择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职工关注的热点和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的难点等问题进行走访检查,监督问题整改,提高巡查效果。要建立健全监督员培训、考核机制,开展“监督员身边无事故”等竞赛活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监督员队伍素质,把好安全生产关,筑牢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

2.加强宣传教育,是开展工会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前提。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安全意识。工会组织要不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做到安全宣传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在工作中,既要贯彻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学习企业有关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本专业工种的安全技术规程,又要运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身边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职工,寓教于乐,使职工铭记教训,居安思危。公司工会多年来坚持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月”以及“安全标兵评选”等主题群众安全教育宣贯活动,利用标语牌板、公司网站等阵地,做好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工作系列活动,表彰先进典型人物,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让职工从思想上绷紧安全这根弦,使职工的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上来。还组织职工创作安全警句、格言和漫画,编辑成册后发送到每个班组,增强宣传教育效果,推进劳动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3.扎实群众基础,是做好工会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保障。发动和依靠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牢牢把握群众性安全生产这一工会工作的鲜明特点,充分尊重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管理的广泛性,纳入到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实行目标管理。要把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的工作重心放在班组,实现预防为主的关口前移。班组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也是事故多发地带,做好危险源辨识,重视班组安全建设至关重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查找事故隐患,反对和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组织广大职工围绕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消除事故隐患,做到责任明确、监管到位,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职工防护意识明显增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满意度逐年提高,有关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投诉为零。

三、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的工作合力

公司注重制度建设,在思想、认识、组织、措施的多方合力之下,不断完善制度机制运作,科学发展全面提升,人企和谐共进,有效降低和消除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劳动保护、职业健康的安全意识。

1.注重舆论引导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安全生产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搞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建立和完善公司电子显示屏、安全文化墙、警示教育片、网站宣传专栏为主要载体的宣传舆论体系,充分利用食堂展厅、文化教室、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营造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的氛围,在增强人情、亲情、感情和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形成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

2.注重现场教育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班前会、班后会、监督员座谈会、工作交底会、现场指导培训为基本载体的现场教育体系,及时传达学习上级相关安全通报、安全指示、指令,分析当前形势下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职工的思想动态,提出加强安全生产措施,采用切合实际的可行性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现场培训指导和师徒传帮带等各项活动,及时自查自纠,及时解读并宣贯落实上级对安全生产的工作布置及要求。

3.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公司在适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公司标准化体系,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公司现已修编公司标准和程序文件等支持性文件292个,其中涉及环境、职业健康管理及控制的标准和体系文件121个,内容涵盖环境保护与监督、职业健康预防与指导、危险预控与应急响应、后勤服务及相关方面的管理要求,通过制度建设的建立完善,推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强化内控,把制度体系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中去。

四、强化目标管理,促进劳动保护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

公司在一系列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健全体系、检查监督的工作推动下,工会的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管理体系运作规范、持续;劳动保护、职业健康等安全管理成效明显。

1.全面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多年来,公司始终根据“全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体系理念,各项工作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指导下运作,逐步建立了“自我诊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运行机制。在公司的标准化体系下,实现了从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依赖性、持续性,到公司标准化体系的有序转化,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等文件标准,在具体工作中,为各岗位职责提供了明确的具体要求和详细的操作指导。公司的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已从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依赖性到公司各层面的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同时,为公司工会的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合法、规范的依据,创造良好的管理体系环境。

2.认真贯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有关要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修编了《法律法规及其要求管理程序》,加强环境影响因素控制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强调目标管理,每年定期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识别、更新,及时公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清单,保证岗位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公司对环境管理与监督从日常管理、应急管理、环保设备维护、环保设备异常停运等内容,做了明确、详细、科学、规范的规定。各部门和各班组及时分解和学习,自觉遵守本岗位的有关程序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职工明确了流程节点的工作内容和质量要求,使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质可控、有责可究,增强了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

3.自始至终、高度重视把环境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公司从思想上、认识上、组织上、措施上,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发挥工会等网络监督管理作用,认真落实责任,做好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管理,强化环保的过程控制。按照体系管理要求,公司设立环保检测员对日常设备噪声、区域噪声、粉尘设备及水体排放,按年度环境管理计划实施内部管理测试并公告,并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定期实施检测。在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加强各环保指标的严格控制,在正常情况下,做到超低排放;在异常情况下,向当地环保部门及时汇报进行申报排污;向环保部门按时交纳排污费;每季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性监测和设备有效性审核;每年公司安排对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履行监督职能,发挥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的纽带作用

