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2024-05-30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农村政策法规“一村一” 第一章:农业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农业法概述 1.农业法的概念:P1

2.《农业法》的立法目的、调整范围:P1-2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P3

4.农业的多功能性:P3-5

5.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P5-7 6.农业法的基本原则:P7-9 7.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关系:P10 8.农业法与农业政策关系的意义:P11 9.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农业立法的主要特点:P12

10.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立法的主要内容:P12

11.我国农业立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P13

第二节: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12.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P14 13.土地承包制度明确的问题:P16-17

第三节:稳定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4.农业生产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P19 1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P20 16.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活动原则:P21

17.农业企业的概念:P21

18.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特点:P22

19.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类型:P23

第四节: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法律制度

20农业发展规划的概念:P24

21.农业内部各部门结构调整的方向:P25 22.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定:P26 23.农产品流通法律制度的内容:P26-27 24.建立农产品的进口预警制度的做法:P27

第五节: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25.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P28

26.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内容:P29 27.农业支持保护的其他制度:P30-32

第六节:农民权益保护

28.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制度:P34-36 29.减轻农民负担的主要制度:P34-35

第七节:农业资源法律制度 30.农业资源保护的基本政策:P37 31.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P37-40

第二章: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 第一节:农业土地承包法概述 1.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目的:P41-42 2.农村土地的概念:P42 3.家庭承包的特征:P43

4.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原则:P43-44

第二节: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5.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P45 6.保护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P46 7.土地承包的程序:P46 8.土地承包合同的内容:P46

9.承包期内不得收回承包地的原则:P47 10.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的原则:P48 11.家庭承包的继承:P51

12.承包方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P51-52

13.发包方的义务、权利:P53-

第三节: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概念:P55

1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P56 16.土地权利登记制度的类型:P57 17.采取登记对抗主义的理由:P58 18.善解第三人的概念:P58 19.转包与出租的特征、区别:P59 20.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应注意的问题:P59

21.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概念、条件:P60

22.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基本特征:P61

第四节:其他方式的承包 23.其他方式承包的特点:P61

24.“四荒”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区别:P63

第三章: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的分类、特点:P64-65

第二节:耕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2.耕地的概念、特点:P66 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概念:P67 4.耕地保护具体措施包括:P67-72 5.保证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P67

6.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概念:P67 7.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P67-68 8.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概念:P69 9.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五种耕地:P69

10.节约使用土地的措施:P70 11.闲置耕地、荒芜耕地的概念:P70 12.开发未利用土地、土地开发的概念:P71

13.开发未利用土地应遵循的原则:P70 14.开垦土地的概念:P72

第三节:森林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15.森林的作用:P73

16.森林法律调整对象的概念:P74 17.所有权、使用权的概念:P74 18.森林、林木、林地的形式:P74 19.森林种类划分的种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林)的概念:P75-76

20.林业建设方针(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概念:P76

21.培育森林和利用森林的联系与区别:

P76

22.对森林资源实行保护性措施的内容:P77

23.林业长远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的概念:P79

24.占用林地、征用林地的概念:P80 2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护森林的做法:P81

26.护林员的职责:P81

27.各级林木主管部门的职责:P82 28.一般行为人(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其他行为)的禁止性行为的概念:P82

29.自然保护区的概念:P82

30.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内容:P82-83 31.年森林采伐限额的概念:P84 32.林木采伐许可证:P85

第四节:草原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33.草原利用方针的条款:P87 34.草原权属的形式:P87 35.草原承包的内容:P88

36.草原统一规划应遵循的原则:P89 37.草原载畜量、临时占用草原的概念:P90-91

38.应当化为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的草原:P92

第五节:渔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39.渔业的概念、作用、特殊性:P92-93 40.水面、滩涂养殖使用权:P94 41.水产种苗的管理措施:P94-95 42.渔业捕捞权的主要内容:P95

第四章: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与法律制度 第一节:概述

1.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表现内容:P98

2.我国城乡关系失衡问题的内容:P98-99 3.城乡关系失衡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负面影响的内容:P100-101

4.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念:P101 5.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容:

P101-104

6.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做法:P102

7.统筹城乡经济(政治、社会)资源:P104 8.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意义:P104-105

第二节: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

9.我国农村居民进城就业存在的障碍:P107

10.改革城乡就业制度的做法:P107-108 11.分工就业的概念:P107

12.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做法:P109-110 13.我国农村教育逇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乡教育存在差别的表现:P111 14.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应注意的问题:P112

