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历史小故事

2024-05-11

初中生历史小故事(精选14篇)

篇1:初中生历史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杨晓莉

我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已有近二十个年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和教训以适应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现在我讲述一下发生在我的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小故事: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对一个教师来说很重要,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我记得在我教的初二年级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平时少言寡语,成绩也不是很好,老师们对她都没有太深的印象,有一次,我偶然在她的语文老师的桌上看到她写的一篇作文,在作文中她讲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她感到很苦闷,很彷徨,没有人理解她,甚至包括她的妈妈,我看到这感到很震惊,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弱小的,除了父母和家庭,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或母)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先是问问她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然后告诉她,家庭我们没有办法选择,但我们自己的人生路可以选择,我鼓励她,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取得很大的进步,现在当前最能改变的事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我还给她看了一篇鼓励单亲家庭孩子的散文,散文中的一句话对她触动很大,“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使自己学会坚强,从没有人会一直孤单,但都在一直奔跑”,我让她记住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了她的变化,见到我每次都很高兴,有什么心理话也愿意跟我

说,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看着这个学生在我的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教学的第一个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当好一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绩变化情况、情绪波动原因等。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个时代接触社会早,很多当时我们不懂的东西他们现在都懂,甚至比老师知道的都多,所以说对待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以诚相待,彼此尊重;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精神和生活的每个方面.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无私的爱学生。我认为作为老师要学会善待每一位学生,即使他是后进生。后进生可能是每个老师都感到头疼的事,但是我们要转换一种态度,转换一个眼神,可能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的学生也大都喜爱历史课。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他们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要相信学生,不要随便放弃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几个家庭的希望。教师的信任、鼓励,会使学生信心百倍、百折不饶,有时会创造奇迹的。成功每一个,幸福几家人!每每想到这些,历史的责任感、教师的职责感,都让我感到老师责任的重大!

我知道要做到这些很困难,但是我会努力做好,哪怕是一点一点地进步,我都不会放弃,争取做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篇2:初中生历史小故事

张良进履

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圯上(即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天下会大乱。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很快走了。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10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13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苏轼在《留侯论》中曾对张良的涵养评论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篇3:初中生历史小故事

一、授课前历史故事的准备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将历史故事恰当地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一) 历史故事的选取应该立足课本, 参考教学计划, 满足学生需要掌握的课本知识点的诉求

历史教材是学生和老师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任何形式的拓展都应该以课本为基础, 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最好紧扣课本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述春秋战国历史时可以穿插“尊王攘夷”、“卧薪尝胆”“秦赵‘长平之战’”等, 运用生动传神的历史故事将难点重点剖析清楚, 从而利于学生理解, 活跃学生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

(二) 历史故事的内容应该积极向上, 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

初中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极强的阶段,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追求心理, 选择一个内容有趣的历史故事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情感共鸣。因此, 老师应该和学生多交流,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 这样也是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 能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传达一种健康向上的情感。我记得曾讲述过司马迁写成千古名著《史记》的故事, 让学生感悟司马迁的这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并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 历史故事的选用要满足真实性原则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图书记载了很多有争议或负面的历史故事, 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造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为此, 需要广大基层教师对引进课堂的历史故事的可读性和真实性进行有效的辨别, 尽量选择历史依据充实并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历史故事。

二、讲课中历史故事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的应用中要以故事讲人物, 以人物讲事件, 以人物和事件来串讲历史, 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时间长河中, 经历一场奇幻的旅程, 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去把握历史时间的过程和前因后果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从历史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感悟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厚重感。

(一) 鼓励学生积累、讲述和交流历史故事, 活跃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渐渐退出讲台, 给学生留更多的发挥空间, 让他们去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 这样就从教师掌握主动权过渡到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和探求知识的渴望。例如在讲关于明清文化的知识点时, 我先将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些经典故事汇总在一起, 然后让班上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探讨四大名著思想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分析出很多有用的知识点, 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 教师在课堂中要扮演好角色, 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好度, 除了留给学生空间, 教师还要收集有效的历史素材, 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对学生的知识拓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选择在课程开始讲历史故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进入教学课题, 加深印象, 便于学生接受。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课程的中间穿插历史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 有时会遇到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 以故事来突破重难点, 便于学生消化理解。研究表明, 学生在一节课进入10到20分钟后就会产生注意力分散游离现象, 在这个时候, 如果教师穿插一个历史故事, 便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以历史故事作为课程的结束,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课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师的教学中, 常常出现草草收尾的现象, 这样会使整堂课功亏一篑, 如果以故事的趣味性结束一节课, 给学生带来意犹未尽之感, 假如再留下一两道思考的问题, 或设置一个悬念, 更会给学生新鲜感, 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展现历史故事场面

