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院行政裁定书不服

2024-06-27

对法院行政裁定书不服(精选7篇)

篇1:对法院行政裁定书不服

大庆诉宁海县人民政府案: 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

(不服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发表时间:2006-11-19 10:52:00

阅读次数:382

(2006)奉行初字第3号

原告高大庆,男,1972年1月17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

委托代理人袁裕来,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徐利平,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宁海县县前街18号。

法定代表人马晓晖,男,县长。

委托代理人祝立标,男,宁海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住宁海县人民政府大院。

委托代理人何尔荣,男,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海洋办主任,住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大院。

原告高大庆不服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于2006年1月4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2006年1月4日受理后,于2006年1月9日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2月13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高大庆的委托代理人袁裕来,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祝立标、何尔荣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该决定书认定原告高大庆于2005年12月3日向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的事项不属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决定不予受理。被告于2006年1月18日向本院提供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1、关于西店镇2005年676号收文少一行的说明,拟证明该文件少一项的原因;

2、关于县政府(2005)16号会议纪要差错告知高大庆的情况说明,拟证明文件发生差错的情况已于2005年10月24日告知高大庆本人;

3、(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西店镇党委、政府文件轮阅单,拟证明该文件经有关人员轮阅;

4、何尔荣的情况说明、关于高大庆船只拖离事先告知的说明,铁江村证明、吉山村证明,拟证明西店镇政府也参加的拖船行为是属解救和帮忙行为;

5、《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十七条,拟证明原告高大庆申请复议事项不属行政复议受案的围范及被告作出行政复议不予受理的依据。

原告高大庆诉称,2005年10月12日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就吉山村和铁江村部份村民强行拖走原告浙宁采103采沙船一事召开了协调会,会后形成了(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事后,原告向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要求查阅该会议纪要,但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提供给原告的会议纪要与原件内容不一致,属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真实,当事人对此可以申请复议,至于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未经原告同意擅自拖移原告被扣的采沙船,且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造成了船只倾覆,给原告带来损失,其行为也属行政复议的受案 1 范围,原告就上述事项向被告提出行政复议并要求国家赔偿,被告针对该行政复议申请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属适用法律错误,为此请求法院撤销被告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并判令被告受理原告的复议申请及限期作出复议决定。原告起诉时向本院提供的证据有:

1、原告高大庆身份证、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村委会证明、船舶名称申请书复印件各一份,拟证明原告是浙宁采103采沙船船主;

2、不予受理决定书复印件一份,拟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

3、行政复议申请书一份、(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二份、证人证言四份、估价意见书一份、采沙船被抢财物及相关经济损失清单一份,拟证明原告提出复议申请以及提供的材料。

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辩称,原告高大庆向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的事项不属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向原告提供的(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与原件内容不一致,其行为符合《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五)项情形即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真实的,应按该条款规定的程序处理,而不是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与其他部门一起拖离原告被扣的采沙船是应原告多次要求,才实施的解救和帮助行为,原告所主张的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擅自拖离被扣船只与事实不符,至于船只拖到码头后造成倾覆是意外事故,给原告造成损失要不要赔偿是民事法律关系所调整的范围,不是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为此,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针对原告高大庆的复议申请所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庭审质证,原告的委托代理人认为被告提供的证据1、2、3、4与本案没有关联性,是被告在受理复议申请后应审查的内容,且村委会没有作证资格,被告未提供相关证人的身份情况,该些证人证言也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原告对被告提供的依据没有异议。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没有对原告在起诉时提供的证据提出异议。

经审理,本院确认以下事实:2005年10月12日,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专门就吉山村和铁江村部份村民扣留原告高大庆浙宁采103采沙船一事召开协调会,会后形成了(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事后原告高大庆向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查阅该会议纪要,但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提供与原件内容不一致的(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给原告。2005年10月20日上午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与其他部门一起,将原告高大庆被扣的浙宁采103采沙船从铁江村拖离至峡山码头,后浙宁采103采沙船倾覆沉没,倾覆原因不明。为此,原告高大庆于2005年12月3日向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提出了行政复议申请,要求:

一、确认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向原告提供虚假的(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行为违法,二、确认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擅自将原告船只拖到码头后未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致船只倾覆的行为违法,三、责令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赔偿原告损失40万元,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针对原告高大庆的申请,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了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该决定书认定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本院认为,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向原告提供内容不全面的(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其行为符合《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五)项情形 2 即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真实的,而《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十二条对发生上述情形的处理规定已很明确:由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部门或主管行政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为此,对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主张的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提供信息不真实的行为不属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观点,本院予以支持。对于包括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在内的由多个部门参加的拖回原告高大庆被扣在铁江村的浙宁采103采沙船的行为,本院认为,这是政府各个部门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平息矛盾所做的调和工作,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应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事实清楚、程序合法、依据正确,本院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之规定,判决如下:

维持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

本案诉讼费280元,由原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二00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姓名:袁裕来律师

时间:2006-11-19 10:44:00

撤诉申请书

申请人高大庆,男,1972年1月17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手机:***。

被申请人宁海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宁海县县前街18号。

法定代表人马晓晖,县长。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不履行行政复议法定职责行政纠纷案,现申请人寻求其他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本案已没有实际意义,故自愿申请撤回上诉。望准许。

此致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高大庆

特别授权代理人袁裕来

2006年3月27日

姓名:袁裕来律师

时间:2006-11-19 10:44:00

行政上诉状

上诉人(一审原告)高大庆,男,1972年1月17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手机:***。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宁海县县前街18号。

法定代表人马晓晖,县长。

上诉人因不服奉化市人民法院(2006)奉行初字第3号行政判决,提起上诉,请求:

一、撤销一审判决;

二、撤销被上诉人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2005]23号】,判令被上诉人受理原告复议申请并限期作出复议决定。

事实和理由:

被告不予受理决定适用法律错误,一审判决予以维持错误。

上诉人申请复议的第一个对象是宁海西店镇人民政府向上诉人提供虚假或者说不真实信息的行为。向上诉人提供真实的信息,是被上诉人的法定职责,提供信息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其实,《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34条第2款就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政府机关违反本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向政府机关查阅政府信息或者档案,遭到拒绝或者认为政府机关提供的信息不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几乎已是一个常识问题。至于《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34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政府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监察部门或者上级政府机关举报。”只是就政府信息公开增加了一个内部监督措施,不应该因此否定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地方规章也无权限制或者剥夺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权利。

上诉人申请行政复议的第二个对象是,西店镇人民政府未经上诉人同意擅自拖移船只且造成了船只倾覆的行为。西店镇人民政府拖移过船只,船只已经倾覆,双方都没有争议,被上诉人没有提供西店镇人民政府拖移船只经过上诉人同意的证据,也没有提供船只停放后,已经向上诉人交付的证据,也即西店镇人民政府未经上诉人同意擅自拖移船只且造成了船只倾覆的行为,是完全可以认定的。而且,正如被上诉人也一再强调的,西店镇人民政府的行为是执行公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与被上诉人处于平等法律地位实施的民事行为,被上诉人认为与西店镇人民政府与上诉人之间存在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因而不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显然是无法成立的。

一审判决就这一焦点作出判决的理由更加莫名其妙,认为是“政府部门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平息矛盾所做的调和工作,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应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上诉人认为,即使西店镇人民政府是确实是在调处过程中或者是为了更好完成调处工作,才实施了拖移船只的工作,拖移船只行为也是一个独立的行为,造成了上诉人财产损害,也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法》第9条明确规定,对于这种行为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请求国家赔偿,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综上所述,特提起上诉。

此致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高大庆

2006年3月4日

篇2:对法院行政裁定书不服

申请再审人(原审被告):XXX,男,19XX年X月X日出生,汉族,住所:XXXXXXXXXX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XX。

被申请人(原审原告):XXX,住所地:XXXXXXXXXXXXXXXXXX。组织机构代码:XXX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XX。

法定代表人:XXX,系该局局长。

申请再审人XXX因与被申请人XXX劳动争议一案,对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XXXX年XX月XX日作出的(XXXX)沈和民四初字第XXX号民事裁定书,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一、再审申请请求:

1、请求人民法院撤销(XXXX)沈和民四初字第XXX号民事裁定书,将该案发回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2、诉讼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二、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

申请再审人的再审申请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2项规定的情形。

三、申请再审具体的事实、理由:

一审法院的裁定认定事实不清,驳回起诉理由不当。

申请再审人于XX年XX月份参加工作,XX年XX月办理提前退休,当时年龄为46周岁,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提前了14年。申请人因不懂法律,相信了被申请人承诺的“铁路内部有提前退休的优惠政策”,但事实上申请人非但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反而比正常退休的人每月工资少了700-800元。后申请人曾多次与被申请人协商此事,被申请人也承诺给申请人每月补发200元工资,但至今仍未兑现。因申请人合法权益收到损失,故向沈阳市和平区法院提起诉讼,但一审法院且以申请人“主张的计算退休工龄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的仲裁受案范围”为由驳回了申请人的起诉。

