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地区汉语教育

2024-06-30

藏族地区汉语教育(共8篇)

篇1:藏族地区汉语教育

1、你从哪儿来

教学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能够辨析形近字、音近字的细微差别;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分角色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模仿会话内容做简单的生活会话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来自”“是„„的”“„„的时候”重点词语的意思,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与师生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能用简短句子表达清楚、简洁、得体的会话目标。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初次来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老师,面临新的环境。又是进入中学的第一天的第一堂课的心理,以对话形式导入新课。亲生经历

和体验本科的教学背景。(以“热烈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同学们!”然后老师做自我介绍进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同学们在开学的时候作自我介绍的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你喜欢的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三、识记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读准“羡、慕、坛、杠、于”几个字)

2.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读记“羡?美,慕?幕,于?干,杠?江,坛?址等字)。

3.同学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给生字组词、造句。

四、朗读课文

这次要求要比刚才读得更好、更流利。读完后同桌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纠正错读之处。

五、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预设:

(1)各位同学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2)同学们各自介绍了什么情况?

2.对问题进行评价,学习提问题。

六、积累词语

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再请学生当小老师带着同学读词语。可以鼓励学生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我会写”中的生字词,说说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应该注意什么。如书写时容易弄错的:羡、慕、。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书写展评。

八、布置作业

1.用“来自、羡慕、五颜六色”3 个词语写句子,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问别人。

2.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九、板书设计

1、你从哪儿来

老师让同学们作自我介绍

达娃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尼玛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旺姆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央珍介绍了自己的母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明学生朗读课文。

2.听写词语并纠错。

3.指名学生来做自我介绍。

二、朗读感悟

1.全班学生朗读课文。

2.分析课文

达娃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老师尼玛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旺姆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央珍介绍了自己的母校

(1)文中四位同学们做了自我介绍。

(2)他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家乡和母校。

三、总结课文,发散思维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课本上的伙伴介绍了很多,你呢能不能叶这样介绍一下自己?

四、讲解课后练习

1.回答问题。

答:达娃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尼玛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旺姆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旺姆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央珍介绍了自己的母校。

2.辨形、注音、组词。

3.补充句子。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2.3题

2.请同学们写一段新学期开学后的自我介绍,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兴趣爱好等。

六、本课小结

本课是一个简短的会话,主要写了在开学的第一天,各位新同学相互做自我介绍,他们分别介绍了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母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做自我介绍,提高了学生的会话水平。

七、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做自我介绍,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对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旦少数学生由于汉语水平很差,表达困难,教师做了进一步的引导,仍旧不能很好的表达。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说为出发点,以写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

篇2:藏族地区汉语教育

第一册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繁多。也指各色各样。

秋高气爽:形容秋日晴空明净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两全其美:做一件事情,照顾到两个方面,使两个方面都得到好处,感到满意。各得其所:原指个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不辞辛劳:不推辞劳累辛苦。形容人工作勤奋,不怕吃苦。井井有条: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三三两两:三个两个的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腾云驾雾:乘着云雾。1.指在空中飞行。2.形容奔驰迅速。3.形容神志恍惚或头脑眩晕、迷糊。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排列着,形容多而密集。自由自在:形容非常自由,无拘无束。

寸草不生:形容土地贫瘠,什么生物也不长。横七竖八:形容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自相矛盾:比喻言行前后抵触。

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一时语塞或紧张。愁眉苦脸: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有声有色:1.有意义,精彩。2.形容说话、表演等生动形象的样子。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缤纷,非常好看。

第二册

依依不舍: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

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够说出它的奥妙。表示很奇怪,不明白怎么回事。三五成群: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海阔天空:形容天地辽阔,无边无际。比喻心胸开阔,无拘无束。你追我赶:形容惊呆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心满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很满意。

能歌善舞:很会唱歌或跳舞。

大材小用: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小心翼翼:指恭敬谨慎。形容十分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

能伸能屈: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能适应各种境遇,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津津乐道:对某事兴趣浓厚,乐于谈论。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地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得十分逼真。

长途跋涉:远距离爬山淌水。形容长途旅行的艰辛。花枝招展:指花枝迎风摇摆。形容女子装饰娇艳。

第三册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望梅止渴:比喻用想象或虚构的东西来安慰自己。口干舌燥:形容说话太多,非常干渴。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本事也已经用完了。

亡羊补牢:意指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法补救,以免继续受损失。

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很虚弱的事物。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一本正经:原指一般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不假思索:不加以思考。形容对事物不进行认真思考或不动脑筋。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自高自大:意思是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不可思议:不可用心思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兴犹未尽:1.一般被用来形容一些小型活动的感想,比如旅行、读书、吃饭等,形容该活动给人的感觉很好,结束之后还没有尽兴。2.对某种事物或吃的东西觉得还没过足瘾,还想再来一次。

热泪盈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琳琅满目:意为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屏声静气: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走街串巷:走大街串小巷,指走遍居民聚集地的各个角落。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势或局面。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隐隐约约:忽隐忽现,看起来不清楚不分明的样子。

专心致志:把心思全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集中。恋恋不舍:形容很留恋,舍不得离开。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骄傲的样子。

