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午节为题材的学生作文

2024-06-06

以端午节为题材的学生作文(共14篇)

篇1:以端午节为题材的学生作文

以端午节为题材的作文

端阳节到了。

清晨,我被一陈清脆的叫卖声惊醒,我迅速穿衣下床,扒在自家的窗户向外看,只见一位身穿红色运动服的小姑娘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上捎着一大捆嫩绿的滴着露水的艾,在东张西望,企盼有人来买,但过往的行人脚步匆匆对此不屑一顾,小姑娘在这繁华的大街上显得特别孤单,只有去晨练的王大伯和领居李奶奶凑上前,挑挑拣拣,终于每人买了一把,王大伯说:“这艾没味道,恐怕是假的”,李奶奶说:“现在环境污染的厉害,这是污染过的所以没有山里的那种清香。”上班时,路过盘旋路小吃市场,小吃市场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大筐大筐的粽子,做粽子的人将大发其财,几乎是全家出动,他们一边装一边喊,“粽子,粽子,各家包的,”行走的人们为凑热闹争着抢着买一些,我也买了一些,拎到办公室却不好吃,我看见每个同事的桌子都放着一袋袋的粽子,突然想起在老家裕河过的端阳节。

小时候在老家在过端阳节,听过许多传说,而且有很多习俗,每年端阳节这天,农民便不下地干活了,说这天老天爷下虫,人会把虫带进地里,收不到庄稼了,要喝雄黄酒,喝了雄黄酒,一年之内碰不上毒蛇,还说端阳节是一个高大的巨人,背象两块门扇,脚象两片木锨,眼睛象两个小碗,每逢农历初五,人们都要给端阳做好吃的,杀鸡、捞鱼、做麻花、做新麦面馍馍,否则会灾祸降临。因此,这天,所有人都不下地干活,小孩子也得早早起来,手里拿着香荷包,手腕上帮着五彩线编的手拌子,脖子上挂着新麦面的圈圈,站在院子里或依在大门上等待奇迹出现,我既想见端阳又怕见,于是我便蜷缩在外婆的怀里,瞪着眼睛,浑身在瑟瑟发抖,我好像看见端阳就在我家对面的山上,张着大口正向这边飘来,又觉得他在我家的房顶上,等啊等,端阳始终没有出现,我想可能是妈妈做麻花时手没洗净,爸爸杀鸡时弟弟不让杀那个大的,或是我偷偷吃了一个小麻花得罪了端阳,于是他管理所了不肯来,我便很失望又很高兴的问外婆,外婆总是说:“还是大端午呢!等十五吧!”我年年如此,但一次也没见着端阳。

最有趣的是放牛、放羊娃们,他们从开春就开始拾柴火,在附近最高的山顶上垒得高高的叫“高高山”,每年到了这一天,天不亮孩子们便从家里拿上鸡蛋、洋芋、花馍等好吃的上了山,选他们中最有威望的一个点着火,火光映红了大山,映红了孩子的笑脸,孩子们围在火堆旁打闹、嬉戏、唱山歌,看着跳动的火苗钻到云层,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据说火苗升得越高,下年牛羊牲畜越兴旺,等火着完了,剩下的灰他们就烧鸡蛋、洋芋、烧花馍吃,那个名字叫蛋蛋的烧鸡蛋很特别,他随手摘下一片宽大的叶子把鸡蛋包了埋进灰里,叫小林的那个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两张废纸用水浸湿了包住鸡蛋也埋入烫灰里,年龄大的几对男女在对山歌互赠荷包,表示爱慕之情,我眼巴巴的看着那些漂亮的荷包象长了翅膀一样在他们手中飞来飞去,我总希望也能有一个。

姑娘们也得起个大早,去路边的草丛里收集露水,往头上洒,据说洒上露水头发肯长而且油亮,看着我姐姐油黑发亮的过膝的长发,我好羡慕,总想也有一头乌黑的长发,但我常常在家做家务,没有机会象姐姐、堂嫂们那样,有时只能借抱柴的机会,跑到房背后把头往草丛里塞,记得一年端阳节早上,我家要杀的鸡不见了,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自告奋勇去找鸡,故意往草深的地方和小树林里钻,企图多往头上洒些露水,结果弄得满头是水,头发贴在头皮上,使本来就小的脑袋看上去显得更小,很滑稽,成了姐妹和领居们的笑柄,每当她们提及,我都面戏。这天女人们还要剪头发,把剪了的头发要扔到河水里,说头发肯长,我很想同村里的女孩子们和我姐、堂嫂她们一起去河里,她们每年都要在河水里洗头,她们用木梳蘸着水梳着,嬉笑着,怪不得她们的头发和瀑布,如墨染。

男人们天不明就上山采药,不管什么草今天采回家,都可以当药用,堂哥们也背着背篓,拿着镰刀争先恐后地上山了。

中午时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喝雄黄酒,他们猜拳行令,同时切磋捞鱼的技巧,不一会儿,大伙乘着酒兴成群结队的涌下山到河里去捞鱼,男人们去采药,一种当地人叫做“麻柳树”的叶子和树枝,一会功夫,他们每人背一捆,在沙中掏一个大坑,把“药”扔进沙坑里,用“杠子”(一根木棒)嗨……嗨……嗨的砸着,女人们都去拾柴,准备深夜生火,顺便也拾些干竹子什么的准备天黑了照明。

“药”砸好了,大伙儿一起用手抓着、捧着抛向大浪中,这会儿鱼眼睛受不了,开始往水边游,这时所有的人便兴奋起来,无所顾及地下了水,男人们高卷着裤腿,腰里挎着用竹子编的鱼篮子,拿着叉或鱼网,女人们多数不敢下水,只好在水边用手摸,抓到的全是小鱼或不好吃的鱼,什么桃花鱼、火烧板、麻眼子、八海王等,即使抓到一条小鱼也异常兴奋,看着他们一个个嬉笑着放进鱼篓里,并用手捂住,生怕会跳出来,小孩子是不许去的,我和弟弟只好偷偷地跟在大人后边,而弟弟却被鱼刺划破了手,大声哭起来,遭到堂伯的一顿训斥。从河的上游一直往下走着、捞着,天渐渐黑下来了,一种莫名其少的恐怖笼罩在人们心头,这时捞鱼也没有一点兴趣,有“赶捞的”就挨一顿臭骂,但他们只要有鱼捞,也不计较。偶尔听到男人们挑逗少妇的,河对面的那个穿白衬衣的小伙子扯着嗓子问那穿红短袖的女人:“哎!想我了没有?”女人说:“没良心的,谁想你啊!”那男的说:“清水河里捞鱼哩,你不想我想谁哩!”女人说:“那你想我了没有”男的说:“河水湿了我的鞋,不想你着我不来!”女的说:“你死皮!”男的说:“想哩想哩实想哩,想得眼泪蛮淌哩!”,旁边一位小伙子上前凑热闹唱:“想得很吗想得慢,想得肠子一根线”,女人撩起一片水花洒向那些男人的脸,男的做个鬼脸大声唱起来了:“隔山把你照一眼,还赶怀里抱的欢”,女的`笑骂了一句:“臭小子,看我怎么收拾你”,男的边跑边唱:“把你抱着我怀里,杀猪刀子都挨哩”,女人拿着一块石头追了上去。

