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2024-07-02

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精选14篇)

篇1: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活着的法律

新《公司法》将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制变更为认缴制后,有些投资人则认为注册资本越大越好,反正又不用验资,也无需履行实际出资,因此目前公司注册资本规模“虚胖”的公司日益增多。其实,这些“虚胖”的公司的给投资人/股东种下的是定时炸弹。

一、企业如何确定恰当的出资金额?

根据新《公司法》,出资金额可以由股东(发起人)自行决定。于是有观点认为,股东(发起人)可随意认缴注册资本并无限期不履行出资义务。其实,即便是按照修订后的《公司法》,股东(发起人)仍旧是在认缴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认缴出资的范围仍旧是决定股东(发起人)承担责任范围的决定因素。

而且,可自行约定出资期限也并非意味着可无期限不履行出资义务。出资期限可约定并非意味着长期不履行出资义务无需承担责任。即便不存在法定出资期限的强制,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发起人)仍旧有权要求该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发起人)承担出资义务。

因此,股东(发起人)在设立公司时,仍应理性、客观地协商确定注册资本及出资期限。切忌不切实际地认缴出资及毫不忌讳地违反出资义务,以免加重自身的责任及承担不必要的违约责任。

另外,作为公司的债权人,在股东出资不到位的情况下,有权要求股东在认缴出资额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二、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资形式?

根据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股东可用的出资形式主要包括货币以及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如下根据新法规定,结合实务操作,分析各种常见出资方式的注意事项。

(一)现金出资要注意什么问题?

以货币资金出资,无需进行任何评估作价,并且公司可运用该货币资金购买所需要的财产物资、专利技术,用于投资及支付各项费用、偿付债务,具有极大的财务灵活性。同时,货币资金出资一般不会出现出资溢价问题,可以简化财务处理手续。因此,货币资金是出资者所采用的最普遍、最直接的出资方式,也是企业最愿意接受的出资方式。对此,股东在采取货币资金出资的方式时,应注意如下的事项:

1、资金来源

《公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出资人以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出资,当事人之间对于出资行为效力产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予以认

定。以贪污、受贿、侵占、挪用等违法犯罪所得的货币出资后取得股权的,对违法犯罪行为予以追究、处罚时,应当采取拍卖或者变卖的方式处置其股权。”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储备基金转增资及外方股东出资超出其认缴注册资本部分转增资有关问题的批复汇复》规定“详细披露公司设立及增资时自然人出资人的出资来源及合法性”。

根据前述规定,在审查出资货币资金的合法性问题上,应注意审查出资人(包括自然人及法人、其他经济组织等主体)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一般情况下,应注意:

出资来源于另一企业解散所分取的财产,该企业是否依法清算;出资来源于其他企业分得的红利,出资人是否依法缴纳所得税;出资来源于拆借资金,是否履行资金拆借的合法手续;出资来源是否为违法所得或不当得利;出资人对出资来源是否具有处分的权利,是否包含其他人的部分权利(例如共同财产的其他共有人等),或是否存在被限制处分的情况。

2、出资成本

汇率折算和手续费将可能增加出资的成本。如以非本位币(即人民币,下同)出资的,则需要按照规定的汇率折算为本位币,但由于汇率存在不稳定性,出资在汇率折算过程中将会发生损失,增大资本投入。

另外,由于银行转账出资需要手续费且各银行的手续费收费不一致,外币现钞出资存人银行亦需要支付手续费。因此,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折算汇率和手续费的承担可避免出资的损失和纠纷的发生,降低出资不足的风险。

当出资人的实际出资额超过章程所限定的数额时,企业应当将其转为临时负债,并与出资者及时沟通,作出归还或其他处理的决定。

3、办理手续

根据新法,各出资人按各自认缴的出资比例分别投入资本金的,分别提供银行出具的进帐单原件。各出资人应当按各自认缴出资的出资时间足额缴纳资金。此外,出资人必须为章程中所规定的投资人。

因此,股东在银行临时帐户投入资本金时,须经由自己账户划出,或者以现金交割,在银行单据“用途/款项来源/摘要/备注”一栏中注明“投资款”或“出资款”。

(二)土地使用权出资要注意什么问题?

《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在不少国有企业中,土地使用权是其拥有的最具价值的资产,并成为其股份制改造和组建公司时最重要的出资标的。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土地使用权亦成为中方投资者最为经常和普遍的投资形式,中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合作条件、外方以资金投入作为合作条件则成为这种企业的重要法律特征。

由于土地使用权在我国的规定复杂,因此,以土地出资在公司实务和司法实践中也显得相当地复杂。一般而言,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1、出资条件

第一,土地出资是使用权出资,而不是所有权。在我国,土地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财产,只有国家和集体组织才能作为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因此,任何企业对土地享有的权利仅为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当企业以土地出资的时候,所称出资的标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第二,用于出资的土地使用权,必须是国有土地,而且经过有偿出让。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能够作为财产权进行转让的只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因此,若以集体所有的土地对外投资,则必须先将集体土地通过“招拍挂”途径变为国有土地。其次,在我国仍然存在一些历史沿袭下来的国有土地无偿划拨给国有企业使用的情况,对于这些从国家无偿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依法是不能作为出资使用的,必须先向国家补交土地出让金。

《公司法解释三》第八条规定,“出资人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资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办理土地变更手续;逾期未办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出资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因此,出资人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资,存在被认定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风险。

第三,用于出资的土地使用权应未设权利负担。也就是说,土地使用权必须是干净的,没有抵押权之类的权利负担,否则就可能被其他权利人追索而在财产价值上发生贬损,甚至完全失去投资的价值。这种存在权利瑕疵的权利将使投资者或股东的出资变得不实,违反公司法所确定的资本确定原则,在内部会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在外部则会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法解释三》第八条规定,“出资人以设定权利负担的土地使用权出资,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解除权利负担;逾期未解除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出资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因此,出资人以设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出资,存在被认定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风险。

