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仲裁案例

2024-07-03

商事仲裁案例(共8篇)

篇1:商事仲裁案例

一、此案案情

1996年5月,轻纺公司与裕亿公司、太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裕亿公司与太子公司向轻纺公司提供普通旧电机,合同约定有关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裕亿公司与太子公司实际上欲利用合同进行诈骗,最终提供给轻纺公司的是各种废结构件、废钢管、废齿轮箱、废元钢等,轻纺公司遂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裕亿公司与太子公司以双方当事人之间对合同纠纷已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利用合同欺诈,构成侵权,原告有权提起侵权之诉,不受仲裁条款约束,裁定驳回裕亿公司、太子公司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判决其败诉。两被告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各方当事人均应受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的约束,所发生的纠纷应通过仲裁解决,人民法院无管辖权,于1998年5月13日裁定撤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轻纺公司的起诉。

原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6年5月5日,原告轻纺公司与被告裕亿公司签订了CC960505号销售合同,约定由裕亿公司销售普通旧电机5000吨给轻纺公司,每吨3489美元。同年5月6日,轻纺公司与被告太子公司签订了CC960506号销售合同,约定由太子公司销售普通旧电机5000吨给轻纺公司,每吨3489美元。上述两份合同第8条均明确约定:“凡因执行本合约所发生的或与本合约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仲裁委员会,根据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货物到港后,经商检查明: “本批货物主要为各类废结构件、废钢管、废齿轮箱、废元钢等”。轻纺公司遂以裕亿公司和太子公司侵权给其造成损失为由提起诉讼。裕亿公司和太子公司在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称,本案当事人之间对合同纠纷已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人民法院依法不应受理。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是因欺诈引起的侵权损害赔偿纠纷。虽然原告轻纺公司和被告裕亿公司、太子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但由于被告是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已超出履行合同的范围,构成了侵权。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已非合同权利义务的争议,而是侵权损害赔偿纠纷。轻纺公司有权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而不受双方所订立的仲裁

条款的约束。裕亿公司、太子公司所提管辖权异议,理由不能成立。据此,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之规定,于1997年9月10日裁定:驳回裕亿公司、太子公司对本案管辖权提出的异议。

第一审宣判后,被告裕亿公司、太子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裕亿公司和太子公司诉称:(一)轻纺公司诉讼状中的案由没有事实予以支持,其故意混淆侵权责任和合同责任,企图规避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根据案件内容,本案案由应为合同纠纷。当事人之间对合同纠纷已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依照法律原审法院不应受理此案。(二)原审法院在程序审理过程中,未经实体审理,就对轻纺公司指控裕亿公司和太子公司进行“欺诈”的诉讼请求作出认定,是违法裁定。故请求撤销原审裁定,裁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本案。

原告轻纺公司辩称: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及有关仲裁惯例,仲裁机构只审理订立仲裁协议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对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法律事实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却没有管辖权,不能进行审理,其裁决也不能涉及第三人问题。就本案事实而言,本案并非单纯的合同纠纷,它涉及到欺诈侵权及走私犯罪问题。相关的行为与结果,也直接涉及第三人问题。如果按仲裁程序审理此案,显然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可以根据法律所赋予的审判权,彻底查清事实,追究不法者的责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故请求维持原审裁定,驳回被告裕亿公司和太子公司的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仲裁机构是否有权对当事人之间的侵权纠纷作出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三条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从被上诉人轻纺公司在原审起诉状中所陈述的事实和理由看,其所述上诉人裕亿公司和太子公司的侵权行为,均是在签订和履行CC960505号和CC960506号两份销售合同过程中产生的,同时也是在仲裁法实施后发生的。而该两份合同的第8条均明确规定:“凡因执行本合约所发生的或与本合约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予以解决;如果协商不

能解决,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根据仲裁法和仲裁规则的上述规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有权受理侵权纠纷,因此本案应通过仲裁解决,人民法院无管辖权。原审法院认为轻纺公司提起侵权之诉,不受双方所订立的仲裁条款的约束,显然是与仲裁法和仲裁规则相悖的;况且原审法院在轻纺公司起诉称裕亿公司和太子公司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情况下,未经实体审理就以实体判决确认,并以裁定的方式认定二上诉人利用合同进行欺诈,违反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关于裁定适用范围的规定,在程序上也是错误的。上诉人的上诉理由成立,应予支持。本案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发生纠纷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在该合同未经有关机关确认无效的情况下,当事人均应受该合同条款的约束。

二、裁决

本案各方当事人均应受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的约束,所发生的纠纷应通过仲裁解决,人民法院无管辖权。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所作裁定适用法律错误,应予撤销。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二)项、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于1998年5月31日裁定:

一、撤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1996)苏经初字第78号民事裁定;

二、驳回江苏省物资集团轻工纺织总公司的起诉。

三、案例分析 所谓仲裁条款的独立性问题,是指如果合同终止、无效和失效,构成合同一部分的仲裁条款是否也随之终止、无效或失效,所发生的有关争议是否还应该根据仲裁条款提交仲裁解决的问题。

仲裁条款具有保障当事人通过寻求某种救济而实现当事人权利的特殊性质,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有效性不受主合同有效性的影响。即使主合同无效,仲裁条款也不一定无效。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主合同的有效性提出异议,争议应由仲裁庭解决而不应由法院解决。

对于本案例来说,在合同欺诈一般被识别为侵权且起诉方多提起侵权之诉的情况下,针对原合同中存在的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中国有关法院在上述两案中作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前案否定仲裁条款效力,肯定法院的管辖,后案肯定仲裁条款效力,否定了法院的管辖权。

关键问题是,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其仲裁条款是否还有效力,能否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我国《仲裁法》(1995年1月1日施行)第19条第1款、第20条等条款和《合同法》第57条确认了仲裁条款自治理论

《仲裁法》第19条第1款: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合同法》第57条: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篇2:商事仲裁案例