公司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以安健环部的专责安全、环保管理和人力资源部专责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工会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健全劳动保护监督网络,做到责任明确、监管到位,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监督。

1.发挥三级监督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劳动保护三级监督网络,发挥公司、部门、班组三级监督检查网络作用,使监督网络在部门、班组落地扎根,为员工撑起监督和防治的安全网。实行网络活动申报制度,每月由各班组长检查本班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执行情况,并向分工会上报班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执行情况;各分工会每季不少于1次,对各班组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向工会报告本季度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情况,公司工会对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和问题进行汇总、协调和落实、反馈。组织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主动参与,强化源头维护;履行监督,保障过程维护;不断创新,持续深化维护,充分发挥生产一线职工排查现场隐患,及时做好消除隐患的防范措施,有效杜绝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取得一定的成效。

2.发挥职工代表巡查的作用。公司职代会生产、安全专门小组,定期开展对生产现场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监督检查巡视,重点对作业现场的劳动保护执行情况、职业危害的风险防治进行检查监督,使作业人员处在良好的保护状态之中。在机组检修、重大技改、基建项目和特殊生产作业期间,工会组织部分职工代表去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对在现场发现的防护意识淡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对存在明显违章或有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现象,现场责令整改。通过监督检查,既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健康,又将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在多年检查中,纠正和整改了不少现场隐患和问题。近年来,公司职代会生产安全、生活福利等专门小组共开展监督检查18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职工的健康权益,杜绝和消除习惯性违章,既发挥了生产一线职工代表的作用,也提高了职工的劳动保护与职业健康的意识。

3.发挥平等协商的作用。公司工会以平等协商为平台,坚持平等协商制度,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合法权益。每年对全公司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和《集体合同》、《女职工专项权益保护集体合同》的履(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调研,以座谈会的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在检查中,收集有关设备整治、改善作业环境、作业人员防护需求、职工加班和休息休假、女职工的特殊需求等问题,形成书面报告,与公司行政进行平等协商。近年来,由于工会坚持检查调研和平等协商工作,陆续解决落实了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落实防尘抑尘设备整治、改善特殊岗位人员作业环境、作业现场危害因素的告知和提醒、防护用品按需发放、提高劳动保护用品质量和舒适性等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实实在在解决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问题,也起到了与职工的沟通、合作、协调的作用。平等协商制度的有效执行,充分体现了公司与职工谋求“双赢”的理念,促进了公司和谐的劳动关系。

六、持续维护权益,搭建劳动保护与职工幸福感的关爱桥梁

随着公司的劳动保护工作的稳步深入推进,劳动保护工作格局日趋完善,公司工会始终坚持维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对职工最大的维权和关爱。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司工会倡导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劳动保护用品配置上,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劳动保护用品,使公司的劳动保护用品满足职工的需求,在既不浪费又满足职工的需求上,提高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和适用度。在迎峰度夏期间,要求各分工会制订迎峰度夏期间的防暑预案和有效措施,在工作安排时,要考虑员工体力和精力的承受度,通过错峰工作的方式,合理安排和保障职工的休息,落实好工作现场的“送清凉”工作,确保不发生生产作业期间的中暑案例。职代会生活福利小组在迎峰度夏期间对公司的生活后勤设施、食品卫生的监管等工作进行巡视检查,督促后勤部门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生活休息的环境。

2.关爱职工身心健康。根据有关政策和规定,对需要参加职业病体检岗位进行界定,督促职工主动参与职业病体检,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将体检情况向工会报告。对检查后发现有职业禁忌或因环境影响,不适应在原岗位工作的职工,工会与人力资源部、人员所在部门进行建议、沟通和协商,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注重职工健康体检,努力为职工提供后续服务,邀请医疗专家来公司为员工提供医疗健康方面咨询,请专家学者作针对性医学和心理健康保健讲座。建立体检考核制度,将每年两项体检工作的体检率,纳入“安康杯”系列竞赛活动考核和分工会年度考核指标,要求各分工会职业病体检率100%,健康体检率99%,进一步督促职工参与体检,提升职工的健康意识。

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公司工会成立十余个文体协会,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为满足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制订《公司文体协会管理标准》和《职工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了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至今,文体协会从最初几个发展到了现在的16个,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深受职工的喜爱,积极响应、且参与人数多。形式丰富、平台多样,公司组织各类协会、文体活动,在倡导职工健康生活方式上,陶冶了员工情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在工作紧张繁忙的节奏下,通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结束语

