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意义

2024-05-29

感恩节的意义(通用11篇)

篇1:感恩节的意义

感恩节的意义

感恩节最主要的意义是要告诉我们人性的美好,从任何事上都可以体现出感恩,问候一下你的父母,朋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都是感恩的表现。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理解与宽容,最重要的,学会爱。那就是生命真正赋予我们的。

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感恩节是美国人民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holiday),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

中国的“感恩节”

国内有人建议在中国也设立感恩节。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借鉴西方节日,设立中国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让成年人互相体谅,人际关系更和谐。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

篇2:感恩节的意义

出埃及记23章16节记载:“又要守收割节,所收的是你田间所种、劳碌得来初熟之物。并在年底收藏,要守收藏节。”收藏节起初是感谢神使谷物生长,丰获秋收的节期。收藏谷物后,向神献上秋收感恩祭,就此一年的农耕结束。

神吩咐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进入应许之地――迦南之后,以丰盛的收获之物献上秋收感恩祭,纪念40年旷野苦难生活。如此向引领以色列百姓的拯救之恩和神所赐秋收之福一并献上感谢。神命以色列人每年住在棚里七日,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这就是住棚节(利未记23章42、43节)。

住棚节是收获储藏橄榄、葡萄等地上的出产所守的感恩节期(利未记23章34至41节)。第一日为圣安息,有圣会,住棚欢乐七日,使他们世世代代知道出埃及地时曾住在棚里,第八日当有圣会,守为大拯救之日。

秋收感恩节是蕴含深奥灵意的节期。

约翰福音7章37至39节记载: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

以色列人相信按照旧约时代的传统,弥赛亚将会在住棚节时降世。所以耶稣在住棚节的最后一天,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 ‘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晓谕百姓要得到圣灵充满。

神使因起初的人亚当悖逆而受牵连注定走向灭亡的人类认识耶稣基督,领受圣灵,得享神儿女的权柄。且又为人类预备天国,指引他们遵神旨意而活,得过常常喜乐、凡事谢恩、不住祷告的生活。并赐“祈求,就给我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我们开门”的祝福。

如今的秋收感恩节源自英国清教徒。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大陆掀起高潮时期,英国的清教徒们为持守信仰,另辟一条新的道路,漂洋过海历经艰辛来到美洲大陆,他们用第一次收获的地上出产尽心尽意向神献祭礼拜,这便成为秋收感恩节的由来。因着清教徒们始终没有丢弃信仰,殷勤耕作自力更生,神就依照种与收的法则赐福与他们。

献上秋收感恩祭之前,应参悟其灵意。

我们当称谢通过耶稣基督赐下真生命,脱离死亡的救恩,尽心尽意献上感恩祭(诗篇56篇12、13节)。同时还要精心预备礼物凭着信心乐意献上(哥林多后书9章7节)。加拉太书6章7节记载:“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愿圣徒们都能献上得神喜悦的秋收感恩祭,心中所愿蒙得应允。

篇3:在实践中理解感恩的意义

颁奖词:他们深入旅游景区的宾馆和酒店, 可不是为了住宿、吃饭, 而是调查了解客源市场、发展前景和游客满意度, 帮助景区宾馆和酒店做好规划、改善环境、提升管理水平, 并为景区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增长了才干, 景区规划得到了完善。

这个团队就是———河南师范大学景区酒店业发展调研服务队!

这个暑期, 河南师范大学的闫逸斐过得很充实。他不仅走访了山村里的留守儿童, 还帮新乡市跑马岭景区和当地游泳协会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最让他自豪的是, 他还写出了两份调研报告, 帮助新乡市跑马岭景区改进了工作质量, 办出了特色。“这都是我和队友们一起努力的成果。”闫逸斐说的队友, 就是河南师范大学景区酒店业发展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

跑马岭地质公园引位于南太行东南隅, 是国家AAA级风景区, 具有优越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的景区酒店业发展调研服务队到这里来, 调研景区酒店业的发展情况。

7月8日下午, 景区酒店业发展调研服务队抵达跑马岭景区, 安顿好食宿后, 便在景区负责人的带领下, 协助景区酒店做起了装修工作。大家配合默契、干劲十足。在景区酒店的基层实践中, 服务队队员深刻体会到了:一个酒店的生存与发展并不在于有多么严苛的管理, 而是要有商业精神与人文关怀, 只有这样, 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在随后的活动中, 服务队在景区服务、酒店服务、酒店后勤管理等方面, 与跑马岭景区的酒店服务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 他们由黄博琛老师带队, 探望了景区周边村中的留守儿童。随着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队员们收获颇丰。

