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2024-06-07

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共14篇)

篇1: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京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位位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没有摇头,没有做别的什么,只有注视,眼中充满着赞叹的神色,好美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的这样脱俗富有虚实的色彩。

我听到盼望的瑰宝--京剧了!我默默地说着。一出《红灯记》,道尽国粹艺。但绝大多数的人对其抱有极为不屑的态度,让我对这些人反感。因为他们这是对中国的不屑。

多么动听的唱腔!我高喊。那是一个旦角儿用高细的嗓音唱着: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令我给予了他我最响亮的掌声和呐喊声。

接着川剧神秘的变脸又前来助阵,看到那演员迅速地不露出任何破绽和变换着那一张张戏脸,我迷惑不已,迷惑其中的玄妙!但我无可奈何,只有用掌声和叫好声表示对他们的敬意之情。

看完了,回班了。同学们都淡忘了。

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叹,因为他们对民族艺术竟无一知半解,嘴里唱到的是流行歌曲,学的是高雅艺术如钢琴,洋琴等。试问有谁还在听着京剧,相声等民族艺术那个欣赏民族艺术的地方几乎荒无人烟了。

篇2: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戏曲的品种非常多有京剧、豫剧在这么多种戏曲,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河南的豫剧。学校组织这个活动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戏剧继续传承下去。

第一个节目就是我们大家最喜爱的也是名气最大的节目花木兰。当主持人宣布完以后,一个英姿飒爽的花木兰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花木兰唱戏的时候那一个个眼神,让人仿佛看见真的花木兰。表演完花木兰以后老师还选了几位同学上前表演花木兰,看着同学们那一个个认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戏曲的喜爱。

活动结束后,一个黑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下就可以认出他就是清正廉洁的包公了!一首《见皇姑》让我们领会到京剧的博大精深,我听到旁边的同学都对京剧赞不绝口,看到同学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这可能就是国粹的魅力吧!

篇3: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新。然而来自国内外的恶俗文化垃圾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强烈冲击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当代大学生既要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学会接受新的东西, 又要发扬本民族本国家优秀的文化传统, 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谈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必名在其列。她是中华民族长期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 已经成为识别中华民族个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她是最具中国特色和中国做派的, 最为中华民族儿女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戏曲艺术走进校园, 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戏曲, 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她的特点是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 即“无声不歌, 无动不舞”, 她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杂技等众多艺术形式聚合在一起, 在共性中体现个性。中国戏曲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 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 使其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其独特的艺术光辉。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

(一) 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她融汇了各个艺术门类, 比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杂技等, 还表现在她精湛的表演艺术上。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 便是戏曲综合性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这四种表演技法相互衔接, 相互交叉, 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 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 体现出和谐之美, 充满节奏感。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 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所以说,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二) 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 所谓“三四步行遍天下, 七八人百万雄兵”、“眨眼间数年光阴, 寸柱香千秋万代”。其次是在演员对某些具体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 比如开门关窗, 行船跑马, 穿针引线等, 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征。这是一种美的创造, 她极大地解放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 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三) 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这种程式性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 而且被重复使用。比如戏曲表演中的上马、登船、爬楼等, 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 也都有一定的程式。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二、戏曲艺术在江苏大学的现状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 用优秀的戏曲艺术来熏陶当代大学生是弘扬传统文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周锐同学曾代表江苏大学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 凭一出《甘露寺》荣获全国青年组一等奖。2013年起, 江苏大学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戏曲鉴赏》, 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课《中华才艺》、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都引入了戏曲教学, 其中文法学院的“品位国粹传承文脉”戏曲赏析活动作为优秀案例, 收入2012年《江苏大学基层团支部活力创意汇》一书。江大附属小学也和大学生举办过以戏曲体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4月, 为推动国粹艺术在学校的普及和发展,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大学生艺术团兰韵戏曲社正式成立。“兰韵”得名于百戏之祖昆曲的象征“幽兰”, 戏曲社以“唱响青春, 传承国粹”为宗旨 , 目前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为主要剧种。作为《戏曲鉴赏》课的第二课堂, 兰韵戏曲社自成立一年多来, 积极参与学校的重要活动:参加了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孔子学院代表团来访、先进材料国际会议接待演出、亚洲杰出青年论坛中国文化体验等活动。策划了“醉美端阳戏话白蛇”端午国粹展演、“情暖金秋文艺惠民——大学生艺术团送戏进社区”、“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之旅——京剧魅力”等活动, 得到了广泛好评。今年4月, 学校举办了首场师生戏曲专场晚会。以上演出被中新社、新华日报、新民晚报 (美国版) 、七彩戏剧频道、江苏城市频道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戏曲社还与省内兄弟高校的戏曲社团也保持了密切联系, 并在新浪开通了官方微博。

兰韵戏曲社正处于起步阶段, 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缺乏专业演员指导, 招新时许多同学的不感兴趣, 由于专业分散, 集体排练时人员不易集中等问题。因此, 在传播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方面, 戏曲社仍然任重道远。

