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图像设计教案

2024-06-29

图形图像设计教案(共10篇)

篇1:图形图像设计教案

图形、图像获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获取图形、图像的多种方法。

2、尝试用多种方法获取图形、图像。

二、教材分析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像图形是多媒体中常见的素材之一,也是人们传递与表达信息的重要形式。在创造文字之前,人类通过绘画来记录事物和表达思想了。在漫长的文明历程中,一切文化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图像成为信息的巨大资源。因此,本节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就把前一堂课学生学过的、熟悉的、有趣的“图形、图像”再提出来,引导学生回忆,说:“上一堂课,我们看到的图形、图像是哪些呢?而要获取满足自己心意的精美的图形、图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

图形、图像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简洁等特点,能形象地表达人们头脑中错综复杂的抽象根念,引起人们的联想。我们来看课本中的图形、图像,你认为它们反映了什么?

2、获取图形、图像 A、获取途径分析

师: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制作自己的班级网页,我们的网页上需要放些什么图形、图像呢?

生:我们班级的合影、我们班的奖状、好看的背景。师:怎么样才能获取这些图形、图像呢?

生:用数码照相机拍图形、图像;用扫描仪扫描奖状;从网上下载图形、图像,从光盘图库中搜索图形、图像或从屏幕上截取背景图形、图像。

B、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形、图像

生:(演示拍摄数码照片,在老师的协助下,将照片传输到计算机中)C、用扫描仪获取图形、图像 师:(演示扫描奖状)D、从图库中获取图形、图像

①、请有能力的学生操作演示(打开图库文件夹,选择查看方式为缩略图方式,选择所需图形、图像

②、老师演示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E、从因特网上下载图形、图像 F、从屏幕上截取图形、图像

3、图形、图像的应用

预设网页,让学生将指定的图形、图像放images文件夹中,再显示网页,让学生看到获取的图形、图像在网页中显示,使学生体验完成后的成就感。

第二节:课题:图形、图像的加工方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ACDSee中图形、图像裁剪、旋转、曝光等基本功能。

2、初步掌握利用ACDSee调节图形、图像亮度的方法。

3、初步掌握利用ACDSee对图形、图像进行裁剪及自定义旋转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给图形、图像添加特效的基本方法,如羽化、浮雕等。

3、学会利用图形、图像来表达思想,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图形、图像作品。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四、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拍摄、扫描、截取等途径获得的图形、图像,不一定能够作为素材直接使用,需要对图形、图像进行加工。本节重点讲解图形、图像的加工,是对上节内容的延伸,同时也为制作多媒体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以ACDSee软件为主要工具,主要讲述了图形、图像的色彩调整、图形、图像的放置和裁剪、图形、图像的格式转换以及添加图形、图像的特效。

加工和处理图形、图像的软件很多,教材中主要列举了三种,Photoshop、我形我速和ACDSee。Photoshop是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它二种软件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操作,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

五、教学方法指导:

本节主要介绍图形、图像的加工,内容实践性强,在教学中要注意先实践后总结、先模仿后创新。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学习。同时,要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满体验、充满探究、充满创造、充满实践,避免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变成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本节第一部分介绍了常见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教材中仅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利用Photoshop加工后的图形、图像,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用ACDSee和我形我速加工的图形、图像,最好能将加工前与加工后的图形、图像放在一起,3 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体验加工后的图形、图像在表达信息内涵方面的魅力和价值,激发起学习本节的热情和愿望。

第二部分介绍图形、图像加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调整色彩、旋转与裁剪、添加特效,格式转换。教学中可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教学形式,使学生理解图形、图像的处理要为主题服务,避免纯粹为了技术而服务。教材中没有给出图形、图像的羽化、浮雕和合成的操作,教学中可适当作一些拓展。

本节教材中共安排了几实践学习,其中三个利用ACDSee完成,一个利用“我形我速”完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使用这两种软件实现同一效果,并比较它们的用法和功能差异。

本节教学中要避免就技术学习而学习,不能将教材当成软件说明书,而要采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总结图形、图像加工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掌握图形、图像加工的过程与方法。

一般来说,图形、图像加工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选材:图像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如何选取是适合的素材图形、图像。图像处理的工作是对已有图形、图像(包括来自软件自身、来自素材光盘以及使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得到的)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所以原始素材图形、图像的质量、大小、分辨率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最终处理的效果。能否选择一幅合适的素材图形、图像,是图像处理成败的关键。

2、分析图形、图像:分析图形、图像是对原始图形、图像的表达主题、颜色运用、尺寸大小、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因素进行全盘分析,从而为下一步图像处理工作的方向、使用工具等方面提供依据。

