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样本

2024-07-01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样本(共10篇)

篇1: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样本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 C++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综合大作业——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专业名称:

学级:号:

学生姓名:

同组成员:

教师姓名: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一、实验目的:

(1)对C++语法、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进行综合运用,编写具有一定综合应用价值的稍大一些的程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熟悉掌握C++的语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程设计想结合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分析和管理能力。

(4)学会利用流程图或N-S图表示算法;

(5)掌握书写程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1)要求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及C++的编程思想来完成系统的设计。

(2)在系统的设计中,能够运用面向对象的机制(继承、派生)来实现系统功能,并且要建立清晰的类层次关系。

(3)主函数中提供菜单选项,并给出足够的选择信息以及提示信息。界面友好(良好的人机交互),加必要的注释;

(4)程序具有一定的健壮性,不会因为用户的输入错误引起程序运行错误而中断执行。

三、系统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

建立成绩管理系统,包含了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出生日期,年龄(通过计算得出),各科成绩等。然后对其相关操作。

(2)系统功能分析

信息录入、信息显示、信息查询、信息删除、信息修改、信息保存。

(3)系统功能模块

a、主程序模块

本程序各个模块功能均用函数实现,主程序主要用来实现数据的初始化,定义变量,调用函数等,实现对程序的整体控制。

b、登录密码模块

本模块用于管理登录,只保存了两个管理员,并且输入错误,会提示错误原因,管理员不存在或者密码错误,同时有输入上限,三次输入错误即退出系统。

c、信息录入模块

录入学生成绩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姓名、出生日期、年龄、各门课程的成绩等),将信息记录到当前*End中,然后End指向新的内存。

d、信息显示模块

显示录入的所有信息,使用for循环,起始条件Head->Next,终止于End。

e、信息查询模块

输入学号或名字,查询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及总成绩,输入姓名查询,将查询到指针保存到指针数组中,同时使用i记录保存指针的数目,然后将End赋给指针数组作为结束条件;输入学号查询,成功则返回上一个指针,不成功就返回空。

f、信息删除模块

两种方式,通过姓名,调用FindItem(char * name,student *a[])并返回i,i=0不存在,i=1直接删除,i>1显示所有相同姓名的信息供用户选择删除,通过学号(唯一性)直接删除该学生的成绩信息;

g、信息修改模块

同删除模块类似,首先查询,出现重名选择修改。

h、信息排序模块

根据总成绩高低排序,交换两个数据域完成排序,用for循环完成所有的信息排序。h、信息保存模块

退出时,将学生的学号、姓名及各门课程的成绩等信息保存于外部存储器的sort.txt文件中。

(4)模块功能框架图

四、系统设计与实现

1、基类class Student用来封装学生的所有信息,以及基本操作即读写数据。

2、派生类class Studentmessage继承了Student的所有功能,同时增加了增加信息,显示,修改等功能,实现对信息的所有操作。

3、main()用来实现对程序的整体控制;code()用于保护信息安全性,限制登录。

4、定义文件输入流对象in和输出流对象out,实现对外部文件的操作,使得数据得

以保存。

5、Student * Next用于实现链表的操作,保存下一个对象的地址。

五、调试过程:测试数据及结果

1、新建

2、查找

3、修改

4、删除

六、系统有待改进的地方

七、设计心得与体会

八、参考资料

八、系统有待改进的地方

九、设计心得与体会

此次c++课程设计,在指导教师的精心教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用C++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首先要对程序的设计要求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然后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最后是代码设计与调试。程序实现上,设计了简单的查询界面,将各个功能集中出来按照程序编写原则,便于查询。

根据C++课程所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按照C++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设计出一个适当规模的程序;进一步加深对C++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计算机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编写程序的过程是辛苦与快乐的,程序的编写原则很重要,只要我们在编程,就必须不断改进,才能更好提高编程能力。

十、参考资料

《C++primer》(美)普拉塔(Prata,S.)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数据结构》严蔚敏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2: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样本

班级:102班姓名:王亮学号:2012×××××实验组号:2013年3月14日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

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 τ/min温度 t/oC

开始测量0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平台点

结束测量

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思考题

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篇3: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样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简称北医三院) 建于1958年, 是北京市一家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其老门急诊楼设计日均接诊患者700人次, 实际日均门急诊达到上万人次。为了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 2012年1月初, 北医三院启用了新门急诊楼、运动医学楼。按照规划, 北医三院的日均门急诊量将由10 000人次上升至15 000人次, 化验量也将增长50%。而在现有编制下, 工作人员数量的增长却与往年相同, 同时临床科室还要求检验科加快检验报告的发布速度。2011年底, 卫生部要求医院认真贯彻落实《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 其中, 第4章第16节中规定, 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应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据统计, 样本分析前处理的时间大约占检验时间的65%, 且在样本量大、人手不足时容易导致分类、排序和离心的错误, 仅有25%或更少的时间用于分析仪化验。由于所有样本已经实行条码化标志, 采用的是全息打印、手工粘贴的方式, 且检验科的仪器也全部实现了双向通信, 化验部分已不存在改进空间[1,2,3,4,5]。因此, 对临检和生化免疫2间新实验室进行评估后, 检验科决定在新生化免疫实验室中使用样本前处理系统来缩短实验室标本周转时间 (turn around time, TAT) , 将节省的人力补充到分析后审定报告的环节,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 系统架构

