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管理方案

2024-06-21

妇幼保健管理方案(共6篇)

篇1:妇幼保健管理方案

固卫[2012]39号

固原市卫生局关于印发

《固原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实施方案》和《固原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市直有关医药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妇女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促进和加强妇幼保健业务,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我局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结合固原实际,制定了《固原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和《固原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固原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

行)

附件2:固原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

二Ο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 印发

妇幼保健

方案

通知

抄送:自治区卫生厅妇社处,本局各局长

附件1:

固原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市项目开展情况,现制定《固原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总目标:通过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的实施,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及时发现高危儿、体弱儿,通过逐级转诊、动态管理、有效干预,保障儿童健康。

具体目标:到2012年底 1.新生儿访视率≥95% 2.儿童健康管理率≥95%; 3.儿童系统管理率≥90%

二、服务范围和对象

固原市辖区内居住的所有0-6岁儿童(含流动人口)。

三、服务机构

0-3岁儿童家长可根据户口所在地管理的,在本地建立健康档案,在外长期居住的儿童,由家长在户口所在地辖区开具健康管理委托书,在相对固定在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站、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享受相应的免费服务;4-6岁儿童中,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入托儿童在托幼机构依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教育厅关于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第76号<托幼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执行。

四、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得到上级保健机构转来产妇分娩的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完整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随访表带回保存。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填写本年龄段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保存。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月龄、3、4、5、6岁时,共11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8、18、30月龄时在乡(镇)卫生院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月龄、3岁使用听性行为观察

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填写本年龄段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保存。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3~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入托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建议按时接受疫苗接种,填写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保存。

5、健康问题处理: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高危儿,营养不良、贫血等体弱儿应当建立以乡(镇)为检查点集中管理、以乡为单位每村分开登记的登记本,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向上级保健部门转诊,同时填写转诊单。因高危而增加的检查项目和次数,费用由监护人自理。

五、工作流程

1、建立健康档案:出院后家长及时持户口本,(流动人口持居委会开具的居住证明)和孩子出生证(或出生证明相关资料)。在居住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办理保健手册,同时建立健康档案,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新生儿访视:出院后7天内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访视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填写《0~6儿童保健手册》和随访记录,并将随访资料带回分类保存。

3、婴幼儿健康体检:满月、3、6、8、12、18、24、30月龄、3岁时家长持《0~6儿童保健手册》到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享受免费服务(流动儿童提供居委会开具的父亲(或母亲)居住证明和所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开具的儿童委托管理书),服务机构将每次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在保健手册,同时填写完整的随访记录分类留存。

4、学龄前儿童健康体检:4-6岁儿童中,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原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入托、入园儿童在托幼机构享受健康体检服务(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乡级负责乡级、县(区)级负责县(区)级,市级负责市级,无特殊原因不得使用其他机构的体检结果)。提供服务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在每开学前保质保量完成体检和保健手册的填写工作。各县(区)卫生局要积极与教育局协商将《0~6儿童保健手册》作为入托的必备条件之一。

5、结算:提供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每季度持体检花名册和结算,到辖区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进行结算。单各县(区)制定的0-6岁健康检查结算单,必须与结案儿童保健手册相对应

6、保健手册保存:乡(镇)卫生院将按照健康服务规范结案的儿童随访卡,结案儿童保健手册按居住地返回所属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装入居民的健康管理档案保管,结案儿童保健手册作为入学的证件由家长妥善保管。

六、组织实施

(一)明确各级职责

1、市卫生局、项目办或保健院

负责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管理、监督、指导、考核。(1)制定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监督、指导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

管理工作执行情况;

(3)定期收集、汇总、反馈信息;

(4)制定全市高危新生儿及体弱儿管理制度和流程,并组织实施。

2、县(区)卫生局、项目办或保健院

组织实施辖区内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定期进行考核。

(1)印制0-6岁儿童基本保健服务结算单,结算单统一编号并加盖各县(区)妇幼卫生项目办骑缝专用章,印制相关登记册与报表、宣传资料;

(2)设计《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样本,信息包含儿童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及卫生部0-6岁儿童保健服务规范所要求的内容;

