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科技局最新工作总结

2024-06-30

某地区科技局最新工作总结(精选5篇)

篇1:某地区科技局最新工作总结

某地区科技局最新工作总结

2010年,我局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及“振兴工业经济”的总体部署,以实施“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民生、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科技宣传”六大科技行动和开展“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迅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眼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现状调研和积极谋划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技术攻关重点,实施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全市工业发展提速、工业产值提升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获得成功。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2月份启动了贵阳创新型试点城市申报工作。3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向科技部推荐贵阳市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随后,省科技厅副厅长陈训亲率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的有关同志赴北京汇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4月6日,科技部正式函复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将贵阳市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目前,《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编写完成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相关实施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二是白云区和清镇市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白云区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白云”为主题,清镇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积极向国家科技部争取,于今年5月7日,白云区和清镇市正式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同时培育的花溪区获批准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三是已有三个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小河军民结合(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化基地、贵阳国家高新区新天园区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白云动漫产业园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三个国家级基地已于5月18日正式授牌。

二、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搞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策划、筛选、评审和实施。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各类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工业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撑。2010年组织申报国家、省级项目237项。其中,组织申报国家级项目55项,获支持52项;组织申报省级项目182项,获支持178项;获国家、省级创新基金项目数较2009年的49项增加了35%,获支持资金额度较上年度的2145万元增长了30%。2010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全面实现了网络信息化,全年共收到1000余个申报项目,获立项项目394项,安排资金10407万元。其中:科技支撑计划安排163项,支持资金2133.5万元;政策引导计划安排125项,支持资金1490.5万元;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安排28项,支持资金863万元;重大专项计划安排20项,支持资金4095万元;中药现代化专项安排29项,支持资金580万元;科技“双20”工程安排29项,资金1245万元。此外,还安排了科技风险投资基金1500万元,高新区科技合作计划专项资金1500万元,科技计划管理费410万元。

二是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根据贵阳市重点产业创新计划,我局加强需求调研、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凝练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了“贵阳市现代烟草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预测模型建立及污染控制应用、三网(互联网、移动网、固话网)融合音视频增值服务平台开发及推广”等20个重大科技专项,并以项目为依托,打造了小河装备制造、锂离子电池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小河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功升级为省级,正积极申报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三是加大对重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市科技局以抓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继续实施了科技“双20”工程,想方设法大力提升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重点项目重点关注、重点跟踪,积极为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和进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如推进枫阳液压多路阀技术瓶颈的解决、推进贵铝华科高强度铝合金的转化应用等。

三、实施科技创业行动,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一是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市科技局通过认真调研,把“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中小企业”确立为今年“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的主题,开展了“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年”活动,通过编印服务手册、金融支持、科技特派员、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等服务,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建成贵阳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成果展示平台、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以及贵阳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制定出台了《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管理办法》,吸纳了全市范围内科研部门、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8家单位的526台大型仪器设备进入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为贵阳市的78家企业与41家科研机构免费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访问量达3.7万人次。活动开展以来,已重点服务了企业100家。

二是强力推进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2010年以来,市科技局强力推进西部研发基地各项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单位也加快了工程进展,目前各项工作正深入有序推进。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建成后,孵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

四、实施科技金融行动,努力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一是在起草《贵阳市科技金融工作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好利益机制,与重庆银行贵阳分行、上海浦发银行贵阳分行等几家股份制银行共同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贷款合作平台;二是以风险投资公司为载体,发起设立了贵州省首支创业投资基金,成功申请到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30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10090万元;三是抢抓2009年国内创业板开通的机遇,筛选有上市潜力的企业进行培育,已先后为10余家企业提供了上市可行性分析,其中有8家企业已具备基本条件并有可能在近2年内上市。

五、实施科技民生行动,切实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一是“两湖一库”科技攻关工作扎实推进。按照“三创一办”和我局与市政府签订的2010年度“两湖一库”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结合现阶段“两湖一库”科技攻关工作的实际,今年计划继续安排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00万元,实际安排资金690万元,启动实施了《“两湖一库”湖滨水淹区生态修复工程配套技术与综合评价研究》、《两湖一库沉积物磷和重金属的释放机制与原位控制技术研究》、《贵阳市“两湖一库”典型地带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个科技攻关专题研究示范项目;继续支持实施《贵阳市生态水网科技规划》和《“两湖一库”汇水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