此次活动使志愿者们亲身体验了景区酒店在举办活动时要做的基础工作, 学到了不少实践知识。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真正理解了感恩、责任的意义, 而且更有利于我们在今后学习中坚持从实践中探真知, 在学习与生活中更上一层楼。”服务队队员职诗萌说。

篇4:感恩教育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意义

关键词: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 和谐校园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基础的道德品质。在大学生中树立感恩意识,进行感恩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道德情感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如随意迟到缺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考试作弊;不讲信誉、拖欠贷款;缺乏必要的群体意识、集体观念和同情心、自私自利等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感恩意识薄弱、情感冷漠等情况时有发生,感恩正在被当代大学生忽略甚至遗忘。大学生情感冷漠,感恩意识淡薄不仅仅是由学生自身引起的,家庭、社会、学校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家庭的溺爱孳生了感恩意识缺失的温床、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不强、社会道德失范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的最大化。

二、实施感恩教育对于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

“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恩教育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感恩教育对于我们追求高校德育工作实效,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价值。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任何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激而非忘恩负义。感恩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做人原则,既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感恩教育是“四个学会”的综合体现,有助于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创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独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各种潜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一名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2.感恩教育有助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感恩教育有助于唤起大学生的感恩心,融化他们的冷漠心、自我心和自私心,培养他们感恩回报、施恩不图报、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良好品性和与人为善、宽容豁达的胸襟气度;有助于让学生体悟父母无私深厚的天伦之爱,理解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奉献,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浪费、攀比享乐的不良习惯;有助于增进师生的交流,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老师教导学生的良苦用心,从学生心中唤醒对于教师辛劳的尊重,使学生把接受教师的教育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有助于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实现大学生之间的文明交往、互相关爱、珍惜友谊、共同进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树立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形成高尚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恩教育对于建设和谐校园乃至于和谐社会都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3.感恩教育促进学生与校园环境、学校制度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目标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是学生与学校生活环境、学生与学校制度之间的和谐。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觉树立责任意识,始终做到以校为家,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自觉维护校园的文明环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维护学校的利益,积极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

4.感恩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感恩教育是一种德育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教育。其根本点立足于现实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关系。因此,只要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都能够纳入到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去,而且感恩教育有显著的外化表现形式,使得感恩教育是否被学生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等问题都可以从外化的回报行为表现中得到具体的考量。在这个意义上,感恩教育能够克服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易执行更不易衡量的某些弊端。感恩教育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论指引,同时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实践化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从而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5.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

懂得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是大自然、是社会、是国家和他人的恩泽与奉献的结果,应当珍惜与感激。这意味着人们在享受恩泽的同时更要承担一份责任,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因此,感恩其实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对社会心存感恩,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大学生群体中的不道德现象,避免因缺乏感恩所造成的亲情悲剧,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自立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正是高校德育孜孜以求的目标。

三、加大感恩教育力度,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而拥有知识的大学生将成为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加大感恩教育力度,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1.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高校德育应充分重视感恩教育,将其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最为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两课”教学及德育课程改革,充实和强化感恩教育,将其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

2.发挥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渗透感恩教育。

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与引导,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学生课外理论学习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完善,体会到感恩的重要,奉献的快乐。

3.创建“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实施感恩教育的环境基础。要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环境,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

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助推器,是加速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催化器,更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的孵化器。在高校推进感恩教育,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群体来积极的参与,通过集体的力量把感恩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感恩文化,进而影响带动全社会,让感恩成为和谐社会关系至关重要的“黏合剂”。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8).

[2]周元明.刍议高等学校的感恩教育[J].江苏高教,2007,(1).

[3]梁勤儒,王燕芳,陈昌龄.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直面的课题[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4]祝国超.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5]邓永超.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然诉求[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2).

篇5:感恩节的意义英文版

Falling in the autumn, Thanksgiving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harvest holidays in other nationsand cultures, such as Vietnam’s Trung Thu [[CHOONG TWO]] celebration and Homowo, theannual yam festival in Ghana. Still, with its turkey dinners, family gatherings, football gamesand parades, there’s something about the day that is distinctively American. Together with July4th, when the U.S. marks its independence from Great Britain, it’s a truly national holidaythat includes all citizens in a common purpose, regardless of religious, political or ethnicpersuasion.

