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理解题目含意,体会题目用意

2024-05-13

小说阅读----理解题目含意,体会题目用意(共3篇)

篇1:小说阅读----理解题目含意,体会题目用意

小说阅读----理解题目含意,体会题目用意

【考纲解读】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如鲁迅的《药》;同时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点之一,如《名师大讲堂》P192《天职》:“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要恰当地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首先要了解一下小说创作者拟题的思路和技巧。

【小说拟题技巧】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

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

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题目的考点】

在练习题或考题中,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名师大讲堂》P206《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梦非梦”的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梦非梦”的第二层含义)。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2009年揭阳二模《黑色旅游》:“‘黑色旅游’在文中的具体内涵是指什么?”这个“黑色旅游”实际上比喻一些单位或部门组织的以监狱为“警示教育基地”,让干部们在“听犯人作报告”中得到“警示”,从而达到教育干部们廉洁奉公、抵制腐败的反腐倡廉教育效果的参观活动。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如2009年深圳二模《锁》:“小说题目‘锁’有什么含义?”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2009年梅州一模《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也是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如《《名师大讲堂》P192《天职》:“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加以阐释。”

1这里也是虚与实、表与里得关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表现的是主人公的高尚医德;而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的天职,这才是小说要表现的主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标题用意答题思路指津】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2009年汕头一模《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

(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

(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

(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2009年珠海二模《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

如2009年佛山二模《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

(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

(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

(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2009年惠州二模《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1分)

【关于小说标题含意与用意答题注意事项】

1、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2、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

3、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

4、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

5、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篇2:小说阅读----理解题目含意,体会题目用意

关键词:接续表现,接续词,接续词的功能,接续词的分类

如果我们将一篇文章比作是人的身体的话, 那么接续词无疑可以看作是人体的关节, 没有了接续词, 文章将变得毫无活力;反之, 通过一篇文章的接续词我们可以看出整篇文章的脉络, 可以预测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解”中, 经常出现的选择适当的接续词完成句子的考题, 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前后文, 上下段之间的关系去选择。考试中一般会出现下面的题形:

() に入る最も適当なもの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 の中に入る言葉として、どれが最も適当か。

() に入る言葉として適当なものは次のどれか。

在这些问题的选项中, 都会出现四个不同的接续表现, 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语法内容, 但是在考试中经常出错, 因此有必要将这些接续表现清晰地分类、整理和比较。

接续词的功能有很多, 如展开话题的功能、继续话题的功能、结束话题的功能, 而每一种接续功能又可以有很多分类, 本文主要参照市川的论述, 将接续词分为7 类, 具体如下:

1 顺接型

后文的内容为通过前文的内容当然可以推测出的结果。后文论述的内容是以前文为条件的一个总结、归纳。其中顺接型里包括原因、条件、场合、引起话题等表现。

接续词例:「だから」「ですから」「それで」「そこで」「そのために」「したがって」「そういうわけで」「それゆえに」「だからこそ」「それなら」「とすると」「それでは」「じゃあ」「すると」「と」「そうしたら」「かくて」「こうして」「その結果」「ゆえに」「それには」「それから」「だったら」

(1) 表示顺接关系中的原因表现。主要有:「だから」「それで」「そのために」「したがって」「その結果」「ゆえに」

在这里, 表示原因的「それで」和「だから」「したがって」很难区分, 区别二者主要看前后句的关系, 「だから」与「したがって」的含义相同, 前后句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表示正因为前项所以才有后项, 后项一般能够表现说话人的判断、命令、依赖、意志等;而「それで」一般表示由于前句的某种原因后句出现伴随而来的某种现象或结果, 前后有承接关系, 通常后面发生的事件不能用于说话人的判断、命令、依赖、意志等。例如:

(1) 今日は日曜日だ。 (○だから/×それで) デパートは混んでいるだろう。 (判断)

(2) 急いでいるんです。 (○だから/×それで) 早くしてください。 (依頼)

(3) 明日は試験だ。 (○だから/×それで) 今夜は早く帰ろう。 (意志)

(4) 財布を忘れて取りに帰った。 (×だから/○それで) 約束に遅れてしまった。 (結果)

一般提示督促对方把话题进行下去时, 用「それで」比较多。例如:

(5) 学生:すみません、この1週間とても忙しかったんです。

先生:それで? (提示对方继续说下去)

