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论文

2024-06-21

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论文(通用8篇)

篇1: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论文

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课心得体会

历史在漫漫长河中流动,不断地侵蚀了广袤大地,大浪淘沙,曾经的三大文明古国皆已随风而逝,只有古老的中国依然屹立于东方大地,史书上记载的奇人异事,都是不可磨灭的印象。炎黄子孙在漫漫长路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无限智慧和优秀文化,我认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现在史书、劳动工具等具体事物中,更在于中国名胜古迹文化中。

我喜欢中国的历史,更喜欢现在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痴迷以及中国古代人们对文化细致入微的演绎。我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建筑、每个事物都被人们渲染着一段传奇故事,任何东西在中国名胜古迹建筑上都有一段历史。老师上课讲过人民大会堂建造过程中的一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在一般建筑物的空间里,通常是一个有棱、有角的长方形立方体空间,如果万人礼堂,也同样处理,人在如此高大的空间内必然会觉得单调乏味。这个问题一时间困扰了大会堂总设计师张镈,他只得向周总理汇报告急,周总理经过思索,吟了两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空的大自然怀抱中,非但不觉得自己渺小,反而觉得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如果将大礼堂的顶棚圆曲而下与墙体连成一体,如同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话,那么人在其中不是很自然地不会有渺小和单调的感觉了吗?总理的话让人茅塞顿开,最难解决的设计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一直很惊讶,10个月居然能建成人民大会堂,在此过程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表现的淋漓尽致。

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看过《故宫100》的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讲述故宫的恢弘大气、引人入胜。我一直没去故宫,我觉得在北京,这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城市,拥有紫禁城这个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的宝贵之地,绝对不可以走马观花地进行游览。我注意到《故宫100》纪录片一开始有故宫各种地方、各种建筑的名字,如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奉先殿、孝道等,在故宫上空,汇集于密密麻麻的一圈,再来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故宫里体现的古人细化的想法,融入极其多的中华文化,课上讲过的太和殿及其神兽,我很感兴趣,更感兴趣的是关于太和殿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仔细观察过太和殿和其它宫殿的人,就会寻出古建筑里边的学问,能够找出“五脊六兽”的标准答案。从古建筑的规制里,你会发现,这里边体现着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先是仙人骑凤,后面依次排列,鸱吻、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可能不会有很多人能读出这些名字,可这些名字及名字背后的神话故事,都含有中国文化对人深深的吸引力。当然,在中国名胜古迹,更在故宫内,都含有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字作为一个事物的名字,不同于西方建筑的高达、雄伟,中国建筑更倾向于小巧、玲珑、精致。榫卯,古代建筑大多用的是它进行连接,按现在力学测试是非常合理的物理学结构,故宫建造最让我惊奇的是,它不用一根钉子,全是木架结构及对木架结构的反复敲打,慢慢建成的,这也是中国建筑的榫卯,这个小小的物体,在文化中体现出中国的智慧。

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就是“建筑版太极拳”。“墙倒屋不塌”这句话,老师反复讲着,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的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我上网翻阅资料,在汶川大地震中,房屋倒塌无数,但是部分旅游景点古建筑墙体稍有破损,重要原因就是建筑的木质框架结构。“结构、技术与艺术形象的高度和谐,表里如一”,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更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名胜古迹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感受到过去的一种文化气息。军训时我们曾经早起去爬长城,学校很有心,把爬长城加入我们的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触摸中国名胜古迹、深入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当时去攀爬长城,可能只是稍稍地观景、看人,没有具体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它的文化价值,只是当时爬在阶梯上,回望八达岭,无不感慨长城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它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就像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让我想起一句歌词“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长城足以作为中国的代表。“新的长城万里长,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歌曲《长城谣》乐曲苍凉悲壮,歌词充满爱国热情,借长城抒发爱国,借长城感慨千年文化。

“中国梦”里也包含有传统文化。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我认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我们国家的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华文化注重解决人的内心以及人与外界的各种关系,蕴含着许多值得当代人汲取的智慧。就名胜古迹来说,其中的每个细节、每个刻画,都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的精妙绝笔,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光绪帝也曾抬头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连同他的爱妃,这在当时可谓是先进,能借鉴外来事物。对融会贯通本土文化也要发挥其独特性,而对学习外来文化,还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

老师在第一次上我们这门课上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还不够重视、还不够了解,日本人甚至都深深研究着我们的文化。我们可以直接触摸的名胜古迹建筑,可以直接感受的文化固体,永远值得我们细细琢磨、深入了解。我很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这种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保护和弘扬。

触摸北京名胜古迹,感受历史的沧桑,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感受属于我们的文化。

篇2: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论文

一进门道路两旁就种满了柏树,郁郁葱葱的柏树给天坛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又走了一会儿看见前面有几个牌子上面写的是关于天坛的历史。天坛位于北京城东南建于1420年是清明两朝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

再往前走就到了回音壁,回音壁是一个圆形的围墙,在一边贴着墙轻声地说话在另一边就能听得一清二楚,根电话一样,而且还非常的大,比我想像的大多了。我在回音壁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三音石,一问是在皇穹宇殿外从右往左的第三块石头,我在上面拍了好几下也没听见一声回音,可能是因为人太多了。

出了回音壁对面就是圜丘,圜丘是个多层圆形的坛,它是古代每年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圜丘里的台阶每层都是九级的,顶层的地砖也都是九的倍数,那是因为古代的皇帝以九为最大的数,所以圜丘上的东西都跟九有关系,比如:顶层的地砖第一圈有九块构成,第二圈就有十八块,以此类推越来越多直到九九八十一块。中心还有一块圆形的石头叫天心石,如果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会更洪亮。

