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伏扶贫四种模式

2024-05-08

农村光伏扶贫四种模式(精选7篇)

篇1:农村光伏扶贫四种模式

农村开展光伏扶贫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几年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星星之火”正在农村市场形成“燎原之势”,对于光伏行业来说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市场的正确走向,而农村市场则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要市场。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空前的机遇,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创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地方来说,可以增加GDP,改善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看似完美无瑕、光鲜无限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其实在农村推广与应用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假若这些问题不处理好,影响的不仅是乡亲们的收益,还可能造成人生安全的隐患。

俗话说的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农村扶贫分布式电站的设计、施工、运维也需要如此。光伏说曾去过青海格尔木60MW集中式电站的施工现场,施工方是行业比较有名气的大公司,其中不乏专业的安装、运维团队,即便这样组件隐裂、热斑等问题依旧存在。地面电站亦是如此,何况是农村那些扶贫项目以及户用型电站的安装呢?

我们接触的一些农村扶贫电站,施工方往往会请当地的乡亲们协助,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的施工指导,容易出现粗放式的施工现象,如组件任意踩踏、组件拿放方式不对,还有甚至把组件当作午休的床板˙˙˙,在他们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其实对于贫困户来说是间接的增加了电站的隐患。本指望靠光伏发电来获得收益的贫困户,因为不专业的施工,给组件造成隐裂等问题,未来将缩短了电站的寿命,直接影响用户收益。

“电站建好,就万事大吉坐享收益”,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光伏电站建设和运维同等重要,特别是那些扶贫项目,虽然在一些地区政策层面提供建设资金,前端建设、补贴都有相关的说明,但对于后期的维护却没有明确规范。我们常提到的农村地区光伏扶贫项目,主要以村级电站,规模在100-300kW为主,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光伏发电收益由村集体和贫困户按照比例分配;家用系统扶贫主要是依托贫困户屋顶和院落空地建设,规模一般在3~5kW,产权和收益归贫困户所有。

对于家用扶贫系统来说检查、清洗都相对好些,贫困户可以自行清洗,只要注意规范操作即可,但集中式的村级电站往往安装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安装好后运维往往处于空白状态,缺乏定期的检查、清洗、维修的工作。长此以往,发电收益将无法保证,寿命也会大打折扣。这与光伏扶贫的本意相违。

因此,光伏说建议在扶贫项目中可以地方可以引入智能监控、智能运维等方法,来降低后期运维工作的难度,如供应商可以对贫困户集中培训运维知识,对于村级电站村委会责任到人等,整体提高贫困户运维水平。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光伏系统中的逆变器、组件即便是二手的也可以卖个好价钱,所以许多地区的扶贫电站,屡次被小偷光顾,虽然不能偷走整个电站,但是隔三差五的拿掉块组件,偷走台逆变器,截掉段线缆,让村委会很棘手。所以对于村级扶贫电站设备防偷防盗也需要重视起来。

在农村有句警醒的话常被大家提起“电是老虎,要远离”。存在电的地方,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拿户用型的5KW的光伏发电系统为例,它产生的直流电超过220V,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是相当大的隐患。特别是光伏系统建在用户的院落的,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扶贫收益,该如何分配?有分配的地方就会有不均,对于村级扶贫电站来说分配问题依旧存在,我们撇开土地不谈,村级电站权属归村集体所有,光伏发电收益由由村集体和贫困户按比例分配,但是光伏说了解到,一些村级电站在利益的分配上存在不公,出现了该帮扶的却没有帮扶,住着洋楼开着小车的却在扶贫之内。所以说,村级电站收益如何分配?收益分配怎么样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是亟待解决。最后,光伏说想要说的是:光伏发电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未来走向,但是对于光伏电站的建设、运维、防护以及收益分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相信处理好这些问题,光伏扶贫将会在农村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真正带贫困户走出贫困。

篇2:农村光伏扶贫四种模式

从各地的扶贫政策来看,模式有以下特征:

(一)扶贫电站类型

集中式地面电站、村级电站、户用分布式电站,光伏设施农业、新农村扶贫改造。

(二)扶贫电站的资金来源及收益分配

1、企业垫资、政府支持

代表:山西

2、省扶贫办、市财政、贫困户贷款出资共建

代表:云南

此模式存在的问题:0.95元的补贴构成(0.42元国家补贴 0.37元脱硫燃煤电价 0.16元),其中,剩余0.16元补贴来源尚未确定。

3、扶贫补贴 电站出售模式

代表:广西

4、省市财政、农户多渠道自筹资金共建

代表:安徽合肥

其他采取类似模式的地区还有甘肃

5、企业先行垫资、省市财政 农户回购股份

代表:宁夏同心县

6、企业全额投资

代表:青海

7、企业和政府共建,配套建设商业光伏电站

代表:河北

具体模式:参与项目的光伏企业,可按照1:2.5的比例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和商业光伏电站,并优先安排建设规模指标,企业则拿出部分商业电站收益弥补光伏扶贫支出。项目建设中,政府还对光伏企业给予贴息等扶持。

8、政府全额投资

篇3:农村光伏扶贫四种模式

一、拓思路,在产业决策上求突破

选择好一个能结合本地特色、适合本地发展、能够为贫困村贫困群众提供稳定收入来源的产业,是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的前提。新余市充分发挥原中央苏区县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把光伏扶贫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突破口抓好抓实。一是调研论证进行筛选。在先行一步的特色产业已占领市场、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经济形势下,我市通过社会调查、召开研讨会等形式,将目光投向了已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的光伏扶贫。二是拓宽思路找准项目。一方面新余是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在光伏发电指标、政策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新余以光伏推广应用为抓手,以光伏产业发展为基础,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伏电站建设,建立健全太阳能光伏应用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光伏电站发展势头良好;另一方面光伏电站生产运营期至少20年,能够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辟稳定的增收渠道,综合考虑两者将光伏应用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的优势,选择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作为新余市现阶段产业扶贫主导产业。三是出台方案进行部署。广泛征求各县(区),市委农工部、市财政局、市发委、市民政局等相关单位意见,经市八届人民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下发了《新余市光伏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余府办发[2015]72号),为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抓关键,在项目实施上见行动

一是强化责任确保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多次组织县(区)政府及市里有关单位召开光伏工作推进会,对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资金、指标、技术、用地等难点问题进行工作部署和责任分工,积极搞好各部门、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二是落实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市里克服财政运行压力,从其他政府性资金中筹集2080万元、县(区)从产业扶贫等资金中筹集3896万元,共筹集到建站资金5976万元,采取购建和自建两种方式,启动4个总规模7.51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三是强化监督确保扶贫电站如期建成。市政府将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项目列入新余市2016年度40件民生工程之一,并列入市政府督查科督查工作内容。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县(区)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进度情况进行定期通报,以督促抓落实。目前全市电站项目建设全部完工,并已并网发电。

三、求精准,在产业增收上出成效

新余市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将电站收益精准“滴灌”到农村“无劳力、无资金、无稳定收入来源”这一“三无”特困贫困户身上,精准“滴灌”到贫困村里。一是严格收益分配。电费收入进入专项扶贫基金帐户,扶贫部门统筹考虑辖区内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需求,合理分配,确保贫困户受益。前五年,收益资金的50%用于对本县(区)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特困贫困户进行生活补助、医疗救助、就学扶助等帮扶,让“三无”特困贫困户更有尊严地生活;50%作为贫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益事业等。五年之后收益资金,全部用于县(区)“三无”特困贫困户帮扶。二是扶贫成效明显。光伏扶贫项目年产生效益约600余万元,将有9.5万人受益,其中特困贫困人口受益近3000人;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正照亮着全市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路”。

