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质控检查表

2024-05-09

药剂科质控检查表(通用5篇)

篇1:药剂科质控检查表

药剂科质控检查标准

药库部分

1、库管、验收、养护、采购、药品会计职责分工明确,有相应的职责和制度。

2、执行药品遴选和新药引进审评制度,新药审批需有药师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方可执行。

3、临床临时使用的药品有临时采购审批程序。

4、成套低值易耗材(如吸痰器、雾化器、血压计等)有采购审批程序。

5、库管员根据各药房的采购申请,科学的制定采购计划。交由药剂科审核后,呈阅主管院

长审批同意后,由药品采购员进行采购。

6、严格执行《湖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集中招标采购的药品应达到所有采购

药品(以采购金额和品种数计)的95%以上。

7、因临床需要,确需采购非中标药品,需要有完备的审批手续。

8、在库药品摆放整齐划一,标识明确;环境整洁,有防尘、防鼠、防虫等措施;药品储藏的温、湿度符合有关规定,做到按药品性质分类储藏,并设有养护记录和温湿度检查记录。

9、采购药品的计划、票据、台账、采购审批表、验收等记录按时完成,保存完整。

10、遵循‘一品两规’要求,不得重复采购同一通用名称而规格剂型相同的药品超过两

种。

11、设有医院药品处方集,确定本院的基本用药目录范围。

12、效期药品分类相对集中存放,并有明显标识。每季度填写效期药品报表,囊括半年

内的近效期药品。

13、特殊管理药品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即专柜、双人双锁、专用账册、专册登记、专

用处方。

14、按季度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中心药房、门诊药房部分

1、有根据《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制度制定的各项

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2、门诊采用窗口式发药模式,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调剂过程有第二人核对,中心

药房按日剂量发放病区注射剂、临时医嘱、和不可拆分的整包装口服药品。

3、效期药品分类相对集中存放,并有明显标识。每季度填写效期药品报表,囊括半年内的近效期药品。

4、特殊管理药品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即专柜、双人双锁、专用账册、专册登记、专用处

方。麻醉、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齐全、安全设施完备;明确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限,有权限的医生在药房有签名留样。

5、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对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包括全院和各临床科

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抗菌药物调剂权限、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的品规数等均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摆药室部分

1、制定有《拆零药品管理办法》,遵循近效期先拆的原则,建立有拆零药品登记本。

2、拆零药品剩装容器符合剩装药品的要求,拆零药品包装上至少要注明药品名称、规格(拆

零日期和有效期)。

3、制定有调剂室工作规范和工作量表,日常工作和卫生状况符合要求,并做到逐日登记。

4、设有《调剂差错登记本》,登记因调剂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差错,并查实、分析原因,追究相关责任,并有整改措施。

临床药学室部分

1、对我院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制作动态监测表,如期发布动态监测报告和单品种

季度公示,对超常规使用情况进行干预。

2、对门诊处方和病室医嘱实施点评,并出具处方点评报告。

3、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严

格抗菌药物的管理流程,定期发布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4、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监测,按要求进行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

5、按要求配备临床药师和抗菌药物专职临床药师,严格按照《临床药师工作制度》开展工

作,保证下临床的工作时间不少于总工作时间的85%以上。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实施干预,并按要求书写药历,定期出版药讯。

篇2:药剂科质控检查表

法及扣分标准

1、是否完善术前 采取手术当日前往手术室现场检

1、完善术前准备:(1)必查内容:①血尿常规准备。查或检查科室术后运行病历(不少于5②术前三项(2)选查:心电图、肝肾功、血常

2、术前抗生素应份)的方式: 规、胸透(3)专科检查内容: 用规范,特别是

1、术前检查每缺少一项扣1分。

2、术前抗生素应用规范,特别是无菌手术的抗生无菌手术的抗生

2、抽查科室一类切口术后病历,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素的预防性应素应用不符合规格的每份扣1分。

3、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完善(三级以上手术要有术用,是否按照文

3、手术分级管理未按相关规定执行,前讨论;四类手术讨论内容上报医务科备案;重大件规范执行。凡发现越级手术者,每份扣1分。手术及探查类手术经由副主任以上医师担任,必

1、保障手

3、是否严格按照

4、协议书无手术者签字,每份扣1分,要时上报医务科备案。)术安全 术前手术分级管理制同时询问病人及家属,是否由手术者

4、手术前手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2、减少手管理 度实施手术。亲自与病人及家属谈话,如协议书中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术并发症

