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24-06-2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精选10篇)

篇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曲霞镇中心小学 王 龙

内容摘要:文学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为人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人类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和联想的自由,让语文课堂因想象而充满活力。

关键词:想象力

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创造力,创造力之源则在想象。自然科学重理性、重真实,而文学重感情、重想象,它以语言描绘世界,作用于人的想象。文学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人类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文学阅读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怠慢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事实上,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其中不乏名家美文、古诗新词。这些文章语言流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也能引起读者的美好想象。只有大胆开发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想象之花才能大放异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和联想的自由,让语文课堂因想象而充满阳光。

一、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所谓“厚积而薄发”,想象不能凭空编造,更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为基础的。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较深的语言功底,广见博识时,他的想象力才会更奇丽,更具创造性。而一个人知识的积累、人生视野的拓展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科普作品等,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才会在以后的语文实践中产生更多个性化的想象和创造,他们的思维才能驰骋千里、横贯古今。

宋朝时的苏轼博览群书,正因如此,才有他充满浪漫色彩、风格豪迈的《大江东去》,才有那“把酒问青天”的奇想。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酷爱看书,因此他的思绪纵横古今,他的笔下才有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生动比喻,才有那征服昆仑的豪迈想象。再如苏教版课标本语文教材第十二册,有一个口语交际练习“漫话奇思妙想”,只有课后多读科普作品或常看科幻影视节目的学生,才会有合理的想象和独特的、更具创造性的设计。

二、以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描写老天鹅破冰的一段时,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老天鹅一次又一次腾空而起、重重落下的动画,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情境之中。学生看着动画,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此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反复朗读文中相应的文字,然后启发学生想象:读着这一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的想象说话可谓水到渠成,学生在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老天鹅的勇敢、无畏、无私。

可见,适当的情境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想象的天地。

三、在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机会很多,然而教师却很少能把握,即使抓住了,也无法将想象引向深入。课堂上,遣词造句这样一个语言训练,就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发挥想象力的好机会。

如课上让学生造比喻句、夸张句、拟人句等,许多学生造出来的句子往往是陈旧的,有的还是一、二年级时教师就已经教给他们的简单句子,给人的感觉是简单、枯燥。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海阔天空任其思维驰骋。在教《石榴》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可以以课文中描写石榴树的有关句子为“触发点”,与学生一起,运用描写的方式,用“_____的____,像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进行想象性造句训练。教学中,教师先用课件出示石榴树,让学生看石榴树读课文中描写石榴树的句子。然后提问:“看到这石榴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词来形容?”接着让学生将刚才的比喻和“美不胜收”这个词用在这里,说说看到石榴树后的感受。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_____的____,像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形容花骨朵、刚开的和完全开放的石榴花。在学生发言时,教师适当点拨。这样的描写性造句训练,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当然,这些语言训练应尽量有原始形象,每一次训练教师要设置原始训练对象,这样可避免学生的想象零乱而不深入。

四、在阅读教学中突现想象的魅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课文内容总会有独到的理解和感受,产生独特的想象和联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创新的冲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导向。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让学生用拟人化的方式想象石头被“千锤万击”、“烈火焚烧”时的情景。学生会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形成各种个性化的描述。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情的感悟,又激发了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造想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滥竽充数》一课,学生对南郭先生都有了这样一个定势的评价,那就是他无真才实学。老师可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想象南郭先生逃走后会做什么。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有的说会到别处滥竽充数,有的说他会找个师傅,潜心学吹竽,并重返宫庭„„众说纷纭,精彩纷呈。想象,使学生超越文本,其思维呈多元态势,培养了学生纵横想象的良好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准确把握课文中的空白处,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中,课文用了一段排比句描述“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段尾是省略号。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充分品读课文语言文字,谈谈大自然如何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然后让学生想象大自然与母亲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并仿照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接着写几句。学生想象活跃,语言表达非常生动:“滚滚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绵绵细雨是她甘甜的乳汁”;“奔腾的江水是她流淌的血液”;“薄薄的晨雾是她神秘的面纱” „„学生充满个性的精彩想象层出不穷。

五、在作文教学中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些都是《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的要求。古代文学家、理论家们也都重视创作中的想象因素。