3、选择软件:目前可以用来处理加工图形、图像的软件很多,不同的软件具有不同的功能。为了在图像处理工作中省时、省力,达到最佳效果,就需要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图像处理软件。

4、图像处理:这是图像处理工作中最主要的环节。一般来说,在原始素材图形、图像上进行的编辑、填充、颜色调整、创建特殊效果、添加标题文字、使用滤镜等工作都属于图像处理的范畴。

5、图形、图像输出:图形、图像输出的方法很多,可以打印或将图像输出为网页形式的格式,在因特网上发布等。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 展示“校园介绍网页”。

师:这是我们的校园介绍网页,但是其中缺少环境介绍,你能看出来是在校园里哪儿拍的吗?

师:“网页中的图形、图像放在站点下的images里,站点里的图形、图像发生变化,网页刷新后会发生相应变化。请同学们帮助修改网页,让网页变的更漂亮。”

2、老师演示,学生模仿

师:发现有同学看网页头是转过来的?

老师分析2张图形、图像,分别是90度和任意角度的图形、图像,演示如何旋转90度的图形、图像。

师:能否用刚才的90度旋转方法来处理另外一张图形、图像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实践。(求助方式:结合课本、相互讨论、向老师求助等。)

3、学生示范,突破重难点

师:再看看已经处理好任意角度的图形、图像,这张图形、图像主体不够突出,有什么办法吗?

生:周围的部分是不要的,所需要的是图形、图像的中间部分。师:那该如何处理,只保留中间部分呢?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布置任务,让学生修改其他类似的图形、图像。

4、发现问题,主动探究

提出问题:这网页在色彩效果上有什么缺点呢? 生:最后一幅图形、图像特别暗。

解决问题:用我们所学的ACDSee工具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时,不断的强调、鼓励学生去挖掘新功能。)布置下个任务:选择图形、图像并添加相应的文字。

(分层教学:学生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提出ACDSee的其他新功能,让完成本节课基本技能的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再学会其它的操作技能。)

5、点评作品,课堂总结(1)、作品上交。

6(2)、学生自评。(3)、学生互评。

三、实践指导

实践指导中共有3个实践,是对教材上实践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实践3说明如何调整图形、图像的曝光。教材中是介绍了从曝光不足调整到正常曝光,该实践介绍从过度曝光调整到正常曝光。教材中仅仅给出了羽化、浮雕和合成的图形、图像,没有具体的实践学习,实践指导中增加了“实践制作图形、图像的浮雕和羽化效果”。

“我形我速”中有许多模板,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相册,教材中只有一个实践学习“制作个性年历”,教学中可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实践。另外,通过复制与粘贴操作,“我形我速”能将不同的图形、图像合成为一张图形、图像,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引导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的图形、图像。

教学后记:

相信很多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详,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构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应用起来。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构筑不仅取决于文化的承载物(如信息技术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而且取决于文化活动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者)之间的动态性关系。所以,对于课程的建设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同时,它也是一门快速成长的学科,如果 7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过程,用矛盾发展的观点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篇2:图形图像设计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泥工的多种技能,表现海洋中的动物与植物。

2、并学会用小棒雕刻的方法来表现细小的部分。

3、发展观察力,初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透明的金鱼缸或造型各异的瓶子,泥块,小棒,海底世界的录像。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海底世界的录像,导入主题。

教师:小朋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教师再放录像一次,观察海底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重点观察各种画类、乌龟、虾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制作要求,重点讲解雕刻方法。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塑造出海底世界的景象,请小朋友将你想做的动物及植物用泥雕在鱼缸表面,做完后为了让小动物做的更加形象。小朋友还可以利用这些小棒在动物或植物的表面雕刻出相应的花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首先确定主要内容。制作出简单的动物形象,利用小棒,简单雕刻。

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表现出有情节的性的画面。通过制作,水纹波及草等画面更加完整。

4、展示作品

教师:在瓶子里装上蓝色的水你们的海底世界就更美丽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活动反思

篇3:图形图像设计教案

一、在概念建构过程前的“预设”思考:位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位似形是特殊的相似形,因此,它的定义应该是在相似图形的基础上再加合适的条件,教材中对相似图形的定义仅从数量上予以定义,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位似图形作为特殊的相似它的定义除了要满足上述数量关系,还必须增加它们的位置关系,加“每对对应点相交于一点”,还远不够反应它们的关系,下面的图1(1)和图1(2)中,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1B1C1D1是位似图形,ΔABC与ΔA1FC1是位似图形,但ΔABC与△A1B1C1不是位似图形,从这两个典型的位似形可以知道,图形位似概念需要加上它们的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才更恰当.这一观点从苏科版教材的前后三次改编也能印证这点,苏科版2006年12月第一版时的概念是跟上面所说的最早定义概念一样.2007年12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时添加了“对应边互相平行”.2007年12月第一版第五次印刷时又添加了“或在同一直线上”.前后三次的修改,使得位似概念得以完善.因此,位似的本质必须从数量(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和位置(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两个方面来作出完整的定义.

