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英语单元复习资料

2024-06-06

人教版必修四英语单元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人教版必修四英语单元复习资料

Dear Mary, Pressure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today’s world. I know you are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You can’t get on well with your classmates; you may worry about your exams. I’m always under pressure, too. My parents want me to be the top student in class. So they send me to all kinds of training classes at weekends.

Last Monday evening, I had a talk with my mother. I told her I was not lazy. I really felt tired. I needed time to relax. My mother agreed with me at last. So I think a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ents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problem. Less pressure, better life! Best wishes to you! Your, Jane.

篇2:人教版必修四英语单元复习资料

(一)说教材

本单元文本为宋词。既是诗歌,也属于文言文。作为诗歌鉴赏,历年都有部分省份对宋词进行考查,而在名句默写中,有相当多的出自本单元的篇目。譬如,在09年高考中,全国卷Ⅰ、浙江卷考查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山东卷考查了《声声慢》中的句子,江西卷、浙江卷、重庆卷考查了《雨霖铃》中的句子,安徽卷、天津卷考查了《定**》中的句子,安徽卷考查了《醉花阴》中的句子。不光如此,本单元宋词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在历年高考的诗词鉴赏当中广泛涉及。所以,无论宋词鉴赏,还是名句默写,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说学生情况、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高三复习应该重在知识的重温与巩固,文学鉴赏能力的迁移与拓展。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诵读,至精熟能默;知人,至论世品诗;鉴赏,至手法通贯。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在于知识的重温。教学难点在于文学鉴赏手法的应用迁移。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拟采取诵读法、习题实战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由在于对于高三的复习是针对高考的,诵读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培养语感;习题实战有利于提高答题技巧;而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宋词既是诗歌,又属文言文,但又不能完全按照文言文的搞法来复习,既要全面兼顾,又要重点突出。按照字音、通假、文学常识、名句默写、艺术手法的鉴赏迁移、答题技巧的指导顺推,但是突出手法的迁移这个重难点。

分为三部分: 共一课时

1、课前检测

2、手法鉴赏及迁移

3、习题实战

篇3:人教版必修四英语单元复习资料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篇4:人教版必修四英语单元复习资料

一、理清历史线索, 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在内容上是按专题进行编排的, 专题和通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专题的历史知识繁杂琐碎, 没有相应的框架体系, 学生记忆起来非常困难。其实每个专题都有一条贯穿前后的主线, 教师应首先从整体上帮助学生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 让学生对本单元有一个清晰的、宏观上的认识。例如,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个单元, 是紧紧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的, 即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遭到列强入侵后, 是如何一步步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从大的阶段看, 经历了学造器物、仿行制度、提倡思想解放这三个阶段。从具体实践看, 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 最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复习中, 教师打破传统教材的体系, 将本课的复习主题设计成“百年中国梦———探索”, 设计新颖独特, 应时应景, 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将本课的复习内容加以整合, 设计成“惊梦”“追梦”“圆梦”“拓展提升”四个版块。“惊梦”是指在鸦片战争中中国遭到了列强的入侵, 国门被打开,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 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追梦”是指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是如何一步步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圆梦”是指经历了一系列追梦失败之后, 最终我们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正确道路;“拓展提升”是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谈谈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复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 让历史复习课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让学生乐学、好学。笔者认为课堂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注重材料

翻看近些年的江苏高考试题, 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突出特点:根据丰富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材料为载体, 让学生养成根据材料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的, 也可以是图片的, 甚至我们可以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材料。例如, 教师在讲第二篇章“追梦”时有这样一个设问: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 近代不同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思考中国社会现状的?为此他们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答案其实很明确, 就是近代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而教师这样设计, 既起到了复习基础知识的效果, 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联系发散

在进行单元复习的时候要注重知识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做到融会贯通。比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个单元, 虽然主体知识属于必修3文化史部分, 但很多知识点和必修1、2都有很强的联系, 比如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和必修2的“洋务运动”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第二篇章“追梦”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试述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变化?学生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紧密结合另外两本教材的内容, 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习俗近代化等多方面全面思考和运用, 这就使复习课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三、合理运用讨论,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 小组合作探讨已经成为很多历史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模式, 这种模式有它特有的优点, 比如它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它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并自觉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在复习课中, 教师围绕四个版块设计了7个问题, 每个问题都结合材料, 同时, 教师在解决材料问题时多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的模式进行,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课堂气氛也较浓烈, 让听课者耳目一新。需要指出的是, 眼下众多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模式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组织教学不易控制, 比较耗费教学时间

