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就是满地的鸡毛吗散文随笔

2024-06-04

生活不就是满地的鸡毛吗散文随笔(通用5篇)

篇1:生活不就是满地的鸡毛吗散文随笔

生活不就是满地的鸡毛吗散文随笔

1

端午节假期转眼就过去了,本来想出行的心被身体的疼痛纠缠住了,咬着牙,坚持坐起来,走到窗户的那几步,累的都是精疲力尽,大汗淋漓。推开窗户,看着街上的行人,此时此刻,真是感触颇多。

想着前几天计划出行之时,心情大好,计划带着哪些装备,帐篷,折叠椅,吊床……现在都如泡影般。心情真是差到了极致。此刻,孩子嚷着让我陪他玩。

曾经的期待,盼望的散心,顷刻间烟消云散。

孩子的喊声与街边的吵闹声,一同冲进我的耳膜。

拿起手机想给老妈打个电话,

顷刻间,手机滑落在了地板上,

那掉落的.瞬间,像极了我当时七零八碎的心。

2

身体的疼痛,证明我还清醒,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开始一步一步走进厨房,给孩子做早餐。拿出冰箱里的青菜,洗,切,炒。这顿饭吃上的时候,已经耗尽了我所有的体力,我已经没有想吃东西的欲望和力气了。

告诉儿子,洗手,自己去拿勺子……仿佛生活给我的就是满地的鸡毛零碎。

想吃一顿现成饭菜,想看家中不是如此之狼藉,想有人陪着孩子嬉戏,想自己躺在床上睡一觉,这时候,我也会羡慕别人的生活,有人做好的饭菜,有人给你照看孩子,有人给人给你收拾厨房和卧室的残局……

这种羡慕停留在我大脑两分钟后,我就开始拿起碗筷吃饭。人得面对现实,谁的生活不都是有自己的苦恼,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

3

你看,生活中有那么多让人绝望而又无能为力的事情。

可是,当我们走过来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自己是如此之强大。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其实,我们都一样。

我们总是不开心的时候喜欢怀旧,回忆孩提时的肆无忌惮,天马行空;少年时的无忧无虑,似懂非懂;未婚时候的我行我素,没有任何牵绊。

经历过后,我们会发现正是生活充满的这一地鸡毛,也预示着我们在这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中,拥有将黑白生活变成彩色棒棒糖的魔力,我也知道终有一天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让那些所有的狼狈和伤痕,变成不辜负自己的勋章。记得《欢乐颂》里边这样一句话: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仍要高歌欢进。

4

所以纵使生活鸡飞狗跳,满地鸡毛,我们依然要让其在蓝天下,大声欢笑,随风起舞。

并且成为最美的风景线,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因为在三十几岁的年纪里,我们有爱人,有孩子,有那个令人羡慕温暖的家,有稳定的工作,更有不躁动的心。

慢慢积累,踏实前行!

因为你想要的,时间看的到,都会慢慢给你。

这世上没有什么一步登天的成功,你唯一可以创造未来的方式,就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走!

就如我想做一件事,会有泼冷水的人,会与唱反调的人,而等我把这件事做好之时,会有人说我靠运气。可期间过程只有自己知道。

这世上,碌碌无为者最安全,无所事事者最爱嘲笑。前面的路上还会有更多鸡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埋头赶路,把那些鸡毛丢在风里。要知道,走在前面的人,才有资格说,人生真够爽!

