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

2024-06-22

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通用8篇)

篇1: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

附件1 生物科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方向)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方向)是海南大学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充分利用学校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定向培养,探索与“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相适应的一种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适应医院、血液中心、疾控中心、检验检疫等医学实验室、医药院校、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及企业工作需要和适应未来挑战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检验基础、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临床病毒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及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病毒学检验、分子诊断学、临床输血学、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等。

就业去向:深造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高级科研人才;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可到医院、血液中心、疾控中心、检验检疫等医学实验室、医药院校、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及企业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或行政管理等工作。

附件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方向)简介

随着医学、计算机、电子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的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方向)与海南省人民医院合办,是一个集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医、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方向)培养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扎实的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及相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实践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相关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等专业领域胜任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和影像处理工作,能在医疗器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从事相关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

篇2: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

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方向: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或放射治疗工作或医学教育及医学科研工作,也可到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岗位为:b超医生、软件实施工程师、b超医师、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学 临床药学 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应往届毕业生、售前工程师、健管中心医生 顾问 技师、彩超医生、放射科技师、物理师、超声科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前景:医学影像是一门辅助临床医学,跟临床有密切关系,考试也是考临床相关,就业比临床好,因为医学影像学专业是这些年才兴起的.,再加上中国各2、3线城市发展起后很多医院都强化辅助科室,进入新科技,这类专业医生比较缺,竞争少,但待遇比不上临床,影像的工作相对也轻松些。

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其中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共17个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中排名第12,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1位。

篇3: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

一般来说, 特色专业是指在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较高声誉、个性风貌的专业, 并已经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通俗地讲, 就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 人精我新”的个性化专业。2007年至2010年, 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分7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了3 45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 (涉及专业310个) 。其中,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 (自筹) 、湖北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是其中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1]。

专业建设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来实现,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 课程体系改革与结构优化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 也是向导和保证。因此, 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和湖北科技学院两所高校的国家级生物医学工程特色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为研究对象, 比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结构优化的问题, 旨在得到启迪, 抛砖引玉、以点带面, 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高质量工程。

1 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

我国现有127所高等学校开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工作, 其中96所为综合性或单科性理工类院校, 31所为单科性医科院校。所有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都开设了人文社科类、医学类基础类、理工类基础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及其相关选修课程, 不同院校的课程体系结构不同, 在学分、学时及其实施等多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偏颇。一般来说, 多数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类、计算机类等理工方向, 多数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我们从10所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高校中选择了“单科性院校———南方医科大学”和“综合性院校———湖北科技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1.2 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资料来源于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提供的专业培养方案的电子版和该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主页;湖北科技学院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版) 、学院主页及其他查询调研。

1.3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的思路[2], 文献材料的收集研究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法对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等多维要素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 找出特点、规律, 发现存在的问题, 以求得启示。

2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本科课程体系

2.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简况

南方医科大学 (以下简称南医大)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办学方向, 还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7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并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 出版了国家级教材多部, 多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2.2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核心课程群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用X线机系统原理、现代医学成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大型医疗设备质量保证、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放射物理与防护、放射治疗学、肿瘤放射物理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等。

2.3 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课程结构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50学分/2 668学时, 其中理论课与实验实践的学时比例为2 199∶469 (1∶0.21) , 必修课与专选课的学分比例为102.5∶47.5 (1∶0.46) , 学时比例为1 804∶864 (1∶0.48) 。具体内容见表1。

注:括号中的数据为专选课学分、学时

2.4 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南医大的集中实践训练折合为32周、1 280学时。其中, 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数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信息技术、放射治疗计划、软件工程等课程设计各2周, 均为80学时;生产实习4周、160学时;毕业设计 (论文) 14周、560学时;军训与劳动2周、80学时;创新课程4学分、160学时。

2.5 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方向

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及其相应目标决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物理师的工作, 也可在医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医学物理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 还可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

3 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本科课程体系

3.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简况

湖北科技学院 (以下简称湖科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 (注:医学信息工程、眼视光学、听力学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中) 6个培养方向。2007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省级品牌专业, 2009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并建设有3门校级精品课程, 出版了医用传感器、医学影像设备、医学物理学、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多部国家级教材, 多次获得湖北省教育厅、市级教学成果奖。

3.2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核心课程群

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系统、基础医学概论、放射肿瘤学、生物物理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医用传感器、放疗与核医学仪器、放疗物理与放疗技术等。