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影像资料, 让学生从形象、生动、直观的影像中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 融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比如在学汉朝历史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汉武大帝》中的某些精彩片段, 了解他开创汉朝新纪元的一些举措, 学习他的雄才伟略,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现的历史故事, 形成一些历史事件概念, 然后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研究,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观看历史影像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 也锻炼了历史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优化教学过程, 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 积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篇4:初中生历史小故事

关键词:教学改革;初中历史;小故事;效率

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1]的逐渐深入人心,初中历史教师也应当依照新课改要求积极探索可行途径,要通过对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历史小故事概述

所谓历史小故事,顾名思义就是说篇幅短小精悍,高度浓缩了历史故事情节,能够对历史事件其进程进行反映的故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扣人心弦、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历史教师在向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历史故事优势,将历史事件的起源、过程和结果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接受到历史教材上的知识,还能接受到教材之外的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历史教师对选取的历史故事应当具有趣味性和代表性,并需要提前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既符合课堂教学需要,又避免因冗长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历史小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具体运用

(一)在课前通过历史小故事导入新课

常言道,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在开始之初就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推动课堂进行。[2]在开始新的章节的时候,历史老师可以根据新的章节内容利用相关的带有一定趣味性或悬念的历史小故事来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比如在上《大一统的汉朝》这节课的时候,历史老师可以先用一个历史小故事来讲述刘邦在称帝之前的经历:刘邦性格豪爽,为人豁达,不喜欢干农事,不喜欢读书,只喜欢喝酒,刘邦的父亲训斥为“无赖”,并说他不如哥哥,但刘邦还是我行我素。刘邦每天下午都会去一家酒店喝酒,然而却没有钱,因此经常打白条赊账,但是酒店老板发现,只要刘邦来喝酒,那天生意就特别好,算下来还赚了不少,后来就把白条撕了。后来刘邦当上了泗水亭长,从而与萧何、樊哙等成为了知交好友,这些人都成为了刘邦后来取得江山的重要助力。通过这个小故事,以此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刘邦这个人物身上,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一介布衣、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如何一统江山当上皇帝。

(二)在课堂中通过历史小故事来引发学生思考

历史教师在对一堂新课进行讲述的过程中,虽然平铺直叙能够更加容易地切中课文主题,然而却难以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积极的思考。[3]因此,在此时历史教师就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历史小故事来引领教学,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在讲述《西安事变》这节内容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将蒋介石被扣押的经过浓缩成一个小故事插入课堂中,并不断进行设疑,让学生大胆猜测当张学良与杨虎城两位将军将蒋介石扣押之后,国共两党各自有着哪些主张,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在讲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让学生们猜测当蒋介石被释放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可能会遭受怎样的待遇。就这样让学生通过猜测与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当时那样形势下,两位将军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具有多么高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从而让学生既了解了历史,又对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课堂结束后通过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探究

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历史教师仍然可以通过插入具有悬念的历史小故事来引发学生产生探究行为。这类小故事既可以是承前也可以是启后。所谓承前就是说历史教师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通过历史小故事来使学生对本堂课学习到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所谓启后即是说通过具有悬念的历史小故事来使学生对下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思考与探究。比如历史教师在上完《罗斯福新政》这节内容之后,可以向学生讲述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小故事,炉边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度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通过炉边谈话小故事可以让学生从另外一面了解罗斯福新政,从而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应当积极探索各种可行途径来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先简单阐述了历史小故事的内涵,再对历史小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借此给予其他历史教师参考与借鉴,共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具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30):52-53.

[2]李跃华.简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经贸实践,2015(09):227.

篇5:幼儿小故事历史故事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他的故事源于燕国的内乱,这一件事彻底改变了燕昭王的宿命。

燕国的**实在是燕昭王的父亲的一时糊涂,燕昭王的父亲听信了奸臣的话,想要将自己的皇位传给相国之子,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随即发生大乱。

齐国打着为燕国平定的口号就进入燕国,实际上却是做着偷鸡摸狗的事,齐国进去了燕国后就肆意掠夺。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和哥哥太子平死于这场战乱中,燕国被齐国洗劫一空,燕国差点被灭掉。

燕昭王便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他本来是在其他国家当人质,在太子平死后,将燕昭王迎回了燕国。

由于燕国的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儿,燕昭王是易王后的儿子,易王后和燕昭王希望能够得到秦国的支持。在公元前3,秦国与魏国组成联军进攻燕国太子平,杀了他,拥立公子职当燕王,秦燕结盟形成。燕昭王在赵国赵武灵王的扶持下,继承了燕国的王位,上台后就是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之后,便积极寻求燕国的出路。在经历了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孝公的招贤纳士之后,经历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之后,燕昭王从这些事例中有所借鉴和吸收,燕昭王也想效仿秦孝公进行招贤纳士,而在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当初燕国受到齐国的羞辱,燕昭王一心想要复兴燕国。招贤纳士,是他的第一个复兴计划。