篇2:生活不就是满地的鸡毛吗散文随笔

记者十年,编辑五年,现任某报社文化副刊部副主任。业余爱好书法、写作、烘焙等。

把美好的日子过成诗,也许容易;把平常日子,甚至艰苦岁月也过成诗,才是一种生活的能力。若心中无点墨诗情,则美景亦粗糙、阳光亦庸常、华服亦黯淡。

在京都旅行的时候,看到一枚南部铁器的小小的风铃,风铃是松塔的样子,漆着松树的绿色。当时有些犹豫,觉得这些细碎小物是不是太多了,可最终还是买了回来。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因为所有东西里面,最喜欢的就是这枚风铃了。

我把它挂在窗前的植物上,每当风吹过,就能听到悦耳的叮当声,时强时弱、时缓时急,隔着几间屋子也听得到,像风在说话,有时宁静,有时也惊心,似是在提醒你不要忘了它。恰逢夏季,开窗的时候多,于是每天都进行着与风铃之间的对话。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之一吧。

因为心中有情绪要表达,所以经常写文字。虽不成系统,却也陆陆续续积累了十几万字;因为喜欢娟秀的小楷,所以决定练书法,坚持了几年,字也对付可以看了;读书,自然是一辈子都不能舍弃的享受;做手链纯属偶然,朋友邮来的散珠子送我串着玩,没想到一下子爱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不想忍受自己开始发胖的身材和孱弱的体质而开始跑步和健身……生活不断地被注入新的元素,我也在学会享受这些挑战和变化所带来的乐趣。常常想,我的生活有点类似积累游戏,其实每天都是不同程度的重复:工作、读书、练书法、做手链等等。做这么多的事,是我在努力填补生活的空洞吗?不,也许,我只是希望做一个让生命有痕迹的人。

年轻时,觉得生活应该有玻璃花房、慵懒的猫、图案优雅的地毯和下午茶桌上的鲜花。后来才慢慢意识到,生活的本质和条件决定了并不是人人都能活得如此童话般浪漫。生活,也许不过如夜半灯下认真的缝缝补补,用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去涂抹生活的底色。我喜欢并通过坚持能做到的,就努力去做,尊重过程本身,甚至不去想是否会有所收获,其他的交给命运,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

当然,一切都需要时间去完成。对生命的态度决定了你对时间安排的取舍——多少总要放弃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与友人的聚会,看电影的放松,说走就走的旅行……写字是需要安静的,当完成一篇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时,也会倒上一点儿红酒对着电脑举杯;做手链时,也会为了一个设计的完善而反复拆了串,串好再拆,直到觉得所有的搭配看上去都和谐舒服为止……

这些爱好也带给我许多感悟,也让我领会到许多事物的内涵相通的道理。但其实再充实的生活,也都不过是一种重复,但重复里又有不同。朋友曾问我,培养这么多爱好的动力和原因是什么,我也说不出。也许只是我决定做了,而且它是正确的方向,所以就慢慢坚持下来了。

我一直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我无意与时间抗衡,只是想在生活中把时光雕琢得更细腻些。许多朋友说羡慕我的生活,可我觉得这是人人都可以过的平常日子。若说区别呢,也许就在于,我会侧耳用心倾听汽车在身边或者深夜的窗外驶过的声音。它总带给我一种梦境和现实的交错感。对生活的细节体验,决定着生活内在的品质。

关于我的生活,朋友中一直存有两种感觉,一是认为不接地气,一种又认为丰富精彩。但我却自认为,自己一直真实又踏实地生活着。地气又是什么?一定是柴米油盐吗?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烟火生活,不需要逃避它,也不需要以它为平庸的理由和借口,更没必要掩饰内心的欲望。一个人不被生活的泥沙埋没,一个人看起来“不接地气”,不是生活品质的优越和时间的悠闲,而在于内心对生活之美的热爱、捕捉与追求。