(3)统一设计0-6岁儿童基本保健服务结算单及高危儿、体弱儿转诊卡。

(4)举办0-6岁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班;(5)组织开展宣传工作;(6)负责信息报送、反馈工作;

(7)监督考核辖区内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开展情况;(8)对高危新生儿及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定期随访,对危重患儿及时转诊;

(9)负责资金管理及报账工作。

3、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

(1)专人负责《儿童保健手册》及保健服务结算单的领取、发放、登记工作;

(2)为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体弱儿的初筛、转诊、随访,按时统计上报有关

信息;

(3)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建立0-6岁儿童健康档案。

(4)负责《儿童保健手册》的回收存档。

4、村卫生室

(1)对本辖区内0-6岁儿童信息进行摸底,将相关信息上报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

(2)按时到新生儿家中完成出院后7天内访视工作,建立、发放《0~6岁儿童保健手册》,并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

(二)保障服务能力

继续开展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乡(镇)卫生院必须设立儿童保健门诊,配备必要的保健设备及人员,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建设,确保服务质量。

(三)设计印制保健手册

保健手册是提供服务的依据,各县(区)保健院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托幼机构管理办法》要求,统一修订《0-6岁儿童保健手册》。

(四)加大项目宣传力度

各级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要根据新规范要求修订宣传内容,积极协同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公示服务内容、工作流程,提高群众知晓率,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服务。

(五)人员培训

各县(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儿童保健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班,提高基层专业人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六)开展项目督导与评估

定期进行项目督导与考核,了解其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评价工作实施效果,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1、督导内容:服务数量质量、组织管理、工作流程、经费管理、信息管理、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等。

2、督导方法: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文件和资料、随机访谈、现场查看等方式。督导组人员由卫生、财政、妇联及项目办等管理人员、儿科及儿童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3、督导次数:市级督导每半年一次,督导范围覆盖全市各县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必查,每县区随机抽查不少于两个乡卫生院或社区,每乡随机抽查两个村;县区级督导每年不少于四次,督导范围保证每年覆盖辖区内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每乡(镇)随机抽查两个村卫生室。

七、资金管理

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资金根据自治区卫生厅、财政厅[2011]21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县(区)财政统一安排,从人均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列支,从资金总额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资金,由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建立专帐,专款专用,用于提供0-6岁儿童免费保健服务及组织管理、监督考核、人员培训、宣传等。

八、信息管理

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项目报表审核、指导、汇总、上报、反馈工作,各县(区)妇幼项目或保健院于1、4、7、10月10号前上报上一季度儿童健康管理季报表至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

附件2:

固原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结合我市项目开展情况,现制定《固原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总目标:通过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的实施,提高孕产妇系统 管理率,及时发现高危孕产妇,通过逐级转诊、动态管理有效干预,保障妇女健康。

具体目标:到2012年底 1.早孕建册率≥95%; 2.产前健康管理率≥90%; 3.产后访视率≥95%

二、服务范围与对象

固原市辖区内居住的所有孕产妇(含流动人口)。

三、服务机构

原则上孕产妇选择所在辖区内有资质的县(区)、乡(镇)级医疗保健机构享受相应免费服务,其它需要在辖区外享受管理的,需开具所在辖区的委托管理书方可享受免费服务。

四、服务内容

(一)孕早期健康管理: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

1、孕12周前在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建立台账完成基础信息登记。

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3、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4、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1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填写转诊三联单,并报告县(区)保健所备案。

(三)孕晚期健康管理:

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督促辖区内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

随访,确定分娩机构,追踪检查结果。

2、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3、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并在及时随访转诊结果。

(四)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根据产后修养的住址做好明确的分工,应于出院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1、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

3、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4、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分娩产妇到县(区)级助产机构或原分娩机构检查。

2、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3、对产妇应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儿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六)高危孕产妇管理:高危孕产妇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管理,增加的检查次数和检查项目,费用自理。

五、服务流程

1、摸底告知:村卫生室对本辖区妊娠12周内的孕妇进行摸底,告之其在孕12周之前及时去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办理孕产妇保健手册。