开展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尽心尽力为员工创造安全、清洁、健康的作业环境,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是公司工会职责所在。公司工会在维护职工健康权益,始终把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创建清洁、愉悦的工作条件、关爱职工身体健康等方面放在首位。劳动保护是一种被动的保护形式,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劳动保护的专项教育和技能培训,从源头上消除危害因素,加强职业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防治工作,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劳动保护工作还需探索与实践,助推企业安全发展,把维护职工安康权益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载体,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取得工作上的突破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责任制(试行)》的通知,2005年6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

[3]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三个条例》,1985年4月

[4] 李建东.《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创新实践与思考》.中国电力管理,2013年5月

[5] 和海军.《工会劳动保护新亮点》.浙江工运,2015年6月

(作者单位: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 浙江长兴 313100)(责编:玉山)

篇2:职业病防治与劳动保护

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员工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员工的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减少和消除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危害,满足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明确了员工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员工在劳动中得到保护和健康。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员工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本办法由公司经理办公室主管,公司工会、工程部、材料管理中心、安监部、人力资源部相关,分公司、项目部实施。

1、经理办公室负责职业病的预防鉴定和卫生防疫工作。

2、工会负责全面监督检查劳防用品使用、职业病和卫生防疫工作的落实执行情况。

3、材料管理中心负责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劳防用品,组织合格劳防用品供应商的评价。

4、安监部参与职业病的防治、鉴定及劳防用品供应商的评价

5、工程部负责掌握员工(分包方职工)参加工程施工的人数变化情况。

6、人力资源部参与职业病的鉴定工作。

7、分公司、项目部组织实施和检查。

第三章:员工劳动保护

第五条:劳动保护计划

每年年初由公司经理办公室和安监部编制公司劳动保护措施计划,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劳动保护计划的内容有:

1、劳动保护的目标。

2、劳动保护的时间和范围。

3、劳动保护的措施。

4、劳动保护的费用。

5、劳动保护的监督和检查。第六条:劳动防护用品的范围

1、重要劳动防护用品

a)安全网:水平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 b)安全带:常用安全带、防坠器; c)安全帽;

d)漏电断路器(漏电开关); e)电焊机防触电保护装置; f)其它。

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a)电焊护目镜和面罩; b)防冲击眼护镜; c)防噪声护具; d)防尘口罩; e)绝缘皮鞋; f)绝缘手套; g)其它。

第七条:采购验证

1、劳防用品应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采购,进货物资应进行验收,具体执行WJ-QB06·001-2009 《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制度》。

2、劳防用品的发放应建立发放登记台帐。第八条:使用和维护

1、项目部施工员在安排作业准备时,应对正确使用劳防用品的方法进行相应的交底。

2、项目部材料员对施工各阶段所使用的劳防用品发现损坏应予以更换。

3、劳防用品使用完毕归还后,应作保养、处理、收藏。第九条:女职工劳动保护

1、根据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和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在法规允许范围内,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控制劳动时间,保证享受“四期”休假与待遇。

2、每两年对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3、公司工会监督检查女职工劳动保护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第十条:劳动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执行WJ-6.2.2—2009《能力、培训和意识控制程序》。第十一条:安全防护设施

执行WJ-QB16·003-2009《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第十二条:职业病防治

1、对有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的劳动场所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设置 相应的防护设施,改善劳动条件,配备必要的个人劳防用品,使其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

2、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后果应预先告知员工,要求其严格执行劳动卫生操作规范。严厉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与该禁忌症相关的有害作业。分包劳务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

3、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两年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对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人员应及时安排治疗或者疗养,并定期复查。

第十三条:分包单位员工的劳动保护

分包单位的员工是参与本公司工程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公司各级应对分包单位员工的劳动保护予以关心。

1、在分包合同中,应对分包方提出必须遵守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关规定。

2、应要求分包单位按规定采购、发放劳防用品。

3、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应检查分包方人员劳防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4、项目部应提供有利于员工职业健康的工作环境。第十四条:检查监督

1、公司各级部门和分公司、项目部应按WJ-8.2.3、4.5.1—2009《过程和绩效监视测量程序》对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情况开展经常性、季节性和专业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WJ-8.3、4.5.2、4.5.3—2009《事故、事件、不符合、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及时整改。