15.我国城乡分割的经济政策的表现:P113-114

16.统筹城乡经济、改变在经济政策上城乡分治的做法(财政、金融、税收):P114-116

17.强化农业补贴政策的内容:P114-115 18.农村金融政策的做法:P115-116 19.税收政策的做法:P116-17

第三节: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法律制度

20.现有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容:P117

21.制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注意问题:P119-120

第五章:农村社会生活法律制度 第一节:农村社会生活的基本法律制度(民法通则)

1.民法、人格关系、身份关系的概念:P121-122

2.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特点:P122

3.民法的基本原则:P122-123 4.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P124 5.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内容、客

体)的概念:P124

6.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特点:P125

7.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种类:P125-126

8.监护(法定、指定、委托)的概念:P126 9.法人的概念、特征、分类、资格条件:P126-127

10.代理的概念、特征、种类:P128 11.代理权行使的原则、滥用的情形、无权代理的表现情况:P1329

12.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终止的原因:P129-130

13.代理活动中民事责任的内容:P130 14.物权的概念、特征:P130

15.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P131

16.财产所有权的取得、转移、消灭的概念:P132

17.共有(按份、共同)的概念、法律特征:P132

18.相邻关系的概念、情况:P133 19.民法保护所有权的分类:P133-134 20.其他物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采矿权)的概念:P134 21.债权的概念和特征:P135 22.债的发生的法律事实:P135-136 23.债的担保形式:P136 24.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P137 25.人格权的内容:P137-138 26.身份权的内容:P138

27.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承担方式:P138-140 28.特殊侵权民事责任:P141

第二节:农村婚姻家庭关系法律制度(婚姻法)

29.婚姻家庭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P141-143

30.结婚的必备条件、禁止条件、登记程序:P144-145

31.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的概念:P145 32.家庭关系(夫妻、父母子女、其他家庭成员):P146-148

33.离婚(登记、诉讼)的概念:P148 34.离婚后法律后果:P149

第三节:农村继承关系法律制度(继承法)

35.财产继承的概念:P149

36.继承权(取得、放弃、丧失)的概念、特征:P150

37.遗产的概念、性质、范围:P151 38.继承法的概念、基本原则:P152 39.遗产继承的种类:P153-157

第六章:农村事务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农村土地管理

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P158-159 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P158

3.土地耕地保护方面的(法律)责任:P159 4.土地两种公有制的内容和范围(国有土地范围、集体所有土地范围):P160 5.土地使用权;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土地的概念:P160-161

6.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的内容:P161

7.土地登记;初始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的概念:P182

8.土地登记效力的规定:P162

9.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的概念和解决办法:P162

10.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概念和办法:P163

11.《农村土地承包法》与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区别:P163

12.土地管理的概念:P163

13.农村地区通过土地管理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潜力很大的原因:P163 14.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的概念:P164 15.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条件:P164 16.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权限:P164 17.征收与征用的区别与联系:P165 18.各国法律规定征收的法定条件:P166 19.征地审批权限的划分:P166 20.征地补偿的步骤、标准、内容:P166-167

2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概念、条件:P168

第二节:农村义务教育

22.发展农村教育、贯彻义务教育法的意义:P169

23.义务教育的概念、性质和特征:P170 24.(义务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P172 25.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P172

第三节:农村计划生育政策 26.我国人口现状的内容:P174 27.控制人口的意义:P175

28.计划生育的方针和政策:P175-176 29.计划生育奖励规定和法律责任:P177-178

第四节:村民自治制度

30.村民自治制度的现实意义:P179 31.村民自治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容:P179-180

32.村民自治是多层次的统一体的内容:P180

33.村民自治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P180-181

34.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P181-183 35.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建制权的概念:P181-183

篇2: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务。

一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三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日趋明显,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门路狭小之间的矛盾;五是农业产业分割、部门分割,严重妨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就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农业法的多数条文,我们都可以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中找到直接的依据。农业法的贯彻实施,必将有利于实现由主要靠政策指导农业,进一步向依靠政策和法律共同指导农业发展的转变,实现以行政手段管理农业,进一步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农业的现代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必须长期实行。而要坚持这个经营体制,就必须要赋予农民足够长的土地承包期,更要在承包期内确保承包关系的稳定。这里我就不展开论述了,我想广大学员比我的体会可能会更深刻。