It also is a time for people to look back at the year, take stock and think about the future. Withour nation dealing with crises in Eastern Europe, the Middle East and West Africa, the loominguncertainties of likely will be on many minds today. 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proclaimedthe first official Thanksgiving amid similar serious circumstances, the American Civil War.

But like their colonial ancestors, Americans are essentially an optimistic people. Surroundedby friends and family, today as in the past, they will enter into the spirit of the day, givingthanks for life’s blessings and the promise of the future living in a free land.

篇6:西方感恩节的真实来历和意义

感恩节起源于美国,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帮助美国人渡过难关而举行的一种庆祝活动。当时美国人民身处险境,是印第安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印第安人送来生活必需品,并且教导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生存方法。

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美国人民逐渐习惯了在当地的生存方式。在欢庆丰收的日子,美国人民邀请印第安人一同感谢上天的赐予,感恩节也由此而来。

篇7:感恩教育的意义

古语云:“爱由亲始,亲亲而仁民”。一个人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必须是从爱父母、爱亲人开始的。一个人如果能对他人、对社会、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永存爱心和感激之情,那么他每时每刻都会得到爱和情感的回报,他的一生将充满快乐与幸福。反之,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孝敬、连亲人都不懂得关爱的人,走向社会,他肯定不会帮助和关心他人,同时他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一个孤独无缘的人,怎么会得到幸福与成功。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和豁达处理。永怀感恩之心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在冷落时得到温暖,在困难时得到勇气与动力。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关爱之恩,他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当今社会,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缺失、情感缺失和信仰缺失给社会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地

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的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控。我们倡导的“感恩励志教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化”教育,他从人性本善出发,以真换真、以善扬善,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和蒙昧的良知,深挖真善人性中的原动力,以此志心扶志,点燃心中激情,激发人本潜能,重树成功信念与报效责任,从而促进道德认同、人本理解和个性发张,实现“人要我做好”到“我要我做好”的自主性转变。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励志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其目的及时要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篇8:论内观法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内观法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感恩这一美德应成为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尤其是大学生更应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授业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1)然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流价值观受到抨击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感恩情感的养成受到很大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感恩情怀。

1 当代大学生感恩情感的缺失

(1)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缺失。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传统美德。然而时下,多数大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享受了全部的爱与给予,不仅享受了优越的物质条件,还享受到唯我独尊的精神感觉。作为家长,只知道一味地给予孩子“爱”,而忽略了教育孩子如何去关爱别人,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2)他们把父母的爱视为理所当然,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2)对社会感恩之情的缺失。当代90后的大学生没有集体生活模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一旦其欲望不能满足,便逐渐产生道德异化。这种以自我为中心观念的膨胀将发展为严重的感恩意识缺失,对社会和个人都会造成严重危害。据某高校负责勤工俭学的工作人员介绍,有的学生在接受捐助后,不是把钱花在学习和正常的生活开支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和网络游戏上;有的学生把捐赠人的善意资助看成是他们钱花不完搞施舍、搞形象工程,没有一点感激之情。这些事例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当代大学生中一些人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3)这种缺失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道德滑坡,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无论对自己、亲人、朋友乃至社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教会大学生如何正确的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共同建立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1)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感恩教育,大学生可以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自控,使自己不断完善,提高综合素养。懂得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谢父母和亲人的养育,感谢社会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育,感谢同学和朋友的帮助,感谢所收获的一切,尽量更多的为他人奉献自己爱心和力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感恩之情还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孝敬父母,尊敬他人、乐观的服务他人,为他人奉献,培养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每天笼罩在感恩之情的氛围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形成健康的人格。

(2)感恩教育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倡导感恩教育。人只有有了感恩之心,才会做出感恩的行为。(4)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这样才能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与社会高尚情操,养成知恩图报的道德情怀,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引导他们多思回报,少思索取,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提高全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大学生是将来社会发展的栋梁和中坚力量,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促进社会和谐风气的形成。

3 内观法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感,然后进一步转化为感恩行为,并使这种感恩行为更加巩固并习惯化,从而使感恩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1)内观法。内观法是由日本吉本伊信与1937年创造的一个治疗方法。所谓内观就是“观察自己的内心”,进行内观法的原理,主要是回顾自己和检讨自己在人际关系上所作所为中存在的问题而予以彻底反省,以比较自身对他人的冲撞和他人对自己的慈爱这两者之间差异和原因,并进行自我洞察、自我分析,以纠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态度,改善自己的人格特征。(5)