再走就到了我们玩的最后一个景点――祈年殿,雄伟的祈年殿也是北京的标志之一。祈年殿是圆形的建筑,他最大的特点是整个殿都没有横梁。祈年殿里有一块着名的天然石叫龙凤石,在石头的花纹上可以看出龙和凤,所以起名叫龙凤石,但是因为要保护它,没有看见真正的石头,只看见了照片。

离开了祈年殿我们就结束了天坛的游玩,游完天坛我看到了古代建筑的雄伟、壮丽,也看到了古代建筑的科技,以及古代人的聪明智慧。

颐和园

进入颐和园大门,我便被它那美丽的景观所吸引了。听导游阿姨说,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行宫。这里聚集了全国的园林艺术精华。最为巧妙的,最有特色的是它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与廊中的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听了导游的话,我被这颐和园所吸引向他的深处走去。

我们来到昆明湖,湖上蒙着一层薄雾,我跟着流动的人群,来到了十七孔桥上,桥栏杆上有上百根柱子,石柱上都雕刻着石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那两只是相同的。那边的小岛被十七孔桥和昆明湖连接起来,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长728米的长廊,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长廊被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画着色彩鲜明的画,各不相同,描写的故事也不一样。我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着,这时就仿佛进入了一座建筑别致的精妙画廊。长廊两旁载满了花草,这一种花草还没谢,哪一种花又开了。微风左边的昆明湖吹过来,让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金碧辉煌的宫殿,那就是排云殿。咒在山上的小路欣赏着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觉妙极了。这时一阵风吹来,我闭上眼睛,感觉着清风带来的清爽。风带着花丛中的香味吹来,让我如痴如醉,像进入仙境似的。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故宫 坐落在悠然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拥有中华文化丰富的典藏精品,包括书画、陶瓷、缂丝刺绣、图书、文献、铜器、玉器、珍玩等,总计数量超过七十万余件,故宫作文。种类数类之多,保存品质精良,是进入研究古中华文化最佳的途径,名列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走入故宫只感觉雄伟、壮观。“太和殿”金色的龙椅不偏不歪的落在大殿正中心,上面镶满碧绿的翡翠、晶莹剔透的宝石,金、蓝、红„的宝石闪烁着高贵的光。鹤、龟,这两仙兽自古以来表示着长寿、福禄,鹤,昂着头,龟,伸着头活灵活现可想而知当时的工匠是多么的细心,把鹤的羽毛雕刻的那么精细,把龟壳上的凹凸感一一刻画出来,真可谓是巧夺天工啊。游览到正殿后,一只只白石雕的龙头口中含着圆珠,圆珠里有个不大的洞眼,可别小看这洞眼,下雨时为了防止水淹到大殿中,把木漆门腐蚀,便想出用龙口中的洞眼排出雨水,它不是一条条水沟,而是做得让人想不出、悟不到的排水口。把水沟变换成美观的龙头,水从龙口流出,又为故宫添加一点儿美景。

不仅这样,宫内还收藏着唐、宋、晋三代著名书法家的真迹,有孙过庭真迹2幅、颜真卿2幅、徐浩1幅„„有唐、晋、五代十国的丹青,周昉4幅、张萱1幅„„

“养心殿”优雅的环境、高大的殿宇,花园的芳草欣欣向荣,好不让人羡慕历代皇帝的养身之所。步入养心殿,高大的匾额立在高处,一条金龙蜿蜒盘旋在顶,口中含着圆润的珍珠,眼睛炯炯有神。

“御花园”芳草青青,花姿各异特别是大门处的两棵百年大树,互相缠绕在一起真是大地造物,无奇不有啊!一处凉亭建立在陡石假山之上,据说这是一位历代皇帝在此上吊自刎的地方。

圆明园

圆明园是一个聚集了许许多多风景名胜精华的一个大公园,在世界历史上称的上为万园之园。在圆明园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所有最珍贵的文物全都放在里面,给人们参观。有些物品还是工人们用了几个世纪辛辛苦苦的做出来的,做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被英法联军一抢而空,还把圆明园烧了,彻彻底底的被毁灭。多少劳动人民的辛劳,才换来了这么美的大公园,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等于是把劳动人民的心烧了。圆明园是给人参观的,不是给人破坏的。圆明园已经被风景名胜的精华渗透了。但是我看到了今天的圆明园实在太伤心了,这就是英法联军惹的祸。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天安门

豪华的毛主席纪念堂,红墙黄瓦的天安门城楼,宽阔的天安门广场和高高矗立在那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使我深深地感到了祖国的伟大,我更爱我那美丽的中国了。

在周围远远望去,一眼就看到了那高高大大的一座楼—毛主席纪念堂。外面,银色的高楼和红地毯令我这个人严肃起来。我们走进了纪念堂,里面的人各个衣着整齐,脱帽肃立,面对着大堂正中间的那个水晶棺。水晶棺周围有许多华丽的灯,把水晶棺照亮,照的是那样夺目,那么明亮。水晶棺里躺的正是我们那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大堂中所有的人在那一瞬间一齐面对着水晶棺里的毛主席肃然起敬,这时,毛主席纪念堂里的每一个空隙里都能透出几分严肃。

从大堂里走出来,明显的看到了鲜花盛开的天安门城楼,永远的书写了十几个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它代表了我们中国人那至高无上的品质。中间摆放着我们最热爱的民主席的照片

天安门城楼前面一排是宽大的天安门广场。那一个个美丽迷人的大花坛,红艳艳的鲜花,金灿灿的鲜花,蓝晶晶的鲜花„美丽的花朵周围还伴着绸子般闪着绿光的小草,微风轻轻的一吹,它们就快活地跳起了舞。旁边还有许多个瓷白的喷泉,清澈、透亮的水喷到上面,又流了下来,流的还是那么有序,像一簇簇正在盛开的鲜花。