2、公司工会对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开展监督检查,实行群众监督,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并填写相应的记录。对违反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提出纠正意见和改进建议。

第十五条:本制度执行时所形成的记录在其他相关程序文件或管理制度中都作出了规定,不再用新的记录表式。

第四章:附则

篇3:浅谈我国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

2009年底, 140多名长期在深圳从事风钻及爆破工作的湖南籍农民工, 因在工作中吸入大量粉尘而染上了尘肺病, 又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无法得到治疗和赔偿的尘肺事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件由劳动合同关系引发, 在深圳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 算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 在劳动合同问题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人工作环境恶劣, 职业病高发。

一、我国职业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早在2001年, 我国就颁布了旨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防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法案中明确提出了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防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宪法, 制定该法, 在法规的第四条和第六条特别指出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还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然而, 十年过去了, 职业病对我国劳动者的危害却从未消除过。随着时间的积累, 病发的劳工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从风钻行业的状况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推及我国劳工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一) 劳动供需不平衡社会地位不平等

我国人口众多, 劳动力十分丰富。一方面,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成为城市的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劳动力充裕, 导致了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具有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特点, 在这种非均衡的状况下, 农民工要想与用人单位谈工作条件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除此之外, 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普遍过大, 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镇, 广大农民工进城打工还往往是受生活所迫, 就更没有资本顾及工作条件的恶劣了。用人单位一方也往往为节约成本、逃避责任而不与工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更不用说关注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了。在社会、经济地位都无法达到平等的条件下, 劳动者即使想要保护自己的权利, 单凭一己之力也是难以做到的。

(二) 企业用工缺乏合法程序政府对于劳动力保护监管不严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不长, 很多秩序都还有待完善, 特别是包括用工制度在内的企业规范性管理。在我国南方沿海较早发展市场经济的地区, 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企业众多, 相应的竞争也相对激烈。在过去政府为了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 往往会提供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企业用工合法性的忽视, 以至于工人无法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事情频频发生。如今虽然来自桑植县患病的风钻工人们在政府的协助下确定了劳动关系, 得到了职业病鉴定并取得了赔偿, 但单一的事故并不能改变整个市场的惯例, 风钻工人们一直所有工人们的悲剧并不会因此而结束, 仍然会有新的风钻工人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城市的建设仍然需要他们的力量, 患病的工人离开了, 还会有新的工人接替患病的工人。只要一天存在不合法的用工情况, 就一天不能使工人们摆脱工作所带来的风险。

(三) 相关法律法规缺位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与沟通

发生深圳的风钻尘肺事件, 最初暴露出的问题就是法律的缺位,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的诊断、治疗, 要由当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定, 职业病鉴定机构由政府指定, 如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 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这也就是说, 职业病鉴定只能由专门的机构进行, 其他医院诊断都不具有权威性, 这就很容易滋生用人单位与鉴定机构合谋的情况;除此之外《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申请职业病鉴定的时候, 必须同时出具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证明和必要的详细资料。这样的规定直接使那些没有保障、没有用工合同的工人成了三不管的“地带”, 不签订劳动合同本身就是为了逃避责任, 因此出现职业病后用人单位几乎百分之百拒开证明, 职业病防治法在这里就形同了一纸空文。

二、对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在中国, 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还远不止深圳的风钻工人, 在各地的工厂、建筑工地上, 有着许许多多和桑植工人经历相似的工人们, 政府能帮得了这140名桑植老乡, 却终究无法使今后每一名工人都得到应有的赔偿。

十年来, 《职业病防治法》之所以如同一纸空文, 被许多用工企业钻了空子, 劳工关系中供求地位不平等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监督、管理不当也是其中的原因。要想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 政府唯有从根本上改变职业病高危人群如今在劳动关系中的被动地位;在加强企业用工规范的同时, 更要加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力度, 尽一切可能避免这些劳动者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目前在建筑行业内, 还多实行的是包工头体制, 农民工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特别是从事风钻这样流动性较大的工作。长期吸入粉尘导致的尘肺, 不能认定为某一次或某一时段具体劳动所带来的伤害, 责任很难划分。如果牵扯到需要损害的赔偿时, 责任不清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劳动者的利益。特别是在劳动者没有参保工伤社会保险的情况下, 其权益更加难以保证。

