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四级培训的讲座范文

2024-05-27

英语四级培训的讲座范文(精选7篇)

篇1:英语四级培训的讲座范文

环城小学消防知识培训讲稿

内容提纲:

1、消防安全常识

2、火灾的预防与扑救

3、校园内如何预防火灾

4、灭火器的使用

5、消防标志的识别 第一部分:消防安全常识

(一)火灾及其危害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所谓燃烧则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有时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三个条件俱在,但由于它们没有相互结合,互相作用,燃烧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切断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火都会息灭。2010年11月7日,吉林商厦火灾造成重大财产和人员生命损失,其教训是极其深刻而惨痛的。同志们必须充分认识火灾及其危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火灾的发展规律

实践证明,多数火灾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为大火的。火灾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初起、成长、猛烈、衰退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造成火灾危害的关键。

(1)火灾初起阶段。一般固体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火源面积不大,火焰不高,烟和气体的流速不快,辐射热不强,火势向周围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这段时间的长短,随建筑物结构及空间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少量的人力和简单的灭火工具就可以将火扑灭。

(2)火灾成长阶段。如果初起阶段的火未被发现或扑灭,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强度增大,温度逐渐上升,燃烧区内逐步被烟气所充满,周围的可燃物迅速被加热,此时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会在一瞬间形成一团大的火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力和消防器材装备,才能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

(3)火灾猛烈阶段。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速度不断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燃烧温度急剧上升,持续温度达600度至800度,辐射热最强,气体对流达到最高速度,燃烧物质的放热量和燃烧产物达到最高数值,此时建筑材料和结构受到破坏,发生变形或倒塌。这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高低,取决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组织较多的灭火力量和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控制火势,扑灭大火。

(4)火灾衰退阶段。猛烈燃烧过后,火势衰退,室内温度下降,烟雾消散,火灾渐渐平息。

2、校园常见的火灾类型

校园火灾从发生的原因上可分为生活火灾、电器火灾、自然火灾、人为纵火等类型。

(1)生活火灾。生活用火一般是指人们的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照明用火、吸烟、烧荒、燃放烟花爆竹等,由生活用火造成的火灾称为生活火灾。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炊事、取暖用火的能源选择日益广泛,有燃气、烧煤、烧油、烧柴、用电等多种形式。学生生活用火造成火灾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在室内违章乱设燃气、燃油、电器火源;火源位置接近可燃物;乱拉电源线路,电线穿梭于可燃物中间;违反规定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大功率照明设备;乱扔烟头,躺在床上吸烟;在室内燃放烟花爆竹;玩火等。

(2)电气火灾。目前学校拥有大量的电器设备,大到电视机、电脑、录音机,小到电灯、电铃、充电器,还有违章购置的电热炉、电热毯、电饭煲等电热器具。由于各办公室电源插座较少,少数人违章乱拉电源线路,不合规范程序的安装操作,致使电源短路、断路、接点接触电阻过大、负荷增大等引起电气火灾的隐患因素多。个别人购置的电器设备如果是不合格产品,也是致灾因素。尤其是电热器的大量使用,引发火灾的危险性最大。(3)自然现象火灾。自然现象火灾不常见,这类火灾基本有两种:一是雷电;一是物质的自燃。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大气层运动产生高压静电再放电,放电电压有时达到几万伏,释放能量巨大。当作用于地球表面时,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它产生的电弧可成为引起火灾的直接火源,摧毁建筑物或窜入其他设备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火灾。预防雷电火灾就必须合理安排避雷设施。自燃是物质自行燃烧的现象。如黄磷、锌粉、铝粉等燃点底的一类物质在自然环境下就可燃烧;钾、钠等碱金属遇水即剧烈燃烧;不干燥的柴草、煤泥、沾油的化纤、棉纱等大量堆积,经生物作用或氧化作用积聚大量热量,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发生火灾。所以对自燃物品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手段加强日常管理。

(4)人为纵火。纵火都带有目的,一般多发生在晚间夜深人静之时,有较大的危害性。有旨在毁灭证据,逃避罪责或破坏经济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刑事犯罪分子纵火,还有旨在烧毁他人财产或危害他人生命的私仇纵火等。这类纵火都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另外,还有精神病人纵火,是由于病人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而产生的,所以,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监护职责。

3、火灾危害的表现形式

无情的大火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吞噬了无数的社会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加上各种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开发和应用,用火、用电、用气范围日益扩大,潜在的火灾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火灾已成为各种灾害中发生频繁且毁灭性较大的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危及人的生命。生命是美好的,它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倘若为国捐躯,则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死得其所,倘若葬身火海,则只能是无谓的牺牲,死不瞑目。据公安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2。7万起,死亡1076人,伤580人,平均每天死亡近3人,伤1.3人。如果死者能死而复生,他们一定会加倍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视消防安全,也一定会对不重视消防工作的人们进行强烈的谴责。

(2)造成财产损失。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无情的大火烧掉了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留下的是不尽的思索。建国以来,在我国1000余所全日制学校中,从未发生过火灾的难以找到,有的学校整座教学楼、实验楼、食堂被烧毁,至于在同学们宿舍里所发生的小型火灾,则每年可达数千起之多,造成同学们大量财物被毁。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学校里的火灾比盗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高出十几倍。

(3)影响正常秩序。火灾不仅给人身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二)学校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学校发生火灾,客观上存在着学生人数多,居住密度高,教学及实验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有些房屋建筑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老化等原故;主观上则是由于部分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学校管理规定及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而造成的。纵观火灾事故的教训,无一不是“人为”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在:

1、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少数学生认为火灾离自己很远,可能不会在自己身边发生,心存侥幸。在面对学校举行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时,认为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面对一些火灾案例和图片展时,只是觉得很凄惨,却没有从思想深处引起重视,因而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得满不在乎。有的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就成,其它的可以无所顾忌;有的认为消防工作是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

2、违反学校管理制度

(1)违章使用电器。为图方便或省事,有些人经常违规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等大功率电器,导致电线超载引起火灾。

(2)私自乱接电源。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各种用电器具的逐步普及,有的人便私拉乱接电线,增加了线路负荷,加上使用的大多是低负荷的软电线,长期超负荷运行后出现绝缘老化,极易导致火灾发生。(3)胡乱丢弃烟头。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许多人对其“威力”认识不足,乱扔烟头,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4)肆意焚烧杂物。使用明火,最易发生火灾,因为明火实际上是正在发生的燃烧现象,一旦其失去控制马上便会转化为火灾。道理虽然简单明了,但有的人却常常不以为然,随意在室内焚烧废弃物,最终不仅自食苦果,还殃及他人。

(5)擅自使用炉具。学校办公室是老师们工作的地方,但有的人图方便常在办公室内煮方便面,此种作法,无一不给校园安全造成隐患,对全校师生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

