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诗歌朗诵

2024-06-23

幼儿教师诗歌朗诵(精选11篇)

篇1:幼儿教师诗歌朗诵

回顾那新年的钟声,

年年岁岁都是无比的激动,

查看那已出场的人生画卷,

一幕幕,时而轰轰烈烈,时而冷冷静静,

时而站在低谷,时而攀上高峰,

时而捶胸顿足,时而笑语腾空。

享受着生活也在享受着竞争!

大千世界,云云众生,

总是熙熙攘攘,沸沸腾腾。

用新年钟声的震撼,

去涤荡那心中的不平,

用新年钟声的震撼力,

向着最新的目标,发起新的进攻!

新年的钟声,猛劲响吧!可劲敲吧!

让新春的钟声响的更美妙,把新春的钟声敲的更吉庆!!

篇2:幼儿教师诗歌朗诵

微笑能赢得信赖,

微笑能传递友好,

微笑能拉近心的距离,

微笑能给予支持、鼓励

微笑能带给自信。

我们从不吝啬我们的微笑,

因为孩子们需要。

爱是关注,

关注每一次的进步,

关注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关注每一次的情绪波动,

关注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这样一位小女孩,

因妈妈去世,她脸上无光,口中无语, 思想汇报,党课心呆滞的目光总是望着远方,

是那样的神情不定。

老师走过去抱起孩子,轻轻地问一声:“能告诉我想什么吗?”

“老师,我在想妈妈,妈妈为什么丢下我去远方呢?”

泪珠一串串从孩子的眼底流下。

老师抱紧孩子,大声告诉她:

“谁说你没有妈妈,我就是你的妈妈呀!”

“让我当你妈妈好吗?”

女孩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而我们心痛了,

从此,老师的称谓变成了“老师妈妈”

老师又分出去一份母爱。

爱是尊重

尊重孩子们独立的人格,

尊重孩子们差异的个性,

尊重孩子们选择的权利,

尊重孩子们探索的欲望,

尊重,让他们敢于尝试,不盲目跟从;

尊重,活跃思维,不断创新,做好自己;

尊重,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爱是理解和宽容

理解,家长们的爱子心切,

理解,家长们的殷切希望,

宽容,“小捣蛋”的恶作剧,

宽容,孩子身上的错误和缺点。

理解和宽容让我们做到了:

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幼儿,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幼儿,

以温和的语言引导幼儿,

以亲切的态度理解幼儿,

以鼓励代替责备,

以关怀代替处罚,

篇3:诗歌朗诵比赛浅谈

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严重影响了朗诵效果

朗诵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形式将文字作品所描写的事物、阐发的事理、蕴含的情思再现出来,如果字不正、腔不圆,就会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因此,朗诵者需要学习发音技巧。如,平舌音的发音要领是:发z、c、s音时,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抵在下齿背后,其稍后部位隆起与上齿龈部前接触形成阻碍;子抽打,即使这样也得不到主人的怜悯,而且同类还跟他抢食,抢暖和的被窝。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巴克选择的是站起来反抗,学会偷吃,填饱自己的肚皮,学会破冰取水,等等,把自己养得强壮威猛,这样才有力气干活,逃避主人的鞭打,才能对付同类的犬牙。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巴克不但没有被击倒,反而越挫越勇,一个真正的勇士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巴克抵得上10条狼’。弗朗索瓦斯开始给狗套挽具。他需要一条新的头犬,并觉得索拉克斯最合适不过了。但是巴克却扑向索拉克斯,抢了他的位子。……”(3)小说中处处可见巴克的反抗与挑战,这也是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

与到处充满弱肉强食、尔虞我诈、金钱至上、人性泯灭,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的人类社会相比,野性十足的森林大自然对巴克来说更有吸引力,更适合它的生活。然而自然森林里一样有残酷的竞争,巴克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和勇气获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巴克对他们整个来说,太过迅捷,太强壮,也太聪明了。半小时之后狼群停止了进攻,开始撤退。有一头狼缓缓地走上前来,做出友好的姿态;他们互相碰碰鼻子致意。……野性的呼唤在巴克耳边响彻。狼群前进了,他们返回森林,巴克和他们一起并肩奔跑。……”。(4)巴克最终靠自己的力量与勇气赢得森林狼群的信赖与接受,可以说这一结局也正是巴克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在战斗和挑战面前,没有同情或退让,没有退缩畏惧,只有勇气与信念才能赢得成功。

巴克最终的回归自然正是作者杰克·伦敦对自杀的人生结局的影射,巴克在北方冰天雪地等恶劣环境的奋斗象征了作者杰克·伦敦这样一个来自资本主义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人生生活背景中的痛苦挣扎和不懈的个人奋斗。除了Martin Eden,John Barleycorn等通过成功塑造“人”的形象来进行自传描述的小说作品之外,透过社会自然主义者的视线,这部以动物为主人公来描写的小说其实也正是鲜为人知的一部精彩自传作品的呈现。而这些自传作品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对现实社会黑暗之处如实地描述,反映一批劳苦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这无疑是对蒸蒸日上发展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重的提醒:资本主义的弊端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对劳苦大众的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终有一日会自取灭亡。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所生存的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发zh、ch、sh时,舌尖一定要翘起与硬腭前端接触。在发前鼻韵母时,舌尖要抵住上牙床,不要后缩,舌根不要抬起来,韵尾-n要收紧;发后鼻音时,舌头要后缩,舌根高抬,抵住软腭,声带震颤,气流从鼻腔透出,舌尖不要向前移动或抬起。另外,还要注意n和l,f和h的发音区别。掌握了汉字的发音要领,还要注意汉字声调的变化,儿化、轻声等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朗诵中彰显声音之美感。