在其他职业病高发的类似行业中, 也普遍存在着劳动力流动性大的特点, 工人档案的管理几乎是空缺的, 企业不进行登记注册、签订劳动合同, 作为政府部门来说也很难将大量的流动人口统一起来进行登记管理, 即便是可以也会浪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因此,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解决方法:

(一) 加强劳动保护的立法监管

首先政府要做的就是应加强监管力度, 根据不同地区企业的类型与特点, 从三方面着重监管企业与用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与工人的保障情况:一是企业与员工间是否签订劳务合同并参保相关的工伤保险;二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 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班加点审批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及特殊保护制度;三是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的制度, 是否为员工提供了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如设备维修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在加强监管的同时, 更要特别加大对于违反《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企业的惩罚力度, 让企业守法的成本远远低于违法成本, 促使企业一方自觉为工人投保并依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自身也要做好自律, 坚决避免政府公务人员与企业勾结, 共同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二) 借鉴经验完善体制

除加强监管之外, 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可以借鉴其他领域或者其他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以完善现有的劳动保障体系。如可以建立专项基金, 专门用于职业病受害者的治疗与补偿。让那些有没有参保工伤保险、无法认定劳动关系的工人也能够得到应有的救助。同时, 还可以考虑由政府出面主持或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类似于行业协会的专门组织, 其组织形态以机构或公司形式存在, 将地区的流动工人吸纳进来作为员工, 与之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参保社会保险, 使用高级的防护设备。形成一只技术含量高, 防护措施完善的施工工作队伍, 既解决了工人劳动关系不固定的问题, 又使其获得劳动者应有的保障与权益, 从根本上防止了职业病的发生。

(三) 将强企业与劳工教育

在我国劳动者数量众多的前提下, 改变劳动供需关系很难做到, 因此, 就应从当事双方自身入手, 加强对于企业与劳工的宣传教育, 让企业认清责任的重要性;更要使农民工群体广泛了解职业病的危害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宣传教育可以从主观上避免问题的发生, 特别是当绝大多数农民工联合起来抵制企业不法用工制度时, 企业只能依法办事, 为劳工提供合规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 加大对劳动保护的技术支持

职业病的发生有很多还是与防护不严直接相关的, 加强防护实际上就是消除生产中会引起伤亡事故等的潜在因素, 以保证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 对于从事危险工作的工人, 都会有非常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予以保障。我国可以通过引进技术解决部分技术问题, 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劳动保障不足, 职业病高发的问题, 还应从政府角度加大对劳工保护的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 通过科研项目、招标等鼓励方式促进自主研发, 以普及那些保护技术, 同时对于生产经营安全保障器材或技术的公司予以政策上的支持, 将有效降低用工企业对于劳工实施保障的成本。一方面加大严惩力度, 另一方面降低保障成本, 相信更多的企业会选择对劳工实施全面的保障。

摘要:劳动者保护与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体现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也日益提高。但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建设当中, 由于欠缺对劳动者的保护, 出现了许多特殊行业的劳动者因工致病、因工致残却无法适用职业病防治法的事例。本文从当下社会实情出发, 由特殊行业推及普遍, 对我国劳动者保护与职业病防治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动保护,职业病,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建议, 张俊九, 中国网

[4]、《Reducing Hazardous Dust Exposure When Rock Drilling During Construction》, http://www.cdc.gov

篇4: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保护

0.前言

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文明发展的基础,而地质灾害则是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行为不当使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地质灾害的频发与地质环境的日渐恶化,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阻碍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刻不容缓,有效的防治措施亟待采取,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1.地址灾害频发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1.1地质灾害频发原因

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作用常超出生态环境允许的程度,使地质环境恶化,最终给人类自身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也就是地质灾害。可以看出,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毁损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事件。

1.2地质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虽然在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在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至今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法规来进行规范,人们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及重视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加之某些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等日益加剧,从而导致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经济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在频度、程度上都大大加强,进而导致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频发的地质灾害和恶化的地质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

2.1人类活动使地质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对自然改造能力的迅速提高,人类在利用地质环境的同时,其活动作为一种日益强大的动力因素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也越演越烈。水土流失,土地砂化,土地盐碱化,冻融,地震等现象发生频繁。地质环境质量日趋下降,自然资源损失严重,人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整个地质环境向紊乱、衰退的演替趋势发展。再加上“三废”抛掷无度等等一系列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已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

