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部家属的感谢信

2024-07-01

住院部家属的感谢信(精选7篇)

篇1:住院部家属的感谢信

住院病人及家属告知书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您好!

感谢您对········医院的信任及支持!为使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保证住院期间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请您及您的家属配合医护人员,遵守医院有关规定。院方在向您及您的家属告知后,出现下列情况或不良后果将不承担责任,请您谅解。

一、请妥善保管好您的财产,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如您不慎丢失,请及时向我院保卫科与辖区派出所联系,医院将积极配合处理,但院方不承担患者财物丢失的赔偿责任。

二、住院期间请您注意人身安全。因患者不慎导致的身体损害(包括跌伤、烫伤、坠床及故意坠楼等意外情况),院方将积极予以救治,由此发生的费用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三、患者住院期间擅自离院,发生的意外情况及不良后果,由患者本人承担,与院方无关。如擅自离院时间超过24小时,院方将按照自动出院处理。

四、住院期间病房内严禁使用各种家用电器,如电炉子、电褥子、微波炉等,否则,引起的不良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全部责任。

五、患者及家属应保证及时续交住院押金。患者住院费不得拖欠,在欠费情况,将不能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由患者及家属负责。

六、患者不服从治疗,未经过主管医生同意而擅自采取其他治疗方式或应用其他药物所引起的各种后果由患者及家属负责。

七、患者不要向医务人员送红包或馈赠礼品,以免给医院及医务人员造成不良影响。

八、我院为禁烟医院,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均不允许吸烟。

以上各项,医务人员已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告知清楚,谢谢合作。

科室 :患者姓名 :住院号 :

患者及患者家属签字:告知人签字:

年月日

(此书一式二份,患者、院方各执一份)

篇2: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的技巧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期间, 将儿科住院700例病儿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350例, 男100例, 女250例, 年龄18~60岁。对照组350例, 男130例, 女220例, 年龄20~62岁。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采取系统的宣教方法:①入院时:主管护士结合评估资料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流程和计划, 向家属发放连心卡, 评估和收集患儿各方面的信息。然后根据家属的文化层次、社会、经济、心理、对治疗的配合信心和康复的愿望等将患儿的病情、治疗和护理的配合、还有住院制度, 如陪人制度、病室工作制度、探视制度、安全等注意事项告知家属, 以取得家属的配合;②住院中: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用不同方法, 宣传各种卫生常识及相关疾病健康教育[1];讲解所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参与护理的重要性、饮食、康复和保健等, 在发药时协助家长及时给小儿服药,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服药时, 药品要放置安全地方, 以防小儿打翻和服用不当, 并向家长讲述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外用药交给家属时, 要贴上醒目的标签, 用红笔注明“外用”字样, 交代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对年长的陪护家属要亲自示范;给患儿输液时告诉家属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指导阅读健康教育宣传册;组织沟通能力及技巧好的护士进行宣教的临床示教, 使家属能尽快掌握小儿所患疾病的康复和保健知识;③患儿出院前1~2 d:指导家属出院后的复诊时间, 用药和和保健, 本科的随访时间、联系方式和电话、对医护的建议等[2];而且评价贯穿整个教育过程[3], 如家属未完全掌握的, 继续予以强化;对照组:护士在执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随机宣教;然后两组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进行对照。

2结果

见表1。

注:χ2=107 8, P<0.01

3结论

从表1可见, 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采取系统的宣教方法的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家属,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说明: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采取系统的宣教的家属, 由于掌握了家属配合医护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 家属就会主动参与护理, 对患儿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讨论

4.1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有组织、有针对性、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能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可拉近护患间关系, 为共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起很好的纽带作用。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繁杂、业务技术难度大、知识面要求广、家长要求高、小儿处理能力差、需成人监护等特点, 因此, 家属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等具有积极作用。

4.2 护士的施教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 因此每个护士必须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已业务水平和与患者沟通能力及技巧[2]。

4.3 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适时、按需, 反复、不厌其烦, 使教育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中, 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教育体系。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儿科住院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提高护理质量, 拉近护患关系。方法观察组: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采取系统的健康宣教法, 向患儿家属讲解入院时, 住院中, 出院前、后的相关健康知识;对照组:采取随机健康宣教法。结果观察组的家属对健康教育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结论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采取系统的宣教的家属, 由于掌握了家属配合医护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 家属就会主动参与护理, 对患儿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系统宣教,住院,患儿家属,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丽君, 殿月瑛, 李红娟.医院外科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当代护士, 2006, 6 (1) :28-29.

