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个人简历的作用

2024-07-01

充分发挥个人简历的作用(精选9篇)

篇1:充分发挥个人简历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职能作用,推动个人所得税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根据总局“建立四项制度、加快一个建设、强化三个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明确方向,细化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个体工商业户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税收政策,严禁变相摊派税收

各级地税机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个人所得税各项政策,确保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不得变相摊派税收。对于符合免征个人所得税条件的个体工商业户,不得以任何理由采取变通政策征收个人所得税,如对核定销售(营业)额在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凡是经营有盈利的,严格按税法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对经营亏损,不符合征收个人所得税条件的,不附征个人所得税,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要认真组织开展个人所得税执法检查,督促各级地税机关坚持依法治税,严禁随意变通、超越权限擅自开减免税口子。凡属地税机关越权做出违反个人所得税统一政策规定的,要及时自查自纠;属地方政府越权制定的,所在地地税机关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机关反映

二、大力推行阳光作业,全面实行办税公开

各级地税机关要严格执行“六公开、六不准”办税服务承诺,对符合税法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条件的个体工商业户,按照“业户自报、典型调查、民主评税、定额核定、张榜公布、上报审批、下达定额”的民主评税程序进行核定,主动听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防止“人情税”、“关系税”等现象发生,确保税负核定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税源情况

各级地税机关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征收管理制度,建立税源管理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情况。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税源,要认真分析,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对属于应税收入项目的,征管工作要及时跟进,做到应收尽收。要加大研究个人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力度,稳住存量税源、管住重点税源、抓住变量税源、挖掘增量税源,进一步提高个体工商业户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广泛进行宣传,搞好纳税服务

各级地税机关要认真落实“三个服务”措施100条,加大个人所得税税法宣传力度,做好个人所得税纳税服务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突出个体工商业户的特点,长期不断地开展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活动,使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家喻户晓,以取得纳税人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依法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着力营造良好的税收征纳环境。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一、目前个体工商户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征收税款呈下降趋势。

年初与县国税局共交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个体工商户4044户,其中经核实应办登记户为3557户,实际办理3549户,税务登记率达到了99.8%,除117户享受减免税优惠和73户采取直接上门缴纳外,其他的采用由信用联社代征方式,每月税款10余万元。但从银行扣款情况看,税款呈不稳定趋势,尤其是自5月份以后税款入库呈下降趋势,截止到目前信用联社代征税款总额为689567元,以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到终了很难达到国税代征时同期的水平。

2、注销环节把关不严。

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个体工商户因习惯和使用发票的原因,总以国税局为主,自接管以来,一些个体户为了达到少缴应纳税款的目的,保留国税税务登记而申请注销地税税务登记,在个体户申请注销税务登记时,由于没有严格把关,出现了地税漏征漏管户,经统计截止到日前注销的个体工商户中211户中有95%以上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个体工商户。

3、申请停业户比例较大。

根据京地税征[2004]393号文件规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由于中心市场拆迁等客观原因,自5月以来申请停业的个体工商户迅速增加,这其中不乏虽然停业但还在继续经营,而不纳税的,截止到日前处于停业状态的的个体工商户达591户,这也是入库税款逐渐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4、个体工商户纳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近一年的征收管理中,发现个体工商户纳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在:一是从联社扣款不成功原因中90%以上是因为银行余额不足造成,9个月累计在3000余次,这说明纳税人主观上对扣款帐户不重视;二是从非正常户看,截止日前全局有近50户个体户被认定为非正常户,主要原因都是未按照规定期限申报纳税,实地查找无下落,这说明个体户在办完登记后,在没有经营情况下,没有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停业手续。

二、加强个体工商户征收管理的建议

1、各主管税务所按照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税收管理员平台的实施,分别按照国地共管户、集贸市场代征户、纯地税户建立个体税源分户工作台帐,搞清本所信用社代征税款、直接上门缴纳税款户数,对银行余额不足户及时进行催缴,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纳税户严格执行有关处罚规定,提高重视程度;征收管理科与国税局定期进行户数和入库数对比,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2、对申请停业、注销的个体工商户,要求其提供国税停业、注销证明后方可给予办理,逐步形成停业、注销程序国税前置的管理流程;与国税局形成注销信息反馈制度,定期交换双方停业、注销的信息;采取抽查等方式对已经停业、注销的个体工商户进行实地核查的措施,对停业、注销后仍然经营的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与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以形成打击漏征漏管户的社会力量。

3、加大税法辅导力度,对所辖个体工商户,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税收法律、法规辅导,提高其法律、法规认知度;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对一些违法事件进行曝光,提高税法的威慑力。

4、加强内部业务和思想教育,对今年相继下发的有关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个体工商户文件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减少因业务不熟而导致的入库不及时、多缴或者少缴税款问题;从思想上提高干部对个体工商户不重视的思想倾向,形成“抓西瓜、捡芝麻”的良好工作规范。

一是对比时间的滞后性。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异常信息90%以上是个体工商户,由于工商个体户经营形式灵活,其经营期限的不确定性,大部分异常信息中的纳税人是地税已注销户,这样反馈信息的时效性就不强。另外,如若税收专管员有变动,就会造成新调任的税收专管员对该片区的管户情况不熟,给反馈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这种情况,特别是农村分局比较突出。由于乡镇合并,农村分局的辖区幅员广阔,税收征管战线长,征管难度比一般分局难度大。

二是国地税户籍管理的不一致性。在反馈环节的操作中,发现不少异常信息不匹配的原因是纳税人名称不一致或是有误。由于国、地税户籍管理方面存在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人工录入错误、纳税人户籍变更等诸多环节不一致,导致国地税系统中户籍管理信息无法保持完全一致。一些纳税人在地税做了纳税信息变更,却未及时地去国税进行纳税信息变更,如同一家店,之前是由妻子的名称来登记纳税人名称,之后在地税又变为丈夫为纳税人。因此两税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的前提是如何提高国地税户籍管理信息的匹配率。