二、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

诗歌的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境(或自然环境)与作者强烈的思想案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进入诗歌的意境,必须从分析诗歌的形象入手,通过想象和联想,沿着诗歌感情发展的线索,把减少的成分添加进来,把隐含的意义揭示出来,把省略的过程衔接起来,把间歇的语气连接起来,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特别是把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作者所推崇的个人奋斗主义无疑也为迷茫的人们指引了一条道路:在挑战与竞争面前,没有退缩,没有退让,唯有奋起直追、奋发图强,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注释:

(1)美国威勒德.索普著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作为大学教材,其中把杰克·伦敦归入到“自然主义小说家”一节中。

(2)王长荣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中认为《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爱的价值和按公平的规则比赛。仲景川在《二十世纪小说史》中用“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观点来解释《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这一阶段大部分教材的统一观点。

(3)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 4:Who Has Won to

(4)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8:The Call of The

参考文献:

[1]杰克·伦敦著.吕艺红,筒定宇译.野性的呼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3]阿尔贝特·施韦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李怀波.杰克·伦敦的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4.

[5]朱宝荣.杰克·伦敦“狗的小说”与自然主义[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O02.

[6]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7][美]威勒德·索普著.濮阳翔,李成秀译.二十世纪美国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8]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10]戈雪,葛红兵.现象剖析[J].文学自由谈,2002.6.

论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

(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陕西咸阳

摘要: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从解构主义角度出发,批判归化翻译、支持异化翻译,并因此开拓了翻译策略的研究空间。本文认为韦努蒂最重要的贡献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这对中国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但与此同时韦氏异化观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韦努蒂异化翻译观翻译策略的选择局限性

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被认为是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鼻祖。他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另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这一思想将翻译分为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劳伦斯·韦努蒂,作为翻译理论家,他高举解构主义大旗,吸收了施莱尔马赫的异化思想,率先对归化翻译的诸多弊端提出严厉的批评,明确地提出了异化(foreignization)或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他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他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他认为翻译可以是研究和掘出来,这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有些学生在朗诵中,不了解作者的生平、诗歌风格、作品的感情基调,缺乏想象和联想,游离于作品之外,因而使朗诵呆板、暮沉,缺乏灵动之感。如陶渊明的诗歌,要读出一份质朴、纯真和恬静;王维的诗歌,读出一份静谧和澄澈来;高适、岑参等的边塞诗歌,要读出一份慷慨悲凉的意味。而很多同学在朗诵时,不能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婉缠绵处不凄婉缠绵,慷慨激昂时不慷慨激昂,兴奋喜悦处不兴奋愉悦。有时候朗诵整首诗歌都是一种平淡语调,表情要么是神情呆滞进行到底,要么是淡淡微笑贯穿全篇,更没有任何手势语言加以点缀,因而读出的诗歌味同嚼蜡。

三、朗诵不出诗歌应有的音乐美感

如在朗诵《雪花的快乐》时,对诗句“我飞扬,我飞扬,我飞扬”这几个重复句处理。一般来说,这几个句子应是一句比一句的声调高。许多同学朗诵时都读不出诗歌的抑扬顿挫的旋律美。诗歌具有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从而构成它的音乐的美感。所以朗诵诗歌时,一要延长音节,强调韵脚,讲究节奏。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里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其中的词与词之间的音节要拉长,韵脚要强调。二要打开节奏,读诗歌时,一般有二、一、二的打开方法,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有二、二、二、一打开的方法,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另外还有根据词义灵活打开节奏,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要语调变化有致,速度快慢得当。至于语调一般可分为高声调、平直调、抑降调三类。高声调常用于呼唤、号召、惊疑等情感较为激烈的句子,如李白的《将进酒》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是高升调。平直调多用于一般的叙述说明局,表达庄重等感情色彩,如穆旦的《赞美诗》“走不尽的山峦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秘密村庄,鸡鸣狗吠,……”就是平直调。抑降调多用于祈使、感叹的句子,速度较慢,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实现差异的场所,并恢复和修订被遗忘了的译文,以建立一种新的翻译传统。这种方法不只是简单地处理翻译中常见的语言问题,而且把文化和政治纳入了“异化”与“归化”旷日已久的争论之中。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有助于提高译者的地位,有利于目的语言和文化的丰富,有助于抵抗文化霸权现象。长期以来,英美文化一直被提倡流畅翻译的归化理论所支配。韦努蒂认为,目前在大多数英语语境下,形成了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标准的非英语文学范式。这种非英语文学范式盛行主要与欧美的翻译传统,即推崇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有着很大的关系。韦努蒂用“隐身”一词指出了当代英美文化中译者的地位。他指出译者的隐身就是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他指出,这种使译文“透明”的幻想就是要求译者努力保证译文的通顺易懂。这一过程中,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掩盖了译者所付出的努力,使译者“隐身”。他分析了归化翻译在英美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原因,认为这是一种文化霸权的结果。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归化式翻译往往将原文的陌生感淡化,使得译作变得透明,读起来不像译文。这就意味着译者必须“按照目标语言文化价值观对原文进行我族中心主义式的分解,把原作者潜回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四是语势停连要适度。一般的诗句朗诵时除了用打开节奏的方法来做词语间的停顿外,对一句话,还要作标点符号处的停顿,特殊的情况还可根据词义、语言环境、表达感强的需要,对一句话,作突破标点符号的停顿处理。以《沁园春·雪》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时,“万里雪飘”后的“句号”按“逗号”停顿,“望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后的“逗号”按“顿号”停顿,“惟余莽莽”后的“分号”按“逗号”停顿,这样读出的诗歌才能语流连贯、诗脉相连,彰显诗歌的如虹气势。