事实上,传统命题作文,或写人或记事或说明,学生写出的习作大多内容老套,极少有创意,儿童的天性被扼杀。其实,儿童是最爱幻想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放开思维,大胆幻想,甚至可以异想天开,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如学完《嫦娥奔月》一课后,我设计了一篇想象作文——《月宫中的嫦娥》。由于学生以前读过一些神话故事,也看过不少充满想象和幻想的神话电视剧,因此他们头脑中有了较多 的思想和语言材料。学生在头脑先构画自己所要表现的嫦娥的某一方面的品质或形象,然后让学生驰骋想象,去为自己脑中的嫦娥设置独特场景和事情,并展开描述。学生激情很高,写出了不少精彩的习作,语言优美,内容充实,各具特色。

可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科学想象,会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会给作文教学带来生机,会使学生习作增添更多创新色彩。

六、让充满想象的课本剧走进语文教学。

儿童活泼好动,有很强的表现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发现,学生喜欢把“课文”演出来。

学生参加表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启发他们潜在的智力,开发其想象力。表演首先要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与感情,然后加入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认识,化作自身的动作、语言、表情。课本剧表演中,学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处表情、每一处表达、每一段心理独白都是创新,都是学生想象、思维的结晶。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

如,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分组自排自演,学生积极性很高,表现都很投入。他们在课文描写的基础上加入了不少鲜活的想象,把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表演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将课本剧引入语文教学。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学生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来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和联想的自由,让语文课堂因想象而充满阳光。

篇2: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也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可见,想象力是何等重要。那么想象力从何而来呢?吴克杨先生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落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该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优美情境,激发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于生动鲜活、色彩靓丽的形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一些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起遐想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色彩鲜艳、翩翩起舞的彩蝶画面,配上悠扬的音乐、动听的解说,把学生带入了“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的蝴蝶王国中。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谷中的一只蝴蝶,生活在这里,心情会怎样?会如何欢迎游客;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来到如此仙境,会有怎样的想法„„在这如此美妙的情境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各种奇思妙想纷至沓来,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有些课文图文并茂,就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这些图画,不但有助于学生识字、学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图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学习古诗《登鹳雀楼》中的第一行“白日依山尽”,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问:“诗中描写的阳光为什么是傍晚的阳光?”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展开想象回答。又如《乡下孩子》一课配有插图,生动活泼,富有乡土气息,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编出了有趣的诗歌:拾一把稻穗,谗坏了骄傲的公鸡。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白鹅。拿一根骨头,逗一逗谗嘴的花狗等。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配着插图的课文。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苏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美插图。插图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丰富学生想象的凭借。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画面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大胆地进行想象,让插图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意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角色表演,唤起想象

“角色表演”是根据故事、童话等情节和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动作,运用想象,创造性地进行的一种表演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角色表演是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积极地感知、理解、迁移和运用,用形体、动作、表情、语言来表现角色,通过合作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情景,拓展文字空间。为了演好角色,孩子们必须潜心研读文本、品味语言,想象表演的对象,感受角色的表情、动作、内心情感等,大脑思维被充分激活,思维碰撞的火花随处可见,可贵的想象被有效唤起。在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青蛙登山的艰难,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创设了“青蛙登山”的情境。戴着头饰的“小青蛙”,在“松鼠”的带领下,一阶一阶地往上跳,没跳上几下,很多孩子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累死我了,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有的趁势仰在台阶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登山途中所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师生面前。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极大地丰富了文本内容,真正感受到小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四、扩展课文内容,训练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准时机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要进行创造想象,应该教育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只有厚实的知识的积累,才是产生想象灵感的沃土。

苏教版的教材选材典型生动,语言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极富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培养想象力。如《水乡歌》一课,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水乡的特点编儿歌。大家都成了小诗人,他们编出了内容各异的儿歌,有“水乡什么多?桥多。东一座,西一座,东南西北千万座,出门就要把桥过。”有“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条鱼,沟里渠里都是鱼,条条船上装满鱼。”有“水乡什么多?田多。东一块,西一块,田地一块连一块,块块田地大丰收。”还有“水乡什么多?灯多。千盏灯,万盏灯,家家户户都有灯,一闪一闪放光明。”

又如《云房子》一课,讲到小鸟造的房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小鸟还会造出什么样的云房子呢?让学生联系白云千变万化的特点展开想象,于是“有的像圆圆的大西瓜”,“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方方的盒子”,“有的像美丽的向日葵”就应运而生了。每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会像鱼儿一样在想象的海洋里自由地跳跃,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五、创编故事结尾,放飞想象

