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2024-07-0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共8篇)

篇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路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采取科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理念,用创新的思路来组织作文教学,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写作中流露出真情实感,让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与写作思维得到提升。那么我将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谈创新教学的思路。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诞生了多种教学思想,其中,情境教学法就是广大教师值得采纳的一种主流思想,其旨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的教学方法相比填鸭式教学更具有感情色彩,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与感悟。例如在完成《龟兔赛跑》的学习后,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谈一谈学习之后的感悟,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层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还原龟兔赛跑的故事,同时要利用具有情感的语言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使学生感觉龟兔赛跑的故事就直接发生在眼前。这时教师一步步地对故事的内涵进行透彻讲析,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则故事背后的寓意,随后让学生在自由时间里进行思考与讨论,深化对故事的领悟,最后再用文字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情境教学法得以落实,改变了传统机械的教学模式,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作并不是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让学生将写作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爱上写作。对此,教师可以将日记式教学有意识地运用在学习中,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不限于内容与字数,只需要记录好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其中的感悟,做到真情实感、有感而发。再者,教师还可以将日记与周记的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日记与周记成为学生总结自我,练习文字运用功力的平台。这样一来,教师一方面将学习的平台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生活式教学,让学生完成生活总结与感悟,另一方面,简单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爱上了文字表达,培养了写作的习惯,克服了作文学习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练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考虑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为例,这是海伦凯勒的经典作品,对小学生思维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恰好在写作教学中有一章便是要求学生以“假如……”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于是教师可以将二者进行融合式教学,在完成文章的基础教学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深层的讨论,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教师再将教学重点过渡到写作当中,学生就要想假如自己只有三天光明,会做一些什么呢,在想象中思考,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最后再利用文字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升华。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获取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使作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四、有效实施感悟式教学

具有情感的文章才算是真正的`好文章,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渐将教学重点从技法传授转移到情感感悟上来,让学生写出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要有效地实施感悟式教学,让学生针对客观事实进行感悟,将自己的观点与情感融入文章。比如每年的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各种实践活动,如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帮助环卫工人维护城市清洁,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感悟其中的经历,然后用文字将过程记录起来,再一次地进行思考与感悟,从而从活动中获得启发,在字里行间流露自己的情感,更深刻地感悟这样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写出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并且使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显著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感悟式教学有效落实,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必要保障,可以说,要培养好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离不开具有创新性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重要性,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真挚的思想情感,提升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蕾.论当今国学教育的系统化及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应用,(8):97-99.

[2]王超杰.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

篇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当今世界,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复合型人才对于当下的知识经济来说可以说是炙手可热,这样对教育和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就是要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像统一,并且使实践和创新的思想通过课堂教学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身上,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现今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桎梏,使得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和书本为主,而实际操作环节和探索试验的环节则略显单薄,或者即使有实践环节,也往往由教师亲自代劳,减少了学生有限的科学实践机会,这也决定了我国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的试验来验证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中获得进一步有效实现小学科学课改的新思路和新观点。下面,结合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三年级的一堂科学课的课堂实录来分析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培养创新性的科学课教师

