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端午节演讲

2024-04-07

为端午节演讲(共9篇)

篇1:为端午节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再过两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而设定的节日。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的侵略而受到打击,甚至被赶出了朝廷。在流放途中,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了纪念屈原,把农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

我们今天美好的一切,是我们的先辈们怀着爱国理念和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未来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记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篇2:为端午节演讲

端午节的演讲 1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端午》。中国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蛟龙水兽喝醉晕倒,就不会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吃黄鳝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欢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我吃过咱们四川乐山产的肉粽子最好吃,黄澄澄的糯米里夹着腊肉,肥而不膩,吃起来

一股花椒和竹叶的清香,口齿留香,味道悠长。最可贵的是价格低廉,每个重有八两,才二元五角钱

端午节的演讲 2

同学们:大家好!

端午节,现在的已经作为我国法定假期了,这充分证明我们要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增强了许多。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

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__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 3

尊敬旳各位老师、亲爱旳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__年的 6 月 23 日,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

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 ji 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 23__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 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鞠躬)“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节日是生活给予人们的馈赠,因为在翘首等待的过程中充满了惊喜,所有的准备也都是甜蜜的。端

午节的前几天,是最有气氛的。勤劳的人们格外忙碌和欢快,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粽叶的清香,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每当到了这段时期,青年桡手们都意气风发,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他们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兀自反射着太阳的光辉,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看到此场景,我不禁想到:战国时,楚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

品。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爱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 2000 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 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篇3:为端午节演讲

2006年四月, 我应县教科所安排, 到綦江县北渡中学参加“走进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执教人教版八下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是“民俗文化”主题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作者汪曾祺家乡过端午节时的风俗, 重点突出了高邮鸭蛋, 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对故乡的热爱。怎样才能整合好资源, 体现“走进语文新课程教学”这一主题呢?《语文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第二部分阅读中有如下表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文内容易于理解, 语言平实却富有韵味。但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 却是最大的难题——容易流于肤浅的感受, 而不能深入地领略语言大师的魅力。基于此, 我从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了如下目标:1、了解作者, 语基积累。2、感知内容, 体会感情。3、美读美悟, 品味语言。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美读美悟, 体会语言特色”上。

二、案例细节

(四) 、美读美悟, 品味语言。 (生找, 师巡视。)

师:好。我们来展示一下这样的语句。

生1:“不过高邮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因为这句话使用了文言文, 文白夹杂, 让人忍俊不禁, 为文章添色不少。

师:你能具体说明哪些是“文言文”吗?

生1:曾经沧海难为水。

师:是什么意思?

生: (齐) 看见过家乡的鸭蛋, 对别处的鸭蛋就看不上了。

师:这是文中的意思, 我问的是现在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 (沉默)

师:曾经看见过大世面, 别的就不算什么了。注意, 大世面, 这就很有意思了, 你说鸭蛋哪里没有呢?哪个地方没有鸭子呢?作者却说“见过大世面”, 这有点“大词小用”的意味了, 显得很风趣。……象这样使用了文言文形式的语句还有没有呢?

生3:所食鸭蛋多矣。

生4:与有荣焉。

生5: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 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师:哪些地方是文言文的体现呢?

生:如、尤、不及

师:典雅的文言词和质朴的现代汉语相映成趣。这就是今天我们分析的第一个语言特点, 叫“运用古汉语作点缀, 或幽默或典雅”。 (多媒体演示。) 还有喜欢别的语句的吗?

生6:“筷子头一扎下去,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很好, 读的也不错, 你能分析一下吗?

生7: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鸭蛋油多的特点。

师:“绘声绘色”, 好, 怎么绘声, 怎么绘色的?

生7:吱, 写声音, 红油写颜色。

师:你看, 吱——有声儿了, 红油, 一片红色, 还有一个什么动作?

生: (齐) 扎

师:对, 你看, 这一个扎字, 写得多么生动形象, 多传神。这是本文又一个特色: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生动传神。还有别的吗?

生8:“端午一早, 鸭蛋煮熟了……有的秀气。”这几句话, 写得别具一格, 却又合情理。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的蛋壳更有“格调”, 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师:好的, 请坐, 假如叫你们来挑, 你们是挑蠢的, 还是秀气的?

生: (齐) 秀气的

师:为什么呢?

