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庄小学教育联盟城乡一体化实践报告

2024-06-29

白家庄小学教育联盟城乡一体化实践报告(精选3篇)

篇1:白家庄小学教育联盟城乡一体化实践报告

规范管理

共赢共享

——白家庄小学教育联盟城乡一体化实践工作报告

根据阳郊教字〔2016〕3号《关于构建以学区为中心推进联盟化办学模式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大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提高联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本着“共建 共享 共赢”的原则,本学年实验小学与我乡的小西庄小学、白家庄小学、高垴庄小学3所学校建立了教育发展联盟。

【工作与成效】

一、健全各项制度

稳步推进工作

根据区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学年初联盟校召开了“发挥联盟优势,共谋教育发展”的座谈会,四校校长分析校情,共商章程,精心谋划,全方位铺开,高标准定位。通过调研、座谈制订了《杨家庄学区教育发展联盟实施方案》以及工作计划等。

为了确保各种活动顺利开展,促进教育联盟的健康发展,我校及时成立了教育发展联盟领导组织机构,并指定一名教师为联盟工作联系人。

二、传输管理经验

规范学校管理

1.本学年举办了校级层面的学校管理交流会,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研讨交流。大家共同听取学习联盟学校管理经验介绍,参观了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修订和完善了白家庄小学的各类管理制度,为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借鉴。

2.新学年里,有许多新教师(见习教师、新招聘教师、实习教师),他们走上了讲台,完成了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新教师还被委于重任,担任了班主任,成为一位班级管理者。她们初生牛犊不畏虎,勇气可嘉,但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常常让他们感到困惑,感到迷茫,以致对班主任工作产生畏惧。学校的两门负责人李航程老师积极向实验小学的班主任请教,利用听课研讨的机会,让我校的教师与实验小学的教师沟通交流,探讨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通过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联盟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及时总结和推广了班级管理经验,切实提升了新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三、搭建互动平台

保障交流畅通

建立了教育发展联盟微信群,制定联盟微信群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微信群的功效,开展群上互动交流。加入微信群的有联盟各校的负责人、班主任、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目前此群正在运行,并不断完善。

每校确定一个教师为联盟微信群的关注人,及时了解微信群动向。微信群的功效由最初的分享教育教学文章,畅谈教师个人看法,上升到围绕教育主题展开互动交流,如班主任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网上互动,青年教师围绕“如何处理当下的师生关系”进行研讨。

四、开展教研互动

提高专业水平

1.交流教师平日工作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外,还主动帮助教导处做好学校的学生学情检测、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教师学习笔记、反思检查、为上公开课的老师们制作课件等工作,和其他教师一起探讨写字、口算、古诗文诵读、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工作的开展情况,每周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检查、指导,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反馈检查情况,并介绍杨家庄学校在此方面的经验、做法。

2.2017年5月,针对综合学科教学薄弱的特点,张丽丽老师将自己外出讲示范课的经验做法以及活动现场的研讨结果在全体教师间进行了共勉,并开展了“加强综合学科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讲座。

3.2017年3月,在实验小学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同为《冬阳童年骆驼队》讲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实验小学校长赵秀枝做出了精彩的总结发言,并劝勉语文教师要走出文本,深入思考,树立大语文观念。

五、统筹安排任务

实现资源共享

1.师资交流助提升。本学年杨家庄学校继续选派张丽丽、翟文华两位教师到我校交流任教。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2.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健康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两位交流教师在白家庄小学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张丽丽来时担任教导主任,翟文华老师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她们平时积极参与到老师们的集体备课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他人的经验。立足学校实际,探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为推动学校一步一个台阶地向更高水平发展而努力。

六、推动均衡发展

赢得社会好评

学校在联盟活动的带动下,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提升教育质量。比如:毕业班由教法灵活的张丽丽老师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杨伟老师任教科学,专业能力强的李航程老师担任英语教学,耐心负责的张梅梅老师担任数学教学。四位老师日常教学中精诚合作,教学相长。遇到不懂得问题总要进行讨论,不分学科,不分彼此,时刻把集体荣辱感放在第一位。六年级张竟予同学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又是刚转进来的学生,与其他人显得生疏。四位老师额外关注她,轮流辅导数学作业。有一次,因为张梅梅老师没有给张竟予讲明白,师生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此时,另外三名教师发挥自己的专长轮流用不同的方法讲解,直至讲透了,讲懂了才肯罢休,老师们和张竟予不约而同地笑了。

在本学期的期末测试中,六年级老师同心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团队精神,9名学生在他们的引领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合格率达到了100%,优秀率达到了88.9%,均分84.1,总成绩93.01。张竟予同学的总成绩也越过了及格线,数学成绩虽然不及格,但也比平时多考了20分。

与此同时,我们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各年级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与困惑】