事实上,申请人在一审中主张的不仅是“计算退休工龄”,还包括“退休工资”以及“因提前办理退休而造成的工资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而本案中申请人所主张的“退休工资”和“因提前办理退休而造成的工资损失”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四)款中“福利”和第(五)款中“劳动报酬”的概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项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申请人的部分诉请符合上述法律的规定,一审法院应对其作出实体处理,而不应在程序上裁定驳回起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经职工本人申请,单位可以准许提前退休。本案中,申请人被单位欺骗的情况下提前14年退休,且不是申请人本人自愿主动申请,该行为单位已经违反法律规定,致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

综上所述,原审案件在审理中事实认定不清,驳回起诉的理由不当,导致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得不到保障。望人民法院撤销原审裁定,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维护申请再审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再审人: 年 月

篇3:对法院行政裁定书不服

关键词:行政法院,设立,问题

一、行政法院的概念和外国设立行政法院的目的分析

近些年来在我国不断有关于建立行政法院的思索和争鸣, 也有不少的文章出现。那么行政法院的概念是什么?设立行政法院的目的是为何?这是需要我们首先要回答清楚的两个基本问题。纵观世界上设有行政法院的国家的情况, 对于行政法院的概念一般可以这样下一个定义:在一国普通法院 (审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法院) 系统之外设立的专门审理因公权力的行使而发生的争议的专门法院。

设立行政法院的目的可以从行政法院的典型国家——法国来看这一问题。法国是最早设立行政法院的国家之一。法国设立行政法院的原因有二。第一, 法国受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 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互相分立, 在法院系统方面也应体现这一原则。他们认为行政诉讼也是一种与行政机关有关的活动, 行政案件只能由专门的法院来审理而不能由普通法院来审理。第二, 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法国资产阶级兴起的时候, 资产阶级把持着政府而封建阶级则把持着法院。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经常被法院动用司法审查权而废止, 因此政府和法院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法国大革命以后, 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 为了制止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干涉而制定法律禁止普通法院受理行政诉讼, 这直接导致了法国行政法院的设立。德国行政法院的设立稍晚于法国, 在德国, 凡公民对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均由德国的行政法院来审理。从法、德两国的情况来看, 两国的行政审判体制属于“双轨制”, 即在法院设置方面存在有互不隶属的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的双系统, 行政法院专门审理行政案件, 其他案件由普通法院或一般法院来审理。其他国家如瑞士、瑞典、比利时、意大利、芬兰等国均设有行政法院。

从上述各国的一般情况来看, 设立行政法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三权分立思想, 通过设立行政法院来实现权力间的制衡, 即通过专门的行政法院运用特殊的程序适用特别的法律来审查行政权的行使。另外由于行政权力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专业性, 行政案件与其他案件的性质也不一样, 这也需要由专门的法院来审理行政案件。

二、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设立行政法院的沿革

我国在历史上自清朝末年起就有建立行政法院的动议, 并在其后的历史过程中设立过行政法院系统, 这一段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一) 1906年清朝末年变法改革中, 清政府将当时的大理寺改组为大理院负责管辖民事、刑事案件, 并准备设立行政审判院专门负责行政诉讼案件。1907年, 清政府颁布《法院编制法》, 其中第2条规定:审判衙门掌审民事、刑事诉讼案件, 但关于军法或行政诉讼等另有法令者不在此限。从该条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在审判机构方面采取的是类似西方的二元体制。但清政府当时为兼顾立宪改革的名义并为了维护旧官僚的利益, 决定不将都察院改组为专门的行政审判机关, 而同时另行创设行政法院, 并拟定了《行政审判院官制草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结束, 上述行政法院创设的动议及相关法案当然也没有了下文。

(二) 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1月, 南京国民临时政府成立, 在成立之初即由宋教仁起草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草案》, 该草案第14条规定:人民得诉讼于司法, 求其审判, 其对于行政官署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 则诉讼于平政院。

北洋政府成立后, 于1914年3月公布了《平政院组织令》规定了平政院的组织与职权。该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公布实施的行政审判机关组织法。此后北洋政府先后颁布了《平政院裁决执行条例》、《平政院处务规则》、《诉愿法》、《行政诉讼法》等文件, 创建了有关平政院组织与运作的一整套完备的法律制度。

