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记叙手法

2024-05-14

记叙文记叙手法(共10篇)

篇1:记叙文记叙手法

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二)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三)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四)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二)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三)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四)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五)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六)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抑扬手法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篇2:记叙文记叙手法

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2.托物言志(象征)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结合(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增强表现力。

4.对比

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的表现文章主题。

5.烘托

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6.衬托(侧面烘托)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7.赋比兴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8.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一开始就亮出作者的观点或表达的文章的主旨。

9.卒彰显志

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解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可以有力地表现主题。

10.设置悬念

先把……��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的表达主题。

11.前后呼应

是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借景抒情

(即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

13.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趣味、内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可以使文章更生动,让人捉摸不透。

14.伏笔铺垫

伏笔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篇3:记叙文记叙手法

借代手法, 指的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 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 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 唤起读者的联想。我们可以试着把句法应用到写作时的章法中来。

一、用典型代整体, 加深读者印象

杜甫在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杜甫没有直接铺叙富贵人家的奢侈挥霍, 穷苦人家的受冻挨饿等情景, 而是刻画了“酒肉臭”和“冻死骨”的“典型”场面:富贵人家门前飘出了酒肉的味道 (一说酒肉腐烂变味) , 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这样不仅能让读者想象富贵人家如何的浪费奢靡、暴殄天物, 穷苦人家如何的衣不遮体、揭不开锅, 写出了当时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 概括性极强, 因此成为千古名句。因此, 在选材成文时, 写“全部”不如写“典型”, 巧妙地用“典型”来代替本要写的全部内容, 就能起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如, 在写《陶醉》这篇文章时, 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素材是“陶醉在乡村、自然的美好景色中”, 于是大篇幅地铺叙乡村、自然景色之美好, 结果很多人选材类似、缺乏新意, 不能给阅卷者留下印象, 哪怕写得再精彩, 分数自然还是平庸。我们可以试着在选材时应用一下“借代”手法, 比如用“蛙声”或“萤火虫”来借代乡村、自然, 只需描写几处蛙声, 或者刻画几次看到萤火虫的经历, 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用部分代整体, 以小见大

曾经批改《相遇》这篇作文时, 我发现很多学生选择写“与某某人相遇的一个故事”, 父母也好, 老师也好, 陌生人也好, 千篇一律, 让人看了索然无味, 只有一个同学写了“与一个农民工的眼神相遇”的情节。这篇文章用一个农民工的眼神借代这位农民工, 着力刻画了他眼神中的希望与憧憬, 并将此眼神的寓意深化为社会上所有打工一族的期待。正是因为选材时用部分代了整体, 所以在具体叙事过程中能更多地运用细节描写, 更细致传神。

不仅刻画人物时可以运用“借代”手法用部分代整体, 在叙述一件事情时也可以精选情节中的一个片段甚至是一个动作进行描写。如, 有学生就用“切苹果”的动作贯穿整篇文章, 全文就写了三个动作片段, 分别是:母亲熟练地为专心看书的我切苹果, 我笨拙地为生病的母亲切苹果, 又回忆插叙了母亲为年老体弱的外婆切苹果, 表达了三代人浓浓的血脉亲情。文章没有大篇幅絮絮叨叨一些琐碎的小事, 仅仅通过刻画三次切苹果的动作就水到渠成地凸显了主旨, 可谓以小见大, 让读者回味无穷。

篇4:记叙文阅读之对比手法

对比是指把两个反差明显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对比手法行文,有利于充分揭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翡翠莲雾

□林清玄

外祖母家最后的一棵莲雾树,因为院子前面拓宽道路,被工程队砍除了,听说要砍的时候,树上还结满了莲雾。看到哥哥的来信,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从我有记忆开始,外祖母家前就是一个大的果园,种满荔枝、柿子、龙眼、枣子、莲雾等水果,因此暑假的时候,我们最爱住在外祖母家。记忆中的果园所盛产的水果,和现在的水果比较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都是“土种”,大部分是长得细小而有酸味的。柿子比不上现在的肥软多汁,荔枝修长带些酸味,龙眼是小而肉薄,枣子长得还没有现在一半大,一点儿也比不上现在市场上经过改良的品种。