2、建立孕产妇健康档案、办理结算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服务对象(常住人口提供早孕诊断证明和身份证,流动人口提供早孕诊断证明和所辖区开具所在辖区的委托管理书、居委会开具的居住证明),发放孕产妇保健手册,填写第一次随访服务记录表,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3、孕早期和孕中期检查:孕妇持保健手册选择本辖区有资质的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检查。提供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在保健手册中,并建议到孕妇健康手册发放机构,进行2-5次产前随访服务,填写随访记录表保存。孕妇健康手册由孕妇妥善保管,丢失后补办必须回原保健机构办理,并交纳相应得手续费和检查费。

4、孕晚期随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督促辖区内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追踪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将其记录在孕产妇保健登记表中的第4次和第5次随访记录表(详见国家规范),确定分娩机构,发放农村孕产妇分娩救助卡。

5、住院分娩:孕妇持保健手册住院分娩,助产机构负责填写分娩记录栏及产后3天访视栏,同时将产妇分娩的基本信息在星期二、四、六上午10时前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向所属县(区)

报送,县、乡级助产机构向所属县(区)的公共邮箱发送,市级助产机构发送固原市保健院公共的邮箱(登记表样附后),由各县(区)保健所自查。

6、产后访视:访视人员在产妇出院后3-7天完成产后访视,将访视结果填写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填写产后访视记录表带回保存。

7、产后42天体检:助产机构根据产妇当时的分娩情况,决定产妇产后42天健康体检的地点,保健人员督促产妇持保健手册到所辖区保健机构进行健康体检,进行健康体检时,检查机构负责填写、回收保健手册,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提前收回保健手册。

8、结算:提供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每季度持收取的结算单,到辖区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县区妇幼保健院)进行结算。单各县(区)制定的孕产妇健康管理结算单,必须与结案母子保健手册相对应。

9、保健手册保存:各级保健机构将回收的结案孕产妇保健手册按居住地返回所属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保管。

六、组织实施

(一)明确各级职责

1、市卫生局、项目办或保健院

负责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管理、监督、指导、考核。(1)制定全市基本公共卫生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2)监督、指导全市基本公共卫生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3)定期收集、汇总、反馈信息;

2、县(区)卫生局、项目办或保健所

组织实施辖区内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定期进行考核。(1)印制孕产妇基本保健服务结算单,统一编号并加盖妇幼卫生项目办专用章;印制相关登记册与报表、宣传资料;

(2)举办项目培训会;(3)组织开展宣传工作;

(4)设计、印制《孕产妇保健手册》,信息包含孕妇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及卫生部孕产妇保健服务规范所要求的内容;

(5)设计孕产妇基本保健服务结算单(6)负责信息报送、反馈工作;

(7)监督考核辖区内孕产妇保健服务工作开展情况;(8)县(区)妇幼保健院负责高危孕妇管理;(9)负责资金管理及报账工作。

3、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

(1)专人负责《孕产妇保健手册》及《服务结算单》的领取、发放、登记工作;

(2)为孕产妇免费提供2次孕早期检查,2次孕中期检查,2次孕晚期随访,高危孕产妇初筛、转诊、随访,1次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服务(产后访视工作可下移至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收取相应的服务结算单;

(3)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基本情况,建立孕产妇健康档案,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4)负责《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回收存档。

4、村卫生室

(1)对本辖区内孕妇进行摸底,将相关信息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2)督促怀孕妇女及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及产前检查、住院分娩;

(3)根据村医业务能力可提供1次免费产后访视服务,同时收取服务结算单。

5、孕产妇保健服务机构

提供孕产期基本保健服务的机构应配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具有资质的人员,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内容的要求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并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的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并上报相关信息数据。

(二)保障服务能力

进一步规范全市产科质量建设工作,提高各级助产机构服务能力,尤其是要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建设,配备必要的保健设备及人员,确保服务质量。

(三)设计印制保健手册。

保健手册是提供服务的依据,各县(区)妇幼保健院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统一修订、制定《孕产妇保健手册》。

(四)加大项目宣传力度

各级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实施方案的要求修改宣传内容,积极协同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公示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向群众宣传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提高群众知晓率,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服务。

(五)人员培训

各县(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妇女保健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班,提高基层专业人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六)开展项目督导与评估