二是“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重大科技专项全面启动。经过多次调研踏勘和反复论证,安排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00万元,集成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环科院、贵州大学等省内外技术力量,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全面启动《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特征恢复与重建成套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围绕“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总体规划”、“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状况综合调查”、“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普查及基础信息名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综合集成”五大子课题开展喀斯特高原地区湿地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建立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着力提升湿地建设科技水平,打造湿地生态科技示范“样板”。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来自北京、贵阳两地的博士、专家联合攻关团队,深入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各课题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围绕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生物现状等各项基础调查和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六、实施科技人才行动,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一是开展了《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作为我市2010——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子课题,撰写了《贵阳市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供全市人才工作大会交流参考。二是积极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协助市委组织部成功引进高潮博士到贵阳市创业,并列入国家“千人计划”,实现了我省该项工作零的突破。三是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锻炼人才。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和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团队。如以“两湖一库”科技攻关项目建设为平台,聚集、培育和建设了贵州师范大学、中科院地化所、贵州大学的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团队;依托贵州大学、三联乳业、好一多等产学研结合平台,为我市奶业发展聚集了骨干人才队伍。四是成功举办了12期“科技大讲堂”。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贵阳市科技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我市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培训。按照上级有关安排,选派了5名相关人员赴日本执行JICA 以水环境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

七、实施科技宣传行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认真筹办了2010年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科技活动周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切实做好本届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成功举办了2010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送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产学研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科技活动周期间,市科技局在科技大厦建立了长期性科技成果展示大厅。展示大厅面积共800平方米,分为一个序厅及八个主题厅,包含有:六大产业振兴计划、现代药业、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展示内容,以技术为主、相关产品为辅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多媒体、体验环境、三维演示等多种方式来使展示内容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二是两大论坛成为科技宣传的重要载体和渠道。7月31日,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专题举行了科学与技术论坛。论坛围绕“强化科技支撑,应对环境挑战”主题,多位专家发表了演讲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形成了《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科学论坛成果》、《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技术论坛成果》,实现了“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增强实效”的预期目标。8月24日,“2010年国家高新区战略研讨会及国家高新区(贵阳)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贵阳举行,会议围绕“发展绿色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主题,就如何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手段建设低碳型园区、生态型园区、创新型园区等进行了讨论。今年在我市举办的两大论坛,有效提升了科技成果宣传的水平和创新型城市的形象。

三是开展科普和科技知识宣传工作。邀请省科技厅厅长于杰为市、区两级干部讲解全省“十二五”科技规划,小河区在8月23日邀请于杰厅长作了“科学发展与科技管理工作”的专题讲座。市科技局还通过其他各种平台宣传和普及科技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发挥科普工作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八、提高执行力,全面落实 “三创一办”工作任务

一是“左右互动”建机制,加大“三创一办”工作的协调力度。根据创建目标要求和责任分解情况,积极与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关于在“4.26”、“5.18”活动期间开展激励发明创造活动的通知》,鼓励提交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对申请专利的企业或个人给予1200元补助;积极与市科协等部门对接,共同研究加强贵阳市街道、乡镇科普设施建设,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配合市发改委、市工信委等部门加大对全市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和循环经济项目的申报和支持力度。

二是“科技驱动”强载体,找准“三创一办”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科技工作实际,加大对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密切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科技项目申报、资金安排重点向涉及创建工作方面倾斜,比如奥体中心;结合“两湖一库”科技攻关工作,加大污染防治科技投入,一批实用新技术在“两湖一库”治理中得到初步应用;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并获成功,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上下联动”抓落实,营造“三创一办”工作的良好氛围。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创建方案和实施计划,抽调了2名同志到市“三创一办”有关机构专职从事相关工作;通过召开干部职工会、党组会、局办公会等形式,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及“三创一办”指挥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局系统志愿者开展春季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活动,在机关提倡减少使用一次性饮水杯等行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利用周末双休日的时间,上街开展“绿丝带”志愿者交通协勤、纠正不文明行为活动,在贵阳药用植物园、修文县龙场镇放马坪村开展了“打造绿色家园,共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植树造林活动。

九、强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更趋健全

为了适应科技工作新的发展形势,我局加大了政策法规工作的力度。起草了《贵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和《贵阳市科技奖励办法》两部规章,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施行。贵阳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8月份由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并于12月份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两次审议均顺利通过,预计于明年上半年颁布实施。由我局牵头编制的市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贵阳市“十二五”科学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区域创新体系等八个子规划及支撑研究已顺利完成,并面向全社会征集了“十二五”期间拟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目前,省内外专家及市政府相关部门意见已征求完毕,待进一步修改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正式实施。