学生:発表の準備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2) 表示顺接关系中的时间、条件、场合表现。主要有「そこで」「それなら」「それでは」「じゃあ」「すると」「それから」「だったら」

在这里, 表示原因的「それで」和表示条件关系的「そこで」很难区分, 区别二者主要看后句, 「それで」后句一般伴随着某种现象或结果的出现, 是客观性的表现;而「そこで」后句伴随着主动的动作出现, 是动作性的表现。例如:

(6) 昨日は友達が来た。それで、出かけなかった。 (客观性的表现)

(7) ゆうべは疲れていて、とても眠かった。そこで、お風呂に入ってから、すぐ寝ました。 (后一句的谓语必须是动作性动词)

「すると」和「それなら」的用法要注意。「すると」表示以前面一句话的内容为契机引发后一句话的内容;而「それなら」一般表示承接上文或承接别人说的话, 接下来自己提出某种建议的含义。例如:

(8) 窓を開けた。すると、知らない男が立っていた。 (前一动作引发后面的事项)

(9) 娘:スーパーに行って来るよ。

母:それなら、醤油を買ってきて。 (建议)

另外, 还有表示承接话题的「それで」和「それから」的使用方法也要注意。特别是「それから」在对话中, 后一句有添加新信息的用法。例如:

(10) 連絡は以上です。…あ、それから、次回の予定は9 日です。 (添加新情报)

) 1 (1田中:昨日王さんとテニスをしました

李:それで、どちらが勝ちましたか。 (提示对方继续说下去)

2 逆接型

后文的内容与前文内容的预想相反, 前后内容之间是相反的、矛盾的。表示逆接型里包括转折、意想不到的事情、原因的逆说、条件的逆说等表现。在判断是顺接关系还是逆接关系的表现时, 要仔细比较上下文, 分清上下文说的是同一事实还是相反事实。如果相同含义即为顺接, 相反含义即为逆接。

接续词例:「しかし」「けれども」「ですけれども」「だが」「が」「でも」「といっても」「だとしても」「とはいえ」「とはいうものの」「それなのに」「しかるに」「そのくせ」「それにもかかわらず」「しかしながら」「だからといって」「ところが」「それが」「ところが」

(1) 表示逆接关系的转折和意想不到的事情表现。其中, 转折表现的词例为:「しかし」「けれども」「が」「だが」「だけど」「でも」意想不到的事情表现的词例为:「ところが」「それが」

在这里, 「ところが」和「けれども」比较难区分。「ところが」有接续词和接续助词两种使用方法。接续词的「ところが」与「けれども」、「が」含义很相近, 但「ところが」一般用于重大事情的转折描述和意外事件的描述;而「けれども」、「が」多用于轻微的转折。另外, 接续助词的「ところが」多以「…たところが」的形式出现, 表示做了前项, 从而出现了与期待相反的事情, 出现了麻烦、糟糕的事态, 表达了慌张、不知所措的心情。而「けれども」、「が」只是单纯陈述事实。「それが」与「ところが」含义相同。例如:

(1) 新聞は軽く扱っていたようだ。ところが、これは大事件なんだ。 (重大事情)

(2) 大学生ってみんな暇だと思っているでしょう、ところが、寝る暇もないぐらい勉強している人も大勢いるんですよ。 (后项为意外的事情)

(3) 出かけようとしたところが、お客さんが来たので遅れてしまった。 (不知所措的心情)

(4) 風は止んだ。けれども、雨はまだ降っている。 (一般转折)

(2) 表示逆接关系的条件逆接和原因、理由的逆接表现。其中, 条件逆接表现的词例为:「それでも」「それにしても」表示原因、理由逆接表现的词例为:「それなのに」「それにもかかわらず」「それにしては」

在这里, 「それにしては」表示成为现实的后项与前项预想的标准有所差别;「それにもかかわらず」表示后项没有形成前项期待的结果, 伴有说话者遗憾、意外的心情。例如:

(5) 13 歳かい?それにしては、背が高いね。 (与现实预想有所差别)

(6) あれだけ努力した。それにもかかわらず、すべて失敗に終わってしまった。 (结果意外、遗憾的心情)

3 添加型

后文论述的是对前文内容的罗列、列举或是逻辑意义上的添加。

接续词例:「そして」「そうして」「それで」「で」「ついで」「つぎに」「それから」「そのうえ」「それに」「さらに」「しかも」「それも」「そればかりか」「おまけに」「また」「と同時に」「および」「ならびに」「かつ」