三是对纳税人信息匹配率不高。异常信息反馈模块结束后,要通过信息匹配模块进行信息匹配,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信息匹配率并不高。

对此,笔者建议:

一是增强“两税比对”时效性和针对性。去年国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从今年开始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及城镇税,教育费附加的申报缴纳期限一致,增强国、地两税对几项税种征收的同步性,方便了地税的征管,也方便了纳税人。基于此,可以每个季终展开“两税比对”工作,把“两税比对”工作纳入日常征管环节中。这样既有时效性,又可以防止年末“两税比对”工作量的加大。

二是建立国、地税协作机制。国、地两税在户籍管理方面存在的不一致性,导致比对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由于国、地两税政策和要求产生不一致,同一个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可能要跑两次,一次地税,一次国税等问题,引发了纳税人的不满情绪。此外,国、地两税所管的一些税种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税等其数据资料均有一定的联系。如若国、地税的税源信息不能及时比对,导致产生了大量的漏征漏管户,造成税收大量流失,对今后补缴工作也带来难度。

因此,建立国、地税协作机制有一定的效用性。通过国、地税机构间的协作,规范户籍管理,同时结合实际,出台一些协作措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双方的税源信息实现互通,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征管质量。

篇2:充分发挥个人简历的作用

徐学武

《 人民日报 》(2011年03月25日07 版)

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以服务发展为导向、以科学公正为原则、以扩大民主为路径、以考准考实为目的,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努力使考核成为科学发展的“助推器”、执政为民的“风向标”、干部使用的“测量仪”,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标准和具体行动,需要建立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在工作实践中,济南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求转化为具有科学内涵的考核目标、量化为具体可考的客观指标、细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设计上重点突出三个方

面:一是强化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比如,县(市)区考核淡化GDP考核,强化经济社会全面考核和各项指标均衡发展;市直部门(单位)建立业务工作目标、公共责任目标、创新创优目标考核体系。二是强化民生考核指标。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住房保障和困难群众救助等20多项民生指标的考核。三是强化“潜绩”考核指标。突出对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投入等体现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潜绩”进行考核。通过创新和完善考核内容,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自觉地把发挥本单位、本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接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执政为民的“风向标”。只有坚持政绩由群众评价,才能保证权为民所用。地方是否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广大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群众的感受最直接、评价最实在。基于这一认识,济南市坚持把群众评价作为第一评价,凸显考核的民意指向,突出群众在考核中的主体地位,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注重通过制度设计,将群众的评价结果写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成绩单”,请群众评优劣,让干部知差距。比如,大力推行“群众满意度”考核,考核范围覆盖所有应当参加实绩考核的考核对象,采取电话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行风评议等方式进行民意调查,年中和年终各开展一次,分别按40%和60%的比例计入

考核总分。再如,建立电话、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三位一体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24小时了解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引导广大干部眼睛向下、亲民为民。这种突出民意指向的考核方式,有效推动了各级各部门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形成了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重视民生的工作氛围。

干部使用的“测量仪”。政绩考核是干部使用、管理和监督的基础环节。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在激励、约束干部等方面的作用,就必须确保政绩考核的客观准确。为了对干部工作实绩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济南市不断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一方面,注重理顺体制机制。全面整合考核主体、考核力量和考核项目,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责任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的考核新格局,形成考事与考人相统一的考核体制。同时,开展多方位、立体化考核,坚持在定性基础上形成定量结果、在定量结果中体现定性评价。另一方面,注重运用考核结果。一是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建设挂钩。通过个别访谈、情况通报等形式反馈考核结果,坚持定期回访、跟踪问效、督促整改,并及时调整考核成绩比较差、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领导班子。二是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挂钩。建立干部工作实绩档案,实行品行、业绩、能力“三记实”。同时明确规定:凡调整、选拔、任用干部必须查看干部工作

实绩档案,综合分析日常考核记录与任职考察材料。三是将考核结果与精神激励、物质奖励挂钩。依据综合考核得分,严格按照成绩和比例确定获奖单位,下发表彰决定,给予物质奖励,不搞平衡照顾,确保激励效果。通过客观准确的政绩考核,使表现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能力平庸的干部看到差距、考核落后的干部受到惩戒,形成了干事创业、奋发有为、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篇3:充分发挥默读的作用

朗读被放到了一个无以至极的高度, 甚至可以说是朗读代替了阅读。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上无不为“热闹”和“生动”的朗朗书声所主宰。课堂上不乏反反复复的不同形式的精彩朗读和精心指导, 却鲜见默读相关方面的训练与培养。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弱化甚至缺失, 已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衡。长此以往, 要达成“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课程目标, 实在是很难。

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那么, 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一、默读是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

阅读是人们获取的必需信息主要方式。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 人们的生活、工作已与阅读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节奏日趋加快, 对人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快速、高效”的阅读方法也就成为了人们的必要。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默读因其实用范围广、阅读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便成为人们的首要选项。一个现代人, 必须善于默读, 善于广泛吸收知识, 善于捕捉各种信息, 善于在读中思考、比较、鉴别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一个缺乏默读能力的人自然不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也不可能有浓郁的阅读兴趣, 很难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同时, 默读也是其他学科在学习中普遍采用的方式, 学生的各科学习都与默读相关。学生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的整个乃至一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程。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特殊任务, 在阅读教学加强默读训练和默读习惯的培养是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默读是发展学思维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需要。

阅读过程也是思维活动参与的复杂过程, 没有思维活动参与, 阅读便失去其本质意义。思维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就决定学生对文本“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的效度。因此,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默读是一个多种思维活动参与的过程。在默读过程中学生边读边思, 质疑解难, 通过比较和分析、推敲和揣摩、品味和感悟、联想和想象等思维活动, 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文本的蕴蓄, 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赏析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的思维也不断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表象的感知进入实质的体验。由此可见, 不仅学生思维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默读过程中, 学生不仅容易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也能够进行大量语文实践活动。