三、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传统文化的普及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报告中强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 也是在文化领域践行中国梦, 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 首先体现在其脸谱艺术上。

戏曲脸谱是戏曲艺术中面部化妆表演一种独有的程式化方式, 它的设计审美又体现在设色、图案等方面。在设色方面, 戏曲脸谱大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为主, 不仅色彩绚丽夺目, 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 用以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特点等。这种指代的功能, 把色彩象征作为手段, 使人一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聪慧愚蠢。在图案设计方面, 戏曲脸谱同样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无论是脸蛋、额头、眉毛等都施以各种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也有一定的寓意和说明功能。比如包拯脸谱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断阳, 夜断阴”, 象征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脸谱图案的设计是艺人在长期劳动中不断改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 图案中包含了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总结, 是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

此外, 戏曲演员身上穿着的服装同样能体现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服装上的花纹、图案同样色彩缤纷, 美丽动人。它们与脸谱相辅相成, 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 也使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

(二) 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在戏曲演出中, 有些舞台动作并不能被大多学生观众所理解, 这正体现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之一——虚拟性。在此举两个例子。在京剧《白蛇传·游湖》中“以桨代船”的身段, 演员都通过身体的前后晃动来表现行船的颠簸, 四人步调一致, 相互配合, 使观众觉得满台无水却满台是水, 这是“空间”的虚拟。另一例子便是“时间”的虚拟:京剧《三岔口》:明明台上灯火通明, 两位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使观众觉得的确是在黑暗中一般, 生动逼真。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 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这种渗透道家“虚无主义”的传神表演, 突破了舞台对时空的限制, 正是戏曲艺术的高明之处。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虚为实、虚实相生的特点, 能够让当代学生培养一种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育化有着积极影响。

(三) 增进大学生的文学修养, 陶冶情操

青年学生不喜欢戏曲的首要原因, 就是感觉其唱腔拖拉, 唱词艰涩。如今, 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已经没有耐心静下来欣赏一场戏曲演出。如果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走进戏曲艺术的世界, 那么就会发现, 戏曲里面也有优美的唱词和动听的旋律。

在京剧《野猪林·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大雪飘扑人面, 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底锁山河暗, 疏林冷落尽凋残。……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诛尽奸贼庙堂宽, 壮怀得舒展, 贼头祭龙泉……”

这段唱词表达的是林冲惨遭发配时的忧愤之情, 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里面有对仗句, 有排比句, 有萧瑟凄凉的环境描写, 有愁苦烦闷的思亲之情。这些优美的唱词不仅对演员的表演起着衬托作用, 而且对大学生文学内涵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此外, 戏曲当中也有很多动听的曲牌和特有的唱腔, 在当下这种文本阅读严重弱化的互联网时代, 它们在带给观众听觉享受的同时, 也在潜移默化地陶冶观众的性情。

(四) 宣扬传统美德, 教化观众

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目数以千计, 里面也包含了数不清的优秀传统美德。

有的剧目教人为善。比如京剧《赵氏孤儿》, 里面有心狠手辣的奸臣屠岸贾, 也有心地善良、舍子取义的程婴和公孙杵臼, 两厢对比, 在讲述一段历史的同时, 也宣扬了与人为善的主旨。

有的剧目教人为忠。比如杨家将的故事, 京剧、越剧、扬剧等多数剧种都有剧目体现, 《四郎探母》、《百岁挂帅》、《穆桂英挂帅》等均是常演剧目。杨家三代人前赴后继忠心报国的英雄事迹和优良家风感人至深, 这种爱国精神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教育着千千万万的国人。

有的剧目教人为孝。京剧《清风亭》最具代表性:义子发达后抛弃养父养母, 惊怒天庭, 最终雷劈逆子。虽然有因果色彩, 却朴素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恪守孝道的观念, 观众也从台上的故事中, 能寻找到感情的共鸣, 这便是戏曲高台教化的功能。

戏曲中所宣扬的优秀传统美德远远不止这些。这些传统美德教人为善、为忠、为孝、为义, 并没有过时, 恰好是和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有着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 值得青年学生去继承和发扬。

四、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方法、途径

2013年6月3日,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视察江苏大学时, 他提议学校可成立国学、音乐、戏曲、书法等社团, 在锻炼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 养成学生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1戏曲艺术进校园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 学校和青年学生应当本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努力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

(一) 努力推进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开设戏曲教学, 使戏曲进入大学校园, 让大学生关注戏曲, 体验戏曲, 从而使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是加速戏曲传播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戏曲鉴赏》开设至今, 有300多名学生先后选修。学生选课数量相对于全校几万名学生而言仍然不够。据《戏曲鉴赏》选修课主讲老师介绍, 我校《戏曲鉴赏》课每周只有一次课共三个课时, 一学期也只有短短十周左右上课时间。综合分析看, 安排如此少的课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 我校了解戏曲、懂得戏曲、研究戏曲的老师不是很多。其次, 工科学生喜爱戏曲的也很少, 多数理工类学院的学生更喜欢的是街舞等现代元素。