四、迎挑战,在谋划发展上想办法

篇4:基于光伏扶贫的飞地模式建设研究

关键词:光伏扶贫;飞地模式;研究

一、引言

甘肃光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全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国家能源局推进的光伏扶贫工作,是解决甘肃贫困人口“无业可扶、无力脱贫”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涉及的问题,简单介绍如下。

二、现有光伏扶贫模式

一是户用分布式发电系统,产权归贫困户所有,收益全部归贫困户。二是村级光伏电站,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少部分收益可留存为村集体公益性扶贫资金,其余部分直接分配给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三是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资产归投融资主体和投资企业共有,收益按股比分成,投融资主体按月向扶贫对象分配资产收益。

三、甘肃省“十三五”光伏扶贫规划及开展的相关工作

根据甘肃省“十三五”光伏扶贫发展规划,重点建设5万个户用分布式发电系统(包含村级光伏电站)和50座2万千瓦集中式电站,并网容量分别为15万千瓦及100万千瓦左右。2015年,甘肃省结合对安徽省光伏扶贫工作调研及本省河西地区实际,拓展光伏扶贫思路,创新光伏扶贫工作,逐步开展飞地光伏建设模式探索。甘肃省十三五光伏扶贫工程将围绕三种光伏扶贫模式,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建设模式,对于不具备村级光伏电站、集中建设光伏扶贫电站条件的地区,可考虑采取异地建设模式,即光伏飞地模式。

四、光伏飞地模式概述

光伏飞地模式指两个互相独立的, 经济有一定落差的或者资源互补性强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 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 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保障光伏飞地模式顺畅运行,合作共赢局面,两地政府部门应建立区域协调合作机制,一是建立飞入地、飞出地各级地方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对接平台。三是不定期举办合作共建洽谈会。四是要确立飞地园区开发建设的投融资体制。

五、创新甘肃光伏扶贫飞地模式及优惠模式

(一)飞地模式特点。相较于一般的飞地模式,甘肃省光伏扶贫项目的飞地扶贫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明确性,须根据甘肃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可将陇东陇中各试点县的光伏扶贫指标通过飞地模式转让调整到河西地区,参与各方均为甘肃省内市、县级地方政府,涉及产业单一,仅为光伏发电项目,不包含其他类型工业。

在合同协商基础上,光伏扶贫项目的飞地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是飞入地光伏电站企业必须优先满足飞出地带贫户的收益,保障扶贫户年度收益,其利润收益应不包含这部分扶贫资金;二是飞出地不承担飞入地项目的建设和运维费用,主要采用飞出地交给飞入地托管的管理模式,若飞出地与飞入地共同建设,飞出地应获得更大的收益分配比例与经济指标分配比例;三是各飞出地资源条件、指标情况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飞入地与各飞出地之间的谈判协商的利益分配比例不同。

(二)优惠政策探讨。飞入地应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土地供应方面,土地价格应给予优惠地价。财税优惠方面,省财政厅对飞入地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纳入中央财政贴息范围,同时,省级财政对各飞出地在飞入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给予适当支持。税收分成方面,各飞出地引入飞入地的项目产生的税收中地方留成部分,按协商比例在各级政府之间分享,并在每年年终由省级财政部门结算。指标统计方面,飞出地引入飞入地的光伏扶贫项目,自项目落地开始,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由统计部门分别纳入各自统计考核范围,指标分享比例由飞入地与飞出地自行协定。

六、光伏扶贫项目飞地模式具体实施方法

(一)未核先建光伏项目。由于河西地区弃光现象严重,未核先建光伏项目光伏装机短期内无法获取年度规模指标而不能并网,对电源企业而言,投资效率低下,若引导其承担带贫任务,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基础上,获得能源主管部门同意,将东部贫困地区的扶贫指标转移给该类项目,然后给贫困县和贫困户按照带贫指标进行转移支付,并且此类项目本体和送出工程已基本建成,转化为光伏扶贫项目即解决了指标规模的难题可很快并网发电,又可使贫困户尽快获得收益,实现多赢局面。