包括:病人病情、手术方式、麻醉风险、替代方304、手术前手术者有手术者签字,实际手术者未谈话扣1的发生。案、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分 及麻醉医师查看分;询问病人及家属是否告知其:病(共100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情况,告知情况,人病情、手术方式、麻醉风险、替代分)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协议书签字情方案、自付费项目等内容,未告知的,能及时签字时,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人签况。每份扣1分;特殊材料及植入物未另字,并按规定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

5、手术是否提前签协议,每份扣1分。录。特殊材料及植入物需另备协议。通知手术室,术

5、查看手术单,未提前通知手术的,5、手术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术前病房和手术室前护理工作是否每例扣1分;术前护理工作准备不完护理工作准备完善,特殊器械准备完善,有不利完善,特殊器械善的,每份扣1分;特殊器械准备不手术的疾患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是否备好,有不充分的,每分扣1分;术前有其它疾 利手术的疾患是患未请相关科室会诊的,每份扣1分。

否会诊。管理目标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实得分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及扣分标准

1、手术当日患者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信息准确无误,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并分别在病房 检查方式:无文字记录的内容采用手内和手术室核实病人身份及手术部位。实施切皮术当日抽查或向相关人员询问的方式进

1、患者身份识别前及腔镜手术置镜前叫停,再次核对患者身份。行:

2、术前准备充分:及时备皮,告知患者饮食禁忌及手术部位标

1、检查手术安全核查表,缺少一次核查情况;有假牙的病人进手术室前摘除假牙。内容,扣1分;未认真进行手术部位标识、唱对

2、术识的,每份扣1分。

3、参加手术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前准备情况3、2、现场查看术前准备情况,未备皮的,巡回护士、其他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手术人员术前准每份扣1分;抽查病历未有饮食注意情由手术者讲述手术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对策备情况

4、手术况的医嘱的,每份扣1分;未摘除假牙等术前讨论相关的内容。检查是否准时手术。过程中术者及助每份扣1分。或者有其他不完善情况的,4、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按手的责任

5、术

3、现场查看当日手术病例,手术人员未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协调配合好,术中有疑难中出现异常情况提前进入手术室的,扣1分;术前无手问题须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术相关问题讲述的,扣1分;未准时开应及时与患者家

5、术中如需改变手术方案(术者决定术前未确定

1、保障手始手术的,扣1分。手术属沟通

6、检查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及时请示上级医术安全

4、检查中出现手术不按规定协调配合及当日术中植入的假体师,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汇报,并须再次

2、减少手

出现疑难问题不及时请示的扣1分。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管理材料,器材标识

5、术中改变手术方案及使用贵重耗材无术并发症

6、检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识上的信息40分 上的信息及有效请示及汇报,无再次告知并征得同意并的发生。及有效期、条码贴麻醉单背面。期、条码贴麻醉签定协议书的扣1分。

6、植入物相关标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

7、单背面。

7、术中识缺失或不清楚扣1分。案中记录。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要求处理,标本

7、术中病理标本未向病人或家属展示,切除的病理标本容器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标本处理及文字标注有一项不合格扣1的送检情况

8、病理标本申请单,术中冰冻切片,标本及报告由分 术中严格执行各手术室专人送取。

8、术中有违反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及其他项医疗技术操作

8、术中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术中不不利于手术的言行的,扣5分。常规 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输血及自体血回输

9、手术室护士未认真督查检查参加手术

9、无菌技术监督

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人员的无菌操作,扣1分

10、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未严格进行手

10、严格进行手

9、手术室护士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术前后清点操作并准确记录的,扣1分 规程,督促检查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注意术前后清点

11、手术后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未送患者安全。病人,扣1分

10、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严格进行手术前后清点操作并准确记录。

管理目标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实得分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及扣分标准

1、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检查科室术后运行病历5份 交代(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在规定

1、术后相关记录不及时准确及缺失

1、术后密切观察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的完成。的,一份扣1分。病情变化及拔出

2、一般手术术后3天内有查房记录。中等以上手

2、术后查看病人及特殊病情书面记录引流管和填塞物术或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术者在术后24小时内不及时术后3天内查房记录不完善的情况 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做好书面记录。一份扣1分。术后