教材中很多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叙述到结尾时忽然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此时,教师若能抓住机会,放飞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创编故事结尾,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狼和小羊》结尾这样写道:“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对于小羊的命运到底如何,大灰狼能否得逞,课文并没有交代。此处,教师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结尾,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有的说“大灰狼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子张进河里淹死了。”有的说“忽然,猎人出现了,他标准灰狼,一声枪响,大灰狼中弹身王„„”还有的说“小羊一边哭一边哀求大灰狼,‘求求你,放„„’没等他说完,狼就把小羊咬死了”„„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如《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学完后,教师让同学们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学生中有的想象狐狸因为平时太狡猾,恶有恶报,最后被毒死了;有的想象乌鸦为了教训狐狸,第二天把一块大石子涂成肉的样子,狐狸上当了,把牙硌掉了;有的想象狐狸离开后,乌鸦找来猴子、熊、小象、马、小山羊等来到狐狸的洞前,一起教训狐狸;有的想象乌鸦回到窝里告诉了自己的孩子,小乌鸦接受了教训,长大后不再上当了;„„。学生想象力被激活后,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想象大胆而奇特,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篇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当前, 仍存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改革的现象, 教学改革中提出学生要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感知课文内容, 而课本上讲到的地方,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亲眼看过或从其他途径事先了解过的。所以, 使得许多语文课堂变成教师的说教, 并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景色之美、场景之壮观。当然, 现在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 那没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又能怎么办呢?该怎么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画面、场景呢?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呢?

一、合理引导, 激发学生想象

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 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图画, 想象盘古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 而没有引导学生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学生想到了盘古要穿多大的衣服, 有学生想到了盘古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 还有的学生想到了盘古不吃不喝还那么健壮等一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表面的东西。后来, 我说:“同学们, 盘古开天地中也有许多故事, 就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去西天取经所遇到的困难相似。”于是学生“哦”一声, 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二、创造机会、多让学生想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 有机会就让学生想象, 只有在学生经常想象的环境下, 一旦让学生展开想象,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就拿2003年我在一所农村小学教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来讲, 没有多媒体这一先进教学设备, 我总是想办法创设情境, 学生根据课文意思想象出了许多我意料之外的天真无邪的画面。比如,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 学生想出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在大树下做游戏的场面并画出了“校园一角”。在教学《风筝》一课后, 学生通过展开想象、绘图画、小组谈话的方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之中, 与课文中的孩子一起让心在原野上奔跑, 跟他们一起高兴, 一起疯狂。有了前面的随时培养,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 一说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时, 学生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书上没有的画面, 比如:青蛙呱呱地叫着, 蛇懒洋洋地爬着, 黑熊在春天跑步, 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 人们在秋天采摘着山葡萄、木耳, 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烂漫的画面, 从而加深了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渲染, 让小读者更加热爱小兴安岭,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又如, 在教学《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时, 让学生品读课文, 畅谈对啄木鸟和大树的认识, 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 没有爱心, 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劝几次, 大树是会接受治疗的。”我因势利导:“这个故事本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劝大树、第三次劝大树的情节, 因为太长了, 编者没有编进去, 现在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 好吗?”不少学生纷纷编出了精彩的故事。

篇4: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语言描述

教师在讲解中用朴素、自然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生活情景和完美意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语言描述的间接性,使它所激起的想象力,与图表、影视、音像等比较更为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具体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声、色、动态,还可以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来描述等等。如《可爱的草塘》、《林海》、《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在描写各处美景的段落,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闭目倾听,充分想象,受到极强的感染。

二、场景设置

场景设置包括课本插图、教学图表、影视音像、演课本剧等。

许多课文中都附有插图,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看图说话,这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有些文章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听朗读录音,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可配置火车拉响汽笛直至越开越快的录音,在教学最后一段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时,让学生边听配音边感受那种分别时的感人场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心理共鸣,许多学生眼里都含着泪水,仿佛也来到了送行的队伍里。

排演课本剧也是有效的方法,有些文章篇幅较长,采用老师分析学生听的老办法,费时多而收效小,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心不在焉。排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高,有导有演,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课文中心的把握,同时也训练了想象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壁虎找尾巴》、《要下雨了》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

三、设置悬念

悬念是想象的空间,更是诱发想象的手段。悬念就是设置疑点,制造悬念,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许多文章我们都可以抓住主要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想象。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我们可设置悬念,根据题目提出问题:“鱼生活在哪里?它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画法的高超,做事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语文教学中适时运用悬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改写、扩写、补写、续写、写科幻故事、写未来世界等,都非常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比如,对于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这样,故事续写成了提供学生发挥才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例如《小摄影师》一文学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小男孩走了以后他还会再来吗?他给高尔基照相了吗?”学生从结尾的补充描述中,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这种续写故事的作文需要想象,其它作文也都需要想象,而小学生正以想象力见长,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朝着“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的方向努力。因此,我们不能只把作文教学看作是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更应把它作为发展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反过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又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此良性循环,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踏上创造性思维的旅程!