传统教育的旧模式仍然存在与当今科学课教师的培养和教学上,从而导致了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思想陈旧,观念落后,过多的借助于课本上的教条知识,反而弱化了对于科学课来说意义最为深远的实践动手环节,束缚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一理念是大相径庭的,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课的主要目的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一批具有新思想,新理念,开放型,创新型的教师已经势在必行。要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身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并且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作为启蒙教师,其一言一行都对于学生今后的思维方式和成长模式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学生的效仿榜样来说,其自身是否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对于学生是否具有开阔的思路和科学的思维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求知欲,并且勤于学习与思考。这是由科学课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科学本身保罗万象,科学课中包含的内容和知识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较广。面对着小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课的教师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应对。比如,当准备要上“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之前,很可能教师对此课所涉及的知识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就要求科学课的教师要自我学习,不断求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是顺利进行好开放式科学课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第三,要有能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熟练的教学技巧。由于科学课的本质要以科学探究和试验思考为止,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高度驾驭课堂的能力。比如,在“让它落的慢一点”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组的实验失败了,作为教师,她并不是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是就此失败的实验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在失败的实验中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二、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是科学探究。其过程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提出假设;③实验计划的制定;④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收集数据及相关资料;⑤总结实验。这样并不是老师教条的将书本上固有的东西大量的灌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在相对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和具有科研实验意味的模拟环境下,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经历和体验知识与结论形成的过程。只有在这样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下,才会得到深刻的印象,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当学生习惯了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之后,将会对今后的科学课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乃至一生的思维模式都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中,在老师的有步骤的启发式提问下,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进行自主的探究,提出了很多创新型的乒乓球变慢的方法,如用纸杯子做个降落伞,把乒乓球吊在气球下,把乒乓球放在纸飞机上等等奇思妙想。同时,在自主进行探究的同时,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的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整合学生们的知识和思维,使得探究和实验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相互启迪,相互交流,不断扩展探究的思路和思维的空间,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协调意识,对从小培养学生的科研合作能力大有裨益。在“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中,教师在进行了思维上的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以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中所能想到的所有使乒乓球变慢的方法都写下来,并进行合作性试验,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试验的证明,使得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大得到提高。三.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对于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途径的科学课来说,创建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往往能够在这样的一种轻松的环境中解放自己的思维,任其在空中驰骋,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产生,从而充分的发挥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第一,要保持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不要用墨守陈规的统一标准来要求全部的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形成刻板模式,从而束缚自己的思维,养成从众心理,影响其创造性的开发和发展。往往有创造力的学生都具有思想上和行为上强烈的独立性,保持其自身独有的特性,不要去磨灭它,才能真正的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比如在“让它落的慢一点”的课堂实践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做一个固定标准性的回答,而是以开放式的态度,鼓励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允许对一个现象有不同的思考和观点,并不是以权威性的理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以逐步的引导来将学生引领到更加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模式上去。第二,师生关系民主化。将师生关系由原有的上级对下级,尊长对小辈的关系逐渐转变成朋友和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样能消除有原来就有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紧张气氛,使学生在彻底放松和完全的开放模式下进行科学课的创新式学习。“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教师以亲切和谐的启发式语气,类似于朋友谈天一样和同学们进行一问一答式的探讨,允许学生的自由发言,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充分开放和发散思维。

四、让儿童直面生活中的科学——从教材的执行者到课程的开发者

“做中学“承担着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责任,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能让儿童直接参与的科学主题探究主题为载体,引导儿童和科学亲密接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打破科学在孩子们心中的神秘感,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篇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病:

1. 教材利用不合理.我们在小学数学中经常看到, 教材上有什么, 老师就讲什么, 这在小学五六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他们即将面对中考, 所以对于考试的热点, 教师会不厌其烦地一讲再讲;而对于非考试重点, 即使很有趣或是学生很感兴趣老师通常也不会过多关注.

2. 教学手段单调乏味.一般来说, 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到教师手中的粉笔和黑板, 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一堂课下来满黑板的公式、演算, 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大感乏味.而为数不多的教具在教学中通常也只是教师拿在手中晃一晃, 一笔带过, 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未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东西, 所以自然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然而我们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几乎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 教师在上面激情澎湃, 也不管讲的东西学生是否容易理解, 讲的方法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种情况, 与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显然是相违背的.

针对以上教学中的弊病, 提出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只有让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阶段学习为终身学习, 我们小学的数学教学才能发生质的飞跃.那么, 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 当中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值得引起大家重视的.

1.加强CAI在教学中的应用

怎样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如何将应用题当中的情景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如果我们想在教学中实现上述教学目的, CAI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使用CAI首先可以利用制作PPT代替枯燥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板书的内容, 教师只需点击相应的链接, 相关内容便会出现, 既省时省力, 又便于修改, 从而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数学思维和课堂气氛上面.而学生在课后还可将PPT拷贝下来反复观看.

此外CAI可以制作形象生动的课件,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直观的展示.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找规律的数学题:给瓷砖贴图案, 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这样的发散题目, 目的在于对学生数列推导和分析能力作一个引导.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在有限的瓷砖上如何贴出多种的图案, 可以用CAI模拟空间贴图的过程, 让学生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 这样他们的印象才会深刻.