2、履行方式

《公司法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出资人以房屋、土地使用权或者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知识产权等财产出资,已经交付公司使用但未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在前述期间内办理了权属变更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出资人主张自其实际交付财产给公司使用时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出资人以前款规定的财产出资,已经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但未交付给公司使用,公司或者其他股东主张其向公司交付、并在实际交付之前不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前述规定,交付和产权登记是土地使用权出资行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除了将土地实际移交给公司外,还需办理土地使用权的过户登记。应只有经过登记,公司才能取得真正的、完整的、排他的土地使用权,出资人才完全履行了其出资的义务。

实践中,只实际交付土地而未办产权登记或只办理了产权登记而未实际交付土地的情况相当普遍,都属于出资义务的部分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未交付土地意味着出资人对公司财产的占有,损害着公司的财产利益。未办产权登记则意味着出资人对土地权利的保留、公司对土地的占有和利用缺少法律的效力以及随时有可被追索的风险。

3、税费成本

企业以房地产进行投资的,在计算投资人纳税额的问题上,根据不同税种其处理有所不同,具体内容如下:

【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文规定:“

一、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二、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以下简称“财税[2006]21号”)文第五条规定“对于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税字[1995]48号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也就是说,对2006年3月2日以后发生的,以土地投资、联营的,如果被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被投资人和以土地投资的投资人均应当缴纳土地增值税;如果被投资、联营的企业为非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说被投资、联营的企业并非将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的,仍应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土地使用权出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因此,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应根据以上规定缴纳所得税。

【印花税】企业以房地产进行投资业务,其实质上是反映转让房地产和以房地产投资双重经济行为。因《公司法》规定,投资人以房产、土地作为投资的,房产、土地应当办理转移手续,将房产、土地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根据印花税规定,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应当按“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征收印花税,其计税价格应当按评估机构评估价为依据。

篇2: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一、股东大会召开地点、方式及股东参加方式

(一)召开地点

上市公司应当在公司住所地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地点召开股东大会。

(二)召开方式

股东大会应当设置会场,以现场会议形式召开。上市公司可以采用安全、经济、便捷的网络或其他方式为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提供便利。股东通过上述方式参加股东大会的,视为出席。

(三)股东参加方式

股东可以亲自出席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出席和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

二、关于网络投票

(一)股东登记信息的报送

(《上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实施细则(2011年修订)》)

1、信息公司的委托

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可以委托上交所指定的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息公司”)提供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相关服务,并分别与信息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及相应的权利义务。

2、对股东登记的报送

上市公司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三个交易日以前,向信息公司报送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部股东数据。

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的,该基金应当在股权登记日后两个工作日内向信息公司报送用于投票的股东账户。

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的,可以按照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通知披露的网络投票时间、投票操作流程,直接通过本所交易系统申报表决。

(二)投票方式及不同投票表决的计算方式

1、投票方式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采用网络或其他方式的,应当在股东大会通知中明确载明网络或其他方式的表决时间以及表决程序。

2、不同投票表决的计算方式

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并向股东提供网络投票方式的,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所有股东,均有权通过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方式行使表决权,但同一股份只能选择一种表决方式。同一股份通过现场、网络或其他方式重复进行表决的,以第一次投票结果为准。

(三)网络投票的时间

1、交易日召开原则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应当在本所交易日内召开,网络投票在该交易日的交易时间内进行。

2、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股东大会网络或其他方式投票的开始时间,不得早于现场股东大会召开前一日下午3:00,并不得迟于现场股东大会召开当日上午9:30,其结束时间不得早于现场股东大会结束当日下午3:00。

董事会和其他召集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股东大会的正常秩序。对于干扰股东大会、寻衅滋事和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查处。

(四)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结果的统计与查询

1、统计表决结果时,对单项议案的表决申报优先于对包含该议案的议案组的表决申报,对议案组的表决申报优先于对全部议案的表决申报。

(“议案组”系指由多个需逐项表决的议案所组成的议案组。)

2、股东仅对股东大会多项议案中某项或某几项议案进行网络投票的,视为出席本次股东大会,其所持表决权数纳入出席本次股东大会股东所持表决权数计算,对于该股东未表决或不符合本细则要求的投票申报的议案,按照弃权计算。

3、上市公司在对股东大会表决议案合并统计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的表决结果后,方可进行公告。上市公司可以委托信息公司合并统计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的表决结果。

4、股东大会现场投票结束后第二天,股东可通过信息公司网站并按该网站规定的方法查询自己的有效投票结果。

三、关于股东出席的相关问题

(一)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

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所有股东或其代理人,均有权出席股东大会,上市公司和召集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二)股东或代理人参加股东大会要求的证件

股东应当持股票账户卡、身份证或其他能够表明其身份的有效证件或证明出席股东大会。代理人还应当提交股东授权委托书和个人有效身份证件。

(三)对股东资格的合法性的验证

召集人和律师应当依据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提供的股东名册共同对股东资格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并登记股东姓名或名称及其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数。在会议主持人宣布现场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及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之前,会议登记应当终止。

四、关于其他出席列席人及主持人

(一)股东大会出席人和列席人

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全体董事、监事和董事会秘书应当出席会议,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会议。

(二)主持人及更换

1、股东大会由董事长主持。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不履行职务时,由副董事长主持;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时,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的一名董事主持。

2、监事会自行召集的股东大会,由监事会主席主持。监事会主席不能履行职务或不履行职务时,由监事会副主席主持;监事会副主席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时,由半数以上监事共同推举的一名监事主持。

3、股东自行召集的股东大会,由召集人推举代表主持。

上市公司应当制定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召开股东大会时,会议主持人违反议事规则使股东大会无法继续进行的,经现场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过半数的股东同意,股东大会可推举一人担任会议主持人,继续开会。

五、关于工作报告和股东质询

(一)关于工作报告和述职报告

在股东大会上,董事会、监事会应当就其过去一年的工作向股东大会作出报告,每名独立董事也应作出述职报告。

(二)关于股东质询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股东大会上应就股东的质询作出解释和说明。

六、关于股东表决

(一)表决股份数统计

会议主持人应当在表决前宣布现场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及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现场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及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以会议登记为准。

(二)关于表决回避

股东与股东大会拟审议事项有关联关系时,应当回避表决,其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不计入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

上市公司持有自己的股份没有表决权,且该部分股份不计入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

(三)关于累计投票制

股东大会就选举董事、监事进行表决时,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可以实行累积投票制。