第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第二,民主管理。第三,盈余返还。

(1)为成员提供生产、产品营销、市场信息、技术、业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2)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3)代表本行业提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

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结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增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种植业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调整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工程,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加速营造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薪炭林;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快发展畜牧业,推广圈养和舍饲,改良畜禽品种,积极发展饲料工业和畜禽产品加工业;渔业生产应当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调整捕捞结构,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远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

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2)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标、升级、验收活动。(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生非法收费。

(5)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征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6)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

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的原则不同。

营权的流转权、承包方的其他法定权利。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作出这种区分,主要是考虑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较大。关于承包期限的起算,《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起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可以是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

义。

没有转包的流转方式、增加规定了抵押的流转方式、入股的方式可以更多。

:主要包括土地、水、气候、生物和矿产资源等五大门类。按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恒定性资源三大类。

: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量好、产量高、生产潜力大且集中连片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一种耕地保护制

度。

是指人们通过劳力、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将土地由自然资源改造为经济资源。

是指以垦殖为目的开发土地,即开垦荒地为耕地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开垦土地是土地开发的一种具体行为。,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的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种形式,即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

按照《森林法》第四条的规定,森林具体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1)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以生产竹林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具体内容大家看教材。的使用权。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一方面要通过采取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牲畜舍饲圈养、提高牲畜出栏率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逐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工草地、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不断增加饲草供应量,并通过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牧民的增收。概括来讲,就是应当从增草增畜、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入手,从根本上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最终实现草畜平衡。

《渔业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根本任务。《渔业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禁止性行为的规定。

2、确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制度。水产种质资源是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法》第二十九条的有关规定,有益于水生动植物种群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强调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保护。

4、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本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篇3: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主要是农村土地承包权之权属纠纷、侵害农村土地承包权利纠纷以及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流转合同纠纷。这种纠纷无论是发生在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 还是发生在承包方之间或者承包地的流转双方当事人之间, 其在性质上都是民事性质。从承包的主体看, 发包方为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委会) ,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规定, 其不是行政组织。表面看承包行为不是行政行为, 但事实上农村土地承包当事双方是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 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地位上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村委会利用社会事务管理者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双重身份, 随意改变承包合同, 侵害农民权利, 为“准行政行为”。因此,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具有民事裁决和行政裁决的双重性。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 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二条“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 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 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的规定, 与我国主张的仲裁具有类法律形式或者准司法形式的性质是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决定被人民法院所接受和认可, 也说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的准司法性质, 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另外,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附属政府系列, 但又具有中立性和独立性。农村土地仲裁制度体现了纠纷双方的意思自治原则;具有方便快捷、节省资金、公平公正的特点。

2 有关法律规定

2003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土地承包法》只规定从实施之日起, 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相关规定, 并未涉及到实施以前的问题。因此, 《土地承包法》属于无塑及力的, 只对法律实施后有约束力。从宽甸县土地承包的实际状况分析, 在《土地承包法》实施以前的做法, 都是按照当时中央、省、市有关土地承包政策进行的, 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 不应涉及民事侵权问题, 也不应涉及民事赔偿问题。在《土地承包法》实施以后, 不按法律规定调整土地、收回土地, 导致个别农民失地的, 责任方必须承担民事责任。

《土地承包法》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第六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 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期内, 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 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 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 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 转为非农业户口的, 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的, 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第二十七条规定:“承包期内, 发包方不得调整土地。”第二十八条规定:“下列土地应当用于调整土地或者承包给新增人口: (一) 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 (二) 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 (三) 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第六十三条规定:“本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的, 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不足百分之五的, 不得再增加机动地。本法实施前未预留机动地的, 本法实施后不得再留机动地。”《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 第四条规定用于调整的土地还包括发包方依法收回的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 (一)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二) 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三) 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四) 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五) 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这也是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第三条规定:“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 (镇) 人民政府等调解”。第四条规定:“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 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与《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相同。这也明确了乡 (镇) 政府处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行政权限只是调解。