无可奈何:指事已如此,想挽回已无能为力。

提心吊胆:心和胆好像悬着。形容担心害怕,情绪不安。以身作则:自己以行动给大家做出榜样。

第四册

千门万户:形容宫殿屋宇规模深广宏大。也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心血来潮:指心中对某事或某人突然发生感应而有所知晓,也形容心理产生某种年头。明媒正娶:指正式通过媒妁之言、纳聘迎娶而得到妻子。

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堂而皇之:形容端正庄严或宏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贪得无厌:贪婪得到行不厌烦。贪图名利或金钱之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津津有味:特别有兴味。也指特别有滋味。一目十行:形容阅读速度很快。

无论如何:不管怎样。表示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有礼貌。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事实。一塌糊涂:形容事情很糟很乱,也泛指程度深。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形容(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不绕弯子。也形容人很直爽。吃苦耐劳: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情不自禁:指感情自然流露而无法控制自己。

叶落归根: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后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铭记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极深,牢记于心,不能忘怀。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喻平静无事。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的华丽精致,光彩夺目。

念念有词:旧指有法术的人掐诀念咒;或指和尚念经以及说祈祷的话等。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异彩纷呈:是指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过、今后也不会有的具有过渡性特点的奇特事物。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一丝不苟:一点也不马虎,形容做事认真。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前进。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无动于衷:指对感应触动的事物毫不在意,不动心情。坚韧不拔:指意志坚强,有毅力、毫不动摇。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没有什么惭愧的。不求甚解: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入理会。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情仍然留在脑海中,就像新发生的一样。饱经风霜:形容经历很多艰苦生活的磨练。装模作样:指故意装出某种姿势给人看。朝夕相处:整天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魂牵梦绕:形容思念心切,无法排遣。

惊心动魄:事情的惊险、壮观或巨大刺激使人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变幻莫测:变化奇特不可预测。浑然一体:融入而成的一个整体。天真烂漫:指纯真自然,无虚伪做作。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等表达的详尽细致,充分彻底。

第五册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浩浩荡荡:元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奇形怪状: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察觉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成千上万: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各式各样: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独一无二:至此一个,别无其他。雪中送炭: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火上浇油: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荡气回肠:形容乐曲、诗文等婉转缠绵,感人至深。脱口而出: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不可救药:指病得很重,不能抢救治疗。也比喻人和事物已经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翻来覆去:躺在床上来回转动身体,多指睡不着觉。形容多变,反复无常。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发扬光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肃然起敬: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温故知新:指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诲人不倦:教导人时很有耐心而不知疲倦。志同道合:志趣相同,意见一致。获益匪浅:得到很大的收获。

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的行为。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表现能力强,牵动人心。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面面相觑:指互相对着看。形容惊惧、紧张、尴尬或束手无策的样子。足不出户:指不出门。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平淡无奇:形容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良师益友:给人以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肆无忌惮:指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眼花缭乱:因看到繁杂的事物而感到感到迷乱。奄奄一息:指生命垂危。比喻事物近于灭亡。楚楚动人:形容姿容秀丽,使人心动。

川流不息:河水一直流着,不停止。比喻事物联系不断,永不停止。多指来往的行人、车辆、船只很多。得天独厚:独具特别优越的天然条件。多指人的禀赋等素质特别优异或所处环境特别优越。

绰绰有余:形容很宽裕,用不完。默默无闻:形容不出名,不被人知道。

第六册

若无其事:形容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不解之谜:不能弄明白的事物。

心悦诚服: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来,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息息相关:呼吸时进出的气息相互关联着。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大言不惭:说大话而不觉得羞愧。

飞沙走石: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架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深不可测:1.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2.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3.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

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高山流水:比喻乐曲很高妙或知音难遇。自讨苦吃:指本来没事,自己偏去惹麻烦。笑容可掬:形容笑容满面。

盛气凌人:指以骄傲的气势欺负人。似曾相识:好像认识或曾经见过,依稀记得。磨磨蹭蹭:指做事情慢而啰嗦。

前仰后合:身体前后摇晃。多形容因困倦酒醉或大笑等引起的难以自持的情态。有名无实: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

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海市蜃楼:原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像。现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篇3:藏族地区汉语教育

一、藏族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 民族数学教材开发不足。

我国现在所实行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打破了传统上“一纲一本”的垄断局面,使课程能够兼顾不同水平、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实际需求,但从藏族地区小学目前所使用的数学教材来看,常规上都使用全国统编数学教材。虽然有部分藏族小学使用的是藏语数学教材,但是这些数学教材基本上是翻译的全国统编数学教材,有些小学虽然推出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但实际上是国家统编教材的延伸部分。据部分专业人士分析发现,约八成的教师使用的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少部分教师应用的是省编教材,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使用的是地方县区所编教材,且民族教材的内容单一。小学主要编写了一些“工具性”或“手段性”的民族教材,对其他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家庭理财、社会理财等信息没有进行充分的发掘和利用。所以,藏族地区小学数学教材资源非常贫乏。由于藏族地区的数学课程民族特色不足,藏族数学知识及其藏族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藏族学生在学习学校数学的过程中就难以与藏族数学知识建立联系,增加了藏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直接影响了藏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缺少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动力,在学习动机中所占比例较高,能以最现实、最活跃的形式体现出心理成分来,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实际驱动力。提升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减负,是开启高质量教学的金钥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国外也有教育学家说,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对学习本身最好的刺激。可是,在实际的藏族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对藏族地区小学生挖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见解