二、对概念建构过程的“生成”的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完成概念的建构

片段1:让学生完成书P110页的实践的两个画图后(如图2)

师:图中ΔA1B1C1与△ABC、ΔA2B2C2与ΔABC有何关系?为什么?

生1:它们相似.由再加公共角∠AOB=∠A1OB1,可以证明ΔOAB~ΔOA1B1,从而得到,同理可证,所以ΔA1B1C1~ABC.同理可证ΔA2B2C2~ΔABC.

师:除了相似,它们还有其他的特性吗?

生2:它们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师:它们除了这些共同的特性之外有没有其他的特性,这两对相似的三角形在位置上有无区别?

生3:我发现它们对应边平行,△A1B1C1与ΔABC在点O的同侧,ΔA2B2C2与△ABC在点O的异侧.

师:你的观察非常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叫位似形,点O叫位似中心,说明位似形分两种类型,分两个图形在位似中心的同侧和两个图形在位似中心的异侧两种,我们以后利用位似性质画图或是应用时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形,看看哪些图与上面举例有共同特性,哪些图与上面举例有不同的特性?

生4:图3(1)、图3(2)、图3(3)与上面所举的位似形特性相符合,图3(4)与图3(5)稍有不同,它们有部分对应边不是平行,而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上面所举的5个图形都是特殊的相似图形,我们称它们是位似形,说说你对位似形的认识?

生5:位似图形首先是相似形,其次它们的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

师:同学们观察、研究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不错.位似概念应为:“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你能判断下面图4(1)是否是位似形?(图4(2)不出示)

生6:是位似形.

师:你们都同意生6的结论吗?

生7:我不同意,连接AE、BC、DF、EG并延长,它们不相交于同一点.(出示图4(1))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生8:判断位似形时,直观观察不一定准确,要动手操作,只有同时满足位似的几个条件才能判断是位似形.

接下去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

点评:数学概念的掌握不只是简单地记住文本定义,而是要形成与概念直接联系的“整体性”的认知结构,包括相应的心智图像、对概念性质的辨认、对直观操作过程的识记、相应的范例再现等.这些被称之为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在“整体性”的认知结构形成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数学学习中教师指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

三、精彩“生成”之后的思考:针对本节课的重点,位似性质的应用该从哪些题型着手

片段2:在学生完成书P111页上的尝试把四边形AB-CD放大为原来的2倍和将五角星缩小为原来的后.

师:投影学生的画图(在下面巡视时挑了两本,一本是两个图形画在位似中心同侧的,一本是两个图形画在位似中心异测的),哪个同学画的正确?你是怎样画的?

生9:两个同学都只画了一种情况,把他们合起来就对了.例如,画两图在位似中心异测时,只要连接AO、BO、CO、DO并延长,使得,再顺次连接所得的四个顶点.

师:你们觉得在利用位似形的性质画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10:要看清题目要求我们画的是在位似中心同侧还是异测,还是两种情况都要画.

片段3:完成上述画图之后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评价手册P84 T5)

如图5,正方形ABCD的一边在X轴上,其中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3,0).

(1)试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正方形ABCD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得正方形A'B'C'D'.

(2)试写出第(1)小题中所得的点B'和点C'的坐标.

师:请同学们把本题完成在评价手册P84页上(教师巡视).

点评:上面片段2和片段3的例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应用,所选片段3的例题比较有代表性,既涉及画图有又要确定位似中心.

课后反思:本节课经历操作、观察、概念建构、探究性质后所剩时间甚少,位似性质的应用除了画图几乎是一带而过.学生的解题训练时间甚少,这样的安排究竟合理与否?教学效果如何?从一节课的完整性和目标达成上来看,似乎不够完美的,短期效益不高.笔者认为,虽然探究学习在数学的学习中贯穿始终,但也不能步入事事探究的误区.哪些需要探究取决于教学的重难点.图形的位似是相似形的延伸和深化,位似形在实际生产和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位似形概念的建构,花足够的时间在概念的建构上,既能让学生形成“整体性”认知结构,也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又为后面探究位似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一旦概念和性质理解掌握透彻,那在应用上也就不会出现偏差.这样的设计和安排的理念,相信从长远效益来看,必能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速.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79.