定期进行督导与考核,了解其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评价工作实施效果,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1、督导内容:服务数量质量、组织管理、工作流程、经费管理、信息管理、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等。

2、督导方法:查阅文件和资料、随即访谈、现场查看等方式。督导组人员由项目管理人员、产科及妇女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3、督导次数:市级督导每半年一次,督导范围覆盖全市各县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必查,每县区随机抽查不少于两个乡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乡随机抽查两个村或社区;县区级督导每年不少于四次,督导范围保证每年覆盖辖区内所有乡镇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乡或社区卫生服务站随机抽查两个村。

七、资金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资金按照自治区“四免一救助”政策、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县(区)财政统一安排,列支。由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建立专帐、专款专用,用于提供孕产妇免费保健服务的补助。

八、信息管理

各县(区)妇幼项目办或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报表审核、指导、汇总、上报、反馈工作,并于1、4、7、10月5号前将上报上一季度季报表至市妇幼保健院。

篇2:妇幼保健管理方案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落实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院、科两级责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作为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二、成立院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管理下执行相关任务。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由医疗机构分管院长担任,其成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医务处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1、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

3、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4、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5、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6、落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下设十二大质控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制订本科室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3、制订本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

4、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5、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诊疗常规及指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6、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四、健全医疗质量保障

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权利,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恪守职业道德,认真遵守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要求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3、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和药事质量管理,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推行临床药师制,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处方点评、药学监护等合理用药管理方面的作用。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

4、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并实施护理相关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护理指南;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方法,持续改善护理质量。

5、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促进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6、完善门急诊管理制度,规范门急诊质量管理,加强门急诊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保证门急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把门急诊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内容。

7、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的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8、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建立并实施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五、加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1、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重视专科协同发展,制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行“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临床技术创新性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专科临床服务能力与水平。

2、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本机构单病种管理的指标体系,制订单病种医疗质量参考标准,促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

3、定期开展患者和员工满意度监测,努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员工执业感受。

4、开展全过程成本精确管理,加强成本核算、过程控制、细节管理和量化分析,不断优化投入产出比,努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5、强化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使信息化工作满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完善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安全。

六、加强医疗安全风险防范

1、建立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

2、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

3、建立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医疗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加强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安全与风险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4、引进医疗意外保险等风险分担形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制订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完善投诉管理,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篇3:母猪产房管理要点及保健方案

1 产房管理关键控制点

1.1 分娩疼痛的影响

母猪分娩是一个疼痛并产生应激的过程。所有动物的分娩都会引起剧烈疼痛, 研究显示, 母猪分娩前后可以检测到体内C反应蛋白和结合珠蛋白浓度上升, 这些现象提示机体发生炎症和组织损伤, 也就毫无疑问会出现疼痛的症状。通常情况下, 初产母猪的分娩疼痛要高于经产母猪, 而且母猪的产程越长, 分娩疼痛也越严重。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条件下, 生产应激频繁, 母猪的母性行为受到限制, 精神处于紧张状态, 因而疼痛会加剧。还有一些学者指出母猪分娩时所产生的内分泌激素如催产素、前列腺素等以及外源的缩宫素都是致痛物质, 综上这些原因不难推测母猪在产仔过程中痛苦不堪。

分娩疼痛不仅仅对动物福利有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母猪的生产。首先, 疼痛会抑制催产素的释放, 因此会降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以及延迟初乳的分泌。其次, 一部分母猪产程的延长由疼痛引起, 初产母猪表现得更为突出。有报道称分娩疼痛会降低产力, 加速母猪体力的消耗, 从而增加难产和死胎。疼痛本身作为一种应激, 给母猪带来应激负反应, 使母猪生理负担加重, 出现代谢紊乱和情绪波动。国外大部分管理者认为, 在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对母猪进行镇痛是必须的, 其对于促进恢复母猪健康和减少产程中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分娩的生理过渡

母猪分娩的生理状态很复杂, 由分娩状态过渡到哺乳状态是一种巨变。首先, 母猪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各系统和内分泌功能也逐渐恢复到非孕状态, 与妊娠相关的代谢途径终止, 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需要排出, 产后母猪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活动自然降低。其次, 因为产程中的疼痛、应激、体能消耗等原因, 母猪胃肠活动功能减弱, 体内营养物质难以消化, 其抗病及抗应激能力下降。