十、大力推进下属科研转制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2010年是我市国有科研机构转制过渡延长期的最后一年,为维护和谐稳定并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我局积极帮助下属转制单位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帮助宏图公司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软件测评等信息化服务方面培育市场生存和发展能力;帮助海科公司凝练和策划了“雪莲果深加工产品开发”、“灵芝系列产品”等一批科技项目,同时帮助海科公司将已有的化妆品项目升级换代,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组织有关专家帮助植物园制定《贵阳药用植物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案》已报请政府决策,探索建立贵阳药用植物园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经营并举的发展模式。

本文来源于 工作总结网(),如需原创稿件,请登陆工作总结网

篇2:某地区科技局最新工作总结

2009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我区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创新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路子,充分发挥了科技和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我区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市)”考核,连续4年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区”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36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重点动漫软件企业,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159家;1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在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其中: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3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进出口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第二批试点企业;1个项目被认定为广州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我区2009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立项经费支持51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9%;全年安排科技经费1.37亿元;完成区级科技计划立项180项;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50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至2009年11月末,我区专利申请量1783件,比上年同期增加16.5%;专利授权1252件,比上年同期增加22.79%;我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6年获广州市政府部门“优秀门户网站”称号;我区顺利通过广州市各区(县)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考核,综合评分荣获广州市各区(县)第一名;我区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和制造园三大园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部、省、市、校、区共建的“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和区科协分别被上级评为“广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先进集体”和“广州市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着力开拓自主创新工作新局面。2009年是“科技工作落实年”,我局以抓落实、干实事、见实效为主旋律,深入贯彻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各项科技工作要求,加快实施《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根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做好全区自主创新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出打造***创新服务型总部集聚区的具体工作思路和对策,推动全区自主创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我区科技创新氛围。

(二)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

1、全年受理全区企事业单位申报我区科技计划项目283项,立项扶持180项,立项率为63%。其中:工业项目81项,农业项目30项,医疗卫生项目46项,企业研发中心认定项目8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重点分布在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配套、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灯光音响、动漫游戏、数控机床、珠宝首饰、输配变电和现代服务业等10大行业。立项项目(不含科学研究计划)总投入的研发经费为2.89多亿元。其中:财政拨款248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2.9亿元;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占33%。项目完成投产后,年新增产值7.6亿多元,新增利税达2亿多元,申请专利135项,软件版权83项,发表论文130篇,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家。

2、以区“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为主线,培育我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中船柴油机、广日工业园、广汽自主品牌汽车、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等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实施,安排经费1810万元,用于扶持“基于IP网络的数字家庭高清媒体互动终端”等81项科技项目研发,引导企业投入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费2.1亿多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和科技惠民力度,积极组织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力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3、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增加科技投入。***银达公司创新工作方式,推出“***区中小企业振兴工程”,丰富担保产品品种,针对企业贷款时抵押物不足、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了“速保通”业务,突破了以往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的固有模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年为全区403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累计融资担保14亿元,比同期增加40%,有效解决了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局在***区村镇银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正积极参与***区村镇银行的筹建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切实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为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我区制定《***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和《***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我局积极组织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与几百家中小企业进行对接,从与我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高校中聘请了100名教授作为第一批进驻我区100家中小企业的科技专家。通过借助大学智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作为科技专家进驻企业的交通补贴,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打造产学研合作实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平台;推动产学研工作交流,为推动我区产学研的工作进程提供有益借鉴。

(四)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进一步提升对广州“南拓”的承载力,我区把营造创新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产业。安排科技经费3510万元,扶持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器基地、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汽车研究院、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区重点引进项目、相关产业项目的研发园区、孵化企业的补助。为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支撑。

(五)积极做好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型企业认定的推荐工作。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加强对区内企业进行科技政策宣传,对一些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进行跟踪和上门辅导,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掌握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类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组织4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在指导申报材料、联系外部支援等方面全力协助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积极做好创新型企业的认定推荐工作。去年,广州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第二批“广州市创新型企业”的认定工作,我局组织了18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认定,同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认真地审核和把关,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经过努力,广州锐丰建业音响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

(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一是继续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稳定增长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申请工作,结合广州市专利申请灭零行动和专利发展倍增计划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挖掘专利申请源。去年,我区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去年提高较快,珠江钢管等8家企业专利申请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永通公司等10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了我区专利成果有效产出的新格局。二是加大专利申请的资助,发挥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为科技人员申请专利提供便利条件。全年,安排经费460万元扶持了18个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区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实《***区发明专利补贴实施细则》,对区内11家企业的21项包含发明专利的产品安排专利产品补贴105万元,给予补贴的专利产品实现利税5441万元。三是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专利法》。先后举办了2期培训班,共参加培训400多人次,邀请资深专家对新专利法中与企业关系较大的修改条文进行解读,并对我区最新出台的相关知识产权优惠政策进行宣讲,引导从业人员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四是积极协助开展知识产权专项维权工作,促进政府执法、企业维权、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