四、不能带给听众审美新感觉

同样内容和形式的情景,反复单调地刺激听众和评委的听觉,听众和评委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会逐渐对朗诵失去兴趣。而在朗诵中,很多选手所选的诗歌标题重复,如《再别康桥》、《回答》、《雪花的快乐》、《雨巷》等,显得单一,缺乏变化;主题的重复,如歌颂祖国和爱情的诗歌占相当的比例;诗歌风格的重复,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歌占多数,现当代诗歌中朦胧诗派和格律诗派的诗歌占多数;同一时段诗歌的重复,如现当代诗歌多以“五四”时期的诗歌为中心,这诸多的重复,不能带给听众和评委审美的不断的新感受。就一场比赛而言,只有多样的形式、鲜活的内容,才能不断刺激听众的兴趣点,让大家觉得意趣盎然,如要有古今中外多个时段的诗歌;要有激情澎湃、悲壮慷慨,缠绵凄恻、委婉旖旎,清新活泼、逸趣横生等不同风格的诗歌;要有表达对祖国、亲情、爱情甚至自然之趣的诗歌;自创诗歌也应在朗诵舞台上大放异彩。配乐、伴舞诗歌朗诵,多人组合诗歌朗诵,角色化妆的诗歌朗诵,都是诗歌朗诵的新形式。

篇4:幼儿教师诗歌朗诵

下面把诗歌分为几个小节来具体说说我在朗诵指导上的做法:

“我爱听这样一首歌,我的中国心。我爱唱这样一首歌,龙的传人。”在教这两句的时候,我先为幼儿播放这两首音乐《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听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教师重点说说这两首歌的背景和歌曲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把孩子带到一个浓浓的,充满对祖国无比深情的眷恋中,为教学诗歌做铺垫。我问孩子,你爱听这两首歌吗?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把诗歌中的“爱”字提炼出来,隐含着这个字要用饱满并且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来朗诵。指导朗诵时,我情绪激昂地对孩子说,我看谁最爱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朗诵“我爱听这样一首歌,我爱唱这样一首歌。”当孩子的感情不饱满时,我用一种失落的表情告诉他,你不爱自己的祖国。孩子听后就会把“爱”加重语气并拖音,于是老师要求的效果就出来了。在这两句的朗诵中,两个爱字是情感的起伏,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爱的激情。读的时候要一浪高一浪。仍然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幼儿体会。

“每当我听到它,我便心潮荡漾。每当我唱起它,我便热血沸腾。”朗诵这两句的时候,提问幼儿:听到它我怎样,唱起它我又怎样,这样孩子就学会了断句。并让孩子初步理解“心潮荡漾”和“热血沸腾”的意思,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内心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所以情感要特别强烈,并一点点融入到心里,读的时候语速很慢。同时神态和语气要将人带到一个无比幸福的境界里。其次,抓住两个重点词,“听”和“唱”在一抑一扬中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

“一听到这首歌,就像听到了一泻千里的江涛。一唱起这首歌,就像登上了风云万里的长城。”先为幼儿激情地讲解“江涛”和“长城”以及“一泻千里的江涛”和“风云万里的长城”,把幼儿带到波涛滚滚的长江和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中,就像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和风雨无阻的前进力量。同时让幼儿知道长城是被世界人瞩目的名胜古迹,正因为中国有长城,中国人才被全世界人刮目相看。它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所以,在朗诵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霸气和豪气在其中。教师必须满怀激情的以炫耀的表情和神情为孩子讲述历史,正是这样的讲解,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感染下带着一丝激动的心情去朗诵、去寻找感觉。

“听啊!东海的螺号在唱,南国的椰林在唱,戈壁的红柳在唱,草原的白云在唱!”在指导这段朗诵时,教师要结合上一段的内容,告诉幼儿为之骄傲的长城、长江、黄河。大河滚滚流淌的声音和长城呼呼的长啸之风让我们听到了什么?引入此段这四个排比句。听的时候,带着一种愉悦和畅快,用欣赏的眼神生怕丢到任何一个惬意声音的感觉去领会:“听啊!”同时告诉孩子,听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声音要低一点,这样我们可以听得更清楚一些。孩子的声音自然随着老师放低。后面连续的四个排比句,要像海浪一样一浪比一浪高。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我们很兴奋,看谁能用表情来告诉自己很激动很快乐。最后一句“草原的白云在唱”声音跟前三个句子的速度不一样。对孩子说,看白云把歌曲变成了催眠曲,多么轻柔,多么祥和啊!这样的话语像把孩子带到了梦境中一样,声音也随之缓慢而轻柔。

