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文化生活练习

2024-05-26

2019高考文化生活练习(通用6篇)

篇1:2019高考文化生活练习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1.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调动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2.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4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3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5.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D项应是班固编撰。《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6、B 解析:“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7的河流成为河”。

7.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

B.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D.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7、.A.(古人自称时称名,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D.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8、C【解析】D项应为“五人为伍”。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9、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10、.D《论语》不是六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美术品。

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例如宋代的包拯(包公)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

C.古人对身故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称诸侯或有爵位有封号的大员死去为“薨”。

D.庙堂:中国古代用来供奉死去的皇帝的地方叫太庙,太庙的殿堂就叫庙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中的“庙堂”便是。

【答案】D(庙堂,在此处指君主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即朝廷。)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在句中指幼年失去父亲,类似这种委婉的说法还有“失怙”指失去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B.国子,本来指国子监这一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也可指所立皇太子。

C.疏,有时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在句中指的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的意见书。D.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处所。“祠”左旁“示”表示向神灵出示呈现的祭品等。

12.B 解析:B.在本文中,“国子”就是 国子监,“国子助教”是官职名。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C.举人是古代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D.龆龀是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13.C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14.C“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D.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15、C(谥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16.C(丁母忧,是遭遇母亲丧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佑,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17.D(“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解说有误)1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18.A 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19. B 解析: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出、陟、加等。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20.B(出,这里是京官外调之意)

篇2:2019高考文化生活练习

1.【2018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社会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如果不 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传媒行业将会很快将其淘汰掉。B.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快递小哥夺冠的例子,我们明白了热爱诗词和身份职业无关。

C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紧紧围绕以摩拜单车创始人套现15亿的故事为中心,向读者传递了学会改变敢于拼搏的道理。

D.各国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放眼全球发展,进一步扩展合作格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长期以来,相对弱势的文化面对强势的文化时,总会有一种矛盾 的心态:既希望借由后者的力量推广自己,又担心自身特色扭曲变样,最终沦为肤浅的商业产品包装。

B.相比 于一味求稳定、求清闲、求髙薪,青年把自己干事创业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更能彰显青春的意义和生命的厚度。

C.数九寒天,一张“冰花男孩”的照片让人揪心。只要提前考虑,把关爱工作更多做在风雨来临前,就能让他们少一些头顶“冰花”的寒冷与无助。

D.针对近日新闻媒体报 道的“支付宝账单事件”,囯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日前约谈了支付宝网络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不再次发生。

3.【2018届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眼下,随着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己成为日益迫切的社会问题。

B.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就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C.《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撇侨任务的故事,是一部将爱国主义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的国产优秀影片。

D.我们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由于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后者从春运大潮的涌动就可以看出。

4.【广东省2018届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秋末的黄昏总是来得很快,当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冒起白色炊烟的时候,呼喊孩子的母亲的声音就回荡在云雾 缭绕的山谷里了。

B.自2012年以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可支付月数在不断递减,收入增速明显低于支出增速。

C.在林徽因先生的哲理散文《窗子之外》中,窗子是指透过实际的窗户看事物,在文中可以引申为有隔阂地观察事情。

D.马化腾表示,要打造好深圳科技园,就要先推进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撑力。

5.【2018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解决外卖环保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联手,共同探求遏制外卖污染、打造“环保外卖”的治理之道。B.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提高了南海方向海军作战力量,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C.最近十年来,中国涌 现出了一大批像连笑这样的实力强劲的年轻棋手,帮助中国围棋在国际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老大地位。D.“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未来数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6.【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

(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构思之星”“最佳团队”等获奖名单。

B.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果还是习惯于凭感觉办事,就有可能事倍功半,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方法不对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C.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

D.虽然理财资金在监管上并不逊于存款或自有资金,但是这部分资金是不在目前的监管禁行范畴之内的,监管层是很难控制这种资金的流向的。

7.【2018届江西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呈现与利用。B.《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上了生动的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C.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会徽发布仪式上发表的视频祝辞中表示,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揭幕,对于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乃至中国,都是奥运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

D.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8.【2018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以颁布法令政令的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

B.“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把所有相关国家紧密联系起来,用互利共赢的合作 弥散分歧、建立互信。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停车场、卫生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40年来,高考制度从恢复、巩 固到完善、变革,高考作为较为公平的量能取才渠道,托举起了无数渴望改变的梦想。

9.【2018届江西省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四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B.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汕头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宠物丢人”的观念造成的。

C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D.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贴膜,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10.【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既有获得感,又有参与感,因此,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2011年,自石峁遗址横空出世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C.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名中,“微笑”高居榜首。

D.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 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11.【2018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教学 质量检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八项规定”的五周岁生日就要到了,对于一项制度来 说,坚持执行五年不容易,而且是不打折扣地执行,不断深化地执行。

B.“三位一体”招生制度是指将成长性评价和一次性评价相结合,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

C.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D.近年来,我市坚持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将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日常维护,方便市民出行。12.【2018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没直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不但增加了定点医疗机构、让参保人的就医选择更多,而且医保基金的互助共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B.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在诞生之后,欧洲哲学家包括黑格尔曾经认为,民族国家是历史的终结,也就是说,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各种制度的最后阶段。

C.为不断提升“互联网+ ”时代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商城将整合出行、缴费、购物、消费等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一个便民服务的网络平台。

D.到今年6月30日,“以房养老”已试点两年,但截至到目前为止,四大城市只有42户家庭57名老人投保,且仅有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

13.【2018届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

(二)】下列句子中不含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土耳其总参谋部发布消息称,土空军1月28日在叙利亚阿夫林开展军事行动期间,消灭了另外73 名武装恐怖组织。

B.三个晚上不回家的女生,躲在小区附近的网吧上网,而当父母看到新闻里有关女生彻夜不归失联的报道后,更加着急了。

C.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将中国传统书法与抽象处理 的滑雪赛道巧妙结合,实现了中华文化魅力与现代体育精神的完美融合.