这个计划是他在学习秦孝公,当年秦孝公就是凭借着这个招贤令得到了张仪这个人才,燕昭王也希望能够有所收获,于是也张贴出招贤的命令,但是却收效甚微。

燕昭王便在天下征集有才之士,久久没有得到回音,燕昭王便去找郭隗,郭隗向燕昭王讲述了千金市马骨的故事,提出燕昭王要以诚心对待贤才,燕昭王听说之后,立刻就在郭隗的指导下,修筑了黄金台,招揽天下的士人,并且请郭隗到他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居住,燕昭王每天都会恭敬地去请教郭隗,就像一个恭敬的学生一样。最后,天下贤才都因此而来到了燕国,一时之间,燕国就成为了人才高地。

再谈另一个人乐毅,他的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因此,他是燕昭王的得力干将。帮助燕昭王振兴燕国。乐毅本来是魏国的将领,奉魏昭王之命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燕昭王不仅在物质上对乐毅极大满足,在精神上也让乐毅得到满足,让乐毅深受感动,最后答应为燕国卖力,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篇6:古代励志小故事历史经典故事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到达到邯郸的时候,看见了异人,说:“这个人真是奇货可居!”于是前去拜会他,说:“虽然太子喜爱华阳夫人,但是华阳夫人没有儿子。您有二十几个庶兄弟,而您排在中间,不会受到特别的宠爱,根本就没有办法立为继承人。请允许我带上千斤黄金去秦国为您游说,把您立为后嗣。”

异人说:“如果事情能够按照先生说的那样进行下去的话,将来秦国就由我和您共同分享。”

于是,吕不韦带上重金去秦国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厚礼献上,并趁机在她面前把异人称赞了一番,说他日夜哭泣,思念夫人和太子。他让那做姐姐的去游说华阳夫人,说:“夫人受到宠爱却没有生下儿子,这是一个缺憾,异人聪明贤达,知道自己排在中间不能立为后嗣。如果在这个时候扶他一把,就会使异人本无国家却得到了国家,夫人本无儿子却得到儿子。那么您现在的地位就不会被动摇了。”

篇7:历史趣闻小故事

19世纪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访华时,曾会晤辜鸿铭,名为请教孔孟学说,却语含讥诮:“先生留学欧美,精通西学,难道还不知孔子之教能行于数千年前,而不能行于当今吗?”辜鸿铭微微一笑,道:“孔子的思想,就好比加减乘除,几千年前是三三得九,几千年后依然是三三得九。贵国如果没有孔子之教,焉能有今日?”不待对方发话,他又接着说,“不过,阁下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三三得九也有不正确之处。比如说,我们向洋人借款,三三得九却七折八扣变成了三三得七。还钱时,三三得九却连本带利还了十一!嘿,我真是落伍得很!”一席话说得伊藤博文哑口无言。

五四运动时,辜鸿铭虽然是保皇党,却要与蔡元培同进退。他说:“现在的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我。我不跟他同进退,中国的好人不就要陷入孤掌难鸣的绝境吗?”而他的解释是:“蔡先生点了翰林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而我自从跟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这种人哪儿有第三个?”

篇8:初中生历史小故事

一、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求低于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 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对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基本性的了解。由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教师在讲述历史内容的时候要加入历史故事来描述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这样以故事的形式来讲授历史知识, 学生可以容易地理解史实, 教师在授课时也比较轻松。因此, 一方面, 历史故事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帮助学生认知的推动力。另一方面, 历史故事的融入对编写历史教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选择历史故事

1.尊重事实, 认真选择

教师选择的历史故事一定要真实。教师应当深知如果选用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故事, 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因此, 教师必须在选用历史故事前, 通过查阅资料和网上调查, 对其真假性进行辨别, 尤其是那些传奇故事更应该认真对待。

2.结合课堂, 有效融合

历史故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要与课堂内容相联系。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选择的历史故事必须十分贴切所教授的内容。比如, 在学习初一上册的《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时, 有我们熟悉的嫦娥奔月、夏桀和商纣的暴政以及姜太公钓鱼等历史故事, 这么多的故事, 如果要一一讲述, 那么教学任务可能就无法完成, 所以教师可以只对学生不太熟悉的、与课堂内容最贴切的故事进行描述即可。

3.贴近现实, 激发热情

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历史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 而是要让学生从历史中得到启发, 获得经验教训, 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所以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 要尽可能地贴近现实, 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最近, 中央四台推出了一档节目——《国宝档案》, 这档节目中讲述了英法联军当时在我国犯下的滔天大罪, 如果教师可以将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相联系的话, 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效果就能十分明显。

三、如何运用历史故事

1.充分准备, 角色扮演

讲述历史故事, 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名出色的演说家。一名优秀的演讲者必须处理好演讲故事的情节部分, 故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演说效果的好坏。而学生就如观众, 观众需要精彩的演讲。教师不仅要把开头讲得精彩诱人, 中间部分也得充实饱满, 不带有过多空洞, 故事结尾则需与前面相呼应,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都要求教师提前充分地准备。