当一个人抬头看月亮的时候,也许恰恰不是不接地气,而是最接自然之气的时候。因此,我的生活里,不想用短时的阳光去抚慰阴凉无趣的日子,虚浮的欢歌犹如啤酒的泡沫,撇去自欺欺人的麻木所余下的只不过生命虚掷的苦涩。许多自以为深谙快乐之道者一直在为自己做减法,而我却始终给自己做加法,没有厚重与责任感的生活之乐,俯首可拾,却也不足珍惜。是的,我不想自己的生命在肤浅的麻痹中如行云流水般不留痕迹地消逝,所以,我在生活里尽量回避缺少经过沉淀之后的深静与厚重的“轻”的快乐。与其将时间虚掷于客套的寒暄与应酬的假面,莫若静品一杯清茶、净水焚香,或用心养一只小汝窑杯,看时光的开片裂纹生出无限的趣意来。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是否应该尽量去调味生活?把生活艺术化的人,过的便不再是实际的日子?想不太清楚了。只想着,也许人最后留下来的,都只是一些记忆。曾经在开阔的原野上,看到过满天低垂的星斗,同行的人们酒后微酣,我说:“你们看,多美丽的夜空!”但是没人注意这些,人们嗤之以鼻,习以为常。

俞平伯在文章里写过:我们认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活着,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平和,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唯有更前进。四是闲适,“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我想,自己也正在努力地这样活着吧。

一个朋友曾去过日本两次,她说曾在小樽邂逅过美丽的风铃,但是最终没有买,因为感觉它距离生活很遥远。而我,每天听到风铃声时也会想,为什么最终会把它带回家?是因为我一直存着喜爱风铃的心。而我的那位朋友却克制和收敛着对它的喜爱之情。可是,当她放下了对喜爱的追求而以为无限接近了生活的时候,却反而距离生活越来越远了。

生活,不就是为那偶尔听到的风铃声吗?

篇3:不就是钱的问题吗

英子自小容貌美丽、身材高挑,自然追求者众,但她独独看上了相貌不佳、又比她年长许多的阿哲,因为她非常仰慕他的才华。

然而,身边人都不看好阿哲,包括英子的妈妈。不看好的理由,并非外表因素,而是阿哲有各种怪脾气,十分难相处。他也不把英子的娘家放在眼里,在他眼里钱也是身外之物,一切都得要英子张罗。

英子似乎有帮夫运。结婚后,阿哲和朋友合作的工作室得到了某大公司的赏识,业务蒸蒸日上,一穷二白忽然变成日进斗金。不管账的阿哲,只负责制造自己的创意和花钱,其他都仰赖英子的精明。英子买了豪宅买了好车,变成了富太太,令众人大跌眼镜。

又过了几年,阿哲跟合伙的朋友闹翻了,放下狠话:“他懂什么?这个公司如果没有我,就没有灵魂!我不干了,看他怎么做下去。”出乎他意料的是,朋友另找创意总监,照样做得很好。阿哲不久就过起喝西北风的日子。

不能坐吃山空。阿哲没有收入后,英子只好二度就业,赚取不算丰厚的薪水来做家用。但阿哲并不体谅,明知今非昔比,却依然挥金如土。

一年下来,英子每天都有跟他离婚的念头。

“我怕别人以为他发达时我就跟着他,他落魄了我就不要他。我不是这么现实的女人,我跟他在一起时,他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英子总是这么说,“我们过不下去了,这不是钱的问题。”

不是钱的问题吗?事实上阿哲从头到尾都没变过,他的脾气一直都古怪,也未曾体恤过英子的辛劳。只是在阿哲得意时,她的忍耐有回报,如今阿哲成为扶不起的阿斗,她的忍耐度已到极限。

金钱上还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女人婚前所考虑的都不是钱,但步入婚姻后,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若老公的才华已不能当饭吃,至少会期待他有好脾气,期待他懂得节俭,不能在她奋力撑起家庭时还扯后腿。

篇4:不就是卖汽水吗?