D.去年,部分高校开设电子竞技专业,让许多电竞爱好者精神为之一振,但北大体育系博士郎玥对这个专业的开设提出了疑问。

14.【2018届天津一中、益中高三四月考质量调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中还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比 例不合理、内容杂乱、授课方式不灵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B.2017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全年产量79.4 万辆,销量77.7 万辆,产销量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

C.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乡村旅 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 亿元,同比增长47.6% D.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现在已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人们广泛所接受,但人 们还没有办法验证它。15.【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高三适应性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国

15日下午在中南海流台会见了米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听取了她对香港当前形势和行政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汇报。

B.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会微发布仪式上发表的视频祝辞中表示,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揭幕,对于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乃至中国,都是奥运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

C.根据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第三次农业普查公报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10年前相比,我国乡镇数量减少了8.1%,自然村 减少了3.8%。

D.电视剧《索玛花开》生动地塑造了汉族扶贫第一书记王敏、周林和马海木呷等彝族农民形象,在荧幕上展现出一幅民族团结、精准扶贫的壮丽感人面卷。

16.【2018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全球,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善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B.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 气和现场测试 研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C.通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准确实 施10次轨道调整,使得之前发射异常的中星9A卫星成功运行于预定的轨道。

D.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依托淇河生态带打造淇河生态走廊,大力推进淇 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17.【2018届湖北宜昌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7 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已经落下帷幕,不管是淘宝还是京东,纷纷创下了千亿元成 交量。

B.一个孩子如 果从小没有养成客观公正地去尊重、评价、认识别人的习惯,进入社会以后,就很难交到很好的朋友,很难融入一个团队,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C.作为 普通人如何能够参与到扶贫攻坚的宏图大业中? 社会力量助力脱贫 的渠道何在?近年来青岛市所辖贫困乡村相继建成的“福彩爱心图书室”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诠释可为范例。

D.人如其名,指一个人的性格和主要特点与其名字的意思是一致的,用来描述人和名字的关系。

18.【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

(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大气十条”收官在即,虽然本月全国PM10浓度比十年前同期下降21.5%,但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B.2018年1月31日,经过各大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百年不遇的 “超级蓝血月全食”图片或视频刷了屏。

C.《中国制造2025》提出,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要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D.专家指出,2016年如果说是“统计改革年”,那么2017年就可以说是“统计执法年”,统计的执法落实已经逐渐拉开帷幕。

19.【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 句是()(3分)

A.人民海军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光荣传统,同时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刨新,加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着力构建现代海上作战体系,努力强化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B.周恩来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C.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

D.美英法4月14日对叙和亚发动空袭绕开安理会采取的单边军事行动明显有悖《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违反国际法原则和基本准则,也将给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增添新的复杂因素。

20.【2018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4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惊险小说《暮光之城》,一经推出便成为畅销书,仅在美国本土,销量就超过了5000万册,被誉为后“哈利波特时代”的魔幻巨著。

B.一些地方干部爆出的“雷语”尽管千 奇百怪,背后折射的却是权力膨胀乃至异化的现象。

C.截至今年3月底,除了体育器材和校园绿化两项任务的进度没有超过90%外,学校其他各项任务的进度都接近完工。

篇3:2019高考文化生活练习

记者从宁夏教育厅了解到,宁夏将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工作,2022年将按新高考方案首次开考。

宁夏将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构建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入学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机制。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分值不变,语数外3门合计450分,其他选择的3门考试共计300分,高考总分750分。高考外语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一次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时间,另一次考试时间根据教育部确定的时间安排。新的高考方案赋予学生考试科目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任意选择3门参加高考。

篇4:高考词语专项练习

一、基础题型

1.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边是政府十多年来的三令五申的强调“禁墅令”,一边却是扎堆的私人别墅。秦岭本是中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却成为少数人的“后花园”。西安市国土资源部门表示,对违建别墅将通过法律程序依法予以拆除。秦岭还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随着环境瓶颈的突出,富人“逆城市化”愿望与日俱增,正在或者即将违规占用更多的优质环境资源,这将对生态保护、耕地保护以及农村建房秩序造成更大的破坏。

A. 三令五申 B. 却

C. 屏障 D. 与日俱增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个“三聚氰胺”,轻而易举地毁了春秋鼎盛的三鹿集团;“瘦肉精”又让双汇集团举步维艰。那么,热衷于“一滴香”以及其他一切不良行当的个人与企业,是否应该悬崖勒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现状与未来?