三、默读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 这就是说, 学生阅读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给学生一定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沉浸于文, 潜心会文, 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 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 产生独特的体验, 才能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 为有效对话做好必要的铺垫。这样, 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 想象才能自由放飞, 学生才能真正读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默读是个体的阅读实践行为, 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局限, 随时都可以进行。默读过程形式灵活, 便于自由掌握, 可以按照读者自己所需要的阅读速度, 边读边思考, 有利于正确而深入地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因此, 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都可以在默读过程中形成个性。这种不出声的阅读形式,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地独立地阅读态度和习惯。

四、是实现与文本对话的需要。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

实现与文本对话的基础是走进文本, 让学生“潜心会文”, “切己体察”, 只有全身心浸染于文本语境之中, 方能知其意、明其趣、得其情、悟其神, 只有通过学生反复的“品味”、“揣摩”才能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产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这些都不是任何“教师的分析”、“模式化的解读”、集体讨论”所能代替得了的。默读就是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 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 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获得来自心灵深处的体验并散发思维的火花, 才能与文本实现跨越时空的真情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 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 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 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假如你想看到那“最真最美的时刻”, 就请你抛却形式, 摈弃浮躁, 让“默读”来悄然扮靓我们的课堂。

摘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

篇4: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材料

原方案中,教师为了让幼儿探究“能否将瓶中气球吹大与瓶中空气压力大小有关”的原理,提供的材料有大瓶和小瓶、没有洞洞的瓶和有洞洞的瓶。探究时,幼儿几次更换材料,教师的示范材料又有所不同,这无形中增加了幼儿观察、判断、思考的负担,对幼儿的思维产生干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原则是少而精,“精”的含义是精心设计,合理呈现,有效支持。从原方案的目标来看,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瓶子(瓶子上装好气球)即可。为了便于幼儿操作、探究,活动前教师可以给每个瓶子开好洞,然后把洞洞用医用胶布或彩色即时贴封好。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四次探究活动。第一次,瓶子上的洞洞是封起来的。幼儿猜测瓶里的气球能不能吹大。第二次,幼儿撕掉洞洞上的胶布或即时贴,猜测瓶里的气球能不能吹大。第三次,幼儿重新封好洞洞,再次猜测瓶里的气球能不能吹大,以验证自己的解释。第四次,幼儿再次把洞洞上的胶布撕开并吹气球,以验证自己的解释。这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材料,反复验证,满足探究愿望,激发探究兴趣,获得相关经验。

二、运用材料揭示科学原理

原方案让幼儿借助皮肤或用小碎纸等材料感受从瓶子里挤出来的空气,巧妙地让幼儿“看到…‘觉察到”科学现象,这一设计值得学习。教师还可以结合当时的情境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我们吹的是气球,没有吹碎纸片,碎纸片怎么会动的?是谁让碎纸片动起来的?我们没有吹皮肤,为什么皮肤会有感觉?”教师的提问可让幼儿对自己的操作做深层次的思考,体现探究的目的性。在幼儿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演示课件,小结“气球变大了,把空气从瓶子里挤出去”的道理。

三、舍弃无关材料

篇5: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张熊飞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不能脱离教学媒体的、间接的认识过程,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地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首先是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现代亦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管理能力成正比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教学活动失去了引导,也不是削弱了教师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教学身份和更优化的教学艺术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职能,这就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教师的职能

(一)教师的教学功能 在教学系统中,从教学职能观分析,教师是媒体。相对于学生主体的认知过程来说,教师是一种信息源。教师作为信息源,不同于教学系统中的其他信息源。教师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仅和其他信息源一样,可以输出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反馈信息,主动地、及时地、有的放矢地调控自己所输出的信息,使教学系统和谐一致地向着最终目标运行。

在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乃是使学生真正地学,是促进和优化学生的学。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就是要以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创造一切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信息源、媒介物,更重要的是引路人、催化剂,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向着全面发展转化。一句话:教是为了学,这是一切教学策略的第一要务。

(二)教育就是引导

教师是引路人,导师,导演,导游。比如,教师犹如导演虽不能代替演员形神兼备的体现角色,却要千方百计地诱导演员进入角色。然而,教师并非是一般的导演:要做“人师”,不做“经师”;人师教人,经师教书。因此,所谓人师,就是教学生学做人的教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扬雄:《法言学行卷》)要求教师成为人类优秀品质的集大成者。教师要有事业心,那就是为时代培育优秀的人才。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自己事业的成功。这种事业心是中华民族的良心,是作为教师的本色。在学生实现主体地位的全部过程中,时时刻刻凝聚着教师对知识深层次的挖掘,体现着对教学过程独具匠心的设计,闪烁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智慧的火花。教师恰似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向导,时而似在峰回路转的迷途之中,时而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那满含激情、娓娓动听的诱导,使学生消除了攀登时的疲劳;那要言不繁、说理透彻的点拨,使学生排除了路途上的荆棘;那无比热情、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使学生终生获益匪浅。教师要确定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信息量,要选择最能体现客观规律的其他课程资源,要设计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流程,更要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创造、实现全部课程,并以启发引导、说服教育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正是人师的神圣职责。

这就充分表明了: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不能靠堵,只能靠疏;不能靠控制,只能靠引导:引导学生能动地、独立地、创造性地为不断获得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教育就是引导。正如孟子所言:”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正如朱熹所论:“指引者,师之功也。”(《朱子语类》卷八)。后汉末年儒家学者徐幹则给予恰当的比喻:“大禹善水,而君子善导;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废而言无弃也。”(徐幹:《中论·贵言》)这一切,我们则称其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因此,在教学系统中,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体充分实现主体地位为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在教学系统中,发挥引导作用;这样的承担者,就是教师。一句话: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思考;简而言之,教师为引导。这就是教师的职能;既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的义务;既是评价引导作用的惟一标准,更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教师的神圣任务和职责。