地址:________市______区大街______号

法定代表人:马________,该公司经理。

被答辩人:_______市______设计研究院

地址:______市_______区_____大街______号;

法定代表人:王_______,该院院长。

_______市_______研究院申请仲裁设计合同,追索设计费,并赔偿损失纠纷一案,我方现答辩如下:

我公司与申请人于2002年4月25日签订了《(2002)设计合同》,根据合同条款即付申请人4万元定金(是设计总额的20%)。后因工程建设投资较大,我公司只能是入股经营,与我公司合资的另一方要求从设计到施工完全由他们负责。因此我公司于2002年8月1日向申请人说明情况提出终止设计合同。事后双方经过多次磋商,由于申请人索取费用太高,双方未能达成协议,于是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现就申请人提出的请求和理由作出如下答辩:

一、申请人要求我公司支付方案设计费6万元是没有法律根据的。

根据国家计委编印的《工程设计收费标准》总说明中第十七条的规定,“设计费按设计进度分期拨付,设计合同生效后,委托方应向设计单位预付设计费20%作为定金,初步设计完成后付30%,施工图完成后付50%。申请人向我方提交的《方案意见书》,并不是初步设计书,这是我们双方之间的分歧意见之一。根据规定,初步设计书应具有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概算书及设备、结构、电器三个专业的图纸。而申请人只交付方案意见收由我公司审批,没有初步设计说明书、概算书及三个专业图纸,我公司认为申请人没有完成初步设计,因此不能按规定支付设计费。

另外,就我公司与申请人 设计合同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方案设计完成后15天内,甲方即向乙方支付设计费6万元”。此合同之规定也是指初步设计书完成后付设计费6万元,并不是指“方案意见书”完成后即付6万元。作为申请人来说,他们完全懂得“方案意见书”和“初步设计书”的不同概念和内容。而申请人却把两个概念及内容混为一谈,向我公司追索6万元,既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也不符合设计合同条款的规定。因此我公司拒绝申请人的请求是有道理的。据此,申请人请求我公司支付延期款0.3万元也是没有根据的。

二、申请人要求我公司赔偿经济损失2.7万元(施工图设计费2.4万元;逾期违约金0.3万元),这个请求是毫无根据的。

根据双方签订的设计合同中规定“写字商住楼的基础图,是在设计方案认可后两个月及收到勘探资料后一个月后交付施工图”,而申请人在我公司对方案意见书尚未认可的情况下,违反双方签订的设计合同条款规定,这种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属于无效行为,我公司不承担任何经济损失,因此我公司不能承担申请人提出的施工图设计费2.4万元及其他经济损失。

三、根据《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条例》第七条规定:“按规定收取费用的勘察设计合同生效后,委托方应向承包方付给定金。勘察设计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勘探、设计费”。又规定:“委托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依据以上条款规定,我公司与申请人签订合同后,按规定支付4万元定金,并且申请人也提交“方案意见书”,双方均在履行合同,所以申请人毫无理由扣我公司的4万元定金,天渊之别国收取方案设计费6万元。我公司认为该定金应抵作申请人所提供的“方案意见书”的设计费用。

四、我公司与申请人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接受申请人的要求,以设计赶工费的名义支付现金3000元,作为资金使用,该示项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没有明文规定,我公司要求申请人如数返还。

以上意见,请求仲裁委员会公正裁决。此致

_______市仲裁委员会

答辩人:_____市______公司

(加盖公章)

篇3:商事仲裁案例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指在国际商事活动中, 双方当事人将他们之间业已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解决的一种书面协议。[1]在国际商事交往中, 为解决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纠纷, 当事人往往会在争端发生前或之后达成仲裁协议, 此协议或是合同的一部分, 即仲裁条款, 或以独立协议的形式出现即仲裁协议书, 无论形式如何, 均有独立效力而不受主合同效力的影响。我国《仲裁法》第19条规定,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 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 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中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方为有效, 各国立法及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各不相同, 但一般情况下应当包括仲裁意愿、提交仲裁的事项、仲裁的地点、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等, 另外仲裁协议还会规定仲裁语言、仲裁员的数量和产生规则等。

仲裁协议的内容是否规范对于仲裁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笔者所处理的一份国际贸易合同中关于纠纷解决程序的规定如下:“由于本合同引起或与本合同相关的, 关于合同真实性、有效性或终止的任何争议或争端, 应当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UNCITRAL) 调解规则处理。各方应当由首席执行官代表。调解应当在中国北京举行并且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进行。如果上述调解程序未能解决纠纷, 则应当按照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仲裁地为中国北京。仲裁语言为英语。仲裁员数量为3人。”

在该合同的执行过程中, 双方由于货物质量发生争议, 首先由调解机构根据合同规定进行了调解, 调解过程中卖方派出的代表为副首席执行官, 虽然给予了充分授权, 但与合同约定不完全相符, 且买方对此并不知情。后调解员宣布调解失败, 卖方将争议提交至相关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买方对仲裁机构提出了管辖权异议, 认为调解过程有瑕疵, 不符合合同规定, 因此调解并未完成, 仲裁机构对此案件没有管辖权。

这一案例在程序上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是调解过程中的瑕疵, 即乙方代表并非其首席执行官, 对调解程序的有效性是否产生影响;二是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约定是否有强制性, 在调解程序未完成或存在瑕疵的情况下, 是否能够申请仲裁。其中第二个问题会在仲裁实践中以不同形式经常出现, 即当事人对仲裁程序设定了前置程序, 但该前置程序未完成。

二、附条件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概念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活动中仲裁庭拥有管辖权的最主要依据, 也是仲裁庭管辖权的来源。仲裁庭在受理仲裁申请之前, 应当审查仲裁协议是否合法有效以及申请事项是否在仲裁协议约定的范围之内。根据《纽约公约》以及我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超过仲裁协议约定仲裁范围的, 可能导致仲裁机构的拒绝受理或仲裁裁决的无法强制执行, 仲裁协议的瑕疵也可能导致仲裁协议的无效。