A. 轻而易举 B. 春秋鼎盛

C. 举步维艰 D. 悬崖勒马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美国人对孩子的关注点与国人似乎大相径庭。就吃饭来说,中国家庭处心积虑地让孩子多吃点,但美国人认为孩子吃多少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父母不应强人所难。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能否恪守餐桌上的规矩。

A. 大相径庭 B. 处心积虑

C. 强其所难 D. 恪守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时下,炙手可热的广场舞遍布全国各大小城市,只要是能够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的露天公共场所,到处都有广场舞大妈的身影。这种休闲方式本无可厚非,但因其嘈杂喧闹的背景音乐,以及对公共活动区域侵占等问题却饱受诟病。如何才能让广场舞不再扰民,这还需要整个社会群策群力,共同探讨。

A. 炙手可热 B. 无可厚非

C. 诟病 D. 群策群力

5.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的是和广大老百姓休戚相关的话题,话题本身具有娱乐性,加上悬疑有趣的故事组合,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讲述,以心传、秘境等具有人文情怀等篇章来划分,很好地表现和诠释了古老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在第一时间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这就是记录片成功的肯綮所在。

A. 休戚相关 B. 抽丝剥茧

C. 博大精深 D. 肯綮

6.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三狮军团与乌拉圭队的生死战即将打响,队长杰拉德说英格兰如未能小组出线将摧心剖肝。他已在一次特别讲话中向球员们重申了从世界杯淘汰出局的痛苦。“如果仅仅在2场比赛之后就确定无缘世界杯淘汰赛的话,我们将无地自容,这将是一个水深火热的夏天。如果你早早回家,超过你的预期,那么作为球员,那会令人感到非常艰难。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过劲来。”

A. 摧心剖肝 B. 重申

C. 无地自容 D. 水深火热

7.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变化,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乏之下的爆发。

A. 消亡 B. 变化

C. 投机取巧 D. 任人唯亲

8. 选出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2014年6月8日下午5时,随着高考的尘埃落定,昔日辛勤耕耘的学子们终于可以轻松地开始一个不寻常的假期了。

B.“邹东深呼吸”乡村游的营销已全面展开,不仅通过网络媒体宣传,还制作了乡村旅游手绘攻略图,游客可以按图索骥,尽览邹城乡村美景。

C.“厚德”这一北京精神源远流长,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品格。

D. 本书作者采用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伶人的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得这部作品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

9. 选出加点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

A. 你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里:古老悠远的城墙遗址,宁谧幽雅的大成圣殿,古韵流淌的宽窄老街……每一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都是一页唾手可得的活的史书。

B.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C.“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ios7,对原有操作方式进行了全面更新,这预示着“苹果”将改头换面,真正告别乔布斯时代的风格。

D. 湖北咸宁实验小学副校长洪耀明为兑现承诺而亲吻小猪,这种做法虽有生搬硬套之嫌,但洪校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诺言还是值得肯定的。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因拆迁改造而使自己居住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残疾居民崔大爷,最近被区政府妥善安排在区敬老院。

B. 广西南宁“科技·时尚”产品展上,“全景LED灯”“电子鱼”“钻石U盘”等一系列时尚感十足的科技产品纷纷亮相,着实让观众应接不暇。

C. 有些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D. 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36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历史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许多亲身经历这场社会变革的人们来说,感觉是漫长而深刻的。endprint

B. 2013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4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C. 殷鉴不远,见微知著。比照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训看如今我国的装备制造,它就不仅是“科技问题”,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问题”。

D. 日本与中国有绕不开的历史恩怨,又不能从日美同盟中脱身。他可以羡慕的对象是印度,因为印度能够做到在中美之间左支右绌。

12.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基本的社会共识是:无论一个人多富有,无论一个人多贫穷,都不能构成富人必须慈善,而穷人必须得到慈善的理由。慈善只能是一种基于个人道德,自由选择的“实然”行为,而不应该是被要挟的必需履行的“应然”责任。正如大多数网友所认为的,某种意义上,因病索捐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

A. 无论 B. 只能

C. 必需 D. 正如

13.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违法必先违纪。大量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事实再三表明,腐败分子常常是由追求生活上的享乐,发展到利令智昏,以致滑向犯罪深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肩上的责任,带头践行道德规范,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匡正社会风气,推进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迈上新台阶。

A. 再三 B. 常常

C. 利令智昏 D. 匡正

14.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慎终追远、尊敬传统,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的情怀。现代社会,人们借由仿古的仪式来表达这种情怀,彰显这种品格,诸如小学生拜孔子像、拍摄身着汉服的毕业照等纷纷成为一时之热。在英国牛津、剑桥的重要典礼上,教授也身着中世纪服饰,盖因传承自古希腊以来谨守理念、探索真理的虔敬传统,而我国此类仪式,多半也被寄予了“发思古之幽情,开文明之心境”的初衷。不过,仪式终究只是仪式,若不理解真实的历史,礼之堂皇恐怕也很难将文化、传统这样厚重的概念深入世人,甚至是年轻学生的心里。

A. 彰显 B. 一时之热

C. 初衷 D. 甚至

15.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离开精细化管理,即使投入再多硬件,也很难派上用场。建设现代都市,既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要有高质量的软环境。软环境既体现在城市文化、市民素质等方面,也体现在城市精细管理上。我们的城市能否克服发展瓶颈,取决于城市管理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创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从细节入手实施管理,应当成为我市城市建设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A. 即使 B. 既要

C. 瓶颈 D. 创立

16.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最近入选了新修定的小学语文教材,未来可能成为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内容。和以往每次教材修定一样,此讯甫出又是引来双重意见,认同者大赞贴近生活与时俱进,甚至上升到“脱胎换骨”的惊呼,反对者则认为流行文化纳入教育不够资格有欠严肃。教材修订就像是猪八戒照镜子,不改不是,改也不是,成了一道中国特色的哈姆雷特难题。