针对我校戏曲选修课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推动戏曲走进校园, 首先要对学校的戏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 一来可以增加戏曲教师的数量, 二来对戏曲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帮助。同时, 戏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可以以“以演代学”的形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走上讲台, 穿上戏曲服装体验戏曲, 这样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帮助。另外, 主动选修戏曲课的同学, 在平时也需要向周围的朋友多多宣传戏曲, 这样让更多的同学能够知道戏曲, 了解戏曲, 最终喜爱戏曲, 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 开展学生戏曲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创设的组织, 是吸引共同爱好者的乐园。实践证明, 通过学生艺术社团开展校园戏曲活动是一个极好的路子。兰韵戏曲社是我校《戏曲鉴赏》课的第二课堂。今年4月, 同学们将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搬上了舞台, 在专业演员指导下, 排演了越剧《甄嬛·君臣游园》选段, 受到了师生的热烈关注2。

然而, 这些大都是以演员演、观众看为主, 笔者认为, 戏曲社还可以在平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戏曲艺术活动, 比如“戏曲知识竞赛”、“京剧脸谱绘画大赛”等等, 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热爱戏曲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同时, 海外留学生也是学校一个特殊群体, 戏曲社也可以将他们作为宣传中国戏曲的重要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戏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戏曲在校园里的知名度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 戏曲院团也应主动走进校园

戏曲在大学校园里的传播不仅需要青年学生的努力, 校外的戏曲演员、戏曲剧团同样应该加入到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队伍中来, 利用便利条件与高校展开合作。

学校可以请一些戏曲名人来校做讲座或演出。六年来, 学校曾邀请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王斌、原上海京剧院院长黎中城、原央视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等名家来校讲座。苏州评弹团两次来江大进行精品折子戏演出。今年5月5日, 梅花奖得主、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徐秀芳在南京师范大学为学生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 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3。苏州大学每学期都会邀请京、昆、越、扬、锡剧等剧种的著名演员来校进行授课表演, 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看戏热情4。

这是一个微博、微信广泛覆盖的时代, 高校、院团有官方微博, 师生、演员都可以有私人微博。突破地域限制, 利用先进通讯技术来传播国粹不失为一条新路。上海静安越剧团与江苏大学的合作正是从微博沟通开始的。今年4月, 江苏大学师生戏曲晚会得到了静安越剧团的大力支持, 正是戏曲院团与高校共同为传承民族文化而进行的良好合作。该团团长助理、优秀青年演员吴悦全程担任了晚会策划和艺术指导, 并代表该团向我校赠送了花篮。他指导我校戏曲社的越剧《十八相送》参加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戏剧类) , 荣获二等奖。

如今, 戏曲观众群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因此, 戏曲艺术的传承首先要争取年轻观众, 只有这样才能使戏曲焕发生机与活力。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开展正兴之时, 各戏曲剧团也应以此为契机, 到高校进行专场演出, 以此拉近戏曲与学生的距离, 打消学生对于戏曲的某些简单的误解和偏见。

结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5。文化是民族的根, 精神是民族的魂, 传统是民族的本。历史和现实表明, 要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 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推动其走进校园也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学生既要认识到戏曲艺术进校园的现实意义, 也要努力扩大其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 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如果戏曲艺术有了青年学生这样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那么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瑰宝必然会走出日趋衰落的危机。

摘要:戏曲艺术进校园, 已经成为了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立足于江苏大学校园内戏曲艺术的现状, 探究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在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创造想象力、增进大学生文学修养、弘扬传统美德, 教化观众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并提出了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几点具体措施:努力推进课堂教学;开展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戏曲院团主动与高校开展合作等。

关键词:戏曲进高校,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琪.王晓坤.黄帅杰.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J].时代文学, 2009年10月15日.

[2]秦方方.中国戏曲脸谱设计的审美价值[J].戏剧文学, 2008年第10期.

[3]冯磊.中国戏曲的德育功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张春娟.地方戏曲如何走进校园——以秦腔为例[J].当代戏剧.2013年1月15日.

[5]朱栋霖.“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戏曲评弹鉴赏与大学生文化养成.艺术百家.2013年1月15日.

