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集镇健全三大体系打造平安校园

2024-06-01

大田集镇健全三大体系打造平安校园(精选4篇)

篇1:大田集镇健全三大体系打造平安校园

大田集镇健全三大体系打造平安校园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派出所、中心校、中学、城建、工商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联系指导、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大田集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大田集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大检查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确保学校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按照副科级干部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帮包学校的方式,将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每个副科级干部和领导小组成员身上。每年年初按照责任分工,镇政府分别同职能单位、帮包责任人、中心校长、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签订学校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使学校安全管理时时有人抓,监督、指导、检查常态化。三是健全内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责成辖区内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与学校内职能科室、班主任、任科教师、门岗等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人,并与年终考核、评优、评模、评职称挂钩。工作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敷衍应付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对造成安全事故的一律一票否决。

篇2:大田集镇健全三大体系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工作的首要职责。在教育地位如此突出的今天,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件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人们开始质疑:为何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当前的校园安全管理现状究竟是何种状态?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各种校园安全事故,以及安全事故每年呈现上升趋势,怎样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呢?

一、通过材料看现状

材料:2014年9月全县校园安全专项检查存在问题及隐患通报

(一)办学条件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1、个别学校部分师生还在D级危房里办公、上课,某学校食堂属D级危房仍然使用。

2、学校设施设备破旧、破损不及时更换处理。如窗户玻璃破损、教室吊扇摇晃、电线线头裸露在外、校园体育设施设备破损、摇晃、日光灯或明或暗、灭火器过期或无法使用。

3、宿舍拥挤:某中学2间简易宿舍住学生65人,教室4间,住学生150人。

4、少数学校教室外展板不锈钢管两头锋利、宿舍床架的钢管头及帮扎床架的铁丝头,存在安全隐患,易造成学生伤害。

(二)交通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1、学校门前无减速带、无交通安全标志;

2、部分农村学生往返回家交通困难,存在乘坐微型车、拖拉机、三轮电动车等非法营运车辆上下学现象;家长缺乏安全意识,用摩托车、电动车超员接送孩子上下学。

(三)行为习惯带来的安全隐患

1、课间不文明的冲跑;

2、集体活动或学生上下楼梯无序拥挤,在走廊上打闹,做危险动作。

3、个别学生因各种因素不能正确面对,导致上吊、喝农药、跳楼等自杀自残事件发生。

4、个别学校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学生之间发生矛盾不能正确化解,导致发生学生群殴事件。

(四)食堂餐饮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学校自供营养餐的面包无安全标识;学校食堂留样制度不健全、食品留样不规范;社会化承包食堂的食品采购、保鲜监管不到位,学校安全责任书未签订;学生宿舍管理不够规范,存安全隐患。

(五)安全保障意识不强

个别学校保险工作不到位,尤其是校方责任险的参保续保工作不重视、不及时。个别学校校内已经发生安全事故,但学校校方责任险仍未上交。

(六)校外安全事故呈现上升趋势

暑假期间,学生非正常死亡5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3人,私自下河溺水死亡2人,与去年暑假相比,非正常死亡学生大幅度上升。

二、通过现状查找问题

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事件频发,背后隐藏着何种更加深沉的思考,是什么的缺失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剖析中小学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保卫祖国未来平安健康成长,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部分农村学校投入不到位,学校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因学校建设经费不足,个别学校校长、学校负责人对学校安全工作没有摆正位置,学校建设与学校安全建设脱节。《学校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学校每学年安排的安全工作专项经费(消防器材的检修更换、校舍检修加固、电路维护、供暖设施维修、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知识宣传、事故应急救援、先进个人的奖励等经费)没按标准落实。

(二)安全意识淡薄

1、学校安全工作重表面,轻实际

部分学校谈到安全管理时,观念还仅停留在治安管理的范畴,对能够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安全生产方面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领会,对校园中的各个场所、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基础设施、教学设施、设备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不能做到胸中有数,同时在师生中也缺少安全文化的氛围,因此使得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成为薄弱环节,即使发生事故,着眼点也是主要强调客观原因,没有认识到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上的失误。“在实践中,一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非常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表面上、观念层面都非常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内心深处、行动层面,面对升学的压力和追求考试成绩的动力,对学校安全工作往往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 注,也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