前款所称累积投票制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四)一般提案的表决方式

除累积投票制外,股东大会对所有提案应当逐项表决。对同一事项有不同提案的,应当按提案提出的时间顺序进行表决。除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导致股东大会中止或不能作出决议外,股东大会不得对提案进行搁置或不予表决。

(五)关于对提案修改

股东大会审议提案时,不得对提案进行修改,否则,有关变更应当被视为一个新的提案,不得在本次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

(六)关于重复表决的处理方式

同一表决权只能选择现场、网络或其他表决方式中的一种。同一表决权出现重复表决的以第一次投票结果为准。

(七)关于股东表决意见种类

1、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应当对提交表决的提案发表以下意见之一:同意、反对或弃权。

2、未填、错填、字迹无法辨认的表决票或未投的表决票均视为投票人放弃表决权利,其所持股份数的表决结果应计为“弃权”。

七、关于计票和监票

(一)表决前的计票和监票

股东大会对提案进行表决前,应当推举两名股东代表参加计票和监票。审议事项与股东有关联关系的,相关股东及代理人不得参加计票、监票。

(二)表决时的计票和监票

股东大会对提案进行表决时,应当由律师、股东代表与监事代表共同负责计票、监票。

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投票的上市公司股东或其代理人,有权通过相应的投票系统查验自己的投票结果。

八、关于结束时间及表决结果的宣布

(一)会议结束时间、表决结果宣布

股东大会会议现场结束时间不得早于网络或其他方式,会议主持人应当在会议现场宣布每一提案的表决情况和结果,并根据表决结果宣布提案是否通过。

(二)对表决结果的保密义务

在正式公布表决结果前,股东大会现场、网络及其他表决方式中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计票人、监票人、主要股东、网络服务方等相关各方对表决情况均负有保密义务。

九、关于股东大会决议

(一)关于股东大会决议的内容

股东大会决议应当及时公告,公告中应列明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及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比例、表决方式、每项提案的表决结果和通过的各项决议的详细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方式、召集人和主持人,以及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说明;

2、出席会议的股东(代理人)人数、所持(代理)股份及其占上市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比例;

3、每项提案的表决方式、表决结果;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还应当披露分别统计的流通股股东及非流通股股东表决情况;涉及股东提案的,应当列明提案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持股比例和提案内容;涉及关联交易事项的,应当说明关联股东回避表决的情况;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涉及需要流通股股东单独表决的提案,应当专门作出说明;

4、法律意见书的结论性意见。若股东大会出现否决提案的,应当披露法律意见书全文。

(二)提案未获通过的公告

提案未获通过,或者本次股东大会变更前次股东大会决议的,应当在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中作特别提示。

(三)股东大会决议的报送

召集人应当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及时将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文稿、股东大会决议和法律意见书报送上交所,经上交所同意后披露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上交所要求提供股东大会会议记录的,召集人应当按要求提供。

十、关于会议记录

(一)会议记录负责人及记录内容

股东大会会议记录由董事会秘书负责,会议记录应记载以下内容:

1、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和召集人姓名或名称;

2、会议主持人以及出席或列席会议的董事、监事、董事会秘书、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姓名;

3、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及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

4、对每一提案的审议经过、发言要点和表决结果;

5、股东的质询意见或建议以及相应的答复或说明;

6、律师及计票人、监票人姓名;

7、公司章程规定应当载入会议记录的其他内容。

(二)会议记录的签署

篇3: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但是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建立一个能防止恶意股东滥诉的机制, 成为各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立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国新公司法虽然在这一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股东派生诉讼存在被滥用的危险。其次, 有可能成为条文上的制度而发挥不了实际作用。例如, 对股东派生诉讼的激励机制比较薄弱, 使得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时将背负比较沉重的成本压力。最后对股东派生诉讼的约束机制也不够健全, 在诉讼费用担保、限制原告股东的处分权利、明确股东败诉时的赔偿责任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规定。另外, 存在被某些不法分子钻漏洞的可能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笔者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提出下列完善的措施。

一、强化股东派生诉讼的激励机制

(1) 明确派生诉讼为非财产诉讼。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时, 法院会依法要求作为原告的股东预缴案件受理费。但是, 如果将派生诉讼视为财产案件并依原告股东的请求额计算受理费的话, 将会增加原告的诉讼负担, 从而在客观上限定了一部分股东派生诉权的行使。因此, 为了解决提起派生诉讼难的问题, 使股东派生诉讼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公司经营的作用, 日本于1993年修改商法, 将股东派生诉讼视为非财产请求权诉讼, 一律按8200日元收费。韩国“民事诉讼等印花税法”也将股东派生诉讼视为无法知道诉价的诉讼, 不考虑请求金额, 一律将诉价作为1000万韩元, 计算印花税 (诉价的5%) 。

从日韩两国的立法经验可知, 虽然股东派生诉讼往往会涉及到损害赔偿的问题, 理论上原告股东应当与其他财产案件的原告一样, 按照争议的金额和法定比例预缴诉讼费用, 但是考虑到原告股东提起派生诉讼是为了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而非自己的个人利益, 因此为了鼓励派生诉讼, 加强公司经营的监督, 宜将股东派生诉讼视为非财产诉讼来计算诉讼费用。对此立法, 我国也应予以借鉴。

(2) 赋予胜诉股东诉讼费用补偿请求权。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原告胜诉时, 其预缴的诉讼受理费和其他法定诉讼费用应由被告承担, 但其所支付的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 则无权获得补偿。有学者认为, 如果将这一规定机械地适用于代表诉讼, 将会影响起诉的积极性, 从而抑制那些对公司确有价值的诉讼。理由一, 除了少数大股东以外, 一般原告股东因此而获得的收益将远远低于其所支出的费用, 从而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形;理由二, 由于胜诉所得归于公司, 其他股东也将因此而受益, 搭便车的情形由此而生。

笔者认为, 为调动广大股东监督公司经营的积极性, 有效地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我国应借鉴美国、日本的立法例, 赋予胜诉股东诉讼费用补偿权, 即原告股东除有权依《民事诉讼法》从败诉的被告那里获得其预缴的法定诉讼费用的补偿外, 还有权请求公司在原告股东支付的律师报酬及其他必要费用内支付相当合理的补偿, 其他必要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食宿费、误工损失、复印费、电话费、电传费等不能从败诉被告处获得补偿的费用。