只有十几株莲雾树是我印象最深的。树上结出的莲雾全是翠绿颜色,果实瘦瘦的,形状有一点像翡翠雕成的铃铛。但那种绿色是淡的,就着阳光,给人透明的感觉。这种土生土长的莲雾汁水虽少,嚼起来却坚实香脆,别有风味。

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桠的杈上睡午觉。一串串累累的果实藏在树叶中,有时因颜色相同而难以发现。

不知道绿色的莲雾何时在市场上消失,现在的莲雾都是淡红色的品种,肥胖多汁,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吃它,总觉得好像是水做成的,少了莲雾应该有的气味,尤其是雨季生长的红莲雾几乎是淡而无味的。每次看到红莲雾,我都想起一串串的绿色铃铛,还有在莲雾树上午睡的一段记忆。

由于舅舅们并不是赖着那个果园维生,多年来,一直让它任意生长,收成的时候总会送一些给我们家,有时表兄弟上台北,也会带一袋来给我。因此尽管时空流转,我和果园好像还维持着一种情感的牵系,那种感情是难以表白的,它无可置疑地见证着我们一些成长的痕迹。

又一年,因为乡道的开辟,莲雾树几乎被砍光了,只留下最靠屋子的一株。外祖母的果园原本是没有路的,后来为探收方便,在两排莲雾树间开了一条脚踏车可以走的路。不久之后,摩托车来了,路又开宽一些,最后汽车来了,两排莲雾首先遭殃,现在单向的汽车道也不足了,最后一株莲雾因而不保。

听说要砍那株莲雾树,方圆几里的人都跑去参观,因为它是附近仅存长绿色果实的莲雾,它的树龄五十几年,也是附近最老的果树了。砍倒一棵莲雾树在道路拓宽时是微不足道的,对我而言,却如同砍除了心中的一片果园。我的表兄弟,近年来因为纷纷离乡而星散了,家园已不复昔日规模,家前的果园自然日益缩小,现在剩下的,只是几株零散的荔枝、柿子树了。

最后一株莲雾树的砍除不只是情伤,也让我想起品种改良的一些问题。现在市场上的所有水果无不是经过品种的改良,我幼年的时候是如何也不能想象现在竟有那么大的荔枝、龙眼、枣子的,然而这些新的品种,有时候味道真是不如从前,翡翠莲雾是最好的例子。

有一回我在市场上买到几条土生的小萝卜,高兴得不得了,因为那些打过荷尔蒙、施过大量农药与肥料,收成时还经过漂白的大萝卜,只是好看罢了,哪里有小萝卜结实呢,可惜我们生长的是一个快速膨胀的时代连水果青菜都不能避免膨胀,结果是,品种不断改良,田园风味逐渐丧失,有许多最适合台湾气候和环境的品种也因而灭绝,这是值得担忧的现象。

外祖母手植的莲雾树不在了,我只好把它种在心中,在这个转变的时代,任何事物只有放在心中最保险。我把它种在心灵果园的一角,这样我可以随时采摘,并且时刻记得,在这片土地上曾生长过绿如翡翠的莲雾,是别的品种不能取代的。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节)

【专项训练】

1.文章倒数第二、三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无论是记事写人还是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必须在通读全文后,思考故事中的人、事、物间有无变化,然后从文中找出提示性或关键性的语言进行回答。

【拓展练习】

2.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解题思路:解答画线句含义的题型,必须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3.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解题思路:解答这类题目,同学们必须立足文本,联系文中人物的生活环境,提出自己的见解。

篇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篇6: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五)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六)夸张。

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篇7:记叙文语言及表现手法

一、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A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B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篇8:记叙文记叙手法