篇3: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论文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北京市大规模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我国大部分风景名胜区 (以下简称风景区) 有相当数量的村庄, 且历史久远。以北京市为例, 共有风景区26个, 行政村3985个, 各级风景区内约有510个村庄。2012年, 我们通过制定《八达岭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对风景区内的5个村庄风貌进行了较详尽的调查和分析, 总结了几种有参考性的村庄风貌规划模式。

2 风景区及村庄概况

八达岭风景区位于北京市西北的延庆县境内, 面积约70km2。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1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八达岭镇位于延庆县东南部, 镇区总面积96km2。目前, 八达岭镇经济以旅游产业为主。

八达岭风景区内有5个八达岭镇的行政村, 风景区范围内的村庄面积约为42km2, 占风景区面积的60%。村庄现状, 除岔道村保留了较完整的建筑风貌。其余部分村落由于靠近交通干道, 建设与自然人文环境不协调, 景观价值低。另有部分村落距离交通干道较远, 经济不发达, 虽保留原有乡村风貌, 但已拆迁殆尽。

3 村庄风貌规划模式探析

3.1 风景区核心的文化村修复———岔道村

3.1.1 村庄概况及风貌现状。

岔道村位于八达岭风景区北部, 村域面积约为666hm2, 村庄靠近长城核心区, 属历史文化名村, 有较健全的传统建筑规制。村内建筑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形式为主, 城隍庙、关帝庙、古驿站等文物古迹处处可见。根据调研, 村庄风貌存在问题如下: (1) 缺少聚散的公共空间; (2) 商业餐饮气息过重, 缺乏历史文化场所; (3) 村周边缺乏足够的绿化保护; (4) 局部建筑形态与环境不协调。

3.1.2 建筑风貌控制。

村庄在建筑风貌规划时, 着重考虑文物建筑的修缮和维护, 结合地方传统工艺。村内建筑高度应以不高于岔道城城墙高度为原则。建设应尽量淡化商业氛围, 注重营建符合历史背景的文化休闲场所。村庄风貌按地域特色整改:墙面为北京传统居民四合院的灰色调;对公共环境进行清理美化并适当增加绿化。适当地改造局部建筑, 将原有商业建筑改造为公共服务性建筑, 既能满足现代人生活, 又能与风景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3.2 风景区边缘的村庄改建——帮水峪村

3.2.1 村庄概况及风貌现状。帮水峪村位于风景区西侧边

缘地带, 村域总面积1096hm2, 聚落呈条带状。村庄历史悠久, 可追溯到元代延佑3年, 名六朗城, 村庄东临山川处可仰视长城。现村内以盛产槟子闻名, 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村内建筑以20世纪80~90年代的三合院为主, 但村庄风貌存在问题如下: (1) 临路庭院良莠不齐, 部分建设与整体风貌不协调; (2) 缺乏村庄公共空间; (3) 缺少特色标识性的村口景观。

3.2.2 建筑风貌控制。

规划既保持村庄风貌, 又兼顾生活和产业发展。在原有三合院的院落式布局基础上加以改进, 建筑采用“原拆原建”的原则。建筑使用当地特色材料, 以青砖、石材等材料为主,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高度采用以一层为主, 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形式。村庄以田园、民俗的建筑风貌为主, 同时带动村庄的产业由原来的林果业转为旅游业为主。

3.3 风景区中空心村的建筑再利用———三堡村

3.3.1 村庄概况及风貌现状。

三堡村位于风景区东侧, 该村西北距石佛寺村1.6km。村域面积2533hm2, 聚落呈长方形。由于大部分用地现已被租用, 村庄已经整体搬迁缩小, 全村仅剩有村民26户, 约60人。现村庄建筑多属20世纪50~70年代修建。村域内历史遗迹众多, 有仙人桥、金鱼池、观音庙、弹琴峡、五郎像等人文景观。村庄风貌存在问题如下: (1) 年久失修, 房屋较破败; (2) 建筑分布较分散, 失去原有聚落形式; (3) 缺乏统一的景观性。

3.3.2 建筑风貌控制。

村庄虽已搬迁, 但村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周边自然人文景观不应随着新村建立而消失。规划对村庄风貌资源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建筑规模、结构类型、破损程度等。将村庄改造, 功能置换为一个风景区内的农家驿站, 为愿意过隐逸栖居生活的人士提供休闲场所。严格控制村庄建设规模, 选择几栋结构完好、布局合理的建筑改造为茶室等。保持原有风貌, 使得村庄历史得以延续。

4 结语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 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于风景名胜区内村庄风貌的保护和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课题。

摘要:本文以八达岭风景区内的3个村庄实例来探讨风景区内村庄风貌规划的合理模式, 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村庄风貌,控制规划

参考文献

[1]欧阳高奇, 颜颖.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以北京市风景名胜区内村庄为例[J].中国园林, 2009 (1)