2.2保护意识薄弱

我国具有许多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盛名的地质遗迹。但由于保护不得力,开发利用粗放,管理滞后,破坏地质遗迹现象屡有发生。例如,嘉荫龙骨山的恐龙化石有的被风化破坏,有的被江水冲走;五大连池火山地貌被开辟为采石场,碎石成堆;勃力硅化木被推土机推出,弃之如粪土。诸如此类事件比比皆是,几乎省内的每个地质遗迹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地质遗迹的破坏不仅使地质环境改变了,同时也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增强保护地质环境意识刻不容缓,所有公民都有义务参与其中。

2.3矿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在大规模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大大改变了矿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压力。矿山整体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天然植被覆盖面积降低,裸露岩石增加,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降低了整体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地质灾害。对矿山开发建设构成威胁,严重制约矿山地区的发展[1]。另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又是发展中国家,资源需求量极大,出现掠夺式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的现象。尤其省内许多不登记的集体和个体企业技术落后,装备差,回采率低,布局混乱,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3.地质灾害防治的方法措施

3.1建立地质灾害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适应不同建设需要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评价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及动态趋势,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及全球定位技术(RS)等[2],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包括有关高等院校、国家专业实验室及科学研究机构,对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现状开展系统的大规模调查与建档工作,重点查明重要城市、经济带、交通干线及人口密集区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及监控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信息系统、危险性分析评价系统和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并通过网络传输的手段,实现信息的全社会服务体系,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改善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环境恶化和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忽视甚至违背自然规律而对环境进行的不恰当的过分干预。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人类的基本观念,增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建设符合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协调发展的新环境文明。建立同步发展观,即应该追求人、社会、经济和环境同步发展的观念;建立整体效益观,即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作为社会的发展目标;因为惟其如此,人类的整体生活质量与其所处的环境质量才会得以保障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提高,消除了地质灾害滋生的土壤,从根源上抑制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3.3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灾害发生平率

自然界承受人类活动的冲击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在特定的地质空间里,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人类所有生产和生活的消费物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取自地质环境。同时,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废弃物,又都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地质环境中[3]。然而,地质环境系统供给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和自净力也不是无限的。地球上资源和环境有限的客观存在,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资源和环境无限的传统看法,改变掠夺式开采资源和利用环境的方式,必须有节制性,合理性地利用资源和环境,这样才能使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统一,逐步改善已被人类破坏了的地质环境,从而有效的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程度。另外,对于地质遗迹也要进行合理利用,并加大保护力度。

4.结语

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人类长期以来自私地只为自身利益而不顾身边环境的恶化,造成了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实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务必注意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不遭到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翟伟峰,等.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减轻地质灾害策略分析[J].灾害学,2004,19(4):30-35.

[2]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灾害综合研究组.灾害、社会、减灾、发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篇5:职业病、劳动卫生防治制度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制度及措施。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二、校长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具体防治工作的操作和落实由安监室负责,同时承担监督管理职责。

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的防治、政策、法律、法规。

四、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档案。

七、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及应急救援预案。

八、工作场所劳动卫生防治制度:

(1)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2)有配套的更衣间、吸烟室等卫生设施。

(3)劳动设备、工具、用品等设施符合保护教职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要求。

九、教师享有以下劳动卫生保护权利: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2)健康体检。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果及 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

(4)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卫生防护用品及措施。十、三废处理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废料处理情况如下:

(1)碎玻璃和其他有棱角的锐利废料,不丢进废纸篓内,收集于特殊废品箱内处理。

篇6:职业病防治与劳动保护

工作总结

按照集团公司关于《传达转发豫煤安监技装(2012)278号文关于开展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和劳动防护专项监察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队2012年职业危害防治和劳动防护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2012年以来,维修队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09】(第23号令)、国家煤矿监察局《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厅煤调【2010】174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力度,把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宗占奇为组长,吕辛民为副组长,队管理人员为主要负责人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体系,次体系明确了职责,成立了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了兼职管理人员1名,对我队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管理人员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建立健全职业危害考核机制。一是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完善了职业危害管理制度,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危害健康检查制度等管理制度,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狠抓落实。

二是健全完善了考核机制。制定了职业危害奖惩办法,定期组织检查,对未按规定搞好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班组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在岗接尘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情况 1、2012年在岗职工总人数70人,应参加体检人数70人,实际体检人数70人,未发现禁忌症,无调离岗位现象,2012年未诊断出有职业病人员。