3.3 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课程结构

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三段式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的总学分/总学时为158学分/2 810学时, 其中理论课与实验实践的学时比例为2 260∶550 (1∶0.24) ;必修课与专选课的学分比例是121∶37 (1∶0.31) , 学时比例是2 180∶630 (1∶0.29) 。具体内容见表2。

注:括号中的数据为专选课学分、学时

3.4 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湖科院的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 其中专业实习26周、毕业设计 (论文) 10周、就业实践8周、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社会实践、课程实习分散安排, 放疗技术、医学仪器设备、模电、数电等课程设计教学团队分散实施, 没有记入训练周。

3.5 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方向

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二级以上医院配合放疗医师制定放射治疗方案, 实施治疗方案;在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也可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

4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4.1 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比较分析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本科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 其他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 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而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本科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没开设选修课,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二层次。

南医大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开设医用化学课, 却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纳入核心课程的院校, 未开设医用化学课程表明专业远离生物或高分子材料类的发展方向。南医大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单科性医科院校, 故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有选修课, 湖科院则是学科基础课程中未设选修课。这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适合于拓展专业培养方向, 而南医大更能体现出平台宽口径。从医疗市场及其个性化课程来看, 湖科院没有开设临床医学概论课程, 而南医大开了56学时, 这显示出湖科院面向市场的个性化课程存在缺陷, 没有很好地研究未来就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两所院校的共同缺点是均没有开设放射治疗剂量学课程。

4.2 课程体系教学任务备配的比较分析

4.2.1 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的比较分析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 湖科院的学分、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高出南医大8学分/142学时, 比例高出1∶0.03, 但差异相差无几。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时为1 831学时, 实验课学时为243, 占总学时的13.3%[3]。与上海交大相比, 两所院校的比例均高于上海交大, 这显示了211工程大学人才培养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研发、重自主学习之源。

4.2.2 必修课与专选课的比较分析

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是对必修课的优化性的适时、适宜性补充, 可弥补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不足, 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 也可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医大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分别是1∶0.46、1∶0.48, 而湖科院则是1∶0.31、1∶0.29。这表明南医大的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高于湖科院, 且选修课偏重于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 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 专业建设稳定性差。笔者建议, 开设选修课学时数以不超过必修课的10%为宜, 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4]。学科基础课程不开选修课最适合建立宽口径的专业培养平台, 以保持课程稳定, 在这方面湖科院做得较好。

4.2.3 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的比较分析

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1和表2中可看出, 湖科院的学科基础课为67学分, 高于南医大的54.5学分, 高出12.5学分;湖科院的学时为1 161, 高于南医大的950, 高出211学时;南医大的理论∶实践的学时比例是808∶142 (1∶0.18) , 而湖科院的理论∶实践的学时比例是896∶265 (1∶0.30) , 高出1∶0.12。如果从学科基础课的学分、学时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看, 湖科院为40.7%、41.3%, 南医大是36.4%、35.6%, 两所院校差异相差无几, 但是理论∶实践的学时比例高出1∶0.12, 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显示出湖科院在学科基础课教学中重实践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种差异性反映出湖科院是综合性院校, 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组建了18个教学院部, 给实践教学创建了良好的条件和丰富的共享资源。

4.2.4 医学课程学时的比较分析

南医大开设的医学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临床医学概论, 总学时为336学时。湖科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概论 (解剖、生理、生化) 、细胞生物学、放射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核医学、放射诊断学, 总学时是379学时。从学时比较来看, 湖科院的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43学时, 两所院校开设的医学课程门数与学时数相差不大。两所院校的比较分析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 能够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医学类课程教育, 完善学生的临床知识体系, 有助于该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论点不符[5]。从邓军民等人的报道资料看, 首都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有6门, 共472学时[6], 远高于同质同类院校的南医大的260学时, 也高于综合类院校的湖科院的175学时。

4.3 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的比较分析

从整体上讲, 主要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两所院校对就业方向的总体整合表述主要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放疗方案的研制与放疗技术工作, 也可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南医大的就业方向偏重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物理师的工作, 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医疗科研机构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而湖科院则偏重于在二级以上医院配合放疗医师制定放射治疗方案, 实施治疗方案;也可以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维修。这些都是对各高校的办学特色的理性表述。