(6)随意燃点蚊香。蚊香具有很强的阴燃能力,点燃后没有火焰,但能长时间持续燃烧,中心温度可高达700℃,超过了多数可然物的燃点,一旦接触到可燃物就会引起燃烧,甚至扩大成火灾。

(三)消防基本知识贫乏

(1)不了解电气基本知识。许多人对基本的电气知识不了解,往往由于无知而造成火灾,诸如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电热炉距离易燃物太近、充电器长时间充电等都可埋下火灾隐患。

(2)不懂得灭火基本常识。前面讲述了火灾的三个关键阶段,其中初期火灾是最易扑救的,但部分人由于平时不注意对消防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发现火险火情后,不知如何处理,失去了最好的灭火时机,以致火势发展蔓延成灾。• 何为消防安全“四人能力”和“三懂三会”? •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是指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三懂:懂火灾的危害性

懂火灾的扑救方法

懂预防火灾的措施

三会:会报警

会使用灭火器

会逃生自救 第二部分 火灾的预防与扑救 

(一)火灾预防的主要措施 

(二)火灾扑救的主要方法 

(三)火灾扑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火灾是残酷的,但它又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落到实处,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火灾扑救知识的学习,就能够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地予以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火灾预防的主要措施

1、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只有提高了防火安全意识,才会时刻留意身边的火患,控制一切火源;才会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才会主动学习消防知识,掌握防范措施,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2、遵守学校防火制度

为了保障师生的安全,各个学校都制定了有关防火安全的管理规定,诸如不得私拉乱接电源,不得未经批准随意增加用电设备,禁止使用“电炉”、“电热毯”;禁止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在宿舍使用蜡烛等。绝大多数师生均能规范遵守,但也有极少数人因为缺乏认识,常常违规而行, 导致火灾发生。根据北京市消防局统计,1999年,北京发生在校园里的火灾共70起,其中,由电器引起的有27起;2000年,77起火灾中有28起是由电器引起;2001年,63起火灾中由电器引起的有24起。而上述电器火灾中,因违规造成的占95%。为此,大家要从中吸取教训,严守校纪。

3、加强消防法规学习

火灾防范管理要依法进行,这是因火的破坏性所决定的。为有效控制火灾的发生,我国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强制性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及一百一十五条,对防火及过失引起火灾的法律责任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故意纵火最高刑罚是死刑。

(二)火灾扑救的主要方法

1、迅速拨打报警电话

救火必须分秒必争,发生了火警,在扑救的同时,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在拨打火警电话时要沉着冷静,讲清火灾的单位、地点及自己所用的电话号码,并尽可能讲清楚着火对象、类型和范围以便消防队“对症下药”。同时派人在校门口和必经的交叉路等候,为消防车迅速到达火场赢得时间,减少火灾损失,与此同时,应迅速报告学校有关部门,以便及时组织人员扑救。

2、及时扑救初起火灾

灭火的方法有: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等。及时、正确运用各种方法扑灭初起火灾,是减少火灾损失,杜绝火场致人死亡的最重要一环。

(1)隔绝空气灭火法。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因缺氧而熄灭。如点燃的蜡烛烧燃了课桌上的纸张、书本等时,不能挥舞拍打,用一条湿润的毛巾覆盖在上面,火就能熄灭;食堂炒菜时,油锅内的油起火,盖上锅盖,就可使火熄灭;电器、煤气着火都可用毛毯、棉被覆盖灭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的也是这个道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覆盖在可燃物上隔绝空气,使火熄灭。对于赤磷、硫磺、电石、镁粉等化学易燃物的燃烧,常用干粉、干沙、干土灭火。

(2)冷却降温灭火法。用水、干冰等直接喷撒在燃烧物上,水、干冰气化吸收热量降温,且形成水气、二氧化碳隔绝空气,一般说来水是很好的灭火剂。但对于某些物品的失火则不能用水扑救,只能使用专门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如金属钠、钾、钙、碳化钙等遇水会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和热量,引起剧烈燃烧或爆炸。对于轻于水的油类等物质着火,用水扑救会扩大燃烧范围。高压电器设备未断电时,若用水扑救,可能引起导电。其他如纸制品仓库、精密仪器、高温生产装置失火都不宜用水扑救。储备有浓硫酸、浓硝酸等物品的仓库失火也不宜用水扑救。

(3)可燃物隔离灭火法。把燃烧火源与周围可燃物分离开来。如森林灭火,常常开辟隔离带,使火势不再蔓延而得以控制;把失火处附近的液化气罐和其他可燃物移开;或把不大不重的着火物移至空旷处等,都是有效的办法。

(三)火灾扑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一边报警,一边接应,一边组织人员扑救。

2、沉重冷静,听从指挥,积极配合遵守秩序。

3、控制火势,救人在先,尽量减少火灾损失。

4、相邻居室,切勿开门,防止浓烟烈火侵入。

5、呼吸慢浅,匍匐前行,呼吸近地新鲜空气。

6、谨慎上楼,屏住呼吸,避免浓烟上升窒息。

7、湿润毛巾,掩住口鼻,低头弯腰抓地慢行。

8、关紧房门,探头呼叫,等待紧急求援脱险。

第三部分 校园内如何预防火灾

一、学校发生火灾事故的觉原因

二、怎样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如何报警

四、火场逃生 

(一)逃生意识 

(二)逃生方向的选择 

(三)逃生技能及注意事项

(一)逃生意识

火灾,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在许多火灾现场中,有的人能火里逃生,而有的人却丧身火海或致残,这固然与火势大小、起火时间、起火地点、建筑物内是否有报警、排烟、灭火等设施,消防队扑救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但这也与受灾者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是否有逃生意识这根弦也有极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除突发性的爆炸、坍塌、爆燃等火灾事故外,在绝大多数火灾现场中,被困人员是可以逃生自救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就要逃生意识,注意积累自救知识,火灾发生时才可平安逃生。

1、在一般的建筑内最少都有两个出入口,所以在平时,我们应对居住的地方、工作的地方出入口有多少个,具体在什么位置,都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并熟悉周围的环境。

2、当你外出探亲访友、办事、购物、旅游等,身处在新的建筑内,对安全出口也要做到基本了解,如入住宾馆旅馆、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的安全,务必熟悉环境,留心安全出口以及楼梯方位等。特别是进住旅馆时,要看好门后的疏散示意图,选择好逃生的疏散通道和最佳的路线。

3、在火灾中切记别贪恋财物,而耽误了最佳逃生时间。

(二)逃生方向的选择

大火降临,大多数人都会惊慌失措,人们容易在人群的簇拥下向着经常使用的楼梯奔去,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堵塞了出口,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一方面是因为灾祸降临,人们挤在一起,以解除心理上的恐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所处环境不了解,对别处有无出口没把握。所以,在火场中逃生方向的选择亦至关重要。