2、术后手术者应

3、对有引流管和填塞物的术后病人,拔出引流管

3、检查术后有引流管及填塞物的病历管理 认真查看病人并和填塞物情况有书面记录。5份,检查对引流和填塞物记录情况,20分 做好记录

4、术后抗生素应用规范。一份不合格扣1分。

3、术后抗生素应

5、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

4、检查术后抗生素应用病历5份,一

1、保障手用规范。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份不合格扣1分。

5、抽查麻术安全

4、术后麻醉医师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醉科术后访视记录,未按规定进行访

2、减少手查看病人情况 复室或外科监护室)。并对重点病人实行24小时视,一份扣1分;检查术后病历,查术并发症随访且有记录。护送病人时,麻醉医师应位于患看交接记录及签字,无记录及签字者,的发生。者头侧。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密每份扣1分; 切关注与镇痛有关的事宜。

1、手术前后医嘱须由手术医师或术者授权委托的抽查手术科室病历5份:

1、手术前后医围手医师开具。

1、手术前后医嘱开具不合格的,一份嘱。术期

2、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扣2分。

2、特殊治疗、抗医嘱有关规定执行。

2、违反相关药品应用管理规定的一份 菌药物、麻醉镇管理

3、需在手术室应用的各专业常规用药,术前在科扣2分。痛药品应用。10分 室下达手术医嘱时一同下达,由手术执行者执行

篇3:药剂科质控检查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2013年3~10月本院ICU进行深静脉导管插管术患者179例;对照组:2012年3~10月本院ICU进行深静脉导管插管术患者198例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研究试验组采用前瞻性调查, 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 比较两组深静脉导管插入术后3 d内、第1次换药前穿刺口出现感染的发生率。两组使用的导管类型和敷贴均来自同厂家和型号。

1.2.2 诊断标准

出口部位感染 (exit-site infection) :是指出口部位2 cm内的红斑、硬结和 (或) 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 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 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9]。

1.2.3“深静脉穿刺过程质控表”的设计与应用

本控制表 (见附件) 按照深静脉导管插入术的顺序, 参照2011年美国CDC发布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10], 经过严格的校译, 专家、小组评定, 内容涵概了操作前患者物品的准备、参观人员管理、操作者的准备、消毒、铺巾、穿刺、固定和盖敷料8个步骤27个质控项目, 评价标准以是否来衡量。操作前准备包括:检查物品有效期、物品齐备、患者镇静情况、凝血情况 (APTT) 、穿刺部位评估、七步洗手、房间内控制人数等7个项目;参观人员管理包括戴帽子口罩、距离无菌区域1 m 2个项目;操作者准备包括合格戴无菌手套、戴口罩、戴帽子、穿无菌手术衣4个项目;消毒包括使用含5%氯己定成分的消毒液、使用刷子消毒、消毒面积>30 cm×30 cm, 消毒液待干4个项目;铺巾包括无菌孔巾覆盖患者全身1个项目;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规范无污染、反复穿刺、可以污染及时更换3个项目;是否采用缝合固定1个项目;盖敷料包括评价导管内残留血液、肝素帽内有血、穿刺口渗血、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覆盖>10 cm×12 cm敷贴5个项目;因本院ICU均为100万级层流病房, 操作前环境准备未列入此表。医生为患者深静脉导管置管开始准备时, 由管床护士持此表在床旁逐项评议, 操作完毕后由操作医生确认内容无误签名归档, 每季度作出统计并科内公示, 对操作者常犯错误加以指正并督促改进或进行培训。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α=0.05,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治疗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导管留置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操作者为同一批工作人员。见表1。

2.2 穿刺口感染发生率

试验组与对照组导管插入术后3 d内、第1次换药前出现感染几率的比较, 实验组179例型深静脉导管插管术患者中, 33例患者出现穿刺口感染, 感染率为6.4%;对照组198例患者中, 出现刺口感染共67例, 感染率为18.7%;试验组穿刺口的感染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3 讨论

持续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操作的培训和质量控制 (指南推荐级别:IA) [10], 缺乏置管和护理经验、护理人员的缺乏和不稳定性, 可增加感染几率的发生, 因此本研究严格按照指南进行专业化培训, 建立一个专业化、固定的医护团队, 并对其进行质量管理。国际指南的制定和严格按照标准实施是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组成。在临床, 严格按照标准实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往往有各种原因的干扰导致指南的实施有着不同程度的折扣, 所以这个过程需要有效的监管。