母猪的生理波动可能造成内毒素蓄积、短期的消化不良和暂时的营养缺乏, 针对母猪分娩前后的这种生理状况, 需要在母猪产程中进行代谢调节, 帮助母猪实现生理过渡。目前, 猪场都提倡在产仔过程中输液, 输液的益处有很多, 其最大目的是预防母猪产后感染和调节代谢紊乱, 常用药物有VC、VB1、镇痛药及抗生素等,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分娩应激, 消减疼痛, 确保水盐代谢平衡, 促进体内物质消化, 有利于母猪排出毒素, 补充产能, 从而缩短产程, 预防感染。

1.3 抗菌消炎与彻底清宫

抗菌消炎和彻底清宫是预防母猪产后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虽然我们不提倡对母猪过量使用抗生素, 但在产仔阶段, 母猪存在实质性的损伤时,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仍是抗菌消炎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清宫, 是否能作为一个常规的预防感染的手段?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常见的子宫冲洗与彻底清宫的区别。子宫冲洗是在产后子宫颈张开时, 用抗生素或消毒液进行灌注冲洗, 目的是局部消炎, 但因为子宫的特殊结构和操作的局限性而存在许多弊病, 洗而不净,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彻底清宫则是通过使用子宫灌注液, 活化子宫机能, 增强子宫净化机制, 促进恶露和子宫内垃圾的排出, 最大程度上杜绝胎衣滞留, 防止细菌感染, 预防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彻底清宫事实上是促进子宫的净化与恢复机能, 并没有破坏母猪天然的生理机制, 加之母猪产后的子宫状态不能通过临床观察, 而生产中猪场隐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达60%以上, 故原则上需要对每1头母猪进行产后清宫, 而不仅仅局限于人工助产的母猪。

1.4 母猪的产房应激

现代化管理模式带来的生产应激正在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 这在产房管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前限饲会使母猪在产仔的时候因饥饿而感到不安;限位饲养因为限制了母猪母性的发挥, 使母猪与生俱来的产仔行为发生改变, 其精神和行为也均受到影响;因为母猪对高温特别敏感, 炎热的天气会给母猪带来严重热应激;产仔时的难产以及分娩本身都是强应激。文利新等人首次提出母猪的各个生殖环节均会产生应激, 并通过监测母猪体内的生化指标得以佐证。常规的管理措施如注射、清洁、抓捕仔猪等也都会给母猪带来惊吓, 更有部分饲养员会进行粗暴的日常管理。

母猪的产房应激大多是客观存在的, 不能单纯把它看成一种疾病, 也不能归咎于管理失误, 在一定程度上应激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某种程度上生产水平越高, 产房应激越严重。不能忽视的是生产应激造成了许多问题:分娩时的应激会延长母猪的产仔时间;热应激使母猪采食量降低、泌乳量下降;长期的应激反应会消耗机体的储备, 造成繁殖所需营养和能量的缺失, 而使母猪繁殖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 严重时甚至出现死亡。因此, 产房阶段对母猪进行抗应激处理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保健, 产房抗应激比抗感染更能够保障母猪的健康和产能。

2 产房“四加一”保健方案及应用

以上几个产房问题在猪场是普遍存在的, 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对母猪的健康和产能产生负面影响, 是引起母猪产后感染和过分失重的直接原因, 因此我们在管理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有针对性地积极应对。笔者所在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母猪健康管理和生殖保健, 经过临床实践,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产房“四加一”保健方案, 将之应用于猪场, 取得了良好的保健效果, 尤其表现在控制母猪生殖道炎症、促进母猪正常采食、防止掉膘、提高母猪泌乳及减少繁殖障碍等方面。

“四加一”保健方案中“四”是指4种药物, 包括镇痛剂、生理调节剂、抗生素及清宫剂, 它们共同对母猪的产仔过程及产后健康进行保护, 更加全面地控制了母猪的产后感染;“一”则是1种抗应激保健剂, 它降低了应激及负反应对母猪的危害, 同时提高了母猪的产能。