表示并列或累加关系的接续表现。其中, 并列表现的词例为:「そして」「及び」「ならびに」「また」「かつ」「同時に」添加表现的词例为:「しかも」「それに」「そのうえ」「それから」

在这里, 「そして」和「それに」比较难区分, 二者虽然有时表示同样的含义, 但是也有区别, 「そして」强调前后句的并列关系, 而「それに」强调后句是前句的条件累加。例如:

(1) 太郎は両親に手紙を書いた。そして、すぐポストに入れに行った。 (前后句并列关系)

(2) このマンションは駅から近い。それに、環境もいい。 (后句条件累加)

4 对比型

后文内容是前文内容的对比、对照或比较。表示选择对比接续表现经常与比表示并列、累加的接续表现混在一起考, 考试时, 要仔细阅读前后句, 判断到底是顺接还是逆接关系, 是因果还是并列关系, 在此基础上选择真确的答案。如果还是有不明确的选项, 有必要将其放到句子中, 通过翻译前后句子判断是否通顺。

接续词例:「一方」「他方」「それに対して」「逆に」「かえって」「その代わり」「それとも」「あるいは」「または」「もしくは」「ないしは」「というより」「むしろ」「まして」「いわんや」表示选择的接续表现词例为:「それとも」「あるいは」「または」「もしくは」「ないしは」

在这里, 「それとも」「あるいは」「または」一般既可以接句子, 也可以直接接名词, 但「もしくは」「ないしは」一般只能接名词。例如:

(1) 今日にするかそれとも明日にするか、わたしはどちらでもよい。 (选择性)

(2) 就職しようか、あるいは進学しようかと迷っている。 (选择性)

(3) 試験を受けるか、または、レポートを出さ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书面用语)

(4) 雨もしくは雪になるでしょう。 (接名词)

(5) 完成には5 年ないしは10 年かかるだろう。 (接名词)

5 同列型

为使一内容更加明了, 后文中对前文换一个说法或列举说明。

接续词例:「すなわち」「つまり」「要するに」「要約すると」「いいかえれば」「換言すれば」「結局」「いってみれば」「例えば」「現に」「事実」「特に」「とりわけ」「わけても」「せめて」「すくなくとも」

其中, 「つまり」「要するに」「すなわち」这三项比较常考。例句如下:

(1) 子ども教育はつまり、家庭でのしつけの問題だ。 (总之, 究竟)

(2) 要するに、看護婦さんが足りないのだ。 (总而言之, 总归)

(3) そこがすなわち私の指摘した点だ。 (也就是说, 换言之)

6 转换型

离开前面的话题、文脉等, 提出一个新的话题。表示话题转换关系的接续表现, 这些接续表现的后句一般都是说话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很多时候用于对文章的总结或话题的总结, 因此捕捉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接续词例:「ところで」「時に」「話変わって」「さて」「そもそも」「それでは」「では」「じゃあ」「ともあれ」「それはさておき」「それにしても」「それはそれとして」「そういえば」「それはそうと」

在这里, 「さて」「それはさておき」后项一般伴随着说话者想要表达的主张, 而「そういえば」「それはそうと」后项一般表示忘记了的事情又忽然想起的含义, 这一点要注意。例如:

(1) 洗濯は終わった、さて新聞でも読もうか。 (说话者的主张)

(2) それはそうと君に言っておきたいことがあるんだ。 (忽然又想起某些事情)

7 补足型

后文对前文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是一种因果关系, 举出理由加以说明。

接续词例:「なぜなら」「というのは」「なんとなれば」「それは」「なぜかっていうと」「だって」「ただし」「もっとも」「ただ」「なお」「ちなみに」

表示说明关系的接续表现。其中, 表示补充说明的表现词例为:「ただし」「もっとも」「なお」「ちなみに」表示解释、说明理由的表现词例为:「なぜならば」「というのは」「言えば」「言わば」「いわゆる」「つまり」「すなわち」「要するに」「例えば」

在这里, 「ただし」是表示后项追加一个条件的含义, 往往说话者的重点要放在后项时, 使用这个用法。例如:

(1) 日曜日は閉店します。ただし、祭日が日曜日と重なる場合は開店します。 (补充说明)

以上论述对接续词的接续表现进行了分类比较和分析。无论是哪一种接续词, 其在文章组成上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比如, 作者的观点、主张或最想表达的内容往往都在逆接接续词后面出现, 而同列型接续词后面的内容往往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说明, 从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作者的主张。因此, 需要考生对文章的前后句和上下段充分地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仁田義雄.「シテ形接続をめぐって」.『複文の研究 (上) 』[M].東京:1995.くろしお出版.125~130.