最初,它看起来有很多功能,不纯粹是个品牌的官方旗舰店。进入主页,顶部banner显示,百事设定了有关购物、美食、玩乐、潮流等几大内容。依次点击,你会在“购物天地”里看到惠普笔记本电脑、ESPRIT女式长袖衬衫、新光项链吊坠,以及箱包、内衣、LED灯具等与百事毫不相干的品牌和产品;同样,在“百事美食天堂”中,你也找不到美年达或乐事薯片,而是类似于大众点评网的优惠券下载;接下来,《征途2》的游戏道具大礼包和格瓦拉电影兑换券被同置于“玩乐空间”中。

大约一个月后,百事淘宝为上面的产品增加了更多分类和宣传标语。推荐产品被置放在“人无我有”、“人廉我新”、“人有我廉”等分类下,一些商品下面,还被标上了例如“轻熟女”、“江湖客”、“真汉子”等关键字。

百事的计划是以这个网站为平台,把很多年轻人谈论、购买的潮流品牌单品添加到这个平台上来,除此之外,还会把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变成网站内容的一部分。百事大中华区负责消费者互动的市场总监唐家兴计划为百事推出一个名为“原创108英雄计划”的项目,将针对15岁至35岁的年轻人,只要在某一方面有原创精神的,都可以通过百事淘宝展示自己的故事和成果。在唐家兴看来,这也是创造百事“潮文化”的一部分。

整个计划始于10个月前。2011年5月,唐家兴、大中华区CMO Richard Lee和上海宝尊电子商务公司的张清宇一起吃饭,聊天过程中,他们一起得出了结论,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在互联网上的大部分行为都可以归为四类:搜索、社交、视频以及购物,而其中百事可以涉及到的事情是前三样,只剩下购物。

百事决定开始电子商务,但不打算把可乐或薯片搬到网上。唐家兴将这个计划的核心定义为“用快消品带动非快消品的品牌销售,也通过带动非快消品增加快消品”—听上去有点儿像绕口令。“这是百事淘宝的核心营销模式”,唐家兴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可以促进百事的产品销售,而最终目的是贩卖一种文化。”百事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品牌在年轻群体中赢得口碑。

所谓“用快消品来带动非快消品的品牌销售”,其实说的是瓶盖这回事。就好像你用瓶盖去兑奖一样,现在百事希望你登录百事淘宝,输入瓶盖上的13位数字,作为网站的优惠兑换券去购买上面的潮单品。

但准备过程其实并不顺利,因为百事不得不说服其他品牌入驻。他们希望邀请的那些品牌,难免一头雾水:他们不知道百事要干什么。2011年12月的一个下午,百事和宝尊在上海思南路的一幢老洋房里,就“百事淘宝”举办了一场品牌推广会,召集到四五十个品牌的市场负责人。“那天就好像是个招商会,首先介绍百事淘宝是做什么的,我们这边的想法是什么。”唐家兴回忆。

按照唐家兴的看法,在这3个月内首批上线的诸多品牌可能并不一定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我们只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先做起来,然后再慢慢完善。”唐家兴解释,拉动大品牌投入产品资源并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当时网站还没有雏形。“如果总分是100分,3月份刚启动的页面内容我会给自己60分,但如果不起步,我永远不知道会怎样。”

这项电子商务计划有一个完整的进度表:从3月下旬上线到4月底之间完成印有“百事淘宝”字样新包装的产品,全国范围内铺货;电视广告、超市堆头、宣传海报、官方微博等所有营销渠道上都要推荐百事淘宝的网址。3个月后,网站页面流量要保持在特定的水准;6个月后,网站的浏览量、登录率、兑换率和下单率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数量。届时,网站上会有更多如Levi’s、I.T.等品牌的限量版产品,在鞋、包、电子产品这些年轻人网上消费数量较多的品类上,唐家兴会根据最初的后台数据,逐步筛选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品牌和单品,争取与之合作。另外,消费者还能够在百事淘宝上淘到百事最新电视广告中反复提及的迈阿密“梅西见面之旅”以及迈克尔·杰克逊的限量纪念品等—这两者都是百事的全球代言人。