2.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教师应该明确历史故事的作用, 它并不是单纯地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提神的, 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因此, 教师必须分配好课堂的每个部分, 选择适当的时机融入历史故事, 如, 在讲授新课之前, 加入与新课内容相符合的历史故事, 这样学生会对新课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如果课堂上有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太理解, 教师就可以加入历史故事向其进行说明,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堂结尾, 再讲述与本课程相符合的历史故事, 帮助学生复习历史知识。

3.正确评价, 树立观念

如上文提到的, 教师好比一名演讲家, 优秀的演讲家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何况是对于初中生, 更应该注重语言的表达。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 历史教师首先应当对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从教育中去学习历史, 从学习中感受和体会历史;第二, 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 教师必须熟练语言的表达, 用简短精确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第三, 除了语言的精确表达外, 教师还应该声情并茂地描述历史情境, 便于学生理解, 同时, 教师应当在讲述历史故事后对其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 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要正确地选择与课堂内容相符合的历史故事并合理运用历史故事, 就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掌控好课堂时间和处理好课堂的每个部分, 最终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历史就像一面镜子,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历史, 因此, 学习历史是十分必要的。要想使历史课堂生动有趣, 使学生喜欢历史, 历史故事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 本文对历史故事融入历史教学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有效融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篇9:初中生历史小故事

关键词:初中历史;故事;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中包含大量多样的历史故事,对这些故事进行有效的利用能够使初中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这一学科,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也不是为了应对所谓的考试,而是让初中生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什么是故事化教学

1.故事化教学概念

故事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在所授课程中加入一些相关的故事,进而达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让其在故事中感悟真谛。

2.故事化教学的实质及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极具科学依据的一项改革,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能够在故事中充分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积极思考的习惯。故事能够使初中生充满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课程内容中加入的小故事应该生活化,并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听课效率。

3.故事化教学中的注意点

历史故事不能与课程内容产生脱节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挑选。主要分为三种形式:(1)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讲述与教材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其中包含著名人物、事件以及特殊的历史故事;(2)历史老师还可以在课程基础上进行人物虚构,从他们的视角及经历讲解课堂相关知识;(3)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老师还可编制简短精练的小故事。

二、故事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1.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初中历史教师在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对初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教课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授课的艺术性。在初中历史中,教师要懂得运用不同的教课方式,让学生在這种艺术性教学中学习知识。这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获得对历史文化美的感触。因此,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改善课堂氛围,还要将历史知识完整地、精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并对历史产生兴趣。

2.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

初中历史教师应在合适的课程内容中插入适当的故事,使初中生在其中有效地感知历史。举个例子,在讲解二战期间的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让学生理解我国人民在此期间所受的苦难,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换句话说,老师应在课程教学完成后,利用故事围绕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说,在讲解四大发明时,教师能搜集发明者创造发现的小故事,让初中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他们的发明对现在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3.使故事化教学更生动

历史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其中的故事也趣味良多,但如果我们将历史课本变成一条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死板的知识点,那就背离了学习历史学科的初衷,学生也会对历史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只有把它们变成人人皆可讲述的故事,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并讲述,即使某个学生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完整,也算不上流畅,但是学生敢于站起来讲,就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勇气及信心,尤其是那些平时不怎么讲话发言的学生,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质能力提升平台,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故事便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它使课堂有了乐趣,学生有了勇气,更提高了课堂效率。

4.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所在

历史就像现实的一面镜子,它里面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人生哲理以及先辈们遗留下来的时代精神。学生在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中感受先人的情感及精神。对历史的有效学习,可以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形成自豪感,那些优秀的人物,都可以给初中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其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优秀品质。这对青少年今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时,就运用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来实现情感教育目的。

历史教师首先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找出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这两个事件,在学生熟悉了解后,让其在班内进行演讲活动,讲述结束后,历史教师对其中的精彩讲演进行了点评及嘉奖,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都没有提及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呢?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积极地投身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中所含的哲理及高尚品德有了深入体会。由此观之,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方面有着必要的作用。

将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尤其适用,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在喜爱的故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更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更好地学习历史。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长期坚持,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必定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毛绍举.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3(10).