2.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 彻底改变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例如, 我们知道小学生很好玩, 很喜欢扮演一些生活中的角色.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过一把“老师瘾”, 让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到讲台上来面对全班进行讲解, 结束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在课程设计和讲解的过程中, 学生能充分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摆脱了教师和书本的束缚, 思维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 在学生自己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思维和了解学生的不足, 从而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3. 加强创新能力训练

创新, 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源头在于孩子们的创造性培养.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必须给予相当重视.在数学教学中, 多给学生引用生活中的例子, 打破常规思维和教学方式, 鼓励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将会潜移默化地给他们带来良性影响, 既提升了教学质量, 又为今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做好了储备工作.

4. 注重思维发散

某地区小灵通移动电话的交费方式有以下两种: (1) 免交月租费, 通话每分钟0.25元, 每月基本消费15元; (2) 交月租费, 每月交月租费18元, 通话每分钟0.1元.请算一下, 每月通话时间为100分钟和200分钟, 选择哪种方式比较划算?如果你爸爸也有小灵通, 你认为他用那种方式交费比较好?为什么?这道题目比较贴近生活, 不过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我们不需要学生得出具体答案, 只需要借此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在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有学生很快算出, 我一边鼓励一边询问还有没有更合理的交费套餐, 很快又有学生算出了更为便宜可行的交费标准, 比原方法节约了许多.

就在这样的氛围中, 孩子们你追我赶, 最后我再利用CAI根据孩子们的方案做作模型, 让孩子们有直观感受, 与此同时我再公布利用设未知数求最大值的方法, 告诉大家方程的巨大作用, 进而以此为契机引入方程的教学, 孩子们既感兴趣又比较容易地入了门.

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是时代的潮流, 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教学的目标, 同时打破拘束, 大胆创新,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庆康.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增刊16卷.

[2]李艳.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9) .

[3]鲁丽辉.计算机应用与数学教学改革.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9) .

篇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思路

【关键词】英语课堂;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是在语言和词汇的学习阶段,英语做为第一外语学习同样是语言和词汇学习。小学生在学英语时具有很大的学习优势,记忆力强、发音能够很容易矫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保持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呢?

一、要注重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要在枯燥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有很多,教师自身行为就是其一。古语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和佩服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英语感兴趣。

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所出现的知识一般都与我们的生活相关,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点,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学习家庭人物关系时,用“家有儿女”的一家来示范;在学习tired、 hungry、 hot、 thirsty、happy等形容词时,加入卡通人物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由hungry的灰太狼想来抓羊到抓了半天没抓到的tired,再到最后抓到羊的happy作为主线来教学,学生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好转。

其次,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游戏的形式多样化。可运用在各个环节,导入,新授,巩固甚至练习。如猜谜或小魔术等的使用会使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唱优美动听的歌曲,唤起学习兴趣

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既愉悦身心又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节奏给大脑的刺激引起兴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在教授句型“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very much.”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降低难度,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就借助了歌曲How Are You 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并在唱的同时辅以手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三、因材施教,指导其正确的学习方法

1.根据后进生的个性实施教学,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

不同阶段的后进生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更有各自的个性。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后进生个性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不同类型的能力、性格特征进行教学策略上的调整,对每一个后进生都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如有的后进生太自以为是,要挫一下他的锐气;而有的则喜欢老师的经常性表扬。

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质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或任务的难度。教师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估计后进生的个性发展水平,而应当在“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指导下,为后进生安排恰当的教学内容,创造学习的最佳条件。每一名后进生的基础、理解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尽管都是后进生,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后进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对于听力较差的,应督促其跟录音磁带听、读。对于记不住单词、短语的,应发动“一帮一”小组,培养小老师,以“优”带“差”,督促他们每天坚持记适量的单词、短语。对于语法不懂的,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讲解习题、试卷。在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只有当他们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喜悦,他们才会愿意学英语,才会喜欢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和成績。

2.帮助后进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

大多数后进生往往是“笨鸟低飞”,甚至于“笨鸟不飞”。我就只好带着他们先飞,我利用早读课和自习课帮助后进生预习新课。帮助他们多次温习单词的拼读,试读课文对话,翻译等。和后进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3.督促后进生课后复习