[2]岩崎卓.「ノデとカラ―原因·理由を表す接続助詞-」.宮島達夫·仁田義雄編.『日本語類義表現の文法 (下) 』[M].東京:1998.くろしお出版.36~38.

[3]金田一春彦.「国語動詞の一分類」.金田一春彦編『日本語のアスペクト』[M].大阪:1999.むぎ書房に再録.12~14.

[4]中西久美子.「願望疑問文に関する自然談話分析—外国語と母語とする日本語話者のデーター」.『日本語教育』[A].東京:2000.日本語教育学会.10~14.

[5]山田敏弘.『みんなで使おっけ!岐阜のことば』[M].大阪:2004.まつお出版.100~-103.

篇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解答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23

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还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步骤和技巧:读材料;带着问题找文章原话;理解问题要求。

一、读材料

这里所说的“读材料”是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略地阅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全面了解全文的概况后,需要对文章中的要点进行记录,对重要的结论及关键性的人名、地名进行标注。

阅读理解题目的文字叙述是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及记忆力的。其中考查的文章多数内容广泛,题材复杂多样。教育工作者按题目的难易程度,给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两种: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表层理解就是对文章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理解。深层理解就是根据文章中的客观事实,在经过学生的思考判断后而形成的逻辑推理、概括。

平时对于阅读理解的训练都是为高考提前做准备的练习,所以在阅读材料时必须要速读,在速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题材。如果在没有阅读全文的前提下就进行答题,将直接影响作答的正确率。最好是将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对于文章能有个整体的理解和感知。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将文章每段的主旨进行总结。平时在做练习时还需要对文章进行标段,归纳其中心思想。这对于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对策。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采用顺读法,先读短文后再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则是采用相反顺序的倒读法,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这两种阅读方法相比较,倒读法的优势更明显,在阅读时目的明确,更容易帮助学生集中思考,抓住文章与解题的关键信息,进而避免走弯路,节省了阅读时间。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

二、找原话

带着问题,再返回文章本身,寻找答案,找到文章中的原话叙述。学生可以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进行标记,再进行重点理解和分析。找寻文中原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第一遍初读文章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进而分析句子的组成结构,确定句子中词语的词性。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在文章中直接找寻到正确答案。

如果题目没有要求必须用文中的原话进行作答时,也可以直接使用文章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利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回答,是最有保障的答题方法。如果题目规定学生必须自己总结回答,那么学生就需要在理解原话的基础上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将文中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找寻到编写出正确答案。

三、看要求

需要学生再次审视所要求回答的问题的要求,将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标记下来。这些地方将会成为学生的得分关键点,不少学生正是没有找到这些关键点,才出现失分情况。

1.认准关键词句。首先要找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其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进行研究,发现其中隐含的意义。学生需要在阅读文章时,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即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这样的有效信息,是为后续的作答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基础保障。

2.排除生词的障碍。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不免出现部分生词的困扰。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在遇到生词时进行上下文的联系,大胆地进行词义的推测和猜测,进而判断出大致的生词含义及在文章中的潜在意义,再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尽可能地编写出正确答案。

3.善于利用原文。原文中有明确答案的,需要学生善于结合原文材料,果断作答。遇到不重要的生词,直接忽略;遇到重要的生词,可以依据固有的经验进行猜测,分析词性来进行作答。原文永远是正确答案的来源根本,任何答案的作答都需要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和理解,这样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率。

解题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不可以毫无章法。可以采用顺读法或倒读法,绝对不可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文中找寻答案。这样的方法,不仅不利于找寻正确答案,还会极大地拖慢学生做题的速度,严重阻碍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层阅读和理解。反倒是倒读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更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判断,有效保障作答的正确率。

语文阅读理解是一项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题目,其本质并不难。学生之所以觉得这类题目是考试中的拦路虎,多半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只要找寻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此类型的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

上一篇: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总结报告下一篇:贵州民族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策探析——以铜仁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