(七)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紧紧围绕科技兴区、人才强区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构建“科普宣传教育平台”、“社区科普平台”、“农村科普平台”、“青少年科普平台”等四大平台,有效地营造了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一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和谐广州”的主题,积极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各类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区科协获得2009“广州市全国科普活动日优秀组织奖。二是健全基层科协组织。去年,桥南街、沙头街、小谷围街和石楼镇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各镇街和各学(协)会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25支,总人数达300余人。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投资90多万元,在全区完成了69条村的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修建统一样式和规格的科普宣传栏69个,总长386米;建立科普活动站69个,总面积2518平方米;建立科普示范点42个;建立69支农村科普推广志愿服务队,总人数达1035人,超额超标准完成市科协下达的任务。市科协、市人大和及市政协在联合验收工作中充分肯定了我区的成绩。此外,还开展了“农科专家进农村”、“百名专家兴百企”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科学技术的平台。四是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节目,放映科普电影,组织社区科普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活动,为群众提供科普知识咨询和科技服务。五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加大对在校学生的科普教育工作力度,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去年3月,我区洛浦中学被授予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年,共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活动30多项,送科技下乡10余次,科普讲座6场次,科普知识竞赛3次,共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0000余份,赠送科普图书和养殖实用技术等书籍60000余册,科普挂图2000余张,科普光盘300余张,开展科普画展8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50期。

(八)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更高级阶段,“数据中心”和“数字大城管”开始为社会信息化增添动力。

一是继续深化信息化网络系统、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运维。进一步推广应用OA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深化网上审批项目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无纸化办公;推进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维护,完善网络、办公电脑设备、应用系统维护体系;配合广州市积极开展迎亚运信息技术与通讯保障工作;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一网式”协同办公平台。目前已有9个镇(街)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其余镇(街)政务服务中心也将于年底前逐步对外开放,23个局级单位使用“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审批”,方便市民及企业办事。

二是深化和巩固数据中心功能,全面铺开“数字大城管”项目建设。深化数据中心“一套图”系统建设,增加了重点项目、亚运、电子显示屏、空置厂房等全区性专题数据和沙湾村情系统等镇村专题数据,初步建立起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利用数据中心功能促进流管、计生数据交换联动平台和计生、民政、卫生信息联动平台以及区出生缺陷干预信息项目等系统应用;“数字大城管”项目已进入全区全面推广阶段,积极探索发动群众报案的新途径,在数字城管平台上开发公众短信、彩信热线举报等多种公众举报功能,正积极筹建区级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预计年初可落成,投入使用。系统自从2009年6月22日运行以来,截止至12月底,共发现城市管理问题937多宗,立案830多宗,结案550多宗,按期处理率从系统使用之初的不到50%上升到目前的83%;继续深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卫生、水利、国土、民政、公安、市政等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

(九)以配合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及应用迈向新高度。配合迎亚运工程、广州新客站建设和大学城智能化管理等区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应用。截止至2009年12月底,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共完成近29000个视频监控点的建设,实现了100%行政村、85%社区覆盖的目标;1至10月份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直接破获案件123宗、间接破获案件17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75人,处理其它城市管理案件或事件974宗,为提升我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发挥了应有效能。

(十)以“三创”促“三新”,推动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2009年,我们积极配合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区服务委员会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坚持“部省市校共建、产学研用结合”,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坚持走“集聚、集成、集群、集约”的发展路子,按大基地、大产业思路加快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打造“构建自主知识产权新标准、培育互动高清信息文化新媒体、打造高端要素集聚新产业”的“三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目前国家基地已立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46 项,发布 16 项;已集聚AVS、DRA、DRM、DiiVA等十大国家、国际标准。国家基地在***和云浮分别开展了“互动高清、安全播出”为特点的技术创新和机制融合试点工程。***区数字家庭应用示范试点工程规模已从万级试点向十万级的试点跨越。加强对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制造园”三大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招商。数字家庭研发园启动区在一年多时间聚集了5大技术支持中心、26家研发中心,72家企业。数字家庭商务园(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的启动园区(包括天安节能科技园部分和番山科技创业中心2号楼)已经成功建成,进驻了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深圳远望谷公司等现代信息服务业龙头机构和企业。已经制定数字家庭制造园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初步方案,正在规划建设数字家庭制造园启动区。