1. 突出数学本身的实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讲到小学数列的问题时,从著名的数学家高斯的神奇感人的故事引发开来,继而讲到高斯十岁就会的“从一加到一百”的问题,阐述等加运算,同学们对等加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能学得十分透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有趣、刺激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乐中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开火车、接力赛、夺红旗等游戏活动。再如,在讲授图表的相关问题时,我利用学生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图形再结合多媒体应用动画教学。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 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对教师有感情,就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语言、行为信息的传递,又要重视情感信息的交流。这就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应充满对学生的爱意,以此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氛围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愉快地进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其次,教师语言风格要和蔼可亲、自然幽默,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3. 结合乡土实情联系实际升华民族教学。

不同民族的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边远地区,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成绩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影响藏族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民族因素,而是“后天”即地域、宗教、语言、生活习俗等环境因素。因此,藏族学生在学习学校数学的时候都面临着“文化偏向”的问题,而这种“文化偏向”,恰是我们认识藏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依据,是本民族数学知识导入的出发点。

因此,数学老师应当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寻求合适的活动并加以分析,找出适合于教学的活动,从而创造出真正丰富并富有刺激性的环境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潜能。

三、结语

总之,藏族小学数学教学要从藏族的文明和文化出发,从生活实践和实际出发,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编制出鲜活的具有藏族色彩和地域特色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卓峰.内地藏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西藏教育, 2005.11.

篇4:藏族地区汉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汉语;教学;教育

一、汉语老师要准确使用课堂用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不要一味地扮出严肃拘谨的态度来教育学生,应当运用趣味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亦师亦友的关系,多用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不再紧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一位学生在讲台上回答问题错误时,班上同学哄然大笑,我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用鼓励的眼神去看着他,这位学生终于克服了困难,回答出了正确答案。所以,肢体语言对师生关系的拉近具有很大的的作用。

二、汉语老师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心

由于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对不同科目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差异,老师对于这种情况必须思考找到原因,然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枯燥的汉字感到乏味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汉语老师要多运用些趣味语言让汉字都鲜活起来,不拘泥于形式,引导学生挖掘汉字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内涵,每一个汉字都带着感情。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汉字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主动去学习汉字,让他们认识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老师要亲近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的态度要平易近人,用对待朋友之间的关系来深入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才有可能愿意与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老师还要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情感态度给予积极的关心。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当“引导者”与“朋友”的双重角色,要妥善处理二者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消除顾虑,树立自信心,营造出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汉语课程的学习效率。

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心理辅导,带领学生走出情感低谷,克服困难

在学习汉语当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心理问题和成绩波动较大等,这样问题出现都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所以,老师“引导者”的身份就要体现出来,要在对学生问题有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其以积极的心态回到学习生活中来,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好坏在于科目成绩中,老师的引导帮助对学生取得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促进汉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在学习上,老师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充分把握住,让学生把情感融入课堂中,对出现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身心愉悦的学习,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的产生,形成一片和谐的景象。

参考文献:

黄颖.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2(2).

篇5:藏族地区汉语教育

——以夏河县藏族中学高中汉语教学为例

夏河县藏族中学,是一所普通民族高中,该校为“双语”办学模式,藏语为第一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我在该校从事汉语教学的六年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单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抵触情绪。该校是一所民族中学,大多数生源来此农牧区,或半农半区。他们平时交流主要以藏族为主,平时很少讲汉语,缺乏汉语语言环境。汉语作为一门单加授课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障碍,这种现象从小学就开始存在,有的甚至到高中还无法克服汉语学习的困境。他们到高考完择校的时候也只能选择一些民族院校,选择的范围很小。相比之下,县城以及县城周边地区的学生由于平时可以接触到汉语交流的情况,在汉语学习上情况较好,而牧区的学生就很严重。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很多时候迫于升学的压力,或迫于老师的打压,不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对汉语的学习普遍的存在抵触情绪,这种情绪还在不断蔓延,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另一方,对汉语学习缺乏自信心。我平时和有些学生谈心,他们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也试图努力的学习汉语,可是没学好,所以就放弃了。或者小学初中时还可以,上高中时由于课程多,没时间学汉语,几次考试成绩不好,也就放弃了。总之,出现这样的现象,都是学生对汉语学习缺乏自信,从而导致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学校管理的问题,师资结构的问题,更多的是汉语教学过程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老师在汉语教学工作中的随意性很强,并没有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不能较为准确的把握汉语学科特点,突出汉语学科的“工具性,兼顾人文性”的特征。很多教师不重视教研教改活动,参加一些不得已的活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流于形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很多老师的汉语教学也只是为了教学任务而教学,或者更多是应付学校考核。