A. 修定 B. 甫出

C. 脱胎换骨 D. 猪八戒照镜子

17.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说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可能一些人并不以为然,甚至说,这难免危言耸听。有的人的看法是,右翼势力、右倾思潮和军国主义还不是一回事。这不错。正像策划与实施、动机与结果,确有区别。但常识告诉我们,种豆绝不可能长瓜,右倾化土壤只能催生出恶之花。右翼势力扩张,右倾化思潮泛滥,军国主义就会演变成一种现实危险。

A. 不以为然 B. 难免

C. 危言耸听 D. 催生

18.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将涉毒明星当做反面榜样也未必合适。一方面他们是公众人物,理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吸毒这种自毁形象的做法违反现行法律,当然不足为训;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普通人,不论中外,涉毒者的身份五花八门,吸毒并非明星、文化人的专有标签,过多突出其特殊身份,用心诚然良苦,却未必能达成最佳的反吸毒、反复吸效果。

A. 违反 B. 不足为训

C. 诚然 D. 达成

二、创新题型

1. 请仿照例句,解释下列网络热词的含义。

例句:土豪——原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现多用于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挥霍炫耀的人。

词语:茶叶蛋、吐槽

2. 趣味成语填空。

(1)请根据示例尝试着填写下面的空格。

示例:(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 (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 )最赚钱的生意( )最大的手( )最吝啬的人

( )最长的脚( )跑得最快的马( )最干净的地方

(2)写出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望梅止渴( )投笔从戎( )图穷匕见( )凿壁借光( )

指鹿为马( )纸上谈兵( )乐不思蜀( )入木三分( )

3. 生肖成语。

古籍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后来,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互融合形成现在的12生肖。请你写出融合后的12生肖纪年法,并写出包含每一生肖的2个成语。endprint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型:

1. A【解析】A“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说明。再三命令和告诫。该成语与后面的“强调”语义重复。B.“却”根据语境,此处语义发生转折。 C“屏障”,(名词)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D“与日俱增”,与,跟,和。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增长得很快。用于指人的思想感情。

2. B【解析】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指人正当壮年。此处使用不合对象,应改为“如日中天”。A轻而易举:轻、易,容易;举,举起手。形容事情很容易做。C举步维艰:举步,抬起脚步;艰,艰难。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D悬崖勒马: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3. B【解析】B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指费尽心思做坏事(多含贬义),作状语,此处感情色彩过重,应改为“挖空心思”。A大相径庭: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彼此差距很远或矛盾很大。C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D恪守:恪,谨慎而恭敬。严格地遵守。

4. A【解析】A炙手可热:炙,烤;本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广场舞”。B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C诟病:指责。D群策群力:群,大家一起;策,谋划。大家共同出主意,出力量。

5. A【解析】A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此处使用不当,应该为“息息相关”。 B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C博大精深:博,宽广。多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D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

6.D【解析】A“摧心剖肝”,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B“重申”,再次申述。C“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D“水深火热”,老百姓所受的灾难,像水那样越来越深,像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该成语不符合语境。

7. B【解析】A消亡:意为消失灭亡。B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区别于转化。转化指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变。结合语境应为转化。C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D任人唯亲:指用人不问人的德才,只选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

8. A【解析】A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根据语境,此处指按照攻略图寻找景点。C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D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一般指暗含褒贬,而不直言。

9. D【解析】A唾手可得:指极容易得到。此处应为“触手可及”。B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此处用来形容水平状况不恰当。应为“参差不齐”。C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不能用于形容改变很大。D生搬硬套: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10. C【解析】A安排:有条理有步骤地处理事务。区别于安置。安置意为安放、安排,使人或事务有着落。结合语境用“安置”。B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应用“目不暇接”。C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D倚马可待:意为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11. B【解析】A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用在句中修饰“历程”对象不符。B日渐式微:逐渐没落,销声匿迹。泛指事物或人逐步地衰落。C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不合逻辑。应为“数往知来”。D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应为“左右逢源”。

12. C 【解析】“必需”应为“必须”。“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而“必须”多强调语气,多作状语,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A选项“无论”与后文的“都”,搭配正确,表条件关系。B选项“只能”意为“唯一能够”,用法正确。D选项“正如”,意为“就如同”,用法正确。

13. A 【解析】A这里的“再三”要改为“一再”。 “一再”和“再三”都是“一次又一次”。两者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一再”“再三”都可以使用,如“他一再/再三表示要参加抗洪抢险”,但不在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B “常常”是指“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用法正确。C “利令智昏”: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常用以比喻被利益蒙蔽了智慧头脑,做出错事。D “匡正”:纠正、改正。

14. D 【解析】D此处的“甚至”应改为“尤其”。 “甚至”和“尤其”都表示递进关系,但属两种不同的递进:“甚至”是在一个一般性的陈述完了之后,补充说明这一陈述之外的特殊点;“尤其”则是在一般性陈述之后,补充说明陈述之内的特殊点。“年轻学生”,也属于“世人”,故用“尤其”而不能用“甚至”。 A “彰显”:意为鲜明地显示。B “一时之热”:某段时间之内的热点。 C “初衷”:最初的愿望或心意。

15. D 【解析】D“创立”应改为“树立”。 创立意为创造性的建立,着重指开创,造成前所未有的事物,对象常是重大的,如国家、政权、组织、事业等;而“树立”着重指积极地使形成、确立起来。对象常是某些抽象的事物,如理念、风格等。A“即使”与后文的“也”搭配,表示假设关系。B“既要”与后文的“也”搭配,表示并列关系。C“瓶颈”,指事物发展容易生阻碍的地方。endprint