篇10:书法历史小故事

汉字的起源

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在上古社会,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结绳”和“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号)来记事。“结绳”的办法是文字的雏形,“契刻”则是萌芽状态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功臣书法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编写«仓颉篇»、«爱厉篇»、«博学篇»作为典范,为官方正式标准字体使用。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秦朝以前的篆书统称为大篆,秦始皇时期通过对大篆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叫小篆。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刚健流美。

“临池”的由来

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日日临写,从不间断。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后人用的“临池”一词就是指张芝刻苦练字的故事。

“行书”的来历

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又很慢,写草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用笔畅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认的新书体——“行书”。

画龙点睛

传说南朝梁代画家僧繇在佛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当时看他作画的人很多,可他画的龙都不点眼睛,说要是点上眼睛龙就会飞上天。大家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刚把一条龙的眼睛点上,突然天空雷霆大作,墙壁被震破,这条龙便腾空飞起。

王羲之学书

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从七岁起,就跟父亲学字。十二岁时,又游历名山大川,遍览前代大书法家的字,扩展了胸怀,开阔了眼界,书法意境也更高远了。他终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书体,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

东床快婿

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对其疼爱有加,眼看到了出嫁年龄,郗太尉就派人到丞相王导家为女儿选对象。王家是名门望族,府上的后生都很优秀,一听说郗太尉要为宝贝女儿选女婿,个个打扮一新出来相见。唯有一人躺在东院书房靠东墙的一张床上,坦腹仰卧,无动于衷。郗鉴闻讯后说:“这个东床上的年轻人不做作、很豁达,正是我要找的女婿呀!”遂将女儿嫁给了他。此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东床快婿”一词即由此而来,成为理想女婿的代称。后来又衍生出“东床驸马”、“东床娇婿”等。(摘自«家庭百科»)

墨汁当蒜泥

一次,王羲之正在专心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馍馍和蒜泥,他却只顾写字。夫人郗氏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把墨汁当蒜泥,用馍馍蘸着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郗氏哈哈大笑,可是羲之还是没有“醒”来,一面濡毫运笔,一面还连声夸赞郗氏做的蒜泥味道可口。唯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与父亲被并称为“二王”的大书法家。小时候,有一次临写父亲的一幅字,着急去后花园玩耍,“太”字竟漏写了一个“点”。父亲看到后把这一“点”补写上了。一会儿母亲又看到了这幅字,看到儿子这一“点”写得圆满精到、厚重有力,心中大喜,便在纸上写下两句赞语:吾儿习字费尽三缸水,唯有太字一点像羲之。

唐太宗用«兰亭»陪葬

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珍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帖,把它放在座位旁边,早晚观赏。有一天他贴近唐高宗耳边说:“我死以后,把兰亭帖给我带去。”等到他死后,真的把兰亭帖装在玉匣中葬入了他的陵寝。

一块碑看了三天三夜

一次,欧阳询在一座古庙里看到了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始而勒马观看,继而拍马而去,一边走一边细品碑文,觉得笔势、神采实在好极了,又拨转马头,回来再细细观看,后来索性卧在碑前,竟在这里揣摩了三天三夜。从而留下了“欧阳询宿夜观碑”的美谈。

“小欧阳”

唐代书法家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被后人称为“小欧阳”。欧阳通少年时父亲就病故了,为了把父亲的书学风格继承下来,他到处去买父亲遗留下来的亲笔墨迹。每得到一篇,便认真观察、揣摩、摹写,经多年勤奋努力,终于继承了父亲的书名,号称大、小欧阳体。

弘扬书艺,为国争光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年轻时曾做过醴泉县尉,到任一年就辞官学书去了。放着官不当回家去练字,别人都很不理解。原来他是记住了母亲临终嘱咐:“弘扬书艺,为国争光”。经过努力,他终于创造了雄健厚重的“颜体”,至今广学不衰。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小时候,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用脚夹着一支大笔写字,挥洒自如。他感到自己的字太差了,便跪在地上拜老人为师。老人在纸上写道:“写尽八缸水,矾染涝池墨,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牢记老人教诲,发奋练字,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任夏州书记时,一次入朝奏事,唐穆宗问他用毛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一语双关,说得穆宗脸色都变了。

人品与书品

颜真卿其人刚正不阿、刚毅果敢,以致为国捐躯。其书刚健遒劲,严谨端庄;柳公权其人直言敢谏,其书刚劲挺拔;欧阳询面对皇亲国戚的嘲讽,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其书端正严谨,被公认为初学范本„„书品是人品的反映,人品是书品的内在因素。故有“先有风骨俊,始能翰墨香”之说。

练字“写”破被面

虞世南是唐代书法家。他从小跟智永和尚练字着了迷。每晚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琢磨一些字的写法、气势、结构,一边想,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给划破了。

芭蕉叶上练出的狂草

唐代怀素家贫买不起纸笔,他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叶上悬臂练字。就这样,怀素终于成为“草书天下称独步”的一代大书法家。

破产求书

唐代书法家钟绍京是钟繇(三国魏书法家)的十世孙。他喜好书法,不惜花高价,甚至倾家荡产去收求书法名作。曾用几百万贯钱买到王羲之的行书五张。

郑虔三绝

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慈恩寺里贮藏几屋子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后来写了自己作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诗书画)三绝”。

苏黄论书 苏东坡与黄山谷在一起谈论书法,切磋书艺。苏说:“你近来的字虽然清新劲挺,可是有时用笔过分瘦弱,好像树梢上挂的长虫(蛇)。”黄说:“对你的字,我本不敢轻易评头品足,可是我觉得有的字写得也太局促,扁扁的,像石头下压着的癞蛤蟆!” 二人一边谈着,一边大笑不止。按:“当面敢批评,难得是诤友。”苏黄二位书友之间的真挚直率之情,真令我们羡慕不已!