可以说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与汉语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从加强汉语教师管理,优化师资队伍上学功夫。而更重要的是则是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教师,他们在该地该学校关系网比较复,自己本身对汉语的学习不是很好,对学生有时也有一些不良的宣传和影响。学生是无辜的,但由于这些老师的一言或一行,直接契合了学生的厌学或抵触情绪,学生因此为自己的放弃汉语学习找到了一个可以依赖的理由。

篇6: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

内容摘要: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为我国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在藏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加强了藏区、佛教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藏族地区的统治与管理,也有利于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宗教文化的保护,对藏族地区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藏族地区 土司制度 佛教 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

2002年,根据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上映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其社会反响不言而喻。该小说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亦可见其文学价值之大。《尘埃落定》通过对康巴藏区麦其土司家族两代人人生经历的描写,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为我们揭开了土司制度下藏民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土司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必然。也是从看过该剧后,我便对土司制度,特别是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土司制度及藏区概括

1、“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政治上巩固其统治,经济上让原来的生产方式维持下去,满足于征收纳贡。因此它是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压迫少数民族的制度。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开始于唐代的“羁縻制度”,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结束于20世纪50年代,长达一千多年。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产生仇恨和战争。

藏族地区,简称藏区,意为藏族生活居住的地区。我国的藏区按照地形和地域特色主要分为卫藏地区、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三个主要的藏族文化区。藏族地区占有我国版图的西南大部及西北一部,是我国除汉族文化区外最大的少数民族文化区。藏区较好的保存了藏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为深入研究藏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二、藏族地区土司制度概括

土司制度在产生之初并不是就是为解决藏族问题而设立的,而是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而设立的。在藏族地区比较普遍而有力的政治制度是僧官制度,即通过佛教首领或者僧侣来统治人民的制度。之所以僧官制度普遍而有力,则是因为在藏区,可以说是全民信教,而且对于僧侣具有较高的崇敬感和信任感,同时由于僧侣以研习佛法为主,以此僧官制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施行性。虽然说土司制度在藏区也有所施行,但是施行的力度和广度是不尽相同的。在卫藏地区,由于佛教各派别的大型寺院多汇聚于此,佛教对民众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该地区的土司数量明显少于另外两个藏区。在康巴藏区和安多藏区,由于离汉族文化区较近,深受汉族政治文化的影响,距离统治中心也要比卫藏地区近,同时有不少其他少数民族与之杂居,因此在这两个藏区的土司制度就比较发达,拥有众多的土司。这两个藏区土司的政治性色彩也比较浓厚,佛教对于政治的影响力也较弱,但是土司与佛教、中央政府之间还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藏族土司的职权

土司制度是中央政府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与地方政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因此,土司拥有一些汉族地区流官所不具有的特殊职权。作为土司制度的一部分,藏族土司的职权与其他少数民族土司的职权大致相同。

在明代时,土司是该区域内的最高管理者,在中央政府的官位称谓为土百户长、土百户、土知府等,土司人选一般为当地的大族,由中央政府或各地州府的册封文书或信物,并每年领受朝廷俸禄。藏区土司实行世袭制,一般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与中央政权皇室贵族传承方式相似,这是它与其他政治制度最明显的差异。土司拥有自己的官吏体质,一般以管家协助自己管理各种事物,另外拥有大量更低级别的管理人员管理更小的行政单位。藏区地区的文明程度较低,存在大量的农奴,藏族土司就相当于该地区的“土皇帝”,享有其管理区域内的生杀大权。同时,其还享有该区域的财政税收、军事等特权,各土司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战时可随朝廷出征,以此获取封赏或升迁。

2、藏区土司与寺院的关系

藏族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虽然各教派的教义不同,但是佛教在藏民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作为藏民的一部分,藏族土司也多是虔诚的佛教徒。藏族地区散落着数以千计的佛寺,僧侣人数众多,宗教生活是藏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虽然土司在该地区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但是人民的思想却是由僧侣和佛教统治的,也包括土司本人。因此,土司对于其管理地区的寺院多给予优待,不仅为寺院捐赠大量的粮食和钱财,还为僧侣提供安全保护,以此来换取僧侣对于其统治的支持。藏区的土司与寺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少有的。

3、藏区土司与僧官

僧官与土司都是藏族地区管理人员,两者共同组成了藏族地区政治统治的主体。不同的是僧官为寺院管理,土司为家族管理。僧官除具有与土司相同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外,还在思想信仰上管理着当地人民,这是土司所无法触及的。但是土司制度较僧官制度更具先进性,其更接近于封建制度统治形式,更有利于加强藏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促进藏区的开发和管理。

4、藏区土司与中央政府

土司制度作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藏族土司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在地方享有军事特权,常常彼此征伐,然而中央政府紧紧依据当地习俗给予物质上的处罚,可见中央政府对于藏族土司管理的乏力。但是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藏族土司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各藏族土司都委身与中央政府,接受其统治,并以此为自身寻求更多的利益。地方土司在历史上曾尾大不掉,中央政府也曾因此进行过“改土归流”,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改土归流”的地区大多为靠近汉族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藏区的“改土归流”是很少的,可见藏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四、对藏区土司制度的评价