篇4: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通过学生对戏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一般特征和历史发展;了解家乡所在区域自然与地理的概况;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艺术与民俗;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当代社会与生活;通过舞台艺术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校戏曲文化课程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设的一门整合了区域文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活动型、综合性课程。戏曲文化课程属于综合课程,它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价值关联的文化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形成对家乡文化的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课程目标并非局限在某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相关的方方面面,如戏曲《卖水》《风雪配》等。另一方面,它是对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人物、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进行高度整合而产生的课程,兼具了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如戏曲《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收姜维》《天仙配》等。

戏曲文化课程是“活动型”课程,是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与经验。一方面,课程是以引导学生获得体验,形成经验,获得人文滋养为主要目标,而非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标,如两夹弦《三拉房》、豫剧《挎红》等。另一方面,这些内容选择主要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优良的表演方式,如《苏三起解》《对花枪》等。

学校领导对弘扬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上,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特色课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戏曲演唱,音乐教师进行教、练指导。在音乐教学中讲到民歌时,我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戏曲,开展“学唱戏曲”的活动;体育教学中我们把韵律操作为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中国传统运动、戏曲基本动作引入体育课中;美术教学中加入脸谱的绘画等。在校园的文化廊下、墙壁文化等,学生都能看到戏曲的倩影,同时也能经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切磋,互相指导动作。他们把从老师那儿学来的动作彼此表演,看看动作中还有什么不到位的,讨论一下该如何改正才能做得最好。这样就避免了把校本课程孤立于学科教学之外,真正达到了综合实践的目的。在强调学科整合的今天,我们认为只有融合了校本化内容,才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环境的开发,才有利于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还不定期聘请两夹弦剧团的专家老师来校给予专门指导,请他们纠正唱腔、表演的步法和手法以及面部表情和眼神。唱词力争优美隽永,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唱腔唱词力求迷人、亲切,清新的话语体系,让校园戏曲面貌更加焕然一新。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自己所教的班级、小组为整体进行戏曲教学。把最新的教学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并及时总结。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一些文艺演出和县市电视节目,并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励,我编排的戏曲《爱心家园》荣获全国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我执教的《看大戏》荣获菏泽市电化教学二等奖,同时被评为菏泽市教学能手;我主持的菏泽市教学研究课题“地方戏《两夹弦》”获得成功结题。我还为我校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六·一”艺术节,我排演的戏曲《说唱脸谱》《卖水》、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越剧《收姜维》、曲剧《风雪配》、大平调《三传令》、枣梆《蝴蝶杯》、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小二黑结婚》《拷红》《朝阳沟》《洼洼地里好庄稼》、两夹弦《三拉房》《王宝钏》《爱心家园》等都搬上了舞台。活跃校园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总之,弘扬传统文化戏曲教学的设计尽量以唱为主要呈现方式,注重实践性。强调与身边文化的密切联系,将学习空间从课堂拓展到社会;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参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讨论、探究、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戏曲文化课程的建构不应仅停留在“乡土气息”上,力求彰显戏曲的文化品位,弘扬文化精神。把戏曲文化教学呈现得美一点,再美一点,既有美的内容,也有优美的形式。我认为,只有美的,才会有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现实与超越的统一;美,才符合戏曲文化课程的意韵;美,才能让孩子们更愿意触摸历史,亲近家乡,自觉地接受地方文化的滋养;美,才会使学习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邓琪瑛.关于“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探索[J].创新, 2009(10).

篇5: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虽然还没开始,但是前面的1、2年级已经热血沸腾了。操场上一个适中的表演台,两旁各一个音响。开始了,一个老师早上她来说:表演开始。音乐响起了,但却没有人上台。一月过后主持人上台了说:接下来表演的故事后就下台了。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过后表演开始了,主人公缓慢入场。一个红、一个绿、一个蓝。基本上是绿衣服的人在唱,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有的好像在跟着他们唱,有的闭上眼睛沉醉于戏中。第一个节目结束了,雷鸣般的掌声送走了第一个节目,又迎来下一个节目。

第二个节目是关于花木兰,我一眼就看出了蓝色衣服的是花木兰,一手一个棍子。另一手也不闲着把剑舞的满天流星。前面的同学一边拍手叫好。也有一部分同学看得心惊肉跳

中间有一个环节是挑一些同学上台,一开始他们都跟着老师做动作。后来他们就自己做自己唱。他们还一起编了一个节目,唱了起来。

接下来是众人喜爱的包公-包青天。看他们舞着袖子,一边说一边踢腿。皇姑生气的喊到:大胆,竟敢这么放肆。我看到了皇姑那骄傲的样子,我想包公一定能惩治她,最后包公果然惩罚了她。

篇6: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布袋戏,又称木偶戏、掌中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福建泉州的戏曲表演形式。

林老师带着大家到学校多媒体教室,只见教室正中间搭着个一人多高的红布围着的小舞台。伴随着“咚咚哐哐”的敲鼓声,精彩的演出开始了。首先上演的是“武松打虎”,只见一只老虎摇头晃脑地向武松扑去,另一边武松拿着哨棒敏捷地窜上了老虎的背。老虎疼得嗷嗷大叫,一直上窜下跳想把武松甩下来,武松徒手捉住了老虎的的耳朵,奋力搏斗。凶猛的老虎最终还是斗不过威武的武松。

紧接着是更加精彩绝伦“争盘子”:只见两个木偶为了一个碗你争我夺,碗是个一根木棍顶着,台下的同学都屏住呼吸,生怕碗会掉地板上,不仅碗没掉下去,还能在木棍上绕圈。同学们都为这精彩的表演鼓掌,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有趣的课堂也划上圆满的句号。这节课让我们走近了闽南的传统戏曲,了解了布袋戏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真是受益匪浅!