深夜时分,人越来越少,有的借口说要回家睡觉,有的怕冷,生上火,两人一堆,三人一团,坐着烤火吹牛,海阔天空,其实说要回家睡觉的并没有回去,而是一对对男女跑到没人的地方,先把鱼开肚洗干净,用柳条串起来挂在树上,以免坏掉,然后在草丛里亲热,共渡佳宵良晨,等东方发白时,才匆匆忙忙往回家赶。小孩子在家走时,偷偷从家里拿了盐和调料,准备烤鱼,但这时一个个都瞌睡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靠在大人身上睡着了,有的孩子会记起来,还没有烤鱼吃呢,于是便叫醒同伴,他们从鱼篮里挑选大个的鱼,洗净、撒上调料,放在火上考,烤鱼的香气赶走了瞌睡虫,孩子们吃着、笑着,好不快乐。

我下午下班回来时,那位买艾姑娘靠在墙边,耷拉着脸袋,车上的艾已被太阳晒蔫了,街上的大筐大筐的粽子也没有卖完,一个个买粽子的沙哑着嗓子有气无力的喊着:“粽子,粽子,做便宜买呢!”。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家,赶紧给老家打了一个电话,正好是堂妹接上了,我问端阳节怎么过的,她说:“你们带的粽子收到了,都嫌甜呢,没有吃”,我说还捞鱼了没有,他说鱼让捉娃娃鱼的人们用药药死了,几年都没见过鱼了,山上的麻柳也砍光了,年轻人们都去外边打工了,村上只剩下老残病弱。我又打电话给外地上学的儿子,儿子竟然不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我只好在我插艾的花瓶里换上新鲜的水。

注:①捞:药死鱼的办法。

篇2:以端午节为题材的学生作文

母亲节快到了,我在网上网下看到很多人开始着手写关于母亲的题材。其实,母亲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我说几个关于母亲的真人真事。

黑龙江省佳木斯的小伙为了回家看望病危的`母亲,用身上仅有的两百块钱给母亲买了药品,从烟台徒步乞讨八十天走回东北,扑进母亲怀里的那一瞬间,泪如雨下:妈妈,我回来给你送药了。母亲握住儿子的手,眼角闪出一行幸福的泪花,含笑而终。

风筝飘带点评:这是一种用康熙大词典里最华丽的语言都无法形容的情感。

在河南平顶山,一个母亲为了营救被巨石压住的孩子,用柔弱的肩膀硬生生的扛起一吨重的大石头。后来记者采访时,这位母亲很简单的回答:我就是为了救我的孩子,什么也没想,我也不知道在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劲儿。

风筝飘带点评:这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位为女儿撑起一个保护伞,用生命换回孩子的平安,当救援人员把母亲的尸体抱起来的时候,看到这一幕,有的战士当时就哭了起来。

风筝飘带点评:这是一曲用心灵唱出的母亲赞歌

篇3:以端午节为题材的学生作文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的英雄形象在民间传说与戏曲舞台上被广为流传,在戏曲舞台上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在中国戏曲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唐代出现的歌曲戏将项羽形象首次编排在《樊汇排君难》中,以配角的人物形象出现。此后, 宋杂剧中所出现的《诸宫调霸王》、《霸王中和乐》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但却无从考证。直至元代,当我国戏曲处在一个发展高峰期时,出现的《霸王垓下别虞姬》等剧目才将项羽的舞台形象较为清晰的展现出来。到明代, 《千金记》一出戏奠定了项羽在戏曲舞台上的艺术形象。该剧以 “起兵江东”、“鸿门会宴”、“别姬自刎”三段故事作为题材,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淋漓极致的呈现在舞台之上。清代长篇巨制《楚汉春秋》中进一步丰富了项羽的戏曲舞台形象,将项羽与虞姬之间的万种柔情融入其中,进一步彰显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在戏曲舞台上,项羽形象被不断更新与演绎,无论是何种剧种均是以《千金记》与《楚汉春秋》为蓝本进行改编,在此基础上项羽形象被注入新的元素。

在近代京剧舞台上,项羽题材的作品经久不衰。京剧版本的初演在1918年的京剧连台本《楚汉争》,全戏共四本,由杨小楼先生与尚小云先生合演,两位大师的合作一时间风靡了整个上海滩。该作品侧重于武打,擅长运用宏大的背景来衬托项羽的拔山举鼎之势。 随后,一代京剧宗师梅兰芳先生在改编的《霸王别姬》中将虞姬由配角发展为主角,意以虞姬的绝美与凄凉来衬托项羽的不羁。当代戏曲舞台上,项羽形象一直被呈现在各地方剧种中。

古筝曲《西楚霸王》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所作,作品取材于项羽与刘邦“垓下之战”的历史故事。在该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项羽霸气的形象,在战乱之际仍不失英雄气魄。在《项羽本纪》中将垓下之争描绘的极为丰富,将项羽这一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描写的有血有肉。项羽被围困在垓下,退至乌江,直到再也无法与命运相抗争,最终自刎。作曲家在将项羽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进行刻画时, 同样描绘了项羽与虞姬之间刻苦铭心的爱情,以此来衬托出项羽具有丰富的情感,极为细腻的内心,作曲家运用抒情且优美的慢板将项羽与虞姬即将分别时的无奈进行刻画,并用进行曲节奏的快板呈现出一幅四面楚歌,最终乌江自刎的画卷。该作品运用古筝与钢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绎,钢琴深沉厚重的音色运用古筝精湛的演奏技法展现出来,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人物形象在面对无情命运时的悲哀与无奈展现出来,在生死间对于虞姬的爱恋与不舍进行了细腻的表达,呈现给我们一种荡气回肠的画面。

琵琶曲《霸王卸甲》是琵琶曲中最为著名的大套武曲,同样取材于楚汉垓下之战,将项羽与刘邦在垓下殊死搏斗的场面进行描述。该作品着重描写了西楚霸王项羽在战争中的心理活动,细腻的刻画出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人物。该曲从同情与赞颂楚军的角度出发,表现出项羽的盖世英雄气魄及楚军的英勇悲壮。作品中不仅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场面,更是将项羽进行了更多悲剧性的描述。琵琶演奏技法使得音乐的旋律得以更好的表达,使得音乐情绪格外丰满。在将乐曲人物进行细腻的感情表达过程中,将项羽的不幸遭遇进行刻画,在歌颂其具备坚强的力量与坚毅的性格时,呈现给观众的是无比震撼之感,使观众对英雄肃然起敬之时,不禁为英雄扼腕叹息。

在《别姬》一段中,在给观众呈现一种生离死别的场面时,向观众揭示了项羽的侠骨柔情。在该作品中人物的形象随着悲剧性的发展而越发饱满,在聆听该作品时,可以听到项羽雄壮豪迈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会感受到催人泪下的情感所在。琵琶曲《霸王卸甲》 虽然没有过多的渲染残酷的战争场面,但是乐曲对于项羽内心世界的刻画与描写却感人至深,强化了乐曲的悲情色彩,运用多种变奏的演奏手法将人物的情绪进行描写,体现出“以悲为美”的特征, 在悲情化的描述中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做到了细致化的处理。