在本文中附条件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 是指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中, 为仲裁的开始设定了前置程序, 在该条件满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提起仲裁, 也就是在仲裁协议中双方对仲裁程序附加了开始条件 (理论上也存在对仲裁程序附加结束条件的可能, 但附加这种条件的法律意义并不明显且不常见) , 也有文章将这一类条件称之为“仲裁协议的前置条件”。实践中, 由于商事交易的需求不同, 所附条件也多种多样, 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和解作为前置程序, 即合同双方约定在纠纷发生后应当首先进行友好协商, 甚至对协商规定了相应期限, 如果各方在一定时间段内无法协商一致处理纠纷, 可以提交仲裁;第二类是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 即双方约定在纠纷发生后应当首先由第三方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才能提交仲裁。

仲裁协议的核心作用便是确立和保障仲裁管辖权, 仲裁庭的管辖/管辖权原则的精髓便是尽量使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约定仲裁的案件在仲裁体制内解决, 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仲裁意愿。[2]因此笔者认为, 出于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 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所附的条件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一般应当是有效的, 也应当受到保护, 以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权利。虽然约定前置程序一般对于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并不产生影响, 但是这些前置程序的存在也使仲裁实践产生了很多问题, 比如所附条件是否具有强制性, 违反所附条件的法律后果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润和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一案的审查报告的复函, [3]笔者认为, 以和解或协商作为仲裁前置程序的约定并不具有强制性, 如果当事人不经过和解或协商, 而直接申请仲裁, 仲裁庭也能够受理申请。友好协商作为前置程序是否满足, 均不能成为限制当事人申请仲裁的理由, 以和解或协商作为仲裁前置程序也没有实际约束力。甚至在约定了协商期限的情形下, 如果协商期限尚未结束而当事人就直接提起仲裁, 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回复的处理原则也应当适用。

然而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并未对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情况给出明确解释和判断标准, 法律上也并无明确规定, 下面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观点和仲裁实践, 对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进行分析。

三、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法律分析

关于调解作为仲裁的前置程序的约定, 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 其有别于我国国际仲裁实践中将调解和仲裁相结合的做法。前者所说的调解作为仲裁的前提, 独立于仲裁程序;后者则是仲裁庭在仲裁开始之后, 根据需要和可能性进行调解, 力图以最优方式解决纠纷。而且以调解作为仲裁的前置程序的仲裁协议, 在调解失败后进行仲裁时, 并不必然排除仲裁庭再次进行调解, 但仲裁庭应当考虑调解成功的可能性。第二, 这里所说的调解作为仲裁的前置程序是一种当事人自治, 而并非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在劳动纠纷中, 我国直接以法律规定调解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这种情况并非本文所讨论的情形。

为什么会出现以调解作为仲裁前置程序的约定呢?在同样能够得到公正结果的情况下,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最佳方式依次是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如果当事人想要对纠纷解决方式作出约定, 那么一般会选择最经济的方式。但是如上文分析, 约定进行和解是不具有强制力的, 所以约定进行调解就成为了最佳选择。能够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当事人的人力和物质投入均为最少, 但由于调解结果缺乏强制力, 调解过程也有很大的随意性, 所以很难保证调解的效果。因而当事人会给纠纷解决“再加上一把锁”, 在调解无法达到效果时, 转而采取“次优”的方式, 即仲裁。

(一) 对此类约定的效力认定

本案中对仲裁的开始附加了条件, 这一行为是否有效?我国法律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调解示范法》 (以下简称《示范法》) 第十三条, 肯定了将调解视为仲裁前提条件的约定的效力, 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该条文如下:“如果各方已经同意调解并且已经明确同意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或一个特定事项发生之前, 不将现有或将来的纠纷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此类约定应当被仲裁庭或法院认定为有效直至该类约定已经被满足, 在一方认为保护自己利益所必须时可以例外。对于此类程序的开始并不构成对于调解协议的放弃或者调解程序的终止。”

这一条款适用于这样一种情况, 即双方已经明确约定了放弃在调解未决时提起仲裁或诉讼的权利。此类约定的效力是在有可能违反该约定时, 法院或仲裁庭将不得不禁止开始诉讼或仲裁程序。但即使在有此类约定的情况下, 也存在例外, 如果一方认为是维护自身权利所必须, 也允许该方当事人搁置此约定。这一例外建立在这种假定的基础上:双方当事人都会善意地遵守约定, 也会善意地限制自己提起诉讼或仲裁的行为, 只有在非常必要时才会提起诉讼或仲裁。[4]这种必要状况可能包括需要采取保全措施或即将超过诉讼时效等。如果一方恶意拖延, 不进行调解, 另一方也可以提起诉讼或仲裁, 但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直接根据该《示范法》的11条, 在调解失败后提起诉讼或仲裁。

即使是为了保存自己的权利而开始仲裁或诉讼, 也并不意味着对于调解协议的放弃或调解程序的结束, 这样的规定明确承认了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的约定的约束力。但是该《示范法》并没有对当事人违反此类约定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在《示范法》的立法中, 一致认为不应当涉及当事人违反调解协议的法律后果”, [5]但是通过《示范法》我们可以看出, 国际上学者们通常认为, 如果协议双方约定在提交仲裁前进行调解, 那么必须经过调解程序, 且调解程序已经完成, 当事人才能将案件提交仲裁。

(二) 前置程序的充分实现

在这类约定中, 前提条件的充分实现指调解的正当完成, 根据《示范法》第十三条, 调解程序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结束。

1.各方达成和解协议, 在协议签署之日;2.调解员在征询各方意见后, 宣布进一步的调解行为不再正当, 在宣布之日;3.各方向调解员发出声明调解程序终止, 在此类声明之日;4.一方向其他各方以及调解员 (如果已经指定) 发出声明, 调解程序终止, 在此类声明之日。