篇4:北京名胜古迹

王府井旧石器晚期遗址:位于北京城内东城区王府井东侧。1996年12月中旬发现于东方广场工地地下12米深处。遗址分为两层,下层距今约22万年前,遗址面积数百平方米,出土石器、兽骨近千件,炭坑多座,为一处平原上的居址。上层遗址在下层遗址上约1米处,时代晚于下层遗址,发现的遗物很少,但它表明人类不止一次在此活动。此处遗址的发现对于北京地区史前人类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琉璃河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琉璃河乡。遗址东西横距3.5公里,南北纵距1.5公里。为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包括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址三部分。古城址位于遗址中部,地面尚存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北半部,北墙长829米,东西墙北段尚存约300米,建城年代约在西周初期。墓葬区位于城东南部,以黄土坡村最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层台,大型墓多有两条墓道。随葬品小型墓以陶器为主,中型墓以青铜器为主,大型墓多被盗。陶器组合为鬲、簋、罐。不少青铜器上铸铭文,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是极为珍贵的青铜礼器精品。近年出土刻有“成周”文字的甲骨,为确定燕都城址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收获。居住区位于城内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遗址。今遗址区已建立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窦店土城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窦店镇。是北京市保留较为完整的战国至西汉时的古城。城长方形,分内外两层,内城为夯土打造,外郭是堆积的土围。内城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860米,外郭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960米。西南转角处尚存高达8米的城墙,底宽约17米,顶部宽约25米,夯土层次明显。城内靠西墙有子城一座,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城内外遗物丰富,有大量豆、盆、罐等器物陶片。

玉皇庙山戎墓遗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北延庆县靳家堡乡玉皇庙村。1985年开始勘探并发掘,共清理墓葬200余座。出土有各种精美的金器、青铜器、玛瑙、绿松石、陶器、骨器、蚌器、石器等6000余件。文化内涵有着强烈的地域特征,青铜匕首、青铜短剑等极富特色。墓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山戎民族的地理分布、生活年代、文化特征、埋葬制度、经济形态、军事活动、社会结构以及古代兵器制作等都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丰富了北京古代史及北京民族史的研究内容,现辟为山戎文化陈列馆。

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西南部丰台区花乡。1974~1975年间发掘,发现西汉燕王(或广阳王)墓及其王后墓,皆为大型木椁墓王墓南向,为土坑竖穴墓;墓上口南北长26.8米、东西宽21.2米,底口长23.2米,宽18米,深4.7米,向南开有30多米长的墓道。墓为木结构建筑,由墓道、甬道、外回廊、内回廊、前室和后室等组成。墓室的中心是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棺椁五重,二椁三棺。黄肠题凑由10厘米×10厘米×90厘米的柏木方15800余根叠成。这种规模的西汉诸侯王地宫为国内首次出土。而保存完整的车马殉葬遗迹亦为国内仅见,现辟为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潭柘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门头沟区潭柘山。因前有柘树,后有龙潭而得名。占地68公顷。始建于晋代,初名嘉福寺,唐代改名龙泉寺,金皇统年间(1141~1149)改名大万寿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名岫云寺,俗称潭柘寺。历代多次重修扩建,现尚存明以前建筑形式。寺分东、中、西三路,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流杯亭、帝后宫、舍利塔、地藏殿、元通殿和竹林院等;西路有戒台、观音殿、龙王殿、祖师殿、西南斋、大悲坛和写经室等。整组寺院格局完整,殿宇崇宏,并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寺内还有千年银杏"帝王树"及金代石碑、石塔。寺外还有安乐延寿堂和塔院,塔院中保存金、元、明、清各代和尚塔数十座。

魏太和造像: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北海淀区北安河乡车耳营村北。雕凿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位于一幢方形尖顶花岗岩石砌建筑中,四面辟有拱券门窗,民国时李石曾等建。石佛造像高165米,立于107米高的须弥座上,袒胸赤足,斜披袈裟。身后有背光,高2.2米,雕火焰纹、忍冬纹和伎乐天人。身后并凿有12排共124个小佛像,均施彩绘,造像背面下端刻有文字。整座造像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也是北京现存最早的石造像。

天宁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宣武区广安门外天宁寺内。寺坐北朝南,始建于北魏年间,初名光林寺,隋称宏业寺,唐称天王寺,金称大万安禅寺,明宣德年间改今名。现存山门、弥陀殿,均为清代重建。塔建于辽代,历代多次重修,通高578米,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方形塔基,上承须弥座。须弥座束腰部位的门内雕有狮兽头,转角处雕金刚力士。须弥座上又有束腰一道,门内雕佛像,转角亦雕金刚力士,其座上有仿木斗,再上为三层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辟拱门,两侧砖雕天王像。四斜面饰直棂窗,窗侧砖雕菩萨像。塔逐层略有收分,每层檐下施仿木砖雕斗。塔刹为两层仰莲之上置小须弥座承托宝珠。天宁寺塔为典型的辽代密檐砖塔风格,造型及其雕塑艺术极为精美,同时亦是研究辽南京城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

云居寺塔及石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石经山。云居寺又称西域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五代时被火烧毁。辽、金、元屡次修建,抗日战争时被毁,仅塔与石经得以保存。今寺中建筑为上世纪80年代后恢复。寺坐西朝东,塔位于寺北,称云居寺北塔,又俗称红塔,辽代创建,四隅各有四座唐塔。北塔高30.4米,砖砌,塔身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八角形,四周有拱门、假窗、佛龛浮雕,上层为圆锥形,相轮九重,塔顶宝珠突出天空。四隅各塔高约10米,上部为楼阁式,六层檐,下部开尖拱形塔门,它们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的塔。石经版位于半山腰的雷音洞中以及寺南的压经塔下藏经穴中,自隋代创寺僧静琬始刻,历唐、辽、金、元、明,历时千余年。雷音洞内藏经石4196块,寺南的压经塔下藏经石10082块。计刻佛经1122部,3452卷。云居寺石经版不仅保存了大量佛教经典,同时也为金石、书法、文字、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而珍贵的资料,被誉为“北京的敦煌”。