“深静脉穿刺过程质控表”正是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详实的监控记录, 管床护士的质控对整个置管穿刺过程起到了重要的督促作用。与后期的深静脉导管监控表一起监测、总结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问题, 及时的指导临床, 以提供快速改进措施, 并降低医疗成本。本组研究显示, 采取深静脉导管穿刺过程质控表实施后, ICU深静脉导管穿刺口出现感染的发生率由18.7%下降到6.4%, 说明由护士进行的深静脉导管穿刺过程质控有利于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同时在完善相关指南和质量控制标准的过程中, 促进科室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深静脉导管穿刺过程质控表 (以下简称质控表) 在深静脉导管置管抗感染技术中的应用, 为进一步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深静脉导管穿刺流程自行设计深静脉导管穿刺过程质控表应用于深静脉导管穿刺过程的质控,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ICU2012年1~10月198例深静脉导管维护单和启用质控表后2013年1~10月179例深静脉导管维护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年1~10月深静脉导管穿刺术后3 d内、第1次换药前, 穿刺口发生感染率为18.7%, 2013年1~10月发生率为6.4%。结论 深静脉导管穿刺过程质控表可有效降低导管穿刺带来的穿刺口感染风险。

关键词:深静脉导管,穿刺口感染,医院感染,深静脉穿刺过程质控表

参考文献

[1]Cohen ER, Feinglass J, Barsuk JH, et al.Cost savings from reduce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after simulation-based education for residents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mul Healthc, 2010, 5 (2) :98-102.

[2]同俏静, 庄一渝, 王文元.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 2008, 2 (30) :117-118.

[3]李杰, 骆辛, 张丽.ICU和普通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比较.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 8 (33) :1044-1045.

[4]刘丽平, 李斌, 郭鸿, 等.深静脉置管感染病原菌菌种分析及综合干预效果观察.人民军医, 2013, 4 (45) :429-450.

[5]刘逸萍.ICU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性感染及危险因素的分析.实用医技杂志, 2008, 8 (15) :3169-3170.

[6]胡秀华, 李晶, 孙慧博.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5) :998-999.

[7]吴芳, 陈叶辉.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 :5511-5512.

[8]王丽, 杨宁梅, 杨筱敏.集束化策略用于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效果评价.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6) :615-616.

[9]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2007) .中华外科杂志, 2009, 2 (3) :225-228.

篇4:药剂科质控检查表

关键词:水利工程;平板闸门检查;质量控制

1平板闸门特点

平板闸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启闭设备、埋件和门叶,这几部分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有很大安全性和操作方面性的特点。由于其结构组成较为简单,维修也比较方便,非常适合应用于农田灌溉和泄洪。我国大部分灌区在不同季节中一般情况下采用平板闸门,特别是农耕浇灌时期,采用平板闸门对水采取分流和退水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节制作用。在平板闸门的安装和维修比较方面,设计者在进行该环节的设计时为了安装简便和日后维修方便使用了具有局限性的整体门,这种门的材质一般是钢材,还用了手轮式螺杆启闭机,这对平板闸门的整个运行环节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2 平板闸门的检查要点

在对平板闸门和埋件进行检查时主要通过现场检查,设备检查人员到现场首先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观察外观是否有缺陷,再借助工具进行检查,对焊接部位和止水橡胶部位进行仔细的检查,这两个部位是检查环节的重点。

2.1 平板闸门安装前检查要点 一是,闸门标牌和图纸的相符。对闸门的名称、规格和出厂设置等进行检查,对各种闸门附件进行检查和验收,检查人员对不同附件的破损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比如,检查附件外观是否有凹陷和缺损等,如果有检查人员要做好标记指令维修,并做好检查记录。二是,对不同阀门进行图纸设计和检测。检查人员对全部阀门根据不同的出厂设计进行验收,对不同厂家验收内容进行详细记录[2-4],验收的过程要规范,在此基础上对需要检测的部分进行检测,做好检测记录,比如,主要检查闸门不同方位是否扭曲,是否发生变形等。三是,止水橡皮合格证。检查止水橡皮的合格情况,合格的止水橡表面不粗糙,很少有破损,外形和尺寸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止水橡皮中的螺孔和门叶之间必须是以钻孔的方式呈现,钻孔的直径必须小于螺栓的最大直径。止水橡皮的连接需要采用专门的模具进行加热和溶合。