篇7: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夜幕被织上天空,转眼间,漆黑一片。再看向院方,灯光像飞向黑暗的萤火虫,忽闪忽闪地越来越昏暗,整个城市像笼罩在这种别样的梦幻中。可此时此刻的天际,仿佛在漫无边境地扩展,好像在探索着,似乎又充满了恐惧。

天上没有明月,没有繁星。我在想,我是多么幸运,看见了它那样落魄的一面。那抹着的无边无际的乌黑里,像是有一种深邃的目光,在注视着世间的某一个角落。它怎么了?静谧中,我即在思索这个问题,又在享受这从未有过的寂静。

坐在窗边的我,一声不吭,默默地和他对视。他是怕寂寞吗?怕孤单吗?真傻!他不知道,孤单表示了逃避。有时候,你总是选择倾听,不然,就是远离这个本该热闹非凡的地方。你应该学会接受,接受这个人所生活的地方。你也应该让人了解你。而不是整天以一种高傲的态度俯视众人。像早晨那样活泼。算了,还是做好这样独一无二的你吧!不,不……我也矛盾了。我在想些什么?反正这夜的寂寞是无人能懂的。谁也说不出,他是不是在自我的一种心态去面对黑夜。这总归是属于他的。

天边全是碎云,也终于揭开了面纱,他也要和我们一起迎接早晨。东边,似飘起了一朵朵红色的云霞。早晨,像一个含羞的小姑娘,望着身下的大地。

她和夜不同,截然不同。

篇8: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夏季,最令孩子们开心的莫过于暑假了。他们背上书包,返回家中。等待他们的,是父母的慰问和开了空调的房间。撕开冰激淋的包装纸,走进房间,扑面而来的,是空调释放出的冷气。坐在房间里,吃着冰激淋,吹着空调,可以不去管窗外知了的鸣叫和一股股热浪,可以不去管身边成堆的作业,惬意的玩着电脑。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种享受。暑假,也意味着课外班的降临。记得小时候,假期总是玩的疯疯癫癫的,永远不知道那天是星期几或几号,作业也留到最后几天狂补。而现在可没以前那么悠闲自在了。因为要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每天星期几甚至几号都记得清清楚楚。不知道我究竟是为这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说道课外班,就不得不提到作业。关于作业,特别是放长假的作业都特别多。更何况我还有诸多课外班的作业——奥数、外教、钢琴……但是呢,我这个人又特别讨厌作业。所以每次放假作业总是一拖再拖,迟迟不肯写,一直疯玩,等到最后一天才开始狂补。虽然每次都想早点完成作业,可是次次都没能如愿。唉,没办法,毕竟玩是我们孩子的天性啊……哪怕每次总是后悔。暑假,一天天过去了,夏,也伴着蝉鸣声与或开心或烦恼的回忆,悄声无息地离开了……

篇9: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心得500字

“太过瘾了!不仅能欣赏到本地戏曲家的表演,还能现场学艺!”昨日下午,在市艺术学校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现场,不少学生听完我市艺术家表演的剧目后,十分兴奋。

当天,来自市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为该校100多名师生送上一台戏曲大餐。戏曲表演结束后,市艺术剧院的老师还现场教学生唱戏。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市自7月份启动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广局主办,市艺术剧院承办。

根据工作实施方案,XX年底活动将覆盖全市各大中小学校。我市将在XX年12月底前,编写出版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适合学生接受的地方戏曲通识读本。XX年上半年,将培育表彰一批优秀戏曲学生社团(兴趣小组)。鼓励中小学校聘请名家名师、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学校兼职戏曲教师或戏曲辅导员。

看完了,回班了。同学们都淡忘了。

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叹,因为他们对民族艺术竟无一知半解,嘴里唱到的是流行歌曲,学的是高雅艺术如钢琴,洋琴等。试问有谁还在听着京剧,相声等民族艺术?那个欣赏民族艺术的地方几乎荒无人烟了。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心得500字

话剧《菜鸟的狂想》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现了三名年轻人的寻梦路。

今晚,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主办,广州希习喜戏艺术中心承办,顺德区先锋实验剧团演出的话剧《菜鸟的狂想》“XX年”广东省戏剧进校园巡演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启动。

据介绍,“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在XX年初正式启动,旨在通过为年青的编剧提供实践的平台,同时带动新一代导演、演员、音乐、舞美、服装、制作人等系列人才的成长。而《菜鸟的狂想》则是孵化项目中唯一一部青春题材的话剧作品,该剧讲述了周星星、朱珠、宋宝丽三位好同学,怀揣着各自的理想。走出校门,他们奔跑在各自的轨道上,命运却再一次让他们交集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挫折与失败,迷茫与困惑,经过痛苦的挣扎,他们依然在寻梦的路上前行。