(3) 赋予胜诉原告股东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的直接受偿权。根据股东派生诉讼的特性可知, 派生诉讼的胜诉利益应当完全归属于公司, 原告股东只能实现按其持股比例间接受偿权。但是在某些特定场合下, 这一规则对提起诉讼的原告股东有失公平。

二、健全股东派生诉讼的约束机制

股东派生诉讼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存在被滥用的危险。从股东派生诉讼较发达的美国来看, 出于各种不正当目的而提起股东派生诉讼的情形时常发生。表现为原告股东和律师为获取个人利益而提起通谋诉讼或为争夺公司控制权而提起骚扰性诉讼或为牟取非法利益而提起勒索诉讼等。各种不正当诉讼行为的发生, 既违背了设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初衷, 也扰乱了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总之,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对于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从而最终保障股东, 尤其是小股东的权益,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派生诉讼还使得广大股东尤其是小股东乐于为了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 而不是单单为个人利益, 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 从而能防止公司管理者滥用经营管理权来侵害公司和股东利益。虽然派生诉讼具有重要作用, 但也有可能出现个别股东为了个人私利, 滥用派生诉讼, 干扰公司正常的经营管理, 或者与被告通谋从诉讼中获取不当利益。

摘要:本文拟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及新公司法的规定, 从中外与新老公司法的对比中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希望能对我国公司法有关派生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股东派生,诉讼问题,公司法,建构

参考文献

[1]、罗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则》, 工商出版社, 1999年第1版

篇4: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司股东;权益;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会计准则已经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形势背景下,我们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自从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司股东的权益普遍得到了增长。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差额影响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公司受到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负影响,也有一部分公司受到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正影响,而这些影响几乎都来源于新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方法的变动而引起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差额调整。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若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产生的长期的股权投资,没有摊销完的股权投资差额要全部冲销掉,并且要适当调整留存收

益,把冲销股权投资差额之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当作首次执行的认定成本。

二、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影响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为公司股东权益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新会计准则里面引进了金融资产这样的概念,把原则中的短期投资重新划分为了交易性的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并且要求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划分,若是它的变动可以计入当期的损益或者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要在首次执行的时候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且要把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为留存收益。与此同时,在新会计准则中,我们规定持有到期投资的,当这种投资的剩下部分可以出售金融资产,这种投资的剩余部分账面的价值和它的公允价值间的差额可以划分到所有者的权益中。

三、对所得税的影响

从2006年岁宝热电年报的摘要可知,所得税对公司股东权益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1)公司按照旧会计准则规定,要依据会计政策制定应收款项方面的坏账准备。但是新会计准则却提出要求,要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少于资产计税基础的差额部分来计算递延所得税,以此增加2007年年初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为7072392.02元,增加公司一部分所有者权益。(2)按照新会计准则,可出售的金融資产按照公允价值的变化进行计算,递延所得税的负债为709050552.25

元,这样减少所有者的权益为709050552.25元。(3)新增合并的子公司要按原会计准则的规定折旧,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把资产账面价值超过计税差额部分来计算递延所得税的负债是24291340.15元,这样减少所有者的权益为24291340.15元。

显然,新会计准则的新规定对所得税很有影响,税负债账面的价值、资产和计税基础的不同就使暂时具有差异性的所得税影响进行了调整,并且把影响金额调整为留存收益,这个规定体现出了新旧会计准则在处理所得税方面的差异。

四、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准则中新的规定: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列示方式进行改变。以2006年华凌管线的年度报告可以看出,华凌管线自2007年1月1日起,以新会计准则为标准,把少量股东权益的310768万元定位为股东权益,即股东权益增加了310768万元。

五、对交叉持股的影响

所谓交叉持股指的是在不同企业之间相互参股。交叉持股对于参股的企业主要有两方面的收益,一是大量的资金滞留在资产市场,导致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出现上涨,从而让参股的企业受益。二是由于参股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了改良,使得利润或资产大幅度增长,因此,参股企业就间接受益了。在新会计准则的规范下,将交易性资金资产和可供出售的资金资产纳入股本或者是负债,这样说明交叉持股的公司面临着重估价值这样的机遇,这就会导致公司股东权益的波动和变化。

参考文献:

[1]蒋亚朋.新会计准则首次执行对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影响的实证分析[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2007:432-440.

[2]段家菊.新会计准则首次执行对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影响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56-261.

[3]米莉,刘文军.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之友,2008(3):63-66.

篇5: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企业实行公司制最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股东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行使职权。但是许多有限公司对于股东会召开的注意事项不甚了解,现我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召开的流程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类型及召开时间:

1、首次股东会:《公司法》第38条规定:“首次股东会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依照本法规定行使职权。”

2、定期股东会(股东会):《公司法》第39条规定:“定期会议应当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

3、临时股东会:《公司法》第39条规定:“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应当召开临时会议。”

二、召开股东会何时以何种方式通知股东?

《公司法》第41条规定:“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全体股东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或者全体股东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何人召集、主持股东会会议?

《公司法》第40条规定:“(1)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2)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副董事长主持;(3)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主持;(4)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召集和主持;(5)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会会议职责的,由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召集和主持;(6)监事会或者监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四、股东会会议通知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来讲,股东会会议通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会议的日期、地点和会议期限;(2)提交会议审议的事项;(3)以明显的文字说明:全体股东均有权出席股东会,并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会议和参加表决,该股东代理人不必是公司的股东;(4)有权出席股东会股东的股权登记日;(5)投票授权委托书的送达时间和地点;(6)会务常设联系人姓名,电话号码。

五、股东如何出席参加股东会?

自然人股东可以本人亲自出席参加股东会会议,也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参加股东会会议,本人参加的应出示本人身份证和持股凭证;代理人出席会议的,应出示本人身份证、委托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和持股凭证。法人股东应由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代理人出席会议。法定代表人出席会议的,应出示本人身份证,能证明其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的有效证明和持股凭证;委托代理人出席会议的,代理人应出示本人身份证、法人股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依法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和持股凭证。

六、股东会会议股东表决权按什么行使?