2、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上岗前,在有资质医疗卫生机构,检验人数30人。

3、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情况无。

四、在岗职业危害知识的培训情况

为提高对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开展了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学习了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法律法规,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职工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全员培训,定时培训,让广大职工深入了解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工作。

五、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情况

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规定,定时为职工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并对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进行台帐管理。

六、职业病告知情况

一是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等在劳动合同中告知。

二是对井下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尤其是产生粉尘和噪声的地点,在醒目位置设置了警示标识和说明,警示标识载明了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措施等内容,提高了全体员工职业危害防范意识。

七、职业病防护设施日常运行及检查情况

单位职业危害种类主要是粉尘,为加强对防尘管理,制定了防尘设施检查维护管理制度,对每一作业地点全部安装了两道喷雾,每周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防尘系统运转正常,建立了防尘设施管理台账,杜绝粉尘飞扬,防尘效果良好,防尘系统运转正常。

八、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情况

按照职业病防治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健全了职业危害防治组,成立了以队长宗占奇为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验收员负责制,副队长具体负责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联动机制。

九、职业卫生档案建立情况

建立完善了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设专人负责管理,使档案做到全齐,规范。

维修队 2012年10月31日

维修队2012年职业危害防治和劳动防护

工作总结

篇7:《职业病防治》培训计划与小结

根据卫生局年初依法执业的要求,制定本次棋盘镇2010年《职业病防治法》培训工作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对全院职工的培训,使大家熟练掌握与运用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职业病诊断的专业技术知识,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全面提升广大职工对职业病的诊断和职业病的有关防治知识水平。

二、培训对象:

全院所有职工。

三、培训内容:

尘肺病的诊断

1、职业病诊断鉴定与职业病健康监护相关法规。

2、尘肺病的总论,鉴定生产性粉尘尘肺。

3、尘肺病的X线表现。

4、尘肺病的门诊标准与诊断要点。

5、尘肺病鉴别诊断。

四、培训方法:

由内科主任副院长陈伟民同志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

五、培训时间、地点:

3月25日下午2:00—5:00院内三楼会议室

六、培训要求:

培训要及时总结,结束后要进行考试,参陪人员要有书面签到等。

棋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年3月20日

棋盘镇2010年《职业病防治法》培训工作总结

半天的培训工作结束了,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中我们还是系统地学习了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只是对于我们了解职业病的发生及预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参会学习的同志都参加了考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本次参加学习39人 考试39人 参学率达100%

篇8:职业病防治与劳动保护

1 中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现状及特点

1.1 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数多, 患病人数多

近年来, 虽然中国越来越注重职业病的防治, 但是发病率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 尘肺病仍然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最严重的职业病。

1.2 职业病危害广

职业病危害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 且涉及企业众多, 尤其严重的是中小企业涉及行业有石油化工、煤炭开采、建筑建造、冶炼冶金、汽车制造、医药制造和生物工程等, 这些行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职业病危害。全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企业超过1600万家, 其中, 中小型企业占90%以上。

1.3 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概有近两亿人, 他们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工作环境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他们大多没有长期固定的雇佣关系, 流动性大, 往往经常轮换不同的劳动岗位, 接触不同种类的有毒有害物质, 对于职业病的诊断准确性影响很大。一些国家将一些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转移进入中国境内进行生产, 国内也将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投放到农村, 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为了发展也将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引入市场, 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职业危害。

1.4 职业病往往具有迟发性、隐匿性特点, 其危害很容易被忽视

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 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潜伏期才能发病, 而一旦发病, 职业病治疗困难, 治愈率低, 大多数患者要终生与职业病为伴。其中尘肺病的潜伏期可达数年或者十几年, 患者本身可能已经辗转几个工作岗位, 接触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这就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岗位哪个流程使其患病, 对于职业病的诊断和找到这些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1.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影响深远

每年中国由职业病和工伤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分别约为1000亿元和2000亿元, 相当于中国2008年GDP31万亿元的1/155, 2009年国内GDP, 34万亿元的1/170[1]。

2 危害和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迅速, 进入世贸组织后,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国际上迅猛突起, 但是很多职业安全、劳动卫生问题也随之凸显, 直接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些国家以此为理由, 对中国生产的产品进行出口限制、反倾销。这些行为大大降低了中国在国际经济地位, 其经济损失对于企业更是难以估量。

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一个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的劳动力所占人口比值也在慢慢下降, 预计2015年后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将会严重短缺。中国有近二亿农业劳动力, 其中相当部分人从事有毒害作业。应加强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只有更好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才能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 进而使国家的经济进行可持续的发展[2]。