16. A【解析】A特别探求不同的语素“定”与“订”的区别。“定”最基本的意义是“使固定”,更倾向于结果,内容重大。“订”倾向于动作过程,内容上更具体。教材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不断更改增删,应该是“修订”。B“甫”是“才”的意思,“甫出”就是“才出来”。C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这里用了引号,特指教材在本质上的转变。D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下半句是“里外不是人”,对应下文“不改不是,改也不是”。

17. B【解析】B难免:难以避免,可作谓语(这个错误是难免的)、定语(难免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状语(梅西难免也会出现失误),也常与否定词联用(难免不吃亏)。把解释带入到句子中,“难以避免用夸大的话使人吃惊”,不合语境,应改为“未免(指对过分的事情委婉地给予否定的评价,含有不赞许的意思)”。A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C 危言耸听: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D 催生:催促、催化,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

18. D【解析】D达成:达到一个目的或实现一个目标。多指商谈后得到结果,如达成协议,达成共识。明星成为反面教材不是商谈的结果,可改为“达到”。A违反: 不符合;不遵守。B不足为训:不足,不值得;训,准则,教导,规范。解释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C诚然:转折连词,相当于固然、虽然。

二、创新题型

1. 茶叶蛋:原指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色小吃,网络中此词语是有钱人的代名词,常常用来调侃或自嘲。

吐槽:原指日本表演艺术“漫才”中一种角色,相当于相声中“捧哏”,现在网络中的意思多指揶揄、拆台。

2.(1)(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一手遮天)最大的手(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

(一步登天)最长的脚(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

(2)望梅止渴(曹操)投笔从戎(班超)图穷匕见(荆轲)凿壁借光(匡衡)

指鹿为马(赵高 )纸上谈兵(赵括)乐不思蜀(刘禅)入木三分(王羲之)

3.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鼠目寸光,獐头鼠目,贼眉鼠眼;汗牛充栋,争猫丢牛,执牛耳;狐假虎威,纵虎归山,养虎为患;乌飞兔走,兔死狗烹,兔死狐悲;龙马精神,叶公好龙,直捣黄龙;杯弓蛇影,一龙一蛇,膝语蛇行;指鹿为马,马到成功,一马当先,走马观花;羚羊挂角,亡羊补牢,羊入虎群;沐猴而冠,猿猴取月,土龙沐猴;炙鸡渍酒,只鸡樽酒,小肚鸡肠;椎埋屠狗,捉鸡骂狗,蝇营狗苟;一龙一猪,冷水烫猪,猪突豨勇。

篇5:2019高考文化生活练习

C.没有赋予中央权力

B.在国际上没有地位 D.无统一的邦联政府

解析:选A。美国建国初期实行邦联制,贸易关卡众多,影响经济发展,故选A。邦联内部各州在国际上的地位因其力量强弱而有所不同,B项错误;邦联制赋予了中央政府较少的权力,C项错误;邦联制下美国有统一的邦联政府,D项错误。

2.(2018·潍坊期中)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为此,美国()A.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C.确立了联邦制体制

B.实行州际平等原则 D.确立人民主权原则

解析:选C。材料中“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指的是美国建国初期松散的邦联制已经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美国确立了联邦制,故选C。材料并未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各州之间的平等,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民主权原则,D项错误。

3.(2018·山西五校联考)1787年宪法完成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促进了美国领土的开拓,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因为该宪法()A.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因素 B.贯彻了三权分立的近代政治民主原则 C.明确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 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及大小州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D。1787年宪法的最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能够代表美国行使权力的中央政府,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地方各自为政的现象,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故选D。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因素主要是指殖民压迫,此时独立战争已经完成,A项错误;三权分立原则主要针对国

家权力过分集中,防止独裁现象的发生,B项错误;在1787年宪法中,并没有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C项错误。

4.(2018·南昌模拟)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 B.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C.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

D.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

解析:选A。材料体现的是1787年宪法对各州权力的限制,故反映出宪法是为了确保国家中央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故选A。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国会不是权力机构的核心,B项错误;美国民主具有虚伪性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对各州权力的限制,不能体现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D项错误。

5.(2018·肇庆模拟)美国前国务卿、前第一夫人、前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宣布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再次向白宫发起冲击,她正式宣告,“我想成为冠军”。如果希拉里·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她必须()A.成为国会多数党的领袖 B.赢得国会参众两院的支持 C.在间接选举中赢得多数 D.获得美国一半以上州的支持

解析:选C。美国总统能否竞选成功主要是看能否在选民选举中赢得多数选票,故选C。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并不是国会多数党的领袖,A项错误;美国总统主要是赢得选民的支持,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美国总统选举程序,D项错误。

6.(2018·山西名校联考)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对国会立法或政府行政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司法审查,从而对立法权、行政权形成制衡。但这项重要权力并非宪法明文授予,而是最高法院在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后才真正取得。由此可见()A.美国宪政体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B.美国宪法只具有名义上的权威 C.美国三权分立开始于1803年 D.最高法院实际上违反了美国宪法

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对国会立法或政府行政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司法审查……这项重要权力并非宪法明文授予”得出美国宪法体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的,故选A。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国家性质、联邦制、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原则,是美国的最高法,并不只具有名义上的权威,B项错误;美国的三权分立开始于1787年宪法,C项错误;美国的宪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时代性,最高法院对国会或政府行为的违宪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属于时代的产物,D项错误。