(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7年4月,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10月颁布的《国民政府组织法》第33条规定:司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司法机关, 掌理司法审判、司法行政、官吏惩戒及行政审判之职权。1931年5月, 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训政时期约法》第22条规定:人民依法律有提起行政诉讼及诉愿之权。1931年12月颁布的《国民政府组织法》第36条规定:司法院设立最高法院, 行政法院及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 南京国民政府在法律上也采取了西方的普通诉讼与行政诉讼并行的二元司法体制, 确认了人民的诉愿权与行政诉讼权的并存, 而且应该说明的是《国民政府组织法》在我国历史上首次使用了“行政法院”这一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党政府的一切法律制度包括行政法院制度当然被否定和摧毁。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是一元化的司法体制, 即在我国没有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的分类, 在我国法院内部设立行政审判庭来负责行政案件的审理。但这种一元化的司法体制在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下, 目前在行政审判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要设立行政法院的建议和想法。

三、理论界建议设立行政法院的原因综述

目前在我国的法院体制和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中均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法律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问题也是有的专家学者建议我国设立行政法院的原因, 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

1.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和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作人员数量和素质之间存在有较大差距和矛盾。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法律的作用, 当自身利益受到公权力的侵犯时都纷纷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虽然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但面对纷至沓来的行政诉讼案件, 我国比较薄弱的行政审判力量是无法应对的, 这不仅表现在各级行政审判庭法官数量的不足, 而且也表现在各级法院法官的法律素质的参差不齐上。另外, 如今的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案件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 只具有法律知识的法官在面临这样的难题时显得束手无策、难以应对。

2.法院司法工作的独立性严重不足, 受到多方面干预。我国法院审判工作难以实现独立的根源在于财政和人事方面的先天不足。在财政制度方面, 我国很长时间以来是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体制, 各级法院的所有经费均来自于同级人民政府。同时在人事制度方面, 法院的法官均由地方权力机关选举、委任、罢免和任免。在现实中地方党委、政府人事部门掌握了法院的人事权, 财政部门掌握了法院的财权。在这种处处受制于人的局面下, 法院难保不会从倾向于地方利益的角度下去行使司法审判权, 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尤为突出。正是这种先天不足使得地方各级法院的独立性大大降低, 也无力对抗地方的各种对抗。

3.在法院工作体制中法官的“官”身份也使得在案件审判中法官的独立性出现了问题。在具体的法院工作中, 一个法官总会有其上级, 法官也有行政官员的官的身份的存在, 一个普通法官之上必定有其上级官员, 如副庭长、庭长、副院长、院长等。在案件的审判中因“官大压一级”一个法官不得不听取和尊重其上级领导对案件的“意见和建议”, 这在行政案件的审理中表现的是非常突出的, 有时候一个领导的一个“招呼”就能决定一个案件的审理结果。

四、有关行政法院建立的几个难点

基于上述几个重要原因和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 许多学者倾向于在我国建立一套行政法院系统, 但如果真要在我国建立行政法院系统, 我们还必须认真面对和思索以下几个问题:

1.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 必然要为这一系统提供大量的经费用以支付行政法院的硬件设施、法院工作运转及法官、行政职员的工资福利等, 而根据前述情况, 这笔庞大的经费必然由地方支付, 由此可见地方政府是否愿意对行政法院的建立给予大力支持呢?这更别说在财政经费更加吃紧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了。

2.如果要建立行政法院系统, 在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下, 是不可能按照现行的法院系统来设立的, 只可能按大行政区划分, 所以行政法院只可能设立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 这必然会使得行政案件的高发区县乡一级地区的原告不得不长途跋涉去外地起诉, 这也必然会增加民告官的诉讼成本, 从而忽视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贫弱者的权益保护。

3.另外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建立了行政法院, 那么行政法院与地方人大、政府的财政、人事部门的关系如何处理?行政法院的法官是否仍有“官”的色彩?更进一步讲, 行政法院能否真正实现审判独立和法官独立, 这才是至为关键的核心所在。如果这一核心问题无法解决, 就算行政法院建立起来了也必然会走回到目前法院所处的情况的老路上去。从相反的角度来看, 如果行政法院的建立就解决了上述问题的话, 那何不让目前的法院系统进行这种体制改革呢, 一步到位不是更好, 这样的改革则更加彻底。

综上所述, 在我国建立行政法院缺乏历史经验和现实可行性, 目前仍有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存在,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支持是难以实施和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马骏驹, 聂德宗.当前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法学评论, 1998, (6) .