4.4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的集中实践训练为32周, 与湖科院的47周相比, 从表面上看少了15周, 但由于各校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方式、方法与途径各异, 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两所院校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虽各有长短, 但都没有达到高等学校理工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但与泰山医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 (医学物理学方向) 的实践教学环节为59个训练周相比, 两所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周太少。湖科院的微机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放疗仪器设备的设计、放疗与核医学仪器、放射物理与防护、放疗物理技术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分别由医学仪器、医学物理教学团队分散安排, 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5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目标的几点建议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依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 借助生物医学工程教育专业本科国家标准建设的向导, 配合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的实施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坚持办学理念创新, 探究专业培养创新的前沿,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理念创新与目标要求可参照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综合利用中外优秀的办学资源, 发挥国内外企业、集团公司的科研、教学和市场优势, 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合作教育, 培养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的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 精通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 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5.2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纯化课程知识结构

(1) 当代课程体系改革宜突破传统三段式的课程结构, 建议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 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西安交通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等不断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分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放疗技术实践、课外实践 (社会实践、科技与竞技活动) 。 (2) 必设临床医学概论、放射治疗剂量课程, 且其课程教学时数不低于180学时, 有利于提高放疗计划方案制定的参与性、科学性和临床放疗的合理性, 提高放疗质量与效益。 (3) 学习清华大学, 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课程选修, 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 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3 明确课程体系改革思想, 规范课程主导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可参照浙江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传感器与仪器设计、信息与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类五大模块。要求在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之间, 其知识容量应该有合理的比例, 淡化学科自身的重要性, 打破学科界限, 避免结构与知识出现较大的偏颇局面, 也应避免面向市场、就业岗位的选修课冲淡学科基础或主干课程, 对开设的选修课一定要突出个性化。另外, 鼓励将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课程内容中,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4 谋划课程体系策略, 控制课程教学时数比例

根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工程评估体系的要求, 四年制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课程总学时应控制在2 600~2 800。课程学时分配应适度减少专业课学时, 相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适量增加选修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减轻学生负担。对理论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控制, 原则上要求研究型高校在增加学科基础课理论学时的同时, 宜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控制在1∶0.3左右, 专业课控制在1∶0.4左右;而教学型高校宜适度减少学科基础课, 把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控制在1∶0.35左右, 专业课控制在1∶0.45左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都必须以不同程度、形式、方法开展实践教学, 尤其是要注重专业课。

6 结语

通过比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的本科课程设置, 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也提出许多改进措施, 其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完善课程体系, 优化知识结构, 做好“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工作。

21世纪初, 人类已面临各种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等恶疾的严重威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医学发展造福人类之路。走好这条路要有先进的诊断与治疗仪器设备, 同时要有使用设备的医学物理师。高校是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实体, 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 需要有创新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物理方向) 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物理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EB/OL].[2012-07-08].http://gkcx.eol.cn/ads/gaokao/tszy.shtml.

[2]王能河, 邹卫东, 梅贤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J].咸宁学院学报, 2009, 29 (2) :100-105.

[3]宫照军, 顾宁, 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5) :133-134.

[4]王能河.我院本科专业开设选修课现况分析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6 (2) :239-240.

[5]赵娜, 丁唯一, 廖敬懿.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置改革浅析[J].法制与社会, 2011 (34) :244.

篇4: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

摘要:作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根据国家示范校建设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树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关键词:中等职业示范学校 医学检验技术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H131

Abstract: as the third batch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school, model schoolconstruction, adhere to the service for the purpose,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take the quality as the cor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set up theemployment oriented, combin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teaching ideas, has carried on the positive exploration and Reform in teaching model, and strive to improveeducational efficiency, outstanding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Medium occupation demonstration school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 reform

作为国家示范学校,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分为: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输血与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密切与医院、疾控、血站以及生物制剂公司和医疗仪器公司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改革中,学校树立了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

1、因课施教。教师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内容用不同方法讲授,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场景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方法,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检验专业率先实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整合理论和实习教学资源,将理论、实训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与实训场地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一体化训练,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非常适合于临床护理和基础检验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典型的临床病历,让其通过信息化平台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相互讨论,制定适合病人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步骤,并根据检验结果,作出临床解释。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通过专业教学委员会的评定,将设计合理、内容丰富及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上传到校园信息化平台,供学校师生学习借鉴。