内观,是一种通过对身边的人,特别是母亲、父亲或其他亲人,以“别人为我所做的、我为别人所做的、我给别人添的麻烦”这三个问题,以自我提问的形式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的一种方法。(6)追溯其本质,内观就是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和反思,审视和反思的内容包括自己过往的亲身体验和意识到的思想体验。这种反思按年代顺序进行回忆,围绕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具体事件的回忆和反思。

(2)内观法对感恩认知的培养。内观过程中反思的三个问题使内观者对过往的事件进行了再体验,这种体验唤起内观者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内观者通过内观不断的回忆起一些具体的过往事件,这些事件大多是别人为自己做的或者是给别人添的麻烦,再次体会别人的关心、给予和帮助,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都是他人给予的,而自己为他人做的事少而又少,使内观者产生对感恩意识的认知,为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打下思想基础。

(3)内观法对感恩情感的培养。当内观者产生感恩意识时,他会深刻地感受到被给予比给予的多得多,领悟到别人的言行给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因此产生相应感恩情怀的体验。同时,内观者还能连带产生自己与他人在社会关系、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确认和感受。从而能够由之前可能存在的负面情感中脱离出来,产生感恩之情、幸福之感。

(4)内观法对感恩行为的培养。内观者通过内观观察到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一直受他人帮助,受他人关爱,便会产生报答报恩的意愿。内观者将会用积极、宽容的心态,增加利他行为举动,主动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带着感恩的心情过以后的生活。

内观法是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规律的。它可以促使大学生本人正确客观的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取得感情上的协调,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人格得到修正,将内观者以唯我独尊的、自私自利的、对他人怀恨的、对抗的的心理转变成充满感恩的心理状态,起到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3]毛启刚.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2]菅广峰.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08(2).

[4]李春如.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6).

[5]王阻承.内观疗法[J].临床荟萃,1988(12).

篇9:感恩节的意义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育;感恩教育;教育意义

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大量德智体合格的从业人员,而职业道德教育则是职业教育全部内容的根基和核心,因为它促使劳动者树立正确合理的职业观念,从而以过硬的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它推动了社会企业的对外形象和经营效益,正是由个体的良好职业道德,才形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转。而感恩教育,则能令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市场机制带来的多元观念背景下,保持一份做人做事的正确观念,有助于他们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姿态面对生活的和工作,也成为他们人格魅力的一部分、对于周围人乃至将来的工作环境留下良好的评价。尤其是目前,技校的学生主体以90后、甚至00后为主体,他们独特的生长环境和思想形态,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这对于他们为人处事、事业发展,都是一个隐形的瓶颈。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技校学生道德素质不理想、缺乏感恩观念而造成就业、生活受挫的例子并不少见,目前这种流水线一样的单纯职业培训教育是不值得借鉴的。

一、 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人生观,促进其人格健康和全面发展

技校语文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立体的,在个人品质方面,它不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更应注重对学生的自立自信、踏实实干、真诚诚信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间接地实现了人文素养教育的功效,利于学生的心态健康和人格全面。此时,感恩教育更强调了对学生在人格健全方面的发展,鼓励并支持学生建立和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并为之逐渐辅助到行动上去。这些教育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都是举足轻重的。

二、顺应并改善了严峻就业形势,以点带面推动技校学生综合素质

就业形势严峻在我国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尤其金融危机以来,技校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体会更为真切。这种背景下,再进行字词灌输式的语文教育,已经与社会发展脱节、与学生的要求背离,学生需要实现其个性化的人生规划,以契合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语文课上的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能利用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形式加以传授,不仅规正了其自身的思想偏颇,更对于学生的整体面貌和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为技校语文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完善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校语文教育已经逐渐丰富和全面,更加适应了社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摆脱了单纯传授死板知识、与企业市场需求脱节的弊端。而感恩教育的开展,则标志着技校语文教育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不仅立志向社会输送优质技术工人,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劳动者、社会公民。融合了感恩教育的技校语文教育,必将更加立体和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四、强化技校与社会经济的接轨,为学校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就业机会

感恩教育中可以是我们的学生对外展示优越的素养和厚重的品格,对于社会和企业留下良好的整体印象,不仅有利于个人职业的顺利发展,而且能对外树立我校语文教学、教育成果的良好印象,从而为促进学生顺利创业争取了社会资源的支持,从人际、技能、经验等方面,有力地推动学生成才成功。总结近些年的经济形势我们可以看出,就业压力仍然严峻,这其中不仅有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原因,更存在着劳动者本身职业道德缺乏引起的供需双方鸿沟。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将进一步深化,专业分工也将进一步细化,这不仅仅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更是紧迫的,因为技能是具体的,有很大的短期速成性和更新性,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迅速获得合格员工;而职业道德的养成,却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往往伴随着个体一生的思想素质进退。在日常语文教育中穿插和组织感恩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是大有意义的。