[2]陈娟.法国行政法院及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4) .

篇4:对法院行政裁定书不服

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濮行初字第2号

行政判决书

原告梁某某,女。

被告濮阳县公安局。

法定代表人吕相国,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刘聚民,该局法制室主任。

委托代理人王振旗,该局干警。

原告梁某某不服濮阳县公安局2009年9月10日作出的濮县公(治)决字(2009)第0828号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于2010年1月11日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于当日受理后,于1月13日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举证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1月2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梁某某、被告委托代理人刘聚民、王振旗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濮阳县公安局于2009年9月10日作出濮县公(治)决字(2009)第0828号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2009年4月12日、2009年4月28日、2009年8月27日梁某某三次窜至北京市中南海,为制造影响,表明上访人身份,要求见中央领导,反映自己的不合理诉求,严重扰乱了中南海的正常秩序。其行为已构成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决定给予梁某某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被告向本院提交的证据材料有:

1、2009年4月12日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分局治安大队(2009)第26250号训诫书,证明梁某某到天安门地区被训诫过程。

2、2009

年4月23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2009)第112260号训诫书,证明梁某某到中南海周边被训诫过程。

3、2009年8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工作说明,证明梁某某被告诫的过程。

4、2009年9月10日询问梁某某笔录。

5、2009年9月30日濮阳市公安局(2009)245号文件。

6、2009年10月10日濮阳市公安局(2009)246号文件。

7、2009年11月16日秦玉海在全省规范信访程序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8、2009年6月27日濮阳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濮县信联办(2009)40号文件。

9、2008年7月10日公安机关处理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

10、2008年7月6日和解意见书。

原告梁某某诉称:2009年4月至8月我到北京给二妹买药,顺路反映父亲被他人殴打一案,也未找到有关部门。在路过中南海时,被执勤民警误认为是在中南海闹事,对原告进行了训诫处罚。2009年9月10日原告前往市信访办反映问题,被告开车追上原告,在未告知原告和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将原告送往濮阳县拘留所被拘留。被告濮阳县公安局对原告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违法,违反国家信访不能打击上访人员的条例。

1、处罚程序严重违法。被告对原告进行该行政处罚之前,根本没有依法告知原告作出治安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也没有告知原告依法所享有的权利,从而剥夺了原告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2、被告对原告作出的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且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原告是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和组织反映问题,其上访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原告在上访反映问题过程中并不存在违法事实。

3、被告濮阳县公安局无权对本案行使管辖权。本案中原告如果有违法行为,其行为地也是发生在北京,其作出行政处罚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属于北京市西城区,而不是本案的被告。请求本院依法撤销被告濮阳县公安局2009年9月10日作出濮县公(治)决字(2009)第0828号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原告当庭向本院提交的证据材料有:

1、2009年9月10日濮阳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处理非正常上访、规范信访秩序的意见》;

2、2009年9月22日濮阳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加强对非正常上访依法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

3、2009年8月15日《通告》;

4、2006年2月11日《北京日报》文章《中南海的大门是面向广大群众的》;

5、2009年8月19日《新京报》文章《中央政法机关将出京就地接访》;

6、2007年3月29日、2008年1月30日证明二份;

7、《今日安报》刊载的2008年国家赔偿标准;

8、手机录音文字材料一页。

被告濮阳县公安局辩称:

一、被告在作出处罚之前,依法告知了原告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二、被告认定原告赴京非正常上访的主要依据是北京警方的训诫书和工作说明。训诫不是处罚,所谓训诫就是进行教导和劝诫,指出违法行为,所以不存在对原告一事进行第二次处罚。

三、原告诉被告无权对本案行使管辖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案件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对原告梁某某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一案,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请求本院依法予以维持。

上述证据经庭审质证,本院确认被告提交证据收集方式和取得程序合法,本院予以采信。原告提交证据1、2、5、7收集方式合法,本院予以采信。证据4系作者个人观点,不符合证据的基本要件,本院不予采信。证据3、6、8收集方式和取得程序不当,本院不予采信。

经审理查明:原告梁某某以其父梁万某民事赔偿案件处理未到位为由,于2009年4月至8月先后三次到北京市中南海周边地区非正常上访,被北京市公安机关训诫两次、告诫一次。2009年9月10日,濮阳县公安局对梁某某作出濮县公(治)决字(2009)第0828号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原告梁某某给予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原告梁某某不服,向