一旦发生火灾,在火场中首先要选择的是尽快逃出火场。怎样能够迅速离开火场呢?首先选择的就是应往下层逃生,就是通过疏散楼梯往地面疏散,尽快离开着火的楼宇。如果往下层疏散的楼梯全部被大火封住,你就要尽快往上层逃生,通过疏散楼梯往上疏散到没有着火的楼层、天面或楼顶,等待消防队员或直升飞机的救援。如果往下层、上层或你所在的房间外面通道已被烟火封住,这时你应待在房内,切勿盲目打开房门往外冲,可用水浇湿床单、棉被、衣服等,堵住门缝,防止浓烟进入房内,等待消防队的救援。

(三)逃生技能及注意事项

火灾发生时,往往有人被困火场,情况危急,如被火围困在楼上,则更加危险。这时,被困人员要沉着冷静,采取一些正确的措施进行自救。

1、在逃生时,切勿一窝蜂往一个安全疏散出口逃生.这样极容易造成安全出口的拥挤和堵塞,有时甚至会出现人踩人造成伤亡的悲剧。所以,火灾时,应往人少的安全疏散出口逃生。

2、在逃生时,由于停电或在夜间发生的火灾等因素,由于光线不好,难以辨别方向,给逃生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时可以按照安装在墙上的发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进行疏散或用手摸着墙,慢慢往前探索。在利用楼梯疏散时要抓住扶手,因为人们奔跑起来会把你撞倒,如利用室外疏散楼梯,更应注意安全。

3、在逃生时,楼梯的烟火如果不大,可用床单等物浇湿披在身上冲下去,切不可怕烧伤犹豫不决,丧失良机.4、在穿过烟雾弥漫的走廊逃生时,就算烟雾不是很大也应极力避免站着跑,因为在1.5米以上的空气里,早已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有毒气体,以往的火灾都证明,所有葬身火海的人大部分是在被火烧之前已窒息死亡.所以,逃生过程中防止吸入烟尘非常重要.如果身边有防毒面具,则要充分利用,如果没有可用折叠几层的湿毛巾,捂严口鼻,冲出火海。

5、如果烟火封住楼梯通道,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天窗、阳台、水管等逃离火场。

6、如果出口被火封堵,可用浸湿的绳索系在窗棂或其它固定物上,顺绳慢慢下滑,选择没有火的方向逃生。如果没有绳索,可将窗帘、床单等撕成条做成绳子用。

7、当各种逃生之路均被切断时,应退回室内等待消防队救援。同时要并闭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进行呼吸,但是不能打碎玻璃,如果外面有烟进来,还要关上窗子。有条件的向门上浇水并用湿布等堵住门窗的空隙或其它孔洞,防止烟火渗入。同时向窗外扔些软物,告诉楼下人员,楼上有人被困。夜间则可向外打手电、点蜡烛、敲面盘等,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室内的门已被火烧到,应尽快打开洗手间内的淋雨,一方面可往室内补充氧气;另一方面可用水浇灭门上的明火。

8、当你被火围困,不跳楼会被烧死,非跳不可时。跳楼也要讲究方法,若楼层不高,可先往跳下的地方扔一些软的物品,如纸皮箱、棉被等,又或者往大树上跳,树上的枝叶可减慢人体的下坠力,减少伤亡。消防队到达现场后,铺设了逃生气垫,这时可往气垫上跳。

9、在火场中不能乘坐电梯。因为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热、火很容易涌入,在热的作用下会造成电梯失控或变形,烟与火的毒性或熏烤可危及人的生命,所以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消防电梯仅供消防队使用,但也并不是万无一失。

第四部分 灭火器的使用 

(一)灭火器的类型 

(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一)灭火器的类型

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它可以用于扑救初起火灾,控制蔓延。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物质的火灾,其结构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灭火器的种类较多,常用的主要有: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干粉从喷嘴内喷出,形成一股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质灭火。普通干粉又称BC干粉,用于扑救液体和气体火灾,对固体火灾则不适用。多用干粉又称ABC干粉,可用于扑救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2)干粉储压式灭火器(手提式)是以氮气为动力,将筒体内干粉压出。适宜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火灾。它能抑制燃烧的连锁反映而灭火。也适宜于扑灭液体、气体、电气火灾(干粉有5万伏以上的电绝缘性能)。有的还能扑救固体火灾。

干粉灭火器不能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

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有的是拉起拉环),再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

灭火时要接近火焰喷射;干粉喷射时间短,喷射前要选择好喷射目标,由于干粉容易飘散,不宜逆风喷射。

注意保养灭火器,要放在好取、干燥、通风处。每年要检查两次干粉是否结块,如有接块要及时更换;每年检查一次药剂重量,若少于规定的重量或看压力表如下掉气压,应及时充装。

2、二氧化碳灭火器

(1)二氧化碳灭火器都是以高压气瓶内储存的二氧化碳气体做为灭火剂进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痕迹,适宜于扑救贵重仪器设备,档案资料,计算机室内火灾,它不导电也适宜于扑救带电的低压电器设备和油类火灾,但不可用它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

使用时,鸭嘴式的先拔掉保险销,压下压把即可,手轮式的要先取掉铅封,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手轮,药剂即可喷出。注意手指不宜触及喇叭筒,以防冻伤。

二氧化碳灭火器射程较近,应接近着火点,在上风方向喷射。

对二氧化碳灭火器要定期检查,重量少于5%时,应及时充气和更换。

3、泡沫灭火器

(1)泡沫能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防止空气进入。它最适宜扑救液体火灾,不能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和电器火灾。

使用时先用手指堵住喷嘴将筒体上下颠倒两次,就有泡沫喷出。对于油类火灾,不能对着油面中心喷射,以防着火的油品贱出,顺着火缘根部的周围,向上侧喷射,逐渐覆盖油面,将火扑灭。使用时不可将筒底筒盖对着人体,以防万一发生危险。

(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1)右手握着压把,左手托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地取下灭火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除掉铅封;

(4)拨掉保险销;

(5)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握着压把;(6)在距火焰二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摆动,喷射干粉复盖整个燃烧区。

2、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可燃物火灾.(1)右手握着压把,左手托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地取下灭火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右手捂住喷嘴,左手执筒底边缘;

(4)把灭火器颠倒过来呈垂直状态,用劲上下晃动几下,然后放开喷嘴;

(5)右手抓筒耳,左手抓筒底边缘,把喷咀朝向燃烧区,站在离火源八米的地方喷射,并不断前进,兜围着火焰喷射,直至把火扑灭;

(6)灭火后,把灭火器卧放在地上,喷咀朝下。

3、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

(1)用右手握着压把;

(2)用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删除铅封;(4)拨掉保险销;

(5)站在离火源二米的地方,左手拿着抓筒,右手压下压把;

(6)对着火焰跟部喷射,并不断推前,直至把火焰扑灭。

4、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本灭火器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灭火效果好。

(1)把干粉车拉或推到现场;

(2)右手抓着喷粉枪,左手顺势展开喷粉胶管,直至平直,不能弯折或折圈;