西山八大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石景山区卢师山、翠微山和平坡山中。是八座寺庙的总称。分别建于隋、唐、明、清时期,1990年遭八国联军破坏,1949年后经重修开辟为八大处公园。八寺依次如下:长安寺,旧名翠微寺、善应寺,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现存两进院,昔日以奇花名树著称,院中两株白皮龙爪松,高大挺拔,传为元代种植;灵光寺,又名龙泉寺,始建于唐代,明成化十四年(1478)重修后改今名,寺中1964年建的八角十三层密檐式佛牙舍利塔里,供奉着原供于辽招仙塔中的佛牙(释迦牟尼牙齿);三山庵,清代建筑法式,观景佳处;大悲寺,又名隐寂寺,元代创建,康熙五十年(1711)改今名,三进院,前殿中的十八罗汉塑像非常精美;龙王堂,又名龙泉庵,清康熙十一年(1672)建,寺后清泉甘冽;香界寺,原名平坡寺,为八大处主寺,始建于唐代,历代多次重修,殿五进,气势宏伟壮观,为历代帝王巡幸驻跸之所;宝珠洞,为最高的一处,雄踞于平坡山顶,殿前“眺远亭”,可赏远近山景;证果寺,始建于隋代,是历史最久的一处,多次易名,明天顺年间改今名,寺前有池名青龙潭,寺后有石名秘魔崖。

nlc202309012224

灵严寺大殿: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门头沟区齐家庄乡齐家庄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嘉靖六年(1527)重修。寺坐北朝南,原有殿堂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焚毁。今仅存大雄宝殿,面阔3间,建筑面积118.5平方米。梁架基本是元代遗物,殿内采用减柱造,檐下斗拱带替木。整体体现了元代工艺手法,为北京地区所罕见。

戒台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门头沟区马鞍山。又称戒坛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名慧聚寺。辽时高僧法钧建戒台。明正统、清康熙及乾隆时进行重修及扩建。寺坐西朝东,多重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已毁)和观音殿。大雄宝殿内供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观音殿位于全寺最后,是最高的一座建筑。戒台位于寺西北的戒台殿内,为明代建造,正方形,汉白玉砌筑,分三层,高约3.5米,底层宽23米,台四周雕有莲瓣、祥云等精美图案,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戒台并称中国三大戒台。在戒台院的东北前方有塔院,内有辽代、元代墓塔,保存完好。寺中还有辽代石经幢和明代铜香炉、铜福鼎和铜钟等珍贵文物。“戒台五松”更是盛誉不衰,它们是千佛阁遗址前的活动松、卧龙松、自在松,戒台院前的抱塔松和九龙松。

法源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宣武区教子胡同东侧。占地6700平方米。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为悼念东征阵亡将士而建,初名悯忠寺。明正统二年(1437)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更名法源寺。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七进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内有明代铜质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寺中主要建筑,主要宗教活动场所)、观音阁(亦名悯忠台,内藏大量有关唐史的重要石刻资料)、毗卢殿(原名净业堂,内供明代铜质“五方佛”像)、大悲坛(陈列大量珍贵的历代佛经写本)、藏经楼(内供巨大的明代木雕卧佛像以及各种珍贵经书)。法源寺已成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世界各地都有佛教信徒前往朝香拜谒,在佛教国家中享有盛誉。

红螺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北怀柔县红螺山。始建于盛唐,初名大明寺,后改名资福寺。历代多有修缮,康熙二年(1663)修建后,规模更加宏大。现存建筑清式,坐北朝南,分三路,中路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又称转角殿)、藏经殿及后殿,主殿堂两侧有东西配殿和诵经房。西路跨院为寺僧起居之所,东路跨院为修容所和客厅。西墙外为塔院。寺周围群山环抱,松柏参天,寺内有千年银杏和独具特色的平顶松,有藤攀缘而上,称“紫藤寄松”。近年已开发为京北著名风景区,其“松林浴”享誉四方。

篇5:名胜古迹对联赏析

成都武侯祠联

鄂润泉撰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注释】

望重(zhong仲)南阳:郡望以南阳为重。

羽扇纶(guan官)巾:手握羽扇,头戴纶巾。纶巾,青丝帛的头巾。形有智谋,仪态安祥。

译周:恩泽遍布。

浣花濯(zguo酌)锦:成都的浣花溪、濯锦江,地临武侯祠。

【意译】

先生的郡望,世人推重南阳。遥想当年仪容,头戴纶巾,手握羽扇,忠心耿耿扶持汉室。你的恩泽遍布西蜀。我喜爱此地有浣花溪、濯锦江。后人纪念你,香烟缭绕着武侯祠。

【赏析】此联联系古今,满怀敬仰推赞。造句从容闲雅,无矜无躁。济周西蜀,得天独厚。今天,成都武侯祠规模特大,非偶然也。

苏州虎丘白公祠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池塘。

【注释】

新乐府:乐府诗类名。白居易、元稹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新乐府这一名称。白居易写了五十首新乐府,最富现实意义。

刺史:穆宗时,朝政混乱,牛李倾轧,白居易不愿卷入,请求外出,做过杭州、苏州等地刺史。

【意译】

论起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之后,就要数白居易,他的.“新乐府”写得非常出色。苏州人民怀念刺史,在湖山的隐微佳丽之地,还留着他昔日曾亲临过的三亩池塘。

【赏析】

上联李杜白并举,评价公允。下联睹物思人,颇含深情。“惟有”表达高出群贤,睥睨诗坛,何等气慨!“尚留”寓意耿耿思念,绵绵无尽。此联对仗考究,如以“几”对“三”,以“新”对“旧”,皆属自然天成。