古人读书强调“由文悟道, 因道解文”, 即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主旨, 然后再去解读文章的艺术特色, 理解作者是如何使文章的内容表现得更艺术, 主旨更突出的。这就是不仅要懂得文章写什么, 还要懂得文章怎样写, 为什么这样写。

近年来, 中考语文试题加大了对写作手法理解能力的考查, 命题者试图通过对写作手法的鉴赏, 以直接透视考生的阅读品位。因此, 掌握该类试题特点及答题技巧, 对于提高考生答题准确度意义很大。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 写法鉴赏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提问模式:

1.联系全文, 说说“××”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对第×段中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3 . 第×段写 道 :“××××××××。”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请分析它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4.本文以“××××”为题, 却又写到“××××”, 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

5.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 采用了寄情于景、环境烘托、一线穿珠等写作手法, 请结合原文, 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简要分析。

文章的写作方法一般是因文而异的, 同样是记叙文, 因为题材或者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的不同, 其方法、技巧也不尽相同。从现状看, 同学们在答这类试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较多的是跟着感觉走, 结果只能是不知所云, 离题甚远;其次是不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习惯于搬用空洞的概念术语, 导致失分率较高。

那么, 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呢?简单地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二是分析文章的顺序和结构;三是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四是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以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为例, 就表达方式而言, 其叙事有详有略:文章详写去看戏的全过程, 略写在平桥村的情况和看戏后的余波。去看戏的全过程中, 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也不多, 而用了不少笔墨写乡间景物和小朋友的活动。这样写则能更好地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就顺序和结构而言, 文章以“社戏”为线索, 按“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过程为结构, 层次分明。就表现手法而言, 景物描写细致逼真, 尤其是出航途中, 作者用白描手法, 勾画出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 堪称经典。就人物形象刻画而言, 可谓生动传神:作者笔下的“双喜”聪明、能干, 善解人意, 富有同情心, 而且反应灵敏, 考虑周到, 办事果断, 充满自信, 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此外, “六一公公”的宽厚、淳朴、热情、好客等也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就语言特色而言, 可谓生动、简练、幽默。如写“我”热爱农村, 把平桥村比作“乐土”;写“我”想看社戏而不能去时“急得要哭”, “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等都体现了语言生动简练的特点。还有“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 黄牛水牛都欺生, 敢于欺侮我, 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 只好远远地跟着, 站着”等充分体现了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典例解析】

如果你足够优秀

⊙周海亮

多年前的一个夏天, 我报考美术师专。复试在县城的美专进行, 参加复试的头一天, 父亲问我:“需要我陪你去吗?”我说, 不用。父亲说:“那你一个人去好了, 我去了也帮不上你什么忙。”第二天早晨, 我一个人挤上了通往县城的汽车。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那年我17岁。下了汽车, 按照父亲的嘱咐, 我找了一家旅店, 我结结巴巴地跟服务员要房间, 然后找到了考场。考场设在美术师专的一间教室里。在那里, 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画夹画板, 第一次见到石膏模型。我兴奋得浑身战栗, 能在这样的教室里画画, 我愿意拿所有的代价交换。

当天我彻夜未眠。躺在陌生的旅店, 兴奋与紧张将我裹挟。我想明天假如我发挥得好, 就将实现画一辈子画的梦想;假如发挥得不好, 极有可能我会和父辈们一样, 将自己的一生消耗在地头田畔。

那天我发挥得糟透了。我想即使我发挥得再好也没用, 等待进考场时, 我听到一些考生的风言风语。他们说考试只是一种形式, 人选其实早已内定。他们的话似乎有道理, 我看到校门口的轿车排成一排, 一些可疑的人在鬼鬼祟祟地交头接耳。我第一次感到世界是可怕的, 原来还有另一种力量可以操纵一件事情, 并轻易埋葬一个人的梦想。

考场上我告诉自己不要紧张, 可是我做不到。手心全是汗, 我不停地用着橡皮——稍有素描常识的人都知道, 过多用橡皮是素描中的大忌。我稀里糊涂地交了考卷, 垂头丧气地回到家。