本课7个问题中有超过一半都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虽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很多问题的答案能很容易在材料和教材中找到。例如, 近代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如何思考中国社会现状的?为此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种问题就不必展开小组讨论了。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应该是有难度的问题, 或者是学生凭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应该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而盲目进行小组合作探讨。

2.学生个体思考和小组合作的矛盾日益突出

例如, 教师在解决第6个问题“材料中李大钊所谓的不可抗拒的潮流是指什么?这股潮流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变化是什么”时, 没有给学生一定自主思考的时间, 而是匆忙进入小组合作讨论, 这样的讨论注定缺乏深度, 浮于表面。学生也难以真正在讨论中各抒己见, 得到实质的能力提升。更有甚者, 一部分学生趁机进行课堂闲聊或者互相抄袭答案, 这样就适得其反了。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切入点不应过大, 同时分组要合理, 使学生能人人参与, 各司其职。当然, 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 应该积极穿插在各个小组之间, 担负起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随时提供必要的点拨和疏导, 真正做到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5:人教版必修四英语单元复习资料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鉴赏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经验,以及理解、分析、评价的综合处理能力。但由于学生文化底蕴薄弱,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一直偏低。自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的教学中,笔者把诗歌鉴赏与相关高考题考查的模式结合起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做了如下探讨。

一、抓诗题,找诗眼,看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鉴赏一首古诗时,首先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等。解读诗题既是鉴赏古诗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找出诗眼的必要步骤。什么是“诗眼”呢?“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概括生动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字,或词语,或句子。诗眼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作品的主旨及表达技巧。可见,解读诗题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找出诗眼,进而深入地领会文本。

在学习李白《蜀道难》时,笔者让学生先分析诗题,明确本诗的“诗眼”是“难”字。接着学生逐句赏析,分析诗歌如何围绕“诗眼”展开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蜀道之“难”,是因为它高(开辟难)、险(攀越难)、战祸之烈(安居难)。它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怨恨”一词,既写王昭君对远嫁大漠的怨恨之情,又写诗人对自己入朝见妒、无辜被贬的怨恨之情。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准确深刻地点明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包含着丰富而深刻意蕴的诗眼往往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对象。在高考试题中,往往以“一词统领全诗型”的模式来考查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如2000年全国卷考查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2002年全国卷考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2003年春季高考中考查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2004年浙江卷考查李白《菩萨蛮》中的“空”字;2005年江苏卷考查中的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微风”;2007年全国卷二考查王维《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等等。这些高考试题都是考查诗歌是如何通过诗眼来表达主旨的。只有抓住了诗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诗眼,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抓作者,知背景,明风格。

《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时,不仅要了解古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还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同样,古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只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境况,了解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而触怒当朝权贵,被贬江州司马的这一写作背景。昔日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因直言相谏而被贬江州,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这种自身境况的变化,让诗人与誉满京都、因年老色衰而嫁于商人的琵琶女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学生理解了诗人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遭遇,对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很好理解了。再如杜甫的《登高》,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约远亲吴郎饮酒,吴郎未至。杜甫想到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诗人为排遣内心的苦闷,抱病登台,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学生在了解这些写作背景的同时,再联系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就不难理解诗歌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所选取的诗歌大都代表了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歌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以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充满关心、同情的情感。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杜甫的《岁暮》。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杜甫、刘禹锡等的诗歌,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9年四川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这类诗歌容易出现典故,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的伤感。诗歌都是言志的,作品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果能注意到诗人的创作风格,这对高考试题的整体把握是有帮助的。

三、抓意象,观意境,悟情感。

古代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古代诗歌的意象既可指人物,又可指景物。它往往创造一种情调,营造一种氛围。意象的本质就是融合诗人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则是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也只有景物的附丽才有依托。诗歌往往通过化物象为意象,勾勒逼真而鲜明的画面,构成整体性艺术形象,从而形成意境。诗歌的意境能够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在诗歌这种奇幻的意境中,读者必然同作者一同感受,一同联想,一同思考,一同愤怒,一同欢欣。原来不够明确乃至没有认识的生活哲理会得到展示,原来不甚清晰或无法表达的情感能得到抒发,读者必然能够从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满足。因此,只有引领学生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真实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才能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意象进入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让学生与诗人对话。如杜甫《登高》一诗语言相当精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十四字写出六种景物。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找出急风、高天、啸猿、清渚、白沙、飞鸟这六种景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这些景物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通过展开想象,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从而领悟出全诗的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学生在弄清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全诗的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意象,从而理解这些意象所营造的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苦。