据悉,本次巡演总场次为八场,将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等院校巡演。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心得500字

戏曲,中国的文化源泉,却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戏曲,从前满大街的戏迷,现在已后继无人,从前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一问三不知;从前的刀嗑话题,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戏曲将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戏曲这一个庞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观点: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过时了,不流行了,自然就会被淘汰。它虽然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种供人们娱乐的工具,如果有比戏曲更好的娱乐工具,人们自然会向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个法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如果戏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娱乐工具,那戏曲被淘汰将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大自然还有一个法则适者生存。戏曲作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话,迎来的是会消失。

想到这儿,我不禁多了几分担心,戏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试想,一个民族若没有了信仰,那岂不是一团乱麻。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拯救戏曲的观点:戏曲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场面小,表演的方式单一,而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成不变的,似乎从未发生改变。所以,第一,在戏曲内涵不变的条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让戏曲是多样化的,变化的,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第二,在剧情不变的条件下,场面要变,要一改以往秀气的风格,几个人当千军万马?不,至少要上百个,这样才热闹,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亲和感;第三,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表演的方式要变,可以将戏曲的故事起源拍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或是动画片,例如《梅兰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第四,政府可以请些明星来唱戏、表演,这样,我相信戏曲将不再孤单。

篇10:戏曲进校园观后感300字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300字一

说实话,看得我一点感觉也没有,正如我一直认为的,一部戏剧,不管怎么粗糙也好,我希望的是能够给我的一些启事,能够让我多少去反思一些东西,无论是从人物还是情节方面,让我愿意去开动脑筋想想,思考思考,但是,不知道是何种原因,此次执行,让我没有几乎的任何的精神或是情感的触动,校园话剧观后感

。当然,我不是说人家表演的不好,或是有什么很大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人的努力的,中国人就是这样,每当遭到别人不满的批评得时候,总是习惯性的丢出一句:那么你来,站着说话不腰疼。

好了,废话多了,开始整体吧,演员方面,据说女主角是发着高烧来演出的,也许是因为病痛的原因所以表现有所失常,老王说我对演员的要求过高,的确我一向对演员的表演是以作为参照标准的,比我演的好的我一律首肯,而比我演的差的我就有那么一点不满了。

此次大学生话剧节的最佳女主角在当晚的发挥,肯定是不让人满意的,首先,说点好的吧,各位可以发现此人的表演和整个演出的表现,应该说是中规中矩,灵气不足,这样一向不符合我在台上的风格,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了,但是,演习的中规中矩是一个人的性格的反应,对于表演来说,过于约束,从总体上是有害而无利的,索性的是,导演在动作设计上是下了一番心思的,作为观众来说,如果不太用心话看起来也无伤大雅,但是,作为我们话剧社的同学,依我的个人信条(当然算不得什么东西)最好在演习的时候,不仅要保持向他们一样的,对动作设计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想法,作为戏剧演员,在排练的时候的走位和动作设计,一定要符合全局的调动,这么做,是为了让戏剧能够顺利平稳的运行,但是,只是这么做在某种特地的情况下是不够的,就拿我们周三看得这一部戏剧来说,它的感情的扩大和动作幅度的扩张,如果能进一步做到的话,那么能够更具有感染力了。

这么做并非是我夸大其词,因为我窃以为像这样的一部戏,剧本方面也许已经做到校园戏剧的顶峰了,接下来便是演员的功课,可是,我天生就是一个对于外界事物不太敏感的人,这里要说一点看戏的心得体会和想法了。我们可以看到,在像这样一出戏剧上演的时候,很多同学还是很开心的,因为其中运用了许多的桥段和笑料,成功地打入了市场,刺激了观众们的感官,虽然是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作为话剧社去交流看戏,是去看门道的,不是去起哄架样子的,虽然我也没看出多少门道,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要做好一部戏剧,我们要学会怎样的都包袱,怎样的从影视作品中学习戏剧桥段的拆截,当然这只是我一个很感性的认识,因为我们如果注意就可以发现,像这样一部戏,我们有很多东西都是似曾相识的,很多笑料我在生活当中已经笑过,无需再笑,反之,真正好笑的是一些很值得玩味的台词,那些包含作者思想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思考的,而像这样的一些台词,却往往被演员带过一说,同时也被我们带过一听,之后消失了。