对后进生的作业我总是认真批改,仔细纠正他们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错误及时更正,而且养成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每天早读,指定的优生会代替我督促并检查他们的单词及词组拼写。每单元结束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叮嘱后进生千万不要把太多的缺漏带到下一单元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差距。

4.给后进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后进生之所以成绩差,没有奋斗目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后进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每天)、中期学习目标(每周)和长期学习目标(半个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总之,后进生的存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作为教师,我们应正确对待后进生的学习、心理,只有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后进生才能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英语教学的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

篇5: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拓宽语文教学思路,为激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条件。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拓宽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教学设计实践拓展

一、精心设计导语,体现教学的情感性

语文教学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强、情节复杂、语言优美动人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文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上课伊始,学生最容易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抓住这一关键时机,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导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和欲望,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将更加顺畅,课堂教学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

在学习《朱德的扁担》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扁担:“大家知道扁担吗?你对它了解多少?说一说”……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朱德的小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有的学生好奇地问道:“我很好奇,朱德爷爷的扁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作者为什么要专门写他的扁担?文章内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还有的学生说:“在学习课文前,我很疑惑,作为一军之长,朱德爷爷完全可以派他手下的兵去干活,他为什么非要亲自带领战士下山挑粮食?粮食那么重,朱爷爷能挑得动吗?”学生在各种疑问中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设计的导语,必须体现启发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充分把握教材内容,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语,以达到感染学生、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创设关键问题,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有效的问题设计。教师要抓住文中关键性的内容开展问题设计,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发,学习效率将大大提升。这样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是整节课的精华,是文本内容的线索,贯穿于整堂课。通过解决相关问题,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本内涵和情感基调,能够起到感染学生情绪的作用。

在学习《画杨桃》时,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喜欢画画吗?画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都画过什么?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们踊跃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平时,我经常画一些花花草草,还有小鸟。”还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画小动物,它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与小动物友好相处。”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并设计出本文关键性的问题:“作者是怎样画杨桃的,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作者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内容。读完后,从文中寻找答案。有的学生说道:“在画杨桃的过程中,‘我’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形状,受到了大家的嘲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让其他人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还有的学生说:“通过这个故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启示,从‘我’的角度来看,做人要踏实。”学生通过回答关键性的问题,理清了文本思路。

抓住了文本的重点和中心,就把握了文本内容的基本方向。教师要以关键性问题为跳板,针对文本内容开展教学设计活动,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针对性。

三、明确学习任务,体现教学的目的性

?Z文集情感、知识、学习方法为一体。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注入新课改因素,充分考虑学生这一学习因子。

在学习《丑小鸭》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讲故事:“看着本文的插图,利用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谁能为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活。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后回答。有的学生说:“首先要认识、学习本文的生字词,字词的学习是基础,非常重要,然后要了解故事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起因是什么,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又如何。”有的学生说:“我们必须要知道,通过阅读这个故事,从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还有的学生说:“本文的作者安徒生是一个著名的童话作家,要了解有关作者的情况,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一种特殊的体裁,我们要充分了解这种体裁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明确学习内容,了解学习方法,把握文本情感和主旨。学生只有明确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才能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学习,体现教学的目的性。

四、结论

篇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摘要: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也在勃然兴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中国偏远大地上出现了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朗朗的读书声已经成为了飘扬在农村上空最美妙的声音,然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改革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地区急需重视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地区教育差距,拓宽教学思路已经成为了我们目前最为关键的教育方式改革目标,本文将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出发点,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关键词:信息教育;农村; 中小学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含义

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相关的技术,而信息技术教育则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由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多媒体工具作为依靠,将学科知识建设在其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方式,为了缩短农村与城市学生的教育环境及教学方式差异,为了培养农村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农村学生们的整体素质,我们需要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模式。

(二)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农村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发展