篇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南路小学 周洁

盖德纳说:“判断孩子的语言能力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他编故事…一旦他故事编得完整,就能从中判断这个孩子是否充满想象力。”目前一些小学生编的故事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缺乏令他们正常发挥想象力的恰当合理的途径,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的思维形态

能否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思维的写作方法问题,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改变传统作文观念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如果教师没有强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势必会误导孩子,从而使写作成为一种痛苦的煎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摆正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突显其主体作用。教师还应深知学生的写作心理,针对学生生活内容贫乏、观察力不足、写作兴趣和表达欲不强等普遍现象,创设民主的思维场,以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催生具有一定深度感的创见,诱导学生将顺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收敛等种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的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环境。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中心,写文章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学生力图通过文字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学生应丢弃华丽语言的面具,淋漓尽致地挥洒才情,富有活力地使用新思维和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追求多角度的质疑求异的发散性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切忌养成抄袭和简单模仿的不良风气,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观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思考问题,努力从心灵的体验出发,真实的再现生活的底蕴,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这样才会有表达美的欲望。

(二)强化课外阅读,丰富想象所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作文普遍现象之一是:写得不具体,语言平淡无味,作文表达能力不强。培养想象力的作文教学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多阅读。牛顿曾说过,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建立在科学界先辈同辈等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同样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我们也要求学生能够广泛阅读科普、天文、地理等书籍,吸取别人的智慧。想象性作文是学生个体的创造活动,需要有正确的章法才能使知识外化为理想的文字,而强化阅读的训练就是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广泛性阅读的基础,通过具有代表性写作案例,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技巧以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少年闰土》时,学习作者通过想象,运用对比手法和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阅读《争画》时,学习作者在文中展开丰富的想象,采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阅读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广开渠道,扩大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的数量,最大限度地丰富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像开设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室,走进社区图书馆,运用各种媒体进行电视阅读和网络阅读等等。结合课外阅读,可以配合开展《手抄报》和《采蜜集》等活动,并注意定期交流,互相促进。

为了有效地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水平,可以通过倡导专题研究性阅读的方式来实现。所谓专题研究性阅读是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资料。其基本环节是提出专题、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和交流评价。专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提出,必须具有可行性、涵盖性和综合性,师生一起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的资料收集应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学生以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为学生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探究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切磋,分组讨论,相互启发,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和科学求实,便于今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经过合作探究后,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小论文,然后由一名学生作为主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反驳和完善。教师针对反馈的信息,对于研究中有失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纠正。

专题研究性阅读为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想象性作文提供了扎实的专项性知识积累。阅读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目标,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积极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在培养想象能力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追求真实,主张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大胆进行科学的想象。但是,目前一些学生把精力都放在相关科目的考试上,这就必然导致他们思维不活跃,写作时容易思维定势。正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任凭教师怎么激发,他们也很难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更不会有灵活的思维和超常的想象。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是克服那种僵化的局面的理想途径。装备好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硬件设施,开展文艺演唱会、诗歌朗诵会、雕塑作品展、书法绘画展、手工布置展、科技发明展等等系列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想象创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感, 有所悟,有了良好的想象氛围之后,为写作创造灵感。以此来带动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营造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教育熏陶下,得到蓬勃和谐的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情绪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受教师的点拨或诱发便能建立现实与想象事物的联系,写作的情绪浓了,才能奋笔而一吐为快,而此时学生写出有质量的想象性作文才有可能。

(四)营造理想氛围,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赞可夫也曾指出:“只要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所营造的氛围必须要与作文的题目以及创设的意图相一致,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生活,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努力创设具有广泛想象空间的情境。这样学生想写、乐写的情绪浓了,写的时候才会一气呵成,写出来的内容才会意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研究和创造的精神源泉。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他们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薄弱,观察事物缺乏正确的方法,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也只是三言两语,因此,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诱发写作动机,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自由之笔,显“我”自在之趣。