父亲在村口接我。他给我讲两天来村子里发生的事。他做了一桌菜, 他第一次把我当成男人, 在我的酒杯里倒满了酒。那天我和父亲说了很多话, 唯独没有谈起考试的事。用不着问, 父亲能从我的眼神里读到一切。

两个多月后, 录取通知书仍然没有盼来, 我考上美专的希望彻底破灭。我终于跟父亲讲起那天的事, 我告诉他被录取的人员可能内定得差不多了。为证明我的话是正确的, 我给父亲举了很多例子。父亲听后, 看了我很久。他说我相信你说的那些都是真的, 可是, 如果你足够优秀, 那么他们就没有不录取你的道理。你被淘汰的理由只有一个——你还不够优秀。”

有时候就是这样。这世上的确有龌龊、阴暗, 我们不喜欢这一切, 可是我们无法改变, 然而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我们可以努力把自己变得非常优秀。你变得足够优秀, 才有战胜这些龌龊和阴暗的可能。当你的才华光芒四射, 任何龌龊和阴暗都不能将其遮挡。

当然, 很有可能, 你一辈子都达不到足够优秀。可是你应该有把自己变得足够优秀的想法, 并将其变成自己的行动。假如你只为“变得足够优秀”而活, 首先, 你不会变得龌龊和阴暗, 其次, 你会快乐, 第三, 你极有可能变得足够优秀。

多年来我一直相信父亲的话:只要你没有成功, 被别人击败, 就证明你还不够优秀, 怨天怨地, 都是悲观和毫无作用的。你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不是对龌龊和阴暗的妥协, 而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选自《思路》2011年第10期)

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自2012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解析]

这是一篇叙议相结合的文章。文章主体部分以叙事为主, 叙述了17岁那年自己到县城参加美术师专复试的事, 那次复试“我”没有成功, “我”认为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可能是内定得差不多了, 而父亲却说“如果你足够优秀, 那么, 他们就没有不录取你的道理”。文章结尾部分围绕父亲的话展开议论, 文章告诉我们:你变得足够优秀, 那么, 你才有战胜这些龌龊和阴暗的可能。

这道试题考查学生分析描写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 属于写法鉴赏类试题。答题时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来分析描写方法以及作用即可。参考答案:心理描写。表达了“我”盼望考上美术师专的强烈愿望, 写出了“我”渴望梦想成真而又担心失败、既兴奋又紧张的心理活动, 为下文“我”考试失利作了铺垫。

【模拟演练】

门前的夹竹桃

⊙陆涛声

①门前有小院, 栽有自家喜欢的花木;隔栏便是近5000平方米的大花园, 花木品种、数量更多, 大都集中在春天一哄而起竞相争妍, 暴发一时也败于须臾;夏秋时节, 何处去寻她们的玉颜娇容?

②江南“入梅”时节, 原该连日梅雨沥沥, 气温该降至10摄氏度上下。可是当下入梅超过10天, 却没有正儿八经下过一场雨, 气温高达36摄氏度。门前大花园里百花畏惧, 蔫蔫无色;唯有一种花开得欢欢畅畅、热热闹闹, 它便是夹竹桃。

③夹竹桃是木本, 枝干是树, 叶似竹, 也有几分竹子的清雅;花似桃花, 也有红有白, 有单瓣又有重瓣, 也有几分娇艳。

④门前花园中早年建小区时种下的夹竹桃共有四棵, 两棵开红花, 两棵开白花。如今树干都比热水瓶还粗了, 枝盛叶茂花繁, 占了好大的空间。这时花正开得有场面, 有气势, 四棵大树分开组合成两大片繁花, 每片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 像两片绚丽云霞。