《公司法》第42条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股东会会议决议如何表决通过?

1、特别决议案股东会会议作出(1)修改公司章程;(2)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3)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清算;(4)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5)其他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决议等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2、普通决议案股东会作出普通决议,应当由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八、股东会会议记录的内容及保存?

一般情况下,股东会应有会议记录,会议记录记载以下内容:(1)出席股东会的有表决权股权数,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2)召开会议的日期、地点;(3)会议主持人姓名、会议议程;(4)各发言人对每个审议事项的发言要点;(5)每一表决事项的表决结果;(6)股东的质询意见、建议及董事会、监事会的答复或说明等内容;(7)股东会认为和公司章程规定应当载入会议记录的其他内容。

篇6: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1.以货币出资。这种出资方式情况比较明确,股东只要将货币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临时帐户就可以了。当然,股东的资金来源要合法。

2.以实物出资。实物可以是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或相应生产资料。实物出资要由合法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作价。以实物出资要转移实物的占有权并办理转移财产权的手续。但是设立担保的实物和租赁他人的实物不能作为出资。

3.以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出资。工业产权是指专利权和商标权,未取得或申请专利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出资。但由于上述工业产权及非专利技术属于无形资产,所以从承担风险的角度考虑,《公司法》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百分之二十,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以上述方式出资也要进行评估。

4.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在我国土地做为一种资源,一般只能以使用权进行流转,所以土地的出资形式也只能是使用权。在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归属有集体所有土地和国有土地,出资只能以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出资,如果是集体土地,要通过征用的方式变更为国有土地才能进行出资。国有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取得方式,一是以出让方式缴纳出让金取得,另一种是以划拨方式取得,出资是一种营利行为,所以要以出让所取得的使用权出资,如果是划拨的要补交土地出让金。同样,土地使用权的出资也要进行评估,并且不能是设定担保等权利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的出资必须进行变更登记,并且要交付土地。

篇7: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股东大会决议 会议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召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议按照《公司法》(或;本公司章程)规定的方式通知了全体股东。应到会股东____________人,实际到会股东___________人,其中,股东____________委托___________出席会议并代为行使表决权;股东____________在知晓本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的前提下,自主决定不参加本次会议,放弃对会议讨论事项的表决权。到会股东共代表全体股东________%表决权。

会议的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或:本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的决议合法有效,内容如下:

(l)①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通过了公司名称由_________________变更为_____________的议案(注:适用于名称变更);

②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将公司住所由_______________变更至_______________的议案(注:适用于住所变更);

③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公司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从_____万元增加至_____万元的议案。此次增加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万元,分别由股东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注册资本(实收资本)____________________万元,出资方式为________,出资时间为_____________;股东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注册资本(实收资本)____________________万元,出资方式为________,出资时间为_____________。。。。(注:适用于增加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

④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公司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从_____万元减少至_____万元的议案,此次减少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万元,出资方式为________,分别由股东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注册资本(实收资本)____________________万元,出资方式为________,出资时间为_____________;股东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注册资本(实收资本)____________________万元,出资方式为________,出资时间为_____________。。。。(注:适用于减少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

⑤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增加(或减少)公司经营项目:_____,变更后,公司经营范围为:____________的议案(注:适用于经营范围变更);

⑥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公司营业期限变更为_____年的议案(或永久存续)(注:适用于营业期限变更);

⑦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担任变更为经理担任(或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经理担任变更为董事长担任)的议案(注:适用于法定代表任职情形变更);

⑧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公司类型变更为_________的议案(注:适用于公司类型变更);

⑨通报发起人_________名称(或姓名)变更为_________的情况,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办理本公司该发起人名称(或姓名)变更的议案(注:适用于发起人名称(或姓名)变更)。

(2)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修改公司章程(或:修改公司章程相应条款)的议案。

(3)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通过了免去______、______、______董事职务,重新选举(或:委派、指定)________、______、______为董事;免去______、______、______、监事职务,重新选举(或:委派、指定)______、______、______为监事的议案(注:适用于设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董事、监事变更)。

(或者:决定免去________执行董事职务,重新选举(或:委派、指定)________为执行董事;免去________监事职务,重新选举(或:委派、指定)________为监事(注:适用于不设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执行董事、监事变更)。

(4)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______%同意指定(或者:委托)本公司员工_______(或者:中介代理机构_______)办理本公司登记事宜。

注:公司有登记事项的变更的,根据变更的事项在决议第(1)条中选择一项或多项,同时,第(2)条和第(4)条是必选项;公司仅办理章程、董事、监事备案的,分别选择第(2)条、第(3)条,同时,第(4)条是必选项。工商登记机关不办理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更。

主持人签名: 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名:

篇8: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现状

(一) 大股东在表决上滥用权力

大股东可以根据自己在公司中具体投资的多少来进行决策, 这一状况抑制了中小股东权益, 大股东经常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公司和小股东的意志上, 可以说公司的经营管理基本由大股东控制。中小股东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决策。[1]

(二) 不能充分保护股东的知情权

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在公司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况且知情权是公司股东基本权力之一。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就是指股东可以查阅公司的财务报告、公司的会议记录等基本的权利。对公司中财务报告的具体明细也有权利进行查阅。但是在公司运营的实际过程中, 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影响了中小股东知情权的发挥。

(三) 难以回购股权

在股权的收购上, 公司法已经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如果满足相应的条件, 中小股东就可以发出股权回购公司。在公司连续五年盈利的时候, 在利益分配上也满足条件, 但是股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利润分配的时候, 分立或者是合并公司转让财产和产生其他条件的时候, 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中小股东在股权的收购上有明确的要求, 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 公司的一些行为却对此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致使中小股东的股权难以收购。

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虽然中小股东在公司中占据的份额较少, 但是中小股东在公司中还是有着重要的地位的, 公司不能忽视中小股东的作用。也应该充分尊重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第一,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 股权平等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原则, 大股东往往会重视自身利益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所以说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股东之间的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和经营。第二, 大股东掌握着多数的资源, 但是如果大股东发布虚假的信息就会严重影响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三, 实现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是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保证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为打造更好的公司奠定基础。所以说, 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2]