“看啊!长江像龙一样在飞腾,黄河像龙一样在飞腾,昆仑山像龙一样在飞腾,兴安岭像龙一样在飞腾!”这一段的指导,四个排比句连在一起,一气呵成,气势雄浑。读“看啊!”的时候,眼睛要明亮,如同看到你喜欢的东西突然间出现你面前。用表情和声音感受你对看到事物的喜爱。在指导时,我采用表情游戏的方法,我把自己比喻成孩子喜欢的奥特曼,让孩子用惊喜的目光看着我。接着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引出长江、黄河、昆仑山、兴安岭四个名词,同时学会了断句。为了突出“龙”这个字,我告诉孩子龙是一个很庞大的、很有威力的、身躯很长很长的神话动物。读的时候要把他长长的身体读出来。这里隐含着朗诵技巧中拖音的指导。在指导中,让幼儿知道龙在蔚蓝的天空中快速的飞舞着,展示着他娇美的身体,通俗的指导为了让孩子知道朗诵的速度要快一些。力量和重心放在最后一句上“兴安岭像龙一样在飞腾!”中的“飞腾”上,要让孩子如同看到很多条龙在飞舞一样,让孩子感受到只有读得慢一些,中间的音不要间断并且“飞”和“腾”如同两块石头重重地落在地面上,才显得铿锵有力。同时,眼睛圆睁,眉毛提起,一种霸气的表情。

“中国在唱,东方在唱,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在唱。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一段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在唱着中国的歌,那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时刻啊!带着这份急迫地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骄傲,所以读的时候要快一些。“中国在唱,东方在唱,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在唱。”三个“在唱”中的第三个“在唱”速度要慢,指导时告诉孩子,前两个“在唱”是向世界人唱。声音要大,让所有人都听到;最后一个“在唱”是在为自己唱,所以读的时候很欣慰,并颔首微笑点头,达到心灵的慰藉。教师在指导时,可以说:我看看谁作为中国人最骄傲。这样问让幼儿把语言调整到沉稳并由内心发出的感慨上同时情溢于色。“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一句的指导要显示一种豪情,眼神刚劲有力,头略微低下,眼睛直射前方。每个字都要稳、要准、要快,流露出对自己是中国人的霸气和肯定。把“龙的传人”要赐予每个字铿锵的力量和激昂的情绪。

“是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的,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三个排比句中的“是的”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第一个“是的”是衔接于上一句中的内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所以语气要低沉,一种跟自己心灵对话的感激之情。第二个“是的”比前一个语气坚定一些,同时体现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努力学习,让所有人对自己刮目相看。最后一个“是的”是站在中国的长城上向世界人宣告和呼吁自己是中国人的豪情。孩子如果没有激情,老师可以说,你的声音很多人还没有听见,这样孩子随之领会其意。让声音发出强大的震撼力。“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几个字要字字沉重,字字清晰,字字如同一座座雕像一般浩大而凝聚着所有的情。最后一个“孙”字圆润而有力度并且声音要戛然而止,声音的力量要犀利而润泽。这几句是整首诗的第二个高潮部分,声音与表情要达到与情共鸣。

“我们爱这片土地,她从屈辱和苦难中获得了新生。”这两句是对自己祖国的赞美和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幸福之情。在朗诵时,声音不要过于激昂。因为,前两句的心潮澎湃要恢复宁静和深沉。因此,读时要轻柔而含蓄,饱满而兴奋。两个“爱”字在情感中升华。当孩子朗诵的时候比较苍白,我会直接说,你不够爱自己的祖国。孩子会无形当中把“爱”的声音加重加长,使其突出。“新生”两个字要注意眼神的变化,要充满希望并隐含斗志的感觉。

“高尚挡不住绵绵的思念,海峡挡不住悠悠的梦魂,风霜斩不断滚滚的新潮,烈日融不化浓浓的乡情。”这四个排比句表达了中国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一份浓浓的中国情。告诉孩子:我们中国人是很团结的,我们之间的感情就像涓涓流淌的溪流一样,唱着婉转而动听的歌,流进祖国的怀抱。这样的比喻,孩子在读的时候语速,如同流水一般轻柔而委婉。前三个排比句是感情的一点点升华,最后一句是心灵的安慰。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三句话是整首诗情感的浓缩和凝结。在情感训练中,仍然要孩子体会心灵深处作为中国人由衷的自豪感。但这种感觉是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所以,第一句要读得轻,第二句是向所有人呐喊来表达自己是中国人的兴奋和激动不已。第三句“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是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得到的一种骄傲和豪情。每个字都如泰山一样稳重而有爆发力。同时,声音、表情和站姿要显示出一种视而不见的霸气,并用声音来震撼结束朗诵。

在朗诵指导中,段与段之间的高低起伏和节拍的快慢,随着感情的浓厚和舒展变化而变化,使整首诗声势浩大,咄咄逼人。这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老师不断地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用敏锐的眼光洞悉孩子内心的结晶。同时,用孩子易于理解的形象和实物把抽象的词汇变成身边的草木和溪流,让孩子在自然和温馨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篇5:赞美教师诗歌朗诵