泰山雨花道院联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注释】

雨不崇朝:《道德经》有“飘风不终朝,聚雨不终日”之句,说事物总是变化的。崇,即“终”的假借字。(见马王堆出土帛书甲、乙本)。

【意译】

上天降雨,泰山先得;用不了多久,满天下都下雨了。山上落英缤纷,随着流水,把花瓣带到山下去了。

【赏析】

泰山,我国名山。如此名胜,令人仰止。而佳对联极少。此联着墨无多,语特妙颖。诵之,觉其似人境,又似仙境,令人神往。此联第一字“雨”,下联第一字“花”,嵌入院名,是典型的“鹤顶格”。

曲阜衍圣公府大门联

明李东阳题

与国休戚,安富尊荣公府第;

偕天不老,文章礼乐圣人家。

【注释】

戚休:共同兴旺。

偕天不老:此有与日月同辉之意。偕,同的意思,一起。

【意译】

孔门后裔,与国家一同兴旺,安享富贵荣华。孔子的名声,真可以同日月争光辉。这里是讲文章、习礼乐的故居。

【赏析】

汉自董仲舒后,独尊儒术,孔子受到很高的崇敬,其后代封为“衍国公”,世世受朝廷殊遇。其谱牒详明,代代相传,帝王所不能与之一比较。此联尊孔特盛,而文句固是庄重大雅,气度雍穆。今曲阜孔庙大成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不是因袭前人去尊孔,而是保存民族文化精华的一部分。

武昌黄鹤楼联

钱楷 撰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汉蛇山。《寰宇记》载:“昔费袆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历代屡毁屡。唐崔颢、李白及宋陆游等均有题诗。此楼解放后兴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已拆除。1981年10月,黄鹤楼重建工程破土动工,1985年6月落成。

良眷眷:实在使我流连往返。

落梅时节:指五月。李白《题北榭碑》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又是笛中曲调名。

【意译】

我离开黄鹤楼太匆忙了,仙人骑黄鹤去送客还未归来,也未能见上一面。这次游览实使我难忘,在这风光旖旎的落梅时节登楼远眺,也算平生乐事啊。

【赏析】

篇6:北京名胜古迹的导游词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的脚下。从这里仰望长城,人们都会想道:“啊!雄伟的长城,你就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而我与众不同,我会想:“雄伟的长城,你在这崇山峻岭之中,那么努力地翻山越岭,而我却什么也没做。我要努力学习,以后和你一起奋斗!”

我们走上长城,向下看,人就像会动的芝麻,汽车像飞奔的蚂蚁,树就像根小草……上面十分平整,就好像铺了一层瓷砖。看到了这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就是:不登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也来做一回好汉。游客们,你们看见小方格了吗?那是了望台,供了望用的,上面的间隔是射口,供射击用,那些房子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还可以互相呼应。

我告诉你们:“修建这个长城,花了9年时间,死了数十万人。这都是为了对抗北方的匈奴的进攻,好了现在是自由活动,但要遵守安全条例,两小时后到XXX车站集合。一定要遵守安全条例,记住安全第一,生命宝贵,好了我也不多说了。”

篇7: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论文

说到北京除了天安门人们多半都会想到胡同,胡同是古老北京的特色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老北京的代名词。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关于胡同名称的来源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较为被广泛承认的有两种,一种是说法是认为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忽洞格”井的意思,大抵过去都是围着水井聚居的,所以后来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后即为北方街巷的通称。而另一种说法认为胡同是一个出现在元代的名字,它的原意是“帐篷与帐篷之间的通道”。胡同被忽必烈营造元大都时广泛地应用,当时明确规定宽9.24米的才叫胡同,要是达到18米宽就叫小街,到36米宽就称为大街了。

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随着北京城的形成而变化、发展演进的。《周礼·考工记》明确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见那时已非常注重城建制度了,就连城中街道布局都有作了明文规定。公元1276年,元朝在毁于战火的金中都原址东北部,按《周礼》之原则建立了“状如棋盘”的大都城。并于1285年2月“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高及居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其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贵族功臣,悉受封地,以为第宅。于是,元朝的官僚、贵族们就按此规定,在大都城内盖起了住房及院落。这一间间房屋、一个个院落,一个挨一个盖起来,连起后就是一排排的,而一排与另一排之间要采光、通风,还得留出进出的通道,便形成了胡同、小街和大街。据元末《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这也算是最早的关于北京胡同数量的统计了。

公元1403年明朝的燕王朱棣当了皇上之后,将这儿改称为北京,这时才有了“北京”这个名称,至今已叫了600多年了,但比“胡同”这个名称晚出现了一百多年。并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城墙一改以往用土夯筑的方法,而是全部用砖包砌。以紫禁城的中轴线延长为整个城市的中轴线,纵贯京城南北,长达16里。整个北京城的建筑布局,都是以此为依据的,城内一切建筑都整齐对称地排列在其左右,街道胡同也如此,或对称排列在它两边,或与之平行。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尊帝王、崇皇权、重礼仪、右文化、敬天地、法祖宗的思想。并且为了体现君权的至高无上,南北平行于城市中轴线的路修成比较宽敞的大街,东西垂直于中线的则派生小街。公元1553年,又增建了城南外垣,至此北京城又有了内外城之分,北京城的“凸”字型平面布局至此基本定型,面积约为62平方公里。内城九门,外城七门。这时北京城的胡同,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有街巷711条,胡同459条,共为1170条。

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了明北京城,就是后来也只是对紫禁城和皇城进行了一下小的改建、重修。但由于清是女真族的后裔满洲贵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定都北京后便实行了空前绝后的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内城居住的汉人全部迁到外城,这样就促进了原来较为冷清的外城的发展。新迁至外城的人又匆匆盖了许许多多的新房、新院,连起来就形成不少大大小小、长长短短、规范或不规