在高考试题中,通过“分析意境型”的模式来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考查“折柳”,学生只要抓住“折柳”表达的是离别之意,就能分析出诗人是听到“折柳”曲后所引起的思乡之情。2003年春季高考韦应物《闻雁》、《害塘》二首考查“雁”意象。只要抓住“雁”能回巢,而诗人却正远离故乡,就能明确这两首诗所抒发皆为思乡之情。也有些高考题只是单纯考查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陈与义《送人归京师》考查“子规”意象的含义。其他如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第二小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周朴《春日秦国怀古》第一小题,等等。可见,只有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古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课堂教学与高考试题考查模式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新的收获,让古代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薛金星.十年高考试题全解.语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

[2]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3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1.

[5]迟桂凤.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J].语文天地, 2011, (11) .

篇6:人教版必修四英语单元复习资料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高中英语课程还强调要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 拓宽学习渠道, 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同时, 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基于以上说明, 本课将Warming-up和Reading进行整合, 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了结伟人的优秀品质, 并进一步学习曼德拉作为领袖人物的非凡魅力, 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同时, 本课设计了各种活动, 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分组合作,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中必修第一册的第五单元, 中心话题是“伟人的品格”。本课内容是“伊莱亚斯的故事”, 借穷苦的黑人工人伊莱亚斯的口吻, 叙述发生在他身边的纳尔逊·曼德拉的故事。这样的写法有别于惯常所采用的平铺直叙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能从伊莱亚斯普通的话语中感受曼德拉的伟大。课文是词汇、语法和文化的载体, 文章中大量定语从句的出现, 也给初步学生留下了直观的印象, 为后面的语法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们对曼德拉都有所了解。因此,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已知引出更多的未知, 并通过对文章的分析, 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曼德拉的伟大之处。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Help students learn the structure and thecontent of the reading.

Help students learn and understand somediffi cult sentences:

a. The last thirty years have seen the greatestnumber of laws stopping our rights and progress.

b. We were put into a position in which we hadeither to accept 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 fi ght thegovernment.

2.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ong anddiffi cult sentences in two ways:

a. fi nding the new meaning of a learned word

b. breaking down a long sentence with anattributive clause into two short sentences

I n s t r u c t t h e s t u d e n t s t o l e a r n t h e h i d d e nmessages through careful reading.

3. Instruct students to observe, experience, thinkand explore using task-based teaching.

Instruct students to lear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from plain statement and think about the root ofproblems.

4.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thestudents must fi rst be willing to learn.

Students should learn the good qualities ofMandela and apply them to daily life.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Some diffi cult sentences in the reading.

How to analyse and understand the article.

(二) 教学难点

1. How to analyse a long and diffi cult sentence.

2. The strategies of understanding an article.

五、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学习目标展示 (30’’)

Learning aims:

1. To learn about Elias’ life and great qualities ofMandela.

2. To understand long and diffi cult sentences inthe passage.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步骤2:导入 (4’30’’)

Show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or great people.The students are free to choose any person they like, say whether he is famous or great and present thereasons.

Show the students a sentence structure to helpthem:

In my opinion, he is a famous/ great person, because…

After the students’ presentation, show them apicture of another great person-Nelson Mandela.Ask them what they know about him and show someinformation about him.

He spent 67 years struggling for the equal rightsof the black, including 27 years in prison.

He won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1993.

He was the fi rst black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July, 18th every year is International NelsonMandela Day.

设计意图:用几幅学生熟知的人物图片导入文章,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3:阅读理解 (30’)

1. Read paragraph 1 and predict the generalidea of the passage:

A. Mandela’s growing experience.

B. Elias’ working experience.

C. How Elias changed with Mandela’s help.

设计意图:通过读第一段预测大意的任务, 让学生了解多数情况下文章的结构, 以及如何快速获取文章大意。学生们读完第一段后, 并不给出答案, 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2. Read paragraph 2 quickly and fi nd out thetopic sentence:

Answer: I needed his help because I had verylittle education.