(二)已并网光伏电站转化为光伏扶贫项目。2015年甘肃全网光伏电站平均利用小时数偏低,弃光比例较高,在合作共赢基础上,可考虑将已并网光伏项目转化为光伏扶贫电站,提高平均利用小时数的同时,提升并网发电光伏电站项目业主的年度收益,同时实现贫困户获得收益。

(三)已有指标未并网光伏电站转化为光伏扶贫项目。依据此类项目多集中在河西地区、消纳困难、发电收益难以得到保障实际,可考虑将此类已有指标未并网光伏电站转化为光伏扶贫项,同时取得光伏特许权电站的电价保障性收购政策,实现企业、政府、贫困户共赢局面。

七、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电力电量消纳市场确定的前提下,若要提高光伏扶贫电站的收购比例,将势必挤占其他光伏项目或者其他类型电源项目的发电空间,因此转化规模也应得到有效控制,并实施类似特许权招标的管理办法在光伏企业间竞标。甘肃酒泉至湖南湘潭市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并网后可再生能源输送能力的增加,也是甘肃地区开展光伏扶贫飞地模式的支撑,同时在政府相关部门、光伏电站企业、电力服务部门的共同研究实践中,光伏扶贫飞地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成为甘肃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十三五”光伏扶贫发展规划 [Z]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甘发改能源〔2016〕86号,2016.4.

[2]关于采取“飞地”模式实施礼县、东乡县2015年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的复函[Z] 甘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016.10.

篇5:光伏扶贫四大类型及成功模式分析

 2016-05-06 14:27:59

光伏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能够充分发挥能源开发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既有利于扩大光伏发电市场,又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

2015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能规划[2015]452号),要求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做好能源扶贫工作,落实六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精准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在光照条件良好(年均利用小时数大于1100小时)的15个省(区)451个贫困县的3.57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范围内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到2020年,实现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同时,鼓励光伏发电与种植、养殖业结合,充分利用荒山、荒坡、鱼塘、大棚等农业设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发改能源[2016]621号)。该《意见》指出,在2020年之前,重点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光伏扶贫工作,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可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实施。

从安徽、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各试点省市的光伏扶贫实践来看,光伏发电扶贫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光伏扶贫类型

首先是户用光伏发电扶贫,利用贫困户屋顶或院落空地建设3-5千瓦的发电系统,产权和收益均归贫困户所有。

其次是村级光伏电站扶贫,以村集体为建设主体,利用村集体的土地建设100-300千瓦的小型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由村集体、贫困户按比例分配,其中贫困户的收益占比在60%以上。

三是光伏大棚扶贫,利用农业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光伏电站,产权归投资企业和贫困户共有。四是光伏地面电站扶贫,利用荒山荒坡建设10MW以上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产权归投资企业,企业捐赠一部分股权,股权收益分配给贫困户。

二、光伏扶贫的成功模式

1、扶贫资金+农户银行贷款(云南模式)。云南红河州200套,政府出资70%,政府担保、农户从信用社贷款30%。

2、扶贫资金+农户银行贷款(江苏模式)。江苏盱眙228户每户3KW,政府出资9万元,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农户从当地农商行贷款95%以上。贷款期15年内每年净收益1000,15年后每年收益3000元。相比云南模式,该模式在政府出资很少的情况下关键要延长银行贷款期。

3、扶贫资金+企业垫付(贵州模式)。贵州罗甸40套,政府出资80%,企业垫付20%,后期农户以发电收益分期偿还企业。

4、扶贫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山西模式)。山西临汾光伏地面电站100千瓦,有中央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农户没有负担。

篇6: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一、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特征分析

在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发展应用过程中,特征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核心内容,通过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应用,能够有效实现扶贫模式的创新目标。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能有效增强农村贫困者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发展。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明确扶贫目标,提高扶贫模式的科学性。