二、教师引导作用的基本特征

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也具备四种基本特征:(一)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情感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它是优化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大量实验发现: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挫折、害怕、紧张、烦恼等不健康心理,会使学生思路闭塞、记忆力下降,从而损害智力;而当学生受到表扬所引起的喜悦、快乐等健康情绪,能促进智力发展。同时,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往往其智力水平也高;那些排拒、疏远、冲突等不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则往往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和挫折,使其产生焦虑、烦恼、嫉妒、抑郁、灰心等不健康的情绪,干扰智力活动的正常进行,阻碍智力的发展。

古语曰:“亲其师”,而“信其道”(《礼记·学记》)。引导作用的真正实现,在于使整个教学系统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气氛之中,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使学生的自尊、自信得到尊重、理解和促进,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深厚情感,调动学生的创造才能,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强、自律、自立。

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是“爱”;“爱满天下”(陶行知)。为师之道,必须爱生。不爱学生的教师,根本不会成为好教师。“爱生尊师”是必然之义。教师具有爱心,是千百年来中华教育史的精髓,也是炎黄子孙中一代代英才辈出的源泉。晓之以理必须首先动之以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孔子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好表明了:如果教育中没有爱,没有真诚,任何教育方法都很难奏效。

深厚的师生情谊、融洽的师生感情,是引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这里,尤其要以一颗深厚的爱心,去亲近那些所谓“后进学生”。我们要彻底批判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泥巴塑造型教育观”: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何方法对他们加以塑造,或者使他们成为法官、医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请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情感性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宽严相济,分寸和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美国的教育偏重放任,中国的教育偏重严格。太放任了,虽是富于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太严格了,虽是谨守规则,却有些枯干气味,都不是应当有的现象。”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既要有一颗严母的爱心,也要提倡“严师出高徒”。“严师”者,严谨、认真、负责的教师。重要的是:“严”要做到:有理,有度,有方,有恒。

(二)启发性

引导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地实施启发教学。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教学理论的核心,其实质是正确处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也是一切施教策略、措施和方法的灵魂。因此,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愤悱启发是一条规律。”这正是发挥引导作用的根本标志和广阔天地。

(三)促进性

促进性是指引导作用既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因势利导地实现其主体地位,更要创设最佳条件,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学生的学习犹如到桃林里摘取鲜桃,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俯首皆是,更不是伸手即得,而是在“跳一跳”过程中,不仅摘到鲜桃,还发展了摘取鲜桃的能力,又培育了科学的品德。因此,一切引导作用都要以促进现有发展水平为目的,确定一个适当的“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高度”,使学生通过"跳一跳”获得高一级发展水平。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教学策略的一个基本点是:停止“教授”,开始“促进”。认为“我们不能直接去教其他人,我们只能促进他的学习。”为此,罗杰斯给教师起了一个专门述语:“促进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盖奇等人对“促进者”做了比较妥帖的注释:“如同学习的一位向导,如同解决问题的榜样,如同一种发动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如同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助力,以及如同学生能带着他们的问题前来拜访的朋友。”这恰好提出教师的职能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反馈性

反馈性是指引导作用要保证学生始终沿着目标和谐发展,必须沟通教与学、学与学,以及其自身的反思等多向反馈回路。

所谓多向反馈,一条是由学生的输出信息直接向教师提供的反馈,用以调整“教”的部署、内容、方法等,可以称为“学对教的反馈”。譬如,学生将自己的“疑”、“惑”反馈给教师,教师则给以释疑、解惑;而学生反馈来的学习中的错误,教师则给予纠正。另一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输出信息,对“学”作出相应的评价,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用以肯定学生的成功,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与失误,可称为“教对学的反馈”。譬如,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舞学生继续攀登,而对于错误理解予以纠正后,学生就要调整自己对知识的领会,使学习有序地向前发展。另外,在学生的亲身体验、探究活动中,学与学之间通过交往、沟通、合作,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相互反馈。更重要的还有学生个体自身的超短反馈,即自我反馈。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提出的元认知概念,实质上就是自我反馈,是人们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高级心理活动。既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更是人不断完善自我、认识自身的过程中,实现主体地位的根本标志。这一切就是教学系统中的多向反馈。

三、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一)核心特征是启发性

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教学。有了启发性,就必定具有情感性,也就易于实现促进性和反馈性。

在我国,启发教学至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己由孔子明确提出来了。他概括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达。所谓“启”、“发”,朱熹注释为:“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开其意”、“达其辞”,就必须创设一种最佳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变得“心求通”,“口欲言”,亦即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才能收到启发之效果,更好地实现主体地位,使教学成效最优化。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那是由于教师“诱之不当”造成的,也就是教师没有创设“愤”、“悱”的情境而造成的。所谓“则不复也”,就是要求教师不要再重复使用学生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措施、方法了。

“启发”二字正是从孔子的这段论述中生发出来的。

《礼记·学记》则对启发教学作了更为详尽、更为精辟的论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而可以为人师也。”是说:君子只有掌握了客观的教学规律,才能知教学的“兴”、“废”,才能成为“人师”。那么,客观的规律是什么呢?“故君子之教,喻也。”教学的规律就是“喻”:比喻,晓喻,这里的喻,就是启发诱导。如何启发诱导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要引导而不强迫,要激励而不压抑,要启发而不代替。做到这三点会产生什么效果呢?“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就是说:引导而不强迫,师生关系才能亲切和谐,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激励而不压抑,学生才会感到自信愉快、轻松容易;启发而不代替,学生才能开动机器、独立思考。施教能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思考”,就可说是善于启发诱导了。这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十二字箴言,可以说是启发教学的纲领。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今国内外所有的教学改革成果,无不是仍然在追求《学记》所阐述的这段真理吗?无不在追求“和易以思”吗?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和”与“易”不正是情意因素吗?“思”不正是认知因素吗?请看国内的教学改革:愉快教学、成功教育、情境教学、和谐教学„„不是在追求“和”、“易”吗?发现学习、探究教学、研究性学习„„不是在追求“思”吗?全身心都调动起来了,不正是实现了主体地位吗?这真是极为精辟的教学哲学,需要我们着力发扬光大。