但很多人却不怎么能理解百事的这份用心。根据《第一财经周刊》针对消费者的采访,不少人对它的反应是“有点不知所云”:25岁的手机软件开发工程师何君就职于腾讯公司,习惯于每天经过便利店时买上一瓶可乐,他觉得光是弄清楚“百事淘宝”是怎么一回事儿就够费劲儿的了:“如果光为了优惠的话,我更倾向于直接去类似聚划算这样的网站。”今年26岁、在文化出版行业工作的刘娟,对百事淘宝的第一印象是“难道百事要搞团购?”在看过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对百事淘宝的介绍后,刘娟又上网浏览了一下,但一会儿她就关掉了这个页面,“这里没什么我特别想要的东西。”但也有人喜欢网站上的电影票兑换券,ID为“湖蓝色的精灵”的用户留言说:“终于又抢到了,继续喝美年达。”

唐家兴每天都在查看“百事淘宝”的后台数据,他的看法是,如果网站每天的访问量相对稳定,而不因为宣传而大幅上升或下降,就代表有一批消费者确实是感兴趣的,“至于习惯,还需要时间慢慢培养。”他表示,目前还不方便透露网站的流量规模,但来自淘宝商城的数据参考告诉他,与另一些品牌官方旗舰店刚刚启动时相比,百事淘宝的流量增长速度更高。

“百事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在品牌前行中,年轻人也有代代更替的过程。现在年轻人的网购行为,其实是学习解决生活问题的开端,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百事肯定不想跳过这个重要过程。”群邑首席知识官罗莹认为,从百事的营销机制来看,“百事淘宝”还是紧扣销售:它需要一个瓶盖或者拉环才能参与到这个平台中,这是个重要环节。“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并不关心品牌主如何设计营销从而带动销售,他们唯一看重的是平台里是不是有他们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潮资、潮牌。如果能满足这点,才有可能粘住他们,让他们产生购买行?动。”

所以,百事应该深究一下,吸引目标受众点击这个网站的背后动机是什么?反正,肯定不应该是“百事为什么开始什么都卖”的好奇心。

营销专家赛斯·高汀(Seth Godin)曾经在他的《Permission Marketing》中提出“Turnstrangers into friends,and friends into customers”的营销策略,当然,这还是发生在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盛行之前的1999年。按照现在的科技趋势,广告从封闭的线下环境挣脱,进入更为开放的互联网络后,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变得相当容易,但很多因素也因此变得不那么可控。那句话的意思是:“经过你同意,我才对你做行销”,而不是品牌主的一厢情愿。

“现在很多品牌都在‘潮’上面大做文章,百事一定要让消费者感觉到百事的潮跟别的品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在罗莹看来,“潮”应该是一种感受,绝非简单的言语表达。

年轻人,也就是传播学中称之为Early Adopter的群体—他们活跃、有影响力,也愿意尝试新事物。他们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品牌营销口号的关键词,但真正在年轻人中赢得独特潮形象的品牌其实并不多。

要抓住年轻人,就必须以年轻一代的精神和个性作为切入点,或者选择一种被视为酷的文化,百事在1980年代邀请迈克尔·杰克逊作为代言就是一次不错的尝试。这类营销方式并不强调产品,而是在提供一种让年轻人接触到更多可能性的机会。

这样看来,百事似乎是在试图通过潮文化社区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可能性。只是就最终目标成为一个更酷品牌而言,目前效果显然不够理想。很简单,用瓶盖去网站兑换优惠券并不能为百事的品牌涵义增加更多内容。更何况,优惠券从来不是酷或者潮的关联词汇。

所以,百事还是需要花点时间想明白,这种通过卖东西来营销的手法,究竟能不能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品牌价值,还是最终只是沦为一个卖东西的网站,而已。不仅如此,令人担心的是,这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出现还可能把潜在的百事消费者吓跑。因为,它传递出来的另一个信息是:我之所以这么渴望变成潮流的聚集地,是因为,我现在还不是。

篇5:闺蜜不就是陪床大丫头吗?