(五)传授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科学训练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其它的技能培养和训练一样,是有一定的方法指导,并在这些经验和方法的作用下进行科学的训练。综合一些老师培养小学生作文中想象能力的实践,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1.原型启发法

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常常有赖于“原型启发”即表象的刺激,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肤浅。教师可借助例文、实物等写作资源,正确引导启发,进行再造想象,把学生的想象潜能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解决想象作文中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尴尬。

2.艺术虚构法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生活材料进行集中、概括、融合、改造、移植、补充、幻想、夸张,使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更典型、更真实、更能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或规律”。它基于现实又远远地超出常规思维的束缚。中国典型的艺术虚构大师金庸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此外,其他众多作家也采用虚构的情节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新颖性和趣味性。古往今来,虚构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却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巧妙的虚构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性和趣味性,同时字里行间又会充溢着学生创造性的智慧、睿智的思想见识以及宝贵的深层次的情感。

3.未来畅想法

青少年最富有幻想,幻想可以给枯燥的生活以希望和力量,能激励人们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主张写科幻作文不仅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为科学的启蒙手段。魏书生说:“从悠长时间的范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要从广阔的空间范畴展开想象。”多写科幻类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多地关注现代科技发展,设想未来发生的事情,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思考问题更加缜密,更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廷德尔也曾说过:“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资产很的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给予他的激励。”可以说科幻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体验科学家角色创设了环境。

4.主导词语联想法

此方法是来源于心理学,主要是在毫无关联的概念(词语)之间建立起联想的关系。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之间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转化从而建立起联想的关系。这些词语从字典中随机抽取。只要通过四步少数要五步媒介就可以将一个概念过度到另一个概念,这种方法应用到想象力作文中,可以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提供无限的思维空间。如给学生“苹果树”、“奶奶”、“筷子”三个词语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就可以扩展到“苹果树-果园”“果园-赏月”“赏月-奶奶”“奶奶-美食”“美食-筷子”,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构思润色,于是一篇有景有情的文章就出来了。其实学生的思特别的活跃,有时你会发现一个题目他们可以做出好多种的联想,这样也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作文来。

5.诗歌扩写法

诗是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是精练的语言升华的结果。一个人真正读懂一首诗就犹如自己的灵魂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品读感悟中泛起共鸣的浪花,可以产生诗中有我、我行诗中的亲切感应。

鲁迅曾说过,每个人的一天都应该读点、听点音乐、看点画,这样的人生才会最充实。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具有艺术空白而又无理解障碍的诗,让他们去扩写,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的再创造,达到陶冶情操,培养美感的目的。

6.课堂剧戏法

剧本就是预演的依据,它往往是情节的形式谋划阶段。大多数人认为,要求小学生写剧本似乎深了,其实不然,他们只需按最基本的要求选择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寓言故事、儿童小说、童话故事等进行编写。是学生对故事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重组、编制。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时间的变更和空间延伸的认识,而且同时编写多个角色的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修改,又是对故事的重新认识。

7、看图想象法

低年级儿童学习看图说话和写话,无论是多幅图或者单幅图的画面中都蕴涵着一个个故事,教师指导他们进行观察和合理想象,将画面蕴涵的一个个情节展现出来,还可以让儿童观察各种图形进行想象作文。

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还可以用读写法,童话故事法进行教学,也可以用FLASH、CAI课件、录像等媒体设备进行场景刺激的方法,想象的空间无限广,想象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教师应因时因地因人进行自主的探索,每一种尝试都会盛开无数的想象之花。

(六)改革评价方法,增强写作的内部外部动力

培养想象能力作文的评价有多元化的审美观,学会从多侧面去欣赏学生的创作,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突破传统的政治化模式的评价标准,承认价值观的多元化,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应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出发,避免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妨碍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和展现自我。

写作教学和训练中的想象能力培养评价应是多方位的,它的立足点是激活学生想象的可持续兴趣,为作文教学提供长久的内部或外部动力。大体的要求可归纳为:

1、评价要多角度多侧面。不能以传统的政治思想的模子来刻意挑学生的毛病,要更多地从想象内容的审美性、知识性、科学性、新颖性等角度和侧面来进行评价,在尊重学生的想象个性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想象能力的差异性。