以上四种情形中的任一种发生均表示调解的结束, 如果调解按照正常程序结束, 除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以外, 应当自然进入仲裁程序;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调解程序已经终止, 则仲裁庭可能会拒绝受理。

(三) 前置程序中的瑕疵

在调解作为前置程序时如果具有强制力, 那么调解程序是否合法合约将对仲裁能否顺利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在本案例中, 买方主张调解程序本身的瑕疵会影响调解的效力, 由于调解出现瑕疵导致了调解程序的无效。但由于调解并不像仲裁或诉讼一样, 对程序有具体、严格的规定, 而在很大程度上依照当事人的约定, 调解协议皆应定性为合同, 现行法律赋予法院、仲裁调解中当事人的反悔权不影响调解协议的合同性质。[6]所以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 就应当把这种程序上的要求当做一种合同责任, 而非法律责任。本案中对于调解中双方代表的职位要求就是一种合同义务, 而非法律直接强加的义务。

因而, 卖方未能派出首席执行官参加调解只能说是违反了合同义务, 而不是法律义务, 应当按照违约行为处理。如果买方要否定调解程序的有效性, 必须证明对方的行为造成了根本违约, 而根本违约的要件之一是该行为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在本案中, 卖方派出副首席执行官并给与了全权授权, 该副首席执行官的意思表示也为卖方所接受, 可以认为他的行为是卖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即使首席执行官在场, 也不会有不一致的要求或条件, 所以我们可以推定该结果实际上是一种必然, 而不是由于副首席执行官的代表所导致的结果, 卖方的违约行为并没有导致根本违约, 买方也就不能否定调解程序的有效性。

通过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在附条件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中, 如果以和解或协商作为前置程序, 则和解或协商程序的完成并不是提交仲裁必需的条件, 当事人可以直接提交仲裁, 而且不需要证明已经进行过和解或协商。而如果以调解作为前置程序, 从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的观点, 则在提交诉讼之前必需经过调解, 调解失败后才能提交仲裁, 并且提交仲裁的一方有义务证明已经进行过调解程序, 且调解失败。开篇所述的案例中, 买卖双方之间附前置程序的仲裁协议是有效的, 且该前置程序具有强制力, 卖方应当在调解程序完成且调解失败的情况下提起仲裁, 但买方以卖方在调解中的违约行为主张调解无效则不应得到支持, 因为卖方的行为并不构成根本违约, 调解程序已经完成。

摘要:在国际商事交易的实践中, 双方当事人选择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时, 往往会对仲裁设定一些开始条件, 如以和解或者调解作为前置程序, 原因是当事人希望以成本更低的方式解决纠纷。然而此类前置程序会对仲裁程序的开始和进行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效果, 在诸多仲裁规则中并没有直接的规定, 也给仲裁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例如仲裁庭需要判断在前置程序并未完成或从未进行的情况下, 自己是否拥有管辖权。对此, 应加以认真研究。

关键词:附条件的仲裁协议,调解,前置程序

参考文献

[1]左海聪.国际贸易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186.

[2]刘晓红.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研究[D].广州:华东政法学院, 2004.

[3]UNCITRAL Model Law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nciliation with Guide to Enactment and Use, 2002.

篇4:商事仲裁案例

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是仲裁的两种基本形式。机构仲裁,是由一个常设的仲裁机构管理的仲裁;仲裁机构负责管理仲裁程序,当事人在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名册或者在仲裁机构的指导下选择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裁决除了由仲裁员签字外,还要加盖仲裁机构的印章。通常,由某仲裁机构管理的仲裁都按其自己的仲裁规则进行,但有些仲裁机构也可以管理按照其他仲裁规则进行的仲裁。

临时仲裁是相对机构仲裁而言的仲裁制度,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临时组建的仲裁庭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临时仲裁完全由仲裁员和当事人“管理”,可选用现成的仲裁规则(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即UNCITRAL仲裁规则),也可由当事人自己设计规则,但后者并不常见。临时仲裁无需常设仲裁机构的介入,或者即便常设仲裁机构介入仲裁员的指定工作,也不进行程序上的管理,而是由临时仲裁庭根据仲裁协议和当事人选定的仲裁规则或者约定的临时程序开展仲裁。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6.2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同意按照仲裁规则进行仲裁,即接受由仲裁院对该仲裁实施管理。”确立了选择规则即为选择机构的原则。所以,若某仲裁协议在约定由别的仲裁机构进行管理或者进行临时仲裁的同时又选择适用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的话,则将被视为选定国际商会仲裁院对该案件进行管理,从而不能实现由别的仲裁机构进行管理或者无需任何仲裁机构进行管理的初衷。

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一般来讲,因为不用支付仲裁机构的管理费,临时仲裁比机构仲裁要省钱;当事人可以根据争议情况,设计出更加灵活合适的规则和程序。在当事人具备相应经验,有能力达成切实可行的仲裁程序条款,且双方在争议发生后均不恶意拖延的情况下,临时仲裁也可能比机构仲裁要快捷。选择临时仲裁的当事人多为有仲裁传统的行业(如航运、建筑和大宗商品贸易等)中的公司,实践中,大部分国际海事仲裁都是临时仲裁。

但是,在其他方面,机构仲裁比临时仲裁更具优势:

一,有序管理。仲裁机构有一套成熟的仲裁规则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提供有序管理,能相对有效地降低程序不畅甚至瘫痪的风险,也能减少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在技术上的缺陷,提高裁决的质量。而临时仲裁的效率往往取决于仲裁协议的具体约定以及当事人本身的情况,在仲裁协议没有约定或者一方当事人恶意捣乱的情况下,仲裁程序往往难以推进。

二,仲裁员的指定。机构仲裁中,在仲裁机构的协助下,当事人往往更易从仲裁员名册中或者名册以外选出合适的仲裁员。

三,裁决的执行。有声望的仲裁机构做出的仲裁裁决可能会因该仲裁机构的良好声誉和影响力而更加容易获得承认和执行。

我国是否认可临时仲裁?