[2]冯春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讨, 中华当代医学, 2006, 6 (3) :71-72.

篇3:住院部家属的感谢信

方法 将2007年住院的56例酒依赖患者及家属作为观察组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酒依赖的临床表现、危害,减少酗酒行为。同时将2006年50例酒依赖住院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的常规的健康教育。两组观察期均为一年。结果 在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教育时间为(14.4±9.8)h,家属平均教育时间(4.2±1.1)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院一年内观察组患者复饮率为32.1%、病情复发再住院率19.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强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饮率、病情复发再住院率。

[关键词] 酒依赖患者;精神障碍;强化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34-02

中图分类号:R 749.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各种往来日益密切,加之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导致了酒依赖及并发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逐年增多。由于患者不理解酒精之危害及家属不掌握正确的教育和疏导方法,致使住院的酒依赖患者出院后复饮时间前移、复饮率增加,因而重复住院人数增加。我科于2007年收治了56例酒依赖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了强化的健康教育,并在1年内进行跟踪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07年我科收治56例酒依赖患者设为观察组,均为男性,年龄29~54岁,平均(35.5±13.3)岁。其中农村居民34例(60.7%),城镇居民22例(39.3%);已婚34例(60.7%),未婚10例(17.8%),离异12例(21.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5例(44.6%),初中及以下者31例(55.4%)。合并有精神障碍者48例。同时将2006年我科收治的50例酒依赖患者设为对照组,亦为男性,年龄30~53岁,平均(35.1±13.7)岁。其中:农村居民31例(62%),城镇居民19例(38%);已婚30例(60%),未婚7例(14%),离异13例(2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2例(44%),初中及以下者28例(56%)。合并有精神障碍者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居民构成、婚姻、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分为三个阶段,即入院初期、病情稳定期、出院前期。在正常用药治疗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各期临床表现,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不同内容的强化教育,由患者的主管护士负责进行。

(2)对入院初期的患者让家属留陪住院3~5天,其作用一是能协助护理人员护理病人,二是让家属体会患者入院后酒精戒断症状的临床表现,使其了解酒依赖戒断的痛苦经历、对戒断症状基本的治疗方法等,在心理上产生对饮酒的厌恶感。同时家属留陪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稳定住院情绪。患者度过戒断症状后至出院前为病情稳定期,主要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教育时间为每天1 h左右,每周4~6 h。内容是针对酗酒的严重性和后果展开叙述,在心理上强化患者对酗酒的危害感,并进行戒酒的信心鼓励和必要心理疏导,提升患者戒酒的决心。在出院前期,患者家属要来办理出院手续,此时对家属的强化教育一是使其明白酒依赖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只要坚持戒酒就能减少复发或延长复发时间;二是要监督患者按时服药,三是给患者心理支持和精神关爱,使家属学会新的应对技巧,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1],使家庭成为具有治疗作用的环境。而同时给患者的教育,则是以实例说明家属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操劳和治疗费上的负担,使之明白饮酒对自己生活质量,对家庭的影响,提高自身抵御酒精应对能力[2]。

(3)对照组亦在正常用药治疗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平均每周1~2 h,较强化方法每周少3~4 h,教育主要由当班护士进行。