三、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

(一) 改革投票制度

投票表决这项权利也是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之一, 新公司法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释, 规定在选举董事和监事的时候, 必须依据公司运营的规章制度和股东大会上的决议实行累计投票的制度。累计投票的方式能够让中小股东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公司的投票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 加强股东知情权

知情权也是股东的基本权利之一, 加强股东的知情权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新的公司法扩大了中小股东的知情权, 中小股东对公司具体的财务状况和发展状况都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实施。比如在新公司法中的第97条规定, 股东可查阅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等资料, 同时也可以对公司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并且有质询权。

(三) 完善股东退出机制

在旧公司法中规定, 股东在投资之后就不能抽回股本, 这就导致了大股东决定公司的经营事项, 中小股东却没有话语权。但是在新公司法上作出了新的规定, 使股东的退出机制更加完善。比如, 在新公司法第74条中规定, 在哪种情况下股东可以选择退出, 中小股东拥有了股份收购请求权和股东解散公司请求权。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3]

四、结论

综上所述, 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在公司管理中的实现不应被忽视。公司法改革了投票机制, 加强了股东的知情权, 在股东的退出机制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完善, 这些做法都为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间接地稳定了市场经济, 保证了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司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许多公司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就需要国家制定出公司法, 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支持。公司法在规范公司股东行为和划分股东权益上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介绍了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现状, 阐释了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着重探究了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新公司法,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

参考文献

[1]李杭锦.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7 (5) :112-113.

[2]叶文文.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6 (36) :105-106.

篇9: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当资本结构严重失衡时,尤其是出现偿付能力不足时,高管权利在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倾向性是平滑解决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股东与债权人是公司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在多数情况下,双方从企业的持续增长中各取所需(股本增值和利息收入),实现共赢。但当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导致资本结构失衡,公司偿付能力遭遇困境时,双方的利益就会出现冲突。这种冲突会体现在对处于财务困境的企业投资项目选择、公司融资成本以及企业决策等方面,而其中公司高级管理层会在冲突中扮演重要角色。

最近,哈佛大学的贝克尔(Becker)教授与NBER的专家斯特罗姆伯格(Per Stromberg)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就企业遭遇财务困境时,法律对于高管人员权利的归属及履行情况如何影响股东与债券人冲突机制,进而如何影响公司资本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

◎当公司财务杠杆很高时,会增加偿权投资风险。此时,股东和债权人的冲突体现在:对于新增稳健的投资项目态度截然不同,此时债权人有着较大积极性,而股东缺乏动力,因为投资的大部分收益会被用于偿债,进而减少债务风险,而股东从中获得的收益比较少,这个现象被称为债务积压(debt overhang)。

◎股东更有动机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因为高风险项目通常会有高收益,但是债权人根据合同一般只能获得固定收益。高风险的额外收益将归于股东,这种冲突被称为风险转移(risk shifting)。

◎债权人会通过高利息和约束性条款来避免股东把风险进行转移,而股东由于融资前缺失资本也必须接受高成本的融资。

◎债权人和股东的冲突会以增加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方式降低公司价值,而高管权利在股东和债权人的分配上会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企业高管在这种冲突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在以往的认知中,企业高管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高管们在这种冲突情景中态度鲜明地倾向于股东,而贝克尔他们则通过1991年特拉华州的一个破产案例说明了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个案例中,特拉华州法院对企业出现偿付能力不足时的高管权利和责任做了特别规定,债权人享有收回企业管理决策权的权利,即一旦企业偿付能力出现问题时,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接管企业的管理权。这也就意味着此时企业高管不再只对股东负责,而是要更多地听命于债权人。将高管权利作为一个因素引进到股东债权人冲突的公司资本结构时,特拉华州的案例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工具,为研究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和明确结论。这在欧美法律体系下具备广泛的示范意义。作者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时间(1991年前和1991年后)和地区(特拉华州和美国除特拉华州以外的其他州)做了对比,选取股权投资项目个数和企业在破产边缘挣扎的时间作为变量。结果表明:通过赋予债权人对企业高管决策更大影响力的权利,有效地缓解了债权人和股东间的矛盾,进而增加了很多稳健的投资项目和计划,同时债权人和股东的冲突缓解后,有效地降低了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中介费用,从而不断增加了公司价值,减少了企业在破产边缘挣扎的时间。

篇10: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

于年

月 日在(地点)

作出决议如下:

一、审议通过了 河南非常时刻文化传播 有限公司章程。

二、决定由 安娜(姓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并兼任

经理。

三、决定由王贵(姓名)担任公司监事。

股东(法人)盖章、(自然人)签字:安娜

有限公司

篇11:新注册公司股东会决议

股东会决议

江苏绿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东于2014年07月02日在公司会议室召开了股东会全体会议。

出席会议的股东为持有公司100%的股权,会议合法有效,由公司股东某某主持。

本次股东会会议的召集与召开程序、出席会议人员资格及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会议就公司下―步经营发展事宜,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如下决议:

1:公司不设董事会,同意选举某某为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

2:公司不设监事会,同意选举某某为公司监事。3:同意选举某某为总经理。

4:全体股东一致通过有关公司章程。

股东签字:

篇12: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甲方(出让方):

乙方(受让方):

甲乙双方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经公司全体股东同意,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就转让股权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经股东会同意,将其在XXXXXXX公司的万元全部股权,依法

转让给乙方。

二、转让方式:乙方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给甲方人民币万元。

三、本协议双方签字后生效,原甲方在XXXXXXX公司的权利、义务自动失

效,若发生债权债务由乙方承担,乙方应遵守公司章程及有关规定。

四、本协议一式三份,转让双方各持一份,报工商部门一份备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月日

原股东会决议

根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XXXXXXX公司于年月日,召开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XXX主持,全体股东参加了会议,经全体股东研究决定,同意XXX将其持有的XXXXXXX公司万的股权转让给XXX,其他股东对此表示无异议,并放弃优先购买权。

具体转让事宜由XXX、XXX自行协商,并形成书面转让协议,协议要符合《合同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合法有效,并到原公司登记机关核准备案后生效。

全体股东签字:

年月日

新股东会决议

根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XXXXXXX公司于2012年月日,召开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XXX主持,全体股东参加了会议,经全体股东研究决定:

一、成立新的股东会,新股东由XXX、XXX组成。

二、选举XXX为公司监事,免去XXX公司监事的职务,其他公司机构不变。

三、公司股权结构调整为:

名称出资方式认缴额实缴额比例时间

XXX货币XXX万XXX万XXX2009年11月30日 XXX货币XXX万XXX万XX%2009年11月30日

四、通过新公司章程。

上述决议符合《合同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合法有效,并到核准登记之日生效。

全体股东签字:

年月日

章程修正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XXXXXXX公司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17日召开股东会,决议一致通过变更公司登记事项第四章

第五条与第五章第六条,并决定对公司章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原为:“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 XXX、XXX”。

现修改为:“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 XXX、XXX”。

二、第六条原为:“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如下,自然人XXX货币认缴出资XXX万元,实缴XXX万元,占注册资本90.0%,出资时间为2009年11月30日;自然人XXX货币认缴出资XXX万元,实缴XXX万元,占注册资本10.0%,出资时间为2009年11月30日”。

现修改为:“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如下,自然人XXX货币认缴出资XXX万元,实缴XXX万元,占注册资本90.0%,出资时间为2009年11月30日;自然人XXX货币认缴出资XXX万元,实缴XXX万元,占注册资本10.0%,出资时间为2009年11月30日”。

篇13: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1、股份公司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 股份公司是由股东出资设立的有机体, 没有股东, 就根本谈不上股份公司的存在。而广大的中小股东更是股份公司的基石, 他们的权利享有和利益需要如果得不到保障, 投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 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就会丧失。因此公司法必须有效地保护好公司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制止以牺牲中小股东权益为代价而实现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发生, 确保股份公司组织的稳定、协调和健康发展。

2、股东平等原则的要求

股东平等原则是股份公司的一项基本原则。股东平等即公司在基于股东资格而发生的法律关中, 应按股东所持有的股份的性质和数额实行平等待遇, 不得在股东间实行不合理的不平等待遇。因此股东平等原则既包括股份平等即所谓“一股一表决权”的具体标准, 又包括禁止客观上缺乏合理性的不平等待遇的一般标准。我们讲股东平等, 并不意味着对所有股东都要给予同等的待遇, 而是要禁止客观上缺乏合理性的、不具备正当理由的不平等待遇。所以公司法必须在充分尊重和贯彻资本多数决定规则, 承认和确立大股东的法律地位和公司事务的决定权的同时, 有效地保护好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尊重他们对于公司事务的个人见解, 赋予他们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权利, 禁止大股东压制、排挤、欺诈中小股东, 这也是公司民主性质的必然要求。

3、法律对弱势群体特殊关注的需要

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的正义。在公司经营者、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力量对比中, 中小股东无疑处于弱者的地位。中小股东股份分散、与大股东之间存在很大的经济实力悬殊;中小股东获取公司信息、市场信息的能力弱;中小股东由于时间, 精力、财力的限制往往无法积极地行使股东权。凡此种种, 都使得中小股东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约束经营者、大股东的行为, 公司很容易成为经营者、大股东实现其私利的手段和工具。所以, 强调中小股东的保护主要是基于其为弱势群体, 天然地处于不利地位, 法律对待其要有倾斜态度。对弱者股东的权利提供充分的保护, 才符合法律公平、正义的根本理念。

二、现行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利保护的内容

2006年, 新公司法的大规模修改在对中小股东的保护的立法设计上, 有了十分显著而全面的变化, 基本上实现了限制大股东权利、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制度设计。

1、限制大股东权利的制度设计

(1) “资本多数表决“的例外

“资本多数表决“作为公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被广泛接受, 但新公司法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 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简言之, 如果公司的小股东有足够的谈判能力则完全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其表决能力及分红比例而并完全不拘泥于其出资比例。

(2) 累积投票制度

新《公司法》第106条规定, 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 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 实行累积投票制。实行累计投票制的直接目的, 在于防止大股东利用表决权优势操纵董事、监事的选举, 矫正“一股一票”表决制度存在的弊端。按照这种投票制度, 股东大会在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 一个股东可以投票的总数等于他所持有的股份数额乘以待选董事的人数;它可以不为董事会的每一待选董事投票, 而将其总投票数投给一名或几名候选人。很显然, 累积投票制使那些仅持有少量股份的中小股东赢得董事席位, 从而在董事会中拥有“代言人”的希望成为可能, 使中小股东在其与大股东或董事会之间发生严重利益冲突时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意见。

(3) 表决权排除制度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 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利害关系股东不得参与表决。

(4) 关联董事的回避制度

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 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 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

2、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制度设计

(1) 知情权

中小股东享有知情权。新《公司法》34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 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 可以拒绝提供查阅, 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 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此外, 新《公司法》117条规定:公司应当定期向股东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司获得报酬的情况。这些都有利于中小股东了解公司的情况和信息, 从而能够及时维护自身利益。

(2) 质询权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的, 应当列席并接受股东的质询, 应当如实向监事会或监事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3) 提案权

单独或合计持有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 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二日内通知其他股东, 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4) 股东会召集权

董事会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大会会议职责的, 连续九十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三、中小股东权利救济的途径

(1) 回购请求权

股份回购请求权正是平衡“资本多数表决”这一原则的有利制度, 是公司中对公司重大事务持异议的小股东才享有的权利。通过这一权利的行使, 使在公司决议中与大股东意见相左的小股东保证自己的权益不致受损。通过这一制度的设立, 公司与股东, 股东与股东之间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某种程度得以平衡, 小股东的权利得以保护, 公司股份平等的原则和基石也会较为牢固, 最终有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能够较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一方面, 公司法仅要求获得半数或2/3多数通过即可进行重大决策, 另一方面, 赋予反对决议的少数股东以股份收买请求权, 使不愿意接受公司重大变化的股东能够在获得合理的补偿后退出公司, 从而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2) 决议撤销权

由于股东会实行资本多数决制度, 小股东往往难以通过表决方式对抗大股东。而且, 在实际操作中, 大股东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 任意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对此, 公司法赋予小股东请求撤销程序违法或者实体违法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 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 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 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3) 确立股东退出机制

