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乐趣的初一作文

2024-07-01

乡村乐趣的初一作文(共16篇)

篇1:乡村乐趣的初一作文

那是在一次放假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姥姥家。姥姥家是平房,在那儿有机灵可爱的狗狗小黄,有养在瓦罐里滑滑的泥鳅,有各种各样的鲜花在和轻柔的微风跳舞,还有一棵大柿子树,为人们遮挡着太阳。

虽然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可总待在家里还是觉得没意思,我就和妈妈一起到附近玩。

哇,外面更加奇妙了!紫色、粉色的喇叭花,就像一只只小喇叭,在为我们吹奏欢迎的乐曲;金黄色的蒲公英在风中笑着,告诉我们它的美好愿望;紫粉色的不知名的小野花和金黄色的油菜花争芳斗艳,一个含蓄,一个阳光,就像美丽的姑娘们正在那儿比美。走进布满“小喇叭”的梦幻通道,是一片小竹林。微风拂过,沙沙的声音响起,好像在为我们歌唱。我闭上眼睛去倾听,就像来到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就在我沉醉的时候,忽然来了两只棕色的“小精灵”――小青蛙,我刚要去捉它,它就跳开老高,蹦的老远,怎么也追不上它,小精灵可真调皮呀!

我在园里跑来跑去,开心极了,忽然看见一朵最漂亮的小粉花,小花在风中摇曳着,在众花之中脱颖而出,清新、淡雅,我刚要去摘,妈妈拦住了我,“你看,这朵小花儿在竹林里多自在呀,你要是把它摘下来,没多久它就会枯死的,还是让它在这里自由的生长吧。”

我又看见了一片小菜园儿,哇,里面种了好多菜,有丝瓜、萝卜、大葱、韭菜……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啊,这里就是姥爷的小菜园! 看那边还有好几个小土坡,好像乌龟的小壳,我想,乌龟一定在那绿油油的家里睡得正香吧,妈妈说:“嘘,快中午啦,我们回家吃饭吧,不要吵醒乌龟呦!”

于是,随着妈妈的声音,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带给我乐趣的田园,回家了……

篇2:乡村乐趣的初一作文

刚进村子,村子中间的小道异常宁静,还时不时地传来几声公鸡响亮的啼鸣。不一会儿,村子就有了一点生机,不远处传来几声忠厚的牛的叫声,又听见了牛脖子上的小铃铛的清脆的响声,和牛车的声音;又有了几声欢快的小鸟叫声,真是悦耳动听!

太阳已经挂在晴朗的天空,这时,会看见男女老少都出来散步,听见了老人们热烈的谈话声音;又听见了大人们陪孩子玩的欢笑声,还听见了孩子们做游戏的嘻笑声。

路边的小树林中停着几只鸟儿,花羽毛的小鸟,补素的麻雀,可爱的黄鹂、叫声动听的喜鹊・・・・・・停在树上,仿佛在开音乐会,“叽叽叽喳喳喳”麻雀抢先唱,“叽喳叽喳”黄鹂也不甘示弱“唧唧喳唧唧喳”不知名的小鸟毫不犹豫地唱起来“叽喳叽喳唧唧喳”喜鹊有些不服气,他们的音乐会引来了许多的忠实小观众――调皮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不时的响起热烈的拍手声,吓得那些鸟儿头也不回地走了。

树下的小花儿五颜六色,他们虽然没有像玫瑰一样芳香,也没有像牡丹一样美丽,但它们是村民们最喜爱的花。看,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和几个爱美的女孩子采着那些补素的小花儿给自己打扮打扮。

太阳已经高高得挂在天空,有几户人家的烟囱开始冒起了袅袅的炊烟,道路上的人越来越少了。鸟的叫声越来越无力了,大概是被刺眼的太阳晒得吧?

天黑了,路灯亮了起来,炊烟徐徐升起,过了一会儿,人们开始娱乐,孩子们玩健身器材,有的妇女在那跳着优美的健身舞。

篇3:乡村乐趣的初一作文

一、当前乡村美术教学资源的现状

1. 乡村美术教学资源的不足。

(1) 教学设备短缺。农村学校存在美术教学条件不足、设施简陋等状况, 这是乡村美术教学资源不足的最明显表现。从学校方面来看, 许多学校连专用的美术教学用具都没有, 更不用说, 为教师提供专用的画室了。从学生方面来看,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不少家庭舍不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美术学习用品, 甚至片面地认为学习美术是“不务正业”。 (2) 校本教材空白。“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 然而, 当前乡村由于专业美术教师的短缺和经济待遇的欠缺, 校本教材的钻研与开发几乎没有主持者与参与者, 大多数学校还处于空白状态。 (3) 信息技术薄弱。现代信息技术是美术教学的新资源, 而当前不少农村学校存在现代化教学设施落后的现象, 学校连购买电脑设备的资金都极其有限, 更谈不上让美术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2. 乡村美术教学资源的优势。