我们还认为:谁真正地理解了这段论述,并且切实地运用于学科课程教学之中,谁的教学质量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谁的教学艺术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飞跃。

我国当代也有许多论述。譬如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二)启发性是教学的灵魂

从上述经典性的论述可以看出:启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从古到今,不管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名目如何繁多,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何多变,但是,凡是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教学,其灵魂必然是启发教学。总之,愤启悱发是我国优秀的教学理论,也是我国优秀教学经验的结晶。

引而不发,开而弗达,相机诱导,和易以思,正是教师引导作用的精华。归结为一句话:循循善诱。师者,诱也。一个“诱”字,抓住了教师引导作用的要害;变教为诱,变教为导,这就是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精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这一论述只是仅仅局限于知识之传授,早已不适用于当代教学了。诱思探究教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因此: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

篇6: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会计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企业管理需要会计核算,同时不断地要求和指导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受财务管理的引导,所提供的信息影响着企业对管理目标的确定。

目前,会计核算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方面,没能进一步研究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引进成熟先进的核算方法;第二,国内的具体会计准则在出台和实施方面落后于经济发展;第三,会计核算性能较差,核算质量欠佳。因此,会计核算不能及时有效地配合企业向市场经济过渡,不能准确完整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思想,起不到应有的控制、反馈和监督作用。经营决策、预算编制、指标考核等管理行为,利用了虽然反映帐面所谓真实的会计数据,但因为这些会计数据不能完整准确反映事物的客观现实、发展规律和潜在危机,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因此,现行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管理需要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深入,而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显薄弱。必须尽快解决这一矛盾,进一步发挥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摈弃旧习,更新观念,接受新的会计核算办法

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不断颁布和实施,制度上已为会计核算在以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主导的情况下,逐步推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核算方法提供了条件。

首先,具体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重置价或公允价作为资产计价的备选方案,如期末对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短期投资以成本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新表述等,缩短了会计核算价值与财务管理价值的差距,为企业实施各项决策提供了便利;

其次,具体会计准则推行了“或有事项”条款和“会计估计变更更正”条款,允许企业在两个具体条件下将“或有事项”主要是“或有损失”进行核算和披露,同时也允许因会计基础变化或取得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营活动而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以往会计估计进行纠正,使企业会计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对潜在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第三,现金流量表于1998年正式使用,增强了企业的现金流意识,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不足。它不但展示了企业更切合实际的财务状况,也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各环节的经营质量、现金流转梗塞所在,为企业合理规划资金、增强资金的流转速度和支付能力提供了保障。

第四,具体会计准则其他一些符合经济形势的条款,如关于资本经营的“投资”、“合并报表”、“企业合并”和“清算”等条款,对企业资本经营等及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增强了企业的资本经营意识和资本运作能力;又如,“期货”条款,针对商品期货交易,分别对期货结算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投资公司作了规定,规范了企业正常的投机交易行为及

篇7: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监督作用

齐齐哈尔北方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工会

在贯彻落实国务院(2002)7号文件《关于军工企业改革脱困方案》精神过程中,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作为实施“军品分立,其余部分破产重组”政策的中国兵器行业首批试点企业,历时近两年时间,基本接近完成了此项改制任务。现对原和平厂实施分立破产以来的工会主要工作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进行工作探索,促进工会干部统一认识,为搞好分立破产夯实思想基础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整个分立破产实施过程中,工会始终注意抓好对两级工会班子的思想引导,以适应企业实行重大转制变革的形势,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推动工会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 大家对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军工企业改革脱困政策重大意义的认识,从而以一个声音、一个步调参与到分立破产的各项工作之中。我们组织全厂各级工会干部积极投入到党委组织开展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保工厂改制顺利进行”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中。厂工会又侧重在工会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以“如何做好企业分立破产中的工会工作” 为主题的理论研讨活动。这期间,党政工共同参与传达、宣讲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国企特别是军工企业改革脱困的一系列文件和方针、政策,引导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认真消化理解政策内涵,领会精神实质,并积极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政策实现企业从根本上摆脱困境的办法和途径。在各级工会干部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的基础上,我们又根据党委下发的关于《确保和平厂破产重组阶段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党委工作意见》的精神,举办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团(组)长参加的分立破产政策知识专题研修班,深入探讨在分立破产中的工会工作。通过内外借鉴、上下结合的学习讨论,大家更加认清了工厂所面临的形势,对党委提出的“分立破产是工厂解困发展的最后一次机遇”的观点形成了高度共识,明确了企业分立破产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各个阶段的关键节点。与此同时,又根据党委所确定的我厂分立破产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即“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国家军工企业解困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调整和建设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和机制”以及对工会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工会工作的职能和特点,研究提出了在分立破产过程中的工会工作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及目标。

工作任务:深入宣传国家政策,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全力维护职工利益,确保分立破产成功。

工作原则:教育是基础,维权是前提,政策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工作方法及目标:加强民主监督,坚持依法维权;提供周到服务,确保队伍稳定。

在破产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委工作意见精神,向全厂各级工会组织下发了《关于在破产重组阶段的工会工作要求》的文件,要求全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按照厂党委的部署,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要全过程地履行好工会工作职能;要多方面地开展好政策宣传教育;要保证工厂破产重组职工代表大会的顺利 召开;要注意发挥“厂务公开“的作用;要切实实施好职工生活送温暖工程;要做好相关考核检查工作。为具体加强分立破产中的民主监督工作,我们又下发了《关于在职工离岗安置、重组上岗过程中必须注意做好几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既向工厂有关方面提出建议,又严格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对富余人员的离岗额度必须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科学确定,有关方案要经本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整个工作过程要有透明度,要为富余人员多创造一些可以自行选择的安置渠道。实践证明,由于这些要求和建议在事前提出并广为宣传,因而对全厂工会工作起到了具体的指导作用,尤其是预防和减少了运作中出现的偏差。