这样的做法,恰恰是我不满意的,:第一,我们作为话剧社的一员,不可以像平常的观众一样,以看剧的状态去看戏,看完拉倒,在看的时候,被演员用一些表象的东西所迷惑,却不专心于剧本的思想内涵。第二,不成熟的校园话剧演员用演剧的精神状态去演戏。专业的电视剧演员,只有经过了戏剧学院四年的合格的艺术和戏剧熏陶才能有资格从事合格的商业演出,去出演电视剧,何况我们呢?正如我在社团培训上讲到的(广告,嘿嘿):电视剧的成功,尤其是表演,可以依靠后期,依靠摄像的镜头切换,使之具有感染力,让观众产生共鸣,但是,我们在舞台上,没有那些硬件条件,因此只能够靠我们自己,而周三这部戏剧的演出恰恰没有做到那么一点,演出过于自然,过于生活化,过于平淡,没有张力。

具体说来,动作是一条,虽然演员的动作很自然,但是————演戏的时候,尤其是说一些词的时候大多需要手舞足蹈,肢体语言和声音配合才能做到最好,但这一点上,多少被导演所割离,当然这一点也是在所难免的,虽然戏剧的主题还是比较的明显,但是台词上没有什么大段的独白,无法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波动,整个情节,直到最后才推向高潮,可是从开始的很长时间中一直是平平淡淡,不痛不痒,多少只能依靠搞笑的台词来充数,好在演员还算不错,能够驾驭,不然的话,真的要瞌睡连连了。

总的来说,此剧的演出却是表现了该社团整体演出的高档次高水平,但是,这样的演出整体来说,在我看来是失败的,因为从题材上压根就不太对,编剧在螺蛳壳中做道场的一番心思,加之导演与演员概念上的失物,使得整剧四平八稳死气沉沉,不符合高思想人群和较专业同行的观看意图,作为我这个不成熟的人来说,这部戏,没有灵感,没有共鸣。更多的像是在无病呻吟。先写到这里,想到在补充。戏曲进校园观后感300字二

中华民族艺术博大精深,源于它立世五千余年。

零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民族艺术演走进了我校燕化附中,这是我们的荣幸,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精湛之处,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绝,让我们明白了他永远是中国人的宝,并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脱落,它永远笼罩着中华大地,永世不休!节目的一开始,是一位长得十分喜剧的哥们,演唱了一首弘扬中国的歌曲,虽然不是民族曲风,但其内容却唱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国龙!随后尽是些民族节目,展示了中国人的艺术。戏曲,先是一位穿着整齐的姑娘拿着一杆长枪,向大家传授如何使唤它,然后大声喊: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试?接着有位身怀绝技的大哥哥上去耍了几下,但它展示的是武术,等姑娘教他的时候却显得十分笨拙。

我听到盼望的瑰宝 京剧了!我默默地说着。一出《红灯记》,道尽国粹艺。但绝大多数的人对其抱有极为不屑的态度,让我对这些人反感。因为他们这是对中国的不屑。

多么动听的唱腔!我高喊。那是一个旦角儿用高细的嗓音唱着: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令我给予了他我最响亮的掌声和呐喊声。

民族艺术进校园观后感民族艺术进校园观后感

接着川剧神秘的变脸又前来助阵,看到那演员迅速地不露出任何破绽和变换着那一张张戏脸,我迷惑不已,迷惑其中的玄妙!但我无可奈何,只有用掌声和叫好声表示对他们的敬意之情。

看完了,回班了。同学们都淡忘了。

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叹,因为他们对民族艺术竟无一知半解,嘴里唱到的是流行歌曲,学的是高雅艺术如钢琴,洋琴等。试问有谁还在听着京剧,相声等民族艺术?那个欣赏民族艺术的地方几乎荒无人烟了。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300字三

戏曲,中国的文化源泉,却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戏曲,从前满大街的戏迷,现在已后继无人,从前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一问三不知;从前的刀嗑话题,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戏曲将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戏曲这一个庞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观点: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过时了,不流行了,自然就会被淘汰。它虽然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种供人们娱乐的工具,如果有比戏曲更好的娱乐工具,人们自然会向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个法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如果戏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娱乐工具,那戏曲被淘汰将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大自然还有一个法则——适者生存。戏曲作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话,迎来的是会消失。

想到这儿,我不禁多了几分担心,戏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试想,一个民族若没有了信仰,那岂不是一团乱麻。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拯救戏曲的观点:戏曲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场面小,表演的方式单一,而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成不变的,似乎从未发生改变。所以,第一,在戏曲内涵不变的条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让戏曲是多样化的,变化的,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第二,在剧情不变的条件下,场面要变,要一改以往秀气的风格,几个人当千军万马?不,至少要上百个,这样才热闹,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亲和感;第三,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表演的方式要变,可以将戏曲的故事起源拍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或是动画片,例如《梅兰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第四,政府可以请些明星来唱戏、表演,这样,我相信戏曲将不再孤单。