经过对实验室的建筑情况、检验科的人力资源、预算的分析和讨论, 北医三院引进了罗氏公司的分立式样本前处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前处理仪器RSA Pro和中间体软件Cobas IT3000 (以下简称IT3000) 。前处理系统采用了2台服务器, 型号为HP DL380G7, 发生故障后需要手工切换;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3 Server (32位) , 数据库软件是SQL Server 2005。扩充后, LIS的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前处理系统的设备均具有网络功能, 与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一起进入内部业务网, 通过网络方式与LIS及自身工作站之间交互数据。而每个数字化检验仪器通过RS232串口连接前处理系统的Moxa控制器, LIS工作站也以同样方式连接Moxa控制器, 二者均连入医院的内部业务网[6]。Moxa控制器具有转换开关, 一旦前处理系统宕机或发生异常情况, 检验技师通过转换开关即可恢复LIS与仪器的双向通信, 并以原有方式进行化验, 这样就建立了应急体系。IT3000和LIS的接口程序分别部署在独立的计算机上, 实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功能, 并对各自的服务器进行访问。

2 前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

前处理仪具有离心, 去盖, 分杯并自动打印粘贴条码, 分类、处理后的样本归档, 鉴别试管类型 (管盖颜色、试管大小) , 试管重新加盖, 投影血清量等功能, 每小时可处理1 200个样本, 其进样区可以一次放入600个样本。前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如图2所示。检验技师收到样本后扫描样本上的条码进行签收操作, LIS将条码的化验项目信息发送至IT3000, 然后检验技师将样本架放入前处理仪的进样区, 前处理仪扫描样本上的条码后通过IT3000获悉该样本的化验项目, 并对样本进行相应的检测、离心、去盖、分注等处理, 然后将分类信息发送至IT3000, 并将样本送至出样区相应的位置。根据仪器的化验量和各项目的样本量, 出样区被分为各仪器出样区、条码错误区、数据错误区、样本不合格区、免疫结果阳性样本区、样本加盖区, 具体分区和容纳样本量如图3所示。样本处理完毕后, 检验技师将出样区各区域的样本放入对应的仪器进样区化验, 仪器扫描条码后通过IT3000获得该样本要化验的项目, 化验完成后, 将结果发送到IT3000。随后, 检验技师将仪器出样区的样本再次放入前处理仪进样区, 前处理仪将其置于出样区的归档区进行归档, 并将免疫项目结果为阳性的样本置于阳性样本区。最后, 前处理将归档位置发送至IT3000, IT3000存储后再转发给LIS, 这样, 检验技师就能在LIS工作站上审核结果、发布报告、查询样本的归档位置。

1.扫描条码签收标本, LIS发送化验项目信息到LT3000;2.样本放入RSAPro进样区;3.RSA Pro向IT3000发送请求;4.IT3000返回化验项目信息到RSA Pro;5.RSA Pro发送分类结果信息到IT3000;6.样本放入仪器进样区;7.仪器向IT3000发送请求信息;8.IT3000返回化验项目信息到仪器;9.仪器发送化验结果到IT3000;10.检测完样本放入RSA进样区;11.RSA Pro发送存档位置信息到IT3000;12.IT3000发送存档信息到LIS

注:未标注[带盖]区域的样本为[去盖], “pos”表示位置

3 调整后LIS的工作流程

样本前处理系统和LIS、HIS之间的通信与管理是否高效, 是其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原有LIS的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使用前处理系统前, LIS与仪器以双向通信方式交互数据。仪器扫描样本的条码后, 将条码号传给LIS, LIS收到后调用HIS存储过程校验样本状态并回写标记信息, 同时传给仪器样本的化验项目, 仪器完成化验后将结果传给LIS, 从而完成化验;LIS要为每个样本分配一个样本号, 并且样本错误的排查完全由仪器和LIS完成。而应用前处理系统后, IT3000替代了LIS与仪器进行双向通信, LIS与HIS交互提前至前处理仪处理样本环节;前处理仪可以将一个样本分注为多个样本, 并自动粘贴条码, 这样, LIS只需要分配一个样本号, 而且错误的排查由前处理系统完成, 提高了LIS的性能;化验完成后, LIS接收到IT3000发来的检验结果后, 根据条码号检索到样本, 匹配患者信息, 形成检验报告, 供技师审核、在线发布。样本归档后, LIS接收到IT3000发来的归档信息, 将其显示在检验工作站的界面上供技师查询, 这样, 样本查找起来方便、快捷。调整后LIS的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4 使用效果