(4)两组患者观察以一年为期,通过统计再住院患者数统计比率。未住院者通过电话家访了解复饮人数、复饮时间等。

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pems3.1统计包统计,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31.2±14.1)天,对照组平均住院(32.1±12.9)天,两组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1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健康教育时间(14.4±9.8)h,对照组(4.2±2.1)h,教育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22,P<0.01)。观察组对家属平均教育时间(5.2±1.1)h,对照组为(1.6±0.8)h,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t=8.89,P<0.01)。

2.在一年观察期内,观察组病情复发再住院为11人(19.6%),对照组为19人(38%),两组再住院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39,P<0.05)。观察组再住院间隔时间6.5~12个月,平均(7.6±2.1)个月,对照组为3~12个月,平均(4.2±3.0)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14,P<0.05)。

3.在电话家访尚未再住院患者中,观察组的复饮人数为7人,复饮率为15.5%(7/45),未饮酒38人,未饮率为84.4%(38/45);对照组复饮14人,复饮率43.7%(14/32),未饮酒18人,未饮率56.2%(18/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50,P<0.01)。观察组复饮最短间隔时间8个月,对照组复饮最短间隔时间为4.5个月。

讨论

酒依赖是一种复饮率极高[3]、复发率很高的慢性精神疾病,酒依赖患者在住院戒酒后,其渴求心理可持续2~3年,50%以上的嗜酒者在戒酒后一年内重又饮酒[4]。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向患者说明饮酒形成酒中毒的原因、危害、及患者所表现的戒断症状,使其意识到他患有的是一种疾病,并不存在过失问题,他有接受治疗的责任,同时,使其认识饮酒对自己生活质量,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态的差别而有差异,但要达到3个目标:①淡化患者对酒精的渴求;②努力提高患者戒酒的动机,并使之保持在较高水平上;③帮助患者重新适应不能饮酒的生活模式。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对患者说明戒酒治疗的大体过程,以减轻或解除其对戒酒治疗的顾虑甚至对立情绪,取得患者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在心理上接受教育的基础。

我科所实施的强化健康教育方法与以住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不同,一是对住院患者增加教育时间,使之在意识上真正了解酗酒的危害,在心理上认同健康教育内容,这是一般常规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二是注重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发挥家属对患者的关爱作用,利用家庭的氛围帮助患者制订不饮酒的生活计划和社会娱乐计划,帮助患者去应对对酒的渴求,帮助度过可能再次饮酒的不利状态。通过对患者及家属采取强化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的复饮率病情复发再住院率均较采用常规教育方法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体现了强化健康教育方法应有的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树华,吴少兰,郭长香.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措施[J].四川精神卫生,2006,2(19):120-121.

[2]卢卫红.4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4(20):231.

[3]刘启珍,王慧芳.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12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6,2(19):112.

[4]方明昭.酒依赖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A].见: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1-364.

(收稿日期:2009-06-11 修回日期:2009-07-07)

篇4:住院部家属的感谢信

关键词:患儿家属,满意,护士

随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护士不单独致力于疾病护理,而是转向整体的人的角度出发,使护理成为涵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护理,护士的角色也相应地成为护理的实施者、拓展者、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婴儿至青少年时期的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儿科护理不仅要满足患儿日常护理工作需要,还应注意“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护理实践。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关系,而且是护士、患儿及家属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切实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现探讨如下:

1 加强护士内涵建设,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1.1 思想品德素质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爱心,还要有童心,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诚实的品格和较高的慎独修养,护士的内在素质,外在形象服务技能决定着护理品牌的展示[1]。

1.2 专业素质(知识、技能、态度)

1.2.1 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掌握小儿的生理病理知识、护理的知识技能,注重预防保健知识、营养学知识、儿童心理学知识以及一般的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在满足小儿的好奇心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知识和品德教育以及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1.2.2 要有娴熟精湛的技术

在护理工作中技术水平尤为重要,护士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小儿静脉细加之不合作,家属心疼,在旁施以心理压力,所以穿刺难度高,因此,穿刺要细心、耐心、动作轻柔。患儿哭闹不合作时,护士态度要温和,给予患儿鼓励性、安稳性语言,最大限度减轻注射的恐惧感,研究无痛技术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轻患儿的痛苦,并教会家属如何配合穿刺力争一次性成功,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使用文明用语,同时教会家属如何保护静脉的通道的通畅,以保证有效的治疗。