[2]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9,第2版.

篇4:《走进图形世界》的教案设计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脱离生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科版第七册(上)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一节,原课程中引用的是,体现了时代气息,却远离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此教案中,本人借助《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设计来阐述自己的几点见解:1.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来制作模型;3.借助计算机制作动画图片,便于突破重难点;4.课堂上的巩固练习数量要少而精;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体现数学的实效性;6.借助课堂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柱体、锥体、球体)。

2.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并能用语言描述几何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制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提高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生活实物抽象出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并能进行比较分类。

【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基本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制作具有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的几何体的实物

【教学方法】

1.情感体验:通过生活图片或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的几何体。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通过合作讨论,使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生群体内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情感和经验。

【教学过程】

一、选择身边的事物,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知

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各种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先让我们来共同欣赏我们美丽的家园。

(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

①吕梁风景区“凤冠山上的凤冠亭”图片;②吕梁风景区“吕梁湖上的风光亭”图片。

然后涉及到两个问题:

1.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欣赏,你有什么感受?

2.在此图片中,你发现有哪些几何体?

备注:课本中的内容是几张陌生的建筑物的图片,比较适合城市学生,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似乎是“天外来客”,因此选择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二、应用实物模型辅助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立体感

让学生们出示课前搜集或自己制作的酒盒和建筑工人用的线坠、易拉罐、地球仪等实物。

1.学生在实物中能找到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体的实物,把实物与下列图形对应起来。

2.点、线、面得认识

(1)学生观察不同的几何体,他们分别由哪些面组成?

(2)由通过对易拉罐的触摸,感知平面与曲面,并能按含曲面和不含曲面的特点进行分类。

(3)通过触摸感知点、线、面并说出其特征(老师适时地用多媒体制作动态的画面作引导,得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4)知识升华: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棱柱与棱锥有什么区别于联系?二、棱柱与圆柱有什么区别于联系?思考后分组讨论并相互交流。

3.棱柱的认识:

4.棱锥的认识: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请你做一做

1..按组成面的平或曲划分,与圆柱为同一类的几何体是( )

A.圆锥 B.长方体

C.正方体 D.棱柱

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B.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

C.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

D.圆锥的底面是多边形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1)圆锥和圆柱的底面都是圆

(2)棱锥底面边数与侧棱数相等

(3)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

(4)正方体是四棱柱, 四棱柱是正方体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四、拓展提高

1.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根据下图中该正方体三种状态所显的数字,可以推出“?”处的数字是______。

2.将一个立方体切去一个角,不同的切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几何体,他们各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

此题操作方案有两个步骤:

(1)每组准备几个立方体的萝卜或土豆,现场切去一个角,动手操作,观察各种不同情况。

(2)小组分析、交流讨论,要求学生们用实物与图形相互比较。

五、本课小结

鼓励学生自己完成,可以从三個方面总结,1.知识方面。2.方法方面。3.情感方面。

六、学生质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哪些疑问?

七、情感升华

本课最后,制作一段吕梁风光的录像,展现了吕梁的山、水,学生们与之产生共鸣,兴奋地说出这些画面的具体方位,教师借此机会顺势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教育,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后用所学知识设计家乡,美化家乡,发展家乡的旅游事业。

篇5: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准备教具:一个三棱柱、一个盘子(盘子里装有沙子)

师:这个盘子里有沙子,在这个沙子里按一下能留下他们的样子 师:我想找一个做的最端的学生跟老师做一个游戏,拿这个(三棱柱)物体在盘子里按一下,看能留下什么?

学生弄过之后问别的学生

师:你们能看见...在沙子上留下什么样的图形吗? 生:不能

师:我们要想看见,怎么办?你们想想办法 生1:画出来

生2:印出来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

师:那我们一块儿把这个画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二、引入新知

活动一:摸一摸,画一画

师:现在把你手里的东西拿出来,学者老师的样子摸一摸你拿的东西的一个面,很多同学在感受面啊

师:感觉怎么样啊? 生1:滑滑的

生2:平平的

师:那我们现在就把你刚才摸的平平的面画到你的纸上

师:注意每张纸上就做一个图形,画完后每组我找一个同学把他画的贴到黑板上来,现在开始

学生一边画,老师在下面指导,对于画的好的同学要给鼓励 师:你画的多棒啊,把它贴到黑板上去

师:刚才老师找了几个画的又快又好的同学的作品,我们一块儿来欣赏一下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形(画着正方行)师:我们把这种正正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