生存能力的培养是目前中小学教学的新模式,结合实际应用,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是当前最为关键的教学目的,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未来的人生道路大多是进城,上大学,或者是继续留在农村务农,对于前者的学生来说,前途已经一片光明,而对于后者的学生来说,前途不容乐观,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展开教育呢?农村是城市的基础,农村建设更是体现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要加强农村建设就要从农村中小学教育抓起,与其试图让单调的课本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农村面貌,不如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直接拓展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农村学生们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努力使它们成为农村学生未来生存的基础。

2.加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认识

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相对城市学生来说,较为单薄,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中小学生不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无法正确使用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环境贫穷还是富裕,我们都要努力将他们有统一程度的起跑线,让学生们学会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初步了解电子科技产品的知识,一是让山里的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山外世界的发展,二是提高农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三是培养农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抽象思想。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方式的不同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从微观角度上来讲有所不同,农村的信息化教育无法快速普及,山区的地形及电缆设备的不齐全都影响着当地的教育改革速度,而城市的中小学普遍有着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多功能投影仪,立体式多媒体教室已经深入课堂,而农村的中小学虽然正在逐步推广信息化教育,但是还很难达到学生们一人一台电脑的标准,这对老师来说,教学难度增大,另外,农村中小学的教室普遍没有投影仪设备,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无法将课件呈现给同学们,因此,农村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往往停留在板书教学上,很难跨向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从宏观角度上来讲有所不同,现如今,城市信息化教育已经达到校园无线网络普及的程度,远程教育的先进化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教育的体现,然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目前还未达到有线网络普及的程度,更别提无线网络的使用了,对于远程教育来说,这正是针对偏远山区孩子们的有效教学途径,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光缆疏通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尚未达到这一教学模式。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式落后的原因

1.信息化教育的思想淡薄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都应该拥有前瞻性的思考,而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在办学期间投资力度不够,为了尽快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则忽略了未来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他们普遍信息化教育思想比较淡薄,对信息化教育观念认识尚浅,因而,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没有制定长远的教学改革规划,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制度。2.教师信息化教学经验不足

一个学校的发展最离不开的是教师,教师是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农村教师是站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他们决定着无数农村孩子们未来的命运,他们承载着无数渴望知识的梦想,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普遍是当地的,没有接受过严格教师训练的乡村老师,或者是城市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满怀热情到农村支教,然而这些老师的教学经验都不丰富,更不用说信息化教学经验了。3.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缺乏

在农村中小学里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在大多数的学校里,信息技术人员不仅要承担技术维修工作,还要承担教学工作,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够专业化,无法解决普及整个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是很熟练,也就导致了学校的部分计算机空闲,教学资源浪费的状态。

三、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思路

(一)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范围

要想完全打开农村信息化教育局面,就要切实抓好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范围的工作,将信息化教学有目的,有制度地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并向农村中小学老师普及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新丝路,普及信息化教学方法,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努力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国家要对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改革给予资金支持,并引进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支持,学校领导给予可信度支持,学校教师给予协助支持。

(二)缩小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差异

我们不仅要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范围,更要缩小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差异,努力将全国上下中小学的教学模式统一起来,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地区,也绝不偏袒任何一所学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是信息化教育的根本体现。只有搞好了农村的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农村的经济建设,只有抓好了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才能抓住我国农村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将城市中小学校的优秀老师与学生派到农村,为其信息化教育工作排忧解难,互相交流经验,也可以让农村的部分老师与学生走到城市来,学习和感受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多角度思考,取长补短,争取快速缩短城乡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差异。

参考文献:

篇7:浅谈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

网评分:69

5评分人次:7

终评分:174

我校首轮课堂质量达标工程历经两个多月后圆满地结束了,老师们谈论最多的是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如何上好一节课?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思路? 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经常考虑的。

在传统的教学观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师和课本,课堂教学所呈现的方式大多是注入式、添鸭式或满堂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这些情况在我们育才中学还不能说没有,从过去的一学年的听课和上学期的课堂质量达标工程中我们发现,个别老师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拿专家的话说,大多数老师的教学仍然比较传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我经常思考的是,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怎样设计教学思路?如何将每一节课都能上成好课? 一、一节好课的标准 对于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教学理念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又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我校首轮课堂质量达标工程带给我很多思考,一些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标准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教师的教学如行云流水,学生的课堂学习如沐春风。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束红宁老师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一课,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有涨有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在不知不觉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者洒脱自如,流畅自如,学生的学习情感投入、兴趣高涨,思维的碰撞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2、课堂教学高效,师生主动开心。如物理组张建华老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体育组方艾力老师的障碍跑两节课,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顺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有机结合,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机智、幽默和精彩不断闪现。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及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3、创设恰当教学情境,师生合作愉快。如王红霞老师的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和陈廷博老师的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师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平等,教学民主。