1.2.3 重视护士的仪表、仪态

护士首先要给患儿以亲切、体贴、纯洁、文明的印象,工作服多样化并佩带儿童卡通图案,护士试以自然大方的淡装,体现儿科护士特色及护士女性美的魅力,缩短护士与患儿的距离,要有较强的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能力,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笑容及热情的态度,感染患儿及家属在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处处为患者着想,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2 改善就医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2.1 营造良好环境

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在走廊及病房的墙壁上张贴色彩鲜艳的卡通画,门窗装配一些彩带或其他饰物,每张床都加上床护栏,防止患儿发生堕床。室内注意通风,安装电视机,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播放动画片、儿童剧等孩子们喜欢看的节目。

2.2 温馨服务

在病区装备一次性水杯、针线包、儿童书籍等。

2.3 增设陪护

首先护士应与患儿及家属交流,大多数患儿及家属都有急躁、焦虑、恐惧、害怕等心理,语言态度要体现平等原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时加强语言基本训练,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准确性,用词恰当,言语表达清楚亲切,设身处地为患儿及家属着想,使其摆脱焦虑、恐惧、害怕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用积极性语言给他们以温暖,安慰开导,鼓励及必要的帮助,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满意[2,3]。

3 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3.1 规范准确的操作

好的静脉穿刺技术且严格的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是患儿及家属满意的直接标准。在护理工作中,一名护士的业务水平好坏,直接关系着患儿及家属对其信任与否。护士应不断学习业务技术,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力争取得患儿及家属的好感和信任。

3.2 加强巡视,使服务更加到位

加强静脉输液患儿的巡视,护士可早期发现患儿的不适并及时采取措施,有些家属担心液体滴完后空气全进入体内,因此要及时换液体全面了解输液情况,如输液出现故障及患儿的变化在输液过程中给患儿休息、活动、生活带来不便,患儿出现焦虑情绪,护士一定要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3.1 认真听取意见

护士应认真听取患儿家属的意见,给予解答。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会出现焦虑、急躁,恐惧,悔恨等各种情绪,无论患儿病情是否危急,都迫切希望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士应重视患儿家属合理的要求,对家属的抱怨和过激语言尽量理解,听取患儿家属的合理意见,学会运用语言艺术,良好的服务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合理的解释,统一认识,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4,5,6]。

3.3.2 加强健康宣教

由于患儿起病急,变化快,语言表达能力差,年轻父母无所适从,针对这些情况,要了解患儿所患疾病,利用墙报发放资料的形式或是口头宣教的反复法,给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及家庭的自我保健等。从而使其家属能正确认识到儿童所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种检验治疗的重要性,知道其正确地面对疾病减轻心理负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4 小结

做一名患儿家属满意的护士,我们必须拥有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业务技术以及优质的服务态度,它是患儿家属对护士信任的前提保障[7],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对策以减轻其焦虑无助的情绪,最大限度地取得与家属的信任与合作,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泽平.现代医院管理[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

[2]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

[3]席菊红.儿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119.

[4]桑茂枝,谢金蝉.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与对策[J].当代护士,2007,(3):21-22.

[5]孙丽君.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指导[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123-124.

[6]赵富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26.