样本前处理系统使用前, 样本由几名检验技师手工检测、分类、离心、去盖, 工作量大, 耗时长, 过程繁杂而且易出错, 也增加了实验室污染的风险[7,8]。样本前处理系统于201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承担了实验室全部分析仪 (生化7台、免疫15台) 的所有样本 (生化171项、免疫204项化验) 的筛查和处理。系统启用后, 检验技师只需将样本送入前处理仪, 将出样区的样本送至相应仪器, 并处理错误样本, 操作流程大大简化。通过对2012年10月至12月期间的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 并与2011年同期比较后发现, 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详细数据见表1。在检验科工作人员数量不变而生化、免疫样本量分别增加了49.0%、37.3%的情况下, 检验科将4名原来做样本前处理工作的技师转移到审核报告环节, 仅留下2名技师运送样本和处理错误样本, 从而将样本的处理时间缩短了7~9 min,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差错率, 化验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以前, 样本进入仪器后, 如果发现有问题, 有时需要等待40 min仪器才能送出样本, 导致问题样本无法得到快速处理。而样本前处理系统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 错误样本在上仪器前得到了过滤, 使得样本处理及时、有效, 错误原因一目了然, 化验工作更为顺畅。由于应用了前处理仪分注和自动贴条码功能, 检验科对免疫项目的条码分组规则进行了调整, 合并了相关的样本, 减少了患者的抽血量和耗材成本。前处理系统故障时, 检验技师通过切换Moxa控制器的开关, 可恢复仪器和LIS的双向通信连接, 继续化验样本, 有效地保障了实验室业务的连续性。

5讨论

样本前处理系统为实验室样本分析前的工作内容和环节带来了明显改进, 但是尚存在改进空间: (1) 前处理系统和LIS的接口程序分别部署在独立的计算机上, 如果发生了硬件和程序故障, 工作人员就要手动运行其他工作站上的备用程序。为了不中断业务, 我们将开发自动接管功能。 (2) 前处理仪配套的自动运输样本模块能实现轨道运送样本进入仪器, 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自动化水平, 但是其价格较高。 (3) 分注功能的成本较高, 每次分注需要一个试管、一次性吸头、一张全息打印条码, 花费约8元, 目前由医院承担[3]。

6 结语

样本前处理系统实现了样本分析前的自动化处理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消除了人工操作失误的风险, 优化了人力资源配备, 缩短了样本周转的时间, 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可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在样本量大幅增加而人力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实验室样本前处理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保障检验报告的发布速度。方法:引进样本前处理系统, 开发LIS与前处理系统的接口程序, 建立全新的实验室信息系统架构。结果:前处理系统可以自动处理样本, 检验技师可通过计算机掌握样本流向及质量控制信息, 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结论:该系统加深了样本前处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 缩短了实验室样本周转的时间, 降低了差错率, 达到了样本分析前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前处理系统,实验室样本,LIS

参考文献

[1]周卫斌, 吴勇, 倪慧珍, 等.医院自动血液样本前处理系统的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9) :33-34.

[2]钱国华.实验室样品前处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3) :37-39.

[3]郭健.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与临床实验室自动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10) :981-982.

[4]张超.检验系统条码化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 2009, 4 (7) :33-35.

[5]张超.实验室信息系统双向通讯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0, 5 (1) :79-80.

[6]郭幽燕, 韩向非, 李昕, 等.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7, 29 (12) :143-146.

[7]王开森, 牛爱军, 孙晓.自动化样本前处理系统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 (10) :883-884.

篇4:贵州省实验中学十年复兴样本

十年后的今天,走进这所位于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市中心的学校,你会看见师生们纠结的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怎样落地?如何在继承中构建科学、高效、多元的教学策略?如何开发基于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何构建国际化的学校? 校园环境是不是可以更精致一些?国际班招生怎样保质保量?新校区的建设资金如何筹措?学校文化怎么落实到课程与师生行为当中?怎样才能使学校从优秀到卓越?学校怎样才能更加受人尊敬?等等。而十年前,大家只纠结一件事:假如这所学校被解散或者兼并了,我的出路在哪里?我的尊严往哪里搁?

积重而返需要“强人”领路,刘隆华适时地登上了这个破败不堪的舞台。这位性格内向,书生气十足,不喝酒不打牌不会跳舞又不会奉承人的数学特级教师,9年前从书斋里被上级拎出来做“最后一搏”,才发现站在领头羊的位置上,“百无一用是书生”。于是上桌喝酒下桌跑路,操練各种技能笼络一切资源,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教育活动家”。

正所谓——学校本没有路,活动多了,就有了路……

一位专家型威权型校长,一群学校荣誉高于一切的干部和老师,一所跌跌撞撞迈大步探新路的老校——这样的组合,这样的道路,正是一道中国高中十年来既独特,又具广泛性的变革风景线。

我们邀请您一起去看看。

篇5: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样本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电气信息学院电气信息专业实验中心

实验时间:2014 年 04

月 13

王中义 学

*** 成绩

学生所在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年级/ / 专业/ / 班级测控 1 班 课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课