农村在美术教学资源方面虽存在许多不及城市的因素, 但同样有其优势。 (1) 自然资源优势。在自然景观方面, 丰收田野、如梦星空、如画乡村晨景等, 这些乡土特色是城市所没有的。在自然材料方面, 渔村沙滩、田野农具等, 丰富的素材在拥挤的城市里是很难找的。 (2) 社会文化资源优势。乡村美术教学的文化资源优势在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保留。我国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指出, “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根基主要在农村, 一些村子包括祠堂等公共建筑比较完整地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例如, 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风采各异的民间风俗;纯朴优雅的古厝建筑、趣味独特的民间艺术等, 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 是美术教学的丰富源泉。

二、合理利用乡村美术资源的意义

1. 弥补乡村美术教学资源不足。

合理利用乡村美术教学资源强调的是发现乡村美术的“闪光点”, 变废为宝、挖掘特产, 这可直接弥补美术教学资源短缺现象。正是基于这一因素,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 (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 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 (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 进行美术教学。”

2. 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爱好。

利用乡村美术教学资源, 可使学生品尝到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乐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广泛兴趣。例如, 在写生时, 可引导学生先对自然、文化资源的观察, 增强他们对家乡资源的了解, 重新发现原来看似平凡的自然物当中的美。

3. 提高美术教师科研教学水平。

乡村美术教师要在简陋的教学条件下, 挖掘出生动有趣的乡土课程资源, 这一艰辛的科研活动, 也是其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的过程。

4. 传承乡土历史传统文化。

合理利用乡村美术教学资源, 强调师生对乡土文明的发现、欣赏, 这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艺术再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三、合理利用乡村美术资源所进行的乐趣教学

1. 利用自然素材的乐趣。

乡村自然物品是创造美术教学乐趣的无限财富, 如课程凡高的《向日葵》, 可引导学生收集干花、树叶、枝干等, 通过粘、剪、涂色等形式, 制作出一幅生动美丽的手工画。

2. 利用自然景观的乐趣。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进行写生。“引导他们用眼睛观看, 用心灵触摸, 从而感受到周围事物的美。”如课程《桥》, 除向学生传授有关桥的文化知识外, 还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校园周边的桥, 通过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创作出生动的“桥”作品。

3. 利用传统文化的乐趣。

“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教学中, 可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资源。如闽南农村有许多寺庙、道观和古建筑, 可组织参观活动, 通过观察、欣赏乡土建筑的魅力, 听取传说、历史故事等, 使学生在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妙的建筑技术熏陶中, 快乐地学习。

4. 利用社会生活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 “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 不用死的书本。”乡村活是美术教学无穷乐趣的源泉。如春耕、秋收生机昂然的景象, 鱼产丰富“百舸争流”的景象等, 都是美术教学的资源。学生对此再熟悉不够了, 指导他们融入、观察生活, 进而创作“田园风光”“归航”等作品, 远比叫他们画都市建筑等容易得多。

摘要:乡村美术教学资源既有不足因素, 也有独特优势, 合理利用对于应对乡村美术教学的困境, 促进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篇4:情境,体会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作文情境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多年来,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努力,我国中小学生中“作文难”仍成为了教育界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逐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小学作文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形成了许多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其中情境教学原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众多教学方法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其顺应了儿童运用语言的规律,使作文教学直接影响到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思想观点的形成,彰显了作文教学在儿童全面发展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在李吉林老师所著的《情境教学与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情境教学的作用不仅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利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词句,训练贯穿其中,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在认知、教育、发展诸方面的任务,促使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许多一线教师认为情境教学无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仅将其作为应付公开课的“道具”,恐怕就是对情境教学的教学作用认识不够全面的原因。

二、李吉林老师的写作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进行的作文训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也人心之一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学说,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对情境作文的特点认识上,臧三虎总结了如下四点:“快”——抓住时机迅速捕捉观察对象,迅速记下自己的认识感受;“实”——写实实在在的人和事,要写出真情实感;“新”——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要写出新鲜感;“短”——篇幅短小,不拘一格。