3 有关政策规定

《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4]21号) 规定:要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经营自主权。对外出农户中少数没有参加二轮延包, 现在返乡要求承包土地的, 要区别不同情况, 通过民主协商, 妥善处理。如果该农户的户口仍在农村, 原则上应同意继续参加土地承包, 有条件的应在机动地中调剂解决, 没有机动地的可通过土地流转等办法解决。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 (丹政发[2007]4号) 规定: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对少数没有参加二轮延包, 现在返乡要求承包土地的, 如果户口仍在农村, 原则上视为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新增人口, 按照《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办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 (厅字[2001]9号) 规定: (一) 切实提高对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重要性的认识。 (二) 在农村土地承包中, 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原则, 不允许对妇女有任何歧视。 (三) 要解决好出嫁妇女的土地承包问题:根据传统习惯, 妇女出嫁后一般在婆家生产和生活。因此, 为了方便生产生活, 妇女嫁入方所在村要优先解决其土地承包问题。在没有解决之前, 出嫁妇女娘家所在村不得强行收回原籍承包地。不管采取什么办法, 都要确保农村出嫁妇女有一份承包土地。有女无儿、儿子没有赡养能力或女儿尽主要赡养义务的家庭, 男到女家生产和生活的, 应享受同等村民待遇。 (四) 要处理好离婚丧偶妇女土地承包问题: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的, 原居住地应保证其有一份承包地。离婚或丧偶后不在原居住地生活, 其新居住地还没有为其解决承包土地的, 原居住地所在村应保留其土地承包权。妇女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仍保留承包地的, 应承担相应的税费义务。 (五) 有关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对侵害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案件, 应当依法及时受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党的农村政策, 切实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有关人民政府对农村妇女因土地承包而产生的争议, 应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及时处理;对不服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理决定而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受理。

《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二轮土地承包收尾工作的通知》 (丹农发[2005]76号) 第三条第六款规定:长期“户在人不在”户承包地问题。对于因外出打工、户在人不在原因, 承包地被发包方收回的, 其承包经营权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如果在二轮土地延包当时, 已将其承包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平均分配的, 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处理;有地源的, 要优先于其他新增人口解决其承包地, 承包地的数量与原承包户同等待遇;无地源的,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予以解决。过去主动弃耕的农户现在要求获得承包地的, 当时发包方和承包方有书面协议, 按协议执行;没有协议的, 应落实承包地, 同时这部分农户要履行原来应承当的义务。第三条第七款规定:承包方家庭个别成员“农转非”、死亡的, 在《土地承包法》实施前其承包地被发包方收回的, 按照当时的政策执行;《土地承包法》实施以后,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可以收回承包地外, 发包方不得收回其承包地。

4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与各有关部门的衔接

从仲裁实践和当前宽甸县农村土地承包存在的纠纷看, 即使经仲裁裁决当事人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但与其相关的利益也很难落实, 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事人对仲裁裁决有异议的, 按照《调解仲裁法》的规定, 当事人应当自接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逾期不起诉的, 裁决书将发生法律效力。有关当事人的相关利益, 应当按照《土地承包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的指导。县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各自职责,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乡 (镇) 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由乡 (镇) 政府指导、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相关政策去落实当事人应取得的相关利益, 比如落实承包地、山峦以及收益分配等。

篇4:农村金融政策与农村资金流向

资金宽裕条件下的政策调整

1996年以来的资金宽裕,使得中国金融体系内部的流动性不断堆积。进入2000年后,流动性过剩的特征已经十分明显,资金空转,引发了许多争议。虽然中国还没像日本那样,步入了凯恩斯所言的流动性陷阱,但政府、央行以及监管部门多次调控的乏力,凸现了中国正罹患着流动性综合症。就资金供求结构失衡的状况而言,我们不妨把它叫做流动性悖论:在国民经济体系内,金融部门流动性过剩与企业部门流动性不足同时并存;在企业部门内部,大企业流动资金供给充裕与中小企业流动性不足同时并存;在金融部门内部,大银行流动性过剩与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甚至流动性危机同时并存;就农村和城市部门而言,城市流动性过剩与农村流动性严重不足同时并存;就区域而言,东部发达地区流动性过剩与中西部地区流动性不足同时并存。

笔者曾经分析过,流动性过剩与农村流动性危机并存的基本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不等价交换带来城乡经济失衡的结果,是片面扶持正规金融体系压抑民间金融的结果。更深层的原因,则与资本雇佣劳动的产业体系在全球的扩张,以及在中国更加走向极端化有关。

但无论怎样,资金过剩和流动性悖论的出现,都为解决农村融资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松金融环境。于是,中国政府的各种意图解决流动性悖论的政策,在不断地出台。