7.(2018·唐山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对英美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要求:选取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首先要选取比较角度,然后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角度一可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来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国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最终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不同的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开始早,历经了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议会改革等重大事件,持续时间长,体现了渐进性的特点,美国是近代新兴国家,其民主共和政体确立直接来自于1787年宪法的制定与实施,美国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角度二可从运行机制来看,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可以从英国议会的形成、内

阁的组阁、首相的产生、君主的地位和权力等角度思考,美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可以从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角度思考,寻找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不同。角度三可从产生的影响方面来看,需要从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历史趋势的发展,对其他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角度思考。

答案 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运行机制和产生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

示例: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来看,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以立法形式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开始早,持续时间长,体现了渐进性的特点。历经从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8世纪中叶长达200多年的历史,英国成为典型的代议制国家。工业革命后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美国是近代新兴国家,其民主共和政体确立直接来自于1787年宪法的制定与实施。美国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1781—1786年,美国政府摊派给各州的款项共1 500万美元,各州共交纳2 419 000美元,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分文未交。因此政府财政非常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费用和其他开支不得不大量举债,大量发行纸币。结果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劳动人民负债累累,社会严重动荡不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体设计的缺陷

C.政府权力有限

B.各州权力过大 D.政府政策失误

解析:选A。结合题目中的时间“1781—1786年”,得知此时美国的国家体制是邦联制,邦联制下中央的权力太小,各州权力过大,从而出现了题目中的问题,故选A。

2.(2018·盐城模拟)据史料记载,美国有一段时期货币贬值,在许多地方几乎不能流通,公共信用降到极点。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为军队提供给养,整个国家体制严重失序。导致该情形出现的原因是()A.邦联体制导致中央权力弱小 B.胡佛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经济大危机扩展到各个领域 D.“分权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解析:选A。材料“货币贬值,在许多地方几乎不能流通”说明地方政府各行其是,“政府

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体现当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由此可以判断,当时美国刚取得独立,实行邦联体制导致中央权力弱小,故选A。材料并未体现自由放任政策,B项错误;题中也未涉及经济危机,C项错误;“分权制衡”降低行政效率也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3.(2018·郴州质检)《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维护各州的权力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D.建立民族制度

解析:选C。材料指出了地方分权的危害,故A项错误;“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说明,美国早已经独立了,故B项错误;材料指出了地方分权的危害,说明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4.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做法是推行()A.邦联制

C.共和制

B.联邦制 D.三权分立

解析:选B。题干中“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说明托克维尔希望在保证各州独立自主的同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联邦制下中央权力有所加强,地方依然保持一定的独立自主权力,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邦联制下中央权力过小地方权力过大,不符合题干要求,A项错误;共和制是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并未涉及中央地方关系,C项错误;三权分立是总统、国会、法院之间的分权制衡机制,并未涉及中央地方关系,D项错误。

5.(2018·郑州质检)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这反映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A.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 B.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 C.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 D.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

解析:选B。由“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可以看出强调制定宪法必须有民主的程序,故

选B。材料着重叙述了宪法制定的方法和程序,没有谈到政府的多变性,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联邦宪法的内容,C项错误;材料强调宪法必须体现人民的意愿,保证民主的程序,D项错误。

6.(2018·清远期末)有人认为1787 年 “美国的宪法运动不是民主革命和反英体制的结果,而是对民主强烈反作用的结果”。对这一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民主政治的建立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1787 年宪法含有分权制衡民主之意 C.1787 年宪法在选举权上表现出的民主性

D.1787 年宪法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解析:选B。据材料“美国的宪法运动不是民主革命和反英体制的结果,而是对民主强烈反作用的结果”可以得出1787 年宪法含有分权制衡民主之意,故选B。民主政治的建立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1787 年宪法在选举权上表现出的民主性这种说法本身是有问题的,1787年宪法规定黑人的选举权按五分之三比例折算和奴隶没有选举权,C项错误;1787 年宪法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7.(2018·绵阳模拟)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希拉里普选票数多共和党特朗普近34万票,选举人票,希拉里比特朗普少74票,希拉里输掉了选举。这反映了()A.美国人不相信普选制 B.选举人制不反映民意 C.以精英政治制衡普选 D.美国制度核心是制衡

解析:选D。美国总统大选反映出两党之间、选民与政治精英之间的制衡,故选D项。普选制仍然是总统选举的一部分,符合宪法权力制衡原则,A项错误;选举人制实行“胜者全得”的原则,仍然能够反映出该州民意的倾向,B项错误;“希拉里输掉了选举”,反映出民粹主义的普选对精英政治的胜利,C项错误。

8.(2018·天津联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yàn,审判定罪)时,应受免职处分。”这一规定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实现“制约与平衡”原则 C.防止中央政府专权 D.增强政府人员的法律意识

解析:选D。材料中这一规定有助于增强政府人员的法律意识,故选D。材料中的规定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没有关系,A项错误;题中并没有提到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之间相互制约与平衡,B项错误;题中1787年宪法的规定有助于政府人员遵守法律规定,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不是防止中央政府专权,C项错误。

9.(2018·孝感模拟)2016年9月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投票推翻了时任总统奥巴马对“911法案”的否决。“911法案”是由国会起草的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及家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的一部法案。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将被迫辞职

解析:选A。美国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但经过国会复议后三分之二通过,立法立即生效,故选A,排除B。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立法违宪,但不能废除法律,C项错误;美国总统不会因为否决的法律被国会通过就辞职,D项错误。