(3)除掉铅封,拨出保险销;

(4)用手掌使劲按下供气阀门;

(5)左手把持喷粉枪管托,右手把持枪把用手指扳动喷粉开关,对准火粉喷射,不断靠前左右摆动喷粉枪,把干粉笼罩住燃烧区,直至把火扑灭为止。

消防知识培训讲稿

环城乡中心小学

2015年4月

篇2:英语四级培训的讲座范文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x法院一名法官关于侵权责任法的讲座,他用事实说话,每个论点都会举一两个案例,感觉很贴近生活,很生动易懂。其中对其中最感兴趣的是无过错采血造成感染也应承担责任的问题以及饲养动物侵权的问题。

法官讲违规采血当要承担责任,但在实践中,采血机构即使尽了最高的注意义务,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建立了严谨的检测方法和步骤,仍然不能完全杜绝输血引发感染问题。常见的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

法官说判读是否应当承担责任这需要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对法律作出合理解释。虽然无过错输血感染是一个不可预料的风险,但毕竟血液提供者对风险的控制力要强于患者,掌握分散风险的主动权,加大他们的责任,可以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加快社会文明步伐。

因输血发生感染,不论血液提供者和医疗机构有无过失,也不论是否进行过必要的检测,均应向患者承担责任,这其实就是无过错责任的适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涉及公共安全,一旦放宽无过错输血的责任,将造成不可想象的灾难。

例如,80年代美国盛行输血免责规则,导致1.6万名血友病患者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率22%。到90年代,死亡的血友病患者中,死亡的原因不是因为自身疾病,而是艾滋病,高达65%。对责任掌握过宽,司法实践掌握得过松,会导致供血机构没有动力去研究克服病毒检测手段局限,会阻碍控制病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还有一个问题是当动物饲养人与管理人分离时,谁是责任主体?法官提出应当由实际占有控制动物的管理人承担责任。笔者对此观点甚为同意。提高管理人,包括临时管理人的注意义务,更利于对动物的控制,也防止管理人以自己并非真正饲养人为由逃避责任,造成被侵权人的请求权形成权利真空。另外,可简化法律关系,利于诉讼效率。

在我国对于动物的管理其实已经很宽松了,法官向我们讲述了外国对动物严格的管理制度。如狗上户口,狗进学校,狗上责任保险,违规处罚严厉。美国有一案例,大狗把邻居咬死,因过失杀人罪判处狗主人四年监禁。对狗实施了安乐死。这样的规定在我们看来似乎很搞笑,但细想起来这样的法律规定恰恰能解决很多问题。我国一再对饲养者强调加强对动物的管理,但事实上没有产生预计的法律效果,归根到底还是法律不够严格,没有真正触犯到饲养人本身的利益,如果能像外国法一样,限制饲养人的人身方面的利益,那么效果应当会很明显。中国的法律可以加以借鉴。

篇3:英语四级培训的讲座范文

1 以实例剖析引入科普展品的概念, 增加学生们对科普展品的直观认知

大多数高校学生对科普展品都接触不多, 不是很熟悉, 单纯地讲解理论, 学生不易理解, 我从各学科领域挑选了有代表性的, 详细讲解, 这样从实例介绍入手, 浅显易懂, 可以增加学生对科普展品的直观认知。

日本大阪科技馆有一件展品:在一个透明的长圆筒里, 放了一个小球, 看上去筒中间有一个很明显的黑色“挡板”, 但观众左右倾斜长圆筒, 小球却可以穿过那黑色“挡板”。

学生们看见这个展品, 需要思考一下这个现象是什么科学道理, 大家都知道:通常光源发出的光, 它的振动面在各个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 这种光叫做自然光;只限于某一固定方向的, 叫做偏振光。偏振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 比如汽车的前窗玻璃和车灯的玻璃罩, 都装有偏振片, 而且规定它们的偏振化方向都沿同一方向并与水平面成45度角, 这样, 司机从前窗可以看到自已的车灯发出的光, 而减弱了对面车灯射来的光。立体电影, LCD液晶屏也都利用了偏振光原理。

如何展示偏振光这个知识点呢, 大阪科技馆这个展品利用了两块偏振片嵌入在透明长圆筒里, 接头处呈垂直角度, 偏振片只允许平行于偏振化方向的振动光通过, 同时吸收垂直于该方向振动的光。这样在接头处就形成了一个黑色的阴影, 使人误以为存在一块“挡板”。

利用这个例子, 可以引出科普展品创意设计的几个原则: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

2 涉及展示高新科技的展品, 注重介绍该领域的相关知识

高新科技是科普展示的一个重要内容, 涉及这类展品时, 我在介绍该主题知识的同时, 也注重介绍该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 再讲解该展品。学生们了解全面情况后, 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加深理解。

以“光纤通信”为例, 光纤的原理是利用光学上的全反射原理, 光纤的构造是由里面的纤芯和外面的包层组成, 外面的包层材料的折射率, 略低于纤芯的折射率, 这样激光信号在纤芯里面就会弯曲向前传播, 不会折射出去。

和光纤通信相关的微波通信, 它的的特点是频带宽、容量大、传输质量好、可远距离传输。微波也是直线传播, 因为地球曲面的影响以及空间传输的损耗, 微波通信采取“接力”的传输方式, 每隔50公里左右, 就需要设置一个中继站, 将电波放大转发而延伸。

和光纤通信相关的还有卫星通讯, 它的特点是通信容量大、距离远、覆盖面积广、组网灵活、性能稳定可靠。其原理是卫星通信天线接收到地球站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后, 首先把这个微弱的信号在通信转发器中进行放大, 变频和功率放大, 然后再转发给其他的地球站。

3 对于蕴涵重大历史事件的展品, 先介绍历史背景

科普不光是普及科学知识, 还要弘扬科学精神, 有些科普展品的背后, 蕴涵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这些历史事件中, 也闪烁着科技创新的光芒。

比如:科技馆里有很多展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展品, 这背后有一个激动人心的科技创新故事, 简略如下:

1947年美国科学家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 1955年, 他踌躇满志地来到硅谷, 招收了一批年轻的技术精英, 开始创业, 这些年轻人非常仰慕肖克莱, 可是肖克莱刚愎自用, 缺乏经营理念, 跟着肖克莱干了一年多, 什么也没有做出来, 1957年, 在诺伊斯的带领下, 摩尔等八位年轻人集体辞职, 在投资商的帮助下, 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八位年轻人于1959年发明了可商业化生产的集成电路, 投产以后, 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仙童公司也很快就发展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头企业。但因为种种原因, 八位年轻人又再次先后自行创业, 1967年诺伊斯和摩尔也脱离仙童, 自行投资成立了Inter公司, 主攻计算机CPU的研发, 先后推出了8008、8086、80286、80386……一直到现在的Inter酷睿家族系列CPU。