二、以项羽为题材音乐作品的地域性特征

地域性特征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影响。主人公的出身地对于人物性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项羽出身在楚国,自幼受到楚地与楚国文化的熏陶而形成了刚烈、排外的性格。刘邦出生在沛县,较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宽容且谦虚的性格。《霸王别姬》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主题,以该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品有很多。霸王别姬的故事是史官们在历史烟云中留下的温情部分,成为文人墨客们不断进行重新书写与改编的永恒话题。从史传到诗词,到戏剧,再到小说与电影,这一故事被反复多次的演绎, 并且完成了跨文体的改变。虞姬为爱殉情,其中的微小细节跟随不断变幻的情节而变得扑朔迷离。

都市新淮剧《西楚霸王》在文本演绎上呈现了一种崭新的方式,将众所周知的项刘之争改编为项韩之争,将楚霸王的另类英雄性格展现其中。通常在对项羽这一人物进行演绎的版本中会运用三种较为常用的文本语言来进行描述。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文本,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冲突,项羽与韩信之间的复杂关联。在描述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时,通常运用“英雄爱美人”的惯用语言, 讲述了项羽为虞姬报亡国之恨,即是当项羽被困垓下,依然想让虞姬突围逃生,这样的文本描述既能彰显项羽的真性情,又能够赞扬项羽冲破世俗的羁绊,直率的性情最终注定失败。

在新淮剧《西楚霸王》中将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没有简单的处理成君王与忠臣之间的忠信问题,而是将忠信背后二者所存在的性格差异呈现出来。范增的直言相谏屡不奏效,不被性格直率的项羽所采纳,最终原因在于项羽不愿受到范增的指挥,在项羽击败秦军之后,更不愿被范增所管束,以致最终在乌江边仍然没有采用范增的建议,宁可自刎于乌江边,也不愿渡舟江东。范增善于运用谋略权数,做到一切为我所用,而项羽直率粗粝的性格却又宁折不弯,因此体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剧情怀。

在新淮剧《西楚霸王》中将项羽与韩信之间的人格文本同样运用特殊的方式进行演绎。当韩信还在项羽的帐下为其效力时,韩信多次想要得到重用,最终弃项投刘,当范增想要杀害韩信时,项羽却大度的放过他,展现了楚霸王的大气。在该剧中将项羽与韩信之间的刚柔对比进行刻画,将人物性格上的差异进行对比,突破了以往描写楚霸王的常规模式,从人物性情上来突显楚霸王的英雄气势。无论是何种文本形式,对于项羽的定位均是个性张扬,不计一时得失的性情中人,该剧崭新的文本演绎方式使人们重温了古典主义的英雄情怀。

三、以项羽为题材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话剧《霸王歌行》是著名导演王晓鹰的作品。该作品同样取材于项羽与虞姬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该作品的舞台艺术表现中除可以看到唯美的舞台设计外,可以感受项羽与虞姬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该作品的舞台表现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舞台上运用九条宣纸条屏,台面运用宣纸裱糊,整个舞台呈现出白色色调。背景运用的则是透明玻璃纸塑造而成的银灰色底幕。舞台前方摆放的是玻璃展柜,展柜中摆放的是各种古代器物, 如:剑、马头等。宣纸是我们的原始材料,笔墨在宣纸上能够产生各种各样微妙的变化,在这些气象万千中承载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该作品的舞台设计中正是巧妙运用了宣纸的特色,将宣纸的凝聚力赋予作品中的人物。在演出中,当人物形象的内心情绪达到顶峰,需要进行强烈宣泄时,便会有红色或黑色的液体在白色的宣纸上缓缓流淌出,创造出诗意的舞台意象,给予观众强烈的心灵冲击。

此外,在话剧《霸王歌行》的舞台表演中运用了具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元素,如古琴、古代器具等,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运用现代的理念进行重新展现,使我们对于一些似曾相识的物品产生一种新鲜感,最重要的是赋予传统以时代感,展现出传统的力量。 随着剧情的不断向前推进,舞台之上的白色条屏不断更换着颜色, 在表现项羽悔恨之情时,条屏中的红色液体缓缓注入到玻璃容器中,容器中的水变得越来越红,并逐渐加浓,此时的项羽将沾满红色液体的双手按到白色宣纸裱糊的地面上,像鲜血般洒满舞台。

在描述虞姬的部分同样运用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 将京剧元素融入其中。虞姬在京剧“夜深沉”的旋律中舞剑,项羽同样跟随虞姬翩翩起舞,美轮美奂中舞出了一曲爱情的长歌。当虞姬自刎时,舞台两侧的条屏瞬间变成红色,并伴有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项羽怀抱虞姬立于花丛之中,此时舞台之上的条屏有的被颜色浸染,有的则脱落,有的则残缺不全的在舞台半空中摇曳。当全剧结束时,舞台上的条屏全部消失,只剩底幕上出现的几行字幕, 留下一地的苍凉。整个舞台设计给予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同时给予演员充分展现的空间,在这一充满诗意的空间中,无不充斥着传统文化的韵味。

以项羽形象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文化特征的体现还体现于项羽形象在戏曲舞台上的更迭。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上,京剧 《重瞳项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该剧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一个铁血柔情的项羽形象,采用一种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创作方式将项羽形象进行创新。该剧摒弃了传统京剧标记哦拖沓冗长的结构,将项羽辉煌的一生做简短紧凑的描述,同时该剧舍弃了传统的武打部分,着重以唱功来展现项羽的内心世界,在“叹乌江”等段落中项羽运用反二黄的曲调进行演唱,在低吟与回忆中,将项羽穷途末路的气氛进行渲染,如泣如诉中给观众带来一种悲情的气氛。 以往,反二黄不会出现在净角行当,此处的创新使观众更加了解项羽的人物特点。剧中的念白与唱词大多运用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元素进行设计,如虞姬的唱腔会采用古老的昆曲曲牌,过场音乐会运用经典的琵琶曲《十面埋伏》等等。《重瞳项羽》的舞美设计大量运用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暗红色的基调烘托了项羽与虞姬之间的凄美爱情,将项羽的悲剧性进一步渲染,在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基础上拓宽了表演的空间。

四、结语

以项羽为题材的音乐作品运用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均从不同的角度将项羽这一英雄人物呈现。项羽的一生在与刘邦的较量中以失败告终,然而胜者刘邦却未能留下千古英名,反而是乌江自刎的项羽在后世人心中得以复活,获得了无数人的同情与爱戴。项羽之所以能够在后人心中一寸寸的复活,不仅仅是源于司马迁在《史记》 中将项羽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更重要的是项羽频频出现在诗词歌赋中,被后人所传颂,最为重要的则是项羽形象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戏剧艺术中的传播,在多种集形象性、艺术性与通俗性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使得项羽得以延续生命,使得项羽的形象变得更为立体与丰富。

参考文献

[1]车万里.琵琶曲<霸王卸甲>文献综述[J].大众文艺,2014,24.

[2]杜晓杰.霸王别姬叙事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2011.