为使各级工会组织和各级工会干部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我们按照工厂的部署,把破产重组过程中对职工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民主管理工作、生活保障工作、生产自救工作等充实了新的内容,调整好协作关系,将责任落实到工会各委办,细化到每一个关键环节,并编制了相应的工作网络图表。同时,厂工会主席随同6名厂级领导直接参与破产。在操作过程中,厂工会主席任工厂破产重组领导小组副组长、职工安置组副组长,厂工会副主席任破产重组办公室副主任、职工安置组成员。各基层单位工会主席任本单位破产重组领导小组副组长,在企业不同层面的源头上直接参与破产重组工作的组织和决策。由于思路确定、责任明确,统一了工会干部的思想认识,从而为工会直接参与破产重组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民主监督,促进分立破产依法操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到位 加强民主监督的意义在于,对分立破产期间的职工最关切、利益最直接、反映最强烈、极易受侵害的几个关键环节,通过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程序来把关,使其充分反映职工意志,代表职工利益,保证分立破产依法公正的实施,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支持。

军品公司分立时首先要进行人员界定,这是分立阶段中职工最为关注反映也最为强烈的问题;在破产清算和企业重组阶段中,重组企业按岗位进行竞聘上岗,更是矛盾突出极易出现不稳定因素的关键环节。在这些过程中,如果没有统一的一把尺子来衡量,执行不当,就会涉及影响到较多职工的劳动权益。根据工厂在几年前实施下岗分流再就业时的工作经验,我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先期就印发文件,向工厂有关方面提出了“规范操作程序,实施民主监督”的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工厂党政的认可,并且写进了工厂有关文件,在工作中予以实施。由于工厂注重了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在进行军品公司分立中人员界定时提出了“根据从事不同生产性质的单位整体划分,人随设备(资产)划分,职工按技能、工作态度分类排序划分的操作原则”征求全厂职工代表同意后实行。从而使军品公司分立人员界定工作顺利完成。重组企业在今年安排重组职工上岗时,实行了各基层重组单位的重组方案必须经本单位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并按民主程序靠技能、靠评议进行竞聘上岗。操作中都做到了岗位数公开、定员数公开、竞聘人员公开、岗位标准公开、评议结果公开、聘用名单公开。这样既避免了少数人说了算搞关系聘任,或向职工勒卡要,也分散化解了矛盾,使落聘者心服口服。最后重组企业确 定重组人员1605人,要求参加重组人员1708人,有103人落聘被移交到安置组进行自谋职业处理,重组工作得以平稳进行。

制订“破产重组方案”和“人员安置方案”是事关职工队伍稳定和重组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必须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来审议通过,这是破产重组过程中的重要关节点,也是实施民主监督的最关键的表现形式。直接决定着破产重组工作能否顺利启动和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到职工代表大会的成败。我们把这项工作当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好抓实。工厂初步拟定了破产企业重组和人员安置方案,即将企业分成三大块:一是将为军品提供保障服务的生产单位与民品设计、销售共9个单位1200余人,破产后组建为民品总公司,作为军品公司参股的股份制企业;二是将一三产业各实体共400余人,破产重组建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变成股份制的民营企业;三是将两个热力分厂共450余人合并组成一个热力公司同物业公司等企业办社会单位一起整建制剥离到地方。方案确定后,呈报集团公司并得到集团公司同意。应该说这个方案是符合十六大和中央精神的。但经过四个多月的讨论和方案论证,很多职工意见较大,尤其是7号文件和国防科工委302号文件要求操作时必须先将企业下划地方,然后再进行重组和人员安置,广大职工抵触情绪更大,由于市政府对企业情况不很了解,也感到难以操作,一直未能涉及此事。为什么广大职工的意见和情绪这么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参与了工厂组成的专门调查组,深入到各单位调查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有:一是大多数职工在军工企业干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人都在这个企业工作,与企业结下了深厚的“军工情结”,难以割舍这份情感。二是部分职工担心企业下划地方后搞产改时把 企业卖掉,怕自己被下岗,尤其是热力公司和物业公司的500来名职工反响更为强烈。三是绝大多数职工担心下划地方后,养老统筹由省统筹变为市统筹,退休后养老金降低,生活没保障。四是个别公司在拟定重组预案时,重组人员只占在岗人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职工担心破产后失业。五是年龄偏大的职工、单职工(配偶无工作、下岗、离异或伤亡等)、特困职工担心破产后不被重组,丧失工作,无生活保障等。把情况反映到工厂后,针对广大职工的诸多思想动态,工厂党政决定采纳职工代表们的建议,组成了几个调查组,深入到破产企业每一个单位实地调查,摸清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掌握每一个单位班子和广大职工的想法和现状,重新拟定重组和人员安置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摸底,又拟定出三套重组和人员安置方案交各职工代表组讨论征求意见。最后决定先将破产企业整体重组为“齐齐哈尔和平机器有限责任公司”。不参加重组人员一次性安置;企业办社会部分的学校、医院、公安、供水站、家属委整建制移交地方。重组方案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广大职工的意愿,一出台就得到大多数职工拥护。在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的2002年12月5日~6日,我们召开了早已着手筹备的和平厂第十四届四次职代会。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工厂职工代表大会上,直接参与企业破产重组的260多名职工代表,审议讨论了《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破产重组和职工安置方案》和《关于破产过程中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职工安置问题有关办法的说明》,经过充分的会前、会中讨论和对职工代表意见的听取采纳,在对方案表决时,到会235人,大会以230票同意、2票反对、3票弃权顺利通过。使工厂顺利进行分立破产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工厂职代会通过《和平厂破产重组和职工安置方案》之后,重组企业又研究制定了《企业重组实施方案》和《人员安置实施细则》。对这两个执行方案,我们一再坚持必须经民主监督程序把关,使之不偏离工厂总体方案的轨道。在时间紧、职工热点问题多的情况下,我们又组织召开了重组企业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审议修改通过了这两个具体方案。使具体实施人员安置政策有了可操作性的保证。