4、教师显个性,教学有特色。这一点我觉得有几个年轻教师表现的非常好。如马晓英老师讲的等差数列、陈福湘老师讲的伴性遗传、李晓雯老师讲的信息的技术化表示、还有郭志财老师、邹玉峰老师等,体现出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课堂调控能力,课堂应变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我认为他们是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建议老师们多去听听他们的课。

实际上,一堂课必须体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才算一节好课。因此我认为一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才是我们去追求的理想的课。

二、上好一节课的思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涉及面广,灵活性强,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好的开讲是成功的一半,而恰到好处的课尾小结,则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回味无穷的作用。因此,我认为上好一节课应该有以下思路:(1)导语的设计。好的开讲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颖的导言,巧妙的导语,像一支兴奋剂一开课就注入学生的心田,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1、问题导入法。设计新颖、有趣、简短的问题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并积极探索。达标课中,达江云老师讲圆周运动时用一根绳子拴着一个小球分别在水平、竖直方向上旋转,问其轨迹是什么?我在平面向量的导入中设计的问题是:一只猫沿正东方向去追一只向西北方向逃窜的老鼠,问能否追上?使学生明白向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这样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

2、故事引入法。从与课题有关的趣事、传奇、笑话等趣味事例出发,描绘一下故事的曲折微妙之处,引起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陈福湘老师用木兰诗引入伴性遗传,好几个生物老师讲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就非常好。王红霞老师的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向国王要奖励的故事也很动听。而我在讲等差数列求和时,给学生介绍了德国数学家高斯小学三年级求1+2+3+…+100的方法。

3、温故知新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者有意识地抓住新旧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似之处或不同点进行沟通对比,利用学生的已知,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到追求未知上来。例如宋明武老师在讲余弦定理时,先复习正弦定理,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三角形?从而自然地引出余弦定理。

4、教具、多媒体直观引入法。教具、实物或多媒体比语言更具说服力和真切感,展示挂图、实物、模型等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经验。特别是多媒体的教学更使导入新课显得更直接、更形象、更生动、更声情并茂。如生物组马丽娜老师讲 结构就用了好多挂图引入,效果非常好。王红霞老师将自己画的国际象棋的棋盘挂在黑板上,一目了然。(2)课堂提问的艺术

1、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善于从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中找准新知识的增长点,从而激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看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激起他们固有的好奇心,于是主动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和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教师提问过于浮浅,问题所含的信息量过小,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果课堂提问深度和难度过大,问题所包含的信息太多,超过了学生力所能及的程度,那就不恰当了。因此,课堂提问要有: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感觉时才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这一点我觉得我校首轮达标的教师做得都挺好的。

2、课堂提问的表达必须清楚、明确、简洁。教师的提问用词应准确,语言要清楚、流畅、连贯、简练。要把握好语言的节奏,要有情感。例:①有理数集的补集是什么?②二项式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多少?前一个问题没交待清楚全集,后一个问题不知是指哪一项或什么项的系数?这种提问使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马晓英老师课堂提问拿捏的就比较准,什么时候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怎么问,在提问的方式、方法、技巧上是下了功夫的。

3、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性和趣味性。课堂提问,提法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课堂提问提法新颖,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去回答问题的兴趣。比如学习排列组合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①3封不同的信投入2个不同的信箱,有几种投法?②3位同学争夺2项不同的冠军,有几种夺冠方法?