(十一)狠抓基础工作,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创先河。以“广州市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无线电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镇(街)无线电属地管理体制,纳入行政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基层工作指引,区、镇(街)二级无线电管理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开创省、市先河。圆满完成全区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做到情况清、责任明,为加强我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升无线电频谱资源、站址资源的科学管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行政基础。清理违法使用对讲机专项行政执法活动成效显著,全区检查对讲机通信设备达12914台,占全国检查工作总量的11.05%,全区合法申请、使用对讲机的用户成倍增长,达到了清理前的11.5倍,无线电通信秩序与无线电通信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积极推进无线电频率资源和站址资源规划。颁布了《关于加强高地和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台)站设置管理的通告》,加强站址资源和高地、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工程的管理,建立站址资源管理机制,减少大功率固定无线电台(站)潜在安全隐患。成功完成大学城违章建筑清拆、区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区十二届龙舟赛等大型行动、活动及国庆60周年、601专项行动、各类型考试考场的无线电通信与保障任务,充分发挥无线电管理保驾护航作用。强化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寓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通信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全社会依法守法意识、防灾减灾意识的迅速提高。

篇3:某地区科技局最新工作总结

1 铜仁地区无偿献血工作的现状

从1998年开始实施无偿献血来, 我区无偿献血由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过了渡, 我站现年供血量4500000mL。随着“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启动, 我站供血量将与日俱增, 虽然今年有16000多人次献血, 但仍然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与近来各大城市发生“血荒”一样, 我站在突发事件、春节前后和寒暑假高校放假期间, 血液紧张时有发生。由于有些部门和单位领导对无偿献血认识不够, 导致《献血法》规定的对无偿献血的各项促进措施难以落实。由地区献血办组建的多个单位组成的“活血库”一直是徒有虚名, 关键时刻不能应急启动。我站曾经发生几次某种血液零库存, 先后向多个单位主管领导告急求援, 只有极少数单位响应, 其余都是强调各自困难, 其中少数单位领导甚至有抵触情绪。血站工作人员上门动员献血常遭遇推诿、不理睬, 甚至受到责问等窘境。

2 无偿献血工作存在的难题与血液紧张原因

2.1 缺乏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原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春生在《献血法》立法说明中曾指出:“在《献血法》实施过程中, 发生血荒问题, 应动员病人家属、亲友、单位互助献血, 完善激励制度”。我们在长期实践工作中, 遇到一些符合献血条件却不尽献血责任的个人和单位。由于政府没有将无偿献血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评比、考核挂钩, 《献血法》也缺乏有约束力的可操作性奖惩条款, 使得这些人和单位不会因此而影响其精神文明评比、考核结果, 如果再不加规范, 任其发展, 势必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文明自觉行为的习惯, 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 关键是靠持之以恒的法制及其压力逐渐形成的环境氛围, 才得以奏效[2]。

2.2 献血宣传工作不到位

多年来, 我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往往是血站独家进行, 势单力薄, 宣传手锻和方式单一, 主要靠每年的5.8红十字日、6.14世界献血者日、10.1献血法实施周年日进行的大型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和平时利用街头采血、下单位、学校采血及乡镇赶集的机会进行无偿献血宣传。社会各界对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支持十分有限, 新闻媒体没有发挥无偿献血宣传主阵地作用, 媒体追求经济效益与血站非营利性质也产生矛盾, 电视台、广播电台对血站播放的公益性广告和节目要收费, 一些媒体较多报导了某地因献血或输血引起艾滋病和肝炎的发生, 加重了人们对献血安全的顾虑。上述因素制约了我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工的连续性、广度和深度。

2.3 大多数单位职工由于前几年政府下达单位献血计划, 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的多次献血, 已经达到了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的条件, 加之很多单位现在又取消了献血补助和献血假, 因此, 这些人也不再无偿献血。2006年由于取消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 全面实施自愿无偿献血, 各单位没有任何任务和压力, 各单位在无偿献血组织方面相对疲软, 力度不大。

2.4 真正自愿无偿献血 (不图任何报酬) 的人不多, 大多数人都是把无偿献血当作储蓄, 以防自己、父母、子女不测;有的甚至想钻无偿献血政策的空子, 自己家人住院需要输血了才到血站献血;没有真正形成自愿无偿献血的固定队伍。

