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2024-06-24

幸福的教师读后感(精选10篇)

篇1: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

静心品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聆听专家的教导。《致教师》这本书的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有针对性的加以剖析、研究。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印象较深的是《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和《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这两篇分别阐述了如何享受你的教育生涯和如何师生共同创造幸福。最近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工作太多太杂,孩子不爱读书等问题。我们也看到了新闻报道孩子因为作业、成绩等问题而自杀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想无非就是老师,学生都没有从教育中享受到幸福的感觉。那么如何做到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呢?

在《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这篇中朱永新老师提到关于幸福的名言妙论尽管各部相同,但都基本揭示了幸福的基本的特征——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幸福应该是在服务中的,幸福应该是在研究中的,幸福应该是与别人分享的。教育,恰恰是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是教育是让人们幸福的事业。那为什么有部分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无法享受、体验当中的幸福呢?我们再来看看两篇当中都有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己的关系。最大的幸福来自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幸福在哪里?在自己的梦想里,你大胆的去想,大胆的去努力。人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现在回想一下你为什么会抱怨,是不是没给自己定期设定一个目标,而是让自己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状态,没有成就,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呢?作为教师的幸福有两大:一是孩子,二是来自专业成长带来的事业成就与生命尊严。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个生命,关注到每一个日子,关注到每一个程。让老师和学生的生命都能得到丰富的滋养和最美的呈现,那么就做到了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

篇2: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权利,但幸福并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牛顿苹果树上的苹果,不偏不倚地恰恰落在你的头上。幸福要去追寻、去争取、去感悟、去经营,才能得到。

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每一个简单的细节中,只要你有一颗灵动、敏锐而又细腻、柔软的心去感受它、捕捉它。曾几何时,职称、论文、薪水、地位、房子、车子……这些枷锁将我们缠绕,我们在为自己漫无目的的忙碌而迷茫,为照顾孩子、工作分身乏术而抱怨,“幸福”在生活、工作等琐碎小事中磨得再不似从前。

读了华阳老师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这本书针对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众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从修身、修心、修业三方面解析了教师的幸福人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戒骄戒躁,不再攀比,放松心情,努力工作,乐在其中,幸福就在你身边。

这本书告诉我:阳光心态成就教师的幸福;有爱才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淡泊名利执著于理想之园……它让我知道:孩子的世界,他做主,孩子的心灵,我们呵护,孩子的未来,随他去;“改造世界”,从三尺讲台做起……它还让我去寻觅:“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优等生”的内心世界以及默默无闻的“中等生”的心声。

“再高的职称抵不住学生的笑颜”这一章节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一个老师不能因自己的职称和学术研究而忽视学生,而是要用心教导学生。这种发自内心的关爱和热情是无价的。培养学生是教育中的根本,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没有学生的传承,他的学术生命和精神追求很难继续。所以,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越的教育环境,是老师们至高无上的职责,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

这本书让我明白,幸福可能仅仅是平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幸福可能仅仅是工作中小小的改进与变化;更可能仅是至亲好友一句鼓励的话。全书按修心、修身、修业顺序讲述小故事,大道理。作者用心良苦。其实作为一名幸福的教师,首先修好心,修好身,才能修好业。三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幸福”是一种感受,再多不幸只要你善于发现都可以变成幸福。更多时候交流让人变得快乐。当我们感觉不公平时,只要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就是幸福的。当你用细心、耐心对待工作中的人和事,你就是一名快乐的、幸福的教师

《做个幸福的教师》教师读后感2

我有幸拜读了陶继新专家的著作《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翻看了几页,我就被陶老师平实却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所深深吸引,不觉看至深夜,还不忍将书放下。一本好书的确能启迪人的心智。与陶老师平静如水的心境相比,我感觉到自己的浮躁,与陶老师的“取法乎上”对比,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我第一次意识到教师是幸福的,也从中读懂了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一、感恩生活,享受幸福教育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以前我曾抱怨过教师职业的无聊乏味,曾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乐趣。其实幸福是一种心态,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态对待教学生活,在平凡、琐碎中,寻找快乐的种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就会觉得有这样一个岗位是幸福的:当我们坐在舒适宽敞的办公室里工作时,我们应该想到还有多少人为了生计正在不辞辛苦的劳作着;当我们抱怨福利待遇差的时候,我们要想着,还有多少人在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苦脸。在这样一个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荣的岗位上工作,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出无数有用的人才,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我们应该知足常乐。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消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带给我们的快乐。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收获更多幸福!回想在教学的生涯里有多少次这样的情景出现:感冒咳嗽时,学生将含片递到我的手中,“老师您嗓子不好,含着它会舒服很多的。”因为批改作业这肩膀不舒服,“老师,我给你捏捏肩膀吧。”多少次,刚准备到处翻找红油笔,给学生批批作业,一只红笔已经出现在我眼前,“老师,给你用!不用再找了。”这样的事例真的是举不胜举,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激情。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只有懂得感受教育事业的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