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临时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但我国《仲裁法》在这方面却做出了不一样的规定。根据我国《仲裁法》第十六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必须明确约定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又不能就此达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而临时仲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常设仲裁机构管理,临时仲裁协议中不会对仲裁机构做出约定。因此,约定在我国境内开展临时仲裁的仲裁协议以及约定适用我国法律的临时仲裁协议是无效的。

但是,根据《纽约公约》以及内地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之间关于仲裁裁决认可与执行的区际司法协助条约,我国根据该公约或者条约予以承认/认可和执行的仲裁裁决不仅包括机构仲裁裁决,也包括在《纽约公约》缔约国或者港澳台做出的临时仲裁裁决。

根据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UNCITRAL仲裁规则)进行的仲裁是临时仲裁还是机构仲裁?

根据UNCITRAL仲裁规则进行的仲裁可以是临时仲裁,也可以是机构仲裁,取决于有没有常设仲裁机构对仲裁程序进行管理。

UNCITRAL仲裁规则是1976年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起草并通过的,适用于解决各种争议,包括没有仲裁机构参与的私营商业当事方之间的争议、投资人与国家之间的争议、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议以及由仲裁机构管理的商事争议。2010年,UNCITRAL仲裁规则进行了大的修订。2013年再次修订,但仅增加了一条,规定对于依照为投资或投资人提供保护的条约提起的投资人与国家间的仲裁,该规则包括《贸易法委员会投资人与国家间基于条约仲裁透明度规则》。

UNCITRAL仲裁规则分绪则、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程序和裁决四章,涵盖仲裁过程的所有方面,并在附件中提供了示范仲裁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UNCITRAL仲裁规则本身并没有排除仲裁裁决的上诉权。其在附件中列出了“当事人可考虑增列的放弃声明”,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希望排除可能根据适用法律对仲裁裁决提出上诉的权利,则需要在仲裁协议中明确约定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各方放弃向法院或其他主管机构提起任何形式的上诉的权利。

当事人选择适用UNCITRAL仲裁规则时,应当在仲裁协议中明确约定仲裁员的指定机构。若仲裁协议没有约定仲裁员的指定机构,而当事人又不能就仲裁员的指定机构达成一致,则当事人需要先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的秘书长提出申请,由其选择指定机构,再由该被选中的指定机构指定仲裁员,这将造成程序的拖延。

虽然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及其秘书处制订了UNCITRAL仲裁规则,但其并非常设仲裁机构,并不参与根据其仲裁规则开展的仲裁程序的管理。

如前所述,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并借鉴成熟的仲裁规则的经验,临时仲裁往往选用现成的仲裁规则,而较少由当事人完全从头开始约定一套新的仲裁程序。UNCITRAL仲裁规则就是经常被当事人在临时仲裁中选用的规则。在这样的临时仲裁中,一些仲裁机构可能被当事人选定为仲裁员的指定机构,但其并不对仲裁程序进行管理。

但实践中也存在不少当事人约定由某常设仲裁机构依据UNCITRAL仲裁规则对仲裁进行管理的情况。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为这类仲裁制订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下仲裁管理程序》(该程序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HKIAC之前也有类似程序,但已被该新程序取代),对HKIAC管理根据UNCITRAL仲裁规则开展的仲裁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个管理程序的宗旨在于保持UNCITRAL仲裁规则所提供的灵活性的同时,务求机构仲裁之益处。HKIAC还为有意由 HKIAC 作为仲裁管理机构按照UNCITRAL仲裁规则解决任何未来可能产生的争议的合同各方起草了如下示范条款:“凡因本合同所引起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争议、纠纷、分歧或索赔,包括合同的存在、效力、解释、履行、违反或终止,或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非合同性争议,均应提交由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管理的机构仲裁,并按照提交仲裁通知时有效的并经《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下仲裁管理程序》修订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最终解决。”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也可以管理按照UNCITRAL仲裁规则开展的仲裁。为了更好地指导这类程序的开展,SIAC起草了《Practice Notes for UNCITRAL Cases》(《按照贸法委规则管理案件操作手册》)。

篇5:商事仲裁申请书

被申请人:广州ML食品有限公司,住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XXX号5506房,法定代表人:王X强,任总经理一职,联系电话:020-3877XXXX

申请事项:

1、请求裁决撤销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于7月13日签署的合作协议书;

2、请求裁决被申请人返还申请人品牌权益金XXXXXX元;

3、请求裁决被申请人返还申请人市场保证金XXXXXX元;

4、请求裁决被申请人返还申请人品牌使用费XXXXXX元;

5、请求裁决被申请支付申请人利息:以XXXXXX元为基数,按照央行同期贷款利率,从208月1日开始计算至实际偿清本金之日止,暂计人民币XXXXXX元;

6、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本案的合理律师费XXXXXX元;

7、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承担本案的全部仲裁费。

第2-第5项仲裁请求总金额为XXXXXX元。

事实和理由:

年7月31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署一份“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的主要条款有1、一4公司经营技术资产:......是公司的注册商号、商标、标志和与服务标志、模式、样式、店铺管理方式、商品陈列技术、会计系统、专业教育研修程序及有关营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系统。Hamihaton(汉密哈顿)公司经营技术资产产权属甲方所有,乙方有权在被授权范围内合理使用;2、一6乙方于签约时一次性支付标准店品牌权益金XXXXXX元(大写陆万玖千捌佰元整,)权益金到达甲方账户后,乙方获得甲方的正式授权,除本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情况下,不得要求甲方返还;3、一7乙方于签约时支付市场保证金XXXXXX元,以确保本合同的完全正当履行。乙方正常履行合约,并能在双方合作结束后妥善安排好顾客,若无顾客投诉退赔,甲方则在合同结束后三个月后将保证金退还乙方;4、二4甲方授权乙方使用Hamihaton(汉密哈顿)烘焙店商号、商标、CIS系统、营销策划及相关的经营模式等经营技术资产;5、三2乙方需要甲方支付XXXXXXX/年的品牌使用费,自2013年7月31日至7月30日收取;6、六......协商不成,向甲方所在地广州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合作协议书签署后,申请人于207月31日支付了品牌权益金、市场保证金、品牌使用费共计XXXXXX元。截止提起仲裁之日,与被申请人相关的烘培店并未成立。