生: (齐) 看起来要好看些。

师:对, 我想作者小时候也是象你们这样想的, 不过, 我就纳闷了:这哪里还是在挑鸭蛋呢?这不分明就是在——选美吗? (生笑) 也许, 小孩子的心里还不懂得用“热爱”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可是这种感受又明明从“挑鸭蛋” (作手势) 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展示出来了。

师:作者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来写, 所以有人评价说读汪曾祺的文章就像听隔壁的慈祥的老大爷摆龙门阵, 话家常, 自然而亲切。这就是最后一个语言特点: (展示) 口语色彩浓厚, 自然, 亲切。

师: (总结) 刚才许多同学找了这么多句子, 我们把它归纳为:语言朴素, 淡而有味;古汉语作点缀, 或典雅或幽默;运用语言造型, 动感传神;口语色彩浓厚, 亲切自然。现在再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 找一句自己最喜欢的, 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教后反思

教完那堂课后, 听课老师和专家都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而我自己也认为以下两点比较成功:首先是整堂课以读促悟, 以读品美。以学生自主的读, 品味了汪曾祺大师的语言艺术。其次, 老师导得及时, 效果理想。不仅有对问题的导, 而且多次注重了对他人学习状况的评价的引导。而学生的学, 完全是在一种自主、自觉、自由的精神状态下去学, 几乎忘了是一堂公开课。特别是那个敢于说“不明白”的女生, 完全进入了“我要学”的理想状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应当是所有学科追求的至臻境界, 是共性追求。而以“读”为载体, 应当是语文课堂的个性, 是语文课堂的本色, 真味!但说实在的, 平时我上课是缺乏这种味道的。读也是有的, 但不充分, 也没有“情致”。而读的作用, 更谈不上了。

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 少灌一点, 多导一分, 以更多的“读”去品悟文本的美, 还语文课堂之真味, 以及时有效的“导”, 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 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再次谢谢北渡中学的那群学生, 是他们促进我形成并坚定了我的语文教学思路。

篇4:郭树清两次演讲为股市注入动力

此后股市开始了连续3天的休整。就在此时,市场上的分歧的声音多了起来。多方认为,目前股市的震荡仅是休整未来会有第二波大的行情;空方认为,前期股市涨幅过高过快,领涨板块地产银行已经见底,股市可能会就此调整。

郭树清的讲话对于股市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影响?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长远的影响?

QFII疯狂抢食A股

1月14日,2013年亚洲金融论坛在香港举行,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论坛中表示,未来将QFII和RQFII扩大10倍,原则上所有符合规范的投资者都能参与到QFII和RQFII的推广当中。

此消息一出,当天沪指大涨3%。事实上,从去年以来的这一波行情中,QFII的推动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A股年内新增开户数创下近六年来的新低,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入市步伐却在不断加快。2012年QFII新增开户为120个,是2011年新增开户数的五倍,创下有记录以来新高。

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共有173家机构获得QFII额度,批出的总额度共计374.43亿美元。去年12月一个月,就批复了8家,共计14亿美元。

“外资在排队进场,会带给股市持续不断的资金,对于股市起到一个促进作用。”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郭树清的讲话为股市继续上涨加大了一个砝码。”

他告诉记者:“我没有多少数据来说明这些批复的额度是否都进入了股市,但可以一个逻辑来反向说明,不正是他们的额度不够用,才需要不断扩大吗?”

1月17日《中国证券报》的报道也称,目前香港QFII的额度早已经用完,RQFII基金也遭到暴抢。

去年上半年,很多海外资金撤离中国市场,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回流。特别是在郭树清的高调表态给海外资金打了一针强心剂后,他们都在抓紧努力回归中国市场,“快一分钟,就多一分盈的机会。”

此外,很多外来资金除了通过QFII的额度进入中国,他们还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进入。

一位大型券商的经纪业务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目前韩国、日本很多资金进入中国抄底股市,他们一大部分是做程序化交易。在海通证券、申银万国两家券商的交易席位上有大量来自海外的客户。

郭主席讲话注入动力

股市对于郭树清的讲话积极反映,但是市场上有另外一种声音。

在上海聚益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汤小生看来,他的演讲对于股市起不到根本的作用。“这波行情是基于基本面和估值背离修复的过程,是对改革的良好预期形成的。”汤小生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深圳一家私募也表示,QFII进入中国也不见得全部进入权益市场,可能会参与债券市场。目前人民币升值,再加上债券本身的收益率,投资债券获得9%以上的收益率,为什么一定要投资股票呢?上述深圳私募还称,“近期汇丰控股出售平安银行,你认为有多少私募愿意出来接手?”