二、取法乎上,提升精神质量

陶继新老师特别注重读书,注重读书的质量,“取法乎上”四个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仔细想想这话多么精辟,以前我也很喜欢看书,可更多的是把书当成一种休闲方式,我喜欢看《知音》《女友》《小小说》之类的书籍,而对于《论语》《压根就从来没想过去读,觉得那样的书籍太枯燥无味了。在陶继新看来,读书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是获取文化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正像人需要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必须且必要的事情。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深感惭愧!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只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并把这些思考、想法、感受写下来,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校经常鼓励老师读好书,然后写读后感,后来我逐步意识到,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就会对所读书目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会一本书读过后很快就淡忘,对于书中有启迪意义的话语就应该多读几遍,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才好,那样的知识才会深入心灵之中,而不是浮于表面。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们就应该像陶老师那样,及早在自己的精神仓库里储存一些文化食粮,只有这样,在我们年老时,才会发现自己的教学生活里留下了多少幸福的回忆,才能做一个身心都倍感幸福的教师。

《做个幸福的教师》教师读后感3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当我把《做幸福的老师》读完了,也想了很多,希望从书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知为什么,思考了很久,总觉得好像还没有读!当再次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伴着那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入睡时,梦中的我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中翱翔;当伴着梦中的惬意醒来时,随手捧过《做幸福的老师》,再次重温“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便荡在脸庞、溢在心间,就这样,为一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拉开了心驰神往的序幕。

终于,现在,我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每当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累吗?”也许有时会有身体的疲惫,但是,我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园的宁静,可以早点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体育课的时候,陪着孩子们一起练习广播操,累着,但是快乐着,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

幸福地做教师,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的感觉。

教育是用心去经营的事业,更应该是幸福的事业,可是我周围一些同事精神的沮丧令人担忧。教育是唤醒灵魂的事业,是塑造人格的事业,如果教师本身就是“心残者”,又怎么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个人生命的需要。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不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我们不要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不要“催命”的分数,不要使人窒息的无休无止的考试……否则,于学生于教师,哪里还有幸福的立足之地?如果学生们的心灵和情感已“沙化”得刮起“沙尘暴”,大家都把幸福预期在将来,把希望寄托在高考,于是机械地记忆,反复地操练,挫伤了灵性,挫伤了创造力,不仅使得校园成为“失乐园”,而且也使教师和学生们成为被幸福遗忘的人。

对学生和教师而言,我们不能牺牲今天的幸福去换取明天的幸福,幸福与生命是水乳融合的,没有了幸福生命也就失去了依托。

学习本身应是快乐的,知识的获得,想象的拓展,思维的升华,其中蕴涵着无穷的乐趣。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材”,其根本目的应是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让学生成长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教师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会感染到学生年幼的心灵。

毋庸质疑,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是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本书其中的一个章节——《没有孩子是差生》,更是让我感动的泪花闪闪。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优秀是有标准的,“差生”几乎每个学校都存在。班级里差生多,许多老师就多了烦忧,幸福感大打折扣。“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又似乎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所受到的待遇也就很自然地有所不同,甚至老师看他们的眼神也截然不同。

我曾试图多方面了解美国的教育,源于我想弄明白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喜欢挑战,那么善于冒险,而且这挑战和冒险是充满了无限的睿智。读了很多书之后,终于明白:美国教育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国家恰恰相反。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的校长:“你们学校里有多少好学生,有多少差学生?”校长的回答也许令他很失望:“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多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成功的支点,那还会有那么多对差生的无奈,对教育的失落吗?

不过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数教师正是以一颗爱心诠释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聪明的孩子!