实践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检验学教师肖俏、解剖学教师柏燕、生理学教师孙静等均反映采用新模式后,在课堂效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收到了明显优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艳丽;李秀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检验医学教育.2007.34-34

篇5: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需求量最多的地区是“上海”,占21%;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需求量最多的行业是“医疗/护理/卫生”,占48%。

篇6: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

21世纪口腔医学将经历向口腔科学的发展 目前我们对几乎所有的牙病和口腔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规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多数治疗技术是不完整和不彻底的,属于半吊子技术。70年代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而分子生物学渗透到口腔医学还是近十几年的事。21世纪将从分子水平揭示口腔疾病的本质,口腔医学将全面发展为口腔科学。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毕业后从事与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

篇7: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

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徐义荣,陈振文,张广衡,张朝霞,李锦平(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山西 汾阳 032200)[摘要]: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05年开设的一个新专业方向,连续招生5年,已经向社会输送4届毕业生。为了确切了解毕业生的质量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四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调查研究。结果:2008~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9.54%~100%,年终就业率达100%;学生在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就业的学生逐年增多,专业对口率逐年升高;就业区域逐渐由省内扩展到省外,社会需求量加大;就业质量调查中学生对工作性质和工作收入较为满意。结论: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就业情况良好,能够适应医学发展,将继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新方法。

[关键词]:三年制 临床医学 病理诊断与技术 毕业生 就业

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05年开设的一个新专业方向,目前,开设该专业方向的院校为数很少,尚无成熟的培养模式可供参考,通过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研究,学院探索出一套较为独特的、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有连续四届毕业生,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的状况及毕业生的质量是否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四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岗位、就业单位、就业城市及就业质量等方面做了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我院该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分析该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为进一步改进专业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

对象:我院2008~2011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毕业生204人,其中2008届44人,2009届42人,2010届53人,2011届65人,男女比例1.8:1,年龄23~26(24.3±1.4)岁。学生来自山西、河北、吉林、黑龙江、河南、陕西、等省。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通过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系统、离校时留取的家庭联系电话、毕业生QQ

群以及校友录等渠道,调查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年终就业率:毕业生在毕业本年度12月30日前的就业比率[1]。并统计其就业单位情况包括单位性质、就业城市等,最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业质量调查:学生毕业返校时通过发放就业质量调查问卷对就业质量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对工作性质、工作前景、工作收入、工作环境等的满意程度。

三、结果

1.就业率稳步提高,专业前景良好

从表1可见,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毕业生2008~2011年初次就业率为79.54%~100%,并且初次就业率逐年递增,平均达到91.68%,2010年初次就业率为94.34%,比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2]高出6个百分点。2011年毕业生全部就业。

表1已毕业四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就业率 人(%)届 别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毕业时间 2008 2009 2010 2011

毕业人数 44 42 53 65

初次就业率 35(79.54)39(92.85)50(94.34)65(100)

年终就业率 44(100)42(100)53(100)65(100)

2.就业领域相对较广,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

从表2可见,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主要是医院病理科、其次是试剂公司、病理检验中心、体检中心等部门。学生就业领域相对较广、学生有较为充分的选择余地。另从表2可见在医院工作的学生人数和比例逐年增高,2010年在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就业的学生占到60.40%,高于同年高职高专专业对口率59%[2]。2011年达70.77%,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

表2 已毕业四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就业单位性质 人(%)

单位性质

毕业届 别

时间 人数

病理科

第一届 2008 44

病理科

公司

中心

转行等)毕业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试剂

病理检验

其他(入伍、专升本、12(27.27)15(34.09)7(15.92)5(11.36)5(11.36)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2009 2010 2011 42 53 65

20(47.62)8(19.05)2(4.76)5(11.90)7(16.67)26(49.07)6(11.33)2(3.75)11(20.76)8(15.09)40(61.54)6(9.23)4(6.15)9(13.85)6(9.23)

3.就业区域扩大,专业需求力度加大 从表3可以看出,在2008年和2009年毕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省内,从2009年之后学生主要就业区域扩大到省外,2010年省外就业人数比例(66.04%)明显高于省内(33.96%)。省外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安、成都等大城市。就业单位主要为三级以上的医院病理科,而且近几年出现许多用人单位在学生毕业前就打电话预订的现象,说明专业需求力度加大。