对国家而言,在藏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具有一定的无耐性和进步性。在藏区的一部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能够限制僧侣日益增强的势力,保证国家的统一。同时,土司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是对藏族社会的以此重要改造,将较为先进的土司制度引入藏区,有利于加快藏族的封建化进程,从而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其统治。此外,中央政府将军政大权下放给土司,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司来巩固边防,防范外族势力入侵。同时,土司制度其实是一种“以夷制夷”的方针,能够消弱

藏族人民的反抗意识,有利于藏区的社会稳定,从而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

对藏区而言,土司制度的实行促进了藏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总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了藏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然而各土司手握兵权,常常为一己私利而大动干戈,造成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给藏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土司在其辖区内作威作福,给下层农民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综上所述,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为我国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在藏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加强了藏区、佛教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藏族地区的统治与管理,也有利于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宗教文化的保护,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其对藏族地区的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书目:

1、龚荫 《中国土司制度》

2、贾宵锋 《藏区土司制度研究》

篇7:藏族地区汉语教育

口语交际

培养

本人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汉语教学,学生全部来自藏族农牧区,不仅汉语基础差,而且大部分学生表达汉语都很困难,这就给汉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经多年实践,如何培养藏族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就成了我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在藏族农村地区,日常生活中使用藏语是为了实现某种具体的意图,如:聊天、购物等等,而在实际教学中的汉语口语交际所负担的人物很复杂,一般而言,学生通过汉语口语交际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教师通过课堂汉语口语交际来完成每节课的知识传授任务;通过课堂口语交际,是学生满足自己所追求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藏族地区的农村孩子,每位学生都与很强的藏语交际能力,一旦进入汉语教学后,学生很强的藏语语感,阻碍了教学中汉语口语交际的正常沟通。如在每次的词语教学上,我向学

生用汉语口语解释词语的意义,我越解释,学生越糊涂,最后,我只好用藏语来讲解和沟通。这样一来,真不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是给学生教藏语还是教汉语。这样长时间的运用藏语来上汉语课,只能加强学生的藏语语感,却渐渐萎缩了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给汉语教学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尽管在藏族地区,藏语有着不容置疑的现实针对性,但并不是可以把日常藏语原封不动地搬到汉语课堂中去,如要让藏语进入汉语教学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定,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藏族地区教学汉语时,学生的日常藏语进入汉语课堂时不可避免的,这需要我们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减少藏语的使用,选择具有教学意义的藏语内容进入课堂的同时,应当

尽量为学生创造以汉语为主的语言环境。

如何创造语言环境呢?在藏族地区,农牧民学生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农牧区,环境很闭塞,以藏语和地方方言为互相沟通的最主要语言,根本没有汉语口语的环境。这就成为西藏地区城镇和农牧区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起跑线就不一样,久而久之拉开了汉语教学质量的相差。农牧民学生只有上了学,才开始接触汉语,那么对于他们而言,学校就成为接受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学校担起这个任务,教师应当承担培养农牧民藏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责任。特别是藏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在学校努力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的同时,注重课堂汉语口语环境的创造,积极投身到整个校园的汉语口语交际环境中去,配

合学校为农牧民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

为了这种使命,我身为一名在藏族农牧区小学的汉语教师,为提高藏区小学的汉语教学质量,从多年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想提高农牧区汉语教学质量,务必要培养藏族小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一、在藏族地区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藏区的社会可以说成是跨越式发展,随着各民族间交流的不断增多,汉语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因此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只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藏族小学汉语教学质量,学校就成为培养藏族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境,同时也能为学生进行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藏族农牧区进行汉语教学,汉语口语交际一定要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如何培养藏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藏族区藏族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每个藏族学生自从小学语起,就开始学习藏语口语交际了,但是他们没有汉语口语的环境,入学前可以说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用汉语会话的能力。那么,当代藏族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如何呢?通过这几年的小学教学,通过与众多师生的接触,了解到农牧区藏族学生在口语交际上存在很多

缺陷。

分析农牧区藏族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障碍,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会说。所谓不会说,是指学生说话经常出现根本说不口的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情况多出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汉语基差,思维较慢,汉语口语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那语口语能力的发展。通常他们表现为不愿意与人说话。

2、不敢说。虽然这类藏族学生的外在表现与“不知该怎么说”的学生有些相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会说,但因为害怕说汉语而紧张的心理或因为保守的心理而不善于表达自己。

3.、说不好,乱说。这类学生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但由于汉语语感较差,说话抓不住重点,回答课堂提问东拉西扯,漫无边际。

4、紧张心理。随着年龄增长,藏族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紧张、拘束的情绪,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因而常常沉默是金。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口语交际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目的是要让他们在会说、敢说的基础上逐步向着规范、准确、有条理和有一定的汉语语感等较高层次迈进,努力为藏族学生创造培养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藏族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学校活动是培养藏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定数量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采取哪种活动方式,进入汉语口语交际之前,应让学生明确了解活动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充分体现活动的效率意识。目标定好之后,便是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这是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还是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访问能力的训练,并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处理。这是学生最受益的过程。正是有了操作性、实际性的目标,有了过程的指导,才有在课堂上交流时,学生有条理、有内容的精彩描述。我想定好交际目标,将单纯的口语交际向综合性学习发展,是一条好的途径,只有坚持向综合性学习方向努力,定好目标,指导操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比如:周一、周五的升降旗活动,以及其它如庆“六一”活动等我们都让学生轮流去主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也由学生拿着稿子去讲,学生从照书读,到背,到演讲,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再如:学校组织朗读比赛、小报比赛,让学生去当评委,在评选中不但要打分,而且要说理由,这其实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另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内安排同学的对话,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活动场合必须用汉语口语进行交流。利用每天中午的红领巾广播时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