李吉林的写作情境教学主要是从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及儿童的特定心理和学习语言特点出发,提高儿童的写作水平。首先,从生活中优选典型场景,引导他们去认识周围世界。其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动机。第三,在情境中打开思路。第四,范文引路。她的情境教学的运用使作文教学出现了生气勃勃的现象,观察情境教作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李吉林的写作情境教学是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语言、思维发展等进行探索研究的,虽是从小学生的角度阐述,但对研究写作情境教学具有科学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三、采取作文情境教学的方法

李吉林老师说过观察说话、写话是作文起步的极好形式。观察情境作文就是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观察也不仅仅是随便看看,而是抓住最优的观察客体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我针对《写某处的景物》这个作文题目的要求选择了校园里的植物作为观察客体,校园作为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学生可以利用许多时间去观察,此外校园里绿化情况很好,有着许多值得观察的植物,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会让学生更明白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我主要安排了“观察植物积累材料——回忆观察所见——举一例学习方法——合作讨论学会说话——片段习作检查效果——习后评价指导”这样的教学思路。观察之后利用图片播放,带领学生回忆所见所感,利用一系列的问句“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什么?”“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它像什么?”再现观察的典型情境,唤起学生对观察客体的回忆和急于表述的动机,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出通顺的文章提供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此时的思维较活跃,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充分的观察为基础,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植物的形象和特点,在内容上做了铺垫,孩子才有可能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形象的结合,写出富于想象的作文。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我设计了实际观察,即让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到校园中寻找植物进行观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其习性、整体形态特征、花枝叶的形态,提供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感而发,激发其写作兴趣。第二环节是交流讨论,融入情境,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有了丰富的写作资料和对实际情境的体验,回到课堂中去再创情境,带领学生用合理的方法回放观察到的情景,并通过交流讨论将其转化为语言文字,在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拓宽思路,在说的过程中整理思路,并完成片段描写。

完成片段描写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学生练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评价,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进一步掌握本课所学内容,更好理清写作思路,明确写作重点;二是通过找学生上来展示作品,给同学们提供示范,明确写作内容,推行“小步子走”教学,先解决文章重点段落的写作,便于学生更好把握,不至于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四十分钟时间完成习作。第三环节是习后指导,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此环节的设计非常有必要,通过挑选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修改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第四环节,设计了总结评价性任务,在整堂课结束前,就这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的概括和评价,为学生如何写作,如何写好作文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力求学生能通过这堂课打开学生的写作大门,爱写作,学会写自己的作文。

四、写作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倘若没有什么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和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而又无益的事。”由此看来,作文指导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想把一堂情境作文课上好就要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不仅学生要做课前准备,作为老师自己也需要做很好的准备。为此我首先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校园里的植物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以便能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时回答学生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观察,搜集所需的写作资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作文教学刚刚起步,很多老师都喜欢给同学们一些模式去写,强调技巧的教学,发现还会有老师给学生好的词句去套用,这样使得写作文成为了一种填空题,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失去灵动,失去孩子们本身的童真童趣。而李吉林老师明确提出要避免搀扶过多甚至包办代替、要求过细乃至画地为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原来老师松开了紧握住学生们的手,学生们非但没有跌倒摔跤,反而走出了自己的路,“用孩子们的眼睛不断地看着这个世界”,这也是为何要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时候运用情境教学的最重要的原因——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文章。可见情境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情境教学最核心的任务,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努力,带领学生更快乐、更轻松地学习写作!

篇5:乡村里的乐趣作文400字

当春天来临时,家乡的.草坪上的玫瑰花开的格外鲜艳。一群蝴蝶从远处朝这边飞过来采花蜜。于是,小伙伴们拿起一个瓶子,再将瓶子割一个小洞。另外一个小伙伴拿起捕虫网,小心翼翼地上前去,一扑,一只黄色的小蝴蝶便落到了网上。他急忙蝴蝶放进透气的瓶子里,再放一些泥土和鲜花进去。我们个个睁大眼睛在一旁围着,唯恐错过了它的一举一动。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好不热闹。到了傍晚,我们将会打开瓶子,把蝴蝶放了,因为这个小家伙属于大自然的,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我们还是挺开心的。一个小生命安然无恙地回到父母身边,不正和我们一样吗?