为加强在人员安置、职工上岗离岗过程中执行情况的民主监督,我们组织职工代表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重组企业中的民品总公司原有职工1200余人,最初确定重组人员时只设定600多人,其内部职工人心很不稳。我们把检查了解的情况反映到工厂之后,工厂立即予以纠正,后来他们重组人员安排到1100多人。另外,对提前5年退休、病退、退职以及工伤、职业病人员,自谋职业、内部退养的人员的安置,工厂特别设立了专门工作组。我们按党委部署抽调了8名工会干部,连同一些机关干部与业务人员一起进行具体安置工作。在工作中随时接待来信来访,听取意见,反映情况,寓预防于协助之中。这一工作期间,共对39名职工的安置偏差及时予以了调整纠正。保证了工作的真实准确性,维护了执行政策的公正性。

三、关心群众疾苦,促进分立破产有情操作,为解决职工困难服务到位

在分立破产工作中,时刻要注意对存在困难和即将面临困难的职工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让职工感到离岗有盼头,下岗有出路,生存有保障,生活有依靠。这是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分立破产工作 顺利实施的又一关键所在。

近两年中,各级工会干部在职工中召开的座谈会、专题会共有20多次,针对一些问题搞调查不计其数,转递到工厂的情况反映、调查报告35篇。接待在安置中有异义、生活面临严重困难的职工200多人次,为职工直接转递和反映协调问题150多人次。如有些职工按实际要求从事过有害工种,但在档案中缺乏记载,或是年龄记载有误等等,直接涉及职工今后的安置和待遇,我们就直接到人事、劳资、技安等有关部门查档案、查原始资料、搞调查,有的还直接为有病的职工代笔代言,反映情况。有些职工反映一些单位个别经营者的不良行为,我们就派工会干部参与调查考核,参与提出处理意见。两年中,两级工会共为职工反映出工资问题、劳动关系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历史遗留拖欠问题等二十几项,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得到解决的占75%以上。如重组企业独立经营的冶金设备公司因内部管理问题,使5名职工在年只领到了不足50%的工资,反映到工会后,我们多次进行协调,并将情况反映到工厂,经工厂主要领导决策,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稳定了队伍。

由于企业近十多年来的严重亏损,已累计拖欠部分职工数十个月工资,仅拖欠职工医疗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独生子女费、取暖费、集资款等就近千万元。分立破产之前,工会已通过职代会确立提案,监督落实,逐步偿还了一部分。为使这个问题依法在分立破产期间得到解决,我们通过各种场合督促工厂人劳、财务等有关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多方筹集资金,后通过工厂变现资产方式,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对一些基层独立经营单位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取暖费等,我们也通过两级工会予以督促解决。在这 一过程中,工厂四门公示,向职工公开拖欠帐目明细,让职工核查,对有差错的及时纠正,核准后及时兑现,维护了职工的经济利益,缓解了部分职工的生活困难。

在进入分立破产的近两年中,一些在职职工和伤病职工在劳动关系、劳动报酬、保险待遇等方面积累存在的问题都集中反映出来,先后都找工会请求进行劳动关系争议调解。我们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组织劳动争议调解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意见,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使绝大多数问题得到了解决。职工医院由于实行科室承包后拖欠在职职工婚假、病假、工伤等工资达二十多人次。我们得知后立即进行政策宣传,与医院领导一起学习《劳动法》、《工会法》,进行劳动法规教育,督促他们尽快整改,经多次督促催办,医院进行了整改,给予了应有的补发。从2002年到现在,工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已受理调解26起,其中24起得到了较为圆满解决。

在实施分立破产的过程当中,尤其更要注意对下岗职工、生活特困职工的关心与照顾。由于他们面临的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更重,必须保证一家一户的温饱,才能使操作中不发生任何意外事件。我们首先坚持重大节日的家访慰问活动,各级党政工领导干部直接深入到职工家庭访贫问苦,对他们因病、因老人子女负担、因突发原因所造成的生活困难及时给予经济救济,及时缓解他们的生活急难。这两年中投入的困补费用达70多万元,同时,为生活和医疗出现困难的职工采取了特殊照顾的办法,缓解了他们的危难。对下岗职工,我们一是给他们创造提供技能性培训、重返岗位的机会。二是开办了职工生活扶贫基地。两年中,我们已组织50多名下岗职工及家属到市场中集中经营或是在社会上分散经营,为他们开展生产自救投 入扶贫贷款和扶助资金40多万元。目前这些下岗特困职工都已脱贫,有一部分人已经走上致富之路。有一些下岗职工已重返工作岗位,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职工的生活困难已普遍得到缓解。在分立破产职工安置过程中,我们还尽可能地协助工厂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工厂明确规定:“对各类特困职工给予照顾,保证其在重组企业有岗位。”还特别制定了针对年龄偏大,又不够提前5年退休的职工实施内部提前退养的照顾政策,使这些特殊群体有了生活保障,维护了企业的稳定。

篇8: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

一、聚焦插图情节,保障说的效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说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说、有理的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在教材中,很多课文插图往往配合课文内容描绘了生动的情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插图中的情节进行聚焦,并且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

1. 以图激趣,激发语言表达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直观化、生动化的形象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插图中的生动情节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并且要善于对图中的情节元素进行有效聚焦,以此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热情。

例如,《看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中配了一幅一群小朋友在雪地里嬉戏的插图,对小朋友在雪中高兴玩耍的情节进行了生动的展现。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出示这一幅插图以后,他们立刻按捺不住了,“叽叽喳喳”地与其他同学讨论起来。显然,这幅插图有效地激发起了学生“说”的欲望。为了让他们说得更有序,笔者基于插图中描绘的情节对他们进行了这样的引导:“下雪了,小朋友们好高兴呀。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过了一会儿,学生个个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堆雪人。他用桂圆给雪人做眼睛,用萝卜做鼻子,用红辣椒做嘴巴。他堆的雪人好漂亮呀!”有的说:“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滚雪球。你们看,不一会儿他就把这个雪球滚得好大好大!”有的说:“有两个小朋友正在打雪仗。他们一个追,一个跑,玩得好高兴呀!”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基于插图中所描绘的情节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热情,他们通过自己对插图情节的观察,进行了口语表达,并且还能够对插图中的情节进行动态化的想象。这种方式自然能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具有条理性。