近年来, 一些高发的疾病及中毒事件, 如尘肺病、苯中毒、镉中毒和肺癌高发事件等, 由于其有危害严重、发病人数多和致死率高等特点, 出现了极严重的社会影响。大量农民工家庭也因职业病的危害, 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造成了许多家庭、地区乃至社会的不稳定, 甚至引发诸多社会矛盾, 职业病危害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3 原因分析

3.1 地方政府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但是,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为了单纯追求GDP增长, 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长期忽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执法态度不坚决, 力度不够大, 监管不到位。各地在招商引资中对高危企业的立项、准入和监管过程没有严格把关, 使一些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和产业乘虚而入, 甚至放任一些能够给地方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企业, 使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监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最终导致严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近年来一些发生职业中毒的企业, 未进行职业病防治审查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3.2 部门监管与服务

目前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如法律法规落实、管理体制、监督执法体系和职业病危害监测等工作不力, 职业病报告相对滞后。 (1) 200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 职业卫生管理较为混乱, 各部门职能不清, 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机制和联动监管机制尚未形成,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有待明确, 职业病危害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不少建设项目不按《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未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 有关部门照样准予立项、许可、发证、年审和投入运行。 (2)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有待完善,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目前, 中国对职业病的鉴定监控工作落后于职业病的发展趋势, 面对庞大、流动性强的受害群体, 监督执法人员力量不足、监督执法手段和设备比较落后、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尤为突出。 (3)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危害监测数据难以反映实际情况。对于劳动者的健康档案建立缺失或者不完善, 很难得到劳动者健康的真实数据, 且人口流动性大, 监管部门无法得到准确的源头信息来进行数据监测。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数据重复或错报较多, 信息更新较慢或者采集过时的数据, 本身技术水平有限, 监测覆盖面不够广, 有些小企业或者黑加工点数据无法统计。目前中国所统计的职业病, 无法完全体现整个劳动人群的患病状况。 (4) 职业卫生服务供需水平难以平衡。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机构较少, 职业卫生服务水平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本身能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技能水平较差。目前, 一些机构及职业病诊断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还难以适应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要求。一些职业病诊断机构和鉴定组织管理不严, 对职业病诊断机构和人员监督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方职业病报告体系不健全, 存在瞒报、漏报和迟报现象。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市场化, 职业病防治机构受到冲击, 人员流失情况十分严重。 (5) 医疗机构缺少依法管理职业病诊断的相关知识。目前, 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知道如何应对疑似职业病患者的就诊, 常常会出现未按法律规定执行的情形。职业病防治单位履行告知义务、宣传法定救助途径欠缺。

3.3 企业与用人单位

中国中小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问题较多。根据卫生部90年代的调查数据显示,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乡镇企业可达到83%, 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接触的乡镇企业劳动者达到34%, 其患病率为4.37%, 11.41%为疑似职业病患病。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企业众多, 危害因素复杂[3]。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 一些企业仍以利润的最大化为企业的追求, 忽视职工健康与安全问题, 作业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责任没有落实, 没有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培训。企业在履行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和伦理道德时, 缺乏基本道德底线, 在规范用工标准、改善用工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做得极差, 甚至以降低生产成本损害职工健康为代价换取企业的利润。而且, 对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企业惩处力度过低, 用人单位对于职业病防治并不重视, 生产环境恶劣, 技术配方不更新, 防护措施不完善, 有些设施过于简陋根本无法达到防护效果。

3.4 劳动者

从事艰苦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劳动者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 由于其流动性、临时性、多变性等因素, 严重缺乏职业病防范意识。加上劳动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等原因, 外来务工人员日益成为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强资本弱劳动的就业格局导致职工维权“集体失语”。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不少劳动者以实现就业为第一需求, 包括保险、安全和健康等在内的更高层次的利益要求则退居到“二线”, “你不干自会有人干”已成为目前就业市场中的潜规则。此外, 职业卫生的信息不对称也降低了防治知识的普及。大多数接触有毒环境的职工不了解相关知识, 也不知道如何保障自身的权益。

摘要:通过对中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现状及特点的分析, 找寻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以探寻造成中国目前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现状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职业危害,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移民.对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的思考[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7, 25 (11) .

[2]傅骏.用人单位建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 2007, 23 (22) .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班主任工作日志下一篇:描写中国梦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