6001449 实验项目名称

十字路口交通灯(带强通控制)单、双流程控制实验 项

实验代码 1 指

郑萍 项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熟悉编程软件及可编程控制器输入模拟装置的面板上各部分的作用,初步掌握可编程控制器从编程到运行的全过程操作。了解和掌握计数器、定时器的使用方法、STL 指令编程方法,并通过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带强通控制)的程序设计、编辑与运行,熟练掌握基于 STL 指令的顺序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初步掌握模块化的编程思想,并进一步提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程序设计、分析和调试的能力。

2、完成带强制通行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程序设计及调试。

二、实验原理

根据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结构流程分析 I/O 信号:

输入 I 信号:启动 X5,停止 X6; 输出 O 信号:南北绿灯 Y0,南北黄灯 Y1,南北红灯 Y2,东西绿灯 Y4,东西黄灯 Y5,东西红灯 Y6,画出 PLC 的 I/O 接线图,根据 I/O 地址就可以进行编程设计。在设计之前画出控制波形图和状态转移图,在此基础上就可有序地编写梯形图。

1)十字路口交通灯波形如图 1.1 所示:

第组 启动 X5 南北绿灯 Y0 南北黄灯 Y1 南北红灯 Y2 东西绿灯 Y4 东西黄灯 Y5 东西红灯 Y6 10S

5S

3S

2S 图 1.1

十字路口交通灯波形图

2)基于 PLC 控制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模拟接线图如图 1.2 所示:

3)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的单流程状态转移图如图 1.3 所示:

S0 M8002 C0 C1 Y6 S20Y0 T0 Y6 S21 T1 T2 Y0 C0 Y6 S22 Y1 T3 X5 K5 K5 T0 C0 T2 K3 K20 T3 启动 K50 东西红灯 南北绿灯 闪三次后 转

南北红灯 东西红灯 南北黄灯 南北绿灯 T2 T1 T1 T1 C0 Y4 S23T4 Y2 T4 K50 东西绿灯 Y2 S24 T5 T6 Y4 C1 K5 K5 C1 T6 K3 南北红灯 东西绿灯 闪三次后 转

移 T6 T5 T5 T5 Y5 S25 Y2 T7 K20 T7 东西黄灯 南北红灯

C1 东西红灯 清

零 计数器

图 1.3 单流程状态转移图 RST RST RST RST RST 图 1.2 基于 PLC 控制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模拟接线图 L

N GND

24V

RUN

COM

X5 X6

Y0

Y1

Y2

Y4

Y5

Y6

COM1 PLC(FX2-32MR)

~南北绿灯

南北黄灯

南北红灯

东西绿灯

东西黄灯

东西红灯

同学们可先选择一种进行基于 STL 指令的编程练习,对所编的梯形图下载到 PLC 中进行运行,同时在编程平台上监控运行情况,根据运行情况修改程序,最后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的全部功能。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提供三菱 FX2N 可编程控制器、模拟板、计算机。详细内容见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 步骤(按照实际操作过程)

先做验证性实验,掌握调试技术,再完成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步骤 1)

学习用 SFC 语言编制用户程序的方法:

a)

单流程的程序编制方法,见图 1.3; b)

双流程(并行分支与汇合)的程序编制方法,见图 1.4; 2)

编写图 3 或图 4 的梯形图; 3)

将编好的程序下载到可编程控制器; 4)

运行操作:完成对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的程序调试 5)

细心体会和掌握 STL 指令编制顺序控制程序的方法和优越性。、设计性实验步骤 1)设计带强制通行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东西、南北强制通行。

要求如下:

在正常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运行时,如果东西强制通行开关接通,则进入强制通行状态。此时东西绿灯常亮,而南北红灯常亮;东西强制通行结束后,东西强制通行开关关闭,恢复正常运行。此时应从南北绿灯亮、东西红灯亮开始循环工作。

南北强制通行情况与东西强制通行相似,其运行状态相反。

2)硬件设计:在图 1.2 上添加强制通行开关,并标出其输入地址; 3)软件设计:仔细思考,尽可能以优化的方式进行编程设计; 4)编程操作:将所设计的梯形图程序下载到可编程控制器; 5)运行调试:完成对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程序的调试。

五、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依照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波形图设计顺序功能图,并将该功能图用 GX Developer 的 SEC 输入,并调试该程序,仿真图如下图所示:

六、实验 结果分析 及 问题讨论

篇6:实验方案-样本

试验过程分试验准备、试验实施和试验总结三个阶段

一,试验准备阶段

1.制定试验大纲

试验大纲包括下列内容:

(1)试验目的和任务》试验的目的决定了试验的类型、试验的规模与内容

(2)试验内容与条件》为完成试验任务所需的试验内容、试验程序及试验工作量

(3)试验项目和测量参数》应根据试验内容,列出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每项目中必须测量的参数,并说明由测量参数求得最后性能指标的方法,附必要的计算公式。

(4)试验仪器》根据试验项目和测量参数,选择试验仪器设备,提出精度要求

(5)试验技术和方法》对试验人员的正确操作、检测数据及确保试验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遵守标准的或法规规定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6)人员组织和分工》明确参加试验人员的职责,组成试验组织系统。