“书写改变人生,草根促动教改”。我在想,读了《做幸福的老师》,我应该将其有价值的思想和探索付诸行动,从而更大程度推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动,达到提高自己,推动自己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您的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微笑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

篇3: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一、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美, 感受幸福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而且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 做一个有用的人。陶老师就是坚持这样的教育目的, 用智慧的双眼不断地寻求教育过程中的真善美, 在发现、提升、实践的基础上, 不仅让自己感受到幸福, 也帮助他人实现了理想, 所谓“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即是如此。教与学是一个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 引导学生成长, 学生的美好又在不断丰富着教师的心灵, 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不断成熟、不断进步, 我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教师, 与我爱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发现并记录教育过程中的美, 我感到十分地幸福。

二、在教育过程中唤醒潜能, 品味幸福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只是很多时候处于沉睡状态, 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唤醒人的潜能, 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因此, 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潜能, 相信学生具有“一飞冲天”的潜力, 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是一张白纸”的观点,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尽力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 而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教师的灌输。陶老师通过多个案例来证明人的潜能无限, 而教育的功能在于唤醒, 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倾听学生的心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的点拨唤醒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人师者, 引导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打造一片新天地, 方能会心一笑, 细细品味这独到的幸福。

三、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性, 创造幸福

陶老师的讲座中围绕人性列举了很多事例, 主要说明一个问题:唤醒学生的潜能要遵循“人性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 要贯彻这个原则, 就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知识和能力并重。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一就是注重知识的获取, 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导致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并终身受益。二是注重人品和个性教育。教育过程中, 人的道德品质和性格教育才是重中之重。一时的分数高、一时的事业成功不能代表教育的成功, 如果道德败坏、性格恶劣, 人的能力越大, 给社会造成的隐忧越大。所以说, 人性高于一切, 要注重人品和个性教育, 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言传身教。教育是身体力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不管是知识层面还是道德层面, 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上几点, 尊重并引导了学生的人性发展, 就能够创造幸福, 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人生。

四、在教育过程中师法自然, 享受幸福

教育方法是我们教师要一直研究并探索的重要课题。陶老师提出:取法乎上, 即师法自然, 真法不落实像。简单说来, 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适合自己, 符合实际。要知道, 教育方法是教育理念的体现, 而不是细枝末节的技巧, 更不是别人经验的复制, 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教师情况而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所谓的“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才能让师生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篇4:幸福地做教师,做幸福的教师

关键词 幸福 教师 学习 爱心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不懈追求。然而,随着部分地区学科考试评价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学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大被降低,现状令人担忧,只有积极的采取措施,才能让我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

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位学生,视学生为亲人,用爱的温暖去感化他们。当学生在生理、心理、学习、生活上遇到种种困惑时,当老师的你是否及时关注?学生生病了,当老师的你是否问长问短,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换取学生真心的信任和尊敬。作为一名教师你是否在每件事情上都真诚地对待你的学生?如果我们每次都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 ,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教师的爱心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相反它像源源不断的泉水,因为流淌而更加清澈、充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别人的生命一点绿色,自己的生命也更具活力。老师如果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那么爱是可以传递的,等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再结出美丽的果实,就能传递更多的爱了。我们是老师,我们在时时播撒爱的种子,又怎能不感觉自己是幸福的呢?

二、做个性教师

我们只有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自己的个性和原则,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从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其实何止是教学,我们做人做事同样如此,切忌人云亦云,没有原则。

教师的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是情感、人格的集中展示,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一种破中有立的建设。教师的个性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建立在教师良好的品德、人文素养的基础上的。有个性的教师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不畏强权,保持独立人格尊严。一个品质优良、学养深厚、个性突出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个性化的教师一定温暖如阳光,灵动如甘露。有个性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他们的课堂教学更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学生的创造热情需要个性化的教师来激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她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教师的个性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特立独行,而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凸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你可以学习他人,可以向不同的人学习,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无论怎么学,你终究还是你,你永远成不了别人。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你能也是唯一能做好的就是你自己!”

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是于永正的特点,以激情调动学生情感是窦桂梅的特点。个性张扬的老师,打造富有激情的课堂;个性细腻的老师,打造温馨的课堂;个性幽默的老师,打造轻松的课堂;个性丰富的老师,打造完美的课堂。亲爱的老师,你是豪放严谨的,还是机智幽默的,是善于启发的,还是慢语轻声的?我们作为老师是不是应该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善于挖掘自己的优势,凸现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个性,名师并不是什么都好,而是有一两方面特别突出罢了。有人说要取长补短,如果我们在某一两方面的长处长得无人可及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成功了呢?在这种成功里你难道体验不到一种成功的幸福感吗?