在当时的硅谷, 仙童是最富创新精神和最令人振奋的半导体公司, 1967年进入仙童供职的虞有澄博士曾回忆说:“进入仙童公司, 就等于跨进了硅谷半导体工业的大门。”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曾形象地比喻说:仙童公司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 你一吹它, 这种科技创新精神, 就像种子一样随风四处飘扬了。

晶体管、集成电路、CPU的发明, 都是电子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创意这些展品时, 要把这种科技创新的科学精神包含进去。介绍完这段历史背景后, 再对比介绍上海科技馆里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和中国科技馆里请Intel公司设计的的展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展品, 学生们会有新的理解。

4 举一反三地讲解科普创意如何策划和实现

选定好主题后, 科普创意如何策划和实现?我把自己从事科普创意策划的经验, 简略地总结了几种办法:原始创新法、模仿创新法、需求创作法, 先简单介绍创意办法, 然后举例详解。

还是拿光纤通信来做例子, 光纤通信原理简略如下:在发送端首先把要传送的信息 (如声音) 变成电信号, 然后调制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上, 使光的强度随电信号的幅度 (频率) 变化而变化, 并通过光纤发送出去;在接收端, 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 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

介绍完原理后, 我们来考虑如何作科普创意策划。首先, 光纤的基本原理是全反射原理, 可以利用这个知识点做一个创意策划: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在装有水的木桶边上钻个孔, 水就从桶的小孔里呈抛物线状流了出来, 然后在桶里对着孔打一束灯光, 结果人们看到, 光线也跟着在水里弯曲, 呈抛物线状顺着水流弯曲传播, 不走直线了。

其次, 也可以设计成一个光纤做的星空图, 利用光纤传播光, 投射在星空图上, 让每一根光纤头模拟一颗星星, 为了符合科技馆展品的展示科学性, 可以把光源、光纤放在透明的有机玻璃装置里, 让观众看见光在光纤里弯曲向前传播;为了提高趣味性, 还可以让光源有多种颜色变换。

再次, 可以考虑展示光纤传输的全过程:采用摄像头摄入观众的图像信号, 经过调制后通过光纤传输, 解调后再输出到大屏幕上。为了符合科技馆展品的展示理念, 可以把光纤在传输的中间断开, 加上一个观众可以用手转动的有机玻璃小圆盘, 小圆盘半圆透明, 半圆不透明, 观众转到透明的部分时, 大屏幕上就出现观众的图像, 转到不透明的部分时, 信号传输就中断了, 观众图像也随之中断。

5 针对不同的高校, 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医学类高校中, 我侧重注意介绍人体科学类的科普展品, 这类展品在科技馆里为数不太多, 而且多以模型为主, 创意设计也不太尽善尽美。在建筑类高校中, 展示建筑类知识的科普展品更少, 现在的桥梁, 高层建筑, 大型场馆、地铁的建筑结构, 蕴涵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对此我采取介绍清楚全面情况后, 启发学生用科普的角度在本学科范围内思考, 利用本学科知识, 能提交出较好的参赛作品。

结语

首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已经圆满结束了, 事后从收到的参赛作品看, 有些参赛作品超出了科普的范畴, 所以培训时还应该加一条科普的定义:“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摘要:近年来, 国家对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注重全社会参与科普, 高等院校和在校大学生是科普的主力军, 本文旨在探析如何在高校开展科普创意培训讲座。

篇4:培训讲座拍摄投影的处理

先就这件事做个简单的介绍,这个会议的协拍方是云南的本地药企,主办方是卫生部医政司。而我与终端客户,也就是做摄像要求的人,中间还隔有三个人:摄像师—同行介绍人—会展公司—协拍方—承办方。协拍方其实事前也不清楚主办方的要求和意图,只是临会议开始前把承办方叫到摄像师前交待了一下,说是全程只拍投影上的内容。这个会议我也冒了一个险:第一次让徒弟掌机。

接下来,我们设置机位。我们对机位的选择要求是,尽量在全程主讲人的正前方二至三排(因为第一排多是领导和嘉宾的坐席)的走道边占一个位子,这个位置一来可以拍到主席台的全景又不会有太多的人头,二来拉主讲人的特写长镜时又不致摄像机的镜头光圈太小,因为光圈太小会导致用投影本来会很暗的现场曝光量不足,人物就会更暗。另外要兼顾投影的话,最好是主讲人能在投影的一角,主讲人遮不到投影内容,又不会离投影太远。

虽然主办方交代了只拍投影,但开幕式是用不到PPT的,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不可能不拍啊,只是由于观众席上只有两条走道,如果机位设在右边的走道,构图会很难看,机位也就只能设在主持人这边,背景的标志的标题也都符合人的阅读习惯。看着斜一点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拍摄过程中,我曾经使用过摄像灯来给主讲专家补光,但专家却因为射到眼睛而拒绝用灯。第一位专家讲完后,主办方把台上的桌子撤下,把讲台往中间挪了一些,这样,投影兼顾主讲人就会困难了,一旦两者兼顾,投影和人物就会变得很小,中间有大量空白,构图也难看。

我们拍摄的原则,摄像师同样专心听讲内容,讲PPT上的内容时,会把投影和讲者放在一个画面上,既看到PPT的内容,也有讲者的丰富表情,如果讲者的话题偏离了投影上PPT的内容,摄像师就得把镜头平稳地移动到主讲人特写上,专注拍摄讲师声情并茂的案例。也许拍摄过这种会议的摄像师就会说了,那现场和投影的光线相差很大,想两者兼顾谈何容易?呵呵,这其实就是这篇小文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我们先把这个案例说完。

当天客户所打电话来的主要内容是,那个PPT的内容看不清楚,而且是斜的,变形了,小了,有时还被切掉。客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会展很委屈!呵呵,今天那位不懂技术的小妹妹送碟过去,被客户问得无从解释,刚才一分钟时会展的小妹妹打电话来沟通此事,我都不敢说什么,这篇小文写好了发给她看,也给她普及一下专业知识。

拍摄投影会议所产生的问题

单机拍摄这类会议,所产生的几个问题是:

1.光线。由于现行的小型会议,多是用投影,投影的亮度,也就是流明值,一般有800、1200、2500、3000、5000、8000等等,流明值越高亮度越大,相对应,流明越高投影的售价或租金就越高,有些会展公司和主办方为了减少开支,多用低流明的投影仪,也就是大多在2000-3000流明的投影仪。现场为了能看清投影上的内容,就会把现场的灯光关掉一些,现场暗,投影相对就看得清晰了。这样一来,主讲老师就会显得暗了,摄像机可不是人的眼睛,光比大,我们的摄像机不可能同时让很亮和很暗的拍得清晰,曝光量调到投影上,讲者就会很黑直至看不清,调到拍人物的曝光量,投影就会亮得发白,也根本看不清幕布上的内容。这个摄像机的技术问题,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人能够解决。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当投影上有重要内容,或者切换时,尽量把摄像机调到拍投影的曝光值,要么就直接单拍投影;当讲者的话题离开了投影的内容,我们就把摄像机调到拍人物的亮度上,并尽量只拍人物特写,否则一大块白布在上边很难看。这样,不仅PPT的主要内容也有了,讲者的丰富表情、动作也有了,其实一般情况下,人们专注的还是主讲人的神态表情,能带动听众的神经认真听讲,光拍一个死板的投影未必抓得住听众。