4、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需要增加思考的阶梯,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束红宁老师采取的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方法,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5、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提问后,不能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应有一定的空白时间,让学生参与思考,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全面;另外,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留有适当的空白时间,然后再评论学生的答案,从而提高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的参与度。张志云老师讲等差数列时,给学生充足的空白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讨论,学生的参与面广,思考很积极,讨论很热烈。

6、提问还应重视分析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学生回答的信息,及时反馈。纠正学生的问题和弥补漏洞。马占军老师的达标课数列的概念很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纠错的力度很大。(3)结束(尾)的设计

如果说巧妙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的话,那么恰到好处的课尾小结,则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回味无究的作用,它既能使学生把知识的认知结构变得更加完善,同时又让学生每堂课的结束阶段,仍然保持深厚的兴趣,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因而一节课的收尾必须讲究。我总结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1、概括式结尾

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把本节课的内容以纲要的形式列成图表式。这种结尾,重点突出,条理清楚。通过结束语使全部内容历历在目,能在脑海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姜冬云老师、康会娟老师和杨丽红老师概括式结尾做得很到位。

2、问题式结尾

有些课可以由教师设计出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所用方法相关的问题,由全体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补充的形式小结。如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结尾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①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③可以用哪些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悬念式结尾

知识一般都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特点,一节课并非是知识方法传授的终止,恰恰又是新知识滋生的开始,所以在一些课的结尾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启发式,诱导性的问题,但不作答,使学生产生悬念。有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味道。生物组的任建明老师就用了这种方法。

4、激励性结尾

这种结尾多适用于对学生解题的评价,评判解法的正误优势,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在激励中使学生进入后续内容的学习,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成果的充分肯定,如:某某同学这种解法比较灵活;某某同学这种思路很独特等。

篇8: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一、教师要掌握分析吃透教材的能力

1.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语文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 字、词、句, 标点符号, 工具书使用常识以及文化常识。小学语文的教学思路要针对不同知识类型组织教学。语文教师的课前充分备课可以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有理性准确的把握和安排, 从而提高课堂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备课包括分析研究教材、搜集相关知识、反复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和训练测试、写教案等。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流畅、优质生动, 很多优秀的小学老师都很敬业, 会在正式上课前演练多次。

2.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本选择的课文和交流语言中都流露出人类特有的美好情感, 积极向上给人力量。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不但要教小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 还要向小学生传达热爱祖国, 热爱集体, 孝敬父母, 热爱学习, 完善自我, 互助有爱等人文情感。

3.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默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作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六大基本技能, 掌握好这些技能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理解、创新、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小学语文学科具有部分工具性的特点

语言文字是基础工具, 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 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 语文课本具有典范性和可查找性。

5.语文学科具有积累的特点

很多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反映学习语文越来越吃力了, 这和他们在低年级的时候没有用心感悟课文, 死记硬背有很大关系。课本中的课文是范例, 老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理解感悟能力, 学会举一反三。老师要推荐课外读物适当做练习题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 找好的文章段落让学生们分析鉴赏。

6.重点突出听说读写相结合

教师对于重要文章和段落要反复讲解, 最好落实到每字每句, 结合现代语文考试多面开放的特点, 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语文学习方法, 更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和阅读能力。

老师的课堂教学是考量老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想不同的小学老师对同一篇语文课文在课堂上会有不同的阐释方法。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东西, 只有更适合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法, 就会让语文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的思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由此不难看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还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这样能够进行自主探究的机会。”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量创造条件, 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 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感, 增强学生语文应用意识,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 在教学《太阳》这堂课。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 充分发挥想象, 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地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带给人类的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是问题生成的引导者、问题研究的组织者、问题解决的指导者,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 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学习背景, 倡导“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原有知识经验, 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推理、归纳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已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了, 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变化,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 用自己的眼睛看, 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 教师要有效地创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三、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 对形式新异, 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 一旦有了兴趣, 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 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 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 给学生以新异感,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在教《咏柳》一课时, 我先配乐范读, 然后可以打开多媒体, 呈现图片。借画想象, 通过引导学生把诗意画面化, 更好地把握意象入境, 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这样, 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 既享有了美, 又弄懂了诗意。

总之,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灵魂系统工程, 教学过程又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 语文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 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 立足教材, 又不局限于教材, 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 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俞瑞康.小学创新教育.上海:上海科普出版社, 2009.

[2][美]威廉威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浅谈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下一篇:九年级教师节话题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