三、提高个人魅力,做有品味的教师。

一名有品位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名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富有职业修养的教师。教师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长于思考,专于提升,真正成为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者,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人师。

(1)学会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对话,是读书人的一种至高境界,这种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对接。

(2)学会读深、读透、读懂文本。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读书的真谛。

(3)学会有方法地读文本。读书无定法,不同类型的书,不同的内容,只有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去读,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4)学会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与思考是相随的。

(5)学会读、写结合。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通常情况下,读书就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读与思是写作的前提。

(6)坚持阅读。读书是一项苦中有乐的工程,重在坚持,没有极大的毅力支撑,很难坚持终身阅读的习惯。

一名有品位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理性精神、善解人意、具有良好生活习惯和修养、在生活细节各方面都表现出良好教养的人,是一个气质优雅、兴趣高雅、心胸豁达、幽默风趣的人。

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材”,其根本目的应是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让学生成长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教师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会感染到学生年幼的心灵。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是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四、结束语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教学生涯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让我们抛却世俗的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吧!

参考文献:

[1]王津平.当一名幸福的教师[J].科技信息,2009(28)

[2]王逢春.提升中学生学习幸福感,走向乐学[J].科技信息,2010(32)

[3]孙钰华.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5)

篇5: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说实话,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读得很慢,因为有很多摘自《论语》的句子我读不懂,只有请教其他教师或看解释才能理解。这本书读完后我有了很多很多的感悟:

陶老师在书中反复提倡要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多读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告诉我们:读书很重要,是我们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是提升人格的途径。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这告诉我们,如果阅读高品位的作品的话,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中”;如果在“中”的层次阅读的话,我们得到的只是“下”。所以读书要学会取舍,舍弃那些低层次的文化,这样,就可以通过阅读,向大师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久而久之,便会渐渐向大师靠近,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在知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进而生成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智慧。阅读高层次的书籍,就相当于在拓宽自己生命的维度。当我读完这一部分以后,感受很深,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读书走向,要取法乎上。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像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读过,有些还不止读了一遍,国外名著如《简爱》、《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等等,也读了不少,但我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只是走马观花地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和脍炙人口的几个情节或细节描写,根本没有获得陶老师所说的有生命意义的提

升,更没有产生因阅读而感悟生命快乐的飞跃。所以我下定决心,今后我不仅要取法乎上,多看、多读名著,还要深入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因为阅读一些高层次的书,能使我们真正的拥有智慧的人生。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去坚持,并把它形成一种习惯,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读书不单单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让我们读起来,让古今中外的经典滋润我们的生命!

陶继新老师通过“心境平和的李兰铎”告诉我们,几万字的国学经典的背诵,丰富了她的文化底蕴,又使她的心态走进了宁静而志远的境界,现在的她特别的快乐,她说:“人生快乐指数取决于是否拥有平和的心态”,她认识到在迢迢人生路上,既要有所作为,又要有所不为;既要自强不息,又要随遇而安;既要有高远的人生追求,又要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既要有所追求,但又不强求;坚守“中庸“”的德操,运用“和”的智慧,保持平和的心境,以内求和谐、外求进取的心态塑造自己的人生。这段话给我感触颇深,是啊,在物化的世界里,我们还要给自己创设一种心灵自由的空间,学会克制不良情绪的滋长,适时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年年快乐,天天快乐,时时快乐!

以前,我也时常抱怨,抱怨在校时间太长,以致自己年幼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像留守儿童;抱怨工作的压力太大,以致教师的平均寿命太短;抱怨教师的待遇太低,教师的福利太少„„但是当我读完《自费考察黄河的杨同杰》的事迹,我明白了,抱怨环境不如自己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生命成长。我们也许改变不了环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情况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咱们在校时间长,孩子一人在家,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还学会了做比较简单的饭菜;教师的平均寿命太短,咱们控制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必须发展,只有发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所以我决定改变自己,别再抱怨,把抱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阅读好书、研究教学等有意义的事情上,用心平气和的心情,远离浮躁的心境,来细细品读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篇6:《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去图书馆,偶遇了《做幸福的教师》,就不由自主地翻开了它。书里的故事令人深思,令人回味;读来心情时而沉重,时而喜悦。看罢,更明白:要成为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师,还很遥远。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能够快乐地做自己想做能做和可以做好的事情。

那么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自身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所带来的教育成功,来源于教育智慧。其实幸福离我们这么近,可是谁遮挡住了我们寻找幸福的眼睛?每每看到这句话,我就情不自禁陷入了思索,是为班上那些淘气顽皮的孩子,还是那总是觉得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不满足,或是为了那林林总总应付不完的检查?当我们每天在抱怨累死了,气死了的时候,幸福已如肥皂泡般无奈地破灭了。

这本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做到:读书与生命共成长。陶教授在书中提到的宗旨就是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陶老师在书里开门见山点出“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在优美、俊秀的文字中,我的收获很大。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而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