2.构图。如果投影的幕布和主讲人搭配得当,使两者构成一个整体最好。

人物和投影都能拍得最大,又没有空闲的面积浪费,4∶3的投影和人物分布在目前主流视频16∶9的画面上很完美。如果两者分得很开,都要在画面上,则两者就会缩得很小,而且拍摄过程中从幕布将镜头移动到人物特写上,运行的轨迹很长,增加了拍摄难度,又影响后期的观感。

另外,由前述案例所讲的投影斜度问题。先要讲一下投影的使用原理,任意将投影仪放在幕布前方,并把光打在上面,你会发现,这片光会有大小、倾斜、梯形失真的问题,这些都能在投影仪上进行调整。而咱们的摄像机是没有这个功能的,其实即便有,也是不能调的,投影仪是因为跟幕布位置的相对角度不一致而对此造成的画面畸形失真进行矫正,还原出PPT本来的面目。摄像机要拍幕布及其他的内容,它所拍的是现实的实际景物,只是跟幕布的角度肯定有一定的差别,要想绝对的正,那得把摄像机架到所投的影像(还不能幕布为准)对角线交叉点的正前方,那将会很高,谁上去操作?架一把云梯?要知道投影主要作用是给现场观众看的,不是专门用来给摄像机拍的,可不要遮到观众的观看。

3.有些主讲人会在台上走来走去,又要用到激光笔指点投影上的内容,甚至会直接走入所投的幕布前,用手去指幕布上的内容,这样又会增加拍摄的难度。

综上所述,案例中所提到的问题都有了答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不能解决?其实,除了客户对技术上不专业的原因造成误解之外,就是第一次掌机的徒弟肯定会有少量虚焦和跟不上的现象,很多问题也是有办法解决的。下面就这些问题再做一些剖析,研究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

讲座中对投影的完美拍摄技巧

1.后期插PPT照片

也就是在后期把主讲人所讲的PPT转换成照片,直接插入成品视频中,有两种插法,一种是讲者和PPT交替插入,另外一种是拍摄时在画面中留出空白,专供贴PPT,本人倾向于后一种,拍摄时曝光量以人物为主,调整好画面不要随意动,最好还带有现场的投影,虽然投影不是很清楚,但可以隐约看到切换的时间和画面的内容,以帮助后期适时换图。

nlc202309011806

但这样还是有几个问题存在。一个是主讲人需要用激光笔指引屏幕上的细部内容,如果插PPT照片,就不会有讲者对投影里局部重要内容的关注,看着讲者用激光笔在指,PPT里却没有任何光点,不知道他指到哪里去了,观众不知所踪,也没有PPT切换时的特效,有些PPT的一屏要根据内容,一点一点地打开,而转换成照片的PPT去不能分开导入。一个是有些讲师会因为版权、知识产权问题,不给别人拷PPT,连主办方都没办法要到。另外还给后期增加很多难点,每个PPT照片都要和讲话内容反复核对,大大增加后期的工作量。

2.双机位

双机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一台摄像机只对一种光线的画面,特别是拍投影的摄像机,调好曝光量基本就不用动了。但是机位也很关键,首先尽量要定在幕布前的中心点上,也就是说,幕布、投影仪镜头、摄像机镜头一定要在一个垂直平面上,如果条件允许,离屏幕是越远变形越小,离屏幕越近,梯形失真越大,上小下大。当然,这在后期编辑中也可以处理校正。另一台摄像机专注拍主讲人,要特写大景随意。最后两台摄像机的画面是要组合在一起的,所以有几种方式,最简单的是以主讲人的画面为主,切换PPT时画面切到投影上,以观众看清看完内容为止,两个画面交替切换;还有就是画中画,主讲人是特写镜头,要看面向哪个方向,也就是要把投影的画面组合在主讲人的前上方,组合后空白的画面加点动态视频素材很好看呢;还有一种方法,拍摄主讲人时特意在旁边留出空白,人物置于一角,投影的画面直接压在空白处,缩到不影响主讲人即可。

3.后期调整

我还用过一种方法,拍摄时构图合适,PPT和现场亮度相差不太大,将摄像机曝光调至两者兼顾,取景构图确定后不做频繁调整。在后期中,把视频画面的投影部分局部调暗,把主讲人部分局部或者除投影外的所有部分调亮。

4.现场组织搭配

如果摄像师可以左右现场的局面,那么有几个方法调整现场的设备。投影仪的流明足够高,8000-10000流明,那么把现场灯光打到足够亮,接近投影,两者兼顾就没有问题,比如用LED,白天在室外也同样不影响观感;讲者和投影的屏幕根据拍摄要求调整到合适的构图位置;现场增加灯光专给主讲人补光,如追光、摄影灯等;另外有些有经验的讲师,在设计自己的幻灯片时,会尽量用深色的图案制作背景,使用浅色、白色的文字,这样投影的亮度就最大程度接近现场光线,观众看得也更舒服。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一台摄像机就可以一气呵成,开始拍摄,都不用反复动摄像机。

呵呵,这是理想主义,在现实中很难协调周全,因为这样会给承办人增加投资和工作量啊,只好把这些工作推给咱们最底层的摄像师吧……

总结

一个简单的拍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成效!可是这成效来得却并不容易,不谙此道的客户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对摄像师要求这要求那,却并不给我们创造条件。前期的沟通不到位、不及时,甚至中间还有几个人在转述,完全复制了培训中那个“传话”的游戏,传到最后完全变了意思,直接影响到拍摄的效果。

拍摄前,摄像师最好能跟主办方的人进行尝试沟通,先期了解会议的内容,讲师的风格,现场的条件和成品的要求,提前策划好拍摄方案和设备的准备。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一定也要专注讲师的内容,切换了PPT的内容,要侧重投影,PPT在一定的时间看完后,讲师讲到其他话题、案例的内容PPT又没有时,一定要把拍摄的重点转移到讲师身上。有些因条件所限,而做不到的要及时跟客户解释清楚,及时调整拍摄方法和制定补救措施。

前述案例中,虽然主办方交代了只拍投影,但我们也得按照专业摄像师的思路去调整,如果整个流程只看得到死板的PPT一个人物都没有,那这就会造成另外一个当相当严重的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一点补救的余地都没有。因为主办方是没有经验的,他不会预想到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有一次在翠湖宾馆拍一个会议,上海的一位客户在现场很暗的条件下要我PPT和主讲嘉宾都要拍清楚,我解释了半天她根本不理解并发火,我也生气了,你自己来试试?你找人来拍也行,我给你出钱!呵呵,希望这种情形不要再出现!