篇4:以花卉为题材的荷兰绘画

荷兰绘画黄金时代的画家阿姆布罗萨·博斯哈尔特就是一位以花卉画为专长的画家。在他的作品《壁龛中的花束》蕴含一种复杂情感,花瓶里似乎已经放不下更多的花枝了,这幅画也不像是直接描述自然生长的花卉,因为他组合了生长在不同季节的花,而且他的绘制技巧很精湛。在荷兰花卉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注意到,那种野生的鲜花是从不登场的。而荷兰的花卉画中描绘的花卉都是需要高度的园艺经验才能得以生存的花卉。因此荷兰的花卉画是毫无田园牧歌色彩可言的,甚至是反牧歌色彩的。画家是依赖于长期在大植物园里观察及写生的经验,那时荷兰的植物来自殖民地,例如荷兰花园中的新宠——郁金香,就是16世纪从土耳其进口的。虽然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中世纪的花朵,如鸢尾花、百合花、玫瑰花,但是,这些花当时却要让位给奇花异草——如墨西哥的大丽花、波斯的贝母等。在这里,我们窥视到了某种对自然的空间性与季节性的拒绝,这种拒绝使绘画与内在的自然抒情性全然断绝了。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里所探究的是技艺,首先是园艺,尔后是绘画,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艺术。

与不用野花同样令人注目的是那种鲜花尽量保持不重复的惯例,吸引眼睛的是花与花之间、体现在结构与色彩层面上的差别;所寻求的不是事物的量,而是透过科学的写实所看到的花卉的样本。在这儿,花与花的重复是多余的,反映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信息的递增。那些可以通过栽培而在同一植物家族中产生的变异是特别令人感兴趣的,而花卉画更钟情那些可能产生无法预料之变化的特殊品种。

17世纪的荷兰花卉画也是处在当时的经济空间里的。其中的第一种经济空间是植物园,即绘画的直接源头。早期建造诸如此类的植物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只有王子和国家才能有如此庞大资金的来源,而这种赞助带来了一种园艺与政治权力之间的象征性联系;这一联系赋予荷兰花卉画以一种很高的社会声誉,而最早的花卉画的支持者也显然是宫廷而不是资产阶级。第二种是投机领域——这是花与现金的一种关系,是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资本”的价值的另一面。17世纪20年代曾掀起过一场席卷了荷兰的郁金香热,花卉画的趣味是与市场对稀有品种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市场所看重的东西便是画家所追求的,例如艳丽复杂的色彩、不规则的斑点以及变化多样的花儿如郁金香、风信子、玫瑰和康乃馨等。荷兰的花卉画有意要在描绘的对象上体现出画本身所依凭的价值之源,由此,此价值就转入了彼价值;第三种是绘画本身的领域。花费在花卉画上的劳动强度高于其他的静物画。在这种类型的花卉画创作中技巧上的捷径是走不通的。所以,花卉画只有在人们对它的需求高扬到了一种足以让画家的艰辛劳动获得相当的报酬时才能繁荣起来。

篇5:以文明为题材的作文

“这太让人生气了,他们竟然把这些垃圾人在这里!”小女孩思思非常生气。

“好了,思思别生气了,”小男孩说,“我们还是先把这里把扫一下吧。”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小女孩答到小男孩灵机一动,“思思,你先去整理,我还有重要的事去做。”

大约过了20分钟……

那又臭又脏的垃圾桶,在小女孩思思的帮助下,变得焕然一新。而小男孩呢?他中途逃走了吗?答案是没有,小男孩去文具店买了4开的白纸,记号笔和固体胶。在小女孩整理的时候,小男孩趴在地上,在4开的白纸上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文明只差一步。”

小女孩思思举起了一个大拇指,并说道:“喔~烔烔,你真棒。”

篇6:以生活为题材的作文

今天,蹁跹的雪花,终于还是累了,放弃了挥舞。天空中恢复了往日灿烂的笑脸。一缕明媚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泄在窗台上,在寒冷的冬日里,散发着它无以伦比地光和热。

窗外的麻雀,惺忪着双眼,像赶集似得也出来凑热闹。在窗台、电线上、树枝上叽叽喳喳个不停。时而还挥舞着那短小的翅膀,灵巧的跳来跳去。仿佛在讨论着、欢迎着这充满希望的一天,好一片万物复苏的景象。

门口的耄耋老人,佝偻着脊背,倚墙而坐。阳光肆无忌惮的照在那充满皱纹的脸上,这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此刻洋溢着一种幸福、一种满足、一种自由。仿佛那个战争的年代、饥不择食的.年代没有经历过一样。偶尔有几个小孩会过来围在老人身边,听他讲红军的故事,好一副儿孙满堂和谐的景象。

房间里充满着淡淡的书香,唐诗宋词萦绕在那房梁上,掬一捧浪漫的文字,含入腹中,就让我徜徉在这浩瀚的书海,呼吸那诗词的芬芳。

只可惜,如梦的年华,邂逅了多少斑斓的光景,踌躇的等待,终究没有划伤岁月时光。而如今静好的岁月,我要将善良、勤奋、感恩、坚持根植在唯有的今天里,散发淡淡的幽香,彰显傲雪的风骨。让身旁的书卷诠释成诗意,在书香墨痕的日子填充自己赏春之明媚、秋叶之静美、夏花之灿烂、冬日之温暖。

篇7:以趣事为题材的作文

我在乡下荡着秋千,看着田野里一群群白鹭聚在一起,仿佛在开一个盛大有趣的音乐会;蜻蜓围着我,转着圈儿,用翅膀摩擦着身体,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给这场音乐会加上了柔和的伴奏,就像一群仙鹤在飞舞。人在其中有股飘飘欲仙的感觉。

“知了,知了。”几声知了的鸣叫打断了我的享受。我心血来潮准备去捉知了。于是我跳下秋千,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家冲去。

我扛着网,随着声音的来源仔细地找着,“哈,你在这儿呀!不管你躲在哪儿,也逃不过我的千里眼。”

原来,它躲在了树后面的分叉上,浓密的绿叶遮住了阳光和视线。我举起网,双脚半蹲,运足力气,猛地一跳,双手用力乱挥,可是枝丫实在是太高了,不管我怎么努力,也够不到。“哎!”我叹了一口气,垂下了头,迈着沉重的步子,去下一棵树寻找了。知了仍在枝头高鸣,似乎在嘲笑我的无能,我无奈,只能另寻目标了。

“哈!终于找到了!你在这儿呀,跟我斗,小样!”我仿佛看到了珍珠一般,兴奋的心情涌上心头。可是,我又怕惊吓到知了,怕它飞走。这时,我进退两难,只得象特工一样,迈着猫步,抿着嘴,弓着腰,举着网,小心翼翼地向它走去。

就在我想套的时候,它却突然停止了叫声。“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方向吗?你可真聪明!”我找准位子,一套,呀,捉到了。

只见那只知了在我的网兜里死死挣扎,它的双脚勾住参杂网的空隙,后脚一提,向后伸缩着,前爪抓住丝线,像刨土似的向前挪动着。

我看着它那如镰刀般的爪子,害怕割痛了我。我又舍不得放走它,便伸手想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它,可是我还没有夹,那知了却自己夹了上来,我一甩手,想把它甩下来,却甩到了衣袖上,我抱住头喊着”救命,知了夹我了。”