在农村扶贫模式发展中,对贫困者的素质提高是模式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劳动力进行培训转移,是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对贫困者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有利于其实现就业。市场机制是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的重要条件,能有效解决扶贫主体的利益问题,优化扶贫主体的依赖性。

二、国农村扶贫模式的创新策略探究

为能够保障中国的农村扶贫模式的有效创新发展,就要从多方面考虑,充分注重实施措施的科学合理性,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重视,对农村扶贫模式的创新才比较有利。笔者结合实际,对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详细探究,以促进农村扶贫的发展。

在我国的农村扶贫模式的具体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将模式向着开放型的方向进行转变。要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政府要将救济性的扶贫及时向开发性的扶贫加以积极转变,还要在多样化的财政政策激励下,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加强农村的贫困区扶持力度。还要注重向扶持贫困人口转变,传统的扶贫模式是通过贫困地区进行的扶持,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就要向贫困人口转变。

对农村扶贫模式的创新,要能从管理层面进行不断优化。对扶贫模式的管理层面的加强,需要从多方面应对。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方面,要提升资金管理的系统运行效率,加强农村扶贫资金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注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威,加强对农村扶贫资金的去向管理,充分重视项目过程管理层面,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监控。

通过优惠策略的针对性实施,也能起到良好的扶贫效果。这是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的重要方法,在具体实施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扶贫政策,在转移支付方面要积极创新,结合实际创新资金的分配形式。打破当前农村扶贫资金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应用新的资金分配方式,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不仅如此,还要能严格科学地呈现扶贫投资项目的审定程序和方法,加强财政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强化立法和监督。

对中国农村的扶贫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就要充分重视整村推进扶贫的规划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还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及使命感,投入充足的资金,政府要重视农村的扶贫模式创新,加快贫困村支柱产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及认识,结合实际做好宣传工作。只有从这些方面加以落实,才能保障农村扶贫模式的有效创新。

三、结语

对农村的扶贫模式创新,不能盲目开展,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针对具体情况来创新模式。有效创新农村扶贫模式,对农村的整体经济发展比较有利。此次主要从多方面,对中国农村的扶贫模式特征和发展措施进行探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斌斌,鲁小波.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海棠山乡村旅游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6(2).

[2]刘红梅,杨素丹,刘金梁.武陵山片区包容性旅游脱贫开发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4).

[3]余吉玲.甘肃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反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3).

篇7:农村精准扶贫新模式探析

关键词 农村;协助互助;精准扶贫;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8;F5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扶贫,虽然是我国过去就一直推行的政策,但由于推行的力度和科学性不足,导致政策难以发挥其最终的效果。所以,要保证政府部门扶贫效果能够有效体现,则应当对目前的扶贫模式进行创新,推行精准扶贫、切实扶贫、互助扶贫的方式,帮助真正的贫困户脱贫,减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异,为贫困人口争取更多的权益。笔者就协助互助,精准扶贫模式创新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发展社会协助扶助,鼓励社会参与

对于协助互助扶贫而言,首先需要与社会进行协作,特别是来源于社会各界的扶助,扶助方式可以分为多种,除爱心捐款、旧衣物书籍捐赠,还有社会各类扶贫基金会的建立及社会扶贫项目的成立。例如,政府强化与相关建筑部门协作,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即包含教育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生活基础设施等);与相关院校进行合作,为部分优秀贫困学生提供减免大部分学杂费的教育机会;同时,可以让学生入校通过“勤工俭学”赚取其余就读费用;与一些爱心医疗机构合作,定期免费为贫困人群进行爱心检查,同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基础医疗帮助。此外,可以通过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或者相关专家“下乡”提供技术教育及技术帮扶,提升整体贫困人口的技术水平,落实分析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落实自主创业的帮扶工作[1]。