产房“四加一”保健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为:母猪产仔时使用镇痛药物“母乃安” (主要成分:穿心莲等) , 产程1针, 产后第2天和第3天各1针;产仔输液时在糖盐水中加入生理调节剂“佳能” (主要成分:复合维生素B) 20毫升;产仔当天及产后第2、3天各肌注“产炎康” (主要成分:甲磺酸培氟沙星) 1次, 抗菌消炎;母猪产后24小时内子宫灌注“净宫宝” (主要成分:黄芪、当归、白术) 50~100毫升, 彻底清宫。母猪产前7天至断奶阶段, 在母猪日粮中添加“青春宝” (母猪抗应激预混合饲料) 0.4%, 起到高效抗应激, 提高采食, 增加泌乳, 减少掉膘的作用。

篇4:妇幼保健管理方案

一、 提高免疫力,抵抗常见多发病。如感冒,属常见病,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体弱、多病、对营养的吸收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力低等,因此对外来的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也随之降低,从而使得老年人成为感冒的高发人群。感冒从临床上讲,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包括病原体和诱发病因素。病原体以病毒感染为多,细菌感染为少,也可先后发生,在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化脓性感染。感冒的发生与发展,不但取决于侵入机体病原体种类、数量,还与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的感冒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老年人感冒痊愈速度慢,由于忽视它甚至可以引发其他重要疾病。如肺炎、肺脓肿等。因此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非常重要。

时间晶体“全蒜”软胶囊,包含水溶性和脂溶性全蒜物质。全蒜物质广谱抗菌,除了针对各种细菌,还包括目前抗生素也无法控制的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全蒜物质抗菌作用持久稳定,不会产生耐药问题。同时全蒜制剂来自纯天然植物,抗菌效果好,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总之,大蒜本身含有的物质,在免疫方面威力强大,足以成为“身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指挥官”。

二、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安全。比如感染性腹泻,是常见的肠道疾病,由细菌、病毒或者寄生虫由口而入引起。中老年人应当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防止病从口入。而全蒜制品有强烈的杀菌、抗感染作用,对中老年朋友饮食安全有辅助作用。

三、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由于天气冷暖变化频繁,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吃蒜制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蒜中所含的活性物质不仅能够改善血液的流动,同时能够促使血管扩张,并以此调节血压。

四、科学全面地进行营养调理,平衡营养。中老年人还容易发生骨关节炎、便秘、失眠、记忆减退、疲劳等症状,中老年朋友要注意生活规律性,饮食合理性和营养的全面性,并适当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这样有助于锻炼大脑思维,如下棋、弹奏乐器、唱歌舞蹈等。可以选择吃一些蒜制品,它所含的活性物质和营养物质也有助于预防这些症状,促进中老年人健康,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5:妇幼保健管理方案