感恩教育不仅应该被技校语文教学常态化,作为一门专业教育进行展开,更应该建立成为一个组织完善、严格落实和成果评价的课程体系,培养中职学生具备乐观积极、感恩回报等品质,培养他们的人格素质和道德精神、市场化下的正确理念和全球化中的广阔视角,让其掌握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人品影响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的带动作用是毋庸质疑的,这也是我们开展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同时,针对学生全体的感恩教育,也着重培养了上述的个人品质和职业素质,无论这些学生将来走向怎样的工作岗位,感恩教育对他们的启迪和塑造,也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崔兰英.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11).

[2]刘晓音. 新时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11(27).

篇10:感恩励志教育的意义

核心提示:

感恩,是一种认同。不认同感恩的人,对于感恩熟视无睹、浑然不知的人,他的心性与周围、与时代是格格不入的,甚至还会生出仇恨之邪念。有了感恩思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才得到滋润。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义犬救主的私塾启蒙或“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所阐述的只是一种封建的狭隘的报恩情结,还算不上感恩思想。它们可能有某种相同之处,但彼此的心态和结果却大相径庭。真正的感恩思想,体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它绝不仅仅是对父母之恩简单的汇报,更应当是个体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一种自我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种种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与豁达地处理。只有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感恩的氛围里,人们会努力行使自己的责任,减少许多怨天尤人。只有知道感恩,人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

感恩,是快乐的源泉。感恩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积怨,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快。”一个只知道向艰辛的父母索取的孩子,自然不可能得到一个感恩者的快乐;同样,一个只知道让孩子以好分数来回报的家长,又会收获多少快乐呢?阳光的照耀、亲人的关爱、友人的牵挂、恩师的教诲、陌路人的帮助、敌人的打击-----这一切都是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感激的心快乐无穷。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生活多姿多味,时代在急速变革,我们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至麻木;学会感恩,才能正确面对生活、看待生活,人生才会过得坦然,过得幸福而充实。

感恩,是一种竞争能力。现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人成功后,认为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别人都是阻力,所以难有感恩之心;另一些没有成功的人则怨天尤人,更是很少想到去感激别人。因此,如何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会感恩、不忘感恩,是门学问,是一种竞争力。

一、心灵之需——医治麻木,祛除浮躁

众所周知,当今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麻木冷漠。感恩励志教育深入挖掘人性本真,引导人们反思自己,激发人们自我发展的要求,使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知苦痛,蒙昧的良知得以警醒。这正是它获得非凡效果的独到之处。为什么每一场都有成百上千的学生情不自禁地争着登台发言?为什么孩子们当场禁不住失声痛哭?为什么让师长们“头疼”的学生也淌着热泪倾诉自己的心声?这是因为,孩子们心灵的麻木被至真至善化解了,他们的感恩之心苏醒了。

【例:2004年4月22日,备受关注的马加爵一案在云南某法院开庭审理,其中一细节令人震惊: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在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哪怕是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觉罪孽深重而四方谢罪!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痛室好友时,既未感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知的发现!马加爵正是这样因“忘恩”而“负义”。可见,麻木是多么可怕啊!】

二、沟通亲子之需——唤醒良知,化解怨愤

最亲最好的身边人倒成了受伤害最重的人,这是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中的怪现象。据国家司法部统计:自1997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2万至5万青少年因与父母、师长发生感情纠葛而犯罪,其中人命案不少。

说怪也不怪,一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公主、少爷般生活,“公主心态”早已形成,若有不满,不找“老仆人”们算账找谁呢?二是因为父母要么早就甘当奴仆使唤,要么经常大吼大叫横加指责,矛盾不激化才怪!