我国历次改革政策有三大特点:一是以正式金融机构为主,极少为非正式金融出台相应政策,即使出台,也是打压的,如《民法通则》对于民间借贷,尤其是高利贷的规定,以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的出台。二是以农信社为主,尤其是1996年行社分家之后。三是自上而下安排,由关注动员农村资金,到关注农村资金回流,但最终还是落得“一农难支三农”的结果。

进入21世纪起,诸多政策,都是朝向解决农村融资困境的方向的。比如,2004~2009年,已经连续6个中央1号文件,强调农村融资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决心。

2005年4月份中国国务院《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见》明确要求,需要抓紧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该文件提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抓紧研究制订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2006年的“中央1号文”,则十分明确地提出要发展一些新型的金融机构,如社区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组织和资金互助组织。响应这样的政策要求,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设立村镇银行、农村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银行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三类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时,批准了原来隶属于中国邮政总局,专司邮政储蓄存款业务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

但是,2007年之后,尽管支持农村发展的措施在不断出台,农村的融资状况却并没有同步改善。所以,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仍然以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为主题,但在农村金融的措施上,并没有很大突破。而且,伴随2007年政策鼓励的一些微小金融机构的成立,他们本身的生存,都成为难题。在2009年2月份的中央1号文件中,专门提及:“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农村资金短缺依旧

金融系统内部的存差十年来不断累积,以致于如何处理流动性过剩,成为一个世纪难题的时候,农村融资难题,却似乎愈趋严重。由“三农问题”成为共识,再到将其提到“重中之重”的高度,最终推出“新农村建设”的这十年间,政府、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已经针对农村融资难题,出台了一批又一批的政策,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以“支农”名义成立的金融组织,也给出了前所未有的各项优惠政策,但农村资金短缺却依然照旧。普通农户想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也近乎无路。这体现在:

农户贷款覆盖面小。依据多个调查报告,农户贷款占农户有效需求的覆盖面,基本上不超过一半。若计入全部农户,得到贷款的比率,可能仅仅三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农村金融服务报告》对我国农户贷款的覆盖面所作的调查, 全国2.2亿农户在2005年3季度末全国在农村信用社有小额信用贷款或联保贷款余额的农户数为713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2.31%。还有大量的农户,连存款和汇兑等对金融部门而言毫无风险的金融服务,都不能得到。

农村短缺总量巨大。农村金融缺口庞大,也是一个基本事实。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20万亿元,以2006年用于新农村建设的3397亿元,2007年的4317亿元衡量,资金缺口之巨大,可以用杯水车薪形容。必须要金融部门弥补这一巨大缺口。可是,直至2009年1月,短期贷款中的农业贷款余额仅1.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仅5.69%,如何才能填补这一巨大缺口?

金融和经济,本来是“毛”与“皮”的关系,正像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所言,要“认识到“三农”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是共生、共存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果将“三农”比喻为人的机体,农村金融则是机体中的重要器官,取之于机体又服务于机体,而不是一个体外的支持器械,可以只管用,不管养。”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既然是共生、共存关系,而“三农”又是需要服务和支持的机体,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调金融支持,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机体本身并不能带来足够的产业利润,以支持金融利润,金融支持要么就是赴汤蹈火,要么就是空喊口号。

实际上,金融机构更愿意空喊口号,而不愿意赴汤蹈火。数据表明,1998年以来,所有的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一直在10%上下,这和11%~12%的农业产值占比基本匹配,却和60%以上的农村人口和50%的农业劳动力比重极不匹配。这一配比显示,贷款资源的配置,基本上是按照效率,而非公平的维度配置的。从金融角度看,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金融业就是配置资源的,如果农村经济不景气,农业产业没有利润,那么,就没有足够的产业利润去支撑金融投资,只有农村经济有活力了,才有可能容纳更多的金融资本。所以,在中央三令五申,一个个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多元化竞争性市场的旗号下成立的情况下,对农村的贷款规模却相对稳定(如表1所示,1999年以来,短期贷款中的农业贷款占比,一直在5%~6%之间徘徊,2007~2009年还在减少),而非增加。这也表明,现行制度安排下,市场金融在农村金融中的力量,基本上用尽了。指望一个多元化竞争性金融体系在农村的建立,去解决农村融资难题,实在是开错了药方。这不仅对农村融资的解决有害,也带来了对农村金融机构有害的水平竞争格局,是一个“双输”机制。