【技术】母猪产房管理要点及保健方案

《今日养猪业》——做中国一流的专业养猪杂志!!目前,猪场的产房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母猪产后三联症、无乳或少乳、采食量不佳及掉膘严重等状况都令管理者们头疼不已。我们之前讨论过母猪的产房之殇,非常清楚产后感染以及过分失重是引发母猪繁殖障碍的根源,但即使是非常优秀的猪场,这些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为仅仅通过营养调控管理的方法难以奏效,本文笔者就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相关药物保健方案的实施和应用效果。1 产房管理关键控制点1.1 分娩疼痛的影响母猪分娩是一个疼痛并产生应激的过程。所有动物的分娩都会引起剧烈疼痛,研究显示,母猪分娩前后可以检测到体内C反应蛋白和结合珠蛋白浓度上升,这些现象提示机体发生炎症和组织损伤,也就毫无疑问会出现疼痛的症状。通常情况下,初产母猪的分娩疼痛要高于经产母猪,而且母猪的产程越长,分娩疼痛也越严重。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条件下,生产应激频繁,母猪的母性行为受到限制,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因而疼痛会加剧。还有一些学者指出母猪分娩时所产生的内分泌激素如催产素、前列腺素等以及外源的缩宫素都是致痛物质,综上这些原因不难推测母猪在产仔过程中痛苦不堪。分娩疼痛不仅仅对动物福利有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母猪的生产。首先,疼痛会抑制催产素的释放,因此会降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以及延迟初乳的分泌。其次,一部分母猪产程的延长由疼痛引起,初产母猪表现得更为突出。有报道称分娩疼痛会降低产力,加速母猪体力的消耗,从而增加难产和死胎。疼痛本身作为一种应激,给母猪带来应激负反应,使母猪生理负担加重,出现代谢紊乱和情绪波动。国外大部分管理者认为,在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对母猪进行镇痛是必须的,其对于促进恢复母猪健康和减少产程中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1.2 分娩的生理过渡母猪分娩的生理状态很复杂,由分娩状态过渡到哺乳状态是一种巨变。首先,母猪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各系统和内分泌功能也逐渐恢复到非孕状态,与妊娠相关的代谢途径终止,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需要排出,产后母猪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活动自然降低。其次,因为产程中的疼痛、应激、体能消耗等原因,母猪胃肠活动功能减弱,体内营养物质难以消化,其抗病及抗应激能力下降。母猪的生理波动可能造成内毒素蓄积、短期的消化不良和暂时的营养缺乏,针对母猪分娩前后的这种生理状况,需要在母猪产程中进行代谢调节,帮助母猪实现生理过渡。目前,猪场都提倡在产仔过程中输液,输液的益处有很多,其最大目的是预防母猪产后感染和调节代谢紊乱,常用药物有VC、VB1、镇痛药及抗生素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分娩应激,消减疼痛,确保水盐代谢平衡,促进体内物质消化,有利于母猪排出毒素,补充产能,从而缩短产程,预防感染。1.3 抗菌消炎与彻底清宫抗菌消炎和彻底清宫是预防母猪产后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虽然我们不提倡对母猪过量使用抗生素,但在产仔阶段,母猪存在实质性的损伤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仍是抗菌消炎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清宫,是否能作为一个常规的预防感染的手段?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常见的子宫冲洗与彻底清宫的区别。子宫冲洗是在产后子宫颈张开时,用抗生素或消毒液进行灌注冲洗,目的是局部消炎,但因为子宫的特殊结构和操作的局限性而存在许多弊病,洗而不净,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彻底清宫则是通过使用子宫灌注液,活化子宫机能,增强子宫净化机制,促进恶露和子宫内垃圾的排出,最大程度上杜绝胎衣滞留,防止细菌感染,预防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彻底清宫事实上是促进子宫的净化与恢复机能,并没有破坏母猪天然的生理机制,加之母猪产后的子宫状态不能通过临床观察,而生产中猪场隐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达60%以上,故原则上需要对每1头母猪进行产后清宫,而不仅仅局限于人工助产的母猪。1.4 母猪的产房应激现代化管理模式带来的生产应激正在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这在产房管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前限饲会使母猪在产仔的时候因饥饿而感到不安;限位饲养因为限制了母猪母性的发挥,使母猪与生俱来的产仔行为发生改变,其精神和行为也均受到影响;因为母猪对高温特别敏感,炎热的天气会给母猪带来严重热应激;产仔时的难产以及分娩本身都是强应激。文利新等人首次提出母猪的各个生殖环节均会产生应激,并通过监测母猪体内的生化指标得以佐证。常规的管理措施如注射、清洁、抓捕仔猪等也都会给母猪带来惊吓,更有部分饲养员会进行粗暴的日常管理。母猪的产房应激大多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单纯把它看成一种疾病,也不能归咎于管理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应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某种程度上生产水平越高,产房应激越严重。不能忽视的是生产应激造成了许多问题:分娩时的应激会延长母猪的产仔时间;热应激使母猪采食量降低、泌乳量下降;长期的应激反应会消耗机体的储备,造成繁殖所需营养和能量的缺失,而使母猪繁殖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死亡。因此,产房阶段对母猪进行抗应激处理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保健,产房抗应激比抗感染更能够保障母猪的健康和产能。2 产房“四加一”保健方案及应用以上几个产房问题在猪场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对母猪的健康和产能产生负面影响,是引起母猪产后感染和过分失重的直接原因,因此我们在管理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积极应对。笔者所在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母猪健康管理和生殖保健,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产房“四加一”保健方案,将之应用于猪场,取得了良好的保健效果,尤其表现在控制母猪生殖道炎症、促进母猪正常采食、防止掉膘、提高母猪泌乳及减少繁殖障碍等方面。“四加一”保健方案中“四”是指4种药物,包括镇痛剂、生理调节剂、抗生素及清宫剂,它们共同对母猪的产仔过程及产后健康进行保护,更加全面地控制了母猪的产后感染;“一”则是1种抗应激保健剂,它降低了应激及负反应对母猪的危害,同时提高了母猪的产能。产房“四加一”保健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为:母猪产仔时使用镇痛药物“母乃安”(主要成分:穿心莲等),产程1针,产后第2 d和第3 d各1针;产仔输液时在糖盐水中加入生理调节剂“佳能”(主要成分:复合维生素B)20 mL;产仔当天及产后第2、3 d各肌注“产炎康”(主要成分:甲磺酸培氟沙星)1次,抗菌消炎;母猪产后24 h内子宫灌注“净宫宝”(主要成分:黄芪、当归、白术)50~100 mL,彻底清宫。母猪产前7 d至断奶阶段,在母猪日粮中添加“青春宝”(母猪抗应激预混合饲料)0.4%,起到高效抗应激,提高采食,增加泌乳,减少掉膘的作用。通过以上整体方案的应用,母猪的分娩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母猪更加镇定,起卧不安的现象减少,呼吸均匀;胎儿娩出变得容易,母猪产仔更顺利,产程缩短,平均产仔时间减少1.35 h;母猪产后食欲正常,采食量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初乳充足,产后高温或食欲下降的母猪相对减少68.3%;母猪全期泌乳量提高了22.1%,哺乳期采食量提高了18.3%,哺乳期失重相对减少9.8 kg。整体方案的实施使母猪产房阶段“无炎症”和“不掉膘”成为可能,从而能够保障母猪正常的繁殖周期,减少非正常淘汰,使得大部分母猪产房阶段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善,母猪群体可持续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本文章来源本刊杂志《今日养猪业》