(7)试验进度计划》以便使试验工作协调和有计划进行

2.仪器设备准备

根据试验大纲要求,准备好所需仪器。所有测试仪器与设备都应满足试验的测量范围、容量和精度的要求。试验前应对各种传感器进行定度,定度的数据应记录并填入试验报告中。

3.人员配备和记录表格准备

二,试验实施阶段

一般经历以下几个过程:起动预热、工况监测、采样读数和校核数据

三,试验总结阶段

试验报告内容一般包括:

篇7:操作系统安全实验报告

摘要:

目前的电脑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提供安全不足的信息访问,因为任何漏洞在一个大的客户端软件堆栈都可以威胁机密性和完整性。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安全的应用程序架构,云终端,其中唯一运行在端主机的软件是一个轻量级的安全终端,最薄的应用程序逻辑是在一个偏远的云的渲染引擎。安全瘦终端有一个非常小的TCB(23 KLOC)和不依赖不可信操作系统,所以它可以很容易地检查和远程证明。终端也是通用的:它只提供一个到远程软件的安全的显示和输入路径。云渲染引擎在一个受限制的VM主办的提供者上运行一个现成的应用程序,但是资源共享可以让一台服务器之间VM支持数以百计的用户。我们实现了一个安全的瘦终端,运行在标准的PC硬件和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灵活的界面,如银行业、电子邮件和文档编辑。我们也表明,我们的云渲染引擎可以提供安全的网上银行业务,每用户每月5-10美分。{瘦客户端(Thin Client)指的是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无需应用程序的计算机终端。它通过一些协议和服务器通信,进而接入局域网。作为应用程序平台的Internet的到来为企业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程序运用一个只包含一个浏览器的瘦客户端。这个浏览器负责解释、显示和处理应用程序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它的数据。这样的一个应用程序只需要被安装在一个Web服务器上,用户可以自动接收升级。一个解决方案只需要部署一次,甚至对成千的用户也是如此,这种想法的确很吸引人,尤其是Internet技术帮我们缓解了一些传统的应用程序的障碍,比如防火墙和对多平台的支持。}

二、概述,包括使用的情况,我们的威胁模型,与现有系统的比较,和设计的概述等

2.1使用情况。云终端是专为公众和企业提高信息安全的应用程序,但不做密集的计算或渲染

公共服务

通过使用一个单一的安全的瘦终端,最终用户和机构有激励措施,以防止攻击,用户界面的要求很简单

公司情况:

通过使用一个安全的瘦终端,员工可以减少数据盗窃和恶意软件的攻击面。

2.2目标和威胁模型

目标

1。此解决方案应该是可安装在现有的pc和一个潜在的破坏商品操作系统,而不需要用户重新形象她的系统。

2。该解决方案应该不需要信任主机操作系统。

3。解决方案应该能够证明它的存在,两个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商,以防止欺骗和钓鱼。

4。系统应该支持广泛的敏感的应用程序。

5。TCB的系统应该小。

一些假设。

我们的目标是防止攻击者查看和修改用户和安全的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把它作为用户登录

云终端也防止一些社会工程攻击,如用户被骗来运行一个假的客户,通过远程认证。此外,它提供了两种防御网络钓鱼:共享密钥之间的用户和安全的薄的形式终端,终端图形主题的UI,并能够使用用户的TPM作为第二,un-phishable身份验证因素和检测登录从一个新的设备。这些机制类似于常见的机制在web应用程序(例如。,SiteKey[32]和cookies来检测登录从新的机),重要的区别,这个秘密图像和TPM私有密钥不能被检索到的恶意软件或通过中间人攻击。然而,我们认识到,有开放的问题对社会工程保护用户和我们不旨在创新在这一点上,问题是我们所关注的正交设计好孤立的客户端。

云终端必须与不受信任的操作系统共存

2.3现有方法

我们比较现有的几种建议,并解释我们的方法,让它符合目标的元素。

建议的做法是使用虚拟机隔离敏感的应用,包括内部的应用程序在TCB可信的虚拟机(例如,一个Web浏览器)。基于虚拟机的系统增加对用户的管理负担。相比之下,Chrome OS的浏览器的操作系统,限制他们的攻击面不允许二进制应用程序,并提供强大的Web应用程序之间的隔离。但是,这意味着他们不能运行现有的传统用户的软件或访问非Web

瘦客户端系统允许组织集中管理他们的台式机和消除感染,他们仍然遭受基本限制云终端相比,用户的所有应用程序运行在同一个虚拟机并不是互相隔绝远程认证是最具挑战性的基于虚拟机的方法

这些方法错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提供强大的安全保证通过TPM认证。

云终端实现现有系统,支持一般的应用,远程认证,并通过两个设计元素来完成一个小任务。

小,一般客户:云终端访问所有敏感的应用程序通过相同,简单的组件:一个安全瘦终端能够显示任意远程ui。因此,用户不需要管理多个vm,服务提供者可以运行他们的应用程序在他们自己的数据中心的严格控制。不像在虚拟桌面系统、敏感的应用程序也互相隔离的(而不是运行在同一个VM),瘦终端保护,免受不可信主机操作系统。