十多年来,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和农村流动性不足,以及农信社流动性危机同时并存的现实,已经清楚表明了,市场金融不能单独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一个庞大的、内生于农村社区的合作性金融体系,以及界定清楚的政策金融体系,必须建立起来,并与市场金融体系相伴随,去适应农村资金的多样化需要。在没有弄清楚农村经济基本性质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将其定位为市场经济,并推出市场金融与其相适应,是政策误判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篇5:14级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题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农村 农民 农业 政策 法规

“三无农民”:即无土地、无岗位、无低社保的农民 《农业法》的立法目的 《农业法》的立法必要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一体化 农产品流通主体 农业投入 农业保险 “四乱” 农用地 “四荒”:荒山,荒坡,荒沟,荒滩 土地所用权 土地承包制度 转包权

农民专业合作社 罗虚代尔原则 成员大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 合同 有名合同 要约 承诺 抗辩权 代位权 撤销权 担保 有效合同 无效合同 债权让与 债务承担 合同的内容 标的

合同的终止 违约金 农业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 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森林 渔业资源 水法 草原资源 农业生物资源 村民自治制度 “双过半”原则 村务公开制度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城乡居民自愿参加,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为主的互助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和序列的过程。组织资源:也可称权力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执政党组织系统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

经济资源:指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文化资源:指对社会以证书或资格加以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

办事人员阶层:协助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

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文职人员等组成;他们是体制内或体制外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较低层非体力劳动者 婚姻:通常是指男女依照社会风俗和法律的规定所建立的关系 核心家庭: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指由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子、媳或女、婿再加上孙子女或外孙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指由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其子代中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妻再加上其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贫困:是一个地域的、动态的综合概念,通常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

中国的贫困标准:主要考虑的是支出问题;而世界银行公布的贫困标准按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25 美元的标准来计算, 它主要考虑的是收入问题。在实践中, 分别以收入和支出作为贫困标准来衡量 扶贫开发的方针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强调扶贫到村到户;重视科技教育扶贫;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展东西部协作扶贫;实施自愿移民扶贫开发;输出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实行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相结合;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低碳经济:是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73.碳限制排放交易许可机制:由政府确定可以允许的二氧化碳排放规模,然后通过市场交易提高碳生产和消费活动的效率。

74.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或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与之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75.“APEC蓝”:北京APEC会议前后,北京等6省市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渐显效,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76.转基因食品:由转基因动植物制作和食品就称为转基因食品 77.转基因动植物:过基因工程技术分离的某一种或几种确定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个体的基因组中,而且新获得的基因能够遗传到后代。由此产生的这些个体称为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植物。

78.单病种:指发病原因明确,发病机制清楚,没有其他并发症、合并症的单纯性疾病;有比较明确的诊疗规范和治愈标准,疗效确切,预后良好,质量易于控制,成本易于核算的常见病、多发病。

案例分析

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背景:1.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无支撑性产业,且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链条不长,产业集中度不高。2.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环境准入政策更加严格,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突出。3.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成都城乡结构调整。面临新增劳动力、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且伴生的社会转型和收入分配等各类矛盾可能增多。4.规划编制质量不高,规划工作重城市轻乡村。导致规划编制质量不高、规划滞后、规划意识不强以及规划不够全面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5.农村发展建设无序。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传统农业比重大,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试从城乡一体化的方向结合农村政策与法规基础知识提出成都农村发展政策建议。

二、农村出生的小梅是某商场的化妆品销售人员,在其内打拼了十余年已经积累了自己的关系网络,但是她发现自己每月几千元的死工资和销售化妆品巨大利润相去甚远,所以就想自己开个化妆品专卖店,经过市场调查预计开店会花费50万元,但是小梅所有的积蓄只有30万元,试从社会流动及社会分层理论出发从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的比较和转化给小梅一个建议。

三、假如你是某某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在审查本社生产经营业务时发现本社有的理事利用合作社的门路经常偷偷帮助自家亲朋卖蔬菜,你认为这有“假公济私”的嫌疑,应该禁止,但又考虑理事平常比一般社员辛苦,经常跑市场,难免帮助下自己亲戚。请简单叙述作为监事长的你将如何处理。