1、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

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想生存的话,就需要空气、阳光、食物和水等必需的养料;作为教师,不单单需要这些,因为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与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如何读书:取法乎上,读诵经典

学会读书是教育成功的标志。教师的成长靠读书,学生的成长也要靠读书。只知道读课本,只会做题,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读书兴趣,没有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学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今天,书中自有什么?对于从事阳光下最崇高职业的人民教师来说,一个教师的成长,成名、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自己的承认,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对各种知识的追求。

反观自己,刚到三十,可是自己的记忆力真的是不怎么样。读了很多次,也没有记住。我想,这是由于自己很久没有背诵的缘由。依稀记得有人讲过,脑子有着巨大的潜能,越用它,就会发现它越来越好使了,越来越灵光。看看陶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对于众多的书籍如何选择呢?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阅读高品位的作品的话,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中”;如果在“中”的层面阅读的话,我们得到的只是“下”。陶老师说: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

3、享受读书乐趣,让读书成为习惯

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乐趣,而使读书成了负担。只有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我们才会主动去读书。教师的人生毕竟是自己的。他怎么看待、设想、规划自己的人生,他实际上就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读书能做到陶继新老师所提到的三个境界:“坚持;形成习惯;审美。”就会改变自己的精神和生存状态;就会日有收获,天天进步;就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李兰铎老师的成长历程足以证明,她从读书中获得了知识;从读书中平和了自己的心境;从读书中得到了快乐!当年陶继新老师认为她的国学课还缺少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对她说:“要想真正成为优秀的国学课老师,就必须下大功夫背诵一些国学经典。”可在3年后,李兰铎老师在国学课上,经典语句如蘘中取物,恰当好处,课后汇报,经典话语信手拈来,她的心灵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李兰铎老师竟在3年里背诵了几万字国学经典,还写下了十多万字的学习《论语》的体会。李兰铎老师说:“品读《论语》使人心境平和,获得快乐。”她认为,人生道路崎岖不平,祸福相依平和自己的心境拥有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早迢迢人生路上,既要有所作为,又要有所不为;既要自强不息,又要随遇而安;既要有高远的人生追求,又要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保持平和的心境,以求和谐、外求进取的心态塑造自己的人生。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

篇7:《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我对其中的职业资本很有印象,我们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职业优势。1、不易下岗,工作圈子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2、每年有寒暑假,休息时间比其他职业多。3、桃李满天下,人脉资源广泛。4、性别因素影响不大,无性别歧视。5、国家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占政策优势。看完这些优势着实让自己幸福了一把。

书中讲到:“当我们心怀梦想,心态积极并把自己看做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走向成功了”。是的,成功者并不仅仅是已经成功的人,还包括心怀梦想走向成功的人。我们老师就要有这样的心态,告诉自己我就是成功者,我可以成功。

该书还罗列了教师必看的100本书籍,我觉得很受用,空闲之余,我们应该慢慢“享用”它们。

篇8:幸福教育与教师的职业幸福

在职业文化认同中享受幸福。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 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地位, 改善教师待遇, 关心教师健康, 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学生家长和家庭要打破功利主义成才观的桎梏, 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创造。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大教师享受教书育人的神圣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在职业品位提升中体验幸福。要让教师成为学校和教学的“主人”, 激发其主体意识和工作潜能。要确立发展性评价, 倡导行动研究, 加强参与式管理, 形成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谐融洽、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 让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主人翁的尊严, 这样, 教师的职业劳动才会从负担转为快乐、从压力转为动力、从职业倦怠转为职业幸福。

要构建幸福的心理调节机制, 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要更多地关心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 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调节、疏导工作, 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抗压力, 塑造其洋溢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散发春天活力的心灵。要支持教师参加文化娱乐、健身锻炼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让教师在学校这个情感依赖的“精神家园”中, 找到高效工作的“润滑剂”和“减压阀”。

要为教师的职业发展铺路搭桥, 让教师与学生一同快乐成长。要通过创优争先、树立典型, 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人人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自我, 搞好职业规划, 与实施素质教育、倡导“教育家办学”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升华教育艺术, 展示职业素养。

在职业理想实现中创造幸福。教师的职业幸福应该在实现职业理想的实践中收获。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手段的人, 会更多体验到来自职业的压力;而热爱并将其作为生命信仰的人, 则会更多体验到快乐。只有坚定了终身从教的信念, 才能形成理性和自觉, 把个人价值、本职工作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淡泊名利、坚守杏坛, 敬业尽职, 用情用心。