2、评价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学生个体的想象是变化发展的,其想象思维也一样,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年龄的大小高低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等要求教师对他实际能力水平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地确立符合各个年级学生心理机智的评价标准。

篇6: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河北省隆化县第一小学

陈艳红

【关键词】:创新

激发

想象力

欣赏美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想象力培养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故事激发想象,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等多种多样的适合孩子年龄、心理特点的方法促使想象力茁壮成长,学生才会懂得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将来才能创造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想象力培养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字谜画》一课,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人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有不少小朋友也猜出来是个“默”字,大家很自然地沿着“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开了。这样一幅幅含有字谜的作品呈现在课堂中。甚至在课下,还有很多学生把在家完成的作品展示给我,作品设计巧妙、立意新颖、让老师惊叹。

二、用故事激发想象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如果能将教学内容融入故事中,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投入。如在教“加一加、变一变”一课时,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加一加,变一变”的魔术表演,以激发兴趣和启发联想。我说:“一天,森林里可热闹,因为小动物们在这里举行魔术表演大赛呢!看,小白兔拿出一个杯子,用魔棒一指,变成了青蛙;小燕子拿出一个洗发精瓶,用魔棒一指,啊!一只企鹅走来了;小山羊让圆瓶变成了蜈蚣;特别是小猴子把一只拖鞋变成了几种不同形状的鱼。它们都表演了各自最拿手的魔术。”我又说:“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那老师教你们表演魔术好吗?”学生这时兴致很高,老师示范,把果盘变鸟窝,学生掌握了基本画法后,我启发学生:“刚才看了魔术表演,你准备表演什么魔术呢?”小朋友看着课件里的实物和自己带的实物,一个个认真思考起来。有的说:“我把果盘变帽子”,有的说:“我把文具盒变车子”、“我把瓶子变火箭”、“我把方盒变手机”„„他们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惟恐老师叫不到自己。开始作画了,小朋友有的边画边舞蹈,有的笑着自言自语的画,有的表情严肃的画„„他们都沉浸在自己想象的天地里。

三、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多看,多听,多经历,多感受,见多了,头脑中的表象也就储备多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作品中、书上、电视上、电影上、图片上、电脑上等各种渠道,大量接收和储备图象信息。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带孩子走向大自然,因地制宜地开展写生练习,去观察事物,与社会接触,让学生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方面的知识,以增加其想象的储备。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画者许多时候为寻找一个不落俗套的画面,或为捕捉一个理想的审美意象,苦思冥想,或苦心搜索而不能得。但在某种偶然的情况下,或在某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下,如思想高度集中,神经高度兴奋,想象高度活跃,他所苦心思索而求之不得的画面或意象,突然在内心涌现,于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感的偶然获得,是以画者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为基础的。丰富的审美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获得灵感的前提,而这些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四、作品评价,增强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小学生更不例外。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学生绘画中应该充分理解他们单纯、幼稚、好动、爱幻想的天性,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规范评判他们的画,他们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当然,学生的作品不一定每一幅都成功,但却凝聚着学生的思维和劳动,代表着学生的不同个性。当他们满怀信心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之后,美术课上应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和潜能的舞台,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有利于树立成就感,挖掘潜力。学生的幻想俯首皆是,有时让人吃惊,花草、树木、小河、蓝天都可以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们大一些的绘画纸,去掉束缚想象思维的边边框框,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用笔大胆豪放,让他们毫无顾忌地涂抹出自己的世界。

除此之外,美术课上也可运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是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学课本上的欣赏内容一般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作品,容易感悟和体验,可以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学生带入画面之中,产生连篇的想象。作为美术教师,就要从各个方面给学生创造诱发想象力的客观条件,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去想,尽情去画。

篇7: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笔者根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体会。

-

一、读前预测法: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用下列内容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预测课文中可能会谈到的内容。

1.What do you think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2.Wha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from this passage?

3.What questions could you rais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4.What would you write about this title if you were the writer?

-

二、读中巧问法: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进入所学情境之中,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众说纷纭,异彩纷呈。如:

-

教高一 Unit 9 Computers Lesson 34时,可问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s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n our future life?

-

教高二 Unit 5 Charlie Chaplin (2) Lesson 19时,可问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California at that time? Why?

-

教高二 Unit 9 Saving the Earth Lesson 33时,可问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population and pollution?