1.学校的各类活动的开展受到教师少、场地不够的限制。

2.网上互动交流形式比较单一,目前联盟各校教师参与讨论的覆盖面不广,讨论话题也比较肤浅。

3.在联盟活动后,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践性不强,还是走老路子,无论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前进的步子不大。

【整改与建议】

1.找准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办学模式的区别,创出符合校情的办学模式。2.加大教师专业化培训成长力度,不要只局限于听课研讨一种形式上,应扩大学习内容,增长教师见识,加强教师的理论应用能力。

3.完善各类设施设备,加强各科室的管理,让专用教室真正用到实处。联盟活动的开展虽然对促进联盟各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联盟各校共同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出现不足与问题在所难免,“一所学校可以走得更快,多所学校一起将会走得更远”,今后,我们将乘“联盟”东风,扬“教研”之帆,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努力实现各校共赢。

篇2:白家庄小学教育联盟城乡一体化实践报告

文网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2010-06-29 18:56:5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2)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要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互利双赢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发展,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调研课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解决**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总结和分析城乡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全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区城乡教育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教育,底子薄,发展快,有特色。70年代,建区之初,只有厂子弟中学一所单设初中,戴帽初中2所,当时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不但在老重庆的9个区垫底,即使在原来的重庆8县,现在的渝西地区也是垫底。

1994年顺利通过四川省“两基”检查验收,成为重庆市第二个“两基”、“普实”合格区县;2001年获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3年通过了市政府“两基”复查验收,成为全市第二个普及义务教育先进区;先后被评为重庆市“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从1997年秋季开始,我区实行6周岁儿童

全部就近入学,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入初中,并依法对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管理,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一直为100%,初中辍学率已经控制在1%以内。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2005年,在全市率先实行了高中阶段免试入学制度。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及。2006年成功创建了1所市级重点中学,并于2007年4月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重点中学。

目前,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其中市级重点高完中1所,中职学校2所,初中2所,小学8所,幼儿园11所。在校学生10999人,在职教职工578人,其中专任教师506人,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09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以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龙头,以实行义务教育均衡投入政策为重点,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以改革办学体制为依托,有效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1.充分发挥了教育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一是规划先行。2007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07——

2020)编制,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目标明确。提出于2012年前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实现区域内教育发展均衡化;到2020年前,形成与20万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全部城市化的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发展实现标准化、优质化、均衡化。三是保障有力。将投资6亿元,在土地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保证教学用地,改、扩建14所中小学和15——20所幼儿园。该规划一并纳入《**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构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体制。一是统一经费标准。确保教育投入,自2007年起,我区在全市率先打破按城市、城镇、农村类别安排经费的做法,实行均衡安排中小学拨款。全区所有中小学均按统一标准安排经常性运

行经费,2008年,按小学每生675元,初中每生1010元安排经常性运行经费。二是倾斜薄弱学校。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校舍维护、电教教仪和图书配备、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安排方面非常重视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倾斜,逐步缩小农村与城镇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弥补历史欠账。三是帮扶弱势群体。通过实施“贫困生救助”工程,自2005年以来我区没有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现象。2007年安排经费50余万元,通过“两免一补”、“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女童补助”、“边远学生午餐、交通补助”等项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救助,求助面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0%以上。从2008年秋季新学期起,对**户籍学生就读区内中职学校免除学费。3.构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师资保障机制。一是消除城乡教师待遇差距。农村中小学教师每月还可得到午餐、通讯、交通等补助,部分农村教师的收入甚至高过城市教师。二是建立城乡学校之间

教师交流机制。三是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教师人均经常性培训经费每年不低于200元,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4.构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新机制。从2006年秋季起,**区在全市率先按照“一校两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的原则,推行城乡学校“捆绑式”办学模式,构建起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机制。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

二、存在的问题

篇3:白家庄小学教育联盟城乡一体化实践报告

一、核心概念

职业教育。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将职业技术教育定义为:“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 把技能学习的目的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职业教育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职业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们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道德, 使之能够顺利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而狭义的职业教育指的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 是指在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城乡分区功能定位、一体建设管理和均等公共服务, 建立一体化体制机制, 发挥市场机制, 促进城乡市场要素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和互促互进,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逐步达到城乡人口、经济、社会、生活、生态和制度相互融合和持续协调发展。从而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和生活理念根本转变, 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国民待遇等值生活质量和共享社会文明。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谋求城市与乡村共赢、融合共生和共同发展, 其本质就是政府服务的均等, 城乡功能的协调, 要素市场的融合, 发展成果的共享。

职业教育联盟。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联盟的解释, 结合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联盟可定义为:在相关教育部门指导下, 联合城乡范围职业教育中心、中高等职业院校, 以及各行业企业, 共同建立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教育办学组织。