四、1988年1月,周某承包了本村的一个鱼塘,承包合同约定:承包人每年承包费500元,承包期为四年。周某想要外出做临时工,便在1988年3月将自己承包的鱼塘转包给同村姜某,双方签合同的内容与前承包合同的内容相同。姜某当时交款500元作为第一年的承包费,随即对鱼塘实施管理。5月初,姜某准备姜塘中水放干,除掉害鱼,然后重新放鱼苗。在放水过程中,本村赵某等人因欲承包此鱼塘未被村干部同意而不满,当他们看到姜某放水时,便提出“鱼是集体的,要分大家分”。双方发生口角。赵某等人乘机抢打了10公斤鱼,后被村长制止。姜某从该鱼塘中打上百公斤鱼卖得鱼款200元。但姜某看到承包鱼塘招惹麻烦,鱼又被别人抢了一部分,就找到周某表示不承包了。要把500元钱退回,鱼塘仍由周某承包。周某不同意,请求村委会调解,假如你是村委会调解委员会成员请你按照法律规定给出合适的调解建议。

五、李明的家庭类型是核心家庭,其母亲下岗失业,父亲开了一个小型的废品回收点,某日小明父亲不慎摔倒昏迷,被送往区中心医院,由于家里的所有现金资金都被父亲用来回收废品了,还没来得及出手。请你试着从合理利用政策及法规的角度帮助小明,给他建议,助他度过难关。

六、部分农村领导干部中,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地位作用认识不高,习惯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社会事务,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试分析此情况针对这个问题谈谈农村法制建设所面临的困难。

补充:

① 商业服务人员: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 工 作人员,即体制内和体制外从事第三产业的受雇者或自雇者;

② 优势:占有少量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 ③ 分类:(1)商业服务业基层监管人员

(2)商业服务业准白领员工

(3)商业服务业蓝领员工

④ 主要特征:有较多上升流动机会且人数不断膨胀的较低阶层;

⑤ 代际流动性:这一阶层没有受到家庭背景的明显影响,唯有工人家庭出身的人成为商业服务业员工的几率较高;

⑥ 来源:商业服务业员工约有30%一开始就业就从事商业服务业工作,约50%来自 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不到20%的人来自中间阶层;

篇6: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1、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按照《森林法》第三条的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有三种形式,即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

2、森林的种类:按照《森林法》第四条的规定,森林具体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3、我国林业建设的方针:“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具体内容大家看教材)

4、草原的权属形式: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的使用权。

5、草畜平衡制度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一方面要通过采取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牲畜舍饲圈养、提高牲畜出栏率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逐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工草地、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不断增加饲草供应量,并通过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牧民的增收。概括来讲,就是应当从增草增畜、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入手,从根本上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最终实现草畜平衡。

6、渔业:是捕捞、养殖和加工水生经济动植物区的水产品的产业。

7、我国的渔业生产方针:《渔业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8、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保护渔业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渔业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禁止性行为的规定。

2、确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制度。水产种质资源是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法》第二十九条的有关规定,有益于水生动植物种群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强调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保护。

4、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

9、种子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本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10、实行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定义:就是指生产商品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有关种子管理机构核发的《种子生产许可证》,按照指定的作物种类、产地和规模生产。

11、种子生产许可证的领取条件: ①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②具有无检疫性病虫害的种子生产地点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采种林;③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疫设施。④具有相应的专业种子生产和检验技术人员。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2、假种子:是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劣种子:是指第一,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第二,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第三,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第四,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第五,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

13、种子生产经营概念:种子经营指生产出来的种子通过各种渠道到达使用者手中的全过程。

14、《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领取条件

《种子法》和《许可证管理办法》,按照经营种子的类别、经营项目就《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领取的条件进行了规定。

申请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①、具有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②、具有能够满足检验需要的检验室,仪器达到一般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的标准,有2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③、有成套的种子加工设备和1名以上种子加工技术人员。

申请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以外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①、具有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②、有能够满足检验需要的检验室和必要的检验仪器,有1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

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向农业部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公司,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①、具有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②、有育种机构及相应的育种条件;③、自有品种的种子销售量占总经营量的50%以上;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④、有稳定的种子繁育基地;⑤、有加工成套设备;⑥、检验仪器设备符合部级种子检验机构的标准,有5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⑦、有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

15、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知晓权、自由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请求赔偿的权利。

16、植物新品种权授予的实质条件:即授予新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条件。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上一篇:小兔姐妹过河童话作文下一篇:晚上问候语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