-

三、课文复述法:在学生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人称 、改变文体、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如:

-

教高一 Unit 19 Jobs Lesson 74-75 The Secret is Out可以不断更换人称让学生复述:①Suppose you are Mr.PattisMr.Little.Try to tell the story about Ms King.②Suppose you are Ms King. Try to tell the story about yourself.还可以要求学生将其改为四个短剧,然后进行表演。

-

教高一 Unit 22 Lesson 86-87 Britain and Ireland,教高二 Unit 1 Lesson 1 Disneyland, Unit 7 Canada Lesson 26等课文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导游,为游客作介绍 :Suppose you are a guide. Please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BritainIrelandDisneylandCanada to a group of visitors.?

四、读后续论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熟悉了课文的所述的故事、剧情或事情之后,引导学生预测能“自圆其说”的故事结局、续编剧本、或者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如:

-

教高一 Unit 18 The Necklace Lesson 69-70时,可提出:How was Mathilde when she heard the necklace was made of glass? What would she do? What could you do if you were Jeanne?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和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结局。课后还要求学生续写剧本的 结局篇。

-

教高一 Unit 19 Jobs Lesson 74-75 The Secret is Out时,可提出:Would Ms King stay at Mr.Little's company? Why or why not? Please imaging the end of the story.

-

五、作业开放法:尽管目前在各类英语测试中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出题,但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应当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开放型或半开放型题目,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想象穿越时空, 得出多个合理的推测,而不是单一的答案。如:

-

1.每上一个课时,可要求学生用该课时新出现的词汇和句型造尽可能多的句子;并要求成绩较好的同学将这些词汇和句型写在自己编写的故事或对话中。

-

2.对于一些连词和句型,也可设计半开放型的题。如,Yesterday evening I was about to go out when .

-

3.经常布置一些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相当有益的。

篇8: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教给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办法。

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联想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梅花联想到顽强不屈的革命者。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如由鲜艳的红领巾想到烈士的鲜血,想到革命事业,自己的职责;由种树联想到育人。对比联想,即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其相反的方面。如幸福与苦难,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凡卡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小羊的温驯善良与狼的凶残。再造想象,即根据文字语言描述再创造新的形象,如根据古诗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根据课文《清明上河图》想象其画面等。把这些联想的方法教给了学生,至少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方法与思路。

二、延伸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主人翁桑娜因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无人抚养,而不顾自己一贫如洗的困境毫不犹豫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中。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了下文,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这样假设: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几种可能?有的学生说随着生活负担的加剧,桑娜和渔夫不堪重负相继病死;有的说桑娜宁可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学徒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说正当他们生活困窘时,渔夫出海打鱼发生了奇迹: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鱼……这样的讨论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或写出来,为故事续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如《狼和小羊》、《凡卡》等。

三、运用延伸相关知识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语文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 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自己身上的汗毛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从那时起,人类就有了克隆复制自身幻想。学习课文《猴王出世》时,可引出“假如我会克隆”这一话题。学生们热烈讨论,展开了联想和想象:有的想克隆人类的翅膀,减轻交通的压力;有的想克隆树木、河流、新鲜的空气,改善地球的环境;有的想克隆人类的各种器官,减轻病人的痛苦……谁又能断言在这丰富的想象中,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四、用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篇9: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教给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办法

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联想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梅花联想到顽强不屈的革命者;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如由鲜艳的红领巾想到烈士的鲜血,想到革命事业,自己的职责,由种树联想到育人;对比联想,即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其相反的方面,如幸福与苦难,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凡卡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小羊的温驯善良与狼的凶残;再造想象,即根据文字语言描述再创造新的形象,如根据古诗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根据课文《清明上河图》想象其画面等等。教师把这些联想的方法教给了学生,至少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方法与思路。

二、延伸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我们要善于用假设来延伸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列夫·托尔斯泰德的小说《穷人》,主人翁桑娜因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无人抚养,而不顾自己一贫如洗的困境,毫不犹豫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中。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了下文,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这样假设: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几种可能?有的学生说随着生活负担的加剧,桑娜和渔夫不堪重负相续病死;有的说桑娜宁可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学徒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说正当他们生活困窘时,渔夫出海打渔发生了奇迹;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鱼……这样的讨论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或写出来,为故事续了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

三、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感措施,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制造悬念和问题。运用得好,学生就会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