⑤春天百花盛开时, 夹竹桃也繁花满枝头, 也曾与百花同有过蜂鸣蝶舞“春意闹”;百花谢去, 而它还只是开始。它这种热烈、灿烂, 从农历二月底一直持续到农历十月底, 无一日间断, 试问百花中还有哪种有如此长久而又不间断的花期?园里虽有几处月季零星开放, 虽连开七八个月, 但一次开放仅五六天, 即落瓣凋谢红消香断, 间歇时间长。细看夹竹桃那满树满枝头, 有枯萎的花朵, 有新生的花苞, 有盛开的花儿;盛开的花鲜亮夺目, 足以淹没那些枯萎的花朵, 一代又一代接力, 前赴后继, 始终保持着满树灿烂, 有着一种超强的耐久力, 独特、奇异。我特别欣赏、钟爱它, 今年春也从乡下花木市场买来两株, 栽在小院边, 如今也已经开出红艳艳的花。在楼上书房, 视线每移向窗外, 便能看到那两大片久驻的“云霞”, 总感到赏心悦目。

⑥文人作文常从花草树木身上总结出一种精神, 把松、梅说成不畏冰雪, 把竹说成顽强、清高、虚心, 把菊说成傲霜耐寒, 把莲花说成“出淤泥而不染”……将植物人格化、品性化、道德化、精神化。我曾写过《为夹竹桃抱屈》, 说到它能吸收毒气净化空气, 被誉为“环保卫士”……其实那都是它们各自的自然特性, 它们不可能对自身这种能力和“精神”有所感知。文人的“发现”却使诗文有了情感和灵魂。这是文人们自己找的寄托, 是主观的附会。其实, 重要的是, 与这些草木亲近, 欣赏它们, 呵护它们, 成为朋友。让大自然物件, 为我们的生活增色添彩, 也许, 这门前的夹竹桃遂了我这心愿。

(选自2012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阅读训练】

1. 结合语境理解第①段中加点词语“一哄而起”的含义。

2.第②段的画线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略作赏析。

4. 第⑤段主要写夹竹桃的什么特点?

5.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门前的夹竹桃》参考答案:

1.“一哄而起”本指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 一下子行动起来。这里指春天许多花都竞相争妍。

2.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将高温时节蔫蔫无色的百花与开得欢欢畅畅热热闹闹的夹竹桃形成对比, 突出夹竹桃不怕炎热的特点。

3.“这时花正开得有场面, 有气势, 四棵大树分开组合成两大片繁花, 每片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 像两片绚丽云霞。”将夹竹桃的大片繁花比作云霞, 形象地写出了夹竹桃盛开时的情形。

4.夹竹桃的花期长。

篇9:记叙文写作之对比手法

1.明确对比手法的目的,了解对比手法的类型。

2.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技法指津】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地使用对比手法写作,才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呢?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用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主题

余秋雨的《都江堰》就是这样。文中,作者依次以修建时间之比,“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规模之比,“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社会功用之比,“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文明特征之比,“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对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都江堰的褒扬之情和对长城的贬抑之意,进而凸显了都江堰的伟大。

二、运用对比烘托表达爱憎情感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便将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枯燥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憎恨。他的小说《一件小事》则通过“我”与车夫对待老女人迥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赞扬了车夫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牛刀小试】

不经意间就长大了

□唐世尧

“滴答,滴答……”,秒针被一只永远不知疲倦的手推动着,地板上的影子被一点点拉长,暗红色的空气萦绕在指间,下一秒却不见踪影。

孩提时代的我们对岁月的飞逝似乎没什么感觉,顶多是“一个小时的动画片为什么这么快就演完了”的疑问;也曾经天真地以为只要把钟表调慢了,便可阻止白天的离去,但哪怕我把钟表的电池全卸下来,黑夜依然如期而至。

如今,我仔细地观察着钟表,时针、分针与秒针在相遇时也是离别之际。童年时光渐渐消逝,但时间却急速飞驰,偶尔与我擦肩而过,想伸手去挽留,可它却如从指间飞走。

宫崎骏说过:“青春就是让你张弛地笑,也给你莫名的痛。”