在香港的亚洲金融论坛后的第二天,郭树清在北京《经济学人》峰会上又发表了演讲,指出蓝筹股的估值现在还比较低,证监会鼓励培育长期投资者。在他看来,目前A股的估值结构并不合理,蓝筹股“优质不优价”,而中小企业股票却平均有50%的溢价。

虽然从去年2月份,郭树清就力推蓝筹股,但股市一直没有起色。今年年初再次重申蓝筹股的投资价值,这次看来股市会给一个好“脸色”。

支持的一个论据就是,QFII极其偏好低估值的蓝筹股,如果QFII额度能够扩大的话,未来蓝筹股的机会很大。

篇5:端午节演讲稿

今天班队会的演讲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杨子昊: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张朝晖: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篇6:端午节国旗下演讲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篇7:端午节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是有关端午节的题目。

端午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又叫端阳节,是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是我们包粽子吃粽子、划龙舟的日子。这天马上就要来临了,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这个传统节日了吧,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大概讲讲关于端午节的事情吧。

我刚才说端午节是祭奠屈原的日子,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是的,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是一个爱国的诗人,据说,春秋时期,秦国大肆侵略楚国,攻占楚国都城的时候,屈原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宁死不屈直接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悲痛万分,每一年的这天都去江边祭奠他。所以在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才有吃粽子化龙舟的习俗,成了一年一度纪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的这种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在当时振奋人心,值得楚国的百姓的爱戴,在20xx多年后的今天,也依然被尊崇和敬佩。我们敬佩他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血性,面对危机有着舍身成仁的气魄和胆量,也体会到了他对国家人民的深重的感情,和对我们脚下这篇广袤土地深沉的爱。所以才会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的祭奠流传至今。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最常见的风俗就是挂艾草吃粽子。我记得小时候,一到端午节,家里的门口都会挂艾草,风轻轻的吹过来,我好像还能闻到艾草上淡淡的草屑香,这一整天我都非常的开心。我家从一大早就开始包粽子,白白的米饭里面夹点肉,再放点红枣,就是我最喜欢吃的红枣味的肉粽,现在想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嗯,我好像也看到了下面有同学咽口水呢。别急,再过两天,我们就都能吃到了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传承了中国20xx多年历史的节日,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门。我们作为当今的新生代的一员,我们要主动的弘扬这种带着中国历史气息的传统文化,也要弘扬屈原的那种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的祖国日渐繁荣昌盛,哺育我们一代代人的成长,我就想在这里当着所有老师和同学的面,大声的向我们的祖国表白:我爱你,中国!也希望我们能珍惜现在的生活,彼此勉励,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爱国爱人民,对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吧!

篇8:为端午节演讲

从以上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对汉语成语英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的“归化/异化”策略、喻体形象、原作风格、文化空缺、民族文化色彩,以及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等方面,而对非文学文本中成语翻译问题的探讨略显不足。

1 演讲和成语概述

演讲,是语言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不仅要表达出话语的基本意思,而且十分讲究表达艺术。演讲按内容可分为:政治类、生活类、学术类、管理类、法律类、宗教类、道德类和礼仪类。政治演讲是一种高度严肃的演讲,它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所众理解支持演讲者的政治主张、政治观点,这就要求演讲者一定要深思熟虑,有严密的论证,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演讲有可靠性和鼓动性。礼仪类演讲是在各种社交仪式上发表的表达一定感情的讲话,包括送迎、贺喜、祝捷、宴请、凭吊等各类礼仪性汫话[1]。本研究所搜集的温总理的对外演讲兼有这两类演讲的特征。

至于成语,《辞海》(1979年版)的定义是:“凡是社会上口传耳闻,常为人们所用的谚

语和习语皆称之为成语[2]。”《现代汉语词典》(2005)给成语下的定义则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3]。”按照在原语中命题内容能否直接传递语用含义这一标准,成语可分为两类:命题内容能直接传递语用含义的成语和命题内容不能够直接传递语用含义的成语[4]。

2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其先导人物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她在1971年出版了《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5]。功能翻译理论要求译者应根据委托人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和翻译活动的目的,结合文本的交际功能和译文读者的期盼,来决定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顺利完成翻译跨文化活动的文化转换和交际目的。“文化转换”(cultural transfer)与“交际互动”(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6]。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是“目的论”(Skopostheory),主要观点有“目的”和“忠实”两大原则。