2.5 单位没有专门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经费, 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不够大、不够到位, 没有很好地开发领导层, 没有很好地利用政府在无偿献血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政府出面协调新闻媒体 (电视台、电台、报纸) 等免费制作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和帮助宣传。

2.6 对农村的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不够, 农民思想保守, 加之身强力壮有劳动能力的人均外出打工, 农民无偿献血比例非常低。

2.7 无偿献血手续简单, 用血报销手续繁锁。用血时要提供献血证、户口薄或派出所证明等多种材料到献血办审核;献血成本费报销全国没有联网, 给无偿献血者血液成本费报销造成不便。

2.8 我区人口献血率极低, 仅为0.037% (15643/4200000, 2010年数据) 。远低于我国人口献血率0.84%,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3]。

2.9 重大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如大地震、水灾、泥石流等, 使许多人受到严重创伤大出血, 需紧急输血治疗[4]。

2.1 0 突发重大事故频繁。如矿难、特大交通事故、火灾等发生后, 有相当多的受伤者急需紧急输血治疗。

2.1 1 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医疗机构与设施的增加, 使得手术量和治疗多种疾病的手段骤增, 加之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广, 尤其是农村“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 较以往有更多的患者看得起病、做得起手术、输得起血, 并更多地涌向大中城市医院, 这些都造成了临床日常输血量的空前跃升, 估计我国现在每年临床用血量在以10%~15%的速度增涨, 而我地区增涨更为明显, 2007年至2010年每年增涨速度为25%以上。

2.1 2 献血年龄、间隔期、限量问题。目前《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 献血量为200~400mL, 2次献血间隔时间最少6个月, 这样严格的规定使每人每年献血量大大低于世界多数国家的水平, 限制了我国临床用血的获得。为了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各国都规定了献血限量, 包括1次容许的最大献血量、2次献血之间的间隔期以及对献血年龄的限制。但是我国现行《献血法》规定的献血限量不仅比《献血法》颁布前规定得更严, 而且对献血量和年龄规定的范围也明显比其他多数国家严格得多[5] (表1、2) 。这样也大大地限制了我国临床用血的获得。

表2 目前世界各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对献血限量规定的比较

3 今后的对策

3.1 把无偿献血作为考核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且占分比例要大。

3.2 放宽献血年龄、间隔期、限量。早在上世纪50年代, 在天津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就已开展献血标准的研究, 调查对象包括农村和城市献血者,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次献血200mL, 间隔时间2个月;1次献血300mL, 间隔时间2个半月;1次献血400mL, 间隔时间3个月[6]。另有研究报告显示, 献血者1次献血400mL后, 其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 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清铁水平, 均能在3个月内恢复[7]。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研究都证明我国现行《献血法》中规定的1次容许献血量太低与间隔时间太长, 应当修改。因此我们建议将我国献血标准修改为1次献血400mL, 间隔时间3个月, 并将献血年龄放宽至18~65岁。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 放宽献血年龄的好处还在于许多领导干部, 特别是中、高级干部年龄在55~65岁, 他们在无偿献血中率先垂范可以带动全社会献血热潮,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3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 严格控制不必要、不合理的输血。血液紧缺时, 临床医生有责任有义务动员患者家属、亲朋好友、患者所在单位互助献血。

3.4 充分开发领导层, 由政府出面协调新闻媒体 (电视台、电台、报纸) 等免费制作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和帮助宣传法律法规, 逐步建立起宣传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 使无偿献血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让全社会形成自愿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 让更多的人来参加无偿献血、支持无偿献血, 从而建立起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 有利于提高我区人口献血率。

3.5 政府加强对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和“活血库”的领导, “活血库”要闻讯而动。

3.6 建立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或定期进行通讯联系, 召之即来, 而且因献血者以往通过体检, 再次献血时, 体检合格率高, 来之能献血, 可以保证献血质量。其中稀有血型者队伍更应及早建立档案联网, 以应对紧急输血的需要。

3.7 建议全国血液系统联网, 这样既方便了无偿献血者献血、用血和成本费报销, 又能杜绝间隔期不到或永久淘汰者的异地献血。

只有这样, 无偿献血工作才不会走有偿献血的老路, 才能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无偿献血之路才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方放, 桑列勇, 王琴, 等.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评价相关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10) :54-55.

[2]梁天祯.应急献血工作中的难题及对策[J].重庆医学, 2003, 32 (1) :55.

[3]孙梦.部长带头献血[N].健康报, 2010-11-01 (1) .

[4]季阳, 郑忠伟, 蔡辉, 等.谈谈解决我国当前“血荒”的策略和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1) :1-2.