乡村里的乐趣,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篇6:乡村乐趣作文

暑假的乡村生活是美丽的,此事,我便褪下平时的文质彬彬,做起了“野孩子”的角色。而此时,最快乐的莫过于爬上树去捉婵了。

夏天的开始是从那悠悠蝉鸣中进入的。清晨,露珠还未消殆,小伙伴的嗓门便在外面嚷开了:“起床了,捉婵去啦!”此时,我便会揉揉惺忪的眼,赶紧换上粗布短褂,匆匆抓起一个面包,便三步并作两步,飞奔到门口,与他们出发,开始美好的一天了。

清晨,太阳只是一轮红日,给大地洒下几丝光亮,乡村的田野便在这微微光亮中闪闪发光,田里的葡萄个个晶莹剔透,在露珠与阳光的作用下好似一颗颗水淋淋的珍珠,地上的西瓜好似一个个胖娃娃,在绿叶中绽出笑容,一颗颗柑橘树上挂满了绿绿的橘子,虽然未到成熟的时刻,却也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脚下的黄土地似乎知道我们的到来,映衬着大树的影子随风摆动。蝉鸣声阵阵不息,好一片美丽的乡野!

路上的景色固然美丽,捉婵的过程更是妙不可言。

篇7:乐趣的初一作文

坐正如钟,屏气凝神,目视前方,左握画板,右握铅笔……也许你会认为对素描的姿势过于苛刻,慢慢玩味,你便会发现这正是素描乐趣之所在,要求中渗透着对做人的教育。“姿势决定着态度,态度决定着一切。”这不恰恰与“气沉丹田,站如松坐如钟”相吻合吗?

一支笔,一张纸,工具不多,内容却广,虽寥寥黑白两色,但却能纵览古今,横扩中外,多少英雄豪杰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表现于纸上,又有多少壮丽的山水呈现于纸上。黑黑白白的素描画,尺幅兴波,再现了世界的美好。

素描的精髓,在于生命。它会把静的画动,把死的画活。一幅好的素描作品,能够看出作画者的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我认为,作画的要旨,莫过于把线融进面。在我看来,一幅好的作品不存在孤立的一条线,只有把线扩大,融汇于面中,作品才会恰到好处。这不正如我们现实生活中一样吗?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只有这个人放到一个集体,为集体做贡献,这样完美便可展现。黑白素描,以小见大,让我体会到人生的某些乐趣。

素描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生活充满温暖;素描是一杯绿茶,使生活变得清新;只有投注素描以一片热诚,便会收获众多的乐趣。

篇8:享受作文教学的乐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近年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积累,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被欣赏,被悦纳的幸福中,享受写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阅读积累,"厚积"必能"薄发"

1.1 课内重积累指导。

阅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1.2 课外重阅读迁移。

教学中,笔者从营造书香班级,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达"四有"着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阅读有内容。

买一本书,读几十本书。发动学生提供自己阅读过的好书充实班级书库,由书的主人介绍这些好书的优点,拟成精彩的广告语,举行"好书推荐会",推选出最受欢迎的书。此举激发了学生纷纷提供最优秀的书目,并且不断更新充实了班级书库。同时,教师引导推荐传统经典诗文,中外名著,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如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其次,配合我市每个假期举行的"快乐假期,轻松阅读"读书征文大赛的推荐的优秀数目,推荐学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读好书,荐好书,评好书,班级里书香飘溢,浓郁的是诗情在畅游浩瀚书海中萌生。

(2)阅读有要求。

师生通过民主讨论,对课外阅读任务确定"四个一"要求。即每天阅读1000字左右的内容,记录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断,积累10个好词、新词,写1段简短的阅读体会(一整本读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因材施教,以上要求全凭学生自愿遵守,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但在书香班级所营造的"阅读场"中,孩子们谁也不甘落后,都能认真完成任务。

(3)阅读有反馈。

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指名学生汇报前一周的阅读书目、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交流积累的好词、新词,畅谈读书感受,评点人物个性,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这种阅读收获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激活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为他们搭建了表达真情实感的平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尤其讲述阅读内容时,语言表现力极强。投入的阅读态度强化了无意记忆,加上师生的激励,潜移默化的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一环节更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阅读有专题。

根据课本的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如五年级上学期开展阅读的《伊索寓言》,一个个篇幅短小,形式不拘的小故事,浅显中蕴涵着深刻的寓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辩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五年级下学期开展阅读《上下五千年》,一个个历史故事,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围绕专题,教师适时安排拓展阅读,对课堂教学有效延伸,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厚积而薄发。"实践证明,阅读是引导学生积累人文底蕴的过程,是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把金钥匙。

2 随文练笔,"下笔"自然"有神"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练笔的生长点,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随文练笔。