要增强职业技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 更要有“长流水”。只有与时俱进, 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 让“知识内存”不断更新、升级, 才能因时、因情、因材施教, 在保护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意义和人生意义建构的幸福旅程。

要勇于职业创新。要适应时代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 坚持教育的人文本性, 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方式, 把素质教育的要求、任务和内容切实内化为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这样, 才能在幸福中传递教育、传承文明。

篇9:袁浩:幸福着教师的幸福

袁浩,1941年生,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1961年7月始在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先后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先后荣获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全国首批科研型校长、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和南京基础教育专家等称号。现任苏教版小语教材主审、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江苏省小语会理事长、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师大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职,被聘为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主讲教授。作文教例被选入全国师范学校通用课本,20多集作文教学实录和作文心理讲座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转播。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九五”国家重点图书)、《揭开儿童作文的奥秘》(全国“九五”重点教科研课题成果)等。1999年,作为江苏省小学教育界唯一代表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009年当选为“新中国成立60年课堂教学的开拓者”。

魅力袁浩:浩浩然性天澄澈之大气

我和袁浩校长虽然不常见面,但我一直能强烈地感受到袁校长始终相随并置身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之中。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郭学萍说:“他始终以一颗赤诚的心,和年轻的朋友一起,走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校长蔡燕说:“精神矍铄的袁校长总能甩动双臂快乐行走。目光锐利,思维活跃,浑身充满活力,充满人格魅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主编朱家珑说:“他是江苏小学语文教师的骄傲。”

…………

我为许多教育界朋友和自己有同样的感受而高兴!犹记得20年前,我和袁浩校长一起参加江苏金湖实验小学的一个活动。第一次听袁校长近两个小时的报告,我和所有在场的老师一样,认真聆听后是由衷地敬佩和情不自禁地鼓掌。时隔20年,我又有机会参加金湖和淮安地区的语文教育研讨交流活动,不但常常有人提到袁浩校长,更有人说到袁校长当年在金湖实小的那场精彩讲座。什么叫魅力无穷,什么叫魅力不减,袁浩校长是也。“浩浩然性天澄澈之大气,欣欣然万物繁茂之生机。”只因为有像袁校长这样大气的教育名家,才会有江苏全省小学语文教育的蓬勃生机及品牌形象。

创业袁浩:一所学校和一位校长

现南京市教育局工委书记,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徐传德专门为袁浩题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所有人都认为北京东路小学与袁浩校长是不能分开的。是名校北京东路小学为袁浩的成长搭建了平台,还是因袁浩而让北京东路小学名扬天下?它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办好一所学校,无非是教学与管理两个方面。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对袁浩校长的教学与管理有一句评价:“管非管,管真管,似管非管;教非教,教真教,似教非教。”我的理解是,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袁浩校长既有致广大经常仰望星空的人文情怀,又有尽精微每天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现在很多人讲学校文化,其实,袁浩校长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的构想与实践。在1991年江苏省第一批模范学校的申报评选中,我因参加评选工作而能更多更完整地感受到了北京东路小学的“文化特色”。从一定意义上看,北京东路小学历史上的几次“跨越发展”,正是由他们领先一步的文化特色所成就的。

袁浩校长数十年不懈努力,由此逐步形成了学校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完整体系,这一切为北京东路小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创新袁浩:对新事物永远的渴求和好奇

袁浩曾说:“时代欢迎勇于创新的人才,创新人才呼唤创新的教育。”我认为,创新才是袁浩校长的一种最根本的思维品质。我读袁浩的论文《语文教学现代化应具有民族特色》《现代语文教师应具有现代思维方式》《作文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等,都是他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思考结晶。就相对微观领域里的作文教学,中学语文界有一个带点幽默色彩的“三怕”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是热点,是兴奋点,也是难点。袁浩的教学改革由作文开始——《揭开儿童作文的奥秘》一书是袁浩作文教学创新成果集。打开它,我的眼前犹如千树万树的梨花开放,孩子在作文的世界里是那么的畅快与自由……

“袁浩与北京东路小学”,还要补充一句“袁浩与观察作文”。袁浩从来不是就作文教作文,而是着力于“把作文教学提高到培养人的高度”。《揭开儿童作文的奥秘》,全书充溢着儿童哲学的意蕴与智慧,“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袁浩认为作文教学尤以遵循孩子之天性为要,袁浩通过作文教学把孩子导向自由发展的天地,又以“培养观察力,提升思考力,扎实表达力”为系统设计其基本目标。