Microvisor:安全瘦终端隔离本身从操作系统通过hypervisor像层,但这种“Microvisor”规模远小于一个完整的管理程序,因为它不是被设计来运行多个虚拟机。例如,访问网络和存储microvisor设备通过可信操作系统(但它加密数据),利用操作系统现有的司机不必信任他们。同样,它不需要代码来管理多个vm,甚至对于启动不可信操作系统,它可以自动安装下面的运行实例操作系统,只需要保护一个内存区域的操作系统。这个设计可以让云终端实现一个“甜点”安全之间,信任代码大小和普遍性:它可以通过一个小的,孤立的,和远程核查客户端访问广泛的应用.2.4结构

云终端体系结构安全的瘦终端上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上的云的渲染引擎.我们现在描述这些抽象和展示他们如何与其它系统组件交互。安全的瘦终端(STT)。软件运行的STT是在用户的电脑和提供安全访问远程应用程序,而不需要任何其他软件的信任在设备上。暂时接管的STT通用系统,并将其转化为一个较为有限,但值得信赖的设备访问通用远程应用程序。这个STT具有以下特点:

STT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图形终端的功能,可用于许多应用程序。

STT隔离本身,所以,不信任的系统无法访问其数据。

STT实现是轻量级的,使其更容易检查校正.安全的STT来自于它的简单性:它仅仅关注提供一个接口,其他地方运行的应用程序。它提供了这个接口仅仅通过继电保护输入事件和远程呈现的位图。共同存在于一个预先存在的STT不可信操作系统,但不依赖于不可信系统安全至关重要的功能。使用硬件虚拟化,STT隔离本身的不可信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从未加密的访问的数据,当STT是活跃的不能读取输入事件或访问视频内存。

一种硬件信任根,可以开始远程各方证明机器的完全控制,即它的代码是未经修改的,它直接访问一个真正的(非仿真)的CPU。STT由微镜,它提供了从操作系统隔离;云终端客户,这与远程应用程序,使其显示;和一个不受信任的用户空间辅助隧道加密的数据通过不可信操作系统。云的渲染引擎(CRE)。CRE STT的服务器端。它具有以下属性:几乎所有的CRE包含应用程序功能,重要的位图显示的生产。

一个孤立的CRE运行应用程序的实例为每个STT,在一个单独的虚拟机

执行应用程序的实例为每个用户会话在一个单独的虚拟机提供强大的隔离 最后 CRE作为“云”虚拟机的主机。瘦终端和云安全的渲染引擎和网络使用云终端协议。云终端协议扩展了现有的帧缓冲级远程桌面协议(VNC)通过添加额外的级别的安全性。具体地说,云终端协议使用端到端加密在云终端客户和CRE STT,执行远程认证的客户端,并提供之间的相互认证用户和应用程序

篇8:网络监控系统应用实验报告

1.1 问题的发现

起因是这样地:S公司的总部在国外,E-mail服务器是由总部那边提供的,现在就是我们国内这边的Email总是有问题,表现为不能正常接收Email,用户无法登录Web收信,无法使用Outlook,Foxmail。但是有的时候又无缘无故的好了。

公司的网络都要经过一个防火墙,因为它有一个节点限制(Node Limit),是32个,绕过防火墙登录邮件系统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开始的时候判断是防火墙的端口开设地问题,所以做了很多地实验和测试工作。可是后来我们推翻了我们自己以前的推测。理由是这样的,首先我询问过我们的ISP,让他们调整了最佳的路由线路,并且监视了我们问题出现时的带宽流量,并没有发现问题。第二只有Email不能用,其他的Internet连接都没问题。我们的防火墙只开了这些端口:(列举如图1)[1]。如果判断是防火墙的端口开设的问题,它影响将不是端口1和2,因为这两个就是E-mail的收发端口,并不需要别的。所以经多方判断不是这样的问题,并且有时候也是可以发的。

1.2 请外援帮助

进一步,我们开始怀疑网络堵塞问题。也许是节点限制还是什么,会不会也在总部那边有问题?会不会是病毒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很长时间,后来被一项项地否定了。我们购买过一家软件公司(ALWILSoftware)的产品,ALWIL软件公司的研发机构现在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安全软件机构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ALWIL软件公司为我们在数据链路、网络应用层做了测试,证明是符合IEEE802.3标准的网络。并且进一步做了低级格式的全面病毒检测都没有查出影响这方面的非法程式。

2 Net Charge和电子邮件收发系统的接口实验

自已尝试模拟收发邮件:

于是,我们开始了对Outlook,Foxmail的程式进一步试验。我们将一台操作系统为Win2003Server的服务器,安装了windows自带的pop3和SMTP组件后,将一个域名xxxx.com的邮件记录解析到该服务器IP地址,用Foxmail邮件客户端收发邮件。SMTP服务设置已经处于自动启动了,用telnet检测服务器IP地址为25的端口(发邮件端口)和110的端口(收邮件端口)在“管理工具”里面把SMTP服务设置为自动启动就可以了,而且能在域服务器上来进行收发实验。这样的实验几乎肯定了,我们域内部网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实验步骤如下:新建一个VB项目,将缺省窗体Form1的Caption属性设置为“接收邮件”,将MAPI控件加入VB工具框。在Form1中加入一个MAPI会话控件MAPISession1和一个MAPI消息控件MAPIMessages1。再在Form1中加入一个标签控件,将其Name属性设置为lbl Msg Count,Caption属性设置为“第0封邮件,总计0封邮件”。该控件用于显示接收的邮件总数以及当前正在处理第几封邮件。在Form1中加入三个命令按钮控件,将它们的Name属性分别设置为cmd Previous、cmd Next、cmd Close,Caption属性分别设置为“上一封”、“下一封”、“关闭”。

编写一个窗体例子Fetch New Mail,主要过程见下图2[2]。

我们模拟的是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也就是发送方与接收方,发送方构成客户端,而接收方构成服务器,服务器含有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我们将编辑好的电子邮件向邮局服务器(SMTP服务器)发送。用另一台Win2003Server的服务器充当邮局,服务器识别接收者的地址,并向管理该地址的邮件服务器(POP3服务器)发送消息。邮件服务器识将消息存放在接收计算机的电子信箱内,并告知接收者有新邮件到来。接收者通过邮件客户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后,就会看到服务器的通知,进而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来查收邮件。通常Internet上的个人用户不能直接接收电子邮件,而我们是通过申请ISP主机的一个电子信箱,由ISP主机负责电子邮件的接收,所以形式是和Internet一致的。一旦有用户的电子邮件到来,ISP主机就将邮件移到用户的电子信箱内,并通知用户有新邮件。ISP主机起着“邮局”的作用,管理着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每个用户的电子信箱实际上就是用户所申请的帐号名。每个用户的电子邮件信箱都要占用ISP主机一定容量的硬盘空间,由于这一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用户要定期查收和阅读电子信箱中的邮件,以便腾出空间来接收新的邮件。

3 Net Charge对MX地址指向影响的实验

迟来的设想:

是不是全部原因都集在中在邮件收发系统本身呢?我们将要筋疲力尽的时候,偶然想到查查MX地址指向是什么?看看是不是有问题,如果MX指向有错的话会不会导致收发不正常时好时坏的情况出现呢?(如图3)。问题找到了,MX测试没有正确的指向。进一步测试发现Net Charge网络管理计费系统居然会直接影响导致这样一个结果。

小结

综合以上三部分实验,关于Net Charge管理系统会破坏网络互连的友好模式在外部测试时常费时而且徒劳,Net Charge对网络友好模式破坏性主要体现在接口程式阶段,并且Net Charge对MX地址指向有很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启美.现代数据通信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9:S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一、写出下列命令(设当前目录为C:):

1、将c盘windows目录中主名长度为1-4个字符的所有文件拷贝到d盘中的aa目录中。(aa目录自建)

C:>md d:aa

C:>copy windows.* d:aa2、将d盘aa目录中以s字母开头的文件复制到d:ss目录下(ss自建)C:>md d:ss

C:>copy d:aas* d:ss3、将c盘windowssystem下的所有dll文件复制到d:bak下,扩展名改成bak(bak自建)

C:>md d:bak

C:>copy windowssystem*.dll d:bak*.bak4、将c盘windows目录下主文件名以n结尾,扩展名以l开头的文件拷到d:nl目录下(nl自建)

C:>md d:nl

C:>copy windows*n.l* d:nl5、将d:nl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拷贝到d:nn上,文件以nnn为扩展名(nn自建)C:>md d:nn

C:>copy d:nl*.* d:nn*.nnn6、将c盘chenhu2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拷到d :chenhu2目录下(chenhu2自建)C:>md d:chenhu2

C:>copy c:chenhu2 d:chenhu27、将D:chenhu2目录下的chenhu4.txt文件改名成chenhu5.txtC:>ren d:chenhu2chenhu4.txt chenhu5.txt8、将D:chenhu2目录下的chenweb.txt文件改名成chenweb.exe C:>ren d:chenhu2chenweb.txt chenweb.exe9、将D:chenhu2下的bmp文件改成同名的jpg文件

C:>ren d:chenhu2*.bmp *.jpg10、把D:ss目录名改成set

C:>ren d:ss set11、删除D:aa目录下以s开头的文件

C:>del d:aas*

12、删除D:bak目录下以a开头的主文件名共6个字符的文件 C:>del d:baka?.*

13、删除D:chenhu2目录下所有扩展名为txt的文件

C:>del d:chenhu2*.txt14、删除D盘上的nn目录

C:>del d:nn

C:>rd d:nn15、删除D盘上的set目录

C:>del d:set

C:>rd d:set16、将C:windows下SchedLgU.Txt文件的内容显示出来

C:>type windowsschedlgu.txt17、将C:windows下OEWABLog.txt只在打印机中输出,不在屏幕上显示 C:>type c:windowsoewablog.txt >prn18、把D:aa目录下的所有log文件的属性设置为隐藏