(出示用卡纸做的正方行,并标上正方行的名字)

师:同学们再来观察,还有这种图形(指着长方形)师:我们先来猜猜它是从那种立体图形上描下来的? 生猜:是从长方体上描下来的

师:这个图是谁画的,请你站起了,请你拿起你所用的道具让大家看一下 师:你画的是哪个面?指给大家看一下

师:我们观察一下,这个图形和正方姓相比形状有什么不同? 生:正方形每个边一样长,而它的下边边长下边边也长 师:也就是说长方形比正方行要长

师:那我们也给这种图形取一个名字:长方形

师:那这一种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描下来的?

生:圆柱

师:这个图是谁画的?请你拿起你的道具让大家看一下 师:原来真的是从圆柱上描下来的

师:我们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特点(拿准备好的圆卡纸贴到黑板上),圆圆的 师: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圆

师:这上面三个图形我们都给他们起好名字了,但还有一个刚上课的时候老师描下的这个图形还没名字呢

师:首先我们观察一下它的特点,和长方形正方行比起来,只有三个边 师:我们也给它请个名字叫三角形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和立体图形相比都只有一个面,并且这个面摸上去平平的,我们把这几个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活动二:找一找,说一说

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下面各组同学找一找生活中那儿有平面图形,再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现在开始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啊,那谁想来说一说? 生1:黑板

师:是什么形状的啊? 生1:长方形

生2:DVD是长方形的 师:DVD的一个面是长方形的........准备交通标志牌打印出来

师:看看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的

师:那你知道这个图形表示是什么意思吗?(说实际意义)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些都是交通标志牌,它们提醒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三:做一做,涂一涂

用一个钉子板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钉子板,上面有钉子,我们可以用橡皮筋在它上面围不同的图形

师:下面我就找一位同学,用老师手里的橡皮筋在这个钉子板上围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看他围的对不对

师:我再请一位同学上来围一个长方形

师:我想让你给大家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你怎么确定你围的是长方形? 生:因为它要比正方形要长一些

师:长方形横着占了几个格,竖着占了几个格?

师:我们发现长方形横着占的格和竖着占的格不一样,说明他们是不一样长的,但 对着的两边是一样长的

师:我们再观察一下第一个同学围的图形,是正方形吗?

师:你怎么确定的呢?横着竖着占的格都是一样的,说明四个边一样长 师:那我能不能在这上面围一个三角形呢?(找一个同学围一下)

涂色比赛

篇6:图形设计教案

第22周(1—2节)

图形创意的应用

通过主题设计,基础设计与图形设计和专业设计课与图形创意,使之归结到学能致用,并与专业设计课程形成自然衔接。

通过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创意”的观念;通过联想的方法,训练学生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视觉形象,并创造新的视觉形象;并创造新的视觉形象;通过象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增强创意的表现力。

结合云的常用纹理的实际运用,运用讲授课程内容直接指导学生手绘云图形创意。图书资料

课堂手绘云的图形创意一张30cmX30cm 手绘云的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的应用:

通过主题设计,基础设计与图形设计和专业设计课与图形创意,使之归结到学能致用,并与专业设计课程形成自然衔接。

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分别从联想系列创意,想象组合系列创意,类比系列创意和同构系列创意叙述,主要应用相关学科知识和创意思维理论,使之与图形创意内容相结合,揭示图形创意的内在理论知识,解决图形创意的本质特征。

图形创意的基础训练:从特定符号的联想,数字的联想,汉字的联想,特定形空间的联想,自我形象的再设计和语言文字与视觉形象的转换进行训练。

篇7:趣味图形教案设计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篇8:图形图像设计教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视觉传达从其行为方式来看,很早就有这个概念,但是如果基于学科角度而言,它却是一个相对新鲜的领域。所谓的视觉传达就是以视觉符号作为信息传递的通道,它是人和人之间利用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的活动,它也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人类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外界信息都是通过视觉系统得到的,而对于外部环境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中,视觉处于人类感官系统的主导地位。假如人们通过视觉接受某个信息,再用另外一种感官接受另外一个信息,当这两个信息互相矛盾时,人们一定会对视觉信息做出反应。