二、常州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常州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全日制学校已有34所, 其中高职院校15所, 中职学校19所, 在校生总数已超过10万人, 高职生几近一半。在全市34所职业院校中包含4所农村职校, 即溧阳市职技校、溧阳市二职高、溧阳市三职高、武进剑湖职高, 另外30所院校建在城区、城边或产业园区;有1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 17所国家级重点院校, 6所省部级重点职校。常州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有效的办学体制

常州职业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缺乏有效的办学体制, 职业院校间各自为政、自谋生路、各谋发展。由于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协作, 以及学校招生秩序混乱, 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困难, 同时, 在资源共享方面也存在着重重障碍, 产生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各城乡地区的中高职院校, 在类型、规模、实力、层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处于恶性竞争状态。

2. 缺乏统筹的办学管理

常州城乡职业教育缺乏健全完善的办学管理体系, 所以存在着在区域内政令不一、相互束缚、多头多门等问题, 带来教育资源整合规划和统筹管理上的阻碍, 进而造成了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分布的不均衡。使得资源的使用和调配未能从整个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角度考虑, 未能从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缺少管理主体的统一规划, 地区、城市各自为政。大家仅仅从眼前短期利益出发, 不仅浪费了大量优质的资源, 也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 缺乏科学的办学形式

常州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较为单一、独立, 缺少一种联系院校间、校企间协作发展区域内中高职教育的有效机制。在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方面, 也过于单一, 使职业教育未能完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也使企业、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被削弱。由于没有院校间、校企间的联合办学形式, 导致院校各自为政, 自谋出路, 教学滞后于行业发展。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不足, 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实操能力与其岗位要求有差距的学生, 从而也导致了校企合作难以推进, 毕业生就业质量难以提高。

三、常州职业教育联盟办学模式研究

1. 常州职业教育联盟办学体制研究

为了克服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种种困境, 实现职业教育在城乡间、院校间、校企间协力发展, 需要构建常州职业教育的联盟办学体制, 创建促进常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职业教育联盟办学的组织机构, 即创建常州职业教育联盟, 其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办学联盟内的多边合作服务机制的运作, 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各地各领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功能;开展联合订单式办学, 更好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加强办学联盟内部各主体单位间、与联盟外部院校间的交流。

职业教育联盟办学的指导思想, 是在城乡各层级的中高职院校、县级职教中心、有代表性企业、行业团体等参与单位平等自愿的前提条件下, 通过形成办学联盟的组织机构, 整合城乡的教育资源, 统筹管理。集中规划, 构建平等交流沟通、人才对接的共享体系, 实现突出整体优势、建立办学特色、提高总体实力、服务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联合省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城乡范围内中高职院校、县级职教中心、企业、行业团体, 包括行业基金会等, 形成联盟办学的多方主体, 促进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常州职业教育办学联盟应是在省级政府、教育部门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下建立的, 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技术性、群体性、非营利性的机构组织。目的是协调组织内多方主体的多边合作关系, 建立一个常州职业教育协作性的产教联合体, 促进城乡范围内行业团体、企业代表、中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

常州职业教育办学联盟内所集合的各主体单位应通过建立一种“多边合作服务机制”来支持其功能的运作。首先省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是引导扶持方, 通过制定优惠的激励政策来引导其他主体单位参与协作办学, 为拥有不同资源的主体单位提供资源协调配置及共享服务。其次实现“多边合作服务机制”。组织各主体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所有参与者按照协议内容行使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 提供个体所独具的教育办学资源, 服务其他单位办学经营所需。

2. 常州职业教育联盟办学形式研究

以常州科教城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 引领常州市县中等职业院校、市县职教中心, 联合企业, 建立常州职业教育联盟办学形式 (如图2) 。通过院校间以及校企间的合作, 将职业教育的内容分为阶段性的三个过程, 即市县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基础教育阶段;常州科教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提升阶段;企业实习阶段。分阶段实现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 以及企业顶岗实践。

常州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实现校校间分层级协作办学。这里的“校校间”指的是在常州科教城内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常州周边的地方中等职业院校、市县职教中心不同层级学校间的合作。在地方中等职业院校、市县职教中心进行基础理论教育, 将已完成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学生直接定向输送到常州科教城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专业能力提升教育。利用常州科教城优越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 为广大学生提供更高更好的教育平台。

摘要:文章根据职业教育与城乡一体化等相关理论, 从常州城乡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办学形式等方面分析职业教育发展存的问题, 研究构建多方参与、分阶段职业技能培养的常州职业教育联盟办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教育联盟,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梁鹏举, 顾建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探讨[J].职教论坛, 2011, (1) .

[2]唐智彬, 刘晓, 石伟平.论一体化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10, (11) .

上一篇:办公室费用分摊协议下一篇:各国新年贺词2012