10.(2018·绵阳模拟)19世纪初,美国建立首都哥伦比亚特区时,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最高法院盖办公楼,仅在国会大厦的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司法部门权力比较软弱 B.司法权从属于立法权 C.联邦宪法没有得到落实 D.不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解析:选A。国会只能给予司法部门一个房间,体现了司法部门权力较弱,故选A。材料只能体现司法权较弱而不能体现其从属于立法权,B项错误;单从材料无法看出联邦宪法没有得到落实,C项错误;法律制度建设主要由国会体现,D项错误。

11.(2018·益阳调研)在2016年11月8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选举的同时,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及参议院100个议席也进行了改选。美国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体现了()A.联邦体制原则

C.议会中心原则

B.总统中心原则 D.主权在民原则

解析:选D。材料考查的是美国总统和国会的选举,结合所学可知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议员则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故选D。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这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选举,B项错误;据

所学可知美国国会有立法权,在行使权力时受到其他两个部门牵制,C项错误。

12.(2018·茂名模拟)1934年6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A.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美国总统行使外交权力将不受限制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解析:选A。根据“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可知提高了总统办事的效率,与宪法规定美国总统通过的法律须经过参议院批准的规定相互补充,既体现了原则性,又体现了灵活性,故选A。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立法和行政相互制约,B项错误;在三权分立体制之下,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与法院的制约,C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情况本身是在国会授权的情况下进行,体现政策的灵活性,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概应成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都应依此审判,不管州宪法和法律中有无与之相抵触的规定。

——摘编自1787年宪法第六条

材料二 联邦中央对各州所处的最高地位,不是纯粹联邦制下联邦中央对各州应有的地位可比,而是近乎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处的地位了。

——摘编自曹绍镰《美国联邦制演变中的两个问题》

材料三 1832年南卡罗来纳州因不满联邦政府的保护关税政策,州议会通过法令进行抵制,公然拒绝联邦政府在该州征收关税,并以脱离联邦相威胁。针对南卡罗来纳州的分裂活动,联邦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杰克逊总统根据宪法授权,立即向南卡罗来纳州增派联邦军队。同时,国会亦通过两项法律。一项是妥协税法,将关税税率在10 年内递减到原税率的20%,以缓和南卡罗来纳州的对抗情绪;另一项是武力法案,授权总统使用武力执行关税法,实际上是用武力制止分裂。在联邦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南卡罗来纳州议会撤销了抵制法令。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内容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绍镰在评价美国联邦制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的历史作用。

解析(1)第一小问,材料一出自1787年宪法,另据材料一中“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概应成为全国最高法律”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立足于联邦政府权力回答。(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联邦中央对各州所处的最高地位,而是近乎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处的地位了”即可得出夸大了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关系作答即可。(3)可据材料一中“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概应成为全国最高法律”可知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另据材料三中“针对南卡罗来纳州的分裂活动,联邦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在联邦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南卡罗来纳州议会撤销了抵制法令”可知有效地防止政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1)内容:联邦宪法和法律享有最高法律地位。

目的:确保联邦的主权地位,将国家最高权力授予联邦政府。

(2)问题:混淆了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的界限(夸大了美国联邦制下中央政府的权力)。

理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各自的权限内行使权力;联邦政府享有最高国家权力,其权力高于州政府,但仍无权剥夺各州所保留的权力。

(3)作用:确保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主权及最高国家权力,有效地防止政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14.(2018·开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迪逊“双向平衡机制”的理解。(说明: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双向平衡”的政治体制,“双向平衡”既表现在地域平衡,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大州与小州利益平衡、南方与北方利益平衡;也表现在体制平衡,参众两院的平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的平衡。从中选择一方面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 示例一:“美国的制度设计”是地域平衡机制。

(1)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中央“抓大放小”,地方有相对独立性,既符合美国州先于国的国情,又兼顾了国高于州的需要。

(2)大州与小州利益平衡: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3)南方与北方利益平衡: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示例二:“美国的制度设计”是体制平衡机制。

(1)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体现了政治精英的利益;众议院议员的选举体现了普通民众的利益;总统的选举采取选举人团制度,则体现了普通民众与政治精英利益的平衡。

(2)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可以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议会,代表更多的利益团体说话。

篇6:2019高考文化生活练习

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中国官民之势”“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可知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故选C项。

2.(2018·济宁期末)“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自认为为中国佬办了件‘大事’,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迫使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 C.实质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 D.使中华民族工业陷于破产境地

解析:选C。据材料“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可知,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故选C项。

3.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以上材料表明()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 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 C.清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 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

解析:选B。材料“拳匪四起……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体现了义和团对长青县带来的严重破坏,故选B项。

4.(2018·梅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各界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对中国现状的叙述:

《万朝报》直陈:“自称中华,视他国为夷狄,尝不能摆脱中华不以夷狄为敌的迷信。”嘲笑日本为“模拟欧洲文明之皮相的小岛夷国”。荒尾精在1894年10月《对清意见》一书指出:“在各省设置总督巡抚,任以兵马权,统领绿营军,恐其背叛,割财政权予布政使,储粮权予粮储道,武器权予兵备道。”各地总督巡抚“各自任意制定兵制,进行训练”,全国八旗绿营80余万兵,但除“练军”外,皆为手执大刀长矛的旧式兵,士气操练均无可观

之处。旅顺失陷前,清军共30余营,但“六统领互不相系属”,“诸将互观望”,“致以北洋屏障拱手让人”,清军四支水师“皆处于半独立状态,甚至暗地里将对方视为敌人”。尾崎行雄在1895年的《支那处分案》一书中写道:中国人“知道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尚不知国家为何物,焉有国家思想乎?”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解析(1)据材料从清政府自身政治、军事、思想及国人爱国理念等角度分析。(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归纳。