而视觉传达设计则是指设计内容具有视觉传达功能。虽然与商业设计、印刷美术设计、宣传设计比较类似,但是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限于产业活动的领域,其还包括各种政治宣传、公共宣传、展示设计或者广告设计等。总之一句话,视觉传达设计就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视觉包括两种含义:其一就是视觉的一般概念,即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光的作用对客观物体产生主观感受,这种视觉包括眼睛、物象、环境条件以及心理感受4个要素,它不仅是属于一种生理现象,也传达了人的某种特定心理作用。视觉的另外一种特殊的含义即为设计图形,视觉的过程即为生成设计图形的过程,基于这层含义,视觉担负着信息传达的责任。

2 视觉传达中图形设计的特点

所谓的图形设计,与艺术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图形的本质是适合用于绘画与描绘的艺术,其本意是利用可视性的图画,向受众阐述某种思想内容或者作者的某个观点,这种视觉形象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人类利用相关媒体以视觉形象的形式进行特定信息传达的某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图形设计不管是在社会文化领域或者商业流通领域,均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人们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以及阐释观念的过程中,图形设计所体现出的跨民族、跨地域、超越时空以及文化层次的优势,无时无刻不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设计任务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所提出的每项图形设计的任务都是基于一定原由的。比如设计商业广告,是基于经济因素的考量;而设计公益广告的主要目的则是向公众传达某种观念或者信息;包装设计主要是打造商品或者企业形象等等。这些设计任务的提出受着当时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受众接受能力的影响的。图形的传播一定是基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具体而言包括政治环境、文化氛围以及风俗习惯等等。在设计图形时要保证图形的形式与内容适应这些客观条件,与其互相协调。

2.2 主题思想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规划出图形的基本内容,确定图形的主题,即其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比如美的冰箱一系列的广告,均要求广告画面要突出“保鲜”的功能,则广告设计师就要确定出图形设计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即鲜活,这个特点不仅是整个广告设计的要求与目标,也是图形设计的主题,这一主题要体现出一定的单一性、独特性,要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并且有利于消费者选择该商品。图形与主题是互相照应的,主题是图形的灵魂,图形是主题的载体。图形将主题思想表达出来,其主要作用就是表达、传播主题。最初形成主题思想会包括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主题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主题思想的受众有不同喜好以及与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的多样性等等。比如鲜活这一主题,很多视觉元素都能体现出这一特点,比如自然界的植物、运动场是等;而表现形式方面可以是同构或者置换或者影构等等;此外,对于目标受众而言,冰箱的使用者通常是家庭主妇,所以要对这一群体的特征进行充分了解。设计师要将这些不确定因素综合起来,对设计主题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出合适的表达方法。

2.3 形象且易于理解

在图形设计过程中,图形设计的表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与绘画不同,图形设计不仅要求图形要形象,而且要容易理解,只有这样的图形设计受众接受起来才容易,从而引起相应的购买行为或者产生对应的反应,最终实现图形设计的目的。图形设计难就难在要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等,利用具有新鲜感、可以刺激神经的图形表达出来,只有这样的图形设计才是有吸引力的、生动形象的让受众一下子就能理解并记住的。

3 分析

3.1 图形图像设计

所谓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视觉信息中包括的色彩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创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图形图像设计领域逐渐解放了设计师的双手,从而大脑思维的弹性被充分利用起来,灵感源源不断地产生。因为计算机自身的结构十分复杂、精密,因此设计制作效果也体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精确度,效果也更奇妙,人们要进行图形图像的设计无需再进行大量的美术基础训练。由此可见,与传统的设计制作相比,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设计更加精美、也更加准确和迅速。

3.2 比较

3.2.1 历史背景比较

视觉传达设计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其通过绘画和广告的结合,使得物品流通系统的传播沟通系统发生了变化;而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则是在上世纪末才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存储、速度以及网络等技术也日臻完善,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就多了全新的应用工具,再加上扫描仪、绘图仪、打印机以及多媒体的组合应用,使得设计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此外,计算计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使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可以向二维或者三维领域前进。

3.2.2 任务比较

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说服目标受众,树立具体的形象,实现动感与美感,对媒体的动态、造型的生成等进行全面掌握;而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主要任务则是塑造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建立静态与动态的图像,生成造型。

3.2.3 创作法则比较

视觉传达设计所遵循的创作法则具体而言如下:意到形的转换;意和形色的组合;象与象征意义的组合等,这些创作法则是以抽象的点、线、面、色、光、质感等为基础的。而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要遵循的法则为:形体和色彩的组合;立体和空间的组合;装饰和视觉美以及动静组合等。这些法同是以不同的软件为基础的,素材的开发由掌握软件技术的程度来决定。