苏东坡悬壁观帖

苏东坡少年学书,常把古人的字帖挂在墙上,每天细细观看其间的笔势与精神,心里摹写,笔底追求,深得各家用笔意趣。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使书艺达到高超的境地。

博取众长,自成一体

米芾因个性狂放,被人称为“米颠”。能诗文,善书画,精于鉴别,好收藏名迹。他积学博览,娴熟古人用笔,而又能加以变化。他自己曾说:“人称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也就是说,他是经过博取众长,才自成一体的。

惜帖如命

赵孟坚,南宋画家。书法也很有造诣。有一次乘船出游,船至江心,风起船翻,他和他所带的财物全部落入水中,眼看性命难保,只见他还拼命高举一轴字帖露出水面,那是欧阳询的«定武兰亭卷»。脱险后他说:“性命可以丢掉,这艺术珍品是不能丢弃的。”

沙地上练出来的书法家

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刻苦练习,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他曾说:我从小喜欢的事儿可多了,中年以后渐渐废弃,有的是因为厌倦而不去做了;有的是虽未厌倦但因力不从心也不得不停止;历时愈久爱之愈深而不厌倦的就是书法。写字,可以伴我消受时日且不倦怠。

写字要有“胆”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擅长悬腕写字,行草书写得尤其清秀俊美。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如此精妙,他闭上眼睛伸出双臂说:“胆!胆!胆!”意思是,写字不能缩手缩脚地很拘谨,要豪爽,有点儿胆识才行。

“第一关”匾额传说

篇11:现代历史小故事

人们在孩童时,大多是顽皮的,伟人也不例外。蒋委员长一生虽然没有什么文采,远不能和毛主席比,却从小很有政治抱负,从他小时hou所写的东西,就可略知一二。他在读小班的时候就曾写道:“人之初,鼻涕拖,一拖拖到喜鹊窝,喜鹊窝里两个蛋,送给先生当早饭。” 上了初中,就变得更放荡不羁了,他的母亲王采玉经常教导他“王侯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于是豪迈的写道:“有了草头我姓蒋,去掉草头我是将。率领雄兵千百万,平了天下当皇上。” 后来,果然成功了。这期间也并不是那么顺利,先后进入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为了争一个日本女人,竟然和日本学生进行决斗,结果技不如人,被人夺了佩剑。对手后来也参加了侵华战争,并以此为荣),在日本经人引荐结识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很有心机的在其周围效力十几年,终于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开始用枪杆子发言了。这三所军校也是他之后嫡系部队干部的来源地。

篇12:宋朝历史小故事

祥兴二年(1279)正月,元军进攻崖山,宋元两军在广东新会的崖山海面决战,结果,张世杰所率宋军寡不敌众,大败于海上。3月19日,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于是身穿朝服,将8岁的小皇帝赵昺抱到船头,叩首再拜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言罢,背起小皇帝,跳入茫茫大海,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赵氏族谱·帝昺玉牒》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窃以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山麓之阳。”而民间则传说,当时赤湾海滩漂来一具身着黄袍龙衣的童尸,而赤湾海边天后庙(即今天位于赤湾的天后博物馆)的一根栋梁却突然塌下,庙祝与乡绅父老急忙焚香问卜,得知童尸为少帝遗骸,塌下的栋梁是天后娘娘送少帝做棺材的材料,当地百姓于是礼葬赵昺于天后庙西边的小南山脚下。据说,19香港赵氏后裔才修建了少帝墓,1963年被赤湾驻军发现。1984年初,香港赵氏宗亲会和蛇口工业区旅游公司又捐资四十多万港元,对陵墓进行了修葺扩建。

宋少帝陵远没有一般的皇帝陵那么大气,整个陵园几乎一览无余。陵园北依小南山,南临伶仃洋。正中就是少帝墓,墓地中央竖立一块大石碑,墓碑的上方刻有祥龙两幅,中间刻有一太阳浮雕;墓碑正中镌刻“大宋祥庆少帝之陵”八个填金大字(据说,“祥庆”应为“祥兴”之误,但在粤语中,“庆”和“兴”读音相近);右左两行填金小字为:“本山坐于兼祭复卦四支”、“辛亥岁赵氏三派裔孙重修”,两旁有一金字对联:“黄裔于今延宋祀,赤湾长此巩皇陵”。碑后为坟堆,有两重弧形围墙,前段中间顶面塑祥云拱月,涂染朱红,后段顶面塑双龙拱日,下有一只凤鸟装饰。