篇6:妇幼保健管理方案

医院优质的服务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切实搞好我院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儿童保健质量,不断强化、完善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保证我院在医疗、保健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保健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一、坚持妇幼方针政策,贯彻《母婴保健法》 妇幼保健工作必须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保健为中心是这一方针的核心,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具有丰富的内涵;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是这一方针的基础,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面向基层,面向群体体现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二、强化技术培训管理

1、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母婴保健的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

(二)婚前医学检查;

(三)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

(四)助产技术;

(五)实施医学上需要的节育手术;

(六)新生儿疾病筛查;

(七)有关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服务。

2、母婴保健法第七条所称婚前卫生指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性卫生的保健和教育;

(二)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

(三)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影响等孕前保健知识;

(四)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五)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

(六)其他生殖健康知识。

3、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产妇提供下列医疗保健服务:

(一)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二)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三)对高危孕妇进行重点监护、随访和医疗保健服务;

(四)为孕产妇提供安全分娩技术服务;

(五)定期进行产后访视,指导产妇科学喂养婴儿;

(六)提供避孕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七)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

(八)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

4、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对其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的;

(三)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四)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

(五)初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5、婴儿保健

(一)国家推行母乳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实行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实施母乳喂养提供技术指导,为住院分娩的产妇提供必要的母乳喂养条件。

(二)新生儿出生后,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新生儿建立保健卡,并定期对新生儿提供家庭访视,对婴幼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等服务。

(三)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医疗保健服务。

(四)妇幼保健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及有关规定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进行指导、监测;托儿所、幼儿园应当按照本办法及有关规定,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三、严格质量控制,加强考核机制

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依法从事母婴保健工作范围内的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等专项技术服务,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实施许可,并核发相应的许可证书;对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母婴保健工作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保健技术把关制度,如母婴保健技术、计生服务技术等。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五)保健科室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实行每月一质控、一总结、一分析。

(六)全院每月一次保健督导监督考核。

四、罚 则

1、医疗、保健机构或者人员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许可,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手术和医学技术鉴定或者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交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2、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依法给予处分。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一)因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给当事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上一篇:中国阅读现状下一篇:某局公文处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