2. 以图引思,推进语言表达的深度

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丰富,在表达的过程中,往往会说的比较浅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仔细观察,并且引导他们基于插图中的情节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推进他们语言表达的深度。

例如,《美丽的小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中配了两幅插图,其中第二幅插图与课文后面的内容是十分吻合的。学生根据这一幅插图刚开始只能说出“兔姑娘在浇花”“鸭先生在扫地”等浅显的话。为了让学生能够说出插图背后隐藏的含义,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这一幅插图中的情节进行了如此引导:“假如你就是图中的鸭先生、鹿先生或兔姑娘,你们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通过这样的引导,有的学生说:“鸭先生想,小路这么脏多难看呀。于是,他就拿起扫帚去打扫小路上的垃圾,并警告路人如果再乱扔垃圾就对他不客气。”有的学生说:“兔姑娘想,让小路更干净更美丽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于是她回家拿来了水壶和鸭先生一起打扫小路。”……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说话训练是具有一定深度的,并不是说到哪里算哪里。

二、基于插图细节,推进读的深度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对文本的语言和意境进行深入理解。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碰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时,还是会采取分析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因此失去了对文本自读自悟的过程。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之间具有很强的匹配性,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基于插图细节,推进学生读的深度。

1. 借助插图,品读文本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难点语言的教学,教师要善于采取插图辅助的方式进行,要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文本语言。

例如,《观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的重点内容是对钱塘潮来临时的壮观场面进行描写。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喻体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多数学生对于“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场景是没有见到过的,因此,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看这一篇课文中“钱塘潮来临时的壮观场面”的插图,然后在这一幅插图的辅助下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加深他们对这个句子的深入理解。

2. 借助插图,感悟文本意境

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意境进行感悟是十分重要的。有一些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但是,这一些意境由于是隐含于文本语言之中的,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就不能够有效地走进文本意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走进文本意境。

例如,在《草原》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对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进行了描写,整篇文章充满着深远的意境。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意境,我出示了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蔚蓝的天空与绿色的草地连成一片的场景,插图内容与课文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互相对应。学生在观看这一幅插图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品读充分地感受到了蒙古草原的天和地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三、挖掘插图空白,拓展写的广度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插图还留有空白,这就给小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插图空白进行充分挖掘,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随文练笔,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写的广度。

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的结尾处留下了文本空白,这一文本空白在第二幅课文插图中也有体现,在这一幅插图中有这样的提示语:“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基于这一插图空白,我在教学时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种葫芦的人来年再种葫芦,能收获葫芦吗?”这样的引导,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他们在这一幅插图空白的指引下对课文进行了续写,进行了适切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我们要善于对教材插图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插图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作用。要聚焦插图情节,保障学生说的效度;要基于插图细节,推进学生读的深度;要挖掘插图空白,拓展学生写的广度。

篇9: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22-01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要靠长期的探索把它落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那怎样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呢?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有三种表现形式:自学性、能动性、创造性。按照这一思路,我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探索。

一、给学生多一些自学的机会。自学就是尊重学生的自由性,它是进行后面两个层次的基础。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课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性,如七年级《雕塑自己的形象》,我提前两周就布置给学生:1、准备学习工具,农场资源有限,提供几种自制的方法让同学自制。2、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一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3、刻法可以区别传统的方法,能适当添加,等到上这一节课时,有一半的学生能自己尝试完成作品,在这样朴素影响,只有少数个别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再如:八年级欣赏课《石窟艺术》把全班分几个小组,把本课内容分成几个任务,由各组自愿认领任务,然后要求回去后从书中或网络中查找石窟艺术的艺术手法和年代背景等,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去,然后有几个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然后学生互相讨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构建了以学生为主的生命课堂。那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欣赏活动当中,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他们在欣赏活动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欣赏活动,老师不能把知道的统统讲给学生,要依据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活动逐渐地攻克欣赏难关,最后达到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进去,如果学生完全被动听,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被遮蔽,还会被挫伤。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实现知识的认知,体验探究、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这正是他们的自觉性升到能动性的体现。

二、学生的主体性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注重以下能力:1、敏锐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拿到材料以后,先让学生思考能够做什么,刺激学生的敏感性,从创造力的角度来说,也就是敏锐力的一种培养,敏感性的创造力非常重要的一点。2、变通力。有了材料,怎么做?这里就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方法,从一种思维转换到另一种思想,考虑各和中可能的方兴未艾,就是变通的能力。3、独创力。想出别人所相不出来的观念,追求与众不同的独特性。4、精进力。在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的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精益求精,锦上添花。所以具有创造性的教和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那怎么才能抓住课堂这块主阵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呢?(1)融创造性美术基础教学中,在教学之间不能把基础训练仅限于模仿的训练,要给学生提供更为自由的创作环境,着眼点不能局限于作业效果,而在实践过程中致于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种思维方式,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表现,所以这生身上存在的艺术自我表现也各不相同,在七年级、八年级造型表现课时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不同层次,让每位学生在这类课型中都有所收获,如八年级《明暗与主体的表现》这一课,把作业难度分别三个层次:1、试着表现一件简单物体例的立体感;2、选择一幅色彩作品,尝试用明暗的方法改画;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工具,任选一种或几种明暗表现方法画一幅画。正视差异,承认差异,发展差异,坚持区别对待差异的原则,实施困材施教。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3)给学生提供各种感官的刺激,比如提供多种媒材让学生来尝试,观赏大师的美术作品,也可以给学生感官的刺激,再比如带学生欣赏周围自然环境建筑等。(4)激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引导、激励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赛程中学会运用方法。

上一篇:我市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状况调研思考下一篇:纪律处分条例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