袁浩校长的创新思维当然不仅仅是作文教学,他在1983年就提出要“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还有那时在五、六年级开设外语课,开设健康教育课,1985年成立 “娃娃科学院”等,无不表现袁浩校长的前瞻意识、发展意识和勇于创新实践的探索精神。

幸福袁浩:为兴趣而工作的快乐

袁浩校长感慨:无情的岁月染白了自己的双鬓。走过了青春,经历了风雨,过去的辉煌亦早已化作了夕阳的诗情而凝聚成了永恒的教育之美,而这也许正是袁浩校长永远幸福与满足的源头活水。

此时此刻,我想起一位著名企业家对幸福的定义:为谋生工作,有点累;为理想工作,很崇高;为兴趣工作,最幸福。

篇10: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幸福,这是每一个人的根本追求。但是幸福是什么?又常常让人感到困惑,不但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状况的存在,也会有“不在福中却称福”的事情发生。

我最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出版、现代教育报主编雷玲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一书,感触很多。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我想马克思已经做了明确的回答:“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那么,为什么“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呢?我以为还可以进一步用中国的成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来解释。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

一方面是“赠人玫瑰”——教师要获得幸福,首先赠人的是美丽的玫瑰,而不是茅草,更不是蒺藜。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拥有“赠人玫瑰”资本。

这本书中谈及五种“资本”,就偏重于这一类:

职业资本。书中介绍了特级教师华应龙,从18岁当一名好老师,29岁当一名特级教师,36岁当有影响力的数学特级教师的过程,他不断贡献给学生高质量教学,以这样的职业资本获得了幸福。

才学资本。周步新是一位“能听到花开声音的人”“手往哪里一点,哪里就开花了”的优秀教师。她的能力,她的才学,来自于“乐于学习”,“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她深深感到“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实在是人生极大的幸福。”

研究资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优秀教师吴继烈,通过走教师研究之路,完成了她“站稳讲台——需求高度——跨上高地”的成长三部曲。

人脉资本。人脉资本来源于教师的丰富阅历和交往能力。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一生从教,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教到博士后,他的人脉资本,使得他的贡献满天下。……

魅力资本。魅力资本是教师整体高素质的集中表现,德学才识的完满结合,使得教师成为高品位的人,成为学生自发学习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在自然而然对学生发生着影响。特级教师靳忠良的座右铭是“一生优雅,永远微笑”,他被学生们封了“校草”的雅号。家长反映“靳忠良的课使学生着迷!”,20年前的学生还在新浪网发文怀念他……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

这就涉及另一方面,“赠人玫瑰”之后,还能够获得“手有余香”的强烈体验。

每个人的幸福体验是不一样的。尽管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称教师是“最幸福的人”应该说是当之无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强烈的幸福感,这是为什么呢?

从事幸福的教师职业,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幸福感。教师的幸福如何实现,涉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其培养的问题。

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所以教师还需要在“赠人玫瑰”之后,拥有能够获得“手有余香”体验、感受的能力。

这本书中还有三种“资本”,就偏重于这后一类:

心理资本。特级教师边慧英,由于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就能够把遇到种种困难和曲折,变成“三次美丽的转身”,在艰难跋涉中获得幸福感。

个性资本。日本教育家松下幸之助曾说:“每个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而加以发展。”优秀教师潘小明,就是一位把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他提出“抬起头,往下看”,就很有个性。“抬起头”指的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勤于了解学生,善于研究学生;“往下看”指的是,“要透过水面去发现并抓住支撑着数学知识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亲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不仅要获得扎实的知识技能,而且要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备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一位有个性的教师,会有对幸福的独特体验。

情商资本。情商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人靠什么控制自己的情感,说到底,还是人生观、价值观做基础,教育观、学生观做指导。特级教师田丽利说:“在生命的每一刻,他们需要尊重,需要平等,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欣赏,需要相知,需要相伴,需要相望……因此,在我的视野里没有教育的盲区;在我的教学课上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在我的心里没有不被关注的孩子。”这样一位高情商的老师,她不会缺少幸福感。

在我们广大的教师队伍中,教师的幸福资本,教师感受幸福的典型事例,除了本书所列举的之外,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更多的人来探索教师幸福的问题,让更多的教师不但能够“赠人玫瑰”,还能够深深感到“手有余香”,获得幸福。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一开始之所以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它的书名,教师的幸福资本有哪些,我很想知道。看完了该书才发现原来我们教师可以拥有很多种幸福资本。包括心理资本、个性资本、情商资本、才学资本、专业资本、职业资本、品位资本、社会资本。