四、运用延伸相关知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同样是生活的反映。语文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自己身上的汗毛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从那时起,人类就有了克隆复制自身的幻想。学习课文《猴王出世》时,可引出“假如我会克隆”这一话题。学生们热烈讨论,开展了联想和想象:有的想克隆人类的翅膀,减轻交通的压力;有的想克隆树木、河流、新鲜的空气,改善地球的环境;有的想克隆人类的各种器官,减轻病人的痛苦……

五、用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文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体现其创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但令人头痛的是,学生的作文往往要么是空洞无物,要么是千篇一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二:我们没有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我们没有设计出好的题目,给学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如《假如我会克隆》、《未来的……》、《20年后的我》……这样的作文题目对于爱好想象的小学生们来说真是好极了。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篇10: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十分充裕,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透过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来引导学生写出更多有趣的文章。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发挥想象。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学生 想象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更多想象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应当成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十分充裕,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透过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来引导学生写出更多有趣的文章。这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教学的乐趣,这也会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素养才会得到有效积累与锻炼。

一、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营造氛围

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想象力也会更为活跃。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的方式有很多,对于作文教学的过程而言,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确立一个好的写作主题,写作内容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裕的想象力的发挥空间。如果遇到的是有一定限制性的写作主题,为了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形成,教师在写作初期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交流探讨,透过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启发来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慢慢可以从不一样的思维角度来进行写作过程的切入。在这样的基础上不仅会帮助学生写出更多充满想象力且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学生也更容易体会到写作过程的乐趣,这才是高质量的写作教学应当发挥的积极效用。

例如:在写题目为“我最喜欢的运动”这个作文时,对这种限制性的题目进行写作时,学生容易陷入传统写作模式,写出的文章也就很难富有任何新意。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首先组织一个话题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并且谈谈这项运动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带来哪些益处。通过这样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踊跃进行交流,谈自己喜爱的运动,学生在回答的同时回忆自己运动时的乐趣,在学生争相回答的氛围中大家的思维也受到极大的启发,很多好的创意都会在文章中涌现。想要促进学生在写作中有更多好的发挥,并且让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更多思维火花的闪现,给予学生必要的思维引导与启发很关键,这也是实现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对于有的写作主题,教师可以结合主题来创设具体的情境,在情境的依托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受到自身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局限的影响,对于很多主题可能没有形成过于深刻或者强烈的感受。如果想要让学生仍然能够写出触动人的文章,并且在文本中有想象力的良好发挥,教师可以透过情境的创设首先将学生引入写作主题中。如果是对于静物或者自然景观的描写,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具来给学生直观呈现这些景象,加强学生对于实物的感受。如果是对于人物或者事件的描写,教师则可以首先引发学生展开相应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写作主题中。情境的创设既能够促进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也会辅助学生写作过程的有效展开,让学生的文本写作质量更高。

例如:在学习对“雨”的描写时,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的天气吗?每次下雨是不是都一样呢?如果不一样,那有什么不同?”这时,同学们已经纷纷回答,各抒己见,在同学答完之后,我会运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不同下雨场景的图片和视频,还会截取各种不同下雨时的音频让同学闭上眼睛细细品味,通过这些情境设置,学生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雨,例如有个学生这样描写春雨:窗外细雨绵绵,如同珠帘横挂在天空。学生的文章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佳句。情境的营造非常适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来实践,这种教学辅助过程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对于事物的描摹更加细致而深入。

三、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发挥想象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实现大胆创新,这同样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勇于突破乃至颠覆一些传统思想,鼓励学生对于很多人或者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续写或者改写,这往往能够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十分充裕的思考空间。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就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描述与思考,并且要鼓励学生从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会极大地体现学生对于事物的捕捉与感受能力,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想象力的发挥通常需要思维的创新作为引导,这也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充分鼓励的内容所在。

比如,经典的故事《龟兔赛跑》中讲述了由于兔子骄傲自大输掉比赛,对于这个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继续续写故事。有的学生会写到兔子吸取教训,改掉骄傲的毛病,赢得了比赛;有的学生写到乌龟赢得比赛骄傲自大,输掉了比赛,等等。通过这样续写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故事的组织与表述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这会让学生懂得从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可以带来的收获。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多展开这种形式的训练过程,这不仅会极大的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这也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够不断创新,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的有效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史小芬.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03)

【2】刘文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7)

【3】明丽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议【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

【4】李平.小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9)

上一篇:日记450字小学下一篇:母爱无价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