不知道是因为每个人都跑不过时间的速度,还是因为只有长大才能让我的性格更加完美。数鸭子的童谣依旧在耳边回荡,操场上的追赶嬉戏与欢声笑语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可是时间模糊了我的视线,儿时无忧无虑的影子愈加变淡,最终在时间轴上印下浅浅的痕迹。

当雨点滴落的时候,当笔尖在纸上缓缓移动的时候,当我感叹时间苦短的时候,时间悄无声息地从我身边溜走,在回忆的灯光下拉长了我的影子,带走了我金色的童年。

我为什么要长大呢?每当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轻轻地问出这句话时,回答我的只有万盏灯火,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在我心中敲敲打打,正在雕刻出一个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我。

为什么要长大呢?

这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也许在我问这句话时,我已经渐渐长大了……

点评:这是一篇文笔细腻的美文。作者通过今与昔的对比,尤其是小时候和如今对时光的不同感受进行对比,表达出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和感悟。其中,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误区警示】

一、对比要有主次之分

文章采取对比的手法进行写作,要注意有主有次,不能为了对比而对比。

二、对比要巧妙、自然

既然是对比手法,那就一定要精心选择事物,或精心选取角度进行对比,要形成反差,构成异色,在对比中彰显不同。

三、要注意对比与衬托的区分

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之间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此外,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延伸训练】

请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这篇文章若采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首先要注意突出文章的重点,如侧重记叙、描写童年时的欢乐时光,然后再简单地叙写如今长大后的烦恼,进而通过对比表达自己对儿时简单、快乐的时光的怀念及对如今单调、紧张的生活的无奈,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篇10: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在考试中,一篇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情景交融的记叙文更加容易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一、归纳梳理,领悟知识。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触摸中考]:

一诺千金 (陕西中考试题)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问题: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从全文看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三)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触摸中考]: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莱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

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个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硬。我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

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毕业后,我写信告诉母亲我交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城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条。”我当然没有要—条。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珍惜。

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问题:为什么文章开头就交待“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请具体说明。

(四)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触摸中考]: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湖北黄冈20中考试题)

①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心想或许别处还能买到。然而,别处竟然没有。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②一次,街上来了个卖水仙花根块的,我正骑着车去上班,懒得停下来,心想等一会儿下班时再买也不迟。可是,下班后再找时那人早已不知去向。本来非常喜欢水仙花的翠叶,哪怕就是不开花,只为那一丛亭亭昂首的青葱也值得。然而,又一次与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那个冬的居处就没有了一簇蓬勃的春意在案头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诗情画意来。

③……

④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失去了,竟然就从此永远无法找寻,无处可觅了。

问题:在第①段中找出与第④段“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五)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触摸中考]: 洁白的木槿花 (杭州市年中考试题)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几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元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 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问题: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

(六)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枣核》)、抑扬手法(《荔枝蜜》)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回忆在平日哪篇习作中曾经运用过什么表现手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点拨训练、知识迁移。

(一)心田上的百合花 (深圳市中考试题)

①在一个偏僻的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的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的扎根,直直的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他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 “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子。”公开场合他们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的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的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的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执手,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的落泪,触动内心那纯洁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花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边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它与第一段中的哪句话相照应?表现了什么?

(二) 两条珍贵的白鱼 (广州市20中考试题)

这件事发生在我刚刚走出校门不久,那时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一份工作。

老板出差,临走除了交待日常必要的工作以外,特别叮嘱我照顾好他的两条白鱼。

老板是香港人,来内地投资办公司的时候带来了两条白鱼。开业的时候,这座29英寸电视大小的鱼缸放在大厅里最显眼的地方,里面水草丰茂,奇石嶙峋,一对白鱼浑身似雪,两只眼睛漆黑晶莹,游动的姿态极其傲慢但又极其优雅。老板对人们说:这对白鱼是公司的吉祥物,曾给他频频带来好运。