[5]季阳.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是科学的结论[J].健康必读, 2010, 9 (1) :6-7.

[6]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献血员的健康标准与检查 (输血工作讲议) [S].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 1961:30-33.

篇4:某地区工会的工作总结

县总工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总工会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主线,以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以加强工会能力建设为保障,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五好”工会组织创建、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困难职工帮扶活动。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半年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瓜州县十三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及省市工会重点工作部署,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职责,坚持每周学习日制度,学习交流思想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实施治慢工程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2、帮贫扶困和送温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在经过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会帮扶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等帮扶活动,努力为特困伤残职工、工亡职工遗属、大病致贫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就业困难职工以及困难农民工提供帮扶救助。今年“两节”慰问活动,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政府拨专项慰问款81450元,县总工会自筹13250元,全县共慰问343户。共慰问困难职工305名,每人慰问金250元,其中:生活困难职工174人,伤残职工35人,职

工遗属32人,企业离退休困难人员64人;慰问各级劳模15名,其中:全国劳模1名,省劳模10名,省劳模遗属2名,市劳模2名;慰问2007科、教、文、卫等战线先进工作者23名。五月份对3户因病致困职工家庭进行了及时求助,发放救助金1500元。

3、广泛开展评优树模和表彰奖励活动。一是今年在全县各行各业共评出“德技双星”标兵15名,科教文卫先进个人13名,先进工会工作者10多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10多个,在县总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奖励。二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谏言,经县委、政府批准,今年首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县级劳动模范评选及表彰活动。经全县各行各业广泛推荐,五一前县委政府对评选出的陈万海等10名县级劳模模范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评优树模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热爱劳动、勇于奉献、学习先进、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忘我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提前实现“翻番升位”奋斗目标多做贡献的积极性和热情。

4、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五一前夕,投资5万余元,购置户外健身器械20多套,在县府街党政综合楼及公安局前建成职工群众户外活动广场,为职工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全县职工文艺汇演,三八妇女节前开展了全县女职工趣味体育比赛,与县文化馆一起举办了“奥运之声戏友会”、“劳动者风采”文艺晚会等职工文艺演出,既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又提高工会的知名度,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好评。

5、胜利召开xxx县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经县委同意,按照市总工会的安排,4月26日隆重召开了xx县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全县各行各业选出的140名工会代表和40多名列席代表欢聚一堂,共议工会发展大计。县委xx书记、xx书记等县上领导和市总工会

xx主席及各县区市工会主席到会祝贺。会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选举产生了xx县总工会第八届委员会、第八届经费审查委员会、第八届女职工委员会及县总工会领导机构。

6、工会自身建设有了较大提高。今年经省、市工会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了四名工会组织员,县总工会职工队伍不断壮大。购置配备了4套办公桌椅、3台电脑和其他办公设施,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为更好地开展工会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7、为地震灾区献爱心。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后,县总工会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向灾区捐款,党员干部积极缴纳“特殊党费”。总工会与县工商联积极号召全县企业广大职工为灾区捐款110207元。按照省市工会安排,由工会系统向地震灾区捐款11290元。

8、宣传工作。完成了各种党报党刊的征订和工会报刊的分配发行任务。完成新闻稿件13篇,被工会报刊采用4篇。完成调研报告及论文6篇,被《五月花》采用2篇。

9、组织建设。今年,通过中小企业局工会、xx镇总工会积极工作和共同努力,重点对县城和xx镇两个工业园区新建企业加强《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宣传学习,加大建会力度,在投入正常生产的20户企业和北大桥社区组建起了工会组织。止六月底,新建基层工会组织21个,基层工会总数达到215个,新增会员1018人,会员总数达到12285人,按时完成市总工会下达今年新增工会组织20个,新增会员1000人的目标任务。

10、其他工作。按时完成了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工作,及时完成县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其它临时性工作,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集体活动。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是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民工还没有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这部分职工的维权工作亟待加强;二是基层工会缺乏活力,作用发挥不够,非公有制企业建会难。

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探索新的建会模式和途径,改变现有的工会组织以企业为单位的建会模式,采取建立系统工会联合会和行业工会联合会等方式,建立起几个大的基层工会组织,加强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努力解决好经费问题,改变工会干部的角色,充分有效发挥工会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

三、下半年工作

篇5:某地区“十一五”工作亮点

一、经济建设成就斐然

“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围绕“双超越、双突破”的目标,狠抓经济建设,实现了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园区功能日益完善