公司法规定, 公司成立后, 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就是所谓的资本维持原则。但是, 这并不影响股东在一定情形下退出公司或者解散公司。这些主要体现在新公司法》75条的规定。现实生活中, 有些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 长期不向股东分配利润, 也不允许中小股东查阅公司财务状况, 权益受到损害的中小股东又无法像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那样可以通过转让股份退出公司, 致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而根据新《公司法》的上述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故意不分红将可能被起诉。

(4) 解散公司请求权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 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 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5) 代位诉讼权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侵害公司权益时, 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侵害公司权益时, 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述监事会、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 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 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要体现在新《公司法》第152条、第153条的相应规定。

总之, 新公司法的出台, 加大了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力度, 有效地扩大了股东维权的范围, 使中小股东合法权益能更好地通过诉讼途径获得救济。它可以较大程度地遏制我国公司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和董事、高管利用职权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但我们应当注意到,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在以后的实践中必定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 在现实操作中侵害中小股东及投资者的花样也是不断的翻新, 而且日益复杂和隐蔽, 这更加要求中小股东和公众投资者在保护自己的利益时, 必须综合运用公司法规定的各项制度,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晨曦.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概念与内涵辨析[J].集团经济研究, 2006.34

[2]、石少侠.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篇14: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非货币出资补缴差额连带责任股东派生诉讼

新公司法大大降低了公司注册资本的要求,同时,为了保护债权人对公司章程中公示的注册资本的信赖利益,公司法对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一、一般规定

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该条是对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一般规定,股东若没有按章程约定的义务缴纳出资额,则他应该承当两种责任:一是向公司补足出资;二是向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二、关于非货币出资不足的特别规定

公司法允许股东以非货币资产的方式出资,而且非货币出资的数额可高达注册资本的70%,但是非货币出资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非足额出资的可能性。因此公司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该条规定了非货币财产出资不实的两种责任,一是补缴差额的责任;二是连带补缴差额责任。

1.补缴差额的责任

若股东以非货币资产,因该非货币资产与公司章程所作定价有显著差别,该股东就应以货币出资弥补该差额,至于该股东对该差额的产生是否有过错在所不问。上述条款对承担该责任的股东作为明确的规定,即“交付该非货币出资的股东”,指的是在公司设立时以非货币财产作价认购了出资份额并应当履行该出资义务的投资者。因此,如果出现了非货币资产出资不实的情形,即使该股东在公司成立后转让了其股份,他的补缴差额责任也不能免除;即使该补缴差额的责任由转让方(原股东)与受让方(新股东)在股权转让合同中约定由受让方承担,该约定也不影响公司向原股东追究责任。

2.公司设立时其他股东的连带责任

在学理上,其他股东的连带补缴差额责任属于资本充实责任,所谓资本充实责任,是指为贯彻资本充实原则,由公司设立者共同承担的相互担保出资义务履行的民事责任。根据资本充实责任,在某些公司设立者违反出资义务或其他原因,致使公司资本不能按照章程缴足时,其他公司设立者承担连带的缴足义务并可以因此向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求偿。

根据公司规定,只要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就应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唯一条件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而无需考虑其他股东的主观过错。这种连带责任是法定的,不能通过股东之间的相互约定或股东大会决议排除。为了维持公司的资本,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种责任分配也是合理的。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第二十九条规定,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这些规定意味着在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具人合与资合特征的商事组织设立的过程中,公司的其他股东或其委托代理人在公司设立的过程中会接受股东交付的非货币财产并履行相应的验资程序和检查验资报告,因此他们有义务保证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可靠性,同时他们是最有可能发现非货币财产作价不实的情况。

三、追究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责任的途径

1.公司行使请求权

股东违反对公司出资义务在性质上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章程约定的是契约义务,股东不适当履行出资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种认为股东违反的是法定义务,应承担侵权责任。无论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对公司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还是齐全责任,其权利人都是公司,在股东拒绝履行出资义务时,公司得以自身的名义向股东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

2.股东派生诉讼

一般来说,股东违反出资义务,公司是受害者,也是权利主体,公司应行使资本充实请求权要求股东承担出资责任。但是,股东与公司可能出现密切联系,如大股东控制公司,若大股东未按约定出资,公司因受制于大股东无法正常行使诉权,间接损害了其他股东利益。小股东为维护自身利益,基于公司的原始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此类诉讼称为股东派生诉讼或股东代表诉讼。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根据该条规定,公司股东可以在公司怠于行使其权利时,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向违法出资的股东追究责任。

作为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追究违法出资股东责任的原告,应当是忠实履行了出资义务的股东,并且是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

根据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以及其他人侵害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由此可见,违法出资的股东可以成为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如果违法出资的股东本身是董事、监事或者兼任高级管理人员时,自然可以成为被告。如果没有担任上述职务,那么,其作为“侵害侵害公司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其他人”,也可以成为被告。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也称竭尽公司内部救济原则,指股东在提起诉讼前,须曾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监察人提出要求公司对侵权人提出诉讼。只有在董事会、监事会或监察人接到请求后,在一定期限内未提起诉讼或未作答复,股东才有权代表诉讼。公司法规定,有资格提起派生诉讼的股东必须先书面请求公司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监事本身也没有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述股东才可以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股东派生诉讼是由于公司不能行使自身的诉权,股东才得以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提起诉讼,无论公司是否参与诉讼或是否应该参与诉讼,其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其他侵害公司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人对公司承担责任,而不是对提出诉讼的股东承担责任,即使提起诉讼的股东因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或其他人侵害侵害公司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而受到间接损害,该股东也只能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其他侵害侵害公司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人对公司返还利益或赔偿后从再从公司处获得自身的利益,除非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其他人直接侵害了股东的利益,但这时股东对侵害者提起的诉讼就不是派生诉讼,而是直接诉讼了。

参考文献:

[1]陈:公司设立者的出资违约责任与资本充实责任.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2]郑曙光: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违法形態与民事责任研究.法学,2003年第6期

[3]刘阅春:出资转让之成立与生效.法学,2004年第3期

[4]股东瑕疵出资及其民事责任.http://www.51paper.net/free/2007125105937.htm

上一篇:注册造价师经典习题下一篇:寓言故事作文素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