篇5:英语四级培训的讲座范文

好习惯胜过好成绩

教学时间:2011年11月11日 教学地点:家长学校 主讲教师:各班主任 教学对象:各班学生

教学内容:小学新生教育有讲究 好习惯胜过好成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教学过程

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个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关注的问题,专家提示:小学新生教育有讲究,培养孩子好习惯胜过考试好成绩。

1、个别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不注意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和自己做事情的习惯;还有家长溺爱、娇惯孩子,代替孩子写作业、不让孩子做家务等。这些都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感。而自主学习是最成功的教育,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是最重要的。

2、小学生要把重心放在培养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上,好习惯会影响终身。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要培养孩子具备吃苦耐劳品质,克服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病。家长还要用自己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心中有学习的榜样。家长的不良习惯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现,为塑造孩子良好形象打下基础。好习惯养成了,学习自然就会优秀。

灌溪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班级授课教案

3、家长对孩子提醒、督促、检查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途径。专家提醒,孩子每天放学后,家长要注意孩子情绪有无变化,查看孩子书包里有无刀具、棍棒、打火机等危险器具。此外,还应询问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培养孩子关心集体与他人,训练其观察、记忆与表达能力。家长还应教育孩子每晚自己整理好书包,并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

4、专家建议,家长应从内心深处抛弃“分数至上”思维,并注意挖掘孩子潜能、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其经常参加各类活动。同时,还要重视鼓励孩子情商的发展,培养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班集体、爱社会、爱国家,学会与人合作相处。培养孩子经得起挫折、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篇6:英语口语小老师培训讲座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英语口语晨读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经过这段时

间观察小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小老师越来越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员们和小老师不停地探索英语学习方法和分享经验。为了更加提高小老师教学上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口语协会将会为小老师举行一个英语口语培训讲座。

二、活动时间:2011年11月20日7:30PM-8:30PM

三、活动地点:A10

四、活动参与对象:全体英语口语协会小老师及部分小组长。

五、活动参与人数:主持人1名、嘉宾2名、小老师200人、工

作人员15人、小组长60人。

六、活动内容:

活动开展:前期联络:11月18日与学校准备主讲老师联系,将

于11月20日7:30PM出席。

前期宣传:11月18日~11月19日绘制海报及张贴

与宣传栏。学习部的干事联系各位小老师

能否出席讲座。

前期准备:11月19日~20日,布置教室,检查多

媒体设备,印刷宣传单。

活动进行:

1、安排若干位干事到教室外维持秩序、签到,小老

师及小组长按负责各系排队入场。

2、进入会场时,同学们在门口领取一份宣传单。

3、在开始前播放宣传幻灯片(关于过去几年英语

口语协会成果及成长历程)

4、主持人介绍到场的嘉宾及讲座主要内容。

5、邀请上一届优秀的小老师上台讲话,分享经验。

6、外语系的老师进行讲座(其中包括音标的准确发

音、语音语调纠正、语速调节。课堂教学

技巧、课堂气氛营造)

7、现场分20人一组,小老师及部分小组长进行演

练,分享经验。

8、小老师上台发表感想及以后的作设想。

9、讲座结束后,安排干事维持秩序,有序退场,相关工作人员留下清理会场,然后开一个

短会进行总结。

七、活动准备工作:

秘书处:1)负责借课室

2)负责当晚小老师的签到工作,考勤将作为小老

师评优参考

3)安排干事记录会议内容

学习部:1)邀请培训的主讲老师

2)通知各系小老师参加讲座

3)主持人的决定

4)活动现场维持秩序

5)负责活动全程,跟进每个环节进程

宣传部:1)制作好小老师培训的宣传海报

2)负责布置当晚培训用的课室

编辑部:安排干事跟进此次活动并撰写通讯录

网络部:1)负责拍摄当晚培训的照片,并上传协会网站

2)调试课室的多媒体设备(麦克风,电脑等)

八、活动预期效果:通过这个讲座,让小老师们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英语口语

表达能力、加强自身的英语教学技巧,使

小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自

信、更顺畅地用一口流利的英文来跟学员

们交流,也更加实在地授予学员们关于英

语口语训练方面的知识,让学员们也行动

起来开口说、大声说、准确地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以上是英语口语训练协会英语口语小老

师培训讲座的计划,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

满成功。

九、突发状况处理:

1、如果主持人迟到可以让同学们先阅读所

发的资料,同时播放一些安静的短片维持

秩序,防止大声喧哗。

2、如果嘉宾有事不能出席,要用真诚的态度向

同学们说明原因并请他们继续关注更改

时间。

3、当会场人多时候,为要尽量安排同学们下,可以紧凑些,过道处可以摆放椅子。晚到的同学只能站着。

4、人少冷场时,为了防止此场景发生需要宣传

到位,并通知小组长、小老师务必出席。

5、如果会议中途断电时,主持人及工作人员要

让大家冷静,嘉宾可以继续演讲。

6、在进入会场时由于人数众多,各位工作人员

要协调好工作,举起标有各系的木牌,方

便学生排队站好。

十、经费预算

1、宣传单:双面A4纸 /2角张300张60元

2、海报:2张手绘30元

3、气球:0.13/个100个13元

4、横幅:宽1.5m 长5m1m=10元50元

5、音响等多媒体设备:150元

6、水:2元/支100支200元合计:503元英语口语训练协会学习部:何婉伶

篇7: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参与讲座式培训

一、有备而听是前提

1. 态度准备是参与学习的兴奋剂

以本市两类教师培训为例, 一例是全市所有教师必须参加的普训, 每到周末, 数百人陆陆续续走进会场, 目的是拿到一份继续教育的课时证明, 认真听课者寥寥;另一例是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 参训的五十余人多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形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除了与培训规模、参训者素质、培训内容等因素有关外, 教师参与培训的态度影响巨大。前一类培训中, 教师们视之为一种任务和义务, 多数人抱着被动应付的态度;后一类培训中, 老师们则将其当成一种荣誉和福利, 组织者明确提出培养“名师”的办班目标, 更是大大地刺激了参与者高层次的内在发展需求。因此, 每次培训前, 组织者要了解教师的学习需要, 选择合理的培训内容, 制订科学的激励机制, 以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更要养成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良好意识, 自觉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培训。

2. 知识准备是透彻理解的催化剂

组织者一般会提前下发培训计划, 其中包括主讲人的姓名和培训主题。主讲人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被培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他们的相关信息, 预先了解其研究方向、已有成就、主要观点、讲课风格等等;不同人对同一话题所持的观点往往不尽相同, 教师可以以培训标题为关键词, 通过网络搜索多元化的观点和素材。这样, 可以使听课更有针对性, 思考更具全面性, 有助于教师透彻理解专家的观点。