感恩励志教育是净化心灵、唤醒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更是沟通亲子、密切多重关系的爱心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亲情互动”的人性化教育,在化解怨愤、消除亲子间和师生间隔阂方面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很多已经离异的夫妇,在感恩会上抱着孩子痛悔,甚至当场宣布“再一起过以前的好日子”;很多长久“不理父母”的孩子,要么痛苦不已,要么当众下跪。

三、激发潜能之需——重树信心,点燃激情

世上没有天生就“差劲”的人(智残除外),也没有天生的英才。差起于“心”,优也起于“心”。

感恩,是生命潜能的催化剂。当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时,他会因为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动,感动之余,他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生感恩老师,他就会加倍努力学习以此来回报老师,成绩就会好起来。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学生更加感恩,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同样,员工因为领导的委任而感动,所以就加倍努力工作作为回报,结果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得到一致好评。

所以说,人人都有感恩之心,都想着去回报,那么我们大家都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世界会充满爱------在学校和单位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是一项投资很小、见效快、回报很大的“民心工程”。

四、改革教育之需——注重心育,贴近学生

现在的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心思都很复杂。实践证明,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谈得太虚或者限得太死,都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传统德育之所以柔弱无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的单一价值观、物化个体以及其自始至终由外到内的“外烁”倾向。

其实,我们不能总把教育中的不堪与难堪都推给教育体制,有些问题就是“人性因素”造成的。请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不是在逐渐远离我们的课堂?“童年”是不是在逐渐地远离我们的孩子?“爱心”是不是逐渐异化为简单的规章制度?“学生”是不是逐渐异化为学校、老师、教育工作者的“工具”?------如果我们认真地想下去,真的很可怕,很不堪!

感恩励志教育,则是一个由外烁到内省的反思过程。它立足情感培养,坚持教育活动化、活动生活化。通过多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建树完整的人格,实现了由“人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的转化。同样在“讲道理”,为什么所到之处尽受广大学生欢迎?

五、敬业爱岗之需——感恩工作,珍惜拥有

时刻拥有一颗对单位感恩之心,我们每个人即使只有五分能力,也能干出十分成绩,因为我们不再抱怨了,不再畏缩了,在困难面前我们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拥有一个感恩的心,在自己的领导面前我们不会有对立情绪,因为我们明白这是为单位做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同事彼此之间关系会更加融洽,即使在误会面前,我们也会用温暖的话语慢慢解释,从而化解误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就会在工作之中心无邪念,不会再有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消极怠慢之事发生,因为拥有一颗对集体感恩的心,我们便成为单位真正的主人荣辱与共,兴衰同在。

感恩单位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我们一个工作和学习的平台,给我们一个相对优越的待遇,让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感恩领导,是他的职责、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使我们避开懒散和放任的泥潭。

感恩同事,我们要好好地体会汉语中的“众”字,这个普通的汉字蕴含了太多朴素的哲学元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枪匹马闯沙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地打造出整体的力量。

六、和谐社会之需——弘扬美德,倡导仁爱

当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急功近利,心底浮躁,商场、官场上尔虞我诈的现象时有发生。

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与此同时,许多家长对子女十分溺爱,从而使孩子养成了“自我中心”。尤其在目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有些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有的中小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成天沉溺网吧,学业荒废,不求上进,根本不懂得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更不会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

许许多多有着各种心理偏差的孩子,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无数惨不忍睹的恶性事件,无数触目惊心的恶果,无数“心理病”受害者的鲜血和吁求,都在警示我们,人们正渴望着充满人性关怀和伦理道德启迪的感恩励志教育。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对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篇11:感恩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泗洪县实验小学郑云

【内容提要】:感恩,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懂得感恩,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精彩,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处于莹润的状态,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恩图报发扬光大。对孩子随时随地抓住感恩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教育 感恩 成长

教书以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教育者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我看来,培养出一位懂得感恩,懂得时时刻刻让自己的心灵滋润的一个健康成长的人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爱,感受爱的能力,以及付出爱的能力。感受爱的能力来自老师,更来自自自己的亲人与朋友。感恩教育应该成为孩子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我们的职责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享有完满的精神生活。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中表现出的是驯化过的状态,很难有自然的状态,我认为我们对孩子除了进行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外,更要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爱的能力。我们的职责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与感受。

一、利用教材和绘本,感知身边点滴之爱

1、利用好所教学科的教材,让孩子感知爱

在我们苏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是适合对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但是要让生感受到文本中母亲的伟大,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文本中感人的地方是母亲走无数条山路翻山越岭将姐弟几人拉扯大,而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当时妈妈抚育儿女的艰难。作为拓展,我专门做了一个课件,主要表达了母亲养育我们的不易,此外,我通过和我的爸妈以及婆婆交流,搜集了许多他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养育子女的感人小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当我讲到:李大娘家姐弟四个为了抠出桌缝中的几个砂糖粒而将桌子拍散时,同学们第一反应是笑,而后是沉默。我知道沉默之后必定有孩子经历的一场思考,对于我们自己的优越生活的思考,更有对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的思考,内心不免经受了灵魂的洗涤,变得干净澄澈。