我精心护理着白鱼,心想,自己初出道,一定要做好老板交待的任务。一次换水时,我想把假山搬出来洗一洗,谁知假山被水浸过以后长了一层滑滑的的东西,就在快搬出鱼缸一瞬间,从我手中滑脱,随着“哗啦”一声巨响,玻璃碎片同水和鱼一起应声落地。两条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白鱼在地上拼命跳跃……同事小睛从电脑室里跑出来,帮我取来塑料桶。待打来水救起白鱼时,我发现地上有雪白的鳞片。小睛说,白鱼恐怕活不成了。我的眼泪立时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第二天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鱼缸,把白鱼放进去,希望它们能活下去。然而,白鱼太娇嫩了,第三天一早,这对很贵族气的白鱼,肚皮已翻了上来,怎么办?怎么办?跑吧!我对自己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但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双休日,我跑遍了全市的宠物市场,最后终于发现这种鱼。一问:1100元一条!我吓呆了。可是,我拼命镇定自己,叮嘱好货主后,我回去凑钱。我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还差400元,离下月发薪水还有十几天,我只好找小晴借了500元并求她保密。

就在我把白鱼放在鱼缸里的当天下午,老板回来了。带着旅途风尘的老板踏进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厅的鱼缸前驻足,我的心突然狂跳起来,老板端详了两分钟之后,回办公室去了,我长长地吐了二口气,好险!

不觉一个月过去了,发奖金那天,我听到小晴在老板的办公室里哭,好像在申诉什么,有几句话清晰地传到我的耳朵里:“为什么扣我的奖金?有人把鱼缸打碎,白鱼死掉,她都没事,我不就打错几句话吗?......”

一会儿,老板让我到他的办公室去。我感到身体发僵,惴惴地走了进去。

“你把鱼缸打了,白鱼死了?”

“是”

“你自己买的鱼缸和白鱼?”

“是”

“为什么你不一走了之?”

我抬头看了看他神情,他十分平静,我不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什么,我也来不及多想,我只说:“做人要诚实,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父母和老师从小教给我的。”

“好!”老板突然大声说了这几个字,几乎吓了我一跳,他黝黑的脸上有了光彩:“我非常欣赏你的理由,下个月你到销售部任副经理,协助经理工作,怎么样?”

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不管曾受工怎样的委屈,毕竟我得到了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我为自己能在涉世之初坚守做人的原则而感到欣慰。

问题:

⑴、文中前面的情节有多处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的两处伏笔。

⑵、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是插叙,请找出来并概括该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同时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青木瓜之味 (山西省林汾市2004年中考试题)

①、大约是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

②、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的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人。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下子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在这里遇见了你!”

③、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④、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说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地下滑,不知对她的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大好了,我一定去!”

⑤、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帖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纷说我,“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个骗子吧?”“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什么?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诉了人家?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⑥、一下子,说得我发懵。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两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

⑦、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情渐渐淡忘了。

⑧、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肖老师:……。”落款是“你的一个读者”。

⑨、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⑩、这件事虽已过去了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问题:请你在文章第①段前加几句话,另写一个开头,使新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

三、自我检测,反馈质疑。

母 鸡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也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印象中的母鸡之令人生厌,这种写作手法是 。

2、第6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 ”相照应,这样写的用意是 。

3、结尾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之情。

4、读了此文,你有何感触?试把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出来。

四、小结注意、布置作业

1、注意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①、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方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句;

②、作用对象不同。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辞方法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彩。

2、注意在把握主题的前提下理解作用。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恰当运用表现手法就是为突出主题,为表现人物服务,所以要理解手法的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立意,不要脱离文章去“背”作用。

3、注意考虑各种手法并用。

一篇文章可以采用多种手法,阅读时先考虑文章整体,然后再深入段落。如《心田上的百合花》。

4、注意写作中运用手法要有必要和恰当。

上一篇:网络口碑营销案例过程下一篇:绿色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