有人说

你是蜡烛

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老师啊,老师

有人说

你是园丁

无论严寒酷暑,辛勤劳动

老师啊,老师

有人说

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让人知道了真善美,塑造了一个个美好的心灵

老师啊,老师

其实

你更像春天

用温暖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老师啊,老师

其实

你更像雨露

把甘甜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老师啊,老师

其实

你更像太阳

把光明洒向了每个人的心房

老师啊,老师

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你既平凡,又伟大

篇6:幼儿小班朗诵诗歌

一、《妈妈》

妈妈,我不曾多想,因为我的顽皮,把干净的衣服弄脏,是谁为我洗净,再给我换上。

妈妈,我不曾遗忘,您为了我终日匆忙,是谁伴我上下学堂,又是谁唱着儿歌,伴我睡入梦乡,妈妈,我想为你歌唱,感谢您呵护我成长,感谢你为我付出的忧伤

我爱你妈妈,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快成长,快快成长,长大了我为你天天把歌唱,长大了我为你做饭洗衣裳!

二、《我爸爸》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

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

还会走高空绳索。

他敢跟大力士摔跤。

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

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也像河马一样快乐。

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

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

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

他也爱我!

三、《福娃娃》

打竹板,笑嘻嘻

北京传来好消息,08奥运吉祥物是

5个特别的乖娃娃,要问它们都是谁,下面我给您说一说:

福娃贝贝本领大,浪花鱼纹头上画,跳过龙门来比赛,水上运动它最爱,要问贝贝它是啥?

是啥呀?

原来是调皮的鱼娃娃

让繁荣的祝福把根扎。

大熊猫,是国宝,福娃里一定少不了,宋瓷莲花头上笑,带来了欢乐和骄傲,福娃晶晶好宝宝

把全世界朋友来拥抱。

福娃欢欢是火娃,球类项目顶呱呱,运动的激情迸火花,把奥林匹克精神传天下。

藏羚羊迎迎跑得快,身体健康真可爱,田径场上夺金牌,绿色奥运真精彩。

沙燕风筝空中飞,福娃妮妮来助威,体操比赛中要看它

把祝福和好运来播撒。

5个吉祥的福娃娃,是古老中国的灿烂文化,它们的名字在一起,就是北京欢迎你,他们是:

祖国的爱,祖国的美,祖国的山,祖国的水

等到北京奥运会,福娃娃一起闹中华!闹中华!

四、《小雨滴》

顽皮的小雨滴

一个接一个

从云里跳下来

跳到屋顶上

被屋顶踢下来

可怜的小雨滴

一个接一个

从屋顶跌下来

跌到树叶上

五、《小星星》

东方一颗小星星,西方一颗小星星,一颗星,两颗星,满天都是小星星。

这边一位好朋友,那边一位好朋友,这边来,那边来,到处都有好朋友。

小星星,挨得紧;

好朋友,心连心。

星星跟着星星走,好朋友永远不分手!

六、《做早操》

早上空气真叫好,大家一起做早操。

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饭前要洗手

小脸盆,水清清,小朋友,笑盈盈,小手儿,伸出来,洗一洗,白又净,吃饭前,先洗手,讲卫生,不得病。

七、《小云朵》

天空上乌云飘过,数数看一共四朵。

前边是人儿三个,第四朵是匹骆驼。

第五朵满心奇怪,追上来走在一块。

接着在蔚蓝天上,变出来一只只象。

不想给第六朵一吓,所有的云一下融化。

追上来金黄的长颈鹿——太阳,把它们一口吞,骨噜嘟——收场!

八、《小河》

小河,小河,你告诉我:

你唱的是什么歌?

你从哪里来?

你到哪里去?

为什么急急地走着,一歇也不歇?

小河轻轻地说,我唱的是快乐的歌。

我从大山上来,雨水来找我,雪水来找我,我们手拉着手,到大海里去做客。

九、《哈哈镜》

你也笑,我也笑,来到这里都想笑——

你瞧瞧,大胖子,变成一根细面条。

瘦弟弟,不得了,一下长得胖又高。

这个脑袋大得像河马,那个矮得看不见脚……

妹妹笑完想一想,朝着大家瞧一瞧:

“要是变成这个样,眼睛哭成红樱桃!”

十、《我想》

看见小象,我想要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我想要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鹿,我想要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椅角“顶顶牛”。