除了语文教材,品社学科中更有许多适合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好例子,好篇章。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这一课要进行精心准备的话会将孩子感动的精魂发挥出来。我模仿了一些名师的好做法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了以下精心的设计,我早早起来拍摄了辛勤的人们卖早点、蔬菜以及清洁工人清扫街道的感人摄像。去乡下拍了许多农忙时农民们汗流浃背、不怕脏,不怕累的照片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在课上完美的展现,给孩子全新的视觉以及心灵的震撼。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心灵最好是通过和风细雨般的浸润的方式,用种种的感受来培养。”孩子耳濡目染的感受到了身边人为我们做了如此多,我们没理由不心怀感恩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利用好平时阅读到的“经典”,将感恩延续

平时我除了进行自己专业学科的学习外,我更不忘狩猎学科以外的“经典”。最喜欢读绘本,绘本图画美,文字美,内涵丰富。适时的给孩子看绘本更会滋养孩子的心灵。我将绘本拍下来做成PPT和孩子共同欣赏完,就叫他们写观后感。

在孩子看完《爱心树》后,写下: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太多太多,我们总是向父母索取最好的,但我们从不知道给父母最好的,我们太不该了!赵悦岑写下:爱心树多像那总是尽力满足我们的父母呀!他们的爱就像清泉,又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的流。我们是否也应让父母体会我们的爱呢!在孩子看完《长大当个好爷爷》后,也写下了真情至性的文字。

何鹏写道:读了绘本之后,我才感到。爷爷是比爸爸妈妈还要亲切的字眼。他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我们从未想过要回报的。张莞悦写道:我们从此刻起一定要珍惜和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孝敬他们。曹文博写道:绘本里的爷爷其实是身边的很多的爱我们的人的代表,我们一定要懂得回报别人对我们的爱。

这些文字的自然流露,不是孩子已心怀感恩的最好证明吗?这些孩子心头花儿的悄然绽放,心灵真情的表达,不是感恩教育的最好证明吗?

在我看来,要想真正让孩子体验到感恩的真谛。必须让孩子在活动中让自己去学会感恩,在活动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试着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

从教两年来,从感受在乡下太平支教到县城的实小教育氛围,最大的感受便是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太平的特色《三字经》积累诵读展示赛总是在三八

妇女节如火如荼的展开,而实小《感恩演讲比赛》在感恩节的闪亮登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平小学,我执教的第一所学校,是我收获最多的一所学校。在这算普通的乡镇学校,却让我感到不一样的地方。他们重视生命的教育,即让孩子懂感恩,懂分享的教育。每当妇女节或者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就进行《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孩子在经典中感悟古典文化带给他们的艺术感染与熏陶。接着便是各种为母亲准备的礼物的大比拼,学校会邀请部分家长作为评委选出适合孩子表达爱的礼物。班级内部举行关于母爱的名言的诵读积累活动,当读到“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当读到“慈母的胳膊是由宽容和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这些句子时,大家内心都有所触动,表达要好好回报母亲的爱。

在演讲比赛的时候请几位家长参加,听着孩子真情至性的表达: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当你感到伤痛绝望时,她比你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你,让你安心;当你欢心愉悦时,她会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让你的心变得空虚无物„„

母爱,不求回报。母爱,永不停息。

在家里,母亲的关爱如泉涌般包围着我;学校里,母亲的思念如丝网般牵动着我;陪伴时,母亲的真情与温馨时刻感染着我„„

这是所有母亲希望听到的孩子的懂得感恩的心声的表达!这是所有孩子爱的表达!而台上的只不过是懂事孩子的代表而已!

除此此外,孩子更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画出来,更愿意将这份爱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是一场幸福的旅途,孩子还是十分乐意参与的。竞赛活动的开展真的带给孩子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母亲内心和孩子心灵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他们会在一段时间以后共同回忆这美妙的幸福时光!