2.1 扣好词。精彩的词语往往是作者思想的闪光点,紧扣词语意思让学生写写感悟,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饱经风霜"一词所开展的写话训练,曾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示范,在于老师耐心而又巧妙地引导中,孩子们对这位拉车的人入木三分的外貌描写,就是对"饱经风霜"意思的最好解释。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丰富了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2.2 扣知识点。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教师可以精心地选择那些课文中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望月》一文中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充满童趣,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仿照小外甥 奇特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当然,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2.3 扣结构。就是仿照例文的结构来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如教学课文《荷花》,我着重与孩子们分析了全文的写作思路,即提纲:(1)总起,(2)写荷花的叶,(3)写荷花的花。以此文为例,我趁热好铁进行指导学生写《菊花》的提纲:(1) 写出菊花的名称。(2)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样子)。(3)描写花瓣的形状(4)写花的姿态(5)展开想象。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把菊花描写得非常生动。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評价激励,写作亦是享受

3.1 创造展示机会,刺激学生写作的兴趣。

写的好的作文,可以请小作者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读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请欣赏这篇习作的同学加入,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双向的交流局面,让学生在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

3.2 多元习作评价,抬出学生写作的自信。

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同学的哪篇作文或者作文中的哪一处,并说说理由。教师还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时空,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失败感。有些学生的习作虽算不上好文章或者说毛病较多,但只要文中的某一段语言或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甚至只是一个新鲜的句子段落,哪怕是只有一处比较突出,我们也应该给予鼓励。当学生通过自我品读、自我评价找到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作文中的"闪光点"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在班级中进行自我展示,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

篇9:乡村乐趣作文400字

今年,我又来到了这仙境般的农村玩耍。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隐藏着许多这一座座山的朋友――野葱。

每年清明,我和弟弟都要在山上举行一场拔野葱比赛,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看谁拔得多!野葱比我们这里卖的葱更细更长,根部比一般葱圆。刚开始,我不会拔,一直把葱的叶子拔断,形成一根不完整的葱,后来,妈妈告诉我从快接近根处用气拨,我一试,果然灵了,那葱一根根完整地躺在我手上,我高兴极了,慢慢地,越拔越快,越拔越快,眼看着塑料袋里一堆堆的野葱,我开心地合不拢嘴。弟弟见比我拔的少,急得团团转,只好破不得已来请教我,我手把手慢慢地把这个本领教给了弟弟,他聪明极了,一学就会,我们俩快乐地拔着,用这位“朋友”和河鲫鱼“见个面”。

农村的小溪中还有许多青蛳和小鱼儿,但小鱼很灵活,不好抓,青蛳煮熟后那叫一个鲜。而且拿起一块溪中的小石头就有5-6只小青蛳吸在上面。

篇10:乡村乐趣作文400字

一大早,爸爸就带我来到的乡下的老家,还神神秘秘地说要带我去尝尝他小时候的味道。说到吃对我这个小吃货来说,可是最大的诱惑,当然跟着走喽。

上了山,到处都是浓荫,我好奇地向四处张望,只有野花、未成熟的桑果和大片大片的绿色。小野花可漂亮了,有黄的、白的、蓝的,其中一种蓝色的花特别小,但很迷人,情不自禁伸手摘了一朵。“哎呀!”花瓣随风飘走了,只剩下小小的萼片留在了我的手掌上。

“过来,就是这个!”正当我有些小失落的时候,爸爸朝我喊道。哈哈,原来是覆盆子啊!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叫它苗子。红红的小果子上长着小绒毛,摸起来软软。

再往山上走,苗子越来越多,红彤彤的,漫山遍野。“哇!这里好多。”我大叫,迫不及待地往长满刺的枝丛里钻。小小的红点在绿叶间捉迷藏。不出一会儿,我的小篮子里就装满了红彤彤的苗子。我拿起一颗放入嘴中,一股甘甜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回味时又带点酸味,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肚子的里的小馋虫都被勾引出来了,忍不住又吃了好几颗,连手上都有一股淡淡的香甜味。

再来跟你们说一个好玩的。你们在山上见到过虾吗?下午,我和爸爸又上山了,这次我们要当一回“渔民”。山上有座亭子,亭子后面有条小沟,山上的山水在这里汇聚,这里就成了小虾米们的天堂。小虾米只有黄豆那么大,全身呈透明,虾壳摸起来软软的。别看它们小小的,它们游起来可快了。