范的新胡同。此时对原来元朝作的胡同必须宽9.24米的规定,早已逐渐模糊了,虽街巷胡同格局“大抵袭元、明之旧”,但“街巷”与“胡同”的界定早分不那

么清楚了,总体数目已增到2077条之多。

其实对照元大都图、明北京图、清北京图就会发现,三个朝代里皇家宫阙

发生很大变化,但北京的中轴线没有变,街道依然是元大都定下的九经九纬纵横

18条道路,北京内城的胡同主要架构并没有大变,在长安街以北它们整齐地排

列着,东西两道城门之间,平等布置着22条东西向平行的胡同,胡同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都是79米,靠大街的头一条胡同宽一点,达100米。这条规律就

如同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在长安街以北的旧城内反复出现。

随着城市的发展胡同似乎也在经历着一场场变革。这些年,城市要改造、道

路要扩建,所以拆迁每年都必要。由于北京城市发展迅速,北京地图每两个月改版一次。地图上,最明显的变化是胡同的快速消失。建国时期北京有大小胡同

7000余条,上个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而根据2004年的最新

统计数字显示,胡同仅为1316条。就是这样,胡同还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

有位学者说过一条胡同,一个活着的元大都。元代房子的式样和风格留下来了,街道和胡同都没有变,它们还是原来的样子。这就是北京的风格、风貌。在现在胡同在一条一条地消失。因为胡同的消失,北京正在改变着模样。胡同的消失,把许多与它相关的掌故、习惯、文化也一并带走了。我们并不能过多的指责这样的改造行为,因为胡同生活确实有它不方便的地方,厕所是公共的,澡堂子是公

共的,还没暖气…..但是怎样才可以在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又尽可能完整的保留下来这些属于北京自己历史和记忆是城市管理者应该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所幸政府还是做了善意尝试的,南锣鼓巷这条北京城内最古老的胡同,它基

本保留了元代的典型的鱼骨型布局,现在不但得到了完善的保护,而且正利用它独有的魅力发展旅游产业,称为吸引众多游人的新景点,成为保护和开发成功结合的典范。

胡同是北京的根,它们可以说是北京城的实质内涵。这些历经沧桑纵横交错的胡同和金碧辉煌的皇宫共同组成了京城的万千气象。如果说“北京文化”即是“胡同文化”,毫不为过。穿行于胡同之中,那斑驳的老墙,胡同两边四合院门

篇8:北京名胜古迹赏析论文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 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有一天能雄鹰展翅实现自己的梦想, 摆脱贫穷的烙印, 寻找幸福。但是现实与想象往往是背道而驰的, 当你梦想走进大城市闯荡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时, 现实却把你美好的想象击得粉碎。

石小猛, 就代表着这一类人的形象。从农村出来, 渴望依靠着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当他和他的丫头站在楼顶上俯瞰北京的时候, 他伸长了双臂, 一副野心勃勃的模样。那时的他还很天真。他坚信, 只要他肯拼命, 必然会给生活带来回报。然而, 一切都不是这样。当这个涉世未深、质朴勤奋的小伙子初次来到首都北京时, 他比谁都拼命。虽然与清华失之交臂, 但是他仍旧充满信心地为38平米的房子坚持奋斗, 为他的爱情而充满了憧憬。然而, 富家子弟疯子程锋的生活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和爱情买卖, 也让他看到了金钱在这个社会中所向披靡的能力。北京, 这个繁华而充满了诱惑的地方, 金钱权位、成功辉煌, 充斥着每个角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则成为了铺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当他的老板胡荣强, 强行扣留他的8万血汗钱的时候, 当疯子的父亲以金钱为筹码, 希望他出卖爱情的时候, 石小猛觉悟了。他发现, 凭借一个人势单力薄的力量, 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尊严的尽失和爱情的遗失。于是, 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阴狠、毒辣的拉斯蒂涅式的复仇者形象诞生。

小猛的蜕变, 反映了浮华社会中人心的浮躁和堕落。小猛说过, “什么都会变。唯一不会变的仍旧是变。”依靠爱情的理想, 却如吴狄一般被抛弃的下场;依靠金钱的权势, 却可以为所欲为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想要有所作为, 出人头地, 却抵不住现实冷酷的力量。敏锐、孤独和倔强的草根阶层, 却时时感觉到自己是生活的可怜虫。居无定所, 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无处寻找。小猛抱过希望, 可是却深感绝望。当交易甚至渗透到爱情的时候, 他彻底对这个现象绝望了。与其坐以待毙, 等着被欺负和剥削, 倒不如绝地反击。从某种程度上讲, 青春尽管被腐蚀了, 但是依旧是充满了蓬勃力量的草莽英雄。小猛, 一个拉斯蒂涅式的人, 开始向社会宣战了, 结果却彻底被染黑了。“吾行其远矣, 孑然失其侣”。

二、凤凰涅槃式的重生——新人形象的拯救与希望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 当金钱和物欲席卷了每个人的视觉和心理世界的时候, 痛苦和打击, 也使得更多的人在这种翻转中不断异化, 成为了迥然不同的人。有的人, 诸如石小猛, 迅速成长为拉斯蒂涅式的人物, 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争夺和抢占的市场中去;有的人, 则用爱的品格去包容、体谅, 然后提升和净化这个世界的内蕴。后者才是我们所要说的“新人”形象。

《北京爱情故事》中就塑造了一个“新人”形象——林夏。这个像夏天一样火热的女孩, 率真、豁达, 让人心疼又让人感动。她痴痴地爱着, 甚至不求回报。她的那句:“我爱你, 但与你没关系”, 显示了她对爱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参悟。