力。

2、汉语课堂教学是实施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汉语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始终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藏族农牧民地区小学汉语教学质量。

(一)、提高汉语基础知识。提高汉语基础知识这一问题是对藏族农牧区小学而言,是个特殊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凭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只要某个藏族学生的汉语基础差,他的汉语口语表达就很困难。只有把藏族学生的汉语基础得到提高,才谈得上培养藏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打好基础,应从学生的读写能力开始,因而每节课的生字、词语、句子为重点,特别注意与日常生活有联系的字词句的学习。其次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字词句编故事,或讲述自己听过的一条新闻。最后,要在课堂教学之中充分的利用好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如:对藏区使用的汉语教材中每一章都有汉语对话课,让学生经常性地练习对话,利用好每章的基础知识训练中的听力训练,还利用好很多剧本和歌词为主课的练习。

(二)创设好课前情境。首先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从藏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汉语兴趣很差是认为学不来,只要教师多给学生提供些直观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汉语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只要很好地激发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对学

生进行个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认识学生感受汉语言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好的情境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不仅锻炼了汉语口语的表达,更起到深层次的教育作用。

(三)利用好生活化的情境。语文课堂源于生活又反映了生活。当有些话题的内容与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时,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和感受,便会无话可说。这时,可以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在课堂上直接呈现或者再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类似教材内容的某一件事或某一现象,让学生直接面对。或走出课堂,直接介入生活,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例如教学课题:怎样转告。一个星期一早晨,升旗仪式中刘主任正在国旗下讲话,我故意走开了,学生听得很仔细,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没正式上课之前,我先发问:“刚才刘主任在国旗下讲话都说了什么?我刚才走开了,谁能告诉老师呢?”“我```````”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我心中很高兴,兴致盎然的开了课:“其实,刚才同学们把刘主任的话转告给了李老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转告》。” 案例中,学生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兴致很高,说明在没有约束的

情况下学生是很乐于进行口语交际的。严肃的课堂,教师刻板的介绍,只能使学生流于表面机械的记忆。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同学们的跳出课堂,他们敢于说,想说,就像下课是同学们之间的聊天,进入了自然交谈的口语交际之中。所以,我也得出这样的结论:

(1)成功的情境创设能极大的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情境中的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把教学内容渗透其中。(3)情境的创设要充分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跳出”课堂,进入情境。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心理学家认为:越是新异的、直观形象的、灵活多样的刺激物或手段,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多媒体教学手段介入课堂教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恰当地把握小学生特别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操作、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创设出一个个“最佳心理状态”引人入胜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教学《春天在哪里》时,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再现清澈的河水,抽芽的柳枝,嫩绿的小草,鲜艳的花朵,把学生引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百鸟争鸣”的春天美景中,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引发交流的兴趣,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学会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时机可在得到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受阻时;可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思路时。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有:引导学生讨论围绕中心讨论,了解讨论的目的,理解讨论的题意;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发言的内容,理解别人发言的意思;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据,条理清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技能,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挖掘。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工具实验曹冲称象的过程,我及时肯定他们的做法,并勉励他们进一步创造出更科学的称象办法。在讨论中,有的主张用沙代替石头,认为这样会更加精确;有的主张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可以移动,可减少搬运环节。当这些想法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时,这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对语文学习更加有信心了。

(六)教师评价。首先定优秀,感受成功。口语交际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其次鼓励落后,树立信心。在交际中常有些同学沉默不语,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我

常讲些科学家、伟人大器晚成的故事,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最后要保护学生个性话发言。在一节公开课中,教师问到:“如果你的爸爸也在祖国守卫边疆,你会对他说什么?”“我会说,爸爸你安心保卫国家,我会好好学习,将来也像你一样报效祖国。”孩子们的“豪言壮语”让教师听了点头赞许。这时,一个孩子怯怯的说:“爸爸你回来吧,我很孤独。”面对这一发言教师有些愕然,什么也没说就让他做下了。目前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语言也变的贫乏,我们教师应多样化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样才能保护孩子的童真。

(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初步的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的不足,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富有创意的语言,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极富动态性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日常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试验场。教师要充分

利用生活中的题材,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进行口语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快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地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2、活动之后话活动。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 艺术节”活动、“六一”游园活动、班队活动等。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如果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3、利用学校的其它载体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我校实行了“我为大家服好务”要求每个学生为全班学生服务一天。班主任老师服务的学生每天上课之前首先发表演说:我怎样为大家服好务。放学再说说:我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大家服务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再如:我们学校每周都要在每班评选“校园卫士”我们各班就在每周五的下午召集全班学生进行评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很多。关键是如何引导。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途径也有很多,但这些途径应该是一个整体,而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文教学的问题。正如新课程标准解读所言:第一、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第二、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当然,以上仅就常见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应该还有很多。不过,无论运用何种途径,关键还是看是不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只能望语兴叹了。