From Elias’ bad situation, draw a conclusion thatblack people’s situation was bad.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black people’s lifeand introduce more.

设计意图:在利用主题句来总结此段段意的同时, 让学生了解伊莱亚斯的状况;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斗争胜利前整个黑人群体的悲惨遭遇, 从而从侧面理解曼德拉的伟大。

3.Read paragraph 3&4 carefully and fi ll in the form.

There are many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in these two paragraphs. Before reading the twoparagraphs,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analyselong and diffi cult sentences.

设计意图:这两段中的长难句比较多, 因此在学生阅读前应该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长难句, 为阅读扫清障碍。

a. The last thirty years have seen the greatest number of laws stopping our rights and progress, …

Paraphrase this sentence: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there have been a great number of laws stopping our rights and progress, …

Exercises:

(1) The golden week has seen a sharp increasein tourists.

答案:In the golden week, there has been a sharpincrease in tourists.

(2) Last thirteen years has seen big changes ofHan Han.

答案:In last thirteen years, there have been bigchanges of Han Han.

设计意图:旧词新意是学生无法理解句子的关键原因。在这里不仅要讲解词义, 关键是要把含有该词的句子变为另外一个简单的句式,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看图片变句式的情景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 进一步掌握并巩固新方法。图片的设计时尚、实用、新颖、有趣且贴近学生的生活。

b. We were put into a position in which wehad either to accept 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fi ght the government.

Sentence one: We were put into a position.

Sentence two: In that position we had to accept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 fi ght the government.

Exercieses:

(1) Shijiazhuang No.1 Middle School is a schoolin which many famous people studied.

答案:Sentence one: Shijiazhuang No. 1 MiddleSchool is a school.

Sentence two: Many famous people studied inthis school.

(2) November 11 will be the lucky day when GuoJingjing and Huo Qigang will get married.

答案:Sentence one: November 11 will be the lucky day.

Sentence two: On that day Guo Jingjing and HuoQigang will get married.

设计意图:用拆分法将含有定语从句的长难句分成两个单独的句子可以使句子变得容易理解。通过看图片变句式的情景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 进一步掌握并巩固新方法。图片的设计时尚、实用、新颖、有趣且贴近学生的生活。

After reading the two paragraphs, let the studentsfi ll in the form.

答案:

1. papers

2. the ANC Youth League; active, brave, wise

3. attack; violence; brave, determined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曼德拉的话语和做法里体会曼德拉的美好品质。

4. Read paragraph 5 carefully and fi ll in the blanks.

Why did Elias help Mandela to blow up buildings?Because he knew it would help them _____ _________ of making black and white people ______.

答案:achieve their dream; equal

5. Complete the chart (group work) .

After fi nishing the chart, draw a conclusion:

Elias changed from a ____, _____, _____ workerinto a _____ fi ghter with Mandela’s help. And checkthe students’ prediction.

答案:poor, worried, helpless; determined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对每一段含义的理解作铺垫, 学生可以更好地从整体上文章的内容, 有助于学生更深层地理解文章, 以及曼德拉所起的作用和他个人的品质。

步骤4:语言总结输出 (5’ )

What kind of person is Nelson Mandela? Whatcan we learn from him?

Some adjectives will be offered to help thestudents: determined; wise; active; generous; brave;selfl ess; devoted; active.

设计意图:语言表达部分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首先, 播放潘基文在曼德拉国际日发表的演讲, 让学生回顾曼德拉一生感人的事迹;然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曼德拉的认识, 以及自已的收获。目的是:

1. 把语言知识和励志教育结合在一起。激励学生要有远大理想, 胸怀国家, 并为理想努力拼搏。

2. 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

步骤5:布置作业 (1’)

1. Must: Retell the story of Elias using the third person.

Tips:

Who was Elias?

How did he meet Nelson Mandela?

What did he do later?

Why did he do that?

2. Optional: Make a poster about Mandela byyourself using what we’ve learnt.

设计意图:必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和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力求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选做作业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 扩大并加深他们对曼德拉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学生在课上所表现出来的文章理解的具体情况;学生对曼德拉伟大品质的理解情况, 以及能否具体清楚的表达出来;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意识, 学习任务的完成度、小组活动的参与度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上一篇:腊八节送朋友的短信祝福语下一篇:如何衡量员工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