墓的东侧,立有一块泉州白石碑,正面是《宋帝昺陵墓碑记》,记叙了宋少帝的生平、陆秀夫负帝殉海的经过以及陵墓的修建情况,碑文为篆体阴文,风格古拙,是着名书法家商承祚所写。石碑背面则刻有着名书法家秦萼生题笔的八个大字:“崖海潜龙,赤湾延帝”,字体苍劲。

陵墓西侧,是一座高约四米的陆秀夫负帝殉海石雕像,民族英雄陆秀夫背负幼主,视死如归,凛然正气,令人肃然。

篇1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 引入历史故事,让初中历史课有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师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故事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历史教师在引入历史故事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能够使得历史故事在课堂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效果。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内容的备课时,需要对即将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之后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进行历史故事的选择,确保选取的历史故事能够与历史知识相符合。历史教师应该保证历史故事具有趣味性与真实性,这是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的关键。为了能够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与历史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实际中充分的应用历史知识,就需要保证选择的历史故事合理、真实。学生对历史内容感兴趣后才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将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应用到教学中来,借助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针对性也是历史故事所需要具备的一点,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故事的筛选时,应该慎重一些,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利的内容予以保留,并且能够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

2. 分类历史故事,让初中历史课有秩序

历史教师在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时,应该对历史故事进行合理的分类,确保所选用的历史故事与讲述的历史知识相吻合。历史教师主要可以将历史故事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按历史学研究的阶段分期进行分类。在目前的历课本上,其历史阶段的划分主要被分为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等三个阶段,教师针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划分也可以将历史故事分为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等三个阶段。这种阶段的划分比较的具有权威性,也利用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其次,按故事的中心内容分。将历史故事按故事的中心内容进行划分时,主要可以细分成以事件为中心与以人物为中心等两类。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划分的历史故事,而纪事本末体就是以事件为中心进行划分的历史故事。如果历史中对特定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时,就可以采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进行教学,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等对历史人物的思想状态以及历史时期的变化等进行展示。想要对历史的过程与细节进行分析时,就需要应用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将历史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充分的反应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的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

最后,按故事与史实的关系进行分类。虚拟性故事、传说性故事以及史实性故事等都是按照故事与史实的关系进行分类的。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性故事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历史故事,但是这种历史故事有些细节不能够在历史中得到证实。为了保证历史故事的合理性,就需要历史教师对历史故事进行相应的调整。真实的历史事件是历史故事的主要来源,并且能够通过史实资料对故事进行查询。在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时,历史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故事讲述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历史史实。虚拟的历史故事主要是听歌借鉴当时社会人物与事件背景的历史资料进行创造与想象的,历史教师在应用虚拟性故事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适当的删改故事资料,使得历史故事能够符合教学内容。此外,传说性故事虽然是通过口头传说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但是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能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反映。因此,历史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时,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历史故事的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

3. 优化历史故事,让初中历史课有滋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想要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就需要对历史故事进行合理的选取,在选择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点。第一点,确保历史故事的内容生动、激趣动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是应用历史故事的主要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历史教师保证历史故事的生动性,让学生能够被历史故事的内容所吸引。故事情节是历史故事所必须具备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第二点,确保历史故事的主题明确、结构清晰。明确的主题、清晰的情节是历史故事所必须具备的,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应该重视这几点。在应用历史故事进行历史知识内容的讲解时,历史教师应该明确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对其描绘的景象进行清楚的表达。鲜明的故事主题是历史故事的主要特点,并且这个主题应该与教师所讲述的历史内容相吻合,这样才能够使得历史故事的应用更加的合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与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应用来进行辅助教学。历史故事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教师能够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简化历史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学习历史知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应用来进行辅助教学。历史故事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教师能够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简化历史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学习历史知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

篇14:《历史小故事丛书选辑》序

谈到学习历史知识,也许有人说,讲历史、学历史是脑力劳动者的事。大多数青少年将来必定是参加农、工、渔、牧等生产,不会每个人都从事脑力劳动。花时间去学习历史知识,有何必要呢?或者说,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青少年中的不少人将来是会从事脑力劳动的。不过那也主要是学习自然科学,掌握工农业等现代技术。至于学习历史知识,恐怕是多此一举吧!