2.2 埋件检查要点 对二期混凝土断面尺寸进行检查,并且检查一期和二期混凝土之间的凿毛稳定情况。再根据门槽埋件图对一期混凝土钢筋位置设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对外部形状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表面出现脏污和浮皮等影响设备质量的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清理,与此同时对门槽内的杂物进行全部清理。检查埋件的直线度,避免埋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变形,对埋件的外观和尺寸进行检查,对焊接部位检查其是否符合焊接规定要求。对埋件安装用到的基准点进行检查。对底槛埋件高程控制点、主轨及反轨安装控制点和门楣安装控制点进行仔细的检查。最后对钢支撑断面和数量进行详细检查。连接门槽埋件和钢筋拉锚杆的数量要充足。埋件安装之前需要进行检测,如果有不规范之处,查明原因进行维修,并做好记录。

3 质量控制

3.1 平板闸门安装的质量控制 第一,对顶止水中心到止水底缘的距离进行控制,误差控制在3mm,可以进行止水橡皮的安装。各种安装项目完成之后,将螺丝拧紧,螺栓端面要比封水橡皮表面低大约8mm。第二,对门叶结构进行质量校正,再安装行走支承部位,安装完之后进行必要的调试。对闸门的焊接方式是通过超声波来完成的,对焊缝进行检查。第三,连接闸门孔口和启闭设备,连接成功之后进行闸门的平衡调试,一般情况下各个方向的倾斜角度不能高于闸门高度,如果超过闸门高度应进行适当的调整。第四,闸门入槽,当闸门入槽之后需要进行密闭实验,在试验的过程中不能有水的参与,对滑道运行情况和闸门启动与关闭现象进行检测,保证止水橡皮的完整[5-6]。第五,对闸门涂装质量进行检查。对闸门表面和焊接处进行详细的检查,在闸门安装验收之前需要进行面漆的涂抹,面漆的涂抹也有一定的标准,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涂抹,最后对整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3.2 埋件质量控制 埋件的调整需要由控制点来进行控制,螺栓和一期混凝土中的钢筋要焊牢,在保证外观不影响外界的前提下保证焊接质量,不能有变形和自动移位等不良情况发生。埋件工作面需要进行接头的焊接工作,还需要对表面进行详细的处理,这是埋件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如果接头错位,需要使用打磨机进行打磨,包括接头焊接部位,降低缺陷。

我国复测埋件需要根据严格的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标准化复测,复测埋件是一件必要的系统工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内容中:主轨、反轨和侧轨之间的一些检测标准和范围,与门槽和孔口的中心线距离,组合位置是否错位,表面扭曲度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对底槛的检测比较重要,检测的内容是门槽和孔口和中心线距离、对高程等最为基础的检测;对门楣的检测需要注意门槽中心线距离等一些定性的检测,该检测能够体现门楣在运行过程中的性质,直接反映设备工作稳定状态;整个复测完成之后需要对复测内容进行整理,并对混凝土中出现的废旧钢筋和垃圾进行必要的清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闸门安装时出现问题。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在越来越强调管理和技术进步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水利工作人员在建设管理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水利工作人员需要对工程中平板阀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检查,对质量进行认真的监督,把控好每个环节,使工作有效的进行,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海艳.平板闸门小开度水流数值模拟及闸门槽水流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2]袁向宇.滹沱河工程平板闸门检查要点和质量控制[J].山西水利,2015(03):43-44.

[3]朱卫东.水利工程招标方式与评标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

[4]郭桂祯.平板闸门垂向流激振动特性与数值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11.

[5]涂从刚.基于ARM的嵌入式闸门智能测控仪表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篇5:药剂科质控检查表

第三季度质量安全管理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基本良好,但还是有部分指标未能按要求完成,通过对质控指标每月统计,进行总结。

一、存在问题:

1.7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4%,超过20%的规定;

2.7月由于电脑系统原因,药比、基药比没能及时上报质控办;

3.8月门诊处方合格率93%未能达标;

4.8月、9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过40DDD;

5.药品咨询工作完成情况不好。

二、持续改进措施

1.门诊使用率超标是因为新成立科室有新调入医师上门诊,对抗菌药物情况不了解,已经将不合理处方进行反馈,并和医师沟通,表示以后工作中会注意。

2.未上报的报表在系统修复后已经及时上报质控办。

3.8月造成不合理处方增多的原因是内二科门诊医师使用中成药没有严格掌握适应证,已经将不合理处方反馈给个人并督促其在以后用药时注意。

4.已在质量分析会上通报使用强度高的科室。

5.对于药品咨询工作完成不好的情况,和主任商量,派专门药师到门诊药房进行咨询工作。

临床药学室

上一篇:正规装修承包合同下一篇:奥巴马演讲中英文对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