女人动不动就爱说闺蜜,好像没有闺蜜的女人,比没有高跟鞋的女人还要低人一等。

无论是电影《失恋33天》,还是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中,闺蜜这种存在,好像都是女人最大的软肋,被闺蜜抢走男朋友的概率,十分之三。

而男朋友勾引女友闺蜜的概率,二分之一,这是有调查数据的。至于和闺蜜滚了床单,而没有变成情侣,只算偷情的情况,更是不在少数。因为,对于男人来说,闺蜜不就是陪床大丫头吗?男人若想找个情人,还有比女朋友的闺蜜更方便的人选吗?

《失恋33天》的剧情最明白,带着闺蜜和男朋友玩,玩到最后,闺蜜和男朋友就滚床单了。

这还是小清新风格,比这更匪夷所思的故事,我也听说过。江南姑娘姗姗,在公关行业多年,结识了男朋友江河和闺蜜默默,3个人还时不时一起吃饭。姗姗和江河进展神速,几乎发展到订婚。而为了让闺蜜见证自己的爱情,她和默默也交换过许多女人的秘密。到最后,和江河登记结婚的竟然是默默……

姗姗姑娘从此成了怨妇,总是把这个故事一遍遍说给人听。

也许,若是姗姗的朋友,会与她一起骂默默无耻;而对于默默的朋友们来说,这一次,她赢得漂亮!

至于从男人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不过是一次扶正。女人和女人的闺蜜,在男人眼中,就宛如大小姐和大小姐的陪床大丫头,好像《红楼梦》中的凤姐和平儿,纵然娶的是凤姐,又何尝不惦记着把平儿也拉上床?平时,凤姐和平儿情如姐妹,然而,即便是亲生姐妹,面对一个男人的时候,也会你争我抢,何况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闺蜜。

男人对于女朋友的闺蜜,往往是两个极端的态度。要么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因为闺蜜往往是女友的帮凶,她们喜欢帮着女友出主意对付男友,帮着女友撒谎,甚至还会鼓动女友多一些选择。这个时候,女友最容易觉得闺蜜和她是一条心。事实上,男人越是对女友的闺蜜表示抵触,闺蜜也越会对这个男人产生抵触,进而潜意识中以帮助女友找他的麻烦为乐趣;而另一个极端,是男友会对女友的闺蜜表现出极其欣赏的态度,大家玩得好像“哥们儿”一样。

也许,有的女人会觉得后一种男人与闺蜜的关系更容易出问题。

错了,两种态度的男人,都容易和你的闺蜜出问题,因为他用力过猛了!

男人对女人的态度,无论是亲切,还是反感,其实都是一种关注!

对女友的闺蜜表现出极大不耐烦的男人,其实一大半是在拼命自我催眠,以防止自己表现出喜欢;而勇于像哥们儿那样玩在一起的男人,则已经是乐在其中。

男人会被女人的闺蜜钓走,或者女人的闺蜜忽然想来钓她的男朋友,完全是正常到极点的生理现象。没错,这就是生理现象。别把男人想得太理想、太高级,闺蜜和女友,往往都有几分相似或者互补。而且,因为都是年轻姑娘,在男人看来,那就是“一种近在咫尺的诱惑”。

对于男人来说,和一个女人谈恋爱,是刚刚好。如果这个女人还有一个甚至几个闺蜜跟着,那就好像是买一送一的福利!

谁让你非要觉得,男人要想和你成为情侣,就要接受你的优点、你的缺点、你的猫、你的狗、你的家人和你的闺蜜!

女人若想杜绝男友和闺蜜出现暧昧事件,最好的做法其实是不让他们相见,而不要期待这两个人的任何一方,能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友情、爱情道德!

(责任编辑/罗丹)

上一篇:开学典礼为主题的作文下一篇:展现母爱的作文:母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