篇11:乡村乐趣作文400字

但是在城里生活久了,偶尔去体验下乡村生活也是乐趣无穷的。

去年五一那会儿,正好天气不冷不热的,表舅家要中白菜,那段时间赶上爸妈工作不太忙,又很久没有回乡下老家,于是想着回去探望下家里的老人,也顺便帮表舅干下田里的农活。

表舅家有一个姐姐还有个弟弟,他们都是从小跟着舅舅在田里干活的,其实我问过他们,一开始也是心里很排斥的,有时候也会抱怨生活不公平,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可以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园,去吃肯德基,而他们就只能放假还在田里干活,可是后来他们就想明白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真正的成长都是悄无声息的,在每一个生活的片段中,在不经意的改变中。想通了这些,他们在面对农活时也不再那么消极,也不会觉得丢脸什么,反而觉得爸爸妈妈辛苦干活,为了让他们能去好的学校,能有好的将来,于是他们学习也更加努力了。

篇12:作文课中的乐趣

关键词:作文;激活;乐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132-02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能,这是新课改的根本,更是当今语文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是关键的一课,怎样才能抓好作文教学?

1激活学生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谈到作文课,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头痛,语文教师也常束手无策。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知识面、文学面都比较狭窄的学生,对其问题难以释疑。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课上下功夫,思考怎样激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爱好,怎样挖掘学生这方面的潜能,不让学生感到作文难。笔者对学生作文难作了调查,调查结果:①观察不够,写不出作文;②拿起笔不知从何入手;③写完作文收不了尾;④想写心中话却表达不出来;⑤愿意写作文的同学占班人数的1/5。针对此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激活学生作文的兴趣:

1.1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

语文教师要在作文课上对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进行很好的训练,就必须组织好这堂课的结构,尽量使这堂课生动有趣。我做了一次作文试验课,写作文:窗外。(安排)两个同学到室外看风景(时间5min),回来口述你所看到的情景,教室里的同学对外面的天空作想象。观察的同学A介绍: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白云把太阳的光芒挡住了,白云的边上有一些金光,远处的小山看起来模模糊糊的,只能隐约看见山顶上的一些小树。观察的同学B介绍:走出教室,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远处:山顶浓雾迷漫,似乎地球与天空相接。抬头仰望蓝天,朵朵白云正在飘动。同学C想象到:外面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校园四周绿树环绕,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童话世界里。通过三位同学的观察与描述,同学们在课堂上成功地完成了这次作文。

1.2教会学生搜集、整理、运用材料

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且写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为了帮助学生建设好这个材料仓库,教师必须要求并指导学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可以这样归类:①人物篇;②故事篇;③片段篇;④描写篇;⑤风景篇等。这些材料来源可从生活中吸取,可从书籍资料中吸取。学生心中有了材料,再渐渐教会学生提炼材料、运用材料,学生写作时就不会感到作文难。

1.3教会学生掌握文章结构

简单地说,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学生有了材料,并非就能写出好文章。正如学生所言:不知从何入手,写到最后收不了尾。文章结构组织怎样,最能反映出学生这篇作文内容安排是否有条理、层次是否清晰、主题是否突出。只有安排好了文章的结构,才能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对初中学生作文,有时可以安排他们仿写一些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吴晗的《谈骨气》、茅盾的《白杨礼赞》等,这些文章结构很有代表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文体结构。

1.4彰扬学生作文中的片言只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语段,并在评语中给予肯定,学生就会想每次作文时都写出一些佳句和语段。久之,学生作文就会写得优美,就能有文章内涵,鉴赏价值。

2语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教师如果仅为上语文课而上语文,就会显得单调、枯燥。学生作文只限于在作文课上提高作文,也很不易。应把作文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鉴赏能力。因为,教材中入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深远的教育意义和一些较好的写作技能、方法。这就看教师怎样去传授这些方法、技能,让学生来领会。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家搜集的材料很多,如果作家把每一个故事都写到作品中去,文章就显得冗长、累赘。于是作家经过反复思索,取舍材料,提炼主题,最后只选了3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中心。读者也感到感情真挚、亲切。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就可以知道怎样选取材料,表现主题了。

学生在作文时,过渡与照应,常常运用不好。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教师在教学中就可教学生领会这种方法,技能。如《藤野先生》一文,有一处很巧妙的过渡,文章在述说东京留学生的乌烟瘴气景象之后,作者写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文章自然而然地由“东京”写到了“仙台”,真可谓转接自然。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篇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处作者为了照应开头更好地表现主题,以更为有力的笔调反复强调:“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前后呼应,主题也更突出、鲜明,结构更完整。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作文教学,文章里涉及的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应有机地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让学生领会、掌握。

3加强课外阅读与写作

抓好作文教学,仅靠语文课和作文还不够,还必须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

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教师应积极的给学生安排一些好的课外阅读书籍,如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和优秀作文,指导并帮助学生订阅相关报刊,如《语文报》、《课堂内外》、《读写天地》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在阅读作品中,做读书笔记,记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等的积累。教师还应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写作,课外写作包括写日记、周记和语文作业等。日记可以特意安排学生写一些片段、场面、人物描写,还可每期利用一定的时间举办一次或两次日记展评。语文作业中,教师可以有意识性地布置仿写、改写的一些句子形式或段落,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能和方法,学生在无意识中吸取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激活学生作文之源,努力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有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思想转变。有了这个思想转变,才能激活学生心中的写作激情,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质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Enjoyment in Learning Composition

Shao Tieying

Abstract: Teachers should employ varieties of methods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writing. As a result, the students may get pleasure from writing and their writing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graudally.