濮阳市公安局申请复议。2009年12月25日,濮阳市公安局作出濮公复字(2009)77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被告的处罚决定书。原告仍不服,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

本院认为,被告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条第二款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可以作为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行使管辖权的法律依据,原告认为被告无权对本案行使管辖权,其理由不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原告以此为据认为原告已被北京市公安机关训诫处罚,被告不能再对原告进行第二次处罚,其理由也不能成立。被告濮阳县公安局认定原告梁某某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依据的基本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维持被告濮阳县公安局2009年9月10日作出的濮县公(治)决字(2009)第0828号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

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自接到本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八份,上诉于河南省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苏景民

审判员王丽君

审判员栾贵平

二O一O年三月十日

篇5:对交警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的

2005-09-0

2对交警的认定书不服的,能申请复议吗?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自勘查现场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或者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期限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交警的事故认定主要根据各方当事人的违章情况、事故的成因等从专业的角度对事故进行认定。在诉讼中,该认定可能作为任何一方或几方当事人的证据。法院对赔偿责任的划分,是基于举证质证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作出的判决。如,机动车和行人发生事故,法律规定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行人违章的,只是减轻机动车的责任。交警的事故认定在民事诉讼中同其他证据一样,要经过质证等程序才能确定其证据效力。

篇6:对法院行政裁定书不服

(指令继续审理)

发表时间:2008-6-2 11:36:00阅读次数:407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行政裁定书

(2008)浙行终字第22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石洪均等25人,名单附后。

诉讼代表人陈兴江,男,1964年7月26 EI出生,汉族,农民,住新昌县城关镇候村。诉讼代表人俞正贤,男,1957年4月21日出生,汉族,农民,住新昌县城关镇候村。诉讼代表人石洪均,男,1963年12月1日出生,汉族,农民,住新昌县城关镇候村。委托代理人袁裕来、徐利平,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绍兴市人民政府。住所地:绍兴市胜利西路163号。法定代表人张金如,市长。

委托代理人肖冬红,绍兴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陈国仁,浙江新希望律师事务所律师。

石洪均等25人诉绍兴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复议一案,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12月18日作出(2007)绍中行初字第7号行政裁定。石洪均等25人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于2008年2月20日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005年11月30日,新昌县土地储备开发中心因浙江江南名茶市场项目建设需要,经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11月30日浙土宇[A2005]第10273号《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一书”方案》批准,征收包括上诉人所在村在内的集体土地12.0591公顷。2007年8月15日,上诉人石洪均等人以征地方案经批准后根本没有看到过公告,新昌县人民政府也没有组织实施等为理由,向被上诉人绍兴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请求:

1、责令被申请人新昌县人民政府限期公告浙江省人民政府(浙土字[A2005]第10273号)文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

2、限期将上述征收方案组织实施完毕。2007年10月12日,绍兴市人民政府作出绍市府复决字(2007)27号行政复议决定书,认为新昌县人民政府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江南名茶市场建设用地项目后,已依法进行了公告并已组织实施了土地征收方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之规定,决定驳回石洪均等人的行政复议申请。

石洪均等25人不服上述行政复议决定,于2007年10月17日向原审法院起诉称:被告作出的复议决定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新昌县人民政府也没有依法公告征用土地方案,原告只是在被征土地方案批准前,获得每亩1万多元的土地预征费,从查阅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材料看,涉案土地的征地补偿费每亩4.5万元。综上,请求撤销被告2007年10月12日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书,判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绍兴市人民政府答辩称:

1、绍兴市人民政府作为被告主体不适格。被告作出的复议决 1

定对新昌县人民政府已经公告并组织实施的行政行为予以确认,并没有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以绍兴市人民政府作为被告无法律依据。

2、2005年11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浙土字[A 2005]第10273号征地方案,同年12月8日,被告发布2005第9号征用土地公告,该公告对批准文号、用途及与被征用土地所有权人、位置、面积、征收补偿标准,安置办法、异议时间等均作了公告,该征用土地公告在原告所在村进行了张贴,被告已履行了公告义务。