表3 已毕业四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就业区域 人(%)

届 别 毕业时间 毕业人数

省 内

就业区域 省 外 19(43.18)19(45.24)35(66.04)41(63.08)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2008 2009 2010 2011

42 53 65

25(58.82)23(54.76)18(33.96)24(36.93)

4.学生满意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4份,回收200份,经统计分析后,85%的学生对就业后工作性质满意、工作收入的满意度为80%,由于大部分学生担心自己的学历较低,在进一步发展中可能比较困难。所以仅有45%的学生对工作前景满意。

四、讨论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的病理诊断与技术人员由非专业性的技术人员组成,在这些人中,有的是工人经过培训之后,缺乏医学知识。有的是护士编制,好点的是临床专业,缺乏过硬的病理技术操作能力。这样的人员结构很难为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医学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病理诊断和技术支持。为了改善目前医学病理技术人员结构,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性的病理诊断与技术人员加入到医疗诊治、科研和教育中去。而国内中国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等八所高校开展的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专业是本科层次,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县市级医疗单位就业的很少。已开办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的院校所培养的

硕士及以上的人才难以满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3]。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实践证明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学制三年、学历专科层次,定位为医院病理科病理技术人员,专业设置合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自2005年开设以来,生源稳定,每年60余人,已经向社会输送近二百多名合格的毕业生,此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良好,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喜人。良好的就业形式还与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素质、开拓就业渠道、优化专业设置有密切的关系。

1.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在进一步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学历层次比较低,单纯就业定位而言,诊断和技术兼顾的可能性较小,我们把重点放在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以医学结合为主导,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制定了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模块、实践教学方案,其中很多实用的切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指导、实习医院见习,反复练习,打好基本功,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制定严格的实验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从而增加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2011年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学院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病理技术实验室,购买了相应全套设备,给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2009届学生参加全国病理技术大赛获的二等奖的好成绩。

2.本院本着“实习即就业”的原则,积极在经济发达、用人需求较大的城市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同时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及进行自我宣传的有效途径。现本专业实习基地除本省的8家以外,已经与省外15家三级以上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均集中在北京、西安、成都、天津等大城市。学生在接受不同地域文化薰陶的同时,接受了新的理念和就业观念,并通过信息反馈促进学校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方面的改革。同时,也间接表明此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3.坚持与校外医院的联合办学 利用学院病理教研室在本省的关系网,与省内六所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建立了合作办学理念,邀请各个方面的专家对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进行参与,同时承担本专业所有诊断学课程,由于每个专家都是

相应领域的佼佼者,给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诊断经验、新颖的诊断思维、珍贵的行业理念、新知识、新技术[4]。学生们学习病理诊断的积极性很高。奠定了实习时的学习热情。有一部分已经经过双方的选择留在本医院,完成了其从实习到就业的转变,提高了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本院教师专业水平。

4.提升品牌意识、注重宣传理念

2009年10月在学院的支持下主办了山西省病理年会,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全省及省外各个医院代表的到来,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宣传机会,开辟了大量的省内外实习点,树立了我们的品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就业高峰。同时每年在学生毕业之际,邀请各个合作医院的专家参加学院的毕业生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老师畅所欲言,将对本专业关于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宝贵建议提出来,系部带领教研室统一整改;定期与各大医院病理科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了解各医院对病理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每学期到医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已就业的本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5.加大就业指导教育,分阶段进行。

大一阶段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前进入角色:学生一入学,通过邀请专业教师以座谈会和讲座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5],确定自我奋斗目标、具体实施方案等。

大二阶段主要是专业技能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从事病理技术、科研实验等工作。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过硬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训练。并且通过与合作医院专业老师的接触,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进一步提高。

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时期。在毕业实习期间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能够转变学生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在这一时期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比如培养病理技术员应该具备的细心、踏实、吃苦耐劳、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等[6]。

由于本专业能够适应医学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我们的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实用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和就业率的新方法。

Investigation on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 of three-year program of clinical medicine(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technology field)XuYirong,ChenZhenwen, ZhangGuangheng,ZhangZhaoxia,LiJinping,[参考文献]