篇13:中学的乐趣初一作文

每天晚上,我都会抽出时间来看书。《青铜葵花》中的亲情令我感动;《新月集》的诗令我陶醉;《哈利·波特》的险情令我紧张;《雾都孤儿》的主人公奥列佛的身世与经历令我惊讶、悲伤。看书带给了我不同的享受与情感。

其实偶尔做白日梦也是一件乐事。我坐在窗台前,任凭风妹妹的“风吹雨打”,我也无动于衷。我双眼呆滞地望着天空想:有句话不是说‘天上掉馅饼’吗?要是天上掉下一个我,就好了!我在家睡懒觉,另一个我到学校上学。要是天上掉下一只已灭绝的剑齿虎或一只大暴龙,它们都听我的话,世界就是我的了!想到这里,我撑腰“哈哈”大笑起来。不过,天上一定要每时每刻掉一块像海洋那样大的肉,才能喂饱它们,不然它们把人类吃了,只有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啦!我便一个劲地傻笑。

被老师骂不仅是一种批评,也是一种重视,更是一种乐趣。在一次月考中,我考砸了,被刘老师批评了一顿,被罚写反思书。老师地批评代表着重视,关注你才知道退步了。作为一个优生,批评就像阳光,指引我们前进。

种花其实是很简单的。我种过藕荷色的牵牛花。我先把种子放进松软的土壤里,浇一些水,放在阳光下沐浴。在恰当的时候为它施一点肥。待到它从土壤里钻出来,露出小幼苗,我便小心翼翼地把一根细长的木杆敲进它的睡窝里。我是那么的小心,生怕吵醒它的美梦,生怕压断它的根。每天浇一些水,晒一下太阳,施一点肥。如此循环,几个星期后,牵牛花像一条蛇似的,盘缠着木杆长出了美丽的花。花是那么纯净,那么夺目。

其实狗并不凶恶,喂狗更是一件趣事。小时候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狗咬人事件,导致人死的死,伤的伤,便对狗产生一种恐惧。在外婆家有一只短尾狗,实际是无尾狗。它的耳朵像探测仪一样耸立着,眼睛炯炯有神,鼻子微微地抖动着,嘴边垂涎着唾沫。别看它身材小,它的嗓门可大呢!

有一次,我回外婆家,刚踏进门,便一声“汪”的响声,吓得我退后了几步,差点摔倒在地,幸好妈妈扶住了我。那只狗看见我被吓得退后了,又向我“汪!汪!”几声,像个打胜仗的将军,得到皇上的赏赐似的,骄傲地抬起头,竖着尾巴,趾高气扬地走,像流氓兔一样眯着眼睛看不起人。

外婆告诉我,它是一只好狗,从不咬人。以后我遇见它,便喊:“毛毛。”它竟然吐着鲜红的舌头,摇着尾巴,朝握跑过来。从此我和毛毛成了一对好朋友。我大胆地去喂它骨头吃。每次我喂它时,它都迫不及待地跳起来。我蹲下身,把骨头放在手心,毛毛用舌头把骨头卷进口中,慢慢地嚼。看着这只小东西,温顺地张动它的可爱的尖嘴和锋利的尖齿。在我手中吃骨头时,会觉得它很温柔。

还有捉草蜢也很好玩。在草丛中,一只只肥大的草蜢尽收眼底,用瓶子捉,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绿色,甚至有的是灰色。

乐趣尽在生活中。

篇14:劳动的乐趣作文初一

就读幼儿园时,我看见老师那么辛苦,天天一来都帮我们扫地、拖地,每次都累的大汗淋漓,而她却无怨无悔。这时,我看在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得想想办法,让老师轻松一点。咦!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承包制度”。让我们小朋友来一起来完成这些劳动。

我立马把想法告诉了几个比较要好的小朋友们。她们听了,也十分赞成。这时,大家一起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展开了一番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老师听了大吃一惊。你们行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请相信我们!我们一定能做到!”老师拗不过我们天真无邪的表情,终于勉强地答应了。

耶!我们的“承包制度”受到肯定了。以后,百分之七十的劳动由我们来共同完成,而老师只用承包百分之三十的劳力活。

从那之后,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浇花;有的扫地;有的拖地。这番场景也成了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老师望着我们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我们虽然干活得很累,但也开心地笑了,享受着劳动的乐趣!