2、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而没有尽到对孩子的监管义务,或把监管义务交给家中老人,导致学生上下学、双休日、节假日出现监管空白期,学生私自外出游玩,下水游泳,导致学生交通事故、溺水事故频发。家长与子女交流沟通时间少,对子女安全教育缺乏引导;部分家长法制意识淡漠,不能理性对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不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解决问题,导致矛盾冲突扩大化。

3、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已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一大瓶颈。

首先,在校中小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自我意识较强,但安全意识淡薄,行为缺乏理性,做事易冲动。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呈现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盲从性交错的时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行为往往不计后果。许多老师反映,对学生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学生只愿听好话,听不进批评,同学间、师生间交流交往稍不注意就会产生问题。如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如走路碰撞、看不惯个性发型和服饰等,就采取单打独斗,甚至找社会人员“报仇”等严重对抗行为,容易导致校园犯罪的发生。其次,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长期由老人或其他亲人担任监护的留守儿童增多,这些孩子孤单地留守,少有依靠。内心的寂寞与忧伤,生活上的不便与环境的歧视,无一不在困扰着这些孩子。由于缺乏亲情滋养,这些幼小心灵,有的走向消极、孤僻,有的变得任性、暴躁。另外,问题家庭层出不从。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班级都存在单亲或重组家庭,此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心理脆弱,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冲动,行为表现情绪化,与他人相处时极易发生冲突,成为影响校园安定的隐患。

(三)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不到位

开展安全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提高学生自护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应对当前社会复杂治安形势所必须的手段。然而,学校、家庭、社会当前的安全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

1、学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教育内容不完善,安全文化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国家目前尚无统一审定的中小学安全文化教育教材,全县中小学,也缺乏安全教育的校本教材,教育内容也只是停留在各种集会的口头宣讲‚“不准玩火”‚“严禁下河洗澡”‚“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等成为集会口头禅。所以,学校无法把安全文化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系统而完 整地教育。加之目前学校还没有专人负责安全文化教育,教学方式也忽视了学生体验这一关见环节,所以不仅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无兴趣,而且教师教学也没有动力,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时间被挤占、安全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都较为突出,甚至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有的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漠视态度,有的存在惩罚和过激行为等,容易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教师发生冲突。

虽然,我国规定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要求各级学校必须开展安全主题教育,一些中小学也开始重视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但大多还停留在浅层次训练和“作秀”层面,大多应付检查,流于形式,缺乏操作性,没有探索到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也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其内容有限,操作不规范。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不到位,使得多数中小学在校内安全、校外活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方面的教育至今仍是空白,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防范和自护,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学生往往惊惶失措、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逃生和避难,中小学校如何扎实有效开展专项安全教育活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己经迫在眉睫。

2、家庭安全教育滞后

部分学生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孩子的各种安全教育和品行教育,如辨别各种社会危害,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未能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与他人的矛盾纠纷。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谁要欺负你,就还手打”等所谓的“不吃亏”教育,使孩子在与同学交往时动辄拳脚相向,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3、社会教育缺乏协调与合作

当前学校的安全教育大多存在着由学校单打独斗的教育形式,虽然学校工作能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也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但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却是各管各的事,说起来大家都重视,但行动起来缺少协调和合作,效果不显著。诸如交通安全的教育,学校层面花了大力气做了不少宣传教育,但一到社会的大空间里,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又如学校每年都举行学生防溺水教育,但由于家长在家没有做好教育和监管,缺乏街道社区、村委会的协调和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消蚀了防溺水教育的效果,导致学生溺水事故频发。

(三)校园安全保障系统存在漏洞

屡屡出现的校园惨案拷问校园安全保障系统的漏洞,给校园安保敲响了警钟。当前,各中小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体制不顺,学校安保负责人大都由校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 员或总务主任兼任,缺乏安全工作实践研究。另一方面,因资金限制,很多学校缺少专业安保人员。调查显示,有80%的学校保安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防御能力,有35%的保安没有保安资格证,还有些农村学校由于食宿条件差,保安人员留不住,能留下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安保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保障,无形之中削弱了学校安全保卫力量,使得治安保卫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从而造成了校园治安保卫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