与代表着夏天的林夏相对应, 电视剧同时也塑造了代表“春、冬、秋”的三个女性:代表着春天的杨紫曦, 代表着冬天的沈冰, 和代表着秋天的伍媚。他们对于爱情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朝气蓬勃, 同时又欲求无限的杨紫曦来说, 爱情的春天就意味着物质的富有和金钱对梦想的满足;而对纯洁透明、坚守如一的沈冰来说, 爱情不能有任何杂质, 超越一切, 也凌驾于一切;然而, 对于风情万种、韵味无穷的伍媚来说, 爱情中有着秋天的沧桑, 也饱含着现实的果实。于是她的爱情观, 既有感情的苦涩和真挚, 又必须要有物质现实的基础。在她们当中, 林夏看似是在爱情上最为惨败的一个。她痴痴地爱着疯子, 可是疯子却不爱她。为了疯子, 她尝试过自杀、追踪, 甚至看到他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她也不在意。她的那句:“我爱你, 但与你没关系”, 听起来让人心酸, 然而又无可奈何。林夏的爱, 已经消失了一种单纯的占有欲, 而只是一个爱的倾向性和付出性。她爱着, 就只是为了爱的事实。哪怕她最好的朋友隐瞒了她, 他最爱的人不断地伤害她, 她都执着地去坚守着这份爱。

生命只有在阻力面前, 才能迸发出更大的力量。神圣的不是物, 不是金钱和权位, 而是生命和一切促进生命成长的事物。当林夏爬上石头, 看到海边初生的太阳时, 她的生命重新又复活了。她的爱, 从往昔的“小我”中跳跃出来, 升腾成为更为伟大和壮观的爱。就在那一刻, 她超越了生命的界限, 超越了爱的界限, 甚至超越了人类生存的悲剧性界限。她用最自由的方式去爱疯子, 放弃了自我的痴迷和执着。她不再去控制和抢占, 而是赋予生命以新的意义。这时的林夏, 就是真正的“新人”形象。她摒弃了所有的社会异化因素, 甚至超越了苦难的因素。她笑着面对着生活, 用爱和悲悯去体谅生活。她的爱, 是一种爱的能力的提升, 也是宽恕精神和拯救精神的呈现。

三、人生暖性的光芒——傻瓜吉姆佩尔式的守望与坚持

如果局限于表现商场的残忍和人性的异化, 那么这部电视剧在价值观念和理想层面上就会有所欠缺, 和其他的商战片没有什么区别。然而, 真正感彻人心的是, 它不仅有石小猛的堕落, 有吴魏的死拼, 有程峰家族的利益纷争, 它还有的是温情的坚守和诗意理想的栖居。这才真正阐释了幸福的含义。

吴狄和伍媚讨论过幸福的问题。伍媚所认为的幸福, 就是“幸福以快乐为基准, 爱情以互惠为原则。”然而吴狄并不赞同, 他认为:“幸福就是和自己的爱人、亲人和朋友, 一起过日子。”吴狄的幸福观很简单。它缺少你争我夺的壮阔和激烈, 有的却是浓厚醇香、温情诗意的人生。

与其他电视剧不同的是, 吴狄的坚守, 并不受到推崇和保护, 反而生存在一个悖论和嘲讽的环境中。在吴狄的周围, 哥哥的权力欲, 兄弟的利益欲和女朋友的情欲, 都构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网。这个网将他紧紧地包围, 无处突破。他的坚持, 逐渐变得可笑。他的哥哥吴魏讽刺他是一个懦夫, 软弱无能, 只知道爱情;他的女友认为他在做梦, 劝他不要做傻事, 放弃幼稚的想法;就连一直欣赏他的伍媚, 到后来都慨叹他的傻和不应该。人性的欲望深谷和见利忘义, 大行其道。吴狄在现实的波涛中翻滚和历练, 却依旧坚守着梦想和价值的力量。

于是, 他始终不肯接受哥哥的赠与, 坚持以自己的能力去养活自己;杨紫曦的背叛, 虽然让他看清现实, 但是他并没有像石小猛那样选择报复和妥协, 而是坚持用真心对待爱, 用等待来换取纯粹;而至于兄弟之间的利益纷争, 他看在眼里, 痛在心上。他不断地劝小猛回头, 而且在疯子准备为父亲的事业努力一把的时候, 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去跟疯子一起进行这场本来就没有多少胜算的斗争。伍媚当时就劝他, 到底值得不值得。他很坚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孰轻孰重是不同的”。他始终认为, 情意的价值高于金钱。

“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在金钱、权利和情感纠结的世界, 欲望主宰和奴役着一切, 心灵的宁静就尤显难能可贵。

《北京爱情故事》中有一首有名的插曲, 名叫《滴答滴》。它不仅是一首关于青春爱情的歌曲, 更是一首关于时光的歌曲。一切在时光中诞生, 一切又被时光湮没。所拥有的爱恨情仇, 所失去的悲欢离合, 都在滴答滴的旋律中徜徉和翻腾。

青春, 就在不经意的瞬间, 伴随着满目疮痍的伤痕, 已经草草地收场。然而, 它曾经炫目的那一刻, 却再次闪耀出了生命中的刻骨铭心和人性里的纯粹认真。如果说, 成长是最美丽的疼痛;那么, 青春, 则是最灿烂的涅槃与辉煌。

摘要: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 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有一天能雄鹰展翅实现自己的梦想, 摆脱贫穷的烙印, 寻找幸福。但是现实与想象往往是背道而驰的, 当你梦想走进大城市闯荡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时, 现实却把你美好的想象击得粉碎。本文浅析了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

上一篇:督导室工作总结下一篇:区委党务公开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