篇15:初一做家务的乐趣作文

春节前,妈妈说要把家里彻底清扫一遍,干干净净过大年!我主动提出当妈妈的小助手。我们开始了家庭大扫除……

过去我总是想偷懒,总是找很多借口逃脱劳动,以前坐在妈妈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时,总感觉打扫房间是一件很容易很轻松的事情,但是当我自己开始做家务后,才体会到并没有那么容易。书桌上的橡皮屑,掉在地板上的断笔芯都是最难打扫的部分,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

通过今天的大扫除,我知道了:我是家中的一员,打扫房间也是我的责任,我以后再也不做小懒虫了,我也要为家庭最贡献!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劳动不但给你带来许多乐趣,还陶冶了你的性情,你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吧!因为不管科学有多发达,到了什么时代,劳动永远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没有劳动就不会有幸福和快乐;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一个崭新的世界!

篇16:浅谈体验开放作文教学的乐趣

一、开放作文能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生活

作文作为学生精神生产活动的产物,“是感知、思维、表达的结晶,是学生多方面学识素养和各种能力的综合性表现,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思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作文离不开生活,必须参与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再高的作文技巧,都会显得苍白。作文训练其实也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实践能力和作文能力是相辅相承、互为促进、互相提高的关系。再者,作文是收集、加工、整理、创造思维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生活再现,而是寓情寓理的生活再创造。

叶圣陶的观点言简意赅:“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亦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向整个社会生活开放,“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以活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提倡学生“六大解放”,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会有事可叙,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有志可言;学生也只有身心得到了解放,才会自由舒畅地表达,也才会逐步对习作产生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形式应具有开放性。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学生通过用富有自我个性的双眼去观察,用富有自我个性的耳朵去聆听,用富有自我个性的大脑去思考,用富有自我个性的心灵去感受,最终将产生富有自我个性的习作。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感受是作文的关键。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张扬了个性,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更好地了解了生活。未来社会需要的就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以促进我们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得以培养与加强,个人才华在生活中得以展示与发展,用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开放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封闭的教学课堂,陈旧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模式,挑剔的作文评改……这些都在一点一点地吞噬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这一现象是十分可怕和危险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而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活力。“只要学生喜欢上了作文,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这种说法我是赞同的。因为,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写,刻苦地练,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否则,提高作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都是一句空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励学生喜爱写作,可定期选出一些佳作,编写作文专刊;也可开展各种以表达为中心的活动,如故事会、演讲会、作文竞赛等,使学生通过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表达水平,从中探索作文规律,并学习其他同学的好经验,不断增强作文写作兴趣。

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它维持着个体恒常的脑的优势状态,”驱使人的注意指向所愿意接近的对象,使人保持积极情绪状态。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影响是直接而重要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三、开放作文让学生做写作的主人

课堂作文指导和训练,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布置一道题,作一些概念化的辅导,读一些典型的范文,然后让学生动手去写。造成学生机械模仿、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等现象。因此,首先要打破常规,作文题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内容和写法上少一些约束,让学生自由联想,让学生做自己写作的主人。其次要打破刻板僵化的课堂模式,习作课的形式要灵活、开放、多样化。

让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善于观察生活,敏锐感受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让生活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生活与作文的互动中享受习作的乐趣,从而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理想境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卸下束缚写作的包袱,轻松作文,自由表达,进而达到有创意的表达。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现实社会中去获取习作的源泉,是开放作文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我们利用节假日,要求学生走进街道,走入社会,找一个岗位,去做一件事。鼓励、倡导学生多练笔,多记日记,把自己平时所思所想尽力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每位同学每天至少练一次,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断进行描写,也可以遣词造句,不一而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减轻他们在写作时的难度。

四、开放作文能使学生体验自由习作的快乐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小学生习作应是其天真烂漫的童心反映,应是幼稚无邪的童言写照,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是大胆的。所以,我们在教学生习作时,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视角、独特体验,为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空间,从“我手写我心”开始,在学生积累丰富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作文”,并把优秀习作编辑成册,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自由表达。

上一篇:小学安全工作会议记录 5则范文下一篇:2016年土桥镇喜羊羊幼儿园保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