篇5:住院部家属的感谢信

【关键词】住院患儿;心理需求;护理对策

住院患儿多是由家属陪伴的,由于患儿年龄小,对自身情况和自身需求表达不清楚,家属就成为患儿的发言人。对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患儿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共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6例,女114例,年龄为26~59岁,平均为34.6±5.6岁。

1.2方法 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心理需求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患儿疾病方面知识、患儿治疗和护理方面质量以及治疗环境等几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2 结果

本次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67%。调查结果显示220例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方面的需求较高,其中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解的需求是最高的,达到了100%;在患儿治疗和护理质量方面,患儿家属的需求也均在90%以上,其中对医疗技术水平高的需求最强烈,达到了100%;在治疗环境方面,患儿家属对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需求最为强烈,达到了97%。在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对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40例家属中有231例家属对医院治疗护理感到满意,其满意率为96.25%。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回收的220份调查问卷中,家属对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患儿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治疗环境等的需求均较高,其中家属对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技术水平高的需求最为强烈,均达到了100%,这说明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时应该满足患儿家属在这几个方面的强烈需求,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儿科护理人员所采取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及时让家属了解患儿病情发展。医护人员应该在患儿住院诊断后及时告知家属患儿所患疾病,并向家属介绍相应的治疗预后方案,具体讲解疾病的相关发病机制、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以满足家属对患儿疾病相关治疗了解的需求。医护人员在日常治疗护理过程中除了多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还可以采取发放健康小册子的方式来向家属进行宣教,包括患儿常见疾病、患儿治疗期间应注意事项等,让患儿家属能够了解相关治疗和护理知识,配合医护人员展开相关治疗;二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家属在对患儿治疗护理质量需求方面中对医疗技术水平高的需求是最为强烈的,这说明医护人员在日常治疗护理中应该注意满足家属在这方面的需求。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医护人员技术不够熟练而导致一些护理风险,例如在静脉输液时一次穿刺不成功或是出现误入动脉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而医护人员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医护水平,同时医院也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进行培训考核,努力提高医疗水平,为患儿制定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满足家属心理需求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在输液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并改善自身的护理服务态度,努力提高护理质量,这样才能获得患儿和家属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三是为患儿提供良好治疗环境。在本次调查中患儿家属对治疗环境的需求也较高,其中对患儿住院环境干净整洁的需求率达到了97%,这说明家属对于患儿治疗环境的需求较高。医护人员应该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工作。同时还可以为在医院进行陪护的家属提供家属休息区,让家属能够在陪护中得到良好的休息,满足家属对患儿治疗环境的需求,提高家属对医院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儿科医护人员在采取上述相关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25%,这说明针对患儿家属心理需求采取的相应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率,减少護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贺晓日,谢宗德,陈平洋,王涛,胡劲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家属焦虑和心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11(5):64-65.

篇6:住院部家属的感谢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6月我市2所三级医院住院的肿瘤病人家属120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肿瘤住院病人家属抑郁状况调查。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 内容包括病人家属社会人口学资料, 即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居住状况、宗教信仰、工作状况、性格、与病人的感情、本人身体状况等;病人疾病相关资料, 病人年龄、所患病种、病程、治疗方法、付费方式、所用经费、治疗效果、病人身体现况等。②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由Zung于1965年编制, 共包括20个条目, 采用四级评分法 (1分~4分) , 总分为20分~80分, SDS标准分=原始分×1.25, 标准分<50分表明无抑郁, 50分~59分为轻度抑郁, 60分~69分为中度抑郁, >70分为重度抑郁。此量表在国内外已被广泛使用, 并被证明有很好的信效度。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由研究者向被调查者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 征得其同意。在统一的指导条件下, 对被调查者进行必要解释, 当场发放问卷, 填完后当场收回, 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20份, 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用构成比描述肿瘤病人家属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和肿瘤病人相关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说明抑郁状况;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确定抑郁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①本组肿瘤病人120例, 男55例, 女65例;年龄28岁~70岁, 其中28岁~40岁21例, 41岁~50岁46例, ≥51岁53例;疾病种类:贲门癌22例, 食管癌13例, 乳腺癌15例, 鼻咽癌12例, 宫颈癌13例, 肺癌14例, 胃癌16例, 肠癌5例, 其他部位癌症10例;病程:<1年38例, 1年~5年59例, >5年23例;医疗费用:<10 000元36例, 10 000元~20 000元50例, >20 000元34例;付费方式:医保76例, 自费44例;治疗效果:好32例, 一般57例, 差31例。②本组病人家属人口社会学特征, 男56例, 女64例;年龄26岁~65岁, 其中26岁~40岁28例, 41岁~50岁58例, ≥51岁34例;婚姻状况:已婚102例, 未婚18例;居住状况:城市68例, 农村52例;工作状况:工作73例, 未工作47例;宗教信仰:有44例, 无76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1例, 中学61例, 大专及以上例;人均月收入:<1 000元52例, 1 000元~2 000元40例, >2 000元28例;与病人关系:夫妻69例, 父母20例, 其他31例;身体状况:好52例, 一般68例;性格特征:内向39例, 适中49例, 外向32例。