2 扶植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全民合作

此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扶植地区的特色产业,以保证资源的整合结合,主要可以通过5个方面入手。首先,政策的精准扶持,如推行某个产业的同时也出台扶植关系产业的政策,诸如某些地区适合种植业,如水稻种植、杂粮杂豆种植、蔬菜种植等;同时,可以衍生出诸多的关系产业,如食品加工产业、养殖产业等,从而保证产业链的形成,而政府部门的作用除了推行有效政策,还应当引导贫困户自己携手合作,团结互助,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其次,项目促进。项目促进主要是将传统农业开发项目与一些政府项目进行密切联系,包含国土资源、水利工程,畜牧养殖等产业,同时促进资金投入,进而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贡献;然后是金融及技术支持,如利用金融保险业,对特色产业提供相应的保险方法,解除投资户的后顾之忧;联合银行金融产业,对贫困户划拨相应的贷款,从而解决投资者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再次,鼓励数量产业品牌效应,如“泰来大米”就是具有显著品牌效应的产品,而且其也是具有国家地理标志的一种产品,而这类产品的产生业对齐齐哈尔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具有巨大的补充效果。此外,还有“素食猫”“齐嫩湖畔”等特殊产品标识,都具有明显的效应。最后,可以通过合作社、民企联合、订单农业、特色基地、粮食银行及家庭农场等经营组织的建立,以聚合和调动更多的小型投资户主体,特别是引导更多贫困户加入其中。例如,实现从而实现有“小群体”向“大龙头”,“弱势”向强势的方向发展,也能让特色产业呈现出紧密化、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最终保证脱贫的效果。

3 密切联系大型企业,转移劳动力

转移劳动力,保证就业扶贫可以有效提升贫困农户的生活质量,但这往往需要基于他们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而这些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密切联系大型企业达到相应的效果。如通过档案卡的形式记录各个贫困户的劳动力情况,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由大型企业出相应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同时,保证劳动力分散输送,避免单一地区劳动力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而且政府部门还可以推注相应的定点扶贫方法,即以多元化帮扶工作作为导向,除去传统帮扶工作中的“输送物质、输送财务”;同时,还应当输送有效的信息和技术,同时定期派遣人员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具体需求,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脱贫致富计划,进而帮助他们尽快脱贫[2]。

4 落实精准扶贫体制,强化针对性

要保证扶贫的精准性,最重要的是“扶真贫”,而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首先对地区农村低收入贫困户的资料进行完全调查;同时,查出贫困原因,然后切实结合目前环境,进而建立起精准扶贫的有效体系,以强化扶贫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例如,在以上基础上建立贫困户动态辨识管理体系,即对所有农村低收入家庭通过建档立案的方式以完成信息的备案收入,同时定期对这些家庭的贫困情境进行摸底统计,对于已经脱贫的家庭要及时取消认证;另外可以调动党员干部的职能,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从而实行“一帮一”精准扶贫工作,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供技术、人员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扶植,保证扶助的有效性;强化项目利益联合体系,如通过落实一些政府政策,保证脱贫奔小康财政奖励的准确发放,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另外,对于个别贫困户创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则应当加快完善信贷体系;同时,可以利用政府内部的财政结余、奖补资金,投入到地方的农业设施建设、厂房建设等主要经济建设中,然后才以发包或租赁等多元化方式,让投入的资金得到回笼,也推动了当地贫困户的有效脱贫。

5 结语

减小贫富差距,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一直都是我国致力达到的重要战略目标。而对于扶贫工作而言,除了需要保证工作的准确性,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发展性,而且应当强化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的互助、政府对贫困户的补助、社会各界对贫困户的扶助,还有一些其他社会力量的资助,最终将扶贫工作高效、精准、有效地进行下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亚林.以金融创新推进精准化金融扶贫——对宕昌县召藏村扶贫互助资金改革试点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金融,2015,8(8):42-45.

[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精准扶贫结硕果 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精准脱贫再发力——黑龙江“十二五”扶贫开发成就巡礼(下)[J].黑龙江日报,2015,10(10):1-12.

上一篇:党十八大召开时间下一篇:洗车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