参考文献:

篇8:藏族地区汉语教育

一、西部藏区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的几个问题

西部藏族地区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多是“一根粉笔, 一块黑板, 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 甚至很多

*本文系2 0 0 7年度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 (甘教信办【2 0 0 7】1号) :甘南藏族地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体系及资源建设的研究。牧区的孩子在马背、牛背上读书。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 国家期望通过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发展, 让藏族地区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 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协调发展。国家投入巨资, 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成的农村远程教育系统, 其应用状况并不乐观, 设备闲置、使用率极低已经成为西部藏族地区农远工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在笔者的调研中,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基础条件太差, 基础设施配置不均, 难以有效利用

在甘肃、青海的藏族地区, 我们看到大多数学校都配置了远程教育设备, 但远程教育资源一般是在晚上下载, 可一些乡里往往到了晚上就停电, 因此无法正常下载教学资源, 甚至有的学校交不起电费, 用不起设备, 只好让设备闲置。同时, 远程教育设备中卫星接收装置的要求很高, 必须定位精确, 但由于气候原因, 农牧区很多地方风很大, 一些学校的设备被风吹了之后就接收不到信号, 而学校又没有熟练的技术人员, 经过培训的老师也仅仅是一知半解, 不会调试, 也造成了部分设备的闲置不用。

2. 师资匮乏, 教师培训效果不理想

目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教师的培训主要采用的是以省级培训为重点, 一般省级培训时间安排在20天左右, 培训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基本操作、软件使用和卫星IP接受与管理为主。由于农牧区老师的水平有限, 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 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掌握计算机、卫星设备的安装、调试, 又要学习很多软件的操作, 因此很难真正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在调研中很多老师都认为:各个教学点都配了远程教育设备, 但会使用的老师并不多。省里对计算机老师的培训时间太短, 省一级的培训才一个月, 老师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 刚刚有点感觉就回来了, 也是一知半解。根据省里的要求, 县里还要给组织二次培训, 可是教育局没有这些设备, 没有人懂, 很难落实培训。

3. 教学资源内容与藏族地区教材大相径庭, 语言不通

目前国内远程教育教学软件主要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并用汉语教学, 而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藏区在日常授课中使用的是五省区编制的藏文版教材, 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 很难听懂。青海省甘德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录林认为:教学内容不同, 语言不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学校地面接收设备的闲置。青海达日县窝塞乡寄宿制藏文小学校长俄保也认为:远程教育讲得确实好, 可孩子们听不懂, 老师们也是勉强听一些。学校有时组织孩子们听听语文课, 也只是给他们灌灌普通话的耳音, 同时让老师们看看别人的教学方法。笔者了解到青海的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都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中小学都基本上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 但谈起设备的使用状况, 学校的老师们都说:“主要是懂汉语的老师看看, 因为教学内容差距比较大, 只能借鉴一下他们教学方式。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中设备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然而, 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应用, 用不起来就等于没有建。如果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历尽艰辛配备起来的设备设施被束之高阁, 将是最大的浪费。但当前的应用状况并不乐观, 要彻底改变藏区的应用现状,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就要根据藏区的实际情况, 需要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学校教师等共同努力, 为藏区远程教育的应用提供便利的环境条件和探索出适宜藏族学校教学的应用模式。

二、改善西部藏区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的策略

1. 多措施多渠道的开发藏语教学资源

藏族地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的建设和配备是前提, 如果资源问题解决不好, 远程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如果没有优质的民族资源或缺乏资源, 远程教育就成了有路无车, 有车无货, 有货无精品的状况, 远程教育在藏族地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目前在青海、甘肃藏区学校主要自编的藏文教材为主, 授课教师以藏语为主, 而远程教育工程为学校配备的教育资源都是汉语。我们调研中, 很多学校负责人和教师都认为远程教育工程是好事, 大家也很喜欢用, 提供的资源丰富、精致, 但都是以汉语为主, 无法在日常教学中使用, 只好束之高阁, 如果能够配发本民族语言的资源, 大家都希望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因此藏族教育资源的缺失已经成为藏区学校远程教育设备闲置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力建设和配备藏族教学资源刻不容缓。

(1) 加强翻译工作, 对汉语精品资源组织队伍翻译

要为藏区学校建设大量的藏文资源, 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翻译现有的汉语教学资源, 对各类教学资源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例如:对视频教学片我们可以采用音译方式, 即给教学片重新配音为藏语, 这种方式简便、快捷, 不需要重新组织教学来录制, 难度在于对教师和学生的声音都需要找人来配音。更简捷的方式就是对汉语教学片根据汉语直接翻译藏文字幕, 就如我们看国外原版电影, 只有中文字幕。我们可以同时采用音译和藏文字幕, 如同我们看国外的译制片。对于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 相应的翻译工作量巨大, 相当于对其中的音视频素材首先进行音译和藏化, 其次在藏文平台上进行整合。鉴于译制教学片工作量相对较小, 教学效果直观, 能直接为藏区学校带去先进教学理念、方法、模式, 便于藏区教师学习和模仿, 因此可以先从大量的音视频教学资源的翻译开始建设藏族教学资源。