3 温家宝总理近5年间演讲文本中汉语成语的分类及翻译

本研究搜集了温家宝总理最近5年间的重要对外演讲及其英语口译书面稿共60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5)对成语的定义和《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2007)的词条筛选出这些演讲稿中的成语,制作出excel格式的英汉双语语料库。该语料库包含汉语成语140条,除去没有被翻译出来的8条,以汉语成语的喻体形象为参数观察到余下的语料有以下几类:

如表1所示:在该数据库中发现了四类成语———第一类:英语中无对应表达,但其喻体形象能够被译文听众接受的成语;第二类:英语中无对应表达,其喻体形象也无法被译文听众接受的成语;第三类:无喻体形象的成语;第四类:没有被翻译出来的成语。分类型讨论其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如下:

3.1 类型1:英语中无对应表达,但其喻体形象能够被译文听众接受的成语

对于这类成语,由于其喻体形象能够被译文听众所接受,所以一般多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如:

1)中国有一句成语,叫作“春华秋实”。

As a Chinese saying goes,"blossom in spring will bring fruit in autumn".

目的论中的“忠诚原则”认为:“所谓‘忠诚’”是指目的语的目的必须与原作者的意图一致。”该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作者,也要对译文读者负责,翻译时要尽量求得与原文作者一致,不能离原作者太远。

具体而言,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自然规律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春华秋实”这种取材自人类共同生活经验的成语即使被直译,也一定能够被异域文化背景下的听众理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完全可以相信听众的理解能力,直接译出该成语的喻体形象既不会引起译文听众的误会,又达到了忠实于原文的效果,在原文与译文中找到了平衡,同时也实现了演讲者使用该成语的意图。

3.2 类型2:英语中无对应表达,并且其喻体形象无法被译文听众接受的成语

对于这类成语,由于其喻体形象无法被译文听众接受,如果一味的保留该喻体形象只会

因文害义,走入“死译”、“硬译”的误区,所以一般多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如: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rked the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brought about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country.

此例抛弃了“翻天”和“覆地”的喻体形象,只译出该成语的内涵意义profound,从而消除了听众理解上的文化障碍,有助于实现整个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帮助听众准确理解演讲的内容,帮助演讲者实现演讲的目的。

根据目的论中的“忠诚”原则,翻译时必须正确把握和传达意义才能达到译文的目的。同时,“目的原则”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一切翻译活动都得由它的目的决定。所以,当汉语成语中的喻体形象不为英语文化背景的听众接受时,为了避免影响演讲者意图的表达,妨碍演讲目的的实现,只能舍弃成语中的喻体形象而翻译其内涵意义。

3.3 类型3:无喻体形象的成语

由于不涉及喻体形象,翻译这类成语无需考虑其文化因素,采取直译策略即可。至于将成语译成短句、定语还是状语,完全视译文表达需要和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和读者期待,所以,在英语表达的语法功能上,不必拘泥于原文。如:

3)建立一个各国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国家关系框架,是实现本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To build a framework of state-to-state relations featuring mutual trust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and guarantee of regional peace and development.

3.4 类型4:翻译时被省略的成语

关于演讲文本的翻译,赖斯曾说过,把西班牙文的演说辞和演讲稿译成德语时,西班牙听众欣赏的演说才能(oratorica flair)对德国人而言可能就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卖弄,若照直译出,只会使演说的整体效果变味走样。因此,她明确指出,对于辞藻华丽重诱导的文本(appeal-focused rhetorical text),翻译时常常要对原文做彻底的改变(drastic changes from the original[7]。如:

4)我们应尊重本地区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地区特色的区域合作之路。

We should respect the diversity of the region,make innovative efforts and embark upon a path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that suits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East Asia.