3、2001年8月7日至2003年4月10日,征地单位新昌高新园区已支付了征地款297万元,其他各项措施也按约履行,新昌县人民政府征用土地方案已组织实施完毕。综上,被告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请求驳回原告石洪均等25人的起诉或者诉讼请求。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石洪均等25人向绍兴市人民政府提起复议申请的请求是责令新昌县人民政府公告并组织实施土地征用方案。绍兴市人民政府作出的绍市府复决字(2007)27号行政复议决定的内容为新昌县人民政府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江南名茶市场建设用地项目后,已依法进行了公告并组织实施了土地征用方案,该复议决定的基础性具体行政行为是新昌县人民政府是否履行了公告并组织实施土地征用方案的义务。从行政复议决定的内容来看,该复议决定确认了新昌县人民政府在复议程序中提出的已公告并组织实施土地征用方案的行政行为,故本案应以新昌县人民政府作为被告,现原告起诉复议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为被告,属诉讼主体不当,且经告知后拒绝变更被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裁定驳回原告石洪均等2 5人的起诉。

石洪均等25人上诉称:

1、驳回复议申请,相当于不予受理复议申请,对于不予受理复议申请,当事人可以起诉复议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是没有争议的。

2、《行政诉讼法》第2 5条第二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此条文中的“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应该包括从形式上判断,复议决定可能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或者说,当复议决定是否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在当事人之间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当事人提起诉讼也可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是否确实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往往需要经过法庭审理,才能作出正确的认定。被上诉人在复议决定中认定新昌县人民政府已经公告征收土地方案,并已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这一认定是否是对新昌县人民政府实施的行为的确认,即该县政府是否确实已经公告了征收土地方案,并将征地补偿费足额支付给上诉人等,需要经过庭审才能确定。

3、本案中,被上诉人并不仅仅对新昌县政府实施行为的确认。新昌县政府根本就没有公告过征收土地方案,也没有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标准将征地补偿费足额发放给上诉人。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这一点。

4、上诉人诉讼请求是撤销被上诉人驳回复议申请决定,要求重新作出复议决定,被告怎么可以变更为新昌县人民政府呢?原审裁定适用法律错误,请求撤销原审裁定,指令原审法院继续审理。

被上诉人绍兴市人民政府答辩称:

一、被上诉人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没有改变新昌县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上诉人以被上诉人为被告提起诉讼没有法律依据,被告主体不适格。一审裁定驳回上诉人的起诉符合法律规定。被上诉人所作的复议决定书中,被上诉人明确认定并清楚告知上诉人新昌县政府在省政府批准浙江江南名茶市场建设用地项目后,已依法进行

了公告并已组织实施了土地征收方案,这是对新昌县政府所作具体行政行为的肯定,而非变更新昌县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应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根据上述法条规定,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这是对复议机关作为被告的法律规定。本案中,被上诉人既没有改变新昌县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也没有不作为,所以上诉人以被上诉人为被告不符合法律规定,也没有法律依据。

二、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

1、被上诉人作出的复议决定并不是不予受理,而是受理并经审查后认为新昌县政府已履行法定职责,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作出驳回上诉人的行政复议申请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2、复议机关是否已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决定中可以明确看出,根本无需经过法庭审理。

3、如上诉人认为新昌县政府实际上没有履行法定职责,应当以新昌县政府为被告提起诉讼,因为被上诉人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实际上是对新昌县政府已履行法定职责的肯定。

4、法律只有规定在行政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或不作为时,才可以将行政复议机关作为被告提起诉讼。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不属于法律规定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审法院在告知上诉人变更被告主体后,上诉人拒绝变更,一审据此裁定驳回起诉完全符合法律规定,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

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审裁定。

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据此,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而不能以复议机关为被告对复议决定提起诉讼。本案石洪均等人以新昌县人民政府没有公告并实施征收土地方案l为由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新昌县人民政府答辩称其已公告并组织买施了相关征用土地方案。绍兴市人民政府采信新昌县人民政府的该答辩意见,作出驳回石洪均等人行政复议申请的决定,并不属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之情形。根据法律规定,石洪均等人认为新昌县人民政府没有履行相关法定职责,既可以向绍兴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新昌县人民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现石洪均等人选择了申请行政复议,绍兴市人民政府作出了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决定,石洪均等人对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诉讼,应当以作出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绍兴市人民政府为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相关条款规定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或不作为的,可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但并并不意味着除这两种情形之外就不能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提起诉讼是当事人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若要对该项权利进行限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原审法院认为“该复议决定确认了新昌县人民政府在复议程序中提出的已公告并组织实施土地征用方案的行政行为,故本案应以新昌县人民政府作为被

告’’的观点,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原审裁定以石洪均等人应当变更被告而拒绝变更为由驳回其起诉,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上诉人就此提出的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采纳。至于新昌县人民政府是否已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不属本案审理范围。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八条之规定,裁定如下:

一、撤销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绍中行初字第7号行政裁定;