地上的知了看着逃跑的我,”知了,知了。”嬉笑着,飞回了树梢。

篇8:以端午节为题材的学生作文

精读课堂上的free talk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口语练习模块, 这种口语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加强小组合作精神。进入大二, 专业英语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综合能力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Free talk口语活动环节不应停留在简单的语言表面练习, 而应该又新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Free talk作为每次课的引导, 需要授课教师精心准备, 既要有一定的自由, 也要有相应的要求和具体的步骤。

二、Free talk的实施方法和要求

大二每学期的授课实践为16周, 精读课程为每周四节。所教班级为07级应用英语1班和2班, 每班实有人数为40人, free talk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每次3个人, 每周6人。第一轮的free talk应在1~7周内进行, 从第八周开始进行第二轮的free talk, 最后两周测试, 所得成绩与先前的两轮成绩共同计入平时成绩。第二学期授课时间仍为16周, 规则和要求与第一学期相同, 只是每轮的内容不同, 难度更大。这四轮的free talk主题是由易到难, 由浅及深, 由语言的外在表现到语言的内容, 逐渐深入, 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每学期的第一轮均是individual speech, 由学生个人准备话题, 陈述内容;第二轮为team work, 由小组集体准备, 共同表演, 在陈述过程中, 由整个团队合作来完成。

三、Free talk的内容和步骤

在free talk的准备时, 教师应提前一周将要求和内容告诉学生, 并同时告诉他们必须以故事的形式出现, 必要时教师可以做示范, 说话的内容是story题材,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要展开想象, 自由发挥, 不能是诗歌、散文、杂文、小品文等。

1.词汇故事

第一轮是词汇故事, 老师必须提前布置词汇给学生, 比如说, flower, sun…要将这些词为主题, 编成一个个小故事。第一轮共有10个常见词汇, 每四个人一个相同的词汇, 编成不同的四个故事, 主题词汇相同, 但故事情节不可雷同和相似, 不可抄袭和下载。每一组的主题词只可以提前一周告知, 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在free talk的时间内, 学生必须站在讲台前, 不可以带稿子和资料, 不可以完全背诵, 要像讲故事那样, 将所准备的内容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

三个学生讲故事结束后, 从听众中任意挑出3~5名进行点评, 从语言质量到故事内容, 再到演讲风格和演讲技巧上进行点评, 指出优点和缺点, 给出评定的分数。当模拟评委在评价时, 演讲者必须认真聆听, 虚心接受。点评阶段既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 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同时又锻炼了他们说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更好地从别人的错误中改正自己的错误, 能够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教师做最后的点评, 并同时给出建议和鼓励, 也告诫其他学生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2.词语接龙故事

该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 每小组四人, 接受共同的任务, 一起准备, 一起表演共同完成任务, 每个小组分配两个单词, 以这两个单词为主线或主题, 集体编写一个较长的故事。第一个人讲故事的开始和背景, 第二个人讲故事的过程, 第三个人讲故事的高潮, 第四个人讲故事的结尾或寓意。值得一提的事要求学生在编故事是都要由一个快乐的结尾“happy ending”。希望能够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在该轮的准备过程中, 小组成员目标相同, 而任务却不完全相同, 既有合作, 又有分工, 相得益彰。比如, 有一组学生分到的单词为sun 和desk, 他们在故事创作中必须渗透sun 和desk的主题, 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最后必须是“happy ending”。学生在准备时,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积极思考, 不断改进, 以集体的力量创作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故事。该环节既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由锻炼了他们的自信。每个小组在free talk之后, 以小组为单位呈交给老师一份书面作业。该轮的评分标准有所变化, 先评判故事是否新颖、离奇、曲折、动听, 是否具有故事的基本元素, 然后再评判语言质量, 综合小组中各成员的水平, 给出客观的分数。第二轮口语训练重在内容和思想,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看图讲故事

在环节口语练习在大二下学期的精读课堂上进行。教师事先准备好十张图画, 有图片、照片、图表、卡通人物等。复印后分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内容, 发挥自己的想象, 编出一个合乎图片内容的故事, 故事必须在300~400字左右。故事可以提前准备。在free talk中, 学生将图片呈现于大家面前, 先讲解图片, 然后再讲述与这张图片有关的故事, 故事要与符合图片内容, 情节合理, 内容丰富。故事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与故事有关的1~3 个问题, 讲故事者要给出合情合理的答案或解释。最后教师对故事进行点评, 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修改后呈交口语作业, 必须讲口语化词汇转化成书面词汇。该轮结束时, 教师将收上来的所有口语作业分发给全班同学进行轮流阅读, 还可以修改和评论, 必要时转述所读到的图片故事的内容。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联想能力, 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4.“三级跳“故事

所谓“三级跳“就是英语口语的一种练习方式, 就是字母—单词—句子三个级别的即兴口语练习。该轮口语练习不再是“prepared talk” 而是“immediate response”练习, 锻炼学生即兴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与前三个环节不同, “三级跳”故事不需要事先的准备, 在课堂上随意组合团队, 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如四人一组, 第一个人说:“s”, 第二个人说:“student”, 第三个人说:“Student should study hard…”第四个人以这个句子为开头或主题, 讲一个8~10句的小故事, 这就要求第四个人必须有灵活的头脑, 敏捷的思维, 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该环节练习在实施之初, 难度很大。几次练习之后, 学生的进步很大, 教学效果明显上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锻炼了口语, 又增加了同学们之间彼此合作的精神, 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是较好的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一种方法。

四、结语

这四种口语训练方法在精读课堂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相得益彰, 是极好的辅助精读教学的方法。以故事为主题的free talk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愿学,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实验进行了一学年, 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应进一步弥补这四个口语训练方法的不足, 争取更大的收获。

摘要:Free talk在精读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口语训练方法, 传统的free talk枯燥无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给free talk注入了新的元素。以故事为题材的free talk由四部分组成, 词汇故事、词语接龙故事、图片故事和“三级跳”故事。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篇9:如何执教以爱情为题材的课文

一.直面现实,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编者能把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审编到课本中,足以说明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人们的心理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追求不再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而是高于之上的精神生活,而爱情生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层面。爱情是人类在成长中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可是生活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认识、理解、表达却千差万别。

中国的孩子提到爱情两个字,往往很害羞,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说爱情两个字难以启齿。这不能怪孩子,这和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关系,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内秀的国家,历来以儒雅来标榜自己。从现在的孩子来看,有这种心理其实是很不正常的,这会让孩子错误地理解爱情,影响到他们将来对爱情的表达。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爱情是人类社会中最美好的感情,它是至高无上的,崇尚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表达。如果人的一生中,只有亲情、友情而缺少爱情,那这样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在成长中,小时候需要亲情的呵护,长大了需要友情的相助,成年就需要爱情的相扶,没有爱情的人生就像一个人的马拉松,单调乏味。这样的回答会让学生明白:原来爱情在人类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可缺少,也就解除了对于爱情的不正确认识,为下一步解读这一类的课文做好了准备。

二.解读文本,品析爱情的高尚

有了对学生进行课前引导,教师通过解说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教育因素,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体会平凡人生的美好情感,进而发出赞许的声音。