答案(1)原因:清政府拘泥于妄自尊大的华夷思想,消极对待精神与制度层面的近代化改革;固守封建性的军制;军事割据导致中国未能建立统率全局的作战指挥系统,陆海军之间及内部都缺乏协同作战机制;当时中国人无近代国家思想,无爱国观念。

(2)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掀起救亡图存运动高潮。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从学造器物到仿行西方制度。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 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

解析:选C。据题目中“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可知徐中约认为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故选C项。

2.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 D.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

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替代方案”必然是日本“灭亡方案”的重要环节,“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是《马关条约》的重要内容,属于日本“灭亡方案”的重要“替代方案”,故选B项。

3.(2018·昆明质检)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抗击日本海军时,南洋水师保持中立。材料说明此时期()A.部分洋务官员视水师为个人私产 B.清政府已经丧失军事指挥的权力 C.地方自强势力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D.新兴汉族地方割据集团逐步形成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三大水师之间没有实现有效援助与合作,说明洋务官员视水师为个人私产,因而在其他水师卷入战争时不进行援助,故选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三大水师缺乏有效合作,并不能体现地方与中央的对抗,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4.(2018·长沙期末)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是因为()A.列强眼红日本的巨额战争收益 B.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 C.甲午战争激起中国的民族愤恨 D.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

解析:选C。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被激发,首要反对目标就是日本,故选C项。

5.(2018·衡水金卷)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这说明李鸿章()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

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 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

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李鸿章认可日本对中国的优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且不能得出李鸿章放弃的结论,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前李鸿章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先进中国人开始改变学习西方的方向,故D项错误。

6.(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监)1900年8月,浙江秘密会党首领率众起义,在其影响下,衢州百姓起义击毙了保护洋教势力的知县和传教士,史称“衢州教案”。这一事件()

A.表明清廷成为洋人工具

C.受北方政治形势的影响

B.推动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D.与义和团运动如出一辙

解析:选C。据材料“1900年8月”可知此时中国北方正爆发义和团运动,开展反洋教的斗争,据“击毙了保护洋教势力的知县和传教士”可知,受到了北方的影响,故选C项。

7.法国大主教在法军攻陷北京的当天记道:“街上防垒甚多,皆以米袋为之。除拳匪及屋内官兵不计外,街上驻守之官兵其数至少也达一千五,皆持快枪。”法国的这次侵略()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

解析:选D。由材料中“拳匪”可知,法国的这次侵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后签订《辛丑条约》,通过《辛丑条约》法国等列强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故选D项。

8.(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评)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等。材料中的照会()A.反映出美国意在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在华利益 B.协调了列强的在华利益的矛盾,促进了中国局势的稳定 C.危及了西方列强在华的根本利益,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 D.反映出美国成为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竞技场上角逐的主角之一

解析:选D。材料中美国的照会显然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此时美国的工业实力已经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首位,争夺海外殖民地是美国的当务之急,故选D项。

9.(2018·衡阳联考)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从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退回1 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25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这一变化说明()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可知列强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文化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故选D项。

10.(2018·德阳模拟)在全国15个巡抚中,1840年有7个满人和8个汉人任此职,1864—1866年间,均由汉人充任,1867—1869年间,有14个汉人和1个满人担任此职。从1851—1911年,65.4%的总督和77.8%巡抚是汉人。这些变化()A.证明满汉矛盾得到缓和

C.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表明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D.是列强干涉内政的结果

解析:选B。解读材料“有7个满人和8个汉人任此职”“有14个汉人和1个满人担任此职”,可知汉族官僚势力扩大,故选B项。

11.(2018·石家庄质检)光绪朝的荒政集前代之大成,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完备周密的。但《申报》的报道中记载,1906年湖南水灾,江西各地出现阻挠本地粮食救济湖南事件,而1910年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这反映出()A.清廷的权威面临挑战 B.官场腐败加速革命形势发展 C.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 D.清朝荒政政策导致粮食紧张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荒政是中国古代政府因灾荒而采取的救灾政策,题中各省出现了阻挠本地救济其他省份的事件表明清廷的权威面临挑战,故A项正确。

12.(2018·唐山质检)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统治阶级自救运动的不懈探索 C.晚清中国军事现代化之路 D.中国军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解析:选B。观察图片可知,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入侵,晚清政府直接抵抗或者通过军事改革来实现自强,体现出统治阶级自救运动的不懈探索,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8·全国新课标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

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从内容、性质、程度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价值取向等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列强侵略、经济结构变化、西方思想传播及晚清政府的目的等角度总结;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信息从改革内容特点、近代化及本质目的等方面评价。

答案(1)特点:中华法系礼刑结合;对危害统治的罪行处罚严重;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属于人治;注重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

原因:自然经济;宗法制度;专制统治;重视伦理道德(儒家思想影响)。

(2)背景: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西方近代法律思想的传播;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试图收回领事裁判权。

评价:晚清司法改革借鉴了近代西方法律原则,同时兼顾了儒家礼教传统,有利于推动法律的近代化;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之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改革困难重重。

14.(2018·荆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本题论证,首先要提出观点,据材料“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可提炼出观点;其次就是论证,分为“沉沦”和“上升”两个部分,注意时间限定“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先解释下“沉沦”和“上升”的含义,而后选取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观点: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

上一篇:地球形成三个阶段下一篇:党建工作者党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