2.2 肿瘤病人家属的抑郁状况

本组120名家属SDS得分为50.13分±9.38分, 显著高于国内常模41.88分±10.57分 (P<0.05) 。其中59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轻度34例, 中度21例, 重度4例。

2.3 肿瘤病人家属抑郁的相关因素

以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 抑郁为应变量进行无条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详见表1。结果显示, 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人均月收入、与病人的亲缘关系、性格特征、肿瘤病人的病程、付费方式和治疗效果。虽然病人家属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对抑郁症的发生有影响,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肿瘤病人家属抑郁症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

本研究中120名肿瘤病人家属59例 (49.16%) 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柯纪定等[2]对浙江省宁波市肿瘤病人家属心理状态进行研究, 发现焦虑症发生率为56.4%, 抑郁发生率为58.7%, 焦虑合并抑郁症49.1%, 其结果与本研究基本相符, 说明肿瘤病人家属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且以焦虑和抑郁相对突出, 值得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

3.2 肿瘤病人家属抑郁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 引起抑郁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人均月收入、与病人的亲缘关系、性格特征、肿瘤病人的病程、付费方式和治疗效果。虽然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显示, 女性抑郁障碍发生率较男性高2倍多[3]。本调查显示, 女性家属抑郁发生率也高于男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人群中, 低龄和抑郁障碍的发生也有关[4]。可本研究中家属的年龄特征与抑郁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经济状况和病人疾病诸因素的影响力超过了家属本身性别、年龄等因素。

3.2.1 抑郁状况与病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本研究显示, 人均月收入和付费方式均进入了回归方程, 说明经济状况是引起肿瘤病人家属抑郁障碍的重要因素。人均月收入低、自费且来自于农村的病人家属, 一方面要应付肿瘤病人昂贵的检查和治疗费用, 另一方面, 要中断工作陪床, 断绝了经济来源, 且肿瘤病人病程长, 治疗效果通常不佳, 这些因素对个人或家庭经济构成冲击, 导致思想负担加重而产生抑郁障碍。

3.2.2 抑郁状况与病人的病程和治疗效果有关

肿瘤病人家属抑郁发生率与病人病程长短呈正相关, 与治疗效果好坏呈负相关。那些病程长、治疗效果不佳的肿瘤病人, 病人家属付出大量的精力体力, 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家庭负担沉重, 且难以看到病人痊愈的希望, 长期承受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 会引起相应的应激反应, 影响脑的功能而造成心理障碍[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 社会支持也往往不能满足反复的求援, 容易导致个体不能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 对将来丧失信心, 从而发生抑郁。

3.2.3 抑郁状况与被调查者性格相关

本研究提示, “性格”是肿瘤病人家属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内向”组家属SDS得分高于“外向”组。面对应激源, 性格内向者往往对应激事件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 他们认为应激事件超过了自己能力所能处理的范围, 因而在行动上采取非积极的应对策略, 如否认、逃避现实;处理问题情绪化;或对别人充满敌意及对社会不满等, 均使个体对心理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降低, 易于发生抑郁[6]。且“内向”者往往不把自己心理的压抑表达出来, 故较少得到他人的关注与支持, 独自承担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容易发生情绪障碍。

3.2.4 抑郁状况与家属和病人的亲缘关系相关

在家庭成员中不同的角色, 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所以其心理损伤的程度也不同, 配偶是家庭成员关系中最密切的, 所以, 配偶心理问题也最常见。作为父母, 眼见子女患不治之症, 将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 心理上不能承受如此严重的打击。所以本结果中父母和夫妻这两种角色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角色。

综上所述, 肿瘤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有研究提示, 对肿瘤病人的家属在实施心理干预后, 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明显改善[7]。因此, 今后需要进一步观察该人群抑郁发病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路潜, 张荷钰, 庞冬, 等.癌症病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1B) :112-123.