申请人认为本案中的合作协议书应该被撤销,主要是由于被申请人在签署合作协议书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均存在将Hamihaton(汉密哈顿)第30类非注册商标以书面的形式表达为注册商标的欺诈行为,且欺诈行为足以让申请人误以为被申请人对Hamihaton(汉密哈顿)拥有第30类注册商标专有权进而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作出错误的行为表示。申请人主要依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论述:

1、申请人认为合作协议书中无论是从第一项的4条关于经营技术资产的第约定,还是从第二项第4条的约定均可以看出申请人被授权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Hamihaton(汉密哈顿)的商标;

2、在2013年7月31日签署合作协议书时,合作协议书的封面及封底均有

字样。首先,®不是也不应该是

商标的组成部分。其次,®在商标法中有且仅有一种含义即“registered”-注册;最后,申请人郑重向仲裁庭承诺该合作协议书的封面和封底为被申请人制作而不是申请人制作,如有伪造的申请人愿意承担相应的一切法律责任; 3、合作协议书签订后,在合作协议履行的过程中被申请人在其授权书中又再次以书面的形式出现

商标字样,该字样同样使用®标识。同时,被申请人提供了

在第30类上的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以及被申请人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全部加盖被申请公司公章及“仅提供办证使用,2013年8月1日至年7月31日”印章,用于申请人在被授权的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泰富城都尚百货1F 036A林MM(330302197703170423)区域范围内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使用;

4、后由于申请人与案外人解除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泰富城都尚百货1F036A的场地租赁合同,导致在江门的与被申请人相关的门店没有成立和开业经营;

5、2014年10月底,申请人在查询商标的过程中,发现被申请人的

商标在第30类上的申请日期为-12-5,初审日期为2014-5-27,注册日期为2014-8-28。申请人认为:本案中很明显被申请人将未在第30类上注册的商标冒充已在第30类商标上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商标对申请人进行欺诈,且明知在第30类上未取得商标专用权的情况下又将

第30类上的`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提供给申请人作为办证使用,让申请人结合授权委托的®标识对被申请人的欺诈行为有了初步的怀疑进而有了最终的识破。

同时,证据显示合作协议书签订后被申请人要求申请人将本案中的协议款转账给非被申请人公账以外的案外人个人账户。申请人不但认为此举属于欺诈行为,更显而易见被申请人存在大量的涉嫌偷税漏税以及股东(实际控制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最后,被申请人在商标

仍处于申请注册审核阶段(如果申请人猜得没错,被申请人正因此商标与案外人发生商标纠纷)的情况下,仍以第30类上的非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对外大量“诚”招加盟商(甚至很多开业的加盟商让不知道自己正在使用的商标为第30类上的非注册商标)。可以预见,被申请人此种无良行为不仅自断前程,更为未来广泛的群体性维权事件爆发埋下了隐患的种子。申请人就此保留向相关机关和相应当事人报案、告知实情的权利。

以上。恳请仲裁庭依法裁决!

此致

广州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林MM

篇6:商事仲裁申请书

申请人甲:ITK株式会社

住所:日本国广岛县福山市箕冲町127番地4

法定代表人:向井康雄,社长

委托代理人:黄文灿,海南瑞来律师事务所律师

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号国贸中心26层A座

电话:0898-68523845,13907629319

传真:0898-68523895

电子邮件:huangwncan@hotmail.com

申请人乙:千石商事有限会社

住所:东京都文京区千石4丁目1番17号

法定代表人:水上祯男,社长

委托代理人:黄文灿,海南瑞来律师事务所律师

(联系事项同上)

被申请人甲:儋州市开发投资公司

住所: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东风路老市委内

法定代表人:朱发壮,总经理

被申请人乙:香港新达海产公司

住所:香港九龙尖沙嘴梳士巴利道3号

法定代表人:杨纪国,总经理

申请仲裁所依据的协议:

根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于1992年10月28日签订的《中日合资海南福东海食品有限公司合同书》第四十条的规定:出资者之间关于合资公司的决定、合同书、章程的解释或履行出现纠纷时,由董事会协商,必须努力解决。协议(应为“协商”,申请人注)无法调解,可以请求仲裁。在中国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

仲裁请求:

1、解除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的合资经营合同;

2、解散海南福东海食品有限公司并依法进行清算;

3、裁决被申请人甲承担因其拒绝解散合资公司给申请人造成的投资权益损失50万元;

4、裁决被申请人甲承担申请人的律师费28万元,全部承担本案的仲裁费用。

事实与理由:

1992年10月28日,申请人ITK株式会社、日本国新新贸易株式会社与被申请人签订了《中日合资海南福东海食品有限公司合同书》(以下简称“合资合同”),制订了《中日合资海南福东海食品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合资章程”),合资成立海南福东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拟经营农副产品加工、食品罐头加工、干燥制品加工、贸易以及种植业,主要以生产加工罐头为主。第一年的目标为150,000罐(5加仑罐),第二年以后每年递增20%。合资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境内外市场销售,第一年度的目标在国内销售占生产数量约80%,出口约20%。在中国国内销售由代理商或者甲方帮助合资公司直接进行销售,合资公司必须通过合理的方法筹集必要的外汇。合资公司经海南省人民政府外经贸部门审查批准,并经海南省儋州市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于1992年12月9日正式成立。