看见小兔,我想要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说说悄悄话。

看见长颈鹿,我想要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篇7:教师诗歌朗诵

(女1):当晨曦的阳光铺洒在宁静的校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熟悉的脸庞。

(女2):当咸湿的海风吹来了秋天的收获,我们听到的是一声声求索的脚步。

(女1):当温柔的海洋飘来轮船上的歌笑,那崇高的使命再一次树立。

(女2):当海岛的校园溢满青春的欢舞,那燃烧的信念再一次不屈。

(女1):当我们的青春挥洒在故乡的热土,那曾经的憧憬又一次挥之不去。

(女2):当我们的心血编织成孩子的梦想,那幸福的感觉再一次汹涌澎湃。

(合声):青春的荣耀属于我们,属于八零后的青年教师。

(女1):怀抱理想,我们重入校园,只是为了重圆心中的梦想。

(女2):面对挑战,我们激情满怀,只是为了我们最初的誓言。

(女1):思想自由,探索求新,我们给孩子最智慧的启迪

(女2):奋发有为,孜孜不倦,我们给孩子最坚强的榜样

(女1):双眸闪烁,步伐坚毅,青春从这里起步。

(女2):朝霞迎风,红旗飘扬,未来在这里崛起。

(合声):青春的荣耀属于我们,属于扎根海岛的青年教师。

(女1):青春如歌,在粉尘满面的岁月里,我们用燃烧的激昂举起奋发的双臂。

(女2):青春如歌,在伏案疾书的时光里,我们用艰辛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女1):青春如歌,在寂寞难耐的等待里,我们用无畏的骄傲回应他人的质疑。

(女2):青春如歌,在雨打风吹的征程里,我们用微薄的力量累筑巨人的勇气。

(女1):青春如歌,在青丝染成白发的苦涩中,我们用执着的勇敢守望灵魂的荣誉。

(女1)青春如歌,在岁月碾成落花的悲歌里,我们用生命的顽强铸就榜样的激励。(合声):青春的荣耀属于我们,属于爱岗敬业的青年教师。

(女1):曾经是意气风发的新青年,如今是历经风雨后夺目的彩虹。

(女2):曾经是刁蛮任性的独生女,如今是一方讲台上自豪的屹立。

(女1):曾经的坚强、曾经的无悔,已化作锐意进取的动力。(女2):曾经的憧憬、曾经的无畏,已化作春风细雨的呵护。

(女1):歌颂青春,青春如诗般的行走,编织成五彩般的梦想照亮天际。

(女2):歌颂青春,青春如诗般的行走,汇集成沙漠中泉水滋养绿洲。

(合声):青春的荣耀属于我们,属于热血激扬的青年教师。

(女1):不曾忘记,是园丁们的滴滴汗水,滋养了我们娇嫩的花朵。

(女2):不曾忘记,是老师们的倾情召唤,惊醒了我们沉睡的心灵。(女1):不曾忘记,是导师们的高瞻远瞩,筑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

(女2):不曾忘记,是先辈的逆天豪情,谱写了我们奉献的曲谱。

(合声):不曾忘记,我们不曾忘记

是故乡的召唤,呼唤我们重返校园,拿起粉笔。不曾忘记,我们不曾忘记 是青春的热血,激发我们挥洒热血,慷慨激昂。青春的荣耀属于我们 属于信念燃烧的青年教师

(女1):九月的风,依旧清澈、依旧和煦。(女2):九月的雨,依旧潺潺、依旧淅沥。(女1):我们踏着阳光,体味梦想沉淀的羁旅。(女2):我们饱含深情,感触校园厚重的点滴。(女1):此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女2):此刻,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女1):让我们歌颂青春,奋斗是我们锐利的磨洗。(女2):让我们歌颂青春,思考是我们深邃的延续。(女1):让我们歌颂青春,坎坷是我们劈开的荆棘。(女2):让我们歌颂青春,逐梦是我们执着的刚毅。(女1):让我们歌颂青春,歌颂任重道远,我们永不放弃。

(女2):让我们歌颂青春,歌颂如诗年华,我们创造奇迹。

(合声):我们自豪,我们愿追随先辈的足迹,无论岁月变迁,无论暴风骤雨,我们相信,我们能撑起时代的骄阳。只为祖国富强,只为民族崛起。

篇8:诗歌朗诵教学新思路探索

一、树立专业思想

很多同学面对诗歌朗诵课程都有这样的困惑, 诗歌朗诵从小学时就开始练习, 到大三还有这样的必要吗?诗歌朗诵对以后的播音主持工作作用大吗?诗歌朗诵作为口头朗诵有必要学习理论吗?要使学生能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就必须解决这些瓶颈问题, 就必须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首先, 对学生说明诗歌是文学百花园中最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文体, 虽然诗歌朗诵在小学课堂上就有所接触, 也许看起来在以后的播音主持工作中作用不是很大, 但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朗诵是培养我们良好语感与作品分析能力的一片沃土, 有了这片沃土的浸润, 朗诵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 而专业理论知识是它坚实的根基。

二、示范朗诵赏析

专业鉴赏能力决定专业能力, 这是艺术类专业学习中不变的真理。要让学生喜欢上诗歌朗诵, 就必须让学生欣赏到最优秀的朗诵作品, 在课堂中适时播放一些音视频文件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也可让学生沉浸在优秀作品所带来的视听享受中, 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诗歌朗诵的艺术魅力。

在课程中笔者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朗诵活动及优秀朗诵艺术家的作品活动, 如央台首届“沃尔沃卡车杯”朗诵大赛颁奖晚会以及“齐越杯”、“夏青杯”、“新年新诗会”等优秀朗诵活动视频, 曹灿、林栋甫、姚锡娟、张家声、焦晃等朗诵艺术家的朗诵视频, 让同学们明白什么是优秀的朗诵作品, 怎样去准备一个朗诵作品、怎样去策划朗诵活动, 同时播放一些专业院校举办的各类朗诵会, 让同学们知晓同层次同学的朗诵水平, 也播放一些非专业学生的朗诵作品, 让同学明白真正感人的朗诵并非是专业科班生的专长, 只要感情自然真挚, 用真实情感就能够感染人。