[2]柯纪定, 刘海峰, 严培玲, 等.肿瘤病人家属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3 (8) :941-943.

[3]张盂喜, 李艳群, 付桂香, 等.临终病人亲属应激水平与其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306-308.

[4]陈明远, 张艳.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12A) :3186-3187.

[5]马欣慧, 谢静远, 黄晓敏, 等.腹膜透析病人家属抑郁状况与病人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 :66-68.

[6]胡翠环, 王志红, 任海燕, 等.癌症病人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9) :65-67.

篇7:住院部家属的感谢信

我国幅员辽阔, 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大;各地医疗条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几十年间, 因工作、生活等原因, 人口流动频繁, 导致接诊医师可能接触到各种不同文化、民族、宗教信仰的患者, 增加了沟通难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医疗成本和费用的增高、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加上部分错误的舆论导向, 使得医患矛盾逐渐尖锐。如今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和医德修养外, 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虽然我国医学教育界对沟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 但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仍相对较少, 对临床医师沟通技能的评估和继续教育也比较缺乏。实际临床工作中医患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手术风险较高的神经外科医师。有研究显示, 患者的病情越重, 沟通的满意度可能越差[5]。神经外科的急诊患者可能是就诊患者中病情最为危重、病情变化最快的, 所以对急诊神经外科医师沟通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良好的沟通不仅表现在医师的态度上, 也体现在沟通内容的准确、易懂和完整方面。如果不能快速、充分、准确地让患者家属理解病情、治疗策略、并发症、预后、费用等问题, 则很可能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这种沟通就需要医师对谈话内容进行引导, 属于医师主导型的医患沟通, 需要医师对沟通内容非常熟悉且有较强的逻辑性。

本研究运用标准化家属, 评估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接诊急诊患者时的沟通能力, 对时间和内容的完整性均有较高的要求, 并针对住院医师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进行继续教育, 希望使住院医师在日常的沟通中能够游刃有余。同时探索出一套对沟通技能的评估和培训方法, 降低培训费用;提高培训效率;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沟通能力;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受试者共5人, 均为男性, 年龄在27-30岁之间, 均获得神经外科学硕士学位,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3-5年时间, 本研究中以A-E为其编号。

1名标准化家属来自于我院外科学教研室标准化病人及家属库, 模拟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患者的家属。标准化家属信息:张××, 女, 48岁, 辽宁籍, 小学文化, 性格外向, 随丈夫至沪打工, 无固定职业, 育有1子, 在沈阳上大学。标准化家属模拟要点:面对平时体健的丈夫突然发病, 并且面临死亡, 情绪非常激动, 对未来悲观, 愿意立即手术, 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难以承受巨额医疗费用, 希望等外地的哥哥过来帮忙决定是否手术。

考核内容及要求。考核内容包括:病情告知和术前谈话。要求在20分钟内将表1中的内容全部沟通完毕, 帮助家属决定治疗策略, 并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与理解。

评分标准。对谈话内容完整性的测试采用28项完成与未完成式的类型列表 (见表1) ;对沟通能力的测试采用改良过的13项5级Likert人际沟通能力评估表 (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临床技能考试中所使用, 见表2) , 上述2个列表均由标准化家属和5名观察员 (我科副高以上医师) 根据考生表现勾选评分。同时记录沟通所用时间, 19分钟时对受试者给予提醒, 超出限定时间后则停止考核, 并根据已沟通内容评分。