我对其中的职业资本很有印象,我们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职业优势。

1、不易下岗,工作圈子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2、每年有寒暑假,休息时间比其他职业多。

3、桃李满天下,人脉资源广泛。

4、性别因素影响不大,无性别歧视。

5、国家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占政策优势。看完这些优势着实让自己幸福了一把。

书中讲到:“当我们心怀梦想,心态积极并把自己看做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走向成功了”。是的,成功者并不仅仅是已经成功的人,还包括心怀梦想走向成功的人。我们老师就要有这样的心态,告诉自己我就是成功者,我可以成功。

该书还罗列了教师必看的100本书籍,我觉得很受用,空闲之余,我们应该慢慢“享用”它们。

看完这本书,我还深深体会到,或许,我们没有过人的智商,没有美貌,但只要我们有良好的心态、较高的情商、坚韧的品质、执着向上的精神,喜欢与敬畏教师职业,尊重与爱护每个学生,对生活的不公不怨不艾,对心中的梦想不弃不舍,我们就一定会拥有幸福的资本,一定会在前行的路上体验到幸福的滋味,感受到幸福的温暖。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

曾经有过这样一份资料统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幸福指数是多少?据不完全统计,大约百分之八十六的教师感到工作倦怠,这是由于长期进行机械性重复工作,另外还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包括我自己,经常感到身心疲惫。很多老师在教学工作的压力下,在学生越来越难教的社会背景下,开始感到精神该减减压了,于是,开始试着去追求品味、寻找幸福了。每个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诠释,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实幸福很简单,甚至我们也可以享受一种更简单的幸福,拥有一颗平常心,给学生爱,让学生信任我们!

一、一颗平常心

从我记事时起,就有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春蚕,是蜡烛,牺牲着自己奉献了别人。我也一直在思索,教师是这样的吗,有这么伟大吗?但当我成为教师那一刻起,我理解了教师的工作是辛勤的、琐碎的、千头万绪。我们都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天底下所有的职业师傅中,只有教师这个师傅不怕自己的徒弟超过自己,他们是多么渴望他们学的多,懂的多。所以那里没有你挣我抢,没有尔虞我诈,只要相互鼓励,同事之间研讨,师生之间帮扶,都是世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工作是为了生活,工作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具有一种波澜不惊,恬淡致远的心境。同时教师也需要平和的心态,面对教学的压力,面对外界的诱惑。虽然,教师们每天在从事着繁重琐碎的工作,不但要付出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还要更多的付出自己的情感。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却不一定成正比。如果教师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那将会心理不平衡,而无心于教育教学工作。平淡也是一种幸福,拥有了平和的心态,幸福就会长驻你心田。

二、一份爱生情

教师刚接触一个班时,首先要热爱,高心,彻底的了解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爱即是优秀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教育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师生之间缺少了桥梁,无法从这头到那头。所以我们坚持用爱去教育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从而学会关心社会和善待他人,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记得去年在我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学校不允许学生带零食来学校吃。有一天中午在操场上我们班有个学生看见我就躲躲闪闪,我走近一看原来在他的衣服里藏着一袋蛋糕,我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问才知中午他和爸妈吵了一架跑出来没有吃饭,当时不知是要按班规没收他的东西还是让他回教室。犹豫了一下,我还是决定让他去我办公室把东西吃了再回教室,同时我让他打个电话回家告诉家里他到了学校。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效果,虽然这个孩子成绩还是一直都没有提高上去,但是在我的课上他总是能认真地听讲。这件事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是爱的教育,只有真诚相待、耐心帮助、热情鼓励,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积极地接受教育。“爱人者,人恒爱之。”教师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

三、赢得学生的信任

老师的信任是学生信赖老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生最困难的时候老师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老师定会成为学生信赖的老师。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挫折、坎坷是难免的,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最希望有人帮助他走出困境,而伸出这手的最好的应该是老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学生一定会把老师当作最为感激的人,老师也就成了他最值得信赖的人了。学生信赖的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更多的应该是教给学生做人,教给学生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将心比心,教育学生,让学生将心比心,去理解老师,说句实话,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做到了将心比心,去理解学生呢?换个角色,作为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为学生想一想,何况自己也曾为学生,也曾经受到了老师的不理解,难道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的不理解又要去强加于我们的学生吗?做一个让学生信赖的老师并不难,只要用爱心去实践,不要借教好学生给自己头顶的花环增光添彩。

上一篇:工商竞争执法工作总结下一篇:召开民主生活会的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