其次,部分学校物防、技防设施陈旧、经久不修,难以发挥防范校园突发事件的作用。2014年9月,教育局开展学校秋季安全专项行动,检查中发现一些学校物防设施配备不齐全,电棍不能充电,围墙红外线、报警器等监控设备损坏,难以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适应形势需要的、统一有效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也还没有完全形成,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和联络机制还不够健全,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已不足以应对新时期越来越复杂的校园安全问题。

(四)缺乏应急处置能力

中小学校园,是未成年人聚集的场所,也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薄弱环节。目前,许多中小学校存在侥幸心理,编写应急预案敷衍塞责,走形式的较多;二是编写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模拟国家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的基本框架,制作太宏观、太笼统,凸显“粗”和“大”;三是预案体系不健全,相关协调性不强等。同时,亦未很好地树立全程管理的理念,仍把应急管理当作学校管理的偶然内容,缺乏校园安全风险评估预测,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干预处理当作应急管理的全部内容。应急意识的淡薄以及应急管理理念的滞后导致应急能力的薄弱。在面对犹如入校恶意害这种突发事件的时候,大部分师生都是方寸大乱,束手无策。虽然各学校己经将消防演练、抗震逃生演练、防恐怖演练作为学校安全常规工作来抓,但演练缺乏规范,实践效果不强,真正面对突发事件实行应急处置,手忙脚乱,因此中小学的应急教育工作急需加强。

以上问题都是新时期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盘根交错, 导致校园安全管理现状令人不满,影响“平安校园”创建水平和社会安全稳定。因此,学校安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三、中小学校园安全体系构建

校园安全问题,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采取相应有力的措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构筑系统,才能有效阻止校园安全问题的重复上演,保证校园的平安和谐。

(一)校园安全校外监管体系的建立

学校的安全教育不仅要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尤其需得到消防、交通、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的专业知识和行为规范的指导,有计划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法制法规教育层面上掌握安全知识,指导专业演练,构成安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如交警部门在法制法规层面上有计划地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公安部门负责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消防部门有计划地进行消防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对灭火基本知识和技能及演练进行现场指导;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进行防疫卫生知识的传授,并对意外伤害时的自救、自护进行实践行为指导。改变过去单一地以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落后做法,把封闭型教育转变为开放型教育;把单一传授安全知识,转变为在认知基础上,加强行为训练教育;把学校过去单一的教育转变为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型教育,增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二)校园安全组织体系的建立

建好机构,抓好队伍是前提。学校安全组织体系具体指学校安全保卫领导机构、学校安全保卫实施机构。学校安全保卫领导小组组长是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校长,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统一指导。学校安全保卫实施机构,一般是学校安保人员、办公室、班主任等,职责是依法维护学校范围内正常的治安秩序,配合公安机关及时查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国家、集体财产不受侵犯,保护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

(三)校园安全制度体系的建立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保障。学校安全制度是指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以学校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预防和安全事故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制度。中小学校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有针对性地建立保障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校园保卫制度、巡逻制度、值班制度和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并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完善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要熟悉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薄弱环节和潜在隐患、具体制度和应急防范措施等,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迅速、果断、有序处理,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校园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

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有机结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型安全教育,全方位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之安全教育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让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有效预防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

1、以学校安全教育为核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规范化、系统化,时刻处处警钟长鸣。学校应根据不同季节、学生不同年龄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比如心理障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疏导、防诈骗、防拐骗等需要长年教育外,每月确定一个安全主题,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这样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知识普及和实践演练,润物细无声地自然融进学生头脑中,提高学生防范和自护能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倍地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2、家庭安全教育积极配合

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家长。家长是安全知识的传播者,是安全行为指导者,是安全行为实施的监督者。因此,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安全自救的技能,如防骗术、游泳技能等,或者引导他们参加那些安全系数高的活动,让他们远离各种危险源,杜绝各种事故。在广大农村,对于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则要由他们的近亲或者村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管理。

3、安全教育方式多样化

学校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条件,可以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经常化的安全教育培训,但培训形式要结合实际、要丰富,可定期邀请公安、司法、交通、消防、心里辅导站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学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防火教育、禁毒教育、心理辅导等,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禁毒教育展、交通安全教育片,组织学生参加‚珍爱生命,安全出行‛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签名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不安全环境自护自救的模拟训练及预警演习,教育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甚至将学生送到有关单位现场观摩。另一方面还可聘请校园安全员给师生现身说法,这种效果会更好。