完成一项得1分, 总分28分

完全不同意:0分;不同意:1分;一般:2分;同意:3分;非常同意:4分;满分72分

2 结果

受试者得分见表3。下面简述各受试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A医师是沟通时间最短的受试者。其谈话逻辑性强, 对沟通内容掌握良好, 问题有以下几点:①语速过快, 给患者家属以紧迫感, 表现出缺乏耐心;②常打断家属的话;③缺乏安慰性的语言;④使用术语时缺乏良好的解释;⑤语气较为生硬。由于问题较多, 该医师将接受沟通技能的继续教育。

B、C医师表现非常出色。共同的问题有以下几点:谈话过程表现比较紧张, 表情、动作僵硬, 缺乏眼神交流。可能与评估过程中精神较紧张有关。

D医师的考核时间超时, 致使其内容完整性方面得分较低, 但其人际沟通能力量表得分与其他受试者相当。考核中D在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方面花费时间较多, 另外, 语速慢;语气助词过多;谈话的逻辑性不强等问题也是导致其沟通时间过长的原因。要求其通过反复练习, 完全掌握沟通内容, 并增强谈话的逻辑性。

E医师表现较平均, 出现的问题:①术前谈话时, 对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面沟通不够充分;②常打断患者家属的话;③表现缺乏亲和力, 偶有傲慢的语气。

3 讨论

本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 重点考察急诊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在病情告知、术前谈话时的沟通能力。目前沟通能力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6]:①观察受试者在与真实或模拟患者互动中的表现, 并按项目评分;②找到与医师沟通过的患者, 并进行调查;③通过口试, 写作, 多选题来评价医师的沟通能力。本研究使用标准化家属, 首先是由于其在评估沟通技能时与临床工作有高度的仿真性[3]。其次评分者对考核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小[7]。第三, 列表或清单式的评分表对评价沟通技能也是非常可靠的[8]。

本研究中对受试者的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需达到高效的医患沟通。通常情况下的医患沟通一般只需要达到有效的沟通即可。而高效的医患沟通既包括有效沟通又要求进行有重点的沟通。

有效沟通包括7个部分:建立关系, 展开对话, 收集信息, 理解患者的预期和需要, 分享信息, 在问题和计划上达成一致, 最后结束谈话[9]。有效的医患沟通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有助于患者回忆、理解;增加依从性;症状的辨析;减轻精神上的痛苦;增加对医生的信任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0,11,12]。

有重点的沟通是在快速了解患者病情和家属需求的前提下, 根据需要进行沟通。其中患者和家属的沟通需求, 包括共性部分和个性部分。个性化的沟通是需要医师在沟通早期就尽快掌握的, 如大部分患者和家属不会要求了解手术中使用器材的品牌和型号;而治疗方法、是否需要手术、手术风险、预后、主刀医师的情况是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希望了解的, 属于共性部分。我们要求受试者在沟通的内容上囊括所有的共性部分, 这样能够尽可能的保证患者和家属在医疗信息方面的知情权, 降低因沟通内容不充分而引发的不满。

本研究发现, 高年资住院医师 (5年工作经验) 的沟通技能表现较低年资住院医师 (3年工作经验) 佳, 但由于受试者人数较少, 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医患沟通方面经验非常重要, 这也验证了“医师有效沟通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反复练习和对高年资医师行为的观察”这一观点[13]。另一方面, 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师沟通的效率和效果。如果年轻医师沟通能力的培养仅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反复练习, 这样的学习模式进展较慢。Kalmazoo会议一致认为, 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是可以进行培训的, 并可以应用于临床实践[9]。由于标准化家属或病人的聘任费用较高, 难以大规模使用标准化病人或家属作为年轻医师沟通能力练习的对象, 所以我们使用标准化家属对年轻医师的沟通技能进行评估, 指出每个人的不足,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能力的再培训, 以便快速提高年轻医师的沟通能力。

上一篇:阅读礼物以及答案下一篇:飞机安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