3.2.4 教育方法比较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不仅包括各种相关的设计技能训练,比如产品包装或者广告设计等,而且还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比如工艺美术史、广告心理学、传播学以及广告通论和设计史等等。而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课程体系包括相关的设计课程训练,还有计算机平面图形软件、三维软件的训练,以及照排印刷和视频编辑等等。

3.3 共同处

3.3.1 具有共同领域

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范围中,很多部分并不能做出明确、清晰的划分与分类,有些部分甚至是重叠的,比如二者基础课程的训练都会涉及到色彩、平面设计、素描以及3大构成立等基础知识。

3.3.2 共同的语言与思维方式

二者所采用的语言及思维方式也是相同的,比如都是运用文化符号进行沟通、创造及再生;而造型与美都遵循点、线、面、光、色、质感等组合运用和美感的原则;设计思考方法均包括创意和思考方式的训练;其设计发展史也是相同的,其设计文化历史、现代设计思潮以及设计和创造方法的演变等等。

4 视觉传达中图形设计的方法

4.1 对客体进行提炼

客体一般指客观物体的直观形象,如天坛、酒瓶、筷子、龙等。图形设计创作的源泉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表现,但是它要求表现时尽量简单、概括,选取客体最为突出的特点,省略次要的特征,用最为简洁明了的图形表现其内涵。对客体进行提炼,要求设计师用图形表现事物共性的同时抓住事物的个性特征。图形设计中对客体进行提炼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1)对设计任务这一客体进行提炼;(2)对与主题思想相关的图形客体进行提炼。

4.2 对图形进行重组

对图形进行重组是指将图形的各个组成部分合理的搭配和结合。有了图形的基本素材,等于有了原料,但还要通过加工才能把原料变成成品。而安排图形结构就是加工过程中的决定性一环。图形形象的组合可以产生多种新图形,重组的方式包括:同构、置换、轮廓线共生、正负、矛盾等。同构是指把两个以上的形象揉合成一个整体,做到“把众多合为单一”。同构图形的目的是借用一个图形的形象或含义表达另一个图形的品质或特征。通过同构的方法,使形象更加丰富、更加感人,创造出新的视觉感受,给人以超现实的视觉意象和视觉传达效果,更利于表现图形的主题思想。

4.3 对图形进行升华

进行某一特定图形设计时,要根据设计目的的要求、主题思想和设计意念,进一步升华所提炼的图形。如美的冰箱系列广告中要传达产品保鲜的功能,概念怎么传达这就要分析主题,对这些概念加以研究,分别找到能够代表这些概念的一批形象,从而把这些概念变成形象的、直观的图形元素。构思的图形要达到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在传播对象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就要让图形变得与众不同。而与主题思想有联系的概念、相对应的形象、传播对象所熟悉的图形,这些形象都要加以变化,只有让传播对象看起来新奇、独特的图形才能达到传播的最终目的。

摘要:尽管计算机的图形图像设计与其他的设计行业有着分科与分类上的不同,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应用层面越来越高,各种类别的设计之间有着越来越多的共通语言,所以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二者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就针对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展开讨论。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尧.计算机图像的色彩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7).

[2]朱希伟.论图像色彩模式及其之间的转换[J].办公自动化,2010,(04).

篇9:《图形与变换》总复习教案

【关键词】数学;小学;图形;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并汇报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图形的变换现象。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展示等数学活动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以及在方格纸上能根据要求规范的进行操作图形的对称、平移等。

教学难点:

能用简洁规范的语言叙述图形的变换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再现。

1.欣赏图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3.学生汇报

二、整理归纳,形成系统

(一)轴对称

1.讨论和交流,汇报对该知识的了解情况,教师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2.观察,找出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条数和画对称轴时要注意的细节。

3根据对称性如何画出另一半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发现其特点然后动手完成相关练习,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

(二)平移

1.思考: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对该知识了解情况,教师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平移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生(或教师的补充)汇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师小结在图形平移中应注意的细节。

3.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变换现象用自己简洁规范的语言汇报其平移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根据题单上两种不同要求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展示让学生互相发现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分析能力。

(三)旋转

1.让学生通过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在做旋转运动从而理解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图片中风车的旋转让学生讨论旋转中应注意的细节。

3.让学生通过欣赏图形的旋转现象然后用规范的语言对旋转现象进行描述,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题单上完成旋转图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品展示,找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更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练习

1.生活中的现象各属于哪种图形变换?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更能明白生说中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由图A-B-C-D的变换情况。然后用规范、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由于该内容是前面刚刚学习,相信学生们已经学习非常好,现在不去特别的复习。现只进行一个练习复习该内容。

2.辨析: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按2:1扩大后面积是16平方厘米。对吗?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全课总结:让学生汇报自己今天收获。

四、作业布置:完成题单上各种类型的练习。

参考文献

篇10:图形的变换教案设计

李丽芳

教材版本及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节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创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2、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3、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图形旋转的过程。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周末老师去参观了一个绘画展,欣赏到了许多美丽的图画,我用相机拍了一些下来,你们想看吗?(出示由图形的旋转而形成的精美图案。)

师:这些图美吗?(生齐美)师:你们知道吗?在这些美丽的图案中还隐藏着数学的奥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发现?