播放完视频后, 抛出一些问题同同学们一同思考, 思考应该如何正确选择稿件、如何准备稿件、这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让同学不仅仅欣赏完视频后激动那么几分钟, 还要有所总结思考, 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同学们认真备稿。

三、每周送你一首诗活动

在课程教学中举办“每周送你一首诗”活动, 每周让两名同学在课前为大家送上一首诗, 所选择稿件不限, 但前提是必须不低于3分钟, 且必须脱稿朗诵, 全班32人, 除去第一周由老师示范朗诵外, 刚好在第17周结课时全班同学都登台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 是希望激起同学们朗诵的热情, 促使他们在课后进行专业练习, 同时两人合作也可在协作准备中相互提高,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活动中, 有同学还邀请老师参与到朗诵中, 让师生关系在整个活动中进一步的融洽和谐, 同时老师也在与学生合作的同时为同学们辅导相关稿件, 共同为大家带来好的朗诵作品。

四、“在路上”师生朗诵会。

这门课程是专业考查课, 以往的考试方式是每位同学准备一篇稿件朗诵, 在本学期期中, 笔者便告知同学本学期考试方式是以一台朗诵会的方式展现, 要求每一位同学必须在朗诵会中参与朗诵, 以朗诵会的表现判定考试成绩, 接着便在班上成立导演组, 分头策划本次朗诵会, 并集思广益让同学们参与到活动策划中。因我校本专业教学模式为“3+1”, 即前三年在校学习、后一年在广电媒体实践学习, 所以很多同学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朗诵会, 更应该是一次大学三年来的专业汇报总结。经过全班投票决定本次朗诵会的主题为“在路上”, 意指虽然即将离校, 但我们的专业依然在路上、梦想依旧在路上。为了使朗诵会更有意义, 同学们还请出所有专业老师参与到朗诵会中, 举办一场师生朗诵会。

在师生朗诵会当晚, 同学们穿上了精心设计的班服, 在开场播放了由全班同学精心录制的专业学习感受和对朗诵会的祝福, 还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同学们不仅朗诵了一些经典作品, 还朗诵了一些纪念青春的稿件, 朗诵了由他们原创的诗歌《曲终人不散, 真爱永相随》、《梦想, 在路上》等等, 播放了特地为朗诵会拍摄的MV《第一天》, 还穿插了一些由他们自己演绎的经典影视配音作品。在最后一个环节中, 由专业老师最后一次按照学号的点名环节, 每位同学都走上舞台深深鞠躬, 全场在《放心去飞》的旋律中结束这次难忘的师生朗诵会。

举办这样的朗诵会, 初衷就是想让同学们自己策划、参与到一台朗诵活动中来, 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也想通过一次面向学院师生的公开活动来给他们压力, 促使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朗诵, 最重要的是想让他们尽可能地在活动中团结凝聚起来, 最后导演组还特意策划了一些事先并未告知全体同学的感人环节, 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所感动, 能够通过真诚、自然的朗诵来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摘要:根据艺术类专业教学特点并结合诗歌朗诵课程特色, 在学期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新思路探索。

关键词:诗歌朗诵,教学新思路,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汉军.简论诗歌朗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第B12期[1]杨汉军.简论诗歌朗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第B12期

[2]古卫东.形象与风格——朗诵创造的魔力.《教育艺术》2000第12期[2]古卫东.形象与风格——朗诵创造的魔力.《教育艺术》2000第12期

[3]刘巧芳.诗歌诵读方法浅谈.《时代文学》2010第24期[3]刘巧芳.诗歌诵读方法浅谈.《时代文学》2010第24期

篇9:诗歌的朗诵技巧

【关键词】诗歌 朗诵 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 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

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

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

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

在整体的仪态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神生动,是所有肢体动作的最基础的要求。若眼神恍惚、不专注,就算表情再逼真、仪态再自然,也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但是,就团体朗诵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动且专注,训练起来将十分不容易。

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眼神生动便可以有以下三种传达的效果:

(一)专注度

由朗诵者的眼神,我们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诵者的专注度如何?再藉由专注度所呈现出来的深浅,可以看到朗诵者的态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诠释诗意?若朗诵者自身十分专注地进入诗境当中,这也才能带领着观众进入诗境中。若朗诵者自身眼神恍惚、四处飘荡,又如何能说服观众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处理眼神视线停止处及眼神流转的方式来传达专注度。

(二)形象传达

在朗诵中,形象的传达当然绝大部分是由声音的感情表现来呈现。不过,眼神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譬如:当朗诵者正慷慨激昂时,眼神的传达却是柔弱无力的;当朗诵者正哀凄悲痛时,眼神却是炯炯有神的。这时,不论朗诵者的声音呈现如何丰富恰当,眼神一不对味,整体的感觉就走味了。对观众而言,更感觉到声情与诗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诵时,眼神要配合诗意呈现,传达出诗中不可言喻的鲜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对朗诵而言,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呈现并不是重点。而在舞台上,也不太可能将所有的道具布景一一备齐。这时,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来让观众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使舞台的空间无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观众进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诗中世界。譬如:朗诵到「高山」时,朗诵者的眼神自然就会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还要将眼神的视线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现「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诵者可善用眼球转动的方式或眼神停止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篇10:幼儿诗歌朗诵春天