篇11:戏曲进校园读后感600字

活动刚刚开始,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女人走上舞台,没错,它就是今天的主持人,他的衣服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她仿佛像一个仙女一样。第一个节目开始了,名字是《一家人欢欢喜喜把我请》虽然我坐在最后一排,但是我依然能看见台上表演的人们。听他们那些奏乐的人,把乐曲做的高低起伏,加上他们的表演真是精彩极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节目是《花木兰》花木兰刚刚开始,只见一个身穿淡蓝色服装,头戴金色发饰的人走了上来,我猜它一定就是花木兰,他在台上来回走动,时不时的抬下脚,表情非常投入,好像他真的就是当年那个花木兰,她仿佛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非要上战场的决心,他不怕死。也不怕为国牺牲。

今天看了这个活动让我明白了许多,比如花木兰为什么非要上战场?因为他想证明与子不是不如男女子也可以像男人一样上战场打仗,而且是打胜仗。他去参军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餐具的女人,可他们是不一样的,那个人知道这次如果去的话那就必须要上战场,上了战场就必死无疑,他说:“”咱们走慢点儿,万一可以迟到一下不去上战场呢?!”可花木兰坚决不后退,它反而加快了脚步,说:“”你怕死我可不怕,我要证明女人可以比男人活的更潇洒,可以和男人一样打仗,打胜仗可以得到世人的赞美!”花木兰抱着一颗不死不回归的决心,而这些决心被演员们演的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真的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这些演员们,他们真的很专业,我妈妈曾经说过一句话,因为专注所以专业,这些演员们专注学习豫剧,演出来的戏曲让人们看着特别开心。

篇12:戏曲进校园作文

在第二节课开始,舞台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唱戏的人很多。他们的服装不同,各式各样的,有包青天,等等。舞台的后面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大屏幕。一共演了五场戏,每一场戏都很精彩虽然有唱的听不懂但是舞台旁边有字幕。大屏幕上的图片随唱的戏而变化着,图片上的人物,是以前的老照片,和演的一模一样,甚至连人物也都十分相似,在台下看根本看不出什么破绽。

我最喜欢听的是,穆桂英挂帅。也称花木兰,豫剧音乐剧《花木兰》由“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石磊担任导演和剧本创意,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女儿陈小香担任艺术指导,常派再传弟子连德志领衔主演,81岁高龄的豫剧大师王素君、唐派名家袁国营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甘当绿叶,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演员李多伟、杨历明、吕军帅等参加演出。

演出中,常派经典剧目《花木兰》中的15个唱段并未删改,而是采用了新的民族交响乐队,以朗诵《木兰辞》做串联,加入了伴唱、合唱、轮唱等现代音乐形式,但呈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常派唱腔。演员全部彩扮演出,保留全剧的戏剧性,舍弃过场戏,演出进度比传统豫剧更明快,很多戏迷不由自主地跟随乐曲哼唱起来。

谈到此次演出的创意,石磊表示,今年是国务院授予常香玉大师“人民艺术家”十周年,也是常香玉大师逝世十周年。常香玉创立的常派艺术深受广大戏迷观众喜欢,但许多学常派者在表演时不顾人物身份,不分戏剧环境,不论内心情感,一味地强调奔放和激越,丢掉了婉约和柔美,这是对刚柔相济的常派艺术的一种误解,常派需要“正本清源”。因此,在保留常派艺术流派特色的基础上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恢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那种“以少胜多、以简代繁、以虚拟实”、“无中生有”的空灵质朴的独特艺术风格为宗旨,这就是用“新古典主义”演绎经典的目的所在。

篇13: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侯顺成教授幽默诙谐地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并现场表演各种曲调;刘和军老师系统地普及了笙的知识,让人浮想联翩;马旭峰老师讲述二胡的历史,演奏二胡名曲《西游记畅想曲》《秦腔牌子曲》;还多次互动、上台学习基本舞步......。这些生动又具有魅力的乐器让本十分不想来的我震惊不已,情不自禁地认真听着,都忘了记笔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场”果然强大!

接着,所有老师聚列到台上,拿好自己的乐器,大概是要给我们唱一段吧?台下的掌声热烈起来。只见乐团和唱团的三位老师互相合作,虽是不同的派别,不同的风味,但都优美动听,曲调抑扬顿挫,我置身于戏曲之中,去感受这门艺术,这门国粹。直到三位老师表演完毕,我还久久不能回过神来,这也许就是戏曲的魅力所在吧!

篇14: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今天我们在校园里听到的评剧非常震撼,评剧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个评剧演出里的基本台步——原场。通过跟老师近距离的接触、教学。我们真心了解到戏剧工作者的不易,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简单的台步却有如此繁杂的肢体动作配合、身形如此优雅。虽然我学得很一般,但是却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并得到一个奖品作为奖励,我很开心。

另外,评剧里的乐器也是十分独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胡。二胡拉出来的.声音也是非常好听。一个只有两根弦的乐器,通过老师的演奏却能演绎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这些乐器都是我们平时没有听过没有接触过的。我非常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向老师讨教学习。

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获得赞美的掌声。这就像我们学生学习一样,虽然有时候很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学习了,去付出了,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更能在我们以后的成长之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努力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校园生活才会无悔!

上一篇:国庆趣事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植物之美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