合资合同规定,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60万元人民币,其中被申请人儋州市开发投资公司出资207万元人民币,占45%;申请人ITK株式会社出资184万元人民币,占40%;被申请人香港新达海产公司出资23万元人民币,占5%;日本国新新贸易株式会社出资46万元人民币,占10%。经1994年和两资增加注册资本,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增为867.20万元;20,日本国新新贸易株式会社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了申请人千石商事有限会社,从合资公司全部退出。增资和股权结构调整后,各方的出资和比例为:申请人ITK株式会社出资415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47.86%;申请人千石商事有限会社出资46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5.3%;被申请人香港新达海产公司出资10.2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1.18%;被申请人儋州市开发投资公司出资396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的45.66%。以上注册资本,已依照合资合同和章程的规定全部、及时缴付。

合资公司地1993年建成投产,投产当年即亏损854,963.5元人民币,约占当时的注册资本的19%。究其原因,主要是竹笋质量和数量距原计划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造成工厂竹笋原料严重不足,因而产量低、成本高。

接下来的两年,原料供应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合资公司;由于生产成本高,原料供应不稳定,产品的竞争能力低,使得合资公司远不能达到预定的生产规模150,000罐,产能浪费和设备闲置严重,这使得合资公司连年亏损。

为支持合资公司的发展,1994年各股东以增加注册资本的形式向合资公司又注入了400万元;1995年股东还以借款的方式向合资公司输血,其中申请人ITK株式会社提供了39,258,560日元(折合人民币334.4万元人民币),被申请人提供了273.6万元,共计608万元。这些借款极其优惠,不但借款期长达五年,而且年利率只有4%,远低于同期银行贷款的利率水平。

尽管94-95年股东毫不吝啬地提供了近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但合资公司仍然以较快的速度继续亏损,度继续亏损135万元,累计亏损额高达487.8万元之巨。

由于原料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使合资公司开工不足,产能浪费严重。合资公司始终维持了较高的亏损水平,至已累计亏损591.38万元。,股东提供的低息借款已经到期,但为留给合资公司扭亏增盈的最后一线希望,股东容忍合资公司继续占有借款达600万元左右。但是,合资公司并没有象股东所期盼的那样能扭亏增盈,至底仍然亏损418万元。

5月,由于被申请人儋州市开发投资公司长期拖欠中国建设银行的贷款未清结,儋州市人民法院向合资公司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要求合资公司向中国建设银行儋州支行偿付2,518,048.30元。这已现实地威胁到了申请人ITK株式会社的借款安全。申请人ITK株式会社考虑到借款已逾期3年,合资公司扭亏无望,决定依法收回借款。

篇7:商事仲裁申请书 -

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

住所:

委托代理人:

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

住所:

联系电话:

仲裁请求:

1.裁决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合同价款人民币。

2.支付违约金

3.由被申请人承担本案的全部仲裁费用。

事实与理由:

被申请人于XXXX年XX月XX日向申请人采购了总金额为XXXXX万元的起重吊装设备。申请人已经履行了全部合同义务,被申请人已支付了______________元,此后再未付款,至今共欠申请人元(大写元整),虽经申请人多次催要,被申请人仍然拖欠至今不予支付。

依据销售合同第十五条之约定,上述未付款之逾期违约金,应按计算,共计元,应由被申请人支付于申请人。

基于上述事实,申请人依据《销售合同》第十六条之约定,向贵委提起仲裁。恳请贵委查明事实真相,依法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

此致

XX市仲裁委员会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篇8:论国际商事友好仲裁

(一) 友好仲裁的含义

仲裁根据仲裁员作出裁决的依据可以分为友好仲裁和依法仲裁。依法仲裁是指仲裁庭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律对纠纷进行裁决。而友好仲裁由于起步较晚, 在理论上尚存争议, 不同学者对于其含义的界定, 概括起来主要有:“友好仲裁是指仲裁庭经双方当事人授权, 在认为适用严格的法律规则会导致不公平结果的情况下, 不依据严格的法律规则, 而是依据它所认为公平的标准作出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的裁决。”[1]“友好仲裁是指在国际商事仲裁中, 仲裁庭基于当事人的授权, 可以作为友好调解人基于公平善意原则对争议实体作出裁决。”[2]学者们对于友好仲裁的界定, 主要的分歧点在于友好仲裁的适用范围以及其应依据的原则。

笔者认为, 关于友好仲裁的概念界定, 应当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友好仲裁是指在任何可仲裁争议中以当事人的约定为前提, 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而依据公允善良原则进行的仲裁, 其所适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国际商事仲裁, 甚至涵盖商业惯例。狭义的友好仲裁, 则是仅指适用于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友好仲裁, 因此其所使用的仲裁原则就理所当然地要考虑相关的国际商业习惯, 即使当事人并未明确约定适用某种商业惯例作为仲裁的原则依据, 仲裁庭也应在仲裁过程中给予与仲裁争议事项有密切联系的商业惯例以充分的考量, 从而做出更为公正的仲裁裁决。

(二) 国际商事友好仲裁的含义

本文所讨论的仅是国际商事友好仲裁, 正是上文所指出的狭义的由友好仲裁, 即在国际商事仲裁中, 经当事人授权, 仲裁庭不严格依照法律, 而是根据公平善良原则及商业习惯进行仲裁。

二、国际商事友好仲裁的优势及其缺陷

(一) 友好仲裁之优势

1. 友好仲裁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要求

意思自治原则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原则之一, 仲裁庭的权力来源既包括法律, 也包括仲裁协议当事人双方的授权。仲裁制度区别于法院诉讼的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充分尊重和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授权当事人就其争议的解决方法作出约定。它就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法律适用方面的体现, 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摆脱了特定国家国内法的约束和制约, 反映和尊重了当事人的意志。

2. 友好仲裁能提高争议纠纷的解决效率

在商事活动中, 当事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追逐利益展开, 而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降低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符合商事活动主体的利益期待, 是当事人效益准则的要求。应该说, 效益是友好仲裁的主要价值取向, 而公平只是第二位的价值。[3]如果严格依法仲裁会导致了一种不公平的裁决或者依法仲裁拖沓繁琐, 就与当事人选择仲裁追求效益的初衷相悖。