(五)校园安全预防体系的建立

1、提高安保队伍专业化水平。针对部分学校门卫、安保人员缺乏等问题,学校要努力争取;提高现有安保人员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提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安保人员门槛准入标准,没有保安资格证的“保安”一律不能进入学校保安队伍;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现有保安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提高安保队伍专业化水平。

2、加强校园“物防”、“技防”建设。中小学校要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配齐配足“物 防”、“技防”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维修,确保安保设施正常运行。还要在原有“防暴头盔、防爆灭火器、钢叉、防刺服、防刺手套、约束绳子、橡皮棍、全球眼、电子报警系统、围墙红外线”等“物防”、“技防”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中小学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校园安全技防水平,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3、实施“警灯工程”,加强校、警联防。为加强校、警联防,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以“警灯亮起来、警察上街来、学校动起来、治安好起来”为主要内容的校园“警灯工程”建设,突出中小学、幼儿园上下学时段校门口“见警察”,学生途经主要路段“见警车”,校周边“见警灯”;在学生上学、放学等重要时段加大警察巡逻力度,尤其做好校园周边安全巡逻和校门口交通疏导,着力强化校园周边地区巡逻防控,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置。

4、加强家校沟通,实行家校共治。实现家校联动,吸纳志愿者家长积极参与到校园安全建设。学校或家长可以带头组织建立家长志愿者“护苗队”,开辟“护苗绿色通道”,开展护学志愿服务行动。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引导学生接送车按指定地点停车、护送学生安全进出校门、疏导校门口的交通、指挥社会车辆有序通行,关注校园周围的环境,开展安全巡查,及时发现校园安全隐患,汇报解决,努力构筑校门前“最后500米”安全带,杜绝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

(六)校园安全应急体系的建立

校园安全的保障不应等事故发生之后再来分析原因,而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綢缪,提早做好校园安全风险评估预测,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不要让安全工作停留在单个层面的认识上,把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结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模式延伸到学校应急管理的方方明面。组建由校领导、青年教师、后勤人员和保卫干部参加的校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教育、演练、管理一体化,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篇3:大田集镇健全三大体系打造平安校园

中医有“防大于治”“治未病”的理念。这非常切合我们依法处理校内纠纷的思路。认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完善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坚持办事程序公开公正,如此等等,都是化解校内纠纷的必要措施,是依法治校题中应有之义,也应该是依法治校的重点和中心。这些都做好了,校内矛盾和纠纷大概就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

先讲一个真实的案例。2012年7月,我校接到市信访办转来的一位早年从我校自动离职的教师写来的一封上访信。事情的大致经过是,1999年1月,该教师因体检出身体携带乙肝病毒而回家养病,此后再也没有回校上班。学校在1999年9月把他自动脱岗已超过3个月的情况报告了上级主管部门,并停发了他的工资。随后,2003年,市编办下文取消了一批自动流失教师的编制。13年后,这名教师因病做了大手术,面对巨额医疗费用,自认为需要原单位承担,于是他找到了信访部门,问他的医保问题怎么解决。

当然,这件事情最终得以合理解决。但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开始思考解决校内纠纷的途径和机制。

首先,我们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岗位责任制,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学校有校委会、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又设有各年级组、处室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如果发生了纠纷,隶属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负责处理到底。

其次,我们畅通了教师反映问题的渠道,即使小的矛盾纠纷也能够及时被发现,保证了解决纠纷的即时性。在制度及办事程序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学校设有信访校长,专门负责学校的信访工作,设立了多元化的信息反馈渠道,如意见箱、校长接待日等,校内领导的电话、微信、邮箱全部公开,打电话,发微信,书面写,当面谈,任何问题都能及时沟通交流、疏导解决。

最后,设立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灵活机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根据工作需要,我们设立了很多常设机构及一些临时机构,甚至还有一些外聘、委托机构,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家长理事会。这是一个由学生家长组成的公益性质的常设机构,可以帮助我们调解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成功的案例是帮我们协调了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的问题。由家长理事会出面,号召所有家长,不给孩子买手机,更不让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