C:>attrib d:aa*.log +h19、把C盘windows下的所有com文件的属性设置为只读

C:>attrib c:windows*.com +r20、把C盘windows下的所有exe文件的属性设置为系统文件 C:>attrib c:windows*.exe +s21、去掉D盘下的所有文件的存档属性

C:>attrib d:*.*-a22、显示C盘下所有文件的属性

C:>attrib c:*.*

23、清除显示器屏幕上的内容

C:>cls24、检查c盘使用情况

C:>chkdsk c:

25、查看计算机内存的大小及使用情况

C:>mem26、显示正在运行的DOS系统版本号

C:>ver

二、写出下列命令的含义:

1、attrib d:*.* +a +r

把d盘下的所有文件的属性设置为存档和只读

2、attrib d:*.*-a

去掉D盘下的所有文件的存档属性

3、attrib d:*.exe +s +r

把d盘下的所有exe文件的属性设置为系统和只读

4、attrib c:windows*.com +h

把c盘windows目录下的所有com文件的属性设置为隐藏

5、attrib c:windows*.*

显示c盘windows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属性

6、diskcopy a: b:

把软盘a中的内容复制到软盘b上

7、diskcomp a: b:

篇10: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样本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对操作系统中请求分页式内存管理及其应用的一些关键算法进行模拟。学生通过设计与实现Clock算法,能够加强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并对了解操作系统内部的基本处理原理与过程也有很多益处。

二、实验要求

基本要求:描述Clock算法的基本原理、必要的数据结构、算法执行流程图、编码实现。

1)初始化:输入作业可占用的总页框数,初始化置空。

2)输入请求序列:输入一个作业页号访问请求序列,依次占用相应页框,直至全部占用; 3)Clock算法:当页框全部占用后,对于后续新的页号访问请求,执行Clock算法,淘汰1个页面后装入新的页号。

4)显示当前分配淘汰序列:显示淘汰的页号序列。

描述Clock算法的基本原理、必要的数据结构、算法执行流程图、编码实现。

三、实验内容

1)基本原理

时钟页面置换算法是把所有的页面都保存在一个类似钟面的环形链表中,一个表针指向最老的页面,如图所示。

当发生缺页中断时,算法首先检查表针指向的页面,如果它的R位是0就淘汰该页面,并把新的页面插入这个位置,然后把表针前移一个位置;如果R位是1就清除R位并把表针前移一个位置,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找到了一个R位为0的页面为止。2)算法流程设计

主函数流程: STEP1:输入分配的页框数,页面访问次数和要访问的页面号序列 STEP2:内存页面初始化。内存中页面的数据结构为单循环链表,含有页号值yehao和访问位值a。开始时页号均为-1,访问位为0.STEP3:测试数据。具体算法是依要访问的页面号,调用find()函数查找是否已经存在于内存中。若存在,则修改其访问位为1.若不存在,触发缺页中断,调用tihuan()函数。最后,打印当前内存状态。如此循环直至测试串都访问完毕。3)主要函数实现

a)Makenode(double)函数:用于初始化一个节点。

b)Find(double)函数:依据输入的页号,查询内存中是否已存在此页面。若存在返回值1,不存在返回值0.c)Tihuan(double)函数:在发生缺页中断时,时钟指针查找访问位为0的页面进行替换,指针扫过的页面访问位置0,新加入的页面访问位置1。替换后指针下移。

d)Print_state()函数:打印当前内存中存在的页面的状态以及当前时钟指针所指向的页面位置。

4)测试数据

输入:

输入分配的页框数 3 输入页面访问次数 15 输入要访问的页面号序列 3 4 2 6 4 3 7 4 3 6 3 4 8 4 6 输出(仅最后一项):

5)结果分析

以下是clock算法对应输入页面号序列3 4 2 6 4 3 7 4 3 6 3 4 8 4 6的分析表

四、实验总结

1.加深对clock算法的理解。通过与其他算法的比较,我也了解了他们的异同之处。Clock算法其实是一种改进的第二次机会算法,它通过设置访问位,找到最早最不常访问的页面,即标号为0的页面。之所以叫clock算法,依我理解是将内存中的排列顺序附上时间的概念,clock指针扫过的页面要将他们1置0就是基于这个思想,因为他们都是没被访问的,且在时钟上的排列按照访问时间顺序。这样就保证了每次替换的都是最早进来的且不最常访问的页面。

2.在时钟内存结构的代码实现上,我使用了自建的单循环链表,对其进行顺序地遍历即可实现时钟指针的移动。另外通过全局变量node *r(时钟)node *start(开始页面项)node *r_prev(时钟指针的前驱)的设置,方便了有关算法的实现。

3.此算法较为简单,还有一种改进版的clock算法,增加了一个修改位,表示页框是否被修改过。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现在操作系统的调度原则。

参考文献

上一篇:春节的另一面小学作文550字下一篇:网上支付服务的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