3. 友好仲裁能填补依法仲裁的缺漏

当仲裁员考察案件之后, 发现适用严格的法律规则将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 而如果法律不允许进行友好仲裁, 那么仲裁员将会难以做出一个公允善良的裁决。在友好仲裁中, 为了防止适用严格的法律而可能出现的不公平, 仲裁庭根据公平善良原则来裁决案件, 既体现了公平, 又实现了仲裁的效率价值, 既摆脱了寻找其他替代那些不公平法律的烦恼, 也有利于防止事后法院在法律适用问题上的严格审查。。

(二) 友好仲裁之弊端

虽然友好仲裁相比于依法仲裁有种种优势, 但不得不承认它作为一种晚近的仲裁方式, 本身还是有一些缺陷和弊病。

1. 公允及善良原则过于抽象

对于友好仲裁裁判案件所依据的公允及善良原则, 没有一个固定和明确的界定量化标准。仲裁员依据公平原则裁决案件, “公平”一语的道德色彩更浓, 模糊度更大, 相应地, 授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更大。[4]友好仲裁所依据的这一原则过于模糊, 不易界定, 它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也难以保证。它可能使得仲裁员所作裁决主观性较强, 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反而出现当事人不信任仲裁员现象或者质疑仲裁裁决, 不利于纠纷争议的有效解决。

2. 可能导致冲裁结果处于一种无法预期的状态中

由于友好仲裁中所适用的所谓“公平善良”或“公允合理”的原则, 是一种主观的概念, 客观上无一定的标准, 没有严格的制定程序, 也没有严密的成文形式, 在具体案件中由仲裁员根据自己主观的认识进行解释和应用, 缺乏统一的标准, 而仲裁员的个人素质各异, 不易掌握而导致不确定, 从而使仲裁结果具有不可预见性。

3. 对当事人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意思自治原则, 只有在当事人授权的情况下, 仲裁员或仲裁庭方有权以友好公断人的身份或以公平合理原则仲裁, 若协议无此规定, 至少必须有当事人事后明确的合意, 否则仲裁方无权擅自为友好仲裁。这对又当事人协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友好仲裁的适用难度加大。

三、我国确立国际商事友好仲裁的构想

(一) 我国确立国际商事友好仲裁的必要性

由于公平善意原则的抽象性, 在实践中受仲裁员的主观意志影响很大, 部分学者对我国采纳国际商事友好仲裁持否定态度。但多数学者认为, 友好仲裁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是利大于弊。

1. 确立国际商事友好仲裁是我国仲裁实践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我国的涉外民商事争议越来越多, 国际商事仲裁由于其在解决纠纷上的优越性也备受当事人的推崇。但另一方面, 在我国的涉外仲裁实践中, 由于严格依照法律规则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实质上不公平, 因此, 急切需要友好仲裁这一制度来弥补法律的僵化。

2. 确立国际商事友好仲裁是为了更好地跟国际接轨

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发展的趋势来看, 其已经得到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 连长期以来坚持依法仲裁的英国也在新的仲裁法中规定可以按公平善意原则进行仲裁, [5]而我国《仲裁法》只规定依法仲裁而无视友好仲裁的迅速发展, 无疑使我国的仲裁立法显得落后于时代, 没有与国际接轨。这将使我国的仲裁机构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缺乏竞争力, 阻碍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

(二) 我国未来建立国际商事友好仲裁的要求

友好仲裁对于处理那些用法律规则难以处理的纠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完全符合国际商事仲裁对于实质正义的追求。未来我国在仲裁立法中规定国际商事友好仲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友好仲裁的适用条件

友好仲裁的适用必须要有当事人的明示授权, 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根本体现也是友好仲裁的生命力之所在。至于授权的时间, 应规定为在仲裁庭作出裁决之前的任何时间内,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权。而且只要双方表明了进行友好仲裁的真实意愿, 即使是以口头的方式提出, 也应当认定是明示授权。

2. 对友好仲裁适用的限制

虽然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国际商事友好仲裁得以建立并不断发展的基础, 但是这种自治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各国调整国际商事仲裁的强行法以及公共秩序是不能让位于当事人的自由意志的, 这一点必须在立法中予以明确。否则, 就算是依公平善意原则作出的友好仲裁裁决也难以得到承认和执行。

3. 对仲裁员裁量权的限制

由于公平善意原则赋予了仲裁员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合同条款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经过充分谈判达成的, 符合当事人的意思, 有效的合同条款应该对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约束力。虽然当事人授权仲裁庭依公平善意原则进行友好仲裁, 但这并不意味着仲裁员可以无视合同的条款。仲裁员的权力, 仅在于依公平观念, 对合同条款及其效力作出适当的调整。

四、结语

友好仲裁作为一种晚近的仲裁方式, 一方面扩大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围, 另一方面又为国际商事争议的解决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弥补了完全采用依法仲裁的缺陷。在国际商事领域, 依法仲裁完全可以和友好仲裁优势互补, 共同地为解决民商事纠纷而服务。

摘要:在国际商事仲裁中, 由于依法仲裁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 友好仲裁从而得以迅速发展, 并且已经得到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立法和实践的认可。本文从友好仲裁的含义出发, 通过分析比较友好仲裁的各种含义, 初步分析了国际商事友好仲裁的优势及其缺陷, 并就我国未来建立国际商事友好仲裁制度提出了一些具体构想。

关键词:友好仲裁,依法仲裁,国际商事仲裁

参考文献

[1[]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2]宋连斌, 林一飞译编.国际商事仲裁资料精选.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3]杜焕芳, 王吉文.试论友好仲裁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北京仲裁, 2004, (2) .

上一篇:老师对学生课程评语下一篇:跆拳道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