这些疑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是人类无穷无尽的科学文化中的一种。一切有益的知识我们都需要,不是只需要历史知识这一门,更不能说唯有它最重要,别的都在其次。但历史知识在人们的生活和斗争中,占着很显著的位置,这是事实。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分子,是国家真正的主人。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在中国都是最大的新事物。不论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不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应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必要的了解和认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凭借历史知识。中国有句成语:“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的内容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总括起来,就是告诉人们鉴古知今;也就是说,让我们根据对往昔的了解,来认识现在,瞻望未来。孔子并不知道历史前进的客观法则,但是他也认为知道了周代以前的事情,对于周代以后,就会“百世可知”。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决不是无缘无故而来的,是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更多熟悉了历史,就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是使落后的中国进到富强昌盛中国的唯一道路,认识为什么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它最终将走上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又总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创造的。任何时候,人民群众中都有众多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积极分子、先进分子走在创造活动的前列。青少年知道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就会懂得更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的利益,更热爱祖国。

再拿体力劳动来说,要了解它与脑力劳动的关系怎样,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历史知识。体力、脑力两种劳动相分离,就象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相对立一样,是社会生产力有了初步发展,而又不够发达的条件下才出现和存在的,它必定为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所消灭。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曾经告诉我们:总有一天不会有职业的推小车者和职业的建筑师,曾经在半小时内作为建筑师发号施令的人也要推一段时间的小车,直到再需要他作为建筑师活动为止。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体力劳动者,也都是知识分子。以前生产资料、社会财富和政权掌握在剥削阶级手里。文化科学知识主要成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一种手段。阶级压迫也表现为文化压迫,阶级不平等也表现为文化不平等。现在那种剥削、压迫,再也不存在了。工人、农民,体力劳动者,要用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历史知识武装自己。

是的,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我们的伟大建设事业,需要大批的自然科学专门家和各种技术人材。目前我国自然科学和其他专业的知识分子,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他们的人数与地大物博、十亿人口很不相称,亟需迅速成倍地增长。但是,尊重和提倡掌握自然科学技术,丝毫也不意味着可以没有历史知识。

新时代的自然科学家、其他各种专业知识分子的历史知识,理所当然地不应该比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少些、差些,而应该多些、广些。社会发展史要知道,中国历史的概貌要知道,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是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要切实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自己从事某项专业的意义所在,把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贡献给人民。不然,容易眼光狭窄,专业知识的发挥也受到限制。鲁迅讲过他学习历史的经验。年幼的时候,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宋元明清。后来又听说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为着查一点故事,翻了几部蒙古史的书,才知道蒙古人征服俄国,侵入匈奥,还在征服中国之前,倒是俄国人被奴役的资格比我们老。鲁迅说,“所以我想,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如果专讲天王星、海王星或虾蟆的神经之类,不先看历史书也可以,前提是“不发关于社会的议论”。但是不管专攻哪门自然科学,人们的生活和活动,时刻都与社会保持着接触,怎么又能“不发关于社会的议论”呢?所以无论学哪门自然科学,历史的知识总是不可缺少的。

文明悠久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完全有根据产生新一代的世界第一流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大学者。这些人就在现在这一代青少年之中,不在他们之外。而且这些人也决不会象前人传说的苏老泉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梁灏八十二岁才成名。那毕竟太落后了,他们的知识又不过那么一点点。现在和未来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大学者,所需要的学识至为广阔,与古人无法相比。中国悠久的文明,古今中外有关的历史,就是那广泛需要的学识中的一部分。他们之中,许多人应当有志于此,从少年时代起就努力培养自己。

一般通俗、普及的历史读物,是否象鲁迅说的那样“简明而可靠”,应当分别地看待。青少年们阅读这些书的时候,应该提倡将它们加以比较。有比较就能有鉴别。正确的接受,不正确的拒绝。通俗、普及读物的编写,达到相当的质量,绝非容易的事。至少我就没有那样的水平。好的通俗、普及读物的作用和影响,远远地超出所谓“高深”的学术读物之上。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读物,如《凡将》、《急就》、《三字经》等,莫不出于大学问家的手笔,我们在这里不必一一评说。举清代的例子:前期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后期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都是大部头的书。编者自以为宗旨高妙,体系宏达,实际上翻阅的人很少。清初一位叫吴乘权的普通文人编的《古文观止》一书,倒是一直流传到今天,简直是家喻户晓。也是这位自谦为“兔园学究”的人,编的历史普及读物《纲鉴易知录》,先后出过二十几种版本,目前仍在印行。一些教学、研究者看不起通俗、普及读物未必有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尊敬那些严肃认真的编写者,公平地对待他们的劳动。什么样的书好,什么样的书差,读者将是最有资格的评价者。

我们必须用热情洋溢、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一切有关青少年的工作。编辑、出版《历史小故事丛书》的同志,不消说,责任是相当重大的。道理很明显:它直接涉及到向我们祖国未来的主人提供怎样的知识,如何促进下一代蓬勃成长的问题。时雨春风,就万卉百木,舒畅喷发,欣欣向荣;重雾寒霜,它们便会形容枯搞,景象败坏。编撰、出版历史普及读物,应该是做时雨春风的工作。聪明向上的青少年读者,会以他们的收获回报这些同志所作的辛勤努力。我们不好用某种数字来计算这种回报,但它的价值肯定在若干位数字之上。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上一篇:文明的听后感:身边的文明下一篇:有关阳光地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