例如:笔者在参加昆山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前, 发现培训计划中有上海市教科院胡兴宏先生主讲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 而2009年第8期《人民教育》刊发过胡先生的《中小学教师科研选题策略》一文, 感觉两者会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便再次研读该文, 了解其主要观点;同时阅读该期杂志中谢翌的《教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等同类论文。听报告时, 既能很顺畅地理解讲授者的思路和观点, 还能不断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由畅想将来开展教科研的方法。

3. 问题准备是观念更新的促进剂

教师在预先了解讲座内容时, 时常会遇到不懂之处, 或者“发现”讲座内容与教学实践、自身经验的冲突之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 教师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告知和被告知的过程, 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必须来自于个体在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主动的思考和需求, 来自于个体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积极思维和寻求解决问题办法时所采取的行动。

因此, 教师在“预习”阶段, 要有意识地比照专家观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 并尝试运用它们去解释一些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 在此过程中, 自然会产生一些自己难以理解、无法解决的疑问, 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整理好, 有准备地走进会场、走向专家。这样, 教师就会形成探求答案的迫切愿望, 更积极地听讲、思考和探究, 更主动地与同行讨论、向专家请教, 最终使自己豁然开朗, 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属于自己的新观点。

二、建构地听是关键

教师听讲座并不是为了记住专家讲的所有内容, 而要设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教师要边“听”边建构, 力求初步形成“源于专家, 适于自己”的观点、方法和思想。

1. 注重理解

透彻理解是自主建构的基点, 教师在听讲座时首先要处理好倾听、思考和记录之间的关系。

一是用心倾听。倾听是理解的前提, 受训教师先要搁置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不同的说法, 立足讲授者的角度, 循着讲授者的思路, 仔细倾听、体会、消化和理解讲授者的观点。

二是潜心思考。思考是理解的关键, 教师要深入思考讲座内容和前期准备的问题, 潜心体会讲授者主要的观点和方法。教师还要用心思索专家观点的“来龙去脉”, 如专家是运用何种方法推出一些结论的?自己以前有没有听过、见过类似的观点?新学的理论适合指导自己哪些方面的教育教学实践?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和研究?这种思考指向于实践、指向于方法、指向于未来, 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三是合理记录。记录是理解的双刃剑。过多的记录会挤占思考的时间, 由于讲课人多备有讲稿或PPT, 教师不必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原话的记录上;必要的记录能强化理解和促进创新, 教师要注重对结构性、实用性、启发性内容和自己心得体会的记录。例如:本人在参加培训时, 会简约记录专家报告的结构体系和核心内涵, 淡化细节性知识;记录自己尚不了解的“新理论”, 简化大众化的内容;记录令自己豁然开朗的启发性语言、课例或事件, 压缩冗长的表述。同时, 会详细记载听课时的心得体会, 它们可能是对讲座内容的延伸、质疑和自我诠释, 也可能是对自己某些行为的肯定、批评、强调和改进等等, 这些内容是自己对讲座内容的个性化重构, 是自己的一种创新, 因而是记录的重点。

2. 善于联想

自由、充分地联想, 可以将正在进行的学习与自己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 有助于理解的深入、思路的拓展和运用的创新。

一要联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永远是中小学教师需要关注的焦点, 教师在听讲座过程中, 既要不断运用新学的理论来重审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又要尝试运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验证专家观点, 进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问题, 探索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方法。

二要联系其他相关的理论和观点。教师在“听”的过程中, 可以有意识地联系其他专家的不同观点、自己的已有观念, 以及同行的“草根化”议论, 将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甄别和融合, 进而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三要联接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多数教师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 听课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或撰写的论文, 将每个专家的相关观点和方法, 分解并汇集到一起, 对自己当下的研究再次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 进而借鉴和运用新学的理论和方法, 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 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 常常会产生一些新的灵感和研究生长点。

联想着听, 不再是坐着听, 而是“跑着听”、“飞着听”, 教师在课堂上浮想联翩、反应敏捷, 使专家观点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观念不断产生碰撞, 形成一些超越“我”与“他”的新想法。联想着听, 教师会发现自己的许多教育教学行为与一些理论不谋而合, 感觉理论不再高深和遥远, 而是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实践, 进而产生成就感和参与研究的信心。

3. 大胆质疑

教育教学实践千差万别、千变万化, 并不是每位教师所经历的教育教学事件都能用一般性的理论来诠释, 教师不仅会在准备阶段产生一些困惑, 听讲座过程中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疑问。质疑是教师与专家思想火花碰撞的结果, 是教师积极思考后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教师听讲座时要进一步质疑, 设法让自己的思维激荡起来, 思路拓展出去。

教师的质疑可以包括很多方面, 如质疑自己已有的观念、经验和行为, 质疑约定俗成的大众化教育教学行为, 质疑专家的观点, 质疑教材或其他书籍的内容等等。在理论众多但说法不一、行为多元而褒贬不一的今天, 教师更不能迷信权威, 人云亦云, 不能跟着感觉走, 或者完全跟着他人走;而要借助质疑, 通过自主思考、同行探讨和求助专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智慧。

三、听后反思是升华

专家所讲的内容理论层次较高, 教师即使当时已能理解, 并能结合自己的直接和间接经验进行反思, 但由于时间的限制, 课堂上的反思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随意性, 教师有必要进行再次整理和反思。

1. 对学习心得进行再整理

教师听课过程记录下来的内容, 多属灵光乍现, 因而零零星星、条理混乱, 有些可能比较粗浅、不切实际, 甚至是错误的。因此, 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去虚存实、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式的取舍, 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这样, 教师通过对自己听课时的“新发现”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选择和整理, 可以形成精练、新颖、实用、系统的新认识, 为将来的运用和研究奠定基础。

例如:本人在每次培训后, 都会结合专家讲稿,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精心整理课堂笔记, 这样, 既可以“温故而知新”, 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又能提炼、生成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本文就是对多次培训记录中相关内容的思考和整理。

2. 对教学实践进行再反思

中小学教师继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他们的学习与反思都要反复回归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听讲座过程中已然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际, 但当时的有些想法可能是片面的、零散的、感性的、理想化的。因此, 每次培训后, 教师还要结合所学理论, 再次比照、反观和重审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 对那些习以为常的教学事件和教育生活进行重新思考、质疑, 从中寻找自身问题, 探索改进方法, 从而完成对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当然, 教师在反思时切不可生搬硬挂, 完全按理论要求改造自己, 而要立足特定的教学对象, 探寻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3. 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反思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 受专家观点、思想和方法的启迪, 时常会对教育教学的某些方面产生强烈的体验, 而教师感触最深之处, 往往是他们自己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 是他们最关心、最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 思考、探究它们对教师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 教师在每次培训后, 有必要撷取一个或几个亟需解决的话题, 有所侧重地进行专题反思。

上一篇:部队公积金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公司工厂开业庆典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