初中课本中,有一篇名为《麦琪的礼物》的课文。课前,我先给学生朗诵中国古代诗歌中表达爱情的诗句,让学生了解,对爱情的歌颂自古就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接下来,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学生自读了课文之后,我找学生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课文中贫穷的夫妇俩为什么会那么幸福?你认为他们的情感世界里,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在生动的情节中,体会到了丈夫的心中一直有着妻子,妻子的心中也一直有着丈夫,面对贫苦的生活,他们却愿意为对方舍去自己心中最好的东西。这时,我趁机问学生他们彼此之间的这种表达是什么感情。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爱情。就在学生认同的时候,我又趁机讲述:一只金表,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地位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一只美丽的发夹,对于女人来说,既是美丽的象征,也是气质的象征。可是生活极度贫困的他们为了爱情却愿意如此表达,难道说爱情不是高尚的感情吗?这段话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纯洁而又高尚的情感世界。

至此,我坚信,学生们已经从这篇课文中读出了感动,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共鸣。他们已经发现这类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同时学生也消除了原来心里的那些顾虑,及时地把自己引到正确的感情轨道上来。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对于学生已经形成的某种心理偏向,作为老师不要觉得不可扭转,要有自信心,找到适时的机会,放手去做,只要时机成熟,方法得当,就能给学生以强烈地感染,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情感世界。

三.适时引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利用所执教的课文,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情的引导,要清楚地认识到爱情观不是在成年的时候形成,其实孩童时期是爱情观形成的关键期。

借助课文情节,告诉学生,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爱情的构建靠的是两个人的相知、相爱。惊涛骇浪是最能考验两个人感情的,真正的爱情应该共同搏击风浪,即使受伤也要去做,哪怕到达终点时奄奄一息。而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人为物质而活,经不起风浪的考验,半道上就把对方给抛弃了,这就是不懂爱情的人。最后再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忠于爱情的故事,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不知不觉中,已经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积累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对于爱情题材的文章,我们要敢于面对、放手解读、适时引导,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篇10:以趣事为题材的作文

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有一天,我在广播上听见了“飞机”两个字,又听见了飞机飞行原理,觉得好奇得很,顿时萌生了造架飞机的想法,说做就做,我马上跑去喊小伙伴们来商量伟大的“造飞机计划”。当他们听说我的新计划后,一拍即合,兴致勃勃地开始策划我们的计划。

第二天,我们来到鸡圈,抓起一只公鸡,我们俩坐上去大喊:“飞啊!”可是这只鸡被我们压得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只在那里“叽叽喔喔”地尖叫着。首次试飞失败后,我们一致认为这是只坏了的“飞机”,于是我们又把鸡窝里最大的鸡抓来,再次坐上去大喊:“飞啊!”可是这只鸡并不比第一只好多少,我和小伙伴沮丧极了,为什么我们的“飞机”飞不了呢?突然我想起曾经看过火箭升空时屁股后面喷火的画面,我像发现新大陆似得兴奋极了,“对,是的,一定是这样的!”我赶紧跑回屋里取出火柴,还提了瓶香油。小伙伴紧紧抱住那只鸡,我把香油浇在鸡屁股上,划燃火柴一点,鸡立刻变得光芒四射,受惊的鸡挣脱束缚,“咕咕”的锐声叫着,满院跑。外公听见有动静,便跑了过来,看到此场景问:“耗子,这是怎么回事儿?”我说:“我那天在广播上听到飞“鸡”,所以……”外公真是哭笑不得,认真给我讲了飞“鸡”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恍然大悟,这才为那只为人类航天学做出贡献的鸡做出最后悔的表情。

还有一次,妈妈为了让我学着做家务,硬逼我洗菜。我端着洗菜盆,心中千万个不愿意,忽然我看到旁边的洗衣机,突发奇想,或许洗衣机可以帮我洗紫菜。我迅速把盆里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倒进去,放了点洗衣液,扭开开关,我就玩去了。过了一会,洗衣机发出洗完的声音,我兴高采烈地跑过去,除了一个只破苹果之外,别的东西已经完全消失,洗衣机壁上还残留着些果渣。这时,我看到妈妈远远地走进大门,“完了,她回来了。”我大惊失色,还是先走为妙吧!我以法拉利的速度冲进了我的房间,门被锁得紧紧的。

篇11:以趣事为题材的作文

虽说我是女生,但当时面对调皮捣蛋的男孩,我还将他们管理得妥妥当当,从不给他们有投机耍滑的机会;要是我们组有人敢四处搞破坏,我准让他“没好果子吃”,老师看我能胜任“管理工作”,从此以后我就当上了正式的“管理员”。

管理员自然要起到表率的作用,但有一件事,让我久久无法忘怀。因为我并没有做好榜样,现在说给别人听,估计都会捧腹大笑。

记得那时,我不喜欢吃青菜,更不喜欢吃菜梗,简直就是已经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特别是西蓝花的菜梗,我看着就作呕,更别说吃了。

可是,有一天,一大堆西蓝花“沉积”在我的碗里。这可怎么办?如果我不吃,别的小朋友肯定会打小报告,万一老师知道了,平时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我心想:可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让自己付出那么“沉重的代价”。我只好硬着头皮,将小个的勉强都吃了,留下的那些实在无法下咽。我悄悄地将梗从西蓝花上咬下来,将他们塞到了书包里,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活动。下午我也不动声色,一如既往上课;可是,后来就不太妙了,因为西蓝花散发出了一种臭味(当时是夏天,食物很容易被闷坏),大家都围在我书包旁,一探究竟到底是怎么回事,幸好我有组长的“威严”,大家看我脸色不好看,都赶紧躲开。

我挖空心思,不让别人看出破绽。自由活动时,我挡在书包前,不让任何人有靠近的机会;吃东西时,吃的最快(吃的最快,可以先到外面玩),以防被发现;拿书包时(快放学时,要拿书包在教室里等家长来接回家)我也要冲第一……要是让别人看出蛛丝马迹,那该多尴尬啊!

终于挨到放学了,谢天谢地,奶奶是第一个来接我,我拉着奶奶,快速冲出幼儿园。我接着向奶奶央求买馒头,奶奶爽快地答应了。我趁奶奶掏钱时,偷偷将菜梗从书包里拿出来,及时处理掉。

篇12:以愚人为题材的作文

有一种人,生来纯真,几度风雨几回愁,硬朗了筋骨,上得天庭摘下月,入地取得阎罗头,年少轻狂,想它日怎容得国耻家仇,放眼望如今国土一片大好。

有一种人,只羡鸳鸯不羡仙,多少次在梦里,见到你,意欲扶摇直上千里,却不想只在梦里,现实残酷路,需要的是稳重的步子一步步的挪,讲爱是要付钱的,哪还容得你异想开天?不是痴人也是傻。

痴与傻,在这里,是不符合实际,是名副其实自未觉的愚人。

我自认愚。愚既是清涩,没有结果之前的无知。如果说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过程,而过程之前的行为都是无知的表现,无知是愚,愚是必然的。

你说谁愚我不愚,不承认没关系,每个人的言行都是不一致的,非要说自己不愚,别人不会拿你怎么样。这是睿智的表现,还是愚蠢的敷衍呢?如果你生存于尘世,你便不可脱离“愚蠢”的事实,因为只有仙家,才可以预料未来。