此例中的成语“因地制宜”与句子的其他部分语义重复,使用它只是为了满足汉语演讲表达的气势和音韵美的需要,没有实际的意义,省略它们既不会损害原文的内容,也不会影响听众的理解。所以,此处采用省略策略是可以借鉴的。

4 结论

国家领导人的外宣演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影响力,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听众理解、支持演讲者的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所以,译文的交际功能和目的是这类翻译的关键。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做法,演讲中的成语翻译应更多地注重译语的文化规约和听众的接受能力,优先成语的内涵意义,使演讲者、翻译发起人(或委托人)、译者、译文听众之间产生交际互动,从而实现译文的预期效果和演讲的目的。

本研究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温家宝总理近五年间对外演讲中汉语成语的英译,提出成语文化隐含意义的翻译应该视原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而定。实际上,是否翻译和怎样翻译成语的文化内涵意义受到文本特点、翻译目的、文化差异、听众的文化层次、年龄层次、接受能力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合力的影响和制约,但是,由于论文篇幅有限,以上因素还没有提及,而这将是此项目后续研究的重点。

摘要:德国功能翻译学派把翻译视为一种“行为方式”和“交际互动”,把文本的功能、翻译的目的、译文读者或听众对译文的期待作为翻译过程中务必考虑的要素,这些独到之处给演讲文本中汉语成语的翻译带来了新的启示和观察视角。该研究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和框架,以温家宝总理近5年间外交演讲所使用的成语及其英语翻译为语料,结合外交演讲的特点,探讨了演讲文本中汉语成语的类型及每种类型成语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演讲,文本,成语,功能,目的

参考文献

[1]凌建英,陈翰武.实用演讲教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9.

[3]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3.

[4]戚建平.实用汉译英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5]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深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65.

[6]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

篇9:为端午节演讲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语演讲训练    听说能力

1.引言

在国内的许多大学,开设英语演讲课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趋势。英语演讲课不仅顺应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要求,还有效地提高了沟通能力和拓宽知识面。然而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由于课时量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在全校普及英语演讲课。因此,如何将英语演讲训练融入日常大学英语听说课中,使大学生参与主动练习与实践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

2.将英语演讲训练融入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可行性分析

2.1英语演讲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与听说训练的理念和目标一致。

英语演讲教学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理论依据是输入和输出理论。克拉申提出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提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学习者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才能自然产生语言复用能力。在听说课堂环境中,有问答、复述、对话、讨论、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输出方式。演讲训练中对演讲比赛的观摩、向成功英语演讲者的模仿这些都是对听说能力的一种输入,而后阶段的演讲,作为听说课中一种更高要求的输出方式,使学生对英语演讲技巧的认识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为培养输出能力、提高输出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英语演讲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与听说训练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

2.2英语演讲训练能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改变口语僵化现象。

某些大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会具有明显的语言休克现象,最常见的是在进行回答问题、口语操练等课堂活动时会出现紧张、胆怯,以至于伴随冒汗、握拳、讲话结巴等现象,在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时无法做到像使用母语一样自然。而英语演讲中的训练,无疑为帮助大学生走出僵化的困境,摆脱不利的心理因素,提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在演讲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公众场合,害怕乃人之常情。要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试着深呼吸几次,在心中不断重复一些激励的话语,战胜恐惧感,注意保持与听众的眼神接触。当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后,再通过观摩、模仿、演讲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演讲训练,再适当运用具体的技术手段,比如对着摄像机镜头,在公众场合,进行实地演练,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断体会演讲的奥秘和诀窍,学生的口语僵化现象必定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2.3演讲的交流特性能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

演讲就是演讲者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把自己的信息以特定的方式向听众传达的一种交流活动。演讲者是信息的来源,在发表演讲时需要把这些信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编码,传达给接受者听众。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演讲者必须以听众为中心,而听众需要把演讲者的信息解码之后,才能有效接受信息。在传达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双方听力的提高。

3.英语演讲融入听说课的组织形式

英语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口语训练,它必须有一定的阶梯性和顺序的不可逆性,随意性小,演讲训练既是对口语训练的一种拓展,又是对听力训练的一种突破。笔者在所教授的4个班级中,利用听说课的部分时间,进行英语演讲训练。

3.1观察。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Bandura等人(1962)提出了社会学习论,又称模型模仿论。这一理论讲述了在社会环境中人是如何学习的。它主张人类应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完成学习行为。观察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演讲的兴趣;二是消除学生在语言和心理方面的隔膜和恐惧感。观察的资料搜集来源可以是双方面的,课堂上的资料主要来自教师,课后的来自学生。观摩的视频材料可以选用一些比较经典的演讲音像资料,音像资料的选择在内容上不能太难,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结构上不能一味求新,要尽量选择那些内容清晰有条理性的视频,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及“外教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优秀获奖选手的演讲,这样的演讲资料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示范作用引起的观察学习更有效。教师可以自行制作一些微课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演讲视频,在课堂上或是微信群中一起分享,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观察的训练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在观察的初期,教师仅仅起到一个视频提供者和播放者的作用,只让学生观看,不做任何的干预。在观察的后期,教师就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注意演讲技巧的使用,体会重音、强弱读、断句、停顿等用声特点;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演讲者是怎样利用手势、面部表情这些体态语表达自身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演讲者是怎样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打动听众的。