生:这些图都是由几个一样的图案组成的……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但更准确点说,它们是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而形成的。这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温故知新。

1、生活中的旋转。

旋转在上学期我们已经接触过,谁能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物体旋转? 生:风车、水龙头、汽车轮、风扇、……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旋转的物体。什么呀?(出示挂钟)

(师手拿钟实物)在钟面上谁在旋转?(秒针)向哪个方向旋转,同学们可以跟着用手表示。这样转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旋转?

生:顺时针旋转

师:那反过过这样转呢?就叫?逆时针旋转

小结: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都是指旋转的——方向。板书: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2、揭示旋转中心。

师:我们继续来观察钟面的这三根针,(师拨动指针)除了它们都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谁发现了? 生:都绕着一个点旋转。

师:对,这个不动的点叫旋转中心。板书:中心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自制的风车,会玩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不过老师有个小小要求,就是要边玩边注意观察。

分别请两位学生吹风车。师:风车是怎么运动的?

引导学生小结: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师:其他同学也想玩吗?(想)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风车怎么制作的? 把风车放在方格纸上。师:这里有张方格纸,我们把风车放上去,请大家仔细观察图形变化的特征。师:谁能说一说图形1如何变换得到图形2的? 引导学生:图形1绕中心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图形2。师:旋转了多少度呢?你是怎么判断的? 3.旋转的度数。

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汇报一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具体演示)

小结:判断旋转了多少度,要先确定某一条边为标准进行观察。所以图形1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2。

师:依此类推,图形2绕点0顺时针旋转()度得到图形3,那图形2绕点0顺时针旋转()度得到图形4呢?如何确定度数? 生:先确定一条边进行观察。

师看图形演示:那我们以三角形这条边为标准,注意观察,旋转了多少度?(180度)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谁发现了要想说清楚旋转过程,必须说清楚哪三点? 生:旋转中心、方向、(板书)角度

师:对!这就是旋转的三要素,只要说清楚这三点,我们就能描述清楚一个图形的旋转过程,这个简易的风车大家会制作了吗?现在再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美丽的图案又是怎么旋转得到的?(出示课前展示的图案)

三、动手实践。

1、我们先以P54中一幅简单图形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54 师:它是由几个共同图形组成的?我们叫它图形A、B、C、D,那它是由哪个图形怎样旋转得到的?

生:其中任意一个图形。

师:现在我们就以图形A为例,我们首先看它第一次旋转:第一次旋转得到图形B,谁能说一说它的旋转过程,注意要说清楚旋转的三要素。

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度得到。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度得到。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度得到。小结:我们一共旋转了几次?旋转中心是(),旋转方向都是(),每次旋转的角度都是()度。

2、巩固练习。

师:看来这个问题难不倒大家,我们再来看一个图形(55页第1题),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1)以点A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2)以点B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3)以点C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师:老师有个问题,图形1中蓝色三角形绕点B顺时针旋转多少度到红色三角形所在的位置?

生:180度。师:他说得对吗?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

四、创新应用。

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这就是数学的奥秘,那么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什么因图形的旋转而形成的美丽图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中的紫荆花图案)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是我国河南艺术学院28岁的青年教师肖红利用图形旋转的道理设计出来的,它的设计在海内外七千多个参评作品被选中。师:看到这个作品再结合今天我们的学习,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我也想创作一个这样的作品。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这样一个机会,我校艺术节需要设计一个会徽,你们能利用旋转的道理设计一个精美的会徽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先想好要设计什么?再利用学习用具(直尺、三角板、半圆仪、圆规等)设计你们想要的图形。

好!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创作。(创作好的展示在黑板上。)

五、反思小结。

这节课中我们通过动手实践、认真观察学会了知识,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勤于总结,每一次总结后,你都会更进步,现在谁来总结一下,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体验性作业。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利用图形的旋转我们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那么如果再加上平移,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呢?请同学们课后试一试,把你在这节课的设计再改进一下,下节课我们再展示,选最好的交给大队部。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上一篇:护理专业求职信范文下一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