学生自理委员会。这是一个由学生选举产生的常设机构。它曾经成功地帮学校协调解决了食堂饭菜涨价问题。2010年,由于社会上物价上涨,食堂老板擅自提高了饭菜价格,学生哗然。在处理这次危机的过程中,学校后勤处、食堂管理人员联合学生自理委员会,与食堂老板谈判,搞调研,做协调,确定了饭菜质和量的标准,商定了双方都能接受的饭菜价格,约定食堂不得擅自涨价。从那时起,学生自理委员会参与了对食堂饭菜质量、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

职评委。这是一个在校委会监督下抽签组成的临时机构,职称评定工作开始时,在符合设定条件的人群中抽签产生;按照学校文件要求为参评对象积分排序;负责对参评对象递交的评审材料进行审核,对积分情况进行解释说明;评审工作一旦结束,职评委就地解散。它协调解决了校内职评工作的绝大多数纠纷。

绩效考核委员会。这是一个由校委会监督、任命的临时机构,每半年一次,根据学校文件要求和教师们的业绩表现评定积分,核算全体教职员工的绩效工资。它协调解决了校内绩效考核工作的绝大多数纠纷。

市人社局劳动仲裁处。这是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的一个部门,也是学校和老师们都非常信任、可以依赖的政府职能部门,它代表政府来协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纠纷,非常权威。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就是在市人社局劳动仲裁处的帮助下解决的。

学校外聘法治校长。我们学校不仅有一个负责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的副校长,而且还从当地人民法院外聘了一位法官担任我们的法治校长。他也兼做我们的纠纷调解人,偶有学生发生冲突,当事双方家长也掺和进来、学校调解不了时,我们就请这位法官来,协调当事双方解决纠纷。

学校法律顾问。我们学校常年聘请了一位资深律师担任我校的法律顾问,帮助学校师生提高法律意识,尽量消除学校在管理中的法治漏洞,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法治风险,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学校真正做到预测风险、防患于未然。一旦有了调解不了的、涉及法律层面的纠纷,不得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时,学校一定会在法律顾问的帮助下积极应诉,依法维权。

篇4:创建平安班级 打造平安校园

一、课上讲安全,提高安全工作的强度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地方课程——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向学生传授交通、用电、防火、防震、防雷电、防倒塌、防踩踏、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掌握逃生的基本常识和准则,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事故现场,能第一时间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学校、家庭财产安全的能力,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任何课程资源都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的载体,教师要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渗透,随时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震等有关方面的逃生演练,并通过班级板报、画廊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二、课间促安全,提高安全工作的宽度

学生的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它能使学生缓解课堂压力、放松心情,以便更好地应对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但课间活动又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也是我们广大班主任教师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奔跑中脚扭了、从滑梯上滑落摔伤了、与同学发生矛盾弄伤了、房上的落物滚落砸伤了等诸多安全事故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我们如何在课间活动中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首先要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其次能指导学生多开展一些文明的、輕缓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如跳皮筋、抛小球、踢毽子等。应尽量避免带有剧烈运动性质跑、跳活动。为了方便管理,我们也可在课间将学生按年龄及身体特点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都由组长负责,领导学生在规定的区域内分组开展课间活动,时刻关注组内成员的活动状况,尽量避免课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课后倡安全,提高安全工作的广度

班主任教师,除对学生负有在校安全教育的职责外,对学生的校外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把安全教育工作辐射到班内的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在家的活动状况进行适时掌握,可利用家访、书信、电话等通讯设备对学生进行定期了解,根据反馈的具体情况、具体事件、针对具体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以达到安全辅导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成立校外安全宣传小组,把校内学到的安全知识在自己的村屯进行定期的宣传、讲演活动,发挥安全联运机制,让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成就感,以便今后能更好地投入到安全学习当中。在宣传活动的同时,学生可以在校外收集一些安全事故方面的素材,通过班级板报、宣传栏进行定期的刊载,宣传。利用主题班队会活动,对所收集的素材进行评论、演说。以鲜活的事例,提高学生的主体防范意识,为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安全无小事,小事促安全。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从细微处入手,从防范处着手,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明处,为创建平安班级、打造平安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2024年专项资金申请报告编写提纲下一篇:论商务谈判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