三、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强化感恩教育

实验小学,我执教的第二所学校,这所学校对感恩教育更是注重。小原国芳的“道德教学的重大任务就是启发儿童的道德知性,锻炼坚强的意志,陶冶纯美的情操。”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学校会请专家为实小可爱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类演讲活动。听着激情四射的演讲,孩子们的眼圈不禁红了。他们为故事中懂事的少年而流泪,为故事中死要面子却不肯认捡垃圾的母亲的大学生而流泪······

在孩子们真情相拥班主任的那一刻,他们发自内心的呐喊:“老师,您辛苦了!”让在场的所有家长无一不动容的。他们给懂事的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此刻,孩子的内心是激动的,原来,学会感恩比获得一百分还重要。因为,学会感恩并且感动是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的标志,这种能力的获得可以伴随人一生,而努力获得几个甚至十几个满分却只能作为符号的代表,至于其他,别无意义。因此,当孩子获得了这种感受爱,感受幸福的能力之后,我们布置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例如:给辛苦的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为爸爸妈妈做家务,为爷爷奶奶读报纸······这些家庭作业孩子是十分乐于去做的,因为这次他们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枯燥的文字。当然,布置此类作业时,孩子的心里必须已有一个铺垫,即大概了解感恩的意义与目的。生活在县城或大城市的孩子比乡下的孩子在获得感恩的能力要花的功夫多。因为,县城的或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很难体会到父母赚钱的心酸与生活的艰辛,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提供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还是相当不容易得。于是,我觉得让县城孩子体会乡下孩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是进行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在经过学校领导的批准后,我带了县城的我班的十几个孩子浩浩荡荡的前往太平小学。进校园孩子们情不自禁的感叹道:“这里真好,校园那门大!还让我们体验乡下弟弟妹妹们的贫困生活呢?我看是富裕生活吧!”没有批评,毕竟孩子在这带的时间短。我接过话茬:“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那么空旷吗?也许你们进了老师以前教过的班级就知道了。”于是,他们好奇的跟我来到我教过的三三班。“学会感恩,学会分享”的标语依然在,只是字体外面多了一层美丽的勾勒。看来,孩子还是奉行着。在看墙角,摆了一张新桌子,桌面放的是我以前买的最后以礼物赠送给孩子们的几十本精美的课外阅读书。书整齐的排放在桌面上,细看一下,还被分了类。打开一看,里面很多地方做了批注,看来孩子还真是爱书,并且嗜书如命。他们能够那么秩序井然的读书,整理书,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和别人分享的甜蜜与幸福是三三班孩子乐意品尝的。这里是最富有的角落,除此之外,便是破旧不堪的课桌、凳子。摇晃松动的窗户·····这时,县城孩子在看到教室简陋的条件后,脸上全露出惊讶并且羞愧的表情。在这羞愧中,他们似乎懂得了什么,并且顿时成熟了许多······这成熟大概也包含一颗珍惜所有,懂得感恩的含义!

他们将带来的礼物捐给了太平这些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精神生活正努力变得富有的乡下孩子。而淳朴的少年们就不断的说谢谢,甚至有的也准备了一些自家的杂粮。在这声声感谢背后隐藏着无数颗感恩的心。在后来的从太平寄来的感谢信中,我为孩子们真情的表达,细致的描述而感动。孩子们这样写道: 谢谢你们给的幸福

——谨此献给实小四(2)班的孩子们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从实小带来的爱心袋子,是孩子们打开后绽放的五彩缤纷······

淳朴的孩子打开后,都会有怎样异常的感动呢?

我们一起来打开,我们一起来体尝。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夏玉洁的葡萄味棒棒糖,谢明珠化在嘴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韩晨萱的蓝色保温杯,王彤彤捧在手里,暖在心里。

幸福是臧恒写满关切的爱的纸笺,裴浩南读在口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冒恒志的铅笔与秀珍橡皮,陈宏伟写在纸上,记在心上。

幸福是丁天辰的《斑羚飞渡》,王阳 打开它,探索着动物世界的快乐!

幸福是潘依一的《成语故事》,王勇翻开它,享受着成语丰富的魅力!

幸福是单煦寒的《乌丢丢的奇遇》,马晓妍打开它,感受有爱滋养的生命!

幸福像朵朵缤纷绚烂的花儿

悄无声息的开放

在太平孩子的心头

这首优美动人的儿童诗,奏响了爱心互动的最强音。通过活动,我们懂得

了以爱养爱,将心比心,懂得感恩,一定会收获人世间最大的幸福。正如马里坦所说:教育使人获得内部的和精神的自由,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知识、理智、善良意志和爱获得幸福。因此,在教育的充满芬芳的路上,我将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细心观察,大胆尝试,小心总结,教会我手下的“兵”学会分享,更学会感恩!

【参考文献】

上一篇:增收节支通讯稿下一篇:有关长征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