二、本案由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篇7:对法院行政裁定书不服

在没有签署拆迁协议、没有补偿、也没有见到拆迁许可证的情况下,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一家民营小厂遭遇强拆。在法院叫停的情况下, 厂房还是被暴力拆毁。随后, 这家民营小厂的场地被当地政府交给了一家招商引资来的企业。

被强拆的民营小厂, 原本是城阳区流亭街道庙头村的一家村办企业, 位于凤岗路3号。1999年1月, 退伍军人郭延丛和庙头村委会签署《房屋买卖及场地租赁合同》, 成立青岛城阳延丛服装加工厂 (以下简称延丛服装厂) , 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

至今, 小厂被强拆两年多了, 虽然土地和房屋依然登记在延丛服装厂名下, 但郭延丛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也没有哪个部门给个说法。

法院裁定不得强拆

延丛服装厂的厄运始于城阳区招商引资的“中外运航空物流项目”, 延丛服装厂被圈进这个项目中, 纳入拆迁范围。2010年初, 该项目动工建设。

2010年3月11日, 延丛服装厂遭遇了第一次强拆。郭延丛回忆:“那天下午4点多钟, 城阳区流亭街道的一位领导领着三十多名城管和街道办人员, 砸开大门闯进来。我妻子和两个弟弟赶紧起来询问怎么回事, 他们说要拆这厂子。在争执中, 我妻子和两个弟弟被打伤。”接到通知匆忙赶过来的郭延丛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 这伙人撂下狠话大摇大摆地走了。

同年3月20日, 城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延丛服装厂是违章建筑为由, 下达房屋拆除通知书, 限其两天内拆除。厂房已经使用了十几年, 并且有房产证和土地证, 咋成了“违章建筑”?郭延丛当即向城管执法局提出异议, 并向城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要求撤销城管执法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同年4月16日, 城阳区法院下达裁定, 叫停了城管执法局的强拆行为。法院认为, 延丛服装厂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 应予支持, 诉讼期间停止城管局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然而厄运并未就此结束。

110两次出警未能阻止

“8月23日下午3时许, 庙头社区主任兼支部书记郭立展带领二十多人来拆除门窗, 值班工人报警后, 赶来的110民警制止了他们。当晚9时, 郭立展再次返回, 将厂房所有门窗玻璃砸碎。110再次赶来后, 他们闻讯而逃。”说起当晚的情况, 郭延丛仍一脸愤怒。

他说, “次日凌晨, 郭立展再次带领三十来人和两台挖掘机, 进来后首先把我们控制住, 夺去手机, 然后开始打砸强拆。接到报警赶来的民警也没能制止住他们, 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将所有房屋全部推倒, 厂房内的物品被毁坏一空。”

由于有了前两次的遭遇, 郭延丛提前买了一个录音笔, 将当晚的整个过程偷偷地录了下来。在录音中, 记者听到一个人正在大声地呵斥:“告诉你们, 不要报警, 报警也没用!”接下来, 就是他指挥大家在干活。录音中, 打砸呵斥声、哭声、警笛声和房屋倒塌的声音掺杂在一起。

庙头社区的几位村民在听了录音后, 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 这个不让报警的指挥者的声音和社区主任郭立展一模一样。

强拆之后又遭强卖

记者在现场看到, 延丛服装厂除了一些残垣断壁外, 中外运物流的仓储车间占去了大部分地方。而在城阳区房地产管理处, 记者了解到, 这块厂房还登记在延丛服装厂名下, 房屋状态显示正常, 土地使用证也在延丛服装厂的名下。

“这就是说, 在法律上土地和厂房都属于我, 而实际上, 厂房被强拆, 政府又将土地给了中外运物流公司, 这是典型的‘一女二嫁’呀!”郭延从说, 两年来, 他不断地在各个部门之间奔波, 希望能讨一个说法, 但是至今仍没有结果。

城阳区城管执法局的人员告诉记者, 这个事情法院当时已有裁定, 他们也执行了法院的裁定, 没有进行继续强拆, 后面的强拆和他们无关。

2012年8月24日, 记者赶赴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采访, 工作人员以领导不在为由搪塞。流亭街道综治办主任徐正帅承诺会让了解情况的人员和记者联系。一周后, 记者在约定时间再次联系徐正帅, 他称已经安排人和记者联系了, 让记者等着。但截至发稿, 记者也未接到当地官方的任何回应。

上一篇:描述青春的句子摘抄下一篇:学校校本研训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