(2) 组织力量, 针对藏语教材开发配套资源

在翻译现有汉语资源的基础上, 开发藏语教材配套的资源才是推动教学应用的根本。开发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可以从多种渠道开展: (1) 相关行政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政策, 组织专家集体开发藏数、藏语文、藏美术、藏物理、藏生物等各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特别是生物、化学、物理等需要实验的课程, 开发逼真的虚拟课件, 解决藏区多数学校没有实验设备的问题; (2) 选择一批藏语言中各学科教学效果优异的教师, 在专家的指导下,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针对性的开发课堂教学课件,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然后对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现场录制, 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后期编辑, 开发出系列和教材配套的藏语电视教材; (3) 开发人员和藏区中小学的学科教师密切交流, 了解他们的需求, 针对一线教师在藏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开发配套的小模块课件, 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 从乡土教材中筛选教学资源, 创建民族教育资源超市

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地收集和开发乡土资源, 突出特色, 建立牧区民族资源超市, 可以很好的满足牧区藏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从而促进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组织力量收集藏区各省、自治州、县现有的文化资源, 诸如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民革、舞蹈、建筑等, 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整合为信息化资源。可以有组织地开发牧区养殖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药材种植技术、编织技术等牧区藏民感兴趣的课件, 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来学习, 为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2. 改进培训方式, 提高藏区教师双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贫困地区往往是最需要远程教育的地区, 也往往是计算机师资最缺乏的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 不能浅尝辄止, 更不能走形式, 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培训原则,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 要对藏区学校教师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 更要教会教师如何应用三种模式去上课。特别是在藏区中小学, 更要加强藏语教师藏语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使培训重心落实到双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上。

由于藏区教师已有的双语信息技术能力较低, 培训中要尽量使用案例教学法, 开发藏语教学示范课, 通过案例是教师了解远程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方便。同时, 可以将培训内容制作成藏汉双语教学课件, 存放在指定位置, 当教师在培训中遇到困难时, 可以方便的进行查找, 这样可以很好的照顾教师已有水平的差异性, 同时也便于教师在业余时间的自主学习。

3. 转变教师观念, 促进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藏区中小学“农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率低与藏区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 与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低和环境限制而排斥信息化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决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教师培训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特别要加强藏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资源的应用策略、教学设计、课程整合等内容的培训, 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藏区中小学的应用层次, 使藏区中小学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1]

在藏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双语资源不够丰富的前提下, 为了尽快推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当务之急是加快教学光盘的普及。三种模式中, 通过电视机、DVD播放机播放优质教学光盘是最为简捷、最容易覆盖到大多数学生的手段, 而且成本低廉、维护简便、易于操作。因此可以先开发大量的双语教学光盘资源, 将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在藏区学校的教学班中迅速普及。

4. 开展藏民农牧技术培训与党员教育, 为牧区经济服务

以项目学校为信息中心的“农远教”服务涉及校内校外, 即为藏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和为“新农村”建设、党员教育服务。受藏区经济发展、人文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面向校外的服务活动基本没有开展。农、林、牧等与“三农”息息相关的部门应该积极与各个项目学校建立合作关系, 利用“农远教”的设备、网络资源, 利用家长会, 双休日等时间开展农牧科技知识普及活动, 进行农牧技能培训, 宣传医疗卫生常识, 向藏区人民宣讲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等。同时, 与各村党支部联系开展党员教育、党员学习。积极推动“农远教”为“三农”服务, 对项目学校采取财政补贴、鼓励、政策扶持等方式, 重视“农远教”综合效益的开发, 为藏区的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5. 筹措资金, 建用结合, 保证藏区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设备维护运行经费是整个远程教育工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西部藏区经济发展落后, 教育基础非常薄弱, 无论是当地政府、企业还是牧民都没有能力承担过多的教育投入费用。国家在对西部藏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加大投入的基础上, 应统筹考虑维护、运营、管理、维修等持续性投入的经费, 给予藏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常规性经费支持, 让远程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 针对一些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殊气候, 对设备进行改进, 以保障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远程教育无论是“建”还是“用”, 经费的保障致关重要。要确保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要建立起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社会捐赠、单位自筹、政策性收费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机制。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 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设备配置经费;要不断拓宽学费筹措渠道, 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要以市场运作方式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走良性发展道路。[2]

总之, 国家投入巨资在西部藏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建成远程教育系统, 要真正全面推广应用, 其任务艰巨, 道路漫长。特别是当前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大量闲置已经造成国家巨大的浪费, 与当初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目的大相径庭。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 我们更要坚持深入到藏区学校, 针对各学校实际出现的问题, 量身定做远程教育应用的方案, 在藏语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堂教学应用等方面多开展切实可行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 2005, 8

上一篇:国外关于民族教育下一篇:简洁的治愈系晚安朋友圈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