[1]柯 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93.[2]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3] 陈 锐,叶明福,张哉根等.浅谈医科大学临床病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3):186.[4]钟亮环,刘小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市场适销人才.中医药管理杂志[J],2008,16(6):446-448.[5]陈 晨,朱俊勇,许 斌.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29-132.[6]刘彤华.普遍提高诊断病理的质量[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 28(1):98.[作者简介]徐义荣(1981-),女,山西临汾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本专科和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篇8: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方向

[关键词]科技强检;检察技术;信息

科技强检,说到底就是要求检察机关运用科技信息技术成果提高自身的战斗力,提升法律监督的力度。近十年来检察机关科技强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强化法律监督的需要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想充分发挥各项法律监督职能,就必须走科技强检之路,就要大力加强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工作,为检察工作注入科技力量,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高效率成果。

一、检察技术信息工作现状

对于检察技术信息工作的作用,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曾说过:检察技术,包括法医、文检、痕检、视听等,在基层的法律监督工作中非常重要,检察机关如果这些手段很弱,便很难实施有效监督。2009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全国检察机关技术信息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大力加强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工作,推动科技强检战略全面深入实施,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他认为检察技术工作是法律监督职能必不可少的保障,一要加大建设力度,二要紧紧围绕检察业务工作,突出抓好应用。同时,曹建明强调,检察信息化是科技强检的先导,要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实施科技强检战略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曹建明具体要求,要切实加强对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检察技术信息人才队伍建设;要下大力气抓好科技经费保障,努力推动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工作实现新的飞跃。

由此可见,检察技术信息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检察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检察技术信息工作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收集、鉴别、审查证据,揭露、证实、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检察技术信息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办案科技含量、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重要保障。但纵观检察技术信息工作在检察机关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存在了以下问题:

(一)检察院开展的检察技术信息项目少,范围窄

特别是基层检察院,除了视听、计算机技术方面,几乎很少开展其它检察技术信息项目。检察技术信息工作是因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而新发展起来的,历史比较短,没有现成的路子,只能慢慢地摸索,探索出一条有检察特色、有利于检察业务的技术工作新路子。而且,受制于技术人员引进和财政资金的投入,检察技术信息工作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

(二)检察技术信息人才匮乏,现有的检察体制门槛过高,没有针对技术人员的晋升机制

这些严重地限制了对高端技术人员的引进,现有的情况是技术人员不得不走检察官的路线。检察技术信息与司法工作内在本质属性不同,检察技术信息人员在钻研专业技术之余还要另起炉灶研习法律,不符合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培养规律。这个问题在实施统一司法考试以前还不突出,实施司法考试以后就明显暴露出来了。当然,检察技术信息人员是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应当适当降低对技术人员的法律素养的要求。对一个机关队伍来说,要具备坚强的战斗力,应当是多种人才的有机组合体,而不是单兵种作战。

(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领导是从公诉、侦查部门一步一步上到领导岗位的,他们对检察技术信息的作用认识不够,不太重视检察技术信息部门的发展,特别是基层领导对于科技强检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更加不足。有些认为在基层检察院这小地方,要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积极主动去开展;有些则认为这些高科技的东西花钱太多,买不起,也养不起,所以不开动脑筋,不想方设法去进行;有些地方部门领导则认为现在检察机关的条件已经不错了,不必花这么多的钱去搞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目前基层检察院有关技术信息工作的机构设置也很不一致,组织机构建设的现状令人担忧。有些地方有“庙”无人,虽然设立了有关检察技术信息部门,但没有组织专门的科技人员。有些地方则是有人无“庙”,根本没有设置技术部门,技术人员分属于不同的检察部门,等同一般工作人员。而有些地方尽管设置专门的技术部门,也配置一定的技术人员,但团队结构极不合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四)经费保障难

在基层检察院科技强检工作建设和科技实际运用过程中,经费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检察事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检察技术信息工作,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维修和保养也同样需要很多经费。这一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检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所以必须尽快制订科学的经费来源渠道,保障检察机关技改经费的投入,以确保检察工作正常、高效运转。

(五)检察技术信息工作缺少制度化、规范化

检察技术信息规范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检察技术信息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是检察技术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各项检察工作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各种内容和形式的矛盾更为普遍和突出,走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促进和推动检察技术信息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把检察技术信息工作的细则明确开来,我们检察技术信息工作才能从被动变主动,协调好办案部门与技术部门工作上互动,有助检察技术信息工作与检察业务工作协调开展。

二、检察技术信息工作发展方向

上一篇:销售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谈对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感受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