3.2模仿。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进入演讲训练的第二阶段:模仿。模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首先,是对演讲者用声技巧的模仿。把握以发音到位为基础的所有重要因素的有机协调、变化有致,感受演讲中的高亢激昂,感受演讲的低沉深厚,感受语速快时的流畅清晰,感受语速慢时的有声有色,感受停顿所引发的听众思考。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借助录音设备,小组的组员间互相帮助检查对方是否模仿到位,小组组员互相评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来回走动,观察各组的声音模仿方式。其次,学会模仿演讲者的“肢体语言”。模仿的形式可以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加上创新模式。所谓的传统模式,就是单纯模仿经典视频资料里演讲者的肢体语言,不管是手势、表情都要尽量到位。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变成“演员”再现演讲者的“形态”,可以让学生主动上台模仿,台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作为评判。所谓的创新模式,就是教师给出学生一段演讲稿,要求学生分小组自己揣摩该如何配上适当的肢体语言更好地给听众传递信息。随后各小组可以推荐表现力好的组员在全体同学中表演,选出最佳的表演之星。最后,就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学会模仿演讲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体验怎样在演讲中利用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令人回味的结尾吸引听众;把握怎样合理地确立中心论点、收集有效素材展开论证,从而说服台下的听众。教师可以指定两篇演讲稿的撰写,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打分评价,然后交由教师打分评价,再选出优秀的演讲稿在课堂上宣读。在对演讲者的模仿训练中,组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教师、演讲者和听众都积极参与课堂,不仅逐步培养自信心,而且提高他们的演讲技能。

3.3命题演讲与即兴演讲相结合。

观察和模仿的训练,已经逐步消除学生对演讲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这些都为真正的上台演讲做好了一定的铺垫和过渡。这部分的训练可以先从比较容易的命题演讲入手,再转向高要求的即兴演讲。命题演讲可以改变以往由教师命题的形式,由学生自己自行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热点的话题,然后集中汇总,形成两个命题,准备充分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演讲的展示机会。在演讲者进行演讲的同时,其他学生的角色就变成了观察者,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及找出不足,也间接得到提高。即兴演讲相对来说是演讲中难度较大、比较富有挑战性的环节,训练的安排可以放在最后的两次课上。在即兴演讲比赛的前两周,可以适当地让学生针对特定的演讲题目,进行头脑风暴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及培养一定的思辨能力。即兴演讲时,教师可以模拟正式比赛的现场,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进入准备室抽签准备,另一组在比赛现场和教师一起,作为现场的评判。然后再下一场换题目后已经做过评判的学生再变成演讲者进行演讲。每个学生的即兴演讲的得分就是每个学生打分的分数和教师打分分数的平均分,最后评出最优秀的前三名演讲者。

4.英语演讲训练融入听说课的实践效果

通过在英语听说课融入英语演讲训练,在期末教师对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说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60.5%的学生把口语进步的功劳归因于英语演讲训练。学生参与英语演讲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在观察、模仿和演讲中,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还促进了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具有主体地位,演讲资料的收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传统听说课教学模式也得到改良,在一种半开放式的教学中,教师充当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实践证明,把英语演讲训练融入听说课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英语演讲作为听说课额外训练的一种,也可以纳入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课中,某些学生要进行口试的考核,有了演讲训练,就可以把它作为口试考核的一部分。考核的内容分别是模仿、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考核的评价者是学生自身和同学间的互评还有教师的评价,这是一个更合理客观的评价体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英语演讲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也从中树立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5.结语

通过在听说课中引入英语演讲训练,可以打破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听说教学模式。英语演讲训练的目的不是培养演说家,而是以演讲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间接带动听力水平的提高,在一系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改革,使它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tephen E.Lucas.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

[2]崔琳琳,林立.大学英语演讲教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3]李彦文,等.英语演说词精粹[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4]祁寿华.英语演讲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

上一篇:电测作业下一篇:两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