在园区规划上,按照“一线多点、两园布局、集群发展”的思路,沿**两侧多点布局工业项目,规划建设了**两大工业园区,分别建有**工业园、**工业园、**工业园、**工业园、**工业园等“区中园”;形成了**、食**工、纺**装、电子装配、*和*等六大主导产业。在园区建设上,按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原则,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多亿元,对**两个工业园区进行配套建设,园区供水、供气、供电、通讯、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实现了“九通一平”。

(二)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党工委、管委会把对外开放作为立区之本,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一是重视专业招商。按照“分类突破、瞄准重点、细化责任”的原则,建立了**专职招商引资工作线,划分招商区域,分别负责与**市区搬迁项目和韩、日、港澳台及欧美项目对接。二是突出产业招商。围绕已形成的***等六大主导产业,研究不同区域国际产业转移特点,有重点地推介产业招商项目,促进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三是注重以商招商。实施全方位热情服务,以优越的投资“软环境”赢得投资商的信赖,把已落户投资商的“口碑”作为推介***的名片,切实发挥出“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效应。

截至目前,***已累计批准进区项目**多家,其中外资企业**多家。涉及的经营范围有食品加工、**、**、机械、**、**等行业,其中包括中国500强企业**投资兴建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建的**等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对提高**知名度、增加财政税收、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预计**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实际利用内资**亿元,外资到账**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均比**年有超过一番的大幅度增长。

二、为民服务构建和谐

为民服务代理工作是***又一张闪亮的名片,自推行以来,积极为辖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花钱多的问题,赢得了辖区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建立五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建立宣传制度。利用宣传车、宣传标语、公开栏、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做到了代理内容、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及注意事项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建立下乡服务制度。把每周一、四定为下乡日,服务中心人员直接进村服务,为村民提供咨询和解决实际问题,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建立“月例会、季培训”制度。每月末召开一次村(居)代理员会,总结本月工作,确定下月重点,为到村入户服务做好准备。每季对村代理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采取实例讲解,操作演示的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强化代理工作公开制度。将代理事项的工作流程、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对群众公开,切实做到“代办事项公开,代办程序透明,收取费用合理,群众知晓率高”。

五是建立代理员包村督查考核制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行划片包村,按照《村级为民服务代理制工作考核办法》对村级服务代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入户回访督查,督查考核结果与代理员考核工资挂钩,切实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围绕三个延伸,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贴近农民需求,向服务“三农”延伸。为民服务中心牵头,联系市畜牧局、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为辖区种植、养殖户免费培训并长期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二是贴近企业需求,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延伸。对全区剩余劳动力进行摸底,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就业培训意向等分类建立技能培训信息库,结合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技工80%在辖区企业就业。

三是贴近群众生活,向社区服务和特殊群体延伸。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行政事务、信息查询和就业支援三大类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托幼、青年技能培训、中年工作介绍、老人家政服务等。

为民服务代理制的推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了“代办一件实事、赢得一片民心”的目的,有力促进了平安、文明、和谐***建设。***为民服务中心的经验做法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三、民生工程赢得民心

***工委、管委会始终把社会事业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一五”期间,先后筹资500万元,在**等16个村庄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筹资200万元,对***医院进行翻新改造,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争取市政府支持,筹资750多万元对**中心大街、**路、**路实施翻修,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配套财政资金*多万元,全面推行新农合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帮助*多名农民和*多名失地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失地养老保险,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先后投资*万元,为辖区内中小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及安保设施,对危旧校舍进行翻新改造,在全市率先消灭了D级危房,率先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教育信息化水平跨入*市先进行列。

为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水平,投资*万元、按照省一级敬老院的标准建设了***中心敬老院,*这是一所集五保老人生活、娱乐、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设计五保供养床位*张,阅览室、医疗室、娱乐室、公共浴室、餐厅等设施齐全。敬老院按照“居住条件宾馆化,院务管理规范化,供养服务精细化,老人生活城市化”的标准,不断强化管理和服务,是莱西市敬老院管理服务工作标兵单位,上级民政部门多次在我院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四、基层党建成效显著

***党工委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常抓不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党工委组织带领辖区广大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和“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思路,在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加快后进村治理方面取得喜人成果,以“村庄+村庄”、“村庄+企业”方式设置的跨区域党组织5个,覆盖12个村庄和5个企业。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促进了

共同发展。特别是今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广大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创建党建品牌的号召,先后创建了**党总支“***”、**村党委“**”、**联合党支部“**”、**有限公司党支部“**”等一批优秀的党建品牌。

上一篇:中国梦主题教育简报第3期下一篇:推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