扉页上的梨花开了

然后桃花开了

紧接着杏花也开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

忽然间落下来许多鸟鸣

动词和形容词在地上又蹦又跳

抓起一个碾碎,它是红的

再抓起一个再碾碎,它又是绿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

念诗书的牡丹嫁与唐朝

玫瑰植在宋词里开得嫣红

大清的落地书生

溺死在春天最后一页的河流里

这一个夏季

那些绝望的麦子丰收了

忧伤粒粒挤紧负伤的粮仓

我亦悲亦喜

这一个夏季

挚爱的那朵莲终究凋落

那些顺水而去的花瓣

是我终未说出的心事

这一个夏季

结出的那些炎热的日子

蒸干了噪蝉所有的思念

我骨瘦如柴

这一个夏季

在一阵电闪雷鸣之后

以倾盆之势泻下的幸福

篇11:指导幼儿朗诵诗歌

指导幼儿朗读诗歌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内容。诗歌作为以幼儿为对象的文学形式——儿童文学中的一种,是幼儿比较易于接受的,它具有较为鲜明的节奏和旋律,带有强烈情感的文学形式。通过对诗歌的朗诵,可以使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到不少知识,从欢快之中领悟道理,陶冶情操。

适合幼儿朗诵的诗歌有儿童歌谣和儿童诗,合称儿童诗歌。儿童诗歌具有如下特点:(1)内容是幼儿熟悉的,好多诗歌就是反映幼儿自己的生活,因而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2)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浓烈的幼儿情趣。(3)大多有具体的角色、情节和场面。(4)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节奏感强,而且大多押韵。另外,有些有童话特征的幼儿诗歌想象丰富奇特,富有夸张和幻想,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最受幼儿欢迎的。

如果要教幼儿学会朗诵,还应选篇幅短小的诗歌。一般来说,给小班幼儿朗诵的不超过8句,给中班幼儿朗诵的不超过12句,给大班幼儿朗诵的不超过16句。如果要让幼儿配合诗句做动作或游戏,则最好选用歌谣。因为歌谣的句式更整齐,可以用数快板的方式来念诵,便于配合动作,如《拍手歌》和配合小班幼儿做操用的一些歌谣就是这类。

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都是对感受深、有所理解的东西容易记住。所以教幼儿朗诵诗歌时首先要让幼儿尽量感受和理解诗歌内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成人有感情地反复朗诵诗歌

成人有感情地反复朗诵能重现诗歌的优美旋律,让幼儿受到诗歌音乐美的感染,加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同时成人的表情朗诵还能重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表达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从而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幼儿便能受到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感染而加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诗歌中难懂的,不好理解的地方做适当通俗的解释,对诗句之间被省略的话语加以必要的补充。

如《小蚱蜢》这首诗(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巴草。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成人在教这首诗时,应该向幼儿解释:“蚱蜢很小、很矮,它站在地上看狗尾巴草就象我们站在地上看高高的大楼一样,是很高很高的。小蚱蜢一下就跳到狗尾巴草上,就象我们小朋友能从地上一下子跳到高楼顶上一样。所以说小蚱蜢跳得高极了。”这样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讲解就能使幼儿懂得诗的第一小节的意思是说小蚱蜢跳高的本事很大,谁都赶不上它。小蚱蜢一看自己跳得那么高,骄傲得不得了,忘记了站在狗尾巴草上不稳当,稍不留心就会摔下去,当然就更不能随便乱动了。

这样就与下面的意思衔接起来,幼儿也就能具体形象地理解到诗歌的中心思想——有了成绩不能骄傲。

3、幼儿朗诵前也可以先把诗歌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幼儿听

要注意在编故事时就把诗中难理解的词语和意思变成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并将诗句之间省略的意思补充出来,达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的目的。

4、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感受、理解

使用桌上戏、贴绒教具、木偶、幻灯。成人一边朗诵一边演示教具。

5、创设诗歌的情景,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把诗歌内容编成一段小戏先演给幼儿看。演员可由成人也可由幼儿担任。又如把环境尽量布置得和诗歌中情境一样。

6、成人一边朗诵一边画简图示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雷锋》时,可抓住诗歌情节发展的几个关键,简笔勾画几个人物。

7、教幼儿朗诵前,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有利时机启发幼儿想象,把幼儿引入与诗歌内容相似的诗情画意中

前面3——7种方法都符合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尽可能使用诗歌的词、句,让幼儿反复接触诗句。

幼儿不识字,学习诗歌必须以教师的语言作中介物,示范朗诵是教幼儿朗诵的主要手段。所以成人朗诵必须有强烈的感染力,能重现诗歌的艺术形象,把幼儿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而且示范朗诵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每次示范除感染幼儿这个共同目的外,还应各有侧重。第一次应侧重在吸引幼儿,引起幼儿对诗歌内容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其余各次或让幼儿观察某些字发音的口型(学习发音),或结合教具帮助幼儿感受、理解诗歌内容,或引导幼儿朗诵、记忆。每次示范朗诵之前都要根据目的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毕业的自我鉴定下一篇:外汇风险的类型及其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