未来是结果,是每个人生过程中的停顿,有了这些停顿我们才会有所醒悟。如果你不是仙家,你是一个人,那么在你的所做所想之中,就难免有错误的行为和思想。

愚并不可怕。我国重庆市铜梁县有一位73岁的谭镒昌老人,历时,经历上千次失败,终于研制出一种可以用来包饺子、做月饼的特种玉米粉。目前,谭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其发明的五谷杂粮面粉走上百姓餐桌。这位老人可谓是愚,一大把年纪,经历了上千次失败,还一愚到底,结果却是愚的可爱。

众所周知的愚人很多,比如说爱迪生,经历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失败,才发明了灯泡,给人类的黑暗时刻带来了光明。成功的光环总是耀眼的,但我们是否想过,那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失败,爱迪生是用什么样的毅力坚持过来的。我想,在他实验的九千九百九十九次之前,并不知道哪次会成功,可能是下一次,也可能还需一万次,他愚的一塌糊涂,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枯燥的实验当中,他愚的可敬,一万次的周而复始换来了万众世世代代的光明。无疑,他愚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篇13:以端午节为题材的学生作文

一、词源考查与本真性的缺失

在大部分人的心中, 怀旧总被想象成一种感觉, 而这种感觉是不言而喻的。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在日常经验的层面上描述怀旧, 一旦说到怀旧, 必然提到以前的人与事。从西方词源学的角度来看, 怀旧 (nostalgia) 一词源于两个希腊词根Nostos (返乡) 和Algia (怀想) , 是对于某个不再存在或者从来就没有过的家园的向往。有关怀旧的描述性定义有很多, 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在此不能给怀旧下一个标准的定义, 但是我们可以像赵静蓉老师那样, 在怀旧所涉领域的相互重叠以及相关概念的相互印证中对怀旧做进一步的界定。赵静蓉老师将怀旧的界定归纳为以下五点:第一, 怀旧必定是一种人的意识行为或心理现象, 也即体验活动;第二, 怀旧主体必定把过去当作向未来挺进的原料;第三, 怀旧不单单是一种历史感, 还是一种价值论;第四, 怀旧必定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第五, 怀旧带有审美体验的性质。虽然这五点不能作为怀旧的标准定义, 但在某些层面上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怀旧提供了一定的参照与借鉴。

就以上五点对怀旧的界定而言, 首先赵静蓉老师将怀旧定义为一种人的意识行为或心理现象, 也就是谁怀旧与触发怀旧行为的具体事物没有任何关系, 不是说, 出现过去的场景、过去的服饰、过去的事件、过去的歌曲就一定会出现怀旧, 这些过去的事物的确可以刺激怀旧这种情感的滋生, 但并不是必然。可以说, 有怀旧就一定有过去的元素, 但并非所有过去的元素都会触发怀旧。在电影《匆匆那年》中, 众多怀旧元素引发网友集体追忆, 有观众表示, “丑到爆的校服, 黑板报, 四轮溜冰, 《灌篮高手》, 花痴篮球队的学长, 毕业party一起唱《还珠格格》的《当》, 墙上贴着HOT、裴勇俊的海报!满满的都是当初相似的回忆, 这不就是属于我们的匆匆那年吗!”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看到某些元素的时候会想起以前的人和事, 但并不是所有怀旧元素都会激起怀旧的情感, 换句话说, 那些00后甚至10后的观众, 对这些元素估计也只能冷眼旁观了吧。其次, 怀旧必定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发生的, 不是说有怀旧元素拼贴成的图像就一定可以创造出怀旧的情境, 这种图像的仿真行为的确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但究其根源, 毕竟只是一种虚拟的图像, 而并非是一种心理的真实。正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所写的:“我冒了严寒, 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开头的一段描述正是鲁迅真实情感流露的特定情境, 这种情境不是物件或者事件简单堆砌就可以形成的。

二、叙事的窠臼与符号的堆砌

分析近几年上映的青春题材电影不难发现, 大多数电影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 影片通篇以两段俗套的三角恋构成, 没有逃脱这种叙事的窠臼, 校园爱情占据整部电影的半壁江山。回忆几乎都是从婚礼开始的, 《匆匆那年》中引入赵烨的婚礼, 让陈寻不断回忆起自己与方茴的初恋;《那些年》中, 柯腾为了参加沈佳宜的婚礼而回想起他们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同桌的你》中林一接到周小栀的结婚请柬等。这样的叙事模式大同小异, 以至于演变为青春题材电影约定俗成的套路了。“编剧马庆云调侃, 这一类型的电影故事已经可以车床生产, 在哪里亲嘴、在哪里上床、在哪里堕胎、在哪里分手、在哪里感慨青春已逝, 都已标准化了。”从叙事学的角度讲, 情节被视为影片本文叙事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叙事主体为了表达某种叙事意图, 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叙事主体, 试图达到某个叙事目的而建构的话语, 用这一情节来表示故事的戏剧性无可厚非, 但是几乎大部分的影片都采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成长的痛苦和残忍, 未免过于造作与呆板, 还充斥着大量的负能量。

除了单一的叙事模式之外, 一些怀旧元素也被视为消费的符号被大量的堆砌。有网友将老式物件、流行金曲、新闻事件戏称为“青春怀旧的三驾马车”, 如单车、明星海报、篮球场、宿舍等老式物件, 还有《当》《灌篮高手》《栀子花开》等怀旧歌曲以及“九一一事件”、北京申奥成功、张国荣去世等新闻事件。约翰·克拉克在对风格生成的过程进行描述时, 借用了列维·斯特劳斯的拼贴概念:在一整套完整的意义系统——这一系统已经包含了那些委派于这些被用物品的、现在的和沉积的意义之内, 我们对这些物品进行重组和再语境化, 并以此来传播新的意义, 当把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元素放入影片之中时, 就很容易创造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这么多的元素之中总有一个是观众所经历或是喜爱的。

三、思想的缺席

当下的国产青春片同样是在讲述青春成长的故事, 与第六代的残酷青春相比, 显得格外轻松浪漫。正是由于处在视觉图像盛行的后现代语境之中, 怀旧主体在消费过去符号的同时, 也忽略了对自身的思考, 是一种对自身视角的缺席。《人生》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青春片, 成为时代的界碑, 乡村文明受到现代化的冲击, 抵挡不了金钱与名利的炮弹, 当最后遍体鳞伤的时候才开始回想乡村的善良与朴实, 这是对乡村青春的怀旧。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姜文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院里的小伙子的青春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关注更多的是人, 在对青春进行描绘的同时不忘反思, 而不是过度追求视觉的表现与故事情节的离奇演绎。当下的青春片脱离了乡土文明, 转而更加关注中产阶级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 从一个小人物的青春出发, 描述了关于一个小群体的成长, 他们在青春之中有欢笑有泪水、有相聚有别离, 这里的青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怀旧只是为了从现实的世界中逃离片刻, 更像是一种短暂的发牢骚, 发完牢骚散场之后, 关于青春、怀旧的东西究竟还剩多少?但赵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到:“青春题材的电影比较容易获得共鸣。《致青春》虽然是讲青春, 但它并不是单纯讲一个青春期的故事, 而是我们要如何面对青春的逝去。”成长是电影更重要的主题, 虽然赵薇在采访中强调了成长的重要性, 但是电影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却少之又少, 更多的是俗套的爱情叙事模式和浓厚的商业气息, 而接下来的青春题材电影争相效仿, 虽然在手法上有稍许不同, 但在思想上却没有任何的突破。这类影片单质化的、修复性的怀旧, 缺乏对青春的深层思考, 反而使中国的电影屏幕上争相上演着各种低水平的复制品, 将青春电影演变成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品, 将怀旧彻底架空。

四、结语

从浪漫主义的返乡到斯宾格勒意义上的返乡, 怀旧的意义和形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特别是在现代化语境之下, 怀旧内涵的现实性因素越来越多, 怀旧对现实和未来的建设性功效也不断增强。怀旧除了具有审美的内核之外, 还需要承担各种社会文化功能, 正如周宪在《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一书的序言中提到的:“尽管怀旧的表层意义是指向过去, 但细细想来又不尽然。”记得有社会学家说过, 我们对现在的认知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关过去的知识, 换言之, 我们是在一个与过去的事件和事物有因果联系的脉络中来体验现在世界的。这么看来, 怀旧绝不只是怀想过去, 而是具有立足现在并指向未来的导向参考功能的, 所以我们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对怀旧进行审美创作的同时, 更应该尊重怀旧的本真性, 不断丰富怀旧的内涵, 不忘反思, 提升对现实和未来的建设性功效。

摘要:分析近年来的青春题材电影, 怀旧成了众多青春题材电影中的核心话语。在话语再生产的过程中, 青春题材电影运用大量的图像营造视觉盛宴, 利用观众的集体记忆、社会怀旧心理来建构怀旧神话, 但在对怀旧建构的同时也在消解怀旧的本真性, 电影中各种各样的叙事结构掩盖了关乎怀旧的思考, 电影呈现出单质化倾向, 这种思想的缺席更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青春电影,怀旧,仪式,思想

参考文献

[1]丁建新, 沈文静:《边缘话语分析》, 南天大学出版社, 2013, 第40页

[2]赵静蓉:《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 商务印书馆, 2009, 第31-43页。

[3]李显杰:《电影叙事学 (理论和实例) 》,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3, 第49页。

[4][英]斯图亚特·霍尔, 托尼·杰斐逊著:《通过仪式抵抗: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化》, 孟登迎, 胡疆锋, 王惠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2, 第304页。

[5]参见波德里亚:《消费社会》, 刘成福、全志钢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第225页。

[6]吕新雨.:《青春断代史:从, 〈人生〉到〈小时代〉》, 载《电影艺术》, 2015年第5期。

[7]张祎, 陈琦:《〈匆匆那年〉大卖情节被吐槽》, 人民网, 2014年12月11日。网址http://cq.people.com.cn/n/2014/1211/c365409-23187100.html

篇14:以端午节为题材的学生作文

该书的诞生过程,也正是一次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与碰撞、不断磨合,而后融为一体的过程。该书的作者伊安尼斯是一位曾经旅居中国的希腊视觉媒体艺术工作者,曾在广州等地担任设计学院的讲师。凭着职业的目光和敏锐的感觉,他发现“海浪符号”——一种在古希腊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图案,在今天的中国竟然随处可见,并被大量运用于各种装饰和建筑设计中。事实上,这种图案在我国通常被称作喜庆“回字纹”,在民间的使用由来已久。两个地域相距遥远,文化上看似毫无关联的国家,原来在千百年前就已分享着同一种文化符号,这实在叫人惊奇,也成为伊安尼斯创作该书的最初灵感。该书从敲定编写方案到付诸出版,历时半年。其间出版社和作者的工作团队(成员来自中国、希腊、孟加拉等国)曾就书的整体构思、具体选材、插图创意、装帧设计等进行过多次深入激烈的讨论。基于双方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力争把这本对于两国来说都具有特殊意义的书做得更好,所有的分歧和争论都转化为合作中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

2007年9月该书出版之际,为期一年的中国“希腊文化年”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第1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期间举办的“《穿越中国与希腊文化》新书发布会”上,在北京的希腊人几乎都放下了自己的活动,赶来参加这个盛会。希腊驻中国大使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高度评价了该书的出版意义及对传播中希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广东省出版集团对这次发布会非常重视,并邀请了在京各大媒体参加。希腊驻华大使馆新闻办公室也在其官方网站上就该书的出版和新书发布会颁布了新闻公告。

在2007年10月的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该书作为广东省出版集团的重点推荐书目参展并吸引了众多海外出版商的目光。10月13日,在作者伊安尼斯的家乡——希腊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亚哥斯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图书宣传活动。活动由亚哥斯市政府和市文化协会主办,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康斯坦托普洛斯会议厅举行。中国驻希腊使馆文化处负责人周美芬、希腊国会议员代表、希腊文化部文化促进处负责人、希腊文化艺术学院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主席、希腊中国工商会主席等也出席活动并致辞。会后,热心的希腊读者排起了长队请作者和广东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杨世华在图书上题字签名。当地电视台和报社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到会的数家出版社都表达了出版该书希腊文版的意向。

2008年8月该书的希腊文版版权成功向希腊贺姆出版社输出,并在同年9月举行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了签约仪式,而此次图博会的主宾国正是希腊。该书的希腊文版于2010年4月问世。中国为2010年第七届希腊萨洛尼卡国际书展的主宾国,广东省出版集团派团参加并利用这次书展的机会与希腊贺姆出版社联手举行了希腊文版的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希腊著名作家潘洛斯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书中关于中希两国文化对比的精彩内容,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及保加利亚驻希腊大使馆的文化官员也出席了此次发布会,他们对该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予以了充分肯定。发布会引来书展上众多希腊出版界人士和读者的关注,现场反应热烈。会后,本书的作者希腊设计师伊安尼斯先生还进行了希腊文版的新书签售活动。

希腊贺姆出版社和作者伊安尼斯还在希腊本国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图书推广销售活动,如在希腊美术馆举行了新书推荐会,请来希腊著名的作家和画家为本书做宣传。希腊多家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等,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贺姆出版社还计划于今年圣诞节前在雅典再组织两场图书推介活动,进一步促进该书在希腊的热销。

该书输出希腊文版权后,我们一直与希腊的合作方保持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共同策划了在希腊书展上的新书推荐活动,并为希腊出版社进行的后续宣传活动出谋划策、提供所需的资料和相关信息。基于双方一直以来的友好合作,彼此建立了互信互助关系,希腊方总是及时向我们反馈该书希腊文版在希腊的销售情况和有关销售活动的反响。双方均考虑继续加强彼此的合作,开发更多的图书合作项目,例如以中国希腊文化比较为内容的图书,能唤起两国读者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在《穿越中国与希腊文化》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可考虑共同开发更多该类主题的图书。同时,力求将合作延伸到更深更广的层次,拟采取合作出版、交换出版及定制供书多种合作形式,以一本书的输出合作为契机,创造出一系列的合作商机,共同谋划宽广的合作前景。

上一篇:12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下一篇: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